建康实录/卷12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建康实录
◀上一卷 宋中 太祖文皇帝 下一卷▶
太祖文皇帝义隆

太祖文皇帝[编辑]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也。晋义熙三年,生于京口。十一年,封彭城县公。永初元年,封宜都郡王,镇西将军、[1]荆州刺史,加都督,时年十四。长七尺五寸,博涉经史,善隶书。是岁来朝,会武帝当听讼,乃遣上讯狱囚,辨断称旨,武帝甚悦。

景平初,有黑龙见西方,上荫五色云随之。二年,江陵城上有紫云,望气者以为帝王之符,当在西方。其年,少帝废,百官议所立,徐羡之、傅亮等以祯符所集,备法驾奉迎,入承皇统,立行台于江陵。尚书令傅亮奉表进玺绂,州府佐吏并称臣,请题榜诸门,一依宫省,上皆不许。教州、府、国纲纪宥所统内见刑。是时,司空徐羡之等新有弑害,及銮驾西迎,人怀疑惧,唯长史王昙首、司马王华、南蛮校尉到彦之共明朝臣,岂有异志。帝曰︰“诸公受遗,不容背贰。且劳臣旧将,内外充满,今兵力足以制物,夫何所疑!”甲戌,乃发江陵,[2]命王华知州府留后事,令到彦之监襄阳。车驾在道,有黑龙负上所乘之舟,左右失色。上谓王昙首曰︰“此乃夏禹所以受天命,我何德以堪之!”及至都,群臣迎拜于新亭。先谒初宁陵,次入中堂,百官奉玺绂,冲让未受,劝请数四,乃从之。

景平二年秋八月丁酉,皇帝即位于太极殿。诏曰︰“朕闵凶在疚,遭家不造,崇基景业,将坠于地。永乐太后深鉴安危,股肱忠臣,协谋同力。用集大命于予一人,兢兢忧惧,罔识攸处。思与万国,享兹惟新。其大赦天下。”改元为元嘉元年。文武各进位二等。逋租宿调,一切放免。戊戌,追复庐陵王国。庚子,诏抚军将军、领护南蛮校尉、武陵公谢晦为荆州刺史,京师精甲,多割赐之。将行,色自矜,过辞叔父澹。澹问以年,晦曰:“三十有五。”澹曰:“昔荀中郎二十七为北府都督,[3]卿方之老矣!”晦有惭色。癸卯,[4]以徐羡之为侍中、司徒、南平公;王宏司空、建安公;檀道济征北将军、武陵公;傅亮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始兴公:食邑各四千户。甲辰,封皇第五弟义恭为江夏王,第六弟义宣为竟陵王,第七弟义季为衡阳王,各食邑五千户。丙午,徐羡之逊位,不许。

九月辛酉,给彭城王义康、谢晦、檀道济鼓吹各一部。丙寅,追尊所生胡婕妤曰章皇太后,[5]陵曰熙宁。丙子,立皇后袁氏。

冬十一月己丑,[6]以王华为侍中。壬戌,追赠后父袁湛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是岁,大旱。置竹林寺。案,《寺记》:元嘉元年,外国僧毗舍阇造。又置下定林寺,东去县城一十五里,僧监造,在蒋山陵里也。

二年春正月丁酉朔,[7]范泰上疏曰︰“元正改律,品物惟始。顷旱魃为虐,亢阳愆度,[8]通川涩流,异井同竭。故孔子《春秋》贬不雨之旨,《传》曰︰‘历时而天下不雨,文公不忧雨也。’寻《春秋》之义,察《洪范》之言,王泽不流于四方。伏愿推忠恕之仁,矜不逮之狱,游心民瘼,历意幽冥。如此,则包桑可系,危哉无兆,而灾害自消也。故夏桀引百姓之罪,[9]殷汤甘万方之过,天高听卑,吉凶在人。修弊俗者难为风,改正音者易为雅。”书奏,乃弃官如东阳。

丙寅,徐羡之、傅亮上疏归政,言“自大礼告终,钻𬭼三改,大明伫耀,远近倾属”。帝不许。书三上,帝又辞。羡之、亮重请曰︰“伏愿以宗庙为重,百姓为心,弘大业以嗣先轨,隆圣慈以增徽烈。愚瞽所献,情尽于斯。”帝乃许之。于是徐羡之避位归第,侍中王韶之因说,趋复摄职。羡之与高祖有旧,见识无他学术,而局力坚正,沉密少言,忧喜不形于色。及居宰辅,雅允朝望。

裴子野曰︰昔王凤待罪,杜钦说而起之,终于汉室中兴,王氏覆族。王休泰说徐公,竟速三家之祸。人之多言,鲜有不败。甚哉!夫君子之为人谋也,外审治乱,内定枉直,主于忠信,加以笃诚,故其词寡而利溥,道大而义明,患难静于一朝,风流振乎百世,岂惟喋喋矜耳悦色而已哉!以韶之交謟于乱,惜矣!

辛未,拜郊,大赦天下。

二月乙巳,策秀才于中堂。庚子,[10]征戴颙为国子博士,不就。

颙父逵,高尚不仕。颙兄勃又隐桐庐山,尝久病,颙慨然曰:“本谓随兄得闲,非有心语默,至于穷困,颙之罪也。请行干禄之事,以为药石之资,可乎?”求为海虞令,事未行而勃卒,颙亦止。衡阳王义季镇京口,常与颙会竹林寺,野服鼓琴,谈宴终日。帝闻其好乐,赠正声一部。

昔韦玄隐于关中,高祖初平姚秦,召之不起。及赫连勃勃陷关中,召玄父华为太常,征玄为太子中庶子。玄出就职。勃勃怒曰:“昔刘公辟之而不至,吾召玄而玄来,岂谓吾曹不识出处!”遂杀之。

丁亥,[11]加左卫将军殷景仁为侍中。时同居门下者王华、王昙首、刘湛、殷景仁,皆以为风力桢干,一时冠冕,内侍之美,近世莫及。是春,有江鸥百许头集太极殿堦。

六月丙午,吴郡大风,山水涌出五丈,杀居人。

秋八月甲申,以三辅流人出汉中者,置扶风、冯翊二郡。

冬十月乙卯,[12]中散大夫徐广卒。

广世笃学,为时儒所宗。年过八十,犹岁读《五经》一遍。俗世礼法,皆取决焉。

十二月戊申,蔡廓卒,赠太常。

初,刘穆之当朝,士毕集,惟谢混、郗僧施、谢方明、蔡廓等数人不至,穆之为憾。谢混等既诛,蔡廓、方明始就穆之,穆之并称于高祖,[13]曰:“鼎才也。”廓尝器其小子,谓有己风,与亲故书曰︰“小儿四岁,器似不可入非类之室,不共小人之游。”故以兴宗为名,兴宗为之字也。

置清园寺,东北去县二里。案,《塔寺记》:驸马王景琛为母范氏,宋元嘉二年,以王坦之祠堂地与比丘尼业首为精舍。十五年,潘淑仪施西营地以足之,起殿。又有七佛殿二间,泥素精绝,后代希有及者。置严林寺,西北去县四十五里,元嘉二年,僧招贤二法师造。[14]

三年春正月丙寅,[15]诏罪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三人以废立杀戮事,曰︰“庐陵王英秀明远,徽风播发,鲁卫之寄,朝野属情。羡之等暴蔑专求,忌贤畏逼,构造贝锦,成此无端,罔主蒙上,横加流贬,矫诬先旨,致滋祻害。寄以国命,而翦若仇雠,旬月之间,再肆凶毒,痛感二灵,怨结人鬼。自书契以来,弃常安忍,反易天命,未有如斯之甚者也!命司寇肃明刑典。晦据有上流,或不即罪,朕亲御六师,为其防遏。氛雾既祛,庶几正道,思与亿兆励精图理。”大赦天下。帝去秋便命修舟舰,以备北征。傅亮书与谢晦曰:“薄伐河朔,事犹未已,朝野之虑,所惧者多。”谢晦不悟。帝召檀道济使西讨,王华以为不可。帝曰:“道济从人者也,曩非创谋,抚而使之,必将无虑。”遣召羡之、亮等入省。亮将至,谢晦弟㬭为给事黄门侍郎,直门下,使人送亮书曰:“殿中有异处分。”亮辞嫂疾,暂还,遣报羡之。羡之乘内人问讯,车出南郭,步走新林,缢于陶灶,舁尸付狱。亮至兄迪墓,拜辞告罪,追擒廷尉,上亦使以诏谓曰:“以公江陵之诚,当使诸子无恙。”羡之子乔、[16]晦子世休并赐死,囚谢㬭于东宫,流亮妻子于建安郡。

初,亮父瑗与郗超善,常见二子焉。亮年五岁,超使人解衣持去,曾无吝色。超曰︰“季乃才流,位望逾远于兄,然保卿家业,其在迪也。”亮早知名,才学强赡。为晋给事黄门侍郎,直西省。高祖欲以为东阳郡,告其兄迪,迪还语亮,通夜不寐。既旦,入见高祖,曰:“昨承赐教东阳,以徇私计。然亮本愿附凤翼、攀龙鳞,以成宿昔,至于饥寒,未敢蹙蹙。”高祖悦之,用为从事中郎,委任文议。及贵幸,兄迪每诫之,而不即从也。

裴子野曰︰夫万邦思治,故言归君长,岂一夫行其辛螫!彼苍有情爰,恶治而好乱,就其无情,故用群心。所事以夺天下为家,非常安之道,颠覆厥德,何世无之!道遭圣,可为高阳之遇,贤归于伊尹,盖前王已然之,规矩后世,立事之宪章。伊尹之废太甲,废之也;霍光之废昌邑,去之也。事同主异,是以殊途。自斯已后,抑有百虑。晋景则除己之害,桓温即藉己之威,提挈自我,无辩逆顺。如徐、傅之徒,非觊觎者也,求其忠顺,非忘身者也。身既未忘,不能脱屣权柄,诚二君矣,何以取信严君?恶不足信,权由震主,危亡之机,疾于激箭,高位厚味,何以久乎!昔景平既终,奉身夙退,灭身之祸,庶几可逃。夫贤人君子,受六尺之孤,任尺寸之命,推权变,临大节,繋乎存存,难乎存亡矣。

追赠庐陵王侍中、大将军,谥曰孝献王。丁卯,徙骠骑将军义康为荆州刺史。壬申,内外戒严。

闰月乙卯,[17]遣中领军到彦之、北征檀道济为前驱,西伐。帝问策于道济,道济对曰:“臣昔与谢晦同从北征,入关十策,晦有其九,谋略明练,殆难与敌。然未尝孤军决胜,恐非所长。臣悉晦智,晦悉臣勇。今奉王命以讨,不战而可擒也。”江夏太守程道惠遣报谢晦,晦以徐、傅诛,忧恐,与南蛮校尉何承天计发兵决战,以南蛮司马周超为行军,以司马庾登为长史。[18]先举徐、傅哀,次发子弟问。既而发军旅,二三日间,得精兵三万。戊申,大风折木。会稽太守谢方明卒。曾为南郡,至岁暮,囚无轻重,皆纵归家,与期三日,如期无不至者。丙寅,以豫章太守郑鲜之为尚书左仆射,[19]以范泰为侍中。泰时脚疾,赐轝以升殿。庚申,帝御舟。丙戌,[20]以彭城王义康及王弘、殷景仁居守。癸亥,谢晦发荆州,军容甚伟,自江陵至于破冢,旌旗相亚。晦抚巡军,凭流叹曰:“恨不以为勤王之师!”造夏口,到彦之次彭城。丁卯,竹林监萧钦及谢晦中兵参军孔延秀战,[21]钦败绩于彭城洲,彦之退保隐矶。谢晦至彭城,上疏罪王弘弄威权,而责帝忘义负德。萧钦败,而刘道济次于薄矶,谢晦令其党曰:“檀公已诛死。”及闻道济来,师人皆恐惧。戊辰,檀、到等军并舰溯江,俄而便风扬帆俱济,谢晦军莫能战,皆登岸走。晦单舸归江陵。初,到彦之退,刘道济军至沙桥,[22]为周超所破,死者过半。及晦还,超弃众归降。[23]谢晦与弟侄北走,至延头戍,戍主晦故吏也,乃槛晦送京师。丙子,[24]帝自芜湖班师,车驾西至。

丙戌,[25]太白昼见。癸未,斩谢晦于建康市,及弟㬭、兄子世基、周超等。

晦有风姿,须鬓如画。兄瞻,五岁能属文,十岁善言玄理,风华黼藻,独步当时。为给事黄门侍郎,见晦势倾朝廷,乃坚篱隔其庭,曰:“吾不忍见祸之至也。”先晦而卒。

夏五月,下刘道济于狱,以沙桥之败也。[26]乙未,徙檀道济为征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到彦之右将军、豫州刺史。乙巳,[27]使使兼散骑常侍巡行天下,将命方国,同行封畿。亲使刺史二千石等观长吏,“申述至诫,廉询治体,观察吏政,切求民瘼,旌举操行,存问所疾,礼俗得失,一依周典。每事各为书其条件奏,俾朕昭然,有如亲览。大夫君子,其各悉心敬事,无堕乃力。其有深谋远图、谠言忠诚之士,使者以闻。”丙午,听讼于延贤堂,自是每岁三讯。

八月,左光禄大夫阮韶之卒。韶之尝为司马道子太傅主簿,蓬首散带,不综其职。自永初已后,不复朝请,闭门养志,以终其身。

是岁,秋旱,且蝗,诏使捕之。范泰上疏曰:“陛下昧旦丕显,求民之瘼,明断庶狱,无倦政事,理出群心,泽布万里。小小灾变,何以致之!宗宰之臣,所不能究,上天之谴,民所不敢诬。有蝗去处,而县官讯问捕之,无益于枯苖,有伤于杀害。臣闻桑榖时成,无假斤斧。”因请宥谢晦妇女囚尚方者,皆从之。

冬十二月丁卯,[28]前吴郡太守徐佩之,羡之兄子,以不自安,将图来年春正月谋反,伏诛。白雀见于京师太清里。

四年春正月丁亥,[29]曲赦京师百里内。辛巳,郊。

二月乙卯,幸丹徒。车府令请易辇𥭗,欲用紫皮缘辇席。上以竹𥭗未至于坏,紫色贵,并不听。

三月丙子,宴丹徒宫,帝乡父老咸与焉。蠲今年租布,原五岁已下刑。丁亥,车驾至自丹徒。戊子,尚书左仆射郑鲜之卒。[30]鲜之自大司马录事参军迁御史中丞,为人亮直,时号“格侯”。壬寅,采富阳令诸葛闻议,[31]禁断夏至日五丝命缕之属。诏曰︰[32]“夫岁时有利害之收,而农桑有经常之告;机杼有不辍之勤,而用度有奢俭之异。是以爱民者节其费用,务本者躬其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明其以夜继昼,匪勤则遗者,饰章奢侈,有自来矣,然不出奉生送死之诚。今者民人夏至有五色云命缕之服,以为无用之费博矣。谨率愚管,谓宜禁革。”从之。

河南秦绵性至孝,母葬,至墓留不忍归,乡人于墓所为筑室。三年,吴逵家疫,父母兄嫂并亡,逵夫妻行赁,力负土成七坟,十二棺,[33]皆俭而合礼云。至是,孔邈等并表荐之,帝各表其门闾。

戊辰,[34]甘露降于京师。

五月癸酉,散骑常侍袁瑜荐会稽郭世道,[35]诏改所居曰孝行里,蠲复三世。世道事继母至孝。贫,产子不举,谓妻曰:“伤兹以终孝,吾无恨也。”母亡,负土成坟。亲近来助,初皆不许,墓毕,佣力报焉。

是月,京师疾疫,使使巡问,给医药,死无家者,赐以棺殓。

六月癸卯朔,日有蚀之。丙辰,青黑虹见,东西经天。

刘怀敬、刘怀肃、怀慎,皆高祖姨兄也。高祖生夕,穆后殂,从母乃断怀敬乳而养高祖,因以寄奴为小字也。

王弘之曾为桓谦卫将军属,殷仲文往南州,倾都饯送。谦邀弘之,弘之曰︰“凡登高送远,贵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未敢扈从。”谦敬其方直也。

鲁国孔淳之隐于上虞,谢方明为会稽,固延不致,谓曰:“茍不入吾郡,何为入吾山?”淳之笑曰:“潜游者未谢其水,巢栖者非辩其林,飞沉所至,何问其主!”

八月,诏曰:“乃者权臣肇乱,吉阳令张约之抗疏至诚,事屈群丑,陨命遐荒。参述前踪,赠以一郡,赐钱十万,布百疋。”散骑常侍殷道鸾荐梓桐张楚,母年一百四岁,危疾,楚祈祷恳恻,烧二指誓神,母蒙愈。

十一月辛未,甘露降初宁陵。散骑常侍陆子真荐豫章雷次宗、寻阳陶潜、南郡刘凝之,并隐者也。

潜苦贫,求仕为彭泽令,不屈督邮,弃官而去。及其亡也,颜延之伤而诔之,其序曰:“夫璿玉至美,不为池隍之宝;椒桂信芳,且非园林之饰。岂其深而致远哉?盖云殊性而已矣。若乃巢、由之雅行,夷、皓之峻节,故以父老尧、禹,锱铢周、汉,绵世遐远,光灵不属,菁华隐没,流芳歇绝,不其惜乎?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道路同尘,辍涂殊轨者多矣,岂所以照末景、泛馀波!有晋征士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匪称师,文取指达。处言逾见其嘿,在众不失其直。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谥曰静节征士。”

又有刘凝之,率已自任,以老莱、严遵为师友。妻富于财,散之亲故。丘园而居,非绩不衣,非耕不食。吏有租布,一岁三输。荆州刺史衡阳王饷钱十万,[36]凝之甚悦,负出市门,付与饿人,一旦俱尽,其年饥也。

吴兴沈道虔,好《老》、《易》,居县北。与人捃拾,推己所有,以释争者。

寻阳翟法赐,四代隐居,皆有高德。法赐亲亡后,不食五榖,结草为衣,不衣布帛。

置永丰寺,[37]去县七十里。案,《塔寺记》:元嘉四年谢方明造。本名长乐寺,为同郡延陵有之,改焉。毕,置南林寺,建康城南三里,[38]元嘉四年,司马梁王妃舍宅为晋陵公主造,在中兴里,陈亡,废。

五年正月庚午朔,大风。司徒王弘逊位,不许。乙亥,诏曰:“恭承洪业,临飨四海,风化未弘,治道多昧,求人之事,鉴寐惟忧。加顷阴阳违序,旱疫成患,仰惟灾戒,责深在予。思所以侧身克,审详刑狱,上答天谴,下恤民责。群后百司,其各献谠言,指陈得失,勿有所讳。”甲申,阅武于北郊。戊子,京师大火,使使赈赐。

夏四月,河南上白麞。

五月己巳,太白经天。[39]

以张邵为征虏将军、雍州刺史。邵为太祖西中郎司马,王华为录事参军,二人共府不睦。及华在朝,多为之惧。邵谓所知曰:“子陵方以至公允天下,必不以私隙害正义。”邵是任也,华先举焉。

六月庚戌,都下大水。乙卯,遣使检行赈赡。

秋七月己丑,大风。

八月壬戌,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阳遂乡侯范泰卒,赠车骑将军,谥曰宣侯。初,议赠开府,殷景仁曰:“范伯伦素望非重,不可拟议台鼎。”竟不行。既葬,王弘抚棺哭曰:“君平生重殷鐡,今以此为报!”

九月癸酉,夜有黑气如流星,出奎娄,没羽林。壬戌,[40]散骑常侍荀伯子上言曰︰“伏见百官位次,陈留王在零陵王上,臣愚以为疑。昔武王克殷,封神农后于焦,黄帝后于祝,帝尧后于蓟,帝舜后于陈,夏之后于杞,殷之后于宋,宋、杞、陈并为列国,蓟、焦蔑尔无闻。斯则褒异所承,优于远代之显验也。逮以《春秋》次序,宋居杞、陈之上。臣请零陵王宜升,陈留王宜降爵。”

十二月,天竺毘黎国遣使贡献。[41]平原令河南成粲贻书于王弘曰:[42]“仆闻轨物设教,随时制宜;世代盈虚,与时消息。夫势之所处,非亲不居。是以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权轴之重,任归二南。斯前代之良谋,今世之显辙。[43]明公位极台鼎,四海具瞻,劬劳夙夜,义同吐握。名实重盛,莫之与俦。天道福谦,宜存损挹。骠骑彭城王道德昭备,上之懿弟,宜入秉朝政,翊赞皇猷。竟陵、衡阳春秋已长,又宜出授列藩,齐光鲁、卫。明公高枕道德,爕理阴阳,则天地和平,灾害不生矣。”初,范泰将死,亦谓王弘曰:“天下务广,权要难居。卿弟兄太盛,而彭城王久居南楚,安身之道,其未足乎!”弘累求退。及是又上疏曰:“臣闻异姓为后,宗周之明义;亲不在外,有国之所同。故鲁长滕君,《春秋》所美;[44]楚出弃疾,前史垂诫。骠骑臣义康徽猷渊邈,明德弥劭,宜入总朝务,以允民望。昔叔孙未进,楚人所哂;展季在下,臧文贻讥。臣于古人,无能为役,负乘窃位,物将谓何?”乞解扬州录事,优诏答不听。

是岁,索虏拓跋焘灭西夏赫连氏,尽有关中地。

六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45]癸丑,[46]征彭城王义康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入知朝政。以江夏王义恭为抚军将军、荆州刺史。以侍中刘湛刚正用法,为南蛮校尉、抚军长史,行荆州事。敕书诫义恭曰:“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奢矜尚,先哲所去。豁达大度,汉主之德;猜忌褊急,魏武之累。西楚殷广,宜勤接对,府舍池堂,无求改作。讯罪决狱,择善从之,不可专意自决。凡左右所白,不可泄漏,或相谗谤,勿轻信受,每有此事,宜善察之。官爵赐予,尤宜裁量。供奉一身,皆令有度,奇服异器,慎不可兴。宜与寮吏相见为数,不数则不亲,不亲则视听不博。于言事者,又得自尽。皆急务也,尔其慎诸!”刘湛既西,意甚怏怏。

永初末,诸王居忧,多旷士礼。湛为庐陵王从事,禁膳鱼肉。尝在王座,厨人进车螯及酒,湛怒曰:“既不以礼自处,又不以礼处人!”趋出。

三月丁巳,立皇子劭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文武赐位一等。

五月壬辰朔,日有蚀之。

七月壬寅,会稽、晋陵、吴郡大风折木。庚寅,[47]裴松之上书言曰:“智周则万里自宾,鉴远则物无遗炤,虽尽性穷微,深不可睹,至于馀绪所寄,则接乎尘迹。臣前被诏,使将三国异同注陈寿《国志》。寿书铨简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迺后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漏。臣案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龄,注记分错,年月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词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制,抄内以备闻。谨写封上呈。”帝览之,曰:“裴世期为不朽矣。”

九月,青州献白兔。

十二月己丑朔,日有蚀之,[48]不尽如镰,星昼见。陇西诸国使使贡献。

七年春正月乙未,康乐侯谢灵运谋反,帝不之罪,迁为临川内史。

二月壬戌,雪且雷。

三月戊子,遣右将军到彦之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秀灵等率师北伐索虏,克复河北。以长沙王义欣监征讨诸军事。去年冬,殷景仁母忧去职,至是起景仁为镇军将军。凡在丧曰起,在外曰征,迁曰徙。

裴子野曰︰三年之丧,有生之钜痛;既贯天道,实惟民极。中世污隆,或行或否;末世企勉,还尚典刑。而国之重臣,多从权制,因习渐染,遂以成俗。弃衰麻而服冕弁,匪金革而徇寇戎,君子辱乎上,小人通乎下,名教倒置,将安用之?茍非有为,已之可也。

夏四月己丑,[49]有司奏西陵县民董阳五世同居,内无异㸑。百济、林邑国使使贡献。

六月己卯,[50]爵杨难当为武都王。

七月丁未,侍中王昙首卒,赠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谥文侯。

初,昙首为西中郎长史,高祖诫文帝曰:“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昙首与兄弘俱有盛名,家世久为扬州。彭城王心欲其所,尝谓客曰:“神州讵可卧理?[51]而王公久病居之!”弘恐,辞疾,终不许。及昙首求为吴郡,上曰:“岂有欲建大厦而弃其梁栋?若贤兄谢病,此卿之席也。”

到彦之自淮入泗,次东平须昌。虏济州刺史库悉告烧碻磝,兖州刺史罗秩烧滑台,彦之留司徒从事中郎朱修之守滑台。虏将大赤歇末及荆州刺史鲁轨守虎牢,彦之遣扬武将军王玄谟进逼虎牢,大破虏军,斩大赤歇末等,洛州刺史达奚蝉烧城走。彦之使建武将军杜冀守金墉,[52]诸军进屯灵昌津。司、兖既收,军有喜色,王仲德独忧曰:“索虏虽仁义不足,凶狡有馀。今敛戈北归,并力完聚,若河冰冬合,方为三军之忧。”

九月,河冰可涉,灵昌众军还固。

冬十月乙卯,并二豫复为一州,镇寿阳。戊午,初置钱署,铸四铢钱。戊寅,虏逼金墉,虎牢诸军相继奔走。到彦之焚舟弃甲而归,诏免彦之官。

壬辰,[53]以征虏大将军檀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率众四万,北趋成皋。甲午,西北有赤气,中黑,如旌旗。[54]

十二月丙戌,太白昼见。甲午,斩兖州刺史竺灵秀于彭城。[55]灵秀之归也,虏进湘陆,秀谓其众曰:“湘陆民为抄,吾先为收其榖,军徐后来,与麾下前走。”师皆没,是以诛之。乙亥夜,京师火,延太社北垣。[56]

八年春正月庚寅,置朱崖郡,以属交州。丁酉,道济军次寿阳,与虏将库悉吉战高梁山,[57]斩之。

二月,滑台粮尽,城内熏鼠为食。辛酉,城陷,虏执朱修之以归。自是河南复亡。且道济高梁之捷也,虏来万数,道济三十馀战,辄克敌,滑台既陷,粮且尽,退军。军士有叛者以饥告虏师,人恐惧。道济夜顿,命军中高唱量沙,散布馀米,明旦去之。虏夜闻量筹,晓见弃粟,谓降者欺己,斩之。道济遂全军而返,大为虏所惧服,河畔老小常以檀公相怖。二城既陷,汝阴太守王玄谟上疏言︰“王途始开,随复沦塞,非唯天时,抑亦人事。虎牢、滑台,岂惟将之不良,抑亦本之不固。本之不固,亦由民惮远役。臣谓以西阳之鲁阳、襄阳之南乡,发甲卒,分为两道,直趋崤、渑,征夫无远役之思,吏民有屡休之歌。若以东国之众,经营牢、落,道途既远,独克实难。”是月,大雩。

夏四月甲子,檀道济请罪,不许。辛亥,太白昼见。[58]获白雀于左卫府。

六月乙丑,大赦天下。己卯,[59]割江南为南徐州,江北为南兖州。以左将军、竟陵王义宣为兖州刺史,镇山阳。是日,大雩。

闰月庚子,诏曰:“顷农桑惰业,游食者众,荒莱不辟督课。[60]一时水旱,便有罄匮,不深存务本,丰给靡期。郡守赋止千里,县宰职主亲民,宜乃劝励农桑。”

秋七月壬戌夜,白虹见于东方。

十二月庚辰,雷。癸亥,[61]罢湘州复并荆州。

九年春二月辛卯,诏以先朝功臣王镇恶、刘穆之等皆铭功天府,配祭庙庭。辛亥,华容公王弘薨,[62]赠太保,给节、羽葆、鼓吹,增班剑六十人,谥文昭公。

六月甲戌,以乐陵、清河、平原、广川四郡为州。以司徒、彭城王义康为扬州刺史,解平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以兖州刺史临川王义恭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63]

壬子,[64]江州献白麞。

戊辰,御史中丞荀伯子奏曰:“臣闻乌以反哺托体,羔羊生而跪乳,礼为嘉䞇,虽在微禽,犹识学道,矧与人伦,而忘愁疾!齐侯复九世之怨,丁兰报木母之耻,取褒于《春秋》,见列于国传,况乃分天之痛,枕戈之戚者哉?案给事黄门侍郎郗敬叔父兄为晋故荆州刺史殷仲堪所害,仲堪息缅之,永初三年除员外散骑常侍,敬叔元嘉元年除中书侍郎,密迹邻省,经涉三载。每到公庭,必相瞻觌,散骑在前,中书在后,相去之间,不盈咫尺,缙绅视而含哂,义士闻而增叹。夫复仇,礼之所许,法之不禁。若畏王宪僶俛茍且者,宜退藏于家,与之遐阻,岂可接迹蹑影,䩄然无怍,以叨荣禄,笑傲卒岁!且中书、散骑,职为同寮,若使缅之不幸,敬叔当素服吊祭于殷氏之庭乎?自古悖礼,无若斯之甚者也。不有严革,风教将颓。案,敬叔率其庸鄙,乏阙典坟,行与道违,心与义塞。息天性之属,遗顾复之恩,伤仁败俗,情礼都尽。虽事经旷荡,非肆眚所及,请免敬叔所居官,禁锢终身。情义之败,付之乡论。”有诏理焉。

诏有司表盱眙王彭所居曰通灵里,[65]蠲复二世。[66]彭幼丧母,后父亡,将营葬,值天旱,远汲以泥塼,泣号勤悴。一旦大雾,雾歇,于砖灶前有水如池,得以周用。窆讫归,助者或亡其斧,返求之,至向水所,则积旱扬尘,尘有雉浴,乡人异焉。

裴子野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民之至德曰孝,所以报本返始,尽性穷神,行莫重焉,教莫先焉。夫茹藿羮藜,父子和悦,易衣并食,兄弟怡怡,所以利不寘于有馀,则慈爱隆于不足,承颜禀色,庸浅易敦。若乃贵高九五,富有万国,前聆郑、卫,傍侍绮罗。其始也,以宴亵成疏;其渐也,以势利嫌隙。由是乎恩乏天然,思轻膝下。今之人互为鱼肉,圣人知其若是,恶其流蔓,故礼以节之,乐以和之。朝夕安否,尝药侍膳,父子之礼也。陈诗齿族,纠合宴私,兄弟之乐也。夫然,后礼乐交畅,无相夺伦,孝悌兴于国门,德教加于百姓,上和三光,旁穆四海,先王化成天下也,祸乱不作,用此道也。昔汉高有宇内,五日一朝,栎阳之礼也。魏文有天下,同气建封,若狴牢四体,若仇雠,当涂之制也。迄于宋,有不可言者焉。呜呼!流弊可陈于前,鉴戒无悛于后。

夏四月乙亥,宥到彦之为护军将军。己丑,太白昼见。乙未,雨雹,伤牛马鸟兽。[67]

八月癸未,封江夏王义恭子朗为南丰王,奉荥阳王祀;第五皇子绍为庐陵王,奉孝献王祀。[68]

是岁,司马飞龙自仇池入寇绵竹,破阴平,[69]益州刺史刘道济遣军击之。道济欲以五城人帛氐奴为参军督护,[70]长史费谦固执不可,氐奴怒去,诈其党曰:“司马殿下在汤泉山中五日,[71]奉之则大勋可建。”蜀人赵广聚众数千与会,因费谦等贪害百姓,百姓咸思乱,遂入汤泉山,胁沙门程道养使为司马飞龙推行益州牧事、车骑大将军,僭号蜀王,称太始元年。围益州刺史刘道济于成都。帛氐奴号征虏将军,[72]赵广号镇军将军,众至十万。四面围城,使告道济曰:“使君若速送费谦、张熙出,即解。”

临川内史谢灵运于广州弃市。[73]

灵运之居也,雅不治职。前临川内史司马协少子来投义,故灵运舍诸正寝为居,始如酣笑,久而不止,非隐其事,讽主者以黩货劾焉。江州部从事收灵运,乃徙广州,敕于南海行刑。灵运名公孙,少而文章秀逸,声誉流闻,冠耀天下。然轻肆躁扰,不可大任。世以为文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之。

是月,刘道济大破蜀贼,因而病。

十二月,蜀贼又围益州,破外军。道济既久病,城内以为死也,人情不安。振威将军梁俊说道济曰:[74]“将军久病,气力微怯,外有异论。今军人外败,强寇内逼,一旦不虞,忧祸立至。宜称小损,听侍者出外,不然败矣。”道济然之,呼给使四十人,谓曰:“吾不幸久卧,尔等扶侍有劳,今微差矣。可以休息,须召复归。”给事者皆出。众问曰:“使君已死几日?”咸曰︰“无之。”传以相告,城内乃定。

是岁,朱修之归自黄龙。初,修之见获,遇毛修之于桑干。毛修之三年不敢问其家室,语及国事,问︰“当轴者谁?”曰︰““殷铁。”毛修之叹曰︰“吾昔在朝,殷时尚少,今日归罪,则巾襟诣门乎!”遂问其子。朱答以甚能自处,修之悲甚,直视不能复言。朱修之后从魏太武伐燕,因奔冯弘,弘以为天子边人,遣之。泛海未至东莱,舫柂折,舟人大惧。海师因上有飞鸟,知去岸不远,垂长索船后乃将正,俄而达东莱郡。帝拜为给事黄门侍郎。毛修之竟死于索虏。

十年春正月,侍中、左卫率谢弘微卒。弘微为从父混所知,混尝论诸子:“灵运博而无检,宣明纳善不周,虽复功济三才,终必以此为疾。至如微子,吾无间然。”后咸如所言。己未,大赦天下,孤老久病不能自存者,赐谷五斛。

是月,益州刺史刘道济卒,梁俊秘之不发丧,[75]埋之于斋,使书以会之,遣前后军大破贼。贼乃散走,益州平。

六月,阇婆、[76]诃罗单国遣使贡献。乙亥,丹杨尹王准之卒。准之自曾祖彪之已来,称为多识,朝廷旧事,问无不对。彭城王每称之曰:“如得王准之两三人,天下便足。”[77]准之有遗抄一箧,谓之青箱学。

秋八月,置太原郡以属青州。

冬十月,氐贼次汉中,梁州刺史甄法护弃州奔江陵,下狱死。

十一年三月丙申,禊饮于乐游园,且为江夏、衡阳二王来朝。帝有诏会者赋诗,命太子中庶子颜延之为序,其大略曰︰“有宋函夏,帝图弘远。高祖以神武定鼎,规同造物;皇上以观文承历,景属宸居。隆周之卜既永,宗汉之兆在焉,正体流德于少阳,王宰宣哲于元辅。左关岩磴,右瞰湖源,情深景遽,欢洽日斜。”

夏四月,秦梁二州刺史、横野将军萧思话破氐贼于汉中,汉中平。思话迁郡于南郑。

五月,青州献白雀。

六月,省魏郡。

冬十二月,扶南、诃罗单国遣使贡献。[78]

置竹园寺,西北去县一里,在今建康东尉蒋陵里檀桥。案,《寺记》:宋元嘉十一年,县城东一里,宋临川公主造。

十二年春正月辛酉,大赦天下。辛未,郊。癸酉,封黄龙冯弘为燕王。

夏四月乙巳,以殷景仁为中书令、护军,以家为府。丙辰,诏曰:“宗周以宁,实由多士,汉室之盛,亦在得人。朕寤寐求贤,为日久矣。遗才在野,管库虚朝,永怀前载,惭德深矣。”是夜,京师地震。

六月,禁酒。

秋八月壬申,[79]置南晋寿、北巴郡以属益州。[80]

冬十月壬子,太白昼见。江州刺史檀道济来朝。

十三年春正月癸丑朔,不朝会,帝疾故也。

三月己未,[81]散骑常侍、司空、江州刺史、永修公檀道济下狱死。道济威名甚重,见忌于彭城王。时帝久疾,欲先为之所,言于帝,讽入朝,留之累月。会帝有间,将遣归镇。是日,帝疾动,召入省止焉。道济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之间,引酒一斛,王遂矫诏赐死。道济投帻而语曰:“何故毁汝万里长城!”收其妻子,皆从坐。义兴献白兔。

夏六月,高丽国遣使贡献。武昌得古鼎。[82]

秋七月己未,零陵王太妃禇氏殂,追崇为晋皇后。

九月癸丑,封皇子濬为始兴王,第三子骏为武陵王。辛未,附葬晋思恭皇后于冲平陵,备物一如晋典。有司求晋除身,以兼葬职。时前永嘉太守颜延之废处于家,札取延之兼侍中。延之投札于地,曰︰“颜延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遂不行。 十四年正月辛卯,郊,大赦天下,文武各赐位一等。戊戌,凤凰二见于京师,有鸟随之,改其地为凤凰里。

冬十二月辛酉,初停贺雪之礼。河南、河西、诃罗单国使使贡献。[83]

十五年春二月,京师木连理。

夏四月,黄龙国使使贡献。

五月,征北大将军王仲德卒。仲德曾在北为慕容垂所逐,潦水暴至,不知所如。有白狼来对仲德号讫,厉水渡,仲德随之获免。又曾夜行泽中大道,每有炬火照路,后每图白狼祀之。

秋七月,南兖州献白兔。新作东宫,赐将作大匠布帛有差。

八月,诏征南郡宗炳为太子中庶子。[84]

裴子野曰︰夫动与静,天地之法也;刚与柔,阴阳之道也。得之以生曰人,禀之为灵曰性,备之者谓圣,偏之者谓贤。惨舒动静有所丽,此性分之略也。戴颙奏遍,舞于山楹,沈处移大赉于子侄,羊秋足不践阊阖,而终身佩青緺,白圭之操,斯为玷矣。雷次宗斜遥近贤,又似避讳,肖夫隐者,其刘凝之乎!若乃党世位以邀名,事流俗以买誉,交于货贿,冒于酒食,州高县簿,无不必走,荣征重辟,择而后起,是谓路数洿恶,史人所耻论也。

冬十一月壬子,流星出太白,入紫微,有声如雷。

是月,立儒学于北郊,延雷次宗居之,辞入宫掖,乃自华林东阁入讲于延贤堂。明年,丹杨尹何尚之立玄学,[85]著作郎何承天立史学,[86]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各集门徒,多就业者。时上好儒雅,朝臣家俭素之风,乡闾耻轻薄之行,江左风俗,于斯为美。帝躬亲检行,宽恕被物,庶政弘而不弭,禁纲理而不峻,邦甸穆然。言理政者,以元嘉为称首焉。

十六年春正月戊寅,阅武于北郊。癸巳,复置湘州。

二月癸亥,[87]割长沙、江陵、江夏四县为巴陵郡。

五月丁卯,太白经天。

六月己酉,改封吐谷浑慕容延为河南王。[88]

八月戊午,太白昼见。

闰月戊戌,[89]复分豫州置南豫州。

冬十二月乙亥,皇太子劭冠,天下大赦。劭之初生也,帝往视之,帽无故坠地,名刟,训字以为召刀,帝甚恶之,改刀为力焉。

武都、河内、林邑并遣使贡献。[90]

置上定林寺,西南去县十八里。案,《寺记》︰元嘉十六年,禅师竺法秀造,在下定林之后,法秀初止其祗洹寺,移居于此也。

十七年春二月己巳夜,黑气经天德。

夏四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六月己酉,[91]太白昼见。

秋七月壬子,皇后袁氏崩于显阳殿。

八月,徐、兖、青、冀大水,使使巡行赈赐。辛亥,葬元皇后于长宁陵。[92]诏史臣颜延之作策文,文成奏帝,帝伤之,自下笔加其二句,“追存悼亡,感今怀昔”,以致深意焉。

冬十一月戊午,[93]前丹杨尹刘湛有罪伏诛,亲眷并死,殷景仁之毁也。湛不好浮华,慕崔琰之为人,有经国才志。善论理道,言之喋喋,使听者忘疲。初,上为江夏王荆州西归,日夕引见。及与殷景仁嫌隙,上私谓左右曰:“刘班初归,吾与言,常候日早晏,虑其将出。比入对之,亦察日早晚,虑其不出。”时帝疾笃,彭城王义康内侍医药,有忧色。帝危殆,敕义康以周公之事,且令具顾命诏草。义康出,流涕以语湛。湛曰:“行天下事,岂幼主所堪?”义康不答。湛私与孔胤秀等寻晋成帝崩康帝即位仪注。帝既瘳,微知其事,未之发也。及湛丁艰,伏甲室中,以待上临吊,谋又泄。帝召殷景仁、彭城王入内省,数以湛过。是以大赦天下,文武赐位二等。出义康为江州刺史,实幽于豫章。[94]义康之败也,东府井水无故涌溢,野雉江鸥集飞内寝。义康将南,叹曰:“昔谢述唯劝吾退,刘湛唯劝吾进,今述存而湛死,吾败宜哉!”甲戌,以殷景仁为扬州刺史、尚书仆射,领太子詹事。

十一月乙酉朔,甘露降于乐游苑。己丑,殷景仁卒。[95]诏曰︰“尚书左仆射殷景仁,秉德弘正,思理明远。翊亮朝端,风猷允集。经纬屯夷,嘉猷克举。绸缪枢秘,献替惟休。方伫良图,以隆国道。徽庸不遂,痛悼兼深。考终之礼宜,存优泰可。赠常侍、司空,谥文成公。”景仁入西州疾笃,就寝则见刘湛为厉,如是数旬,上为之累息。敕西州道上不得有车声。

十八年春正月甲辰,以彭城王义康都督江、交、广三州军事。前龙骧将军巴东扶令育诣阙上书,引汉袁盎谏孝文迁淮南王事。“臣闻哲王不逆切谏,以博闻为道;人臣不忘纤夷之罚,以尽言为忠。是故周昌极谏,冯唐面折,所以孝惠克固储嗣,魏尚所以复任云中。彼二臣岂好逆主干时,犯颜违色者哉?”书奏,帝怒,下狱死。

裴子野曰︰彼人臣者,禄及其亲,荣庇其后,身以之泰,道以之行。是故君亲临之,有恩有敬,绸缪缱绻,义莫重焉。敬之欲其尊,爱之欲其报,忠谏之道,自此而兴。名实既颓,君臣交丧,猜离悬隔,非近股肱。上则疾务已好,文过而倨隔;下则阶梯缅邈,怀愤懑而莫通。愤懑在心,辞多偏矫,矜倨在己,易以诛残。故逆彼骊龙,自贻齐粉,虽趣肤寸,动及雷霆。若扶令育者,无位于国,挺然万里,觕明主所甚讳,是欲行义,古之遗直者欤?比夫全躯怀禄之人,有殊间矣。以太祖之含弘,尚掩耳于彭城之戮,自斯已后,谁易由言?有宋累叶,罕闻谅直,岂骨鲠之气乃愧前古,抑王之刑政使之然乎?张约陨于权臣,扶育毙於哲后,宋之鼎镬,吁可畏哉!

三月庚子,雨雹。戊申,置尚书,删定郎官。

夏四月,汝阴献白雉。[96]

五月,南徐献白燕,吴郡献白雀,彭城献白乌。[97]甲申,甘露䧏临川王园。河水溢,泛害居民,使巡行赈赐。

七月壬辰夜,天有光通照。

冬十月,剡县献白鸠。[98]氐贼杨难当号称秦王,立后及太子,置百官,灾异多降,复自贬为武都王,倾国南寇,欲王于蜀,遣别将傅冲寇汉川,[99]刺史刘道真拒破之。[100]

十一月,氐克攻萌晋,[101]晋寿太守申坦[102]进及涪城,巴西太守刘道锡婴城固守,氐不能拔,乃退。中书舍人徐爰有宠于帝,帝尝命王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蒨玉辞曰:[103]“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帝改容谢焉。

十二月,河南、肃慎、高丽、林邑、苏摩黎并令使贡献。

十九年春正月乙未,中散大夫羊欣卒。欣以晋隆安中司马元显使欣书扇,欣不奉命,元显取为后军舍人,伍众为耻,欣淡然自若。

二月,宣城野蚕成茧。

三月乙未,太白昼见。壬寅,帝亲临儒学,征士雷次宗以巾㡚近侍王公卿士,迄夕罢,赐诸生帛有差。诏曰:“将陶钧庶品,混一殊风。”

四月甲戌,大赦天下。以何尚之领国子祭酒,中散大夫裴松之,[104]太子率更令何承天领国子博士。于时朝廷硕学推裴、荀、何、傅。傅隆长于为政,承天病于踈旷,伯子通脱率易,不以镇重自居,裴西乡清简恬素,最以不竞为法,位不逾于三子,名则差焉。颜延之亦号博闻,而刚愎潜忌,时人恶之,名颜虎。

五月,罢扬州府佐吏。京师大水,使使赈赐。刘真道征仇池,自正月至此月,始克之。杨难当奔于索虏,伪丞相万寿率左右归降。难当既走,以辅国司马胡崇之为秦州刺史,将就镇焉。

秋八月甲戌晦,日有蚀之。[105]

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于文昌,贯五车,扫毕,拂天节,经天苑,季冬乃灭。

冬十月,蠕蠕国遣使贡献。辅国将军、雍州刺史刘道产卒。道产在州,惠化大行,有蛮不顺化者,悉出居樊河,村落相望,百姓歌之,号曰《襄阳乐》。及丧东还,汉滨群蛮缞绖号哭,送之千馀里。

十一月丙申,[106]诏曰:“胄子始集,学业方兴。自微言灭绝,将涉千祀,怀仁感事,意有慨然。奉圣之胤,速议招袭。于先庙地,特为营造,给祠直令,四时享祭。并下鲁郡修学舍,蠲墓侧五户,剪除扫洒。”婆皇国使使贡献。

二十年春正月辛亥,郊,开万春、千秋等门。

二月甲戌,阅武于北郊。[107]是月,胡崇之未至仇池八十里,遇后魏将拓拔齐,战,败于浊水,执崇之,馀兵奔西郑。

夏四月甲午,封第六皇子诞为广陵王。[108]

六月,吴郡献白龟,秣陵县言白雀见。[109]初,刘真道征仇池也,郡帅掠居民盗善马,为有司所劾,至是下狱死。

秋八月壬子,加右卫将军沈演之为侍中。上曰:“侍中领卫,皆为宰相鸿渐,江左罕授,故以此处卿。”演之辞谢就职,其居显要,能谦约自保。上尝赐以女乐,让不敢当。

冬十一月辛丑,太白昼见。

十二月壬午,诏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故一夫不耕,饥者必及。仓廪既实,礼节以兴。顷有贫罄之家,诚由德政不举,以臻斯弊,抑亦耕桑未广,地利多遗。其有游食之徒,咸令附业。朕当亲率百辟,致礼甸侯,庶几素诚,奖彼斯民。”

百济、倭国使使贡献。

自去秋迄乎是秋,水旱伤稼,民多饥,诏郡国开仓赐粮种。

二十一年春正月,复禁酒,恤饥也。辛酉,躬耕帝籍。下诏大赦天下,一切逋负自十九年已前,并放免。

二月庚辰,[110]以沈演之为中领军。辛卯,封第七皇子宏为建平王。

三月甲戌,[111]太白经天。

夏四月,晋陵民徐耕以米千斛助恤饥民。

六月,京师霖雨,使使赈赐。

七月,甘露降乐游苑。[112]案,《舆地志》:县东北八里。晋时为药圃,卢循之筑,药园垒即此处也。其地旧是晋北郊,宋元嘉中移郊坛出外,以其地为北苑,遂更兴造楼观于覆舟山,乃筑堤壅水,号曰后湖。其山北临湖水,后改曰乐游苑。山上大设亭观,山北有冰井,孝武藏冰之所。至大明中,又盛造正阳殿,梁侯景之乱,悉焚毁。至陈天嘉二年,更加修葺,于山上立甘露亭,陈亡并废。

八月庚辰,徐湛之母会稽长公主薨。主臧后所生,起自布衣,故见尊重。彭城王既徙,上尝宴于主第,酒酣,主下席叩头流涕,帝自起扶之,问其故。答曰:“车子岁暮,必不为陛下所容。”帝挥泪指蒋山曰:“若其有此,则负初宁陵。”是以毕主身,义康无恙。

九月甲申,[113]后魏拓拔帝灭沮渠,尽有河西地。

冬十月丙子,起徐湛之本职丹杨尹,于郡设丧位。乙亥,令之国。[114]丙子,雷且电。

十一月,湘州献赤鹦鹉。[115]何承天上《元嘉历》,云︰“君当顺天以求命,国为令以相天也。尧时冬至,日在须女十九度。[116]汉《太初历》,冬至日在牵牛。后汉《四分》及魏《景初法》,同在牛二十度。[117]臣以月蚀验之,则《景初》冬至,应在牛十七度。[118]又后汉,至春分日长,秋分日短,若遇半刻,则二至之间,而有短长,诚由春分近夏至,故长;秋分近冬至,故短也。”又奏改刻漏二十五箭,帝并从之。

裴子野曰:夫历以端时,时以颁政,政成而民不僭,晷叶而时不违。先王历象日月,钦若昊天,敬授民时,谓是物也。后世穿凿,拘于禁忌,推步盈虚,其细由己。削远以附近,毁雅以敦俗,多鄙俚之说,乱采索之旨,由是缙绅先生不以阴阳为学。及何承天能正累代遗术,博物君子也。

二十二年春正月辛卯朔,初班《元嘉历》。壬辰,抚军将军武陵王骏为雍州刺史,南平王铄为豫州刺史,[119]以二豫为一州。

二月壬戌,封第八皇子袆为东海王,[120]第九皇子昶为义阳王。

三月乙未,皇太子劭释奠于国学,赐王公而下帛有差。

六月,武昌获古鼎,豫章获钟。

秋七月,迁南州群蛮四万一千口于丹徒。[121]刘道产卒,而襄阳蛮入武陵,镇主淳于坦遣中兵参军撃破之,故徙也。

八月甲午,太白昼见。[122]

是月,开酒禁,有年也。[123]

九月乙酉,宴于于武帐冈。[124]上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所有馔;日旰,食不至,皆有饥色。上诫曰:“汝曹少长丰佚,不见百姓艰难。今使汝等识有饥苦,知以节俭御物也。”

裴子野曰︰善乎太祖之训也!是谓宜其为君。夫为君,侈兴于有馀,俭生于不足,物之数也。其欲隐约,莫若穷贱;纵其骄蹇,莫若尊荣。自河徂亳,殷宗所以克隆;治陶播稼,岐周所以聿兴。习其险艰,利以任使,达其情伪,易以躬临。是以居世之懿德,字民之要道,不可忽焉。太祖若能率此训也,俾之难其志操,卑其礼秩,教民成德立功,然后授以政事,则无怠无荒,可播之于九服矣。初,高祖思固本枝,崇树强干;后世遵守,迭据方岳。及乎太祖之初,昇明之季,绝恩于衾衽者数十人。国之存亡,既不是繋,早肆民上,非善诲也。

冬,籍田,获嘉禾。

十月己未,太子詹事范晔、员外散骑常侍孔熙先等奉大将军谋反,伏诛。[125]丁酉,免侍中彭城王为庶人,绝属籍,幽于安城郡。

孔熙先者,广州刺史默之子。有才略,颇涉学,不为当世所知,愤愤不得志。且善占星,言︰“江州分野出天子,帝当见残于骨肉。”因与谢综等密谋奉大将军反。熙先谓范晔曰:“潜图构于表里,疾雷奋于肘腋。昔毛玠竭节,不容于魏武;张温毕议,见逐于孙权。彼二人者,国之信臣,朝之俊乂,岂瑕疵暴露,言行玷缺,然后至于祸辱哉?且崇树圣明,至德也,大业洪名,美号也,三王五伯所以覆军败将而争之者也。一朝含垢,不亦可乎?”晔为彭城王吏,及王太妃殂,晔为吏部郎,与司徒属王深及弟广夜中酣饮,[126]开北牖听挽歌,王大怒,左迁宣城太守。后因孔熙先议谋立大将军义康,而密要徐湛之。湛之初与同,及武帐之会也,逆谋窃发,许耀侍上,[127]持刀以目晔,晔不敢视,俄而座散。徐湛之以其谋闻于上,帝使探索其事始末,悉得檄文,于是收范晔等亲党,皆弃市。

晔善草隶书,称妙。著《后汉书》九十卷,起建武,迄于延康,为一代良史。然薄德浅行,家礼不足,见收之日,妓妾不胜珠翠,老母唯有二厨盛樵薪。[128]熙先先在狱,[129]上使使谓曰:“朕知卿才智如此,早相器任,庶不及今日。”熙先乃上书言其首谋之事,多言天文事,诫上严慎骨肉。又请其祖察、父默集,[130]及默所撰《榖梁传》,[131]乞还家,上许之。

初,谢综交熙先也,弟约不预,每诫兄曰:“此人轻事好奇,不近于道。观其嬉戏,不料敌之强弱。每服药石,便谓羽化可期。果锐无检,未可与狎。”

初,晔方进,何尚之察其意趣,言于帝,请出晔为广州刺史。帝曰:“始诛刘湛,复出晔,人谓卿等不能容才。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也。”

裴子野曰:夫有逸群之才,必思冲天,据盖俗之量,则闵常均之下。其能导之以礼,将之以识,作而不失于义,行而不犯于礼,殆难为乎!若刘弘仁之刚毅,[132]才堪上相;范蔚宗之致思,名出凡庸。然皆切志而贪权,务才而徇逆,天符所舋,以欲干时。及罪曝刑加,子父相哭,累叶风素,殒于一朝。向之所谓智能,翻为亡身之具矣。

有司奏徐湛之昵比匪人,关预逆党,事起积岁,方始归闻,请免官削爵,收付廷尉。帝不许。湛之惧,诣阙上疏自理,优诏答之。

是冬,浚淮,起湖熟田千馀顷。

置延寿寺,西北去县八十里。案,《寺记》:元嘉二年,义阳王昶母谢太妃造,隋末废,上元二年重置,又名延熙寺。

二十三年正月庚申,以孟𫖮为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

二月,交州献白鹿。

丁卯,后魏寇兖、豫、青、冀四州,刺史申恬拒破之。[133]

夏四月丁未,大赦天下。

六月癸未朔,日有蚀之。

交州刺史檀和之、安西将军萧景宪、宪副将宗悫等帅师攻林邑国,破之。林邑王范阳迈悉国之昆仑兵,皆乘象以斗,士卒不能当。宗悫曰:“吾闻狮子伏百兽,试为之,可以逞。”乃削木为首,编毛为身,力士数人蒙之以振,克日又战,师乃望阵而驰,其象奔迸,贼军乃溃走,因灭其国。纳口二万馀,金五万斤,其无名之宝,不可胜算,悫奉以归。于其至也,唯行时巾栉衣服,上闻而嘉焉,擢为太尉中兵参军。

悫叔父炳,荆楚高人,子弟皆以琴书相尚,悫独感激好功名。悫尝遇炳,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叹曰:“汝若不富贵,必败吾宗。”为江夏国上将军,十五年不改职,至是始大知名。

乙亥,[134]以北地段英为都督关陇诸军事、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后魏破之,死,其将河东薛安都弃众走归国。

九月乙卯,[135]上临试诸生于国学,[136]赐学官帛有差。吴郡获野稻,嘉禾秀于华林园殿,甘露降于长宁陵。

是岁,堰玄武湖于乐游苑北,兴景阳山于华林园,役及居民,民有怨者。

是岁,置华林园东五里。案,《地舆志》:吴时旧宫苑也。晋孝武更筑,立宫室。宋元嘉二十二年,重修广之。又筑景阳、武壮诸山,凿池名天渊,造景阳楼以通天观。至孝武大明中,紫云出景阳楼,因改为景云楼。又造琴堂,东有双树连理,又改为连玉堂。又造灵曜前后殿,又造芳香堂、日观台。元嘉中,筑蔬圃,又筑景阳东岭,又造光华殿,设射棚,又立凤光殿、醴泉堂、花萼池,又造一柱台、层城观、兴光殿。梁武又造重阁,上名重云殿,下名兴光殿,及朝日夕月之楼,登之而阶道绕楼九转。自吴、晋、宋、齐、梁、陈六代,互有构造,尽古今之妙。陈永初中,更造听讼殿。[137]天嘉三年,又作临政殿。其山川制置,多是宋将作大匠张永所作,其宫殿数多,旧来不用,乃取华林园以为号,陈亡悉废矣。

二十四年春正月壬寅,[138]以徐湛之为中书令,领太子詹事。甲戌,大赦天下,文武赐位一等,孤老久疾不能自存者,人赐榖五斛,蠲除秣陵今年田租米。[139]籍华林园,职掌畴量赐之。

二月,京师木连理。

三月,甘露降景阳山。

夏四月,河、济俱清。

六月,京师疾疫,使使巡行给医药。初行大钱,一当细钱二。是时民或盗铸,始剪古钱,议其禁。沈演之议︰“龟贝行于上古,泉刀兴于周世,所以丰财通利,实国富民。若以大当两,则国用难朽之货,家赢一倍之利,不俟加宪,巧源自绝。”既而钱形不一,民不之便。是时刘秀之为梁州刺史,初令民用钱而遂行之,而江湖之南,多以布米为货,钱之所行,未皆普也。

八月,御史中丞何承天将迁廷尉,且欲为吏部郎,便自举代。既受旨出,为人言之,以漏敕得罪,卒于家。

十月壬辰,[140]盗杀豫章太守桓隆之。时胡藩有十七子,不遵法度,[141]第十四者曰遵世,同范晔逆谋,帝以藩功臣,匿其事,敕江州,以他罪杀之。十六弟延世以群从秘兵二百馀人攻郡,杀桓隆之,将奉故彭城王以作乱。值交州刺史檀和之去官归,便道讨平之。乃夺藩封邑,徙其子于交州。

十一月甲寅,封第十皇子浑为汝阴王。

是岁,徐、兖、青、冀大水。

二十五年春正月,使使巡行四方,贷粮种。

二月庚寅,诏曰:“安不忘危,经世之所尚;治兵教战,有国之恒典。故服训明耻,然后少长知禁。顷戎政虽修,而号令未当。今宣武场始成,便可克日大习众军,校猎讲武事。”

闰月己酉,[142]大蒐。辛亥,雨雹。吏部尚书庾炳之有罪免。上始临朝,任王华、王昙首、殷景仁、谢弘微、刘湛等,号曰“五臣”,亚以范晔、沈演之、庾炳之。庾炳之后,则徐湛之,又何尚之、王僧绰,以终元嘉之世。

炳之无文学,性强急轻浅。既居选部,好诋詈宾客,且通货贿,士咸怨之。是时请急还家,尚书令史、谘事,一人善弹,一人工歌,留与宿,有司以违制奏焉。上以其事问何尚之,尚之因言炳之罪。上欲出为丹杨尹,[143]再问尚之。尚之对曰:“臣既乏贾生应对之才,又乏汲黯犯颜之直,至于侍坐,多不能尽庾炳之事迹,异口同音,咸无善声。古今未有受货数万,而得高官厚禄如炳之者,唯明主审之。古人有言:“无赏无罚,尧舜不能为治。”陛下岂可坐于皇家之重,迷一凡人?在可否之间,臣不敢茍陈管窥,令枉直,明白炳然,[144]睿主哲王,反更不悟。”帝乃可有司,逐炳之归田里,以寿终,幸也。

三月庚辰,校猎宣武场。

夏四月,新作阊阖、广莫等门,改先广莫门曰承明,开阳曰津阳。丁卯,太白经天。丁丑,青龙见于玄武湖南。[145]

五月己卯,[146]罢当两大钱。戊戌,黑龙见于玄武湖。

六月庚戌,零陵王司马元瑜薨。时始兴王濬,潘淑妃之子,以母宠故,出入后宫不禁,遂通于第四妹海盐公主,出适丹杨尹赵伯符子倩。倩入宫而怒,肆骂搏撃,引绝帐带,闻于上。上有诏离婚,罪主所生蒋美人。伯符惭,发病死,赠西平将军,常侍如故。侍中、特进、太子少傅王敬弘卒于吴兴舍亭山,[147]赠开府仪同三司。

敬弘辞职东归,深见礼重,清简方正,子弟岁中不过一再相见。子恢之,尝为秘书郎。上将为庐陵王纳其女,辞曰:“臣女稚年,先许孔淳之息。”乃使恢之求奉朝请,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无竞之地。”上皆许之。方其在位,帝尝问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

裴子野曰:有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王公之谈,为不类矣。居官不事以敌为名,正始、元康之风,中原所败也。纵而勿检,致治难哉!

秋八月甲子,封第十一皇子彧为淮阳王。华林园嘉禾秀。

九月辛未,以何尚之为尚书左仆射,领汝、渭之地。

二十六年春正月辛巳,祀南郊。二月己亥,[148]幸丹徒宫。大赦,复除县侨旧今岁租布之半,所行经县,并蠲免田租之半。癸亥,使使祭晋故司空忠肃公何无忌墓。[149]壬午,婆皇国、婆达国并遣使贡献。[150]

冬十月庚子,改封广陵王诞为南郡王。[151]癸卯,彗星见于太微。甲辰,以扬州刺史始兴王濬为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兖二州刺史。

二十七年春正月辛卯,百济国遣使贡献。

二月,魏军攻悬瓠。以军兴,减百官俸禄三分之一。

三月乙丑,淮南太守诸葛阐求减俸禄,同内百官。于是县丞尉并同减矣。戊寅,罢国子学。

秋七月庚午,遣建宁将军王玄谟拒魏军,[152]以太尉江夏王义恭出次彭城,总统诸军。

冬十一月丁未,大赦。

十二月庚午,魏太武率大众至瓜步,声欲渡江,都下震惧,咸荷担而立。[153]壬午,内外戒严,沿江六七百里舰舳相接。始议北侵,朝士多有不同。至是,帝登石城烽火楼极望,不悦,谓江湛曰:“向使檀道济在,此虏敢犯我境耶!然侵北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庶劳怨,岂得无惭!贻士大夫之忧,在予过矣。”甲申,使使馈百牢于魏。

二十八年春正月丁亥,魏太武自瓜步退归,俘广陵居人万馀家北,徐、豫、青、冀、二兖州杀戮不可胜计,所过州县无遗矣。

二月甲戌,降太尉、领司徒江夏王义恭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壬午,帝幸瓜步。是日戒严。

三月乙酉,车驾还宫。丙申,拜初宁陵。大旱。

四月癸酉,婆达国遣使贡献。[154]己卯,彗星见于昴。

是月,都下疾疫,使使给药。

五月乙酉,亡命司马顺则自号齐王,据梁邹城。丁巳,婆皇国、河南国并遣使贡献。[155]壬子,[156]彗星见太微,中对帝座。

秋七月甲辰,进安东将军倭王绥济为安东大将军。

八月癸酉,梁邹斩司马顺则。[157]是秋,猛兽入郭为灾。

冬十月,高丽国遣使贡献。

十一月壬寅,曲赦二兖、徐、豫、青、冀六州,徙彭城流人、淮西流人于姑熟,合千馀家。[158]

是岁,魏正平元年也。[159]

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诏经寇六州,仍连水涝,可量加救赡。

二月乙卯,雷且雪。[160]戊午,[161]封皇子休仁为建安王。

三月壬午,大风拔木,都下灾。

夏四月戊午,诃罗国遣使贡献。[162]

秋七月壬辰,封汝阴王浑为武昌王,淮阳王彧为湘东王。丁酉,省大司农、太子仆、廷尉监官。[163]

九月丁亥,以平西将军、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浑拾寅为河南王。[164]

冬十一月壬寅,扬州刺史庐陵王绍薨。

十二月戊申,黄雾四塞。[165]辛未,南兖州刺史江夏王义恭为大将军、南徐州刺史,录尚书事如故。

是岁,魏侍中常侍宗爱构逆,太武皇帝崩,[166]乃奉南安王余为帝,改元永平,寻又废余。殿中尚书长孙竭、[167]尚书陆丽奉皇孙,是为文成皇帝,[168]改元兴安。

三十年春正月乙亥朔,[169]会群臣于太极殿,有青黑气从东南来,覆映宫上。戊寅,以司空、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为司徒、中军将军、扬州刺史。壬午,以南徐州刺史始兴王濬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戊子,使江州刺史武陵王骏统众军伐西阳之蛮。

二月甲子,元凶劭构逆弑帝,崩于含章殿,时年四十七。谥曰景皇帝,庙号中宗。

三月癸巳,葬长宁陵。陵在今县东北二十里,[170]周回三十五步,高一丈八赤。孝武帝践祚,追谥为文皇帝,庙号太祖。案,帝聪明仁厚,雅重文儒,躬勤政事,孜孜无怠,加以在位日久,唯简静为心。于时政平讼理,朝野悦目,自江左以来,未之有也。又性好节俭,不好奢侈。车府令尝以辇𥭗故,改易之;又辇席旧,欲以紫皮缘之。上皆不许,其勤俭率此类也。

卷第十二校勘记[编辑]

  1. 镇西将军 《宋书‧文帝纪》“镇”字上有“进位”二字,《南史‧宋本纪》中有“位”字。
  2. 甲戌 上文仅云景平二年,此甲戌竟不知属何月,《宋书‧文帝纪》、《通鉴》一二0并作“七月甲戌”。
  3. 昔荀中郎二十七为北府都督 “二十七”,《宋书‧谢裕传》同。《南史‧谢澹传》作“二十九”。《晋书‧荀羡传》又作“二十八”,云︰“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如羡之少者。”
  4. 癸卯 原作“癸亥”。八月己丑朔,无癸亥,《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通鉴》一二0皆作“癸卯”,为八月十五日,是,今据改。
  5. 丙寅追尊所生胡婕妤曰章皇太后 《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0皆系于八月甲辰。
  6. 冬十一月己丑 是月戊午朔,无己丑,下文壬戌为十一月初五日,疑己丑为乙未之误,乙未为月之初二日。
  7. 二年春正月丁酉朔 据《朔闰表》元嘉二年正月丁巳朔,此作“丁酉”误。
  8. 顷旱魃为虐亢阳愆度 “亢阳”,各本作“元阳”,唯徐钞本作“亢阳”,《宋书‧范泰传》亦作“亢阳”。《文选》成公绥《啸赋》云︰“济洪灾于炎旱,反亢阳于重阴。”当作“亢阳”为是,今据改。
  9. 故夏桀引百姓之罪 “夏桀”,《宋书‧范泰传》作“夏禹”。
  10. 二月乙巳庚子 二月丁亥朔,乙巳为十九日,庚子为十四日,依日序庚子应在乙巳之前。
  11. 丁亥 丁亥为二月朔日,当在上文“乙巳”之前。
  12. 冬十月乙卯 十月癸未朔,无乙卯。
  13. 穆之并称于高祖 “穆之”两字原缺,据徐钞本补。
  14. 僧招贤二法师造 “二”,库本作“大”。
  15. 三年春正月丙寅 “正月”原作“三月”。三月庚辰朔,无丙寅,《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通鉴》一二0皆作“正月丙寅”,正月辛亥朔,十六日丙寅,“三”当“正”字之讹,今据改。
  16. 羡之子乔 “乔”,《宋书‧徐羡之传》、《五行志》五皆作“乔之”。
  17. 闰月乙卯 元嘉三年闰正月辛巳朔,无乙卯。《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0皆作“正月丙寅”。
  18. 庾登 《宋书》、《南史‧谢晦传》、《通鉴》一二0及《世说人名谱‧颍川鄢陵庾氏谱》皆作“庾登之”。
  19. 丙寅以豫章太守郑鲜之为尚书左仆射 “丙寅”,《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通鉴》一二0作“戊午”。二月庚戌朔,丙寅、戊午皆在二月,下有庚申,以日序推之,疑当作“戊午”为是。又“尚书左仆射”,《宋书》、《南史‧郑鲜之传》及《通鉴》皆作“尚书右仆射”,万斯同《宋将相大臣年表》亦同。
  20. 丙戌 二月庚戌朔,无丙戌,亦不得在癸亥之前。
  21. 萧钦 《宋书‧谢晦传》作“萧欣”或“萧欣之”,《通鉴》一二0作“萧欣”。
  22. 刘道济军至沙桥 各本皆脱“刘”字,唯徐钞本有。《宋书》、《南史‧谢晦传》并云“雍州刺史刘粹遣弟竟陵太守道济与台军主沈敞之袭江陵,至沙桥”,此道济为刘粹弟,当姓刘,非檀道济也,今据补。
  23. 超弃众归降 “超”各本皆作“退”,今据徐钞本改。
  24. 丙子 原作“丙午”,二月无丙午,《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0皆作“丙子,二月二十七日丙子,是,今据改。
  25. 丙戌 二月无丙戌,三月庚辰朔,丙戌为初七日,丙戌前疑脱“三月”二字。又下文癸未为初四,应在丙戌之前。
  26. 下刘道济于狱以沙桥之败也 “刘道济”各本皆作“檀道济”,误,据徐钞本及《宋书‧刘粹传》改正。
  27. 乙巳 原作“己巳”。五月己卯朔,无己巳,《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皆作“乙巳”,二十七日乙巳,是,今据改。
  28. 冬十二月丁卯 “丁卯”,《宋书‧文帝纪》、《通鉴》一二0皆作“壬戌”,十二月丙午朔,壬戌、丁卯皆在是月,未知孰是。
  29. 正月丁亥 《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皆作“乙亥”,乙亥为朔日,丁亥为十三日。
  30. 尚书左仆射郑鲜之卒 “左”当作“右”,参阅本卷校记[一九]。
  31. 诸葛闻 《宋书‧文帝纪》、《沈昙庆传》作“诸葛阐之”,《南史‧宋本纪》中作“诸葛阐”。
  32. 诏曰 “诏”疑当作“议”,其下为诸葛闻语,下云“从之”亦可证。
  33. 十二棺 《宋书》、《南史‧吴逵传》皆作“葬十三棺”。
  34. 戊辰 三月甲戌朔,无戊。四月甲辰朔,二十五日戊辰,疑戊辰上脱“四月”二字。
  35. 散骑常侍袁瑜荐会稽郭世道 “袁瑜”,《宋书》、《南史‧孝义传》作“袁愉”。“郭世道”,《宋书‧孝义传》同,《南史》作“郭世通”。道、通形近,必有一误。
  36. 荆州刺史衡阳王饷钱十万 “钱”原作“饯”,据徐钞本及《宋书》、《南史‧刘凝之传》改正。
  37. 永丰寺 宋本、徐钞本作“水丰寺”。
  38. 置南林寺建康城南三里 “城南”二字各本皆缺,唯周钞本有,今据补。
  39. 五月己巳太白经天 《宋书‧天文志》四云︰“元嘉六年五月,太白昼见经天。”疑是一事。
  40. 壬戌 九月丙寅朔,无壬戌。
  41. 毘黎国 《宋书‧夷蛮传》、《南史‧夷貊传》及《通鉴》一二一皆作“迦毗黎国”。
  42. 平原令河南成粲 “平原”,《宋书》、《南史‧王弘传》作“平陆”,《宋书‧州郡志》一云︰“平原令,孝武大明中立。”据此当作“平陆”为是。
  43. 今世之显辙 “辙”原作“彻”,今据徐钞本及《宋书‧王弘传》改正。
  44. 春秋所美 “美”,徐钞本作“微”,郦校云︰“‘微’当是‘媺’之误。”
  45. 六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 “辛丑”原作“己丑”。正月甲午朔,无己丑,《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皆作“辛丑”,为正月初八日,今据改。
  46. 癸丑 原作“癸巳”。正月甲午朔,无癸巳,《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一皆作“癸丑”,为月之二十日,今据改。
  47. 庚寅 七月辛卯朔,无庚寅。
  48. 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蚀之 十二月戊午朔,非己丑。《宋书‧文帝纪》《五行志》五、《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一皆云,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蚀之。此“十二”当为“十一”之误。
  49. 夏四月己丑 四月丁巳朔,无己丑。
  50. 六月己卯 “己卯”原作“乙卯”。六月丙辰朔,无乙卯,《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一皆作“己卯”,为月之二十四日,己乙形近致误,今据改。
  51. 神州讵可卧理 “理”,《宋书‧王昙首传》作“治”,此避唐高宗名讳改。
  52. 杜冀 《宋书》、《南史》本传及《通鉴》一二一皆作“杜骥”。
  53. 壬辰 十月甲寅朔,无壬辰。《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一皆作“十一月壬辰”,此“壬辰”上当脱“十一月”三字。
  54. 甲午西北有赤气中黑如旌旗 《宋书‧天文志》四“甲午”作“癸未”、“西北”作“西南”。
  55. 十二月丙戌太白昼见甲午斩兖州刺史竺灵秀于彭城 十二月癸丑朔,无丙戌、甲午两日。
  56. 乙亥夜京师火延太社北垣 “乙亥”原作“己亥”。是月无己亥,《宋书‧文帝纪》、《五行志》三皆“乙亥”,十二月二十三日乙亥,是,今据改。
  57. 与虏将库悉吉战高梁山 “库悉吉”,甘钞本、丁钞本及《通鉴》一二二作“悉烦库结”,《宋书‧檀道济传》作“悉颊库结”。又“高梁山”,《宋书‧檀道济传》、《通鉴》一二二作“高梁亭”。
  58. 夏四月甲子辛亥太白昼见 四月辛亥朔,甲子为十四日,不得在辛亥之前,日序有误。
  59. 己卯 原作“己丑”。六月庚戌朔,无己丑,《宋书‧文帝纪》作“己卯”,为月之三十日,是,今据改。
  60. 荒莱不辟督课 《宋书‧文帝纪》“督课”下有“无闻”二字。
  61. 癸亥 十二月丁丑朔,无癸亥。
  62. 辛亥华容公王弘薨 二月丙子朔,无辛亥,《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二皆云王弘薨于五月壬申。
  63. 临川王义庆 “义庆”原误作“义恭”,据《宋书‧文帝纪》、《宋书》《南史‧刘义庆传》及《通鉴》一二二改正。
  64. 壬子 六月甲戌朔,无壬子,壬子
  65. 诏有司表盱眙王彭所居曰通灵里 各本皆脱“表”字,今据徐钞本补。
  66. 蠲复二世 《宋书》、《南史‧王彭传》作“蠲租布三世”。
  67. 夏四月乙亥乙未雨雹伤牛马鸟兽 此处有错简,夏四月不得排列六月甲戌之后。
  68. 八月癸未封江夏王义恭奉孝献王祀 《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二皆系此事于十二月庚寅。
  69. 阴平 原作“平阴”,今据徐钞本、《宋书‧刘粹传》、《通鉴》一二二乙正。
  70. 道济欲以五城人帛氐奴为参军督护 甘钞本、徐钞本及《宋书》、《南史‧刘粹传》、《通鉴》一二二“帛氐奴”下有“梁显”二字。
  71. 阳泉山 “阳”原作“汤”,据甘钞本、徐钞本及《南史‧刘粹传》、《通鉴》一二二改。下同。
  72. 帛氐奴 “帛”原作“白”,前文亦作“帛”,《宋书》、《南史‧刘粹传》及《通鉴》一二二亦作“帛氐奴”,胡注引孙愐曰︰“帛,姓也。”据此当作“帛”,今据改。
  73. 临川内史谢灵运于广州弃市 《宋书》、《南史‧谢灵运传》及《通鉴》一二二皆云谢灵运于广州弃市在元嘉十年,《实录》系于九年,不知何据。
  74. 振威将军梁俊 《宋书‧刘粹传》、《通鉴》一二二并作“参军梁儁之”。
  75. 梁俊 见本卷校记[七四]。
  76. 阇婆 各本同,然《宋书》、《南史》记载不一。《宋书‧文帝纪》作“阇婆洲”,又作“阇婆沙达国”,《夷蛮传》作“阇婆婆达国”,《南史‧宋本纪》中作“阇婆沙洲”,《夷貊传》作“阇婆达国”。
  77. 天不便足 “足”,《宋书‧王准之传》作“治”,此避唐讳改。
  78. 诃罗单国 原作“诃诸国”,今据徐钞本改。《宋书‧文帝纪》、《夷蛮传》、《南史‧宋本纪》中、《夷貊传》亦作“诃罗单国”。
  79. 八月壬申 八月丙戌朔,无壬申。
  80. 置南晋寿北巴郡以属益州 《宋书‧文帝纪》作“于益州立南晋寿新巴西三郡”。孙虨《宋书考论》云:“据《州郡志》,是南晋寿、南新巴、北巴西三郡。”孙说是,此“南晋寿”下当脱“南新巴”,“北巴”当作“北巴西”。
  81. 三月己未 “己未”原作“乙未”。三月壬子朔,无乙未,《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三皆作“己未”,为三月初八日,是,今据改。
  82. 六月武昌得古鼎 《宋书‧符瑞志》下云︰“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四月辛丑,武昌县章山水侧自开出神鼎,江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以献。”与此当是一事。
  83. 河南河西诃罗单国使使贡献 “河西”原作“西河”,《宋书‧少帝纪》、《大沮渠蒙逊传》及《南史‧宋本纪》中皆作“河西”,今乙正。
  84. 南郡宗炳 《宋书》、《南史‧宗炳传》皆云南阳涅阳人,此云南郡恐误。
  85. 丹杨尹何尚之 “丹杨尹”原作“尚书尹”。《南史‧何尚之传》云︰“元嘉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长史刘斌为丹杨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之。”《宋书》及《通鉴》一二三亦同。则其时尚之官丹杨尹,非尚书尹。尚书尹亦为尚书令之误,尚之官尚书令为元嘉二十八年事。徐钞本作“丹杨令”,则“令”又为“尹”字之误,今据改。
  86. 著作郎何承天立史学 “著作郎”,《宋书》、《南史‧雷次宗传》及《通鉴》一二三皆作“太子率更令”,是。《南史‧何承天传》云承天于元嘉十六年方除著作佐郎。
  87. 癸亥 原作“己丑”。二月乙未朔,无己丑,《宋书‧文帝纪》作“癸亥”,为月之二十九日,是,今据改。
  88. 慕容延 《宋书‧文帝纪》同,《鲜卑吐谷浑传》、《南史‧宋本纪》中作“慕延”,《魏书‧吐谷浑传》、《通鉴》一二三又作“慕利延”,皆为一人。
  89. 闰月戊戌 “戊戌”原作“戊寅”。闰九月壬辰朔,无戊寅,《宋书‧文帝纪》作“戊戌”,为闰月初七日,今据改。
  90. 武都河内林邑并遣使贡献 “河内”,《宋书‧文帝纪》作“河南王”,《南史‧宋本纪》中作“河南”,皆指河南王慕容延,此作“河内”当误。
  91. 六月己酉 六月丁巳朔,无己酉。
  92. 辛亥葬元皇后于长宁陵 八月丙辰朔,无辛亥。九月丙戌朔,辛亥为二十六日。然《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三皆作“九月壬子”,二十七日壬子,与辛亥仅差一日。
  93. 冬十一月戊午 “十月”原作“十一月”。十一月乙酉朔,无戊午,《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皆作“十月戊午”,为十月初三日。《通鉴》一二三作“十月戊申”,十月丙辰朔,无戊申,“戊申”当为“戊午”之误,然系于十月不误。今据改。
  94. 实幽于豫章 各本“豫章”下有“太守”两字,今据徐钞本删。
  95. 己丑殷景仁卒 《宋书‧文帝纪》、《通鉴》一二三云殷景仁卒于癸丑。十一月乙酉朔,己丑初五日,癸丑二十九日,皆在十一月,未知孰是。
  96. 夏四月汝阴献白雉 《宋书‧符瑞志》下云︰“二月癸亥,白雉见南汝阴宋县,太守文道恩以献。”疑是一事。
  97. 五月南徐献白燕吴郡献白雀彭城献白乌 《宋书‧符瑞志》下与此不合,志云︰“元嘉十八年六月,白燕产丹徒县,南徐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以闻。”“元嘉十八年七月,吴郡盐官于玄获白雀,太守刘祯以献。”“元嘉十九年十月,白乌产晋陵暨阳侨民彭城刘原秀宅树,原秀以闻。”
  98. 冬十月剡县献白鸠 《宋书‧符瑞志》下云︰“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八月庚午,会稽山阴商世宝获白鸠,眼足并赤,扬州刺史始兴王濬以献。”疑是一事。
  99. 傅冲 《宋书‧氐胡传》、《通鉴》一二三皆作“苻冲”。
  100. 刺史刘道真拒破之 “刘真道”原作“刘道真”,今据《宋书》、《南史》本传及《通鉴》一二三乙正。刘真道于元嘉十四年出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此作“汉川刺史”恐误。
  101. 萌晋 当从《宋书‧氐胡传》、《通鉴》一二三
  102. 晋寿太守申坦 “晋寿”原作“寿昌”、“申坦”原作“申悝”,今据《宋书‧氐胡传》、《通鉴》一二三改。又“晋”上亦脱“获”字。
  103. 蒨玉 甘钞本、丁钞本“玉”字下并有夹注“球字”二字。
  104. 中散大夫裴松之 “裴松之”原作“裴裕之”,下文又称裴西乡,当为一人,据《全宋文》一七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松之封西乡侯,此“裕”当为“松”字之误,今据改。
  105. 秋八月甲戌晦日有蚀之 八月乙亥朔,无甲戌。《宋书‧文帝纪》、《五行志》五、《南史‧宋本纪》中皆作“秋七月甲戌晦,日有蚀之”。七月乙巳朔,三十日甲戌。疑此“八月”为“七月”之误。
  106. 十一月丙申 十一月癸卯朔,无丙申。《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皆作“十二月丙申”。十二月癸酉朔,二十四日丙申,疑此“十一月”为十二月之误。
  107. 二月甲戌阅武于北郊 《南史‧宋本纪》中作“二月甲申,车驾于白下阅武”。二月壬申朔,甲戌、甲申皆在是月,未知孰是。
  108. 封第六皇子诞为广陵王 “六”原作“五”。《宋书》、《南史‧刘诞传》皆云诞为文帝第六子。库本正作“六”,今据改。
  109. 六月吴郡献白龟秣陵县言白雀见 《宋书‧符瑞志》中作“元嘉二十年四月辛卯,白龟见吴兴馀杭,扬州刺史始兴王濬以闻。”《符瑞志》下作“元嘉二十年五月乙卯,秣陵卫猗之获白雀,丹阳尹徐湛之以献。”疑当是一事。
  110. 二月庚辰 “庚辰”,《宋书‧文帝纪》、《通鉴》一二四皆作“庚寅”。二月丙寅朔,十五日庚辰,二十五日庚寅,皆在二月,未知孰是。
  111. 三月甲戌 三月丙申朔,无甲戌。
  112. 七月甘露降乐游苑 《宋书‧符瑞志》中作“元嘉二十一年四月,甘露频降乐游苑”,疑是一事。
  113. 九月甲申 九月癸巳朔,无甲申。
  114. 冬十月丙子起徐湛之乙亥令之国 十月癸亥朔,丙子不得在乙亥之前,且下文又云“丙子,雷且电”,疑上“丙子”为“丙寅”之误。
  115. 十一月湘州献赤鹦鹉 《宋书‧符瑞志》下云,湘州刺史南平王铄献赤鹦鹉在元嘉二十二年,然两者当是一事。
  116. 日在须女十九度 《宋书‧律历志》中作“日在须女十度左右也”,《通鉴》一二四亦作“日在须女十度”。按何承天据当时观测岁差所得数值,在上《元嘉历》表(见《宋书‧律历志》中)谓︰“尔来二千七百馀年,以中星检之,所差二十七八度。则尧令冬至,日在须女十度左右也。”《宋书‧律历志》下《元嘉历》二十四气表所载冬至日所在度为斗十四度强,加上所差二十七、八度,得尧时冬至日所在度正为女十度左右。故当以《宋书》、《通鉴》为是。
  117. 后汉四分及魏景初法同在牛二十度 《续汉书‧律历志》下、《晋书‧律历志》下、《宋书‧律历志》中,皆载后汉《四分历》、魏《景初历》冬至日所在度俱作“斗二十一度”,是,《实录》显误。
  118. 应在牛十七度 《宋书‧律历志》中载何承天上《元嘉历》表及太史令钱乐之、兼丞严粲奏,俱以月蚀与土圭测影检算景初冬至应在斗十七度。此处“牛”显为“斗”之误。
  119. 南平王铄为豫州刺史 “豫州刺史”上原有“九将将军”四字。《宋书》、《南史‧刘铄传》皆未云刘铄官九将将军,此官亦不见载《宋书‧百官志》,徐钞本无“九将将军”四字,今据删。
  120. 二月壬戌封第八皇子袆为东海王 “二月”原作“三月”。三月庚寅朔,无壬戌,《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四作“二月甲戌”,二月辛酉朔,壬戌、甲戌皆在二月,未知孰是。下文又云“三月乙未”,可知此“三月”当为“二月”之讹,今据改。
  121. 迁南州群蛮四万一千口于丹徒 《宋书‧文帝纪》云“移一万四千馀口于京师”,《通鉴》一二四亦云“徙万馀口于建康”,此作“四万一千口”疑有误。
  122. 八月甲午太白昼见 《宋书‧天文志》四云︰“元嘉二十二年七月,太白昼见。”疑是一事。
  123. 是月开酒禁有年也 是月谓八月,《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并谓开酒禁在九月。
  124. 九月乙酉宴于于武帐冈 “宴”各本皆作“建宇”,唯徐钞本作“宴”,《南史‧宋本纪》中亦同,今据改。又“乙酉”,《南史》、《通鉴》一二四并作“癸酉”,九月丁巳朔,十七日癸酉,二十九日乙酉,皆在九月。
  125. 十月己未太子詹事范晔伏诛 十月丙戌朔,无己未。《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四皆作“十二月乙未”。十二月乙酉朔,乙未为十一日。下文侍中彭城王为庶人事在丁酉,为十二月十三日。疑此“十月”为“十二月”之讹。
  126. 与司徒属王深及弟广夜中酣饮 “广”,《南史‧范晔传》同。《宋书‧范晔传》作“广渊”,此避唐讳省耳。
  127. 许耀 《宋书》、《南史‧范晔传》同,《通鉴》一二四作“许曜”,耀、曜古通。
  128. 老母唯有二厨盛樵薪 “二厨”,《南史‧范晔传》同。《宋书‧范晔传》、《通鉴》一二四并作“一厨”。
  129. 熙先先在狱 甘钞本、徐钞本皆无下“先”字。
  130. 又请其祖察父默集 “察”,《宋书》、《南史‧孔淳之传》作“粲”。默即孔默之,南北朝人名后之“之”字,有时可省去。
  131. 默所撰榖梁传 《宋书》、《南史‧孔淳之传》皆云︰“默之儒学,注《穀梁春秋》。”聂宗岐《补宋书艺文志》亦云孔默之有《春秋穀梁传注》。
  132. 刘弘仁 原作“刘仁弘”。《通鉴》一二四引裴子野论作“刘弘仁”。弘仁,刘湛字,见《宋书》、《南史》本传,今乙正。
  133. 丁卯后魏寇兖豫青冀四州刺史申恬拒破之 二月乙酉朔,无丁卯。三月甲寅朔,十四日丁卯。《宋书‧文帝纪》亦系此事于三月,据此“丁卯”前当脱“三月”二字。又“申恬”原作“申维”,今据库本、徐钞本及《宋书‧文帝纪》、《通鉴》一二四改正。
  134. 乙亥 六月癸未朔,无乙亥。
  135. 九月乙卯 “乙卯”,《宋书‧文帝纪》作“己卯”。九月辛亥朔,初五日乙卯,二十九日己卯,皆在九月,未知孰是。
  136. 上临试诸生于国学 “诸生”原作“诸子”。张本、徐钞本、丁钞本、周钞本、刘钞本皆作“诸生”,《宋书‧文帝纪》亦云︰“车驾幸国子学,策试诸生,答问凡五十九人。”宋文帝有子十九人,此云“五十九人”,可知“诸子”乃“诸生”之讹,今据改。
  137. 陈永初中更造听讼殿 陈无永初年号,此当“永定”之误。虽史籍未载陈造听讼事,然《陈书‧武帝纪》下、《南史‧陈本纪》上皆云,陈武帝永定元年十月戊寅,舆驾幸华林园,亲览词讼,临赦囚徒。疑造听讼殿即由此而起。
  138. 春正月壬寅 正月己酉朔,无壬寅。
  139. 蠲除秣陵今年田租米 《宋书‧文帝纪》作“蠲建康、秣陵二县今年田租之半”。
  140. 十月壬辰 “壬辰”,《宋书‧文帝纪》、《通鉴》一二五并作“壬午”。十月乙亥朔,初八日壬午,十八日壬辰,皆在十月。
  141. 时胡藩有十七子不遵法度 《宋书‧胡藩传》作“藩庶子有六十人,多不遵法度”。
  142. 闰月己酉 “己酉”原作“乙酉”。闰二月癸卯朔,无乙酉。《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皆作“己酉”,为闰月初七日,是,今据改。
  143. 上欲出为丹杨尹 “出为”原作“去其”,今据徐钞本及《宋书》、《南史‧庾炳之传》、《通鉴》一二五改。
  144. 令枉直明白炳然 《宋书‧庾炳之传》作“今之枉直,明白炳然”。
  145. 丁丑青龙见于玄武湖南 四月壬寅朔,无丁丑,五月辛未朔,初七日丁丑。《宋书‧符瑞志》中云︰“元嘉二十五年五月丁丑,黑龙见玄武湖北。”与此当是一事。
  146. 五月己卯 “己卯”各本作“乙卯”。五月辛未朔,无乙卯,《宋书‧文帝纪》、《通鉴》一二五皆作“己卯”,为月之初九日,今据改。
  147. 六月侍中特进太子少傅王敬弘卒于吴兴舍亭山 《宋书‧文帝纪》云︰“秋七月壬午,左光禄大夫王敬弘薨。”
  148. 二月己亥 “己亥”各本作“乙亥”。二月丁酉朔,无乙亥。《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通鉴》一二五皆作“己亥”,为二月初三日,今据改。
  149. 使使祭晋故司空忠肃公何无忌墓 “忠肃公”原作“肃公”。徐钞本作“忠肃公”,《晋书‧何无忌传》亦云,无忌谥曰忠肃。今据改。
  150. 壬午婆皇国婆达国并遣使贡献 二月丁酉朔,无壬午。《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并云︰“五月丙戌,婆皇国,壬辰,婆达国,并遣使献方物。”
  151. 改封广陵王诞为南郡王 “随郡王”原作“南郡王”。徐钞本及《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皆作“随郡王”,《宋书》、《南史‧刘诞传》亦云,元嘉二十六年,诞改封随郡王。今据改。
  152. 建宁将军王玄谟 “建宁将军”,《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及王玄谟本传皆作“宁朔将军”,疑当是。
  153. 咸荷担而立 “担”原作“檐”,据徐钞本、丁钞本及《南史‧宋本纪》中改。
  154. 婆达国 原作“婆皇国”,据库本、徐钞本、周钞本及《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改。
  155. 丁巳婆皇国河南国并遣使贡献 《南史‧宋本纪》中作“丁巳,婆皇国;戊戌,河南国并遣使朝贡”。
  156. 壬子 原作“壬午”。五月甲申朔,无壬午。《南史‧宋本纪》中作“壬子”,为五月二十九日,今据改。
  157. 八月癸酉梁邹斩司马顺则 “癸酉”,《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并作“癸亥”。八月癸丑朔,十一日癸亥,二十一日癸酉,皆在八月。又据《宋书》、《南史》“梁邹”下当脱“平”字。
  158. 徙彭城流人淮西流人于姑熟合千馀家 《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皆作“徙彭城流民于瓜步,淮西流民于姑孰,合万许家”。疑《实录》“徙彭城流民”句下有脱误。
  159. 是岁魏正平元年也 “正”原作“西”。正平乃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徐钞本及《南史‧宋本纪》中不误,今据改。
  160. 二月卯未雷且雪 “乙卯”原作“乙未”。二月庚戌朔,无乙未。《南史‧宋本纪》中作“乙卯”,为二月初六日,今据改。
  161. 戊午 原作“庚午”。是月无庚午,戊午为初九日,今据《南史‧宋本纪》中改。
  162. 诃罗国遣使贡献 “诃罗国”,《宋书‧夷蛮传》、《南史‧夷貊传》上并作“诃罗单国”。
  163. 省大司农太子仆廷尉监官 “省”字原缺,据徐钞本补。又“官”原作“宫”,据库本及《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改。
  164. 以平西将军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浑拾寅为河南王 “平西”原作“西平”,据《宋书‧文帝纪》、《南史‧宋本纪》中乙正。“吐谷浑拾寅为”六字原作“封”字,今据徐钞本删补。
  165. 十二月戊申黄雾四塞 “戊申”,徐钞本、《南史‧宋本纪》中作“戊辰”。是月乙巳朔,初四日戊申,二十三日戊辰,皆在十二月,两者必有一误。
  166. 太武皇帝崩 原作“太国皇子”,据徐钞本改,《南史‧宋本纪》中亦同。
  167. 长孙竭 当从《魏书‧世祖纪》下、《南史‧宋本纪》中、《通鉴》一二六作“长孙渴侯”。
  168. 文成皇帝 原作“魏武皇帝”。据库本、徐钞本及《魏书‧高宗纪》改。
  169. 三十年春正月乙亥朔 “乙亥”原作“乙未”。按《二十史朔闰表》是年正月乙亥朔,《南史‧宋本纪》中不误。今据改。
  170. 葬长宁陵陵在今县东北二十里 《元和郡县图志》二五云,长宁陵在县东北二十二里蒋山东南;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十三卷下引《图经》云,宋文帝陵隶县东北二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