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二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
卷十三 取士(选举 学校 饮酒)
卷十四 

取士选举学校饮酒

[编辑]

制科

[编辑]

制科自绍圣初废,绍兴元年春正月,诏复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有司讲求旧制,每科场年命中丞、给舍、谏大夫、学士、待制,三人举一人,不拘已仕未仕命官仍以不曾犯赃私罪人充,先具词业缴进䇿论共五十篇,送两省、侍从参考,分三等,文理优长为上,次优为中,常平为下,次优以上并召赴阁试。岁九月命学士、两省官考试于秘阁,御史监之,试六论每首五百字以上,于九经、十七史、七书、《国语》、荀、扬、《管子》、《文中子》正文内出题,差楷书祇应,四通以上为合格,仍分五等,以试卷缴奏御前拆号,入四等以上,召赴殿试,其日上临轩亲䇿限三千字以上,宰相撰题,差初覆考详定官,赴试人引见赐坐殿廊两厢,设垂帘帏幕,青褥紫案,差楷书祗应,内侍赐茶果,对䇿先引出处,然后言事,以三等为上,恩数视廷试第一人,第四等为中,视廷试第三人,皆赐制科出身,第五等为下,视廷试第四人,赐进士出身,不入等,与簿尉差遣已,上并谓白身者,若有官人,则进官,与陞擢。旧制:六论于正文及注疏内出题,至是有司请除疏义弗用。乾道二年夏六月,孝宗以久无应诏者,乃诏权于经、史、诸子正文出题,又以士人身在幽隐,无由自达,仍许监司守臣解送四年五月,后数岁乃得李仲信焉。

乾道制科本末恩数李仲信本末

[编辑]

自复制科,七十年但得李仲信垕一人而已。初,绍兴七年冬,吕安老举选人胡邦衡,及汪彦章举布衣刘汝一,邦衡遂除枢密院编修官。乾道三年,虞雍公抚蜀,首荐仲信于朝,不报。五年春,汪圣锡为吏部尚书,复以应制诏,上其词业,时垕父-仁甫-为秘书少监也,其年冬,礼部言:“李垕词业乞送两省侍从参考讫,依绍兴元年九月指挥施行,郑仲一权侍郎三省勘会,李垕词业已经御览陈应求、虞彬甫为左右相,有旨特令来年三月依格召试。”命下,左正言施元之德初,方候对,因为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林景度机言:“故事,无独试者,当缴之。”景度即奏:“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渡江以来,从臣亦常论荐其人,若刘度、祝镒[1]是也,然皆寝而不报,盖事体至重,不可轻也按胡邦衡亦与吕安老举贤良,词业上,即日除枢密院编修官,景度盖未知此也。今复此举,必依祖宗典故,勿使论者可得而议其失,则国家可以示公,而垕得此名亦无忝矣。谨考旧制,具本人词业缴进,送两省侍从参考,分为三等,次优以上,召赴阁试,糊名考校,无一人独试者,今垕词业未经参考,而又独试一名,恐非典故,今所有录黄,未敢书行。”德初亦奏:“祖宗制科之设,自有典故,今李垕词业虽除付后省,未有许令参考缴奏指挥,遽有召试中书之命,即是未应前后典故兼国子监看详,明言合送两省侍从参考,况将来阁试六论,本朝典故亦须三四人以上,糊名考校,无一名独试者,乞重此非常之科。且以垕词业,令有司公共参考来上,俟相继有一二人,然后俾之就试,庶㡬有得贤之实,无幸进之讥。”除诏汪应辰、李焘有妨嫌外,令两省侍从官参考闻奏十二月丙午指挥,仁甫时兼权左史。既而上闻二人握手私语,乃大怒之,左相陈应求奏:“元祐中,有独试故事。机为人所使。”因极论二人之奸,后二日,诏林机、施元之“身居出纳言责之地,朋比相通,可并放罢。”十二月二十九日庚戌旨挥。六年夏,两省侍从参考到垕词业,援证既详,遣词亦赡,欲为次优户书曾钦道为首,有旨八月下旬召试四月十二日癸巳,后十馀日,利路又缴到吴淇应贤良方正科词业,诏参考闻二十六日丙午,又月馀,应求坐论祈请事免相五月十九日己卯,仁甫亦出漕河北六月二十七日丙子,时虞彬甫独相,仁甫与应求素善,疑当路沮之,入辞面奏,疏言:“制举独试一人,虽有颜贽、林陶、李孜、高志宁、钱彦远、赵彦若、吴奎、谢悰故事,而垕涉学荒浅,恐不足当此异恩,别致人言,乞候将来更有进卷合格当召者,许令同试。”上不许,仲信乃乞随侍,彬甫为奏,有旨别听指挥。七年春,科诏既下,彬甫因进呈召试贤良,当降诏,上曰:“数十年来未有应此选者。”彬甫曰:“昨李垕已得旨召试,或者与其父焘不相乐,声言欲沮之,垕以此乞随侍。”上曰:“今可召试矣。”令九月召试中书四月四日戊申䧏旨。九月戊戌,召试中书后省,前一日命学王日严考试,右史李秀叔参详,比试仲信,凡五通六论,题一曰〈明主有必治之道〉、二曰〈汤法三圣〉、三曰〈人者天地之心〉、四曰〈历律更相治〉、五曰〈三家言经得失〉、六曰〈扬雄张衡孰优〉,十月乙巳,进呈,上曰:“昨览垕成文亦好,一日之间成数千言,良不易也。”彬甫曰:“记题试难,垕能记其五。”上曰:“‘汤法三圣’出《功臣表》,而垕以为《诸侯王表》,却是记得全文不差。”十一月甲戌,上亲䇿于集英殿,有司考入第四等,戊寅,上特御殿引见,赐制科出身,故事:贤良方正无唱名之例,而礼部言:“若仿选举进士,皇帝御殿推恩,足彰崇儒求言之盛。”遂从之周子充为礼部侍郎、林谦之兼权郎官,寻授左文林郎、泸川节度使推官。淳熙初,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累迁著作郎,被章去,久之,奉祀,归蜀而卒。

李文简与孙牧斋书云:垕后被旨八月次旬召试,造物者意乃不然,公出讳以沮遏之,寻因入辞,力告上乞免,上弗许,仍宛转托渠具奏,始有旨别听候旨挥,其间曲折甚多,垕必具报;而虞直阁公亮《行状》乃云:李应制科选日,命官且试矣,会有欲摇沮之者,李不复望试,从公图之,于是虞公亟入,奏用苏子由以病展日故事,为更命官改日锁院,今以史考之,未见改日命官之事,亦不省出讳谓何,虽虞公数论林、施不当罪,复以郡处之,然卒独试者,虞公之力也。

制六科题淳熙再试科制本末

[编辑]

制科六题,旧以四通为合格。淳熙四年,李仲信之弟季修塾复举贤良方正,南士颇嫉之,而近习贵珰又恐制䇿之或攻已,而共摇沮焉。会台守赵子直举宣教郎姜凯[2],信守唐与正举迪功郎郑建德,吏部侍郎赵粹中举亳州布衣马万顷应诏,上问辅臣故事召试贤良尝有黜落者否,执政对曰:“昨来召试止李垕一人,他日若试数人,须有优劣。”既而潘察院纬又上章言:“制科论䇿,皆灯窗著述之文,而䇿限三千字,亦岂无平日待对之语?惟六论一场,所当加意,若罢注疏命题,而复以四通为合格,则与应进士举,一场试经义五篇者何异?”试之日,有诏以五题通为合格,是岁始命糊名誊录如故事,所试六论:一曰〈因者君之纲〉、二曰〈易数家之传孰优〉、三曰〈前世历法多差〉、四曰〈十二节备如何〉、五曰〈王学本贾氏〉、六曰〈动静繁寡如何〉,后二日,考试院言:“试卷内多有不知题目出处,及引用上下文不尽,止有仅及二通者。”上命赐束帛,罢举者,周益公辈皆放罪,或曰“故事六题,一明一暗上下文有度数及事数谓之暗题,是时舍人钱师魏素与周、李诸人异趋,且承嬖近旨,奏言制举甚重,须稍难其题,御笔因差师魏考试,故所命皆暗题”云,仁甫时为礼部同修国史,仲信为著作郎,未㡬仲信被旨考上舍试,因䇿问本朝制科典故,有云:“苏洵辈皆尝黜落,富弼、张方平麤识题意,亦不免错误。”坐此为台官所攻,皆罢去,仲信亦罢,明年秋,言者又论注疏命题,盖以观其博洽,谓宜复旧,又从之。十一年夏,校书郎奚商衡转对,论制科取士,不必拘三年之制,上谕大臣曰:“贤良得人,国家盛事。”遂特以六月五日降诏,然未有应者。十二年春,李献之以右史直禁中,面奏:“贤良之举,肇自汉文,本求谠言,以裨阙政,未闻责以记诵之事也。使其才行学识如晁、董之伦,而注疏未能尽记,则于治道又何损乎?”乃复罢注疏命题,于是陈天与守池,举闽人庄治,丘宗卿守平江,举郡人滕成。十三年六月召试六论:题一曰〈身者治之本〉、二曰〈圣人通天地之心〉、三曰〈五星为经纬〉、四曰〈历律本于易〉、五曰〈六德以民为纪〉、六曰〈岑彭冯异之功孰大〉,二人皆四通,颜侍郎师鲁为考试官,言其文理平常,不应近制,遂罢之,自是制科无复得试者矣。

博学宏词科试格恩例附

[编辑]

博学宏词科,绍兴三年七月始置。绍圣间既废制科不用,乃创宏词科,大观中,改为词学兼茂,至是,用工部侍郎李擢奏,别立此科,以制诰诏书表露布檄箴铭记赞颂十二件为题,古今杂出六题,分三场,每场一古一今,遇科场年,应命官除归明流外进纳,及常犯赃人外,许径赴礼部自陈,先投所业三卷,朝廷降付学士院考其能者,召试见任官经所属,投所业,应格付试,然后离任礼部贡院知举官,分三等,考校以合格真卷纳中书省看详,宰执将上上等,迁一官,选人改京官,无出身人,赐进士及第,并免召试,除馆职,中等减三年磨勘,与堂除,无出身人,仍赐进士出身,并择其尤者,召试馆职,下等减二年磨勘,与堂除一次,无出身人赐同进士出身,遇馆职有阙,亦许审察召试。初,词科惟有出身许应此科,上即位,以用武,权停此,擢请复科,而其子益能麤有文墨,于是有司看详,兼许任子就试,亦非旧典,盖为益能计也。然益能卒不与选,自立科后,入中等者,惟汪叔詹、洪景严、汤进之三人,其六十九人皆下等,盖蕲之也。旧例,每举合格不得过五人,若人材有馀,临时取旨。绍兴后,所取未尝过三人。淳熙八年以后,又止取一人。庆元五年,应宏词者三十有一人,无合格者也。

三岁取士

[编辑]

三岁取士,祖宗旧制也。建炎元年,当省试,以围城故,展用二年。绍兴元年,当殿试,以行明堂礼,亦展用二年。十年,当秋试,廖中丞刚建言:“自治平以来,三岁举士,率用大礼,科场省殿试为三年,故任子与登第人注阙无妨,而漕司经费亦给,自军兴再展,今秋试与大礼相妨,请展一年以应古制。”上纳其言,乃诏诸州以十一年发解,而十二年省殿试焉,自后科场以十二年为凖。

四科

[编辑]

祖宗以来,但用词赋取士,神宗重经术,遂废之,元祐兼用两科,绍圣初又废,建炎二年,王唐公为礼部侍郎,建言复以词赋取士,自绍兴二年,科场始复,曾侍御统请废经义而专用词赋,上意向之,吕元直不可而止。十三年,国学建,高司业抑崇言:“士以经术为本,请头场试经义,次场试诗赋,末场试子、史论、时务䇿各一首。”许之。十五年,诏经义、诗赋分为两科,于是学者竞习词赋,经学寖微。二十五年冬,上谕沈守约曰:“恐数年之后,经学遂废。”明年二月,诏举人兼习两科内大小经义各三道。三十一年,言者以为老成经术之士,强习辞章,不合声律,请复分科取士,仍诏:“经义合格人,有馀材,许以诗赋不足之数通取,不得过三分,自今年太学公补试行之。”迄今不改。先是,举人既兼经义诗赋䇿论,因号四科,然自更制以后,惟绍兴十四年、二十九年,两行之而止,盖举人所习,已分为二,不可复合矣。

类省试

[编辑]

类省试者,始高宗在扬州,以军兴道梗,建炎元年十二月,遂命诸道提刑司选官,即漕司所在州类试,率十四人而取一人,开封以台官监试,诸道令提刑临时实封,移牒漕司一员,不得预考校,榜既揭,远方之士多诉其不公。绍兴元年六月,始专择诸路宪漕或帅守中词学之人总其事,时张魏公为宣抚处置使,以便宜令川陜举人即置司州类省试。五年,始试进士于南省,惟四川即试宣抚司,自七年后,又移制置司,迄今不改。始朝廷既命宣司类试,又诏选有出身清强,见任职司一员监试,见任京朝官有出身,曾任馆学,或有文学者充考试官。二十七年五月,言者以为不能无弊,悉罢之,令赴南省,事下,国子监杨文安椿,时以兵部侍郎兼祭酒,言于朝曰:“蜀士多贫,而使之经三峡,冒重湖,狼狈万里,可乎?欲去此弊,一监试得人足矣。”遂请令监司守倅子弟宾客,力可行者赴省,他不在遣中。二十九年七月,吏部侍郎周绾复请遣行在清望官充监试,上以道远难遣,乃以成都漕臣王之望詹叔充监试,嘉州守臣何逢源资深为考试官,而别试所亦差官监考试,又诏监试官依监学除法取摘试卷详定类省试,降敕差官自此始,是日,礼部侍郎孙太冲道夫侍经筵,请罢类试,令径赴礼部,上曰:“早晚与执政议。今岁已无及,后举当遣御史监之。”太冲曰:“秘语契验,岂御史所能防。”自庆元后,监试、考试官率以南士,馀官选南士及蜀人参之,然去取之柄,专在南人,无复曩时之疑矣。

国子监解试

[编辑]

行在国子监解试,以察官一员监试,郎中二员充考试官,职事釐务官六员充点校试卷官试太学生及武举,而别试所以郎官一员充考试官兼监试,职事釐务官三员充点校试官试国子生及朝士同姓有服亲,南省以学士或尚书一员权知贡举,又侍从、台谏二员权同知贡举,卿监郎官八员、察官二员充参详官,馆学及职事釐务官二十员充点校试卷官兼试宏词及宗室,别试所以卿监一员充考试官兼试职,职事釐务官四员充点校试卷官附试武举,殿试以馆学郎官四员充初覆考官,各以馀官一员充点校试卷官,侍从二员充详定官,两省二员充编排官,以上并降敕押入院。

诸路解试

[编辑]

诸路解试官,故事皆自转运司选差,率以本州通判监试,本路见任或待阙官充考试官。乾道六年四月丙午,始命诸州试官,皆隔一郡差,以绝请托之弊,时刘通靖章为礼部侍郎,用其请也。淳熙十六年,春试,王侍郎溉为潼川漕,始令试官每员皆历三郡合符,符合乃听其入,后又行之西川,迄今不改。庆元四年,有果州州学教授王莘者,考昌州春试,于《尚书》断章出问,明年正月,尚书省奏罢莘,时漕臣汪德轮——故相伯彦孙,太府卿召嗣子也,议者谓汪以祖任入官,故择考官不善,张肖翁为监察御史,因谓:“自今漕臣不由科第进者,更委他监司一员选官校试,仍择有文学士望者一人为点校官,专掌命题去取之事,即有不称,加以重罚。”从之,盖自嘉泰元年始。

四川类省试官

[编辑]

四川类省试官,自敕差监试主文之外,制置司差考试官四员,以有出身知州充,点校试卷官十员,以京官选人有士望者充;别试所则但差小试官二员而已,旧,监试主文皆差提运转,近岁多以郡为之,而考试官率差倅贰至郡守之尝任馆学者,或不差,非故典也。

宗室差试官

[编辑]

自熙丰以来,宗室不差试官。淳熙六年十一月,周益公为吏部尚书,始请宗室充学官及考试。八年正月,遂命赵子直为省试别院考试官。绍熙四年,以子直知贡举,然外郡至今未有差宗室校试者,盖漕吏守旧法而不知新旨焉。

灯挟之禁

[编辑]

灯挟之禁,近岁惟行在国子监及南省行之。若两浙漕司,则虽禁灯而以弛挟书律矣。其他郡国,秋试率达旦,乃罢,虽类省试亦然。至绍兴二十九年,王瞻叔护试,始复禁之,然习俗之久矣,虽令不行,今秉烛挟书如故。

诸路同日解试

[编辑]

祖宗旧制,诸路州军科场并以八月五日锁院,惟福建去京师地远,先期用七月,川广尤远,又用六月。绍兴十三年八月,诏以闽广去行在不远,并令八月五日锁院,然其诸军州有例选日引试,由是举人多冒贯而再试于他州者,或妄引亲贤而再试于别路者,至有一身而两预为荐送者。二十四年正月,诏太学及诸路并以中秋日引试,惟四川则悉用三月十五日焉。类省试,旧以九月,二十九年,制置司言去行在地远,恐举人赴御试不前,请以八月锁院,许之,迄今不改。

避亲牒试

[编辑]

牒试者,旧制以守倅及考试官同异姓及有服亲大功以上并婚姻之家,与守倅门客皆引嫌赴本路转运使别试,若帅臣部使者与亲属门客则赴邻路,率七人而取一人。绍兴后,牒试者猥多,至二十三年,成都一路就试者三千五百人,而发解则五百人矣,议者以此为滥,于是成都路以八十三人,而潼州路以八十人为定额,时眉倅李彦辅永、康倅郭印皆坐牒试避亲属举人冒滥,虽会赦,犹展磨勘年及降官,然此弊特东西两川、䕫州路,而东南诸漕司则解不过三数人而已。至绍兴五年夏,王巽泽溉自成都转运判官召还,入见,极言其两路冒亲诡贯之弊,乞各存十人外,均与本路诸州,从之,仍各以二十人为定额,丘宗卿时为制置使,请复毎路止存十二人,若其就试者少,则以二十人而取一人,奏可。旧制:命官锁厅赴漕试者与避亲举人同试,王巽泽为益漕,始令分场,以革假手之弊,于是西蜀皆然,盖自绍熙三年春三月始。

潜藩恩试

[编辑]

潜藩恩试者,盖自未渡江之前有之,然必曾试举人,两到省以上乃得试。绍兴二年,蜀州举人以高宗登极覃恩往赴类省试。

初出官人铨试

[编辑]

铨试者,旧有之。凡任子,若同进士出身之人皆赴,建炎兵火后权停。绍兴三年始复,无出身人许习经义、诗赋、时议或刑统义断案。十三年九月,诏兼试二场,惟有出身人试,律如故。其任子之在蜀者,旧法,令益、梓两路漕司轮年分春秋铨试,乾道二年,从知蜀州杨民望之请,委制置司主之,后又降敇差监试、考试官,惟蜀士同出身之在东南者,则免铨试。故事:春秋再试,十人而取七人,乾道二年后,止春试二人而取一,绍熙末,议者病其寡学,乃请三人而取一,后三年,谢用光为吏部侍郎,上言:“今世禄之家,已留意学问,请复旧制。”诏许焉。今蜀中铨试甚宽,凡假手者,率费七百缗,又有势要子孙,鲜不与选,或谓宜悉赴吏部,然吏部亦不免此,要当如祖宗时,先试而后命可也。旧,铨试未合格者,许堂除,淳熙中,孝宗始严其令,八年八月,赵魏公帅泸,奏其子昱书写机宜文字,既受敕矣,木蕴之待问在西掖,缘他事,以未铨试为言,遂寝其命,绍熙元年八月,计司业衡又奏乞中选人就吏部长贰厅前帘试,中,然后许参选小经义一首或小赋或省题诗一首,眀年四月,吏部条具,如所奏内同进士出身并恩科人更不帘试,仍四川制置司一体施行,从之,黄子由时为考功郎官,建言:“今已増试律义,自不须更帘试。”大臣进呈,光宗曰:“帘试革其代笔之弊,正当加严,何可废也。”三年八月,谢子肃侍郎又言:“铨试不中四十以上注笺零阙人,乞令郎官就长贰厅写律一条,俾之解释,如或不通,未得参注。”从之。始任子降等补文学者,与恩科人皆免铨试,孝宗以为非是,亦命试焉,惟宗室子弟铨试,则试场中无杂犯者皆出官,盖朝廷优天属之意广东西漕司旧亦有铨试,乾道八年罢之

试教官

[编辑]

试教官者,自熙丰间始,程伊川尝非之,今不废其法,凡有出身人愿试者,先具所业经义三道、诗赋各三道,赴礼部陈乞,若文理堪试,则送试院,不限人数,取文理优长之人为合格,初任除诸州教官,自是为两学之选。嘉泰元年二月,言者请四川制置司遇类省试年分,仿礼部附试学官,许有出身人具所业,赴制置司陈乞,委有出身通判或教授看详,是岁就试四人,而取二人[3],蜀人试教官自此始。

试刑法

[编辑]

试刑法者,亦自熙丰间始,旧附铨试院,兵火后权停,绍兴三年始复,后又降敕差试官二员,专撰刑法问题,号为假案。其合格分数例,以五十五通作十分为率,五分以上入第二等下系二十七通七釐半,四分半以上入第三等上系二十四通七釐半,四分以上入第三等中系二十二通以上。凡试入二等者,选人改京秩。盖赵忠简为相,以刑名之学其废已久,故白上请复之,今遂为大理评丞之选。二十五年,四川制置司请每三年就类省试院,别差刑法官二员校试,从之。

新科眀法

[编辑]

新科眀法者,熙宁间改旧眀法科为之,崇宁初废,取其解省额归礼部。建炎二年正月,大理少卿吴环言法官阙人,请复此科,许进士尝得解贡人就试,从之。绍兴十一年,始就诸路秋试,每五人解一名,省试七人取一名,皆不兼经义,眀年,御试,诏察院分为二等第,等一等本科及第,第二等本科出身。十四年七月,言者以为滥,请解省试各递増二人解试七人取一,省试九人取一,所试断案刑名,麤通以十分为率,断案及五分,刑统义文理俱通者为合格,无则阙之,自后举者人兼经义。十六年二月,遂罢,迄今不能复矣。

覆试权要子弟

[编辑]

覆试权要子弟者,太祖之法也。绍兴十二年,秦申王当国,其子熺始冠多士,二十四年,其孙埙者,复试南省为第一,及廷试,有司拟埙为榜首,上觉之,置之第三,桧薨,淮南提举常平朱冠卿应诏上书,极言其弊,于是追夺埙出身敕,而曹冠以下七人有官者,并改带右字者,馀悉駮放。二十七年,始诏两省、台谏、侍从有服亲省试合格者,令礼部具名以闻,命后省覆试,自是遂为故事。

锁厅人不为状元

[编辑]

锁厅人不为状元,非故事也——祥符二年,梁固廷试第一,固,翰林学士灏之子,景德初已赐进士出身矣;皇祐初,沈文通以斋郎对䇿为第一,宰相陈恭公[4]疑已仕者不当为第一名,乃降为第二,其后王昂榜本嘉王楷,汪洋榜本秦熺,陈诚之榜本黄中,王佐榜本董德元,梁克家榜本许克昌,萧国榜本赵汝愚,邹应龙榜本莫子纯,曾一龙榜本许奕,皆用此例。

新进士期集

[编辑]

新及第进士,旧以名次高下,率钱期集,贫者或称贷于人,裕陵闻之,熙寕六年始赐新进士钱三千缗为期集费,自余中始也。渡江后,赐千七百缗,自是遂为故事。旧,新进士入谢,赐谢恩银百两,熙寕六年亦罢之,今新进士期集所号为团司,置局于礼部贡院,释褐日即赴,上三人主之,其职事有紏弹、笺表、主管题名小录、掌仪、典客、掌各色器用、掌膳、掌酒菓、监门等事,多至百馀人,仍具所差名姓,申礼部、御史台照会,后旬日,朝谢,又数日拜黄甲,叙同年于礼部贡院,其仪:三名设褥于堂上,东西相向,同年四十已上,立于东廊,四十已下,立于西廊,皆再拜,拜已,择榜中年长者一人,状元拜之,复择最少者一人,拜状元,又数日,赴国子监谒谢先圣、先师、邹国公,用释菜礼,三名为三献,榜中有望者一人为监礼官,已谢,赐闻喜宴于礼部贡院,侍从已上及馆职皆与,知举官押宴,已宴,立题名石刻,乃罢局焉,大凡团使至状头,授告出国门乃罢。

国朝三元

[编辑]

孙汉公淳化二年举进士,自开封至南省、廷试皆第一,前未有也。至咸平五年,王沂公青州、南省、廷试皆第一。庆历二年,杨审贤;皇祐元年,冯当世复皆第一。宋有国二百馀年,为三元者,止此四人尔。

制策入三等再举制科

[编辑]

本朝制策入三等者,四人:吴正肃、苏文忠、范子功、孔常甫。再举制科者,一人:张文定,景祐元年,茂才,五年,贤良方正也,此亦前所未有。

新进士廷射

[编辑]

新进士廷射,旧未有。淳熙初,孝宗常谕大臣,欲令文士能射御,武臣知诗书。二年,詹晋卿榜上,特御射殿,引晋卿以下一百三十九人按射,翼日引第五甲及特奏名一百五十一人,皆具襕笏入殿起居,易戎服,射讫乃退,正奏名中的、中帖上垛者,推恩有差,特奏名五等人射合格者,与文学,其他例赐束帛,凡用绢三千匹云。绍熙初, 留丞相奏言,射以观德,既不合格而复赐之帛,则似无为此例,可削去,亦省费之一端也,上从之。

廷试赐烛

[编辑]

旧例:廷试,举人至暮者,许赐烛,然殿深易黑,日昃则殿上烛出矣。庆元五年,上初䇿士,江西正奏名进士黄寔、严州特奏名进士皇甫鉴纳卷最后,廉州特奏名进士刘嘉猷赐烛至一更四点,御药院言:“故事:赐烛,正奏名降一甲,如在五甲,降充本甲末;特奏名,降一等,如在第五甲,与摄助教。”诏如故事。世传张子韶尝叩殿陛赐烛,纳卷最后,上亲取其策观之,叹其直亮,遂擢为榜首,其实不然。

殿试详定官别立等

[编辑]

祖宗旧制:殿试初考官既定等,乃加封印以送覆考,复定等第,而详定所或从初或从覆考,不许别自立等。嘉祐间,王荆公为详定官,始乞不用初覆考两处等第,别自立,后遂为例。绍兴五年八月,孙叔诣为学士,上言:“如此则高下陞黜尽出于详考官,而初覆考殆为虚设。请复旧制,如初覆考皆未当,乃许奏禀复置等第。”从之,是岁,殿试两考立等不同,详定所以闻,诏编排官定夺,赵公时陈议以为非是,请用崇宁令隔二等累及五人,各开具合陞降因依以闻,诏可,然自绍兴、乾道、淳熙、绍熙之际,殿榜上三名多人主亲擢云。

谅暗罢殿试

[编辑]

自咸平以来,人主有三年之丧,则罢殿试,而以省元为榜首。真宗朝,孙仅;仁宗朝,宋郊;英宗朝,彭汝砺;神宗朝,许安世;徽宗朝,李釡;高宗朝,黄公度;孝宗朝,木待问;今上朝,莫子纯、傅行简是也。旧制,止除职官,惟天圣二年,宋元宪独除京官通判,绍兴八年,黄公度复补京官,遂自为故事。

四川类省试榜首恩数隆杀

[编辑]

四川类省试第一,恩数视殿试第三人,盖绍兴五年以军兴道梗,十一月戊子,有旨,川陕类省试第一人,赐进士及第,与依行在第三人恩例,馀并同进士出身,其后何道夫耕对以蜀人才策,为丞相所怒,乃令礼部奏云:“类试高第人多在道途迁延,不肯即赴御试,望自今第一等人,并赐进士出身。”奏可十八年八月癸巳。自是无有不赴御试者,惟上不亲策,则类试第一人恩数如旧,第二、第三人皆附第一甲,九名以上,附第二甲云。

宗室锁试迁官

[编辑]

宗室有官锁试无官应举者,唱第日,皆迁一官,若濮王子孙,则加一等。旧,解省皆七人而取一,淳熙中,诏省试十人乃取一人,又有取应宗子者,同进士出身,馀补承信郎而已。宣和六年,沈元用榜,宗室始不入五等,至今以为例焉。

武举换文

[编辑]

武举者,自仁宗以来有之,诸路州军旧无解额,但只就兵部,取解率以七十人赴省,试前期,军头引见司于内弓箭库,试验弓马,于别所附试程文,以七书义五道、兵机策二道,上又临轩亲策,翼日阅弓马焉。榜首补保义郎,与巡检差遣,并注监当。渡江后,乃试弓马于殿前司焉。每举,登第者率二十人,淳熙后,増至四十人。自淳熙三年,四川类省试始试武士,四路共解四十二人,省额凡六人。乾道六年正月,刘孺文在礼曹,尝请复武举制科而不果。淳熙初,上以武举授官与文士不类,二年三月乙巳,诏武举第一人补秉义郎,堂除诸军计议官,使得预军中谋议,序位在机宜之上,他并仿进士恩数为差,令吏部前一年刷阙,依黄甲注授。七年三月丙辰,诏武举愿从军者,殿试第一名,与御前同正将,三名以上,同副将,五名以上及省试为魁者,同守备将。旧制:监察御史以上,许保任武举一员,后増为二。会阁门舍人林宗臣请宽保任之法,増其人数,是月辛未,又诏通直郎武翼大夫以上,皆得举二人。四月己酉,诏小使臣系武举出身者,遭家艰并解官持服,用吏部侍郎乌程芮国器煇请也。十年,十月乙亥,诏边县注武举出身人,凡武人射两石弓,马射九斗,谓之绝伦,苟绝伦,虽程文不合格,并赐第。绍兴二十九年,赵梦熊武艺绝伦,又省殿试皆第一,即令为阁职焉。乾道、淳熙间,太学诸生久不第,多去从武举,已乃锁其厅应进士第。时王卿月时叙首应二科,后官至修注,近岁江伯虎君用、陈续嗣功亦连中二科。伯虎,淳熙八年武举第一人,十一年进士第四甲,遂换承事郎,恩数与状元等,朝廷靳之。十六年十月,因知归州林颖秀建言,遂罢锁厅之令。江,后通判泉州而卒;陈,今知永康军。

童子举三朝推恩人数

[编辑]

童子举者,自真庙以来有之。高宗一朝,童子求试者三十有六人,授官者五人万顷、彭兴宗、张柔、朱虎臣、刘毂、永免文解者一人晏章、免文解者一人林佐国。绍兴三年始赐帛罢遣者九人绍兴三年四月。兄弟童子三人饶州:江安国、定国,戴松、戴滋[5];又张岩叟、岩卿,未知何许人惟朱虎臣者,能排阵步射及读七书,故补承信郎,刘毂以小校子,五岁善骑射,故补校尉。虎臣,浮梁人,既召见,特又赐金帯以宠异之,此亦前所未有。

孝宗一朝,童子求试者七十四人,而命官者七人——有吕嗣兴者,衢州人也,四岁能诵书,切韵变四声,书八卦,上召见,面俾吟诗,遂授右従政郎,赐钱三百缗,令伴皇孙荣国公诵读,乾道八年春也。又有临川王克勤,尤为警敏,初命右従事郎,卢陵李如圭、三山林公洽、何擢并右迪功郎,三山何致远,将仕郎,庐陵郭洵直,下州文学。

光宗一朝,童子求试者十七人,无补官者。惟従事郎吴纲,年九岁能诵六经、语《孟》,以寿圣亲侄孙,特改承务郎,仍依初补法,壬子四月也。

童子赐出身秘书省读书

[编辑]

晏元献初以童子召试,遂赐出身,令秘阁读书,久之,即以为正字。乾道末,上踵故事,以临川王克勤敏叔为秘书省读书,制禄视正字之半。淳熙初,上幸秘阁,馆职皆迁官,选人改京秩,有司言克勤优于学,上诏以为文林郎,久之,台官有言其过者,遂除初等职官,后复以锁厅中第,为太学博士之职,自后未有继之者。

特奏名试

[编辑]

特奏名试,自仁宗朝始,其后寖宽,凡监学生二举皆免解一作请免同举人,八举年四十、五举年五十以上者,皆赴殿试,取其半授官,年六十以上,试入四等者,与岳庙。建炎二年,高宗登极,时诏入五等者,并调官,至今以为例。故事:恩试第一人,赐进士出身,除诸州教授,第二人,同出身。渡江后,川陕特奏名人就试于制置司。三十年,又降敇差监试、考试官。近岁朝廷以其冗滥,患之,乃诏三人而取一,由是恩收之员少减矣。

太学养士最盛

[编辑]

太学飬士,最盛于崇观间。绍兴中,诏以七百人为额,上舍生三十员,内舍生百员,外舍生五百七十员。每三年,科场率四人而取一,若积行校艺而升上舍者,则不待选举而竟释褐焉。时王㬇知临安府,括民间冒占白地钱,岁八十二万缗有奇,为太学飬士之费。十六年,诏外舍生以千人为额,其后三舍生率八百馀人云。旧,两学覃恩,无免解法,孝宗即位,始创之,自是每有覃庆,辄复举行,省额动増数十人,遂为定例矣。

国子监试法

[编辑]

国子监生员,皆胄子也。旧制,行在职事官同姓缌麻亲、釐务官大功亲,听补试入学,每三年科场,率三人而取一,若二补中,则七十而取一焉。然太学生皆得以公私试积校定分数升舍,惟国子生以父兄嫌,但寄理而已,须父兄外补,乃移入太学而后得升。庆元二年三月,傅景仁在翰苑,建言:“国子生员多伪滥,请自今职事官期亲、釐务官子孙,乃得试补。”从之。凡监学生皆给绫牒,若谒告在外,遇科举则试于漕司。旧,公私试皆学官主之,自淳熙后,公试乃锁院降敇差官,学官盖不得预。

武学

[编辑]

武学,自祖宗以来,京师有之。乾道七年七月庚寅,诏武学该赴解试,人以五十人为额,然郡国未之建也。庆元五年六月乙亥,言者请即诸州州学置武士斋舍,选官按其武艺,且籍在官荒田以备饩廪,从之,然后亦不克行。

释褐状元恩例

[编辑]

旧制:太学上舍生积校以优,而舍试又入优等者,就化原堂释褐,号“释元”,例补承事郎、太学正录。淳熙初,郑鉴自明由此选,不数年而为著作郎补郡,自明数言事,上甚喜,久而稍厌之。六年,刘纯叟尧夫复以解褐除国子正,时王仲行为兵部尚书,奏言:“今两优释褐,初除京秩,即授学官,视状元、制科恩数过之,事理不当,乞先与外任。”时知滁州张商卿亦言:“今中上舍,为学官不数年,便可作监司郡守,狱讼财赋,非所素习,岂能保其不缪,乞先注职官。”上然之,十月丙申,诏与殿试第二人恩例。

太学补试

[编辑]

太学补弟子员,故例,每三岁科举后,候朝廷差官销院,凡四方举人,皆得就试,取合格者补入之,谓之混补。淳熙后,朝议以就试者多,欲为之限制,乃立待补之法,诸路漕司及州军,皆以解试终场人为准,每百人取六人,许赴补试,率开院后十日揭榜,然远方士人,多不能,则为他人取其公据代之,冒滥滋甚,庆元中遂罢之。嘉泰二年,复行混补,就试者至三万七千馀人,分六场,十八日引试云。

蜀学

[编辑]

郡国之学,最盛于成都,学官二人,皆朝廷遴选,弟子员至四百人,他学者亦数百人,然未有校试选贡之法。淳熙中,胡长文为蜀帅,尝议仿太学,别立解额,会有沮之者,不果行。庆元三年春,士人王正则等诉于朝,请以漕司解额移于成都府学,事下制置司,后亦寝。今蜀士之年少者,多聚成都,若精择师儒,稍立月书季考之令,又量取诸路漕司之馀额以予之,俾有所欣慕而成其才,庶乎其有益也。

宗学

[编辑]

宗学,东都盛时有之。绍兴十四年春,惠国公士和同知大宗正事,始请建学于临安,学生以百员为额,大学生五十人,小学生四十人,职事各五人,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在学者皆南宫北宅子孙也。若亲贤宅近属,则别置教授兼以馆职,不在宗学之列。

释奠宗子侍祠

[编辑]

郡国释奠先圣,宗子侍祠,旧制无之,自从绍兴十五年始。州县文臣诣学谒先圣,乃许视事,旧制亦无之,自于绍兴十四年始。盖诸王宫教授陈孝恭,知永州罗长源建此二议,而朝廷行之。

文宣王镇圭

[编辑]

绍兴十四年,国学初建,内出镇圭以奉文宣王。庆元三年,上将行大礼,而内府无圭,乃于国子监借文宣王玉圭用之。

乡饮酒

[编辑]

乡饮酒者,绍兴二年四月林待制保为礼部郎中,请命太常草具其礼,下郡邑行之,又诏非尝与乡饮酒者,毋得应举。其仪有肃宾、祭酒、主献、宾酬主人、酬介、介酬众宾、修爵、无算、沃洗、扬觯、拜送、拜既,凡十二节,又有约束,凡事主人以守令,其酒食器用,卿大夫、士之有力者共为之,行之十馀年,士人不以为便。二十六年四月,始用新通判抚州陈泳之请,虽不与乡饮酒者,许应举,又诏乡饮酒听人自为之,公家毋得预,自是不复讲焉。

  1. 一本作“祝鉴”
  2. 一本作“吴凯”
  3. 一本作“一人”
  4. 原文作“公恭”,时陈执中为相,卒谥曰恭,故改之
  5. 《宋史全文》卷二十一中 作“戴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