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璠后汉纪
光武帝纪
[编辑]更始元年(公元23年)
芳,安定人。属国胡数千畔在参蛮〔01〕,芳从之,诈姓刘氏,自称西平王。会匈奴句林王将兵来降参蛮胡,芳因随入匈奴。留数年。单于以中国未定,欲辅立之,追毋楼且王求入五原,与假号将军李兴等结谋,兴北至单于庭,迎芳。芳外倚匈奴,内因兴等,故能广略边郡〔02〕。(姚。汪。黄)──范书《匈奴传》注
〔01〕 黄奭曰:“案参蛮,‘蛮’字误,当作‘[亠/蛮-虫]’。”天游按:《续汉.郡国志》北地郡有参[亠/蛮-虫],故属安定。[亠/蛮-虫],音鸾。黄说是。
〔02〕 此条汪、黄两辑俱从姚辑。《四库提要》比较张璠纪、袁宏纪之优劣,即引“诈姓刘氏”以上,以此条为璠纪之文。然汪辑注曰:“《匈奴传》注引此作《东观记》。”按之范书确然无疑。提要编者所据必姚辑,姚辑一误,遗害无穷。此条当删,录此以明其非。
建武七年(公元31年)
杜诗为南阳太守,冶作水排〔01〕,教化大行,号曰“杜母”。(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三九 ● 《御览》卷八三三
〔01〕 “排”原误作“耕”,据《御览》卷八三三迳改。又李贤曰:“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排’当作‘[櫜-咎+非]’,古字通用也。”
建武九年(公元33年)
郭伋为颍川太守〔01〕。光武诏曰:“贤能太守,去帝城不远,河润九里〔02〕,冀京师并蒙其福。”(姚。汪。黄。铃木)──《御览》卷六一 ● 《事类赋注》卷六
〔01〕 《事类赋注》卷六“伋”误作“纯”。又汪、黄二辑俱言出《书钞》卷一五八,乃陈补也,孔本无此引,且二辑亦误“伋”为“纯”。
〔02〕 《庄子.列御寇》曰:“河润九里,泽及三族。”按河从乾位来,干,阳数九。故言九里,以喻影响之远。
建武十一年(公元三35年)
樊晔为天水太守〔01〕,之官,与故太守丧会于陇亭。亭吏移丧避晔〔02〕,晔让丧于正堂,关西称之。(汪。黄)──《御览》卷一九四
〔01〕 “樊”原误作“楚”,据范书迳改。
〔02〕 “亭”原作“堂”,据《职官分纪》卷四二改。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
北郊在雒阳城北六里〔01〕。(姚。汪。黄)──《续汉.祭祀志》注
〔01〕 是年春正月辛未,初立北郊。《续汉志》作“城北四里”,未知孰是。
明帝纪
[编辑]永平二年(公元59年)
明帝马皇后不喜出游,未尝临御窗牖。(姚。汪。黄)──《白帖》卷一○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
祭彤为辽东守。及卒〔01〕,过冢拜谒,仰天号哭。(铃木)──《书钞》卷三五
〔01〕 时彤以太仆伐北匈奴,误信左贤王信之诳言,未至涿邪山而还,坐逗留下狱免。彤自恨无功,欧血而死。彤自建武十七年起,任辽东太守几三十年,鲜卑、乌桓服其威信,闻其卒,拜谒号哭,如丧父母。
班超使于窴〔01〕,愿将三十六人,以为蒿矢弹丸之用。(汪。黄)──《类聚》卷六○ ● 《御览》卷三五○
〔01〕 “窴”原作“外”,据《御览》卷三五○改。
章帝纪
[编辑]建初四年(公元79年)
马防兄弟贵盛,大起第观,连阁弥亘。(姚。汪。黄。铃木)──《初学记》卷一八
章和二年(公元88年)
陈宠为广汉太守,风声大行,征为大司农。帝问何以为治,宠曰:“臣任功曹王涣。”涣由是知名〔01〕。(汪。黄)──《御览》卷二六四 ● 又卷二三二 《书钞》卷三四
〔01〕 涣遂举茂才,累迁至洛阳令。
和帝纪
[编辑]永元二年(公元90年)
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铃木)──《书钞》卷六四
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
张辅事太常桓荣,勤力于学,常在师门,讲诵不怠。每朝会辄敢讲于上前,音动左右。(姚。汪。黄)──《书钞》卷九八
殇帝纪
[编辑]延平元年(公元106年)
莎车王杀于阗王。于阗大人都末出城〔01〕,见野豕,欲搏之〔02〕,乃人语曰:“无杀我,我为汝杀莎车将军。”〔03〕都末异之,即与兄弟共杀莎车王〔04〕。(姚。汪。黄)──《类聚》卷九四 ● 《御览》卷九○三
〔01〕 “人”,据《御览》卷九○三补。
〔02〕 《御览》卷九○三“搏”作“射”,与范书《西域传》同。
〔03〕 莎车将军名君得。
〔04〕 时莎车于于阗未立王,但置将军以镇抚之。前既作“莎车将军”,此不当复作“莎车王”。《类聚》引误。
条支国临西海,出师子、孔雀。(汪。黄)──《御览》卷九二四
顺帝纪
[编辑]永建元年(公元126年)
虞诩为司隶,劾奏中常侍张防。防诉之,论输左校,二日之中,传考四狱。诩子毅举幡邀中常侍高梵〔01〕,叩头流血。梵入言之,防坐徙边。──《书钞》卷一二○
〔01〕 “毅”,范书本传作“𫖮”。
宋登字叔阳。出为颍川太守,市无豫价,路不拾遗。病免,卒于家。汝阴人配社祀之〔01〕。(姚。汪。黄)──《类聚》卷五○ ● 《御览》卷二六○
〔01〕 宋登初任汝阴令,有政声,号称“神父”。
陽嘉元年(公元132年)
荀𫖮上书顺帝曰:“自入正月,久阴不雨。云者,雨之具也。”〔01〕(姚。汪。黄)──《书钞》卷一五○
〔01〕 东汉有荀𫖮,唯此一见,或“𫖮”字有误。又据范书顺帝纪,春旱之事仅见于阳嘉元年及三年,故系此引入元年。
陽嘉二年(公元133年)
左雄为尚书令,限年四十,先试经,然后举孝廉。故雄为令,在位者各自肃〔01〕。时称曰:“左伯豪为尚书令,天下皆慎选。”(伯豪,雄字也。)〔02〕(姚。汪。黄)──《书钞》卷五九 ● 《初学记》卷一一 《类聚》卷四八 《御览》卷二一○〈晏公类要〉卷一四
〔01〕 “故雄为令在位者各自肃”,据《初学记》卷一一补。
〔02〕 “伯豪雄字也”,据《御览》卷二一○补。疑此五字本编者小注,宋刻误入正文。
永和五年(公元140年)
龚字伯宗,有高名于天下。顺帝时为太尉。初,山阳太守薛勤丧妻不哭,将殡,临之曰:“幸不为夭,复何恨哉?”及龚妻卒,龚与诸子并杖行服。时人或两讥焉。(姚。汪。黄)──《魏志.王粲传》注 ● 《白帖》卷一七 《文选》卷五六曹子建〈王仲宣诔〉注
永和六年(公元141年)
周举上书言得失,尚书郭度见之叹息〔01〕,上疏愿退位避举,常置其章于坐〔02〕。(汪。黄)──《御览》卷五九四
〔01〕 范书本传“度”作“虔”。汪辑迳改作“虔”。
〔02〕 范书本传作“欲帝置章御坐,以为规诫”。
冲帝纪
[编辑]永嘉元年(公元145年)
永昌太守铸黄金之蛇,献之梁冀。益州刺史种暠发其事。(汪。黄。铃木)──《御览》卷八一○ ● 《事类赋注》卷九
质帝纪
[编辑]本初元年(公元146年)
梁冀第池中船,无故自覆,问掾朱穆,穆曰:“舟所以济渡万物,不施游戏也。而今覆者,天戒将军当济渡万民,不可长念游戏而已。冀后被诛〔01〕。(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一三七 ● 《类聚》卷七一 《御览》卷七六九 又卷八八五
〔01〕 “冀后被诛”,据《御览》卷八八五补。
梁冀起台殿,梁柱椽桷,镂为青龙白虎,画以丹青云气。(汪。黄。铃木)──《御览》卷一八八
梁冀聚土筑山,十里九阪〔01〕,以象二崤〔02〕,穷极工巧,积金玉明珠,采捕禽兽〔03〕,充牣其中。(姚。汪。黄。铃木)──《类聚》卷七 ● 《水经注》卷一六〈穀水注〉
〔01〕 《水经注》卷一六〈穀水注〉作“山多峭阪”。
〔02〕 二崤,山名,即东、西崤山,在弘农郡渑池县南。
〔03〕 “采捕禽兽”,据《水经注》卷一六〈穀水注〉补。
梁冀多规苑囿,西至弘农,东至荥阳,南入鲁阳,北到河淇,周旋千里〔01〕。(汪。黄。铃木)──《御览》卷一九六
〔01〕 “旋千”原作“旗十”,据范书、袁纪改。
梁冀起兔苑于河南,移檄所在〔01〕,调发生兔,刻其毛以为识。民有犯者,罪至死。西域尝有贾胡来,不知禁,误杀一兔,转相告坐死者十馀人〔02〕。(姚。汪。黄。铃木)──《御览》卷九○七 ● 《事类赋注》卷二三 《水经注》卷一六〈穀水注〉 《类聚》卷九五 《初学记》卷二九
〔01〕 “在”,据《类聚》卷九五、《事类赋注》卷二三补。
〔02〕 《水经注》卷一六〈穀水注〉作“死者十三人”。
桓帝纪
[编辑]建和元年(公元147年)
朱穆党事禁锢。征拜尚书。正月,百官朝贺毕〔01〕,虎贲当陛置弓于地,谓群僚曰:“此天子弓,谁敢干越?”百僚皆回避,不敢当。穆乃呵之曰:“天子弓,当载之于肩首之上,乃敢置地,大不谨不敬。”即收虎贲,付诏狱治罪。莫不肃然,服其忠烈。(汪。黄。铃木)──《御览》卷二一二
〔01〕 “贺”原误“驾”,据《职官分纪》卷八迳改。
吴祐父恢,为南海太守,欲以杀青写书〔01〕。祐年十二,谏曰:“海滨土多珍玩,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02〕。昔马援以薏苡兴谤〔03〕,王阳以书橐邀名〔04〕,疑惑之间,先贤所慎。”恢大喜。(姚。汪。黄)──《书钞》卷一○四 ● 《御览》卷六○六 《纬略》卷九
〔01〕 李贤曰:“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义见刘向《别录》也。”
〔02〕 《御览》卷六○六引作“载必盈两”。《纬略》卷九作“载书盈两”。
〔03〕 马援自交趾还,以薏苡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故载之一车。及卒,有人上书谮之,以为所载皆明珠文犀。马武等奏之,光武帝益怒援。事见范书《马援传》。
〔04〕 王阳即王吉,字子阳。世号清廉,然好车马衣服,自奉极为鲜明,而无金银等物。及迁,所载不过囊衣。去位家居,亦布衣素食。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故《传》曰“王阳能作黄金”。事见《汉书.王吉传》。本句据《御览》卷六○六补。
延熹五年(公元162年)
朱穆字公叔,好学专精,每一思至,中食失餐,行坠坑坎,亡失冠履。其父常言“穆大专,几不知马之几足”。(姚。汪。黄。铃木)──《御览》卷六一四 ● 《书钞》卷九七
朱穆年二十〔01〕,为郡督邮,迎新太守到界上,太守见穆问曰:“君年少而为督邮,将因族世,抑自有令德?”穆曰:“郡中瞻仰明公,以为仲尼,非颜渊不敢使迎。”太守大奇其才,问曰:“贞妇孝子〔02〕,隐暗未彰,言于府。”穆曰:“方今圣化大行,文武未坠于地。家有贞妇,户有孝悌,比屋连栋,不可胜记。”太守叹曰:“仆非仲尼〔03〕,督邮所谓颜回者也。”(姚。汪。黄)──《书钞》卷七七
〔01〕 “朱穆”原误作“宋穆之”。姚之骃按:“此即朱穆事,已见谢书,但稍略耳。东汉以二字名者少,虽范书《朱穆传》不载此事,然其为公叔无疑。”姚说是。今依范书本传注引谢承书迳正之。黄辑作《宋穆之传》,非。
〔02〕 “贞”原作“真”。孔广陶按:“宋人传钞兼避仁宗讳。”今复其旧。
〔03〕 “仆”原误作“汉”,迳改。
蔡邕尝至朱穆家写其书。及穆卒,邕及门人共谥穆曰忠文〔01〕。(姚。汪。黄)──《御览》卷五六二
〔01〕 此引姚辑据范书作“朱穆卒,邕与门人述其体行,谥为文忠先生”,下接璠论云云。黄辑不详所出,迳引姚辑,且云“其或别有所据”,甚谬。
论曰:夫谥者,上之所赠,非下之所造。故颜、闵至德〔01〕,不闻有谥。朱、蔡二子〔02〕,各以衰世臧否不立,故私议之〔03〕。(姚。汪。黄。铃木)──范书《朱穆传》注 ● 《御览》卷五六二
〔01〕 颜,颜回;闵,闵子骞。
〔02〕 “二子”,据《御览》卷五六二补。朱指朱穆,蔡乃蔡梭也。
〔03〕 东汉中期起,门阀世族开始形成。由于名节道德观的确立,以及荣辱与共的政治利害关系,门生故吏对举主座师,莫不竭诚相报,虽死不辞。其形式繁杂,私谥即其一。据文献及汉碑所载,此风盛行于东汉,有案可查者计十六人:夏恭谥宣明君,夏牙谥文德先生,张霸谥宪文,朱颉谥贞宣先生,朱穆谥文忠先生,蔡梭谥贞定,杨厚谥文父,荀靖谥玄行先生,范冉谥贞节先生,陈寔谥文范先生,俱见范书本传。王稚谥宪父,见《华阳国志》。李休谥玄文先生,见《蔡中郎集》。鲁峻谥忠惠父,娄寿谥玄儒先生,见《隶释》。陈谌谥献文先生,见惠栋引《世系》。法真谥玄德先生,见《蜀志.法正传》注引《三辅决录》。以上诸人之谥,《水经注》、《艺文类聚》亦有所载。当时荀爽亦有所讥,而此风愈炽。
延熹七年(公元164年)
陈球为零陵太守。球到郡,设方略,期月间贼虏消散〔01〕。而州兵朱盖等反〔02〕,与桂阳贼胡兰数万人转攻零陵。零陵下湿,编木为城,不可守备,郡中惶恐。掾吏白请遣家避难。球怒曰:“太守分国虎符〔03〕,受任一郡,岂顾妻孥而沮国威重乎〔04〕?复言者斩!”乃悉郡内吏民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馀步,斩朱盖等〔05〕。(姚。汪。黄)──《御览》卷二六○ ● 《书钞》卷一二五 《类聚》卷六○ 《御览》卷三四七
〔01〕 “贼”指桂阳李研起事所统之军。
〔02〕 “盖”原作“益”,据《类聚》卷六○、《御览》卷三四七改。
〔03〕 李贤曰:“文帝初与郡守分铜虎符。”
〔04〕 “沮”原作“坦”,据汪辑改。
〔05〕 “弦大木为弓……斩朱盖等”等二十二字,据《御览》卷三四七补。
延熹八年(公元165年)
杨秉字叔节,为太尉〔01〕,尝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故天下称为名公。(姚。汪。黄)──《书钞》卷五一 ● 《御览》卷二○七 《书钞》卷三八
〔01〕 《天中记》卷三○“太尉”下作“奏中常侍侯览、具瑗曰:‘郑詹来而国乱,四佞放而众服。若斯之人,非恩所宠。’书奏,尚书召对秉掾问故事,秉使对曰:‘汉世故事,三公之职,无所不统。’尚书不能诘。尝从容言曰”,下接“我有”以下,与诸引异。疑有妄增,故录此以俟考。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
范滂字孟博,汝南伊阳人〔01〕,为功曹,辟公府掾,升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百城闻滂高名,皆解印绶去。为党事见诛。(汪。黄)──《世说新语.赏誉》注 ● 《史略》卷三
〔01〕 惠栋按:“汝南无伊阳,或细阳之误也。”天游按:谢承书作“细阳人”,而范书本传作“征羌人”,未知孰是。
南阳太守弘农成瑨任功曹岑晊,时人为之语曰:“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汪。黄)──《文选》卷二六谢玄晖〈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注 ● 《晏公类要》卷二○
山阳督邮张俭,奏中常侍侯览起第十六区,皆高楼四周,连阁洞门,文井莲华,壁柱彩画,鱼池台苑,拟诸宫阙。(汪。黄)──《类聚》卷六一
时人为之语曰:“不畏彊御陈仲举,天下模楷李元礼。”(姚。汪。黄)──《世说新语.品藻》注 ● 《史略》卷三
灵帝纪
[编辑]建寧元年(公元168年)
景父荣〔01〕,章、和世为尚书令。初景历位牧守,好善爱士,每岁举孝廉,延请入,上后堂,与家人宴会,如此者数四。及赠送既备,又选用其子弟,常称曰:“移臣作子,于政何有?”先是,司徒韩𬙂为河内太守,在公无私,所举一辞而已,后亦不及其门户。曰:“我举若可矣,不令恩偏称一家也。”当时论者或两讥焉。(姚。汪。黄)──《吴志.周瑜传》注
〔01〕 景,周景,庐江舒人。
王堂为汝南太守,教掾吏曰:“其宪章朝右,委功曹陈蕃也。”〔01〕(汪。黄)──《文选》卷二五卢子谅〈赠刘琨诗〉注
〔01〕 《职官分纪》卷四一所引,“堂”误“庶”,无“掾吏”二字。教文作“古人劳于求贤,佚于任使,故能化清于上,事辑于下。其宪章朝右,简拔才识,委任功曹陈蕃;匡政里务,拾遗补阙,任主簿应副。庶循名责实,察言观效焉”。疑其多据范书而补,且文多错讹,故仅入注而俟考。
建寧二年(公元169年)
畅字叔茂〔01〕,名在“八俊”。灵帝时为司空,以水灾免,而李膺亦免归故郡,二人以直道,不容当时。天下以畅、膺为高士,诸危言危行之徒,皆推宗之,愿涉其流,惟恐不及。会连有灾异,而言事者皆言三公非其人,宜因其变,以畅、膺代之,则祯祥必至。由是宦竖深怨之,及膺诛死,而畅遂废,终于家。(姚。汪。黄)──《魏志.王粲传》注 ● 《文选》卷五六曹子建〈王仲宣诔〉注
〔01〕 畅,王畅也。
熹平元年(公元172年)
桓帝窦皇后崩,中常侍曹节、王甫欲以贵人礼葬,太尉李咸自扶舆起〔01〕,𢭏椒自随,谓妻子曰:“若太后不得配桓帝,吾不生还矣。”(姚。汪。黄)──《类聚》卷八九 ● 《御览》卷九五八
〔01〕 “咸”原作“固”。李固死于桓帝初立之时,岂能及窦皇后之葬议!此乃李咸之误,今据范书以正之。又袁纪曰李咸时任河南尹,至熹平三年始为太尉。天游按:范书《陈球传》与璠纪同,又《胡广传》注引谢承书亦作“建宁三年,自大鸿胪拜太尉”,则作太尉是。又“扶”原误作“抉”,据《御览》卷九五八迳改。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
蔡邕幽州刺史议云:“伏见幽州突骑,冀州强弩,为天下精兵,国家胆核。”〔01〕(姚。汪。黄)──《书钞》卷一一七 ● 《御览》卷三○○
〔01〕 《书钞》卷一一七另一引作“蔡邕上灵帝书曰”。按《类聚》卷六○引蔡邕幽州刺史议,无“强”字,末有“四方有事,未尝不取辨于二州也”句,可补璠纪之不足。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
虹昼见御座殿庭前,色青赤〔01〕。上引议郎蔡邕诣金商门,问之〔02〕,对曰:“虹蜺,小人女子之祥。”(姚。汪。黄)──《初学记》卷二 ● 《御览》卷一四 《开元占经》卷九八
〔01〕 “御座殿庭前,色青赤”,原仅有“庭中”二字,今据御览卷一四改补。
〔02〕 “之”,据《御览》卷一四补。
光和二年(公元179年)
桥玄字公祖〔01〕,历位中外,以刚断称,谦俭下士,不以王爵私亲。光和中为太尉,以久病策罢,拜太中大夫,卒。家贫乏产业,柩无所殡。当世以此称为名臣。(姚。汪。黄)──《魏志.武帝纪》注 ● 《书钞》卷五六
〔01〕 “桥玄字公祖”,据《书钞》卷五六补。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贾琮为冀州刺史〔01〕,将入界,高褰车襜曰:“刺史将入,当远视广听,何为而垂帷乎?”郡县闻之,莫不震栗。(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三六
〔01〕 姚、汪、黄三辑据陈本,“冀州”误作“荆州”。按范书作“冀州”,与孔本同。
张温以司空加拜车骑将军,征韩遂。丙辰〔01〕,引温于崇德殿前,温以军礼长揖不拜。(姚。汪。黄)──《书钞》卷六四
〔01〕 此乃八月丙辰。
范丹,中平二年卒,三府各遣令史奔吊,累行论谥,佥曰:“宜为贞节先生”。会葬二千馀人。(姚。汪。黄)──《类聚》卷四○ ● 《御览》卷五六二
又有左校、郭大贤、左髭丈八三部〔01〕。(汪)──《魏志.张燕传》注
〔01〕 时张牛角等向应黄巾起义,崛起于黑山。牛角死,推张燕为帅,部伍除孙轻、王当外,尚有左校等三部,活跃于常山、赵、中山、上党、河内诸郡国山谷间,灵帝不能讨。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
灵帝铸天禄、虾蟆,吐水于平昌门外桥东约入宫〔01〕,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02〕,洒南北郊。(汪。黄)──《御览》卷九四九
〔01〕 “约”当系“转”之讹,范书《宦者传》即作“转”。又范书作“平门”,当脱“昌”字。
〔02〕 李贤曰:“翻车,设机车以引水。渴乌,为曲筒,以气引水也。”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
盖勋迁京兆尹,赏罚折衷,刑名不乱,奸匿弭息。──《书钞》卷七六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帝以八月庚午为诸黄门所劫〔01〕,步出谷门,走至河上。诸黄门既投河死,帝时年十四,陈留王年九岁,兄弟独夜步行欲还宫,暗暝,逐萤火而行数里,得民家以露车载送。辛未,公卿以下与卓共迎帝于北芒阪下。(姚。汪。黄)──《魏志.董卓传》注
〔01〕 帝者,废帝弘农王也。
董卓谓袁绍曰:“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01〕。(汪。黄)──《书钞》卷一三○ ● 《御览》卷六八一
〔01〕 《书钞》引作“汉记”,然文与《御览》同,则此“汉记”即张璠纪,故据以引之。
灵帝以帝似己,故名曰协。(姚。汪。黄)──范书《献帝纪》注
献帝纪
[编辑]初平元年(公元190年)
三月,献帝初入未央宫日,大雨,昼晦〔01〕,翟雉飞入未央宫,获之。(姚。汪。黄)──《续汉.五行志》注 ● 范书《献帝纪》注
〔01〕 “日,大雨,昼晦”,据范书献帝纪注补。
淑博学有高行,与李固、李膺同志友善。拔李昭于小吏,友黄叔度于幼童。以贤良方正征,对策讥切梁氏,出补朗陵侯相,卒官。淑有八子〔01〕:俭、绲、靖、焘、汪〔02〕、爽、肃、□。淑旧居西豪里,县令苑康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03〕,署其里为高阳里。时人号曰八龙〔04〕。(姚。汪。黄)──《魏志.荀彧传》注 ● 《世说新语.德行》注 《御览》卷一五七 又卷四七四
〔01〕 “淑有”,据《世说新语.德行》注补。
〔02〕 “汪”本作“诜”。天游按:范书《荀淑传》作“汪”。《集解》引钱大昕说:陶渊明四八目云“汪字孟慈”。又惠栋引《荀氏谱》曰:“汪,昆阳令,年六十。”卢弼《三国志集解》曰:“按荀淑八子,诜应从范书作汪。彧子亦名诜,若淑子名诜,彧子决不名诜,可证淑子名诜之误。”又按《世说新语.德行》注正作“汪”,故据以迳改。
〔03〕 参见袁山松书《李膺传》注。
〔04〕 “时人号曰八龙”据《世说新语.德行》注补。
爽字慈明,幼好学,年十二,通《春秋》、《论语》,耽思经典,不应征命。积十数年,董卓秉政,复征爽。爽欲遁去,吏持之急。诏下郡,即拜平原相。行至苑陵,又追拜光禄勋。视事三日,策拜司空。爽起自布衣,九十五日而至三公。(姚。汪。黄)──《魏志.荀彧传》注 ● 《世说新语.言语》注
荀爽为三公,食不过一肉、脱粟饭,坐皮褥。(姚。汪。黄)──《书钞》卷三八 ● 《类聚》卷七○ 《书钞》卷一三四 《御览》卷四三一
靖字叔慈,亦有至德,名几亚爽,隐居终身。(汪。黄)──《魏志.荀彧传》注
昱、昙并杰俊〔01〕,有殊才。昱与李膺、王畅、杜密等号为“八俊”,位至沛相。攸父彝,州从事。彝于彧为从祖兄弟。(汪)──《魏志.荀攸传》注
〔01〕 昱、昙并荀淑兄子也。
太史灵台及永安候铜兰楯,卓亦取之〔01〕。(姚。汪。黄)──范书《董卓传》注
〔01〕 时卓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锺鐻、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
卓抵其手,谓皇甫嵩曰:“义真怖未乎?”嵩对曰:“明公以德辅朝廷,大庆方至,何怖之有?若淫刑以逞,将天下皆惧,岂独嵩乎?”卓默然,遂与嵩和解。(姚。汪。黄)──《魏志.董卓传》注
董卓呼三台尚书以下自诣卓启事,然后得行。(汪。黄)──《御览》卷五九五 ● 《事物纪原》卷二
董卓于众坐,生斩人手足,又凿目截舌口,百姓嗷嗷,道路以目。(汪。黄)──《御览》卷三六七 ● 又卷三七○
刘表与同郡人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绪恭、刘祗、田林为八交,或谓之“八顾”〔01〕。(汪。黄 )──《魏志.刘表传》注
〔01〕 《魏志.刘表传》作“少知名,号八俊”。
坚,初平二年,死〔01〕。(黄)──《吴志.孙策传》注
〔01〕 《通鉴》与璠纪同。《考异》曰:范书“初平三年春,坚死”。《吴志.孙坚传》亦云初平三年。《英雄记》曰:“初平四年正月七日死。”袁纪“初平三年五月”。《山阳公载记》载策表曰:“臣年十七,丧失所怙。”裴松之按:策以建安五年卒,时年二十六,计坚之亡,策应十八,而此表云十七,则为不符。张璠《汉纪》及胡冲《吴历》并以坚初平二年死,此为是而本传误也。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
初,蔡邕以言事见徙,名闻天下,义动志士。及还,内宠恶之。邕恐,乃亡命海滨,往来依泰山羊氏,积十年。卓为太尉,辟为掾,以高第为侍御史、治书,三日中遂至尚书〔01〕。后迁巴东太守,卓上留拜侍中。至长安,为左中郎将。卓重其才,厚遇之,每有朝廷事,常令邕具草。及允将杀邕,时名士多为之言,允悔欲止,而邕已死。(姚。汪。黄)──《魏志.董卓传》注
〔01〕 参见谢承书《邕传》注。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六世祖勋与鲍宣、卓茂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贞定。邕性笃孝。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桓帝时,中常侍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督促发遣邕。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01〕。(姚。汪。黄)──汪辑
〔01〕 此条不详所出。姚、黄两辑均引至“谥贞定”止,亦无出处。疑皆出自范书。
布兵败,驻马青琐门外,谓允曰:“公可以去。”允曰:“安国家,吾之上愿也。若不获,则奉身以死。朝廷幼主,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为也。努力谢关东诸公,以国家为念。”傕、汜入长安城,屯南宫掖门,杀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吏民死者,不可胜数。司徒王允挟天子上宣平城门避兵,傕等于城门下拜,伏地叩头。帝谓傕等曰:“卿无作威福,而乃放兵纵横,欲何为乎?”〔01〕傕等曰:“董卓忠于陛下,而无故为吕布所杀。臣等为卓报仇,弗敢为逆也。请事竟,诣廷尉受罪。”允穷逼,出见傕。傕诛允及妻子宗族十馀人。长安城中,男女大小莫不流涕。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少有大节,郭泰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也。”泰虽先达,遂与定交。三公并辟,历豫州刺史,辟荀爽、孔融为从事。迁河南尹、尚书令。及为司徒,其所以扶持王室,甚得大臣之节,自天子以下,皆倚赖焉。卓亦推信之,委以朝廷。(姚。汪。黄)──《魏志.董卓传》注
〔01〕 袁宏纪、袁山松书“帝谓”皆作“允谓”。又《尚书.洪范》曰:“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献帝责傕等之言本于此。
太常种拂与李傕战而死〔01〕,子劭征为少府、大鸿胪,皆不受,曰:“我父尽忠于朝,而为时所妒。父以身殉国,为贼臣所害。为臣子,不能除贼,何面目复觐明主。”三辅闻之,为之感动。(汪。黄)──《御览》卷二三六
〔01〕 “傕”原作“儒”,据汪辑改。
颙字伯求〔01〕。少与郭泰、贾彪等游学洛阳,泰等与同风好。颙显名太学,于是中朝名臣太傅陈蕃、司隶李膺等皆深接之。及党事起,颙亦名在其中,乃变名姓,亡匿汝南间,所至皆交结其豪杰。颙既奇太祖,而知荀彧,袁绍慕之,与为奔走之友。是时天下士大夫多遇党难,颙常岁再三私入洛阳,从绍计议,为诸穷窘之士,解释患祸。而袁术亦豪侠,与绍争名。颙未常造术,术深恨之。(姚。汪。黄)──《魏志.荀攸传》注
〔01〕 颙,何颙也。
泰字公业。少有才略,多谋计,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名闻山东。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泰为尚书侍郎,加奉车都尉。进将诛黄门,欲召董卓为助。泰谓进曰:“董卓彊忍寡义,志欲无餍,若借之朝政,授之大事,将肆其心,以危朝廷。以明公之威德,据阿衡之重任,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待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其鉴不远。”又为陈时之要务,进不能用,乃弃官去。谓颍川人荀攸曰:“何公未易辅也。”进寻见害,卓果专权废帝。关东义兵起,卓会议大发兵,群僚咸惮卓,莫敢忤旨。泰恐其彊,益将难制,乃曰:“夫治在德,不在兵也。”卓不悦曰:“如此,兵无益邪?”众人莫不变容,为泰震栗。泰乃诡辞对曰:“非以无益,以山东不足加兵也。今山东议欲起兵,州郡相连,人众相动,非不能也。然中国自光武以来,无鸡鸣狗吠之警,百姓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民战,是谓弃之’〔01〕。虽众不能为害,一也。明公出自西州,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称当世。以此威民,民怀慑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体长妇人。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无军帅之才。负霜露之勤,临锋履刃,决敌雌雄,皆非明公敌,三也。察山东之士,力能跨马控弦,勇等孟贲,捷齐庆忌〔02〕,信有聊城之守〔03〕,策有良平之谋〔04〕,可任以偏师,责以成功,未闻有其人者,四也。就有其人,王爵不相加,妇姑位不定,各恃众怙力,将人人棋跱,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共胆,率徒旅进,五也。关西诸郡,北接上党、太原、冯翊、扶风、安定,自顷以来,数与胡战,妇女载戟挟矛,弦弓负矢,况其悍夫。以此当山东忘战之民,譬驱群羊向虎狼,其胜可必,六也。且天下之权勇,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05〕、八种西羌〔06〕,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拥以为爪牙〔07〕,壮夫震栗,况小丑乎?七也。又明公之将帅,皆中表腹心,周旋日久。自三原、硖口以来〔08〕,恩信醇著,忠诚可远任,智谋可特使,以此当山东解后之虚诞,实不相若,八也。夫战有三亡,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明公秉国政平,讨夷凶宦,忠义克立,以三德待于三亡,奉辞伐罪,谁人敢御?九也。东州有郑康成,学该古今,儒生之所以集;北海邴根矩,清高直亮,群士之楷式。彼诸将若询其计画,案典校之彊弱,燕、赵、齐、梁非不盛,终见灭于秦。吴楚七国非不众,而不敢逾荥阳。况今德政之赫赫,股肱之邦良,欲造乱以徼不义者,必不相然,赞成其凶谋,十也。若十事少有可采,无事征兵,以惊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为非,弃德恃众,以轻威重。”卓乃悦,以泰为将军,统诸军击关东。或谓卓曰:“郑泰智略过人,而结谋山东,今资之士马,使就其党,窃为明公惧之。”卓收其兵马,留拜议郎。后又与王允谋共诛卓。泰脱身自武关走,东归后将军袁术,以为扬州刺史,未至官,道卒,时年四十一。(姚。汪。黄)──《魏志.郑浑传》注 ● 又《武帝纪》注 《书钞》卷九八 《御览》卷八二一
〔01〕 语出《论语.子路篇》。
〔02〕 孟贲,相传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勇士。庆忌,吴王僚之子,亦以勇捷闻。《史记.司马相如传》曰“捷言庆忌,勇期贲、育”,可知此乃汉人之习俗语也。
〔03〕 《史记.鲁仲连传》载,燕将某夺齐之聊城,人或谗之燕,田单来攻,相持岁馀。燕将欲归恐见诛,降齐恐见辱,遂自杀以明其志。
〔04〕 良者,张良;平者,陈平也。
〔05〕 湟中义从,即湟中月氏胡。霍去病破匈奴,开湟中,月氏来降,令居湟中,又数百户在张掖,号“义从胡”。
〔06〕 指烧当八种羌,范书作“西羌八种”。
〔07〕 “拥”原作“权”,据卢弼说改。范书即作“拥”。
〔08〕 此事指中平二年,卓以破虏将军屯美阳,以卫园陵,大破边章、韩遂。追入羌中,诸军受围,卓亦于硖石,即望垣北为羌胡所困。卓设计渡水出,遂全师而还。故泰言此,以媚惑卓。
太尉皇甫嵩以流星免〔01〕。──《书钞》卷五一
〔01〕 范书《皇甫嵩传》注引《续汉书》作“以日有重珥免”。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
朱儁少孤,母以贩缯彩为事。同郡周起负官债百万,县催责之,儁窃母帛为起解债。(汪。黄)──《御览》卷八一四
朱儁为郡吏,太守尹端有罪应死,儁为买珍宝赂主章吏,端得免死。(汪。黄)──《御览》卷八○二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初,王师败于曹阳〔01〕,欲浮河东下。侍中太史令王立曰:“自去春太白犯镇星于斗牛,过天津,荧惑又逆行守北河,不可犯也。”由是天子遂不北渡河,将自轵关东出。立又谓宗正刘艾曰:“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汉祚终矣。晋、魏必有兴者。”立后数言于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仁曹氏而已。”曹公闻之〔02〕,使人语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姚。汪。黄)──《魏志.武帝纪》注 ● 《开元占经》卷二一 《御览》卷二三五 《书钞》卷五五
〔01〕 “王师”原作“天子”,据《开元占经》卷二一、《御览》卷二三五改。
〔02〕 “曹”,据《书钞》卷五五补。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杀绍卒凡八万人〔01〕。(汪。黄)──《魏志.袁绍传》注
〔01〕 时曹操于官渡大败袁绍军。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
悦清虚沈静,善于著述。建安初,为秘书监侍中,被诏删《汉书》作《汉纪》三十篇,因事以明臧否,致有典要,其书大行于世。(姚。汪。黄)──《魏志.荀彧传》注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孔融字文举〔01〕。在郡八年,仅以身免。帝初都许,融以为宜略依旧制,定王畿,正司隶所部,为千里之封 乃引公卿上书言其义。是时天下草创,曹、袁之权未分,融所建明,不识时务。又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太祖制酒禁,而融书啁之曰:“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锺,无以成其圣〔02〕。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太祖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御史大夫郗虑知旨,以法免融官。岁馀,拜太中大夫,虽居家失势,而宾客日满其门,爱才乐酒,常若不足。〔03〕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虎贲士有貌似蔡邕者,融每酒酣,辄引与同坐,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其好士如此。(姚。汪。黄)──《魏志.崔琰传》注 ● 《书钞》卷五六 《类聚》卷二六 《御览》卷四○五
〔01〕 “孔融字文举”,据《书钞》卷五六补。
〔02〕 《孔丛子》曰:“平原君强子高酒曰:有谚云尧舜千锺,孔子饮百觚,子路嗑嗑,尚饮百榼。古之贤圣,无不能饮,子何辞焉?”则民间有此笑谑之语,而融借以嘲曹操耳。
〔03〕 “常若不足”,据《类聚》卷二六补。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论曰:刘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为无道之主也。张松、法正虽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若韩嵩、刘先之说刘表,退不告绝奔亡;若陈平、韩信之去项羽,而两端携贰,为谋不忠,罪之次也。(姚。汪。黄)──《蜀志.刘璋传》注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曹操入其二女于宫,为贵人〔01〕,诬伏氏为乱,使御史大夫郗虑仗节收后〔02〕。后被发徒跣走而执上手曰:“不能复相活邪!”上大惊号哭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暴虐,岂有此乎?”左右莫不流涕。遂杀后也。(汪。黄)──《御览》卷一三七
〔01〕 “为”,据汪辑补。
〔02〕 “仗”原作“伏”,据汪辑改。
散条
[编辑]周璆字子莹,临济人,有美名〔01〕。(汪)──汪辑
〔01〕 范书《陈蕃传》作“字孟玉”,馀同。汪辑未注出处,恐非璠纪之文,附于篇末以俟考。
谯周所陈降魏之策,盖素料刘禅懦弱,心无害戾,故得行也。如遇忿肆之人,虽无他算,然矜殉鄙耻,或发怒妄诛,以立一时之威,快其斯须之意者,此亦夷灭之祸。〔01〕(黄)──《蜀志.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却传》注
〔01〕 按:璠纪不当载蜀末之事,且《蜀志》传注未明言出自《后汉纪》,或出自张璠所撰他文,亦未可知。今亦附入篇末以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