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渊鉴类函 (四库全书本)/卷040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十九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十 卷四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渊鉴类函卷四十
  帝王部一帝王总载
  帝王总载一
  増易干大象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徳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泰大象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书太甲曰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周书泰誓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书洪
  范曰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 诗周颂曰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原礼记曰天子者与天地参徳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珮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増左传臧哀伯曰君
  人者将昭徳塞违以照临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徳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羮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𬘘纮𫄧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旗旗昭其明也夫徳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照临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家语曰季康子问于孔子曰何谓五帝孔子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是以太昊配木以木徳王于天下色尚青炎帝配火以火徳王于天下色尚赤黄帝配土以土徳王于天下色尚黄少昊配金以金徳王于天下色尚白颛顼配水以水徳王于天下色尚黒 易纬曰帝者天号也徳配天地不私公位称之曰帝天子者继天治物改正一统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养人至尊之号也大君者君人之盛也 易书大传曰天立五帝以为相四时施生法度明察春夏庆赏秋冬刑罚帝者任徳设刑以象之言能行天道举措审谛也 书正义曰帝者天之一名帝者谛也言天荡然无心忘于物我公平通远举事审谛故谓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审谛故取其名 原尚书刑徳考曰帝者天号也王者人称也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 韩诗外传曰君者何曰群也敢群天下万物而除其害者谓之君 礼斗威仪曰帝者得其根核王者得其英华霸者得其附枝故帝道不行不能王王道不行不能霸霸道不行不能守其身 増春秋运斗枢曰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徳元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履中开阴布纲上合皇极其施光明指天画地神化潜通煌煌盛美不可胜量 原春秋演孔图曰正气为帝间气为臣秀气为人 春秋考耀文曰王者往也人所输向人所乐归 春秋繁露曰徳侔天地者称皇帝天祐而子之称天子 増孝经钩命诀曰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霸骛接上称天子明以爵事天接下称帝王明以号令臣下 原白虎通曰帝王者号也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徳号令臣下也 蔡邕独断曰上者尊位所在也太史令司马迁记事当言帝则依违之但言上不敢泄渎言尊号者尊王之义也乘舆出于律文曰敢盗乘舆服御物谓天子所服食者也天子至尊不敢泄渎言之故托于乘舆也天子以天下为家不以京师宫室为常处当乘舆以行天下或谓之车驾天子自谓行在所今虽在京师言在所行也巡狩天下所奏事处皆为宫在长安则曰长安宫在泰山则曰泰山宫唯当时所在 増蔡邕曰称朕古者上下共之皋陶与帝舜言称朕屈原曰朕皇考至秦独以为尊称汉遂因之而不改也 独断曰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称天子故呼在陛下而告之因卑达尊之义也 独断曰百官小吏称天子曰天家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 原六韬曰王者之道如龙之首高居远望深视而审听神其形而散其精若天高而不可极若川深而不可测故可怒而不可怒臣乃为虎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増又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竒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噐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椽楹不斵茅茨编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粱之饭藜藿之羮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诛育养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文子曰昔者圣人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调阴阳之气和四时之节察陵陆水泽肥墽高下之宜以立事生财除饥寒之患辟疾疢之灾中受人事以制礼乐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列金木水火土之性以立父子之亲而成家听五音清浊六律相生之数以立君臣之义而成国察四时孟仲季之序以立长幼之节而成官列地而州之分国而治之立大学以教之此治之纲纪也得道则举失道则废 又曰夫人君不出户而知天下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故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千人之众无绝粮万人之群无废功 原管子曰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徳者王谋得兵胜者霸 又曰黄帝立明堂之议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下听于民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也汤有总街之廷观民非也武王有灵台之宫贤者进也此古圣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止也 增庄子曰夫帝王之徳以天下为宗以道徳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馀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注至人不役志以经世而虚心以应物诚信著于天地不争畅于万物然后万物归怀天地不逆故徳音发而天下响会景行彰而六合俱应而后始可以经寒暑渉治乱而不与逆忤也 邓析子曰势者君之舆威者君之策臣者君之马民者君之轮势固则舆安威定则策劲臣顺则马良民和则轮利为国失此必有覆车奔马折轮败载之患 原韩子曰明王制其臣下者二柄而已矣二者刑徳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徳 増韩非子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将自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 原孙卿子曰人主者守至约而详事见狭而切垂衣裳不下簟席之上而海内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帝王 董子曰古之人造文字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连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才而参之非王者其孰能当 尸子曰孔子曰商汝知君之为君乎子夏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孔子曰商知之矣 吕氏春秋曰始生者天也养成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为天子 又曰五帝先道而后徳故徳莫盛焉三王先徳而后事故事莫功焉五霸先事而后兵故兵莫强焉 淮南子曰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应六律体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申泄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汜而无私翾飞蠕动莫不仰徳而生法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类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形类则四时者春生夏长秋𭣣冬藏取与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敛不失其序喜怒刚柔不杂其理用六律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予之与夺也非此无道 又曰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动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官修道群臣辐辏喜不以赏赐怒不以罪诛増又曰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政进谏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 又曰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纩塞耳所以掩聪也天子外屏所以自障也故所理者远则所在者迩所治者大则所守者少董仲舒曰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含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无私布徳施仁以厚之设义存礼以导之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徳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由是言之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董子曰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不一于正而无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徳而皆来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 说苑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徳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 桓谭新论曰夫上古称三皇五帝而次有三王五霸此皆天下君之冠首也故言三皇以道治五帝用徳化三王由仁义五霸以权智其说曰无制令刑罚谓之皇有制令而无刑罚谓之帝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兴兵约盟以信义矫世谓之霸王者往也言其恵泽优㳺天下归往也王道纯粹其徳如彼霸道駮杂其功如此俱有天下而君万民垂统子孙其实一也 文中子关朗曰圣人辅相天地准绳阴阳恢皇纲立人极修策迥驭长罗远驾昭治乱于未然算成败于无兆 原帝王世纪曰孔子称天子之徳感天地洞八方是以化合神者称皇徳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 又曰礼称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观高祖之取天下也遭秦暴乱不阶尺寸之资不握将相之柄发迹泗亭奋其智谋衔勒英雄鞕驱天下或以徳致或以义成事以权断顺逆不常霸王之道杂焉是以居帝王之位而无一定之制三代之美固难及矣 増前汉东方朔曰本仁祖义褒有徳录贤能诛恶乱总远方一统类美风俗此帝王所由昌也 汉刑法志曰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故称万乘之主 宋志曰夫体睿穷几含灵独秀谓之圣人所以能君四海而役万物使动植之类莫不各得其所百姓仰之懽若亲戚芳若椒兰故为旗章舆服以崇之玉玺黄屋以尊之以神器之重推之于兆民之上自中智以降则万物之为役者也 原宋玉九辨曰君之门以九重 增班固答賔戏曰其君天下也炎之如日威之如神涵之如海养之如春譬犹草木之植山林鸟鱼之毓川泽参天地而施化岂云人事之厚薄哉 原汉杂事录曰古者天子称皇其次称王秦承百王之末为汉驱除自以徳兼三皇五帝故并为号 増汉杂事录曰汉有天下号曰皇帝自称朕人臣称之曰陛下其命令曰制诏衣冠车马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至曰幸所居曰某禁中所进曰御风俗通曰易称天先春而后秋地先生而后凋日月
  先光而后幽是以王者则之亦先教而后刑三皇结绳五帝画像三王肉刑五霸黠巧此言步骤稍有优劣也蒋济万机论曰五帝官天下故传之贤三王家天下
  故传之子今指天子为官家则犹言帝王也 资暇集曰至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故曰宅家 唐书太宗曰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众或以勇力或以辩口或以謟䛕或以奸诈或以嗜欲辐辏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宠禄人主少懈而受其一则危亡随之此其所以难也 魏徵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徳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徳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至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戒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徳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神劳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陆贽曰愚智兼纳洪纤靡遗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垂旒黈纩而绌其聪察匿瑕藏疾而务于包容不示威而人畏之如雷霆不用明而人仰之如日月此天子之徳也司马光曰人君大徳有三曰仁曰明曰武仁者非妪
  煦姑息之谓也兴教化修政治养百姓利万物此人君之仁也明者非烦苛伺察之谓也知道谊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此人君之明也武者非强亢暴戾之谓也唯道所存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此人君之武也苏轼曰人君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徳守此二言终
  身不易尧舜之至也何谓至诚上自大臣下至小民内自亲戚外至四夷皆推赤心以待之不可以丝毫伪也丝毫之伪一萌于心如人有病先见于脉如人饮酒先见于色声色动于几微之间而猜阻行于千里之外矣何谓至仁亲臣如手足视民如赤子戢兵省刑时使薄敛行此六事而已 程子曰君道之大在乎稽古正学明善恶之归辨忠邪之分晓然趋道之至正又在乎君志先定君志定而天下之志成矣夫义理不先定则多听而易惑志意不先定则守善而或移惟在以圣人之训为必当从以先王之治为必可法不为后世駮杂之政所牵滞不为流俗因循之论所迁改信道极于笃自知极于明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必期致治于三代之隆而后已也然天下之事患尝生于忽微而志亦戒乎渐习故古之人君虽从容燕闲必有训诵箴谏左右前后罔匪正人所以辅成徳业诚能尊礼老成访求儒学之士不劳以官职俾日亲便坐讲论道义又博访俊彦陪侍法从朝夕延见讲磨治体则睿知益明王猷允塞朱子曰天子至尊无上其居处则内有六寝六宫外有三朝五门其嫔御侍从饮食衣服货贿之官皆领于冢宰其冕弁车旗宗祝巫史卜筮瞽侑之官皆领于宗伯有师以道之教训有傅以傅其徳义有保以保其身体有师氏以媺诏之有保氏以谏其恶前有疑后有丞左有辅右有弼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司之典倚几有训诵之谏居寝有𥊍御之规临事有瞽史之道寓居有工师之诵史有书瞽奏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议于市百工献艺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御瞽几声之上下不幸而至于有过则又有诤臣七人面折廷争以正救之盖所以养之备至于如此是以恭已南面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而貌之恭足以作肃言之从足以作乂视之明足以作哲听之聪足以作谋思之睿足以作圣然后能以八柄驭群臣以八统驭万民而赏无不庆刑无不威远无不至迩无不服 胡寅曰人君为天之子而居天位必有天徳何谓天徳刚健中正纯粹是也刚则不屈健则不息中则不倚正则不邪纯则不已粹则不杂具此六者天徳全矣徳既与天并位又以天居其在天下之贤人则视其徳之大小器之深浅列于庶位使之代天工治天职食天禄以覆四海则五典敦而天序建五礼庸而天秩行五刑用而天罚当山川攸宁鸟兽若草木裕四民安业夷狄賔服而天徳之施与天同功天子之能事毕矣 真徳秀曰人君以一身履至尊之位四方辐辏面内而环向之此天下之至中既居天下之至中则必有天下之绝徳而后可以立至极之标凖故必顺五行敬五事以修其身厚八政协五纪以齐其政然后至极之标凖卓然有以立乎天下之至中使夫面内而环观者莫不于此取则焉是则所谓皇极者也又曰先圣赞易于干曰君子以自强不息谓其体天
  之刚健也于坤曰君子以厚徳载物谓其法地之博厚也不体乎干无以宰万物不法乎坤无以容万物 杨万里曰六合尘清四海波静高堂拱尧舜之君重席坐皋夔之佐刑措而日转棠阴兵寝而风清紫塞以上治则四时调于玉烛而五星协于珠囊以下治则嘉禾为之擢秀而醴泉为之荐祉以内治则家为诗书戸为礼乐以外治则边亭不鼓烽燧不烟太平极治之效超三轶五绝远光前矣
  帝王总载二
  原天皇颜竣始学篇曰天地立有天皇十三头号天灵各万八千岁⿱冝八 -- 𡨋记曰一姓十三人也徐整三五历纪云岁起摄提元气肇有神灵一人有十三头号天皇春秋纬云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九州长天下也遁甲开山图曰天皇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地皇始学篇曰地皇十一头各八千岁遁甲开山图曰地皇兴于
  龙门熊耳山 人皇始学篇曰人皇九头兄弟各三百岁依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各居其一方因是而区别荣氏云人皇兄弟九人生于荆马山身九色 有巢氏始学篇曰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皇甫谧以为有巢在女娲之后遁甲开山图曰石楼山在琅琊昔有巢氏治此山南 燧人氏尚书大传曰燧人为燧皇以火纪官礼含文嘉曰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遂天之意故为燧人 太昊庖牺氏帝王世纪曰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有圣徳燧人氏没庖牺代之继天而王首徳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称太昊都陈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充庖厨故号庖牺氏是为牺皇后世音谬谓之伏牺或谓之密牺一解云虙古伏字后误以虙为密故曰密牺左𫝊曰伏牺氏以龙纪官拾遗记曰周易云伏羲俯仰三仪经纶万象至徳备于⿱冝八 -- 𡨋昧神化通于精粹是以图书著其迹河洛表其文变太素之质改淳远之化三才之位既立四维之义乃张礼乐文物自兹而始 帝女娲氏帝王世纪曰女娲氏亦风姓也承庖牺制度亦蛇身人首一号女希是为女皇増淮南子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苍天补四极正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动万物乘雷车驾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黄云络前白螭后奔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原按女娲氏末有诸侯共工氏任知刑以强伯而不王以水承木非行次故易不载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炎帝神农氏帝王世纪曰神农氏姜姓也长于姜水有圣徳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于陈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至榆罔凡八世合五百三十年陆景典语曰神农尝草别谷蒸民乃粒食 黄帝有熊氏帝王世纪曰黄帝少典之子姬姓也生于夀丘长于姬水有圣徳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以土徳王有妃生二十五子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岁或传以为仙或言夀三百岁故宰我疑以问孔子孔子曰人赖其利百年而崩人畏其神百年而亡人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三百年増孙绰子曰黄帝之游天衢奏钧天之鼔建日月之旗承雕云之舆驾六翼之龙彭祖前驱松乔夹毂光景流而不见长风逐而不及发轫紫宫不崇朝而匝六合也原封禅书黄帝得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又帝王世纪曰或言寿三百岁葬于上郡阳周之桥山 少昊金天氏帝王世纪曰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降居江水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在位百年而崩古史考曰少昊以金徳王故号金天氏或曰宗师太皥之道故曰少皥 帝颛顼高阳氏帝王世纪曰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生于弱水首戴干戈有圣徳二十登帝位以水承金位在北方主冬以水事纪官始都穷桑后都商丘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岁又曰使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于是神民不杂万物有序岁在鹑火而崩葬东郡顿丘广阳里帝喾高辛氏帝王世纪曰帝喾姬姓也有圣徳三十
  而登帝位都亳以木承火在位七十年年一百五岁而崩葬东郡顿丘广阳里陶弘景云在位六十三年年九十二 帝尧陶唐氏帝王世纪曰尧伊祁姓也从母姓伊祁氏受封于唐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都平阳凡尧即位九十八年年一百一十八岁乃殂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増后汉李固传曰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见尧于羮原葬于济阴之成阳西北是为谷林 帝舜有虞氏帝王世纪曰舜姚姓也其先出自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有子曰敬康敬康生勾芒勾芒有子曰桥牛桥牛生瞽瞍瞽瞍妻曰握登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氏名重华字都君有圣徳始迁于负更贩于顿丘债于传虚家本冀州每徙则百姓归之尧以二女娥皇女英妻之孟子曰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耕于历山之阳耕者让畔渔于雷泽渔者让渊陶于河滨陶者器不窳尧于是乃命为司徒试以五典举八元八凯四恶除而天下咸服遂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尧乃命舜代已摄政明年五月帝始受终文祖以太尉行事舜摄政二十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舜八十一以仲冬甲子次于毕始即真以土承火色尚黄以正月元日格于文祖申命九官十二牧以禹为司徒舜年八十一即真八十三而荐禹九十五而使禹摄政摄政五年有苖氏叛南征崩于鸣条殡以瓦棺葬于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在今营道下有群象为之耕尚书曰舜生三十登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孔安国注通服尧丧三年其一共三十之数凡夀百一十岁 伯禹帝夏后氏帝王世纪曰禹姒姓也其先出颛顼颛顼生鲧尧封为崇伯生禹于石纽名文命字高密长于西羌西夷人也尧命以为司空继鲧治水十三年而洪水平尧美其绩乃赐姓姒氏封为夏伯故谓之伯禹天下宗之谓之大禹及尧崩舜复命居故官禹年七十四舜始荐之于天荐后十二年舜老始使禹代摄行天子事五年舜崩禹除舜丧明年始即真以金承土都平阳或都安邑年百岁崩于会稽因葬会稽山阴之南今山上有禹冢并祠下有群鸟芸田又云禹葬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绷之下不及泉上不通臰既葬收馀壤为垅若参耕之亩始纳涂山氏之女生子启即位皇甫谧云自禹至桀并数有穷凡十九王合四百三十二年禹一启二太康三仲康四相五羿六寒浞七少康八杼九槐十芒十一泄十二降十三扄十四廑十五孔甲十六皋十七发十八桀十九 商殷帝王世纪曰殷出自帝喾子姓也有圣徳诸侯不义者汤从而征之将伐桀先灭韦顾昆吾遂战于鸣条之野桀奔于南巢之山汤乃即天子之位以水承金始居亳为天子十三年年百岁而崩汤娶有莘氏女为正妃生太子丁外丙仲壬太子早卒外丙代立皇甫谧云商之飨国也三十一王自见居位者实三十王而言三十一也兼数太子丁也自汤得位至纣凡六百二十九年成汤一外丙二仲壬三太甲四沃丁五太庚六小甲七雍已八太戊九仲丁十外壬十一河亶甲十二祖乙十三祖辛十四沃甲十五祖丁十六南庚十七阳甲十八盘庚十九小辛二十小乙二十一武丁二十二祖庚二十三祖甲二十四廪辛二十五庚丁二十六武乙二十七太丁二十八帝乙二十九纣三十商书曰成汤既没太甲元年孔安国注云太甲太丁子汤孙也太丁未立而卒及汤没而太甲立称元年谥法残义损善曰纣败于牧野悬首白旗从黄帝至纣三十六世纣二年纳妲己二十年囚文王三十年武王观兵于孟津周帝王世纪曰周姬姓也文王始修政三年而天下二分归之入为纣三公年十五而生太子发文王九十七而崩太子发代立是为武王武王二年观兵于孟津之上四年始伐殷为天子以木承水自酆徙都镐武王崩年九十三尚书中候曰太子发以纣存三仁虽即位不称王 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春秋元命苞曰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总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皇甫谧曰自克殷至秦灭周之岁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武王一成王二康王三昭王四穆王五恭王六懿王七孝王八夷王九厉王十宣王十一幽王十二平王十三桓王十四庄王十五釐王十六恵王十七襄王十八顷王十九匡王二十定王二十一简王二十二灵王二十三景王二十四悼王二十五敬王二十六元王二十七贞定王二十八哀王二十九思王三十考王三十一威烈王三十二安王三十三烈王三十四显王三十五慎靓王三十六赧王三十七 秦帝王世纪曰秦嬴姓也昔伯翳为舜主畜多故赐姓嬴氏孝襄公始修霸业坏井田开阡陌天子命为伯至昭襄王自称西帝攻周废赧王取九鼎至庄襄王灭东西周庄襄王崩政立为始皇帝幷天下置三十六郡自以水徳故以十月为正色尚黒使𫎇恬筑长城焚诗书百家之言坑儒士四百六十人三十七年崩于沙丘平台年五十皇甫谧云自昭襄王灭周至子婴凡四王二帝合四十九年昭襄王一孝文王二庄襄王三始皇帝四胡亥五子婴六又帝王世纪曰秦改镐曰咸阳都焉为汉驱除不求五运别以水徳王秦自始封至灭三十六世合六百五十年秦颛顼之后也先世造父之为穆王御有功封之于赵城国为赵氏也与简子同祖嬴姓也秦亦在水火之间 汉火徳帝王世纪曰汉出自帝尧刘姓也丰公生执嘉即太上皇也太上皇之妃曰媪是为昭灵后生子邦字季是为汉高皇帝秦二世元年诸侯叛秦沛人共立为沛公二年入武关至灞上秦王子婴降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元年还攻雍遂定三秦五年破楚王羽于垓下追斩于东城天下始定春正月楚王韩信等请尊为皇帝二月即位于定陶氾水之阳都长安十二年崩于长乐宫年六十二初纳吕公之女谓之高皇后生太子盈代立按前汉十二帝高祖一恵帝二高后三文帝四景帝五武帝六昭帝七宣帝八元帝九成帝十哀帝十一平帝十二王莽立孺子婴居摄三年篡位十五年更始立二年皇甫谧曰自高帝元年至更始二年凡得二百二十年后汉帝王世纪曰光武皇帝出自景帝也袁宏汉纪曰南顿令
  钦生光武名秀字文叔更始元年为偏将军破王邑杀王寻诛王郎更始二年立为萧王建武元年四月更始降赤眉六月光武即帝位于常山鄗之阳千秋亭都洛阳在位三十三年中元二年二月崩于洛阳南宫年六十二太子庄代立是为孝明皇帝袁山松后汉书曰明帝讳阳一名庄字子丽按后汉书十二帝光武一明帝二章帝三和帝四殇帝五安帝六顺帝七冲帝八质帝九桓帝十灵帝十一献帝十二皇甫谧云自汉元年至更始二年凡二百一十二年自居摄元年更始二年凡十八年自建武元年延康元年凡一百九十五年凡汉前后并诸废帝及王莽合三十一帝共四百六十二年 増蜀汉通鉴曰帝名备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献帝末累官至益州牧曹丕篡汉遂正位于成都在位三年改元章武夀六十二子禅嗣立是为后主在位四十一年为魏所灭二帝合四十四年 原魏土徳帝王世纪曰魏曹姓也武皇帝讳操字孟徳汉建安二十四年进爵为魏王改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春正月崩于洛阳年六十六太子丕代立是为文皇帝其年冬十月受汉禅改延康元年曰黄初都洛阳黄初七年崩年四十皇甫谧云自黄初元年至禅晋之岁凡五帝合四十五年文帝一明帝二废帝齐王三废帝高贵乡公四元帝五 增吴姓孙氏名权长沙太守坚次子也坚起兵讨董卓入洛阳修诸陵寝长子䇿据江东谋袭许以迎汉帝权藉父兄馀烈屈事曹魏丕封为吴王后乃称帝都建业在位三十一年夀七十一按三国志自吴大帝至帝皓凡四帝合五十九年为晋所灭大帝一帝亮二景帝三帝皓四原晋金徳晋书曰武皇帝讳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人姓
  司马氏太始元年升坛受禅礼毕即位洛阳宫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武帝祖景王为景皇帝武帝伯父文王为文皇帝武帝父太熙元年崩年五十五立二十六年太子衷嗣是为恵帝按晋书自武帝至恭帝凡一十五帝合一百六十五年禅于宋也武帝一恵帝二怀帝三愍帝四以上西朝都洛阳元帝五明帝六成帝七康帝八穆帝九哀帝十废帝十一简文帝十二孝武帝十三安帝十四恭帝十五以上东朝都建业今润州江宁县是也 増宋文献通考曰高祖武皇帝彭城绥舆里人姓刘氏名裕以庚申受晋禅即位改元永初时年五十七在位三年壬戌崩夀六十按宋书自高祖至顺帝凡八帝合六十年禅于齐也高祖一少帝二文帝三孝武帝四前废帝五明帝六后废帝七顺帝八俱都建业 齐文献通考曰高帝东海兰陵郡人姓萧名道成以己未岁受宋禅改元建元时年五十二在位四年壬戌崩夀五十六按齐书自高帝至和帝凡六帝合二十二年禅于梁也高帝一武帝二废帝三明帝四废帝五和帝六 梁文献通考曰武帝南兰陵中都人姓萧名衍以壬午岁受齐禅改元天监时年三十五在位四十八年己巳崩夀八十六按梁书自武帝至敬帝凡四帝合五十六年而禅于陈也武帝一简文帝二孝元帝三敬帝四梁乱昭明太子统之子名詧奔西魏立为梁王徙江陵称帝在位七年传子明帝在位二十四年明帝𫝊子帝琮在位二年隋文帝废之 陈文献通考曰武帝吴兴长城下若里人姓陈氏名霸先以丁丑受梁禅改元永定时年五十四在位三年己卯崩夀五十七按陈书自武帝至后主凡五帝合三十三年隋灭之武帝一文帝二废帝三宣帝四后主五 北朝后魏水徳文献通考曰道武其先世为代北鲜卑君长姓拓跋氏名珪以丙戌即代王位郊天改元十三年戊戌取燕即帝位又十二年己酉为拓跋绍所弑夀三十九按北史自道武帝至恭帝凡十五帝合一百七十一年道武帝一明元帝二太武帝三文成帝四献文帝五孝文帝六宣武帝七孝明帝八孝庄帝九节闵帝十以上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府是也孝武帝十一为高欢所迫奔依宇文泰于关中是为西魏今陜西西安府是也孝静帝十二帝清河王世子孝武既奔关中高欢乃奉静帝立之迁都邺是为东魏今河南彰徳府是也西魏传孝文帝十三废帝十四恭帝十五禅于周东魏止孝静帝一世传于齐北齐文献通考曰文宣帝渤海人姓高氏名洋神武王欢之次子以庚午受魏禅改元天保在位十年己卯崩夀三十一按北史自文宣帝至后主凡五帝合二十八年为周所灭文宣帝一废帝二孝昭帝三武成帝四后主五 北周木徳文献通考曰孝闵帝姓宇文氏名觉代郡武川人文王泰之长子以丙子受魏禅在位一年丁丑为晋公䕶废而弑之夀十六宇文护立其弟毓是为明帝按北史自孝闵帝至静帝凡五帝合二十六年禅于隋也孝闵帝一明帝二武帝三宣帝四静帝五 隋火徳文献通考曰文帝弘农华阴人姓杨氏名坚以辛丑受魏禅改元开皇在位二十四年甲子崩夀六十四按隋书自文帝至恭帝凡三帝文帝一炀帝二宇文化及弑之唐公李渊立炀帝之孙侑是为恭帝在位一年即禅于唐土徳文献通考曰高祖陇西成纪人姓李氏名渊以丁丑自太原留守起兵戊寅受隋禅即位改元建都长安时年五十三在位九年丙戌传位太宗称太上皇又十年乙未崩夀七十一太宗名世民高祖次子唐有天下太宗之功居多兄建成弟元吉谋欲杀之太宗遂杀建成元吉因传位焉改元贞观在位二十三年按唐书自高祖至哀帝凡二十帝合二百九十年禅于梁也高祖一太宗二高宗三中宗四即位三月武后废为庐陵王后二十二年始复辟在位五年睿宗五明皇六肃宗七代宗八徳宗九顺宗十宪宗十一穆宗十二敬宗十三文宗十四武宗十五宣宗十六懿宗十七僖宗十八昭宗十九哀帝二十 后梁文献通考曰太祖宋州砀山县人姓朱氏名晃初名温赐名全忠以丁卯受唐禅改元即位建都汴梁年五十六在位六年壬申为其子郢王友珪所弑年六十一太祖第四子均王瑱讨友珪诛之以癸酉嗣立在位十一年唐兵入汴为其下所弑二帝合十七年 后唐文献通考曰庄宗沙陀人姓朱邪氏名存勗先世仕唐赐姓李氏父克用以平黄巢功封晋王存勗嗣癸未称帝灭梁在位四年丙戌兵乱中流矢崩夀四十二按五代史后唐四帝合十四年庄宗一明帝二闵帝三末帝四晋灭之 后晋金徳文献通考曰高祖太原汾阳里人姓石氏名敬瑭丙申以北京留守举兵入洛遂即帝位在位七年壬寅崩夀五十子重贵嗣立是为少帝在位四年契丹入汴北迁于黄龙府夀三十四 后汉水徳文献通考曰高祖太原人姓刘氏名暠初名知远因契丹入大梁执末帝遂以丁未岁即位于晋阳继迁都于汴在位二年戊申崩夀五十四子承祐嗣立是为隐帝在位二年为郭威所灭 后周木徳文献通考曰太祖邢州尧山人姓郭氏名威辛亥以邺都留守入汴即帝位在位三年癸丑崩夀五十一世宗嗣立名荣本姓柴氏太祖养子在位六年子恭帝嗣在位一年禅于宋三帝合十年 宋火徳文献通考曰太祖姓赵氏名匡𦙍其先涿郡人皇考始迁洛阳太祖初仕周为殿前都点检归徳节度使周恭帝幼契丹入宼将兵御之至陈桥驿将士拥还汴遂受禅即位时年三十三在位十七年丙子崩夀五十按宋史自太祖至靖康之变凡九帝历一百六十八年太祖一太宗二真宗三仁宗四英宗五神宗六哲宗七徽宗八钦宗九金兵䧟汴拥帝及上皇北行终于五国城是为北宋 南宋文献通考曰高宗名构徽宗第九子母显仁韦太后初封康王金兵䧟汴梁二帝北狩以丁未嗣立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府时年二十一在位三十六年壬午内禅于太子又二十五年丁未崩夀八十一按南宋自高宗至帝昺凡九世历一百五十五年高宗一孝宗二光宗三宁宗四理宗五度宗六孝恭帝七端宗八帝昺九元灭之 辽续文献通考曰太祖姓耶律氏名亿字安巴坚小字多尔济契丹徳哷勒部锡兰尼锡林乡耶律摩哩人徳祖皇帝长子母曰宣简皇后萧氏唐咸通十三年天复元年哈陶津汗立以为本部额尔竒木専征伐破敌有功三年拜裕恱总知军国事五年哈陶津汗崩群臣奉遗命立为主九年建元称帝在位十一年崩夀五十五按辽史自太祖至天祚凡九帝历二百九年太祖一太宗二世宗三穆宗四景宗五圣宗六兴宗七道宗八天祚帝九为金所灭金续文献通考曰太祖姓完颜氏名阿固达生女直部节度使乌雅舒之弟元魏时有粟米黒水等七部至隋有靺鞨居古肃慎地唐初有粟米靺鞨黒水靺鞨二部后粟米灭黒水系辽籍者号熟女真不籍者号生女真避兴宗讳改女直传至阿固达自称都贝勒宋政和四年集所部兵击辽西皆降乃称帝更名炅国号金在位五年太祖崩弟乌竒迈嗣立是为太宗宋宣和七年灭辽后二年陷汴尽有中原关内之地在位十三年按金史自太祖至哀帝凡九帝历一百十九年太祖一太宗二熙宗三炀王四世宗五章宗六允济帝七宣宗八哀帝九宋元合灭之 元续文献通考曰太祖姓却特氏名特穆津𫎇古部人部长伊苏克依之子其先勃端察尔九𫝊至伊苏克依生帝既长深沉有大略诸部归降宋开禧三年即位于鄂诺河灭国四十平西夏定西域侵宋州郡在位二十二年四𫝊至世祖名呼必赉宋𨳩庆元年即位开平称色辰皇帝建国号元历二十年宋亡始混一天下都大都今顺天府在位三十五年夀八十按元史自太祖至顺帝凡十四帝合一百六十三年太祖一太宗二定宗三宪宗四世祖五成宗六武宗七仁宗八英宗九泰定帝十明宗十一文宗十二宁宗十三顺帝十四 明续文献通考曰太祖濠之泗州人姓朱氏名元璋字国瑞仁祖第四子初潜龙皇觉寺元至正十五年起义兵丁酉下金陵丁未即吴王位以戊申岁为洪武元年正月称帝国号明在位三十一年崩夀七十一自太祖至愍帝凡十六帝合二百七十六年太祖一建文二成祖三仁宗四宣宗五英宗六景帝七宪宗八孝宗九武宗十世宗十一穆宗十二神宗十三光宗十四熹宗十五怀宗十六
  帝王总载三
  原牺轩 炎昊并详总载二 九舜 十尧桓范要论曰责公者易虽一贤少缪执难者众虽九舜犹乱 韩非子曰今夫尧舜生而在上位虽有十桀而不能乱者则势安也桀纣亦生而在上位虽有十尧舜而不能化之者则势乱也 白帝 元王河图曰白帝朱宣宋均曰少昊氏 汤之始祖契曰元王详帝系 云名 火纪并详应运 大庭 少昊上详应运下详前叙 六羽 九翼春秋命历序曰人皇氏九头驾六羽乘云谷口 河图曰天皇九翼是名旋复 若水 涂山上详登庸下详帝诞 生翼 在房玄鸟 赤龙 梦日 感星 绕星 贯月以上并详帝诞珠庭 玉理 四乳 八睂 重瞳 骈齿 龙颜乌喙 望广 视丰 鳞身 牛首 戴干 怀斗
  以上并详竒表 昭华 延喜尚书大传曰舜耕于历山梦睂与发等尧妻以二女属其九子也赠以昭华之玉 下详符命 握河 沉洛 金牛 玉马以上并详祥瑞温洛 荣河并详符命 大君 元后周易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尚书
  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 出震 开阶周易曰帝出乎震齐乎巽 下详符命 当宁 置图礼记曰天子当扆而立诸侯北靣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 春秋孔演图曰王者当置图录坐旁以自正也 按辔 垂拱陆子曰三皇垂拱五帝垂手唐虞按辔禹汤驰辕虽使周公御衡仲尼促节固不已也 应劭风俗通曰皇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无为有似皇天故称曰皇 时乘 或跃周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又曰九四或跃在渊 纂尧 授舜上见汉高祖述 礼记曰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
  王伐纣 击壤 鼔腹并详帝治 垂衣 卷领上详帝治淮南子日古有鍪头而卷领以治天下注曰古者盖三皇以前鍪头著兜帽言未知制冠卷领皮衣屈而袷之如今朝韦袭反摄以为领 鹑居 掬饮上详俭徳 礼记曰蒉桴而土鼓污樽而抔饮郑注污樽杯饮以手掬之 挛领 结绳晏子曰古者有紩衣挛领而王天下者矣 下详帝治 垂䇲 委裘陆子曰三皇垂䇲而五帝击手 吕氏春秋曰尧之官若委裘以言事少 橧巢营窟晏子曰古有处橧巢而王天下者矣 礼记曰昔者先王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焉
  则地 揆天黄石公三略曰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 文子曰伏义氏之王天下功揆天地 就日 望霓上详帝徳 孟子曰汤一征自葛载天下信之人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合神 顺命上详总载一 春秋元命苞曰天道煌煌非一帝之功王者赫赫非一家之常顺命者存逆命者亡 大徳 鸿名易曰天地之大徳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民曰财 司马相如封禅书曰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常为称首者也 明一通三并详总载一 合元 顺纪何休注公羊传曰徳合于元者称皇 大戴礼曰黄帝顺天地之纪者也 巍巍 翼翼论语曰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毛诗曰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郑笺曰翼翼小心之貌 赫赫 煌煌毛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毛苌注曰文王之徳明明于下故赫赫然著于天也 汉书曰孝成煌煌临朝有光威仪之盛如珪如璋 穆穆 乾乾礼记曰天子穆穆诸侯皇皇 易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五徳 三统月令曰立春之日盛徳在木其帝太皥夏日盛徳在火其帝炎帝季夏盛徳在土其帝黄帝秋日盛徳在金其帝少昊冬日盛徳在水其帝颛顼 汉书曰三统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纪也步骤 质文白虎通曰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霸骛大戴礼曰质文再而变正朔三而改三纲 一统论语曰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注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下详前叙青丘 丹浦 牧野 阪泉 轩营 周阵并详武功
  凤墟 鲔水上详帝徳下详武功 舜戚 轩弧皇甫谧帝王世纪曰有苖氏负固不服舜乃修文教三年执干戚而舞之有苖请服易曰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暌 亲耕 躬稼上详帝治 论语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抵璧 藏金张衡东京赋曰抵璧于谷 陆贾新语曰舜藏金于崭嵓之山以杜淫邪之欲也尧厨 舜甑上详祥瑞 韩诗外传曰昔舜甑盆无膻而工不以巧获罪 栝柱土阶并详俭徳 二八 四七上详用贤 汉纪曰儒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来
  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方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握发 吐哺上详勤劳班彪王命论曰高祖诚信好谋逹于听受当食吐哺纳子房之谋 虞韶 夏籥论语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吕览曰禹立命皋陶作夏籥九成以昭其功 牺瑟 娲笙并详制作汉筑 虞琴史记曰高祖还归过沛置酒沛宫召故人父老子弟饮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 下详制作 经纶 覆露易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下详总载一 亭毒 财成老子曰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王弼注曰亭谓品其形毒谓成其质 易曰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荫樾 推沟淮南子曰武王䕃暍人于樾下而天地怀之感于恩也 盐铁论曰禹稷自布衣思天下有不得所者若已推而纳之沟中 泣罪扇暍刘向说苑曰禹出见罪人问而泣之 下详帝徳 神输 人赞上详总载
  一 范蔚宗后汉书光武赞曰灵庆既启人谋咸赞明明庙谟﨣﨣雄断 贡雉 献獒史记曰周成王时越裳贡白雉 尚书曰西旅献獒注云西戎远国贡大犬 展义 观风左传曰天子非展义不巡狩 礼记曰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 周辙 夏迹左𫝊曰楚右尹子革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必有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是以获没于祗宫 又曰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舜旌 尧鼓上详总载一 邓子曰尧置敢谏之鼔 夏磬周鼗上详帝治 吕氏春秋曰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鼗犹恐不知已过献樱 荐黍汉书曰恵帝常出游离宫叔孙通曰古者春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
  取樱桃献宗庙上许之诸果献由此兴也 礼记曰仲夏之月农乃登黍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足履已 手握褒上详帝诞下详竒表 得玉历 佩宝文上详
  符命 河图曰禹既治水功大天帝以宝文大字赐禹佩渡北海弱水之难 醴泉出 祥鳯至并详祥瑞 玉龟谶 石马图上详祥瑞下详符命 纪鳯鸟舞神鱼并详祥瑞 御二龙 驾六凤括地图曰禹诛防风夏徳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氏御之以行 春秋命历序曰辰放六头四乳在位二百五十年离光次之号曰皇谈锐头日角驾六鳯皇出地衡在位五百六十年 作舟车 为耒耜班固东都赋曰作舟车造器械斯乃轩辕之所以开帝功也 易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建皇极 合天中尚书洪范曰建用皇极孔安国注曰皇大也极中也凡立事当用大中之道 春秋运斗枢曰虙牺女娲神农是三皇皇者中也弘也合天履中开阴布纲止合皇极其施光明煌煌盛美不可胜量 含乾元 体太一桓谭新论曰夫王道之主其徳能载包含以统乾元也 下详总载一 法三才 咸一徳淮南子曰帝王者体太一以法三才 尚书曰惟尹躬曁汤咸有一徳 皇侔天 帝合地并详总载一 禹孜孜 汤栗栗尚书曰禹曰予思日孜孜 又曰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誓曰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推五胜 改三正汉书曰秦兼天下未遑暇也亦颇推五胜五行相胜秦以周为火水以胜之大戴礼曰正朔三而改 禹菲食 汤布衣上详俭徳 尸子曰汤之救旱也素车白马布衣身婴白茅以身为牲当此时歌舞者禁之 尧羮藜 舜饭糗上详俭徳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魏虚座 汉侧席吴书曰虞翻字仲翔著周易甚有大意魏文帝尝闻翻名为设虚座以事之 后汉书曰朕思望直士侧席以闻 歌龙鳞叹鸿翼傅元乐府杂歌诗曰鳯有翼龙有鳞君独不兴必湏良臣 下详用贤 得六相有五臣 有十乱 用三杰 拔刍牧 举行阵以上
  并详用贤 作承云 和调露 鳯集梧桐 龟出芝池并详祥瑞 东戸雁行 西邻禴祭子思子曰东户季子之时道上雁行而不拾遗耕耨馀粮宿诸亩首 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乌江追项 赤壁破曹史记曰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追者数千人欲渡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蜀志曰曹公南征刘表率将精骑五千急追先主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走到夏口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周武仗钺 汉高提剑尚书曰武王与受战于牧野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左仗黄钺右执白旄以麾 史记曰高祖击英布时为流矢所中病吕后迎良医医入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鸿门谢羽 滍水败寻汉书曰羽至函谷关有兵守不得入闻沛公已屠咸阳羽大怒乃使当阳君英击关羽遂入至戏西鸿门明日沛公从百馀骑至鸿门谢羽自陈封秦府库还军灞上以待大王闭关以备他盗不敢背徳 后汉书曰王莽遣王寻王邑将兵百万围昆阳光武与敢死者三千人冲其中坚遂杀玉寻莽兵大败走者相腾践奔一百馀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水盛溢士卒争赴溺者万数水为之不流 周官棫朴殷相盐梅并详用贤篇 葛天八阕 虞帝九成吕氏春秋曰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高诱注曰葛天氏古帝名也投足犹蹀足阕终也 尚书曰箫韶九成鳯皇来仪 轩皇夔鼓 汉帝鸾旗皇甫谧帝王世纪曰黄帝于东海流波上得竒兽状似牛苍身无角能走出入水则风雨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以其皮为鼓闻五百里史记曰黄帝号轩辕氏 汉书曰文帝时有献千里马者诏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五十里师行三十里马独先焉往于是还马与道里之费 见窘兰池 微行柏谷史记曰始皇帝为微行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 汉武故事曰上尝轻服为微行至柏谷夜投亭长不纳乃宿于逆旅 出轸 吐珠并详符命 降子婴 封雍齿史记曰汉元年十月沛公兵先诸侯至灞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 汉书曰高祖于未央宫望见诸将于沙中偶语乃先封雍齿人人皆喜曰雍齿尚侯吾等无患矣 贪财货 起布衣史记曰范増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贪于财货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其志不小急击之勿失 下详创业 总万廷 旅五纬河图曰高皇摄正总万廷四海归咏理威明文徳道化承天精 西京赋曰高祖之始入也五纬相叶以旅之于东井 隐芒泽 徭咸阳通鉴曰秦始皇帝尝云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史记曰高祖尝徭咸阳纵观秦始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朱雁 白麟并详祥瑞 芝房 瓠子上详祥瑞 汉书武帝东巡于海上四月还祀泰山至瓠子临决命从臣将军以下皆负薪塞河堤作瓠子之歌 盛唐 蒿里汉书曰元封五年帝南巡至于盛唐 又曰元狩五年禅蒿里注云蒿里山名也甲帐 交门汉武帝起九间神屋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帐居神乙帐上自御之 汉书曰元封四年幸不其祠神人于交门宫若有向座拜者作交门之歌 历鸣泽 济汾河汉书曰武帝元封四年出北萧关历鹿鸣泽 汉武帝秋风词曰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素波箫鼔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出竹宫生兰殿汉仪曰郊泰畤皇帝平明出竹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 下详帝诞 体亚圣虑如神张俨默记曰汉光武体亚圣之才执文武之略聪明仁徳应时而出 下详神智
  仕金吾 击铜马后汉书曰光烈阴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也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东观汉记曰更始年立上为萧王击铜马大破之乃受降 杀王寻 擒张步后汉书曰更始元年王莽遣王寻王邑将兵百万旌旗辎车千里不绝围昆阳城数十重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阵乱遂杀王寻莽兵大溃 张俨默记曰汉光武中兴破赤眉擒张步隗嚣之徒群凶夷灭华夏肃清 北部西陵魏志曰太祖武帝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 魏武帝遗令曰吾媫好妓人皆著铜雀
  台于台上施六尺床穗帐朝晡上脯糗之属月朔十五辄向帐作乐汝等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勿使有阙 击蛟 射雉上详幼智 魏书曰太祖于南皮一日射雉获三十六头也 林梅 野葛刘义庆记曰魏武行兵失道三军皆渴帝曰前有大梅林结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以及前源 张华博物志曰太祖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 修涡营洛魏志曰黄初六年帝遂以舟师自谯修涡入淮从陆道达徐州筑东巡台至广陵故城临江观兵又曰黄初元年十二月帝初营洛阳宫戊午幸洛阳 书鞭 击蔗魏文帝临涡赋序曰上建安十八年至谯余兄弟从上拜坟墓遂乘马游观经东园遵涡水高树之下驻马书鞭为临涡赋 魏文帝典论自叙曰余幼学击剑与平虏将军刘勲奋威刘展等共饮酒宿闻展有手臂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竿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击其臂金车 宝鼎吴志曰初兴平中吴中童谣曰黄金车斑兰耳开阊门出天子阊门吴西郭门
  夫差所生也下详祥瑞 都武昌 迁建业并详迁都 持鞍缓鞚受箭回船虞漙江表传曰孙权征合肥为张辽所袭乘骏马上津桥南已见撤谷利在马后使权持鞍缓鞚著鞭遂得超渡 鱼豢魏略曰孙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以轻面受箭箭均船平而去 大口方颐 长上短下上详竒表汉献帝春秋曰张辽问吴降人曰紫髯将军长上短下是谁答曰是孙会稽 结吴 𦙍汉蜀志曰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 华阳国志曰汉末雄杰并起先主名微众鲜建元𦙍汉与之鼎跱 弃妻子失𠤎箸蜀志曰曹公遣精骑追及先主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数十骑而走 又曰曹公
  从容谓先主曰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袁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𠤎箸 翦芳兰乘羽葆蜀志曰先主将诛张裕诸葛亮请罪先主曰芳兰当门不得不翦 下详㓜智 有竒节 与大谋干宝搜神记曰高祖宣皇帝少有竒节聪明多大略 又曰宣帝迁太子中庶子每大谋画䇿多善由是为太子所信重 讨公孙 迎魏帝臧荣绪晋书辽东太守公孙文懿反诏宣帝讨之发自京东都过魏温诏郡守以下皆会幕次父老故旧䜩饮累日 王隐晋书曰魏帝谒高平陵曹爽兄弟皆从高祖以爽执政不平废之起奏事永宁宫悉起营兵及城中馀众承制发武库仗开四门出迎魏帝于洛滨奏爽罪也 迁庶子 封舞阳干宝晋纪曰魏国既建高祖迁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号曰四友 又曰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 被南国 终北面臧荣绪晋书曰辽东以诸将献捷交至乃申受前命曰躬擐甲胄龚行天罚埽平区域申灭吴会裨赞皇灵被于南国 陆士衡晋书曰文帝势崇于三分而终身乎北面虽曰未暇而王业已固矣 忠恕无过言 仁厚有智量王隐晋书曰武帝少厉高行造次于忠恕未尝有过言失色于人 又曰武帝宽恵仁厚深密有智量 减膳 烧裘并详俭徳 魏禅 吴平王隐晋书曰咸熙二年魏武禅位于上 臧荣绪晋书曰武帝问刘毅曰卿以吾可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徳虽不及古人犹克已为政又平吴会一同天下方之桓灵不亦甚乎 燧人 炎帝太昊 高阳 大巢 少典大巢即有巢氏少典生黄帝 南面中央古帝氏 连三画 同八方上出董子 下出总载一 法
  五行 照四海法五行相生形万殊之体日月并明明照四海 命九官利万物命九官舜之事利万物出礼记 别优劣 法阴阳上出白虎通 下详总载一 都平阳 纳大麓 制二柄 长九州上详韩子 天皇兄弟九人 葬桥山 长姬水并黄帝 含气化物明徳表功上出淮南子下出白虎通 父天母地 兄日姊月并礼记牢笼天地 弹压山川 申泄四时 经纬六合并淮
  南子 増华祝 嵩呼庄子曰尧观于华华封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夀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 汉纪武帝登嵩山闻呼万岁者三 崖公 震旦唐语林教坊记曰乐人呼天子为崖公历玉谿编事曰南朝称天子为震旦 帝晖 宸历颜延年曲水诗序云帝晖临幄百司定列 沈约弹王源文云宸历御寓弘革宪典 握符 膺箓孝经钩命诀曰受命握符出也 东京赋曰膺箓受图顺天行诛 三极 四维宋永元诏曰位御三极风澄万寓 董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坤珍 神器东都赋曰握乾符阐坤珍简文大法颂序曰神器有归鼎运斯集 鳯历 龙图梁武帝纪曰御鳯历握龙图
  张天 驾日孔稚珪文张天造历驾日登皇 统天 御㝢广弘明集曰三皇统天五帝御寓 玉镜 金椎尚书帝命验期云桀失玉镜注玉镜谓清明之道也 孝经援神契云后偷任威失其金椎注金椎言国之宝也 修䇿 长罗文中子修䇿迩驭长罗远驾 紫宸 赤县梁王僧辨表紫宸旷位赤县无主 璿玑 鼎玉书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梁与陈玺书钦若唐虞推其鼎玉 飞龙 逐鹿易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史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乾龙 晋马易乾卦取象于龙晋元帝纪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是岁五王获济元帝竟登大位 鳯翔 虎变张平子东都赋龙飞白水鳯翔参墟 文选应吉甫华林集诗位以龙飞文以虎变 瑞符 玉册后汉荀彧传天降嘉瑞地出吉符 晋元帝纪永嘉初有玉册见于长安白玉麒麟玺出于江陵其文曰长夀万年 星拱 云从俱宋洪迈贺御殿表 舜抱 尧𬓛王勃乾元殿颂曰环四瀛于舜抱栖十景于尧𬓛 汜水 轩丘汉高帝本纪五年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 帝王世纪皇帝居轩辕之丘 天纵 日新 戴天 击壤 黄屋 白水丹丘后汉书光武称白水真人 春秋感应图曰丹丘千年一焚焚则圣人出 怀鹞 吞蝗唐纪太宗得佳鹞自臂之见魏徵来匿怀中征奏事不已鹞竟死焉 贞观中终南数县蝗太宗捕数枚曰民以榖为命汝食之宁食吾肺心遂吞之是岁蝗竟不为害 正乾纲 凝鼎命陈忠传明王严天元之尊正乾纲之位 易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 位天徳 总朕师易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徳 书舜命禹曰汝惟不怠总朕师 坐玉床 握金镜郑康成曰玉床处天子之位也 张说乾符颂曰握金镜步玉斗 恢圣绪 统宸极汉安帝纪昔我光武受命中兴恢弘圣绪 唐安帝传统临宸极 居正阳 维新命王褒颂王者居正阳之位 诗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迈时康 不世出唐新罗传真徳秀织锦颂曰巨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 唐太宗赞至治之君不世出 三尺剑一戎衣史记汉高祖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中庸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一戎衣
  而有天下杜甫诗曰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膺天统 陟帝位班固典引高光二帝𭙶当天之正统受克逊之归运 舜典曰格汝舜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陈玉帛 越梯航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文𨕖梯山航海逾沙越幕之贡 千秋亭 陈桥驿汉光武即位于千秋亭宋太祖受命陈桥驿 赤帝子 香孩儿上详符命宋史太祖生于夹马营赤光满室异香不散时人谓之香孩皃 握机创历 诞命
  造家王元长诗序 纬地经天 左日右月庾黔娄文经天纬地之徳左日右月之明 声寓宇宙 势压山河孔稚圭文 天地更筑 日月再张孔稚珪文 绳准阴阳 悬持日月上出文中子下出北齐魏收武成诏 规矩乾坤 辅相天地上出晋传 下出文中子 斟元陈枢 结绳刻木春秋保乾图曰天皇于是斟元陈枢言斟酌元化陈列枢机之行也 真源赋曰人皇氏兄弟九人结绳刻木 炼石补天 断鳌立极淮南子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 阐极则天 𨳩元创物齐告天文 本仁祖义 抱表寝绳汉武帝诏曰本仁祖义褒徳录贤五帝三王所由昌也 文中子曰戴圆履方抱表寝绳内能理身外得人心 道纲徳网 学耨礼耕晋什道恒释駮论曰振道纲以维六合布徳网以罗群儁 礼运曰人情者帝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一阴一阳 乃文乃武 恩加草树 道被翔行王勃
  九成宫颂 体元居正 握镜临宸春秋隐元年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居正 齐建武纪曰皇齐受终建极握镜临宸 握符阐珍 系统接绪东都赋曰圣皇握乾符阐坤珍 又曰系唐统接汉绪 海岳呈华 风雷写庆王勃九成宫颂讴歌归舜 符命兴唐孟子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 唐华诜传董景珍曰吾闻帝王之兴必有符命 滋萌元气 开辟太初崔融启母庙碑曰滋萌元气开辟太初此乃天皇氏之所以应乎天也 朝登五帝 夕宿三皇杜甫太清宫赋孕虞育夏 甄殷朝周班固典引 赤伏帝子 白水真
  俱光武事 为民父母 受命天人汉贡禹传曰王者受命为民父母 柳正符论曰泽久而愈深仁増而益高人之戴唐永永无穷是知受命不于其天于其人 圣膺天启位以徳兴李百药封建论陛下握干御天膺期启圣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注位以徳兴
  徳以位叙 得位得禄 作君作师中庸舜大徳必得其位必得其禄 书太誓曰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天地交泰 雷雨作解易泰卦曰天地交泰 解卦曰雷雨作解 应天顺人 创业垂统高力士传曰明皇幸蜀闻太子即位喜曰吾儿应天顺人 唐旧礼志曰高祖抚运应期创业垂统 神圣应期 天人叶顺晋刘元海载记曰汉高祖神圣应期 孙绰𫝊曰中宗龙飞非惟信顺叶乎天人实赖长江万里画而守之耳统和天人 愿为臣妾柳宗元贺即位表负扆而会朝夷夏践祚而统和天人 晋纪刘琨等劝进曰声教所加愿为臣妾 无为之徳 不宰之功唐顺宗尊号文号涣万里 色授六服宋奏议曽巩曰人主之尊意谕色授而六服震动言传号涣而万里奔走 诞敷文徳 载缵武功书经曰帝乃诞敷文徳诗经曰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尧舜拥篲 禹汤扶轮李峤贺尊号表 庙社鼎安寰区泰定宋陈耆卿贺登极表 范围元化 黼藻太平宋陆游明堂表钦翼小心 升平大业 上总天维 旁握河纪俱隋
  卢思道贺甘露表 驾驭风云 驰驱龙虎梁庾信贺平邺表 徳奉三无 功安九有宋儒表三无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也 九有谓九州也㢲风发越 兑泽滂沱唐李峤元日朝贺表 历数承尧 讴
  歌归禹宋陈耆卿贺登极表 有道之长 无思不服宋李刘表 治民祇惧 受命漙将李刘表 光绍燕谋 丕膺鸿业宋郑厚贺改元表 天开睿哲 神授英竒 河海晏清 玑衡明润俱出翰苑新书 投弓纵马 束衽正冠曾巩文曰西北之戎投弓纵马相与祛服而戏豫东南之夷正冠束衽相与捧䇿而吟诵 大徳时来 多能天纵宋人贺耕籍表 法约三章 舞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七徳史记沛公入关与秦民约法三章馀悉除秦苛法 唐书秦王破军之乐名七徳舞 帝自有真 圣不世出汉光武赞曰帝王之兴自有真也 唐太宗赞曰至治之君不世出 徳合乾行 心通义画明何洛文敬一亭颂 泽畅九垓 徳流六幕明舒弘志圣徳重农颂 虎变龙飞 鳯仪兽舞明陈于陛庆成宴致语虎变龙飞纉宗社无彊之福凤仪兽舞衍邦家有道之长 瞻云就日 际地蟠天尧本纪曰帝之君也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性理曰上际乎天而下蟠乎地 荡乎无名 建其有极宋陆游贺会庆节表 煦妪万物 照苏九围冯道上周太祖尊号颂 膺万国之珍 接千岁之统东都赋受四海之图籍𭙶万国之贡珍 汉司马相如传今天子接千岁之统 受四海之图籍 拜万国之衣冠东都赋天子受四海之图籍 唐诗万国衣冠拜冕旒 张皇纲以罗远 飞仁风而被物晋书 协天载以无声 恢帝猷而有截冯道上周太祖尊号表昭鸿名而日掲 肃龙卫以天临宋李刘贺御殿表 历五帝之寥廓 渉三皇之登闳出文𨕖注曰登高也闳大也 冠五行之秀气 迈三代之英风李康运命论 风来南面之薫 星拱北辰之所 多闻将求建事 大烹所以养贤 天地节而四时成 阴阳和而万物得 四七之际火为主 一千之岁圣当兴后汉书彊华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七之际火为主春秋感应图云黄河千年一清丹丘千年一焚则圣人当出 拯颓纲以继三五
  鼓芳风以扇游尘范甯榖梁传序 握天镜而授河图 执玉衡而运乾象徐陵文 张宝图以光帝载 悬玉镜以彻灵襟唐元和类表 御风雷七曜于上 用山川六府于下王勃九成宫颂 若元气之运四时 如太阳之御六合翰苑新书铜浑昭乾健之规 玉烛朗阳舒之景冯道上周太祖尊号表凝旒而天启其门 服衮而日升于观李峤元日朝贺表
  三阶正而六气调 万㝢清而百蛮服李峤贺尊号表 汉承尧而传归于子 舜授禹而允执厥中翰苑新书 发育万物而显诸仁 包举六气而藏诸用王勃文 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 轩辕纪三纲而阐书契出晋律历志 中国之有至人无思不服 王者之大一统咸与维新翰苑新书怀恩慕化之党候雨占风 畴徳瑞圣之符非烟若
  李峤贺尊号表 天启昌期御萝图而出震 人瞻粹表负黼扆以当阳翰苑新书 御六龙而乘干君临大宝 敛五福而作解庆洽寰区翰苑新书 咏时和于帝壤动植咸欢歌道泰于华封昆虫自乐 紫宫密运敷造化于灵
  襟 黄屋神凝创经纶于宝思俱王勃文 丹书碧篆神符焕河洛之文 玉斗珠衡天骨挺皇王之表王勃九成宫颂权舆象纬削茅社而建琼祧 草昧风云席萝图而创璿历王勃文 铺帝容而建皇极大宝重光 抚乾轴而正坤维洪𬬻再造李峤贺尊号表 圣人作而万物睹共坚爱戴之心 元首明而庶事康行廸太和之治翰苑新书
  帝王总载四
  原天号帝者天号天灵天皇之号 尊无二上 土无二王 作民父母 为天下主 惟辟玉食 惟皇作极 君天下 养天下 纯而王 駮而霸荀子曰粹而王駮而霸无一焉而亡仁义所生为王 仁义合者称王白虎通曰徳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 三王善因时 五帝任仁义 三王任智勇王者得三才 立天子以为天下立君以为国吕氏春秋
  曰为天下长虑莫如置天子也为一国长虑莫如置君也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徳衰世乱然后天子利天下国君利国 功徳纯者称帝 徳令全者称王南面而听天下 三者尊位所在 増龙徳 居体知临 崇高 大宝 大君易经 王言 福威书经 嗣服 定命 国步 执竞 缀旒诗经为下国缀旒言为天子而为诸侯所系属也重华书舜典曰重华协于帝 丕子书是有丕子之责于天言元子也丕后书嗣光宅丕后言大君也 明辟书朕复子明辟伯林楚辞言长君即长子 县官前汉书注曰县官天子也钜公出前汉郊祀志张晏曰天子为天下父故曰钜公 穆清文𨕖注天子有美徳而化清 神器 储精文𨕖储精垂恩励精 帝辉 执契文𨕖执信也明君执契以任之 渊穆 睿想 宸威 重晖六朝诗百辟仰重晖 肖天范祖禹曰人之子未有不肖其亲者麟之子不问知其为肉角鳯之子不问知其为九苞天子者天之子也是故肖天 末光汉书依日月之末光有馀宠也 湛恩湛者深也皇仪 帝容东都赋究皇仪而展帝容 渥恵蒙圣皇之渥恵 天仪后汉书仪颜也 宝业家臻宝业天子位也 凤扆光武赞鳯扆临花暖谓帝座也 藻卫藻卫天子仪仗 宸盼宸盼俯凝旒天子之视也灵贶灵贶自甄谓神灵赐福祚而自成也 法从汉书天子驾曰法从辰居辰居如星拱辰言有徳也 帝纮廓帝纮恢皇纲开五三之纪纲神主书经俾作神主天徳易乃位天徳 革命汤武革命体元左传注人君即
  位欲其体元而居正 正始路温舒传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命符宜正始受命之统正统王褒颂春秋法五始之统在乎审已正统而已 乾顾文𨕖昭王碑曰仰𭙶乾顾 茂绪杨绪事诔曰光昭茂绪 衍圻文𨕖辨亡论曰化协殊裔风衍遐圻 拱揖文𨕖辨亡论曰拱揖群后注谓拱手以揖诸侯言无事也 𬪩化辨亡论𬪩化懿网未齿于上代 经民辨亡论其体国经民之具足以为政矣 长规辨亡论先王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之至数宏覆文𨕖吊魏武文丕大徳以宏覆 乾景文𨕖齐景后策文乾景外临注干为君 长御文𨕖五等诸侯论曰见绥世之长御 安澜文𨕖讲徳论天下安澜比屋可封淳流同上观大化之淳流佩文同上冠道徳履纯仁披六艺佩礼文 淑清同上海内乐业朝廷淑清 鸿均同上鸿均之出何物不乐 中雅同上步中雅颂骤合韶濩 参神七启元化参神与灵合契前旒文𨕖答客难曰冕而前旒所以蔽明 覆盂同上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如覆盂注天下无事安如覆盂之下 景俗文𨕖王元长曲水序设神理以景俗 天瞩同上行度动于天瞩濡化典引被风濡化者京师沉潜 辨章典引惇睦辨章之化洽注辨析章服也
  昭登典引昭登之绩匪尧不兴注昭明也登成也 文轸文𨕖袁太尉从驾诗文轸接桂海三正文𨕖张子房诗神武睦三正 阳泽谢灵运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物咸光昭
  伦化谢灵运从宋文拜陵庙诗己见伦化萌伦大也 光宅七命配天光宅 载韪七命皇风载韪 义绳七命义皇之绳 体元东都赋体元立制继天而作 景铄东都赋铺鸿藻申景铄 馨业西京赋馨业弥茂 茂世羽猎赋丰茂世之规 天关长扬赋顺斗极运天关 长世景福殿赋阐长世之善经 筌宰文𨕖宣徳皇后令让中书令表曰筌𡨧有寄注君臣有所寄托 神宝范蔚宗皇后纪论曰陵夷大运沦亡神宝 测恩文𨕖华林集诗曰测恩逾逸注测深也 滂流同上元泽滂流 沉恩文𨕖以沉恩之未广惧教化之未厉 汪濊难蜀父老文曰湛恩汪濊 恩隐赭白马赋曰恩隐周渥隐私也洒泽颜延年曲水诗序 天奖任彦升答七夕诗启曰牵率庸陋式酬天奖奖恩也 恩纪文𨕖潘安仁杂体诗恩纪被微身 温渥颜延年诗曰温渥浃舆隶和恵属后筵 寤灵 司契魏都赋启天心而寤灵注寤先灵也上垂拱而司契注执法契也 举玉趾礼记 畴四海荀子曰至贤畴四海汤武是也 辟皇闱六朝诗明明辟皇闱谓开君门以待贤也 在徳元召诰其惟王位在徳元 承天心谷永传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承天心 乘时龙易经曰时乘六龙以御天光武纪道士西门君恵李守等云刘秀当为天子王者承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承时龙而御天哉 据坤灵西都赋据坤灵之正位恢圣绪安帝纪昔我光武受命中兴恢洪圣绪 黄裳元吉易经黄中色裳下饰也犹以中顺之徳而居尊位为大善之吉也 赫赫业业诗经赫赫业业有严天子 宠绥四方书经 如丝如纶礼记 纬天理地六朝文言帝王之御天下上纬天维下理地轴执辔御马艺苑御四马者执六辔御天下者正六官 盘盂仪影艺苑夫君者仪
  也仪正而影正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㿻也盂方而水方 天行地止言王者法天地之行止也 应天载灵牵秀黄帝颂曰邈矣皇轩应天载灵 盘古九变三古历纪曰盘古一日能九变黄帝四面尸子曰黄帝取已合者四人使治四方大有成功此为四面也 端如北极淮南子曰舜之在位也端如北极 体尧蹈舜后汉崔寔传曰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 咸五登三出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 遐迩三五较猎赋薫风潜畅隋志曰成汤四十二年之间薫风潜畅颂声遐举 膺万国珍东都赋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 负扆践祚柳宗元贺表云负扆而会朝夷夏践祚而统和天人声明文物文𨕖谢朓诗文物共葳蕤声明自葱蒨注谓衣冠礼乐也 圣风云靡
  长杨赋 勲超遂古文𨕖司马记室笺 绍天阐绎典引曰厥有氏号绍天阐绎阐开绎治也 华名洪伐七命曰生必辉华名于玉牒没则勒洪伐于金册伐功也 长世字氓魏都赋字养也 声教布濩张衡东京赋 甄陶国风何晏景福殿赋 东渐西被 北爕南谐书经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东京赋北爕丁零南谐越裳 徳寓天覆 教与风翔并张衡东京赋 玉䇿金縢魏都赋窥玉䇿与金縢 文轨薄桂海 声教烛冰天江淹拟袁淑诗注桂海南极冰天北极也 舜行犹河海尸子曰舜之行犹河海乎千仞之溪满焉蝼螘之穴亦满焉四三皇而六五帝景福殿赋









  御定渊鉴类函卷四十
<子部,类书类,御定渊鉴类函>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