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靖公甲峰遗稿/仁编
启
[编辑]疏救尹世喜,朴世𤎱。承严教避嫌启。甲子持平时
[编辑]臣本空疏。性且疲软。曾忝本职。丝毫无补。碌碌尸居。终以病递。寻常愧怍。若负罪戾。不意今者。缪恩复加。臣诚惊惧。措身无地。在臣分义。惟宜奔走供职之不暇。而第臣重患危症。百药无效。委顿床褥。殆近四旬。虽欲自力。其势末由。前承召命。竟未祗赴。逋慢之罪。实合万殒。且臣于顷日目见圣上过中之举。略陈所怀于辞疏之末矣。伏见圣批以臆逆太深。公肆欺蔽为教。臣不胜危怖战掉之至。夫台阁之臣以言获罪。本非清朝之美事。乃者以铨长被劾之故。谏院两臣一时斥黜。遽加重律。不少假贷。至于宪臣则处置措语之欠当。是何大罪。而幷施罢职之罚。听闻俱惑。气象不佳。似此过举。前所未有。况台论之发。已经累日。而大臣之箚才入。雷霆之威遽震。则物情之致疑激恼。固无足怪。岂独贱臣之所敢臆逆。而妄有所云云也。朝廷之上。人各异见。是非之际。言议忝差。一时士论。虽曰携贰。今日廷臣未见有朋奸党恶背公行私之迹。如使君臣上下。各自勉励。交修共济。以为镇定调和之道。则自至于消融荡涤。烂熳同归。设有一种浮薄之行言。岂可以此遽谓之真有私党。而使殿下举群臣而并疑之哉。不惟告君之辞不应尔也。在殿下平平荡荡之道。亦不当徒以恶党之心。显示偏系之私。而顾乃不然。一事偶合而疑其党同。一人被劾而疑其伐异。人人而疑之。事事而疑之。上下之间。情志未孚。转辗乖激。纷闹未已。此臣所以为国深忧。而居常慨然者也。至于今日谏官之纠劾铨官。本不系于论议之异同。而殿下诿以护党。有此非常之举。臣职忝言地。不容泯嘿。敢陈浅见。窃自附于纳君无过之义。而辞不达意。诚未格天。反下严批。责以欺蔽。夫欺蔽君父。人臣之极罪也。殿下既以臣为欺蔽。而不即斥退。仍令察职。举措之失宜。孰甚于此也。臣以至愚极陋。蒙被洪渥。身致显途。玷污台端。才识蔑如。无他报效。惟是勿欺二字。心所自勉。而一言才发。自陷于欺蔽之科。将何颜面复厕朝端乎。臣既承严旨。固不敢晏然退伏。而疾病危笃。不能起动。陈章自劾。见阻喉司。虚带职名。狼狈愈甚。俟得少间。冒没出肃。而累日稽避。臣罪尤大。言议重地。决难冒据。请命斥罢臣职。
再启
[编辑]臣妄陈所怀。获戾既重。而圣度天大。诛谴不及。臣当感激趋承。颠𬯀为期。第臣负犯。实非歇后。公肆欺蔽。是何等罪目。而乃敢幸其苟免。䩄然仍据于台阁之上。以重贻清朝之羞辱哉。有罪不治。为国失刑。忘廉冒进。亦臣所耻。此臣所以期于受罪。而不敢承命者也。且两掌令以前持平朴世𤎱招问时不能争执。相继引避。夫招致台官。诘问所论。诚为大政失举。而臣既居言地。喑无一言。则见非物议。与同僚无异。岂敢以方在呈告自解。而独为晏然处置他人乎。抑臣内伤之症。三朔沈痼。负罪冒嫌。虚带数旬。前后违命。至再至三。臣之罪戾。实合万殒。疏单见阻。一味惶蹙。今于召牌之下。不敢每每违慢。忍死扶曳。抗颜诣台。而情势决不可仍冒。请命递斥臣职。
宪府论李斗镇避嫌启
[编辑]如臣无似。滥蒙洪造。叨忝本职。前后至再。而才识空疏。蔑有丝毫之补。疾病沈痼。徒积瘝旷之罪。抚躬循省寻常愧栗。不意宪职新命。又及于已试无用之身。惊惶震惕。不知所措。在臣之道。惟宜不计颠沛。奔走供职之不暇。而第本府有李斗镇考律勘断之启。斗镇即臣之异姓五寸叔也。揆以公法。虽无应避之嫌。顾臣私义。岂可随参于勘律之请乎。无论他事。即此一款。极涉嫌碍。且臣宿患内伤之症。遇寒添谻。元气大耗。日就澌铄。加以腰脊牵强。脚膝疹痛。转侧不利。行步蹒跚。种种症㨾。实无自力之望。累日稽谢。分义未安。不得不黾勉出肃。而情势病势。俱难仍冒于台席。请命递斥臣职。
再启
[编辑]相避之法。虽有定制。臣与李斗镇为至亲。则今此按律之请。理难随参。故昨者出肃。以此自列。而处置请出。出于意外。召牌继降。不敢偃然。黾勉祗赴。仍寻长单。见阻喉司。一味惶缩。即伏见同僚避辞。以臣法外引避。大违台体。而泛然请出。见非物议为言。继又伏闻今日筵中自上下教。以规外避辞捧入之故。有当该承旨特推之命。臣不胜惶怖瞿然之至。臣之引避。既违法例。致令同僚处置乖当。又勤圣教于静摄之中。喉司之臣至被问备。臣之越法谬妄之失。于是大矣。臣何敢一刻仍冒于台席乎。请命递斥臣职。
请馀丁儿弱勿征布启
[编辑]病民之政。莫甚于儿弱征布。朝家为虑此弊。顷年既已查核。而年未满十五岁者。犹未免见充军额。此出于事势之不得已。而至于馀丁儿弱待年置簿之类。该曹亦征身布。与已充阙额者少无差别。实非当初轸恤民隐查核区别之意也。请自今馀丁儿弱勿令征布。以除一分民弊。
请各司物故奴婢身贡荡涤启
[编辑]各司奴婢庚辛两年物故之类。朝家业已查核。而诿以未出立案。尚不荡涤。督征身贡。虐及邻族。此实八路通同之巨瘼也。当此灾异荐叠国事艰虞之日。不可无轸念民弊别㨾变通之举。请庚辛两年各司奴婢物故者。一依庚申年查核。幷许荡涤。其后物故者。亦令该曹行查得实。一并荡涤。以为少纾民怨之地。
请户曹堂上从重推考启
[编辑]凡系民弊不可不蠲革者。或因章奏启下于各该司之后。则下之人。所当仰体圣上恤民之意。速即奉行。俾无稽缓后时之弊者。此事体之当然也。臣于夏间忝在本职时。以各司奴婢庚辛两年物故者。幷许荡涤事陈疏矣。其时庙堂覆启。令该曹更查禀处。而今已半年。尚无举行之事。殊无轸念民瘼奉职唯谨之意。请户曹当该堂上从重推考。
谏官处置后因谏长避辞避嫌启
[编辑]臣于日昨处置谏官也。不过从其避辞。有所立落矣。即者谏长张皇引避。语意多端。而末乃拈出臣处置措语中一好字。反复讥斥。至以请出同僚。未详主意所在为辞。臣于是不胜瞿然之至。夫刑官罢职。辞说纷纭。而要其大意。盖出于不禀上旨。径放启下之罪人也。初既启囚。后不禀放。一放一囚。已乖常法。而况其保放出于谬规。则一时警责。处分得当。还收之请。未见其可。而立异之论。意非不好。臣之意见。本自如此。故处寘之际。措辞请出矣。不料谏长深怒于下一好字。如是侵弄。不遗馀力。臣实未晓也。袭谬之失。臣固非之。守法之论。臣实好之。主意惟在于此。而既被其斥。臣何敢自以为是而晏然仍冒于台席乎。请命递斥臣职。
金重夏停启事发简后遭台斥避嫌启
[编辑]臣顷忝言地。重忤公议。劾正之论。峥嵘未已。郞署之命。尚愧冒受。不意新除又及此际。惊惶震越。不知所措。顾臣偾败之踪。理难复厕台端。贱疾且剧。末由自力。日昨严召之下。竟未祗赴。迹涉逋慢。臣罪万死。自劾之章。见阻未彻。进退维谷。一味闷蹙。又于玆者召牌再降。分义所在。不敢每每违命。包羞冒嫌。黾勉出肃。而不安情势。终难泯默。不得不自列焉。臣于去岁忝叨本职。与大司宪李翊相掌令安世征会于朝房。以金重夏事相议停当之意。有所酬酢。迺以私书往复于两司之官矣。可否之间。论议参差。不得停之。而臣意以为凡台阁之论。事无大小。消详可否。或停或启。自有其例。且臣本意亦非必欲牢执己见。率尔停止。故厥后又为连启。不觉其涉于不诚。而有违台体。此则臣之做错。而人言之来。亦难自解也。至于顷日诸谏官之避。语意深峻。乃以欲停之论。遽发于公议愤郁之际。言虽不行。义当劾正为辞。又有以不思终始力争。必欲停论斥之者。臣不胜瞿然之至。夫重夏罪状。法所难贷。到今欲停其论者。岂以重夏谓有一毫可恕之端也。特以上下相持。了当无期。一启五年。支离已甚。揆以事体。有损无益。故臣乃因僚席之论。欲为商确停当矣。及其论议不一。不得遽停者。盖所以重其论也。令之言者。以臣有若沮挠方生之论。而不顾公议。汲汲停止者然。随人继起。诋斥纷纭。勒加情外之谤。吁亦异矣。如臣无状。忝窃匪据。持论不确。卒取谤议。既在当劾之科。断无更冒之理。又以既欲停论。后更参启。重被物讥之讥斥。则今于其事。有难连启。以此以被。俱不可一刻仍据于台席。请命罢斥臣职。
请兵曹郞李祯递差启
[编辑]骑省郞官。清选阶梯。其不可人人而苟充也明矣。佐郞李祯为人庸钝。素无名称。遽授本职。莫不嗤点。请兵曹佐郞李祯递差。
请训炼正柳汉明递差启
[编辑]训炼正。乃武弁堂下之极职也。选择之道。视他自别。新除授训炼院正柳汉明。以常调武夫。名称未著。骤除本职。物情未厌。请递差。
请假注书权圣大申奎递差启
[编辑]政院郞厅。为任紧重。无论实假。俱宜择差。假汪书权圣大,申奎等地望甚微。不合是任。不可以假官而置之。请并递差。今后令政院极择拟差。俾无如前冒滥之弊。
请西原县监李亨稷罢职启
[编辑]西原是湖西难治之大邑也。县监李亨稷政令苛细。吏民咸怨。听断不明。词讼多滞。剸烦理剧。非其所堪。家在近地。往来频数。官属乘其空官。横行作弊。民不堪苦。怨咨盈路。且各㨾收捧之物。刻日督纳。未及期限则用罚太重。滥征阙纸。刑杖且酷。闾里骚然。流散相继。凶岁抚摩之责。决不可仍畀其人。请罢职。
请利川府使朴以文罢职启
[编辑]利川府使朴以文四年为政。无一可观。昨年移转之谷。多给邻邑之人。仰哺之民。固已失望。及其收捧之际。混同督纳于民间。不食者被侵。怨讟朋兴。且以品官谋避乡任之故。捉致女子。数其父之罪而责之。父为乡任则女非常人。虽以官威。不当捉入于官庭。似此举措。有骇听闻。其他鄙琐之事。不一而足。如此之人。不可仍置守牧之任。请罢职。
因利川西原查启避嫌启
[编辑]臣曾于岁初。忝在宪职。以利川,西原两邑守令事。有所论启矣。厥后伏见朴以文推考公事回启。则有曰今观查核启闻。移谷女子两款。终归无实之地。似无可论之罪云。臣不胜疑惑也。臣之当初所论。出于风闻。虽不敢自谓全无爽实。被弹者之务欲伸白。乃其常情。则其所发明。何足深信也。以文缄辞。果有称冤之端。必欲曲为之地。则启请查问。容或可也。今此只凭其自明之说。勒以台启归之于无实。且以推考启本。谓之查核启闻。糢糊下语。有若行查得实者然。既已迟晩取招之后。不为照勘。直请上裁。其于事体。果何如也。臣实未晓其故也。至于李亨稷事。虽以状启见之。亦为之任谤为治。则其有怨谤盖可知矣。而该曹回启。乃以失实为言。臣窃讶焉。臣忝叨台阁。无所裨补。偶论一二守宰。俱归于无实。则臣之论人不审之失著矣。臣安得晏然复冒于言地乎。请命递斥臣职。
请连山县监朴长建递差启
[编辑]生民休戚。系于守令。当此逐岁灾荒。民事孔棘之日。尤不可不慎择也。新除授连山县监朴长建。赋性残虐。作事诡怪。曾任湖岭数县。到处不治。苛政酷刑。不可胜陈。吏民疾怨。如陷涂炭。终自见败而归。如此之人。断不可复畀守牧之任。除目下之。物情俱骇。请递差。
灵山县监柳长元罢职事连启后因尹诚教避辞避嫌启
[编辑]本院以灵山县监柳长元罢职事争执。而臣于此论亦尝连启矣。即者正言尹诚教引避退待。臣当处置。而第其避辞中一款。即柳长元事也。自上以宪长之避。不过明其实状之不然为批。既曰实状不然。则臣以连启之人。不敢晏然处置。请命递斥臣职。
请统制使金世翊罢职不叙启
[编辑]近来阃帅之厌避病乡者。比比有之。此出于国纲不严之致。已不胜其寒心矣。迺者统制使金世翊称以病重。使其幕佐胪列病状。偃然驰报于备局。终至递免而后已。世翊之疾病轻重。虽未可知。而为帅臣者何敢不畏朝廷。以其身病使下官替报于庙堂。以售其规免之计。若是其无严乎。此实无前之事。而不可长之渐也。其在听闻。莫不为骇。请前统制使金世翊罢职不叙。
金世翊论启后因儒臣筵奏避嫌启
[编辑]如臣无状。亦忝言地。当此国事惊心艰危溢目之日。不能进一言论一事。以尽其职分当为。而惟以数件微细之事。久靳听纳之故。碌碌随人。日日诣台。只传前草。有若塞责者然。刍狗已陈。辽豕可愧。尸居不职之罪。固已难逃矣。即伏闻今日筵中儒臣。以前统制使金世翊事及虞侯闵会重报状一款。有所陈达。而乃以金世翊罢职太轻。闵会重不请拿问非为云。臣不胜瞿然之至。世翊之罔畏国法。欲以病免。使其下官驰报庙堂者。实出于放肆无忌之致。不可无惩励之道。故敢有所论。而拟律之际。不克审量。只请罢职不叙。而至于虞候则因大臣所达。既施问备之罚。若言其事。罪在世翊。微末之人。不必更论。故臣未果请罪矣。今者儒臣之言如此。臣之拟律乖当。当论不论之失著矣。且臣以柳长元事。累日争执矣。今闻物议以为三百户各征三石之租。则为近千石之谷也。千石赃吏。只请罢职。律不当罪云。此亦臣拟律失当者也。随事生疣。见非物议。以此以彼。决不可一刻仍冒于台席。请命递斥臣职。
因大臣建白及政官注避嫌启
[编辑]如臣谫劣。屡玷台省。丝毫蔑报。愧惧常切。不意玆者。复畀宪职。臣诚惶陨。益无所措。贱疾猝谻。无望行公。冒呈辞单。见阻喉司。继有召命。不得不黾勉祗肃。而臣有万分难安。终不可泯嘿者。顷日大臣以禁吏之作弊。都民之呼冤。有所建白。而若其措语有大关涉于法官者。臣于此不胜瞿然惭悚也。宪府出禁。本为正俗。随犯决杖。在法当然。而从愿征赎。其来已久。浪用赎物。亦有谬规。则朝家之欲为变通。意固有在。而第大臣之言。有曰滥用之弊。亦无纪极。名曰禁乱而先有收赎充用之意。又曰不得已收赎者。则不敢有一毫下手然后可防弊端。噫。台官虽驽。岂有先意贷取而出禁。亦岂有苟欲下手而收赎之理哉。殆亦疑之太甚而待之太薄也。臣之忝冒法府。前后非一。因袭旧套。不能摆脱。则疵议之来。有不得辞者。今当变法防弊之日。何敢䩄然复据于其职乎。且臣曾论崔商翼之不合显秩矣。春曹骑省。无甚间隔。而弹墨未干。汲汲拟除。揆以政体。宁有是哉。是则臣之言议不能见重。而自不免为妄论之归。以此以彼。决难冒居于台席。请命递斥臣职。
因吏曹判书李敏叙疏避嫌启
[编辑]臣情势不安。引避退待。处置请出。出于意外。昨承召命。黾勉就职。而第臣又有不敢晏然者。不得不复此烦渎。臣罪万死。臣伏见吏曹判书李敏叙疏本。以崔商翼事侵斥臣殊切。自上又以已甚之论。不必为嫌为批。臣于此不胜瞿然悚然也。夫名器至重。官方有序。地望如崔商翼者。虽或陞资。随品调用。宜有渐次。而前后注拟。不厌物情。纠劾之论。乌得无也。台章既发之后。公议可见。而曾未几日。除拟如故。略无顾难。有若角胜者然。其在政曹事体。何如也。臣以当初发论之人。势不容泯嘿。略及于避辞之末矣。今者铨长之疏。历举商翼之履历多少而证之。又明其别备善赈之有别。缕缕为说。无非为商翼地。而以臣观之。可谓题外语也。臣之前日论启。非以商翼无堂下履历。亦非专以别备为咎。而只以其望轻论之者。盖不欲索言故也。然臣若激于伸救之言。而必穷其说则殆近于真为已甚者。臣不必呶呶也。如臣疲劣。偶有所论。既被重臣之斥。且勤未安之教。臣何敢自谓无失。而一劾仍冒于台席乎。昨缘夜深不敢渎扰。今始自劾。所失尤大。请命递斥臣职。
因儒臣疏避嫌启
[编辑]合启之论。争执已久。不可一向相持。故臣与长官及谏院之臣。相议停启。而今此合启。只是两司之论。则其停与否。不必有待于玉堂。不相简问。盖以此也。伏见儒臣之疏。以不问先停。大以为非。至谓之蔑旧例伤事体。则其所讥斥。至深且紧。臣何敢晏然仍冒于台席乎。请命递斥臣职。
宪府请收李征明削黜之命启
[编辑]日者副校理李征明应旨进言。重触天怒。至施削黜之罚。谏院之臣争之已久。而天听邈然。尚靳还收。臣等不胜慨然之至。噫。自古明王谊辟。咸以恢弘言路为务。虽有逆耳之言矫激之论。必优容而宽假之者。岂不以言路开闭。系国兴丧故也。征明职居论思之地。适值求言之日。上章言事。实出于爱君忧国之衷。防微杜渐之计。以殿下之明圣。宜有所熟察而加意也。不料雷威遽震。举措失当。初加诘责。继施严谴。摧折不少假贷。景象错愕。听闻疑惑。此岂平日所望于殿下者哉。经幄之臣。以言获罪。固非圣世之美事。而况求言之下。反罪其言。则虽有时政之得失。圣躬之阙遗。谁肯为殿下尽言哉。臣等目见妨言路损圣德之举。不敢以事过为诿而不争也。请还收李征明削夺官爵门外黜送之命。
避嫌启
[编辑]今日筵中因大臣谏达李征明事。既已还收。而当初有罢职不叙之命。继施削黜之罚矣。今此还收之时。只举削黜。则意谓罢职之罚。尚在其身。又请还收矣。伏承圣批。以既已还收。则罢职自在其中。不必更论为教。大臣亦以为言。臣之论事不审之失著矣。何敢晏然仍冒乎。请命递斥臣职。
请应讲生郑斗枰,尹之翰拔榜启。
[编辑]臣等伏见别试讲经二所启辞。则举子郑斗枰,尹之翰。俱以应讲入格。有讲纸相换之事。而自上以出于无情。勿为拨去为批。臣等窃以为不然也。举子之讲纸相换。虽出于无情。换名应讲。实非寻常违格之比。科场事体。至严且重。不拔仍存。终涉苟简。且关后弊。请举子郑斗枰,尹之翰幷命拔去。
请习仪不参东班堂上从重推考启
[编辑]顷日习仪举动时。东班堂上以上进参者。只判决事朴贽一人而已。不成举动貌样。诚可骇然。其怠慢之习。不可无警责之举。除公故及老病人外。请令该曹摘发。并为从重推考。
请文川郡守金时郁拿问定罪启
[编辑]上年礼曹佐郞金万益奉使北路。遭其父丧矣。今闻万益行到文川之日。讣音来到。而郡守金时郁厌其资送之有弊。拘留其讣书持来者。使不行传通于万益。置酒接待。无异平昔。及其离发本郡之后。始令传讣于中路云。处心行事。实非人理之所可忍为者。传说藉藉。莫不骇惋。请文川郡守金时郁拿问定罪。
请明安公主墓石手科罪启
[编辑]臣得闻明安公主山所石物输运时所用雪马。分定于畿内各官。则各官又以民结责办。而所谓石手边手者。民人所造雪马则点退不捧。称以买用于有处。勒定其价。以钱征捧。操纵作弊。罔有纪极。虽以杨州一邑言之。所定雪马。迺是二部。一部之价。至于钱文五十两责征云。雪马造成。不过数株之木。而其所索价若是过滥。当此民间赤立之日。匠人辈乘时弄奸。侵害生民之状。诚极痛骇。不可无惩励之道。请令该道严加查核。当该石手囚禁科罪。
请左尹李基夏从重推考启
[编辑]葬埋僵尸。为今日切急之政。左尹李基夏实主其事。前后筵席。亲承圣教。宜不敢一毫放过。而目今城内僻处。死者交首。而不即移出郭外。四部积尸成堆。而全不掩土。乌鸢啄之。犬豕食之。血肉狼藉。骸骨遍满。惨目伤心。孰甚于此。主管之人。苟能诚心体国。着意检饬。则事之无实。岂至于此。名为埋葬军。抄定无赖人。任其所为。慢不致察。曳尸出门。投之沟塍。无一埋葬。徒为虚费米布之归。任事之臣。难免其责。请左尹李基夏从重推考。
请京兆堂郞五部官员罢汰启
[编辑]僵尸埋葬。五部专管。各其部内几尸埋置之由。报于京兆。京兆启达矣。其实元无一尸埋葬之事。而五部肆然瞒报。京兆蒙不致察。从前一朔六次之启。尽为欺罔国家之归。事之无据。莫此为甚。请汉城府当该堂上郞厅幷命罢职。五部当该官员一并汰去。部官勿论南武。以勤干解事不择燥湿之人。各别择差。使之统领埋葬军。看检埋置。俾无如前欺蔽之弊。
请东西活人署官汰去启
[编辑]东西活人署之设。专为救活病人。而近来染病出幕之人。本署之官置之度外。下人专无顾见救疗之事。以致死亡相续。设官分职之意。果安在哉。事极寒心。请东西活人署官员幷命汰去。书员库直。令攸司囚禁治罪。
请左右捕将从重推考启
[编辑]饥馑之馀。人心大变。偸窃之患。无所不及。甚至僵尸所被。尽为脱去。墦间稿葬。亦皆发掘。而捕盗厅置之寻常。未闻有窥伺捕治之举。难免不职之责。请左右捕盗大将从重推考。
因江襄监司状启避嫌启
[编辑]臣顷出郊堆。贱疾甚重。谏职除命。及于此际。末由自力。竟未赴召。冒昧陈章。幸蒙恩递。惶恐感激。不知所达。仅得少间。昨才入城。又于意外新命遽下。继承召牌。力疾出肃。而臣有难安情势。不得不自列焉。臣曾于夏初待罪谏院之时。与同僚会于台厅矣。下吏进告曰本院上直房及阙下朝房。颓废已久。欲为修葺。已给价直于板商。使贸纳材木。而必有公文然后可无各邑禁断之举云。故与同僚相议。成给公文矣。即者诣阙。伏见江襄监司启本。则板商等凭借谏院公事。偸斫松木于禁山近处云。臣不胜惧然骇然也。板商之凭依偸斫。实非当初所料。而臣既不审于公文成给之际。重被道臣之侵攻。且有板商拿治之举。则决不可一刻仍冒于台席。请命递斥臣职。
谏院论救罗良佐,赵得重时立异避嫌启。丁卯三月为正言时
[编辑]罗良佐之等凌侮大老。遣辞悖慢之状。固已圣明之所洞烛。今此流窜之典。未为过中。削版之律。亦云末减。而不料营救之论。忽发于台阁之上。容护曲庇。相继而起。必欲还收而后已。是何人心之蔽惑。是非之不公。一至此哉。臣窃为之慨然痛叹也。然两司方生之论。有难沮遏。臣之迷滞之见。不能猝变。既不得随参于前启。则亦不可晏然于台席。请命递斥臣职。
再启
[编辑]臣于罗良佐还收之请。意见既异。有所自列矣。及承圣批。有勿退待之教。良佐等还收之启。宜即停止。前启及同僚处置。亦当为之。而阙门已闭之后。若待简问于在外长官。则往复停当之际。必致夜深。且臣积病之馀。承牌强出。久坐冷厅。素患胸腹之痛。猝复添剧。不得不寻单退出矣。今闻物议。以既不退待则不即停启。前启处置。亦且不为。有违台规为言。臣不胜瞿然。昨日之事。盖缘事势病势之使然。虽非无端阙启之比。而论以体例。难免做错之失。何敢晏然仍冒于职次乎。请命递斥臣职。
罗良佐事停启后被僚斥避嫌启
[编辑]臣伏见正言林涣之疏。其意专在于为良佐等讼冤。仍及诸臣之不可罢谴。至以不思匡救。乘时俯仰为言。臣不胜骇怖之至。夫良佐等蓄憾积怨。乘机跃出。阳托尊师之名。阴肆责正之计。丑诋大老。无所不至。孰谓此等悖妄之辈。遽出于儒门。使人心陷溺。是非倒置。而莫之救以正也。斯实斯文之厄会。而国家之不幸也。惟幸诐淫之说。无所逃于天日之明。特施谴罚。处分得当。而今之救解者。以大老平昔酬酢之言则谓之侵逼其师。以良佐侮熳诬蔑之说则只曰语不裁择。不顾义理。纷然迭起。必请还收。欲置之于全然无罪之地。似此横议。不宜一日容于台阁之上。故臣乃敢斥其论而停其启。诚以公议之不可不伸。而是非之不可不明故也。至于诸臣被谴。盖由于营救良佐言议乖谬之致。圣上处分。不害为一时警债之道。则还收之请。臣未知其必不可已也。信如同僚之言。必将白脱诬贤之人。与之同归于一套。方可免俯仰之诮。而使君上不卞是非。不明好恶。一任其偏私庇护。然后亦可谓尽匡救之责耶。噫。良佐一言。举世靡然。以昔日尊仰之人。直欲驱纳于不韪之地。臣不能随众奔波。与世推移。而独守旧见。妄触群锋。诋辱之来。自料于今审已。同僚之斥。固不欲与之呶呶。而其所凌踏。不翅寻常。则亦何可安而受之。苟然仍冒于台席乎。请命递斥臣职。
再启
[编辑]臣之无状。待罪言地。目见消长之机。不胜忧慨之忱。妄立己见。横遭口语。顷日林涣之斥。羞辱甚矣。揆以廉义。决难仍冒。前后违慢。期于必递者。不但以病势之难强也。继而有李宜昌之疏。其曰勿论事之是非。独自停启。亏损台体云者。亦攻臣之语也。臣则欲定是非而停之。彼欲勿论是非。惟以独停为咎。臣于此岂无一言可卞者。而攻者四起。臣欲辄与之相较。亦涉疲然。姑且隐忍缩伏矣。今者同僚之诋斥。又加一层。臣安得嘿然而已乎。夫良佐等蠹正陷贤之罪。不可宽恕。若论其情罪。宜无异同。而特以首从之别。律名悬殊。臣所谓末减者。正以此也。今以挑激加层言之。有若以臣激恼天威。枉罪无辜者然。吁亦异矣。至于永顺之斥。此为今日攻臣者之欛柄。臣不必重为呶呶。以伤事体。而人之为言。胡至此极耶。噫。尊贤好德。秉彝同得。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今之言者。岂不知良佐之可罪。而习气所牵。偏系已痼。惟恐崖异。纷起相救。不自觉其与良佐同归。良已怪矣。而乃反攻人之不与己同。凌踏至此。亦岂非可骇之甚者乎。臣彼此侵诋。既非一再。决难一刻苟冒。而委顿床席。不能自力。俟得少甦。今始来避。而乃于清斋之日。不免渎扰。臣罪尤大。请命递斥臣职。
宪臣处置后因上教避嫌启
[编辑]西关守令以文臣间差事。宪府之初发其启也。有令该曹禀处之命。而该曹覆启。不举前日承传有无。而久远之事。人多不记。则继而申启者。其不能觉察宜矣。若其启辞本旨。则实合便宜。故臣于宪臣处置。乃以此措辞请出矣。伏承圣批。以强请出仕。极涉糢糊为教。臣不胜悚然也。臣知见不逮。随事生疣。而一处置间。亦未免乖当。至勤严旨。臣罪大矣。请命递斥臣职。
前宪长李翔削版请收事发论后。因司谏朴世𤎱立异于避嫌启。戊辰十二月为正言时
[编辑]顷者李翔于柳斗星狱事反案之后。上章自列。则自上即下温批。至以以补不逮为教。眷待之隆。无异前日。而旋因修撰朴泰万之疏。遽有削版之命。圣上处分。终为颠倒之归。臣窃慨然也。噫。中篝之言。言之丑也。乡邻之间。闭户可也。李翊之于涉重狱。易致人言。而若谓之用意诬人则恐非其本情。以此而加之罪。何以服其心乎。况李翔以林下之士。受两朝之知遇。位跻宰秩。方在礼待之列。则设有过差之事。朝家之所以处之者。宜有称停之道。而乃以一人之言。轻加削版之重典。似此举措。失中甚矣。臣欲请还收。与同僚相议于台厅。则同僚之意。不欲遽从。以参商物论。徐议处之为言。事若可论则不必待物议。故臣反复相难。终未归一。此无非如臣疲劣。忝居台席。言不见信之致。何可一刻晏然仍冒乎。请命递斥臣职。
承旨请推后因其疏避嫌启
[编辑]日昨正言吴命峻承召诣台。不为肃谢而出去。命峻之有病。臣于春坊伴直时亦见之矣。但既入阙中之后。终不祗肃。陈疏退出。事甚未安。且有关于后弊者。政院之捧入其疏。似涉不察。请推当该承旨。以存相规之义。而臣尝闻未署经台谏。无上疏辞职之规。故迺于遣辞间偶及之矣。伏见承旨李光夏之疏。以台官之署前陈疏。亦有是例。未晓台启为言。而显有讥切之意。臣不胜瞿然也。盖此事系是坮臣去就。而臣实轻论。至于陈疏一款。既有前例。而臣以非例论之。则臣之论事不审之失著矣。何敢晏然仍冒于台席乎。请命递斥臣职。
以朴弼渭事引入后。因儒臣筵奏避嫌启。大司谏时○时谏院启请还收科狱罪人朴弼渭酌处之命。弼渭即公从妹夫。法当相避也。
[编辑]臣之忝叨言地。已逾月矣。而以有嫌避之端。故既不得随参于本院之启。加以病昏。又未能论一事进一言。虚带旷久。日事呈告。臣之负职责多矣。居常惭惧。若无所容。昨伏闻儒臣于筵中。以两司之不论李厦成。大加非斥云。臣不胜瞿然也。厦成等于泮儒之疏。苟有痛迫之说。则只据事实。一疏陈卞。夫谁曰不可。而乃敢丑诋先正。略无顾忌。构捏诬蔑。无所不至。况其枭凤二字。有所祖述。自为注释。结之以各有所归。其言绝悖。其事绝痛。此实斯文厄会。世道变怪。而寂寂数月。讫无纠劾之举。今日居台阁者。乌得以辞其责哉。臣亦台谏之一。当论不论之失。无以自解。公议既发之后。何可晏然仍于职次乎。重患署癨。数日委顿。俟得少间。今始来避。而自列之辞。有同讥祼。尤增愧仄。请命递斥臣职。
议
[编辑]兪正基妻泰英离婚当否议癸巳闰五月初八日○礼判兼判义禁时○知义禁金镇圭,同义禁南致薰,李善溥,礼曹参判闵镇远齐坐杂议。
[编辑]泰英恶行之发于兪正基讦䜣者。无他公证。虽不足准信。泰英之王府供辞。暴扬其夫之内行。极意陷害。无所不至。其言绝悖。罪状彰著。夫妇之义。更无可论。伦常之变。莫大于是。渠已自绝于其夫。其夫之愿离。固其宜也。而当其勘罪之时。无相当可拟之律。禁府启禀。特命远配。盖缘离婚之法。国典所无。大明律驱夫听离。亦非当律故也。其夫生存之时。犹不许离。到今其夫既死之后。法外离异。有难轻议。
李烱子罢继议丁酉
[编辑]李烱及李仁望。俱为让宁大君九代孙。而仁望为烱之继子。兄弟行之为父子。昭穆失序。不可不厘改。筵臣所谓或特命仍存者。据勋臣无后者不计昭穆特命立后之例而言之也。此非自下援例仰请之事。有难轻议。且其所谓或去其一代者。去仁望一代。而以仁望之子继烱之后。仍主其祀事。则仁望既已身死。仁望之子奉祀且久。其于大君后事。不以罢继而有前后之异。似为便顺。故如是为辞。此有朝令则或可遵行耶。罢其父之养。而以其子代之。亦非常道。更以他孙立烱之后。礼所当然。而第让宁大君。与他宗臣有别。代数已远。后孙残微。只为正其伦序。而不择其可堪宗祀者。则其能不废香火亦未易也。此为可虑。以臣蒙昧之见。不敢断定。广询博议而处之。恐或得宜。伏惟上裁。
节行兼谢使议
[编辑]彼国回咨中。永减别谢礼物者。意在省弊。而无前之事也。在之我道。宜有称谢之举。以节行兼谢使。似不可已。故曾与左议政臣金昌集。有所相议。及其入奏之时。又间于臣。而臣无异意矣。今者诸议以为彼既曰照常进表而无遣使之语。不带礼物而只用使号。实无意义云者。亦不无意见。系是国之大事。臣不敢胶守初见。别具一表。以致谢意。顺付节使。抑或无妨乎。惟在朝家采取众论而从长处之。伏惟上裁。
师贰师丧东宫吊祭议甲午
[编辑]五礼仪有王世子临师傅贰师丧之节。而无时任原任区别之语。故曾于原任师傅之丧。东宫吊祭已有其例。则原任贰师宜无异同。今此判府事尹拯之丧。王世子致祭致吊。自是据礼应行之典。而以无明白定式之故。该曹有此询问之请。以臣浅见不敢断定。伏惟上裁。
两都留守封笺参班并行议
[编辑]大典朝仪条。外官拜笺陈贺之注。开城府留守诸道观察使以下。幷举而载录。则居留之臣拜笺陈贺。自是典章之不可废者。以此见之则贺班不必参。而贺笺不可阙也。在前守臣之诿以来参贺班。不为封笺者。不过出于一时谬见。何可援以为例乎。观此两都留守联名之疏。以封笺参班。谓之礼节之烦叠。力言其不当幷行。而第封笺参班。轻重自别。外官拜笺。国典应行之礼。而事体至重。以守臣参班之故。嫌其烦叠而废其封笺。其于礼节。终涉违舛。礼官所禀。定似为得宜。无容别议。伏惟上裁。
朴庆馀勘罪议
[编辑]朴庆馀罪之有无。专在于文娘杀死时参涉与否。三年囚系。前后行查。盖为明核处之之意。而以文案见之。文娘致命之日。庆馀不往之状。两宰臣之缄答。忠州人之供辞。可为明证。该府覆奏所谓杀人之罪。今无可论者。狱体则然矣。第彼此争哄。本由山讼。而毕竟烧掘之变。相杀之患。俱系非常。若使庆馀初既善处于山事。则必不至此境。况且闻变之后。不即奔赴。缓缓作行。实是常情之外。该府之执此两疑。谓不可全然无罪者。亦有意见。如无相当之律。则比拟勘处。恐无不可。伏惟上裁。
金象铉勘罪议象铉星州人。上凶疏。与林溥,李潜。同一关挟。
[编辑]金象铉之疏语。实是臣子之所不敢萌于心发于口者。胡乱为说。至烦天听。其心所在。有不可测。臣等看来不胜惊愕。其疏旨意。虽似毕露。此时此言。尤万万绝痛。亦不无可问之情。宜有所穷讯。而以臣等昏昧之见。不敢擅定。伏惟上裁。
权卨狱议
[编辑]臣曾于辛卯冬待罪金吾堂上。考阅权卨推案。则其罪目中诪张诞妄。煽动骚屑一款。已以宰臣缄辞。归于伸卞。所当穷问者。夫差去处告目真伪。而三次刑讯之后。有加刑当否议启之命。夫差现出之难。诚如渠之供辞。夫差未现出之前。告目虚实。亦无凭核之路。一向加刑。有欠审克之义。宜有酌处之道。而系是重狱。有难擅便。与首席相议。以议大臣禀处之意启禀蒙允。大臣收议中。应问之人。囚禁凭问。各人所供。与卨之招辞。别无违错。而未及结末。会值大赦。一幷放释矣。厥后癸巳年臣为判义禁时。又以台启还囚取招。而臣之意见前后无异。议处之启。更禀酌处。遂有远配之命。台论旋发。责以失刑。数年争执。今既准请。臣之议狱不审之失。于是著矣。臣方悚恧不安。不敢复以其事献议。伏惟上裁。
文科李献英,献章覆试议。
[编辑]今此李献英兄弟之科。致疑于预构设标。或请覆试。或请拔榜。献英等若不与试官同情相约。则预构之故。岂皆入格。字标之设。何能售奸乎。虽未知两人试卷。分考时何试官抄上。合考时何试官选取。而用计行私。果有其人。则论其情犯。巧恶无比。试官之罪。浮于举子矣。当初榜出后。某人是某试官之所抄。皆有云云。今虽稍久。诸试官必当各自知之。合考时事。命官之所详知。如欲卞核则何难之有。自初至今。只论举子。不问试官。实非严科场重国法之道。而遂令诸试官混入于见疑之中。而无所区别。臣亦其时考官之一也。方且悚蹙俟罪之不暇。何可容喙于覆试当否乎。不敢献议。已极惶恐。而妄论科事。几陷大僇。犹不惩羹。略布愚见。尤不胜兢惕之至。
温泉行幸当否议丁酉正月二十六日
[编辑]臣贱疾猝重。累日废礼。惶恐涔涔之中。以温泉临浴当否。伏承下询。臣精神昏昏。且昧医方。不敢指陈利害。而第伏念圣候诸症。弥留屡年。即今眼患搔痒等症。尤为切迫之候。而以药以鍼。难望奏效。医官之请浴汤泉。实出于无所不用其极之意。而臣于前秋待罪侍汤之地。每于入诊时瞻望。则玉体之消瘦。比前有加。真元之损虚。可以仰揣。下情忧灼。罔知所措。专昧药理。一任医官之议药而主疏利者。心窃为闷矣。况近来寝膳之节。顿减于前。困恼特甚之候。久而未已。此时撼顿于数百里之外。轻试疏散之方。则收效未必。添伤可畏。惟愿圣明深思广询。十分慎重。千万幸甚。臣不胜区区忧虑。敢陈迷见。伏惟上裁。
再议
[编辑]臣于昨者下询之时。略以所怀仰对者。诚以积年静摄之中。累日程劳动行幸。至为重难。区区忧虑。无所不至故也。伏见收议批旨。有更议之命。而缕缕辞意。无非圣躬所苦切迫之教。奉读以还。心肝欲裂。仰惟圣意欲一试于温井者。实是万不获已之举。到此地头。臣何敢仍执前见。复有所仰烦乎。伏惟上裁。
庭试设场处所议丁酉七月
[编辑]臣丧戚疾忧。神思昏错。再询之下。不得仰对。方深惶惧。又承下询之命。不敢不略陈浅见。庭试初试之议。其来久矣。臣尝以不可轻变旧章。与人酬酢矣。顷年以来。庭试时大庭狭窄难容。至通外庭。至于壬辰。又通外外庭。杂乱之弊愈甚。大臣之请设初试。盖出于穷则必变之意也。臣亦不能强执前见于问答之际矣。第科制更改。事体重大。刱始之初。不可不审处。反复思之。实莫知其善变之策矣。今秋别试改以庭试者。全为省弊也。庭试初试。京外观光之举子。必不下数万。虽分三所。试取数日之内。决难出榜。又有易书之议。若然则应办费用之弊。与别试将无同矣。殊无省弊之意也。谒圣是頖宫应行之科。而试士于春塘台。已成近规。今后庭试亦于春塘台试取。收券诣明政殿。考截科次。似合于变通之道。伏惟上裁。
世子听政后告庙议丁酉九月
[编辑]王世子承命听政。寔遵祖宗朝已行之礼。谏臣之引喩受终。未知其衬合。而国之大事。无过于此。则揆以有事则告之礼。合有祗告太庙之举。虽不载于实录考出之中。恐不可拘于前例之有无。惟在圣明博议而处之。臣病谻垂死。神识昏昧。罪重俟谴。情迹危蹙。有难与闻于朝家重事。而既承下询。不敢不仰对。尤增惶恐。伏惟上裁。
世子谒圣后试士议戊戌正月二十九日
[编辑]病势危剧。神思昏瞀。不能献议于下询之时。方深惶悚。又承再询之命。不得不略此仰对。王世子文庙酌献后诚士。虽无可据前例。而承命代理后。始有亨庙之礼。此盛举也。事体不可埋没。若如原任大臣〈疏斋李公〉之议而谒圣后数日。命官试士于頖宫。则恐合于参酌之道。惟在博询而处之。伏惟上裁。
昭显世子嫔姜氏伸理议戊戌三月二十八日
[编辑]才承下询。病不能自力。不得奉承。惶蹙方切。又有更问之命。而不但神思昏错。全不省事。久远之事。耳目不及。何敢强其所不知而有所仰对乎。第臣于少时。尝闻先辈长老之言。古今狱事之最冤者。必称姜狱。此必知其颠末而为说矣。今者圣上以此事下教于筵中。而辞意极其恻怛。凡在听闻。孰不钦仰感叹也哉。圣上之意。盖在于必伸其冤。而以其事体至重之故。有此会议之举。虽未知廷臣献议之如何。而公议称冤。举世罔然。孰有异议于其间哉。惟愿圣明采取众议而函降处分为得宜。区区浅见。惶恐敢陈。伏惟上裁。
愍怀嫔姜氏迁祔昭显墓议
[编辑]近八十年安奉之墓。无他患故。而只为无憾于神理人情。不宜轻易迁动。况地中事有不可知。如或有改梓室之举则尤岂不重难乎。修改园墓。少无欠典。迁奉一节。停止似宜之。圣教实为允当。臣无容更议。伏惟上裁。
世子嘉礼议戊戌五月二十三日
[编辑]王世子春秋已逾三十。而尚无嗣续。举国臣民切迫之忧。无大于此。原任大臣之陈达。诚急先务也。废经行权。虽非自下所敢仰请。而今日事势。实难胶守经常之道。惟在圣明广询而处之也。臣久病垂死。神识昏瞀。初不能献议。方深惶惧。再询之下。不敢不略陈浅见。伏惟上裁。
世子祠墓献官变通议己亥正月初八日
[编辑]五礼仪吉凶大小典礼。无所不备。而独于东宫仪节。阙而不载。故昭显世子之丧。考出实录。一依顺怀世子时例行之。祠庙之礼。亦皆仿此遵用盖久矣。曾于戊子年以守仆执事别监守墓变通事。特下备忘问议。大臣以功臣忠义。自吏曹差定守卫官二员。使之轮番守直。祭时则以备斋郞祝史之任。革去谬例。稍存事体。此出于圣上敦亲谨礼之至意。而内官之为献官。因循不改。盖内官于宗庙祭享。例以宫闱命将事。则其为献官于墓庙之祭者。不至于大段未安。而久远遵行之事。似不可变改。且魂宫墓所三年内祭仪。与三年后有别。不必引此为例矣。今以堂下祭官。自吏曹差送当否。有此下询。此亦重其祀典之意。而以臣昏昧之见。无可考据。不敢臆断。唯在博询而审处。伏惟上裁。
端懿嫔练祭行否议戊戌十二月○以下献本朝
[编辑]臣于礼学。素不讲习。何敢有所容喙于莫重邦礼。而既承下询。不敢泯嘿。略陈浅见。臣不胜惶惧。礼书只曰父在为妻。不杖则不禫云。而无不练之文。练重于禫。则以不禫之故。谓之自包其中。而幷与练废之者。未知果合于礼意耶。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者。实具三年之体。故练称小祥。期称大祥。此为变除之节。而私家所通行之祭礼也。臣不敢知王朝礼制之果如何。而据礼应行之祭。恐不可与过时不祭之禫。并举而论之也。且礼云期而祭礼也。期而除丧道也。祭不为除丧也。宫官书中练禫之祭。为生者变除而设云者。未知别有所据耶。臣于病昏中仓卒臆对。汰哉之诮。乌得免乎。惟愿朝家博询而处之为宜。伏惟徽裁。
禁卫营革罢。守御厅出置山城议。
[编辑]我国良役之弊。其来久矣。广设军门之后。其弊益甚。邦本已摇。日趋危亡之域。岂不凛然心寒哉。惟我圣上轸恤生民之疾苦。屡下恻怛之明旨。至于癸未特罢禁卫营。俾解倒悬之急。孰不钦仰感颂也哉。伊时庙议乘此千一之会。奉承德意。果能善变。则国其庶几。而或曰当为移属训局。或曰不可使一卒失所呼冤。然则只祛营号。而元无革罢之本意。故遂有仍存勿罢之命矣。今去癸未已至十七年矣。民之困瘁。无复馀地。方在百尺竿头。今玆禁营当罢之议。实出于穷则必变之意。罢此军门。果可以救得一分民弊。则岂不幸甚。而既罢之后。庙堂区处之议。又如前日。则无益于良没变通。而徒失累十年团束之兵。所损非细。不如不罢。臣不敢断然请罢也。至于守御使之设。本为南汉保障之地。与江都宜无异同。而设营京里。渐次增益。便成一大军门。其实无军之将也。不在信地。实无所据。缓急之际。何以得力。厥初制置。有未敢知。先辈定论。多言不便。罢京厅而有所更张者。岂不为长算。而旋又复旧。非计之得也。然而此于良役变通。无甚关紧。或可从容讲定而处之耶。凡此二军门存罢。系是国家莫大之事。非臣昏昧所可论其利害。而既承下询。不得不略陈浅见。伏惟徽裁。
量尺变通议
[编辑]今当量田方始之日。有此量尺长短之议。时任两大臣与卿宰三司。讲论筵中。犹未归一。询问之令。至及于臣。臣方病甚神昏。遇事茫昧。何能卞其得失而有所仰对乎。第伏见筵说诸臣之议。皆以民怨为虑。欲改已定之尺。右相独以变通为难。此固同律度量衡之意。可谓不易之论矣。湖西己酉既用遵守尺。今当仍用旧尺。湖西用短尺。两南用长尺。则莫非王土。而尺有短长。名曰均田。而不均甚矣。均田之称。宁有道道不同之理哉。议者虽以顺民情为言。独不念湖西之民乎。诸道始量之后。湖西之骚扰怨谤。必不胜其纷纭。朝家将何以收杀乎。此尤可虑矣。区区浅见。玆敢略陈。伏惟徽裁。
私亲张氏立祠建号驳议壬寅正月十三日
[编辑]仰惟圣上至仁盛德。动法先朝。昨年乡儒之陈疏也。殿下特降备忘。辞严义正。有以见我圣上遵守先旨。抑情制私之盛意。大圣人作为。敦不钦仰感叹也哉。为今日臣子者。固宜仰体圣意。将顺之不暇。而不意反经之论。忽发于筵中。至请会议朝堂。噫。是何举也。以殿下至德达孝。其于追报诞育之恩。宜无所不至。何待群下之陈请。而即阼以来。未曾提起者。岂不以事系先朝。有难轻议故欤。臣谓仍其旧祠。丰其祭需。备尽享祀之节。以寓追报之诚。则其在继先志伸私情之道。庶可以而全而不悖。至于立祠建号之议。非臣浅虑之所及。唯圣明深惟义理。终始勿挠。俾无后世之讥议。是臣区区之望也。伏惟上裁。
杂著
[编辑]西谪日记
[编辑]二十五日。谏院发远窜启。一启即允。司谏金元燮,献纳尹鼎和,正言李东根等启曰。李翔之穷凶极恶。国人之所共知。舆情之所同愤。顷年圣上特下削版之命。以示痛恶之意。而其时正言金宇杭敢生庇护之计。张皇悖谬之辞。肆然立帜。无所顾惮。至以圣明之举措。归之于颠倒失中。其不畏公议。慢君死党之习。诚可痛也。到今诬狱既竟。翔罪毕露之后。不可无惩治之道。请金宇杭远窜。答曰依启。宪府吏李挺然谏院吏金丽彰来告。即出往十里驿村。承旨姜鋧伻示。
二十六日
二十七日
二十八日。在城外治行。押去罗卒李义信。
二十九日。晴。晓出弘济院。朝食后登程。到高阳邑底。日势尚早。而堂弟宇采将向定州。〈时大谏公为定州宰〉约以同行。故为此等待留宿。初昏采弟始追到。
三十日。雨仍朝饭。待明离发。坡州秣马。主倅南尚薰伻问。供点心送粮馔。〈米七斗。太六斗。马粥六斗。细鱼醢三升。〉州吏朴起善持酒肴来谒。夕宿长湍邑底。主倅郑后亮伻问。供馈一行上下。送粮馔。〈米二斗。太二斗。田米二斗。蟹醢十个。秀鱼三尾。烧酒二䦅。〉李振昌以军官来在出见。
初一日。晴大风。昧爽离发。历进口井山所展拜。松都秣马。经历南宫钰伻问。〈送米太各一斗及鱼醢〉夕宿新金川。主倅以差员随敕下去云。海牧朴世𤎱支敕已归。问余下来。留书以问。〈送民鱼一尾。石鱼二束。烧酒三䦅。〉
初二日晴大风。未明离发。平山朝饭。主倅兪得一持酒来见供馈。〈送米二斗。太一斗及沈鱼雉首。〉金世重父子及柳宣昌等来现。葱秀秣马。夕宿瑞兴邑底酒幕。
初三日晴大风。晓发瑞兴。剑水朝饭。逢得吉付家书。凤山邑内秣马。逢见李友贞伯于酒店。自江西上来云。夕宿黄州。判官李世载持叔来见。自衙内具肴酒以待之。夜分打话。供馈一行人马。〈黄州所送大米六斗。太六斗。小米六斗。蟹醢四十个。清二升。油三升。酱三升。䑋半部肉三升。糜是三升。马铁五部。草鞋五个。脯肉四十个。民鱼二尾。石鱼三束。虾醢三升。〉是日敕行入州。站官安岳倅郑东卨翌卑既伻问。又来见。送粮馔。此是前所不见之人。又当此时。如是致款。诚意外事。〈米五斗。太三斗。秀鱼二尾。〉金川倅李弘𪟝,新溪倅洪禹绩,信川倅李升来,康翎倅高益亨来见。前二日连驰三站。骑卜俱蹇。势难前进。信川倅以其所持卜马。限平壤借之。得免狼狈矣。〈康翎送盲鱼二级。生雉一首。〉
初四日晴风。是日敕行自黄州离发。行路扰扰。难于早发。晩后朝饭登程。到驹岘又值进香使回还之行。移时隐避。到站日已暮矣。仍为止宿。大同察访韩洸,鱼川察访李光著来见。主倅李昌肇翌晓来见。送馔物鱼肉。
初五日晴风。敕行亦于是日自中和离发。虑或阻道。鸡鸣即发。到大同江津头。东方始启。敕行卜物车输马载。自中和至平壤。络绎塞路。船头车马塡咽。难于渡江。下马坐津头。先送罗卒于箕府以通之。庶尹姜琛送官船以济之。既渡捉待下处。再三伻问。先送酒馔。又为来见。供馈人马。送粮馔。其所致款。有逾寻常。素昧之人。非所期望。而如是曲待极怪矣。〈米三斗。太三斗。小米三斗。民鱼一尾。石鱼二束。黄肉三斤。秀鱼一尾。〉监营中军前府使崔玮来见。龙冈倅梁圣揆持酒来见有馈。〈米二斗。太二斗。民鱼二尾。石鱼二束。酒一壶。〉夕宿顺安。戒立追到此处。主倅洪受宽,成川倅尹以道持酒来见。
初六日晴。平明发程。肃川秣马。自定衙所送人。逢着于此。夕宿安州。兵使睦林奇来见。具夕饭以供之。有馈物。〈木五疋。米五斗。太五斗。小米三斗。民鱼三尾。石鱼三束。〉牧使柳之发伻问。病重不得出见云。馈朝饭。〈送米太粥各一斗。酱二升虾醢二升。〉
初七日晴。朝饭登程。嘉山秣马。主倅睦天祺来见。供馈上下。纳清亭秣马。堂弟宇集昨已来待矣。未暮到定衙。李梦卿是日自龟城亦到定邑。萍逢可幸。
初八日晴。留定衙。拨便付京书。又因祭物便付书送人郭山李兵使处。
初九日大雨终日。留定衙。龙川倅郑渊,宣沙佥使李凤征来见。
初十日晴大风。朝饭后自定衙离发。与李梦卿同行。秣马云兴馆。〈距郭山十里〉郭山谪客李兵使䎙先已来待。从容打话。夕宿宣川邑内。主倅朴宣兴伻问。翌朝来见。供馈上下。
十一日晴风。平朝朝饭离发。午后到铁山配所。接着于老除官奴金末生家。主人极富实。待之不薄。舍馆足以容膝。可幸可幸。李梦卿为见主倅。仍向车辇馆。本邑定配人镜城出身李后白来见。
二十七日疏决时。左议政睦来善,右议政金德远,〈领议政权大运初书后抹〉判义禁李观征,知义禁兪夏益,同义禁郑重徽,行大司宪闵宗道,右副承旨李玄纪,应教沈橃,正言赵湜,假注书成瑍,记事官闵震炯,李允明入侍。〈草本此下有兪夏益奏金罪名七字〉正言赵湜曰当初为李翔投疏伸救者。皆不被罪。金某特以立异之故。至于远窜。似为过重矣。上曰台谏之言果是。放之可也。诸臣皆无黑白。而此时金相明有所言。赵亦云与其所达意同。而全不槪见。似是史官所录之疏漏耶。
书
[编辑]上家君甲寅十二月二十日时青松公宰平山
[编辑]再昨便中。伏奉下书。伏慰。第伏审触寒牵痛。气体未宁不任忧虑之至。子眠食姑得安稳伏幸。朝廷景色。势如风火。一节加一节。再昨中学一会。首论乖礼首事之人。次及宾厅议礼之臣。尤相罢职。一启即允。其馀议礼人事。姑不允从。大学士因其疏辞。持命罢职不叙。沈攸亦以立异避嫌之故。且蒙削黜之罚。此皆再昨日事也。昨日大谏李柙,正言任弘望俱以不可与今日台官共同僚席随参连启之意。张皇避嫌。多有危言。并下姑先递差之教。不知其罚又止于何等也。一举措之间。朝著空虚。爻象惨栗。至于论礼之人。将有渐次加罪之论云。不审前头事其将究竟于何地。言之可为痛哭。自十七日以慈殿从权事。百官庭请。尚未蒙允云矣。
上家君甲寅十二月二十九日
[编辑]昨者官便。伏承下书。凭审穷律。气体平安。无任伏喜之至。子身仅免恙。他何伏喩。时事若火燎原。势无奈何。尤丈又加以削黜之律。一奏即允。今明间又当有渐次加等之议云。岂料我生之后。奄见如许惨栗之举乎。言之气塞流涕而已。顷者四学儒生九十馀人陈章讼冤。疏头李世弼初命边远定配。首揆伸救。减以中道。其馀九十馀人幷命停举。已丧之士气。殆将斩伐而无馀。此何时哉。此何时哉。太学则以斋任递易之故。后于四学。再昨陈疏。政院以有禁令。微禀还给。无联而退。幸免谴罚。亦可耻也。近来朝报。每每申饬。伏未知连续誊上耶。新正在迩。而不得侍侧以过。缺然如何。
上家君乙卯三月十三
[编辑]朝著上又有一大可骇之事。昨者清风箚陈福昌辈交通内人之罪。自上有福昌,福平出入禁闼。交通内人。至于有子。事甚惊骇。幷与内人而拿问处之之教。故两福两女。昨已就理。今日既已原情发明云。未知措语之如何。而此实无前之变。以法论之则罪难容贷。彼死中求生之计。恐无所不至。人心之汹惧。为如何哉。今日引见。因领台所启。铨长吴始寿又为适改云。其意所在。亦难测知也。敕行回程。或言再明骑马。或言十七八间发程。姑未的知。而其所求战马鸟铳。朝家不给。故以此生梗。多有弊端云。一路之事。亦甚可虑耳。
上家君庚午二月十三日○谪铁山时
[编辑]子于途中所上书。前后已四度。而一出都门。京信截然。离侧半月。尚不得一番承候。日夜忧郁。寤寐靡容。伏不审将摄气体如何。不胜伏慕之至。子留定州二日而发。再昨得到配所。而落此绝域。京国杳然。家庭信息。如隔弱水。情境之闷。抑不待多日。已自有难堪者。然而既已至此。无可柰何。惟以善保躯命。不生疾病。不以贻忧为心。故十分排遣。努力善饭。身上姑无他所损。伏望勿为过念。平心理遣如何。所寓主人。乃是老除官奴。而瓦家十数间。不至狭陋。空其一边接置。奴主家颇饶富。为人且良。其所接待。尽其诚心。容接之道。不患艰苟。此实大幸。主倅随敕往湾上。在站上伻问。只给柴草而已。姑无他顾济事耳。此地近海。鱼错不贵。且当新产之节。盘飧可以得食。而虽得珍味。凡所烹饪。责之石婢。其何能适口为之乎。不但饮食衣服之节。最为切迫。疾病之来。人所难免。轻重间若有呻吟之患则救视无人。此甚可虑。百尔思之。无他好计。势将不得不率妻以来。而不独家间事势情理之不可卷而下来。乳稚两儿。远致极难。不知所以为计。敢此仰禀。未知如何。若欲率来则集弟望后将率眷上去。其人马五六驮。回时下来。则集弟又当率来。事甚顺便。季父主极劝之耳。倘以为可则急以拨上付书下示如何。罗卒告归。玆敢仰达。不备。
上家君庚午二月二十日
[编辑]即早自定传至。伏奉本月初八日出下书。向来日夜忧菀之心。稍似慰释。而第伏见谚简。气候有不安节。泄痢咳嗽等症。累日弥留。朝夕之进。顿减于前。神观消瘦。比旧尤甚云。惊虑煎泣。不知所以为怀。子无他疾恙。眠食依昨。虽以调度言之。主倅还官之后。其所顾念接济之事。不以皮毛。颇尽诚款。得免艰楚之叹。主人之子。以善于刀尺者。姑令任而为之。亦非石婢之比。种种之事。实为幸甚。伏见牙衙书。兄主以习操姑未得上来。而将有决归之意。情理事势则诚不得不然矣。但念今时递官。亦一苦阱。难望顺归。且家间食事。春夏无所。特率许多口卷而还家。其将何以经过耶。反贻其忧。无补宽譬。况其石役。实是私家之大事。既已经营。不可失此机会。姑为仍留。时时受由往来。以观前头事势而决其去就。似为便当。故前以此意通于兄主矣。伏望下量议定如何。
上伯氏癸亥
[编辑]老炎又酷。伏问直中气候若何。伏慕伏慕。弟久蛰之馀。猝当晨夕之役。似难支堪。伏闷。今日右揆请对。痛陈近事。其槪以为朴泰维之追论庙议。语逼大老。极为非矣。李宏之发论固是。而申琓处置乖当。赵持谦近日处事。节节无据。他日得志。必误国事。韩泰东首相批答。矫诬王言。吴道一主张时论。近来乖激之论。皆出于此人。怀嫌背师。代人撰疏。必去此辈。朝著可以镇靖之意。缕缕陈达。则自上并允从。申则递差。赵,韩罢职。吴台出补平海。当日发送。此实非常举措耳。朴士安朝者特除高山督邮耳。
上伯氏己巳二月二十五日○是年正月为京畿都事。二月因乙卯凶党复柄用。遂自免去。
[编辑]经年奉别之后。数日团会。若一春梦。离怀益恶。伏承下书。仍审还衙气候平安。稍慰黯然之情。弟廿日复命。即呈辞状。准请稍以为幸。而不知前头又逢何㨾困辱。任之而已。奈何。时事原城幼学安琢者。昨上两贤黜享。尤斋按律之疏。台启今明又将随发云。沈权方有严刑得情之教。金焕等狱事。今方设鞫。而季父主为问郞之一耳。〈右伯氏宰牙山时〉
上伯氏己巳闰月二十三日
[编辑]时事文谷按律之启。终至不寝。已过三四启。而只命加围篱而不允。或冀仁爱之天。有所宽恕。而万无一幸。惨惨何言。
上伯氏庚申十月初七日
[编辑]此处侍奉依昨。父主气候益有夬胜之效。今日儿冠之礼。将梳洗参见为教。伏喜伏喜。吾家每见女笄。未见冠者。初当此儿之冠。且有爱礼之意。欲备仪文而为之。而至于供宾之具。有同无面之不托。若无所靠之地。亦何敢生意也。今此下送。足以待集。庶免埋没之叹。喜幸喜幸。京耗无他。陈奏使久无消息为虑。再昨还越状启入来耳。尼尹辞都宪疏上来。自上以疏中多不正不美之熊为教。而还出给矣。台谏发削黜之启蒙允。又有加律之论云矣。其疏适誊置送上耳。
上伯氏己卯七月二十二日
[编辑]虽非远别。别来怅黯之怀。自不能堪也。伏不审夜间。气体若何。母主气候。一㨾安宁否乎。不任伏慕之至。弟昨宿水原地。今朝无事上官。而方丈之餐。已无下箸之意。倥偬之事。实多搔眉之处。此实自取柰何。惟是邑舍敞豁。居处颇好。稍以为幸耳。
与或人
[编辑]弟言其所遭。决难更出。而推诿无地。开政迁就。大关时事。忧虑不少。势将冒没复入于政席。人之猜怒。必倍于前。只俟颠沛而已奈何。其疏泛言之则虽曰往事。而主意肯綮。专在于向来用舍。语极危险。弟以前后出入铨地之人。何可晏然乎。欲以必递自断者。诚以此也。而他人之事。人不体谅。至以过当言之者。殊可闷也。今日台谏多出。长官则不患无人。而正言两望似苟简。一则以沈为首。一则以朴为首何如。似闻朴台大言姑停之非云。不无生梗之虑。舍此则无他完全者。不拟于首。亦有痕迹。何以则可耶。姑停出于权宜之道。弟意亦不以为快。而事势所迫。亦奈何。幸商量示及为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