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懒斋先生文集/卷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四 懒斋先生文集
卷之五
作者:申悦道
卷六

[编辑]

上旅轩先生壬子[编辑]

拜违后已浃一旬。伏未审道体动止际玆若何。悦道厕迹门下。殆将十馀年。寻常日用之间。无非妙道精义之发。而昏愚无状。不能寻究其万一。今又世故推迁。忧患汩没。未能朝夕左右。稳承亲切之诲。揆诸古人从师千里之远而为之依归者。宁不汗颜。私自反躬愍然。继之以浩叹也。伏祝为道加护。慰此瞻慕。

上旅轩先生问目甲寅○时先生幷遭内外艰○答辞附[编辑]

父母丧。同日合窆。发引当何先后。而下棺时亦何先后邪。

答。葬如先后其期。则先轻后重。常礼也。若同日发引则似当尊丧在先。下棺亦如之。

题主陷中书式。据仪节则当书曰明故某。而今人或有书有明朝鲜故某云。当如何书邪。

答。陷中之题。我国人以有明朝鲜故某书之者。以别于中国也。或于朝鲜下有国字。

按家礼小祥。设次陈练服。而退溪先生答西川君问目。有正服不可变之说。然则礼所谓练服者。指何服而言邪。今人于正服上只去衰负版辟领。澣濯其服而服之。此可从之邪。若以正服不变之说而观之。则澣濯亦似未安。未知何以为之邪。又按仪节注练服。中衣之承衰者也。所谓中衣。即今正服里所著之衣乎。正服既不可变。则家礼所谓练服。亦指中衣而言邪。所著中衣。今已弊绽。欲为改制。无乃未安邪。以下练制时

答。练服。乃练中衣也。正服则不练。但练时正服升数稍细。则古人亦必用他布制之。而衰负版辟领。皆在所去矣。今人只见练服之文。以为正服当练。遂澣旧衣而仍之者。甚非矣。中衣之练。亦宜用他布改制。恐非未安也。

仪节有练冠葛带绳屦之文。今人并可依此行之否。

答。服既练之则冠必用练。非所疑也。带屦易以葛绳。礼亦然矣。第未见今人之用之者。盖有之矣而未之见邪。伏愿广问于精博之人而用之。期无憾于自致之地则幸矣。国俗丧礼。固多疏脱。而或习常不能自别。又或贫窭不能办得者。例且因循。惟在佥孝侍随时酌宜。从俗而无甚妨于义理则从之。亦岂不可乎。且行众人之所不行。至于骇俗则可惧。亦不可不虑也。

上旅轩先生己巳[编辑]

万里归来。伏闻轩车向立岩有日。未审撼顿之馀。道体颐养若何。秋来水石清绝。又得贤主人与之周旋。伏想玩物适情之趣。日益超胜。世间至乐。此外复何求邪。区区不任歆耸之忱。悦道鲸波木道。历尽无限艰险。获保性命而还。始知人之死生夷险。自有前定者存。而亦当日一言之赐。有以警发而动忍之也。早晩方谋趋候。伏乞以时卫重。副此远慕。

上旅轩先生问目庚午○时先生遭淑人丧[编辑]

亡妻葬时。不可无告文。而家礼遣奠告辞中永诀终天四字。今人多用之者。依此用之无妨否。

答。遣奠告辞末终天二字。不合用于妻丧。只当曰玆焉永诀。如何。

题主则世俗称以亡室某郡某氏。此是合礼否。当如何书之邪。

答。题主随俗称亡室。似未为不可。但于某郡上随夫职有邦典之称。此则须当随时书之。不为例邪。

告文则世俗称以夫某官姓名。此亦合礼否。题主祝文中如昭告尊灵等语。似不合用。当如何书之邪。

答。妻丧凡事。夫皆主之。则告事之文。称夫姓名。自当然矣。但不须言其官职。无乃可乎。题主告文中昭告之昭字。不须书。尊灵之尊。易以明字如何。

按家礼凡丧。父在父为主。又曰子孙执丧。祖父拜宾。既曰父为主则凡祭奠等事。似皆主之。而且曰子孙执丧。祖父拜宾云。所谓为主者。但指拜宾一节。而不及祭奠等事邪。

答。父常总领家事。故有丧亦主之。拜宾即其大节也。

今望日欲设练祭。告文当如何书之邪。

答。家长告辞曰日月不居。奄及练期。悲悼之怀。不自堪任。敢以清酌庶羞。奉陈祥事。此乃鄙家亡室练时所用。故写送。

期丧家长告辞。当依练时所用。而但奄及下当曰期祥。而常事改曰祥事邪。

答。日月不居。奄及周岁。期制有限。悲悼不堪。敢以清酌时羞。奉陈祥事。此亦鄙家妻丧时所用告辞。誊上可用则用之。

祥禫后不撤几筵。仍行朝夕上食。既闻命矣。上食时当止哭。而朔望亦不哭邪。家长过禫则不参朔望馈奠。有吊者则丧者当依三年丧受吊之礼邪。

答。祥后上食。乃权设也。丧已除焉。复何得有哭乎。朔望同焉。若家长参之。未为不可。亦不必参也。如鄙人耄病者。不能参矣。凡受吊者。家长也。家长既除丧。则复何有受吊之礼乎。若切亲丧初来欲拜几筵。则心丧子弟泣谢可也。

丧者冠用黪布。网巾亦用黪布为之邪。鞋则著绳屦否。

答。冠用黪布。巾亦用黪。似乎可也。屦用绳。亦宜邪。

禫事当卜远日为之否。告辞亦如何书之邪。

答。十五月之内。或丁或亥。择其可用之日为之如何。告辞则用以月及十五。奄是禫辰。期制当终。悲悼不任。敢以清酌时羞。玆奉禫事。如何。

上旅轩先生辛未[编辑]

南还不多日。自龟智伏承下赐书。追悼旁慰。愈久而愈挚。所以眷眷于存殁间者。便同家人父子。奉读再三。不觉感涕自零。节届初冬。伏惟道体动止若序康福。悦道自遭割体之痛。踽凉迷茫。不能自镇。近才脱职还乡。而门闾依旧。容范无复可寻。天显孔怀之痛。人孰不切。而情地惨毒。岂有如悦道者乎。且礼月已过。营窆无期。悲咽不可尽达。仍禀亡兄丧柩。因水路下来。铭旌未免霑湿。经夏之后。尘霾色渝不堪用。今于襄事时。欲改备以书。未知于礼不大悖否。自馀仪节。从当躬进面禀。馀伏祝道候加护。答书改书无妨。

上旅轩先生问目壬申○时先生遭长子丧[编辑]

悦道当初儿丧。承讣塞外。初期已迫。而尚未经葬。过葬后欲为脱服。未知如何。祭时欲略叙之。敢此仰禀。

答。凡服。未葬则虽过月数姑留之。葬后始除。礼也。略叙之询。未知欲伸慈怀于亡胤邪。古人告死之文不烦。孔圣哭鲤之辞无传。延陵季子瘗子亦略。此可验也。然慈情所极。何可禁抑哉。

亡儿神主。当何以书之邪。

答。无傍题。粉面但题曰亡子某名神主。陷中则明朝鲜故秀才申某字某神主。

亡儿葬时题主及虞祭不可无告辞。告者以何人书之邪。

答。凡一家之丧。家长主之。当以父告子之辞为之。不举父名。如延陵季子埋子之辞其例也。

上沈相国之源[编辑]

春序将暮。伏惟匀候动止万福。悦道顷奉一书。上凟高明。乃蒙台慈还赐手教。惠以腊剂各种。抚存勤厚。自惟无状。何以得此。感悚交至。无以仰喩。悦道宿痾沈绵。朝夕待尽。而时运不幸。天灾时变。叠见层出。草野寒远之人。犹不恤纬。况台监佩国安危。忧伤之念。庸有既乎。伏愿阁下谋所以清化源革流弊者。使天地交而阴阳和。一国之民。均受其赐。则岂独平日扫门者之幸也。妄恃知遇之恩。冒昧至此。只增惭惧。馀祝加护鼎食。以慰瞻仰。

答沈判书悦○辛巳[编辑]

自夏徂秋。下书连及。三复𢥠然。恍若亲承謦欬。仰认盛眷。罔知攸谢。天高气清。伏惟台候节宣神相万福。悦道田野疏踪。猥忝分忧。病缠政拙。公私狼狈。只自日夕忧惶而已。辄有愚恳。仰尘崇听。伏惟垂察焉。窃见岭东一带。木绵不产。每岁徭役。率以海产兑换上纳。而江陵以北。距京不远。商旅络绎。贸迁有无。犹可以正木措纳。三陟以南。道路险远。京商不通。故因其土产。以麻布代纳。至若本县。则道路之险。商旅之阻。甚于三陟。而幷与麻布而至贵。民之所赖以供役者。即负鱼藿攀鸟栈。艰关贸贩于岭南安东,奉化,丰基等邑。而该邑亦非木乡也。每秋贸花于数百里外。排比成织。不过五六升常木。本县之民。择其中升数稍细。织品稍密者。倍价贸纳。木品之麤劣。势所必至。而民力之凋竭。亦可想矣。虽在常年例纳之时。已有困顿难支之虑。况今年则上司关饬。不啻截严。尺数升品。比常年倍加。如岁币正木则一匹所入。直当常木四匹。遐远残民。竭力拮据。仅仅备纳。而色吏以贸纳之不足。已出月利添补云。其言虽不可信。而台谕以木品麤劣。郞议峥嵘为教。则该吏所谓正木之见退添补。亦似无怪。而其馀贡木之无弊见纳。未可必也。盖本县应税之役。比他邑倍艰。而况今数载亢旱之馀。又值连日早霜之灾。登场已迫。挂镰无望。阖境嗷嗷。莫保朝夕。鹑衣菜色。逐日哀诉于县庭。前头济接。便同无面之不托。前所谓日夕忧惶者此也。若于此际。上纳又从而见退。则孑遗残喘。势难支保。分散四出之外。无他道理。岂非仁人君子之所可矜怜者乎。惟阁下深思而善恕之。勿拘新令。依前准捧。则环一境翳桑之鬼。得延须臾之命。而如悦道者亦可免居官不职之罪矣。妄恃眷遇。烦溷至此。俟罪俟罪。馀伏祝台候顺序益福。

与金安边世濂[编辑]

夏间惠复。辞意郑重。恍承良诲。感慰交幷。秋序垂尽。伏惟令抚字动止珍福。区区倾溯。不能自已。悦道居官不职。连值大无。政荒财匮。赈救没策。日夕忧惶。不知所以自处也。仍念本县土瘠而民贫。惟以贩卖鱼盐为业。虽丰年乐岁。公私需用。专靠于岭南。而岭南比又告歉。此路亦绝。弊县颠壑之忧。日甚一日。了无可救之𧗱也。近闻关北一带。秋事大稔。比他道为最云。千里贩籴。古人所戒。而立视其死。实所不忍。近方广议残民。鸠得木绵若干同。以为输送元山。换谷赈饥之计。而但元山关北水路大都会也。南方贸船一时辐凑。谷价腾踊。势所必至。而贸贩入手。亦未可知。须得官力周旋。然后可免远民失利之虑。且贵府以屡丰之馀。无捐瘠赈救之患。则秋籴耗剩。不过为备后储置之资。诚能以有而易无。以缓而济急。使东海一勺水。得霑涸辙之命。则其于同胞共济之义。尤当何如也。事非干私。义在救急。惟令公之加之意也。未涯奉展。第切瞻怅。

上崔讱斋丙子[编辑]

天寒岁暮。瞻慕倍切。伏惟竆律。令体动止珍卫。悦道入都未几。旋移薇垣。艰虞溢目。报效无路。愍缩不知所措。时事近因完城建议。送小译于奴穴。出来后崔又陈箚请遣信使。上从之。庙堂又为赞成。开初将遣信使朴𥶇云。言之痛心。既忝言地。不可一向泯默。方与许沈诸公。逐日论列。而微诚未格。万无回天之望。此将柰何。

与金梅园[编辑]

玉山之拜。稳承清诲。迨今歆艳。若有所得。潦雨浃旬。未审道体保无损节否。区区仰虑。食息不置。悦道到处滞雨。今才还巢。重添暑湿。贴席叫苦。悯怜柰何。相距仅一宿而止。每拟一造高轩。熏陶德义。而俗务牵掣。愿莫之遂。夙宵耿耿。徒切向𨓏之忱。馀祝为道加护。以副远望。

答金梅园[编辑]

去秋自无何。伏承俯惠书。推借过盛。勉谕谆悉。有非愚陋所敢承当。至今惶汗踧踖不自安也。自夫山颓之后。公私之痛。愈久愈深。吾党前头之责。吾丈恐不得辞焉。及此闲暇。日亲经书。大肆力于古人事业。使既坠之緖。得以复振。不至湮没。则岂非斯道之幸邪。秋凉伏惟静养道履卫重。悦道来寄峡邑。实副宿愿。而疾病侵寻。俗务牵缚。不能随分看书。其亦终焉而已柰何。就南格庵即此邑人也。悦道尝闻其名而未详其始终。今来得任斯文有后状行者而观之。其学识之超卓。造诣之精深。足可并驾于前贤。而世所称数学。特其馀事耳。万历癸酉。乡人立祠而俎豆之。壬辰火于兵。不克重建。至辛未营立庙宇于蒙泉。泉乃格庵平日栖息之所。而去格庵衣冠之藏不远也。时屈力绵。近才告讫。将以今九月上丁奉安。而设施节次。诚有不敢以自专。谨此别录仰禀。幸逐条示破。以完大礼如何。任斯文所著行迹。非不详尽。而犹不无疏漏处。曾知此老周旋于贵邑文献之场。必有传闻之实。可征于后来者。幷赐随闻详教。亦微显阐幽之一端。未知如何。

答金梅园[编辑]

不自意伏承珍翰。洽当一晤。颐生录尝有一见之愿。今蒙委示。尤荷盛眷。第念悦道受气虚薄。自少多病。重以行役之劳。丧祸之惨。荣卫外销。心神内铄。及此衰暮。一味沈痼。虽得长生久视之术。其于鼎器已破。追补无路何哉。惟思策励衰懒。求古人所乐而玩索焉。勉焉孜孜。粗收晩闻拙修之功。而立志不固。辄为俗物所挠夺。恐终无闻而死耳。崔监司令公奄捐馆舍。长德硕望。世岂易得。伤痛之怀。想吾丈同之也。

与金溪岩[编辑]

中夏盛热。伏惟道候神相。悦道病卧官次。专废职事。未知古人为贫而仕者。亦如是邪。其于自己分上。了无毫毛著力处。寻常书册之工。亦一切放下。虚负前后奖勉之意。秪增愧赧。弊县圣庙自经兵火。实多未安节拍。祭服等物。亦无形样。近方有意修补。而必须参考于文献之乡。可免失礼之归。玆遣儒生。别录仰禀。贵校应行节次及祭服制度。详赐录示如何。儒生即尹时衡。邑之秀士也。一二酬酢之间。可知其为人矣。只祝益懋大业。以副远诚。

答金以承是榅[编辑]

积违雅范。方切悬情。忽承珍翰。郑重如获一款。况审新营别业于仙游亭畔。使高人行止不离泉声岳色之中。自不觉清风逼人。却忆三十年前。与晩悟先兄栖息仙亭。过了三数月。泉石之胜。幽閴之趣。未尝不往来于心。今承所示。尤不禁怆旧之怀。而依然坐我于松风涧壑中也。今虽老矣。既有山水旧分。安知不更蹑仙踪。得酬畴昔未了之债也邪。兄则入山深矣。天崩地坼。固无所恤。而如悦道者。曾从海槎。薄游燕都。山河依旧。文物异昔。每一念及。只自潸焉出涕。从今世虑都灰。亟欲缚得数间茅屋于荒闲之滨。杜门却扫。以毕馀生。而干没已甚。百事败意。浩叹柰何。未涯奉展。临纸增怅。

答金以承[编辑]

岁暮思想倍苦。忽奉情讯。仍审动止珍卫。感慰难量。悦道衰病残懒。无一善状。且当邑志撰集之役。率尔下手。卒业无期。亦一悯蹙处也。贵门诸贤。当次第入录。而旁无文迹可据。药峯行迹。只以退溪先生往复诗篇书塡。殊甚疏略。如有状碣中可采入者。从便录示。俾完是役甚幸。

答金孝征[编辑]

儿来承拜华翰。宛对隔年颜面。信后多日。不审兄履起居何如。悦道来此僻乡。实副素愿。而宿病转痼。伏枕叫痛。寻常酬应之外。不得对案开卷。茅塞日甚。浩叹柰何。本县士林为南格庵立祠。而位版无可题之人。兄既有一枉之意。若及此时戾止。倍生光辉。勤企勤企。

答金孝征[编辑]

前后俯惠书。辞严义正。谴责备至。此正古人相规之义也。悦道虽迷劣。宁不知感。第其所论。于人言有不能相悉者。切欲开陈所怀。而往复之际。易欠和平。且当士论携贰之日。使同门共尊之议。终不归一。岂不重为外人所笑哉。以是含忍度了矣。今又满纸所教。愈往愈激。使人有可惊可骇逃遁不得者。惶汗悚缩。罔知所以措躬。然原其所以致此。则不过曰移奉论议之矛盾也。慰安文字之取舍也。悦道请一陈其槩。惟尊兄平心而恕究焉。年前尊兄之主论吴山追享也。悦道在岭东。未及与论。然以先师尊慕冶隐之心。同堂合食。孰敢曰不可。而第念岩斋我先师晩年讲道之所。则实晦老之玉山也。退翁之陶山也。一丘一壑。咸被昭光。后生寓慕。惟在于斯。上下相望之地。既无叠设之道。则宁或有歉于追奉之节。不可阙享于遗芬之地。尝闻长老言。晦老始祠西岳。移奉于玉山。退翁亦有易东追享之论。而竟以陶山敦定。是岂高下先贤而然哉。盖以所重在此。义理不得不然尔。且独加先师字于新位者。于旧位大有所未安。故适因宋璨玉之来间。略有所酬答。非直为自立己见也。及夫议定告由之日。玉山诸友请文于悦道。而衰废不敢当。使之奉请于兄。其间取舍。当日主事者之责。非悦道之所敢知也。向来文字事。今不必呶呶强辨。而鲁林始事之初。士林之风色何如。区区所陈。不过知旧间相爱之谊。非有它意也。追享时奉安文字。一则曰有接其传。曰惟旅轩。一则曰天挺真儒。自得之学。渊源授受之际。措语自相矛盾。故偶因言端。微示其意。而亦不能明言者。盖已施重大文字。不必妄自抉摘故也。是果一毫髣髴于隔壁听之论乎。至若数十年前玉山诸友贬薄说话。未知所言之如何。而彼独非我先师门下人乎。虽寻常酬酢间。必不当有如此口气。设或有之。彼自妄耳。于悦道何关。此不过悦道平日言行不能见信之致。而吾兄责人之道。亦已甚矣。嗟乎。吾辈今老白首矣。义理无竆。人见各殊。虽或有意见不合处。惟当平心而处之。况此斯文大议。非一家一人私事。尤当虚心察理。勿求己胜。然后可以镇不齐之口而敦莫重之礼。朱子所谓不必得为在己失为在人者。正吾辈所当相勉而服膺者也。未知高明以为如何。

答金而栗致宽[编辑]

夏间辱赐左临。顾此无状。何以获此。感戢亡已。秋气乍凉。伏惟尊体动止万福。悬慕区区不能自任。悦道丧祸馀喘。疾病侵寻。有何向上进步之望邪。只自怜悼。仍念尊丈山林日长。味道超胜。所著图书诸篇。实有发前所未发者。天之所以竆饿困苦。或者有意于此也。悦道固尝一再看过。而自己分上。了无实见得。不敢僭为之揄扬。顷见柳季华兄则深服精诣之见。不可使泯没而无传云。此则无待于后世之子云。而已得取信于一世矣。然必须就正于大人先生。然后方可为传后文字。秋间当造洛上。为尊丈先容焉。更乞益加探赜之工。精之又精。俾得卒业幸甚。

答张经叔应一[编辑]

日者委翰。恍对积阻颜面。仍审清秋。侍履万珍。极用仰慰。悦道病伏官次。又值大无。忧焦度日柰何。刊役专由贵倅之殚诚。事将就緖。斯文之幸。梓板近得措办。而多有不可用者。又陆路转输。事多难便。不得已船运于兄江。要得永庆士友转运之助。而其及时抵达未可必。第切虑仰。

答张经叔[编辑]

孟夏向热。悬想如渴。意外获拜情翰。凭审动止万重。又承宪府召命。仰慰且贺。悦道衰病日甚。长伴枕褥。苦闷苦闷。西行高明之见。何不自决。而有此谬询邪。妄料东殿郊迎时。病未趋参。势则然矣。而召旨新下。又未趋肃。揆以义分。尤有所未安。况昔疾今愈。有何嫌碍。惟愿更加审量。毋失进退之义幸甚。

与金子亮,金汝涵[编辑]

即因便到。凭审佥尊履珍重。倾慰区区。曾见经叔书。闻易学图说净写已完。实出于诸长老用意之勤。至令人叹服。悦道在此远地。未得趋参于校勘之末。追惟平昔覆育之恩。秪自痛泣而已。文集修正。亦不可失时。傥即裒聚完毕。斯文之幸可喩。悦道忝守僻邑。实符夙愿。而感伤风土。宿病添谻。又值凶岁。饿殍相望。忧恼难堪。柰何柰何。相距绝远。奉拜靡由。临纸驰情。第切瞻怅。

与金德承庆长[编辑]

昨书想已关照矣。即惟侍奉起居珍福。金乌之会。未知何以处之邪。悦道知虑短浅。本不能料事。当此斯文大举。病不能趋参。大有乖于同室之义。只自杜门自讼而已。惟望佥尊平心徐气。务归至当。不必撑眉努眼。与之角胜。重为斯文之羞。未知如何。

答金受而,权宅甫。[编辑]

即惟庚炎。佥起居珍卫。倾溯区区。悦道恒苦疾病。无一善状柰何。道内事前承察访丈惠复。正合谬见。三复叹赏。继而得上舍丈抵金仁同别纸。论议公正。不浑流俗。尤令人敬服。仄闻士林因永阳事端。以今望日约会于瓮泉。必有可闻说话。望须详示。以破聋瞽如何。蛰伏竆庐。无由奉叙。引领向风。驰想增剧。

答金受而[编辑]

顷承惠复。满纸缕缕。似不能洒然无病。一慰一恨。今又奉情帖。一病字几至消磨。而犹有所未尽者。幸须一切除祛。以副区区之望。悦道蒲柳早衰。疾病侵凌。臂痛吐血之证。一倂作苦。极悯。方修辑县志。而药峯遗稿只是诗篇而无行迹可据可叹。先大夫行迹。亦当依示载录。第此事必经信笔。然后可以传后。顾此琐琐者。又何足为轻重也邪。永阳一边人。辞气太锐。反欲胁制荣人。未知荣人将何以为答邪。忠烈祠通文有曰吾东方士论。无右于岭南。而今以此事。一道携贰。有若冰炭之不容。非徒斯文之不幸。抑亦深失两先生传道教诲之本意云。此岂非吾党之深羞邪。惜乎。无由以此謦欬于诸君子也。

答郑亦颜四勿[编辑]

我先生庙享。系是斯文莫重之举。今世虽无就正之地。而亦当广询博访于士林间。以求至当之归。上禀朝廷而行事。则异论何自而生乎。而吾丈独自担当。可否之间。曾不留难。似非临事慎重之道也。及其幷享之后。亦当镇之以静。勿为纷争。而又不善调剂。以至此极。上以累我先师。下以贻羞吾党。处事之失。谁任其咎。言念及此。令人气塞。每欲仰禀于左右。而路远无由。今始陈告。切须恕其狂僭而俯谅焉。

与金重玉尚珏[编辑]

谨问此时。侍外诸况何如。仆长在沈呻中。闷苦闷苦。地主因方伯之令。以闻韶事迹。当作一屏风。趁今到县之时。造作铺张云。真盛事也。尊先世诗文曾为裒录。失于丙子之变。诗文之可合作屏者。万年松题诗。幷书送如何。

答雷伴送灵雨[编辑]

不自意伏承老爷手书下存。惶恐陨越。不知所以措躬也。卑职等来留登地。今已十馀日。督府知府及海防道之见官也。以至诸司之赴宴谢宴。以各日行礼例也。而中因呈文辨诬等事。拖过多日。近又为文都司所拘执。蹴踏方物。征索土产。令其从人日夜相守。使不得措其手足。如是而虽欲奋身前进。其可得乎。昨已仰陈委折于督府。而迄无批下。牢锁孤馆。第切愍缩之私。今承缕缕下示。所以矜怜而指教之者若是周曲。卑职等相顾感泣。益仰大君子爱人以德之意也。当此诸军门侵责四至之日。顾恤小邦。无如我老爷。解纷释难。亦在我老爷。伏望垂德惠以终始之。遍告于上司各衙门。得免差官之拦阻。毋致王程之稽滞。岂不感甚幸甚。

答庄提督应会[编辑]

窃详示谕。深仰老爷顾恤小邦。欲为省费之盛意。第皇嗣诞降。乃是天下之大庆。而遣使颁谕。又是属国之至荣。诏敕顺赍与否。下邦陪臣不敢擅便。伏惟老爷酌宜裁处。

寄㙨儿[编辑]

离洛之后。音信难凭。思恋不可言。秋气甚热。汝慈候及诸儿俱安邪。吾今卄三抵箕都。将以廿九乘船。而舟楫坚致。篙工亦得善手。乃李承旨昔年带行者。必无渡海之虞。但汝辈多病。是所关念。十分善摄。以副吾意可也。读书则诗书论孟中从可读者。勤勤勉勉。以探索旨义为主。儿辈亦令熟读史记。毋令有阙至佳。古人年过十五。凡事皆责以成人。汝则今将抱子矣。修身炼业之外。如课农御家等事。皆是职分之所当务。岂可如童稚之时。而全不留念邪。必须除去懒惰麤粗之习。提起勇往力行之意。心志庶有所立而不至昏昧矣。且待人以诚。事长以礼。是汝三字符也。凡此数语。汝能一心服膺。常如在吾左右。比及明年相对。可以免旧时伎俩。勉旃勉旃。汝于程文。专不习熟。宜思勤励做读。自然长进。不必汲汲于进取之涂。反失其前所得者矣。毋以我言为寻常。益加体念。是所望也。

寄㙨儿[编辑]

前在平壤及椵岛。连付二书于状启之便。未知得见否。吾十二日入椵岛。十六日泊石城岛。卄三日到广鹿岛。海路过半。而时免风浪之险。又无疾病之乘。若遇顺风。数日内可达登州。深以为幸。但家乡杳邈。音信无凭。思之殊庸惘然然。人生履险。自有前定。只得任之而已。回期当在来春间。勿以为虑。多少录在别纸。须体余至意。毋作伯鲁之简也。

我既远行。为子弟者。不宜闲漫出入。且不可参会飮燕乐之处。

汝辈学业未就。是吾日夜关念处。须奖率群弟。勤励讲习。

读书须要专心著意。以通旨义为务。则自然长进。否则无益矣。古人云读书有三到。三到之中。心到为上。此言须宜佩服。

汝等性懒。常以游放为伎俩。如是而宁有长进成就之望也。须十分体念做去。以慰远想。如修身御家待人事长之道。前书及之。幷须体念。

寄圾儿[编辑]

雨水连旬不止。未知丧行何以得达。远念益苦。吾縻职在外。不得与论营窆凡节。辜负吾兄。何至此极。南望痛哭而已。西边贼退之后。黄都督龙来镇椵岛。方略布置。非如文龙之比。要与我国合势。贼来则水陆并攻云耳。

寄诸儿在南汉围中时[编辑]

牢锁围中。愤懑无聊。近因南来人。得闻岭中义论方张。伯氏亦已倡师云。令人意思差强。兄弟同入死地。殊可虑念。然因此而得遂敌忾之忱。诚幸矣。不幸而遭颠覆之患。一门同作义魄。不犹愈于苟生乎。近日和议纷纭。如吴达济,洪处厚以敢言被谴。又以申恦拟望铨官见罢。时事从可知矣。柰何柰何。吾前月递正言。方以骑郞随行驾后。既无言责。竟不得一言匡救。上负国家。下负亡仲氏。公私俱可恸也。

顷于圭侄还。未克详悉所怀。然到此家事有不暇恤。宗社之患。迫在朝夕。此将柰何。和议牢不可破。国书昨已渡江。生丁不辰。遭此罔极。在今处义。只有一死以报而已。父子之间。不可无一语相及。苍头归玆付数字。

寄塼,垶两儿。[编辑]

书来知安甚慰。前年宋璨玉来问不知岩新位版之说。吾答以吴山不知岩。相距密迩。且旧位版前面书先师字。与冶隐位版有异。人多以为未安。吾意亦然。移安旧位版。未为不可云矣。厥后闻金参议以别造新位版奉安为宜云。此是斯文大举。顾此衰废。何必自立己见邪。更思之。先师幷享吴山。积有年所。今忽移安。则分奉之际。似为未安。求之神道。岂远人情。以此言之。则金参议之言。亦不为怪。然公议既定。通告道内之后。似难移易。幸以此意。更议于诚彦佥兄也。奉安告文。吾病矣。且独当未安。答书以请于金参议。非惟吾私分固然。其尊贤重事之道。不得不然耳。

寄垶儿[编辑]

近状何似。痘警可虑。而绝不相干。虽近无患矣。大学若读十馀日。可以惯诵。而闻已中辍。可知汝颓惰益甚。更须奋励勤读。体念余意可也。通计一年。所读不满数卷。如此而欲望其成就。不亦妄乎。汝于家事颇周密。又能严御奴隶云。可慰。然家务固当检饬。而偏著则有妨实工。奴隶亦当驾驭。而过当则恐伤恩爱。须要参量处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