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经堂文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二十六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二十五 抱经堂文集 卷第二十六
清 卢文弨 撰 景闽县李氏观槿斋藏嘉庆丁巳刊本
卷第二十七

抱经堂文集卷第二十六

          东里 卢文弨 绍弓

 传

   杨文定公家传丙申

杨公名名时字宾实常州江阴人也少严重有局度不

为事物仓猝摇动以诸生应乡试主司以性理书发䇿

未之习也归而求其书读之朝夕寻绎由是得圣贤门

径所从入笃志实践卒为完人康熙三十年成进士改

庶吉士座主李文贞公理学为儒者宗门下士数百人

独深契公常以正学相期公毎从质问所得日益进散

馆授检讨充明史纂修官

圣祖特召对充 日讲官起居注旋

命提督顺天等处学政先是居此任者率宫坊以上大

圣祖用文贞荐以公清介有学术故特用公实异数也

公每接诸生必开诱以立志居敬致知力行之道不专

文词见官属一依仪制不肯少假借保定知府故违成

例不录河闲左卫童子送试屡矣谕之不可劾罢之未

期年士习丕变

圣祖嘉之赐以

宸翰擢侍讲会有以蜚语上

闻者谓公外钓公清名实则与巡抚比巡抚信公言为

黜陟故属员竞致赂遗于公是时直隶巡抚即李文贞

也将代适有武生犯 跸事

圣祖不深谴

命往江南防河公喜去家近即迎亲侍养总河张公鹏

翮知公实廉贫唯委以往来稽察之事公尽瘁不辞连

丁内外艰服除仍往河工效力五十二年 召还入直

南书房时令陈说经义修校

御纂周易折中性理精义诸书逾年

命充陜西乡试正考宦公虽蒙 召然未自陈吏部补

官例不与开列此亦异数也甘肃宁夏地处边士子试

卷别编聿丁号取中是科佳卷多而限于额特疏请加

中一名从之直 内廷三载未请补官如故五十六年

圣祖特用为直隶巡道

谕日欲试尔民事也时直隶尚未设三司以巡道主𠛬

狱兼驿传案丛事猥吏因缘为奸公至厘革殆尽

圣祖闻其政声谓大臣曰杨名时不特是清官实好官

也五十八年迁贵州布政使明年冬擢授云南巡抚值

西藏用兵大师取道云南留屯以待进止乃建屋百数

十闲以处之民用不扰凡馈餫皆计里给直师还倍加

优恤马道死者兵当偿为奏免之滇民输兵粮有远运

之苦奏请兵少米多之处折银征解旧丁役久不均戸

绝田去有归倂而无除减故或以一人而兼数丁名日

子孙丁民不胜其累多致逃亡又民纳粮之外加派甚

多名曰公件银岁不下三四十万数反倍于正额公请

均丁于田而减公件岁入银为十一万有奇勒石晓谕

民困大苏滇地多产银官收其课久之矿衰而课如故

司事者以缺额罢官究追多视为畏途公以矿有王有

衰请以道员一人总理各厂使盈诎得以相补若武定

之狮子厂楚雄之广运厂及临安新开之华祝箐厂皆

费多利少请封闭在任凡七年利民之事次第举行民

苗罔不悦服

世宗嗣位之初 赐以

圣祖遗物且

谕曰尔在官历任有声朕所稔悉复

御书清操夙著四字以赐且止其入 觐雍正三年

兵部尚书复授云贵总督四年进吏部尚书仍管云南

巡抚事先是有

旨不许公折子奏事既而

谕公曰前因人有萋菲之言偶失于舒究耳今巳释然

矣令折奏如初大理府洱海滇中巨川其尾为沙石壅

积民数被水患奏请疏泄幷立期五年一修费皆官岀

后人奉为式焉坐奏豁盐课疏内叙入

密谕削尚书职仍管云南巡抚事六年有人奏公与臬

司江𦬊通同欺蔽

世宗命湖南布政使朱纲来代且遣𠛬部侍郞黄炳来

会鞫纲又以徇隐废弛劾罢公职讯鞫日士民汹汹数

万人集门外纲虽吹求百端亦终不敢加公以𠛬既讯

无所得则以曾受盐规银五万八千有奇拟罪绞其银

限一年全输官此盖公于元年即奏明取以给公用者

也谳上

世宗特从原宥公不敢遽归留滇七年唯以研经讲学

为事

今上初即位述

先帝遗意召公乾隆元年二月公至京师授礼部尚书

兼掌国子监祭酒事又

命授 皇子读兼入直南书房此皆治化根本所在公

生平志学于是得展五日一至太学升讲堂就经传中

提纲挈领示诸生以为学之要谓学以希天也天德诚

而无妄一仁之流行也故必纯于仁斯谓之诚其功则

在敬以直其内义以方其外盖干画实诚之𧰼也坤画

虚敬之𧰼也敬以涵义义以敬行人本天而亲地故体

坤期有以合天其要必自暗然为己以为默契天载无

声无臭之基不易世不成名遁世不见是而无闷乐则

行忧则违此天德之藏于密而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

终者也故易爻论语皆首发其义焉有圣学斯有王道

乾元始万物利天下而相忘于不言故论圣德以无名

为至论从政以不贪为美公与诸生讲论经义至多其

大指不出乎此又荐经术之士庄亭阳秦蕙田等七人

分主教事更请 颁发经书俾士子得肄习监中旧所

有经史版刻漫漶者俱请修补所奏多见施行雍正末

年黔中苗乱杀掠内地民人连年用兵征之公深知其

弊上疏陈绥定苗疆方略曰驭夷之道贵在羁縻服贰

之方务彰诚信从未有怨毒猜嫌而能长久宁帖者贵

州一区多与苗疆接壤生苗在南汉人在北而熟苗居

其中闲受顾直为汉人佣相安巳久若生苗则本在深

山密箐之中有熟苗为之限隔常声内地兵威以相禁

戢故生苗亦绝不敢萌窥伺之端自开拓苗疆之议行

于是生苗界上咸屯官兵欲渐据其土地干戈日寻而

生苗始不得安其所官兵屯营之地多在高山水泉渇

乏百物不通民运粮至山下官兵接运上山尚有二三

十里之遥劳苦惊惶妻孥隔绝而官兵亦不得安其所

百姓改折色为见粮又责令运送费用数倍终年不息

且毎被钞劫而百姓益不得安其所至熟苗之苦更有

甚焉无事则SKchar挽运力役用兵则为向导前驱军民待

之如奴隶生苗疾之若寇雠官兵胜则坐苗乘闲钞杀

以泄忿生苗胜而官兵又混行屠戮以冒功此熟苗之

所以愈不得安其所也窃念开拓苗疆本欲登斯民于

衽席而竟致官兵百姓生熟苗民人人有赴汤蹈火之

惨将何为乎其速祸激变约有两端苗疆本未宁谧而

地方官遽言人尽抒诚请加赏赐生苗得赏者二三不

得赏者七八失其本望恶能无叛加以熟苗劳重累深

全无赏赉愈增怨愤因而勾结生苗作乱以至不可禁

御又从前开疆拓地止及古州清江等处而台拱地方

犹在化外自有司迎合邀功辄云台拱苗民愿献其地

以为官兵安营立汛之所上官不察竟议驻兵而台拱

生苗遂将官兵围困经两次遣兵救援悉皆覆没遂至

侵轶内地内地之兵太半奉调移驻苗界致使苗人得

以乘虚而入无处不被蹂躏闲有就抚熟苗又被武臣

惨戮卖其妻女以入私槖其脱逃者归吿徙党贼志益

坚人怀必死多手刃妻女然后抗拒官兵以致锋不可

当败衄屡吿百姓流离死徙不可胜计计今奏报者必

以苗民殄灭几尽难民复业过半苗疆不日厎定为辞

然以臣计之盖有未可全信者从来用兵之䇿不过曰

剿日抚而巳今欲剿则山势陡绝一线仅通一人据之

百人难上即或乘其不备夺险而进而苗人本无屯积

相率滚箐而走官兵熟视其去莫可谁何此剿之所以

难也若欲抚之则苗民积怨巳深且谓如前见诱俱怀

疑惧加以有险可恃非万不得巳焉肯轻就笼络此抚

之所以难也为今日计唯有下恺切之

诏布宽大之 恩弃苗疆而不取将重兵还驻内地修

垣筑垒于要害处所俾民有可依兵有可守贼来则互

相应援协力禽捕贼去则分兵扑灭勿事穷追再明悬

赏格有能擒缚首恶投诚及所犯本轻而率众归顺或

邻近苗人奋勇杀贼验明首功者皆给予土官世袭分

管其地熟苗则加以抚绥勿使为生苗所劫掠为官兵

所欺陵如此调剂生苗得所栖托熟苗又荷生全自当

俛首帖耳抒诚向化若因循粉饰臣恐兵端不能遽息

糜饷劳民终非柔远宁边之善䇿也疏上政府颇有异

上独是公言时 内廷翰林余栋丁母忧给假六月公

奏请令其终丧以尽子道幷言翰林梁诗正服尚未除

亦应缓其行走又奏请增定顺天及江南陜西三处解

额其造辟陈奏者尚末由悉闻也凡考试衡校之事

上皆以命公其教习庶吉士也

命下于进士未𨕖入馆之前公手定教规排日至馆训

迪不倦七月充纂修三礼副总裁时巳婴疾矣入谢

上觉公颜色憔悴

谕加意调摄出犹诣太学遍历六堂敦勉多士疾寖剧

上遣医视给参药少闲口授遗疏以治化方新

圣功惟健行不息

圣德必日进无疆为言语不及私以乾隆二年九月丙

戌朔薨年七十有七

上闻轸悼赐白金千两治丧 遣官祭奠加赠太子太

傅入祀贤良祠谥文定公孝友醇正其于圣学实能以

身体之不徒见于辞说之闲故自承学之士以及武夫

隶人苗童夷妇咸尊信悦服无异辞即劾奏中犹称公

为科甲中之领袖又云姁姁妪妪以取𡡾于民推问之

下犹称引诗书无异常日即此言亦可见公之为人也

公于诸经皆有讲义近

诏求遗书其家始录以 进门人尝辑公说经之言为

易义随记八卷诗义记讲四卷先已版行其诗文杂著

尚未编辑公无子以弟之子应询为后二品荫生例当

得部主事家居不谒𨕖孙敦裕敦厚皆县学生敦裕谨

饬好学早卒

旧史氏日公躬行实践人也不以文辞名然义理充溢

乎中凡所流露自成文章余尝读公序徐霞客游记两

篇而叹大儒之言无在不引而之正为足以垂世而立

教也诚为圣功之本周子切指之公从而演绎之迹其

出入内外显晦祸福无一非诚故能受

三圣非常之知遇积久而道弥光今距公之殁巳四十

年而所闻四方士大夫之口犹翕然同声曰贤呜呼此

岂有丝毫假藉耶宋司马公入相未久而殂公登

朝亦未及㫷而殒乃其诚亦极相似然而公之学为较

纯矣

   候𨕖主事苍毓杨府君家传庚子

君讳应询字苍毓常州江阴人杨文定公之子也先世

详君考传中文定公以进士起家敭历中外

诰授光禄大夫礼部尚书

赠太子太傅予谥入祀贤良乡贤祠当世所推理学名

臣也公艰于得子康熙五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垂问及之公奏云臣弟廪贡生杨名世今

年可望举子即以为臣后君果于是年生命名盖以此

也本生考圣翼府君后任泰兴县儒学训导君幼即随

文定公宦滇南迨公闲居行馆躬自训讲性理诸书与

安溪李文贞公之所著述欲尽传其学君一生行己处

事实本于庭训居多雍正元年

覃恩授二品荫生时方七岁

皇上御极召公入 觐君奉母刘太夫人归里公卒于

位君终身以不及视含敛为恨乾隆四年服阕引

见以部主事用因太夫人年高乞终养太夫人年𬯀大

耊始卒君亦有小患讫未就𨕖然君虽未服官其隐造

福于乡邦者事甚夥当岁在乙亥邑大饥明年春又大

疫令周君鳯岐倡议振济以其事属之君君悉意筹画

凡平粜鬻粥施药施槥皆井井有条所全活者甚众督

学李公因培振兴文教以旧澄江书院狭隘于养士之

道未僃以君众望所属与相商㩁劝绅士有力者捐输

且择老成者董其事于是增房舍厚廪饩购经史学者

彬彬称盛焉即今曁阳书院是也漕米仓旧在城内有

图改建以渔利者诳县使移建南关外君闻之力争谓

仓建城内官易稽察近接水次船便转般民居环护启

闭谨严四乡输纳远近适均官民相安历百有馀载明

季曾移城南旋即毁废况地当潮汐之冲农船每遭扑

撞于公私皆不便当事韪其言得不徙令蔡君澍以栖

霞庵为明典史阎公应元殉节地于其所立祠幷祀同

时守城殉难之典史陈公明遇后令刘君新翰又置有

祭田无赖子利其入欲毁祠仍为庵凶势甚炽君激于

义与邑生员赵曦明幷力讼官几为所陷而终得直

念祠中尚有佛像及今勿撤则二公若寄既非所以明

虔且后患亦未可杜因井闻于官俾僧移去兼增祀训

导冯公厚敦额为三公祠皆同时殉节者也凡历三政

而后大僃于是祠之门庭堂寝换然翼然招道士守之

毎春秋二祭必躬造祠中敬谨将事其勇于为义始终

不懈如此文定公研穷经籍凡有所得辄笔之然未有

成书君广为捜缉成易诗四书札记讲义程功录等上

之录入四库中其家庭庸行可无述也乾隆四十四年

十二月六日卒年六十有四娶刘安人即太夫人侄也

子二长敦裕邑庠生先卒次敦厚邑庠生女四长适太

学生武进谢宸璐次适府学生无锡华廷模其二皆夭

敦裕无子敦厚子玉衡为之后实承重云

旧史氏曰曁阳书院之新建也余承学使鹤峯李公之

聘来主讲席见君之所规画咸中法程君数过余厚余

甚至后余续昏于君从兄之季女亦君所为怂恿成之

者也君容貌温温至其析义利辨是非则偘偘凿凿不

少依违一邑之正人皆倚以为重不愧文定公后人乃

冢嗣亦沈靖嗜学而先早折君之病亦以是悲夫古

人尝慨居其位不得行其道者多矣君虽不仕其所为

实与古之循吏无异余之传君亦庶几无溢辞焉

   黄河同知蒋君家传丁丑

君蒋姓讳祈年字东郊奉天镶蓝旗人家世自有传父

讳国正凤阳府知府有治绩举四子君第三凤阳公卒

官放散官钱不能偿公弱冠独身任其事留凤阳五岁

事竟乃得归君素习吏事以赀当为县令乃请往河工

自效历三年以勤干闻总河故大学士嵇公深器之初

署山东管泉通判旋实授泇河通判又迁沂郯海赣同

知防修禹王台竹络埧诸险工地处辟左少车马运竹

石不时至前任率以是败去君访知有小车装私盐夜

来者且百数不可制制则岀死力以拒盐又往往苦乏

君辄以便宐召其豪听其输盐而藉其车以运又夫役

有受顾而役不中程者君亦不急绳之于是利得钱来

受役者益众事遂集逾年换黄河同知河岀曹单闲易

溃决君积精诚以为民请命水之溢而出者疏成引河

宪皇帝特命致祭河神荅灵贶焉明年水大至民凶惧

君祷神愿以身殉立危堤上堤震动有声水盛怒如有

神物助持君踊身入河见者无不惊泣会救者众乃免

水亦顿却众为立碑碑在今曹县之望鲁楼即当日之

投身处也君行视堤厈之庳薄者与当水冲者亟令修

筑工讫而嵇公巳去后代者与君却坐擅用官钱罢君

于是时年三十有六贫不能偿以故一斥终不复起而

君亦绝不介意先是望鲁馆舍后有隙地切临陂塘西

接平芜东环邨落烟波云树参差掩映君乐之增筑小

室其上见者皆以为若舟之行水也因颜曰壶天一叶

而自寓其号曰虚舟至是以官钱未偿不能归三年留

之吟讽歗傲不知身世之厄塞也君在凤阳所交皆知

名士年虽少已学为诗罢官后乃壹意竟学尝读汉书

至王尊传与已事相类感而赋之君之诚心为民发于

自然固非规规袭蹈古人之成迹于斯见之君后又侨

居沧景闲卒于献县年五十在日官钱终未偿所司以

产绝吿乃免有六子皆贫其名锦者为诸生从予游纪

君事于伦常之闲亦多有可称者

论曰昔傅炎父子治县并著奇绩人称其有治谱君之

父为庆都为永安为凤阳所在著称以此知君之禀承

也有自然凤阳治民而君则治河其事不尽同而君乃

能使曹单之民久而戴君方解组时经单父城父老拥

车争问起居君亦自喜以为昔日车骑旌旄之迎不若

也越二十年君之子过望鲁老人述君事犹重大息曰

公所为利于民不利于身然则职任虽殊其诚乎为民

者未尝少异不然何以得此于民哉

        弟子仁和韩文潮驾虹校录

抱经堂文集卷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