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发展地方工业
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发展地方工业
——黑龙江省肇东县的调查报告 |
|
黑龙江省肇东县各级革命委员会,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坚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就建成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地方工业体系。
现在,这个县有县办工厂四十八个,全县二十五个公社都有自己的工业,百分之八十的生产大队办起了小工厂。产品有二百五十多种。一九六九年的工业产值,比一九六五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多。
工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全县三百多万亩耕地,文化大革命前只有一眼电机井。现在有一百多处抽水站,二千多眼电机井,小土井遍地开花,可灌溉一百万亩耕地。三年来,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两千四百多公里,使二十四个公社有了农用电力。全县二百九十八个生产大队,都实现了粮米加工机械化。一千八百零八个生产队,队队通广播。一九六九年,这个县虽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丰收。地方工业的发展,壮大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巩固了农村社会主义阵地。
把支援农业作为头等重要任务
[编辑]肇东县的地方工业,在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有过很大发展。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到一九六二年,先后砍去了农具厂,逼黄了电机厂,关闭了化肥厂,一风吹掉了社办工业。剩下的几个工厂,也脱离了为农业服务的轨道。贫下中农气愤地说:“工厂大门朝‘钱’开,修造农具别进来!”
一九六七年三月,肇东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一开始抓工业,就把办工厂执行什么路线、为哪个阶级掌权的问题,交给群众讨论,进行路线分析。他们组织全县工业系统的干部和工人,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的教导,以革命大批判开路,在全县工业系统开展了“工厂大门朝谁开”的大辩论。各厂工人通过回忆本厂的历史,揭发、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办工业路线的滔天罪行,划清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同修正主义路线的界限。经过反复地进行路线分析,肇东县地方工业的发展同农业靠得越来越紧,发展得越来越快。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紧紧围绕农业的需要,发展地方工业。三年来,这个县新建的二十多个工厂,都是紧紧围绕当地农业的需要上马的。一九六七年,农业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县工业办起了水泵厂、水泥管厂。一九六八年,农业大搞电力建设,实现水利工程配套,县工业办起了变压器厂、水泥厂。一九六九年,为了适应农业大发展的需要,又办起了磷肥厂、电线厂、变压器油厂等。这些工厂,大部分都是当年建设,当年出产品,当年就为农业生产出力。这些工厂不论自身发展得多么快,生产力多么大,技术水平多么高,始终坚持把支援农业的任务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坚持做社会主义大工业的助手,坚持修造结合、以修为主的方针,坚持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一厂多能,面向农村,全心全意为农业服务。这个县的许多工厂,都设有为农业服务的修理车间、修理部,修理农业机具,做到日来日修,夜来夜修,随来随修。各工厂还按照农事季节,随时组织支农服务队,深入生产队,服务到田间。各工厂还坚持做到:时间紧,修造农具优先完成;材料缺,支农任务优先保证;任务重,支农产品优先安排。一些不生产农具的工厂,也努力往一厂多能,一机多用,一人多艺方向发展,为农业服务。今年年初,农具厂的工人深入农村,看见广大贫下中农冒着严寒,破土打井。大地冻有两米多深,几个小伙子,手抡大镐,身穿单衣,还是满头大汗,几天才能破开一眼井的冻层。工人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回厂后,就连夜开展试制冻层打井钻的会战。经过三天两宿九次试验,终于创造出一种新式钻头,从开钻到出水一般只要三个多小时。他们说:“能为农业出把力,费尽心血也心甘!”
第三,建立支援农业联系点和推广新产品试验田。这个县的许多工厂,都在农村建有自己的支农联系点和新产品试验田。他们深入农村参加劳动,进行调查研究,实行工农结合,并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试制和生产产品。过去,这里?种谷子用的是旧式?耙,“马鬃苗,一条条”,株数少,产量低。红旗机械厂的工人们,便到新产品试验田所在地的姜家公社,同贫下中农一起劳动,一起研究,一起试验。经过多次改革,试制成功点种、施肥、浇水、覆土、镇压等几道工序联在一起的畜力牵引一条龙宽播?耙。使用这一农具?地,由过去五个人减少到一个人,为全省改革垄作播种工具,实行科学种田,创造了良好开端。
第四,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县革命委员会在规划农业生产的同时规划工业生产,在部署农业生产的同时部署工业生产,把全县地方工业组成一个完整的支援农业体系。三年来,工业投资百分之八十七以上,用于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地方工业。现在,全县已经形成由县、社、队三级工业组成的支农线:以拖拉机大修为主,各公社中修、小修相互配合的农机修配支农线;以农具、水泵、水泥为主的水利排灌支农线;以电机、变压器、电线为主的农用动力支农线;以磷肥、化工为主的化肥农药支农线和农村运输支农线。目前,这个县的县办工业,正在以跃进的步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农业生产的新高潮不断做出新贡献。
坚持自力更生,大搞群众运动
[编辑]毛主席教导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肇东县工业战线到处充满着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显示出自力更生、大搞群众运动的威力。 肇东工业战线从各级领导到革命群众,有一个共同的革命志气:“发展社会主义工业,要做动手派,决不做伸手派。”这个县生产大型变压器,是在一九六八年八月由县农电管理站的电工搞起来的。当时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技术,四无材料。工人们说:“我们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有一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有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战胜‘四无’。”当时有人听说他们要造一千八百千伏安大型变压器,当头泼了一瓢冷水:“制造大变压器,得有真空氧化、压力浸漆设备,得有大型剪床、桥式吊车和自动绕线机,……”工人们回答说:“我们就是用手抠,也要把变压器抠出来,让那些崇洋的人看看工人阶级的志气!”他们在借用的锅炉房里,开起“诸葛亮”会。大家出主意,大家动手干。变压器上要用上万件绝缘材料,他们没有冲床、剪床、压力机,就用凿子、剪子、锤子,一件件造出来。变压器外壳上焊接散热管的六百二十四个眼,全是工人们用钻头、小锯、手锉一个眼一个眼抠出来的。他们自己创造了十八台土设备,闯过了洋专家所谓的“五大难关”,苦干巧干两个月,终于制成第一台大型变压器,闯出一条先出产品后建厂的新路。三年来,肇东县新建的二十多家地方工业工厂,同变压器厂一样,都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革命群众的创造性,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搞出来的。
一九六八年,农田基本建设急需水泥,架设线路需要水泥电柱。他们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县里一斤水泥不出的状况。县里集中了有限的自筹资金,动员十几个厂搞协作,支援水泥厂上马。参加建厂的同志,用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在滴水成冰的冬季破土动工。厂房的四框刚立起来,屋里的水泥机座已经完成;厂房没上盖,设备已经安装完毕。没有配料盘,就用铁锹搅拌;没有提升设备,就用辘轳代替;没有黄土烘干设备,就搭起火炕烘;没有粉碎机,就抡起大锤砸。工人们顶着风雪,冒着严寒,爬到十多米高的高空架设立窑烟囱。砸石灰石,又累又呛,有人迷糊了就跑出车间,迎风站一站,回去接着干。就这样,经过八个月艰苦奋战,一座年产上万吨的水泥厂正式投入生产了。
坚持土法小型,反对贪大求洋,是这个县自力更生办地方工业的一个特点。一九六七年春天,县里决定建设一座磷肥厂。开始,筹建小组的一些同志贪大求洋的思想比较严重,计划投资一百多万元。但十个月过去了,成效不大。在县革委会负责同志的帮助下,他们深刻认识到,专门盯住洋设备,忘掉土办法,这不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认识提高了,思想解放了,行动自由了。他们想:生产磷肥,不就是磷矿粉拌硫酸吗?一天晚上,他们弄来点磷矿粉,连夜进行土法试验。两个洗脸盆,一根木棍,成了这个厂土法生产磷肥的起点。经有关部门化验,洗脸盆拌出来的化肥,完全合乎国家标准。工人们说:“贪大求洋十个月,一斤化肥没出;土法上马,洗脸盆闹革命,一夜成功。”接着,他们用筛子代替球磨机,用火炕代替烘干设备,用铁锹等代替搅拌机,头顶蓝天,脚踏雪地,干得热火朝天。三个多月,生产出五百多吨磷肥。
以后,一些土法上马、艰苦创业办起来的工厂,又滋长了贪大求洋,伸手向上要的错误思想。他们有了定型产品,在上级挂了号,就神气起来:要资金,要设备,要盖大厂房。县革委会抓住这个问题,在全县工业系统再次开展了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县革委会的负责同志到工厂和工人、干部一起举办学习班,学习毛主席关于“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的教导。同时,帮助他们回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厂史,带着他们到先进工厂学习。通过学习,使一些有错误思想的同志认识到:伸手向上要,就会丢掉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追求洋厂房,就会失去艰苦创业的好传统。千变万变,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变。原来打算伸手向上要的不要了,准备盖大厂房的不盖了,进一步按照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发展企业。
毛主席教导说:“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肇东县各级革命委员会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他们发动群众集资,解决办工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他们发动群众利废利旧,解决材料缺乏的问题,仅搜集废钢铁锻造揂钢和电炉炼钢,每年就有五百多吨。为了解决设备问题,他们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自己武装自己。三年来,他们自制车床、冲床、钻床、压力机等各种设备七百六十九台件。红旗机械厂的生产机械化程度达到百分之八十,其中百分之八十的设备是自制的。
打破常规,闯前人没走过的路
[编辑]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肇东县工业战线的革命工人、革命干部,都有这种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他们豪迈地说:“革命就是要破格,要打破常规,革命就是要敢想、敢干、敢闯、敢超,不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的高峰。”这个县的卫东广播器材厂,是一九六八年在一个孵小鸡的畜牧场的基础上办起来的。当时,论设备只有两台旧皮带床子,论人员连一个真正懂得电子技术的人都没有,论厂房只有一片东倒西歪的小土房。这个厂的革命工人、革命干部,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为了更好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决心制造广播机。有人冷讽热嘲地说:“鸡窝里还能飞出凤凰?这不合乎常规!”工人们回答说:“同帝、修、反争时间还讲什么常规?革命就是常规!”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教导,更加坚定信心,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于藐视资产阶级的所谓“常规”。没有设备自己造,没有技术在干中学,没有材料就用兄弟工厂的边角废料。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自己制造了四十八台设备,试制和生产了五百瓦有线广播机、全晶体管有线广播机、电子管和晶体管结合装成的一千瓦有线广播机等五种九个规格的广播、通讯设备,大踏步跨入电子工业的行列。工人们说:“毛泽东思想来武装,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肇东县的革命工人,从不迷信资产阶级专家达到的技术成果。他们说:“资产阶级技术‘权威’,总是把自己的成果说成是登峰造极,其实没有那么一回事!”红旗机械厂生产的胶车钢板,开始是一锤一锤砸出来的。他们不断革新技术,改造设备,自己创造了大型压力机,使冲眼、压边各道工序逐步实现机械化。唯独在成装工序,用铆钉铆合,生产效率很低。老工人赵福昌从十六岁就进工厂修理胶车,几十年来,日本的、德国的、苏联的胶车钢板都摸索过,都不外是焊接的、铆合的。他想,现在我们自己生产钢板啦,能不能不焊、不铆,找出个新门路?有保守思想的人说:“没听说过制造钢板不用铆钉!”赵福昌遵照毛主席关于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的教导,下定决心,闯难关,走新路,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他和同志们日夜琢磨,经过十几次试验,多次改革胎型,根据按扣的原理,创造成功钢板压窝新工艺,使成装钢板甩掉了铆钉。这项新工艺,使钢板成装的人工效率由八付提高到二百五十付,成装工序成本由一元零四分降低到两分钱。现在这项新工艺已在全国推广。
在工人阶级的大胆革新、大胆创造下,初级的东西在变成高级的东西。白手起家的变压器厂的工人们,在制造出一千八百千伏安大型变压器后,为了加速我国农村的电气化建设,决心要革电线的命,提出要制造用一根电线送电的变压器。他们说得到做得到。经过二十个昼夜、二十九次试验,终于把一根线的变压器试制成功。这种变压器,使高压输电线路由三根线减为一根线。过去的一条线路,现在可以架设三条线路,为加速农村的电气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肇东县工人阶级,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在土办法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过去一向被认为地方工业没法逾越的技术难关,一个又一个被突破,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一项又一项被创造出来。正象几名老工人说的那样:“我们不会画图,但我们就要用这个笨办法,画出自己的机械化,画出工厂远大的未来!”肇东县工人阶级正在用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在地方工业这张白纸上书写最新最美的文字,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0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