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批示文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批示文
作者:朱启钤 中华民国
1914年1月30日
本作品收录于《政府公报 (北洋政府)
民国3年2月5日政府公报第628号

  内务总长朱启钤呈 大总统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批示文并 批(附清单

  为呈请事。窃维禹贡,州域经纬乎山川,嬴秦郡邑渊源于地理,举其名如见其地,审其义即辨其疆。是故虽经迁变,终古犹资识别。降及两汉,迄于明清,历年久远,拓地恢廓,建置并析,纠纷参错,混郡邑而从同。几南朔之不辨,溯厥由来约略可数。昔唐之藩镇随镇地而定军名,宋之军号遂因军而更名。地肤廓浮词无关地理。其弊一也。帝王临御避忌滋甚,郡邑因讳二易名。实由汉文所自始,历代仿效,积年浸多,历史之观念既晦,山川之名义无存,其弊二也。更或以弇陋浮靡之习,喜巫祝颂祷之词,例如庆康兴昌安宁化定等类,无处蔑有视听寝淆地望难征,其弊三也。又若兵震殊方泽被海隅,矜武功而置郡,拓岩疆而区邑后,世宁远威远镇边定边诸称,由斯滥觞边陲式廓沿袭益繁,其弊四也。凡此四端,胥为郡邑同名之原,其外或采纪年,或因祥瑞,置山川地理于不问,遂重复相仍而无极,故唐县名同者仅十九,而宋则益为三十矣,明县名重者四十二,而清则倍蓰之矣。洎民国肇造,天下为县,于是二县同名者七十四,三县同名者十有二,四县同名者四,五县同名者三,六县同名者一。稽其总数,实七倍于唐时。施之政事则彼省与此省糅难播,诸重译则甲县与乙县混淆,乡土之观感易泯,地理之名实不符。丁大政之革新,蕲人心之爱国,允宜丕扬国光冀诸勿坠,况土地为立国之本,正名实敷政之先,关系重大,曷容缕晰是。特督饬员司钧稽载籍,举全国重复县名一百二十六处,统为拟定。凡两县同名,存其先置,新名从同,仍还故称,其或通商之大埠新拓之边方习称已久骤革匪便,仍其旧贯藉少纷更。至于拟定新名之标准,均以古代郡邑境内山川为限,庶几顾而有征以矫陋习,谨撮举理由分别说明,恭呈钧览,伏乞核定颁行所有拟改各省重复县名,缘由是否有当,理合呈请 大总统鉴核批示。谨呈。

  批据呈已悉,应如所拟办理。此批。单存。

  大总统印

  中华民国三年一月三十日

  国务总理 熊希龄

  内务总长 朱启钤

本作品来自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至民国17年(1928年)6月的《政府公报》(北洋政府)。依据《大清著作权律》第三十一条,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不适用著作权保护,不得为著作权之标的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