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愧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五十九
攻愧集 卷第五十九 宋 楼钥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武英殿聚珍本
|
攻愧集卷五十九
宋 楼 钥 撰
记
慈溪县兴修水利记
慈溪本以东汉孝子董君得名溪今在大江之南江之
发源自越至上亭而分一贯邑中一环邑前已复合焉
县之西北有水出群山间迤而东来未至县五里所抵
彭山而入于江濒江旧有闸启闭以时遇霖潦则泄之
潴其馀以备旱暵西乡实受其利又通下流以入县水
势朝拱映带左右合于阴阳家言亦犹它山之于郡城
也昔人创邑之初为长沟于井市横三纵四其间二者
如带之垂为梁于上而通舟于下堰其南而立斗门于
东呼吸江水脉络通贯按其图大槩如古浍洫之制岁
久闸废水无所蓄旱则仰潮汐乍盈易涸民劳滋甚县
河浅淤菰蒲丛生居民因侵其旁艺木筑室日就湮微
雨集则湓溢沉垫已则污秽停滀气壅不宣多起疠疫
岂惟不足以供濯溉之须年来县一再火延燔数百家
环拱而莫之救病又甚焉邑无丞水利之职簿实司之
盖有欲为而不能遂者会今郡侯岳公方提举常平事
按行郡邑首询利病县人合辞有请迺下其事使亟图
之主簿赵君推迹本原慨然欲复其旧告谕父老训率
子弟莫不劝趋几田于西者亩出钱三百首建闸于彭
山先为长堤以捍江潮撤故闸馀址悉以石为之长十
有一寻广四寻中阙丈有二尺扃以层版经始于淳熙
十三年之春秋七月讫事费钱百六十万为工五千重
筑四埭以障支流西乡之利既兴遂修斗门复捐金钱
为之倡二者皆坚致精密比旧基有加焉十月初吉又
为濬河之役赵君譬晓明白上下交孚于是家自为役
不待程督愁霖之馀开霁逾月若有相之者尽撤壅蔽
始见故道攘剔浚治工不告劳河广一丈五尺深七尺
中间广二丈六尺深如之引西流而灌之渌波汪湾舟
楫通济又可以溉邑下之田易去横彴増重河梁百年
旧观一旦复还如人之身气血滞郁疢疹随生医巧药
良导之流通则举体和畅精神自倍耋穉杂然相贺且
曰自今以往吾邑其庶几乎赵君佳公子也种学绩文
以儒科自奋天资闿敏吏事极不苟二役之兴皆成于
同僚协谋不掣其肘更选里士之才而公者以司会计
不使吏预其间故财不蠧民不扰一棰不施而利兴害
除可传永久咸请记之余观古循吏剖讼解纷功止一
时惟水利之兴则可以惠民于无穷熙丰间非不务此
然而扰民之害先见则奉行者之过也善乎苏颍滨之
论曰事起无渐人不素讲未知水利之所在而先遣使
者兴事至此盖已甚劳皆切中当时之病恭惟皇上求
民之瘼如恐弗及一以此事委之州县而命部使者督
课之是惟无作作则实利及民赏不失劳所在底绩由
今之法良有司奉行惟谨而佐邑之贤又有如赵君之
整办迟以年岁所济多矣后来者尚有以増缉之哉赵
君名汝积字商卿汉恭宪王之裔熙陵八世孙也
荆门军义勇甲仗库记
文武无二道有其事则必有其备古之义也荆门王使
君铢之为郡也思不忝于先烈竭力从事有闻于时始
至问民疾苦皆以财殚民贫奸豪得志逋逃为孽人不
奠居为言君曰是当有以次第为之汲蒙泉以酿酒而
利入日倍垦荆榛以为田而旷野以辟括隐户以増官
赋务农功以劝本业崇饰学校旌赏孝悌严释奠之礼
劝奖士子以兴文风以续先参政之坠绪锄治豪强修
饬火政明赏信令以制逋卒盗贼之尤无良者远斥堠
教义勇又能凿顽石甓通涂増置邮传以便往来谨边
锁绝支径申严法禁以谨泉货才智有馀而精力足以
行之诸司咸以最闻可以少休矣一卒以狂酲杀三人
捕得立诛之以闻上尤嘉叹以为无罪可待威名流闻
奸宄屏迹载念郡当荆楚之郊倚义勇以为重在尺籍
者四千人顾视所用器甲之属名数虽具在而积久不
用位置无法率委于郡治廊庑滞压朽腐兵气不扬君
既亲行都试以作其勇且曰兵不犀利与空手同甲不
坚密与袒裸同是非置之高爽之地民居多茅茨万一
延燔则又将埃灭而无馀矣乃度基于郡之西北虚旷
几百馀丈缭以周墙阻以深沟计工与材以闻于朝有
旨下总司干金糓以济其须淳熙十五年八月庀役不
阅月告成为屋若干楹厅事居中置楼于门两庑翼如
也使君为政抑可谓知所先后文事武备无有不及者
足以为保障矣荆门多古迹义勇之士服习教法持利
兵以贾勇望当阳之长阪其亦有慕张益德之横矛拒
敌者乎幕府翰墨之士登斯楼也挟清漳之通浦倚曲
阻之长洲其亦有为仲宣之赋者乎使君其进之
泰州重筑捍海堰记
东南堤防莫盛于淮东捍海之堰堰在泰州海陵县北
一百五十里起唐大历中黜陟使李承自楚之盐城南
入扬州绵亘通泰之境不惟蔽遮民田亭灶附依尤利
盐事至天圣初范文正公又宏大之徙堰少西以避海
涛之冲发运使张纶转运使令狐仪实主张是亘一百
四十三里有奇甓其外以为固置兵五百人分列五寨
专典缮修崇观之后始充他役乃无一人守者宣和堤
决坏田三百馀顷绍兴七年又坏堤几半越二年始修
成已不如天圣之坚密厥后提举朱冠卿知州事徐子
寅张子正魏钦绪皆因坏増修子寅又请盐场官分视
捍堰各守其境淳熙十三年提举赵巩相海所冲曰六
泽浦甓而新之壮于旧三倍且栅其外十三里更创夹
堤六里于桑子河其馀増卑培薄悉还旧观庆元二年
二邑之民又以病告谓晏溪河东有土月堰下临海洋
了无涂泥为之固䕶地形就下绍兴以来四经移筑民
田之垫于海者十五里冲损海陵堰身六里馀如皋亦
坏十馀处近益损甚提举王公宁览之恻然亟命知海
陵县陈之纲相视利害请移入二里重増九尺基厚二
丈九尺面减五尺又遣捍堰巡检刘正志量度会计创
立基址计三十四里一百九十四步用工二十八万公
按图察之谓西接范公大堰若不及今移筑则堰内之
田当为斥卤且将浸淫旁及横流四出为害益大亟以
奏闻且言水政臣职也敢惮攺作所费虽重撙节财用
铢积寸累愿就兹役不敢以烦朝廷仍及仲春农事未
兴之时亟图之正月甲子剡上凡再旬而得请遂以某
月某日庀役至某月某日崇成既讫事再招海清兵士
百人分置五寨兴窑烧砖以为后日缮修之备仍檄之
纲偕干办公事赵不熄董其役公亦躬为一行凡用若
干工费钱米若干民大感悦而王公不自以为功也告
成于朝迁一秩以宠之太守沈公坦走书于钥曰捍海
大堰虽跨数州而泰之利害犹重今日所修则全在下
二邑赖贤使者一力为之民既不知役凡我同僚亦皆
蒙成而无预请记之钥因为之考图经旧记而得其实
则作而言之曰美哉斯役也范文正兴千载之大利苟
非后之贤者相与扶持之亦安保其不坏自兹朝廷之
上皆如今天子之垂意为部使者为郡将皆如王公之
用心虽至于无穷可也钥与王公尝同朝稔知其文章
政事之绝人试郡永嘉实继沈公詹事之后泰州其子
也治办有馀尤为王公所知乐其有成欲以传于永久
钥长子淳方以一尉出二公之门故不复辞而属笔焉
馀姚县海堤记
馀姚为绍兴壮县岸大海者八乡分东西二部绵地一
百四十馀里旧有长堤蔽遮民田孝义龙泉云柯三乡
沙涨土高无风潮冲决之患开元东山兰风梅川上林
五乡间有阙坏实为民忧其东自云柯而北至于上林
为二万八千尺庆历七年县令谢景初为之王文公记
之今自上林以及兰风四万二千馀尺庆元二年冬知
县施君宿所筑其中有石堤四所计五千七百尺者又
其所创建也邑人求记于余谢之曰令尹之功力固倍
于前人然前有文公之记何敢为第二碑请不已则又
曰文公之文不可及姑以记今日之实则可尔余外祖
汪公少师宣和中尝为是邑修烛溪之湖建承宣之亭
其后伯父从兄皆尝为之妇家王氏自尚书而下四世
寓邑中熟知海堤之为害而近岁犹甚大率岁起夫六
千夫役二十日计工一十二万费缗钱万有五千夫力
或不均弊孔百出故劳费如许民力不堪曽不足以支
一岁而又往往荡去矣施君始至问民疾苦咸以此为
大病亲往视之询究利害乃得要领选乡豪之首公强
干为人所信服者十五人分地而共图之尉曹赵君伯
感协力佽助必欲集众力以捍怒涛谋久计以苏民瘼
承平时提刑罗公适知县秘书丞牛君尝以石为之今
既百年旧迹远在海涂中则民田之侵多矣先因修筑
搜取涂中旧石创筑二千七百尺用工二十万三百六
十以蔽东部之田惟西部三塘以绍熙五年秋潮为菑
故堤荡尽为害甚酷乃于谢家塘王家塘和尚塘三处
度为石堤通计三千尺尤当海水突怒之冲乡民赵明
释子行球董其役约费甚重邑不足以供列于府于监
司提举常平刘公诚之深主其说首助糓三百斛益勉
为之凡所陈请率应如响通守王君介干办公事王君
柄左右尤力令得恃以展布堤高一丈石厚一尺为一
层用石至三万尺县出缗钱四千三百有奇邑之士夫
与其乡人助三百万工力尤重费犹未足也兹事既成
则并海之田始尽可以无虞矣前者惟知修筑弗思守
䕶之䇿随补随坏迄无宁岁况堤坏有渐特人事有所
未尽尔冬而起夫春始兴役因仍粗毕姑以办闻日隳
月损无肯出力蚁穴尤能溃堤况秋至潮起其坏必甚
亟科近堤民夫为之救捺农事方殷青黄未接安有财
力以为久计今则四邑官分季临视庙山三山两寨官
月遣十兵巡其上乡豪又伺察之堤苟有阙即以闻于
邑随即补治其视荡然而后为之者岂不相万万哉令
犹以为未也谓不有以为千百载之图终恐不足以继
而前功寖隳矣于是又议建一庄约为田二千亩始得
上林海沙田二百三十馀亩又得东山汝仇湖外之地
六百八十三亩龙泉有桐木废湖素不蓄水得七百四
十五亩三者凡为田一千六百六十八亩皆出官司之
相视不妨公不害民收地之遗力俱有水源以为灌溉
募民耕垦假以资粮菑畬新地皆成阡陌得禾稼实利
以助费又将益求旷土且以其收而岁增之以足二千
亩之数筑仓于县酒务之西专储粟以备修堤之用岁
省重费民遂息肩浮土为千金之堤斥卤化膏腴之地
传之将来利顾不博哉刘公又备邑人所请奏之九重
白之庙堂及当路诸公乞以此庄之田依常平法不许
他用仍禁官民户之请庶可经久圣天子加惠田里诸
公相与维持其说亟下俞音曽不淹时令率吏民祗拜
明命刻之坚珉以诏后人今之宰剧邑者簿书期会日
不暇给水利等事遇有急阙趣了目前其至诚爱民有
不可解于心而才智足以行之如施君者几何人施君
湖之长兴人实司谏之子司谏用不尽其才赍志而殁
君能世其家下车以来百废具兴饰以儒雅整办有馀
铢积寸累以图此举中间易地之行咸恐败于垂成及
其来归为之愈力百年之害一日尽除去岁他邑告歉
而此独丰海田几于倍入明效大验今已如此宜乎邑
人歌舞之天下之事害不极则利不兴若有数然民困
已甚令以深长之思而兴民庸部使者之贤建白甚明
圣朝勤恤民隐遂跻登兹非止人力也后之人守其成
规随力补治虽至于无穷可也因作为诗章命邑人歌
之俾勿壤歌曰
舜江之为邑兮居越之东八乡濒海兮水浴日而吞空
古有长堤兮庸蔽遮乎一同人力有限兮海涛之来无
穷涛来如山兮日相撞舂一有阙坏兮苇不可障而泥
不可封民将为鱼兮良田垫于冯夷之宫岁月劳费兮
民告于鞠凶万五千之缗钱兮十二万之民工惟令之
贤而才兮有尉曹之和衷筑土累石兮折彼波臣之冲
矗如长城兮缭如万丈之晴虹部使者主盟于上兮飞
章彻于九重仰明圣之恫矜兮朝奏而暮惟人欲之从
垦田倍于千亩兮藏其收于廪中禁豪民之侵渔兮虽
巧取而弗容化斥卤兮土膏隆隆变歉岁兮为年之丰
良耜畟畟兮多稼芃芃获之积之兮将栉比而墉崇歌
以讯之兮乐石是砻赤子相告兮永无忘令君之功惟
后人之勉勉兮用心以公视此堤之阙兮谨为之弥缝
念经始之囏难兮尚图功于厥终
象山县渡船记
象山为邑海巿三垂汉志鄞有越天门山舆地广记谓
于明元和郡县图志亦言本汉鄞县地神龙元年监察
御史崔皎奏于宁海县东界海曲中象山东麓彭姥村
置县惟西南有陆路接台州宁海二说微有不同而郡
县志加详焉志实李吉甫在相位所上吉甫尝为明州
长史宜得其真今西北至庆元府水陆一百六十里中
有一渡之险若由宁海陆行则回远倍之故多以渡为
便渡实支海南曰陈山去邑十五里北曰东宿皆潮退
而行中途少憩海口俟潮登而后善逹旧以小舟往来
多有风涛盗劫之虞隆兴二年今资政殿大学士赵公
彦逾主邑簿始创二大舟颿樯篙橹器用毕备募习于
操舟者月给之分置二渡以便行者晏然如在枕席之
上所济不知其几邑人至今歌之钥尝侍公坐问何以
能办公曰句稽之职安得有力及此偶郡委以征商事
旧例商贾以钱输官以十之二为导行费既首蠲其半
以惠之馀分给胥辈因置缿筒而谕之曰前日公用有
例今一切不取尔曹得百金则以一钱寘其中仅二年
馀所积已多矣因首以修朝宗碶又助邑之敕书楼与
邑庠遂以为此二舟皆躬自督课费省而工倍人乐为
用故能办耳钥为之三叹试吏之初孰能用心及此今
日勲在社稷岂苟然哉公去既久寖以隳废而一舟先
坏间有修治往往因陋就简不可支久撤旧増新并为
一舟行旅不堪濡滞而私渡出焉未免复有覆溺者庆
元四年六月承直郎韩君元礼为宰访问疾苦耆老首
以是告谋欲遵赵公之法而兴起之鸠工度材即以八
月先造一舟其长七丈广二寻十一月既成又以次年
之冬葺治旧舟去朽易坚色色鼎新几于改作至今年
二月毕工修广之度视前少杀之若什器细大篙师名
额悉循古规又月委官僚以次提督用防奸弊功就而
民不知邑士请纪其事钥以谓赵公济川之功未易遽
及今令尹忠宪裔孙雍容办治维此一举仰有以继赵
公之成绩俯有以为一方永久之利赵公名遂身退卜
筑城中亲见其成喜形于色尤为一段奇事夫子产以
与济人于溱洧孟子以为惠而不知为政今前后邑官
之贤盖能知为政者惠及斯民如此后来者苟能垂意
而不忽二舟之利其有既乎陈山有驿以为宾客行人
弛担之地将刻石驿中以诏后人慨然为直书之以补
吾里地志之阙云
攻愧集卷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