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会议议长李经羲呈大总统议决前司法总长梁启超条陈司法计画十端情形请鉴核施行文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司法总长梁启超呈大总统敬陈司法计画十端留备采择文 政治会议议长李经羲呈大总统议决前司法总长梁启超条陈司法计画十端情形请鉴核施行文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政治会议 议长李经羲
中华民国3年(1914年)6月1日
1914年6月1日
公布于东方杂志1913年10卷第12期
本作品收录于《东方杂志

  为呈覆事。二月二十五日。准国务院函开。奉大总统发下司法总长梁启超敬陈管见呈一件。奉批该总长任职未久。治具毕张。兹复本所考验。敷陈嘉谟。惩前车之失。为后事之师。所陈十端。均系征诸事实。故多切中时弊。披览再三。益用佩慰。应俟交政治会议讨论办法。呈候施行等因。相应抄录原呈函达。希即查照速议为盼等语。幷将原呈抄交前来。查该总长所陈十端。(中略)本会议遵于三月四日列入议事日程。各议员就本案大体。一再讨论。决定先付审查。当照章指派议员朱文劭沈铭昌许鼎霖刘若曾江绍杰刘邦骥余绍宋方枢许世英王丕煦龙建章林万里汪牺芝为审查员。该审查员等于三月六日四月七日四月十六日。前后开会三次。极意硏求。其馀各议员。亦多本其学识经验所得。条具意见。以供审查员之采择。讨论逾月。稿经数易。至第三次审查会。始公同决定提出报吿书。本会议复于本月二十四日开会提议。各议员就该总长原呈及审查员报吿书。逐细讨论。公同议决。谨将所有意见。逐款分列。为我大总统缕晰陈之。

  原呈第一端。谓法院审级宜采用三级制。本会议至为赞成。我国现行四级三审。系采德与日本制度。行之数年。颇称不便。盖初级地方。同为初审。乃以刑事自某种刑以下。民事自若干元以下。强分区别。以事物之轻重。为其管辖。设厅太繁。经费人才。均多困难。自不如将初级名目废去。归倂于地方。庶于法理事情。两无所碍。况法院未经成立之处。现以县知事兼理审判。改用此制。尤属相宜。惟拟令刑事自某种刑以下。民事自若干元以下。皆以高等厅为终审。自因轻微事件。既经二审认定。违误者少。即或有之。仍可适用再审及非常上吿等制。以资补救。若以一大理院审判二十二省高等厅之终审案件。于事实既难兼顾。于民情不便尤多。故不得不变通此制。但审制既采取三级。而于一种案件。仅以二审为止。揆诸本旨。究未免有所抵牾。本会议以为无论地方厅及县知事兼理审判之案件。应仍以大理院为终审。其有距京较远。交通不便。或薄物细故之案。自可参酌法院编制法第三十八条及三十九条变通办理。于各省高等厅就近审判。则审级不致两歧。而民情亦无不使矣。

  原呈第二端。谓审理轻微案件。宜省略形式。列举弊端。极中肯綮。本会议亦以为诉讼之弊失。多由于手续之繁难。受案必予开庭。辗转拘传。易滋牵累。判决必遵程式。抄胥送达。祇益纷繁。法官纵极廉明。拘牵遂生延滞。即有贤良老吏。亦失其片言折狱之能。自非力求简易。不足以救弊补偏。原案拟于法院完全成立之地。则扩充违警范围。于知事兼理审判之地。则别订简易程序。自系因法庭制度。未可与知事兼理者同一简单。是以参酌二者之间。为各衷一是之计。然国家法分。贵于整齐。似不可以法院之有无。使法律异其效用。本会议以为与其扩充违警律。使法庭警署。互有法权。莫如从民律刑律中。划出一部分。凡刑事自某种刑以下。民事自若干元以下。别订简式手续。无论审判厅县知事皆适用之。则判决决定及送达之各种文牍程式。既悉予变通。而寻常之案。自可无停积之虑矣。

  原呈第三端。谓酌复旧规。明定审限。本会议甚表赞同。自法院设立以来。结案稽迟。远过昔日。固由法规约束。调查困难。然玩愒因循者。亦未必绝无其事。从前法司推鞫。各定程期。其隔省关提及难结事件。亦准报部展缓。督课既严。留滞自少。夫法令本为中人而设。若勤明干练之员。曾亦何劳督责。论者以前时或不免有缘饰支吾。意图展缓者。然功令所在。苟可以依限了结。必不肯托词支吾。且必待托词支吾。始能展缓。不犹愈于并不托词而可任情延玩乎。惟旧律审限。偏重刑案。略于民事。本会议以为人民生命财产。均属约法上之重要权利。法律保护。岂有重轻。是宜就刑事民事中分别种类。各定审结程期。其有特别理由。仍许呈明酌展。无论审判厅县知事。均准此例。而受监督于高级官厅。每月将收受讼案已结者。标明曲直。未结者。声说理由。造具表册。呈送考核。并明定功过章程。课其殿最。则法官知所策励。而积案可冀减轻矣。

  原呈第四端。谓上诉宜分别限制变通。本会议以为有变通之切要。无限制之见端。盖上诉规定。律有明文。既与法官以自由判断之权。即应予人民以平反救济之道。准予上诉。不过定案稍迟。限制上诉。必至含冤莫雪。在原案之意。或以案经上诉。豪猾得藉以羁延。或以事出轻微。冤抑亦尚属有限。不知按诸事实。往往有争持细故。而当事人激于义愤。不甘被屈者。赴诉得直。则怨毒潜消。积久不平。则别酿巨衅。准情度理。自未便阻其上诉之途。至被害人无上诉权。于习惯实滋迷惑。本会议亦甚表赞同。诚以刑浮于罪。受刑者冤。罪浮于刑。被害者冤。同一冤狱。其平反之程序。自宜相等。今法庭取公诉主义。由检察官代为行使。被害人不许自行上诉。揆诸法理。宁有间言。然文明制度。必待法院组织完备。法官道德高尚。侦察之能力。诉讼之精神。皆足为人民信仰。乃可适宜。以吾国甫经草创之法规。遽欲采取文明极盛之精义。试征近事。凡被害人因无上诉权而被却下者。时有所闻。山泽小民。狃于故习。文明极轨。非所娴知。但觉呼吁无门。几疑特设法庭。为保护莠民之所。岂复近于人情。若不别开平反之途。则积怨所归。影响中于全国。非细故矣。是宜暂行变通程序。凡被害人对于判决不服者。准其呈由检察官提起上诉。以蕲事理之平。法贵因时。不妨以最高制度俟诸异日也。

  原呈第五端。请速编刑律施行法。将罪之种类。与刑之等级。详相比丽。其旧律沿用。未能遽废。及新律所未详者。皆博著而沟通之。本会议以为新刑律原系依据唐以来旧制。而参以世界先例。约其词旨。宽定科刑范围。以备临时审择。前清宪政编查馆奏进新律时。本声明迅编判决例及施行细则。以期新旧得所衔接。利于实行。而留学诸君。分隶司法界者。稍假岁时。亦得习谙旧闻。资所依据。自无方凿圆枘之虞。讵政府改组。除旧布新。未及依其叙次。而秋曹僚属。槪予芟除。即日推行新律。实非当时修订计画之初心。以未富经验之人。而适用无判例可循之法律。其不乖迕也几希。两年以来。丛诟集怨。萃于法官。夫法官亦岂能尽任其咎哉。根本改图。自非修正刑律不可。原案所称将旧律沿用新律未详各条。博著沟通。实为正本清源之论。应由大总统特饬司法部征求新旧刑律名家。为法典编查会员。或由大总统特派专员。详为编订。庶律顺人情。无风习违反之弊矣。惟编订颇须时日。而刑事案件。源源而来。奚可误以承误。并应速编刑律施行法。就前清颁行新刑律。附加暂行章程五条。扩充规复。将常用条文。如正当防卫酌量减轻杀人及奸盗等条。釐定划一办法。其馀名词定义。如过失错误阴谋之类。根据旧文。并非袭用外国者。逐加 以免误会。至颁行新律以来。各法院之判决及解释。发见法律与人情大相违背之处。尤宜亟谋改正。汇为一编。庶几标本兼筹。而于现时国度民情。均无违碍矣。

  原呈第六端。谓酌复刺配笞杖等刑。以疏通监狱。本会议以为犯罪增加原因。极为复杂。自当取积极之感化。不仅恃消极之惩罚。惟各地方模范监狱。时有人满之虞。而旧监腐败。又不足为执行之所。为目前监狱计。酌将轻微案件。应处短期刑者。改为换刑。自可收疏通之效。换刑约分为罚金监视笞刑三种。查笞刑为体罚之一。我国沿用最久。今俄国别列徙勒那耶监狱。亦采用笞臀制。德国则莫阿比监狱。有鞭背之罚。似吾国即用笞刑。亦未见有伤国体。惟是此项换刑。宜有限制。应由司法部详审规定。必视乎犯人之身分及其犯罪之性质如何。而定换用笞刑之标准。又必切实声明此项笞刑。系判决科刑后之换刑处分。若在审判之前。仍应严禁刑讯。罚金则因犯人之身分。不能适用笞刑者改处之。监视则因幼年学生犯罪。用警察监视家族监视学校监视三种。以养其廉耻之萌。而促其自新之路。至刺配有伤人道。充军并不荷戈。前清久已废除。今日均难适用。如能设刑事殖民局于各边隅。仿俄国发人犯于西比利亚办法。分别刑期。量予发配。使无业之罪人。为实边之土著。于义未为不可。则在司法部与各省长官通筹兼顾矣。

  原呈第七端。谓宜设立法官养成所。以培植人才。本会议以为人才之不给。实碍司法之进行。原案拟令旧州县旧刑幕及私立学校毕业生。皆以考试甄取。而使在所实习若干年月。分发京外各级厅服务。循资洊升。既广登进之途。亦宏造就之路。洵为正当办法。第普通心理。凡向日之循良老吏。多不乐就法官。前清考试时。即有才者不至至者不才之叹。则所甄取者。恐亦未必尽为旧州县旧刑幕之菁英。且在所学习。祇讲堂教授之陈言。亦不如分发各厅练习。为有实际。似宜于甄拔法官规则内增订一条。凡无法校资格而曾充法官或行政官三年以上者。准其与三年毕业人员。一体应试。甄取后槪行分发京外各级厅服务。循资洊升。庶几拔识稍宽。而贤才可期辈出矣。

  原呈第八端。谓宜严限律师资格。拟将原领证书之员。槪行调验甄试。并厉行惩戒新章。此诚切中时弊之至言也。夫刑事之有律师。本为保障人民。恐受法外之损害。用意至为美善。若民事则仅托于代诉人名义。并无律师之必要。律师而贤。可以拥护人权。可以维持公道。律师而不贤。可以朋比法官。可以把持讼案。其与昔日之讼师。为举世诟病者。祇公私几微之辨耳。我国采用此制。领证书者已达数千。法理精深。品行严正。何敢谓必无其人。然如原呈所称讼棍土豪。贿买文凭。新学小生。志气未定。亦断非故作危词。今为博征舆颂。其因律师而得保障者。十无二三。因律师而缠讼不休者。十恒八九。人情怨望。岂可讳言。今之欲根柢而摧弃之者。夫亦非好为已甚矣。本会议以为亟宜查照原案。槪行调验甄试。及格者重发新凭。方准执行职务。其有违反功令者。厉行惩戒章程。稍涉诈欺取财。及触犯刑事范围罪名者。并须按律惩办。庶几全国人民得享受保障之益。而职斯业者。君子有所表彰。奸猾亦知儆戒矣。

  原呈第九端。谓将聚众劫盗一罪。略仿前清咸同以后旧制。别由法庭用他种程序。讯鞫惩治。其馀民刑案件。严杜他界干涉。本会议以为治乱用重。古有明征。民国成立以来。兵机甫息。伏莽犹多。各省秩序。尚未能完全恢复。自非变通办理。不足收因时因地之功。新刑律于诸强盗罪。无惟一之死刑。原许法官以自由心证。而揆诸国情及相沿成法。愚民无识。遂有诬新律不治强盗者矣。况法庭审讯。手续繁多。调查困难。自宜酌照从前就地正法章程。于盗风未靖省分及临时戒严地方。遇劫掠之案。凡系游兵散勇会匪马贼。执持洋枪火器并干旧例六项立决罪者。另定暂时办法。限以若干年。划归厅外。由行政官以他种程序讯鞫惩治。如该管行政长官认为有疑误时。得仍提交高等审判厅审理。统俟年终报部查核。限满由该省长官察看情形。盗风果息。即应统归法庭审判。庶几行政方面。既可及时维持治安。司法方面。亦得藉以保守规制。两全之道。即两利之方也。至其他民刑案件。自应严禁他界干涉。以维法权。

  原呈第十端。谓宜保存现有机关。而由国税厅支应经费。本会议以为司法为国家要政。经费自应由国税项下开支。现在各省都督民政长。以财政短绌。电请减省厅级。而司法总长列举办法。于已设处所。主张仍旧。业经交由本会议集议。应俟此案议决呈覆后。凡司法部与各省认定酌留之处。所需经费。即由该省国税项下给发。盖既经认为应留。即不可停其经费。而使任事者有枵腹从公之患也。

  以上十端。本会议叠次讨论。斟酌再三。窃谓立言本贵乎平情。袪弊宜去其太甚。今之丛谤于法界者。固由改行刑律。未能悉洽民情。而诉讼之手续太繁。上诉之期限迫促。既未能家喩户晓。即不免由误生疑。加以法官多未养成。才本不敷。又复强以资格。于是更事之吏。因限制而不能致其用。少年之士。求速化而无以老其才。贤俊蒙伍噌之羞。庸暗遗滥竽之诮。人民受其痛苦。法律转为厉阶。静言思之。谁执其咎。夫因旧律之不善而欲思齐欧美。追步东瀛。撷彼菁华。起吾废疾。凡以福斯民也。若不察国情。不求渐进。徒资钞袭。但饰外观。其不为厉民也几希。群情蚩蚩。惟知便利。怨尤所积。转以增其怀旧思古之心矣。时论纷纭。互为丹素。矫枉或伤于过正。怙过亦不免饰非。甚或维新之辈。摭拾旧时陋习。以肆诋諆。愤世之人。悉举新学规模。槪予吐唾。不论是非之究竟。转成意气之纷争。举世沦胥。飘摇风雨。尚复有新旧争持之暇哉。夫新进岂无害群之马。旧吏宁少败稼之禾。惟在絜短以取长。未可因噎而废食。该前总长本所经验。发为谠言。成见胥捐。嘉谟可佩。本会议平心商榷。以为十端所列。八九可以赞同。而根本之谋。尤非改定刑律。举旧律所有。新律所无。习俗相沿。未可遽废者。斟酌而损益之。不能拯人民之疾苦。新律因增损而转可推行。人民因修改而得所保卫。何所惮而不为哉。至法院编制法。亦须按照现时情形。加以修正。诉讼法草案。并应削繁就简。另行改编。庶官与民交受其益矣。抑尤有进者。国所与立者法。而奉行斯法者人。新刑律取赅括主义。主刑范围太宽。法官上比下比。自由心证。虽冒或轻或重之嫌。实无失出失入之罚。是不必有旧日舞文之弊。而可以启将来骩法之风。害中于人心。浸及于风俗。祸机隐伏。所不忍言。今既编订施行细则。则法官援引。其有失出失入者。自应严定惩戒法。以期预防流弊。而刑事案件。更可责成于评议时参考旧律刑案汇览秋审条款等书。先知旧时应用何刑。然后适用新刑律某条某等之刑。庶可融洽新旧。有所准绳。久之而措施遂可悉当。亦救弊补偏之一义矣。所有议决情形。理合呈请鉴核施行。谨呈。

  中华民国三年四月二十七日。

中华民国《著作权法》:

第九条(著作权标的之限制)
  下列各款不得为著作权之标的:
  一、宪法法律、命令或公文
  二、中央或地方机关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译物或编辑物。
  三、标语及通用之符号、名词、公式、数表、表格、簿册或时历。
  四、单纯为传达事实之新闻报导所作成之语文著作。
  五、依法令举行之各类考试试题及其备用试题。
  前项第一款所称公文,包括公务员于职务上草拟之文告、讲稿、新闻稿及其他文书。

本作品来自上列各款,在中华民国,属于公有领域。详情请参见章忠信著作权笔记著作权法第九条释义。另外请注意司法院释字第5号解释:“行宪后各政党办理党务人员,不能认为刑法上所称之公务员。”所以自从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2月25日中华民国宪法施行以来,各政党党务作品,不能认为公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