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敬庵遗稿/卷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敬庵先生遗稿
卷三
作者:尹东洙
1916年
卷四

[编辑]

与李谘议泰寿

[编辑]

贻阻德音。洽过半年。伏不审维夏。道体动静若何。伏惟恺悌神劳。德履日休。侍生屏陋依遣。知荷远赐。而私家所遭。愈往罔极。不知终作如何处置。只用痛心而已。闻侵诋之言。又有及于玄石先生。丑正之祸。靡所不至。柰何。又闻两金疏语。极可骇然。玄石晩年。与从祖诸书之情辞眷意。尤极蔼然。此乃下世时旬望前手笔也。未知书札中辞意若此。而函丈间说话。则果如彼耶。此则万无是理也。况真迹昭然。有不可诬者耶。恨无由致身席间。奉叩多少。又不得与朴斯文弻漙氏会面。与闻平日庭训也。外间纷纭。不欲闻不欲言。亦不欲问。惟是杜门竆谷。抱守遗书。于以讲读。于以践履。能尽后人继述之实。或扶持斯文将坠之脉者。是属自己边第一件事。而因循悠泛。不能自振。是最闷惧。伏望时垂提诲。以警昏惰。千万切仰。戊戌四月廿五日。

两金之疏。尤极骇惋。急于罔上陷人。幷与其师门而诬之。亦何心哉。未知执事同门诸人。果以怀之平生。可以遮诬后世。而玄翁必与彼苟合。与此疏绝。然后方可快活而为善边人耶。不然则执事之欲为明卞者。诚宜矣。噫。天理不容伪。人心久必明。不知此祸终当怀襄于何等地界。而亦不知当至何时而始得辟廓耶。每诵小雅痛谗疾邪之诗。未尝不三复勃勃也。天实为之。亦复柰何。七月

与权监役絿

[编辑]

千里命驾。来泄梁摧之痛。数朔滞旅。毕见襄礼之完。诚意如左右者。亦古人中罕见。区区所以钦仰于中心者。尤倍于前日。珍重一札。传自褫便。满纸情语。恍若面晤。因审长路撼顿。归税无挠。尤为欣慰。东洙陋劣如昨。而安放之痛。去去益甚。俯仰穹壤。靡所依靠。只自痛苦无限。时又翻阅旧帙。或有疑晦。奉质无处。深恨于函丈讲业之时。不能禀讨到底。而今何可及也。若得与侪友相会讲磨。则庶可交有开发。而又皆落落相远。其在近者。亦复汩没于疾忧贫病。不能一处会合。徒切伤叹而已。来书所谓勉励收拾。着力毋负等教。实吾辈所当相勖者。自当强策昏懒。庶几奉副勤意。而亦欲以此反为仰勉于左右。未知如何。遗文之役。方收聚誊出。而同门诸友。既不能齐会共事完了将未易。极闷极闷。

与梁德邨得中

[编辑]

便中伏承下问札。凭审新元。侍馀服履神相。第有赋归之意。未知有何难便底事。而高意所存。亦可以默想矣。初乃奉檄而往。终又脱湿而归。浩然行止。自可观我进退矣。未知如何。戊子正月。

吾兄则八耋之年。耳目聪明。精力强快。地上之仙。非此之谓乎。如弟者。本来孱病。今又得此重症。药饵之路极难。方灸中腕穴。而忍苦极不易。近又添感冒。咳嗽达夜。坐以至朝。食饮顿减。元气益微。真所谓雪上加霜。柰何。惠及黄香石榴。病人喉舌常焦。赖此以解渴。深用感谢。新历此亦尚未见面。若有得。敢不呈似。戊午至月。○此书辞意。是先生晩来札。而记年必错误者。然无可移属处。依旧草本。存之于此。

伏惟日间。侍下静候清裕。弟明日将行儿子冠礼。顷已伏蒙宠莅之教。迨极感幸。玆又送人敢行预宿之礼。明日必须早临而终教之如何。庚寅

匪意伏承下札。凭审日间道候平安。仰慰区区。弟仅依昔。而前职固在春坊。因为兼任。此亦无前之例。已极兢惶。而春宫连有颁赐。掖庭人已再来。辞还无路。昧然祇受。既不能膺命。乃受以官之。赐进退无义。益为惶闷。前疏姑未承批。欲以望后更吁。而一般辞说。烦猥亦惧。罔知所以为计也。壬辰

伏闻肿处已破。日间加减如何。士正再昨还来。而以上候弥重。不得呈再疏。礼葬。今当恭受而已。甲午三月

屡日阻音。不审调候如何。酉峯襄礼渐迫。痛陨尤极。远近亲旧。皆为奠诀。弟亦欲以文告怀。而病尚未果。未知兄亦留意耶。各以病久不奉。极郁极郁。致吊官明将来到云耳。甲午

所教事勤托至此。弟岂敢违。第念贤胤。恭承庭训。文理已达。更何借听于聋。而如弟𫍲寡。又何足以为人师乎。是愧是愧。

示教缕缕。奉悉雅意。疏事之当为不当为。愚亦未知其何说为得。而何说为失也。第于兄教。有不能无疑者。今番疏议出于青洪章甫。而当日会中。同声请疏草于执事。执事亦已肯许。则来示所谓谁为主张。而为谁人构疏云者。愚意实有所未晓也。非但此也。自前冬院会以来。诸议与弟与士正之意。皆以为如有疏举。则疏草。当奉请于执事。执事亦曰。此事吾亦欲自当。不敢让于他人云。顷日隐山之会。又不啻缕缕。到今教意忽峻切如是。有若初无与议。而为弟所迫者然。何也。愚意必欲执事之速成疏草者。盖此卞章之举。乃是早晩必有之事。而既不可借文于他人。又不当临时副急。事故亦有不可预料者。故欲及此暇日。使执事。构出一通文字。相与从容消详。务尽恰好无欠。以待日后用否而已。他人亦岂无作文字者。而吾辈之所共期望者。惟执事为最。文学见识。举今世又鲜有与执事比者。则凡系吾党中如此事。不奉属于执事。更于何处也。且以惟执事。能备详此间事实。可以无阙漏。而吾辈之奉与议证。又非执事。则不可故也。疏草之构出。真有何大段不可者。而执事之疑难郑重。至于此也。岂执事意或既成疏本。则弟乃不及通议。即送与于青松诸人。使之速成疏举而咎责之归于执事。如向日事耶。若尔则执事诚非知我者也。窃念吾侪中大小言议。必须相与可否。辛甘交济。使有融通和訚之美。不当致枘凿之相违。而今于此。全不关紧。宜同而不宜异者。乃未得归一。始知韩子所谓始参差卒烂漫者。非容易事也。可叹。乙未二月

暑溽异常。不审道候如何。尺地阻久。惄焉如饥。弟劣得度日。而意外有卫率新除。今番实欲趋谢伸分。而极热如此。无计出头。不免依前缩伏。惶蹙惶蹙。未知如何。兄为副。拟南主簿鹤鸣氏为末。恨兄之不能先之也。方与士正。会于净水。校写遗文。想兄今则似无挠。幸望必为惠临如何。乙未

昨往芝庐。适逢巡相出来。闻洛报则今初五。相基投疏进源流。而郑澔跋文。亦在其中。丑悖与权说同。上特下备忘。罢澔职。因命削去跋文。圣上处分。迥出寻常。感激何可量也。第权,郑同而斥郑而不及权。岂权以方在礼遇。故姑容之耶。京中诸议及方伯之意。皆以为权,郑丑悖之说。既登睿览。则自此卞章。不可不及。此上心之明悟。详陈事实。其言诚是矣。明早扫万来留于净寺。同为构出疏本之地。如何。乙未至月。

昨承兄教。约以今日临会。故终日伫企。竟无跫音。极为泄泄。昨见士正书。洛中疏议方张。疏草欲自此速构急送。而堂叔父以为精神迷荒。不能构思。使弟与执事相议草出。而弟之眼病。苦不差。无计把笔作文字。所专恃者。惟执事。而兄之难动如此。不胜闷闷。乙未。

迩来道候如何。区区仰溯。此去锦山李生。即炳然之侄也。以磻溪祠宇奉草翁。欲请祭文于执事。要弟为介。远儒委来。其意甚勤。幸勿辞构送。以相斯文之重举。以副其处士林之至望。幸甚。丙申。

书中缕缕。深认不鄙之意。亦有合于前辈有疑相质之义。三复钦叹。不能已已。执事每临事。必求义理之正。不为随众因仍。此盖深有所得于读书讲理之际。焯然有实见处故也。昔年香芝葬事时。执事言相向而哭之。无意义。弟初则疑之。从而细思。则高见诚的当矣。弟于其时。心甚叹服。其后每点检兄言行。无不从实见得处发出。如近日疏议。迩来渐觉得兄言之极合道理。如弟辈之不堪一时抑郁。欲一伸卞者。诚浅之为知也。向日白丈葬时。院儒奠诔一节。弟亦泛有酬酢矣。今仍兄教。正好讲论求正也。盖白丈。即斯文长老也。又自建院时。周旋来往。又为掌议积年。与诸生共事亦久矣。白丈既有至诚深劳于院事。院儒亦有深情厚契于白丈。今于其入地。恐不可阙然相忘。此诸议之所以发也。诸人之各自称托则诚不是。而奠诔之事。终不宜无。此又有司当往之论。所由以起也。今观先生长者之丧。远近校院。多有操文而来奠者。不必来人自作其文。而道说景慕悼痛之意。展读于几前。未知有悖于幽明相接之道也。当初院儒已发奠告之议。非其日之猝发也。诸人之各言有故。以其窆期之进定。自虑骑率之有难猝备。初非不欲往也。则谓之为他人劝送。谓之若官事之勒定者。亦恐未悉其本情也。来教所谓意见趋向。不免时有不相值者。只缘平日阙讲论之益云者。诚哉言乎。若果随事讲劘。随言磋切。则始或参差而终归烂漫。何尝有不相值之虑乎。然两心相照。两情交孚。则言议之小异。不害于大体之相同矣。都事唯诺。亦非友朋之义矣。至于言议之枘凿。宜在斥绝之列云者。是何言也。区区之托契于高明。实有师友希文之义。所以诚信而深敬者。实不寻常矣。迷钝之见。或不能无异同。及闻高明之议。未尝不欲舍己而从之。岂敢有一毫自外之意哉。执事亦于意见同异之际。当矜其愚而导之正矣。不宜更加疏弃。则云云二字。恐不当出诸口而形诸文字也。堂叔父之不即答书。必以病患之故。而士正诸人。则所以敬信于执事者。实与弟一般矣。今此全不相悉之教。愚恐执事之反有不相悉者矣。噫。满纸情教。蔼然有故人朋友之义。不佞之得此于高明。奚啻万幸而已。更愿从今以往。率是无改。则不但不肖如弟辈得免于大戾者为至幸。在执事。亦为不负甲午春丁宁属托之遗意矣。未知如何。丁酉。

近有裒修年谱之役。成出草本后。当就正于执事。望间。将约会堂叔父兄弟于净水或香芝寺。以完此事。其时若蒙贲临。得奉数日指教。则何幸如之。预深企祝。戊戌腊月。

缕缕教意。庄诵无已。噫。今世友道之废久矣。而于我执事。始见古义矣。记昔函丈疾革之时。请执事近前。又招不肖。而勉以相与提撕磨切之义者。不啻丁宁。至今追思。如隔前宵。执事亦必感念于斯矣。又尝教不肖曰。择夫之真实可钦。而外面工夫。有疏漏处。此则汝等朋友善为磨砻为可。亦奉受而藏之矣。今执事之随事致戒。可谓不负函丈当日之托。而不佞之不能奉效一言于执事。则实负罪万万矣。然不佞之仰我执事。实待以师友之间。如师鲁之于希文。耿耿此心。终始不二。而窃覵执事之视不佞等。似不无怎么遮间。诚不知以何事也。顷年疏议事。乃执事之俯责于不佞者。而此则不佞旋觉其非。到今渐服明见之真确者。不啻有知无知之校三十里而已。或意执事之有以俯谅也。来教所谓较计同异之际。以为从违之断者。亦未俯悉弟等本情也。弟等何尝有以同异。而为从违者哉。岂有而不能觉耶。此则当更加反省。以为有改无勉之地。而物来顺应。应过便休。宽胸坦怀。不以一事滞芥者。亦欲为执事贡愚焉。未知高明以为如何。奠诔之事。向日赐书。缕缕至勤。而迷滞之见。终未能开悟。明见不宜有误。则昧识未得其理故也。宁欲姑置为未决之案。以俟学识之或进而后更视也。硬将不齐之见。说去说来。似甚支离。而傍观者。岂不又以闲争竞为疑乎。至于鹘突见责。姑为不屑之教之谕。非弟心之所敢出也。然有所草复者。早晩当呈矣。幸更谅恕焉。戊戌同月。

昨见灵光龙岩书院儒书。则将以今季丁。移奉童土先生。祭文。曾有执事所制者。而其文则以幷移睡隐为言。今将只奉童土以移。其文不可专用。欲使弟更议于执事。就前文略改以送。幸留意改送。如何。丙午。

闻有掌宪召命。进退何以为定。而辞疏何间呈进耶。闻士正言。兄将作西行云。信否。明见必有所定。而鄙意则有所未解矣。欲上京辞递。则既进之后。得递未易。而必有难安之端。且在野之臣。县道封章例也。初疏恐不必上京而为之。抑以难时不赴。欲进以待罪。则其时不赴事重。到今引咎事轻。亦不必进矣。若以国有丧变。为奔哭之行。则京中哭班已辍。虽进似无入临之处矣。弟意则初疏因县道以进。如未得递。趁正月葬事时上去。以行郊外哭送之礼。因呈辞疏而归。恐为得宜。未知如何。戊申至月。

疏草。荷此俯示。再三看详。语意委曲平实。极可钦叹。第春宫丧逝一款。当为头辞。此恐为不可阙者。而如是然后。下所谓新丧元良云云。方为照应。而无欠缺矣。未知如何。其馀则似无可议处矣。直自呈身云云。盛意所定。亦不为非矣。然执事今日所带。非前日郡邑之比。恐不可容易出脚矣。戊申腊月。

闻西旆迩发。信乎。行止如温暖自知。而非他人所能预也。然亦叹兄之太为匆匆而不少量度也。兄书以为直自呈身。陈力就列云。盖非呈身就列之为难。陈力极难。兄其量时量力。果可以陈力乎。台职。与卫司讲院等该司不同。一肃之后。则极难处者。不一其段。虽生长京洛者。亦多颠错狼狈。况兄出于山野。未谙规例。必不免触事生疏。将何以周变耶。然此则犹是体例间事。其他难处之段。实难以笔舌既矣。今时与古不同。古则山野之人。或有出世者。人必想望风采。亦多相为之先后者。而今则惟知随事苛责。从傍显诋而已。兄与在朝之人。无一情亲者。先文之入。已必群骇而众骂之矣。谁复为兄忠告而善谋者乎。一出之后。狼狈颠顿。可坐而策也。爱兄而忧兄者。宜莫如弟等。而不能预为兄详议。深愧不诚。而亦已无及矣。来月春宫葬礼时。欲进行郊外哭送之礼。此计若成。则亦当相逢于洛下矣。戊申腊月。

别谕亦及于贱臣。旨意勤恳。惶恐无地。而似由于自下陈白。未知谁人所为。而此等事徒为文具无实效。而当之者。则极为不安。可闷。数日前已拜章而猥烦。尤为惶蹙。柰何。己酉。

不审清和静候如何。似闻有银台移陞之命。固知为早晩事。而亦深柏悦之私。春竆何以堪过。同病之怜。为之耿耿。麦始吐穗。而黄熟杳然。柰何。吾辈终年勤苦。而常不免顑颔耕中之馁。良可笑也。甲寅。

伏承下札。凭审德与年高。静候万福。区区仰贺。无以容喩。弟杜门吟病。有同蛰虫。它无可道。而年过六十。始得男孙。竆谷喜庆。无过于此。承读书有会心处。未知案上所披玩者何书。进修之功。老而不懈。深可钦仰。弟昨年读诗经一过。而所诵熟者不多。日复茫然。如此而能望进益乎。可愧可叹。乙卯。

伏承下札。凭审旱炎。静候清胜。披慰惺然。如热斯濯。弟仅遣。而不能耐暑。昼夜苦恼。殆若暍死。岂弟衰甚而然耶。抑他人亦然否。志不能帅气。一任放惰。深可愧惕。承看纲目进修之功。不懈于敲赩之中。为之钦叹。赵苞事。弟亦尝疑之。而程子之论。实为明备精正。来教何以谓糢糊未可晓耶。上云。以君城降贼。而求生其母。为不可者。泛言道理如此也。其下云云。盖言道理虽如此。然亦当求所以生母之方。而乃不顾而遽战。为不是云耳。末乃言既无他生母之道。则宁往降以全母。此乃竆极到底。外此无他道。故引徐庶以断之。如是看之。则程子之训。岂不明白乎。鄙见如此。未知如何。皇明末。吴三桂之父降贼。三桂贻书其父。数其父罪。辞极迫切。又言忠孝不可两全。故为绝父子之伦云。此盖不知程子之论者也。丁巳七月。

附德邨书

[编辑]

近看纲目。有一义愤悱而未发者。敢以仰质。汉灵帝熹平六年。辽西太守赵苞到官。遣使迎母。道经柳城。值鲜卑万馀人。入塞寇钞劫。质苞母。载以击郡。苞出战对阵。贼出母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惟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败。其母为贼所害。苞归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乎。遂欧血而死。程子曰。以君城降贼而求生其母。固不可也。然亦当求所以生母之方。柰何不顾而遽战乎。必不得已。身往降之可也。徐庶于此。盖得之矣。以上纲目全文也。程夫子之论苞事。殊欠痛快。私心不胜泄泄。苞之言曰。杀母以全义。世岂有杀母之忠义乎。能忍于杀母。而不忍于降贼。是何心肠。是何义理。于此宜有一言辨破。而若是糢糊未可晓也。至于所谓以君城降贼而求生其母。固不可也云云。亦恐不可以如此质言也。当时赵苞身往降之。想或可以生其母。而设使万分有一鲜卑之劫质。期于降其城。不以城降。则不许生其母者。亦将如之何耶。此亦不可谓必无之事。故曰。不可以如此质言也。抑程子之意。盖谓到此地头。亦当守义而不屈也云耶。幸以一言开示如何。妄论大贤之言。极知僭率。而疑当思问。所不得以已也。

赵苞事。俯赐诲教。已至四次。必欲牖昏。缕缕若是。而钝滞之见。胶固如前。迷甚难寤。只可愧恧。程子之论。更加反复。则上言守义之道。中言图免之意。终言全孝之方。文势文义。次序分明。数十字之中。大意跃如。实不觉其文势之不接而文义之不成也。其时苞降。则辽西随以陷者。理势之必然也。虽有如张巡南䨓者。从后而起。非苞之所知。而已不属苞事矣。假使许远守睢阳而出降。则睢阳随而陷矣。若有张巡则当从中而起事矣。不然则睢阳遂为子奇之有矣。来教曰。天下后世。必不曰许远身降而城随而降者。非愚之所知也。弟于看文字。本甚泛然。而此又先入为主。虽以执事开谕之勤悉。亦不知变寤其蔽惑之甚。必有以谅恕也。丁巳八月。

每逢往来人。辄问兄动静。皆言艰忧孔急云云。同病之怜。不任耿耿。近日则麦罄之患。举皆遑遑。想那中亦然矣。月前会方伯于香芝。与士正力言兄家之不可恝视。则方伯亦以为然。言若送粜状。则当题云未知。果请得否。闻公州城主于兄为姻亲。粜路则必无难矣。旱气又酷。非但百亩之忧。而吾辈贫家先受其困。不可说也。与正弟议。奉邀几杖。为旬月会。而弟病有难远往。此中新构书斋颇静。便俟稍凉。会于此处似好。未知如何。戊午。

与李佐郞延大

[编辑]

意外伏承先施下问书。满纸郑重。如获陪奉德音。庄诵再三。感愧尤极。凭审老炎。服履起居平安。深用慰仰。第悲苦之语。令人泪零。人言此痛无药可医。惟岁月久为药云。而身亲历过。亦觉斯言之不然。日月愈久。愈念愈切。至情所钟。排遣实难。伤虎之心。每为执事。悲系耿耿也。曾王考文稿印本。不知其果有馀件。当问议于再从耳。戊戌。

与宋德翁命贤

[编辑]

所教碑文。初非庸愚之所敢与议者。此则已于奉面时。悉及实状。想有以俯谅。而梁斯文。亦以为曾不为此等文字。今乃强应。诚所不敢。必固辞乃已云。此以不可勉副之意恳属。而未知果将如何。若终不草出。则将未免落莫。是可歉叹。辛卯四月。

便中。又擎惠书。凭审至寒。侍下起居平迪。区区者不任慰感之至。东洙连过私家谥礼。又往扶馀李相国家谥会。归家才数日。重感寒疾。方拥衾苦痛。私闷私闷。令族侄贤契及李生。浃月来留。得以相从。深可为慰。而山房疏冷。每以疾作为虑。又适值有事之时。来时所带之书。亦未能尽与稳讨。又冒极寒以归。区区虑念。惠来纸本。当初非敢以写役冒当也。笔法拙陋。虽寻常书札。亦不能成样。况莫重金石之字。尤何敢耶。其时重违左右强嘱。未免依违奉答。以致远地委投。深用愧悚。辛卯至月。

俯属墓表。岂东洙之所敢当。而勤意至此。且有酉峯下教。故不获已谨就家状。略加叙次以呈。愧悚愧悚。惟在一览而进退之耳。癸巳。

不审至寒。静里起居更如何。区区者无任驰仰。东洙杜蛰依昔。而才闻内从韩注书之讣。其文学才行。吾党中罕比。不但逝者之可悲而已。痛惜柰何。前者所留册子。屡勤还索。而搜之不得。似于昨年移家时遗失也。不谨藏置。使执事积年用功之书。未免失却。愧悚不敏。未知有副本之可以更誊者耶。不尔则尤可惜也。承往问岛谪云。跋涉波涛。眷顾于竆道之中。其高义令人钦叹。戊戌至月。

龙岩书院。熟知物力之不敷矣。闻有斋舍修改之役。将何以完了。殊可仰念。衷纸所示事。到处党习。良可痛也。然此辈琐虱。只随时影附。亦何足挂齿牙间也。况土主之左右于乡论。有所与夺。尤非道理也。第以来意。言于金婿。而金婿上京。恐不能详及此意耳。己亥

伏承下札。凭审来赴试场。可想箸力之尚旺矣。区区不任慰耸。桐湖李丈俎豆之议。诚斯文盛举也。不胜钦仰。第专配迟速之当否。则惟在士林之公共议定而已。顾此迷识。虽或有区区所见。何敢僭论于其间哉。承此俯询。不复仰复。极用愧悚。庚子

所投箚疑小册。谨受而披看。勉学不已之意。不以老衰而自沮如此。如东洙者。病随年寻。志从气颓。今夏则尤不能耐暑。只兀坐无所事。恐泯泯而终负其初心。不觉反顾而汗赪也。谨就来册条复。而草草塡去。有孤委投之盛意。愧讼万万。乙巳。

先集新刊。亦蒙惠及。擎手披读。有以见先正德义之遗范。执事为先之至意。为之钦诵。近思箚疑小册。谨受而玩之。读书之功。老而愈勉。未有如执事者。叹仰无已。谨以臆见条复。而旧荒新昧。无以仰塞下问之勤。是为愧悚。龙岩合享之礼。事将顺成云。士林之幸也。丙午八月。

童土先生移奉事。缛仪将举。士林之幸。所示仪节。龙岩本院。顷行追配之礼。当依其节目以行。又使鲁院进去之儒。亦誊癸卯配享时仪节以去。似当一依此礼行之。未知如何。祭文告文。实非鄙人之所敢当。而院中佥贤之勤意难孤。玆以构拙。付于鲁儒。幸佥览而进退之如何。丙午十月。

书来每有讲学语。此年少人之所未易。而乃于晩暮之境。能惓惓不已。深用钦叹。昔明村罗丈。勤学之功。至老不衰。先生以老学名其斋。而为之叹赏矣。今又于执事观之矣。恨瞻望之远。不能奉资勤笃之功。以警昏惰之习也。朱书如有疑晦处。何必远借于聋瞽也。光州朴斯文濬氏。闻其博学而笃志。屡得其书。文辞畅达。识见明透。闻距那中不遐。与之讲论。必多开发矣。未知如何。庚戌。

与崔谘议锡文

[编辑]

岁新春生。伏惟侍彩欢庆。履道舒奉。瞻诵景仰。不任鄙忱。弟自去秋。连以亲癠。屡月焦煎。殆无宁日。忧患如此。何暇专心于册面上乎。浪过三冬。又添一齿。如是悠泛。恐不免为小人之归。只自闷叹而已。书中缕缕。实用敬服。噫。友朋之道。废已久矣。其孰能道义磨切。以求观善者乎。今高明不以不佞为无似。辱加提撕。冀与适道。一则曰吾辈相交。只欲求益。二则曰相诊病源。切切警责。盛矣。友朋切偲之道。将自高明振之。而惧不佞不能副勉诲之盛意也。盖弟根钝性懒。最出人下。妄不自料。窃尝有志于此事。而因循苟且。以至于今。然人岂不自知其昏惰卤莽之实。则未尝不自反而深叹也。是以每从侪友。见其言动举止。退以点检吾平日所为。以相比方。则尤觉智愚贤不肖之迥然不同。于是乎赧然气沮。恍然心惕。以自讼闷之不暇。更何诊他人之病源。以少效其规责乎。第高明心切向道。志喜闻过。不自以为贤。而反欲借视听于聋瞽。若或有窥测。敢不仰质。以俟进退之命哉。朱子全书几至毕业云。何乃尔敏速耶。退溪先生尝以为节要书。人或有意取看。看未了一二卷。辄已生厌色。无一人硏过数卷者。今高明能于浩大文字。潜心着力。终始靡懈。优游自得之妙。想有未易名言者。承又将继以节要心近等书。其进进不已之功。尤何可量也。弟前冬。读羲经而义理姑不论。而至于句读。且未能熟。如是读过。亦能有益乎。朱夫子所谓今人喜言易。正如画鬼神于自己分上。成得何事者。深觉瞿然。启蒙前春一番看过。本义。读易时与程传参看。而经文既如彼。其他又何能详也。方读书传至半。盖经书曾未熟读。故欲依击蒙要诀所载。𬊈温一过后。复事程朱文字。而委靡不振乃如此。恨不能与高明相从。得资钳锤之益。复如昔年为也。辛巳

闻有除命。意左右之难于出应。而或意虽未行。公亦当有一肃之事矣。乃终不就。吾辈踧踖之心。自不得不尔。而其在分义。亦甚惶恐。未知何以则为得也。乙未

承读惠札。深为慰仰。示意谨悉。赵疏有不忍见。痛惋何极。而天鉴孔昭。圣教严正。不胜感祝万万。前此。只有源流事之时。亦不无一番辨白。况今丑诬至此之后。乌可终无一言也。兄之前之持重。后之勇决。俱出于裁度义理之精切。为之钦仰。措辞之必务明白。期以无失函丈本意。诚如兄教。承欲起稿。深喜深喜。源流事。比师生说。虽差轻。自上每以宁有二字为教。若有未悉烛底意思。且事端既由此始。而柳奎之疏。草草欠详。此亦不可不详陈。未知如何。丙申三月。

时事咄咄。只令人仰屋。自闻有初六日处分。固已为兄虑之矣。群少之必欲甘心固也。而圣上之不少持难者。何也。想兄自初担着。已置祸福于度外。则到今更有何怨尤。而其为斯文世道之不幸则大矣。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想今已到那处。严程驰驱之馀。体里诸况。如何。窃惟素位自适。随处裕如。而兄本清羸不健。不能不为之耿耿也。弟分外恩命。又当此际。惶恐闷蹙。如何形喩。初意辞章之末。附陈若干说话。亲知亦多以此相劝者矣。更思之。知其必无益。而漫作纷纭。不但于微分为不敢。实违平日遗教。故昨呈短疏。只为蕲免文字。不赘他说。未知果合于义耶。兄之一疏。可与罗丈疏。为一大公案。此则不可无者。而此外不必复有矣。尊闻行知以为不负师训扶持吾道之地。而抱守遗文。以俟后世之子云尧夫者。方为善继而善述矣。如何。丙申七月。

岁换新旧。伏惟谪况安吉。道履冲裕。区区瞻仰。倍万他时。谪中无他挠。想看书之工必精专。半年之内。做甚工夫。动忍增益。天意未必非玉成。幸须加意焉。支遣之节。亦果如何。朱夫子所谓为日既久。处之愈安。不以彼此迟速贰其心者。高明必亦先获之矣。昨秋上洛时。得逢多少同志。未尝不耿耿于兄边。而亦相与为之叹仰矣。丁酉正月

闻兄读易甚专。几何毕功耶。窃惟静中玩索之馀。必有见于否泰来往之理。阴阳消长之机。而深为之慨然者矣。弟则因循不振。殆无所事。羞向相爱者道也。李伯邵谪况。姑无挠云。劝以书册自遣。又以朱夫子所勉于蔡西山。调节言语。凡事谨密者相勖。未知果以为如何也。丁酉至月。

斯文事。今始得伸。不但私家之感幸而已。日月之明。颂祝何极。未知夏秋。尚住原峡而静闲之中。做甚工夫。想看书玩理。日有新得。存养之功。从而日熟。为之驰神。弟则虽未全抛册子。而不有着实课程。殊无端的滋味。可愧惕耳。壬寅。

一封两书。缕缕盈牍。圭复再三。无异奉面披襟。古人所谓书能次面者。信不虚也。闻离清寓返原峡。何处非宽闲境界乎。超然物外。一尘不到。江山盈瞩。图书满案。每想兄暮境清福。为之瞻望不已也。弟眼病长苦。终日瞌坐。有同面壁僧。虽欲翻阅书册。不能如意。将未免负此残年。只可懔惕而已。想兄进修之功。不以衰老而自弛。年高德卲。尤为之钦叹。乙卯

与李杨根道载

[编辑]

闻兄旧疴既袪。神观之敷腴。胜于前日云。此可知操心养气之工。能有实效故也。为之喜慰无竆。又闻读书不懈云。朋侪中勤学不怠。实未有如兄者也。尤为钦叹。弟疾恙种种。心气荒废。既不能刻苦加工。虽时近书册。课程不严。作辍靡常。旧业亦觉日退。尚何望更有新得乎。只恨相望落落。不能得亲强辅以警此昏惰也。礼记未及毕功云。此书浩繁。岂易成诵。只潜心熟看为好。而终是可疑处多。此却难了耳。戊子

前日书中。有未免为随众举子业。固知雅意似不如此。而事或有不能专行己志者。柰何。然区区愚意。窃谓奕虽小数。不专心致志。则不可。况科业亦不容易者。志不在此而从他强为。鲜或有成矣。人或以为科与学。所当兼治。此实不然。人非栗翁力量。鲜不失于两占便宜。盖志既在于两占。力实有所不能及也。想吾兄从初立脚已固。虽为举业。必不患于夺志。而其妨吾真工则必矣。与其兼治而难期必成。岂若守吾志而不变。古语曰。天下之宝。当为天下惜之。愚之所期于兄者。既不浅。忘其僭妄。敢有所贡。未知兄意以为如何。

今承将欲定脚。不觉钦仰。更望自勉以退托为戒。终期其成就美志。千万千万。门下姑无他来留者。而梁斯文得中氏才自南中移来。请业于函丈。其质实之资。富有之业。令人可敬也。伯邵丈。疏宕渐异于前云。变化气质。若是其容易事耶。然中有操养。外自修整。则诚可为奇。若嫌人笑讥。强为把持。则未足甚贵。未知果将何居。己丑。

书中所教。奉读未半。不觉愧汗之浃背也。自念朋侪中知我者。宜莫如吾兄。而乃以不敢当不近似之教。俯期至此。无惑乎他人之误认也。顾此不佞憃愚无比。只缘尩弱善病。不能出入科场。既废举业。又无他所事。自不得不时近书册。然亦但遮眼涉猎而已。实无探究涵泳之功。可以取益于身心者也。不知之人。以为废科读书。且谓侍过从祖门下。或疑真有所得可以异于人者。转辗有此意外之事。如此实状。人或不审。而岂吾兄乃为此过当之言耶。至于操存磨砺之诲。深荷切偲之义。敢不强策驽钝。奉以自勉。以无负善道之盛意也哉。近亦不废看书。而未毕数板。居然睡着。志气之昏惰如此。尚何言也。

即惟新凉。道况平吉。弟夏秋吟病之暇。只看羲经二次。节要一次。而草草看过。不能细加究索。恨不能与兄对案讲讨也。承读语类。而有感发处云。可想其多有玩味自得之效矣。为之钦仰。弟则曾于此书。只卷卷披看。而不能从头尽读矣。闻向与金洗马会读云。未知会得几许日耶。金公看书精密可尚。而亦有过密处为病。且有太固不活处。朱夫子所谓宁疏无密。宁浅无深者。正好相箴。未知如何。弟则看书太泛。若与之相从。则必有大益。而恨远而无由耳。乡饮酒礼。五月已一习。又欲以十月间。幷乡射礼讲行。而姑不必耳。壬辰。

窃念吾辈必须长趋阔步。努力惜阴。庶可免不胜任中道废之患。而虽有对册披卷之时。亦悠悠泛泛零零琐琐。不成头项。至于践履之工。则尤觉疏漏。如是而能望进修乎。

承看礼记潜玩之馀。必多觉得。弟曾亦一阅。而简帙重复杂错。注疏烦琐未莹。似有分明误解处。看来看去。常少滋味。盖未经程朱编正故也。常怪朱夫子于参同契,楚辞,韩文等无甚关紧处。亦皆下手。而独于此经阙焉。未可知也。若分类抄出以看。则似好而亦未易也。崔相国所述类编。似便看阅。其所加注。亦似明约。而姑未看详。兄果参看耶。所疑梁择夫理气说。弟则谓其明白善说矣。兄教如此。更当详看。而第理气最难解又难说。无先后无离合。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如欲分析毫厘易差。今只论其大体。无甚讹误。则似可矣。若缘文生疑。执句论病。则又有无限葛藤。虽作辨说。易致澜翻。难保其又无疮孔。未知如何。横竖云云。弟亦论其错矣。

时事愈往罔极。致垕之诬诋。尤不忍正视。闻有封章之议云。兄意如何。鄙见则有不欲焉。高意若或如弟。则幸须挽止如何。第人见各异。未知其孰为得失。则不如各从其志之为宜耶。金干之纵其孙而为此悖乱。诚可痛骇。函丈在世时。其所躬来而书候者。前后非止一再。则必有所景仰之心也。今有何别样事端。而作乖至此耶。若以拟书为言。则所抵玄江书。王伯义利云云说。其大纲矣。拟书则只是其中之目也。抵玄江书。金亦得见矣。何不致骇于其书。而乃于拟书。徒仰群小之吻有此叫拍耶。且拟书。乃亲与玄江商确而定之者也。今其草本尚在。盖因玄江之言而有所添删者多矣。若有可疑者。则玄江必已言之矣。至若曾王考。则玄江之平生所宗仰也。行状。又其手撰也。而金也不有师训。恣意丑辱。是可忍耶。利欲锢心。忍为此态。可哀也已。前承谘议丈之教。亦以为拟书不可谓规切之书云。深可慨然。若尔则玄江何以手自上章。以明其出于质疑耶。盖玄江则当时亲与讲论。知其至诚所在。故直陈于告君之辞而后。人之不知而相忖度者。岂非未安耶。未知兄意如何。丁酉

迩来外奇不欲言。亦不欲闻。而有两金疏语。极诬罔云。深可骇痛。急于罔上构人。幷与其师门而诬之。人之无状。一至此哉。盖玄翁平日往复者。其言议固不能无疑于区区之心者。而至于两金之言。则全是诬也。玄翁之于曾王考平日景仰之诚。无间可言。考其前后书迹而可知也。其与函丈。则意见不无差异。处怀一事。微有低仰而已。亦不大段相殊矣。而交义则终是无替。乙亥正月间诸书。乃其下世前旬望间手笔也。辞旨眷眷。情意蔼然。未知彼辈欲以此书谓何耶。若如两金之言。则玄翁将未免心口不相应之归。宁有是理哉。且未知玄江门下诸人。果以怀之平生。真可以遮诬于后世。而玄翁必苟合于彼。而疏绝于此。然后方可快活而为善边人乎。如是则真个误了玄翁矣。如我谘议丈。则区区保其必不然矣。此一款。乃玄门诸公之深警痛惕处也。生死路头。可惧可惧。斡旋转运。恐为谘议丈之莫重担负。未知果如何。见谘议丈书有欲辨金诬。而以与怀有世嫌。故未果云。未知明见如何。愚意则诬其师门。欲以构人者。诚可痛恶。而文字昭然。终不可罔也。久而自当绽露。不必汲汲辨之于朝廷之上也。至于世嫌云云。则恐不然如欲辨之。则只举玄翁平日文字。以辨彼说之诬背而已。干怀何事。而乃以世嫌为言耶。顷年疏辨时。兄之以嫌不参。人有疑之者。而弟则谅兄之情势矣。今此则与兄不同。世嫌非所当言也。若无人辨此。使玄翁本末。终未免黯黮。则朱夫子所谓不待七十子丧。而大义已晦者。不得不奉叹于玄门诸公也。玄翁平日处丧。与其末年事。不能无议者之言。若于此一着。不能明辨洞劈。则玄翁心事终无以别白。可胜叹哉。恨无由致身于谘议丈座下。禀罄多少。又于书中。不能缕缕。故玆以私布于吾兄。幸一览而丙之。如何。戊戌四月。

所谓彼辈之辨疏者。都是凿空捏无者。其说安得不竆遁也。云泽辈之事。不但可笑而已也。金尚书云云。果如怀言。则勿论弟妹。俱是同气。而诬其明白成仁者。归之于脱空。宁有是理哉。盖怀宋诬引既骨之人。以为辱人之证。而金公兄弟之一举而幷诬。则不之顾也。万增辈急于护怀。驱其父于不祥之地。而亦不之恤焉。人心之陷溺至此。他尚何言哉。近来为怀徒者。专归重于师生一边。而君臣父子之伦。则视若弁髦。其为人心世道之变。不但洪水猛兽之害也。张哥之所谓辨诬者。真可笑也。护其造诬之元恶。而只攻九原无所知之金尚书。可哀可哀。怀之状徐氏者如此。则其后言之自归诬捏。不攻自破矣。且其所诬引伤其同气云云者。以其书观之。分明指金进士。而后乃移之于张夫人。盖谓死者之不能言而诬引之。又知其有害于金进士。而虑为诸金之所不悦。蔑张哥之孱软而移而归之。其随意变幻乃如是。真所谓闪奸打讹。不可方物者也。申命蓍之抵两金书。其言议于大头脑处。虽欠别白。乃是玄门本来规模。今不必为讶。而其说破干辈之背其师旨处尽明晰。亦可尚也。兄之所草文字。说出我曾王考本意。极其分明。不胜钦叹。未知与何人论确。而谘议丈之意。亦如何。喜朝所上囊封云者。兄亦得见乎。其中所载怀宋诬丑之言。有不忍正视者。诗云。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其为此言之时。独不自泚其颡。而天亦不畏乎。其所谓与曾王考书云者。皆此中所无。则似皆后来捏造者也。所与玄江书者。尤不忍见。玄江见此而犹不能无苋陆之感。深可慨也。干之答申书。未知何如云耶。其初教厥孙。以媚时议。而旋为自明之语。欲掩其迹。末乃背诬师旨。以附于揉。其反复阴媚之态。深可恶也。弟亦前日一再见。而知其为不吉人。果然矣。然此辈何足说也。戊戌七月。

承玩长笺细字。恍若接膝披襟。三复惺然。如热斯濯。弟遇暑以来。昏愦特甚。挥汗块坐。无所事事如此。而能望其长进乎。前冬毕邹书。始书经未半而止。秋欲重理。而虽读过。掩卷。与未读时无异。吾辈精力已非读书时节。恨于少壮时不能自力。以至衰退。追悔靡及也。下教文字事。深感不鄙之意。而弟素不娴于文辞。兄之所悉也。虽寻常书札。亦不能如意。况此不朽之重乎。南轩之托于晦翁。不敢为援。而退溪属其先铭于高峯。似以情深义至。详知其事行故也。兄之俯属于弟。亦出于此耶。然高峯则文章大手。实为传后之托。而如弟者何敢当乎。然亦当奉以周旋计耳。

即见政目。知兄筮仕。虽非所以处贤者。而能收不求之士。亦可贵也。未知前头去就将何居。为贫而仕。古义有据。而初若不就。则前路渐艰。以区区之所自悔者。窃愿兄之出肃。未知果如何。士正则已上去。崔君望亦将何以为之云耶。正弟之去。为诵朱子语长沙时不如南康时者。笑而相戒。今为兄诵古诗所谓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者。欲为兄启齿之资。奉呵。弟分外恩命荐蒙。一月之内。召旨再降。惶恐震掉。如何形喩。膺命无路。连章猥越。实未知所以为计。罗汝仁以观之上九相责。而非弟之所可受用也。诚可闷蹙。顷惠韵语。三复庄诵。辞意格律。俱为恰好。弟于此技。素所不能。而此则似不可无和。屡日呻吟。仅以凑字而全不成样。于兄亦不可护短。故玆以书呈。癸卯。

闻卫司。亦进参于书筵云。以兄平日积累之富。得效其资辅之益。亦可为壮行之权舆矣。瞻溯之馀。倾向亦切也。弟须发渐少黑者。目昏耳聋。衰相日加。外面如此。其内可知。志气亦策励不振。虽近书册。旧荒新昧。有退无进。深可愧惕。近读中庸。殊觉意味自别。而亦多疑晦处。恨不能与兄讲讨也。岛翁上洛已久。必频与之会面矣。其长胤之得斋郞。为其家形势则可幸。而年少有志者。汩没于禄仕。殊可惜也。其爷则不屑。而移之于其子。亦未知道理之果如何耳。可呵。戊申。

向日凶逆。前古所无。而神人默佑。即就歼灭。宗社臣民之庆幸。当复何极。弟之乡事。不无迷识之裁量者。盖初即闻难而赴。以伸臣子之常节。旋知乱平而退。以守沟壑之本分。有难故赴乱。已而犹进。则实恐有害于私义也。如是处义。自谓无歉于吾心。亦可质诸昔贤而不惑。而义理无形。人见各异。时议之非责亦受而不辞。而朝廷之谴罚。又惶恐万万而已。

峡邑事简。未知朱墨之暇。不废看书之工否。闻金侄颐行言。兄多对碁局时。可想无以遣怀。欲以此忘暂时悲疚也。然排愁消日。恐无过于书册。何乃为此无益之事乎。仰念之切。敢效区区。恕谅幸甚。辛亥。

承以经书粘壁诵过。晩来工夫。无大于此。为之钦叹。俯属文字。重孤勤意。敢拜留家状。近始起稿。第脱稿则当仰呈。以俟兄进退之命矣。壬子。

续近思。此乃明谷家誊本云。而皆改定其篇目。似是明谷所定。而编入文字。亦似有可疑处。必得此中原本。可以参考。而原本之觅来不易。极叹。

前日壁经遍诵之工。能不辍否。老而嗜书。程夫子之所以称赏于吕晋伯者也。未尝不瞻想钦仰也。先铭文字。尽依兄教以改。又手写以呈。而眼眊手涩。不成字可愧。更求鸿笔。以重大事。恐合道理。未知如何。岛翁为返其子旅榇往岭南。而只手殊乡。将何以运其两柩乎。极可伤念。罗汝仁遽尔作故。可伤。虽有病处。文识亦不易矣。从此明村后事。尤无征焉。重以为衋耳。甲寅。

白首微宦。潦倒可叹。而家贫禄仕。古人多行之者。若因以佩符湖中近邑。俾得源源。则岂非吾辈老境一幸事乎。惟是深企从仕之暇。亦能进修不辍否。一息未泯之前。不可不自力。如弟不足道。而欲兄之不为外累所汩没。区区真至之望也。

与金岛翁时济

[编辑]

意外便至。得擎兄札。满纸情话。无异面款。此心慰泻。不啻百朋。况审寒沍。阖候平吉者乎。第宿疾羸瘠之示。深为虑仰。曾见兄不惮劳身。以至微细贱事。亦皆躬自为之。此亦致伤之道。盖劳心则病生。不可不加意爱护也。贫窭之患。亦为之伤叹。这虽士之常分。若至十分地头。则知命安分字亦用不得。颐甥之从师远游。亦不为失计。但年幼气弱。虑或生病。常以为念。见其数次书。文理已大通。极可爱喜。礼经躐等云云。已说及于渠矣。虽以牛栗两先生读书次第言之。礼记之读在最后。且此书不经程朱勘正。故经文似多错杂。注疏亦甚烦误。初学未易晓。且初既从师。则请学当以要紧切实之书。似不可如是躐等。北报姑未知虚实。而人心之骚扰如此。如荒唐船之来往已久。早晩出没剽劫于沿海近处。则难保其必无矣。兄之岛寓。终非必无忧之地。因此改求于山峡好处似宜。然人心不灵。不知何处之为福地也。弟陋劣依遣。而匪分职名。惊惶惭闷。置身无地。才呈猥疏祈免。而尤为僭越。莫知容措。盖置身表襮。游声转辗。既入窄径。脱出实难。日夜忧惧而已。柰何。庚寅。

影子事。摹出侧面二本。而俱胜于兄所观草本。诚可幸。方出正面草本而较。不及于侧面。诸议或谓若似未尽。则不如不为。或谓正面元与侧面不同。俱摹两本为宜云。未知从当何定也。此事几年经营。今始得就实。赖兄辈至诚周旋之力也。何幸如之。辛卯六月。

影子事。兄在时所始正本。又为草本。又画侧面正面各一本。而比草面顿胜。既已妆簇。极幸。画工以去晦日上去。而三本之价。各给三十两。又合妆簇之具。几八百五十贯。而无甚不足之患。方引债者。为十馀贯。而亦有出处。无复虑矣。辛卯七月。

山梁之痛。去益无涯。离索之叹。亦复难聊。想兄一般怀思矣。酉峯庐下。姑得支保。而伯叔为辞月廪。数日后将上京陈疏计。老炎尚尔。极为虑闷。此事又将与礼葬同归。盖一辞不允。再辞而又不允。则终归于承受。而此与礼葬又异。平日之所不受者。到今诚有所不当受。而人心不如我心。前之既误。后将如前矣。兄与吾数三人。虽私自痛苦。亦复柰何。礼葬事。堂叔初意。极直截牢确矣。毕竟未免为人所挠。今亦似如是。柰何柰何。年谱姑未及始。遗文方收拾誊出。而朋侪皆落落难会。弟亦病恼。了当无期。极闷。甲午

兄之欠完健。昭夫之长事吟病。为之闷虑万万。屡空之患。亦非细忧。贫虽云士之常。而若至十分地头。则不能不为其所役。多有因仍苟且之失。胡康侯之终身不言贫。未知有何定力而然。而其所谓贫。亦非如吾辈之甚者也。和甫语人曰。湖中士夫不力本。而徒仰粜路。为不可云。似指吾辈。极可愧。而和友亦徒知其一。若有可力之基。而不能自力者。诚不可。虽欲自力。初无其基。亦柰何。其言或不近于何不食肉糜者耶。可呵。两甥诵读洋洋云。此实第一好消息。和靖先生之母。以为平生爱勤读儿。以两侄之美质。又能勤读。极可爱也。古人亦耳中喜闻咿唔之声。兄之乐事。宁有更大于此者乎。乙未四月。

子正来留未久而旋归。比前似羸黑。盖终夏困饥。秋犹未苏。于此亦可知兄活计秋亦春。吾侪中人。无非为这一字所困。门外持朱牌人日来恐吓。无物可应。令人心挠。今见兄书。同病还可呵。即闻兪相基投疏呈源流。而权序之外。又有郑跋。丑悖与权序一般。自上即下备忘。罢郑职。命削其跋。而辞意极甚严正。政院以罢郑之过覆逆。则又下严旨。比前尤痛快。盖上教以为予虽未知事实。而尹判府事必不为如此之事。可知出于郑之侵诬云云。大意如此。故欲为门疏。以明委折耳。颐侄之生女。少者何妨女生。子宁不生乎。弟所祝者。正在于其上层之生得丈夫儿耳。奉笑。乙未至月。

遗集之役。方与士正频会于净水。以为写校之役。已誊者为三十馀册。而亲旧中书札。苦难收聚。未知收得后誊出。又为几卷也。删存去就之事。甚重且大。极甚不易。诗章则实如兄教。不能为妄删一首之计。其馀疏章碑碣行状杂著等文。亦难容易取舍。至于书札中无紧要闲酬酢。可以删节。而此亦未能下手。要之吾侪齐会相议。乃可勘正就緖。而落落相远。簪盍无期。在近之择夫。亦不能会过。他尚何言。入梓诚不可迁就。而以目今事势观之。恐不可以十许年期也。极可闷也。兄实未易越来。而此役则兄不可不来。秋后必为惠临。则择夫,昭夫可以招来与同。更望无忽。如何。

遗集事。兄教诚是。然知旧中如明村定斋等处往复书。何可以不为手录。而置于别集中耶。初本则已没数誊出。吾辈当合坐议以为编次。而会合未易。是极可闷。士正之持往洛中。吾意则门下诸人。未及消详。而先及外人为可欠。兄教极其严正。为之钦仰。源流事。圣上处分实出寻常。湖儒之批。极其明快。感祝何喩。莲相见儒疏后。始进一箚。而用意又极不美。有全然欺罔者。清风疏中。又有当辨者。故洛里诸人。将欲为门疏云。而远无由相议。可郁。

顷日之会。详叩诸友之意。择夫君望之见。以无辨为第一义。而伸辨之举。亦不谓非云。其馀则皆以为天鉴孔昭。固无事于辨。而权疏丑诬绝悖。又其疏末邢七及墓表云云。比源流事倍重。而语极无伦。不可不一辨。诸议俱以封章为定。而以赵果川为疏头。将以今日发程云矣。即闻以源流事。有儒疏勿捧之命云。若然则虽上去。必无益。未知又将如何也。诸议以为为师门伸辨。出于万不获已。无故者皆当躬进。或有故不得往者。只以名帖录去。实涉不诚矣。只以上去者列名云。其言似好耳。彼辈以共编之说。为不可信。莲相顷日之箚。虽不得已谓之共编。而其措辞以为共编为定之说。何从而闻之云云。彼辈岂不知为共编。而发诸言者如此。诚可痛。权疏之批。又明示是非。扶抑严正。日月之明。不胜感祝。丙申。

承审从者来哭隐山。号痛摧切。其何以忍堪耶。天既生斯人。而不假之以年。三十三岁。曾电光之无异。其才学行义。何处复见乎。实关吾党运气。天也柰何。吾辈数三人。相与依赖。如骨肉兄弟。今忽失吾昭夫。朱子所谓任左肱而失右臂者。正道吾辈今日情境也。丙申。

时事愈往罔极。竟有两代官爵追夺之事。此固已料。官爵。平日既未尝自居。则夺与不夺。不啻如过空之浮云。而所可痛哭者。不意圣明之世。乃见有此事也。柰何。大小来往之际。惟当杜门塞兑。以守吾太玄。而不知者。犹欲纷纷强聒。择夫以不宜疏辨之议。见谤于乡中。弟亦无意消详。而人心不如我心。惟时披读兄书。为之慨然不已也。丁酉

近日事。尚何言哉。然其在大道之光明正大。亘古而亘今者。有何一毫之增损重轻哉。兄之前后两书。卓然有见乎此。迨为之庄诵而佩服也。

弟家先诬七年冤郁。幸得昭雪。又将有致命之举。斯文阳复之庆。不但私家之幸而已。天恩罔极。感祝何言。斯文伸辨后。李伯邵氏。作志喜二律。要和于同志诸人。而子厚亦次以送示。似甚好。兄亦不可不知。故令颐侄誊去耳。壬寅

满纸詑含杯语太长。殊非好消息也。兄之故为放浪。固知高趣之有在。而终非中正平坦之道。何不引朱子戒酒训。为服膺耶。癸卯

兄之向岭。不能就而拼别。如昔贤山寺之送行者。至今耿耿在心也。想已到配所。不审在途能免颠仆。而到彼后启居亦如何。水土果不至甚恶。而近处亦能有人可与语者耶。滨海孤绝之地。糊口实极难。亦何以为计耶。凡人遭患厄者。不忧愁则易致放浪忧愁。非所虑于兄者。而放浪则兄之本色也。然放浪。元非端士之所为也。若能于孤寂之中。更做新工。如前书所以奉戒者。能沈潜于尘编蠧简之中。以为竆途会心之资。则一番无妄之厄。未必不为玉成之助。未知如何。己酉。

自闻兄遭惨境。想兄心事。未尝不南望挥泪。而嬴博之葬。亦不能行云。尤可悲恻。泽畔行吟。昔人所伤。而兄于岭外竆海之地。将再经冬矣。想兄于此。必能随遇安命。不置怨尤。而最是由中之痛。无药可医。抑何以忍过。前日所以诲责于弟者。正好反以自勉。须勿过哀。期不至得罪于昔贤。至祝。丈夫或可以理勉抑。而妇人尤难。未知妹氏如何。尤为悲念。弟杜蛰仅遣。而伯贤已于今六月。作古人。不但四十年情义。不堪悼痛。如此善人。何处得来。世无知者。使其至行笃学。竟至埋没于竆庐。尤可痛惜。庚戌。

岁暮竆谷。杜门块坐。怀仰于吾兄者。不啻日之数四而已。即与子正。做数日稳深。慰我元宾之思。与正侄说到其生理琐细。令人愍然。子正言贩鬻之事。弟以为逐末。已非君子之道。况分毫之利。未必可得。而先伤其身。必至之势。此则决不可为。惟本于农业。最为宜。盖服田力穑。已是古人之所谓孝者。躬耕养亲。又多昔贤之所尝行者也。耕中之馁。虽或不免。果能勤力。又必有救饥之道也。虽不能躬执耒耟。勤课僮仆。则亦可以为之耳。以此相勉。而但无田可耕。此却为难。柰何。子正又以汩于贫馁。不能着力于学业。为慨叹。此尤可愍念处也。古人有昼耕夜读者。馀力学问。又圣人之所训。虽不可诿以为学。而废却人子之所当事者。亦不可不立吾志。而徒为贫窘所误也。未知果能幷行不悖。而能充其才志也。弟三冬。读得邹书一遍。意味与前日之读。似有别。时有会心处。恨无与相对以发之也。其论义利之辨。遏人欲存天理之义。明白洞决。实有耸动激发人处。今古人之醉生梦死。终至于落堑堕坑者。皆是不能于此看破斡转了耳。诚可懔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