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春秋左传正义/春秋经传集解后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春秋经传集解后序
作者:杜预 

大康元年三月,吴寇始平,余自江陵还襄阳,解甲休兵,乃申抒旧意,修成《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始讫,会汲郡汲县有发其界内旧冢者,大得古书,皆简篇科斗文字。发冢者不以为意,往往散乱。科斗书久废,推寻不能尽通。始者藏在秘府,余晩得见之,所记大凡七十五卷,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周易》及《纪年》最为分了。《周易》上下篇与今正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疑于时仲尼造之于鲁,尚未播之于远国也。其《纪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也。唯特记晋国,起自殇叔,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庄伯。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鲁隐公之元年正月也,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相次,晋国灭,独记魏事,下至魏哀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记也。推校哀王二十年,大岁在壬戌,是周赧王之十六年,秦昭王之八年,韩襄王之十三年,赵武灵王之二十七年,楚怀王之三十年,燕昭王之十三年,齐涽王之二十五年也。上去孔丘卒百八十一岁,下去今大康三年五百八十一岁。哀王,于《史记》襄王之子、惠王之孙也。惠王三十六年卒,而襄王立,立十六年卒,而哀王立。《古书纪年》篇惠王三十六年改元,从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称“惠成王卒”,即惠王也。疑《史记》误分惠成之世以为后王年也。哀王二十三年乃卒,故特不称谥,谓之今王。其著书文意,大似《春秋》经,推此足见古者国史策书之常也。文称鲁隐公及邾庄公盟于姑蔑,即《春秋》所书“邾仪父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又称晋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即《春秋》所书“虞师晋师灭下阳。先书虞,贿故也”。又称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即《春秋》所书“天王狩于河阳。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也”。诸若此辈甚多,略举数条,以明国史皆承告据实而书时事,仲尼修《春秋》,以义而制异文也。又称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洞泽,疑“洞”当为“泂”,即《左传》所谓荧泽也。齐国佐来献玉磬纪公之甗,即《左传》所谓宾媚人也。诸所记多与《左传》符同,异于《公羊》、《穀梁》,知此二书,近世穿凿,非《春秋》本意,审矣。虽不皆与《史记》、《尚书》同,然参而求之,可以端正学者。又别有一卷,纯集疏《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传》同,名曰“师春”,师春似是抄集者人名也。《纪年》又称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大甲七年,大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左氏传》“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然则大甲虽见放,还杀伊尹,而犹以其子为相也。此为大与《尚书叙》说大甲事乖异,不知老叟之伏生,或致昏忘;将此古书,亦当时杂记,未足以取审也。为其粗有益于《左氏》,故略记之,附《集解》之末焉。正义曰:王隐《晋书‧武帝纪》:大康元年,诸军伐吴,三月至江陵县,而孙皓面缚诣王濬降。杜预先为荆州刺史,镇襄阳,督诸军伐吴,将兵向江陵,因东下伐吴。吴平,又自江陵还襄阳。《束皙传》云︰太康元年,汲郡民盗发魏安釐王冢,得竹书漆字科斗之文。科斗文者,周时古文也。其字头麤尾细,似科斗之蛊,故俗名之焉。大凡七十五卷,《晋书》有其目录。其六十八卷皆有名题;其七卷折简碎杂,不可名题。有《周易》上下经二卷,纪年十二篇,《琐语》十一卷,《周王游行》五卷,说周穆王游行天下之事,今谓之《穆天子传》。此四部差为整顿。汲郡初得此书,表藏秘府,诏荀勖、和峤以隶字写之,勖等于时即已不能尽识其书。今复阙落,又转写益误。《穆天子传》世间偏多。《史记‧魏世家》云,哀王二十三年卒,子昭王立,十九年卒,子安釐王立。哀王是安釐王之祖,故安釐王之冢藏哀王时之书。哀王二十一年是赧王之十七年,并下秦、韩、赵、楚、燕、齐之年,皆《史记‧六国年表》文也。竹书说伊尹傅之事,与《书序》大乖。杜不见古文,唯以《书序》考正,疑伏生昏忘,虚传此事。又疑竹简杂记,未足取审。今据《古文尚书》说伊尹之事,与《左传》符同,明是竹书不可尽信。杜以《纪年》纪事大似《春秋》之经,知古之史官记事如此。为其有益于《左氏》,令人知《左氏》不妄,故略记之,以附《集解》之末。
经传正义都计壹伯肆万壹阡伍伯叁拾字
经传叁拾陆万字
正义陆拾捌万壹阡伍伯叁拾字
承奉郎守光禄寺丞臣赵安仁书
勘官承奉郎守国子礼记博士赐绯鱼袋臣李觉
勘官承奉郎守国子春秋博士赐绯鱼袋臣袁逢吉
都勘官朝请大夫守国子司业柱国赐紫金鱼袋臣孔维
详勘官登仕郎守高邮军高邮县令臣刘若纳
详勘官登仕郎守将作监丞臣潘宪
详勘官朝请大夫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陈雅
详勘官朝奉郎守大理正臣王炳
登仕郎守大理评事臣王焕再校
文林郎守大理寺丞臣邵世隆再校
中散大夫守国子祭酒兼尚书工部侍郎柱国会稽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孔维都校
淳化元年庚寅十月 日
推忠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上柱国大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臣沔等进
推忠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上柱国陇西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臣辛仲甫
起复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上柱国东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臣吕蒙正
自李觉以下至吕蒙正,名衔计一十三人,乃淳化单疏本旧式。庆元庚申,吴兴沈中宾汇刻《经传正义》时,附刊于后者也。《玉海》云︰“端拱元年三月,司业孔维等奉敕校勘孔颖达《五经正义》一百八十二卷,诏国子监镂版行之。《易》则维等四人校勘,李说等六人详勘,又再校,十月版成以献。《书》亦如之,二年十月以献。《春秋》则维等二人校,王炳等三人详校,邵世隆再校。淳化元年十月版成时,则李觉等五人再校,毕道昇等五人详勘,孔维等五人校勘,淳化三年四月以献。《礼记》则胡迪等五人校勘,纪自成等七人再校,李至等详定,淳化五年五月以献。”按王炳、孔维、邵世隆等衔与《玉海》合。卷末载沈中宾《自跋》云︰“《左氏传》、杜氏《集解》、孔氏《义疏》发挥圣经,功亦不细,萃为一书,则得失盛衰之迹与夫诸儒之说,是非异同,昭然具见。”又云︰“诸经正义既刻于仓台,而此书复刊于郡治,合五为六,炳乎相辉。”是经、传、集解、义疏萃见一书,始于中宾。他经如《易》、《书》、《周礼》则三山黄唐合经注疏三者刻于绍兴以前,《毛诗》、《礼记》刻于绍兴。辛亥间,前此所行各经宋刻者,未核其实。黄唐云︰“《春秋》一书,顾力未服。”然则至中宾才补其未备。《跋》云“合五为六”,似即指黄唐所刻而言。后之附释音本兼义本,皆权舆于此。又云︰“闻给事中江公之为帅也,尝取国子监《春秋经传集解正义》以闽蜀诸本俾其属及里居之彦相与校雠,毋敢不恪,又自取而观之,小有讹谬,无不订正。”所谓“闽蜀诸本”,盖即岳氏《九经三传沿革例》中所据蜀大字旧本、蜀学重刻大字本、建大字本、俗谓无比九经者是也。惜注未详其名。其于此书,可谓勤挚。中宾分阃浙左,适继其后,以承其至刊刻之,使宋代善本流传至今,其功亦大矣。

  ↑返回顶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