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编辑]
自劉向、劉歆、桓譚、班固皆以《春秋傳》出左丘明,左丘明受經於孔子。魏晉以來,儒者更無異議。至唐趙匡始謂左氏非丘明,蓋欲攻傳之不合經,必先攻作傳之人非受經於孔子,與王柏欲攻《毛詩》,先攻《毛詩》不傳於子夏,其智一也。宋元諸儒,相繼竝起,王安石有《春秋解》一卷,證左氏非丘明者十一事,陳振孫《書錄解題》謂出依託。今未見其書,不知十一事者何據。其餘辨論,惟朱子謂「虞不臘矣」爲秦人之語,葉夢得謂紀事終於智伯,當爲六國時人,似爲近理。然考《史記‧秦本紀》稱惠文君十二年始臘,張守節《正義》稱「秦惠文王始效中國爲之」,明古有臘祭,秦至是始用,非至是始創。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亦駮此說,曰︰「史稱秦文公始有史以記事,秦宣公初志閏月,豈亦中國所無,待秦獨創哉?」則臘爲秦禮之說,未可據也。《左傳》載預斷禍福,無不徵驗,蓋不免從後傅合之。惟哀公九年稱趙氏其世有亂,後竟不然,是未見後事之證也。經止獲麟,而弟子續至孔子卒。傳載智伯之亡,殆亦後人所續。《史記‧司馬相如傳》中有揚雄之語,不能執是一事,指司馬遷爲後漢人也,則載及智伯之說,不足疑也。今仍定爲左丘明作,以祛衆惑。至其作傳之由,則劉知幾「躬爲國史」之言,最爲確論。疏稱大事書於策者,經之所書;小事書於簡者,傳之所載。觀晉史之書趙盾,齊史之書崔杼及甯殖,所謂載在諸侯之籍者,其文體皆與經合。《墨子》稱《周春秋》載「杜伯」,《燕春秋》載「莊子儀」,《宋春秋》載「𧙺觀辜」,《齊春秋》載「王里國中里」。覈其文體,皆與傳合。經、傳同因國史而修,斯爲顯證,知說經去傳爲舍近而求諸遠矣。《漢志》載「《春秋》古經十二篇,經十一卷」,注曰「公羊、穀梁二氏」,則《左氏》經文不著於錄。然杜預《集解序》「稱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比其義類,各隨而解之」。陸德明《經典釋文》曰「舊夫子之經與丘明之傳各異,杜氏合而釋之」,則《左傳》又自有經。考《漢志》之文,既曰「古經十二篇」矣,不應復云「經十一卷」,觀公、穀二傳皆十一卷,與「經十一卷」相配,知十一卷爲二傳之經,故有是注。徐彥《公羊傳》疏曰︰「《左氏》先著竹帛,故漢儒謂之古學。」則所謂「古經十二篇」即《左傳》之經,故謂之古。刻《漢書》者誤連二條爲一耳。今以《左傳》經文與二傳校勘,皆《左氏》義長,知手錄之本確於口授之經也。言《左傳》者,孔奇、孔嘉之說久佚不傳,賈逵、服虔之說亦僅偶見他書。今世所傳,惟杜注孔疏爲最古。杜注多强經以就傳,孔疏亦多左杜而右劉,〈案劉炫作《規過》以攻杜《解》,凡所駁正,孔疏皆以爲非。〉是皆篤信專門之過,不能不謂之一失。然有注、疏而後《左氏》之義明,《左氏》之義明而後二百四十二年內善惡之跡一一有徵。後儒妄作聰明,以私臆談褒貶者,猶得據傳文以知其謬,則漢晉以來,藉《左氏》以知經義,宋元以後,更藉《左氏》以杜臆說矣。傳與注、疏均謂有大功於《春秋》可也。
- 隱公〈全覽〉
- 元年〈前722年己未〉
- 二年〈前721年庚申〉
- 三年〈前720年辛酉〉
- 亖年〈前719年壬戌〉
- 五年〈前718年癸亥〉
- 六年〈前717年甲子〉
- 七年〈前716年乙丑〉
- 八年〈前715年丙寅〉
- 九年〈前714年丁卯〉
- 十年〈前713年戊辰〉
- 十一年〈前712年己巳〉
|
- 桓公〈全覽〉
- 元年〈前711年庚午〉
- 二年〈前710年辛未〉
- 三年〈前709年壬申〉
- 亖年〈前708年癸酉〉
- 五年〈前707年甲戌〉
- 六年〈前706年乙亥〉
- 七年〈前705年丙子〉
- 八年〈前704年丁丑〉
- 九年〈前703年戊寅〉
- 十年〈前702年己卯〉
- 十一年〈前701年庚辰〉
- 十二年〈前700年辛巳〉
- 十三年〈前699年壬午〉
- 十亖年〈前698年癸未〉
- 十五年〈前697年甲申〉
- 十六年〈前696年乙酉〉
- 十七年〈前695年丙戌〉
- 十八年〈前694年丁亥〉
|
|
|
|
- 文公〈全覽〉
- 元年〈前626年乙未〉
- 二年〈前625年丙申〉
- 三年〈前624年丁酉〉
- 亖年〈前623年戊戌〉
- 五年〈前622年己亥〉
- 六年〈前621年庚子〉
- 七年〈前620年辛丑〉
- 八年〈前619年壬寅〉
- 九年〈前618年癸卯〉
- 十年〈前617年甲辰〉
- 十一年〈前616年乙巳〉
- 十二年〈前615年丙午〉
- 十三年〈前614年丁未〉
- 十亖年〈前613年戊申〉
- 十五年〈前612年己酉〉
- 十六年〈前611年庚戌〉
- 十七年〈前610年辛亥〉
- 十八年〈前609年壬子〉
|
- 宣公〈全覽〉
- 元年〈前608年癸丑〉
- 二年〈前607年甲寅〉
- 三年〈前606年乙卯〉
- 亖年〈前605年丙辰〉
- 五年〈前604年丁巳〉
- 六年〈前603年戊午〉
- 七年〈前602年己未〉
- 八年〈前601年庚申〉
- 九年〈前600年辛酉〉
- 十年〈前599年壬戌〉
- 十一年〈前598年癸亥〉
- 十二年〈前597年甲子〉
- 十三年〈前596年乙丑〉
- 十亖年〈前595年丙寅〉
- 十五年〈前594年丁卯〉
- 十六年〈前593年戊辰〉
- 十七年〈前592年己巳〉
- 十八年〈前591年庚午〉
|
- 成公〈全覽〉
- 元年〈前590年辛未〉
- 二年〈前589年壬申〉
- 三年〈前588年癸酉〉
- 亖年〈前587年甲戌〉
- 五年〈前586年乙亥〉
- 六年〈前585年丙子〉
- 七年〈前584年丁丑〉
- 八年〈前583年戊寅〉
- 九年〈前582年己卯〉
- 十年〈前581年庚辰〉
- 十一年〈前580年辛巳〉
- 十二年〈前579年壬午〉
- 十三年〈前578年癸未〉
- 十亖年〈前577年甲申〉
- 十五年〈前576年乙酉〉
- 十六年〈前575年丙戌〉
- 十七年〈前574年丁亥〉
- 十八年〈前573年戊子〉
|
|
|
- 定公〈全覽〉
- 元年〈前509年壬辰〉
- 二年〈前508年癸巳〉
- 三年〈前507年甲午〉
- 亖年〈前506年乙未〉
- 五年〈前505年丙申〉
- 六年〈前504年丁酉〉
- 七年〈前503年戊戌〉
- 八年〈前502年己亥〉
- 九年〈前501年庚子〉
- 十年〈前500年辛丑〉
- 十一年〈前499年壬寅〉
- 十二年〈前498年癸卯〉
- 十三年〈前497年甲辰〉
- 十亖年〈前496年乙巳〉
- 十五年〈前495年丙午〉
|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8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