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晦斋先生集/卷六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五 晦斋先生集
卷六
作者:李彦迪
卷七

箴、铭[编辑]

元朝五箴幷序[编辑]

盖闻古之圣贤,其进德也,靡日不新,无岁不化,惟日孜孜,死而后已,盖欲尽为人之道而无负于天之所与也。余生二十有七岁矣,行不中矩,言多违法,学苦而道不成,年长而德不进,其不至于圣贤而卒为众人之归也昭昭矣。噫!今日又是元朝也,岁且除矣,我独依旧而不自新乎?作五箴以为终身之忧云。

其一,畏天箴[编辑]

天生我人,付畀者大。

明命赫然,罔有内外。

悖凶修吉,敢不祗畏?

不言而信,不动而敬。

无微不察,无隐不省。

从事于斯,潜心对越。

一动一静,顺帝之则。

永言配命,俯仰无怍。

斯须有间,便是自绝。

罔而幸免,生也可愧。

毫厘有差,便是获罪。

祷既无所,盍反诸己?

克己复礼,是曰无坠。

存心养性,所以顺事。

不显亦临,其敢或欺?

日干夕惕,于时保之。

其二,养心箴[编辑]

惟心之德,至虚至灵。

原其本体,广大高明。

内具众理,外应万变。

放之六合,敛之方寸。

善养无害,与天地似。

养之伊何?曰敬而已。

敬之伊何?惟主乎一。

当其不动,浑然太极。

敬以一之,其体乃直。

不偏不倚,无贰无适。

勿忘勿助,从容自得。

廓然大公,鸢飞鱼跃。

洞开重门,不见邪曲。

天理以全,人欲不萌。

大本既立,达道乃行。

惟敬之妙,宅心之地。

久而既诚,纯乎一理。

位育极功,实本于此。

人生禀赋,初无二致。

一指肩背,鲜知贵贱。

养小失大,禽兽不远。

我既知此,敢不自勉?

造次颠沛,服膺勿失。

一念或怠,神明在侧。

其三,敬身箴[编辑]

我有我身,至重至贵。

受之父母,命于天地。

参为三才,匪万物比。

既知其然,敢不自敬?

敬之伊何?持之以正。

容貌必庄,衣冠必整。

视听有则,言动有法。

淫乐慝礼,不接心术。

奸声乱色,不留耳目。

非礼之地,非正之所。

足不敢履,身不敢处。

进退周旋,必于理合。

出处行藏,一以义决。

富贵不动,贫贱不移。

卓然中立,惟道是依。

是曰能敬,不辱不亏。

无忝所生,庶全而归。

惟彼众人,昧于自持。

淫视倾听,惰其四支。

亵天之畀,慢亲之枝。

营营食色,无廉无耻。

遑遑利名,无命无义。

不有其躬,惟欲之汨。

我其监此,惕然自饬。

洞洞属属,临深履薄。

圣贤有训,曰诚曰修。

敢以此语,为终身忧。

其四,改过箴[编辑]

人非上圣,谁能无过?

过而能改,其过斯寡。

寡之又寡,可至于无。

无过曰圣,多过曰愚。

为圣为愚,在我而已。

是以君子,必诚其意。

心无过念,矧有过事?

如或有之,即改不吝。

过消善全,其德日进。

胡彼众人,知过者鲜?

知且惮改,矧曰迁善?

耻过作非,过久成恶。

我其监此,不远而复。

一念之萌,一言之发。

必思合理,惟恐有差。

夜以思过,昼以改之。

武公自悔,《宾筵》是作。

蘧瑗欲寡,知非五十。

子路喜闻,颜渊不贰。

圣贤犹戒,矧余愚鄙?

齿之尚少,庸有不知。

今其壮矣,曷不自规?

其五,笃志箴[编辑]

人有厥性,本乎天理。

初无不善,孰愚孰智?

乃知圣贤,与我同类。

求之则得,不求则失。

其机在我,敢不自勖?

成汤日新,仲尼忘食。

文王亹亹,伯禹孜孜。

矧余后学,志大力微?

一堕悠悠,造道可期。

井不及泉,九仞奚益?

学不希圣,是谓自画。

欲罢不能,颜氏之竭。

任重道远,曾氏之笃。

我师古人,死而后已。

彼何人哉?为之则是。

立箴幷序[编辑]

正德庚辰冬,余在庐次逢除夕,感岁序之流易,而自叹道德之不修,无以及时而有立。因箴以自警云。

恭闻仲尼,十五志学。

至于三十,乃克有立。

曰立伊何?心定道得。

充实于内,直方于外。

卓然不倚,居广行大。

富贵不淫,贫贱不易。

天下万物,莫我挠屈。

是谓能立,进圣之基。

继天建极,实本于斯。

闵余后学,惟圣是慕。

志学苦晩,闻道亦暮。

功疏力浅,学未收效。

任重道远,志犹不舍。

援圣比度,反躬省过。

验之于心,能立耶否?

涵养未充,操存不固。

天理流行,未免违失。

人欲消去,有时萌起。

验之于身,能立耶未?

气习稍化,义理犹弱。

言行多过,表里未一。

事物外挠,酬应或差。

验之于行,立耶未耶?

为臣为子,不尽其职。

为礼为义,不用其极。

动静语默,多不中节。

进退周旋,或失其则。

岁月如流,一往不复。

究我年数,奄迫三旬。

及此未立,宁免众人?

是用自省,竟夕不眠。

锺鸣山寺,又是新年。

天道既变,时物亦迁。

我其法天,思新厥德。

涤去旧习,一遵圣法。

矫轻警惰,人一己百。

真积力久,期入圣域。

自今以往,四十五十。

又无几何,转眄忽及。

到此无闻,已矣可追?

是用耿耿,箴以自规。

标志誓心,为终身事。

上帝实临,我心敢贰。

自新箴戊申元日,书于谪所。[编辑]

学求造道,志在体仁。

行负神天,灾及其身。

忠亏报国,孝缺违亲。

反躬省咎,有慕古人。

天道循环,绝徼回春。

中宵发愤,思新厥德。

有赫其临,潜心对越。

有幽其室,肃然祗栗。

上戴下履,不欺毫发。

一念思诚,万事尽职。

克己复礼,俯仰无怍。

箴以自警,服膺勿失。

定静铭丁未正朝[编辑]

直养气,和养性。

乐天理,安义命。

志有定,心自静。

处万变,主一敬。

无弦琴铭[编辑]

理契天载,乐寓吾心。

妙得其趣,不假于音。

冥然寂然,万物皆春。

神游太古,手抚天真。

知耻铭[编辑]

君子之道,贵乎知耻。

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始自屋漏,达于天地。

戒惧谨独,俯仰无愧。

卓然中立,惟道是依。

不幸有过,在于隐微。

白中一黑,虽若无累。

其心忸怩,甚于挞市。

如或无妄,身遭患厄。

裔夷之窜,朝市之戮。

甘受无恧,浩气充塞。

世不我容,知我者天。

安土乐天,其中泰然。

小人心事,一切反是。

不耻不仁,不畏不义。

惟利是竞,惟恶是肆。

有䩄面目,略无愧耻。

吮痈篡弑,何所不至?

羞恶之心,本于天性。

一存一丧,斯判狂圣。

其机如此,敢不自省?

毫厘之差,天壤以谬。

无耻之耻,庶无大咎。

[编辑]

海月楼[编辑]

邑之有楼观,若无关于为政,而其所以畅神气,清襟怀,以为施政之本者,亦必于是而得之。盖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览之所、高明之具,以养其弘远清虚之德,而政由是出,其所关顾不大哉?

之为县,僻在海隅。客馆之东,古有小楼,狭隘低微,隐在雉堞中,四顾无眼界,无以宣畅湮郁、导迎清旷,至使浩渺无涯之壮观,碍于咫尺而莫收,所见者半亩方塘、数丛梅竹而已。嘉靖戊子冬,县宰金侯自渊始欲改构,增其旧制,峻而宽之,沧溟浩汗,举眼斯得,人之登斯楼者,不知楼之高,而恍然如天开地辟而敞豁也,遂名为临溟阁。第以匠不得良,筑址不牢,营构失宜,不数年而倾侧。厥后柳茂缤继之,支撑起正,未久旋颓,宾客之至县者,虽当夏月,困于炎蒸,而徘徊却立,不敢登者,殆将十年矣。岁丁酉秋,铁城李侯,以亲老出纽县章,游刃之馀,慨然有志于重修,尚虑邑残力薄,重劳疲氓,乃搜吏民之欠科纳者,随其多少而称其役之轻重,又求助于水使李公梦麟,得邻境戍卒之阙防应罚者百名,除其罚而用其力,不烦民而事集。累土筑基,结构精致;碧檐丹槛,玲珑宛转,材颇仍旧,而制作一新。乃改扁为海月楼,属余记之。

余惟吾乡距县才数程,庶几一往登览,以涤尘烦,而系官于朝,愿莫之遂。然兹楼之胜状,因其名而求之,亦可得其一二矣。凭栏纵目,万景森罗,迩延野绿,远混天碧,郁然而峙于北者,内延山也;巍然而秀于西者,回鹤峯也。松林远近,葱翠可玩;烟岚朝暮,变态万状,而独取二物以为名者,志其所见之大者也。见其大而有得于怀,岂但快目玩物而已哉?若乃桑暾照波,烟雾初消,淼淼漫空,一碧万里,浟㴒潋灎,浮天浴日,浺瀜滉瀁,不见涯岸,凭高而极目,渺茫邈乎如凌虚御风而临河汉,使人心境廓然广大宽平,而浩然之气,充塞于两间,此则观海之善者也。至若气霁坤倪,云敛干端,冰轮辗碧,暮霭横白,水天混光,星河韬映,霁色婵娟,澄辉皎洁,人在危楼,爱而玩之,寄身于清高之域而寓目于虚明无尽之境,杳然如离世绝俗而登蓬瀛,使人胸次洒落,查滓净尽,而本然之天,浩浩于襟灵,此则玩月之善者也。

呜呼!君子之观物,异于俗眼,观其物,必悟其理而体于心,故观天行而不遑宁息,察地势而思厚其德。侯之以海月名楼,夫岂徒然哉?海以取其宽,月以取其明,宽以弘吾量,明以昭吾德,虽以之治天下可也,而况于为一邑乎?登斯楼者,目其额而思其义,则庶免于俗眼矣。

嘉靖癸卯三月下澣,资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骊江李彦迪记。

祭文[编辑]

改葬先府君祭文[编辑]

正德十六年岁次辛巳二月甲申朔十九日壬寅,孤子敢昭告于显考成均生员府君之墓。

伏以生育恩深,昊天罔极。

风树悲缠,已矣无及。

忆在昔年,遭天凶祸。

思之心痛,言亦涕下。

往事如梦,幼不尽记。

铭骨难忘,唯有一事。

当其疾病,念子无已。

恐虑薰染,戒儿避出。

儿承谕命,不敢违越。

及其将去,心窃忧悯。

力疾而起,依依不忍。

手裹枣栗,畀余袖去。

坐以目送,愍然无语。

出门反顾,中心是恻。

岂知此别,乃是永诀?

言念及此,肝摧膈裂。

及其捐馆,子不在侧。

弟龄才七,一妹在乳。

亲戚莫入,谁其瞻护?

唯母独守,号恸无诉。

呜呼痛哉!

人谁不死?父兮未老。

妇虽多寡,母益无赖。

有子二人,不能为子。

自殡及葬,事多草率。

敛不凭棺,窆不临穴。

附身附棺,孰诚孰信?

穿圹营坟,亦多未尽。

蒿葬荒山,二十馀年。

追惟昔日,怀痛穷天。

仰瞻丘垄,荒草寒烟。

颓崩惨目,有不忍视。

久欲修改,未成厥志。

子职亏阙,负罪天地。

方居祖服,冞增永慕。

春秋霖雨,每惧淋漏。

地又滋润,虑有水湿。

夙夜未宁,忧慕难抑。

是用断意,思改宅兆。

去春起役,情由俱告。

事蹇时乖,未遂志愿。

幸至今年,天助人赞。

竭心毕力,无所阻艰。

今将启墓,奉以移安。

既卜美地,又择吉辰。

棺椁改陈,衣服惟新。

无惊无动,即新舍旧。

千秋万岁,以安以保。

谨以清酌庶羞,用伸虔告。尚飨。

祭侄元庆[编辑]

维年月日,叔父某祭于犹子元庆之灵。

呜呼!

汝质温良,汝志洁清。

庶几勤学,立身成名。

云胡不祥,天祸斯酷?

嗟我兄弟,俱鲜儿息。

有汝一身,庶继家业。

汝今云亡,宗祀无托。

余心之恸,曷其有极?

汝病湖南,我有召命。

握手临分,肠摧泪迸。

岂知是别,乃是永诀?

人谁无死?于汝则冤。

夭阏异乡,返葬古原。

道路崎岖,汝父护柩。

间关千里,行路掩涕。

有母在家,幽明永隔。

呜呼痛哉!

天不可必,理不可知。

门衰祚薄,有至于斯。

言念及此,痛若割肌。

临穴一恸,万古长辞。

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呜呼哀哉!尚飨。

金府尹[编辑]

呜呼!

有生有死,人理之常。

处理之常,公独可伤。

锺秀崇岳,禀才雄刚。

志存忠孝,操守正直。

际会昌期,历敭华秩。

蜚英翰院,振纲台宪。

入司喉舌,出典方面。

克允出纳,流化《甘棠》。

宠眷方隆,期望远长。

白云入望,轩冕羽轻。

乞符便养,牛刀一城。

阖境讴歌,如儿得乳。

彼苍漠漠,理冥难究。

善不得报,仁不必寿。

一疾三秋,竟至不救。

四境悲号,如丧父母。

道路咨嗟,耄艾涕滂。

鹤发在堂,已矣谁将?

室人远离,逝不永诀。

抱恨穷泉,曷时瞑目?

呜呼痛哉!

才不展时,位不满德。

邦家不幸,生民无福。

如我疏愚,志契断金。

昔忝台僚,献替同襟。

逮至置散,屏处山林。

屡枉皂盖,同寻岩壑。

春山朝荣,秋堂夜寂。

十载怀抱,残灯半壁。

往事如昨,尤堪起忆。

今莅我邦,情义益深。

公今已矣,断弦投琴。

踽踽一世,谁识我心?

衔哀致诚,遥奠一酌。

不亡者存,庶纡歆格。

呜呼痛哉!尚飨。

祭先妣孙夫人[编辑]

嘉靖二十八年岁次己酉十月日,孤哀子彦迪远具时羞之奠,使侄李纯仁敬祭于显妣贞敬夫人孙氏之灵。

伏以恩深生育,昊天罔极。

日迫西山,儿情冞切。

休官侍药,不忍离侧。

庶遂终养,以尽子职。

行负神明,诚未格天。

获谴清朝,身遭远迁。

母儿相持,号哭永诀。

天地惨色,鬼神亦泣。

地角天涯,消息断绝。

水阻山重,魂消心折。

梦魂飘飖,夜夜飞驰。

华发斑衣,省侍萱闱。

衰颜惨惨,鹤发依依。

手抚肌体,宛如平昔。

惘然惊觉,身在绝域。

中宵抚膺,泪凝成血。

仰天号吁,天亦漠漠。

庶存残性,承欢有日。

晨昏默祷,望幸千一。

不吊昊天,遽夺所恃。

罪大恶极,祸至于此。

日望平书,讣音奄至。

失声陨绝,五内焚裂。

扣地叫天,竟无逮及。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未离怀抱,呱呱膝下。

恩斯勤斯,鬻儿闵斯。

寸草情深,莫报春辉。

每恨平生,承顺多违。

少孤无赖,有志讲习。

割慈忍爱,许儿游学。

衣缝密密,归恐迟迟。

定省久旷,音问又稀。

夜对孤灯,念儿涕挥。

及其游宦,薄禄是縻。

岁岁春秋,登高送儿。

瞻望不及,伫立霑衣。

昏朝倚闾,日望儿归。

伤怀断魂,衰疾催迫。

义重徇国,退不勇决。

日短奉亲,痛悔莫及。

念此摧心,如焚如割。

当其疾病,子女俱侍。

儿独不在,默念何已?

冥漠有知,曷时瞑目?

精灵不昧,来返飘忽。

绝徼相寻,不远千里。

穷庐薄奠,宛见容止。

奄忽不见,仪刑无迹。

攀号莫追,万山风雪。

人生斯世,谁无此哭?

万里茹痛,惟我独兮。

一别终天,幽明永隔。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天长地久,亦有涯尽。

惟此怨痛,粉骨难泯。

敛不凭棺,窆不临圹。

子职亏阙,负罪天壤。

茕茕一身,生亦无裨。

愿从泉下,复见容仪。

天冥地漠,不知所之。

霜露丘垄,宿草已芜。

恸望天涯,绝而复苏。

呜呼痛哉,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祭亡弟子容[编辑]

嘉靖三十二年岁次癸丑四月朔,兄及第某使嗣子应仁远具时羞之奠,遥祭于亡弟松罗道察访子容之灵。

呜呼!人生必有死,死生有命,吾岂不知?吾所以闻汝之丧,号恸陨绝、抚膺摧裂而不能禁者,非但鸰原之情迫,平生之事,有可痛怛者非一二也。念吾先君子蚤岁捐馆,吾与汝俱在幼稚,敛殡之际,皆不得亲见,附身附棺,多有未尽,常以为终天之痛。幸得侍奉先妣四十馀年,承颜顺色,又多未尽,家贫甘旨屡阙,奉养又不如意,心常慨叹。吾兄弟俱无子女,先妣每见吾与汝,叹曰:“汝等何无儿息耶?”惨然有不乐之色。吾兄弟虽在侧,无以慰悦慈颜,是又平生一痛也。

吾以不才,滥被国恩,系官于朝,屡旷晨昏之奉,尚赖汝之在侧,奉养无违,吾得以从宦。宠过灾生,岁丁未秋,身遭投窜,远离鹤发病亲,号恸永诀,痛迫之怀,有难形言,尚赖汝之在侧,慰奉备至,稍宽千里远怀。闻汝每夕焚香祷天,汝之爱兄,精诚格天,吾之获全躯命,以至于今,盖有以也。缘吾罪逆深重,天不顾佑,祸延先妣,千里闻讣,五内焚烈,叩地叫天,无所逮及。闻汝病重,尚能扶持,亲自敛殡,附身附棺之物,靡有后悔,至于营墓窆葬,天助人赞,亦无所不尽,庐守三年,尽心奉奠,诚礼俱尽。吾虽不能亲葬祭之事、葬祭之礼,汝能尽之,吾虽在焉,有何加焉?

才毕丧制,泣血柴毁之馀,羸病深痼,形容枯槁,仅存残喘,念我未忘,千里间关,指死为限,远冒险阻,来见病兄,相对号哭,不知所言,淹留数月,恳恻情怀,有难言尽,相对嘘唏,陨涕不已。夏尽秋来,天气渐凉,羸病之人,势难久留,严冬寒苦,又难经度,不得已辞去,重见难期,临别惨恸,天地变色,鬼神亦泣。别后见月伤魂,看云抆泪,只凭魂梦,千里相寻,六载痛迫之怀,何可胜言?

安土乐天,吾以自勉;宽怀调病,每以勉汝。汝犹悯吾久阻天恩,悲痛难堪,夜夜号泣于天,每欲具疏诉冤,以死自处。吾恐祸延无益止之,汝不果为,常自慨慨。去秋及冬,又寄书来言:“古人有兄弟争死者,吾欲忘生诉冤于朝,庶有格天之理。”吾又止之,使不得为。汝必因此郁结,未遂所怀,沈痾转增,奄至大故,汝实由我之故,至于此极。汝何不念吾之所勉,不自保爱,而使吾永抱无涯之痛耶?

呜呼!人谁不丧父母,不亡兄弟?如吾之事,古今所无。七年之中,哀伤痛迫,地角天涯,消息茫茫,汝每念我,日夜悲惨号泣,竟至于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兄弟之情,人谁不厚?汝之爱我念我,至陨性命,古今所未闻也。汝之孝友之诚如此,宜格神天,使吾兄弟复见,神不顾佑,天又漠漠,以至于此,天何不仁如是耶?

先妣辞堂,奄经六霜,尚未得奔哭,一洒血泪于宿草,不孝之罪极矣。吾自是无意人间事久矣,犹得不废食飮,强自扶持,以至于今者,庶得生还,复见弟妹,相对一哭。今汝已矣,无所可望,吾又安能久于斯世耶?生不能连襟终养父母,至于大事,又不得同哭殡前,以尽送终之礼,平生隔阔又多,同枕共衾之日有几,言念及此,痛怛穷天。今欲葬汝于先垄之下,吾死亦欲葬于汝坟之右,庶得相从于泉下,是吾之志也。

呜呼!吾投绝徼,七年于今。奉先之事,惟汝是恃,今汝又遽逝,春秋霜露,宿草双垄,谁其省谒?四时俗节,家庙享献,谁其主之?吾平生积恶,行负神明,祸至于此,尚复谁尤?汝之去冬寄书三道,辞意恳恻,疏章上书之草,又甚激切。吾常披见,陨涕者多矣,今则何忍复见此书耶?呜呼!天长地久,亦有涯尽,惟我与尔,幽明痛裂,曷有穷已?两地迥隔,梦魂亦稀相接,汝亡三月而始得闻讣,南望遥恸,万古长辞。惟愿与汝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之因,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尚飨。

行状[编辑]

仁宗大王行状[编辑]

国王姓李氏,名讳,恭僖王长子也。母妃尹氏,府院君汝弼之女,以正德乙亥二月癸丑生王。王生有异质,三岁始读书通字义,不事游戏,动作有度,人以为生知,恭僖王奇爱之,以勤学克己之意,作箴以诲之。年六岁德器已成,恭僖王请封世子于朝。十六年辛巳,先皇帝遣太监金义陈浩,锡以七章之服。其敕曰:

朕惟立嫡以长,古之义也。有爵土者,预定继嗣,以系群情,亦率是道。然必请命于朝而不敢专,则君臣父子之伦正矣。比得王奏,欲因举国臣民之请,立嫡长子讳为王世子事。下礼官议奏,特赐允兪,兹命太监金义为正使、陈浩为副使,赍敕幷纻丝纱罗等件,封讳为朝鲜国王世子。

夫藩邦之职,莫先乎事上恤下,王自祖父以来,允克蹈之。今既立世子,宜明示兹训,俾习与性成,业由德进,秉礼遵义,世享有邦,庶几不负朕命,亦无忝于前人。

越明年嘉靖元年壬午春,行冠礼,入学于成均馆,升降周旋,雍容中礼,观者莫不咨嗟悦服。恭僖王博选师、傅、宾僚,使之朝夕与处,一以格致、诚正之学辅养导迪。自是德业愈崇,检身、制事,动遵圣训,虽在宴私,常凝然端坐,左右近习,未尝一见其惰慢之色;终日渊默,嚬笑不形,虽临下寡简,而宫庭之内肃如也。事父王极其诚敬,自在冲年,问寝视膳,虽祁寒盛暑,未或一废。母妃尹氏生王七日而薨,恭僖王尹氏为继妃,王事之如亲母。年十三,令宫僚书程颐《四箴》、范浚《心箴》曁《书》之《无逸》、《诗》之《七月》篇,列诸左右以观省,常与僚属讲读日三,或不时夜对,亹亹不已。

尝赐生姜于宫僚,付以手札,曰:

予观《论语》,有曰“不撤姜食”,为其通神明、去邪秽也。诸君子动慕夫子者,虽于飮食之末,必有所取法焉,故以是送之。

其寻常言语类如此。凡宾客、僚属之丧,未尝不为之伤悼素食。恭僖王以王有贤德,尝欲禅位,王号泣固辞,止。王幼时有庶母朴氏挟妖术谋欲危王,事觉,恭僖王大怒,即命窜殛,而其子及二女亦得罪。王及长始知之,手为疏以讼其冤,恭僖王乃感而从之,外人初不知有疏,久而后得见。其略曰:

伏以天显之亲,一气而分,喘息呼吸,相为流通,友爱之情,自不容已,虽或有非常之变出于虑外,而古之人犹有以恩掩之者。妖孽之作,虽曰朴氏也焉得而知之?之一女子弃在民间,与庶人无异,孩提之女,亦何罪也?二妹年幼,不预其事明矣,而属籍亦绝,思念至此,不觉涕零。由臣一身而兄弟之变至于如此,此平日恒怀痛悼者也。

孟轲有言曰:“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乎?”今臣侍居东宫,恩宠极矣,使二妹一侄尚班下贱,反躬思之,颜厚有忸怩。仁人之于兄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如臣者又何怨怒于兄弟而不得亲爱乎?至于笾豆之傧、飮酒之饫,亦不得和乐且湛焉,恻然之念,益切于中。前此微达此意,未蒙允兪;更沥微衷,以渎圣聪,伏惟垂怜焉。

疏辞恳恻,发于诚激,臣民见之者,无不感泣。娣延城府主卒,王过于伤悼,几至成疾,盖其天性之笃如是。

二十三年甲辰,恭僖王遘疾弥留,王侍侧,昼夜不解冠带,进药必先尝,粥飮亦为之废,形瘁面墨,侍人无不泣下,知其必伤。王分遣宰执,遍祷宗社山川,请释囚以祈命。时方沍寒,沐浴斋洁,亲于殿庭,露立祝天,自昏达朝。及薨,散发跣足,仆于庭下,大臣忧悯,进以素襦巾,亦不肯着,水浆不入口者六日。大臣以恭僖王遗命,请权署国事,奉国宝以进,王号哭不受;群臣更请,宝至则辄哭,至于终日,在庭之臣莫不摧痛。遣陪臣闵齐仁李浚庆,告讣于朝,且请承袭。凡国家机务,一委大臣,非关丧事,不许启禀。

王自初丧至卒哭,只啜飦粥,不食盐酱,夜不卧寝,哭不绝声。既葬,犹不离丧次,所侍者,唯小宦数人,屏绝宫人,使不得近前。王欲行三年之丧,而自侍疾之初,羸瘁已甚;及遭大故,毁瘠骨立,殆不能救。大臣举先王遗教,请从权进肉,答曰:“予之诚孝未孚,致有此言,哀恸愈深。”台谏、侍从伏阁以请,不听;议政尹仁镜率百官立庭以请者,至于累日,亦不听。母妃亲自泣劝,王为一勉从,而竟不之进。时首相有缺,以手书谕大臣曰:

辅相之职,百责所萃,相得其人则治,否则乱亡随之。是以古之明君,皆重相臣之选,必广择鸿儒硕德之人而任之,至有拔于版筑之中者。今两相次陞,当卜其代。我先王培养人材,可谓盛矣。擢而授之,必有其人,当慎择有德望者,以宅其位。予以否德,惨遭大变,懵无所察,凡经邦重事,皆恃大臣,如得贤辅,国之福也。

四月天旱,下教求言,减宫膳恒供之半。又教吏曹、礼曹曰:

彰善、罚恶,为政之所当先。其有忠孝卓异者及为吏清白者,广问以启,随才擢叙,其身已没,录用其后,以奖方来。

又令大臣荐逸士之怀才抱道者,将欲擢用,大臣难于其荐,将先朝旧规以禀。王曰:

贤人君子之怀才抱道者,虽重于出处,而唯在人君求之诚不诚如何耳。得而果贤,则擢置宰相,亦何难哉?如或拘于旧例,置贤人君子于不可求之地,则古人所谓野无遗贤,其亦诬后世之言耶?

太学生等以儒臣赵光祖在先朝非罪窜死,累疏请复其职。王手书答曰:

汝等居首善之地,好古而论时,疏章三上,辞恳义直。所学之正,何以加此?我先朝教育之泽,亦可想矣。然言之不从,有意存焉。且太学虽曰公论所在,是非之定,自有朝议。汝等言是非,则得矣;期于定是非,则非诸生事也,姑退而更思之。

五月,皇帝遣太监𪻯、行人司行人张承宪,赐祭若谥赙于恭僖王,又遣太监张奉吴猷,册封王为朝鲜国王。其敕曰:

朕奉天明命,主宰寰宇,凡推行于庶政,必率循乎旧章。其于锡封之典,未尝以海内外而有间焉。故朝鲜国王姓讳,往膺世爵,藩守东方,职贡恪修,粤逾三纪。迩者陪臣告讣礼部,以袭封请,念兹爵土,宜有攸属。今特封王之世子讳为朝鲜国王,嗣理国政,本国大小臣民,其悉奉教令以佐。王修身谨行,遵我王度,辑宁疆境,克绍先緖,庶共享大平之休。

时诏使分二起而至,王方有疾,以帝命之重,力疾迎接,极其诚敬,毕力尽礼,未尝少懈,病遂弥重。诏使才还,又将亲祭于魂殿,仍省母妃于昌庆宫。大臣以王羸疚已剧,固请停行,答曰:“近以接待诏使,兼有疾病,亏阙子职已久,予甚痛焉。”遂不听而行。

自后病日笃,至于大渐。大臣尹仁镜等入内问疾,王必整衣冠然后见之。病革,绝而复苏者三,若稍省人事,辄使人问安于母妃。时雷震宫苑楼柱,左右慰王惊动,答曰:“予则无惊,亟令问安于母妃。”

六月二十九日,教于大臣曰:“予疾不可为,既无嗣子,其传位于弟庆原君讳。”又教曰:“赵光祖事予未尝忘于心,第以事在先朝,不敢轻改。今予疾至此,其复光祖爵秩。”大臣等将入受遗教,王欲下床冠带而未能。临薨遗教曰:“父王薨逝未久,予又至此,未克终孝。予死必葬于父母茔域之侧,以终予志。且才经大丧,民力已竭,予之葬事,务从朴素。”气且尽,犹谆谆说为民除弊之意,语已涩。左右莫能记。以七月朔辛酉,薨于正寝,享年三十一。

薨之日,都中士庶塡咽号恸,虽愚夫愚妇无不哭之如私亲。太学诸生奔哭阙外,畿内儒士闻而来哭者不绝,遐方僻乡,亦皆奔走悲号。化未一期,而德之入人者如此其深,求之于古,实所罕闻。呜呼!圣贤之生不偶,而得之侯王之位尤不偶。王之至德笃行,所以受于天者,如是其厚;任于己者,如是其重。其始也若有所为而生,其终也不假以年,呜呼痛哉!

碑铭[编辑]

先祖考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李府君墓碑铭[编辑]

公讳寿会骊州人,乡贡进士世贞之后。祖讳,龙骧卫司中领副司直;考讳崇礼,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参判娶县监杨培之女,有明宣德辛亥三月丁卯,生公于迎日,公天资宽厚,志气刚毅。少业武登科,授权知训炼院参军,不乐仕宦,遂弃官归,优游田里以自娱。居家以俭约,处乡以忠信,接人遇物,任真不矫饰,人无少长咸敬慕焉。正德戊寅十二月丁丑,以疾卒,享年八十八。以己卯三月四日丁酉,窆于庆州治东阿倍耶洞明活山之原。

公配庆州李氏,生员之女,生二男一女,长曰先公,讳,成均生员,赠左赞成;次曰,别侍卫;女适忠顺卫权希颜。先公生二子一女,彦迪为长;次彦适松罗道察访;女适察访李师益生四子三女,为训炼院判官;忠顺卫;万户;幼;女长适崔德崇;次适权希范;次适权德麟。内外孙曾孙男女凡三十二人。嘉靖乙巳十二月,赠吏曹判书。铭曰:

薄荣利,乐畎亩。

颐真性,保遐寿。

畜未施,仁有后。

恩自天,耀重泉。

积善厚,馀庆绵。

铭墓石,谕后贤。

先祖妣赠贞夫人李氏墓志铭[编辑]

夫人姓李氏,庆州人,高丽侍中齐贤之后。祖讳之带,嘉善大夫、汉城府尹;考讳,生员。生员娶主簿崔仲云之女,以宣德癸丑月日生夫人。夫人资禀秀异,妇德纯备。适骊州李氏讳寿会,训炼院参军、赠吏曹判书。夫人闺范端严,宗族钦慕。成化丁未六月二十五日,以疾卒,享年五十五。以是年月日,葬庆州治东阿倍耶洞明活山之原。生二男一女,长曰先公,讳,成均生员、赠左赞成;次曰,别侍卫;女适忠顺卫权希颜。内外孙曾孙男女凡三十二人。嘉靖壬寅正月,赠贞夫人。铭曰:

性禀柔静,德全贞淑。

以孝以慈,宜家宜族。

天啬寿禄,庆绵后裔。

铭以刻石,为示来世。

先妣贞敬夫人孙氏墓碣铭[编辑]

先夫人姓孙氏,庆州人,实大树部之后。曾祖考讳,司宪监察、赠通政大夫ㆍ户曹参议;祖考讳士晟,折冲将军副司直、赠纯忠积德补祚功臣ㆍ嘉善大夫ㆍ兵曹参判ㆍ鸡城君;考讳,精忠出气敌忾功臣、嘉善大夫、鸡川君、赠资宪大夫ㆍ吏曹判书ㆍ兼知义禁府事,谥襄敏公鸡川丰德柳氏,万户复河之女。有明成化己丑正月丁巳,生夫人于汉京

先夫人生禀懿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年既及笄,适骊州李氏先公讳,字叔翰,成均生员,蚤岁魁本道都会。成宗好文,见先公所述诗赋嘉赏之,即命乘传诣阙,赐衣一袭、细绵布十匹、纸笔等物,使留国学,多士荣之。先公性喜闲适,不以举业为急,还乡奉亲,怡愉尽孝,日以教诲乡人子弟为事,闺庭雍穆,相敬如宾客。先夫人柔顺执妇道,事舅姑尽孝敬,宜家人以慈爱,宗族钦慕焉。

弘治庚申二月十四日,先公以疾捐馆。先夫人蚤寡,子女俱幼,无计生活,常抚诸儿而恸,曰:“吾所以未亡者,为汝辈也。”抚养孤儿,虽甚怜爱,不废教训,许令从师游学。彦迪少蒙义方之训,粗解文句,获忝科第,历事三朝,滥荷误恩,官至赞成,追赠三代。中庙朝,令本道监司备给养母之资,今上初,例爵父母,先公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先夫人授贞敬夫人。

先夫人性仁恕,喜施惠,邻族有求,不计有无而周之。兄弟八人,皆先夫人亡,先夫人每遇兄弟忌日,思念悲悼,流涕不进肉,早夭无嗣者,则必具酒馔,亲自酌奠。闻中庙讳音,时年七十六,号恸不进肉,盖其真性仁慈乃如是也。虽孀居四十年,教养孤儿,眼见显扬,乡国称慕焉。嘉靖戊申六月十八日辛酉,考终于正寝,享年八十。以己酉二月庚申,葬兴海郡治南达田里祷阴山之原先公坟后。

生二子四女,彦迪为长,次彦适为察访,三女早夭,末女适察访李师益。先夫人疾病时,子女诸妇俱侍,彦迪适遭无妄之灾,获谴于朝,削爵远窜,旷省逾岁,幽明永隔,天道冥冥有是哉!敛不凭棺,窆不临穴,子职亏阙,负罪天地。恸望天涯,绝而复苏,沥血为铭,以寓穷天之痛。铭曰:

大树,积庆绵绵。

策勋光前,赫于鸡川

有子英俊,名世显贵。

有女贞淑,先妣其次。

禀资端庄,宜家雍穆。

仪范闺庭,仁施邻族。

教子义方,不劳三迁。

克享修龄,宠渥自天。

盈虚消息,理冥难诘。

无妄生灾,门遭患厄。

一诀终天,幽明永隔。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天长地久,亦有涯尽。

惟此怨痛,粉骨难泯。

人生斯世,谁无此哭?

万里茹痛,惟我独兮。

铭以刻石,以寓罔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