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晦斋先生集/年谱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世系图 晦斋先生集
年谱
作者:李彦迪
年谱后叙

文元公晦斋先生年谱[编辑]

弘治四年成宗二十二年辛亥

○十一月二十五日戊戌,子时先生生于庆州府良佐村之第。在州北四十里。先生之先,骊州人也。赞成公始卜居于此。

五年壬子先生二岁六年癸丑先生三岁七年甲寅先生四岁八年乙卯燕山元年。先生五岁。九年丙辰先生六岁十年丁巳先生七岁十一年戊午先生八岁十二年己未先生九岁十三年庚申先生十岁

○二月十四日,丁赞成公忧。辞状,“九岁而孤”,然孙氏碣序言庚申,当从。

○十一月壬寅,葬兴海郡治南达田里祷阴山之原。

十四年辛酉先生十一岁十五年壬戌先生十二岁

○二月服除,从学于舅四宰孙公仲暾先生安重端详,雅有高趣。儿时群居肄业,或有嬉戏喧笑于侧,若无闻焉。一日,请学乡师,不肯,闭户号泣,大夫人怪问之,对曰:“先君早逝,孤恸终天。”相与对泣,遂割爱,令从舅公于梁山、金海任所学焉。其执丧,无异成人。丧毕,又欲从尚州,大夫人重备衣服,请曰:“恶衣何耻?”遂服麤布以行。自此力学能文,旁通举业。赞成公蚤岁以儒闻。尝魁本道夏课,成庙嘉其诗赋,召见,赐衣物,俾留国学。后归乡里,日以训后进为事。先生虽不逮趋庭之训,其家业固有所自。大夫人又贤有识虑,不以慈爱而弛教督之方。

十六年癸亥先生十三岁十七年甲子先生十四岁

○厉志圣贤之学。恒栖山寺,读书做功。

十八年乙丑先生十五岁正德元年中宗元年丙寅先生十六岁二年丁卯先生十七岁三年戊辰先生十八岁

○聘夫人朴氏崇阜

四年己巳先生十九岁五年庚午先生二十岁六年辛未先生二十一岁

有《问津赋》

七年壬申先生二十二岁八年癸酉先生二十三岁

○举生员试。有《鞭贾》、《利口覆邦家》等赋

九年甲戌先生二十四岁

○及第出身,别试朴世熹榜。时金慕斋为考官,见其策,叹曰:“王佐才也。”权知校书馆副正字。有《西征诗》一百三十五韵

十年乙亥先生二十五岁

○差庆州州学教官。

十一年丙子先生二十六岁

有《次朱文公五曲》、《櫂歌》、《览言行录朱传》、《劝学者》三绝

十二年丁丑先生二十七岁

○元日,作《五箴》以自警。一《畏天》,二《养心》,三《敬身》,四《改过》,五《笃志》。

○《书忘斋、忘机堂无极太极说后》。忘斋,进士孙叔暾忘机,进士曺汉辅,皆庆州人。○书略曰:“原此理之所自来,虽极微妙,万物万化,皆自此中流出,而实无形象之可指。若论工夫,则只中正仁义,便是理会此事处,非是别有一段根原工夫,又在讲学应事之外也。今忘机堂之说则都遗却此等工夫,遽欲以无极太虚之体,作得吾心之主,使天地万物,朝宗于我而运用无滞,是乃欲登天而不虑其无阶,欲涉海而不量其无桥,其卒坠于虚远之域,而无所得也必矣。”又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谓之寂可矣。然其至寂之中,有所谓‘于穆不已’者存焉,而化育流行,上下昭著,安得更着‘灭’字于‘寂’字之下?试以心言之,喜怒哀乐未发,浑然在中者,此心本然之体,而谓之寂可也。及其感而遂通,则喜怒哀乐发皆中节,而本然之妙于是而流行也。先儒所谓‘此之寂,寂而感’者此也。若寂而又灭,则枯木死灰而已,其得不至于灭天性乎?”

四月有《向定慧寺吟录即景》诗四十韵、《次曺容叟》二绝

○七月,入为副正字。

○十月,升正字。

十三年戊寅先生二十八岁

○答忘机堂书。书凡四篇。其一略曰:“人物有形、有质,此理无形、无质,有形、有质者,不能无生死、始终,而其所以生死、始终者,实此无形、无质者之所为也,而无形、无质者,曷尝有时而息灭哉?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则其心犹天地之有阴阳也,而太极之真,于是乎在也。其未感物也,湛然虚静,若无一物,是则所谓‘无声无臭’之妙也,而来教所云‘寂’者也。然其至虚至寂之中,此理浑然,无所不备,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若寂而又灭,则是寂然木石而已,其所以为天下之大本者何在?”又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物者,人事也;则者,天理也。人在天地之间,不能违物而独立,安得不先于下学之实务,而驰神空荡之地,可以为上达乎?天理不离于人事,人事之尽而足目俱到,以臻于贯通之极,则天理之在吾心者,至此而浑至,酬酢万变,左右逢原,无非为我之实用矣。”又曰:“‘存养’之云,只是敬以直内,存之于未发之前,以全其本然之天而已。若曰:‘游心于无极之真,使虚灵之本体,作得吾心之主。’则是使人不为近思之学而驰心空妙,其害可胜言哉?又况虚灵,本是吾心之体也;无极之真,本是虚灵之中所具之物也。但加存之之功,不以人欲之私蔽之,以致其广大高明之体可也。今曰‘游心于无极’,曰‘作得吾心之主’,则是以无极太极为心外之物,而别以心游之于其间,然后得以为之主也。”其二略曰:“来教举虚灵无极之真,乃曰:‘虚无即寂灭,寂灭即虚无。’是未免于借儒言而文异端之说。先儒尝析之曰:‘此之虚,虚而有;彼之虚,虚而无,此之寂,寂而感;彼之寂,寂而灭。’然则彼此之虚寂同,而其归绝异,固不容不辨,而至于‘无极’之云,只是形容‘此理之妙,无影响声臭’云耳,非如彼之所谓无也。”又曰:“‘主敬存心而上达天理’,此语固善。然于‘上达天理’上,却欠‘下学人事’四字,与圣门之教有异。天理不离于人事,下学人事,自然上达天理。若不存下学工夫,直欲上达,则是释氏‘觉之’之说,乌可讳哉?”其三略曰:“来教有曰‘敬以直内,顾𬤊天之明命,吾之心坚定不易’,则固存养之谓矣,而于静时工夫则有矣;若夫顿除下学之务,略无体验省察之为,则于动时工夫,盖未之及焉。是以其于求道之功,疏荡不实,而未免流为异端空虚之说。伏睹日用酬酢之际,不能无人欲之累,而或失于喜怒之际,未能全其太虚灵之本体者有矣,岂非虽粗有‘敬以直内’工夫,而无此‘义以方外’一段工夫,故其体道不能精密而或至于此乎?”又曰:“为破世人执幻形为坚实,故曰‘寂灭’,此语又甚害理。盖人之有此形体,莫非天之所赋而至理寓焉。是以圣门之教,每于容貌形色上加工夫,以尽夫天之所以赋我之则,而保守其虚灵明德之本体,岂流于人心惟危之地哉?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岂可以此为幻妄,必使人断除外相,独守虚灵之体,而乃可以为道乎?”又曰:“‘下学上达,乃指示童蒙初学之上,豪杰之士不如是。’夫以孔子生知之圣,年又非童蒙,而犹不能无下学之事,况不及孔子而遽尔顿除下学不用力,而可以上达天理乎?是分明释氏顿悟之教也。”其四略曰:“来教有曰‘主敬存心’,则于直内功夫有矣,而未见义以方外省察功夫,岂非但得衣之领而断其百裔,但得网之纲而绝其万目者哉?人之形体,固当先有骨髓而后肌肤赖以充肥。然若但得骨髓,一切削去皮肤,则安得为人之体?而其骨髓,亦必至于枯槁而无所用矣。况既去皮肤,而于骨髓亦未深得者哉?愚前所谓‘常加存养以立大本,为酬酢万变之主’者,固尊伯‘主敬存心,先立其体’之说,初非毁而弃之也。”又曰:“‘先立其体,然后下学人事’,此语亦似未当。下学人事时,固当常常主敬存心,安有断除人事,独守其心,必立其体,然后始可事于下学乎?所谓‘体既立,则运用万变,纯乎一理之正而纵横自得’者,固无背于圣经贤传之旨。然其所谓‘纯乎一理,纵横自得’者,乃圣人从容中道之极致,体既立后,有多少工夫,恐未易遽至于此。且如万物生于一理,仁者纯乎天理之公,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故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然其一体之中,亲疏、远近、是非、好恶之分,自不可乱。故孔子曰:‘仁者,人也。’孟子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家语》又曰:‘惟仁人,能好人,能恶人。’以此言之,仁者虽一体万物,而其是非好恶之公,亦行乎其中而不能无也。”○有《次忘机堂韵》五首

○五月,或作正月陞著作。秋有《上洛路上即事》四韵

○十二月丁丑,丁判书公忧。

十四年己卯先生二十九岁

○三月四日丁酉,葬判书公于庆州治东阿倍耶洞明活山祖妣茔之右。

十五年庚辰先生三十岁

○十二月,服除。除夕作《立箴》。

十六年辛巳先生三十一岁

○二月十九日壬寅,改葬赞成公。先生自以幼年营葬,不能诚信,地又润湿,夙夜不宁。去春起役,今乃奉以移安。○有祭文

○四月,在三圣庵有《山窗即事》、《梦觉有感》、《喜晴》、《感兴》等诗

○八月,升博士,有《西征吟》二十绝寻选入为弘文馆博士、兼经筵司经ㆍ春秋馆记事官。或有言金慕斋荐。按慕斋公于己卯冬已罢归,疑公曾拟选,或已录,故有是言。上命加先生名“彦”。丹城人与先生同姓名者,登癸酉第,故当避,抑犯先正讳,未安而然也。○有《伊尹五就汤论》。其略曰:“圣人未尝忘天下,亦未尝有意于任天下。得贤不自有而使之事,是圣人爱君、忧民至诚恻怛之意也。孔子处乎此,亦安得不以就乎?就而事之,其淫虐昏暴,终不可回也,则去而归于,但不肯苟循之意,至于累就,如是之渎也。其于接淅而行、不脱冕而行、明日遂行,亦可见矣。”

嘉靖元年中宗十七年壬午先生三十二岁

○二月,除世子仁庙侍讲院说书。上箚论辅养储贰之道。箚略曰:“今之师、傅、贰师则古之太师、太傅、少傅之职也,而其与世子相接辅养之时,比古极疏,已乖昔人朝夕承弼、左右辅导之意。至于会讲,则又非徒讲读而已,所以使世子习其升降揖让之礼,发其隆师敬傅尊德乐义之心,尤不可一月或废也。近者连月停会讲,似甚未安,昨又以宾客皆随驾,遂停不行。臣等窃念国家、宗社、生灵之计至大至急,莫如辅翼储副,今间一有事故,书筵、会讲,辄命停之,辅养之职,似不重且专焉,臣等窃惑焉。伏愿殿下今后会讲时,非有大事,必使行之,至于宾客,勿差异事以至废讲,且得专精致志,庶几有裨辅养。”

二年癸未先生三十三岁

○递为成均馆典籍。三月有《到鸟岭吟寄舍弟》诗四韵

○四月,荐除兵曹佐郞。

○十二月,荐除吏曹佐郞。

三年甲申先生三十四岁

○六月,为养乞外,为仁同县监、兼春秋馆记事官。尝有驿报御史且至,先生诟曰:“此欲摘不法者,汝先报知何也?”御史无所摘,叹伏而去。

四年乙酉先生三十五岁五年丙戌先生三十六岁

○七月,以司宪府持平召还。

○八月,以兵曹正郞为庆尚道御史。

○十月,除吏曹正郞。

六年丁亥先生三十七岁

○七月,除侍讲院文学。

○八月,除司宪府掌令、兼承文院校勘。时李沆论:“台谏有赵光祖馀习,请禁之。”先生上箚,极言其非。又有两司箚字。略曰:“李沆之言在于重大臣,而先欲卑抑台谏,使无激昂之节,俛首丧气,苟徇大臣之意,不几于一言而丧邦者乎?台谏弹一宰臣秉钧,大臣托以引嫌,朋比相援,杜沮公论,使不得伸其直;胁持君上,使不得有所进退,呜呼!此岂盛世之事?光弼言为己意,斥台谏为诡激,排摈公论,营救一人,决非社稷之计。伏愿殿下洞察安危之几,亟奋雷霆之断,策免光弼,以杜祸渐;废黜李沆,以正朝纲。”

七年戊子先生三十八岁

○二月,以奉常寺佥正,升内资寺副正。

○六月,除成均馆司成。有《送元典翰继蔡序》。略曰:“太宗世宗成宗亦尝有征虏之举。当时野人屡肆跳梁,侵掠边境,害及镇将,罪恶贯盈。故三圣不宥,为孤儿寡妇,赫然一怒,兴问罪之师,是虽义之得而时之可,其视御戎之度,亦有所不侔者矣。况今日之事,与此不类,虏人实无侵边犯境之罪,而边将不备,轻蹑虏境,卒然相遇于溪谷之间,为其所肉,比如投儿于饿虎之穴,虽欲不搏食得乎?今乃忘己护儿之失道,反归咎于彼,欲探其穴而快其忿,岂理之直乎?甲申驱逐之举,略无攘除之效,而多丧士马。近来疠疫之祸,两界尤甚,而水旱饥馑之灾,近世所无。军旅之后,必有凶荒,岂非愁苦怨毒之气,有以感伤而然也?矧今灾变屡见,物怪尤多,正当上下恐惧修省,应天恤民之不暇,而兴师动众,以事报复于戎虏,恐非今日之所宜。然虏既杀我镇将,我将默默而示怯,则或生轻侮之心,是亦不可不虑。无已则有一焉,今当使边将宣谕于虏中曰‘尔既杀我将,我提兵问罪,荡覆尔巢穴,俾无遗类。然不分玉石,同就歼灭,我主上天涵地育之仁,有所不忍,故惟欲得其有罪者而止尔。尔等若能尽括杀我将者,缚致辕门,则当重报以爵赏,又罢兵讨,利害甚明,尔其审处’云尔,则彼将畏威怀利,不数年而必效其功矣。罪人既得,数其罪而斩之境上,枭首传示,则虽不能尽灭其类,不亡一矢,不顿一戟,而国耻已雪,威德幷行,朝廷隐然有泰山之尊,不动声气,而天诛已加于殊俗矣。此所谓不战而胜,处静制动之一奇也。”

○八月,差庆尚道御史。

○十一月,乞养除密阳府使。临民御吏,细大皆有条理,吏戢民怀,称为神明不忍欺。

八年己丑先生三十九岁

○哭舅四宰孙公公四月卒于京○有祭文

九年庚寅先生四十岁

○十一月,召入为司谏院司谏。

十年辛卯先生四十一岁

○正月,有《直薇垣》一绝、《寄舍弟子容》四韵左迁为成均馆司艺,寻被劾,罢归田里。时朝廷忧东宫孤危,正言蔡无择,倡言“须起金安老,为之羽翼”,盖安老尚公主,而无择其妻党也。大司宪沈彦光等,随声和附,举朝靡然,先生独力言其不可,与无择不合。无择褫正言,而外议旋訾先生立异,左迁为司艺。彦光问曰:“司艺何以知某为小人?”先生曰:“安老东京时,观其处心行事,真小人也。此人得志,必误国家。”或曰:“安老虽入,岂授以柄?第欲为东宫地耳。”先生曰:“不然。彼若入来,必秉国钧,专擅用事,谁敢遏之?且东宫,一国臣民所共属意,何待安老而后安?”彦光怒而去,遂劾罢,归田里。后人有以贿求官于安老安老谓曰:“慎勿令李某知之。”○有《澄心台即景》、《次鱼子游韵》等诗 十一年壬辰先生四十二岁

○筑独乐堂紫玉山良佐洞西二十里,盖先生之考亭也。先生自少,爱其岩壑瑰奇、溪潭洁清,至是始构堂溪上数十间,穷不能办,久而后成,名曰独乐堂。有五台,曰濯缨澄心观鱼咏归洗心。又立小亭于观鱼上,第一间曰静观斋,第二间曰溪亭。亭之前后,益树以松竹花卉,日啸咏游钓于其间,谢绝世纷,端坐一室,左右图书,静中下工夫,比之前时,尤深且专。○有《早春游山》、《偶吟》等诗

十二年癸巳先生四十三岁

春有《寿母生辰》、《山堂闻琴》、《次王学士哭文丞相》等诗 十三年甲午先生四十四岁

春有《山亭即景》、《川上和朱先生韵》等诗

十四年乙未先生四十五岁

有《林居十五咏》、《病中书怀寄容叟》、《记梦》等诗 十五年丙申先生四十六岁

有《知非吟》诗

十六年丁酉先生四十七岁

有《足联句》诗

○十一月,金安老败死,中庙思先生忠直,首命叙复,除掌乐院佥正。历宗簿寺佥正,除弘文馆副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读官ㆍ春秋馆记注官,转校理。有《上洛赠乡友》诗

○十二月,迁弘文馆应教、知制教、兼经筵侍讲官ㆍ春秋馆编修官。金安老每逢南人,问先生安否,益未能忘于怀也。适安老速辜,故先生免于祸焉。

十七年戊戌先生四十八岁

○二月,荐除议政府检详。

○三月,以清白吏加资,擢为左舍人,寻除军器寺正。

○五月,迁弘文馆直提学、知制教、兼经筵侍讲官ㆍ春秋馆编修官,有《玉堂入直次宋眉叟韵》诗陞秩为兵曹参知。

○十月,乞养出尹全州

十八年己亥先生四十九岁

○府境大治,民立石颂德。遇节日张俗戏,监司金公正国,正人也,往往犹不免顾笑,先生超然如无见也。○有《寄舍弟子容》诗

○十月,先生应旨上疏数千言,上嘉奖,赐表里一袭,仍命特陞嘉善,降圣旨褒谕。

○十一月,上笺恳辞,不允。先生虽为养乞外,忧国之心,未尝一日而忘。会因灾异求言,乃上疏,凡一纲十目。纲曰人主心术;目一曰严家政,二曰养国本,三曰正朝廷,四曰慎用舍,五曰顺天道,六曰正人心,七曰广言路,八曰戒侈欲,九曰修军政,十曰审几微,所言无非格君心、措时务,启沃谋谟,极其忠谠。中宗深加奖,叹曰:“古之真德秀,无以过也。”即命传示东宫,以及外朝,仍赐表里,特陞嘉善。下书褒谕曰:“今观卿疏一纲十目,至切且谠,皆是格言,置诸左右,燕闲披览,必有所益。卿身虽在外,其爱君忧国之诚,于此可见。兹命特加一资,用示予嘉奖之意,卿其知悉。”先生谓“如蒙采言则幸矣,遂有僭赏,非所敢当”,上笺恳辞恩命。上答曰:“今见卿《辞谢笺》文,辞意恳至。但求言之后,上疏陈弊,乃臣子职分之所当然。今此褒典,非独为卿,是欲示求言之旨而广进言之路耳,卿其勿辞。”

○十二月九日,除兵曹参判、兼世子右副宾客。有旨促召,先生即赴阙。

十九年庚子先生五十岁

二月有《骊州路寄舍弟》诗

○四月,除礼曹参判。有《五月十九日夜半露立即事》诗。

○六月,除成均馆大司成。

○十一月,除司宪府大司宪。

二十年辛丑先生五十一岁

○三月,升左副宾客,改除弘文馆副提学、知制教、兼经筵参赞官ㆍ春秋馆修撰官。入直,与同僚相对,终日无言,惟闻謦欬声,盖时自警惺故也。上疏极陈圣学本末、时政得失。疏凡一纲九目。一纲曰致中和。九目:其一,宫禁不可不严;其二,纪纲不可不正;其三,人材不可不辨;其四,祭祀不可不谨;其五,民隐不可不恤;其六,教化不可不明;其七,刑狱不可不慎;其八,奢侈不可不禁;其九,谏诤不可不纳。

○六月,中暍状辞,下旨谕。谕曰:“侍从长官不可久外,斯速调理上来。”

○七月,乞归养,不允。

○八月,陈情不允。答曰:“观卿恳辞,其情至切。然朝廷可用者几人?进退有关,故前既不许归养,令往来觐省矣。”复乞外,除金海府使,台谏留之。

○九月,升为汉城府判尹,三辞不允。寻加正宪,除议政府右参赞、兼同知成均馆事,再辞不允,命舁母来京。有《先君讳日在洛寄舍弟》、《梦见亡侄元庆》、《次寄舍弟》、《别舍弟》等诗,秋《送李季雅按岭南》诗二首。 二十一年壬寅先生五十二岁

○正月,除吏曹判书。有王子居最近先生,除日先来谒,复来,辞以疾,即日移僦,王子深衔之。

○四月,递为知中枢府事,再陈乞外养,不许。

○五月,除议政府右参赞,辞。

○八月,特除司宪府大司宪,上箚陈至诚格天之道。

○九月,除刑曹判书,力辞。

○十月,除礼曹判书,又辞。

○十一月,除议政府左参赞。

○十二月,诣阙,再陈情恳乞退,朝廷不得已除安东府使。且行,献规东宫,东宫手书谢曰:“今受外任,于公之孝则得矣,余恐久未闻嘉言、格论之际,特赠至切之辞,感激于怀,铭心服膺。”已而谏官留之。有《在洛寄舍弟》二首、《赠别舍弟》三首、《洛中得舍弟书》三首

二十二年癸卯先生五十三岁

○正月,兼弘文馆提学、同知成均馆事。

○三月,以亲病辞。有《海月楼记》

○四月,下旨谕,谕曰:“今因状启,知卿亲病辞职。但观病势,久当自底苏复,兹故不允,伫卿还朝。仍给食物以资致养,卿其姑留诊治,待差上来。”仍令监司敦谕,幷致饩老亲。先生遂赴命,病留闻庆状辞。又下旨给假,复教忠清庆尚两监司救药。病间诣阙上笺谢恩,请外愈力。

○七月,除本道观察使,下旨谕。谕曰:“惟卿德涵内外,学造精微,敦大而高明,方严而简默。处论思之地,嘉猷累陈;作亲民之官,善政素著,允釐庶绩,方参庙谟。今授卿以本道观察使,其体予倚任之专,推卿孝友之政。”○有《次舍弟》、《赠舍弟》、《别舍弟》、《次闻庆小轩国卿韵》、《中原访长吉不遇》等诗

二十三年甲辰先生五十四岁

○春,与宋圭庵麟寿,字眉叟,时为全罗监司。白场寺有唱酬诗八首

○四月,以病辞。

○五月,固辞。

○七月,除汉城府判尹,再下召旨,力辞。

○八月,除知中枢府事、兼世子左副宾客,召,又辞。有《山中次子容韵》三首病少愈,将行复剧,状辞。

○九月,召辞。

○十一月,又辞。中宗昇遐,仁庙即位,未克赴临,忧恸病益甚,具状待罪。下书慰谕,命监司别加救疗。有《岁暮吟》一绝

二十四年仁宗元年乙巳先生五十五岁

○正月,具状待罪。降旨召,病辞。寻特与改秩,以议政府右赞成召,再辞,特下旨敦谕,若曰:“往年先王赐观卿疏,固已叹服,且于书筵闻讲说,予为卿留意久矣,岂不合贰公乎?”赐以药饵,继遣医赍药救疗。

○闰正月,转议政府左赞成,上箚陈上诣山陵事宜。箚略曰:“臣闻下玄宫时,上欲躬诣陵所,而是日夜半动驾,非但上体虚弱,复事多匆匆。宜于前一日,徐诣陵所,奉审山陵诸事;翌日,率百官礼奠,以卒大事,情礼俱尽。”

○二月,舆疾赴山陵,至永川,疾重不行。永川客舍有四韵诗,又有《次舍弟》韵。

○三月,连辞。

○夏初,病稍间,始克趋朝。兼知经筵春秋馆事。先生感两朝知遇之隆,自力一行,盖将以有为也。仁庙不豫日久,旷不视事,先生忧之,嘱首相尹仁镜言“早建白,封大君为世弟”云。

○七月,仁庙昇遐,明庙即位,先生定垂帘之议。百官会议,仁镜曰:“何殿当听政?”左右默然,先生曰:“昔哲宗时,太皇太后同听政,自有古例,不须疑问。且安有嫂叔同御殿之理?今但定垂帘仪制耳。”由是朝无他议。共议书启十条。一,慈殿善导养圣质;二,博选经筵官,恒与之讲论游处,以进圣学;三,殿下于大行大王,有子道、有臣道,丧礼不可不尽;四,请严宫禁、防戚里;五,请慎择宫人;六,请勿用特旨;七,请勿用判付;八,政院职,出纳惟允,内旨有不合,许令封还;九,宫中、府中,当为一体,请勿开私门,以昭平明之理;十言“大行大王学问之效,公道大行,人颙至治,奄至斯极。今上嗣緖,国人方以望于大行大王者,望于殿下,其机至重,愿两殿留神”,皆先生笔定也。

○八月,兼判义禁府事,入与忠顺堂引见。初,尹元衡尹任怨仇已深,而林百龄李芑为其心腹,谋欲倾覆士林,以济其奸。元衡托密旨诱台谏,使击尹任,台谏不从,等诣阁门,欲有所启。两殿即同御忠顺堂,引入宰枢,将加尹任等罪。时天威震赫,人莫敢少忤,先生从容言曰:“人臣之义,当专于所事。当彼时专心于大行大王者,岂宜深罪?且举事当显明,不然,恐士林多罹祸。”闻者缩颈,而先生色不慑。既而录功,号曰卫社,倂录其日入侍宰枢。先生加崇禄,封骊城君,以无功滥受力辞,不听。其恳辞勋爵笺文,有“非但取讥于当世,直恐贻笑于万年”等语,而全篇遗失。上箚论信谗邪、私戚属之祸。有论洪嫔凤城、王大妃箚子,不进。有让老王以其遗命不告讣启辞,撰《仁宗大王行状》,有挽章四韵。

○十二月,辞状省亲。

二十五年明宗元年丙午先生五十六岁

○春,入箚子,言君德成就责经筵之义。箚略曰:“先贤有言‘君德成就责经筵’。臣忝叨是职,日夜惧无以称塞,谨以先儒程颐格言、至论有裨于圣德而可施于今日者,条录以献。此皆辅导幼主切要之言,殿下诚能深信而力行之,其有补于圣功,岂云小哉?臣又念辅养之道,其讲劘规箴,固在于经筵,至于在宫中保护教谕之益,则专在于慈殿。宜于主上三朝之际,常谆谆勉谕以勤学问、敬大臣、纳谏诤、近正人、远邪佞、畏天命、恤民隐等事,而又必以修身进德为本,视听言动,一循乎礼,期以古之圣帝明王为法,则圣德日就,为宗社无疆之福矣。”

○三月,呈辞省亲。命本道监司,题给老亲食物。将行进箚,乞讲学、明理、亲贤、远邪。箚略曰:“王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心之要,在于讲学明理、亲贤远邪而已。沈潜圣贤之训,穷格义理之源,则方寸之间,天理日明,人欲日消;亲贤臣,远邪佞,则有熏陶匡救之益,无一曝十寒之患。”既归,三上章辞。

○七月,递为判中枢府事,上箚论当宁垂帘之非。时礼官请当宁幷垂帘,先生闻之上箚。略曰:“人君南面而听治,如大明丽天,万物毕照。况在临政之初,群臣思得一望清光,今乃御殿而障蔽天颜,岂不致群情之疑阻乎?朝之仪,盖以皇帝听政,侍臣皆坐,经筵讲官立讲,皇帝与太后东西相对,相距密迩,故帝坐亦在于帘内。我朝之礼,侍臣讲官皆俯伏,史官亦莫敢仰视,何必于殿下并设帘障乎?至于慈殿同御殿之时,则只得如忠顺堂面对之仪,行于今而无惑,垂诸后而可法矣。”

○九月,李芑尹元衡启夺勋爵。初先生为庆尚监司日,都事李天启以持平召,赴阙请曰:“今当卜相,时论皆归李芑,何如?”曰:“其人阴险,不可以置相位。”已而果相,而两司劾罢之,闻其故,深衔之。至是以元勋当国用事,先生与之同朝,动与为矛盾。一日先生以院相入直,召注书书启曰:“凡罪人当取服定罪,近日三省讯鞠,过用刑杖,径殒者多,恐有横冤。欲望用校正杖得情,然后定罪。”翌日入见启草,忿然曰:“渠恐杖落渠膝故耶?”加以仁镜用前衅,反有嗛于先生;元衡以先生尝有救己之言,屡欲纳交,先生绝不往,由是深恨焉。是时朝论汹汹,谩谰遂及于先生。九月,启曰:“某惑于邪论,谄附世子,背叛中宗;书上十条,絷人主手足;与柳仁淑交结,多有营救逆贼之言。臣往以赃吏女婿,不得为显职,某为大宪时始解之,于臣有恩。今臣为国不计私,敢启。”大宪元衡、持平陈复昌继之,乃夺勋爵。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五十七岁

○闰九月,江界府安置。有无赖子匿名谤国良才驿壁,副提学郑彦悫见之,取糊纸以启。或曰:“彦悫送女子,仍经宿自为之”云。因以大加罪乙巳诸人,先生亦在其中,江界府安置。闻谪命,举家号泣,先生怡然,飮食言笑如平日,属家人曰:“善奉养大夫人。皇天在上,吾不久当还矣。”○七月有《记梦》,闰九月有向关西诗。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五十八岁

○六月十八日辛酉,大夫人下世。

○七月讣至,用遗衣设位,朝夕攀号。

○十月,为文具馔,遣侄李纯仁致祭。有《沙伐国传》。其略曰:“有崇品宰相,以父溺爱其妾,偏与财产而薄于嫡,常蓄愤于庶母。去壬寅年间父死,右公以大谏,居丧于沙伐国,兄又病死,乃嗾兄妻诉于官曰:‘庶母孽弟等,为妖术死吾夫,请系治。’牧使宋希奎疑其无证据,不授理,右公潜简于,请急逮治,遂报刑四次。某过言其事,某曰:‘公何为此?’披囊出其手简曰:‘不得已也。’某到咸昌,寄书右公,极言未安意,其答书,略无自责意,多有愤恨言。到闻庆,宰安景祐以推官故备言其残忍,嫉恶口滑,逢人即说。右公深怀疑畏,复为大谏辞免时,举以发明。近乘势欲灭口,乃列本道朝官、宰相沙伐邻境居人,阴授权臣,令尽除去,从之。丁未之祸,皆不免。有权臣切亲,明言阴授之事。若使朝廷知此事,岂不有补于累政乎?”按沙伐尚州旧号;宰相,金光准也。但未知传作于何年,姑附于此。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五十九岁

○二月庚申,大夫人祔葬赞成公墓后穴。先生撰碣

○十月,《大学章句补遗》成。序略曰:“朱子以其结语一句,知其为释格物致知之义,而未得其文,遂取程子之意以补之,发明甚备。然愚尝读至于此,每叹本文之不得见。近岁闻中朝有大儒得其阙文于篇中,更著章句,欲见之而不可得。乃敢以臆见取经文中二节,以为格物致知章之文。既而反复参玩,辞足义明,无欠于经文而有补于传义,又与上下文义,脉络贯通,晦庵复起,亦或有取。又按‘听讼’一节,今在传三章之后,文义不属,有可疑者。乃依程子所定,置于经文之下,详味其意,与《中庸》卒章‘予怀’以下、‘奏假’以下之意合,此盖端本、化民之要道也。故曾子于经文章末,引孔子之言以明之,程子于此,岂无所见乎?”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六十岁

○六月,服除。

○八月,《奉先杂仪》成。序略曰:“本朱文公《家礼》而参以程氏祭礼及时俗之宜,稍加损益,务从简易,以为一家之礼,庶几宜于今而遵守勿替云尔。存乎心者,有所未尽,则节文虽备,是亦虚而已。故又采《礼经》之文及先圣贤之言,有明报本追远之义者,别为一篇,以附于后。”

○十月,《求仁录》成,序略曰:“圣人千言万语,无非在于求仁,而其所以求端用力之方,见于《语》、《孟》诸经者,明且备矣。但其言散出于诸篇,而或因门人问答而发者,有大小浅深之不同,有难以领会者。乃取先圣之训及诸弟子、之说,类聚为篇,诸儒注解要切之言,亦略附录。又采先儒之论发明仁体及用功之要者,别为一篇,以备参究。”《进修八规》成。取《易经》进德修业之义,衍为八条,以为圣学之助。一曰明道理,二曰立大本,三曰体天德,四曰法往圣,五曰广聪明,六曰施仁政,七曰顺天心,八曰致中和,又为教养储宫一条云。

三十年辛亥先生六十一岁三十一年壬子先生六十二岁三十二年癸丑先生六十三岁

○四月,为文具馔,使嗣子应仁从弟经历之子祭亡弟彦适察访,字子容

○《中庸九经衍义》修未及成书,十一月二十三日乙丑,以疾终。先生素有寒疾,人益危之,毁戚三年,犹无恙,人皆以为必有所扶护而然。其处困行患,有以自安,进学著书,不辍其功,未明而起,乾乾夕惕。其几案上,书自戒之辞曰:“吾日三省吾身,事天有未尽欤?为君亲有未诚欤?持心有未正欤?”一日,御史李无疆疾驱入城,一府惊怖,谓有不善意,先生不为动,正坐看书。北地素无大风,是晓云雾四塞,风振拔木,移时乃定。先生乡人庆州镇海金世良梦见,见赠云:“投履床下去,精气与天通。淡然一草里,独游神仙峯。”惊觉号泣,召语其子曰:“先生逝矣。”后闻之,果易箦日也。

○十二月十二日,孤全仁舆榇发行。全仁露伏柩前,观者洒泣。冰雪盈山,轜不得进,时有樵夫负土铺路,使之安行。

三十三年甲寅

○二月,大轝至乡。

○十一月甲辰,窆于赞成公茔之次。

三十四年乙卯三十五年丙辰三十六年丁巳三十七年戊午三十八年己未三十九年庚申四十年辛酉四十一年壬戌四十二年癸亥四十三年甲子四十四年乙丑四十五年丙寅

○秋八月,李全仁具疏进《进修八规》,上悟,遂命复爵。疏略曰:“臣父白首穷涯,丹心弥切,每见求言之旨,自叹展抱陈悃,不得一彻于君父,乃草九条,缮写已具,上达无由,赍志陨殁。临殁,言不及家事,但曰:‘予受三朝厚恩,称效无闻,投弃绝徼,理固宜然。特赖圣慈宽仁明恕,七载天年,粉骨难酬。予昔所撰《八规》,庶几有助圣学,傥蒙采取,吾死无憾。古人有遗表,即此吾意也。’”下谕监司曰:“今观道内庆州地居李全仁疏辞及所进其父某进修之规,身在草野,不忘其父进修之诚,良用嘉焉。卿其传谕此意。”

隆庆元年丁卯

○六月,明宗昇遐,今上即位。

○十一月,下旨搜访遗书。下旨曰:“李某非特无罪,实优学行,近代独有著述。所学本,故所言皆道理,足以示诸天使。且其书乃少时所著,若晩年所得则至矣。遗书在其家者,搜访得出,使后学矜式。”

二年今上元年戊辰

○二月,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仍命岁赐廪于夫人。

○三月,遣官礼曹正郞李景明致祭。其文曰:“呜呼!天不可恃,贤邪相胜。理不可诬,是非乃正。缅惟孤忠,予切追隐。学为希,志则惟。早挺东南,历敭台阁。中罹摈绝,晦养益笃。中庙宣召,契合昭融。便养在外,疏奏九重。一纲十目,大人之谟。优荷圣奖,许以真儒。迨遇孝陵,处之贰公。如鱼有水,遽遭鞠凶。逮先王初,砥柱危疑。条上嘉猷,正中时宜。许国忠赤,炳如星日。愠于群小,诬入罪籍。远拘西裔,极其困辱。人所难堪,素患不移。国是久迷,赐环少迟。赍志没地,世所共惜。日月攸迈,重泉犹郁。天道喜还,权奸一扫。积岁幽冤,睿鉴旁照。赐览八规,嘉乃忠告。不幸已亡,未见收召。闷予在疚,思继先志。仰禀慈诲,群枉毕理。生加簪绂,死贲褒异。惟灵之贤,拔乎其萃。匡君之道,经世之策。备在遗书,足为后法。恨不同时,获其辅益。眷言旧爵,罔符厥德。赠以崇秩,昇之上台。匪以荣之,用慰予怀。逖矣东都,故里荒凉。伻造寝东,酹以一觞。”

三年己巳

○八月,赠谥文元道德博闻曰文;主义行德曰元。配享明宗庙庭。王若曰:三年丧既毕,方修升祔之仪;一介臣惟贤,宜膺与享之宠。兹惟崇德之典,实协敦宗之文。惟卿安重端详,英悟超迈,以天民之先觉,作圣朝之荩臣。学溯渊源,契诚、敬之奥旨;忠竭启沃,符《伊训》、《说命》之嘉谟,国有赖于蓍龟,士咸仰乎山斗。荷知遇于中庙,许以真儒;承隆眷于孝陵,擢在弘化。逮先王之初服,有明勖之裕猷,衍成《八规》,备在进修之道;条上十事,式罄棐迪之诚。何群小之孔艰,致先正之遐弃?忠以受祸,痛青蝇之止樊;天不可知,惨野鵩之入室。德济世之已矣,言垂后之炳如。我皇考旁烛离明,思理诬枉;予小子克继先志,首命追褒。道德文章无以加,允矣考翼;大夫国人皆曰可,实符佥同。肆当吉祭之辰,聿跻从祀之列。於戏!同心同德,既无间于幽明;作福作灾,永有赖于启迪。

四年庚午五年辛未六年壬申

○乡人建书院于独乐堂下。欲观道,舍何适?经始上年,断手今秋。○此山别业,全仁守之。

万历元年癸酉

○二月丁卯,出乡贤祠西岳位版,安于书院。

○十二月三日,锡额玉山书院

三十八年庚戌

○八月,遣官礼曹正郞南以俊赐祭家庙。王若曰:大贤之生不偶,蔚为师儒之宗;公论之定有时,盍举崇报之典?庸示异数,载告端由。惟卿间世挺生,元精毓秀。天资暗合于道,勇往不待师承;圣人可学而能,力践必由序进。观其终始独得之妙,最在明诚两进之功。继考亭之遗传,遇明庙之盛际,庶几乎礼乐期致万岁大平。我君民,耻见一夫不获,何图设施之未几,遽见谗构之横罹?履险蹈危,身虽厄于颠沛;动心忍性,功不辍于斯须。惟《进修八规》之书及推衍九经之义,反复数千百语,悉出爱君忧国之诚;首尾二十馀篇,皆为妙道精义之发。至如《杂仪》、《补遗》诸说,无非牖世立教之谟。论道德则无愧于古人,语事功则可质于往圣,已有先朝之嘉奖,秪欠文庙之缛仪。议廊庙而未遑,盖以举措为重;勤韦布之屡请,愈见询谋佥同。肆予特许褒崇,使人有所矜式。良辰吉日,命攸司举仪于国庠;洁牲薰炉,遣礼官致告于家庙,扶植道脉,鼓舞儒风。於戏!自东自西自北自南,四方无思不服;有德有言有功有烈,千载得与斯文。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九月,从祀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