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诗文集 (四部丛刊本)/文集卷三
曾文正公诗文集 文集卷三 清 曾国藩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
曾文正公文集卷三
随州李君墓表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第其兄之
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往吊语之曰于古
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
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且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维墓
道当别立碣将揭其行义以示来者敬以属先生则为余缕述
一一甚详树人事余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惟君受性刚介
于事无所不敢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己豪毛不以措意
人所愈惮当之愈勇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襄蹂躏殆
遍随州之西有环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窟之君戒镇家出
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
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
民绝苦之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其他施于乡
者称是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里有争也非其解不息其
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李氏世
居随州家微也君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
乃去为贾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
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
为都司于是诸子翩翩文学仕进寖昌大矣君讳某字某曾祖
某祖某皆不仕考某以嵩明君贵 诰封奉大夫子二人长
某以嵩明君得子迟与为嗣后遂不还次某孙某某自嵩明君
之没二十年君抚诸孤恩勤备至树人之官京师君一资之如
资其兄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已子其视已子不知其非兄之子
也呜呼自众人论之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独其施
于家者不可能耳不可能也则亦不可朽也
钱塘丁烈妇墓表
道光二十有七年十月钱塘丁士元图其五世祖妣烈妇周安
人之墓道又谱其世系述其节行踵吾门而吿曰士元之五世
祖妣周氏南疆绎史曾以缀之列女传者也实以顺治初殉难
今二百载矣维茔域有下窆之石不克宣刻事迹暴诸道路惧
终将晦湮且无以兴敕世世子孙先生天下之夙于文如不余
屏请为文扬之墓是宠施吾族而厚吾先世以不朽也国藩礼
辞不获则谨次丁氏之系烈妇之畸行与 圣朝旌显幽微之
义有颠有委以激懦者其语曰丁氏之别子居山阴者曰际龙
世农也其元孙曰瑞南始为贾杭州是为烈妇之夫烈妇生而
笃孝其母患心痛绝急或称海上方指血和药可立已烈妇则
尽刺十指剂血以进病良已瑞南既贸迁于杭家中有无一仰
烈妇裁穴而缉匮赢事而缩食秩如也顺治三年我 大清兵
下绍兴土贼乘闲四出焚掠烈妇挈二子奔窜贼数规之烈妇
度终不得脱乃以二子付族属之老成者曰以累若襁归儿父
吾不可为贼辱遂自投水贼追救之不殊凡三溺乃绝年二十
有三岁瑞南在杭闻难奔焉三日矣尸不腐蚊蚋不集其卒以
六月四日天盛暑也瑞南悼妻之义死痛土贼之兽心曰孰不
可居又奚为于故里遂占籍杭州前烈妇所挈窜之二子长曰
聘贤季曰茂至是聘贤始为钱塘人矣其后百有数载至干
隆十四年孙可学上其事于 朝乃蒙 恩予旌表又数载以
可学官某官 赠烈妇为安人凡九十载至道光二十五年烈
妇之裔孙士元以进士入翰林丁氏寖寖昌大矣维明季之乱
匹夫匹妇蹈死如归者所在多有而食禄者往往濡忍不决或
偸活无几时旋亦周章就毙等死也血气之躯非必久长不敝
之物也彼独须臾不审耳人固有断不可不慎之须臾如烈妇
之光显岂须臾也哉亦且长久焉尔
桃源县学教谕孙君墓表
君讳葆恬字劭吾孙氏善化人祖绳武岁贡生考先振举人
隶隆平县知县隆平君无子有兄曰先捷县学附生晚而生君
乃兼以后隆平君礼律所称一子承二祧者也君生贵重两翁
绝怜之不欲苦以学业君曲承欢意进则奉槃疾趋嬉游无度
退则颛颛自敕钻仰群书本末交修既治且笃年十七补诸生
中式嘉庆已卯科举人于是赠翁始知君之学之勤人之所不
见也道光六年以大挑选桃源县学教谕始至学官弟子或丙
夜蹐门曰愿有谒也君诃禁立绝诸生相戒惕息不敢近君稍
稍引进矜其不能有某生才而无检提学使者将除其名君召
而数之曰若以恶闻于一县今当痛自艾埽地自新则生蹈故
则否生顿首谢不敢负学使者亦竟不黜生又有数十人以钱
粮浮收诉县令于上官刻碑县门颇劫持之冀薄敛以宽民力
县令大怒将名捕致之法君从容开说仆碑弛狱久之壹解县
令邵君以事罚富人钱二十万输于学宫阴以乞君君别藏之
及以忧去官召诸生使具状出钱予之贯则朽矣在桃源九年
大计卓异例以知县赴部谒选君曰今日令长岂得行其志者
吾上有老亲又奚为于选人道光二十一年四月某甲子卒官
春秋四十有八卒后三年君之子鼎臣芝房以道光乙巳科进
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君以 覃恩晋赠儒林郎又二年次子颐
臣以丁未科进士改兵部主事又三年 今上即位晋赠奉
大夫明年子观臣中式咸丰辛亥科举人又明年以 宣宗升
祔恩晋赠中宪大夫是时粤匪杨诸逆方犯湖南联巨舰浮
江而东荆扬鼎沸芝房及其两弟归自京师又二年颐臣观臣
相继沦逝又明年咸丰丁巳十二月某甲子君之配桂太恭人
卒死丧频仍家稍替矣太恭人孝恭任淑处变不惊镇筸有卒
哗戕其长官滨沅州县汹汹东徙避乱流贼有自通城窜长沙
者家人亦鸟徙避之太恭人晏然守静不为讹言震骇卒以无
事方从官桃源学署赠翁县学君实在养每晨兴君布席太恭
人进馔赠翁年几九十与子妇为辞让者再太恭人执玉宾宾
恒有婴儿之色见之者不知其娶妇生孙子已登科也太恭人
之没后君十有六载咸丰九年二月某甲子芝房奉母合葬于
赤江先茔先事属友人曾国藩表其墓国藩因循未即为而芝
房不幸死矣始君以朴学冲襟未竟其施士林惜之又颐臣观
臣以才子早世又益惜之至芝房秉父之训立朝有风节著书
廪廪近古矣复以忧死每加惜焉君子小人知与不知所共悼
痛者也且所谓天者何也高高者与人世𮞉绝其好恶固当大
异于人不可究诘𫆀抑食报有时迟之又久而后大定𫆀以君
之积善教子芝房之所成立如此卓卓而犹不克显则将来所
谓大定焉者又可必其尽如人意而祚之无已乎于是为镵诸
石揭诸墓道以俟夫异时观化人者取验焉
武昌张府君墓表
君讳以诰字兢安号经圃湖北武昌人生而祗慎鞠躬容仪几
几与人无疏戚必先遂其所好而后已以听之所遇和顺则曰
彼实宥我余非能善此不顺或有曲囏隐抑则曰我之咎也彼
何罪即非礼相加尤不肖益泊然避之即严事我尤卑贱尤磬
折与之钧等远近从之者洎未尝见其有所抵触拂戾也曽祖
斯锟祖维沧国子监生考本用岁贡生广济县学训导训导君
既以能文鸣于时生二子长曰以谟成嘉庆戊辰进士君以少
子承父兄之业折节力学尤善为制举之文每构一篇目营四
海精骛九天之上不可得而究也徐而洗心冥默若无可言往
往凿险钩深归诸平淡无有窕声曼色坐是屡摈于有司君亦
不少变以求速化其为之益勤自七经孟子下逮有宋诸儒者
之说莫不钻硏以是泽其文训其徒友亦以是行之于宗族乡
党里有贫不能举婚丧者别差等周之宿负逋租无多寡壹蠲
之乞人有强暴者群乞拥之山中将椎杀之一人寤曰此张某
家墓地也张公长者无以讼事污累长者相与徙之他所主者
果大困于是识者叹君之德感及顽族矣道光四年八月望日
以疾卒春秋六十有三配余孺人子二善镛县学生善准岁贡
生孙成县学生裕铭裕钧县学廪生裕镇裕钊道光丙午举人
诸子孙皆以文行绍其家学而裕钊贤而能古文日昌大不可
量君以道光十七年三月壬辰葬于大冶县杉木桥东之张家
山凡二十二岁咸丰九年裕钊致父之命乞余表其墓自制科
以四书文取士强天下不齐之人一切就琐琐者之绳尺其道
固已隘矣近世有司乃并无所谓绳无所谓尺若闭目以探庾
中之豆白黑大小惟其所值士之蓄德而不苟于文者将焉往
而不黜哉余为述一二以彰君之懿行亦深讥当世君子有衡
文取士之责者尚知警焉
翰林院庶吉士遵义府学教授莫君墓表
君讳与俦字犹人一字杰夫贵州独山人先世居江南上元县
有名先者明宏治时从征都匀苗因留守家焉三传至如爵累
官游击君高祖也祖嘉能考强州学附生两世皆以君贵 敕
封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妣皆封孺人君少随兄与班读书发
闻兄没持期服不与有司之试旋以州学廪生中嘉庆三年举
人明年已未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为纪文达公及编修
亮吉所器异六年散馆改知县署四川茂州事徙盐源县知县
县俗富人好买无征之田贫人鬻产售九存一仍输全赋久辄
逃亡君按籍责赋富人而贳其隐占之罪河西有甯远子税所
府隶横征君上言税所非经病民得裁去木里喇吗左所有山
产银铜郡守徇奸民之求请布政司符县开矿君持不可上状
以为木里喇吗去盐源且二千里 朝廷特羁縻之非真利其
土也彼土荍粮不足于食朝定开厂暮聚万人运夫倍之不幸
𬬻矿寡耗众散为盗非土司受其殃则吾蜀承其敝且奸民所
呈地图开矿去左所经堂甚远今得左所人讯之铜矿得十分
二银者即经堂山也贪小利贾大衅事诚不便大吏韪君状檄
君往左所覆勘春暮铲雪而行至则矿山者果在其经堂右其
众严兵以待既瞻君貌又聆温语乃皆解甲罗拜谢使君幸奠
我居世世不敢忘行事县令入土司境户率钱二百五十杂市
鸡豚百物居有行有馈君尽却其物又悬之禁比还老幼遮
道献酒其酋项克珠进铜佛为寿塡咽苦不得前由是举治行
卓异政以大成充甲子科乡试同考官以父忧去职服阕母张
太孺人年七十馀矣遂以终养请凡事母十有四年入则牵衣
索枣听于无声出则生徒云从多文而栗既除母丧吏部檄之
复起君北行至襄阳叹曰吾壮也犹不能枉道事人今能老而
诡随𫆀立归请改教职选遵义府学教授遵义之人习闻君名
则争奏就而受业学舍如蜂房又不足乃僦居半城市旦暮进
诸生而诏之学以尽其下焉者而已上焉者听其自至可也程
朱氏之论穷神达化乃不越洒扫应对日用之常至六艺故训
则 国朝专经太师实迈近右其偁易惠氏书阎氏诗陈氏礼
江氏说文诂释有段氏王氏父子盖未尝隔三宿不言言之未
尝不津津听者虽愚滞未尝不怡如旱苗之得膏雨也久之门
人郑珍与其第五子友芝遂通许郑之学充然西南硕儒矣道
光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卒官春秋七十有九将绝戒曰贫
不能归葬葬吾遵义可也其明年十二月二日葬县东青田山
配唐氏继配李氏子九人希芝次殇次方芝州学增生秀芝友
芝辛卯科举人庭芝拔贡生瑶芝生芝州学附生祥芝湖南候
补县丞女七人孙十一人曾孙五人君所为书有二南近说四
卷仁本事韵二卷诗文杂稿为族十携至广西佚去友芝掇辑
编为四卷友芝又别记君言行为过庭碎录十二卷既葬十有
八年友芝以书抵国藩乞为文表其墓当乾隆之季海内矜言
考据宗尚实事求是之说号曰汉学嘉庆四年 仁宗亲政大
兴朱文正仪征阮又达以巨儒为会试总裁是科进士如姚文
田秋农王引之伯申张惠言皋闻郝懿行兰皋皆以朴学播闻
中外科目得人可云极盛君于是时寂寂无所知名及君出而
为吏恩信行于异域退而教授儒术兴于偏陬校其所得与夫
同年生之炳炳者孰为多寡未易遽定也余为表章一二士之
孤行而忧无和者可自壮也
邓湘皋先生墓表
先生新化邓氏讳显鹤字子立晚岁学成远近称为湘皋先生
先生自甫掇科名即已厌薄仕进慏然有志于古之作者与同
里欧阳绍洛礀东以诗相厉客游燕齐淮阳岭南所至悲愉抑
塞一寓于诗覰幽刺怪遏之使平终岁颛颛誓不履近人之藩
而又耻不逮古人每有篇什辄就礀东与相违覆引绳落斧剖
晰毫厘书问三反或终不得当交嘲互讼神囚形瘁已而窒极
得通则又互慰大欢以为解此者天下之至豪也先生以嘉庆
九年甲子科举于乡道光六年大挑二等官甯乡县训导凡十
有三年引疾归其遗外时荣而有事箸述与礀东略同然礀东
持律矜严体势稍褊先生则波澜益壮跌宕昭彰礀东墙宇自
峻与人少可先生则阐扬先达奖宠后进知之惟恐不尽传播
之惟恐不博且久用是门庭日广而纂述亦独多诗歌所不能
表者益为古文辞以彰显之其于湖南文献𢯱讨尤勤如饥渴
之于食饮如有大谴随其后驱迫而为之者以为洞庭以南服
岭以北旁簿清绝屈原贾谊伤心之地也通人志士仍世相望
而文字放佚湮郁不宣君子惧焉于是𢯱访滨资郡县名流佳
什辑资江耆旧集六十四卷东起漓源西接黔中北汇于江全
省之方舆略备钜制零章甄采略尽为沅湘耆旧集二百卷遍
求周圣楷楚宝一书匡谬拾遗为楚宝增辑考异四十五卷绘
乡邨经纬图以诏地事详述永明播越之臣以旌忠烈为宝庆
府志百五十七卷武冈州志三十四卷衡阳王夫之明季遗老
国史儒林传列于册首而邦人罕能举其姓名乃旁求遗书得
五十馀种为校刻者百八十卷浏阳欧阳文公元全集久佚流
俗本编次失伦为复审补辑若干卷大儒周子权守邵州录其
微言副以传谱之属为周子遗书若干卷所至釐定祀典褎崇
节烈为召伯祠从祀诸人录一卷朱子五忠祠传略考证一卷
五忠祠续传一卷明季湖南殉节诸人传略二卷呜呼可谓勤
矣盖千秋者人与人相续而成焉者也惟众人甘与草木者伍
腐而腐耳自稍有智识即不能无冀于不朽之名智尤大者所
冀尤远焉人能宏道无如命何或碌碌而有声或瓌材而蒙诟
或佳恶同时同位同而显晦迥别或覃思孤诣而终古无人省
录彼各有幸有不幸于来者何与先生乃举湖南之仁人学子
薄技微长一一掇拾而光大之将非长逝者之所托命𫆀何其
闰八月二十五日春秋七十有五曾祖元臣祖胜逵父长智妻
曹氏仁厚淑慎里党钦之妾何氏子二琳廪贡生候选训导前
卒琮道光丁酉科拔贡生癸卯科举人父殁后一月以毁终女
子子三人孙四光黼光缃光绂光组曾孙大程自先生以名儒
笃行昌其家群从子姓皆孝友力学兄子瑶尤贤而能文章先
生之书其不系于湖南文献者又有南邨草堂诗钞二十四卷
文钞二十卷易述八卷毛诗表二卷校勘玉篇广韵札记二卷
自订年谱二卷瑶皆敬谨弆藏其未刻者皆写定可传于世先
生内行完粹教泽在人瑶所为行状甚详兹故不著独著其治
诗之精与其有功于乡先哲者揭于墓道以式乡邦而讯异世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
君讳永思号两峯世居湖南长沙少而峻整自将忱恂缜栗呐
呐如不能语事至则剖晰毫厘枝分缕解辨穷万变而断以片
言长老往往惊异以为吏才天所授也年三十二以嘉庆五年
庚申举于乡十四年已巳成进士即用知县明年署云南嵩明
州知州断狱八百民誉翔洽徙补楚雄县楚雄故附郭剧邑君
至一以治嵩明者治之讼牒入立判纸尾期以某日质讯出则
听民遮道自言停舆硏鞫前者辞穷后者大畏或就逆旅操笔
定谳且判且诘决遣如神尤善为离参之法离参者如欲知豆
价则先以麦问甲次以稻问乙次以梁问丙离其事异其人而
旁参之然后进退以定豆价百不失一君用此术多奇中他人
效之亦不能得民情伪也大吏以君既政成常使兼听邻县之
讼大姚有嶭继贤者杀人狱成省中覆核则诡辞翻异问官数
易爰书数十易终不能决君讯之七昼夜卒以参鞫其子乃得
情实论决如律某官解饷银至省发封则失银而得数石以狱
属君君察石有虫啮痕非道途闲物因问辇运之卒甯觉驮负
左右敧乎颇忆敧侧始何日乎卒对某日过某店始觉右敧君
自省返楚雄挟此狱与卒与石俱行途中杂采群石较之皆不
类至某店得石与虫啮者类一鞫而伏遂抵旅店主人于法五
侯神者不知所起淫祀也土民与江西客商争祀构讼数十年
君以黩祭宿狱终无已时令舁神像至县庭取笔判八字曰尔
像不灭讼端不绝立饬吏卒捽而毁之两造相顾愕眙而散盖
君之明而能断类如此嘉庆十七年大姚令上变吿乌龙口有
众数千啸聚为乱郡守夜召君问策君立与区画草数书抵旁
县戒勿轻动遣数人伪与贼昵者风使解散而濳发轻兵掩捕
擒七十人罪数人而事定于是远近又叹君才堪济变也在滇
六年凡三署大姚四署广通两署南安州再为乡试同考官上
官方以治行卓异荐君而君以父命不乐久为吏遂援例改就
京职官户部员外郎贵州司行走兼管广东司议蠲逋赋釐定
鹾政多所匡赞道光二年丁家艰归自是山居二十载养母教
子收族振贫祭田义渡凡诸善举皇然如有失而急图之陶然
与贩夫农父相狎自忘其为宰官之身人亦忘之亦愈敬之道
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以疾卒春秋七十有四曾祖从美
祖必化 貤赠奉大夫考胜桂 诰封奉政大夫以五世同
堂获旌于 朝祖妣氏范妣氏黄皆封宜人君之配黄恭人以
贤孝特为舅姑所倚尝一从夫云南官舍而未及从宦京师凡
综理彭氏家政七十馀年敕始毖终内外秩秩室靡弃物里无
违言姒妇有先亡者叔早逝者抚其诸子女公早寡者抚其孤
甥曲有恩纪齿逾八十犹篝镫纺绩不倦同治元年闰八月二
日吿终盖九十有六矣子申甫道光乙未科举人候选通判妇
陶氏安化文毅公女也女三皆适士人孙树森同治甲子科举
人志本序本丰本孚本孙女十二申甫以道光壬寅九月某甲
子葬君于长沙之文家段莲花台同治壬戌闰八月某甲子葬
恭人于木鱼山坟垅相望约二百步而近属国藩表其墓于是
叙述大节而缀以铭铭曰
流水不腐古传斯语贤侯之明积勤所补寿母之寿本诸劳苦
居上而逸天所不许降福者天宰天者人治狱阴德恒大厥门
科名赓续有子有孙更千万䙫长裕后昆
大界墓表
王考府君以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四日弃养倏历二十三年当
初葬时吾父以书抵京师命国藩为文纪述先德揭诸墓道国
藩窃观王考府君威仪言论实有雄伟非常之槪而终老山林
曾无奇遇重事一发其意其型于家式于乡邑者又率依乎中
道无峻绝可惊之行独其生平雅言有足垂训来叶者敢敬述
一二以示后昆府君之言曰吾少耽游惰往还湘潭市肆与裘
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老有讥以浮薄将覆其家者余闻
而立起自责货马徒行自是终身未明而起余年三十五始讲
求农事居枕高嵋山下垅峻如梯田小如瓦吾凿石决壤开十
数畛而通为一然后耕夫易于从事吾昕宵行水听虫鸟鸣声
以知节候观露上禾颠以为乐种蔬半畦晨而耘吾任之夕而
粪庸保任之入而饲豕出而养鱼彼此杂职之凡菜茹手植而
手撷者其味弥甘凡物亲历艰苦而得者食之弥安也吾宗自
元明居衡阳之庙山久无祠宇吾谋之宗族诸老建立祠堂岁
以十月致祭自国初迁居湘乡至吾曾祖元吉公基业始宏吾
又谋之宗族别立祀典岁以三月致祭世人礼神侥福求诸幽
遐吾以为神之陟降莫亲于祖考故独隆于生我一本之祀而
他祀姑阙焉后世虽贫礼不可隳子孙虽愚家祭不可简也吾
早岁失学壮而引为深耻既令子孙出就名师又好宾接文士
候望音尘常愿通材宿儒接迹吾门此心乃快其次老成端士
敬礼不怠其下汎应群伦至于巫医僧徒堪舆星命之流吾屏
斥之惟恐不远旧姻穷乏遇之惟恐不隆识者观一门宾客之
雅正疏数而卜家之兴败理无爽者乡党戚好吉则贺丧则吊
有疾则问人道之常也吾必践焉必躬焉财不足以及物吾以
力助焉邻里讼争吾尝居闲以解两家之纷其尤无状者厉辞
诘责势若霆摧而理如的破悍夫往往神沮或具尊酒通殷勤
一笑散去君子居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其道
一耳津梁道途废坏不治者孤嫠衰疾无吿者量吾力之所能
随时图之不无小补若必待富而后谋则天下终无可成之事
盖府君平昔所恒言者如此国藩既稔闻之吾父曁叔父又传
述而吿诫数数矣府君讳玉屏号星冈声如钟见者惮慑而
温良博爱物无不尽之情其卒也远近感唏或涕泣不能自休
配我祖妣王太夫人孝恭雍穆娣姒钦其所为自酒浆缝纫以
至礼宾承祭经纪百端曲有仪法虔事夫子卑诎已甚时逢愠
怒则竦息减食甘受折辱以𮞉眷睐年逾七十犹检校内政丝
粟不遗其于子妇孙曾群从外姻童幼仆妪皆思有惠逮之权
量多寡物薄而意长阅时而再施太夫人道光二十六年九月
十八日卒春秋八十葬于木兜冲其后三年而府君卒春秋七
十有六葬于八斗冲迁太夫人之柩祔焉其后十年为咸丰九
年已未十二月均改葬于大界府君之先六世祖曰孟学初迁
湘乡者也曾祖曰元吉别立祀典者也祖曰辅臣考曰竟希曾
祖妣氏曰刘祖妣氏曰蒋曰刘妣氏曰彭以国藩忝窃禄位府
君初 貤封中宪大夫后累赠为光禄大夫大学士两江总督
祖妣初封恭人后累赠为一品夫人 圣朝推恩追而上之竟
希公累赠光禄大夫妣彭氏亦赠一品夫人府君生吾父兄弟
三人仲父上台早卒季父骥云无子以吾弟国华为嗣孙五人
军兴以来惟国潢治团练于乡四人者皆托身兵闲国华贞干
没于军国藩与国荃遂以微功列封疆而膺高爵而高年及见
吾祖者咸谓吾兄弟威重智略不逮府君远甚也其风采亦可
想巳曾孙七人元孙七人凡兹安居足食列于显荣者繄维祖
德是赖于是叙其大致表于斯阡令后嗣无忘彝训亦使过者
考求事实知有众征无虚美云
台洲墓表
呜呼惟我先考先妣既改葬于台洲之十三年小子国藩始克
表于墓道先考府君讳麟书号竹亭平生困苦于学课徒传业
者盖二十有馀年国藩愚𨹟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
指画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覆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
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其视他学僮亦然其后教诸少子亦
然尝曰吾固钝拙训吿若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府君既累困
于学政之试厥后挈国藩以就试父子徒步橐笔以干有司又
久不遇至道光十二年始得补县学生员府君于是年四十有
三应小试者十七役矣吾曾氏由衡阳至湘乡五六百载曾无
人与于科目秀才之列至是乃若创获何其难也自国初徙湘
乡累世力农至我王考星冈府君乃大以不学为耻讲求礼制
宾接文士教督我考府君穷年磨厉期于有成王考气象尊严
凛然难犯其责府君也尤峻往往稠人广坐壮声诃斥或有所
不快于他人亦痛绳长子竟日嗃嗃诘数愆尤闲作激宕之辞
以为岂少我邪举家耸惧府君则起敬起孝屏气负墙踧踖徐
进愉色如初王考暮年大病痿痹喑哑起居造次必依府君暂
离则不怡有请则如响然后知夙昔之备责府君盖望之厚而
爱之笃特非众人所能喩耳咸丰二年粤贼窜湘攻围长沙府
君率乡人修治团练戒子弟讲阵法习技击未几国藩奔母丧
回籍奉 命督办湖南团练明年又奉 命治舟师援剿湖北
府君僻在穷乡志存军国初令季子国葆募勇讨贼既又令三
子国华四子国荃募勇北征鄂东征豫章麤有成效而府君遽
以咸丰七年二月四日弃养阅一年而国华殉难于三河又四
年而国葆病殁于金陵 朝廷褎恤幷予美谥而国藩与国荃
遂克复安庆江甯两省虽事有天幸然亦赖先人之教尽驱诸
子执戈赴敌之所致也初国藩以道光闲官京师恭遇 覃恩
封王考曁府君皆为中宪大夫祖妣曁先母皆为恭人逮咸丰
闲四遇 覃恩又得封赠三代皆为光禄大夫妣皆一品夫人
今上嗣位四遇 覃恩又以战绩兄弟谬膺封爵于是曾祖
府君儒胜王考府君玉屏曁府君皆封为大学士两江总督一
等侯爵曾祖妣氏彭祖妣氏王先妣氏江仍封一品夫人呜呼
叨荣至矣江太夫人为湘乡处士沛霖公女来嫔曾门事舅姑
四十馀年饎爨必躬在视必恪宾祭之仪百方检饬有子男五
人女四人尺布寸缕皆一手拮据或以人众家贫为虑太夫人
曰某业读某业耕某业工贾吾劳于内诸儿劳于外岂忧贫哉
每好作自强之言亦或谐语以解劬苦咸丰二年六月十二日
疾卒九月二十二日葬于下要里宅后府君以七年闰五月初
三日葬于周璧冲至九年八月某日幷改葬于台洲之猫面脑
府君有弟二人仲曰上台年二十有四而没府君视病年馀营
治医药旁皇达旦季曰骥云推甘让善老而弥恭无子以国华
为之嗣后府君三年而没女四人其二先卒其二继逝诸子今
存者惟国藩与国潢国荃三人诸孙七人曾孙七人于是略述
梗槪以著先人懿德垂荫无穷而小子才薄能鲜忝窃高位兢
兢焉惟不克负荷是惧云
海甯州训导钱君墓表
君讳泰吉字辅宜号警石先世本何氏明武中有依海盐钱
翁鞠育者遂承钱姓厥后徙居嘉兴代有闻人至文端公而益
大文端公讳陈群以侍郎予吿特加𠛬部尚书 晋赠太傅君
曾祖也祖汝悫早卒本生祖汝恭安庆府同知父复大兴县知
县君少而苦学濳心孤往从兄曰仪吉者字衎石博通群籍早
有高名君事之师友之闲兄弟常以纯儒相勉盖自弱冠后远
近已盛称嘉兴钱氏二石云衎石以翰林改官户部擢御史给
事中久处京师其后客游广东汴梁君则以廪贡为海甯州训
导者近三十年与给谏君离多合少而书问丛沓咨询学术动
逾数千言自周秦诸子马班群史许郑诂训杜马典章洛闽之
渊源唐宋名贤之诗古文辞以及目录校雠金石书画方志杂
说一孔半枝无所不询盖亦无所不辨或献一疑而诘难十返
或尚谕前哲评隲时流杂以嘲诙鄙谚穷极理趣故二石家书
蔚然天下之至文也给谏晩而搜刻经说刊正讹谬君自中年
即好校古书假人善本及先辈评点之册写而注之眉端如史
记前后汉书晋书集韵元文类礼记集说等编皆勘校数周一
字之舛旁求众证尝著曝书杂记以发其凡嘉庆中海内犹尚
考据之说尊汉而黜宋先博览而后躬行独桐城姚氏鼐恪守
程朱孤行不惑宗主义理不薄考据而二石风指乃与姚氏相
近其论文亦颇法姚氏尝称以为字体故训者汉儒之小学也
曲礼少仪者宋儒之小学也二者皆扶植基本而宋重明伦于
道为尤尊兄弟相与修饬人纪诵述先德给谏辑庐江钱氏艺
文略君则籑清芬世守录皆表一门之懿行以播芳馨而诒典
则先是文端公尝进呈其母画册 高宗赐题十诗发还原册
幷书清芬世守四字逮文端公致仕还乡 高宗寄赐册卷诗
篇累数千首君籑辑此录具载君臣赓和旷古无伦又纪钱氏
十馀世翰墨及名公钜儒题咏上以著祖宗文献之盛下以勖
后人孝友于弗替其叙轶事述彝训恳恳乎惧来叶之遗堕有
味哉其言之也咸丰庚申辛酉之际粤贼纵横浙中君展转播
迁最后由江西以达安庆国藩乃获与相见以飘泊兵闲偸得
骨肉完聚也则为之破颜一喜语及世事沧桑邱墓成毁不可
知则又䀌焉以悲其明岁同治二年十一月廿日卒于安庆旅
舍将没犹以先世文字之责未能及身整理为恨足以知其志
之所存巳君配胡氏 诰封恭人子二长炳森道光甲辰举人
出为家兄学源后前卒次应溥以拔贡官吏部主事军机处行
走加四品衔君以子贵 累封朝议大夫女六人孙七人孙
女三人君所箸又有学职禾人考海昌备志甘泉乡人稿乱后
板毁仅有存者古今才智之士常思大有为于世其立言常雄
骏自喜若文章不求雄骏而但求平澹德业不求施于世而但
求善于一身一家此殆非智者愉快事也具无所不能之才敛
之又敛弥晦焉而弥愉快则其自得于中者必大矣夫自得之
学惟君其庶几哉
新甯刘君墓碑铭
君讳时华字廷材号宝泉先世自江西徙湖南之新甯曾祖有
义祖儒禹府学增生父世贵太学生家贫为商贾化居以自给
君生有至性不忍其父久劳市𠪨乃跪请曰大人宜少休兄学
且有成弟弱儿愿代父劳而服贾矣遂游资于江汉之闲量物
度时广取而节用后人而往先人而归家用阜康亲以大悦父
病在视终宵医者言痰咸可生淡则死君辄以手承痰尝之味
淡因大哭父没母亦前卒则推其所以事父者以事继母归自
武昌继母不怿长跪自陈迟归之咎继母病服劳达旦营治药
物必自其手不自他人继母没则推其所以事亲者以事长兄
而蓄季弟兄病调护年馀兄卒弟后卒则又推恩以恤其嫠以
鞠其孤子厥后两家孤儿皆成立两嫠皆 旌表于朝寿皆七
十八十涕泣颂君之德不敢忘云新甯山邑也僻在楚南黔粤
之交巨岭层峦穹窿杂袭郁挠而不得少舒自古未闻伟人杰
士出于其闲亦乏甲乙科第居民治生纤啬有唐魏之风独君
与江太公一峯轻财好义不屑屑于自殖江君之子谥忠烈者
仕至安徽巡抚而君之子荫渠今为隶总督并有勋伐为时
名臣盖褊𨹟之俗一变而山川之气昌矣当君初贾异县颇求
饶益以娱亲心既而经纪有方智足以扩其业利足以仁其三
族所得资财随手散去壹以济物为功息耗都不訾省乡里除
道成梁捐金钱惟恐不赡施药疗疾惟恐不周尝遇益阳大水
买小舟拯百人稿葬数百人新甯大饥饩邻里亲旧粟日半升
全活无算又尝修育婴堂建忠义节孝祠皆县中前此所无自
君创之城东北有义冢岁岁常以冬春培其陁茔而植其仆碑
城南有义塾器物缺乏常于君家取给焉人或谓君岁入几何
施诸人者什七而自谋不及什三后将难继何不颇买田宅为
子孙稍立基业君笑谓家有薄田自足疏食焉用多为吾以
人情为田以培养士类为种耕不计年获不计世庸讵知留贻
子孙者不更大乎逮君没而门内鼎兴君子四人长名长佑即
荫渠也以拔贡生历官广西巡抚两广总督隶总督加兵部
尚书衔次长佐某官次长伸长健某官孙某某曾孙永祚永祺
天子褎长佑功赠君曁君之祖父皆为光禄大夫君配郑氏
曁祖妣某氏妣李氏曾氏皆为一品夫人盖君言于是果验为
善之报抑何捷也郑太夫人恭俭宽仁悉秉夫教姒妇娣妇寡
居敬之终身有恩纪君卒以道光三十年六月十四日寿六十
有一太夫人先三日卒寿五十有九是岁十二月某甲子合葬
新甯西乡杨溪村之鸾岭昔道光丁未戊申闲江忠烈公尝为
余称道荫渠之贤兼述其世德及荫渠入京闻亲之讣求余文
铭其墓展转兵闲久疏文字越今十有七年始得表而铭之铭
曰
举世奔利独行抱义庸言庸德感格天地外救饥溺内抚诸孤
仁心难慊百忧一愉孰云不显在幽弥馨孰云无报如影随形
神觌在室奇福在庭郎君崛起为国干城削平寇乱鼎祭钟铭
自天锡宠褎荣先陇夫彝之南万山环拱我表其阡来者钦竦
母弟温甫哀词
咸丰五年十月贼目伪翼王石达开引其党自湖北通城窜入
江西别有广东匪徒曰周培春葛耀明关志江者自湖南茶陵
州窜入与石逆相聚于新昌县周培春等投归石逆部下愿为
前驱石逆授之伪职将军总制军师旅帅之类两逆党者合倂
为一江西乱民从之如归赣水以西望风瓦解十一月初十日
攻陷瑞州府明日陷临江晦日袁州继陷遂围吉安明年正月
二十五日陷之余檄副将周凤山率九江之师入援二月十八
日军败于樟树镇而抚州建昌两府以是月之季相踵沦没国
藩躬率水陆诸军自湖口入援而南康又没于贼矣九江自为
贼踞如故凡江西土地弃之贼中者为府八为州若县若厅五
十有奇天动地岌人心惶惶讹言一夕数惊或奔走夺门相践
死楚军困于江西道闭不得通乡书则募死士蜡丸隐语乞援
于楚贼亦益布金钱购民闲捕索楚人致密书者杀而榜诸衢
前后死者百辈无得脱免吾弟国华温甫自湘中闲关走武昌
乞师以拯江西于是与刘腾鸿峙衡吴坤修竹庄普承尧钦堂
率五千人以行而巡抚胡公奏请以温甫统领军事出入贼地
盛暑鏖兵凡攻克咸甯蒲圻崇阳通城新昌上高六县以六月
三十日锐师翔于瑞州由是江西湖南始得通问而温甫亦积
劳致疾矣七月十六日棹小舟舁疾至南昌兄弟相见深夜愔
愔喜极而悲涕泣如雨弟疾寖剧治之多方不效至九月乃痊
复还瑞州营次瑞州故有南北两城蜀水贯其中刘腾鸿军其
南温甫与普承尧军其西北贼于东隅通外援市易如故七年
正月予率吴坤修之师自奉新至东路始合长围掘堑周三十
里温甫则大喜吾攻此城久不举今兹事其集乎不幸遭先君
子大故兄弟匍匐奔丧入里门宗族乡党争来相吊亦颇相庆
慰国藩得拔其不肖之躯复有生还之一日温甫力也温甫既
出嗣叔父以咸丰八年二月降服期满复出抵李君续宾迪庵
军中李君与温甫为婚姻益相与讲求戎政晨夕谘议是时九
江新破强悍深根之寇一埽刮绝李君威名闻天下又克麻城
蹴黄安喋血皖中连下太湖濳山桐城舒城四县席全盛之势
人人自以无前师锐甚温甫独以为常胜之家气将竭矣难可
深恃时时与李君深语悚切以警其下亦以书吿予旰上竟以
十月十日军败从李君殉难庐江之三河镇呜呼痛哉曩吾弟
以新集之师千里赴援摧江西十万之贼而无所顿今以皖北
百胜之军萃良将劲卒四海所仰望者而壹覆之而吾弟适丁
其厄岂所谓命𫆀常胜之不足深恃吾弟之智既及之矣而不
肯退师以图全营垒以十三夜被陷而吾弟与李君以初十之
夕倂命同殉又不肯少待以图脱免岂所谓知命者𫆀遂缀词
哭之词曰
觵觵我祖山立绝伦有蓄不施笃生哲人我君为长鲁国一儒
仲父早世有季不孤恭惟先德稼穑诗书小子无状席此庆馀
粲粲诸弟雁行以随吾诗有云午君最奇挟艺干人百不一售
彼麤秽者乃居吾右抑塞不伸发狂大叫杂以嘲诙万花齐笑
世不吾与吾不世许自谓吾虎世弃如鼠相舛相背逝将去汝
一朝奋发仗剑东行提师五千往从阿兄何坚不破何劲不摧
跃入章门无害无灾埙篪鼓角号令风雷昊天不吊鲜民衔哀
见星西奔三子归来弟后季父降服以礼匝岁吿阕靡念苞𣏌
出陪戎幄匪辛伊李既克浔阳雄师北迈刬潜剜桐群舒是嘬
岂谓一蹶震惊两戒李既山颓弟乃梁坏覆我湘人君子六千
命𫆀数𫆀何辜于天我奉𥳑书驰驱岭峤江北江南梦魂环绕
卯恸抵昏酉悲达晓莽莽舒庐群凶所窟积骸成岳孰辨弟骨
骨不可收魂不可招峥嵘废垒雪渍风飘生也何雄死也何苦
我实负弟茹恨终古〈予于道光甲辰寄诸弟诗有云辰君平正午君奇屈指老沅真白眉辰君谓弟澄侯〉
〈生庚辰岁午君谓温甫生壬午岁老沅即沅甫也〉
吴君墓志铭
吾邑吴君荣楷既以道光辛丑成进士将之官浙江乃手其先
人状请曰吾父母弃养十二年矣窀穸之事粗已安吉尚未有
以铭幽室子其为我铭之固辞不获按状先生姓吴氏讳文深
字致远湘乡人曾祖文章祖太若父振世皆以愿谨称家故饶
振世公既老携资客游常德先生从之行留明远翁家居明远
先生兄也常德去湘乡千馀里逾二年而振世公卒邻里无行
者利其有率众闯然至丧次叫嚣隳突杂以胥役先生鸡斯徒
跣击胸如坏墙号泣向众曰孤儿在此环顾无功缌之戚无密
友干仆若辈不哀吾丧而迫人于难是可忍乎且胥役何为者
孤儿请以泣血溅县官之庭矣众瞠视各鸟兽散乃部署丧事
从容扶榇归湘时先生年十六岁也既归事母益谨然家益落
遂与明远翁经营生计惟母养特丰他则皆从俭约久之复稍
裕吴氏自 鼎革后谱牒散佚先生力为倡修特征详核数年
而成既又倡修家祠明远翁捐基地数十亩先生竭力缔构夫
其拮据漂摇之际旁午未遑而能敬宗收族先其大者可谓知
本矣道光某年某月某日卒年八十有四葬某县某里某原配
宋孺人合葬焉宋孺人少先生十馀岁既来归尤耐艰劬振世
公之客常德孺人不逮事也逮事姑曲意承欢如恐失之性好
恤穷困邻妇纺绩无资则罄所有给之先是明远翁常外出有
子名荣林者绝颖异先生择师督读视犹已子遂以成立为名
诸生已而荣楷兄弟皆从之受业孺人之视荣林也不以为侄
也以为师也邑人咸谓先生之教子孺人实赞之云某年月日
以疾卒年六十有一子二人长荣枏邑庠生次即荣楷孙光煦
邑庠生次某次某女孙七人
铭曰少而御侮豪强伏长而克家宗族睦耄而韬光讷且朴讷
乎朴乎黑而雌者福乎斧之藻之舟之方之夫子之协琴瑟以
将之宰树青青有桐有梓我铭诸石以妥泉宫以昌其孙子
彭母曾孺人墓志铭
天道五十年一变国之运数从之惟家亦然当其隆时不劳而
坐获及其替也忧危拮据而无少补救类非人所为者昔我少
时乡里家给而人足农有馀粟士世其业富者好施与亲戚存
问岁时馈遗襁属自余远游以来每归故里气象一变田宅易
主生计各蹙任恤之风日薄呜呼此岂一乡一邑之故哉王姑
彭孺人吾祖之伯姊其冢妇又吾姑也两世之好视他戚尤厚
已王姑之未嫁也事吾曾祖王父母以孝闻既适彭宜仁先生
相夫敬克厥爱无片言稍忤自吾成童以后王姑已五十馀其
堂上舅姑八十有奇矣每见王姑奉甘旨未尝不洁议酒食未
尝不豫大而课读劝农未尝不营虑小而厕牏洒埽未尝不躬
亲也盖余所见贤母无如王姑勤者早岁物产殷饶内奉菲薄
外图丰洁比年以来稍稍歉绌矣已亥秋余将入都职走辞
王姑视其庭除气象不侔悯其愈勤又惊其衰为之泣王姑亦
泣盖心知其不可复见而哽咽不能言也竟以次年春卒岂不
悲哉王姑生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十一月十七日卒于道光二
十年庚子三月二十三日寿七十有七葬湘乡二十四都西坤
山阳首辛趾乙子三人长庆龄予姑夫也先孺人二年卒次庆
吉次庆也好学能文孙六人毓耒毓楛毓橘毓椿毓杖毓麓女
一孙女一人铭曰
懿我王姑既庄以嬺佩管舟觿德容棣棣勖哉夫子俪光侪鸿
五十馀载无遂有终曷瘁厥躬言育我鞠无耻我罍实繁旨蓄
离离令问匪迩伊遥贻泽之荫何幽不乔南山𡷏崒宰树青青
弗骞弗拜万代千龄
余安人墓志铭
攸县余世校客京师五年闻母讣将奔丧以铭墓之文来请且
曰世校生不能侍槃匜殁不能视含敛是罪人也先生幸次吾
母淑行以光幽室按状安人姓谭氏衡山举人昌明之孙广西
巡检禹门之女七岁丧母事继母以孝闻适攸别驾余君君山
襮顺衷和翼翼如也久之别驾君之汉阳分府任以家事属安
人时堂上舅已弃养姑老矣诸子弱小不识事安人谋初毖终
钜细必躬祭必虔奉免薧必时委诸子于学朝而蠲饎礼师夕
而课男旋课女课毕而纺绩而经营钱布如是者十馀年而精
力衰矣道光辛丑某月某日以疾卒春秋六十有七以某年某
月某日葬某县某里某原子四人长世柄次即世校廪贡生次
世芳次生春县学生女一孙九人某某世校之入都也安人拊
其背而戒之曰去去强饭乡里龌龊终不得进取京师文物殷
辚贤士大夫绎绎如繁星汝往勖哉名自可致学可染人道德
有轨涂可循而青紫可拾也往矣勿吾念今世校虽不得爵位
而业日进声闻日敷谓非安人之教哉呜呼可谓知其大者巳
是宜铭铭曰
维车有辅员于辐维矢有房利于镞维壸有贤维家之福光光
别驾亦载其䞇愔愔硕人既诒斯肄虽则诒肄无仪以无踬无
踬于山曰巢于颠口卒瘏兮手复胼凤之雏兮谷之迁不得反
哺兮涕涟涟铭幽表淑兮千万年石不烂山不骞
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陈君岱云丧其配易安人则大戚哀溢于
礼已而谓国藩曰子知吾之哀乎吾祖自康熙闲由茶陵徙长
沙六世百馀年今其存者五人吾门祚之衰可知也吾父之没
至今十六年而死亡相继凡十三役吾母之不能一日以欢可
知也吾妻从宦五年既没而敛求衵衣无一完者吾之贫可知
也人之居此世者谓何吾欲不过哀得乎则又曰吾妻之贤子
宜有所知请为铭余曰然固知之盖安人卒之前一岁陈君尝
大病余朝夕存问备得安人侍疾状他日又得陈君所述以是
颇详陈君之病凡三阅月矣安人单忧极瘁衣不解带者四十
馀日凡可以自致者无弗致也久之则祷于室神求促其身之
龄以益夫寿犹不应六月丙戌乃割臂和药以进当是时安人
之母弟易光蕙及陈君之友三数人者皆在惶愕不知所为国
藩则仰天叹曰陈氏累世赖以不坠者独此人耳而有他乎然
已无可柰何明日疾乍平则皆讶光蕙觇安人衣袖血迹稍廉
得之不敢以询又数日疾渐瘳乃询之安人曰其有之此不幸
事耳勿复言伤病者心也道微俗薄举世方尚中庸之说闻激
烈之行则訾其过中或以罔济尼之其果不济则大快奸者之
口夫忠臣孝子岂必一一求有济哉势穷计迫义不反顾效死
而已矣其济天也不济于吾心无憾焉耳安人本醴陵人居长
沙处士昌纲之孙岁贡生履元之子以孝谨特为父母所爱生
二十二岁矣而难其适有王秀才者自负知人谓岁贡君曰茶
陵陈某神仙人也即择婿不可失此子今贫不能衣食数年后
当为达官不者且抉吾目也是时陈君之元配没二年矣既归
陈不逮事舅以事其父者敬姑而以事其母者致爱焉以是得
姑欢凡修所职皆衷于大体无钜细必悫诗曰何有何无黾勉
求之兹可谓贤矣况有至行足感神明者哉安人生于嘉庆某
年月日年三十有一生子男二人长远谟次远济生四十日而
安人卒女一人将以某年某月某日归葬于某县某乡某原余
既重其请乃先期铭之以激懦者亦少塞陈君之悲陈君名源
兖今为翰林院编修纂修 国史也铭曰
民各有天惟所冶焘我以生托其下子道臣道妻道也以义擎
天譬广厦其柱苟颓无完瓦自今无以身代者有一于此双盖
寡忧劳积剧焉可支天之所陨非人尸跖修渊短谁敢訾铭兹
大节贞厥垂有他淑行以类推
新化邹君墓志铭
君讳兴愚字子哲邹姓先世由江西再迁至湖南新化居焉有
瑂玉者以选拔贡生官永明县教谕是生祖询县学生于君为
高祖曾祖某祖某皆不仕父某家贫客游陜西紫阳族子有先
家于是者遂因其户籍补紫阳县学廪膳生生二子长兴鲁次
即君君生数岁而廪膳君卒依母曾氏力食仅存痛绳于学年
十六仍补县学生二十五举道光庚子陜西乡试甲辰再上公
车不第叹曰吾不得禄饿死无所损然如吾母何益发愤不归
日刻钱以食为文务极思同业者或不能究其指明年乙巳二
月疾作不得与礼部试竟以六月九日卒于京师年三十耳君
性戆纠友之违尽言无巽有馈以财辨义无小非其义却之
无大安贫若天性然庚子赴省试其师陈仅资之金君尽以金
奉母而自囊钱八百负布被徒步露宿行千里仅益敬之仅故
为紫阳令见君文奇之怜爱如亲戚月继米赡其家久之仅徙
官他县移君家就养官所而别以资赠君之京师君且死泣曰
吾负大恩未报命也遂绝既卒其友人江忠源职其后事其从
兄子律归其丧紫阳将立其兄子隆岱为嗣而国藩买石先事
为铭铭曰
是人非蚓生世实艰爰有狷者伯夷是班有投以币掷弃如菅
或泰于取负恩如山恩不果酬母不终将又寡厥配厥氏维黄
仅遗孑息天其俾臧吾言可信纳劵于藏
单县典史张君墓志铭
君讳鼎五字芗塍世居浙之萧山曾祖朝琮隶通永道祖文
瑞山东青州府海防同知考学斯广东主簿主簿君兄弟三人
长伟山次涤三皆不仕涤三以子湘崖官汀州知府故赠官如
其子主簿君官粤噤不一施遽卒君时五岁耳依母童安人万
里返葬孤贫赤立斩焉自修久之乃游楚依从兄黄陂令湘崖
湘崖由楚徙豫三迁而官汀州知府君壹从焉居亡何荆梁教
匪蜂起蹂躏三省兵饷縻万万 朝廷议民有输金县官得除
为吏嘉庆四年君由是官山东署沂水县丞补单县典史单故
多豪右素慢易尉君抑桀扶尫峻拒干谒伤恤狱囚痛与粪除
漉其污湿而时其冻饿后三十年君退归囚有流绍兴者涂遇
君匐伏叩头君错愕囚曰某单县人也清狱之惠不敢忘宦单
十年叹曰尉所得为者吾既为之矣吾所欲为者岂尉谓哉闲
竟移病归而山东旧僚酷慕君累书招致乃复薄游齐鲁传客
淮泗之闲至七十二岁始杜门不出又一纪乃考终云君于孝
友若趋利然初丧父童安人抚之积劬仅存内外无倚寒饥力
学夙兴母爨汲君负薪恐伤母手尽拔芒刺然后之塾或竟日
无所得炊母子对泣已而互慰汀州君以事牵连被劾君营护
奔吿凡四昼夜行千馀里卒脱汀州君于是人人翕然伏君之
内行也道光壬寅十月四日卒配陈安人祗顺敦俭见者师效
子男子三人长锡戊浙江乡试举人次百揆以一甲进士通籍
为翰林院编修次百衢殇女子三人长适某官某次适某官某
次适某孙某某百揆之举于乡与余同年相善也以某年月日
葬君某县某原来征铭铭曰
析枏作桷蒿作梁大小易位今古伤有嘉一尉仁且彊皓首卑
栖不得骧身之乖时遌厥子慎终卜臧魂藏此我冣其行垂孔
轨万千亿年无坏毁
前海甯州知州长沙李君母黄宜人墓志铭
宜人善化黄君孝职之子长沙李君天锡之妇 敕赠奉大
夫熙臣府君之妻而浙江海甯知州象昺之母也海甯之为良
吏楚之贤者与浙东西之士庶莫不知闻而海甯君曰非吾之
能繄吾母之勖宜人之归李氏家微也岁入不足自赡赠君则
奔走以取给大府之从事郡县吏之宾客裘而往葛而不归朔
而寓书再晦而不达如是以为恒宜人挈钜省细壹不假人督
二子入学晨有责夕有程就传之所需不足则货田宅资之海
甯以选拔贡生 廷试为县令每狱成宜人则询曰母已𡨚乎
族党有来官所者则曰母贫乎即有平反而馈佽厚则宜人喜
即无所平反或馈佽稍廉则愠见于色故海甯之发名树绩虽
赠君亦尝曰宜人之力也海甯以道光戊戌奉赠君之丧归葬
宜人虽老习勤不改又六年甲辰正月六日年七十二以卒即
以其年某月日葬某乡某原有子二人长象晟先十年卒次即
海甯孙六人某某曾孙二人某某宜人以道光十四年 册立
孝全皇后恩 敕封孺人卒后一年 皇太后七十万寿 天
子推恩锡类迺得 诰赠宜人又二年乃诿余文其幽将追事
焉末世称述列女好道其奇特者异则异矣而难为式也方赠
君客游四方每出属曰上吾父母下吾子以付女及宜人侍姑
疾三年无丝毫异志舅病大渐赠君自客远归越夕而遭丧大
恸不知所为而宜人于附身之具已夙严矣夫其教子也如彼
而其事亲又如此此殆庸行无足标绝者与然而难可几矣铭
曰
洞庭之南有贤刺史龟食筮祥葬母于此谁与铭者涟水曾氏
深刻大书以诏无止
适朱氏妹墓志
适朱氏妹吾父之第三女子也幼而病痀父母恐不宾于婿特
慎许人年二十二矣友人某吿余曰闻若为女弟择所归有朱
氏子咏春愿而敦讷而慈爱必得佳婿莫良此子国藩卜之吉
请于父母而嫁与之道光十九年十月也是岁国藩以初厕词
臣乞假家居而朱氏之诸昆亦适有举于乡者两家父母大父
母各无恙里人颇称门祚之盛亲迎之夕姻娅族党会者数百
人越三日内无长幼皆以为贤外无戚疏皆以为祥比及反马
之期则舅姑之所职者悉以委决新妇妹故明慧粗解书数条
分件布咸有节文由是远近谓朱氏有贤干妇矣二十六年丙
午以产难卒凡春秋二十有九室于朱者八载有子一人某即
于九月某甲子葬于某县某里某山吾姊妹四人季者早殇二
长者并穷约不得怡独朱氏妹所处稍裕而少遘痼疾又离娩
厄以死何命之不淑也妹卒以八月晦日不逾月而吾祖母弃
养国藩窃禄京朝发一家书而两遭期功之丧又何痛也于是
泣识其略使咏春追埋诸幽且叙其内外家之系而声以铭诗
以宣吾悲铭曰
有女曾姓圣为宗父班泮水祖辟雍两世大夫 帝褎封母江
夫人劬且恭鞠兹惠质艰厥从嫔朱其先国比莒纳夫方轨辔
如组君舅镇湘乡所举铭者母兄涤生父滥羼朝官无寸补
满妹碑志
满妹吾父之第四女子也吾父生子男女凡九人妹班在末家
中人称之满妹取盈数也生而善谑旁出捷警诸昆弟姊妹并
坐虽黠者不能相胜然归于端静笑罕至矧道光十九年正月
晦日以痘殇明日吾儿子桢第相继亡妹生于世十岁儿三岁
也即日瘗诸居室之背高嵋山之麓吾母伤弱女与冢孙哭之
绝痛闲命诸子曰二殇之葬也无碑以识之即坟夷级陊谁复
省顾者国藩敬诺亡何系官于朝公有执私有濡久不得卒事
越八年而适朱氏妹徂逝以其新悲触其夙疚怆然不自知何
以为人也于是粗述一二遗家人植石墓北且缀之辞使有垂
焉铭曰
去家不能三百武二殇相依宅兹土狐兔安敢侮
荆门州学正郭君墓铭
物有初阜或啬其终有馝于后而窒其躬陶公之山濳蟠卌载
双雏云兴呿腾沧海持铎再徇当阳荆门祁祁学子如饥授飧
刑狱有箴扇仁孔永胡德之遐光不长炳八龙冈下斑竹原中
埋我铭语载奠幽宫
善化夏母杨宜人墓志铭
宜人甯乡县学士杨君开梅之孙处士应灼之女善化貤赠奉
大夫夏君讳某之子妇赠奉大夫讳某之配也宜人在家
则温恭孝岂偏获于亲择所宜归莫良夏氏既归事舅貤赠君
及姑刘太宜人逆志而筹之未命而赴之甘旨之调不躬不进
赠君前所配黄宜人者已早卒仅遗一女有兄与嫂亦卒遗三
子赠君又仍岁多病家无钜细壹委宜人宜人共洁祭祀斟药
礼医裁赢补绌公私井井视前女如已女不敢毫末替焉视已
子如从子不敢毫末加焉督诸子之学曰省而月稽师塾之馔
丰倍其室就试于有司出必戒反必诘其见录也悦而不溢其
黜也敕而不怒以是诸子皆底于成道光十七年次子家泰举
于乡又三年庚子长子家鼎举焉又三年癸卯季子家升继之
又二年乙巳家泰登名于礼部主政于吏部值 皇太后七十
圣节 天子大孝锡类遂得 覃封褎封两世而家鼎亦以是
年充 景山官学教习盖自赠君之殁至是二十年中闲郡县
行省之试获隽者无岁无人而㛰嫁丧纪之役亦荐至不绝皆
宜人一心营治而亦以劳肄甚矣道光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
以疾卒春秋六十有八即以其年十二月某日葬于甯乡黄花
塘凤形山之阳有子男六人长次即家鼎家泰又次家豫太学
生又次家谦早卒又次即家升也又次家贲出嗣从祖兄弟万
程后女二人长适蒋前卒次适侯孙男十二降服孙二人孙女
八曾孙女二人宜人宽仁周挚救困如焚深达大义不徇私爱
疾笃顾言曰寄语鼎儿泰儿努力当官无以家为念以二子时
在京师也将奔丧以铭属国藩越二年乃铭之而追内诸幽铭
曰
𣏌恪宾周别氏维夏承馥远牟踵兴达者宛宛女宗亦大其闾
迪将多子并骋天衢诸孤遗经廿年手泽彯其群起下报我特
报以吾职不吿实劳职之靡负厥伐斯高镌于乐石千世其牢
祖四世元吉公墓铭
道光岁戊申家叔父为太高祖考妣置祠宇其明年又为修其
坟域乃邮书于京师命国藩记其源委国藩于公为六世孙公
之行事不尽悉谨按家乘及传闻于祖父者以表于公之墓道
公讳应贞字元吉迁湘四世祖也少贫手致数千金产室庐数
处尽以予其子而自置衡邑之靛塘湾田四十亩以老焉公没
后子孙岁分其租以为常至嘉庆岁丁巳家祖及族长尊三以
彰二公纠族之人议积一岁之租以为公清明之祀今所置圳
上之田是也家叔父所修祠宇在焉而靛塘湾之田族之人又
于嘉庆壬申议永为公祀田矣独公之墓未修族众忧之家叔
父乃然任之纠工不一月竣距公没时已八十馀年矣公生
日巳时配刘太孺人生于康熙乙亥年三月十二日未时没于
乾隆甲申年三月初二日子时合葬于湘乡大界乡罗家屋场
后之阳子六人长楚材次辅臣次文炳次明德次兼山次容若
国藩乃公次子辅臣公之元孙也铭曰
昔公创业源远流长服畴食德寖炽而昌苁茏郁积有耀其光
千秋宰树终焉允臧
国子监学正汉阳刘君墓志铭
道光二十有八年九月十八日吾友汉阳刘君卒于家年三十
有一逾月讣至京师国藩为位哭于舍旁道院遂遍吿诸友皆
相吊哭有失声者明年某月某日葬于某里某山刘氏先陇之
次国藩乃为铭伐石于都下寓舟浮江以达于汉既不及事则
追而埋诸坟之趾君之为学其初熟于德清胡渭太原阎若璩
二家之书笃嗜若渴治之三反既与当世多闻长者游益得尽
窥 国朝六七钜儒之绪所谓方舆六书九数之学及古号能
文诗者之法皆已规得要领采名人之长义与已所考证杂载
于书册之眉旁求秘本钩校朱墨并下达旦不休久之稍损心
气又再丧妇遂疾作不良食饮君自伤年少羸弱又所业繁杂
无当于身心发愤叹曰凡吾之所为学者何为也哉舍孝弟取
与之不讲而旁骛琐琐不以傎乎于是痛革故常取濂洛以下
切已之说以意时其离合而反复之先是君官国子监学正薄
有禄入而妇翁邓氏资之数千金岁益饶给至是尽反金邓氏
而移疾罢官将家居食力以为养盖浩然自得以归归未数月
而奄及于死可哀也始君之归尝语国藩没世之名不足较君
子之学务本焉而已吾与子敝精于雠校费日力于文辞以中
材而谋兼人之业侥幸于身后不知谁何者之誉自今以往可
一切罢弃各敦内行没齿无闻而誓不复悔国藩敬诺其后君
归果黾勉孝恭族党大悦规画家政条议麤具而君遽卒命之
永不永不足憾独其事亲从兄之志之美且坚而不克竟其事
兹其可悲者也而国藩之无似不克践死别之约以一塞故人
地下之望此又余所深耻而切痛者也君讳传莹字椒云曾祖
良琨祖方仍世有隐德父正柏以君官封征仕郎母叶氏封孺
人始娶汤继娶陈皆前卒终娶邓氏君之反妇家金邓赞成之
无子以兄子世圭嗣君之学业其考核载于书册之眉者与其
诗古文皆不以刊布惟搜得朱子所辑孟子要略一书国藩为
校刻行于世修君志也铭曰
并吾之世江汉之滨有志于学者一人其体魄藏于此土其魂
气之陟降将游乎在天诸大儒之门敢吿三光幸照护乎兹坟
钱塘戴府君墓志
钱塘少司马戴君既葬其亲资政府君王太夫人六年未有以
声诸幽乃以命其友曾国藩国藩为谱其系述其行纪其恩遇
因及其息以识其葬其系曰周植汤后于宋幽王时宋公谥戴
后遂以公族为氏圣与德抉经阐教袭为通儒传至南唐安为
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谥忠恭子奢始居新安之隆阜孙处居
上溪口仍世为徽人至明崇祯闲有一美者仕浙江都指挥经
历子孙遂为钱塘人曾祖永荃祖承征考佳瑸两世皆封朝议
大夫朝议君生四子长道亨乡试为举人次道立议叙府同知
次道泰府君讳道峻字升甫其季也王太夫人考曰通泗 赠
奉大夫其门族自为风气杭人甲乙目之其行曰府君综治
群书不以一流自域不与横目之民争利不与逆撄者校曲
改葬长兄之墓迎主于家而时其祭从父墓崩易棺而迁葬又
葬其姊之夫又葬其师之无主后者少嗜碑碣继耆古扇聚以
千计老耆古金泉刀布币兼收博考既寄于三者乃冥于万物
陶然自娱不为执必凡誉毁穷通有亡壹等齐之终其身不以
关于虑也太夫人操作暇豫而具倍于众手御下无甚色而
仆婢肃然嫁衣毁于火而无戚容将死而无哀语其恩遇曰府
君既补学官弟子七试于乡而七黜以子熙贵 敕封儒林郎
诰封朝议大夫既没而熙跻贰 国恩例晋资政大夫太
夫人初封安人继赠恭人亦例晋夫人其息曰男子三人长即
熙以翰林三 南书房再视广东学累官至兵部右侍郎次
曰煦府学生明天官算术次曰焘议叙府同知女子四人皆归
士族孙十一人有恒府学生以恒之恒县学生可恒如恒果恒
其恒斯恒所恒自恒尔恒孙女三人曾孙三人兆登兆春兆衡
曾孙女一人其葬曰太夫人卒于道光十五年四月十八日年
六十七明年九月十七日葬于西湖之三台山麓越七岁道光
二十二年三月十七日而府君卒春秋七十有三即以其年十
二月十一日穿太夫人之域而合葬既固既虔永贞无纪铭曰
钱王湖滨有一士十年 内廷书画史曾使岭南万里行又坐
枢府统九兵是为府君之令子实奉老亲葬于此既葬六载吾
为铭下吿谁何上日星
崇仁谢君墓志铭
君讳廷恩字拜赓姓谢氏少则贫甚读书裁尽论语遽去而之
农又之商南入闽西入蜀逐物贵贱转徙常赢尝与邓氏俱为
贾主计者误以金六百入君君密归其金而戒主计者更易簿
记邓氏由是厚德君远近布闻人人争欲相倚助矣亦有天幸
所居恒获累致巨万羡辄散之为县建义仓构廪四十二闲贮
谷万六百石捐金凡千三百斤建育婴堂捐金二千两家置宗
祠捐谷若干斛郡县立群祀庙捐钱若干缗学官于新进生例
取束修之资新进生或贫乏无所出则又为捐四百万钱君弱
冠孤寒蜎蜎赤立商贾所入尽委义举苟利于人不以丝毫自
为顾计苟力所能劬劳百于人不辞也自太守县令争欲致君
君终不一私谒邑有大役长官杖任群目相属君亦不以他人
规我稍为辟缩盖行之五十载靡财不可算而君年亦七十矣
先是崇仁有黄洲桥屡修屡毁以资用浩博莫敢大兴至是君
出任之锤石镕金堰水淘沙众匠束手卬君计画桥成广一丈
九尺袤四十七丈费白金六万而强以七十二岁而经始四载
而毕毕工二载而君卒寿七十有七道光二十一年九月廿四
日也祖亮弼考上许并赠中宪大夫君以急公闻于 朝议叙
巡检候选又以子贵赠中议大夫配周氏刘氏皆赠淑人子兰
阶候选州同兰生进士工部郎中兰英优贡生兰墀𠛬部员外
郎兰馪县学生女五人孙男子十二人女子九人以某年某月
日葬于某乡某原既葬之几岁兰墀属予为铭而追事焉铭曰
民之丰约有尸在天彼富而吝终或餧焉贫而能施积乃如山
徒手十载富埒周公一毫匪义神鉴厥衷聚有神监散有天视
利济宏多人天騈喜占毕岂久仅尽鲁论因心之矩粲其经纶
光仪既蛰奕世承福载厥徽猷以愧儒服
刘母谭孺人墓志铭
国藩不肖幸得内交于当世之通才硕学仁人君子不为不多
而莫夙于里中刘蓉孟容谊亦莫隆焉以是㩧于人人亦襮之
以谓两人者天下之至爱也自余挂名朝籍待罪六官去父母
之邦十有四年孟容之巾屦仪度不可接于吾之目其语笑不
可际于吾之耳仅以书问劳遗然且阔绝或望甚私怨喁喁咸
丰二年六月先太夫人弃养孟容亦以五月二十八口丧母国
藩匍匐来归两人者相遇于县门斩焉对泣自伤老大又离凶
疚而是时粤中逆贼方渡湖而北联巨舰数十里旌旗蔽江讹
言雷动其后遂破汉阳陷武昌明年又残九江掠安庆入江甯
扬州而据之烽火达于淮徐天下震駴国藩以 天子命治团
练于长沙挟孟容以俱出苦语穷日夜相与悲愤追憾诚不意
世变遽已抵此患气之积有自来也五月辛亥孟容将葬母于
乐善里苋冲山之阳乃不敢自致谨致其太公之命曰四方多
难而陵谷有不可知汝既获私于曾君葬有日宜从曾君谋所
以识其葬者遂督铭铭曰
谭有淑妃卫姜之姨仍世不堕名媛绍之来室于刘莫逮先姑
继姑曰谢投温承愉胡胡琐室事敦我未匮先防有置无颇
夫子人杰是名振宗畸以平剂如羽谐宫广赉穷民乡亭大悦
身无华御终年补缀鱼菽尸祭蠲饎必躬孝妇笃敬遂与天通
笃生五子长其蓉也径睎渊骞吾见亦寡二仲并殇化为黄上
次葵次蕃骖驾如舞三女婉娩皆嫁士人两孙葩茁玉立振振
长曰培基幼者培垕女孙惟四不书谁某乾隆辛亥托生十月
六二春秋返其大宅受形之初万邦太和毕命之岁天地干戈
生死盛衰难究难详感泐铭以诏茫茫
湘阴郭府君墓志铭
君讳家彪字春坊郭氏湘阴人生而温约夷愉与人无竞不苟
为和翕亦不为介介踔异之行卒然投之事变若不克辨其是
非曲也者及夫群疑劫劫徐出一言折之关开节解风生冰
释虽强辩者常默然而内自诎也曾祖遇杰 貤赠奉大夫
祖熊贡生 诰赠奉大夫考诠世县学生世父世遵县学廪
膳生世遵无子以诸子家暾为嗣早世乃复以君为嗣家故饶
赡诸父豪宕好施或日费数十万钱无所惜君亦夷然不为有
亡顾虑亲故假贷每盈其意或他人相称贷要君一言为质及
期责偿于君辄量偿之又急则又旋归之岁中为人理宿逋率
三四役久之往往不仇则毁其约契会岁大祲家以中圯君故
夙于澹泊丰约不以易其度布衣粝食萧然自得益务济人广
储方药病者踵门求乞手剂与之自寻常草木马勃牛溲以至
丹砂锺乳千岁之苓尚方之参诸奇珍物可致与不可卒致无
所不蓄盖亦无所不施其尤贫者辅以羞饵使人日再问焉疾
革躬三问焉君没后里人刘氏言之涕泗交颐也君生以乾隆
五十九年八月廿四日没以道光庚戌二月十六日春秋五十
有七配张安人少君二岁以道光已酉七月十六日先君没之
七月而卒春秋五十有四张安人柔婉懿恭既笃既静长沙举
人正旭之孙永州府儒学训导鹏振之子自在其室以逮为妇
为母莫不训式始时家暾有妇吴氏早寡而卞急姑张太安人
性亦严厉积不相善张安人既嗣为后恭以事严姑而卑以承
姒妇先姑之意以隆其奉以推及于姒娣小姑无所不隆诎已
之身以薄其给以达于已之子若女若妇无所不薄上尉下荐
内外融融闾里亲族无少长皆叹以为不可及睹其诸子贵盛
皆颔首叹以为宜其没也哭之皆哀有馀云子嵩焘道光丁未
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三年以救援江西功 圣恩特
授编修崑焘道光甲辰 恩科举人宗室官学教习国子监助
教仑焘县学生候选训导其季曰先樾早殇孙六人咸丰二年
壬子岁三月十四日嵩焘与其弟奉君之丧葬于湘西善化杨
梅山之原张安人祔焉又三年岁在乙卯国藩乃叙而铭之铭
曰
我有执友翰林郭君至交金石天下莫不闻昔岁在戌赴吿亲
丧征我铭刻用识幽藏曾几须臾岁星周半大地戈鋋东南涂
炭我以丧归墨绖即戎葬不极礼筮不协从惟郭氏阡在岳之
麓云合峰环龟蓍并谷不肖之嗛郭宗之祥诗于坚石以奠茫
茫
诰封光禄大夫曾府君墓志
咸丰七年二月初四日我显考曾府君卒于湘乡里第春秋六
十有八男国潢国葆谨视含敛男国藩降服男国华自江西瑞
州军营闻讣男国荃自吉安军营闻讣皆奔丧来归 天子广
锡类之仁赐银四百两经理丧事闰五月初三日癸未卜葬于
二十四都周璧冲山内从形家言丙山壬向去先世旧庐六里
而强去梁江新宅八里而近国藩少长至冠未离亲侧读书识
字皆我君口授自窃禄登朝去乡十有四年逮待罪戎行违晨
昏者又五年府君之至言懿行不可得而尽识仅从季父骥云
所泣问近事而昆弟子姓诸姑姊妹亦称述音容往往而悉其
述府君侍先大父疾病至难能矣道光二十六年八月大父病
痿痹动止不良明年冬疾益笃喑不能言即有所需以颐使以
目求即有苦蹙额而已府君朝夕奉事常先意而得之夜侍寝
处大父雅不欲频频惊召而他仆殊不称意前后溲益数一夕
六七起府君时其将起则进器承之少闲亦如之听于无声不
失分寸严寒大溲则令他人启移手足而身翼护之或微沾污
辄涤除易中衣拂动甚微终宵惕息明旦则季父入侍奉事一
如府君之法久而诸孙孙妇内外长幼感化训习争取垢污襦
袴澣濯为乐不知其有臭秽或挽箯舆游戏庭中各有常程大
父病凡三载有奇府君未尝得一安枕愈久而弥敬是时府君
年六十矣吾曾氏家世微薄自明以来无以学业发名者府君
积苦力学应有司之试十有七始得补县学生员不获大施则
发愤教督诸子国藩以进士入翰林七迁而为礼部侍郎历官
吏部兵部𠛬部工部侍郎遭逢 两朝推恩盛典褎封三世曾
祖讳竟希 诰赠光禄大夫曾祖妣彭氏 诰赠一品夫人祖
讳玉屏 累赠光禄大夫祖妣王氏 累赠一品夫人府君讳
麟书字竹亭 诰封中宪大夫叠晋荣禄大夫光禄大夫妣江
氏 诰封一品夫人小子非材微府君厚泽曷克成立以蒙兹
光显于是泣述一二幷列刻系属敬铭诸幽若其懿德纯行宜
传不朽者将以俟诸知言君子铭曰
西望新居东望旧庐此焉适中群山所都我先人之灵其尚妥
于斯而永于斯乎呜呼
男五人国藩配欧阳氏国潢监生候选县丞配汪氏国华监生
即补同知出继叔父骥云为嗣配葛氏妾欧阳氏国荃优贡生
同知职衔配熊氏国葆县学生配邓氏
女四人长适王鹏远次适王家储婿先卒次适朱氏先卒婿朱
丽春季女殇
孙八人纪泽二品荫生配贺氏纪梁聘魏氏纪鸿聘郭氏纪渠
聘朱氏纪瑞聘汪氏纪官聘欧阳氏纪湘聘易氏纪淞聘王氏
孙女九人
先大夫以咸丰七年丁巳五月葬周壁冲至九年已未八月十
六日癸丑改葬于二十九都台洲之猫面脑自丁巳九月男国
荃复出治军于吉安至戊午六月男国藩复出治军于浙江皆
以墨绖即戎而男国华降服期满从军皖北竟殉难于庐江之
三河镇至已未五月诸子服阕而男国潢亦治团练于乡男国
葆亦从军于湖北岁月不居人事迁变辄因改葬补记一二俾
后有考焉男国荃附记
先妣江夫人生于乾隆乙巳年十一月初三日申时春秋六十
有八咸丰壬子年六月十二日卯时没于梁江新宅原厝宅后
山内已未八月同日改葬于此与先大夫共一茔域国荃又记
刘君季霞墓志铭
君讳蕃字季霞吾友刘蓉孟容之弟也国藩治团练于长沙提
水师自巴陵至九江及入江西屯军南康孟容皆展转相从三
年奔走夷险共之季霞常以其太公之命省孟容于军中出则
美意相迎讽勉其兄归则傅会吉语慰安其父咸丰四年三月
岳州官军失利贼犯甯乡季霞闲关至长沙存问孟容孟容方
以疾先归其六月孟容将率舟师渡洞庭而北季霞复送至省
垣明年八月又自其家二千里视孟容于南康中途闻罗君泽
南督师至义甯州而西将埽荡岳鄂之交规复湖北孟容亦分
领湘右军从罗君俱西也季霞与兄会于羊楼峒时我师远来
新有濠头堡之败士气初复料𥳑粮仗稍与休息贼据蒲圻县
得以其暇益筑坚垒完守备十月十七日我师进营白石铺以
蒲圻南门地险而逼不利仰攻乃绕道出公安畈抵城西驻军
铁山湖北巡抚胡君林翼以师来会二十一日辛亥分四路进
攻贼厄险立栅穿堑数重枪炮环击不可近闲出悍贼扬旗跳
荡自辰至午相持不决军势少却季霞从兄督战进曰事急矣
贼将乘我遂弃所乘马独步而前贼遽奔之季霞发枪毙二贼
又鞭卒之少退者一贼伏下田发枪中伤季霞仆地孟容舁其
弟归营而自麾众御之短兵确门骁将锐卒伤亡数十人贼亦
大创我军乘闲举火燔其木栅烟焰蔽天五垒齐破是夕遂破
蒲圻县克之孟容还营视其弟创在脐旁气息仅属抚之大恸
季霞徐曰兄勿尔命也语讫而绝春秋二十有五事闻 谕旨
追赠知县照知县例 赐恤季霞事兄致严以顺而风韵各异
孟容于士类扬清激浊而季霞不置臧否孟容稍立崖岸别白
是非鲜所假借而季霞脱去畦封瞑无一语款诚相接其臭如
兰以是人乐近之刘氏世居湘乡之四十都近岁兵事方殷有
司分都团练季霞部勒乡人独严整丧归自蒲圻族之少长远
近之耆德学徒与曏者团结之丁壮会葬送死哭者至数千人
如丧亲戚然后知其得众宿将不及也咸丰八年 月 日
甲子葬于乐善里之王湖岭配孔氏国子监学录广璠之女生
女一人无子以孟容子培垕为嗣铭曰
元二之厄兵气峥嵘方州大府鼠却狐惊提戈杀贼年少书生
厥少维何星终两纪温玉刻苕翱翔文史事亲从兄辟咡而诏
仗剑出门海飞龙啸蒲首之山故垒嵯峨一儒奋臂永奠山河
位岂在大龄岂在多我铭斯石万代不磨
季弟事恒墓志铭
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八日丙寅我季弟殁于金陵军中逾月丧
过安庆国藩设次哭奠如礼遣之反葬弟名国葆字季后更
名贞干字事恒少则落落自将脱去町畦视人世毁誉及书史
褎讥媺恶不甚厝意不随众为疑信时或诘难参伍大破群惑
尝应县试及学政试再冠其曹已而厌薄举业不肯竟学咸丰
三年国藩奉 诏讨贼召募水陆诸军季弟挈六百人以从提
督杨载福侍郞彭玉麟始皆客季弟所为僚佐季亟荐此二人
为英毅非常器已愿下之四年三月岳州兵败季又亟白诸将
无罪已愿独坐之其后杨彭二人果以水师雄视东南而诸将
亦次第登用掇取高官大名独季弟黯黮归去筑室紫田山中
闭门绝人事身与世若两不相收八年十月母弟国华战殁三
河季则大恸誓出杀贼以报兄仇而雪前耻鄂帅胡文忠公方
广求将材命季分领千人自黄州建旆而东十年正月连克太
湖濳山三月始与叔弟国荃会师以围安庆十一年八月克之
明年为 今皇帝元年弟以正月师次三山三山者宣池群贼
四萃之区军入援绝寇十倍我乃以计招降三县义民之陷贼
者噢咻而厉使之得四千人编伍约法用破鲁港克繁昌下南
陵芜湖而国荃亦以是时克东西梁山徇和州当涂夺采石兄
弟复会师进薄金陵之雨花台江东久虐于兵沴疫繁兴将士
物故相属弟病亦屡濒于危定议假归养疾适以援贼大至强
起战守四十六日贼退而疾甚不可复治矣季弟初以功叙儒
学训导加国子监学正衔克复安庆晋秩同知 赏戴花翎厥
后连克繁昌三县 天子虽以国藩前有辞赏之奏犹 特赐
迅勇巴图鲁名号至大破援贼晋阶知府 命下而弟不及见
矣事闻遂追赠按察使照军营病故例议恤 诏书谓朝廷早
欲擢用特以国藩恳辞留以有待呜呼 圣主之于臣家 恩
宠不訾独惜 国家欲大用吾弟与吾弟欲得当以报 国两
相须于微莫之中而卒不克少待以竟厥志呜呼兹所谓命焉
者非𫆀季弟生以道光八年九月二十日春秋三十有五曾祖
讳竟希妣彭氏祖讳玉屏妣王氏父讳麟书妣江氏三代皆封
光禄大夫妣皆一品夫人配邓氏先弟十月卒兄弟五人自仲
氏国潢外四人者皆从事戎行季无子以国潢子纪渠嗣同治
二年某月某日甲子葬于某里某山之阳辄叙次事状系以铭
语以写吾哀铭曰
智足以定危乱而名誉不并于时贤忠足以结 主知而褎宠
不逮于生前仁足以周部曲而妻孥不获食其德识足以祛群
疑而文采不能伸其说呜呼予季缺憾孔多天乎人乎归咎谁
何矢坚贞而无怨傥弥久而不磨
闽浙总督季公墓志铭
公讳芝昌字云书号仙九姓季氏道光之末咸丰之初公以正
内知枢密外督封疆 朝廷亟以大事相属而公嗛然自以
为不足海内贤士亦第宗其文章而若忘其政事之美公于文
裁量完密宫征锵鸣当世叹为台阁夷怿之音而又忘其营度
之苦至其身世备历诸艰则知者尤少也季氏世家江阴公曾
祖讳愔祖讳熙岁贡生累叶穷约至考讳麟字晴郊者始以拔
贡举人官钜鹿县知县嘉庆十四年公侍王父从钜鹿君于官
所又迎妇于卫辉妇翁为王苏侪峤以翰林出守大郡两家皆
科第名宦政声溢于河朔寖寖光大矣无何岁贡君卒于钜鹿
钜鹿君坐不身捕妖民褫职遣戍新疆逾年没于戍所公所生
长子既殇又殇一女又殇次子而钜鹿君有官逋簿责益急籍
家产输之官亲知不相省录胥吏侵侮殆无人理厥后以道光
元年举顺天乡试三年考取国子监学正学录薄宦京师生事
日绌盖至十二年成一甲三名进士而公之困厄馀二十载矣
既以巍科改翰林院编修明年散馆则大为 宣宗所褎御书
魁字于卷之傅别而大臣亦自登公首选旋又以大考翰詹列
高等 𥳑授山东学政任满还京充戊戌会试同考官明年已
亥大考复列高等奉使江西主考浙江学政累迁至内阁学士
兼礼部侍郎由是学朝慕公遇合之隆台省耆宿交口称公诗
赋以讽勉后进侪辈敛衽皆以为不及高才未达皆传钞而模
范之虽 天子亦以君臣文字契合为足乐也公在浙丁母忧
道光二十三年服阕入都与考试差翼日召对 宣宗嘉叹公
文以谓他人竭蹶喘汗有不能到汝则沛乎有馀譬之于射汝
穿杨百中矣语毕大笑公且感且悚退而以不失鹄名其斋是
岁擢礼部吏部侍郎督学安徽公益兢兢恐无以育才厚俗上
负 主知二十六年受代还 朝明年充会试知贡举 殿试
读卷官 经筵讲官衡文之事无役不从四方学徒翰林新进
辐辏造门请业而 上察公忠谨廉介可任艰钜不复欲以校
文角艺相属盖科目取士既久至争声律一字之得失而置军
国于不问 宣宗晚岁远览唐季明末之𨹟恤焉思有以易之
亦预忧治安之不可深恃也二十八年 命公为仓场侍郎是
冬 命偕定郡王载铨查办长芦盐务及天津所属仓库二十
九年 命偕大学士耆英查询东南两河穴员浮费又 命公
驰赴浙江釐剔盐务清查仓库凡政有奸弊丛杂辄属公梳抉
而廓清之公昼夜稽核不吴不扬尽得要领而于人无所乖迕
使浙未返有 诏𥳑授山西巡抚甫至晋又内 召为军机大
臣三十年 宣宗升遐与诸王大臣受遗辅政 文宗继序益
欲以艰大付公会广西军兴南服不靖遂 命公总督闽浙公
钩校官书发旧牍与新事杂治废寝忘食未几疾作陈请开缺
勿许咸丰二年病益剧屡疏乞退 温旨慰留最后十一月
诏许回籍调理三年正月返苏之常熟家焉二月金陵沦陷贼
乃日炽公闻之大痛自以 朝廷重臣出莅海疆不能济弱扶
倾副 圣主倚𢌿之意而时事糜烂又不克力疾强起以效尺
寸往往独夜悲泣或为诗歌以鸣积郁至咸丰六年而得偏痹
之症十年苏常失陷挈家北渡又闻九月淀园之变益忧愤内
伤不复可支矣是岁十一月三十日薨于通州春秋七十自公
之贵三代皆赠光禄大夫如公官曾祖妣赵氏祖妣赵氏妣史
氏皆赠一品夫人妻王夫人妾郭恭人皆前卒妾吴氏公没后
自裁以殉 旌表如例子念贻道光庚戌进士翰林院编修加
四品衔女二人长适翰林院编修陈彝次适钜野县知县张
彭年孙纶全邦桢曾孙厚堃厚基厚镕公卒时渴葬通州城东
同治四年八月十八日始卜葬于江阴长山南麓当公在闽引
疾方怪宏才若彼重任如此何遽谦让勇退及归田数载而忧
国乃更甚于当官之时而当世之自以为能负荷非常者覆
辙相属乃不忍闻然后知君子欿然之抱诚不易量度哉呜呼
是可铭已铭曰
两社贞卜实启季宗世閟休德集于我公十韬一襮积塞乃通
发为宏篇藻火笙镛𬨎轩四出使节落旄冥索章句尽拔其豪
靡干不采何埴不陶 天子曰咨时有屯蹇道有平颇著在前
典良臣斡之天𮞉斗转敛此鸿文谋奠乾坤入筦天枢出帅海
滨锄奸诘螙万绪交纷每况弥恭若虚若无让贤避位长往江
湖心摧形瘁与世同臞我贡春官出公门下斯铸斯镕或跃于
冶岱宗云颓有陨如泻纪绩埋幽用诏来者
仁和邵君墓志铭
位西仁和邵氏讳懿辰与国藩交二十馀年矣咸丰十年二月
贼入杭州五日而复七月位西访余祁门军次语余以城破时
尽室陷贼中贼退乃挈家东徙绍兴老母考终麤得尽礼欲乞
师以援两浙不果遂别去明年十一月杭州再陷位西之妻余
恭人二子顺年顺国转徙沪上余闻而迎致之安庆顺年语余
以城破时尽室饥困其父麾家人出避图延宗祀亦诡词自称
将出遂泣别不复相闻国藩心知位西烈士也必不苟免其家
固知之以无定问不敢发丧同治三年二月杭州克复顺年奔
哭周询具得三日不食骂贼遇害状实以十一年十二月朔日
殉难于是始除次执丧赴告远近浙江巡抚上其事 天子下
诏褎恤然后知亲在则避亲没则死贤者遭难如是其不茍也
位西之学初以安溪李文贞公桐城方侍郎为则摈斥近世汉
学家言为文章务先义理不事缛色繁声旁征杂引以追时好
厥后以举人仕京师为内阁中书𠛬部员外郎入军机处与
上元梅曾亮伯言临桂朱琦伯韩数辈游处博览国故朝章其
文益奥美盘折亦颇采异已之说以自广询访高才秀士折节
造请交誉互证酣恣而不厌狎习而弥虔然位西性故戆往
往面折人短以谓书籍所无公何得漫尔不应再纠焉犹不获
三谏焉无问新故疏戚贵贱时否一切蹙頞相绳人不能堪终
以此取戾于世大学士琦善公在狱尝发十九事难之大学士
赛尚阿公视师广西手疏七不可诤之诸公贵人病其峭由
是齵焉不得安其位咸丰四年坐济甯防河无效吏议镌职位
西既罢归则大覃思经籍籑箸尚书通义孝经通义诗古文若
干卷饥饿围城之中犹箸礼经通论诵声锵然彻于巷外乱后
仅得礼经一卷文三十馀首刻之淮安盖不能什之一二馀则
散佚矣位西之曾祖王父宝勤王父又曾父宗贽本生父凤仪
世箸清德有兄懿藩早丧无子以顺年后之有女二人顺年归
自杭州未得父尸大痛遘疾同治四年六月十三日没于金陵
余恭人少而刲股疗亲晚而事姑有声既痛其夫又悲其子七
月十二日亦卒呜呼伤已国藩于是命顺国与其婿郑兴仪具
位西衣冠葬之西湖二龙山以余恭人及顺年祔顺年之妻伊
氏前死贼中至是亦以衣冠祔葬铭曰
城有时而为湖海有时而成田物固有非常之变乌可以常理
测彼昊天善不必福久矣曾不自夫子而始然愍东南之大戾
仁圣与蝼螘而同捐箸述衋其荡尽仅吊煨烬之残编文之精
者不复存存者又未必果传独其耿耿不磨之志与日星而长
悬魂无远而不之魄则依妻子以全庶上为神祇所许而下为
百世学者之所怜
张君树程墓志铭
君讳善准字树程号平泉晚更自号愚公武昌张氏考讳以诰
国藩尝表其墓既详其世矣君孕育前徽出入造次不离古先
之训既补县学生员以制举之文震耀于时主学政者每嗟赏
之举以为群士式君顾不以自憙独有志于朴学之涂笃好浚
仪王氏困学纪闻昆山顾氏日知录二书删取其要别为一编
手写数通亟绎而不厌博览而弥深前所谓举业者渐高𥳑而
不谐于众遂为岁贡生以终与之游者但见其于科目仕宦穷
通得丧丰约毁誉泊乎未有以干其虑也及闻时政安危贤不
肖进退当否乃忧之乐之如其家事则相与怵焉起敬粤贼之
起贤人君子往往殉难或阖门同尽君闻辄悼痛语及卓行奇
节则然泣下如丧周亲一夕篝镫读书忽甚悲失声举家惊
起趋视君方手一编顾曰有传胡巡抚祭李帅文至者余读之
不觉哀而一号耳胡巡抚者益阳胡文忠公林翼李帅者湘乡
李忠武公续宾时方战没三河天下所共伤也自是兵事利钝
家人相戒不敢以闻闾里过从相与遣怀望治道吉语以忘忧
君一接以恭谨遇耉长怡声酬对如恐伤之自敌以下褎能奖
善温温致敬终不以有故而加慢姻好或有患难疾疢早夜省
视匍匐护持时其有无而周济焉人咸谓君为惠之师缓急
可倚杖矣然君性实刚介嫉恶如雠深恨昏墨之吏曁士人居
家耆财利与贾竖竞锱铢者以谓天下大乱端由此辈意不快
则昌言诛责唾而斥之或以书抵友朋其语绝痛又尝戒其子
裕钊汝才薄慎无求仕苟仕慎无为身家谋居民上而黩货是
穿窬也神不福矣闻者凛凛然后知君之德不得仅以仁厚名
也同治三年十二月十日卒于家春秋六十有九所箸有史学
提要续编六卷妻金氏秉礼习劳俭而泽物子二人长裕锴次
即裕钊举人积学能文女子二人孙几人某某某年月日葬君
于某县某山裕钊来征铭铭曰
讷讷哲人斯须绳矩遇事激发刚亦不吐恸恤忠良有涕如雨
讥贬奸贪有舌如斧能好能恶是谓至仁邈然物外未侵一尘
樊口之南重湖之滨藏骨黄壤垂范千春
苗先簏墓志铭
君讳夔字先簏肃甯苗氏自幼读书即异常童不好为科举文
艺而窃耆六书形声之学读许氏说文若有夙悟精硏而力索
滞解而趣昭已又得顾处士炎武音学五书慕之弥笃曰吾守
此终身矣年二十馀即䉵毛诗韵订继又籑广籒一书授徒穷
乡制艺试帖之属不中有司程度学子稍稍引去君益冥心孤
往孑焉寡俦闲之河闲城外得汉时君子馆塼又得开元瓦于
献王墓旁私独欣喜以为神者饷我以慰寂寞久之道光十年
县令王君闻而敬异聘君主讲翼经书院明年为学使沈侍郎
维镐所知举辛卯科优贡生高邮大儒王氏念孙父子闻君之
说礼先于君遂与畅论音学源流由是誉望日隆督学使者争
欲致之幕下与共衡校初随编修汪君振基衡文山西继随祁
文端公寯藻衡文江苏所至甄拔宿儒周览山水又以其暇编
摩撰述从事于其所谓声韵之学道光二十一年祁公还京师
乃醵金刻君所箸说文声订若干卷说文声读表七卷毛诗韵
订十卷建首字读一卷君以为许叔重遗书多有为后人妄删
或附益者乃订正说文声类八百馀事顾氏音学所立古音表
十部宏纲已具然犹病其太密而戈麻既杂西音不应别立一
部于是倂耕清及蒸登于东冬部倂歌戈于支脂部定以七部
櫽括群经之韵书出识者叹其精审又数年侍读冯君誉骥视
学山东国藩荐君偕往役未毕而先归于是君亦齿衰而倦游
矣道光之末京师讲小学者贰则祁公及元和吴公锺骏庶
僚则道州何绍基子贞平定张穆石舟晋江陈庆镛颂南武陵
胡焯光伯光泽何秋涛愿君既习于祁公又与诸君倾抱写
诚契合无闲子贞尝命工图己及石舟及君三人貌蓑笠而处
田闲盖三人者皆同年优贡又皆有逸士之风谓宜与负耒者
伍也君既泊然无营暇则徒步造访诸君与辨论前世音学曁
近人江戴段孔诸家部分之多寡意指之得失褎讥亭决穷日
夜不倦闲亦过余剧谈归自山东余从容问东士亦有揅究说
文者乎有得见吾子著述者乎曰有之何以知之曰吾书中有
自称夔按云者东人称引及焉曾不知夔之为谁氏名也则相
与拊掌大笑君徐又曰吾家有戆僮昨者日晏吾责竖子何不
具食僮辄报以钱物罄矣欲以何具吾柔声谢之僮乃不逊竟
去吾今方躬治爨耳则又相与大笑盖君处困约有以自怡如
此他日君又语余曰吾穷于世久矣甘之若饴死无所恨独平
生箸书尚有数种未及刊刻不能无耿耿于怀自余咸丰初出
京展转兵闲至同治七年重入都门昔之与君游者十人盖八
九死君之嗣子玉璞来吿君以咸丰七年五月初七日逝矣春
秋七十有五抱君所箸书曰说文声读考者曰集韵经存者曰
韵补正者曰经韵钩沈者述君遗命谓当送国藩观览且以铭
墓之文相属君且死戒其子必葬我众书丛中其子乃择君生
平尤嗜之书纳诸棺中以徇呜呼斯亦笃古之征已铭曰
视以多歧而瞢听以杂奏而聋技之精者不能两工苦思专壹
可与天通课形而得声勘异而得同黜陟百世惟许君是崇胡
学之旁达而遇之不丰抱此孤赏永奠幽宫
唐确慎公墓志铭
公讳鉴号镜海唐氏先世自江西丰城徙居湖南之善化四传
至讳焕者以举人官至山东平度州知州公之祖也生子仲冕
以进士即用知县官至陜西布政使公之父也平度君以子贵
诰赠通奉大夫配李氏谭氏俱封夫人谭夫人没而葬于山
东之肥城布政君及配寗夫人皆踵葬肥城公以父命徙籍山
东故又为肥城人焉少而迈异精勤嗜学如渴以廪生入赀为
临湘县训导嘉庆十二年举于乡十四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
吉士又二年授职检讨又六年补浙江道监察御史充甲戌科
会试同考官戊寅科顺天乡试同考官坐论淮盐引地一疏吏
议镌级以六部员外郎降补会 宣宗登极诏中外大臣各举
所知诸城刘文恭公镮之荐公由是有广西知府之命厥后再
为平乐府知府一为安徽徽甯池太广道量移江安十府粮道
拜山西按察使迁贵州按察使擢浙江布政使迁江甯布政使
𫾻历于外盖二十年其守平乐也亭平民猺之狱而解其仇屡
磔剧盗境内肃然是时布政君解组东归侨居金陵公闻母病
即引疾去官省亲江南既遭内外之艰皆北葬肥城庐墓读礼
服阕以例仍发广西再守平乐道光十二年广东湖南生猺为
乱公出防边圉内讥奸宄往来富川贺县安抚熟猺兽扰而儿
蓄之设立五原学舍延师教读群猺大悦捦郡中煽乱者谭于
先等十馀人立斩以徇而贳其胁从千馀火其名籍一无所问
其按察贵州也平反疑狱归美令长曰非吾能正之某县尹来
省自易之耳其在江甯拯灾修废百度毕张时总督陶文毅公
澍寝疾公代行使院政事文牍如山宾僚塡咽昧爽而勤𥋏丙
夜而不休忘寝辍餐形神交瘁而言者乃劾其多病近药废阁
公事又杂摭他端以相訾毁 朝廷遣使者按问率无左验
宣宗知公端谨一切弗论忌者或惮其方严未几 内召为太
常寺道光二十年四月也公濳硏性道宗尚洛闽诸贤所至
以是敕其躬亦以牖于人亦时时论箸以垂于后在翰林时箸
有朱子年谱考异省身日课畿辅水利等书在广西著读易反
身录居丧著读礼小事记官平乐时延纳人士入署亲与讲授
设立义塾诲诱寒畯官贵州时亦如之官江甯亦如之及入为
九又著易牖学案小识等书扶掖贤俊倡导正学时如今相
国倭仁艮峯侍郎吴廷栋竹如侍御窦垿兰泉何文贞公桂珍
辈皆从公考德问业国藩亦追陪几杖商㩁古今观其𨹟室危
坐精思力践年近七十斯须必敬盖先儒坚苦者亚时贤殆不
逮也已而致仕南归主讲金陵书院 文宗践阼有诏召公赴
阙凡进对十有五次中外利弊无所不罄 谕旨以其力陈衰
老不复强之服官令还江南矜式多士公至金陵学徒益盛以
贼犯湖南急欲归展先茔咸丰三年乃自浙还湘卜居于甯乡
之善岭山深衣疏食泊然自怡晩岁著读易识编次朱子全集
别为义例以发紫阳之蕴十一年辛酉正月十八日疾卒春秋
八十有四其家函封遗疏邮寄东流军中国藩以闻 天子轸
悼予谥确慎配王氏杨氏皆封夫人前卒无子以弟子尔藻嗣
女四人适某某孙男三人某某孙女三人某年月日葬公某县
某乡某山又八年国藩始追为之铭铭曰
俗学徇时行与名钓孰捐其华而练其要唐公翼翼与世殊趋
惧明戒旦笃信程朱有讥其隘或讽以迂浩然不顾履我康衢
显皇初政诏征国老造膝前陈嘉谟要道愿致吾 君上跻
轩昊进退以礼敛兹宏抱宦游所至我求童蒙晚居京国群彦
景从何才不育有金皆镕以善孳善偕之大同播此芬韵昭示
无穷
欧阳府君墓志铭
先生讳凝祉初名鳌晚易今名字福田欧阳氏先世自江西徙
居衡阳曾祖天鼎祖心璥父顺源幷有清德曾祖妣氏刘治家
严肃祖妣氏蔡妣氏蔡均以节孝旌表于 朝国藩所作欧阳
氏姑妇节孝家传者也先生生三岁而孤恪遵母训跬步必谨
母或戒之无触忤人即终身不以言色加人或戒以慎无耽酒
即没齿不近杯勺稍长嶷然自厉于学不假董督日埤月增既
入为学官弟子旋补廪膳生远近归仰交币迎致适馆课徒凡
四十年主讲莲湖书院者又十年门下生箸籍数百人其高第
者与之稽经讲艺兼及敕躬之道成物之方其不帅教则诃求
觵责屏斥门墙之外初虽怨望后常悔憾自愧不为良师所齿
从之游者恒守绳矩虽垂老而惮之如初先生疏于治生临财
则辨别精审若将凂焉一岁中学徒束修之资不足自给往往
随事散去少以孤童为叔父成材所养晚节竭力赒之宗祀不
足于资先捐金以成之议为衡阳裁减钱漕浮费有啖以利而
尼其事峻辞却之事成而合邑德之其它人事问遗率常谢绝
人谓先生少贬其节可致饶裕先生独谓取舍有义神明难欺
吾心所不许者天道亦不与也道光末以岁贡生候选训导同
治初 诰封奉大夫配邱氏 诰封宜人子二人柄铨廪贡
生候选训导柄钧光禄寺署正女子二长者归于国藩次适彭
治官孙六人定果湖北候补同知隶州定楙侯选县丞定枚
府学生员定枢定楫定干孙女五人曾孙二人同治八年五月
初九日疾卒春秋八十有四自七十以后不复授徒远方家居
课孙细字钞书讲论不倦同治六年岁在丁卯孙定枚入学为
附生先生以嘉庆丁卯入学授室至是六十年矣乃用昔者成
婚之日燕客受贺远近叹美夫妇既皆八十而先生之伯兄八
十有五暇辄过从相与道幼时琐语以为欢自诩为家门之祥
人亦祥之夫其孝友雍雍敦善不怠殆所谓无怍于天人者复
奚憾于其死邪呜呼可铭也已铭曰
衡西两世贞节之门实生令德孝子孝孙上承训下启后昆
位岂须显身蹇道尊名岂须震多士崇信小叩大鸣甄陶群儁
奖诱自宽坛宇自峻七十硕师还山娱老耄而从兄推棃让枣
亦有孙曾质文完好金籯匪贵一经是宝家有休征英彦辈兴
门有上瑞和气薰蒸其休其瑞人世同称若考隐德吾铭可凭
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
君讳善庆字伊辅号养斋丁氏世居清泉之白沙里幼孤从母
刘太淑人育于外王父刘文恪公家自少而好恶欣戚不主于
己惟母志之从长亦如之终身亦如之久处京师寄籍宛平由
顺天府学生中式道光壬午科举人明年癸未成进士选翰林
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其历阶为国子监司业詹事府右中允
左中允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其任职为 国史馆总籑庶
常馆提调 文渊阁校理奏办院事 日讲起居注官其使事
为戊子科贵州乡试正考官辛卯科广东乡试正考官乙未科
会试同考官其秋顺天乡试同考官丙申以后迭为广西学政
君虽暗然自敕无所矜异 宣宗尝从容问翰林中孰为笃学
曹文正公举君以对 天子既异之在廷名耆德亦多称叹
以为令仆之器岁月可冀君以母老怀思乡里归自广西遂解
官养亲于长沙早岁事母执爨必躬淅米必洁至是益加谨焉
母或加餐辄喜述诸人以为至幸或有馈赐辄丰其好货端箧
而将之或体中不适则忧皇如不终日或意有不怿则长跪引
咎既解乃起或将他适则先于其所往百物毕赍所欲立应室
无纤埃庭无高语一身肃戒举家兢兢宦游馀财为其弟◍◍
所耗君则经营置产以覆弟短而悦母心舅氏刘若珪谪官远
戍君又倾其前产以赎舅罪而慰母于地下盖毕生孺慕自顺
亲外不知天地更有何事也母没数年而广西寇贼大起咸丰
二年秋攻围长沙君矢死坚守寓书其弟曰城陷弟收吾骨于
桂树旁井中矣日夜令其子驯巡警周垣驯以劳致疾妻蔡氏
刲股燎之不愈遂卒君乃曰儿致身卫国妇刲肉救夫吾门之
祥也吾母幸而考终吾身若家皆可殉难尚何惜哉贼退则趣
治战以济水师立共武社使诸生与众练卒肄习火器事上
议叙加三品衔论者谓谨厚如君乃能临危应变如是为不可
测也同治八年六月十五日卒于家春秋八十其年十一月十
六日葬于北关外山渡飨堂𡊿庄山之阳曾祖某祖某父某
皆 赠中宪大夫曾祖妣氏某祖妣氏某赠恭人妣氏刘累封
恭人晋赠淑人 旌表节孝配陶氏某配周氏妾吕氏生子驯
早卒乃以弟之子骅为后妾廖氏生子骙女六人孙四人焯焕
煊烻皆骅出焕复出为驯后女孙二人君之学详于治经尤嗜
易春秋著有左氏兵论主讲岳麓书院二十馀年以洛闽正𮜿
陶铸群弟子亦颇参阴德感应之说警发愚蒙生徒翼翼无敢
轶逾法度庶几以身教者铭曰
不斲不砻不揭己以为崇公以校士毅以即戎勇以辞禄位而
诚以启群蒙皆以仁孝为之本本立而用自不穷老成逝矣康
此幽宫
郭依永墓志铭
依永名刚基一名立篪姓郭氏吾友筠仙中丞嵩焘之子而国
藩之第四女婿也少而羸弱善病就学数岁犹戒其师无过督
责年十四五筠仙奉 命巡抚广东依永从亲于南海使院逊
志硏求学以大进其后从亲还湘益有慕乎古人述作之林自
场屋经义律赋试帖以至唐人楷法名家绘画皆窥其藩而究
其趣而于古近体诗为之尤勤同治七年以试艺冠其曹补县
学生员父兄或诏以专事科举之业而于诗姑辍焉依永以为
志广涂远安能敦敦独事举业退辄矫首长吟丛稿满室有龙
光辅树棠者老僧东林者年皆六十与为忘年交时时相从倡
和不厌或骑骏马挟一僮薄暮游古寺𧠨句以归用是自适依
永之诗嵯峨萧瑟如秋声夜起万汇伤怀又如阅尽陵谷千变
了知身世之无足控抟者长老皆怪名门少年不应有此东林
亦尝诘之依永则自谓吾每为诗百感中来不可遏抑竟以同
治八年十二月四日病卒年才二十有一曾祖某祖某皆以筠
仙贵 诰赠荣禄大夫曾祖妣氏某祖妣氏某妣氏陈皆 诰
赠一品夫人子二本含本谋女生月馀而殇疾革援例为员外
郎同治九年某月某甲子将以品官礼葬于某县某山呜呼衰
龄而哭子仁慧而不寿皆人世所谓不幸然圣贤有遭之者矣
岂天之所可否与人闲所称善恶祸福其说绝不类邪抑人事
纷纭万变造物者都不訾省一任其殃庆颠倒漫无区别邪天
人感应之故自昔久无定论依永之生其诗巳颇知一得丧齐
彭殇之旨今其既死殆将沛然而大学矣于是述吾所闻为之
铭辞以质幽遐亦塞筠仙之悲铭曰
吾闻君子之畏天命有如孝子之事庭闱苟遭祸谪敬受不疑
恭若申生顺若伯奇又闻道家之言与化推移纵心任运有若
委衣虽宗旨之各别要安命而无违览依永之诗篇似多见道
之词胡含愁而郁郁岂其中有不自持修德之报或爽虽神圣
不能测其微主之人者为吾能为主之天者吾安敢与知等死
生于昼夜信长短之有涯存者抑情而复礼逝者奠魄而永绥
罗君伯宜墓志铭
吾讳萱字伯宜湘潭罗氏处士某某之孙吾友候选内阁中书
汝怀硏生甫之子也少而颖特旁通饫闻庭训多所开解咸丰
四年国藩率师自岳州逐贼东下强挈君以俱东是岁克武昌
破田家镇攻九江舟师不利于湖口明年国藩至南昌重立水
军进屯南康视陆师于湖口吊忠武公塔齐布于浔阳君展转
相从跬步必偕余或口占书疏君辄操笔写录或危急之际君
甘心同命而外则美言相温诸将或轻重不得辄为之通怀使
各当其意以去又明年群寇环集江西陷没五十馀城诸军多
坏散乃授卒三千人令君领之赴敌初战建昌继攻抚州既又
会𢭏瑞州君之躬临行阵自此始也其后湖南援师四至江西
稍稍解严君以久役请急还湘国藩亦以咸丰七年丁忧去𥋏
君既暂脱兵闲则假馆以课学僮制造诗词以酬胜侣作蝇头
细字以与古人校离合于豪芒负箧走场屋以竞得失于有司
漠然若不知有世变者未几骆文忠公秉章檄办湘潭团练刘
总兵培元招至鼎澧又招至衢州与谋军事君稍规大计不肯
久留自浙西旋省余于安庆又省其从兄逢元于当涂军次亦
不欲久居会所亲黎福畴没于泾县君遂护其丧及其孤嫠以
归同治二年广东巡抚郭公嵩焘招君至粤属以创立水师君
又逊谢而归每归从事文艺与诸生比肩就秋试如初久之佐
某君治威信军又自领一队曰威震军防御粤贼事定散去盖
自是君亦倦游不复有意于兵事矣七年冬记名按察使黄君
润昌征苗贵州要君偕行君然曰是足与有为吾所敬也吾
不可以已八年正月至黔师比有功遂克镇远府卫两城道员
邓君子垣提督荣君维善两军来会迭克关寨欲遂由施秉以
达于黄平气锐甚师至小瓮谷豅以道隘箐深为贼所困君与
文武将弁十八人者皆死三月二十二日也呜呼君之于戎事
亟就之亟去之天于君之勋名若成之若吝之乃卒不得一当
而委骨于荒徼绝壑之中果何为邪傥所谓命焉者非邪事闻
谕旨照按察使阵亡例赐恤赠太常寺衔世袭云骑尉恩
骑尉罔替君幼有夙慧二岁能识风翦两字自真草法书古文
诗辞以至科举之业俱有义法既入学为优行生从军累岁叙
功至同知隶州加知府衔其论吏治军政皆贯彻古谊而不
戾于时向使得守一官统一军与当世之成名者校何渠不如
邪然终不得借手以一伸其志此君子有陶铸人才之责者之
咎国藩所以内疚而尤惜之也铭曰
孰推焉而屡起孰尼焉而屡比孰予以飞跃之资而不假以升
斗之水出跃马而横戈入稽经而诹史亦何慊乎时贤胡亨于
彼而屯于此终效命于蛮陬长赍志其何已盖怜才者之悲而
窃位者之耻
甯津庞君墓志铭
君姓庞氏讳朋字君锡以字行更字百朋先世有自昌黎迁河
闲之甯津者遂为甯津县人大考复还考自诚皆以君子际云
贵 诰赠通奉大夫祖妣孙氏妣李氏皆赠夫人君少而笃行
劬学事父母存得其欢心没能尽礼有兄四人以父命析居君
所应得资产皆择取劣下者又稍稍推其所有以全友爱读群
经及诸子书能得要领手录口诵锲镂疲𠙆而自勉不衰尤耆
宋儒程子朱子之说顾躬行何如不为空论屡试辄黜最后仪
征吴文节公视学隶乃识君以为绩学之士擢置上第补邑
增生君既不屑为速化之术不得以其所学襮之于世则择后
生儁颖有志之才锻厉而淬濯之笵成其器出君门下者率有
闻于乡里而君之子秉彝训被知于有司通籍而仕者二人当
咸丰癸丑之岁粤匪渡河北窜畿辅被扰运河以西郡县骚动
咸欲团结乡勇各固境圉君建议阻运河而守可省劲兵数万
筹画垂定会邻邑爽约计以不行然甯津终得保全者资君所
训练乡兵万人之力由是远近人知君不独学优行高又有应
变戡乱之略也际云仕京师仕𤍠河数迎养君耽于田园之乐
到官所未几辄复旋里年七十有六以咸丰九年已未三月初
五日卒于家同治九年庚午 诰赠通奉大夫如其子际云官
娶同邑宋氏专静煦愿天性俭勤事舅姑事夫里之人称曰贤
妇教成其子服官中外所在著绩人曰太夫人之诲实然称为
贤母以子际云贵 累封夫人就养扬州逾月终于扬州公𪠘
实同治九年十一月初八日寿九十距通奉公卒时十有一年
矣子三人际韶力耕不仕际咸举人官户部主事际云由翰林
改官𠛬部以军功洊擢江南盐巡道权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女
子二人适杨惠琇李万仓孙二人作森泽銮孙女十八嫁者七
人先是江苏巡抚丁公之母某太夫人将以九十生日称觞先
一日而卒际云在扬州亦将以十月十四日肆筵娱宾为母宋
太夫人寿而太夫人先六日卒江南之人皆谓两太夫人德称
其福而微以不得旅进祝嘏为歉夫寿至九十有贤子孙此人
闲所不多觏两太夫人可以无憾岂藉一二日之宴乐以为荣
观哉独国藩重奉 朝命莅两江疏陈衰年多疾不任艰剧不
宜久点高位既不得请则私恃友朋之同官江南者匡余之不
逮而共底于治今丁庞二君先后以母忧去职或南逾岭峤或
北归燕蓟于余心不能无离别之怆尔际云于咸丰丁未考觉
罗官学教习庚戌考国子监学正余皆阅取其文故执摰于余
又馆余家教余子者数年同官江南亦数年为余言通奉公太
夫人之德甚悉将以明年扶柩还里豫来乞铭铭曰
通奉之阡祔者夫人孝视其事亲共视其事晜行视其身学视
其所尊惠感人视诸其邻种德敛福视其子孙其永不朽视
兹铭文
遵义黎君墓志铭
君讳恺字雨耕晚自号石头山人遵义黎氏曾祖国柄祖正训
廪贡生考安理举人山东长山县知县长山君二子长曰恂字
雪楼云南大挑县知县君其次也雪楼厚重寡言气盖一世君
则倜傥通易周览群书兄弟闲自为师友长山君少遭不造备
历艰险既见二子之成乃大欢慰二子翼翼趋承食必佐馂靧
必奉槃应唯犹婴儿也嘉庆十八年逆贼林清等倡乱内煽京
师外起滑县河南北山东隶震动时长山君仕山东雪楼侍
于官所讹言四起或吿于贵州曰长山破矣县令殉城死矣雪
楼殉父矣亲属都无存者仅存两孺子漂转吴楚闲去矣君于
时奉母杨太宜人在家闻则北望号痛请于母刻日戒途赴山
东之难至长山则阖门故无恙传者妄也由是远近以孝归之
君曰父兄得全幸也庸有称乎雪楼之自桐乡以忧归也家居
十五六年君晨夕造请进止雍雍语或不合亦敬应之而徐理
之终无所忤雪楼尝病喉痹绝言与食君午夜祷于宗祏泣曰
我不及兄兄不可死必死者请以我代喉亦旋愈其敬嫂也如
严其兄其训群从如教其子盖历久而不改至其终身亦卒不
少懈居京师有友曾某之丧新尸𤢆厉虽其兄亦畏恶不敢近
君就举而敛之必恪必躬见者感叹君少而善病长山君雅不
欲强之学而博涉多通窥见百家要指以县学生中式道光乙
酉科举人十五年乙未大挑二等补贵阳府开州训导二十二
年十二月辛卯以疾卒官春秋五十有五卒之日囊无十金之
蓄士无识不识莫不惜君之位不称其德又不获耆寿以昌其
教泽也嗛焉若有憾于天地至其孝友笃行餍于人人之心者
则诚服而更无遗憾然则君之自省与后之论世者亦可以无
憾已君配张氏妾吴氏刘氏子四人庶焘咸丰辛亥科举人庶
蕃壬子科举人候选知州庶昌以诸生献策 阙廷 天子褎
嘉 特授知县候补隶州知州庶𫍯女五人皆适士族孙四
人孙女五人咸丰七年四月葬君于河西小青㭎林其后阅十
五年庶昌乞余追为之铭铭曰
贤圣盛业岂贵高名其道甚迩事亲从兄穆穆硕儒黔南之特
韬敛英奇以修内则闻变趋庭万里戴星祷疾身代感彻百灵
胡诚不格何施不普化被枭狼泽以甘雨生徒济济饬尔五常
白华孔絜馨我胶庠亦有贤嗣文行并卓埋石兹邱永贞乔岳
刘忠壮公墓志铭
君讳松山字寿少而沈雄豁达通晓家人生事亲长称誉以
谓足昌吾门咸丰壬子癸丑之闲粤贼度岭北犯围长沙陷武
昌吾邑二三贤俊召募丁壮激扬家声毅然有讨贼之志君实
隶王壮武公錱部下号曰老湘营转战湖南北江西诸省历有
名绩王公既没则从张忠毅公运兰战于江西饶信诸郡追馀
寇于闽边别击逆党于广东广西才望日彰超越辈流矣咸丰
十年余檄老湘军及鲍超之师防剿宣歙攻牢保危蹀血二年
始克徽州甯国两府张忠毅以疾归里君乃与易紫桥分领老
湘营之半自持枢柄坚守甯国泾县等城屡却巨敌以底于江
浙大定同治四年国藩奉 命攻讨捻贼捻贼者始于安徽河
南而蔓延于秦楚燕齐者也其叛乱稍后于粤匪而枭悍略同
其步队少于粤匪而骁骑逾万剽疾过之湘中士卒惯战江滨
未习车骑驮运之劳不乐北征奖之而不劝痛之而不服君独
感奋请前部卒不愿北渡者杀数人而事定师至临淮易紫桥
病归〈定安谨按公此文系壬申岁正月作属稿仅三百馀字病发辍笔距易箦时仅数日耳文虽未完不敢轻废谨依元〉
〈稿录出以见珍重手泽之意〉
- 1846年 (提及)
- 1646年 (提及)
- 1845年 (提及)
- 1826年 (提及)
- 1841年 (提及)
- 1851年 (提及)
- 1857年 (提及)
- 1859年 (提及)
- 1808年 (提及)
- 1824年 (提及)
- 1837年 (提及)
- 1798年 (提及)
- 1799年 (提及)
- 1777年 (提及)
- 1800年 (提及)
- 1812年 (提及)
- 1822年 (提及)
- 1862年 (提及)
- 1835年 (提及)
- 1864年 (提及)
- 1842年 (提及)
- 1849年 (提及)
- 1832年 (提及)
- 1852年 (提及)
- 1860年 (提及)
- 1863年 (提及)
- 1844年 (提及)
- 1850年 (提及)
- 1847年 (提及)
- 1855年 (提及)
- 1858年 (提及)
- 1764年 (提及)
- 1840年 (提及)
- 1838年 (提及)
- 1834年 (提及)
- 1839年 (提及)
- 1694年 (提及)
- 1695年 (提及)
- 1791年 (提及)
- 1853年 (提及)
- 1785年 (提及)
- 1854年 (提及)
- 1828年 (提及)
- 1809年 (提及)
- 1843年 (提及)
- 1856年 (提及)
- 1865年 (提及)
- 1830年 (提及)
- 1868年 (提及)
- 1807年 (提及)
- 1869年 (提及)
- 1867年 (提及)
- 1870年 (提及)
- 1813年 (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