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本)/外集卷第四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 外集卷第四 唐 韩愈 撰 宋 朱熹 考异 宋 王伯大 音释 景上海涵芬楼藏元刊本
|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外集卷之四 〈考异音释附〉
通解
〈洪日通解择言解鄠人对或云皆少作陈斉之云通觧之乎者也下皆未当此虽少作然亦本讹也〉
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慕达节而称夫通才者多矣
然而脂韦汨没以至于老死者相継亦未见他之称〈他下或有人字〉
〈○今按此句疑有脱误〉其岂非乱教贼名之术欤〈乱或作害〉且五常之教与
天地皆生然而天下之人不得其师终不能自知而行之矣
〈地下方有而字非是〉故尧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促促然不知其让之
为美也于是许由哀天下之愚且以争为能廼脱屣其九州
高揖而辞尧由是后之人竦然而言曰虽天下犹有薄而不
售者况其小者乎〈或作焉下同〉故让之教行于天下许由为之师
也〈为之或作之为下二语同〉自桀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
易其死也故龙逄哀天下之不仁睹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
救于是进尽莫言退就割烹〈就下或有其字非是〉故后之臣竦然而言
曰虽万死犹有忠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故忠之教行于天
下由龙逄为之师也〈忠之上或有其字非是〉自周之前千万年浑浑然
不知义之可以换其生也〈周或作殷方无以字〉故伯夷哀天下之偷且
以彊则服食其逃山而死〈之下或有人字服或作伏且以彊则服一句或有脱误〉
故后之人竦然而言曰虽饿死犹有义而不惧者况其小者
乎〈故或作于是义或作死或作强〉故义之教行于天下由伯夷为之师也是
三人俱以一身立教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闲其身亡而其教
存扶持天地功亦厚矣〈或无百字存下或有于字功上或有而字〉向令三师耻独
行慕通逹则尧之日必曰得位而济道安用让为〈用或作能〉夏之
日必曰长进而否退安用死为周之日必曰和光而同尘安
用饿为〈和光而同尘方作同尘而和光〉然者天下之人促促然而争循循
然而佞浑浑然而偷其何惧而不为哉是则三师生于仐必
谓偏而不通者矣其可不谓之大贤人者哉〈方无则字必字谓偏作为偏矣〉
〈作也矣上或无者字〉呜呼今之人其慕通逹之为弊也且古圣人言通
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而上或有通字〉今𢘆人之言通
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
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其亦异矣〈古之仐之下或并有人字〉将欲齐
之者其不犹矜粪丸而拟质随珠者乎〈或无其字或无不字或无之矜二字〉且
令今父兄教其子弟者曰尔当通于行如仲尼虽愚亦亦知
其不能也〈方无亦字也或作邪非是〉曰尔尚力一行如古之一贤虽中人
亦希其能矣〈贤上或无一字〉岂不由圣可慕而不可齐邪贤可及而
可齐也〈也方作邪○今按恐上句无邪字下句也字却当作邪〉今之人行未能及乎贤
而欲齐乎圣者亦见其病矣夫古人之进修或几乎圣人今
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耻乎力一行为独行且曰我通同如
圣人〈进修或作中人非是我下或有周字同字疑衍〉彼其欺心邪吾不知矣彼其欺
人而贼名邪吾不知矣余惧其之将深为通解
择言解
〈韩日此篇虽日择言甚于水火然曰知理者必择于言则未尝欲人缄嘿苟容而巳不然则幕中之〉
〈评台中之辨公岂遂忘言乎哉〉
火于密而为用且大能不违于道可燔可炙可镕可甄以
利乎生物及其放而不禁反为灾矣〈乎方作于方无其字下二语同〉水发于
深而为用且远能不违于道可浮可载可饮可以济乎生
物及其导而不防反为患矣〈乎方作于〉言起于微而为用且博能
不违于道可化可令可告可训以推于生物及其纵而不慎
反为祸矣火既我灾有水而可伏其熖能使不䧟于灰烬矣
〈䧟或作蹈或作熖〉水既我患有土而可遏其流能使不仆于波涛矣
〈方无而可字〉言既我祸即无以掩其辞能不罹于过者亦鲜矣〈于过〉
〈或作其失过下方有失字〉所以知理者又焉得不择其言欤其为慎而甚
于水火〈言上方无其字而字恐误〉
鄠人对
〈樊日新史孝友传云唐时陈藏器注本草拾遗谓人肉治弃疾自是民间以父母疾多封股肉以进〉
〈或绐帛或旌门善乎韦愈之论胃父母疾烹药饵以是为孝未闻毁肢体者也〉
鄠有以孝为旌门者乃本其自于鄠人曰彼自剔股以奉母
疾瘳大夫以闻其令尹令尹以闻其上上俾聚土以旌其门
使勿输赋以为后劝〈孝下为字疑又疑是而字其门或无其字以为或作欲为〇按尹谓京兆尹〉
〈令字恐下同〉鄠大夫常曰他邑有是人乎愈曰母疾则止于烹粉
药石以为是未闻毁伤支体以为养在教未闻有如此者〈或无〉
〈愈字或无止字母下十二字○本作父毋疾烹药饵以是为孝○今按是字或是事字按下文又有未闻字此未闻字恐〉
〈或是夫字之类〉苟不伤于义则圣贤当先众而为之也〈圣贤方作贤圣〉是
不幸因而致死则毁伤㓕绝之罪有归矣其为不孝得无甚
乎〈而下或有此字○仐按此句上是字疑是耳字〉苟有合孝之道又不当旌门盖生
人之所宜为竭足为异乎〈苟或作合下疑有乎字或无足字〉既以一家为孝
是辨一邑里皆无孝矣以一身为孝是辨其祖父皆无孝矣
然或䧟于危难能固其忠孝而不苟生之逆乱以是而死者
乃旌表门闾爵禄其子孙斯为为劝巳矧非是而希免输者
乎〈生之方云刘仲忱谓之当作于恐或然也表下或有其字〉曽不以毁伤为罪㓕绝为忧
不𦝫于市而巳黩于政况复旌其门〈为或作其非是〉
河南府同官记〈方无府字〉
永贞元年愈自阳山移江陵法曹参军获事河东公公尝与
其从事言建中𥘉天子始纪年更元命官司举贞𮗚开元之
烈〈方无下公字烈或作例或作列非是〉群臣惕栗奉职命材登良不敢私违当
时自齿朝之士而上以及下百执事官阙一人将𥙷必取其
良〈百下方有吏字〉然而河南同时于天下称多独得将相五人〈或无同时〉
〈二字方无将字○今按下文所记实为宰相者三人裴硕未为真相故特著其官聀戎马之盛则此处宜有将字方本误〉
〈也〉故于府之参军则得我公于河南主簿则得故相国范阳
卢公〈迈〉于汜水主簿则得故相国今太子宾客荥阳郑公〈馀庆〉
〈下相国上方无故字○今按故相犹仐言前宰相非亡没之谓方本误也〉于陆浑主簿则得相国
今吏部侍郎天水赵公〈宗儒相囯今或作仐相囯〉于登封主簿则得故吏
部尚书东都留守吴郡顾公〈少连故下方有相囯字今以下文考之非是〉卢公去
河南为右𥙷阙其后由尚书左丞至宰相郑公去汜水为监
察御史佐山南军其后由工部侍郎至宰相罢而又为赵公
去陆浑为右拾遗其后由给事中为宰相〈中为或作中至〉顾公去登
封为监察御史其后由京兆尹至吏部尚书东都留守我公
去府为长水尉其后由膳部郎中为荆南节度行军司马遂
为节度使自正部尚书至吏部尚书三相国之劳在史𠕋顾
吏部慎职小心于时有声〈在上或有布字〉我公愿洁而沈密开亮而
卓伟行茂于宗事修于官嗣绍家烈不违其先作帅南荆厥
闻休显武志既扬文教亦熙登槐赞元其庆且至〈帅或作捍亦方作既〉
故好语故事者以为五公之始迹也同其后进而偕大也亦
同其称名臣也又同官职虽分而功德有巨细其有忠劳于
国家也同有将同其后而先同其𥘉也〈或无官聀字分作则属之下文而无〉
〈而字忠上或无有字家下或无也字〉有闻而问者于是焉书既五年始立石刻
其语河南府参军舎庭中〈方无有方语下方有于字〉于时河东公为左仆
射宰相出藩大开府汉南〈时或作是〉郑公以工部尚书留守东
都赵公以吏部尚书镇江陵汉南地连七州戎士十万其官
宰相也留守之官居禁省中岁时出旌旗序留司文武百官
于宫城门外而衙之〈守下方无之字〉江陵故楚都也戎士五万三公
同时千里相望可谓盛矣河东公名均姓裴氏
记宜城驿
〈方作宜城驿记下或有愈代侄孙作五字〉
此驿置在古宜城内驿东北有井𫝊是昭王井有灵异至今
人莫汲〈内下或有复出宜城字方无昭字〉驿前水𫝊是白起堰西山下涧
此城坏楚人多死流城东陂臭闻远近因号其陂臭陂有蛟
害人渔者避之〈或脱堰字臭陂上或有曰字〉井东北数十步有楚昭王庙
有旧时高木方株多不得其名历代莫敢剪伐多古松大
竹〈或无昭字名方作始〉于太𫝊帅㐮阳迁宜城县并改造南境数驿材
木取足此林〈或无阳字〉旧庙屋极宏盛今惟草屋一区然问左侧
人尚云毎岁十月民相率聚𥙊其前庙后小城盖王居也〈后或〉
〈作〉其内处偏高广贠八九十畒号殿城当是王朝内之所也
〈城或作域朝或作席〉多砖可为书砚自小城内地今皆属甄〈音真〉氏甄氏
于小城北立墅以居甄氏有节行其子逢以学行为助教元
和十四年二月二日题
题李生壁〈平〉
余始得李生于河中今相遇于下邳自始及今十四年矣〈邳或〉
〈作邽非是洪云下邳贞𮗚中属泗元和中属徐〉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追
思多有可𥬇者与生皆然也今者相遇皆有妻子昔时无度
量之心寕复可有是生之为交何其近古人也〈近下方有于字〉是来
也余黜于徐州将西居于洛阳汎舟于清冷池泊于文雅台
下西望商丘东望修竹园入微子庙求邹阳校叔司马相如
之故文久立于庙陛间悲那颂之不作于是者巳久〈丘或作州非是〉
〈庿陛间或作庿下或作庿下陛间颂之方作之颂今按庿字疑衍或是庙字〉陇西李翱太原王涯
上谷侯喜实同与焉〈涯或作渥〉贞元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昌𥠖韩
愈书
朱文公校昌𥠖先生外集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