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人士关于舜水事迹之争讼
东瀛人士关于舜水事迹之争讼 作者:李大钊 1913年 |
1913年5月1日 |
筑声剑影楼纪丛
当日本举行舜水祭典之际,一时考古学者,颇有所辩质,以研究舜水之真价。考据驳难,则有菊池仙湖、稻叶君山二君。仙湖固稔知彰考馆之藏物,君山亦为编辑舜水全集者。吾人远在大陆,弗克躬往蓬瀛,以寻先哲遗徽。虽见其片言只字之关系先哲者,亦且珍若百朋,而遗言遗籍,坐令其零散于海天万里,不一事搜求,斯其罪憾卒无穷期也。
仙湖与君山相辩诘者数端,兹要辑于下,冗杂之所,略之弗著也。
(一)凑川之碑阴记 菊池氏之言曰:“朱舜水纪念会趣意书有曰:‘先生没后,光国之建碑于凑川也,镌以先生所撰之《楠公论赞》,于是尊王大义,炳乎明于天下。’是语也,余甚疑之。余以为德川时代,义公为其幕府三家之一,大书特书,题足利幕府时代,称为逆臣之楠公墓石曰:‘呜呼!忠臣楠子之墓。’尊王大义,始赖以深播于人心,非尽舜水撰碑阴记之力也。余尝读雨宫氏《吐血奋斗录》,田中系平之养子菊次郎者,为乃父建碑访雨宫氏,述乞碑记于福地樱痴事。雨宫氏曰:是乌可者?以艰深文字撰墓志,使诵而听之,余且不解,读之者当什九不之解也,究奚益乎?伟者如水户先生者,其志楠公墓也,仅书‘呜呼!忠臣楠子之墓 ’八字,俾妇孺亦知所感奋兴起焉,今余亦仿之题曰:‘天下之系平。’往向岛观樱花者,谁复读樱楠居士之文章者,兹镌以‘天下之系平’五字,则摩挲短碣,樵父牧童,亦将感于斯矣!据此则勤王之精神,其所以深入乎人心者,有非徒赖乎舜水之楠公论赞者矣!读舜水之文,而感奋兴起者,维新以前,具汉学素养之士,固不乏人﹔然元禄之世,楠公盖棺之论,得以大定于天下者,决非因刻舜水论赞之故也。余按楠公论赞,即舜水应加州家之属而作者,虽刻于楠公碑阴,实出偶然。此文不载于行世之舜水文集,而载于水户藩所集舜水文集之外集,义公于舜水在世时,曾亦属其作楠公碑文,不幸碑文未就,而舜水遽辞世归道山去矣,因取其为加州家所属作者刻之。由是以观,义公不仅以舜水为宾师而敬之,且有以深悯其孤忠者,则谓依舜水之文,显楠公之忠,宁谓其悯舜水之孤忠,而借以显楠公之忠也。” 稻叶氏则曰:“仙湖君之解释,未必为义公意志之全体,观于躬事建凑川碑之义公侍臣,佐佐宗淳者,与安积中村二人之覆函,知义公本意,不仅??于悯舜水之孤忠已也。”仙湖复引舜水与人见传书中,有云:“称谓题之于石,则愚智之人,未读碑,先看题,举目见之,故更宜斟酌之。”谓普通墓表尚且如此,况凑川之碑耶?以自护其说焉。
嗟夫!舜水先生抱种族大痛,流离颠沛,而安南,而日本,投荒万里,泣血天涯,未尝一日忘中原之恢复也。旷世哲儒,天益于艰难险阻中成之,此其学为何如者,夫岂勤王一事,所足征其蕴而扬其光耶?然日本得其学之一体,已足巩其邦家,蔚成维新之治,吾人而笃念前哲者,则所以挽人心颓丧之风,励操心持节之气,其必在先生之学矣!然则二氏之论,岂足以荣辱先生者,矧二氏之辩意,又非在荣辱先生也欤!
(二)舜水乃明室遗民 此次纪念会趣意书中,有“自舜水归化而入江户之水户,第于今适二百有五十年矣”字样,颇惹起极强之抗议,卒易为“自立于日本保护之下”字样。厥后二氏于此亦有所争辩,而菊池氏以先生为明室遗民,乃持之尤力者也。菊池氏之言曰:“外交志稿抔记有舜水归化。夫归化云者,虽有种种解释。今则移籍他国者,谓之归化。舜水固非移籍日本者,且非仕水户义公者,盖亡国之遗民也。今人遽称之为归化,岂舜水之志哉!舜水居我日本,书札文牍必冠‘明’字于其姓字,自见招于水户义公以来,其于致日本人书中,称日本必曰贵国,述自己必曰漂零异域,托踪外国,谈舜本文集及舜水行述者,类能见之,而义公且题其墓曰: ‘明征君子朱子墓’。呜呼!此岂归化者哉?称舜水以归化人,甚非所以敬舜水也。”稻叶氏则辩之曰:“归化法未定以前之归化人,多为大陆之亡人,古者阿智使臣,都加使主率七十县之民归化日本,弓月君率百二十县之民归化日本,皆被驱于大陆之亡人,由半岛越海而来者也。镰仓之时,圣一国师、佛光禅师,同为宋之亡人﹔而林和靖后裔,始售盐濑之馒首﹔元人陈宋敬,今于小田原犹存外郎之药铺。斯虽微末,要以示此等亡人之托生于吾国也。而吾国历代所持之政策,则以容护彼等之内心自由为要,俾真有蓬莱神山、世外桃源之感。舜水以种族之痛,沦落天涯,自矢为明室遗民,其于归化之意,又果何所于矛盾也。庆安四年,舜水上长崎奉行(日本古代官名)书,有一节云:‘古者君灭国亡,自其卿大夫以及公子卿大夫之子,义当不死者,皆出奔他国。所至之国,待之有五:太上郊迎,宾之师之,其次廪饩臣之,畏彼国之讨则归之,有罪则逐之。载在典册可稽。未有不闻不见,任其自来自去者。倘贵国念忠义之不可灭,慨然留之,亦惟瑜一人而已,此外无一人援以为例。且瑜世守忠贞,家传清白,读周公孔子之书,不识南蛮天主之教,况敝邑与南蛮,相去万里,更无可疑。若蒙收恤,瑜或农或圃,或卖卜,或校书以糊其口,当不烦阁下之饩廪也。’是明居吾国版图,以避满洲压迫,已符于归化人之要素,而于末节则又明认如以上要求,若不见容,则暂留长崎,编管何所。从来归化人,类皆如此,而独于舜水不谓然耶?”菊池氏则谓稻叶为误解文意,反驳之曰:“舜水以他国待亡命人凡有五法,其一法即为‘饩廪而臣之’,后段又有‘不烦阁下之饩廪也’一语,则其非归化日本也,彰彰明甚。而稻叶君以该氏文中之‘惟阁下裁择而转达之执政,或使瑜暂留长崎,编管何所,以取进止﹔或附船往东京交趾,以听后命’,遽释为已认以上要求,如不见容,不得已暂留长崎,编管何所,武断孰甚。历史之根本材料,当以当事者之记录言说为主,以余所知,舜水终为明之遗臣也。”
嗟呼!先生不幸生遭国亡种夷之痛,乃转徙遐方,避地海外,以为卷土重来之计,间关万里,日向乡关泣血者,岂得已哉!而数百年后,人犹不谅其衷,反以归化诬之。使先生而归化也者,神州虽云沦陷,尚有汗颜苟活之地,则黄冠草履,遁迹深山,未尝不可以送此余年,满洲与日本奚择,而必越海以赴之哉?甚矣,稻叶氏之误也!使无菊池氏出而辩白,孤忠劲节,反有乞怜异族之嫌,先生身后之冤,无穷期也,不其痛欤!(未完)*
1913年5月1日
《言治》月刊第1年第2期
未署名
- 未发现续篇。——编者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7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