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柞蚕杂志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柞蚕杂志
作者:增韫 
1906年
影印本:。宣统元年十月,广东学务公所印刷处代印本,有新增(按)语数则,以小字注释的方式增录。

柞蚕杂志

弁言

[编辑]

  尝谓圣门论政,曰“因民之利而利之”,盖所谓因者,因时之所需,因地之所产,因人之所知,如是而已矣。直隶近年举办新政,皆须借资民力,元气未复,亟宜另辟利源。曩在奉天,亲见种橡养蚕之利,极力提倡,十馀年来已收成效。本省近山各州县,亦有此种,惜民不知养蚕,仅作染色烧炭之用,殊属可惜。因采集种树养蚕之法,名曰《柞蚕杂志》,又演为问答,名曰《柞蚕问答》,并道光间贵州按察宋公劝民告示,及养蚕事宜五条,后附此次白话告示,另刊成本发给各州县。总期人尽通晓,俾知所法,至于未尽事宜,则必须实验,以渐改良,原不必胶执成见也。前民利用,虽不敢居,然当民穷财尽之时,即土产所固有,而教其所不知,于至圣因利之说,应几无悖焉耳。

光绪三十二年 月 日,直隶布政使增韫序。

[编辑]

《诗.小雅》间关车之舝兮篇:“陟彼高冈,析其柞薪。”又,采菽篇:“维柞之枝,其叶蓬蓬。”

  柞有三种。其叶光泽,尖而长者,名尖柞,枝叶与栗子树等,所放之蚕,其茧小而坚实。

(按)浙俗名之曰茅栗树,亦曰麻栗树,即橡树,实即像子。生长最速,现皆伐取作薪。其实除饲豕外,亦无他用。若广种养蚕,不特化无用为有用,亦为地方开无穷之利源也。

  一名青㭎柳,其叶尾窄头宽,较尖柞叶大可两倍,厚薄同,所放之蚕,其茧大而匀。

(按)青㭎俗名鸭脚树,亦极易生长。

  一名檞棵,又名檞树,其叶怒生,较青㭎柳叶尚大一倍,色浓厚而质坚硬,所放之蚕,其茧较青㭎柳茧尚大一二分,不等色,微赭。

(按)此叶颇类于桑叶,枝条亦长,浙中随处皆有,但不多耳。

  此三种树木,统名柞木,其叶皆宜养放野蚕。

  青㭎、檞棵之叶,俗名欂椤叶,附梗最固,大半枯而不脱,至新叶将发,旧叶始落,俗名不落,非是,即春种春落,秋种秋落,亦非是。东省漫山遍野,悉生此树,落子茁根皆在秋后,固知俗说秋叶不落之误。

(按)浙此叶经霜而枯,仍萎附枝上,非经挼取,须待新叶生长始落,故有是名。

  按,柞树丛生,木最坚重,然多拥肿拳曲,如樗栎之属,千百中无一直者,虽不中他材,而独宜放蚕。

(按)浙中茅栗树颇多,直长有高数丈,周数尺者,但质粗不宜制造,最佳者仅供门材,馀皆充燃料耳,不亦惜哉。

  放蚕须择其低者,不惟其叶浓嫩,亦易挪移攀折。其树如大,须由三四尺高以上截去,使之另发叶最畅茂,用之放蚕,人少仰攀之苦,亦免虫蚁伤害。

  此种树截去两三次之后,即须全行伐去,使与地平。其另生者,名曰芽棵,旺更倍昔。春初伐去,秋间即可放蚕,并无耽悮旷废之虞。

  此树亦有生虫之时,然容易寻觅,虫子多在枝梢盘环,若篐剪而焚之,即不为害。

  有树之山,一经放蚕,易至薄瘠,不第蚕粪俗名蚕沙。性寒之故,盖一经杀虫驱鸟,迁移屡经人迹践踏,根下浮土一遇暴雨冲刷,随水而下,致有路根叶薄之患。如放三四年后,总宜闲过一两年,以养地力。

(按)此为山地言之,平原当无此虑。苟能倍壅相宜之肥料,生产自可倍增也。

  柞树落子即生,最易种植。惟其根不固,本亦单弱,当年不过七八寸,次年不过尺,三年不过尺五。然欲使速长,须于春初,以宽薄快镢贴地伐之,令其精气无处发泄,则先向下茁根,夏间怒生,当年即长尺馀,如此三年,则一发一丛,皆高三四尺,本年秋间即可放蚕。再过二三年后,枝干已粗,应择其直者,只留一本,已足供养蚕之用。

  此三种树,除养蚕之外,尚有四大利。其实房生,名曰橡子,橡子之壳为橡椀,可以染青。南省绸缎,其青色者,虽敝垢而色不落,即用橡椀所染。

  其粉可食,《晋.庾衮传》与邑人入山拾橡。唐杜甫流离回谷,拾橡而食。皆食其粉也,然须用水漂去苦涩,磨成细粉,再用水漂净,即可食。

(按)制粉之法:先取橡子去壳水浸,带水磨碎,以布袋漉之,沉淀洒干,即可充食,与制藕粉、山芋粉相同。盖各种草根均可以此法作粉,日本人考定二十馀种,名曰救荒植物,皆我国所弃置以为无用者也。

  其干可令生木耳,树过老即不中放蚕,当树身粗如人臂,即全行斫伐,俟另长条,方合放蚕之用。至伐下之树本,锯作二三尺馀长,以一木矗立地上,其上再横架一木,然后两边挨次斜铺之,如屋椽式,使其去地甚近。当春夏秋三季,阴雨蒸郁之时,便生黑木耳,用处甚多。青㭎柳于生耳尤宜。如见银耳,即木气已尽,便须剔出,陆续可摘三年之木耳,再行以之烧炭,较他种树木尤为耐火。奉天青㭎生耳后,即不中烧炭,或亦地气使然。

  其皮可熬树胶,现今泰西各国树胶,为用尤伙,中国人呼为象皮,其实乃橡树之皮煎熬而成,当再求制造此种橡皮之法,彷照办理,以期地无弃利。

  近人又有制造橡椀之法,此物染青,为用极广,无质体笨重,远运维艰。若将其碾碎,用水煮透,去其渣滓,取其精华,熬炼成膏,用时以水化开,略加黑矾,即可成色,则运售远方,可获厚利。

野蚕

[编辑]

《后汉.光武纪》野蚕成茧,被于山阜。

  野蚕之茧,有灰白二种。其白者较上,然最易变幻,不能选择单放。

  秋间选蚕场之最兴旺者,每一人即由其处购买茧种四五千枚,以荆筐担归,以免动摇。盖以蚕初变蛹,最为脆嫩,一有微伤出水,其蛹即死。

  茧种如经秋雨淋湿,急宜曝干,此后置不寒不燠处。清明后,即将茧种用细绳穿底成串,或三百或五百,随人自便,挂置向阳当风处,五六日后,即可出娥。

  蚕娥之出,皆在晚六点钟至八点钟,以翼之长短,辨蛾之牝牡,须分两笼置之,以免配对不时,出蚕不齐之病。

  野蚕做茧之日不齐,出蛾亦不齐。顶好者二三日即可出竣,次者即五六日不等。每日晚于出竣时,即以牝牡为之配合,由晚八点钟起至次日早六点钟止,代为分解,旁晚其卵即已生净。

  公娥一个,可以配母娥两度。如有公娥翅翼完全者,仍宜留作次日之用。倘次日母娥出多,如无公娥配合是将母娥一并辜负。

  春季天寒,将蚕子生于纸上。秋季天暖,将娥子拴之树杪。按,茧出蛾子生蚕早晚皆由人,便置避风寒冷处,即暂不出,惟不宜太久,恐迟节候致蚕不旺。

  娥生子之次日,其子由微黄变而浅黑,三四日后即出蚕。其不变浅黑者,即毈矣。俗名寡蛋。

  蚕生之初,先食其壳,以净尽者为佳。

  东省天寒树发,每晚先将树枝折插水中,使之生芽。将小蚕用鸡翎扫置芽上,蚕即因而食之,俟树发后,再移置树上。

  秋季用细草系蚕娥腰间,拴于粗不盈指之树枝,其蛾即将子绕生枝上,其子既竭,其蛾亦死。

  然既拴妥之后,仍须不时查看,恐有飞来野蛾再配,以致母蛾不能生子。

  配蛾之时,尤宜加慎,老嫩均不相宜。

  春季小蚕初上树时,最为紧要,此时蚕小体弱,虫蚁最易衔食,亟宜保护。

  野蚕与家蚕等三眠后,即便绣茧,除眠时不动不食外,其馀则画夜食叶,只不令其困乏饥馁,则收获可计日而得。

  蚕场春宜山背,秋宜向阳及窝风处。秋季蚕初食叶时,即山背亦可。惟绣茧时,非背风不可。盖以风吹叶动,其茧不易成也。

  窝茧之树,其叶要密,并审其蚕之多少,恐其叶少蚕多,绣同工之茧也。

  按,同工茧,蛹多颠倒,不但不能出蛾,亦不易桄丝,贩者多剔之,以其丝系两头,多缠绕不解。

  蚕尾后之足,抱枝甚紧,非猝不及防或猛风暴雨冰雹不能摇落,挪移时须由尾上倒捉之即脱,不然虽断不脱也。

  蚕之受病,皆由劳饿,或树叶稍远,就而食之,未免劳乏,多歇而不食。或叶已食尽,不为移树,其蚕多黄黑而死。俗名曰变老虎,以其有黄黑文也。

  茧种宜二三年一换水土,由此移彼,互相购买,愈换愈盛,至近亦须四五十里。水土不同,蚕始易旺,勿以为历年繁盛,年久不换,致受覆没之害。

  野蚕畏麝,一经熏袭,辄竟日不食。

  鸦鹊之嘴甚利,虽蚕已绣茧,亦能啄而食之,故绣茧后仍须看守。

(按)浙人每以山蚕露处,恐夏秋多雨于地利不宜,此特未知山蚕性质,未经阅历故耳。须知山蚕与浙中当畜之桑蚕不同,桑蚕因饲畜日久,已渐易其天然之本性,失其自护之能力,故必须在室,不复能耐风雨之侵。山蚕生长野地,习惯风露,除疾风、猛雨、冰雹等须设法遮护外,寻常风雨均所无虑。且河南南阳等处之蚕,尤必须雨水,若经旬无雨,且须以净水泼洒之。农工商矿局宪查得严州山中多野生柞木,特派员调查详确,先与山主订立合同,即赴南阳购买蚕子,雇订蚕工来浙试办,收效甚佳,实验既明,当可一雪群疑,而推广自易矣。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46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75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