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栗谷先生全书/卷十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 栗谷先生全书
卷之十一
作者:李珥
1749年
卷十二

[编辑]

答成浩原癸酉

[编辑]

曩在城中。再承手札。一答一否。未知照下否。即今道况何如。恋怀曷喩。且珥自西湖乘舟。昨到栗谷耳。求退陈疏。犹恐不得请。得请之后。还抱耿耿。彼荷蒉者。独何心哉。珥之退也。识者以圣上轻士为忧。三司交章云。形迹太露。虚名过实。未知何以收杀也。

答成浩原乙亥

[编辑]

卒哭国哀前祭祀可行与否。无礼文可考。前日。匆卒报答。更思多有未稳处。可愧。墓祭忌祭。虽无分别。但忌祭。一年一度。其日恝然无事。是所不可忍也。墓祭则卒哭后。亦有节日。故不必行也。如珥则卒哭前。忌墓两祭。俱废矣。如兄则无衰服。略设一奠。不备殷礼。无妨也。

卒哭前朔望参。则非祭礼也。依常例行之。何妨。

节祀。略设奠于墓前。无妨。

卒哭后时祭。当依常例。

前日。妄料季涵官高有衰服。故臆说云云。更思之则季涵之无衰服。与兄一般。且哭君丧于私室。亦非便。前说误矣。传于季涵。何如。祥祭略行云者。只为卒哭前不敢举殷礼也。

答成浩原

[编辑]

犹子之来。获承手翰。以审道履稍愆。止入城之计。非但念之不置。亦恨坐失佳期也。即今平安否。因便相示伏望。珥三度辞疾。未蒙允兪。闷不知所为。疾病向歇。而山陵事迫。不得已拜命。前途必值荆棘。未知狼狈几许也。第念进退之数数已甚。欲以所编辑要之书。脱稿进献后。还家为计。未知合宜否。商量下示。幸甚。下询别纸。更呈鄙见。珥不敢自以为是也。第恐吾兄太为仁字所压了。若杂木气而言。则似涉低看仁字。故曲护太甚也。张子曰。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仁是性之名目。今曰合理与木气。有仁之名。何害于义理哉。此是紧关处。虚心熟思。千万切仰切仰。自此更无入城之期耶。窈纠不已。

答成浩原

[编辑]

庶母之说。终无可据之礼。而鄙见亦不高。何由为定论乎。吾家之祭。则伯嫂立于主妇之前。庶母立于伯嫂之西稍退。诸妾立于主妇之西稍退。不敢序以昭穆矣。诸妾虽立于主妇之后亦可。以地窄不得又作一行矣。承重妾子之亲母。立于主妇之西稍前。似无害。虽曰妾而乃是亲母。岂不与庶母有闲矣。妇居姑前。终是未安。不如不参祭也。

监司行祭于别馆。终似无妨。盖忌日之哭。与举哀之哭。自不同也。若曰不异。则未闻朱子行忌祭于僧舍也。举哀则必于僧舍矣。

答成浩原丙子

[编辑]

朴生之来。谨承手札。备审道履迓新。神相万福。感喜殊极。珥病深学荒。又添一年。他复何言。示喩海西事情。垂诲诚切。感荷实深。但其闲曲折。不可不使吾兄一闻而理会也。珥固轻浅。但年已四十。涉世亦久。物情事势。岂至于全然不知而妄有更改乎。初忝方伯。意以为可救斯民一分之瘼。而及到任徐察。则凡大段弊瘼。必关白朝廷。无可擅改者。于是或疏或状。条陈缕达。而实惠可周者。则例被朝论沮抑。寸步难进。其他无甚利害者一二事。乃得报可。其中为而已。成者一事。为而未成者二事。营中自擅者四事矣。大抵革旧更新。但计其是非利害。要在有便于民而已。若必待贪官污吏与夫幸民一切乐从。然后乃欲有为。则宿弊终无可改之日矣。珥之所改。虽有一分之益。而贪官污吏幸民。则皆所不乐。此所以不终日而旋复者也。所谓为而已成者。各镇浦水军。每朔除若干名。使纳盐,黄角。以为救荒之资。当初万户,佥使。固多滥捧。既纳之后。又多偸用。托称消融。若会计减缩。则例报户曹。分征于水军。水军不胜其苦。珥意以为救荒。莫切于租。虽积盐如山。无谷则难救饥民。乃启请以租代盐,黄角。此则便于水军。切于救荒。而万户,佥使。则失其大利矣。但既已启请施行。似难还废矣。所谓为而未成者。其一馆军之事也。海西驿路凋残。以军民助役。名曰馆军。或轮回。或永定。不一其规。自乙丑年。尹公铉为监司。详定永定世袭之制。初则募民为之。厥后民无应募者。乃勒令永定。于是被定者号冤。以为无罪而陷于驿子之役。珥初巡行。坌集诉闷曰。一般良民。我何罪而为驿子乎。如是者不胜其扰。珥意亦以为若轮回。则一道军民一生。不过三年受苦而已。彼人何罪。独受终身之苦。以及子孙哉。乃启请轮回。而其中亦颇有自愿永定者。珥意除自愿者依旧永定。而钞出不愿者之阙额。以军民轮回。则两得其便矣。以此为事目。而未及施行。交代之意。以为永定则当悉永定。轮回则当尽轮回。岂可半定半轮乎。于是自愿永定者。多不愿轮回。一而道军民。皆畏轮及其身。纷起沮挠。竟不得施云。馆军不久。将为驱民之巨患矣。其二则水陆军换定事也。道内山郡水军。则愿为陆军。沿海陆军。愿为水军。珥之巡行也。亦纷纭呈诉。此虽无大利害。而不难之事。可从民情。故启请换定。久无回报。珥之递任后乃报可。交代之意。以为不可小小相换。必尽换一队。然后乃可。遂令列邑悉问一队情愿。则一队之中。或欲陆。或欲水。纷纭不一。乃以难行而止云。此甚可笑。宁有一队之军。尽同情愿之理哉。所谓营中自擅者。其一则列邑贡物价详定事也。贡物之价。邑各不同。而大抵滥征于民。故悉权贵贱。定其价米。此则甚便于民。而贪官污吏所不乐也。似闻海州,松禾二邑行之。而他邑则不行云矣。其二则水军价布及造船军也。前者水军差进上等诸役者。收合价布。付色镇抚。使之备纳。厥价不定。恒被滥征。珥下令定价绵布三疋。此则便于水军。而镇抚之所恶也。造船军。前者滥定多数。收其价布。为将吏私用。珥为量定其数。使优于造船。而无甚赢馀。此则利于公家。而将吏则大以为怨。未知今已废否也。其三则釜鼎之事也。营属之人。例纳釜鼎。珥以为釜鼎。安用许多。乃令营属一岁纳绵布二疋。以储营中。待国家不时之需。若积之既多。则如国丧天使等时所费。可以不烦于民矣。去春才立法。而即遇国丧。凡需多自营中措办。一道之民。除僧军外。不知有国丧。此亦一分之惠也。但营属以鼎价甚轻。故皆愿纳鼎。而不愿纳布。营属真是幸民也。托籍闲游。一年二疋。比于军役。则轻歇太甚。而犹愿益轻。岂可苟循其情乎。其四则罢元定之事也。道内渔船。多集海中。营镇抚悉录于簿。每船责征鱼物。名曰元定。而择大而且多。故渔人甚苦之。珥以为监司坐享列邑之供。无用鱼物故罢之。渔人等以为若全罢。则恐其复立。愿纳正木一疋以代之。珥亦欲助公用故从之。减十存一矣。此则甚便于渔人。而营中镇抚库子等。如失家产。缘出纳之际。得利甚多故也。交代之意。则以为海边防御之地。故储釜鼎。将以炊军人之饭。积鱼物。将以作将士之馔。不可革也。遂尽复旧云。自古预备不虞。只在于贮军粮炼兵器而已。未闻先积釜鼎鱼物而可以防备者也。就令有此。亦当积于营中。今乃尽散之亲旧。预备之意安在。况鱼物。未满一年。已尽虫败。虽欲积贮待用。不可得也。凡人有所更张。交代者踵而行之。若有防碍难行之患。则复旧可也。今也不论是非。不度利害。只以更张为不可。日听贪官污吏幸民之喧聒。悉复其旧。固易于发蒙振落。第未知于事何如耶。傍人亦不深思。随声和附。反以为轻改之罪。非但一道一世皆然。此俗见之所以深痼。世道之所以难救者也。尚何言哉。兄试以右件事。商量垂诲。何如。未知何事为轻率误改者。而若使深谋远虑者遇此。则亦将如何处置耶。大槪珥以病递。不能久留施行。职此而有所谤议。此亦不得已也。若使朝廷稍从珥请。则珥虽苟且。亦将开素留调。务利于民矣。今则不然。大段之请。一切沮拒。其所从者。如前无甚利害者。而珥亦被列邑忌惮。如芒刺在背。如是而苟留开素。则将被大谤。而于事亦非直截。奈何奈何。兄引西山,一蠹以责鄙人。兄之期我重矣。不敢当矣。但一道之政。非数月可成。而朝论阻于前。交承败于后。虽西山,一蠹。亦将无如之何矣。况如珥者乎。珥素有轻浅之名。故凡有所作。人必疑其率尔。真所谓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者也。此是珥所当十分策砺处也。今所云云。非欲分疏。欲吾兄据事而度宜。亦穷格之一助也。山僧焚荡之说。的是虚传也。火起他人积谷。决非怨珥者所为也。海州有一品官。深嫉书院之儒。造作此语。珥亦前此已闻之矣。海州半刺。决是廉吏。大受误闻也。右半刺不犯秋毫。甚有惠政。而厥性迂拙。不能媚事上官。款接私行。故过客必毁之。大受亦信听过客之言也。监司之欲贬。未委虚实。若亦信客言。则容或有之。此则珥所深知。浮言断不可信也。

答成浩原戊寅

[编辑]

凡事有是非。有优劣。是非与优劣不同。优劣者。同中有轻重也。是非者。异色不可相容者也。以人言之。一则君子。一则小人。以谋言之。一则为国事。一则营家计。以事言之。一则成事。一则误事。如是之类。乃是非分明者也。若是优劣。则同是士类而彼善于此者也。今使善处事者。若遇君子小人相争。则当汲汲攻小人。以救君子矣。若是士类相争。而无甚黑白邪正之可辨。则其将舍一取一乎。其将两保而俱全之乎。以此断今日之士论。则可不劳而定矣。沈,金之相争。当初沈无宿嫌。其遏清选之望。亦非私意。只是过念旧愆而然耳。此非小人之事也。金之毁沈。亦非必报复私怨也。只是所见如此。此非大衅。若两得消释。则可无事矣。两出之计。本为消释。而乙亥之不能消释者。西人之失也。西人既失矣。今之士类。只论其失。而处事自和平。则亦可无事。而今者。乃唱为君子小人之论。必欲以西人为邪党。则其失甚于乙亥矣。东人自在庐山之中。固不能自见是非矣。自山外观之。其为岭为峯。岂不分明乎。今若以优劣言之。金固优于沈矣。虽然。其所谓东人者。岂尽优于西人乎。闲有趋时附势。浮薄不正者矣。岂可以一二人之优劣。便定是非邪正。断为国论乎。若使优者。必攻劣者而不相容。则诸葛孔明可攻庞士元矣。天下宁有是理耶。若以是非言之。是非无定形。随事而现。大抵利于国者为是。害于国者为非矣。当初同是士类。欲为国事。则固可谓两是矣。及乎结衅相排。顾念身计。则可谓两非矣。乙亥。西人举措失当。东人退缩。则西人误事。固非矣。今日东人持论过激。西人退缩。则东人误事。亦非矣。是非何常之有。今欲以东人所为皆是者。愚虽百尔思量。终不能见其然也。论其事则均有是非。而论其人则皆是士类也。何必独斥西人之非而目为小人乎。其人有君子小人。则其论虽同。必当用君子而舍小人矣。其事有是非而其人同是士类。则其论虽异。只可正厥事而容其人也。今之极力争辨者。欲为何事乎。且宪府之疏有曰。以私怨构祸。未知所构者何祸耶。仁伯之出。是果一人构祸而然乎。告君之言。如是不实。未知厥心公乎私乎。玉堂从而赞其忠。此亦何见耶。玉堂之言曰。是非不可不明。而处置当以和平。既曰有是非邪正。则虽欲和平。其可得耶。为今士类之计者。当曰沈某虽无现著罪过。而本非可柄用之人。且与士类相失。此当保其爵禄。而不可更居要地也。三尹既忤于士类。此亦不可更授清职也。其馀士类。当视以一家之人。议论稍或不同。皆可消融归一。洗濯形迹。用舍一以至公。同寅协恭。共为国事。如此而人心不服。国论不定者。愚未之信也。今乃不然。必以君子小人立标帜。断定东为君子西为小人。然后乃欲以和平处之。进退无据。极为可笑。彼诚小人也。当亟屏斥。何可相容乎。如非小人也。名之以小人。亦何意耶。过激之论。出于少年气锐之人。则举朝莫不靡然从之。而逆耳得中之言。出于局外。则反皆哗然非笑。可叹可叹。滔滔者既不足与议。而如景涵善人。亦汩于众。反笑我狼狈。岂非命耶。第未知景涵真以西人为邪党耶。若然则宜乎訾我如此也。如其不然。则鄙言何过焉。肃夫兄是心公底人。故其言甚从容可爱。但以优劣定是非。此似察理未精矣。假使金优于沈。只当曰某也优而可用。某也劣而不可用而已。此何足以缘及他人。断定一国之是非乎。今者流俗。得志陞擢。而西人若季涵,重晦,景瑞诸公。皆退缩矣。若使士类与流俗为一。则士类亦流俗也。何益于国。今若与流俗区别。则势必不克。而又生一秦。其祸尤速矣。自今以后。更无善后之策。坐待其亡而已。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鄙疏。两利俱存之计。乃所以防后患也。肃夫以西人独作坏而东人不至作坏者。亦未可晓。乙亥西人之失。在于举措失当而已。未至如今东人大唱邪正之说。使人心忧骇。士论横溃。更无收拾之望也。虽曰不至作坏。吾不信也。鄙疏两利俱存之计。乃所以防后患也。若以为一是一非。则乃所以助其倾轧也。何以防卞庄子之窥伺乎。若使两虎不斗。则庄子亦无如之何矣。景涵以鄙言为出于忿怼。此则不然。排难之文。主于明辨。故观者或疑忿怼。大抵忿怼。多出于私。此非我家事。珥何忿之有。窃思金仁伯所见甚开明。若使今日主论。必不至如此劳攘。以此观之。景涵之才。可谓不及仁伯矣。两是两非之论。方被士类之诋斥。第未知唐之牛,李。宋之诸党及韩,富二公。必舍一取一。然后乃可为国乎。此皆不知优劣与是非不同。而加以私意附会。乃至于此矣。若使心公见明。则可以一视。而就中优者进之。劣者容之。同归于太和矣。孰主张是。只仰苍苍而已。鄙言未知大段悖理否。若于兄见不合。则委曲开示。使祛迷惑。如以为无失。则须通谕于肃夫,景涵二贤。使之反复归一。幸甚幸甚。不谋其政。虽有圣训。而问而告者。闲或有之。兄虽括囊。犹不免谤。须使吾辈议论。可以定千古之是非矣。况景涵陷溺之深。汲汲救拔此友。亦吾辈之责也。珥言恐不见信。渠于老兄之言。岂敢相忽哉。

答成浩原己卯

[编辑]

近日。往复议论。可谓详矣。而不相契者。鄙意则以为是非不关。不须力辨。而兄及肃夫。则以为不可不辨是非。此一事不同故也。今若以兄言为主。而力辨是非。则物情尤骇矣。奈何奈何。大抵此事。以人物言之。金优而沈劣。金可用而沈则有无不关。若以结衅一事言之。则曲在于金也。纷纭士类。心私见偏者。固不足道也。若兄与肃夫。则十分无私。而犹不觉悟者。以不知始终曲折故也。珥前此不欲明言者。恐伤于金也。今者。不得已略言之。幸察纳焉。当初沈,金少无宿嫌。只是沈为舍人时。以公事到尹元衡家。见金寝具在尹婿之室。心贱之。及金擢第有名字。人皆称誉。而沈独不韪之。及吴子强在铨曹。欲金为铨郞。他人皆可。而沈独遏之。子强就沈家相争。不知其几许。此事。珥及侪辈知之。他士类未必知也。阿私者。虽知亦讳之。沈竟不得遏。卒为铨郞。及金得路之后。又力诋沈失。以为愚且气粗。不可柄用。此言似矣。而发于金口。则为妒妇之言也。人必疑之矣。且沈将误国而势不得不攻。则金不可避嫌矣。今则不然。沈虽外戚。而无作弄之失。沈之有无。不系治乱。而其他纡金拖紫。接武显班者。多出沈下。而金皆不疵。独攻沈太力。故随后出而从金游者。莫不非沈。以为媢疾之人。于是沈之侪辈。亦多不平。而皆指金为报怨之小人。此时明其不然者。独鄙人耳。前后辈之相争。始于此矣。朱子亦曰。君子有时不可不避嫌。此类之谓也。金虽避嫌。何害于国乎。兄试思之。沈之遏金。虽曰不知人。而此实公过。有何罪乎。金之诋沈。虽不可谓私心。而非安危治乱所系。而无故肇生厉阶。至今为梗。是谁之愆。若使金不遽诋沈。而持议平和。使士林不岐。而引进清流。布满朝廷。则国家宁靖。而如沈者。不过为一外戚之参入士类者耳。何能作弊乎。金不出此而轻浅寡谋。先为下手之计。从游少辈多和之。于时有一达官。心虽公而气懦弱。今指为东人者也。闻其议。乃语诸某某曰。贤而今指为西人者也。幸值士论攻前辈。则除思庵一人外。他人皆不可救。救则反挑其祸云云。此言。只是侪辈数三人知之。不可烦告他人也。于是前辈之疑金益甚。甲戌年闲。有浮谈谓沈将攻金。此则虚传也。鄙人知其实矣。乙亥之岁。金为亚谏。劾思庵使之谢病。于是虽珥。亦疑其不吉。及后细闻。其议不出于金。然后乃解其疑。于此辗转疑阻。断不能相容。然后珥乃生两出之计。此事兄亦暂知之。沈无攻金之实事。金有图沈之实形。曲折如此。未知沈金孰曲孰直乎。优劣还他优劣。是非还他是非。优者不必是。劣其不必非。天下之理。乌可以粗心略见而便断是非乎。乙亥西人之失。固非矣。当其始若善处。则岂有今日乎。虽然。由今日东人所为观之。则乙亥之失为轻矣。时人不晓事理。而惟以人物优劣是主。见沈非粹白可爱。而其从游者。虽有善人。而无学问之士。见金清苦好善可爱。而其朋友多清流。闲有学问之士。加以乙亥西人失人心。而公论许东人。故遂以分辨东西是非为奇货。欲得善名者趋之。欲做好官者附之。一世靡然。莫敢抵牾。而闲有士类心公者。亦不知曲折。不察义理。而不能不动于时论。于是无智愚贤不肖。皆入于东。万口和附。幷为一谈。牢不可破。而人心不服。则便曰人心之不公者。虽不服无害也。识者矫其偏。则彼虽名为善士。而实怀私心也。于是排轧异己。欲售私计。无所不用其极。名为助金。实为金累。到今仁伯。乃为祭后之刍狗矣。鄙人之疏。若谓之欠于周详则可也。若以不辨是非之故。遂至大激云。则恐兄察理不精也。若从实言之。则当初结衅。曲在于金。乙亥举措。曲在于西。今日所为。曲在于东。东负二曲。西负一曲。尚可谓之东是西非乎。兄恨珥不析以至理者。此固然矣。今之曲折。如上所陈。则愚意以西为非。以东为是者。无乃非至理乎。夫如是则至理愈析。而时论愈激矣。兄则以扶东抑西为至理乎。兄以沈为外戚而不屈于金。为沈之非。此尤不然。此则势也。岂是非之所在乎。所生之地。岂其人之罪乎。更思幸甚。大抵凡事过情近伪者。必邪慝之所为也。宪府之疏。言多诪张。以沈为小人。以西人为邪党。此乃过情近伪小人之言也。阴之剥阳。邪之害正。必有其兆。非一朝一夕之故。宪府之疏。乃托公售私。剥阳害正之兆。而群贤不斥其失。而反加崇长。则公论何由得行乎。至于今日。奸状已著。而犹不敢崖异。受其笼络。砥柱横流者。独一肃夫也。惜乎。肃夫察理不精而见几太迟也。习之切责。而肃夫虚受云。此在寻常善人则可谓贵矣。吾兄视肃夫为何等人。而以此为贵乎。吾党则当责备于肃夫。若以此等事。为肃夫之所贵。则无乃低看学者乎。若使鄙疏既上之后。群贤合力。裁抑过激者。而收拾西人之贤者。使有和平之福。则不亦善乎。今则群小充斥。蔓难图也。末如之何也已。吾兄以鄙疏为峻言。亦恐不然。宪府之疏。实出小人之手。而珥疏则只论其激而不直斥之。则此乃婉辞。非峻言也。珥不敢尽言者。恐连累伤于东边善人故也。疏中所谓深虑远识者。正指而见,景涵辈。而渠辈亦不免攻珥。则尚何言哉。此是国运穷厄。非人力也。今兄察事情不详。而徒以鄙疏惹起骚扰。为仆之过。此恐未然。今人积冷成肠者。少饮热物。则必冲激成痛。饮冷则无伤也。若善医治之。则将不计暂激而用热药乎。欲不相激而用冷药乎。今日之时论。自成一家。少有他议。则攘臂攻之。必附合时论。然后帖然无事。鄙人安能为此态乎。以热救热。以冷治冷。此是神医手段。若庸医用之。则多有杀人者矣。如仆拙手。安能效之乎。鄙意以大病在于无用之辨。以别是非为名。故欲先去病根。而施其调剂之药。其言固不尽理。而大纲则不误矣。肃夫别纸。大槪公言也。只是所见不明耳。牛,李之事。诚近于今日矣。若宋之诸贤云云者。只言不必君子小人相攻击云尔。非谓不相符合矣。但如蜀党。固非矣。假使程子为政。则将举蜀党而尽斥之乎。抑治其不可服使者乎。愚意苏东坡则不可用也。其馀亦多君子。胡可尽弃乎。牛,李则以人物言之。李优于牛。而结衅之初。则曲在于李也。牛僧儒,李宗闵对策毁执政。而执政是德裕之父吉甫也。吉甫非君子。则两人对策是公言。而德裕先怀嫌怨。岂非曲在于李乎。人物则李有才可用。而牛则只是优游之人而不可用也。今日之事。髣髴类此矣。肃夫以珥疏为救沈而发此。则专不相知也。可叹可叹。今日名为明辨是非。而尽斥西人以邪党。使士类判涣。国将不国。故鄙疏欲治此病耳。岂区区为一沈义谦者乎。肃夫之见尚如此。则他人何足道哉。裵度之不能镇定朋党者。其时人君不明。不可告语。而度之忠诚。亦有所未至耳。岂可取以为法乎。若如肃夫之言。则裵晋公上调和士林之疏。则便以为力救牛奇章乎。大抵士类之斗。当视倾者而扶之。乙亥。仁伯将窜绝域。而珥独启救之。则岂为一仁伯乎。今者。以沈为小人。以西人为邪党。则甚于仁伯之窜矣。鄙疏。只明沈非小人。西人非邪党而已。曷尝赞沈为君子可用者乎。鄙疏笔端抑扬处。容或过中则有之。肃夫作箚。以全然颠错目之。无乃已甚乎。近日览朱子语类。得一段议论。使人有省。其言曰。在论语弘毅章弘是宽广耐事。事事都著得。道理也著得多。人物也著得多。若著得这一个。著不得那一个。便不是弘。今者。而见,景涵辈胸中。只著得东一边。不著西一边。岂非不弘乎。且如有两人相争。须是宽著心。都容得始得。若便分别一人是一人非。便不得。今者。粗心略见事理彰迹。而便欲判断是非。安能得其正乎。或两人都是。或两人都非。今之士类。张口大言曰。天下安有两是两非之理乎。如肃夫亦有此言。今见朱子之言如此。则彼辈何以抵当得乎。如吾兄亦以为两边人必有一是一非者。无乃察理未精乎。始知读书不可不博也。或是者非。或非者是。东人本善类。而今则诖误于附会之群小。反成其非。乙亥西人固非。而今则退缩。反归于是矣。皆不可知道理自是。大底物事。无所不备。无所不包。若小著心。如何承载得起弘了。却要毅宽广里面。又要分别是非。有规矩始得。朱子之言。大中至正。无偏无颇。道理至此。然后乃为直上直下。亭亭当当之正论耳。鄙人固加省。而愿兄明察也。吾人今日只合闭口。而所争者。义理不得不讲论归一。故葛藤至此支蔓。不可挂他人眼。只肃夫可使见之也。欲抵书肃夫相讲。而肃夫无书。鄙人先之。则近于自明。鄙性平生。不欲与人分疏。故不为耳。若肃夫有书。则岂不尽言相正乎。

答成浩原癸未

[编辑]

谨承垂问。感仰。但寒甚在旅榻。有妨调摄。仰虑仰虑。珥入京之日。即被引见。天语敦勉。珥虽三四恳辞。而终不许免从。此已负泰山。岂蚊力之可堪乎。只望尊兄来救而已。示事。敢不留念以图乎。宋翰弼事。不欲更言也。昨闻天语。则曰。自古固有小人。宁有骂辱山林者。此则前古小人所不为者。顷日。时辈为之云。其重尊兄如此。可不速来谢恩耶。药则昨已剂上。想达座下。适患头痛无聊。不宣。

与成浩原

[编辑]

寒甚。伏问道况何如。前奉依依可恨。今兄何以为计耶。鄙料兄今更无逃义之路。直须向前。鞠躬尽瘁。以死为限而已。未知如何。珥亦近日独仕。殆不能堪。可叹。肃夫处。送札否。此人悔悟。则岂不幸乎。

答成浩原

[编辑]

再承手字。感慰深仰深仰。以兄则或可羡珥矣。他人则珥可羡矣。示欲预闻事。明明坐起时。可共商确。故不录上矣。若以坐起为烦。而不相往复。则恐无参判政事意也。未知如何。肃夫之书。亦贻于珥。其见终不可回。命也奈何。洪君瑞之言。尽好。第所谓公论者。难的知。真是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处也。

答成浩原

[编辑]

来谕激不激之论。终是苟且。计较利害。莫如勿为此论也。且所谓不激云者。当初有兆眹。而事未发之时也。彼辈既以误国小人。逐鄙人之后。虽欲不激。其可得乎。末俗偸惰。不能正言。固其时习。于斯时也。又以尊兄不激之论。行于其闲。则天地闲正气消尽矣。愿勿更言也。呵呵。

与宋云长翼弼○甲子

[编辑]

昨奉未稳。诚如下示。示意反复思之。果如下谕。叹服叹服。但今涂穷。无以为计。且珥素是世臣。非孟子之比。典籍之科。只为付禄而已。非委任之职。辞此而至于饿死。则恐非中道。若稍有他途。则珥必决意不为矣。昔朱子受祠官之禄。每以为不满人意而终不免者。无他途故也。今之典籍。虽不若祠官。而只为付禄。则亦庶几焉。不受固是。而受之者。亦不可谓食不义之食也。以此为利而欲其富足。则乃真不义也。一家数十口。朝夕绝粮。与其乞于人。宁受君赐也。虽然。珥若以处士立朝。一日欲退。则不可受此也。其闲又有权衡。商量如何。珥非敢自是也。

答宋云长丙子

[编辑]

花石佳会。杳然如梦。追思怅惘。顷因沈仲悟。得承手简。感慰深仰。即今道况何如。前日之会。连值外客。讲论未稳。迨恨迨恨。珥因事到西湖。适被恩命。拜铨曹参议。进退狼狈。可闷。揆以出处之义。则只合退归。更有何疑。第今近事日非。士林横溃。国势岌岌。莫如今日。如珥者。受国厚恩。似当忘身殉国。朋友多有以此相责者。亦似有理。未知雅意如何。精思回谕。切仰。国势若下于今日一等。则将有捐生赴难之举。与其已败而捐生。宁救止于未败为得也。今日与珥叙别桂林亭子之时。迥不同矣。殊可痛哭流涕矣。

与宋云长

[编辑]

谨问侍候何如。恋仰恋仰。珥受由来坡。期限甚促。虽欲历拜。不可得也。可恨。麋尘受羁。不知能忍几许时耶。熊潭事。切欲一见方叔细论。而迄不能得。可知卯酉无暇也。若此度却光阴。终至做什么事乎。初二日。欲与浩原作夜话。君若健人。则或可临陋。奈不能冒寒何。可叹可叹。

答宋云长

[编辑]

鱼公之来。获承惠手简披阅。欣感如对雅仪。第审调况尚未康复。恋虑亦极。珥缘客烦。不能邀浩原。昨日投宿厥家。今日始还耳。熊潭事若成。则幸可言耶。当扣方叔。若蒙许诺。则筑室之费。珥亦略助为计。且下示进退之义。是平日卤莽所讲也。敢不敬佩。第念久速有义。虽不可贪恋。亦不可悻悻。此事言不可悉也。

与宋云长丁丑

[编辑]

谨问道履即今何如。恋想日切。顷承手札。得审遭服。且患儿疾。深用忧念。今则已寓汉江耶。侄景震则拟来此。而耼也独受业云。此儿性懒。痛警俾变其习。则厥赐大矣。珥仅保。贤季无恙否。向者见书甚慰。但无移卜之意。峡中之事。恐不得成也。金希元今在何处。约访石潭。而迄无一书相问。无乃此君于言忠信上。功夫未足乎。如相见则道以此意何如。珥坐在冗中。又无朋友相警发。若如此度日。则此生可惜。

舅甥是一家之人。而君乃使耼称珥以先生。此殊未稳。命改之可也。此等事。从俗无害于义也。

与宋云长

[编辑]

近日霾热甚剧。未知道况即今何如。曾承六月念七日下书。厥后更无音问。向念悠悠。承耼甥侍学。有可教之势云。幸甚。珥仅保。但妻妾在山中。无止泊处。必筑室修糚移入。然后可归坡山。人事不如意。还期似在仲秋之晦。可叹。希元来此才二旬。厥严天召去。寂寞之中。更无相长者。甚恨。安峡之卜。季氏不迁。则事恐不成。未知鱼彦休之计。今则何如。且舅甥之闲。为师弟子。若真有所授受者。则可称先生。今者耼也于珥。有何所得而称先生乎。不如从俗称叔侄之为愈也。馀祈自爱加啬。

与宋云长

[编辑]

谨问迩来道况何如。恋仰恋仰。顷者奴来。得承两度手简。甚慰远怀。珥缘妻妾避寓山中。屋舍亏疏。妇人多畏。不能弃还坡山。必待新筑稍成。可使妻妾人接。然后乃可还也。还期当在孟秋之末。相奉似远。思之怅惘。侄辈进学座下。诚得其所。第虑俯教费力耳。安峡溪山。诚可爱玩。田土亦肥。可以考槃。事之成不成。在于力之何如耳。鱼君已还耶。此君定居。则兄业亦成矣。珥则初无移卜之计。但兄弟当会坡山。人伙粮少。故欲作农墅以添数月之粮。兄若卜居。则珥亦筑数闲。以为相从之所为计。见得季鹰书。无意移居。可叹。卜居之事。须是自定。鱼君若还。则伏冀同往更见。早定何如。季鹰答书。适便忙。当俟后便。

与宋云长

[编辑]

别后消息渺茫。恋怀日积。即日温暖。道况何如。珥凡百粗保。只是旁无畏友。耳绝规警。学力日退。是深可惧耳。仄闻兄与贤季。暮春之初。访浩原信宿。恨不参席末也。小学辑注。想多疵尤。伏乞细评付标。送于浩原处。且留跋语。切仰切仰。顷因无事。周览海州山北泉石。得一瀑布。长可准朴渊。但岩非斗起而横卧。故水势逶迤。布流岩上。此不及朴渊之壮耳。水清岩洁。使人爱玩。尽日忘归。适有山人请构屋其侧。乡士亦有助者。屋就则殊可栖息。而去珥家只二十馀里。往返之路亦平易。愿兄与季鹰一来同宿。往听风雷也。习与性成之说。更检看商书。则曰伊尹之言曰。慈乃不义。习与性成。既云不义性成。则其为气质之性明矣。成性之论。则朱子以为如践形云。然则性成之性。气质之性也。成性之性。本然之性也。如此看何如。更思回示。

答宋云长

[编辑]

庶母之礼。思之未得其中。虽承盛喩。旁引曲譬。辞严义正。而揆之情理。终是未安。决然行不得。略言其难。幸更思而回教如何。祭时婢妾立于妇女之后云者。亦难晓解。古人所谓婢妾者。多是女仆。岂必庶母乎。倘使庶母。立于妇女之后。则非但嫡妇居前。虽所生之子妇。亦必居前矣。欲避匹嫡之嫌。而使姑居妇后。则无乃虞舜受瞽叟朝之礼乎。此一难也。庶母亦多般。父若幸侍婢而有子者。谓之庶母。则此固贱妾。不能处子妇之上矣。若使父于丧室之后。得良女主馈。以摄内政。厥父生时。已居子妇之上矣。今以父殁之故。还抑之。使坐子妇之下。则于人情何如哉。此二难也。父之婢妾。则有子者有服。无子者无服矣。若主家之妾。则乃贵妾也。不论有子无子而其家长尚有服。则况子为父之贵妾。岂可以为无子而无服乎。况同爨缌者。著之礼文。恐不可目之以无服也。今兄定论以为无服。此三难也。古人慕亲者。所爱亦爱之。犬马尚然。庶母既经侍寝。则子不可不爱敬也。今以位次之嫌故。使之块处一室。不敢出头。家人相率宴乐。而庶母不得出参。饮泣终日。则是乃囚系也。于人情何如哉。此四难也。大抵礼固主于别嫌。而位次相隔。则非所忧也。若使庶母主此北壁。受诸子之拜。则固是干名犯分矣。今者。坐西壁而与诸子妇相对而拜。则是果相逼于先妣乎。以坐之差后分嫡庶云者。亦不然。若先妣在。则其可坐于西壁而差前乎。君臣之分。严于嫡妾。而君坐北壁。臣坐东西壁。先妣之位在北。庶母之位在西。宁有干名犯分之嫌。近世人心薄恶。多视庶母如婢妾。至于所生之子。亦嗤厥母为婢妾者或有之。珥亦见之矣。吾兄不此之忧。而乃忧时俗之推尊庶母。无乃过乎。又以为庶母居尊。则凡事必禀命者。亦不然。庶母只是位次居上耳。家政则当属家长。母子之闲。尚有三从。况于庶母乎。凡事更历。然后乃知其难。吾兄不亲历。故立论甚易。若使遇珥家事。则亦必难处。恐不能信口信笔如此之快也。

奉祀妾子之母。固不当立于主妇之前矣。亦岂可立于主妇之后乎。不得立于前者。嫡妾之分也。不得立于后者。母子之伦也。顷者。承重妾子来问祭时厥母之位。余答以当立于主妇之西稍前云。兄必非之矣。虽然。三代以后。乱嫡妾之分者多有之矣。若乱母子之伦。则人情尤骇。无乃母子重于嫡妾欤。高论以行列之多。为不可行。此则未然。若曰礼不当然则已。然于礼无害。则虽千行百列。何伤哉。子孙若分散数世。则其行列亦多矣。岂可以行列之多。而合昭穆为一行哉。

众妾亦然。苟可分序。则虽多行列。亦不可已也。大抵贵妾之异于婢仆。三代以来皆然。恐不可一切斥以婢妾也。同爨缌。非谓父妾之无子者也。珥岂不知哉。礼。大夫为贵妾。虽无子亦缌。妾无子尚可缌。况庶母之贵者。虽无子。岂可无服云尔。假曰无服。亦当以同爨有服。此则指珥之庶母而言也。非泛指人之庶母也。

与宋云长

[编辑]

吾兄论九容议论处虽好。推衍过深。凡一身动静言语处事。皆欲以九容蔽之。此恐未然。九容者。只言其形体当如此。恐不如来说。足容重。只是不轻举耳。所谓周旋折旋等之说。何其太广耶。手容恭则来说是也。谨改之耳。声容静。与安定辞亦不同。近来学者语声多低微。无乃主兄说耶。君子其言也厉。岂可以低势为可乎。且所谓不出杂声者。亦谓其可不出而不出耳。非故忍而不出也。气容肃。则分明是似不息也。人固不可无声气。若鼻中出声气。使人闻之。则不可谓之调和也。貌思恭。似是主于端庄。然添入谦逊意思。亦不妨。立志章我又何求云者。果不莹故谨改之耳。时时云者。先儒之言。亦有时时习之之语。恐不妨。且无时不猛省。则无乃太过用心而生病耶。持身章。合论持身正心之功。恐不妨。中庸只说诚身。而正心在其中矣。读书章云云者。亦有意思。何必尽删。事亲章云云。父母之恩莫大焉者。是生我之故也。若以生我为非恩。而别求他义理。恐不能也。但兄说如此。他人亦有疑之者。故谨改之耳。复时。若兄长乘屋。则或可呼名故云耳。孝子出入不脱衰者。乃古礼也。古礼之不行。已数千年。以朱子之大贤。尚不能复古。以墨衰出入矣。今人不顾前后。而带绖出入者。乃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者也。吾兄以此为礼之当然。恐未三思也。到家即成服之即字。非吾意也。浩原考家礼而加之矣。但家礼与古礼稍异。恐不能一遵古礼也。朋友麻之说。载在礼文。恐难违也。守令之馈云云者。似未稳云。故已改之耳。但吾兄以守令假要诀。费钱财作美馔。此则过忧也。瘠民肥己。媚灶之徒。乃读要诀而遵守乎。祠堂叙立之图。鄙意。诸兄当稍前。诸弟则既立于主人之右。不必稍后。脯称佐饭。似未稳。但设馔依俗礼。故易以俗名耳。经旬当依旧文。朔望用红直领者。取盛服也。时祭用分至。是程子式也。大书何妨。祭祢。恐丰于眤也。题赠当添入其仪。墓祭既已两度再拜。而旋又参神。恐非礼意。丧服中行祭仪。谨改之。

答宋云长戊寅

[编辑]

溽暑挟霾。人气不宁。向恋方深。忽承情翰。凭审道况冲裕。何慰如之。珥稍苏耳。未拜谏长时。具陈情小疏。言不可轻进素食之义。且请恬退。疏未上而召以谏长。尤增惶恐。欲待厥疏发落。以定行止。而上疏之后。自上即命递谏长。不待珥更辞矣。从此可免纷纭除拜。得以遂其优游之志。此则幸甚。但优游中。功夫事业。不可不惜寸阴。此则仰恃吾兄有以提撕警策。使不止虚作野人也。西归之思。浩然而发。加以家人避病奔窜。尤不可不急往护视。故念闲发西轫耳。第恨国恩末由上报。此不无耿耿耳。示谕别纸。果如伯喈碑文。则纲目误矣。但纲目。经朱子之手。以朱子之博学。岂不见此碑文乎。且此碑文。不类两汉文章。颇似宋,晋闲浮丽之文。此亦可怪。徐俟更考耳。相奉似远。未前珍啬为祷。浩原家无恙矣。蔡碑文。出于何书。切欲知之。龟峯别纸。以蔡邕所作郭林宗碑观之。林宗生于顺帝永建三年戊辰。卒于灵帝建宁二年己酉。纲目书黄宪卒在安帝延光元年壬戌。则宪死后七年。林宗始生。安得有汪汪之称于未生前耶云云。

与宋云长

[编辑]

一别音断。甚苦悬想。玆承辱复。感慰良深。但偏证未瘳云。煎念罔喩罔喩。浴泉或可见效。试之为良。如兄资高见明。可以大进。而乃为二祟所挠。不能安居。修业进德。岂非命耶。可叹。珥凡百粗遣。虽一味窘乏。而山中寂寥。却无闲是非。是可乐也。习与性成之说。高喩殊未相契。大抵说经。先得本文义。然后可以旁及。此四字。本出商书。伊尹之意则曰。太甲不义之习。久而惯熟。若出于天性云尔。更无他意。天性。如文王天性聪明。至如人论人物曰。某人性本云云。此是气质之性也。若做本然之性。则不义二字衬贴不得。上下文义。各成胡越。不问义理何如。而文字已不通矣。此外旁引之说。则合则取之。不合则舍之耳。何必为彼牵制而曲为之辞乎。老兄善思。若虚心不主先见而更思之。则必晓然无疑矣。伊尹则以恶为性成。程子则以善为性成。或以善成。或以恶成。岂非同为气质之性乎。朱子之说。虽或如此。或是记录之误。或是少时之说。未可知也。曷如伊尹口道底。经孔子删取者之为可信乎。未审高见如何如何。兄说不善之习。亦同本然之性云尔。则恐不成义理也。

答宋云长己卯

[编辑]

谨问道况即今何如。前在海乡。谨承手字。备悉道履愆和。至于左臂不仁。深用惊忧。不能已已。想今差息矣。珥今在栗谷。来初三日。将陪寡嫂西行。凡事匆匆。不能进拜。兄又难出。恐失邂逅。叹恨罔喩。兄若平康则二十六七日闲可一枉否。珥则拘于职名未递。尤难一进也。成性之说。每以涵养成甚生气质例之故。看作气质之性。今承来说。又见朱子语类。以为成性犹云践形云。若然则当看作本然之性矣。成性存存之性。乃浑成底性也。知礼成性之成性。乃谓以知礼成其性云尔。文义不同。而性则皆似指本然之性也。语类文字。有些未莹处。更思为计。

答宋云长

[编辑]

向恋日积。忽因浩原便。得承中元日手书。感慰不已。信后道况何如。似闻又遭舐犊之悲。未知信然否。是第几胤耶。惊悼罔喩。天何不祐善人至此极也。想惟安之若命。不至过伤也。珥杜门依昔。无可言者。性成之说。来说亦不为无理。但古人所引文字。以本义观之。则迂回不通。然后乃可求他义也。今者。程子性成之说。以本义观之。乃少成若天性之义也。十分通得。而乃求他义。何耶。朱子所论本文。时未检看。徐当考出为计。来谕专心读书。日新己德者。真鄙人所当服膺也。感佩感佩。但审欲移家属入山益深。从此影响。尤难相接。不胜凄黯之至。第恐兄之物力。不能辨此也。舟到杨江。果有是计。火色尚盛。退然中止。末由一奉。可叹。去月以书寄浩原倩传。未知下照否。季氏今在何处。恭承寄问。深慰深慰。戒勖之辞。敢不虚受。珥受国厚恩。常切仰报之念。有时不免轻发。真是屈原之病也。有时不觉自笑。况旁观识者。岂不发笑乎。每欲匹马独往。以扣幽扃而不可得。徒切驰慕耳。秋凉渐生。伏惟二兄为道益珍。

答宋云长

[编辑]

仰恋方切。忽承七月二十六日下书。备审哭未殇之儿。念其明悟。殊以为悼。前因浩原闻失儿。而不知为某。泛上吊状。未知下照否。万事皆命。宽抑幸甚。下示性成之说。前书略论。俟检看朱子之语。然后当毕馀论。未知其语在朱子何书几卷耶。且疏辞得失云云。今不须辨。只是义理不可不讲。玆不敢默默。沈,金。以人物言之。金优于沈。而其侪辈多清流。虽使朝廷舍沈而用金。无妨也。但当初结衅。则曲在于金。况所谓西人者。亦多贤者。不可尽斥也。若使心公见明者处之。则打破东西。只以人物贤否为用舍。此乃今日用人之第一义也。时人不问结衅曲直。而只以二人优劣为主。遂以分辨东西为奇货。好名者趋之。好爵者附之。闲有贤者。识见不明。亦从时论。万口和附。幷为一谈。群小猬起。争相附会。坏弄国事。将无所不至。而大小臣僚。无一人敢言者。亦无明知其是非者。如珥爵居大夫。受国恩非不深也。官以谏为名。言非出位也。玆敢陈疏。心知彼辈多小人。而恐连累伤于善人。故回护待以士类。疏多婉辞。而嫉恶之意。有时闯发于笔端抑扬处。此乃人情之所不免也。欲攻附会之小人。而求辞气之平平。理不可得。兄曾见朱子封事及论唐仲友事否。朱子亦出于忿怼乎。言虽不见用。因之激发时辈之怒。弄得不吉手段。情状败露。使一时善类。知其为小人不受欺诬。则鄙疏亦不为全然无益矣。吾兄非之者。未知深意所在矣。智者见于未见。吾兄尚不能悟于已然乎。吾兄虽云只道于希元。而亦必道于他人。故彼辈方以兄言为公论。为攻珥之赤帜。言飞千里。宁有不闻之理乎。所幸者。吾兄本取人谤。而今此一事。乃与珥乖。不取丑诋于众也。只是义理未尽。为可憾耳。吾兄又以疏非格君心。为非儒者事。此亦不然。格君心。固是第一义也。除此外。虽有危亡之祸。亦不可言乎。孔子何不只格君心。而请讨陈恒。孟子何不只格君心。而请发棠邑之仓。朱子何不只格君心。而乃论山陵之失兆乎。且譬之人身。则格君心。是补养元气也。不幸而或有痈疽发于背胁。则亦当治以箴石。今日箴石。非补养元气之具而不用。则无乃伤于人命乎。且来示以为珥与朱子时异事殊者。义理何居。必有所以然。晦庵屡疏。至于孝宗大怒。欲治其罪。而终至于时论斥以伪学。则其辱无乃甚于今日乎。时异事殊之实。细示以祛其蔽。幸甚。且不欲鄙人念时忧国。忼慨亢言。此则尤不可晓。儒者之道。非离了君臣之义。而独立于天地之闲也。根于秉彝。消释不得。虽欲忘时忘国。理有所不能也。若如兄言。则龙逄,比干。皆非儒者也。大抵老兄资禀超诣。而穷理未精。不以鄙人观鄙人。而以兄身观鄙人。故每以不言为义。昔者。老母送子出征。而坐于土床温煖处。窥窗隙则风雪扑眼。乃曰。吾子臀煖而眼寒矣。吾兄无乃类此乎。呵呵。世之贤者。不察义理。粗见事迹。议论纷纭。未得其中。坐误国事。时事之误。非但小人作弄。或贤而智不明者。助小人之势。顾今贤而智不明者。厥数不少。深愿老兄勿充其数也。义理无穷。不可槪以一律。须曲尽其趣。可也。兄见颇涉迂滞。若不加功。则恐不得为通儒也。勉进穷理之功。切仰。珥亦从今以后。当守括囊之戒矣。悬灯之计。未知果成否。早晚闲。当必一叩云扃。兄亦当一访珥于海曲。可也。

答宋云长

[编辑]

悬慕中。谨承八月二十九日下书。勤诲缕缕。感荷感荷。且承偏虚之疾。至今未瘳。仰虑。秋事不实。又将移家入深。尤用怅惘深念也。珥杜门如昨。他无可言。示喩深切。敢不钦服钦服。珥非不知过忠为偏。而自不能止抑。从今以后。庶知自处矣。但来示所谓孟子之去齐。与珥休官有些不同。此等处不可泥著陈迹。恐当更思。若孟子在他国。则齐宣王被围。必无赴救之理。如珥则能坐视主上之危急乎。此恐非一律也。其闲曲折。则珥固有过中处矣。服膺来训切计。赤帜云云者。果出于季涵贻浩原书矣。其他云云者。亦以为草茅志同之士皆非之云。而指兄与浩原。则兄必更语他人矣。此不足言。但如兄遁世深藏。而未免出入人口。此可叹也。丧子而理遣。固难为力。但亦须知命乐天。何至今尚未忘怀耶。珥明春。决归栗谷。此时母违。作会于一处。幸甚。

答宋云长辛巳

[编辑]

谨承情翰。示戒丁宁。感佩不已。即今道况平善否。珥入城以来。自尔多故。迄未一伻。深负深负。李佥知事。年则无憾。但恋忆女息。而竟不得相诀。是可悲悼。珥谢恩之日。果承引见。天眷非无意。而恨珥非承当者耳。建白施设。不可率尔。今日之务。当在积诚回天。其次则调和士林。第珥孤踪踽踽。而浩原非久于京师者。只恐有愿未遂。仰恃者。苍苍而已。浩原迄未谢恩。惫卧旅舍。可闷。汝式自何来高屏耶。便忙未答厥书。今尚在耶。

与宋云长

[编辑]

春寒不归。方用仰念。玆承手翰。感慰深仰。珥之迟迟。若律以儒者进退。则或非直截。愧向老兄说破。而今蒙印可。无乃是或一道耶。家眷猥多。欲一时率来。则物力有所不逮。故荆布则姑留乡。而寡嫂庶母。先率来为计。示字说。古人不避仲叔等字。王羲之子曰献之。名尚不避。况字乎。但兄意未慊。则改以叔字无妨。春字上孟仲。则随时改用。何如。适对客。且笔冻。言不尽意。

答宋云长

[编辑]

曾审入城。方谋稳叙。遽闻还山。怅惘殊极。今承情翰。三复感慰。第承体中不佳。贤儿之瘢亦未息。深承仰虑。近若溯流达汉。可以苏奉。翘企翘企。卜他之计。岂能成就。兄与鄙人。俱过半生。费力之事。则意思先怯。可叹。珥失计。一入樊笼。事不从心。欲决去则又有区区纳约之志。真所谓鸡肋无可食。而弃之还可惜者也。近以改贡案倂州县久任监司三事上箚。则自上不即挥斥。而命议大臣。似有可望。而左台呈病。论议时未结局。又恐多魔为忧耳。珥今春得眩疾。自后气尚未复。玆致瘦惫耳。戒敕激厉。谨当佩服。苟且之迹。固如来示。但古人亦有为之兆者。故不敢决退。坐受朋友四面之诮。可叹。浩原进退俱难。病卧客榻。可悯。

答宋云长

[编辑]

谨承垂翰。感慰。珥役役逐队。他无可言。示喩儒者事业。固是如此。敢不佩服。但道理千差万别。古人有以天民自处。必见斯道之大行。然后乃出者。亦有渐救世道。纳约自牖者。若遽以三代之政。罗列建请。而不得施。则辄引去。恐非今日之时义也。浩原一向求退。亦恐太执。大抵亿万苍生。在漏船上。而匡救之责。实在吾辈。此所以惓惓不忍去者也。

与宋云长癸未

[编辑]

边城被陷。国耻大矣。文恬武嬉百有馀年。无兵无食。百计无策。真所谓善者无如之何矣。见兄贻舍弟书。欲使珥长宿本司。此固然矣。但此边报寝息闲。廷臣之会议者。必至满月。鄙人虽宿本司。必待大臣之来始议事。则独宿无益也。况病骨亦当调保为可继之道矣。极边无人。残堡被贼陷入。而兵官先自动摇。亦太怯矣。第因此上心遽变。欲为更张改纪之计。此实宗社之福也。此时有策。则可以进言。愿兄罄示所怀也。天下事得成为幸。出于己出于人。何异哉。

答宋云长

[编辑]

垂示所阙。且诲以良策。深用感仰。当初命牌之日。珥最先入阙庭。但政院启以某来则可也。珥自启先来。于事体未稳。且启本未下。未知为何事。而先为惊众自标之状。何如耶。巡察之往。非动大众也。但金兵使是武人。不能节制监兵使。故使晓解边事者驰往。镇抚边氓。审察形势。只以一道兵力见可知难。相时善处而已。非空国远征也。先往勇士只八十人。巡察军官三十人。只百十人而已。岂埽国中兵力乎。今之所钞精兵。只备不虞而已。非必赴防也。愿勿忧焉。以良贱从父从母之法虽好。岂能行乎。岛马事。省官事。使其主钞启其奴事。皆良策也。深思至此。叹服叹服。六镇若为胡地。则唇亡齿寒。渐至于尽弃关北矣。兄说无乃迂耶。庆源无可守之策。欲使庶孽及公私贱入防。而庶孽则通仕路。贱人则为良。而众论哗然非之。可笑。

答宋云长

[编辑]

承审将归别墅。恨不一奉也。自上责边筹之无可观者。是泛言。而以为失策者。欲不诛金璲。请递李济臣。玆二事也。此议则珥适不参矣。昨日循例待罪。则上曰。非卿则国事去矣。今予与之谋议者。非卿而谁。卿可安心。其慰安如此。感激罔极。因上图治养兵之策凡六条。大目则曰任贤能。曰养军民。曰足财用。曰固藩屏。曰备战马。曰明教化。若自上尽用此策。则东方万世之幸也。治乱亦关天运。似非人力可为。今日边筹。别无长策。既送将帅。使之乘机进退矣。后则不过募兵戍守而已。募兵无他策。只有通庶孽免贱隶一策。而两司方攻击不已。是欲弃六镇也。可叹可叹。自上洞照弊法之可革。而群臣不能将顺。可谓有君无臣矣。奈何。郑希玄取才。矢数若十三矢。则可收取。不然则难取也。私请如麻。皆以武才卓越为言。若一开法外之例。则无以止群谤矣。若果可用之人。则岂无收用路乎。

答宋云长

[编辑]

久阻徽音。窈纠方切。匆承情缄。苏慰可言。珥困悴方剧。而毁谤日深。至于两司交章论劾。而犹不敢为退计。有若包羞无耻者。此生良苦良苦。北报日急。兵单食少。无以支撑。未知今冬如何收杀也。量田,籍军二事。今已启罢。州县何不周告民闲耶。浩原辞爵不得。今将拜恩。犹以抵死辞铨任。断定于心。此人固执。可闷。士习日非。朝政日乱。此忧甚于北报。而庙堂方眠。奈如之何。汝式书谨悉。焚荡则事已过矣。言之无益。今冬可善处耳。贼魁授首。则珥亦归田矣。第天灾惨酷。百年来所未见也。民生何辜。可悯。

答宋云长

[编辑]

归来江阁。不闻跫音。忽承情翰。披阅不离手。感慰可言。道况珍胜。幸甚。珥得释重负。庶几寡过。以收桑楡。第君恩无报效之路。只以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者为准而已。积劳生疾。今则稍闲。且水榭便于避暑。望后愿兄早发来此。留五六个日。相与讲论何如。别无他客。若过客则虽或有之。岂久坐者乎。深企。黄雀之惠。多谢多谢。以兄之寒。乃馈我乎。

牛溪了简。即传之矣。此友进退狼狈。可虑可虑。珥西行在秋仲。而欲乘舟而去。松京萧寺之别。恐未谐也。

答宋云长

[编辑]

积恋之际。谨承手翰。良用感慰。闲居有相。道况清胜。幸甚。珥积劳致伤。长卧呻吟。可叹。举朝力攻。天鉴孔昭。虽免祸患。退计则决矣。只念国势汲汲。天恩罔报。是用寝食不安耳。前后朝报。散乱不收。只一丈送上。此可见天心之所存矣。浩原去就尚未定。而遭此震薄。岂能为留计乎。朝起眩作。书不能悉。

答宋云长

[编辑]

近缘搬家。且缉理乡舍。奴仆无闲。一未相候。而每承委问。感愧无以言喩。凭审尊外舅襄毕。清履少愆。深用仰虑不已。慎调幸甚。珥今晦闲向首阳耳。牛溪亦无恙。来简当传。近事则义士之呈疏者渐多。而厥论渐激。时辈势似退缩。今方辞职。未知厥终之如何也。自上洞照两闲情状。而久无处分。天意诚难测也。习之久无消息。想归洪州农墅也。舍弟近者。来此还京耳。懒不相问。可笑。应瑞事。可怪者非一。不欲细究也。顷者。对秋山偶成一绝曰。风尘局朿二毛生。一苇归来万事轻。江上秋山不相厌。世闲交道在无情。幸一笑何如。军装。珥固有时得之。而亲戚之业武者。分持而去。今则无储。可愧。观朝报则非使家家悉备弓箭也。若不能射之人。则只备刀枪等兵器云。无乃列邑失于奉行乎。如此备兵器。无乃为大盗之资乎。可叹。

答宋云长

[编辑]

屡承手翰。良以为慰。顷上鄙答。置于尊仲氏第。未知下照否。浩原诚是不世之际遇。更无逃义之路。犹怀退缩之计。可闷。然终必不得归去矣。承审衰病之相已现。不胜叹虑。珥亦世闲百味皆淡。此非学力。乃老相也。任运迁化。奈如之何哉。小学方有所校正。故不能送上。恨无副本也。别录答上。

鄙人引接后生之说。亦浮于实。而初入京时。多有来见者。到今渐罕矣。气常不平。仕罢必卧痛。虽欲吐哺。筋力不逮。可闷。所谓欲引用者。指何人耶。虽欲用某人。岂敢先唱于街路中乎。仆之迂疏。涵之好酒。原之退缩。此诚可忧矣。应接务简。敢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