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梅月堂集/卷二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九 梅月堂文集
卷之二十
作者:金时习
1583年
卷二十一

[编辑]

豫让传[编辑]

豫让。晋人也。尝事范中行氏。中行氏不齿。又事智伯。智伯乃宠遇。智伯伐赵。赵襄子率韩魏之兵。以伐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豫让欲为之报仇。乃曰。士为知己死。女为悦己容。智伯知我。欲为智伯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惊。遂获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真义士也。勿杀。吾谨避之耳。今智伯无后。而其臣如此。天下无双之士也。后又漆身为癞。呑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其友识之。乃泣而语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让曰。不然。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怀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吾所以如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后又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又获让。问曰。子先事范中行氏。智伯尽灭范氏。而子不报仇。而反臣事之。智伯又死。而子欲报仇。何也。让曰。范氏以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感其言。泣而将杀之。让曰。愿脱衣以许斩之。以遂报志。死无愧矣。襄子嘉之。使人许之。让三跃而斩之曰。吾今报矣。乃伏剑而死。死之日。赵之义士。尽来而哭之。

伍员传[编辑]

伍员。楚人也。其祖伍举。以直谏事庄王。其父伍奢事平王。王为佞所误。杀奢及子尚。员。奢之季子也。怨父兄见杀。与太子建奔宋。宋又杀建。与太子之子胜归吴。事阖闾。遂复父兄之仇。后阖闾与越战。伤其手指。怨而语夫差曰。汝敢忘此仇耶。及夫差立。欲伐越。越王句践。赂其吴太宰嚭。诱使平。员谏曰。今不伐越。后必有悔。王不听。遂和。又欲伐齐。员谏曰。句践不死。必烦吴。不伐越而伐齐。无乃误乎。夫差不听。伐齐克之。后句践又赂太宰嚭。员又谏宜伐越。王听嚭诉。使人赐镯镂之剑以死。员将死。语人曰。愿树梓于我墓上作棺。刳吾眼以挂置吴东门。欲见越兵之入而灭吴也。既死。吴王闻之大怒。盛其尸于鸱夷而浮之江。吴人怜之。立祠于江上。名其山曰胥山。后越果伐吴。以嚭不忠其君。遂斩之。

诸葛亮传[编辑]

诸葛亮字孔明。躬耕南阳。不求闻达。徐庶谓刘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备诣亮草庐。三顾乃见。及即位。以亮为丞相。事无不议。帝疾笃。召亮属曰。若嗣子可辅。辅之。如不可辅。君为之。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亮谢顿首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及后主嗣位。上出师表。言甚诚切。建兴五年。亮率诸军。出屯汉中。以图中原。十二年。悉集众十万。由斜谷越险伐魏。以木牛流马运米。据五丈原。与司马懿敌于渭南。相持百馀日。八月。亮病卒于军中。仲达闻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后谥曰忠武侯。子瞻。孙尚。亦尽力与邓艾,黄皓战。致死焉。黄皓。疑锺会。

周敦颐传[编辑]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初调南安司理。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先生与辨。逵不听。先生委手板。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释。知南昌。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以污秽善政为耻。知南康。年五十七而卒。先生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为南安司理时。通判程珦。以其学为知道。因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先生既至南康。筑室于莲花峯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以名之。学者称为濂溪先生。

邵雍传[编辑]

邵雍字尧夫。河南人。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业。于书无不读。始为学则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初。北海李之才。受易于河南穆修。修受种放。放受陈抟。源流最远。之才遂授先生以河图,络书,伏羲六十四卦象。先生由是探赜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及其学益老。德益邵。玩心高明。以观夫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远而古今世变。微而飞走草木之性情。深造曲畅。庶几所谓不惑。而非依仿象类。亿则屡中者。遂衍伏羲先天之旨。著书数十万言。曰皇极经世书,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然世之知其道者鲜矣。惟程颢伯淳。尝与先生议论终日。退而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先生知虑绝人。遇事能前知。治平中。先生与客散步天津,桥上。闻杜鹃声。惨然不乐曰。洛阳旧无杜鹃。今始至。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气至矣。禽鸟飞类。得气之先者也。不二年。上用南士作相。多引南人。专务变更。天下自此多事矣。至煕宁初。神宗用王安石变新法。引章惇,蔡卞,吕惠卿等。民受其苦。先生言果验。程颐正叔尝曰。其心虚明。自能知之。先生初至洛。岁时耕稼。仅给衣食。蓬荜环堵。不蔽风雨。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曰安乐先生。朝则焚香燕坐。哺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则已。名曰太和汤。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因著无名公传。以寄其志。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则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懽。相谓曰。吾家先生至矣。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先生所居。以俟其至。名曰行窝。先生平居。虽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富郑公弼,司马温公光,吕申公公著等诸贤。退居洛中。雅敬先生。恒相从游焉。惟温公兄事先生。而二人纯德。尤为乡里所慕向。乡中父子兄弟每相饬曰。毋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也。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先生之居。先生天性高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温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与人交。久益尊信之。先生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时新法行。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先生门生故友居州县者。或贻书访之。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矣。投劾何益耶。洛阳留守王拱辰。荐先生遗逸。授将作主簿。后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年六十七而卒。赠著作郞。后赐谥康节先生。

张载传[编辑]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以书谒范仲淹。仲淹谓生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之读中庸。生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两程先生至。与论易。先生语人曰。比见二程先生。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即撤坐辍讲。与二程论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举进士。调云岩令。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劝酬之。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访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之意。神宗初即位。一新百度。思得才哲之士谋之。吕公著荐先生有古学。召见问治道。先生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神宗悦。以为崇文校书。与王安石议新法。不合。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弊也。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其家昏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传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发敛,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措诸事业。著正蒙及砭愚,证顽二铭。程子观之曰。此起争端。复改曰东,西铭。行于世。程正叔言西铭。明理一而分殊。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吕大防荐之。召知太常礼院。以疾归而卒。先生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

程颢传[编辑]

程颢字伯淳。河南人。父珦。先生资性过人。和粹之气。盎于面背。门人交友。从之岁久。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不动声色。自十五六岁时。与弟颐闻汝南周茂叔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自秦,汉以来。未有臻斯理者。其言曰。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是皆正路之榛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后。可以入道。初举进士。调晋城令。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度乡村为保伍。使之力役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茕残疾者。责之亲戚乡党。使无失所。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父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乡民为社会。为之科条。旌其善恶。使有劝有耻。在县三年。民爱之如父母。煕宁初。吕公著荐为御史里行。帝素知其名。数召见。每退。必曰。频求对。欲常常见卿。先生前后进说甚多。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言育才为言。务以诚意感悟人主。劝帝防未萌之欲。及弗轻天下士。先生被旨赴中台议事。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先生徐言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之。安石愧屈。先生上疏言。臣闻天下之理。本诸简易。而行之以顺道。则事无不成。舍而之于险阻。不足以言智矣。乞罢御史。许之。除授京西路同提点刑狱。固辞。改授签书镇宁节度判官。先生尝言曰。新法之行。乃吾党激成之。当时不能诚感上心。遂致今日之祸。岂可独罪安石也。先生深有意经济。元丰八年。召为宗正寺丞。未至遽卒。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哀伤。文彦博采众议而题其墓。曰明道先生。

程颐传[编辑]

程颐。颢之弟。字正叔。年十八。上书仁宗。欲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治平,元丰间。屡荐不起。元祐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度。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望擢不次。使士类有所矜式。诏以为西京国子教授。力辞。召为校书郞。及入对。改崇政殿说书。先生即上箚字言。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今夫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况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于天资。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大率一日之中。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寺人宫女之时少。则气质变化。自然而成。愿选名儒。入侍劝讲。讲罢。留之分直。以备访问。或有少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颐在经筵。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多用古礼。苏轼谓不近人情。每加玩侮。元祐二年。罢句西京国子监。七年。辞。遂差管句崇福宫。拟除。苏辙进曰。颐入朝。恐不肯静。太皇太后纳之。改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范祖禹乞诏劝讲。不听。大观元年卒。先生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于圣人。不止也。尝言今农夫。祁寒暑雨。深耕易耨。播种五谷。吾得而食之。百工伎艺。作为器物。吾得而用之。介胄之士。被坚执锐。以守土宇。吾得而安之。无功泽及人。而浪度岁月。晏然为天地间一蠹。惟缀缉圣人遗书。庶几有补尔。于是著易,春秋传。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称为伊川先生。

岳飞传[编辑]

北宋徽,钦二帝虏于金。秦桧间以奉金帛和议为是。枢密副使岳飞言和议非计。桧恶之。金入寇。高宗命飞楦淮西。即日就道。张俊移书。以乏粮为言。飞不为止。俊归朝。反言飞逗留不进。又言飞谓山阳不可守。沮丧士卒之气。与桧谋。令谏议大夫万俟卨劾飞。班师罢兵柄。桧必欲杀飞。乃与俊谋。使飞部将王俊。妄言张宪谋据襄阳。还飞兵柄。令俊鞫之。使宪诬服。又援三川李由之事。计欲杀飞。不得。逮系飞及子云于大理狱。桧手书小纸付狱。鞫者开说。乃莫须有三字也。即日报飞死。宪云弃市。

文天祥传[编辑]

宋祥兴戊寅。元将张弘范至潮阳。丞相文天祥被执。呑脑子不死。明年。弘范至崖山。胁天祥令以书招张世杰。天祥曰。我不能捍父母。乃复教人叛父母乎。弘范曰。国已亡矣。子欲杀身为忠。谁复书诸简策乎。天祥曰。商非不亡。夷,齐不食周粟。为人臣者。各尽其心。何论书与不书。弘范改容。送燕。不食八日不死。至燕。丞相孛罗问曰。汝立二王。做得甚么事。天祥曰。立君以存宗庙。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人臣事君。如子事父母。父母有疾。虽甚不可为。岂有不下药之理。但死而已。何必多言。系狱月馀。在狱。作正气歌。其词甚激烈。后又再问。辞愈不屈。乃放。及至元壬午。元赐死。南向跪而死。后见其衣带中有赞。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是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又作六歌。词甚凄壮。

[编辑]

人才说[编辑]

人才者。国家之柱石也。故为国。以得人才为本。教化。以育人才为先。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美文王之得人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美文王之教化也。至于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美文王之作人也。今去文王已二千馀年。颂其诗。想其世。犹仿佛成周之时。教化之盛。多士之众。至于如此。岂不美欤。噫。王者得人才甚难。而人才之遇盛世不易。▣▣▣▣千仞之凤。不栖于枳棘。九渊之龙。不游乎蹄涔。栖枳棘则蜩鸴可以颉顽而为之笑。游蹄涔则蛭螾可以掎角而为之讥矣。必也翺翔于积石琅玕之丛。游泳于禹门跳浪之层。然后可以逞其神。呈其瑞。而观者莫不以为珍异而希庆之矣。人才亦然。生盛治之世。居揖让之朝。然后可以自尽其谋猷。人谓之俊彦。而得伸其素负之志矣。苟或不然。趑趄偃蹇。戢鳞委翅。必为谗奸之诽毁矣。且天不悋才。世不乏人。不适其时。不可以遽出。虽遇其时。亦难以自衒。是故。非梦赉则高宗不能以得相。不猎渭则西伯不能以得师。云必从于龙。风必从乎虎。虽各从其类。见龙在田。飞龙在天。皆言利见大人。欲遭遇其可进可见之时也。如不得遘。圣哲犹不能豫。况其馀者乎。观诸古史。历历可详。周之衰也。孔孟以圣智而栖栖四方。削迹伐树。所如不合。竟老于行。西汉董仲舒有大义。而莫伸其志。贾谊欲更化。而卒被贬厈。东汉贤士。皆遭党锢。晋室高人。竞入玄虚。唐韩愈自比孟子。犹窜南荒。宋之君子。得圣贤之心法。传不传之道统。非唯不能行道而巳。或指以伪学。或厈为邪党。非唯呵厈而已。至于镌之于碑。弄为优戏。是皆人才之难遇于时。非人才罕出于世也。呜呼。为梓匠者。苟能舍短从长。则木之大为梁栋。细为榱桷。椳𫔶,扂楔,欂栌,侏儒。扶苏之茎。札片之飞。可用者皆美材也。为医师者。苟能置反用宜。则药之炼为丹丸。剂为汤散。赤箭青芝。牛溲马勃。仰天之皮。野干之堆。可命者皆良药也。为人主者。将欲善治。知人能任。则高之为将相。卑之为庶官。虽耕稼陶渔。置兔饭牛。鼓刀胥靡之俦。皆良士矣。何患乎代乏人也。不然。虽贤人君子。处下位。居污官。不能自奋。执籥秉翟。而矜其锡爵。荷戈与殳。而叹彼候人矣。安能腾趠于天衢。变化乎风云。得奋平生怀抱之才之气也哉。

生财说[编辑]

天下古今。有不可为而强为之者。一时之私利也。为之则易败。有可为而自然者。万世之公义也。而不能为者。亦私欲害之也。然为之则易成。易败者难救。易成者难拔。易败之事。先虽快于心。而后必不满其愿欲。易成之事。先虽迂阔于事情。而后必能济其志。何则。聚敛而得财。则在于他人者。掊克以夺之。故市怨而其败也难救。仁政以生财也。在于吾心者。扩充以实之。故恩广而其成也难拔。成败之根。萌于义利公私之间。而其善恶之几。发现之端。不啻毫厘。而一念之差。千里之谬。可不慎乎。慎之之要。在乎推此心以察之耳。且人孰不欲殖货也。则推此心以及于民。民亦推其心以奉乎上。人孰不欲求利也。则推此心以及于民。民亦推其心以利乎上。我以其德。彼以其诚。我以其虐。彼以其怨。报德以诚。报虐以怨。理之当然。不可少赚也。人主诚能审此。则生财之道备矣。更详论之。大学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四者之要有一。不过曰仁耳。仁以抚下。则民自按堵。各趋其业。故游食者少。而生之者众矣。仁以使下。则臣自竭力。奸伪恧退。故窃位而素餐者少。而食之者寡矣。仁以驭民。则不妄兴作。力役无烦。故不夺民时。而为之者疾矣。仁以视物。则其于钱谷器用。计其功力。而量入为出。故用之者舒矣。盖天地所生财货百物。各有限剂。不可妄费。苟不节用。如焚薮猎禽。竭泽取鱼。坐见穷瘁。而莫之赡矣。况可故为劳民伤财。广无益之事乎。人主苟能仁以生财。义以节用。则民之储贮。即吾之储贮。吾之府库。即民之府库。上下相资。本末相持。而无匮乏之患。怨讟之嫌。而所谓陈陈相因。红腐不食者。有裕于国用矣。彼桑弘羊,刘晏,王安石。欲理财而聚钱㩁卖。与民争利者。所以起不夺不餍之端。其估怨市仇。可胜言哉。此易败难救之祸也。为人上者。可不图不见之怨。而早辨之乎。

名分说[编辑]

名分之于人。大矣哉。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高下以陈。贵贱位矣。言名分之不可僭也。何谓名。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士庶人是也。何谓分。上下尊卑贵贱是也。既有名分矣。又无礼节之。则纪纲法度。不能自守。名分之实。徒为虚器。而莫之驭矣。是以。天子制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驭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头目之运手足。下之事上。如枝叶之卫本根。然后上下相资。本末相持。以之为国而国自治。以之为家而家自齐。由是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长长幼幼。而百令顺矣。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必先正名。以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民无所措手足。易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言名之不可滥也。易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言分之不可陵也。天地定名分。圣人修名分。古今史典正名分。不许繁缨。谨名分也。狗尾续貂。则混名分也。狩于河阳。伤名分之误也。侯以不义。则违名分之实矣。王人虽微。列于诸侯之上。辨之微也。吴楚之君。不预衣裳之列。防其渐也。不书即位。罪其专也。王不称天。贬其谬也。春秋始于隐公。史编起于三晋。可以见圣贤造端托始谨严之微旨。而名分之定于一。不可造次颠沛因循苟且。以故为舛错也。

常变说[编辑]

天下之理。有变有常。常者。道之经。万世不易之大法。变者。道之权。一时可行之要制也。以常合变。则其变也适宜。以常处变。则其变也不固。适宜。故传之万世而无弊。不固。故不能一日而安保。君子处变。则不怫乎贞。伊,周也。小人处变。则不能无耻。莽,操也。吊民伐罪。施之桀纣则可。施之治世则不可。不告而娶。处之顽嚚则可。处之平时则不可。中庸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故易曰。庸言之谨。庸行之慎。言其常也。孟子曰。夫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言其变也。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言时中也。仲虺诰汤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孟子称夫子曰。可以行则行。可以止则止。皆言处常而达乎变也。君子居变而合常。小人居常而戾变。变与常。在人而不在道。然有一言可以终身处之者。其忠恕乎。处之忠恕。则于变于常。犹如驾快骏而驰通衢。乘顺风而凌大虚。虽纵横天下。莫之防碍也。

神鬼说[编辑]

天地之间。惟一气橐籥耳。此理有屈有伸。有盈有虚。屈伸者。妙也。盈虚者。道也。伸则盈而屈则虚。盈则出而虚则归。出则曰神而归则曰鬼。其实理则一。而其分则殊。其循环往复。荣华枯落。造化之迹莫非二气消长之良能也。而其体则诚实而无妄。其德则体物而不可遗。其用则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有以使人为昭明。焄蒿凄怆。其气则天地之正气也。故神不享非礼。其至诚者。天地之道也。故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虽曰享多仪。仪不及物。为之笾豆簠簋。俎几樽爵。为之升降拜揖。周旋进退。为之琴瑟笙簧锺鼓柷敔。器则天地名分自然之器。仪则天地尊卑自然之仪。声则天地中和自然之声。有仪则有鬼神。仪之至。诚之实也。鬼神者。诚之妙。鬼神之者。诚之之著。故曰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此鬼神之极功。正气之昭著。圣人之能事。初非有意于事也。若夫寒暑往来。日月代明。昼夜之道。则此理之自然。气之所以为气。而成变化而行鬼神者也。至于石言于晋。神降于莘。啸于梁。瞰其室。报祸福。依丛薮。邪戾之气。则或为人心之惑。感召之使然。或有气未尽强死。尚滞无形之中。如呵镜成翳。寒甚化冰。久久自然消散去了。未有归而不归者也。故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且至治之世。至人之分。无这个物事。

生死说[编辑]

天地之间。生生不穷者。道也。聚散往来之者。理之气也。有聚故有散之名。有来故有往之名。有生故有死之名。名者。气之实事也。气之聚者。生而为人。人者。理之具而著者也。故有心焉。心者。神明之舍。向君有忠底意思。向亲有孝底意思。气之散者。死而为鬼。鬼者。理之归而灭也。故气反于冥漠无眹。而复归天地。阴阳之始终。不可以语言形迹称。然天地生生之道。不过曰无妄。惟实理而已。斯昭昭之多。而至于系日月星辰。覆万物之无穷。一撮土之多。而至于振河海载万物之广厚。人于其间。生则曰人。人者。仁也。仁者。人也。人仁。只是一团物。推一个恻隐之心。以之为仁。以之为礼。以之为义。以之为智。扩而至于敬君臣。亲父子。序长幼。一以天地之至诚。制以为人之生。此下阙

易说[编辑]

易也者。何谓也。易者。变易也。观其变以察其时宜。时之一字。易之要领。义之一字。易之摠说。因时而适宜。则义无不通。玩义而处时。则时无不合。故易者。君子处世之常事。立身之权度。易者。天地之定法。圣人之能事。故至于其妙也。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不违。而况于圣人乎。观乾坤为易之始。则天地定其位。尊卑异其序。夫妇厚其别。而屯次焉。则万物之始也。观既,未济为易之终。则天地之间。万物之理。循环无穷。而不可终。则更息而谓之穷尽也。至于否而终吉。泰而终凶。剥而复。损上而益下。谦尊而光。咸虚以受人。恒之贞。履之礼。皆可以义而推焉。同人于野。包荒。冯河。建侯。利涉大川。利有攸往。利贞。大贞吉。小贞凶。则皆可以时而处焉。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占。动则观其变而玩其辞。故易者。吉人之勖勉。而凶人之警察者也。今以易占吉凶。而定成败于琐尾者。不可以言易也明矣。

太极说[编辑]

太极者。无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太极。阴阳也。阴阳。太极也。谓之太极别有极。则非极也。极者。至极之义。理之至极而不可加也。大者。包容之义。道之至大而不可侔也。阴阳外别有太极。则不能阴阳。太极里别有阴阳。则不可曰太极。阴而阳。阳而阴。动而静。静而动。其理之无极者。太极也。其气则动静辟阖而阴阳也。其性则元亨而利贞也。其情则阴惨而阳舒也。其用则天地以之圆方。元气以之发育。万物以之遂性。其性之正者。太极之为阴阳也。故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所以不可思虑者。诚也。有思虑者。妄也。无妄真实者。诚也。诚者。不息也。不息。故不贰。不贰。故不测。日往则月来。日月代明。而昼夜成焉。寒往则暑来。寒暑相推而岁功成焉。天何言哉。四时行。百物生者。唯一太极也。鸢天鱼渊。造端乎夫妇。人道。不睹不闻。而无物不有。无时不然者。只是一贯也。故太极之道。阴阳而巳矣。一贯之道。忠恕而已矣。惟此之外。更无馀语。馀语则皆沦于空寂。而失其所谓极也审矣。

契仁说[编辑]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盖心之全德。莫非至理。而仁者。我所由以生。与万物同此元元者。故主于性中。为四德之长而兼包焉。惟其兼包也。故发于情为四端。而四端之中。恻隐又贯通焉。惟其贯通也。故以羞恶辞逊是非为其用。而于动静云为之际。未尝不以仁性为体。如无其体。私意妄作。于亲亲及物之分。尊卑等杀之间。恭敬揖逊之际。是非邪正之辨。不能无过焉。是故。为仁者。须要克己。若克己私。廓然至公。涵育浑全。而理之具于性者。无所壅蔽。施于事物之间者。莫不各当其道。与天地万物相为流通。而生生之理。无不该遍矣。然则契者何。契也者。合也。所谓不违是也。不违。只是无纤毫私欲。豁然净尽而已。然曰净尽云者。非直闭门静坐。瞌眼低头。不接物。不应事。所谓休去歇去者也。盖遇物应事。施为动作。绝一点私意。一心之妙。周流该博。如上所云也。契仁。浮屠氏也。浮屠静坐捺念为参禅。为儒者所诋。但不能仁也。契仁氏若能用力于仁。则其静坐之时。浑然至理。无所欠阙。而于接物之际。对机之间。天命之性。蔼然发见于四端之表。而仁之为用。不必煦煦摩抚。然后用之矣。他日冠诸颠。施于家邦。立于朝廷。无处不瞻仰。退屈藏身。居陋巷。守穷谷。怡然自乐。盎若阳春。煕煕宽薖。不易其介矣。噫嘘嘻。仁之为量也大矣哉。成化庚子立秋日。碧山清隐翁。说。

[编辑]

不义富贵如浮云辨[编辑]

天地之间。至乐者存焉。非丝非竹。非金镛九成。万舞觞爵交酬于高堂大厦风棂月榭竹林花坞之间。君子之于世也。自有可乐者存。不可以告人。只是自家胸中体会。方见妙乐真趣。不在于物。在于我。何谓乐。欲安则老者存焉。欲怀则少者▣焉。乃至寒暑相推。日月代明。山峙川流。在父子则有亲。在君臣则有义。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之蛮貊。之贫贱。之患难。之富贵。无入而不自得。人欲净尽。天理浑然。所处而安。所过而乐。饭箪蔬食。飮瓢冷水。何思何虑。忘物忘我。曾点道暮春者。春服既成。与冠童浴沂风雩。咏而归。夫子曰。吾与点也。和一团些子。一串穿却捏了。都是个克己复礼为仁。发愤忘食做底摸样。视不义富贵。奉养之盛。轻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摇我家安乐中也。非谓以有德有位者之富贵。蔑视如浮云。而以爵禄为不义如于陵仲子也。

君子小人辨[编辑]

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孝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其病则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其患则患不知人。不患人之不己知。其学也上达。其行也求己。其畏也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喩于义。故能固穷。坦荡荡。故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泰而不骄。其道暗然而日章。其才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君子而不仁者有矣。故责备贤者。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此其▣也。故其过也必文。而所病者。不夺不餍。所患者。患得患失。其学也下达。其行也不求己。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喩于利。故穷斯滥。长戚戚。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比而不周。同而不和。骄而不泰。其道的然而日亡。其才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故下愚不移。摭先圣格言此其大槪。不过义利公私之间而已。是故。人君之用人也。不审察焉。则小则身危。大则国败。匹夫之交友也。不审择焉。则小则伤己。大则辱亲。故其遇也必谨。其待也必诚。得一君子。则善者拔茅而汇征。接一小人。则恶者援类而引党。浸润沾濡。薰蒸融洽。然后疾之甚则为乱。未可以遽拔。然其恶如此者。其始也似忠而终则佞。其表则似正而内则邪。弘之布被。莽之谦恭。可知己。故篡弑之祸。不在于抗言直谏之口。在于吮痈䑛痔之渐。蛊惑之几。不在于补过匡救之际。在于阿谀承迎之阶。抗直补匡。似苦而实甘。吮䑛阿承。似安而终危。近君子。蔗境也。接小人。鼷喙也。故善观人者。观于其始。善察人者。察于平时。诚之于思者。其上也。守之于身者。其次也。鉴之于事者。又其次也。不能鉴之于事。则同归于恶。故善治之主。有为之士。待君子如爱芝兰。避小人如避虎蛇。慎乎择任。谨乎交际。然后可以保国。可以全身。然不能好学笃志力行者。不可以语此。

异端辨[编辑]

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狄则狄之。夷狄猾夏则膺之。夷狄之猾夏。不在于奸究。而在于巧言佞色以诱之。兵法所谓文伐也。佛者之徒。论缘业。巧言也。疏世网。佞色也。中国之夷狄。不在于左衽。而信其言。怫其性。胁其威以依归之者是也。况佛者。夷狄之一法耳。佛之死也已二千馀年。而莫有灭没其迹者。以其诱愚而愚之多也。地之相距十万八千也。而宛在其傍者。以其訹迷而迷者众也。苟有达人。穷理尽性。而辟之远。则不湮于彼矣。有达人高士湮于彼者。以其或有不幸也。不幸者何。国危身穷则投之。志大才劣则投之。势困事迫则投之。气节无聊则投之。放逐愤惋则投之。是皆高明者之所为也。见其如此。于是。穷者困者劳者劣者不肖者愚者诈者巧辩者佞者暴者贼者被仇者被诬者。皆得以入而有自活焉。至其人主者。则怠者骄者劣者聪者庸者惛者暗者愚者。皆可以入于其中。入于其中。则如颠者之复踢。踣者之复躏。不能自跻也。而七颠八倒。则复求投于彼。乞灵于彼。彼为之大言以訹之。小言以诱之矣。如之何不骎骎然入于其中哉。故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苟勿言其言。勿事其事。邪说无隙而入。何媚之有。故先儒云。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

[编辑]

明道程生先序[编辑]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岁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而传诸后。无真儒则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生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道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辨异端。辟邪说。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盖子孟子之后一人而已。然学者于道。不知所向。则孰知斯人之为功。不知所至。则孰知斯名之称情也哉。

[编辑]

人君义[编辑]

书洪范曰。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极者。至极之义。标准之名。极是公共底物。人君以此极建中于上。人臣以此极辅佐于前。万民以此极表影于下。其极不正。则君无以建中于上。臣难以辅佐。而民莫能表影乎其极。故人主之体。如天地焉大包而无外。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如山岳焉厚重而难迁。如河海焉滋润深广而不竭。众庶之所瞻仰。神祇之所依附。乃至昆虫草木。亦各自化育于深仁厚泽之中矣。是故。古之圣王。卑其宫室。欲民之安居也。恶其衣服。欲民之厚暖也。菲其飮食。欲民之饱饫也。不自满暇。欲民之安逸也。小心翼翼。欲民之谨慎也。至于一语一默。一动一静。立于其极之中。化于其极之内。故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其所以不息者诚也。诚故无息。无息。盖无妄也。一有私妄介乎其间。天不能行健以资生。地不能承顺以资始。君子不能体天地。赞化育。裁成天地之宜。辅相天地之道以左右民。故为君难也。呜呼。三代以降。为人君者。不能建极以表乎下。躬行以率其民。故君之建于皇极者盖寡。而民之保于皇极者亦鲜。君以宫室池台。奢侈骄泰。凶酷于上。民以聚敛掊克。赋役刻剥。怨讟于下。加以宦官臣妾媚于前。而蛊惑其心志。奸雄邪佞肆于外。而壅蔽其聪明。使人主善日以减。恶日以增。不能令闻长世。此后世之为君。不逮于古先哲王也。故孟子曰。天下虽有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见其能生者也。为人君者可不戒乎。

人臣义[编辑]

书曰。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木之修直。必待绳墨而后成材。玉之温润。必假琢磨而后成器。尧之为尧。必资羲和。舜之为舜。亦赖岳牧。至于汤以伊尹而成勇智之德。文武以周,召而遂虔恭之质。故君之有臣。如龙之有云。若鱼之有水。君臣相资而后。国家可保。虽然。有尧舜之君。然后知羲和,岳牧之可使。有羲和,岳牧之臣。然后知尧舜之可事。圆凿方枘。不可以相入。大音郑声。不可以相和。惟其相入也。故曰。臣哉邻哉。予违汝弼。惟其相和也。故曰。若作大羹。汝作盐梅。故元首股肱。同是一体。体元调元。共成一职。故曰。为臣不易也。至于后世。暗主暴君之于使臣也。如草芥焉。如犬马焉。故臣之事君。如寇仇焉。如假托焉。有过则逢迎之。有宠则媚悦之。先人主之意。成人主之过。莫能左右先后。进忠补过。顺美匡恶。以相资乎福禄。永保乎天命。良可惜哉。呜呼。圭璋黻冕。虽君之赐也。乃天之命尔。为章以辅主。爵禄土田。虽君之锡也。乃天之命尔。支命以济民。乃至生之杀之。子之夺之。赏之罚之。祸之福之。虽似人主之所擅。寔乃天命之不僭。故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非特为万世人主之所当体察。抑亦人臣之可以鉴戒也。何也。不曰元首股肱一体云乎哉。历观古今人臣之奸佞谄谀于上。而使国颠败者。未有其身不先戮者也。可不警乎。可不戒乎。

爱民义[编辑]

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大抵民之推戴而以生者。虽赖于君。而君之莅御以使者。实惟民庶。民心归附。则可以万世而为君主。民心离散。则不待一夕而为匹夫。君主匹夫之间。不啻豪釐之相隔。可不慎哉。是故。仓廪府库。民之体也。衣裳冠履。民之皮也。酒食飮膳。民之膏也。宫室车马。民之力也。贡赋器用。民之血也。民出什一以奉乎上者。欲使元后用其聪明。以治乎我也。故人主进膳。则思民之得食如我乎。御衣则思民之得衣如我乎。乃至居宫室而思万姓之按堵。御车舆而思万姓之和庆。故曰。尔服尔食。民膏民脂。平常供御。可矜可悯。岂可妄作无益。烦力役。夺民时。起怨咨。伤和气。召天灾。迫饥馑。使慈亲孝子。不能相保。流离散亡。使颠仆于沟壑乎。呜呼。上古盛时。君民一体。不知帝力。则为之谣曰。粒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为之语则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何有于我哉。至于世降。暴主骄虐。百姓怨咨。则为之歌曰。若朽索之驭六马。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为之语则曰。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乃至酒池肉林。而俾昼作夜。斮胫刳孕。而谓暴无伤。至于战国。强呑弱倂。而战伐攻伤之祸屡起。役无辜之民。驱必死之地。亦已甚矣。奈何秦,汉以还。加以方士,老,佛之谈。日新月盛。而宫室祭祀无益之费。更扰于民。民之生业。日以雕丧。穷阎委巷。不自聊生。竞逋逃。改形服。以窜伏为安。则君谁与为国乎。是故。人主治国。专以爱民为本。而爱民之术。不过曰仁政也。曰。仁政奈何。曰。非煦妪也。非摩捋也。惟劝农桑。务本业而已。曰。劝之之术奈何。曰。非烦扰出令。朝谕暮奖也。在薄赋轻徭。不夺其时而已。故圣人于春秋。凡营宫榭。筑城郭。必书以时。戒后世人主劳民为重事。

爱物义[编辑]

或问于余曰。爱物之道奈何。曰。不过各遂其性而已。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夫生生者。天地之大德。而欲生者。万物之本性。故因万物欲生之本性。体天地生生之大德。使物各遂其性。而化育于深仁厚泽之中而已。请详论之。人与物共生天地大化之间。而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故人为最。物其次焉。君子之于人也。爱之而勿仁。于物也。仁之而勿爱。语其仁之也。则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鱼不满尺。市不得鬻。不麛卵。祝纲失禽。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故诗曰。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是也。语其勿爱也。则舜使益焚山泽。驱虎豹犀象而远之。春蒐夏苗。秋狝冬狩。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易曰。为之网罟。以佃以渔是也。是故。君子畜其禽兽者。为民之老病也。为之渔猎者。为供其宴祀也。但斟酌其事之可宜。不必仁而不杀。杀而尽获之为得也。故三旬不返。怨太康之逸豫。火烈具举。刺大叔之于田。岂必残忍暴殄为哉。欲其为民除害。以养其民也。故语其次则曰。仁民而爱物。语其重则曰。伤人乎。不问马。此君子爱物之义也。曰。佛书以不杀为戒。岂不是甚善。曰。杀禽兽。只是为民除害以养民。使民相食。而曰不杀。有甚好事。

礼乐义[编辑]

乐记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盖别嫌疑。定尊卑。非礼不敬。正性情。怡声气。非乐不和。故礼以敬之。乐以和之。然后施为动作。抑扬酬酢之间。璀粲而有序。雍容而不迫。然玉帛非礼也。而非玉帛则不能尽其情。锺鼓非乐也。而非锺鼓则不能和其气。必也将筐篚以尽其中情。奏锺鼓以和其神气。然后揖让之际。观听之间。声为之律。身为之度。而万事皆中节矣。至于臻其妙也。礼非其文。乐非其声也。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锺鼓既设。一朝飨之。则为乐不特锺鼓也。而所以表中心之好。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则为礼不特承筐而已。所以示周行之爱。是故。君子之佩也。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则为乐不离乎趋步。周旋中规。折旋中矩。则为礼不外乎旋动。在车而和鸾。皆乐也。宴居而如执玉奉盈。皆礼也。由是而观之。语言动止。燕默声气。日用措置之际。莫不中节。而皆由于礼乐。故外而为威仪。内而为德行。雝雝在宫。肃肃在庙。无管弦而皆乐。颙颙卬卬。如圭如璋。无筐篚而皆礼。故君子之于礼也。不离于造次。君子之于乐也。常奏于动容。不见卫文子曰。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此礼乐之现于威仪者也。

威仪义[编辑]

诗曰。抑抑威仪。惟德之隅。言威仪之所以为德隅也。居移气。养移体。睟于面。盎于背。在情则为喜怒哀乐。在身则为语言动作。在容止则揖让升降。在章服则黼黻组绣。正衣冠。尊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有怠惰。则非特见厌于当时。亦能见非于将来。受脤不敬。知其不反。执玉高卑。知不令终。是故。君子之于威仪也。在车则闻和鸾而知御车之有序。在行步则闻佩玉而知趋旋之有节。可以见舒迟齐遫之态。可以见怠慢邪僻之姿。正是四国威仪之不忒也。惟民之则。威仪之敬慎也。威仪棣棣。知庄姜之莫选。威仪反反。知宾筵之既醉。不特音声状貌之在身也。在家则尊尊卑卑。长长幼幼。皆威仪也。在国则君君臣臣。有公卿大夫士庶人。皆威仪也。天在上而运转不息。日月代明。星辰森列。寒暑之交递。晦明之迭作。皆威仪也。地在下而承顺乎天。山川草木。流峙枯荣。皆威仪也。人居其中。参两为三。而可以不尽威仪乎。诗云。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言欲整其威仪也。言既。客趋而问曰。显晦殊途。行藏异致。舜居历山。伊尹处畎亩。传说胥靡。吕望鼓刀。亦有威仪乎。曰。君子之于行藏显晦。举措施为。凡诸可法。皆是威仪。不必曲尽其度。然后谓之有威仪也。客喜而退。

德行义[编辑]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得于心之谓德。行诸己。措诸事业之谓行。德者。行之实。行者。德之显。德有馀则行自著。行无尤则德自充。故易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故德与行相为表里。未有行有裕而德不足。德有容而行不逮者也。是以。君子之慎德也。穷理以推其源。格物以致其极。诚意以去其伪。正心以察其邪。使自得于心。充櫎有馀。则其庸行之谨。不求苦为穿凿。而自然著现于外。施之于身而身自修。施之于家而家自齐。施之于国而国自治。实诸内者。光辉自然发现于外。所谓山有玉而常润。川有珠而不竭。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夫如是。故凡趋向于我者。莫不观瞻感化而益附矣。故大学曰。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非特财用也。凡我之所可欲者。仁者义者礼者智者。凡四端之充扩于我者。莫不辐凑于操存涵养之中。而众善集矣。向者慕者远者近者鳏寡者孤独者。凡四方之矜恤于我者。莫不汇征于怀绥化育之内。而众庶仰矣。所谓如是者。非强为戕贼胁制以服之而为之也。而自至矣。故曰。以德行仁者王。虽然。书曰。德日新。万邦惟怀。又曰。明王慎德。四夷来王。则不可以谓我行已著。而为可忽也。非特人主为然。至于公卿大夫士庶人。莫不以慎德谨行。为享爵禄。守富贵。保族宜家之根柢也。

刑政义[编辑]

德礼。出治之本。刑政。致治之权。故古之圣王。必躬行德礼以率之。率之而有不从者。则不得巳而立政焉。于是。为治之具。辅治之法。历历详备而不可加焉。是以。为之刑以惩其奸慝。为之政以约其条令。刑罚不欲残酷。则曰惟刑之恤哉。政教不欲烦扰。则曰敬敷五教。在宽。故刑则善人安。政则新民作。为之五刑者。警人心而为之重轻者也。为之五教者。顺人情而为之条节者也。刑非强酷也。政非强胁也。善治之主。有刑无赦。至治之世。为政不更。故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者是也。罚一人而万民惩。则罚之可也。施一令而四方顺。则施之可也。刑不上大夫。贵尊贤也。政不出臣下。知尊王也。尊尊则亲亲。亲亲则百善咸备。而名分自著。则知德礼为刑政之本也。故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奈何周衰以后。政息泽竭。刑滥德薄。政出于权嬖。刑在于私怨。节南山有不平之刺。巷伯有太甚之怨。三家擅政而僭礼于鲁邦。五伯假威而专征于四国。刑政之名。徒为虚器。秦汉以降。迄于宋,元。刑政之用。烦苛尤甚。德礼之实。蔑无可闻。乃以夷赤为刑。而罚及无辜。理财为政。而敛及穷民。起怨咨。伤和气。饥馑相因。颠沛流离。民不聊生。竞避苛政烦刑。而变服藏匿于老,佛异端之类。而莫之禁。吁可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