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梧里先生文集/补遗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附录卷五 梧里先生文集
补遗
作者:李元翼
1705年

[编辑]

悼亡甲辰

[编辑]

结发为夫妻。于今岁几阅。宦游出四方。怨旷何多日。同室曾无几。又遘难医疾。沈迷十年馀。昧昧恩情绝。赋性本淳檏。平生不为恶。何辜于彼苍。斯人有斯厄。兵尘奔窜里。幸不委沟壑。此日返故山。又何伤戚戚。幽明两无憾。子女俱在侧。而我病不死。支离存视息。抚柩送君归。羡君事乃毕。苦愿从此逝。久世非所乐。泉下倘相随。业缘当如昨。

次郭忘忧再祐庚戌

[编辑]

尘客仙曹道自殊。我求荣达子枯孤。欲知意味相同处。秋月明时酒一壶。生本不文。平生不曾向人吟一绝。送子之行。不胜情有此。可笑也已。

附元韵

[编辑]

心同何害迹相殊。城市喧嚣山静孤。此心湛然无彼此。一天明月照冰壶。

书付箕城奴顺伊谪洪川时○丁亥游枫岳时。顺伊之父玉守携琴从之。

[编辑]

露梁春水野。洪峡夏云天。跋涉来寻再。多渠继父贤。

杂著

[编辑]

书曾祖考秀泉君行录后

[编辑]

秀泉公以宗室早世。怀道不展。遭时不淑。沈晦自保。而忠愤慷慨。发之于音乐。著之于诗文。其诗文亦散失而无存。今在后裔。宁不恸伤。谨就南秋江集中著出处。直记名字。以传于后。仰惟严君亦以音律文学。见知于人。不坠先世之风。子孙之所宜惕然思有以无忝也。三世孙元翼谨识。

端川令咸川君庶弟墓碣阴记

[编辑]

献陵大王有嗣讳𰧺。益宁君。益宁有子讳贞恩。秀泉君。秀泉生子彪。青杞君。青杞生公。公讳亿舜。字大叟。例授端川令。妣李氏。李氏考左议政李公维清也。公虽少孤失学。而内外系出法家。能得于所见闻。以自立气槪。风度有足以动人。跌岩任真。不拘小节。不事家人生产业。时自放于歌舞嬉戏之场。而人不以为非。皆服其天分甚高。性又通敏。晓解音律。最善于长箫短篴。调格出俗。世无能和之者。花朝月夕。得意吹弄。清音袅袅。不绝如缕。忧悲愉佚。必于焉发之。闻者无不嘘唏徼昂。南秋江盛道秀泉公音律冠世。幽弹慷慨。行路必泣。公可谓能继祖先之遗风矣。家在南郭门外。一时名士如吴祥,姜克诚,高敬命诸公。结为忘形交。日与懽饮。每佳辰清夜。诸公会南塘。篴声远畅。则郭外人士争侧耳以听。必曰某进赐之所与游也。尝遭横谤。斥居南阳。未一年。而诸公讼其冤。大臣启释之。其还洛也。诸公咸出迎于江上以慰之。自后交契复如初。其取重于诸公如此。公生于嘉靖甲申。疾终于甲戌。得年五十一。先娶固城金氏。不育。再娶清州韩氏。生一男二女。男元得。庚寅司马。补荫为司评。女长适内禁卫李承男。次适武科佥知闵沆。三娶韩山李氏。无后。三娶时公年近五十。亲旧皆言勿娶。公曰。子女稚少。我如不寿。收育子女。非正室不可。遂娶之。公殁后。李氏抚养子女。逾于己出。平生人未见其有愠色。家甚贫。手自纺绩以衣食之。卒能长成而有家室。公之为子女虑之初心。至此而遂矣。元得生子命传。早殁。命传有一男二女。皆幼。李承男有二女。长适李时荣。次适李晟。李晟有一男二女。亦皆幼。侄元翼。谨识。

答郭忘忧再祐三○丙午

[编辑]

秋风凉秋月白。病人时起仿徨。瞻望南天。恨无羽翼致身于沧江。承晤于清眄也。情书远及。辞旨郑重。三复叹息。无以为怀。生病久不苏。尚今不死。支离于世至此。自嗟自笑。惟愿调护自玉。自馀适客来。不复一一。

答郭忘忧庚戌

[编辑]

同在一城。时承清晤。爱君忧国。至诚动人。仆虽薄劣。亦能感耸。一别怆然。后会难期。瞻望悠悠。无以为心。书不能尽。只此不宣。

昨枉谢慰。一言不合便归去。何时得展愿忠之心。瞻望行尘。惘然无以为怀。生今病且死矣。君又入山。相见之期。此生休矣。谨以书别。不复缕缕。

答崔参知𪾢二○庚申住骊江时

[编辑]

年前。家奴回自南中。致尊书。得见手滋。宛对清标。惊感慰耸。无已无已。情贶亦拜受。其时即已修谢。因便传上。未知果免浮沈否也。病生衰喘至今苟延。又添一龄。自嗟在世之支离。奈何奈何。尊久未还朝。生亦朝暮死亡。自分此生不得复接晤语。南望怅然。无以为怀。馀何能悉于远书。只此谨拜。正月三日。

前后两书。一时奉拆。审起居冲裕。且有教育二胤之乐。悬溯忻慰。无已无已。生蒙恩任便于湖山。而自上年来。夏患腹病。冬苦寒疾。呻吟度日。死亡伊迩。一承清眄。此生休矣。南望浩叹。无以为怀。惠贶感情感情。自馀非远书可悉。唯愿侍奉万安万重。伏惟照下。谨拜谢。二月六日。

书赠李甥德沂之任

[编辑]

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刚柔得中。斯可济事。○天下万事。以人心为本。苟失人和。万事皆非。一县虽少。亦有吏胥民人。自有上下之体。居民之上。必须诇察人心。使不至于违拂咨怨。○得人之心。其道无他。我之心先以仁民爱物为主。而刑赏号令公平无私。则人心自悦。古人云惟公可以服人。○七情之中。惟怒最难制。临事而怒。则心动而昏。处置辄乖。猛加抑制。从容熟思而处之。○色必败身。言能害己。二者古人切戒也。○心荒事废。莫过于酒。恒存戒惧之心。切勿为宾客知旧所挽而肆饮。○待官属待品官待百姓。切勿先事愤疾。而有罪无罪事发然后公平处之。○待百姓以爱为主。待官属以严为主。虽主爱而不可不使之从令。虽主严而不可不使之支保。至于待品官。不亲不疏。○官属难支之弊。必须变通。其过误。亦须平恕。而惟欺官病民。一切重论。○刑罚切不可不慎。为官者。多有乘怒致伤人命而终身废弃者。岂非可惜。微罪付过。重罪囚禁。随后徐思而处之。○正己而后正物。古人之格训也。己苟不正。则发号施令虽善。皆虚而已。○大夫人奉养外。鄙陋肥己之事。一切痛祛。若将浼己。○事为举措。一切勿牵私情。外人切勿令通于内。内人切勿令通于外。○衙中一切严明嫡庶之分。勿令妾属有所不逊于嫡室。○凡交承之际。新官必诟訾前官。薄风已成。极为寒心。一切无踵此习。○凡官属吏民。不于开坐处明白呈诉。傍蹊曲迳。暗暗私图者。必治其罪。○民人呈状。随来随捧。○民有面诉。则状辞题毕后。专意详听。一日内。民人面诉随到。累次进来听之。听时每停杂公事而听之。一人累次面诉者。亦详听至于二三度。终不可听者。乃出送。○民人呈状。勿为付色。而这这推核决之。可许则许之。不可许则不许。勿为迁延。○相讼呈状。则只人推捉后。始讼捧侤音。依法例为之。不关相讼。则两边推核后。呈状粘连立旨。题给于胜者可也。自愿依法例决立案。则听立旨决折。则勿捧作纸。依官式决折。则依式捧作纸。或木或纸。随自愿捧之。而亦勿点择。○民状。令下吏读之。亦可收取于案上而自题之立旨。手书亦可。题状及退状。这这出给民人。而呈状甚多。则积二十张或十馀张后。即即出给。不多则或六七张或三四张。即出给。○呈状辞缘关重者。则纸筒置簿。○境内以被杀来告者。则即发刑吏猛牌。同元告秘密跟捕。犯人之事干。亦为捉捕。而但勿令骚扰于不干远邻。躬即驰往初检。报于监司。检尸规式。在无冤录。此册觅得预为讲究。○以奴婢隐接来告者。则使之自为捉告。申明执捉付官之法。其或隐接事状分明者。则时或发面掌执捉。然终不得捕。则许接人侵责征贡事。不可轻易为之。○父母兄弟伦纪间有关风教事。则发官差亦当。○出官翌日。即谒圣乡校。而春秋释奠及凡校中之事。着意为之。释奠必亲参。凡儒生必礼待勿诟辱。儒业劝奖之事。亦留心。○仓籴应纳者。必趁有谷时捧之。此意预为申饬于民人可也。若迟延过时。则非但官谷之缩数。民亦重被侵督之害矣。○官厅杂物。必亲自捧纳。切勿高重。切勿以渔取剩馀。滥用于私为心。○官家逐日用度浩繁。凡财谷杂物。暂放意用之。则辄乏绝。日日撙节为意。则自然有裕。刻意节用之也。○乡中等状或褒善或治恶者。则即更为详核。重者报监司。轻者自断赏罚。○邑中之事。倘得有识乡所。则必多有赖。乡所虽不能尽择。而座首可合公平操心之人。预为闻见。录其姓名以去。到官后徐徐详察。时任者不合。则好样易之。有事询问。○水陆军,各色军,班束伍军。为一贴册。逃故未充定。悬录于名下。藏诸纸筒。常常搜阅。得闲丁渐次充定。勿令骚扰于民间。○军士逃亡者一族。卞别远近亲疏。明白分定。勿令滥杂侵征。○官属一族。则近年逃亡者外年久者。及无一族而滥征阙于不干人者。并宜分拣。○大明太祖高皇帝常谕群臣曰。凡居官者。任之大少虽不同。要皆尽其职而已。昔范文正公居官。凡日之所为。必求与食相称。或有不及。明日必补之。其心始安。贤人君子之于国家。尽心如此。朝廷岂有废事。天下安得不治。○公生明。廉生威。

书与孙守约赴延丰县戊辰

[编辑]

汝父前后典郡。误以廉简保民。屡澈宸听。汝为汝父之子。切宜刻心自持。毋隳家声。○王昭素告宋帝曰。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虽在士大夫。事理则一。○古训曰。通天下之情。然后能成天下之务。○临事戒暴怒。徐究事情。○治人不可无赏罚。善之赏。赏之而久宜勿忘。恶之罚。罚之而过即勿念。○古人曰。兴一利不如除一弊。生一事不如省一事。○邑中有事。宜博询于老成品官耆旧民人。务合于人情。不可傲物自是。使人心畔涣。○百姓固当抚恤。而待官属。亦不可太刻。○凡百唯当随时尽心。岂得一一指挥。

书示子孙

[编辑]

父而子子而孙。一气相传。生欲同一家。死欲同一茔。此天理人情之至。世之人拘于风水。多有不卜于先垄而卜于他所者。假使风水之说为可信。弃祖先而求福。神必不祐。况本茫昧无据者乎。父子祖孙骸骨异山。死而有知。宁不悲凉。吾祖先葬于衿川之梧里洞。已累代矣。其为山周虽不甚大。南北丘垄亦多。倘不拘风水而鳞比用之。何患乎无其地。吾死之后。子子孙孙。藏此书遵依无废也。且见世人兄弟不睦。多见于富家。是知有财则有争心而伤败天伦。财为之祟也。子孙切须毋聚不义之财。毋营不仁之富。只可力农免饥死而已。祖先之望于子孙。万善犹不足。今此两件事。适有所见闻。心有所触而兴感。故及之。万历二十七年季秋望。在东湖草堂。

遗戒子孙

[编辑]

吾虽庸下。其责望于子孙甚大。遵先祖家训。忠孝立心。仁礼持身。毋积小嫌而失和于兄弟。毋徇私欲而致怨于外人。此数者吾常诚告于尔等。吾不再言。下录各件。尔等当恪谨奉以行之。勿以老耄之言而忽之。

一。吾今八十有四岁。朝暮待尽。吾死切勿厚葬。只衣衾褁体。有外棺则勿用石灰。有灰则勿用外棺。勿择地勿拘忌。卜于先兆内素定之处。登时入葬。

一。庐墓。自来我国之遗风美俗。中华之人。亦称道朝鲜庐墓而著于文籍。顷年讲礼诸人。以魂返室堂为言。而必欲变改之。取便人之常情。遂靡然而从之。今则庐墓者盖寡。诚可叹惜。吾子孙宜从先祖之所已行而自勉之。吾不复有言。

一。自初丧至祥禫以后。一切勿用巫觋浮屠之事。三年内及忌祭。从先祖设素馔。

一。山家之说本茫昧难知。又所论多岐。吉凶相殊。尤不可据以为信。人之生自有天数。其吉凶祸福。岂因葬地而移变。吾见多矣。吾闻久矣。尔等切勿为地术之所惑。但当同葬于一山。骨肉不相离远。使子孙代代省扫而不失其处所可矣。吾先墓在衿川梧里洞。高祖母以下。今已八代。吾老为门长。严责同姓门族皆令来葬。至于已葬他地者。还移于此矣。墓山山势周遭冈阜甚多。倘栉比鳞次而用之。用之无节矣。吾子孙苟有背吾言而出葬他地者。子孙宜共攻之。

一。时祭及俗节墓祭祭物。但令精洁而勿尚丰侈。只十数器而止。

一。高祖母以下宗泒外。其馀代尽傍亲各位。只行杯奠事。高阳元堂里高祖考益宁君墓。四节设祭。益宁君妣松溪淑善翁主安氏墓。寒食秋夕两节杯奠。轮遣子孙设行事。宗家今方轮行。不复缕缕。

崇祯庚午至月念后一日。手书与子义传,孙守约。兼示诸孙等。

书谕孽男孝传,悌传。

[编辑]

余既以失和兄弟为书以戒。复推演以言之。古训曰。兄弟既翕。父母其顺。余虽不肖。遵先世之遗训。不敢失意于兄弟姊妹。又不敢薄视庶属。尔等之所闻知也。尔等之嫡兄义传体余之意。尽己之心。待同气。无论嫡孽。爱护深至。尔等之所见知也。尔等不遵父兄之诲。不念天伦之至。同气之间。执些少事故。争曲直致乖戾。则不但陷身于悖恶。其不孝于先人大矣。古训曰。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尔等其惕然深省之。崇祯辛未三月念后一日。余每虑贱息甚众。或未免失和乖戾以浼家风。为此书以戒之。

附筵中论事癸亥四月

[编辑]

以领经筵入侍朝讲。承旨曹友仁进启曰。前日筵中诸臣请伸故相郑澈之冤。追复官爵。自上允许。而其时入侍申景禛以为待后日台谏入参日议处云。今日大臣台谏入侍议处何如。上曰。此何如。公对曰。今日入侍。只有臣及台谏二人而已。则更有他大臣他台谏在。不可以此谓之博询广议而处之也。然而人各有见。可以仰对。臣曾于辛卯年。为大司宪。论郑澈之罪。一时之人。因共斥澈之济流。故臣不得不从时议。而至于澈之己丑治狱。臣亦以为人所不忍也。台谏二人。亦有所陈而语欠明白。兵判金瑬极陈澈之无罪。而多有救解狱冤之事云云。玉堂尹知敬进启曰。此事朝臣论议。彼此角立。伸之则有欲去者。不伸则亦有欲去者。各以去就争之。大抵此事不甚关重。当此改纪多事之日。何必汲汲为此论。以启不靖之端乎。徐议之甚当。上曰。国论当自朝家断之。岂可虑其去就而不议其所当议之事乎。至于去就。任其所为也。但此事不紧。徐议之可也。瑬仍斥知敬内怀沮抑之意而外为徐议之言。知敬因己被斥进对分疏之际。瑬亦卞争不已。爻象甚不佳。瑬以此引入。朝议纷纭。至于馆儒辈咸咎公首唱沮抑之论。知敬亦以事被劾。后又有命收议大臣。公议曰。诸被罪者。皆已伸释。澈亦可释。而己丑冤死人等。尤当快雪云云。上遂下两伸之命。

政府收议五月二十三日

[编辑]

江华别将状启。废东宫自围中掘穴。与侍婢莫德跳出。为军人现捉云云。命拿致莫德等。设鞫讯问。遣史官问废东宫处置事于大臣。

臣每以保全其性命为圣上之美德。累达于榻前。圣上亦尝留意于此矣。及到今日。事乃至此。臣不知所达。伏闻今方推鞫。推鞫究竟后。圣明必有参酌情法。得宜处之之道。伏惟上裁。后两司以断义论启。上允之。禁府以断义时节目。请收议于大臣。右相尹昉以自尽等节目献议。公病不收议。奇自献,郑昌衍亦不收议。因此物议哗然以为公初以不分明之语献议。终之以病不收议。大司宪李贵将劾公及奇,郑两相。为诸宰所力止而不果。

[编辑]

闻有亲临之举。上待罪箚。癸亥七月二十二日。

[编辑]

以废东宫全恩之论。台官累斥公于榻前。公即呈辞。上连遣承旨敦谕。公引疾不出。承旨韩汝溭又奉御批来传曰。闻卿病愈已久。无意出仕。予甚闷郁。勿以人言为介意。须念先朝旧恩。速为出仕云云。翌日。韩抵公书云。今日昼讲。使我入侍。盖欲问公起居也。筵将罢。上使之前问曰。领相气力如何。吾以昨日所见从实仰达。上曰。令该官赐几杖。且予欲亲临问病。令儒臣考出先朝故事云云。故公闻之惊惶。即扶诣阙外进箚。批下。即命引见。使小宦及别监扶之。至上前。

伏以无状贱臣。忝冒匪据。老耄澌尽。无计陈力。前后龥呼。皆出肝膈。天日不照。下情莫白。圣批每以病愈为教。所谓病愈者。所患寒热腹疾等诸症比初减歇也。至于元气。则八十之年。气息奄奄。赴召之初。赖累年休养之力。得以支持于时月之间。未久而疾作。气血筋力。一败涂地。腰痛又紧。委身床席。如此而犹带剧任。岂有其理。圣批且以臣之不得出。为专由人言。臣之终不得出。实有如所陈。虽欲出死力供职。何可得也。臣朝夕入地。馀日无多。倘使臣得以释负。处散于辇毂之下。则未死之前。或可随事自效。以小报圣恩于万一。此臣之素志也。今者伏闻昨日筵中有臣子不敢闻之教。缘臣之不得出。致有此教。臣罪当死。夫复何言。臣心胆俱堕。罔知所措。谨忍死扶曳。来诣阙下。恭俟𫓧钺。伏乞圣明先治臣罪。因察臣言不诬。罢臣本职。以便公私。不胜幸甚。取进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恳。予欲亲往问病。卿劳动入来。虽极喜幸。恐有妨于调理。忧虑不已。须安心勿辞。

辞赐几杖箚癸亥七月

[编辑]

伏以臣伏闻有赐几杖之命。不胜惊惶之至。其在祖宗朝无事之时。人臣引年而致仕。则国家不许其去。特赐几杖而留之。臣未尝致仕而求去。优异之礼。何缘及于臣哉。况今大贼压境。待变方急。水旱灾酷。田禾大无。征赋犹前。万姓失望。此时何时。而乃为太平时举措。以骇四方之听闻哉。伏乞圣明亟寝成命。不胜幸甚。取进止。

答曰。省箚具悉。几杖卿年老有病。故赐之耳。岂有骇于听闻之理乎。体予至意。卿宜勿辞。

闻有上变事。诣宾厅退出后进箚。七月二十七日。

[编辑]

定州牧使李慎,前县令柳应时等。上变柳湔谋逆事。其成册中。奇自献为首谋。其馀又有三十馀人。公力疾诣宾厅。以拿问后处置之意入启。而退卧挟房。自上有命。恐卿添伤。宜即还家云云。公即退出。翌日进箚。

伏以临年老臣馀日无多。受国厚恩。无以报效。痛结于心。死不瞑目。耄败僵卧之中。一有劳动。便生别证。邪气上冲。头恼如裂。阴阳不调。寒热又作。当此鞫狱之日。无计随参。伏地惶恐。恭俟罪谴。且臣病伏已久。而相臣一人独当其劳。以臣之故。尚稽卜相。臣之罪至此而又重。伏乞亟命卜相。以理庶务。不胜幸甚。取进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须勿为惶恐。速为卜相。以副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