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梧里先生文集/補遺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附錄卷五 梧里先生文集
補遺
作者:李元翼
1705年

[編輯]

悼亡甲辰

[編輯]

結髮爲夫妻。於今歲幾閱。宦遊出四方。怨曠何多日。同室曾無幾。又遘難醫疾。沈迷十年餘。昧昧恩情絶。賦性本淳檏。平生不爲惡。何辜於彼蒼。斯人有斯厄。兵塵奔竄裏。幸不委溝壑。此日返故山。又何傷慼慼。幽明兩無憾。子女俱在側。而我病不死。支離存視息。撫柩送君歸。羨君事乃畢。苦願從此逝。久世非所樂。泉下倘相隨。業緣當如昨。

次郭忘憂再祐庚戌

[編輯]

塵客仙曹道自殊。我求榮達子枯孤。欲知意味相同處。秋月明時酒一壺。生本不文。平生不曾向人吟一絶。送子之行。不勝情有此。可笑也已。

附元韻

[編輯]

心同何害跡相殊。城市喧囂山靜孤。此心湛然無彼此。一天明月照氷壺。

書付箕城奴順伊謫洪川時○丁亥遊楓岳時。順伊之父玉守攜琴從之。

[編輯]

露梁春水野。洪峽夏雲天。跋涉來尋再。多渠繼父賢。

雜著

[編輯]

書曾祖考秀泉君行錄後

[編輯]

秀泉公以宗室早世。懷道不展。遭時不淑。沈晦自保。而忠憤慷慨。發之於音樂。著之於詩文。其詩文亦散失而無存。今在後裔。寧不慟傷。謹就南秋江集中著出處。直記名字。以傳於後。仰惟嚴君亦以音律文學。見知於人。不墜先世之風。子孫之所宜惕然思有以無忝也。三世孫元翼謹識。

端川令咸川君庶弟墓碣陰記

[編輯]

獻陵大王有嗣諱𰧺。益寧君。益寧有子諱貞恩。秀泉君。秀泉生子彪。靑杞君。靑杞生公。公諱億舜。字大叟。例授端川令。妣李氏。李氏考左議政李公維淸也。公雖少孤失學。而內外系出法家。能得於所見聞。以自立氣槪。風度有足以動人。跌巖任眞。不拘小節。不事家人生産業。時自放於歌舞嬉戲之場。而人不以爲非。皆服其天分甚高。性又通敏。曉解音律。最善於長簫短篴。調格出俗。世無能和之者。花朝月夕。得意吹弄。淸音嫋嫋。不絶如縷。憂悲愉佚。必於焉發之。聞者無不噓唏徼昂。南秋江盛道秀泉公音律冠世。幽彈慷慨。行路必泣。公可謂能繼祖先之遺風矣。家在南郭門外。一時名士如吳祥,姜克誠,高敬命諸公。結爲忘形交。日與懽飮。每佳辰淸夜。諸公會南塘。篴聲遠暢。則郭外人士爭側耳以聽。必曰某進賜之所與遊也。嘗遭橫謗。斥居南陽。未一年。而諸公訟其冤。大臣啓釋之。其還洛也。諸公咸出迎於江上以慰之。自後交契復如初。其取重於諸公如此。公生於嘉靖甲申。疾終於甲戌。得年五十一。先娶固城金氏。不育。再娶淸州韓氏。生一男二女。男元得。庚寅司馬。補蔭爲司評。女長適內禁衞李承男。次適武科僉知閔沆。三娶韓山李氏。無後。三娶時公年近五十。親舊皆言勿娶。公曰。子女稚少。我如不壽。收育子女。非正室不可。遂娶之。公歿後。李氏撫養子女。逾於己出。平生人未見其有慍色。家甚貧。手自紡績以衣食之。卒能長成而有家室。公之爲子女慮之初心。至此而遂矣。元得生子命傳。早歿。命傳有一男二女。皆幼。李承男有二女。長適李時榮。次適李晟。李晟有一男二女。亦皆幼。姪元翼。謹識。

答郭忘憂再祐三○丙午

[編輯]

秋風涼秋月白。病人時起仿徨。瞻望南天。恨無羽翼致身於滄江。承晤於淸眄也。情書遠及。辭旨鄭重。三復歎息。無以爲懷。生病久不蘇。尙今不死。支離於世至此。自嗟自笑。惟願調護自玉。自餘適客來。不復一一。

答郭忘憂庚戌

[編輯]

同在一城。時承淸晤。愛君憂國。至誠動人。僕雖薄劣。亦能感聳。一別愴然。後會難期。瞻望悠悠。無以爲心。書不能盡。只此不宣。

昨枉謝慰。一言不合便歸去。何時得展願忠之心。瞻望行塵。惘然無以爲懷。生今病且死矣。君又入山。相見之期。此生休矣。謹以書別。不復縷縷。

答崔參知二○庚申住驪江時

[編輯]

年前。家奴廻自南中。致尊書。得見手滋。宛對淸標。驚感慰聳。無已無已。情貺亦拜受。其時卽已修謝。因便傳上。未知果免浮沈否也。病生衰喘至今苟延。又添一齡。自嗟在世之支離。奈何奈何。尊久未還朝。生亦朝暮死亡。自分此生不得復接晤語。南望悵然。無以爲懷。餘何能悉於遠書。只此謹拜。正月三日。

前後兩書。一時奉拆。審起居沖裕。且有敎育二胤之樂。懸遡忻慰。無已無已。生蒙恩任便於湖山。而自上年來。夏患腹病。冬苦寒疾。呻吟度日。死亡伊邇。一承淸眄。此生休矣。南望浩歎。無以爲懷。惠貺感情感情。自餘非遠書可悉。唯願侍奉萬安萬重。伏惟照下。謹拜謝。二月六日。

書贈李甥德沂之任

[編輯]

凡爲吏。太剛則折。太柔則廢。剛柔得中。斯可濟事。○天下萬事。以人心爲本。苟失人和。萬事皆非。一縣雖少。亦有吏胥民人。自有上下之體。居民之上。必須詗察人心。使不至於違拂咨怨。○得人之心。其道無他。我之心先以仁民愛物爲主。而刑賞號令公平無私。則人心自悅。古人云惟公可以服人。○七情之中。惟怒最難制。臨事而怒。則心動而昏。處置輒乖。猛加抑制。從容熟思而處之。○色必敗身。言能害己。二者古人切戒也。○心荒事廢。莫過於酒。恆存戒懼之心。切勿爲賓客知舊所挽而肆飮。○待官屬待品官待百姓。切勿先事憤疾。而有罪無罪事發然後公平處之。○待百姓以愛爲主。待官屬以嚴爲主。雖主愛而不可不使之從令。雖主嚴而不可不使之支保。至於待品官。不親不疏。○官屬難支之弊。必須變通。其過誤。亦須平恕。而惟欺官病民。一切重論。○刑罰切不可不愼。爲官者。多有乘怒致傷人命而終身廢棄者。豈非可惜。微罪付過。重罪囚禁。隨後徐思而處之。○正己而後正物。古人之格訓也。己苟不正。則發號施令雖善。皆虛而已。○大夫人奉養外。鄙陋肥己之事。一切痛祛。若將浼己。○事爲擧措。一切勿牽私情。外人切勿令通於內。內人切勿令通於外。○衙中一切嚴明嫡庶之分。勿令妾屬有所不遜於嫡室。○凡交承之際。新官必詬訾前官。薄風已成。極爲寒心。一切無踵此習。○凡官屬吏民。不於開坐處明白呈訴。傍蹊曲逕。暗暗私圖者。必治其罪。○民人呈狀。隨來隨捧。○民有面訴。則狀辭題畢後。專意詳聽。一日內。民人面訴隨到。累次進來聽之。聽時每停雜公事而聽之。一人累次面訴者。亦詳聽至於二三度。終不可聽者。乃出送。○民人呈狀。勿爲付色。而這這推覈決之。可許則許之。不可許則不許。勿爲遷延。○相訟呈狀。則隻人推捉後。始訟捧侤音。依法例爲之。不關相訟。則兩邊推覈後。呈狀粘連立旨。題給於勝者可也。自願依法例決立案。則聽立旨決折。則勿捧作紙。依官式決折。則依式捧作紙。或木或紙。隨自願捧之。而亦勿點擇。○民狀。令下吏讀之。亦可收取於案上而自題之立旨。手書亦可。題狀及退狀。這這出給民人。而呈狀甚多。則積二十張或十餘張後。卽卽出給。不多則或六七張或三四張。卽出給。○呈狀辭緣關重者。則紙筒置簿。○境內以被殺來告者。則卽發刑吏猛牌。同元告祕密跟捕。犯人之事干。亦爲捉捕。而但勿令騷擾於不干遠隣。躬卽馳往初檢。報於監司。檢屍規式。在無冤錄。此冊覓得預爲講究。○以奴婢隱接來告者。則使之自爲捉告。申明執捉付官之法。其或隱接事狀分明者。則時或發面掌執捉。然終不得捕。則許接人侵責徵貢事。不可輕易爲之。○父母兄弟倫紀間有關風敎事。則發官差亦當。○出官翌日。卽謁聖鄕校。而春秋釋奠及凡校中之事。着意爲之。釋奠必親參。凡儒生必禮待勿詬辱。儒業勸奬之事。亦留心。○倉糴應納者。必趁有穀時捧之。此意預爲申飭於民人可也。若遲延過時。則非但官穀之縮數。民亦重被侵督之害矣。○官廳雜物。必親自捧納。切勿高重。切勿以漁取剩餘。濫用於私爲心。○官家逐日用度浩繁。凡財穀雜物。暫放意用之。則輒乏絶。日日撙節爲意。則自然有裕。刻意節用之也。○鄕中等狀或褒善或治惡者。則卽更爲詳覈。重者報監司。輕者自斷賞罰。○邑中之事。倘得有識鄕所。則必多有賴。鄕所雖不能盡擇。而座首可合公平操心之人。預爲聞見。錄其姓名以去。到官後徐徐詳察。時任者不合。則好樣易之。有事詢問。○水陸軍,各色軍,班束伍軍。爲一貼冊。逃故未充定。懸錄於名下。藏諸紙筒。常常搜閱。得閑丁漸次充定。勿令騷擾於民間。○軍士逃亡者一族。卞別遠近親疏。明白分定。勿令濫雜侵徵。○官屬一族。則近年逃亡者外年久者。及無一族而濫徵闕於不干人者。竝宜分揀。○大明太祖高皇帝常諭群臣曰。凡居官者。任之大少雖不同。要皆盡其職而已。昔范文正公居官。凡日之所爲。必求與食相稱。或有不及。明日必補之。其心始安。賢人君子之於國家。盡心如此。朝廷豈有廢事。天下安得不治。○公生明。廉生威。

書與孫守約赴延豐縣戊辰

[編輯]

汝父前後典郡。誤以廉簡保民。屢澈宸聽。汝爲汝父之子。切宜刻心自持。毋隳家聲。○王昭素告宋帝曰。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慾。雖在士大夫。事理則一。○古訓曰。通天下之情。然後能成天下之務。○臨事戒暴怒。徐究事情。○治人不可無賞罰。善之賞。賞之而久宜勿忘。惡之罰。罰之而過卽勿念。○古人曰。興一利不如除一弊。生一事不如省一事。○邑中有事。宜博詢於老成品官耆舊民人。務合於人情。不可傲物自是。使人心畔渙。○百姓固當撫恤。而待官屬。亦不可太刻。○凡百唯當隨時盡心。豈得一一指揮。

書示子孫

[編輯]

父而子子而孫。一氣相傳。生欲同一家。死欲同一塋。此天理人情之至。世之人拘於風水。多有不卜於先壟而卜於他所者。假使風水之說爲可信。棄祖先而求福。神必不祐。況本茫昧無據者乎。父子祖孫骸骨異山。死而有知。寧不悲涼。吾祖先葬於衿川之梧里洞。已累代矣。其爲山周雖不甚大。南北丘壟亦多。倘不拘風水而鱗比用之。何患乎無其地。吾死之後。子子孫孫。藏此書遵依無廢也。且見世人兄弟不睦。多見於富家。是知有財則有爭心而傷敗天倫。財爲之祟也。子孫切須毋聚不義之財。毋營不仁之富。只可力農免飢死而已。祖先之望於子孫。萬善猶不足。今此兩件事。適有所見聞。心有所觸而興感。故及之。萬曆二十七年季秋望。在東湖草堂。

遺戒子孫

[編輯]

吾雖庸下。其責望於子孫甚大。遵先祖家訓。忠孝立心。仁禮持身。毋積小嫌而失和於兄弟。毋徇私慾而致怨於外人。此數者吾常誠告於爾等。吾不再言。下錄各件。爾等當恪謹奉以行之。勿以老耄之言而忽之。

一。吾今八十有四歲。朝暮待盡。吾死切勿厚葬。只衣衾褁體。有外棺則勿用石灰。有灰則勿用外棺。勿擇地勿拘忌。卜於先兆內素定之處。登時入葬。

一。廬墓。自來我國之遺風美俗。中華之人。亦稱道朝鮮廬墓而著於文籍。頃年講禮諸人。以魂返室堂爲言。而必欲變改之。取便人之常情。遂靡然而從之。今則廬墓者蓋寡。誠可歎惜。吾子孫宜從先祖之所已行而自勉之。吾不復有言。

一。自初喪至祥禫以後。一切勿用巫覡浮屠之事。三年內及忌祭。從先祖設素饌。

一。山家之說本茫昧難知。又所論多岐。吉兇相殊。尤不可據以爲信。人之生自有天數。其吉凶禍福。豈因葬地而移變。吾見多矣。吾聞久矣。爾等切勿爲地術之所惑。但當同葬於一山。骨肉不相離遠。使子孫代代省掃而不失其處所可矣。吾先墓在衿川梧里洞。高祖母以下。今已八代。吾老爲門長。嚴責同姓門族皆令來葬。至於已葬他地者。還移於此矣。墓山山勢周遭岡阜甚多。倘櫛比鱗次而用之。用之無節矣。吾子孫苟有背吾言而出葬他地者。子孫宜共攻之。

一。時祭及俗節墓祭祭物。但令精潔而勿尙豐侈。只十數器而止。

一。高祖母以下宗泒外。其餘代盡傍親各位。只行杯奠事。高陽元堂里高祖考益寧君墓。四節設祭。益寧君妣松溪淑善翁主安氏墓。寒食秋夕兩節杯奠。輪遣子孫設行事。宗家今方輪行。不復縷縷。

崇禎庚午至月念後一日。手書與子義傳,孫守約。兼示諸孫等。

書諭孼男孝傳,悌傳。

[編輯]

余旣以失和兄弟爲書以戒。復推演以言之。古訓曰。兄弟旣翕。父母其順。余雖不肖。遵先世之遺訓。不敢失意於兄弟姊妹。又不敢薄視庶屬。爾等之所聞知也。爾等之嫡兄義傳體余之意。盡己之心。待同氣。無論嫡孼。愛護深至。爾等之所見知也。爾等不遵父兄之誨。不念天倫之至。同氣之間。執些少事故。爭曲直致乖戾。則不但陷身於悖惡。其不孝於先人大矣。古訓曰。式相好矣。無相猶矣。爾等其惕然深省之。崇禎辛未三月念後一日。余每慮賤息甚衆。或未免失和乖戾以浼家風。爲此書以戒之。

附筵中論事癸亥四月

[編輯]

以領經筵入侍朝講。承旨曹友仁進啓曰。前日筵中諸臣請伸故相鄭澈之冤。追復官爵。自上允許。而其時入侍申景禛以爲待後日臺諫入參日議處雲。今日大臣臺諫入侍議處何如。上曰。此何如。公對曰。今日入侍。只有臣及臺諫二人而已。則更有他大臣他臺諫在。不可以此謂之博詢廣議而處之也。然而人各有見。可以仰對。臣曾於辛卯年。爲大司憲。論鄭澈之罪。一時之人。因共斥澈之濟流。故臣不得不從時議。而至於澈之己丑治獄。臣亦以爲人所不忍也。臺諫二人。亦有所陳而語欠明白。兵判金瑬極陳澈之無罪。而多有救解獄冤之事云云。玉堂尹知敬進啓曰。此事朝臣論議。彼此角立。伸之則有欲去者。不伸則亦有欲去者。各以去就爭之。大抵此事不甚關重。當此改紀多事之日。何必汲汲爲此論。以啓不靖之端乎。徐議之甚當。上曰。國論當自朝家斷之。豈可慮其去就而不議其所當議之事乎。至於去就。任其所爲也。但此事不緊。徐議之可也。瑬仍斥知敬內懷沮抑之意而外爲徐議之言。知敬因己被斥進對分疏之際。瑬亦卞爭不已。爻象甚不佳。瑬以此引入。朝議紛紜。至於館儒輩咸咎公首唱沮抑之論。知敬亦以事被劾。後又有命收議大臣。公議曰。諸被罪者。皆已伸釋。澈亦可釋。而己丑冤死人等。尤當快雪云云。上遂下兩伸之命。

政府收議五月二十三日

[編輯]

江華別將狀啓。廢東宮自圍中掘穴。與侍婢莫德跳出。爲軍人現捉云云。命拿致莫德等。設鞫訊問。遣史官問廢東宮處置事於大臣。

臣每以保全其性命爲聖上之美德。累達於榻前。聖上亦嘗留意於此矣。及到今日。事乃至此。臣不知所達。伏聞今方推鞫。推鞫究竟後。聖明必有參酌情法。得宜處之之道。伏惟上裁。後兩司以斷義論啓。上允之。禁府以斷義時節目。請收議於大臣。右相尹昉以自盡等節目獻議。公病不收議。奇自獻,鄭昌衍亦不收議。因此物議譁然以爲公初以不分明之語獻議。終之以病不收議。大司憲李貴將劾公及奇,鄭兩相。爲諸宰所力止而不果。

[編輯]

聞有親臨之擧。上待罪箚。癸亥七月二十二日。

[編輯]

以廢東宮全恩之論。臺官累斥公於榻前。公卽呈辭。上連遣承旨敦諭。公引疾不出。承旨韓汝溭又奉御批來傳曰。聞卿病癒已久。無意出仕。予甚悶鬱。勿以人言爲介意。須念先朝舊恩。速爲出仕云云。翌日。韓抵公書雲。今日晝講。使我入侍。蓋欲問公起居也。筵將罷。上使之前問曰。領相氣力如何。吾以昨日所見從實仰達。上曰。令該官賜几杖。且予欲親臨問病。令儒臣考出先朝故事云云。故公聞之驚惶。卽扶詣闕外進箚。批下。卽命引見。使小宦及別監扶之。至上前。

伏以無狀賤臣。忝冒匪據。老耄澌盡。無計陳力。前後龥呼。皆出肝膈。天日不照。下情莫白。聖批每以病癒爲敎。所謂病癒者。所患寒熱腹疾等諸症比初減歇也。至於元氣。則八十之年。氣息奄奄。赴召之初。賴累年休養之力。得以支持於時月之間。未久而疾作。氣血筋力。一敗塗地。腰痛又緊。委身床蓆。如此而猶帶劇任。豈有其理。聖批且以臣之不得出。爲專由人言。臣之終不得出。實有如所陳。雖欲出死力供職。何可得也。臣朝夕入地。餘日無多。倘使臣得以釋負。處散於輦轂之下。則未死之前。或可隨事自效。以小報聖恩於萬一。此臣之素志也。今者伏聞昨日筵中有臣子不敢聞之敎。緣臣之不得出。致有此敎。臣罪當死。夫復何言。臣心膽俱墮。罔知所措。謹忍死扶曳。來詣闕下。恭俟鈇鉞。伏乞聖明先治臣罪。因察臣言不誣。罷臣本職。以便公私。不勝幸甚。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予欲親往問病。卿勞動入來。雖極喜幸。恐有妨於調理。憂慮不已。須安心勿辭。

辭賜几杖箚癸亥七月

[編輯]

伏以臣伏聞有賜几杖之命。不勝驚惶之至。其在祖宗朝無事之時。人臣引年而致仕。則國家不許其去。特賜几杖而留之。臣未嘗致仕而求去。優異之禮。何緣及於臣哉。況今大賊壓境。待變方急。水旱災酷。田禾大無。徵賦猶前。萬姓失望。此時何時。而乃爲太平時擧措。以駭四方之聽聞哉。伏乞聖明亟寢成命。不勝幸甚。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几杖卿年老有病。故賜之耳。豈有駭於聽聞之理乎。體予至意。卿宜勿辭。

聞有上變事。詣賓廳退出後進箚。七月二十七日。

[編輯]

定州牧使李愼,前縣令柳應時等。上變柳湔謀逆事。其成冊中。竒自獻爲首謀。其餘又有三十餘人。公力疾詣賓廳。以拿問後處置之意入啓。而退臥挾房。自上有命。恐卿添傷。宜卽還家云云。公卽退出。翌日進箚。

伏以臨年老臣餘日無多。受國厚恩。無以報效。痛結於心。死不瞑目。耄敗僵臥之中。一有勞動。便生別證。邪氣上衝。頭惱如裂。陰陽不調。寒熱又作。當此鞫獄之日。無計隨參。伏地惶恐。恭俟罪譴。且臣病伏已久。而相臣一人獨當其勞。以臣之故。尙稽卜相。臣之罪至此而又重。伏乞亟命卜相。以理庶務。不勝幸甚。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須勿爲惶恐。速爲卜相。以副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