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乐育堂语录/别集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乐育堂语录别集

西江月辑

乐育堂语录别集【1】

乾元面目【卷三】

乐育堂语录曰:初下手时,先要认真自家太极,太极即本来人也。认定此物,以我一点智慧烛之,达摩所谓净知妙圆,体自空寂是,是于无知无觉时,忽焉有知觉,即净知也,妙圆也,即本来人也。

又曰:吾人于混沌时,有此一觉,急忙摄提真念,用吾真意,此意虽主发作,然只一心无二,犹是本来之意,去道不远。以此交姤水火,会合金木,久久烹养,后天心肝脾肺肾所藏之精神魂魄意,打并一团,浑是先天真阴真阳,所谓返于太璞,还于太初,仍是当初未生时一团元气是也。

又曰:混沌后无知无觉时,忽焉而有知觉,即真神也。我于是主之,不会游思妄想渗杂其中,只一心无两心,只一念无两念,即元神用事,识神退听也。要之神也气也皆乾坤阴阳之所与我者也。干阳也,阳赋吾性。性寄于心,而发为神,神则无所不昭而无物不知也。坤阴也,阴界吾命,命界于身而发为气,气则无时不运而无地不充者也。此性命之原亦即神气之所由立也。然犹非吾人炼丹之本领,修道之真宰也。夫以此个性命神气犹是玄关一动,太极开基,判而为阴阳。寄之人身则为性命,为神气,犹是一而二者也。

又曰:若要真正丹本,必于太极未动之前,鸿鸿蒙蒙一段太和之气,非性亦非命,即性亦即命,有非言思拟议所能穷者。

周身关窍【卷三】

乐育堂语录曰:山根、玄膺二窍,皆是通精气往来要道。人能存想山根,则真气自然上下,复归黄庭旧处,人能观昭玄膺,则真津自然摄提而上。

又曰:古云:“山根是人初生命蒂。”吾人开督闭任。通气往来。即是此窍。苟能存神于兹。自可长生不老。却病延年。

展窍开关【卷三】

乐育堂语录曰:日夜行功,须要先定一时,灭却知识之神,泯乎思虑之念,身坐如山,心静于水,如此澄净一番,果然身心安泰,气息和平,于是将双目微闭,凝其心神,调其气息,任其自自然然,一往一来,一开一阖,呼而出,不令之粗,吸而入,不使之躁,久久自无出无入,安然自在,住于中宫,此真凡息停也。凡息一停,胎息自见,如此慢慢涵养,自然真气冲冲,上达心府,此展窍也。盖以真气有力,直上冲乎绛宫,庶几一身毛窍,亦有自开之时,所谓:“一窍相通,窍窍光明是。”又谓:“一根既返本,六根成解脱”是。学者行功到此,始可自虚危穴起,往后而达尾闾,直上泥丸之宫。若但气机微动,或仅冲心府,不见七窍大开,又不见一身毛眼皆开,此非真展窍时,切不可骤运河车。况无水行火,必烧灼一身。务要有此景况,方得内真外应,外感内灵,吾身之气与太虚元气合为一体,所谓真药者。

又曰:果有真药发生,流通一身内外,则多年凝滞阴气,自化为汗,从毛眼而出,一切浊垢之污,消融净尽,吾身气质变化,自渐近圣贤矣。

乐育堂语录别集【2】

性命真诠【卷一】

黄元吉曰:若但离宫修定,不向水府求玄,则离宫阴神,犹是无而不有,虚而不实,纵静中寻静,深人杳冥之境,只得一个恍惚阴神样子,终不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欲有则有,欲无则无,实实在在有格个真迹也。故曰:“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又曰:只知炼命者,但固守下田,保养元精,前此未闻尽性之功,后此但求伏气之术。惟炼离宫阴精,使之化气,复守肾间动气,使之不漏,不知移炉换鼎,向上做炼气化神工夫,虽胎田气满,可为长生不老人仙。然气未归神,神未伏气,有时念虑一起,神行气动,仍不免动淫生欲,故曰:“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

性命真诠【卷四】

乐育堂语录曰:真性真命者何,夫心神之融融泄泄,绝无抑菀者,真性也,气机之活活泼泼,绝无阻滞者,真命也,总不外神气二者而已,元神元气是他,凡神凡气亦是他,只易其名,不殊其体。

阴阳胜谛【卷一】

惟我之神既虚,则天地清和之气,自然相投,人之所以参天地,赞化育,变化无穷,神妙莫测者,即此神息之虚,得感清空之虚之气入来,此虚中所以有实也。久久凝聚,自然身心内外,有刚健中正,纯粹以精之景,如此见性,方是真性发见。

又曰:“真一之气,视无形,听无声”,如之何而能凝结以成黍米之珠哉?圣人以法追摄,采取于一时辰内。法即回光返昭,以我去感,彼自相应者是也。

阴阳胜谛【卷二】

黄元吉曰:金丹大道,系清灵之气结成,而清灵之气,又不自来归,必假我身中真阴真阳,然后可以招摄得来。

又曰:一呼一吸,即阴阳也,阴阳原一气,一气散而为阴阳,此凡阴凡阳也。学人打坐,必先调外呼吸,以引起真人元息,调外呼吸,必先以意为主。

又曰:调此呼吸,以目了昭于丹田中,以息下入阴𫏋,提起阴𫏋之气,上入黄庭,又以息引起绛宫之阴精,下会丹田,此亦凡阴凡阳也。久之阴精与阳气,两相交融,凝于丹田土釜之中,自然阴精化为真阳之精,凡气化为真阴之气,蓬蓬勃勃,充周一身,此即真阴真阳,与元气不相远也。

又曰:此真阴真阳,会合成一,即是阴精。外边元气,即是真阳。以此阴精真阳,收罗于后天有形有色之中。

阴阳胜谛【卷五】

乐育堂语录曰:欲采外来灵气,务先空其心,绝无翳障,而后天地元气得以入之,且人之胎息与此元气合一,胎息究在人身,是有形之气,非至灵之神,不比先天未兆,气即神,神即气也。

铅汞玄音【卷二】

黄元吉曰:以凡铅而言,则坎中一阳,离中一阴,皆真铅。以先天真铅而论,则坎中一阳,离中一阴,皆属后天有气有质之物。

又曰:此个真铅真阳,不自坎生,不自离有,原从不内不外、虚无窟里,由坎离水火二物,鍜炼而来者也。

龙虎铅汞【卷四】

乐育堂语录曰:龙者,灵物也,变化莫测,喻离中空阴之神,以火生于木,木色青,故或云青龙,火色赤,又或云赤龙。

又曰:虎者,猛物也,坎中空阳之气,此气纯阳,阳则易动,有如虎之难防,此气最刚,刚则性烈,有如虎之难制,惟龙之下降,可以伏此虎也。

又曰:汞者,水银也,活泼灵动,无微不入,喻空阴之神。铅者,黑锡也,其色黑,有似坎中之水,其体重,有似坎中之金,以喻空阳之气,且铅非汞不能化,亦犹气非神不能化,而铅又可以干汞,气又可以化神,故以为喻。

乐育堂语录别集【3】

玄关一窍【卷一】

黄元吉曰:夫玄关一窍,是吾人炼道丹头,勿区区于大定大静中求。孔子曰:“我欲斯仁,斯仁至矣。”若必待大定大静,然后才有,孔子又不如是便易指点。可见学人修养之时,忽然静定,一无所知所觉,突起知觉之心,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干干净净,即乾元一气之本来面目也。

又曰:昔南极仙翁示鹤臞子,真元心体,实自玄关一窍寻来。动静与俱,随时皆有,但非感动,无以觉耳。

又曰:玄关者,太极将分,两仪将判之时也。动不是,静亦不是。其在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之间乎?

又曰:玄关一窍,实在神冥气合,恍恍乎入于无何有之乡,清虚玄朗之境。此时心空似水,意冷于冰,神静如岳,气行如泉,而初不自知也。惟其不知有神,不知有气,并不知有空,所以与太空之空同。功修至此,动静同夫造化,呼吸本夫气机,皆由吾身真阴真阳,合而为一之气。所以与天地灵阳之气,一出一入,往来不停,以彼此混合,团成一区,空而不有,实而不着也。

玄关一窍【卷二】

黄元吉曰:玄关一窍,随时都在,只须一觉心了昭之,主宰之,则玄关常在,而太极常凝矣!特患人不入于杳冥,无患玄关之不发见也。

又曰:要知此个杳冥,不是空空可得,须从动极而静,真意一到为之造化,才能入于杳冥,及静极而动,此时阴阳交媾,将判未判,未判却判,恍恍惚惚中,忽觉真铅发生,此即玄关现象,全赖元神为之主持。

玄关一窍【卷三】

乐育堂语录曰:玄关一窍,随时随处都有,只在一点灵机捷发,有如捉雾拏云,凭空而取,不失其候,即颜子:“知几其神”之意也。即吾道活子阳生,时至神知之语也。倘先时而知,是未来心:后时而知,是过去心:眼前有一毫思量拟议,即为现在心。着此三心,即为道之障也。

玄关一窍【卷四】

乐育堂语录曰:夫玄关一窍是先天混元一气之玄关,了无声臭可扪,色相可见,此为最上上乘炼虚一着天机。

又曰:若论玄关不止一端,如炼精化气之时,则有精生之玄关,炼气化神之时,则有气动之玄关。

又曰:何谓精生之玄关?如下手打坐,即便凝神调息,到得恍惚之闲,神己凝了,息已调了,斯时一点真精,即藏于阴𫏋一穴之处,我从混沌一觉,急忙摄取阴𫏋之气,归于中黄正位,与离中久积阴精,锻炼为一。斯亦有药嫩药老之说,何谓嫩,如未混沌,斯为无药,若己混沌,未能使神气融和,混化为一,即便去阴𫏋采取,斯为药嫩,不堪入炼,若混沌一觉,我不能辨认清白,即时提摄,待至一觉之后,又复觉及他事,一动之后,又复动而外驰,斯为药老,更不可用。

又曰:若气阳生,药物之老嫩又在何时。盖从此精生,摄之而归,与我离宫灵液,两相配合,斯时神入气中,气周神外,其始神与气犹有时合时分之状,不能合为一区,神即离宫之神火,气即坎中之神水,迨至神与气融成一片,宛转于丹田中,悠扬活泼,吾身灵气,与天地外来之阳气,不觉合而为一,此即气阳生,玄牝现象。

玄关一窍【卷五】

乐育堂语录曰:玄关一窍,并无形色可窥,亦非心肾之气两相交会,始有其兆,但心有心之玄关,肾有肾之玄关,不经道破,不成佳谛,始而以性摄情,忽然肾气冲动,真机自现,此肾之玄关也,继而以情归性,忽焉心神快畅,气机大开,此心之玄关也,即真知灵知之体也。

又曰:要之玄关何定,到得大开之时,一身之内,无处不是玄关,一日之间,无事不是玄关。

乐育堂语录曰:但玄窍玄关,要凡息停,真息见,方得现象,若到胎息停,六脉俱尽,则玄关窍开,更有不同,非玄关有二也,只是气质之性,净与未净之分耳。

又曰:果能于鸿鸿蒙蒙,杳无朕兆之时,似有似无,如痴如醉,寂寂无踪之内,有惺惺不昧之情,此即无极,而太极理气,浑合为一之际也,此玄关也。至忽焉有知有觉,此玄关开时,即如天地初辟一般。

又曰:此个玄关不在动静,而在动静之间,方是真正玄关,随时皆有,特患人不细心探讨耳。

又曰:昔人云:“玄关窍开,即如梦如迷,如痴如醉,”此时浑诸于穆,还于太空,故有如此之无知无觉者,然非全无知觉也。不过一神为主,入于浑忘之天,其间一盏长明灯,犹昭然而不昧也,及乎一觉而动,不由感附,忽焉从无知而有知,自无觉而有觉,此即无中生有,鸿蒙一判,太极开基,从此阴降阳升,而人物之生于此始。

乐育堂语录别集【4】

上药三品【卷三】

乐育堂语录曰:盖志者,气之帅也。神者,精之祖也。神聚则气聚,气聚则精聚。神清则气清,气清则精清。尔学人果能万缘放下,一空所有,则神清矣。果能凝神于虚,回光元窍,则神聚矣。斯时也,不必求口中津生,香甜味美,然此属枝叶小效,有之亦不足贵。

元精玄义【卷一】

乐育堂语录曰:何谓元精?此精自受生之初,阴阳二气,凝结一团,如露如珠,藏于心中为阴精,即天一生水是也。其未感而动也,只一气耳。及乎有触而通,在肝则化为泪,在脾则化为唾,在肺则化为涕,在心则化为脉,在肾则化为精。寒则为涕,热则为汗,闻香生津,尝味垂涎,所谓:“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灵物总皆阴是。”惟一念不起,一心内照,则七窍俱闭,元精无渗漏之区,久久凝炼,则精生有日。

元精玄义【卷四】

乐育堂语录曰:凡精者何?即口中之甘露也。元精即甘露中一点白泡,如珠如玉,精致莹洁者是。

又曰:生等日夜之际,如有津液微生,即是微阳初动,总贵勤勤收敛,采而摄之于玄宫,不久自有气机大动之时。

又曰:广成子曰:毋摇尔精,精即汞,汞即心中之灵液,元神之所依托者也。

又曰:于无知无觉时,或忽焉心地清凉,或时而甘津满口,皆产元精之真验也,能于此觉之即收,收之即炼,鼓橐籥之风,一上一下,听其往来,即炼精,即前行短,二候采牟尼之法也。

又曰:盖精者,其静而寂寂也,则为先天之元气,及静养久久,忽焉而有动机,此即鸿蒙未判将判之时,元气已有动机,元气之动,即静为元气,动化元精,此时之时之精,非交感之物事也,亦非有形之精,周身踊跃也,必从混混沌沌中,无知无觉时,忽焉而有知觉,是元精化生也,又谓真知灵知也。

又曰:元精无形,即寓于神气之中,贯乎耳目百体而无可指。

又曰:所谓元精者,即元神元气酝酿流行之精华也。

乐育堂语录别集【5】

性铅性阳【卷四】附命阳

乐育堂语录曰:举凡日月云为,一切喜怒哀乐之生,皆我真机发动,我须收之养之,回光返昭足矣。要之四端发动之初,出于无思无为者为真,有思有为者为伪,尔等一日之内,如此四端萌动,不知凡几,若能乘得此机采而取之,饵而服之,正所谓遍地黄金,满堂金玉,无在非炼丹之所,无时非药生之候也。(以上即所谓性铅也)。

又曰:从玄窍开始,太极一动,阴阳分张,时可进而即进,势当止而即止,何也?玄窍初开,只见离宫元性,所以谓之性阳生,然此是神之偶动,非气之真动,只可以神火慢慢温养,听其一上一下之气机,往来内运,蕴藏于中黄正位,此为守中一法。水火济,坎离交之候,又谓前行短,二候采牟尼是。到得神火下昭,那水见火,自然化为一气,氤氤氲氲,兀兀腾腾,此方是水底金生,古人云,阳生活子时是,又曰命阳生。果有此气机之不动,不必蓬蓬勃勃,充塞一身内外,即粗见气机,果从神火下入水乡,是为坎离交而产药,亦是微阳初动,亦要勤勤采取,运动河车栖神泥丸,所谓补脑还精,长生之道在是矣。

性铅命药【卷四】

乐育堂语录曰:何谓性中药生,即恍惚中物,而不外从无生有,且孔子云,乐在其中,夫人守中,如有一点乐意,即药苗新嫩,正好采服。

又曰:何谓身命之药,杳冥中精,此精之动,大有凭据,丹田有𬘡缊之象,活动之机,或一身上下流通,洋洋充满,真有无孔不钻无窍不到,此即是命中阳生。

元气胎息【卷四】

乐育堂语录曰:盖元气,母气也,胎息子气也。元气与胎息虽二,而实一也,若无先天元气,则后天之胎息无以生,无后天胎息,则先天之元气无由寄,欲招先天元气伏养于身中,必凝其神,调其息,迨至后天息平,先天胎息见,似有似无之内,先天元气寓焉,久之凡息顿灭,先天胎息自在个中,一往一来,阴阳造化,充满于一身内外。

又曰:凡息一停,胎息自动,而生死由我矣。

又曰:胎息之用,有勉强自然之分,为文为武之用,而其要紧者,惟在万缘皆空,一尘不染,如如自在,朗朗常明,我唯以元神化为真意主宰之,而运用之,毋令一念游移不觉,一息昏怠不明。

小药大药【卷四】

乐育堂语录曰:但其始也,天性之自动,气机之偶萌,亦觉微微有迹,不大显相耳,吾教所以名为小药生,又曰一阳初动。

又曰:及至采取过关,服食温养之后,虽有丹田

火热,两肾汤煎,目有金光,口有异味,耳有鹫鸣,脑有气生,六种效验,然亦无形之形,附于后天有形之尸气而昭著,实非有浩然之气,至刚至大,在于目前,而充塞于两大之间者也。此亦虚拟其状,似有如此之盛,要皆我神觉之,我神知之,非外人所得而窥也,吾教谓之真阳大动,又曰大药发生,以其实有可拟,故曰真阳,以其气机之大,不似以前之微动,故曰大药。

乐育堂语录别集【6】

先天一气【卷二】

乐育堂语录曰:所谓真一之气,乃鸿蒙未判之元气,混沌初开之始气,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莫不由之,成仙成佛,亦岂外是。

又曰:其在人身,虽贯乎精气神之中,而实无迹可寻,非口鼻呼吸之凡气,非虚灵知觉之灵气,非坎离心肾之动气,在先天而不见其先,居后天而不见其后,先天则生乎阴阳,后天则藏于阴阳。

又曰:虽非后天之精气神,亦非先天之精气神,实为后天精气神之根本,先天精气神之主宰。

又曰:真种者何?即虚无中一点元气,亦即太和一气。

内药外药【卷二】

乐育堂语录曰:古云:“外药发生在造化炉中,不出半个时辰,立地成就;内药发生在自己身中,须待十月圆足。”何以半个时辰即生外药?盖言水火相交,玄关窍开,即是外药生矣!此是最不易得者。但外药发生,金木相吞,水火相射,分毫不可差忒,差忒则大药不能成就,此非别有一道也。以此外药之生,必心纯意正,了无外驰,药才能生,若有一毫念起,即落后天知识,元气又被打散矣。

又曰:人能静定半时,了昭气机,自然药归炉鼎,而升降上下,为内药矣。虽然,名为内药,其实皆一气也。

又曰:然以外药来归,无非欲化内之精神,皆成先天一气,故必须十月之久,方才圆足。

内药外药【卷三】

乐育堂语录曰:内药,吾身之元气也。外药,即太虚之元气也。

又曰:但非内昭内养有功。必不能招回外来之药。。

内外黄婆【卷二】

乐育堂语录曰:用意之法有二,一为动时之意,一为静中之意。

又曰:所谓外黄婆者,通家之和好,故无位而动。若不知动以采药,先天元气,如何招摄得回来?此动中之用意也。

又曰:内黄婆者,传一时之音信,故有位而静。苟不知静以炼丹,先天元气,又如何凝结成胎?此静中之用意也。

乐育堂语录别集【7】

真觉真义【卷二】

黄元吉曰:须知觉与意,皆二而一者也。不过以无心无意,偶尔有知,谓之真觉。迨一觉而后,我必加意用心,调停蕴蓄其间,则为真意。然意发而心仍无有物,始为真意,与我先天一点真觉,不甚相远。所以无心忽觉为真觉,一心内守为真意。

又曰:此个一觉,在何时寻?务于至阴之中,恍恍惚惚时,了无知觉,忽然有此知觉,不待穿凿,无事安排,机会相触,杳冥冲醒,方是清清净净,无知无识之真觉也。

又曰: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凡息不除,真息不见。故必动极而静之际,忽来真意以主持之,此意属阴,谓之己土。少焉恍恍惚惚,似梦非梦,似醒非醒,于此定静中,忽觉一缕热气,混混续续,兀兀腾腾,此即神融气畅,两两交会于黄房之中。不由感触,自然发生,此即玄关兆象、太极开基也。惟用一点真心发真意以收摄之,此意属阳,为戊土。其实一意,不过以动静之机,分为戊己二土而已。

又曰:如打坐时,先将双目微闭,是谁闭?了昭于有无内、外丹田,又谁昭?于是采阴𫏋之元息,纳心中之神气,会于黄庭宫中,又是谁采谁纳?殆后天有意之意,即己土也。至观昭久久,忽焉混沌片晌,不知不觉,入于恍惚杳冥。从此无知之际,忽焉有知,无觉之时,忽焉而觉,此即先天之真意,戊土是也。

又曰:须知真意之意,犹是后天之意同,不过意之前无意,意之后无意。从此一知,一知之后不复见;从此一觉,一觉之前无有焉,此为真意之意。

天罡斗柄【卷四】

乐育堂语录曰:夫天罡,即主极也,斗柄即文武卿佐,听令于帝主者也。

又曰:大凡打坐之初,须先养神,神与太虚,原同一体,但不可死死执着,务先游神于虚,方能养得纯纯自来归命。夫既神凝于虚矣,又须慢慢收回虚无窟子中,调之养之,到得神已归命,然后验其果一无所思,到虚极静笃否耶,如能虚极静笃,一无所有,此即端本澄源之学,而主极立矣。

又曰:主极一立,以神下入水府,即是以神入气穴,又是以性摄情,以龙嫁虎,种种喻名,不一而足,无非以我一点至灵至圣至清至虚之元神,下与水府之铅配合,犹之以火入水乡,少时火蒸水沸,而真阳生矣。

杳冥恍惚【卷三】

乐育堂语录曰:太上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即此阴气凝闭之时。万物焦枯已极,了无声臭可闻,亦无形色可见。于浩渺无垠。微茫莫辨之中。正是精生之候。知否,既明杳冥无朕之中,真精由此而毓。若起一明觉,则减一分杳冥,而真精不能完全,无以为生育之地矣。又知否,及杳冥已久,正如今日层阴冱结。阳气于此而胚胎,久久调养,宛若无知无识,同夫蚩蚩之氓,忽焉一觉而动,则恍惚生焉,变化见焉,而后真一元阳,即于此见其端倪矣。此正太上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物即一阳之气,天地人物发生之祖气也。所谓天地之心,即此而可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