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集 (四部丛刊本)/后集卷第二十一
栾城集 后集卷第二十一 宋 苏辙 撰 宋 郎晔 注 景乌程张氏南海潘氏合藏宋刊本
|
栾城后集卷第二十一
杂文一十三首
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一首
子先君宫师平生好画家居甚贫而购画常若不及
子兄子瞻少而知画不学而得用笔之理辙少闻其
馀虽不隋深造之亦庶几焉凡今世自隋晋以上画
之存者无一二矣自唐以来乃时有见者世之志于
画者不以此为师则非画也予昔游成都唐人遗迹
遍于老佛之居先蜀之老有能评之者曰画格有四
曰能妙神逸盖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称神
者二人曰范琼赵公祐而称逸者一人孙遇而巳范
赵之工方圜不以规矩雄杰伟丽见者皆知爱之而
孙氏纵横放肆出于法度之外循法者不逮其精有
纵心不逾矩之妙于眉之福海精舍为行道天王其
记曰集润州高座寺张僧繇予每观之辄叹曰古之
画者必至于此然后为极欤其后东游至岐下始见
吴道子画乃惊曰信矣画必以此为极也盖道子之
迹比范赵为奇而比孙遇为正其称画圣抑以此耶
绍圣元年四月予以罪謪守汝阳间与通守李君纯
绎游龙兴寺观华严小殿其东西夹皆道子所画东
为维摩文殊西为佛成道比岐下所见笔迹尤放然
屋瓦弊漏𡍼栈缺㢮㡬侵于风雨盖事之精不可传
者存乎其人人二十而迹存逹者犹有以知之故道
子得之隋𣈆之馀而范赵得之道子之后使其迹亡
虽有逹者尚谁发之时有僧惠真方葺寺大殿乃喻
使先治此予与李君亦少助焉不逾月坚完如新于
殿危之中得记曰治平丙午苏氏惟政所葺众异之
曰前后葺此皆苏氏岂偶然也哉惠真治石请记五
月二十五日
汝州杨文公诗石记一首
祥符六年杨公大年以翰林学士请急还阳翟省亲
疾继称病求解官章圣皇帝以其才高名重排群议
贷不加罪逾年以秘书监知汝州公至汝常称病以
事付僚史以文墨自虞得诗百馀篇既还朝汝人刻
之于石皇祐中郡守王君为建思贤亭于北园之东
偏绍圣元年四月予自门下侍郎得罪出守兹土时
亭弊巳甚诗石散落亡者过半取公汝阳编诗而刻
之仍増广思贤龛石于左右壁呜呼公以文学鉴裁
独步咸平祥符闲事业比唐燕许无愧所与交皆贤
公相一时名士多出其门然方其时则巳有流落之
叹既没十有五年声名犹籍于士大夫而思贤废于
隶舍马廏之后诗石散于高台华屋之下矣凡假外
物以为荣观盖不足恃而公之清风雅量固自不随
世磨㓕耶然予独拳拳未忍其委于荒榛野草而复
完之抑非陋欤抑非陋欤
李简夫少卿诗集引
熙宁初予从张公安道以诵教陈之士大夫方是
时朝廷以繇役沟洫事责成郡邑陈虽号少事而官
吏奔走以不及为忧予独以诗书讽议窃禄其间虽
幸得脱于简书而出无所与游盖亦无以为乐也时
太常少卿李君简夫归老于家出入于乡党者十有
五年矣间而往从之其居处被服约而不陋丰而不
馀听其言未尝及世俗徐诵其所为诗旷然闲放往
往脱略绳墨有遗我忘物之思问其所与游多庆暦
名卿而元献晏公深知之求其平生之志则曰乐天
吾师也吾慕其为人而学其诗患莫能及耳予退而
质其里人曰君少好学详于吏道盖尝便诸部矣未
老而得疾不至于废而弃其官其家萧然𫗴粥之不
给而君居之泰然其子君武始弃官以谋养浮沈里
闾不避劳辱未几而家以足闻陈人喜种花比于洛
阳每岁春夏游者相属弥月君携壶命侣无一日不
在其间口未尝问家事晩岁其诗尤高信乎其似乐
天也予时方以游宦为累以谓士虽不遇如乐天入
为从官以谏争显出为牧守以循良称归老泉石忧
患不及其身而文词足以名后世可以老死无憾矣
君仕虽不逮乐天而始终𩔗焉夫又将何求盖予未
去陈而君亡其后十有七年元祐辛未子以幸遇与
闻国政禄浮于昔人而令名不闻老将至矣而国恩
未报未敢言去盖尝恐兹心之不从也君之孙宣徳
郎公辅以君诗集来告愿得予文以冠其首予素高
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惧不能蹈也故具道畴昔之意
以授之凡君诗古律若干篇分为二十卷
王子立秀才文集引一首
昔予既壮有二婿曰文务光王务光俊而刚秀
而和子方从事南都二子从予学为文皆长于诗骚
然务光之文悲哀摧咽有江文通孟东野感物伤巳
之思予每非之曰子有父母昆弟之乐何苦于此务
光终不能改也既而丧其亲终丧五年而终予哭之
恸曰悲夫彼其文固有以兆之乎始予自南都謪居
江南凡六年而归未尝一日不从也既与予同忧
患至于涵泳图史驰骛浮图老子之说亦未尝不同
之故其闻道益深为文益高而予观之亦益久盖其
于兄弟妻子严而有恩和而有礼未尝有过故予尝
曰子非独予亲戚亦朋友也元祐四年秋予奉诏使
契丹九月君以女弟将人将鬻济南之由以遣之
告予为一月之行明年春还自契丹及境而君书不
至子固疑之及家问之曰噫嘻君未至济南病没于
奉高予哭之失声君大父讳鬷庆暦中枢密使以厚
重气节称考讳正路尚书比部郎中乐易好施得名
于士大夫而君以孝友文章居其后谓当久远而中
道天理有不当然者况予老矣而并失此二人能无
悲乎君之没女初未能言而子裔未生君弟昔与
君客徐姑识予兄子瞻子瞻皆贤之意王氏之遗懿
其卒在乎裒君之文得诗若干赋若干杂文若
干分为若干卷以示予予读之流涕为此文冠之庶
几俟裔能立以畀之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一首
东坡先生謪居儋耳寘家罗浮之下独与㓜子过负
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㗖蒣芋而华屋玉食之念
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
鼔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
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
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如于
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
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
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
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
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
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䟽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
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已
必贻俗患黾俛辞世使汝等㓜而饥寒渊明此语盖
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蚤自知半生出仕以犯
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晩节师范其万一也嗟
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
出仕三十馀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䧟于大
难乃欲以桑榆之未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
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
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
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
士也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
子瞻常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
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
美李太白为有馀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
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绍圣四年二月
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六孙名字说一首
予三子伯曰迟仲曰适叔曰逊始各一子耳予年六
十有五而三人各复二子于是予始六孙昔予兄子
瞻命其诸孙皆以竹名故名迟之子长曰简㓜曰䇿
易曰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
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
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故简之字曰业干之
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易之始未
有䇿也文王演而重之然后策可见故策之字曰演
适之子长曰籕㓜曰范书起于而究于隶史籕始
隶皆成于滋也故籕之字曰滋范法也王良与
嬖奚乘不获一禽曰我为之范驰驱终日不获一为
之诡遇一朝而获十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故范之
字曰御逊之子长曰筠㓜曰筑始予得罪于朝而放
于筠逊从而筠生传曰礼之于人如松柏之有心也
如竹箭之有筠也皆其坚者也故筠之字曰坚孔子
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篑进吾往也为山者必筑前无所见则未成一篑而
止茍有见矣则虽覆一篑而进进而不止虽山可成
也故筑之字曰进予盖老矣而三子方壮将复有子
而予不及见乎则巳矣如犹及见焉则又将名之俟
其长而示之使知名之之意焉可也
书孙朴学士手写华严经一首
开府孙公历仕四朝与闻国政者再经渉夷险而不
改其度世皆知贵之矣至其中心纯白表里如一平
生无负于物则世之人未必尽知之公之守真定也
闻其觉山僧惠实说法恻然有契于心遂以为善知
识复受诏祈雨此山能出其灵蛇以救枯槁此僧此
蛇岂其用意专精独有以识公诚心欤公亦尝为请
于朝得间岁度僧又为实立碑于塔终身眷眷若有
遇于此公子元忠复手书此经藏之山中以成公遗
意如佛所说因縁不为妄语则予兄子瞻所记可信
不疑矣元祐八年十二月八日
书楞严经后一首
予自十年来于佛法中渐有所悟经历忧患皆世所
希有而真心不乱每得安乐崇宁癸未自许迁蔡杜
门幽坐取楞严经翻覆熟读乃知诸并涅槃正路从
六根入每跌坐燕安觉外尘引起六根根若随去即
堕生死道中根若不随返流全一中中流入即是涅
槃真 际观照既久如净琉璃内含宝月稽首十方
三世一切佛菩萨罗汉僧慈悲哀愍惠我无生法忍
无漏胜果誓愿心心䕶持勿令退失三月二十五日
志
书金刚经后二首
予读楞严知六根源出于一外縁六尘流而为六随
物沦逝 不能自返如来怜愍众生为设方便使知
出门即是归路故于此经指涅槃门初无隐蔽若众
生能洗心行法使尘不相縁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
用不行昼夜中中流入与如来法流水接则自其肉
身便可成佛如来犹恐众生于六根中未知所从乃
使二十五弟子各说所证而观世音以闻思修为圆
通第一其言曰初于闻中入流无所所入既寂动静
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
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㓕生㓕既㓕寂㓕见前若能
如是圆抜一根则诸根皆脱于一弹指顷遍历三空
即与诸佛无异矣既又读金刚经说四果人须陀洹
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
洹乃废经而叹曰须陀洹所证则观世音所谓初于
闻中入流无所者耶入流非有法也唯不入六尘安
然常住斯入流矣至于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
来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盖往则入尘来则返
本斯陀含虽能来矣而未能无往阿那含非徒不往
而亦无来至阿罗汉则往来意尽无法可得然则所
谓四果者其实一法也但历三空有浅深之异耳予
观二经之言本若符契而世或不喻故明之言经言
如来有五眼近瞩墙宇远览山河肉眼也随其福德
见有远近天眼也知物皆妄坐而转物惠眼也入万
法遍法界法眼也以惠眼转物以法眼遍物佛眼也
谓如来有惠眼法眼佛眼可也何肉眼天眼之有曰
如来为众生故入诸趣在人则同其肉眼在天则同
其天眼如声闻人住无为法而畏生死则亦有惠眼
而已耳
书白乐天集后二首
元符二年夏六月予自海康再謪龙川昌大暑水陆
行数千里至罗浮水益小舟益庳惕然有瘴暍之虑
乃𭻍家于山下独与㓜子远葛衫布被乘叶舟秋八
月而至既至庐于城东圣寿僧舍闭门索然无以绍
日欲借书于居人而民家无畜书者独西邻黄氏世
为儒粗有简册乃得乐天文集阅之乐天少年知读
佛书习禅定既渉世履忧患胸中了然照诸㓜之空
也故其还朝为从官小不合即舍去分司东洛优游
终老盖唐世士大夫达者如乐天寡矣予方流转风
浪未知所止息观其遗文中甚愧之然乐天处世不
幸在牛李党中观其平生端而不倚非有附䴡者也
盖势有所至而不能已耳会昌之初李文饶用事乐
天巳七十遂求致仕不一二年而没嗟夫文饶尚
不能置一乐天于分司中𫆀然乐天每闲冷衰病发
于咏叹辄以公卿投荒僇死不获其终者自觧予亦
鄙之至其闻文饶謪朱崖三绝句刻核尤甚乐天虽
陋盖不至此也且乐天死于会昌之初而文饶之窜
在会昌末年此决非乐天之诗岂乐天之徒浅陋不
学者陋益之耶乐天之贤当为辨之圎觉经云动念
息念皆归迷闷世间诸修行人不堕动念中即堕息
念中矣欲两不堕必先辨真妄使真不㓕则妄不起
妄不起而六根之源湛如止水则未尝息念而念自
静矣如此乃为真定真定既立则真惠自生定惠圆
满而众善自至此诸佛心要也金刚经云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既不住六尘亦不住静六尘日夜游于六
根而两不相染此乐天所谓六根之源湛如止水也
六祖尝吿大弟子假使坐而不动除得妄起心此法
同无情即能障道道须流通何以却住心心不住即
流通住即被䌸故五祖告牛头亦云妄念既不起真
心任遍知皆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者也佛祖旧
符合如此而乐天八渐偈亦似见此事故书其后
寄子瞻兄
书鲜于子骏父母赠告后一首
中山鲜于子骏世居阆中昔伯父文甫郎中通守是
子骏方弱冠以进士见伯父称之曰君异日学为
名儒仕为循吏遂以乡举送之其后子骏宦学日以
有声予侍亲京师始从之游已而予在应天幕府子
骏以部使者摄府事朝夕相从也元祐初予为中书
舍人子骏为谏议大夫出入东西省无日不见是时
司马君实吕晦叔范尧夫皆在朝廷与子骏有平生
之旧方将大用之而子骏巳病矣是岁明堂赦书赠
其先人金紫光禄大夫安德郡太夫人予当制实
为之词未几子骏以疾不起归葬阳翟后十年士大
夫遭南迁之祸凡亡年予自龙川归颍川子骏之子
绰来见涕泗言曰伯兄颉季弟焯不幸亡矣惟群绰
在公与先君有文字之好愿录旧词将刻之石以慰
诸孤思慕不巳之意予亦流落南荒不目意全得至
于此抚念存没流涕而从其请建中靖国元年三月
十七日记
栾城集后卷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