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30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三十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三十卷目录

 僧部列传六

  宋二

  道敬              法平附法等

  道生附宝林 法宝 惠生   慧义附僧睿

  昙无竭             僧苞附法和

  昙弘              慧询

  佛驮什             法庄

  慧观附僧馥 法业      昙摩蜜多

  畺良耶舍附僧伽达哆僧伽罗多哆僧含附道含

  僧伽跋摩            求那跋陀罗附阿那摩低

  慧严附法智         浮陀跋摩

  法成              慧览

  僧瑜              僧业附慧先

  慧庆              法宗

  道冏              智猛

  道渊              慧林

  慧静              慧绍附僧要

  慧安附僧览 法卫      普明

神异典第一百三十卷

僧部列传六[编辑]

宋二[编辑]

道敬[编辑]

按《莲社高贤传》:“法师道敬,琅琊王氏。祖凝之刺江州, 遂从远公出家。年十七,博通经论,日记万言。每叹戒 律终身难全,愿净六根,但禀一戒,以为得度之要。远 公知其坚止,许之。笃志念佛,早夜弗替。远公归寂,乃 入若邪山。宋永初元年,谓众曰:‘先师见命,吾其行矣’。 即端坐唱佛而化。众见光明满室,弥时方灭。春秋五” 十二。

按《高僧传》:“道敬避世出家,情爱丘壑,栖于若邪山,立 悬溜精舍。敬后为供养众僧,乃舍具足,专精十戒云。”

法平附法等[编辑]

按《高僧传》:法平姓康,康居人寓居建业,与弟法等俱 出家,止白马寺。为昙籥弟子,共传师业。响韵清雅,运 转无方。后兄弟同移祇洹,弟貌小丑而声逾于兄。宋 大将军于东府设斋,一往以貌轻之,及闻披卷三契, 便扼腕神服,乃叹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信矣。”后东 安严公发讲等作《三契经》竟,严徐动麈尾曰:“如此读 经,亦不减发讲。”遂散席。明更开题,议者以为相成之 道也。兄弟并以元嘉末卒。

道生附宝林 法宝 惠生[编辑]

按《莲社高贤传》:“法师道生,魏氏钜鹿人。幼从竺法汰 出家,披对经诰,一览能诵。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 明辨,虽宿望莫敢酬抗。初依庐山,常以入道之要,慧 解为本,乃与僧叡、慧严、慧观等游学长安,从罗什受 业。关中僧徒咸仰神悟。尝喟然叹曰:‘自经典东流,译 人重阻,多滞权文,鲜通圆义,若忘筌得鱼,始可与言 道矣’。”于是校阅真俗,精练空有,研思因果,乃立善不 受报及顿悟成佛义。又著《二谛论》《佛性常有论》《佛无 净土论》《应有缘论》,并笼罩旧说,妙有渊旨。守文之徒, 嫌嫉竟起。师又以法显三藏所翻《泥洹经》本先至,经 云:“除一阐提,皆有佛性。”师云:“‘夫禀质二仪,皆有涅槃, 止因阐提,含生之类,何得独无佛性’?盖是经来未尽 耳。”乃喝:阐提之人,皆得成佛。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 旧学僧党,以为背经,遂显大众,摈而遣之。师正容誓 之曰:“若我所说背经,当见身疠疾。若与实相不背,愿 舍寿之日。”踞师子座,遂拂衣而行。及后大经至《圣行 品》云:“一阐提人虽复断善,犹有佛性。”于是诸师皆为 愧服。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至 阐提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 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忽雷震青园佛殿,有龙升 天,因改寺曰龙光。师于寺请罽宾律师,译《沙弥塞律》 传于世。既而辞众,复投庐山预莲社。久之还都,止青 霞寺。宋文帝大会,沙门龙御地筵食至良久,众疑过 中。帝曰:“始可中耳。”生乃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 非中?”遂举箸而食。一众从之,莫不叹其机辩。时王弘、 范泰、颜延之,并挹敬风猷,相从问道。元嘉十一年十 二月庚子,于庐山升座,说法将毕,众见麈尾纷然坠 地,隐几而化,宛若入定。诸师闻之,益信前誓有证。翌 日,葬于庐山之西阜。初,关中僧肇始注《维摩诘经》,世 咸玩味,师乃更发深旨,人服其妙。所述《维摩诘》《法华 泥洹》小品诸经,皆有义疏。时以师能推阐提得佛之义,于是显其顿悟“不受报”诸论。

按《高僧传》:道生游长安,从什公受业,后还都,止青园 寺。寺是晋恭思皇后褚氏所立,本种青处,因以为名。 生既当时法匠,请以居焉。宋太祖文皇深加叹重,卒 葬庐山之阜。初,生与叡公及严观同学齐名,故时人 评曰:“生、叡发天真,严观漥流得慧义,憉悙进寇,渊于 嘿塞。”生及叡公独标天真之目,故已秀出群士矣。王 微以生比郭林宗,乃为之立传,旌其遗德。时人以生 推阐提得佛,此语有据,顿悟不受报等,时亦宪章。宋 太祖尝述生顿悟义,沙门僧弼等皆设巨难。帝曰:“若 使逝者可兴,岂为诸君所屈?”又有沙门宝林,初经长 安受学,后祖述生公诸义,时人号曰“游元生。”著《涅槃 记》及注《异宗论》《檄魔文》等。林弟子法宝,亦学兼内外, 著《金刚后心论》等,亦祖述生义焉。近代又有释惠生 者,亦止龙光寺蔬食,善众经典,兼工草隶。时人以同 寺相继,号曰“大小二生。”

慧义附僧睿[编辑]

按《高僧传》:慧义姓梁,北地人。少出家,风格秀举,志业 强正。初游学于彭宋之间,备通经义。后出京师,乃说 云:“冀州有法称道人,临终语弟子普严云:‘嵩高灵神 云:江东有刘将军,应受天命。吾以三十二璧镇金一 鉼为信’。遂奏宋王。宋王谓义曰:‘非常之瑞,亦须非常 之人,然后致之。若非法师自行,恐无以获也’。义遂行。” 以晋义熙十三年七月,往嵩高山,寻觅未得,便至心 烧香行道。至七日夜,梦见一长须老公,拄杖将义往 璧处指示云:“是此石下。”义明便周行山中,见一处炳 然,如梦所见。即于庙所石坛下得璧,大小三十二枚, 黄金一鉼。义后还京师,宋武加接尢重,迄乎践祚,礼 遇弥深。宋永初元年,车骑范泰立祇洹寺,以义德为 物宗,固请经始。义以泰亲信之至,因为指授仪则。时 人以义方身子,泰比须达,故祇洹之称,厥号存焉。后 西域名僧多投止此寺,或传译经典,或训授禅法。宋 元嘉初,徐羡之、檀道济等专权朝政,泰有不平之色, 尝肆言骂之,羡等深憾,闻者皆忧泰在不测,泰亦虑 及于祸,乃问义安身之术,义曰:“忠顺不失,以事其上, 故上下能相亲也,何虑之足忧?”因劝泰以果竹园六 十亩施寺,以为幽冥之祐。泰从之,终享其福。及泰薨, 泰第三子晏谓义昔承厥父之险,说求园地,追以为 憾,遂夺而不与。义秉泰遗疏,纷纷纭纭,彰于视听。义 乃移止乌衣,与慧叡同住。宋元嘉二十一年,终于乌 衣寺,春秋七十三矣。晏后少时而卒。晏弟晔,后染孔 熙先谋逆,厥宗同溃。后祇洹寺又有释僧睿,善《三论》, 为宋文所重。

昙无竭[编辑]

按《高僧传》,“昙无竭,此云法勇,姓李,幽州黄龙人。幼为 沙弥,便修苦行,持戒诵经,为师僧所重。尝闻法显等 躬践佛国,乃慨然有忘身之誓。遂以宋永初元年,招 集同志沙门僧猛、昙朗之徒二十五人,共赍旛盖供 养之具,发迹此土,远适西方。初至河南国,仍出海西 郡,进入流沙,到高昌郡,经历龟兹、沙勒诸国,登葱岭”, 度雪山,瘴气千重,层冰万里。下有大江,流急若箭。于 东西两山之胁,击索为桥,十人一过,到彼岸已,举烟 为帜。后人见烟,知前已度,方得更进。若久不见烟,则 知暴风吹索,人堕江中。行经三日,复过大雪山,悬崖 壁立,无安足处。石壁皆有故杙孔,处处相对。人各执 四杙,先拔下杙,右手攀上杙,展转相攀,经三日方过。 及到平地,相待,料检同侣失十二人。进至罽宾国,礼 拜佛钵,停岁馀,学梵书、梵语,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 文一部。复西行至辛头那提河,汉言师子口。缘河西 入月氐国,礼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水船。后至檀特 山南石留寺,住僧三百馀人,杂三乘学无竭,停此寺 受大戒。天竺禅师佛驮多罗,此云觉救。彼方咸云已 证圣果。无竭请为和尚,汉沙门志定为阿阇梨。停夏 坐三月日,复行向中天竺界。路既空旷,唯赍石密为 粮。同侣有十三人,八人于路并死,馀五人同行。无竭 虽屡经危棘,而系念所赍《观世音经》,未尝暂废。将至 舍卫国中,野逢山象一群,无竭称名归命,即有师子 从林中出,象惊惶奔走。后度洹河,复值野牛一群,鸣 吼而来,将欲害人,无竭归命如初。寻有大鹫飞来,野 牛惊散,遂得免之。其诚心所感,在险克济,皆此类也。 后于南天竺随舶汎海,达广州,所历事迹,不可殚记。 其所译出《观世音受记经》,今传于京师,后不知所终。

僧苞附法和[编辑]

按《高僧传》:“僧苞,京兆人。少在关受学什公。宋永初中, 游北徐,入黄山精舍,复造静、定二师进业,仍于彼建 三七普贤斋忏。至第一七日,有白鹄飞来,集普贤座 前,至中行香毕乃去。至二十一日将暮,又有黄衣四 人,绕塔数匝,忽然不见。苞少有志节,复加祥感,故匪 懈之情,因之弥励。日诵万馀言经,常礼数百拜佛。后” 东下京师,正值祇洹寺发讲,法徒云聚,士庶骈集。苞 既初至,人未有识者,乃乘驴往看,衣服垢敝,貌有风尘,堂内既迮,坐驴韀于户外。高座举题适竟,苞始欲 厝言,法师便问:“客僧何名?”答云:“名苞。”又问:尽何所苞 答云:“高座之人亦可苞耳。”乃致问数番,皆是先达思 力所不逮。高座无以抗其辞,遂逊退而止。时王弘、范 泰闻苞论议,叹其才思,请与交言。仍屈住祇洹寺,开 讲众经,法化相续。及陈郡谢灵运闻风而造焉,见苞 神气,弥深叹伏。或问曰:“谢公何如?”苞曰:“灵运才有馀 而识不足,抑不免其身矣。”苞尝于路行,见六劫被录, 苞为说法,劝念《观世音》。群劫以临危之际,念念恳切。 俄而送吏饮酒,洪醉,劫解枷,得免焉。宋元嘉中卒。时 瓦官寺有释法和者,亦精通《数论》,致誉当时,为宋高 祖所重,敕为僧主焉。

昙弘[编辑]

按《高僧传》:“昙弘,黄龙人。少修戒行,专精律部。宋永初 中,南游番禺,止台寺。晚又适交阯之仙山寺,诵无量 寿及《观音经》,誓心安养。以孝建二年于山上聚薪,密 往𧂐中,以火自焚,弟子追及,抱持将还,半身已烂。经 月小差。后近村设会,举寺皆赴。弘于是日复入谷烧 身,村人追救,命已终矣。于是益薪进火,明旦乃尽。尔” 日村居民咸见弘身黄金色,乘一金鹿,西行甚急,不 暇暄凉,道俗方悟其神异,收灰骨起塔焉。

慧询[编辑]

按《高僧传》:“慧询,姓赵,赵郡人。少蔬食苦行,游长安,受 学什公,研精经论,尢善十诵僧祇,乃更制条章,义贯 终古。永初中,还广陵,大开律席。元嘉中至京师,止道 场寺。寺僧慧观以询德为物范,乃令更振他寺。于是 移止长乐寺。大明二年,卒于所住,春秋八十有四。”

佛驮什[编辑]

按《高僧传》:“佛驮什,此云觉寿,罽宾人。少受业于弥沙 塞部僧,专精律品,兼达禅要。以宋景平元年七月届 于扬州。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 及翻译,而法显迁化京邑,诸僧闻什既善此学,于是 请令出焉。以其年冬十一月集于龙光寺,译为三十 四卷,称为《五分律》。什执梵文,于填沙门智胜为译,龙” 光道生、东安慧严共执笔,参正宋侍中琅琊王练为 檀越,至明年四月方竟。仍于大部抄出《戒心》及《羯磨 文》等,并行于世。什后不知所终。

法庄[编辑]

按《高僧传》:“法庄,姓申,淮南人。十岁出家,为庐山慧远 弟子。少以苦节标名,晚游关中,从叡公禀学。元嘉初 出都,止道场寺,惟率素止一中而已。诵《大涅槃》《法华》 《净名》,每后夜讽诵比房,常闻庄房前有如兵仗羽卫 之响,实天神来听也。宋大明初,卒于寺,春秋七十有 六。”

慧观附僧馥 法业[编辑]

按《高僧传》,“慧观姓崔,清河人。十岁便以博览驰名,弱 年出家,游方受业。晚适庐山,又谘禀慧远。闻什公入 关,乃自南徂北,访核异同,详辨新旧,风神秀雅,思入 元微。时人称之曰:‘通情则生、融上首;精难则观肇第 一’。乃著《法华宗要》序以简什。什曰:‘善男子!所论甚快。 君小却当南游江汉之间,善以弘通为务’。”什亡后,乃 南适荆州,州将司马休之甚相敬重,于彼立高悝寺, 使夫荆楚之民回邪归正者,十有其半。宋武南伐,休 之至江陵,与观相遇,倾心待接,依然若旧。因敕与西 中郎游,即文帝也。俄而还京,止道场寺。观既妙善佛 理,探究《老》、庄,又精通《十诵》,博采诸部,故求法问道者, 日不空筵。元嘉初三月上巳,车驾临曲水䜩会,命观 与诸朝士赋诗。观即坐先献,文旨清婉,事适当时。琅 琊王僧达、庐江何尚之并以清言致款,结赏尘外。宋 元嘉中卒,春秋七十有一。著《辨宗论》,论《顿悟》《渐悟义》 及《十喻序赞》、诸经序等,皆传于世。时道场寺又有僧 馥者,本醴泉人,专精义学,注《胜鬘经》。又有法业,本长 安人,善大小品及杂经,蔬食节己。故晋陵公主为起 “南林寺”,后遂居焉。

昙摩蜜多[编辑]

按《高僧传》,“昙摩蜜多,此云法秀,罽宾人也。年至七岁, 神明澄正,每见法事,辄自然欣跃,其亲爱而异之,遂 令出家。罽宾多出圣达,屡值明师,博贯群经,特深禅 法,所得之要,皆极其微奥。为人沈邃有慧解,仪轨详 正。生而连眉,故世号连眉禅师。少好游方,誓志宣化, 周历诸国,遂适龟兹。未至一日,王梦神告王曰:‘有大 福德人,明当入国,汝应供养’。”明旦即敕外司,若有异 人入境,必驰奏闻。俄而蜜多果至,王自出郊迎,乃请 入宫。遂从禀戒,尽四事之礼。蜜多安而能迁,不拘利 养。居数载,蜜多有去心。神又降梦曰:“福德人舍王去 矣。”王惕然惊觉。既而君臣固留,莫之能止。遂渡流沙, 进到炖煌,于闲旷之地,建立精舍,植柰千株,开园百 亩,房阁池林,极为严净。顷之,复适凉州,仍于公府旧 寺,更葺堂宇,学徒济济,禅业甚盛。常以江右王畿,志 欲传法,以宋元嘉元年,展转至蜀,俄而出峡,停止荆 州,于长沙寺造立禅阁,翘诚恳恻,祈请舍利。旬有馀日,遂感一枚,冲器出声,放光满室。门徒道俗,莫不更 增勇猛,人百其心。顷之,沿流东下,至于京师。初止中 兴寺,晚憩祇洹蜜多,道声素著,化洽连邦,至京甫尔, 倾都礼讯。自宋文袁皇后,及皇太子公主,莫不设斋 桂宫,请戒椒掖,参候之使,旬日相望。即于祇洹寺译 出《禅经》《禅法要》、普贤观、虚空藏观等,常以禅道教授, 或千里谘受四辈远近皆号大禅师。会稽太守平昌 孟𫖮,深信正法,以三宝为己任,素好禅味,敬心殷重。 及临浙右,请与同游,乃于鄮县之山,建立塔寺。东境 旧俗,多趋巫祝,及妙化所移,比屋归正,自西徂东,无 思不服。元嘉十年还都,止锺山定林。下寺蜜多。天性 凝静,雅爱山水,以为锺山镇岳,埒美嵩华。常叹下寺 基构,临涧低侧。于是乘高相地,揆卜山势,“以元嘉十 二年斩木刊石,营建上寺。士庶钦风,献奉稠叠,禅房 殿宇,郁尔层构。于是息心之众,万里来集,讽诵肃邕, 望风成化。”定林达禅师,即神足弟子,弘其风教,声震 道俗,故能净化久而莫渝,胜业崇而弗替,盖蜜多之 遗烈也。爰自西域,至于南土,凡所游履,靡不兴造檀 会,敷陈教法。初,蜜多之发罽宾也,有迦毗罗神王卫 送,遂至龟兹,于中路欲反,乃现形告辞蜜多曰:“汝神 力通变,自在游处,将不相随,共往南方。”语毕,即收影 不现,遂远从至都,即于上寺图像著壁,迄至于今,犹 有声影之验。洁诚祈福,莫不享愿。以元嘉十九年七 月六日卒于上寺,春秋八十有七。道俗四众,行哭相 趋。仍葬于锺山“宋熙寺前。”

畺良耶舍附僧伽达哆 僧伽罗多哆[编辑]

按《高僧传》,畺良耶舍,此云时称,西域人。性刚直,寡嗜 欲,善诵阿毗昙,博涉律部,其馀诸经,多所该综。虽三 藏兼明,而以禅门专业。每一禅观,或七日不起。常以 三昧正受传化诸国。以元嘉之初,达冒沙河,萃于京 邑。太祖文皇深加叹异,初止锺山道林精舍。沙门宝 志崇其禅法,沙门僧含请译《药王药上观》及《无量寿 观》,含即笔受。以此二经是转障之秘术,净土之洪因, 故沈吟嗟味,流通宋国。平昌孟𫖮承风钦敬,资给丰 厚。𫖮出守会稽,固请不去。后移憩江陵。元嘉十九年, 西游岷蜀,处处弘道,禅学成群。后还卒于江陵,春秋 六十矣。时又有天竺沙门僧伽达哆、僧伽罗多哆等, 并禅学深明,来游宋境。达哆尝在山中坐禅,日时将 迫,念欲虚斋,乃有群鸟衔果飞来授之。达哆思:“猕猴 奉蜜,佛亦受而食之。今飞鸟授食,何为不可?”于是受 而进之。元嘉十八年夏,受临川康王请,于广陵结居, 后终于建业。僧伽罗多哆,此云众济,以宋景平之末 来至京师,乞食人间,宴坐林下,养素幽闲,不涉当世。 以元嘉十年卜居锺阜之阳,剪棘开榛,造立精舍,即 宋熙是也。

僧含附道含[编辑]

“按《高僧传》,僧含,不知何许人。幼而好学,笃志经史及 天文算术。长通佛义,数论兼明,尤善《大涅槃》,常讲说 不辍。元嘉七年,新兴太守陶仲祖立灵味寺,钦含风 轨,请以居之。含勗众清谨,三业无亏。后西游历阳,弘 赞正法,江左道俗,向附如林。时任彭城函著《无三世 论》,含乃作《神不灭论》以抗之。使夫见闻之者,莫不将” 坠而更兴矣。又著《圣智圆鉴论》《无生论》《法身论》《业报 论》及《法华宗论》等,皆传于世。顷之,南游九江,大阐经 法。琅琊颜竣时为南中郎记室参军,随镇浔阳,与含 深相器重,造必终日。含尝密谓竣曰:“如今谶纬不虚 者,京师寻有祸乱,真人应符,属在殿下,檀越善以缄 之。”俄而元凶构逆,世祖龙飞,果如其言也。后平康无 疾,忽告众辞别,至于明晨,奄然已化。时人谓之“知命。” 时又有释道含者,亦学解有功,著《释异十论》云云。

僧伽䟦摩[编辑]

按《高僧传》:“僧伽跋摩,此云众铠,天竺人也。少而弃俗, 清峻有戒德,善解律藏,尤精杂心。以宋元嘉十年,步 自流沙,至于京邑。器宇宏肃,道俗敬异,咸宗事之,号 曰三藏法师。”初,景平元年,平陆令许桑舍宅建刹,因 名平陆寺。后道场慧观以跋摩道行纯备,请住此寺, 崇其供养,以表厥德。跋摩共观加塔三层,今之奉诚 是也。跋摩行道讽诵,日夜不辍,僧众归集,道化流布。 初,三藏法师明于戒品,将为景福寺尼慧果等重受 具戒,是时二众未备,而三藏迁化。俄而师子国比丘 尼铁萨罗等至都,众乃请跋摩为师,继轨三藏。时祇 洹慧义擅步京邑,谓为矫异,执志不同,亲与跋摩拒 论翻覆。跋摩标宗显法,理证明允,既德有所归,义遂 回刚,靡然推服,令弟子慧基等服膺供事,僧尼受者 数百许人。宋彭城王义康,崇其戒范,广设斋供,四众 殷盛,倾于京邑。慧观等以跋摩妙解杂心,讽诵通利, 先三藏虽译,未及缮写,即以其年九月于长干寺招 集学士,更请出焉。宝云译语,观自笔受,考核研校,一 周乃讫。续出《摩得勒》伽分别业报,略《劝发诸王要偈》, 及请圣僧浴文等。跋摩游化为志,不滞一方,既传经 事讫,辞还本国,众咸祈止,莫之能留。元嘉十九年,随西城贾人舶还外国,莫详其终。

求那跋陀罗附阿那摩低[编辑]

按《高僧传》,“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以大 乘学故,世号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幼学《五明》诸论,天 文、书算、医方、咒术,靡不该博。后遇见《阿毗昙》杂心,寻 读惊悟,乃深崇佛法焉。其家世外道,禁绝沙门乃舍 家潜遁,远求师范。即投簪落发,专精志学。及受具戒, 博通三藏。为人慈和恭恪,事师尽礼。顷之,辞小乘师”, 进学大乘。大乘师试令探取经匣,即得《大品》《华严》。师 嘉而叹曰:“汝于大乘有重缘矣。”于是读诵讲宣,莫能 训抗。进受菩萨戒法,乃奉书父母,劝归正法,曰:“若专 守外道,则虽还无益;若归信三宝,则长得相见。”其父 感其言,遂弃邪从正。跋陀前到师子,诸国皆传送资 供。既有缘东方,乃随舶汎海。中途风阻,淡水复竭,举 舶忧惶。跋陀曰:“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何 往不感?”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俄而信风暴至,密云 降雨,一舶蒙济。其诚感如此。元嘉十二年至广州,刺 史车朗表闻,宋太祖遣使迎接。既至京都,敕名僧慧 严、慧观于新亭慰劳,见其神情朗彻,莫不虔仰。虽因 译交言,而欣若倾盖。初住祇洹寺,俄而太祖延请,深 加崇敬。琅琊颜延之,通才硕学,朿带造门,于是京师 远近,冠盖相望,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丞相南谯王义 宣并师事焉。顷之,众僧共请出经,于祇洹寺集义学 诸僧译出《杂阿含经》,东安寺出《法鼓经》,后于丹阳郡 译出胜鬘《楞伽经》,徒众七百馀人。宝云传译,慧观执 笔,往复谘析,妙得本旨。后谯王镇荆州,请与俱行,安 止辛寺,更创房殿,即于辛寺出《无忧王过去现在因 果经》一卷、《无量寿》一卷、《泥洹》《央掘魔相续解脱波罗 蜜了义》《现在佛名》等经等,《第一义》《五相略》《八吉祥》等 诸经,并前所出凡百馀卷,常令弟子法勇传译。度语。 谯王欲请讲《华严》等经,而跋陀自忖未善宋言,有怀 愧叹,即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遂梦有人,白 服持剑,擎一人首,来至其前曰:“何故忧耶?”跋陀具以 事对。答曰:“无所多忧。”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语令回 转,曰:“得无痛乎?”答曰:“不痛。”豁然便觉,心神喜悦。旦起, 语义皆通,备领宋言,于是就讲。元嘉将末,谯王屡有 怪梦,跋陀答云:“京都将有祸乱。”未及一年,元凶构逆。 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跋陀颜容忧惨,未及发言, 谯王问其故,跋陀谏诤恳切,乃流涕而出曰:“必无所 冀,贫道不容扈从。”谯王以其物情所信,乃逼与俱下。 梁山之败,火舰转迫,去岸悬远,判无全济,唯一心称 观世音,手捉筇竹杖,投身江中,水齐至膝,以杖刺水, 水流深驶。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顾谓童子: “汝小儿,何能度我?”恍忽之间,觉行十馀步,仍得上岸。 即脱衲衣,欲偿童子。顾觅不见,举身毛竖,方知神力 焉。时王元谟督军梁山,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善加 料理,驿信送台。俄而寻得,令舸送都。世祖即时引见, 顾问委曲,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跋陀曰:“既染舋戾, 分当灰粉,今得接见,重荷生造。”敕问:“并谁为贼?”答曰: “出家之人,不预戎事。然张畅、宋灵秀等,并是驱逼,贫 道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帝曰:“无所惧也。”是日 敕住后堂,供施衣物,给以人乘。初,跋陀在荆州十载, 每与谯王书疏,无不记录。及军败检简,无片言及军 事者。世祖明其纯谨,益加礼遇。后因闲谈,聊戏问曰: “念丞相不?”答曰:“受供十年,何可忘德?今从陛下乞愿, 愿为丞相三年烧香。”帝凄然惨容,义而许焉。及中兴 寺成,敕令移住,为开三间房。后于东府䜩会,王公毕 集,敕见跋陀,时未及净发,白首皓然。世祖遥望顾谓 尚书谢庄曰:“摩诃衍聪明机解,但老期已至,朕试问 之,其悟人意也。”䟦陀上阶,因迎谓之曰:“摩诃衍不负 远来之意,但唯有一在。”跋陀即应声答曰:“贫道远归 帝京,垂三十载,天子恩遇,衔愧罔极。但七十老病,唯 一死在。”帝嘉其机辩,敕近御而坐,举朝属目。后于秣 陵界凤凰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视不 见人,众屡魇梦。跋陀烧香咒愿曰:“汝宿缘在此,我今 起寺,行道礼忏,常为汝等。若住者,为护寺善神;若不 能住,各随所安。”既而道俗十馀人,同夕梦见鬼神千 数,皆荷担移去,寺众遂安。今陶后渚白塔寺,即其处 也。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祷祈山川,累月无验。世祖请 令祈雨,必使有感。如其无获,不须相见。跋陀曰:“仰凭 三宝,陛下天威,冀必降泽。如其不获,不复重见。”即往 北湖钓台,烧香祈请,不复饮食,默而诵经,密加秘咒。 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初如车盖,日在桑榆,风震云合, 连日降雨。明旦,公卿入贺,敕见慰劳,䞋施相续。跋陀 自幼已来,蔬食终身,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每食竟, 辄分食飞鸟,乃集手取食。至太宗之世,礼供弥隆。到 太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愈,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 临终之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春秋 七十有五。太宗深加痛惜,慰赙甚厚。公卿会葬,荣哀 备焉。时又有沙门宝意,梵言阿那摩低,本姓康,康居 人,世居天竺。以宋孝武建中,来止京师瓦官禅房,恒于寺中树下坐禅,及晓经律,时人亦号“三藏。”常转侧 数百贝子,立知凶吉。善能神咒,以香涂掌,亦见人往 事。“宋世祖施其一铜唾壶,高二尺许,常在床前,忽有 人窃之,意取坐席一领空卷之,咒上数遍,经于三夕, 唾壶还在席中,莫测其然。”于是四远道俗,咸敬而异 焉。齐文惠、文宣及梁太祖并敬以师礼焉。永明末,卒 于所住。

慧严附法智[编辑]

按《高僧传》,“慧严,姓范,豫州人。年十二为诸生,博晓诗 书。十六出家,又精练佛理。迄甫立年,学洞群籍,风声 四远,化洽殊邦。闻什公在关,复从受学,访正音义,多 所异闻。后还京师,止东安寺,宋高祖素所知重。高祖 后伐长安,要与同行。严曰:‘檀越此行,虽伐罪吊民,贫 道事外之人,不敢闻命’。帝苦要之,遂行。及文帝在位”, 情好尢密,每见弘赞,问佛法理。时颜延之著《离识观》 及论,检帝命严辨其同异,往复终日。帝笑曰:“公等今 日无愧支、许。”严后著《无生灭论》及《老子略注》等。东海 何承天以博物著名,乃问严:“佛国将用何历?”严云:“天 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所谓天中,于五行土德色尚 黄,数尚五,八寸为一尺十两,当此土十二两建辰之 月为岁首。”及讨核分至,推校薄蚀,顾步光影,其法甚 详,宿度年纪,咸有条例,承天无所措难。后婆利国人 来,果同严说,帝敕任豫受焉。《大涅槃经》初至宋土,文 言致善,而品数疏简,初学难以措怀。严乃共慧观、谢 灵运等,依泥洹本加之品目。文有过质,颇亦治改,始 有数本流行。严乃梦见一人,形状极伟,厉声谓严曰: “《涅槃》尊经,何以辄加斟酌?”严觉已惕然,迺更集僧,欲 收前本。时识者咸云:“此盖欲诫励后人耳。若必不应 者,何容即时方梦?”严以为然。顷之,又梦神人告曰:“君 以弘经之力,必当见佛也。”严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 东安寺,春秋八十有一矣。帝诏曰:“严法师器识渊远, 学道”之匠,奄尔迁神,痛悼于怀。可给钱五万,布五十 匹。严弟子法智,幼有神理,年二十四往江陵,值雅公 讲便,论议数番。雅措置无地,顾盻四众曰:“小子斐然 成章。”智笑曰:“迺《变风》《变雅》作矣。”于是声布楚郢,誉洽 京吴,善成实及大小品焉。

浮陀跋摩[编辑]

按《高僧传》:“浮陀跋摩,此云觉铠,西域人也。幼而履操 明直,聪悟出群,习学三藏,偏善《毗婆沙论》,常诵持此 部,以为心要。宋元嘉之中,游于西凉。先有沙门道泰, 志用强惈,少游葱右,遍历诸国,得《毗婆沙》梵本十有 万偈。还至姑臧,侧席虚襟,企待明匠。闻跋摩游心此 论,请为翻译。时蒙逊已死,子牧犍袭位。以犍承和五 年岁次丁丑四月八日,即宋元嘉十四年,于凉州城 内闲豫宫中”,请跋摩译焉。泰即笔受。沙门慧嵩、道朗 与义学僧三百馀人,考正文义,再周方讫,凡一百卷。 沙门道挻为之作序。有顷,魏虏拓䟦焘西伐姑臧,凉 土崩乱,经书什物,皆被焚荡,遂失四十卷,今唯有六 十卷存焉。跋摩避乱西反,不知所终。

法成[编辑]

按《高僧传》:“法成,凉州人。十六出家,学通经律,不饵五 谷,唯食松柏脂。孤居岩穴,习禅为务。元嘉中,东海王 怀素出守巴西,闻风遣迎,会于涪城,夏坐讲律,事竟 辞反,因停广汉,复弘禅法。后小疾,便告众云亡。成常 诵《宝积经》,于是自力诵之,始得半卷,气劣不堪,乃令 人读之,一遍才竟,合掌而卒。侍疾十馀人,咸见空中” 有绀马,背负金棺,升空而逝。

慧览[编辑]

“按《高僧传》,慧览,姓成,酒泉人。少与元高俱以寂观见 称。览曾游西域,顶戴佛钵,仍于罽宾从达摩比丘谘 受禅要。达摩曾入定,往兜率天,从弥勒受菩萨戒。后 以戒法授览。还至于填,复以戒法授彼方诸僧。后乃 归。路由河南,河南吐谷浑慕延世子琼等敬览德闻, 遣使并资财,令于蜀立左军寺,览即居之,后移罗浮” 天宫寺。宋文请下都上锺山定林寺,孝武起中兴寺, 复敕令移住,京邑禅僧皆随踵受业。吴兴沈演、平昌 孟𫖮,并钦慕道德,为造禅室于寺。宋大明中卒,春秋 六十馀矣。

僧瑜[编辑]

按《高僧传》:“僧瑜,姓周,吴兴馀杭人。弱冠出家,业素纯 粹。元嘉十五年,与同学昙温、慧光等于庐山南岭共 建精舍,名曰招隐。瑜常以为结累三涂,情形故也。情 将尽矣,形亦宜捐,药王之辙,独何云远。于是屡发言 誓,始契烧身。以宋孝建二年六月三日集薪为龛,并 请僧设斋,告众辞别。是日云雾晦合,密雨交零,瑜乃” 誓曰:“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清朗,如其无感,便当滂注。 使此四辈知神应之无昧也。”言已,云景明霁。至初夜 竟,便入薪龛中,合掌平坐,诵《药王品》。火焰交至,犹合 掌不散。道俗知者,奔赴弥山,并稽首作礼,愿结因缘。 咸见紫气腾空,久之乃歇。时年四十四。其卒后旬有 四日,瑜房中生双桐,根枝丰茂,巨细相似,贯壤直耸遂成连理奇树。识者以为娑罗宝树,克炳泥洹,瑜之 庶几,故见斯证。因号为“双桐沙门。”吴郡张辩为平南 长史,亲睹其事,具有传赞。

僧业附慧先[编辑]

按《高僧传》,“僧业姓王,河内人。幼而聪悟,博涉众典。后 游长安,从什公受业。见新出《十诵》,遂专功此部。隽发 天然,洞尽深奥。什叹曰:‘后世之优波离也’。”值关中多 难,避地京师。吴国张邵挹其贞素,乃请还姑苏,为造 闲居寺。地势清旷,环带长川。业居宗秉化,训诱无辍, 三吴学士,辐凑肩联。又以讲道馀隙,属意禅门,每一 端坐,辄有异香充塞房中。近业坐者,咸所共闻,莫不 叹其神异。昔什公在关,未出《十诵》,乃先译《戒本》及流 支入秦,方传大部。故《戒心》之与大本,其意正同。在言 或异,业乃改正,一依大本。今之传诵,二本双行。业以 元嘉十八年卒于吴中,春秋七十有五。业弟子慧先, 袭业风轨,亦数当讲说。

慧庆[编辑]

按《高僧传》:“慧庆,广陵人。出家止庐山寺。学通经律,清 洁有戒行。诵《法华》《十地》《思益》《维摩》,每夜吟讽,常闻暗 中有弹指赞叹之声。尝于小雷遇风波,船将覆没,庆 唯诵经不辍,觉船在浪中,如有人牵之,倏忽至岸。于 是笃励弥勤。宋元嘉末卒,春秋六十有二。”

法宗[编辑]

按《高僧传》:法宗,临海人。少好游猎,尝于剡遇射孕鹿 堕胎,鹿母衔箭,犹就地舐子。宗乃悔悟,知贪生爱子, 是有识所同。于是摧弓折矢,出家业道。常分卫自资, 受一食法,蔬苦六时,以悔先罪。诵《法华维摩》,常升台 讽咏,响闻四远。士庶禀其归戒者三千馀人。遂开拓 所住,以为精舍,因诵为目,号曰“法华台”也。宗后不测 所终。

道冏[编辑]

按《高僧传》:“道冏姓马,扶风人。初出家,为道懿弟子。懿 病,尝遣冏等四人至河南霍山采锺乳,入穴数里,跨 木渡水,三人溺死,炬火又亡,冏判无济理。冏素诵《法 华》,唯凭诚此业,又存念观音,有顷,见一光如萤火,追 之不及,遂得出穴。于是进修禅业,节行弥深,频作数 过普贤斋,并有瑞应。或见梵僧入坐,或见骑马人至”, 并以未及暄凉,倏忽不见。后与同学四人,南游上京, 观瞩风化。夜乘冰渡河,中道冰破,三人没死。冏又归 诚观音,乃觉脚下如有一物,自复见赤光在前,乘 光至岸达都,止南涧寺,常以般舟为业。尝中夜入禅, 忽见四人御车至房,呼令上乘。冏欻不自觉,已见身 在郡后沈桥间。见一人在路坐胡床,侍者数百人,见 冏惊起。冏曰:“坐禅人耳。”彼人因谓左右曰:“向止令知 处而已,何忽劳屈法师?”于是礼拜执别,令人送冏还 寺,扣门良久方开。入寺,见房犹闭,众咸莫测其然。宋 元嘉二十年,临川康王义庆携往广陵,终于彼也。

智猛[编辑]

按《高僧传》:“智猛,雍州京兆新丰人。禀性端明,厉行清 白。少袭法服,修业专至,讽诵之声,以夜继日。每闻外 国道人说天竺国有释迦遗迹及方等众经,常慨然 有感,驰心遐外,以为万里咫尺,千载可追也。遂以伪 秦弘始六年甲辰之岁,招结同志沙门十有五人,发 迹长安,渡河跨谷三十六所,至凉州城。出自阳关,西” 入流沙,陵危度险,有过前倍。遂历鄯善、龟兹、于阗诸 国,备瞩风化。从于阗西南行二千里,始登葱岭,而九 人退还。猛与馀伴进行千七百里,至波沦国。同侣竺 道嵩又复无常,将欲阇毗,忽失尸所在。猛悲叹惊异, 于是自力而前,与馀四人共度雪山,渡辛头河,到罽 宾国。国有五百罗汉,常往反阿耨达池,有大德罗汉, 见猛至,欢喜。猛谘问方土,为说四天下事。猛又于奇 沙国见佛文石唾壶,又于此国见佛钵,光色紫绀,四 际画然。猛香华供养,顶戴发愿:钵若有应,能轻能重。 既而转重,力遂不堪,及下案时,复不觉重,其道心所 应如此。复西南行千三百里,至迦惟罗卫国,见佛发、 佛牙及肉髻骨,佛影、佛迹,炳然具存。又睹泥洹坚固 之林,降魔菩提之树,猛喜心内充,设供一日,兼以宝 盖大衣覆降魔像。其所游践,究观灵变,天梯龙池之 事,不可胜数。后至华氏国阿育王旧都,有大智婆罗 门,名罗阅宗,举族弘法,王所钦重,造纯银塔,高三丈。 既见猛至,乃问秦地有大乘学不?猛答:“悉大乘学。”罗 阅惊叹曰:“希有希有!将非菩萨往化耶?”猛于其家得 《大泥洹》梵本一部,又得《僧祇律》一部,及馀经梵本,誓 愿流通,于是便反。以甲子岁发天竺,同行三伴,于路 无常,唯猛与昙纂俱还凉州,出《泥洹》本得二十卷。以 元嘉十四年入蜀,十六年七月造传,记所游历。元嘉 末,卒于成都。余历寻游方沙门,记列道路,时或不同; 佛钵《顶骨》,处亦乖爽。将知游往天竺,非止一路,顶钵 灵迹,时届异土,故传述见闻,难以例也。

道渊[编辑]

按《高僧传》:“道渊姓寇,不知何许人。出家止京师东安
考证
寺。少持律检,长习义宗,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

隐德,世莫之知。后于东安寺开讲,剖析元微,洞尽幽 赜,使终古积滞,焕然冰解。于是学徒改观,翕然附德。 后移居彭城寺。宋文帝以渊行为物轨,敕居寺任。后 卒于所住,春秋七十有八。”

慧琳[编辑]

按《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沙门慧琳者,秦郡秦县人, 姓刘氏。少出家,住冶城寺。有才章,兼外内之学,为庐 陵王义真所知。尝著《均善论》行于世。旧僧谓其贬黜 释氏,欲加摈斥。太祖见论赏之。元嘉中,遂参权要,朝 廷大事,皆与议焉。宾客辐凑,门车常有数十两,四方 赠赂相系,势倾一时。注《孝经》及《庄子·逍遥篇》文论传” 于世。

按《颜延之传》:延之为秘书监、光禄勋、太常。时沙门释 慧琳以才学为太祖所赏爱,每见召,常升独榻,延之 甚嫉焉。因醉白上曰:“昔同子参乘,袁丝正色。此三台 之坐,岂可使刑馀居之?”上变色。

按《高僧传》:“道渊弟子慧琳,本姓刘,秦郡人。善诸经及 庄老俳谐,好语笑,长于制作,故有集十卷。而为性傲 诞,颇自矜伐。渊尝诣傅亮,琳先在坐,及渊至,琳不为 致礼。渊怒之,彰于颜色。亮遂罚琳杖二十。宋世祖雅 重琳,引见常昇独榻,颜延之每以致讥,帝辄不悦。后 著《白黑论》,乖于佛理。衡阳太守何承天与琳比狎,雅” 相击扬,著《达性论》,并拘滞一方,诋呵释教。颜延之及 宗炳《难駮》二论,各万馀言。琳既自毁其法,被斥交州。 世云“渊公见麻星”者,即其人也。

慧静[编辑]

按《高僧传》,慧静,姓王,东阿人。少游学伊洛之间,晚历 徐、兖,容貌甚黑,而识悟清远。时洛中有沙门道经,亦 解迈当世,与静齐名,而耳甚长大,故时人语曰:洛下 长大耳,东阿黑如墨。有问无不酬,有酬无不塞。静至 性虚通,澄审有思力,每法轮一转,辄负帙千人,海内 学宾无不毕集。诵《法华》《小品》注《维摩》《思益》,著《涅槃略 记》《大品旨归》及《达命论》,井诸法师诔多流传北土,不 甚过江。宋元嘉中卒,春秋六十馀矣。

慧绍附僧要[编辑]

按《高僧传》:“慧绍不知氏族,小儿时,母哺鱼肉辄吐咽 菜不疑,于是便蔬食。至八岁出家为僧要弟子,精勤 懔励,苦行标节。后随要,止临川招提寺,乃密有烧身 之意。常雇人斫薪,积于东山石室,高数丈,中央开一 龛,足容己身。乃还寺辞要,苦谏不从。即于焚身之日, 于东山设大众八关,并告别知识。其日阖境奔波,车” 马人众,及赍金宝者,不可称数。至初夜行道,绍自行 香。行香既竟,执烛然薪,入中而坐,诵《药王本事品》。众 既不见,绍悟其已去。礼拜未毕,悉至𧂐所。𧂐已洞然, 诵声未息,火至额,闻唱一心,言已奄绝。大众咸见一 星,其大如斗,直下烟中,俄而上天。时见者咸谓天宫 迎绍。经三日,薪聚乃尽。绍临终谓同学曰:“吾烧身处 当生梧桐,慎莫伐之。”其后三日果生焉。绍焚身是元 嘉二十八年,年二十八。绍师僧要,亦清谨有懿德。年 一百六岁,终于寺。

慧安附僧览 法卫[编辑]

按《高僧传》,“慧安,未详何许人,少被虏,属荆州人为奴, 执役勤紧,主甚爱之。年十八,听出家,止江陵琵琶寺。 风貌庸率,颇共轻之。时为沙弥,众僧列坐,辄使行水。 安恒执空瓶,从上至下,水常不竭,时咸以异焉。及受 具戒,稍显灵迹。尝月晦夕,共同学慧济上堂布萨,堂 户未开,安乃绾济指,从壁隙而入,出亦如之。济甚骇” 惧不敢发言。后乃与济共至塔下,便语济云:“吾当远 行,今与君别。”顷之便见天人伎乐香花布满空中,济 唯惊惧竟不得语。安又谓曰:“吾前后事迹慎无妄说, 说必有咎。唯西南有一白衣,是新发意菩萨,可具为 说之。”于是辞去,便附商人入湘川,中路患痢极笃,谓 船主曰:“贫道命必应尽,但出置岸边,不须器木。气绝 之后,即施虫鸟。”商人依其言,出卧岸侧,夜见火炎从 身而出。商人怪惧,就往观之,已气绝矣。商人行至湘 东,见安亦已先至,俄又不知所之。济后至陟屺寺,诣 隐士南阳刘虬,具言其事。虬即起遥礼之,谓济曰:“此 得道之人,火光三昧也。”时蜀中又有僧览法卫,并有 异迹,时人亦疑得圣果。

普明[编辑]

按《高僧传》:“普明姓张,临淄人。少出家,禀性清纯,蔬食 布衣,以忏诵为业,诵《法华》《维摩》二经。及讽诵之时,有 别衣别坐,未尝秽杂。每至劝发品,辄见普贤垂象,立 在其前,诵《维摩经》,亦闻空中唱乐。又善神咒,所救皆 愈。有乡人王道真妻病,请明来咒。明入门,妇便闷绝。 俄见一物如狸,长数尺许,从狗窦出,因此而愈。明尝” 行水傍,祠巫觋。自云“神见之皆奔走。”以宋孝建初中 卒,春秋八十有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