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47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四十七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目录
僧部列传二十三
隋八
僧善〈附僧袭 僧集〉 元景〈附元觉〉
智舜〈附智赞〉 智锴
智越〈附般若 法彦〉 昙迁
僧渊 真慧
慧瓒 法纯〈附慧昂〉
法进 静端
道舜 慧欢
智通〈附顶盖〉 本济〈附善智 道训 道树〉
僧照
神异典第一百四十七卷
僧部列传二十三
[编辑]隋八
[编辑]僧善〈附僧袭 僧集〉
[编辑]按《续高僧传》:“僧善姓席氏,绛郡正平人。童少出家,便 从定业,与汲郡林落泉方公齐名,各聚其类,依岩服 道,往还络绎。白鹿、太行、抱犊、林虑等山,振名四远,归 宗殷满。有弟子僧袭者,愍斯汾曲,往延通化。善以山 众常业,恐有乖离,虽经频请,曾未之许。袭曰:‘前后邀 迎三十馀度,元元之情,情无已已。磨踵有尽,誓心难’” 舍,善乃从焉。居住马头山中,大行禅道,蒲虞晋绛,荷 襆相諠,众聚繁多,遂分为四部,即东西二林、杯盘、大 黄等处是也。皆零房别室,星散林岩。宴坐所指十一 切入而为标据。徒属五百,肃然静谧。仁寿之岁,其道 弥隆。及疾笃将亟,告弟子曰:“吾患肠中冷结者,昔在 少年,山居服业,粮粒既断,懒往追求,啖小石子,用充 日夕,因觉为病耳。死后可破腹看之。”果如所言。又累 曰:“各勤修业,不劳化俗,废尔正务。若吾终后,不须焚 燎,外损物命,可坐于瓮中埋之。”以大业初年三月十 一日跏坐如生,卒于大黄岩中,道俗依言而殡。僧袭 本住绛州,结心定业,承习善公,不亏其化。晚住晋州 宝严寺,充僧值岁监当,稻田见杀,水陆诸虫,不胜其 酷。因掷弃公名,追崇故业。以善师终日他行,不在借 访时人,又并终没。遂赍诸供度,就山设会。悲恸先迹, 顾奉无由。寻其遗骸,莫知所在。忽闻爆声震裂,响发 林谷,见地分涌,瓮出于外,骸骨如雪,唯舌存焉。红赤 鲜映,逾于生日。因取骨舌两以为《塔袭》。以贞观十五 年正月九日,卒于山舍,春秋六十有四。临终,神思安 隐,称念而逝。时晋州西小榆山,有沙门僧集者,苦节 山林,聚徒禅业。养蛇畜鼠,驯附可以手持。常现左右, 驱逐不去,有俗人来,辄便自隐。
元景〈附元觉〉
[编辑]按《续高僧传》:“元景,姓石氏,沧州人。十八被举秀才,至 邺都,为和王省事。读书一遍,便究文义,顷便辄引,曾 无所遗,五载之中,无书可读。晚从和禅师所,听《大品》 《维摩》,景既后来门侧立听,深鉴超拔,将归受学。和以 定业之望,参问繁广,令依止慧法师,授以大乘秘奥 之极。既沃乃心,便志在舍俗。二十有七,与诸妻子执” 别告云:“自临漳以南,属吾所游,名涅槃境。临漳以北, 是生死分。尔之行住也。吾誓非圣,更不重陟。”还从和 公剃落,授以正法。景晨宵思择,统解元微。遭周灭法, 逃潜林薄。又以禅道内外相融。开皇初年,就缘讲导, 仪设华约,事事翘心。故二时法会,必香汤洒地,熏炉 引导,前经后景,初无一绝。洗秽护净,钦若戒科。常读 《开经》,行不过五,寻讫便展,其例如前。故每震法鼓动, 即千人屯赴,供施为俦罕匹。所以景之房内,黄紫缁 衣,上下之服,各百馀副,一时一换,为生物善经。身一 著便以施僧。其感利之殷,为如此也。后因卧疾三日, 告侍人元觉曰:“吾欲见弥勒佛,云何乃作夜摩天主?” 又云:“宾客极多,事须”看视。有问其故,答云:“凡夫识想, 何可检校?向有天众,欲来邀迎耳。”尔后异香充户,众 共闻之。又曰:“吾欲去矣,当愿生世为善知识。”遂终于 所住,即大业三年六月也。自生常立愿沉骸水中。及 其没后,遵用前旨,葬于紫陌河深滢之中。三日往观, 所沉之处返成沙坟。极高峻而水分两派。道俗异其 雅瑞,传迹于今。元觉孝慈居性祖学先谟。后住京师。 隶庄严寺。纯讲大乘。于文殊般若偏为意得。荣观帝 壤誉显当锋。
智舜〈附智赞〉
[编辑]按《续高僧传》:“智舜,俗姓孟,赵州大陆人。少为书生,博 通坟索,工书善说,《庠序》附焉。年二十馀,厌世出家,事 云门稠公。居于白鹿,始末十载。常乐幽隐,不事嚣杂。 才有昏情,便有灵祇相诫。或动身衣,或有声相,又现白服,形影丈馀,绕院相警,往往非一。尝与沙门昙询 同修《念定经》。于四年后,北游赞皇许亭山,依倚结业, 声绩及远,有资其道供者,便权避之,遂经纪载,不须 资给。”又猎者逐雉,飞入舜房,苦加劝勉,终不肻止,遂 将雉去。情不忍此,因割耳遗之。感舜苦谏,便投弓解 鹰,从舜请道,渐学经义。于是谏笃数村舍其猎业,斯 则仁济之诚也。后专习道观,不务有缘,妄心卒起,不 可禁者,即刺股流血,或抱石巡塔,须“臾不逸。其虑也, 故髀上刺处,斑駮如铺锦焉。其翘励之操,同伍诚不 及矣。”处山积岁,剪剃无人,便以火净发,敝服忘食,屡 经寒炎,度景分功,无忘造次。性少贪恼,手不执财。每 见贫馁,泪垂盈面,或解衣以给,或割口以施。由此内 彻外化,所亲之中,见其弘敬。十人出家,并依舜行,练 心节量,踵武扬风。后“年庚既侵,身力斯尽,常令人称 念,系想净方,遂终于老。末感气疾忽增,十有五日,励 念如初,卒于元氏县屈岭禅坊,时年七十有二”,即仁 寿四年正月二十日也。初葬于终所山侧后房子县 界嶂洪山。民素重舜道,夜偷尸柩,瘗于岩中,及往追 觅,皆藏其所。三年之后,开视焚之,起白塔于崖上。自 舜之入道,精厉其诚,昔处儒宗,颇自矜伐。忽因旬假, 得不净观,腹府流外,惊厌叵陈。所见馀人,例皆不净 内溢。乃就稠师,具蒙印旨,为云门官供,当拟是难。因 就静山,晓夕通业,不隶公名,不行公寺,而内德潜运, 远闻帝阙。开皇十年,下诏曰:“皇帝敬问赵州房子界 嶂洪山南谷旧禅房寺智舜禅师:冬日极寒,禅师道 体清胜,教导苍生,使早成就,朕甚嘉焉。朕统在兆民 之上,弘护正法,夙夜无怠。今遣开府卢元寿指宣往 意,并送香物如别。”时赵州刺史杨达以舜无公贯,素 绝名闻,依敕散下,方始知之。乃为系名同果寺,用承 诏旨。舜亦不临赴,山民为之起寺,三处交络,四方闻 造,欣斯念定,而莫堪。其精到,不久还返,斯勇猛之诚 不可例。每于冬初,化诸缘集,多办复贮之衣,就施狱 囚。春秋二时,方等行道。馀则跏坐幽林,块然不寐。及 登耳顺,心用力疲,转读藏经,凡得四遍。左手执卷,右 手执烛,十宿五宿目不曾敛。佛名赞德,诵阅如流,昏 昼六时,礼忏终化。有弟子智赞,幼奉清诲,长悟元理, 《摄论》《涅槃》,是所综博。今住蓝田化感寺,承习禅慧,荣 其光绪,比多征引,终遁林泉。
智锴
[编辑]按《续高僧传》:“智锴,姓夏侯氏,豫章人。少出家,在扬州 兴皇寺听朗公讲《三论》,善受元文,有名当日。开皇十 五年,遇天台𫖮公修习禅法,特有念力,𫖮叹重之。晚 讲《涅槃》《法华》及《十诵律》,弘敷之盛,见重于时。又善外 学,文笔史籍,弥是所长。晚住庐山,造大林精舍,缔构 伊始,并是营综。末又治西林寺,两处监护,皆终其事。” 然守志大林,二十馀载,足不下山,常修定业。隋文重 之,下敕追召,称疾不赴。后豫章请讲,苦违不往,云:“吾 意终山舍,岂死城邑。”道俗虔请,不获志而临之。未几 遂卒于州治之寺,时以为知命也。春秋七十有八,即 大业六年六月也。气属炎热,而跏坐如生,接还庐阜, 形不摧变,返有异香,道俗叹讶,遂缄于石室焉。
智越〈附般若 法彦〉
[编辑]按《续高僧传》:“智越,姓郑氏,南阳人。少怀离尘之志,父 为求婚,方便祈止。长则勇干清美。于时岳阳殿下统 御荆州,征任甚高,非其所欲,唯以情愿出家。王感彼 诚素,因遂夙心。剪落已后,随方问道,仍到金陵,便值 智者北面请业,授以禅法。便深达五门,穷通六妙,戒 行清白,律仪纯粹。又诵《法华》万有馀遍,瓶水自盈,经 之力也。”学徒虽众,其最居称。首有临海露山精舍,梵 僧所造,巨有灵异。智者每临命越令影响之。晦迹已 后,台岭山众,一焉是嘱。二十年间,恂恂善诱,无违遗 寄,便为二众依止,四部归崇。姿容瓌伟,德感物情,颇 存汲引。每于师忌,敕设千僧官斋。越以衣钵之馀,以 充大施。隋文皇帝献后崩日,设斋咒愿,每获百段,曾 不固留。括州刺史郑系伯、临海镇将杨神贵,师友义 重,待遇不轻。大业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寝疾经 旬,右胁而卧,卒于国清旧房,春秋七十四。临终之时, 山崩地动,境内道俗咸所见闻。天台山又有沙门波 若者,俗姓高句丽人也。陈世归国,在金陵听讲,深解 义味。开皇并陈游方学业,十六年,入天台北面智者 求授禅法。其人利根上智,即有所证,谓曰:“汝于此有 缘,宜须闲居静处,成备妙行。今天台山最高峰,名为 华顶,去寺将六七十里,是吾昔头陀之所。彼山祇是 大乘根性,汝可往彼,学道进行,必有深益,不须愁虑 衣食。”其即遵旨。以开皇十八年往彼山所,晓夜行道, 不敢睡卧,影不出山,十有六载。大业九年二月,忽然 自下。初到佛垄上寺净人见三白衣担衣钵从,须臾 不见。至于国清下寺,仍密向善友同意云:“波若自知 寿命将尽非久,今故出与大众别耳。”不盈数日,无疾 端坐,正念而卒于国清,春秋五十有二。送龛山所,出 寺大门,回轝示别,眼即便开,至山仍闭。是时也,莫问官私道俗,咸皆叹仰,俱发道心,外睹灵瑞若此。馀则 山中神异,人所不见,固难详矣。时天台又有释法彦 者,俗姓张氏,清河人也。周朝废教之时,避难投陈,于 金陵奉遇智者,以太建七年陪从入天台,服膺请业, 授以禅那。既蒙训诲,不停房舍,每处山间林树之下, 专修禅寂。三十年中,常坐不卧,或时入定,七日方起, 具向师说所证法相。有人听闻曰:“如汝所说,是背舍 观中第二观相。”亦有山祇数相娆试,晏坐怡然,不干 其虑。大业七年二月三十日卒于国清,春秋六十。智 者门徒极多,故叙其闻见耳。
昙迁
[编辑]按《续高僧传》:“昙迁,俗姓王氏,博陵饶阳人。近祖太原 历官而后居焉。少而俊朗,爽异常伦。年十三,父母嘉 其远悟,令舅氏传授,即齐中散大夫国子祭酒博士 权会也。会备练六经,偏究《易》道,剖卦析爻,妙穷象系, 奇迁精彩,乃先授以《周易》。初受八卦相生,随言即晓。 始学及半,馀半自通,了非师授,悟超词理,会深异也。” 曾有一妪失物,就会决之,得于《兑》卦。会告迁曰:“汝试 辨之。”应声答曰:“若如卦判,定失金钗。”妪惊喜曰:“实如 所判。”迁曰:“《兑》是金位,字脚两垂,似于钗象耳。”舅曰:“更 依卦审悉盗者为谁。”对曰:“失者,西家白色女子,奉口 𩮀角,年可十四五者将去,寻可得之。”后如言果获。有 问其故,迁曰:“《兑》是西方少女之位,五色分方,西为白 也。兑字上点,表𩮀角之象。内有尖形,表奉口之相。推 而测知,非有异术。”舅乃释策而叹曰:“吾于卜筮颇工, 至于取断依稀而已,岂如汝之明耶?老舅实顾多惭, 方验宣尼之言,后生可畏也。”乃更授以《礼》《传》《诗》《尚》《庄》 《老》等书。但经一览,义无重问。于时据宗儒学,独擅英 声。每言大小两雅,当“时之讽刺。左右二史,君王之事。 言礼序人伦,乐移风俗,无非耳目之翫,其势亦可知 之。未若李庄论大道,《周易》辨阴阳,可以悟幽微,可以 怡情性,究而味之,乃元儒之本也。”自尔留心《庄》《易》,归 意佛经,愿预染衣,得通幽极。二亲爱之,弗许。恳诚岁 久,乃蒙放遣。初投饶阳曲李寺沙门慧荣,荣颇解占 相,知有济器,告迁曰:“有心慕道,理应相度。观子骨法, 当类弥天。自揣非澄公,有惭德义,可访高世者,以副 雅怀。”迁虽屡伸勤请,而固遮弗许。又从定州贾和寺 昙静律师而出家焉,时年二十一。本图既遂,襟期坦 然,猛励精勤,昏晓无倦。初诵《胜鬘》,不日便了,怪而检 覆,未差一字。当夜问经中深疑,莫非妙义。既知神思 大成,乃与受具,恣其问道。从师五台山,此山灵迹极 多,备见神异。后归邺下,历诸讲肆,弃小专大,不以经 句涉怀,偏就昙遵法师禀求佛法纲要。当有齐之盛, 释教大兴,至于宫观法祀,皆锋芒驰骛。迁性不预涉, 高谢世利,众咸推焉。密谓人曰:“学为知法,法为修行, 岂以荣利,即名为道。”秦世“道恒,削迹岩薮,诚有由矣。” 遂窜形林虑山黄花谷中净国寺,蔬素覃思,委身以 道,有来请问,乍为弘宣。研精《华严》十地、《维摩》《楞伽》《地 持》《起信》等,咸究其深。赜当寻《唯识论》,遂感心热病,专 凭三宝,不以毉术缠情。夜梦月落入怀,乃擘而食之, 脆如冰片,甚讶香美,觉罢所苦痊复,一旬有馀,流味 在口,固其圣助,食月成德,遂私改名以为月德也。尔 后每授人戒,常云:“于我月德前三说,受菩萨戒。”逮周 武平齐,佛法颓毁,将欲保道存戒,逃迹金陵,结侣宵 征,间行假道,多被劫掠。进达寿阳曲水寺,顾法属曰: “吾等薄运所钟,屡逢群盗,若怨结不解,来报莫穷。众 可哀彼愚迷,自责往业,各舍什物,为贼营忏,冀于来 世为法知识。”既而南济大江,安然利涉。由斯以推,诚 斋福之助也。初达扬都,栖道场寺,扫衣分卫,摄念无 为,时与同侣谈《唯识》义。彼有沙门慧晓、智璀等,并陈 朝领袖。江表僧望晓,学兼孔释,妙善定门。璀禅慧两 深,帝王师表。又有高丽沙门智晃,善萨婆多部,名扇 当涂,为法城堑。并一见而结友于,再叙而高冲奥。有 欲以闻天子者,迁预知情事,谓之曰:“余以本朝沦覆, 正法陵夷,所以冒死浮江,得参梵侣。生平果志,遂得 有馀,结构时荣,幸愿缄默。”唯有国子博士张机,每伸 尽礼,请法馀景,时论《庄》《易》,窃传其义,用训庠序。因至 桂州刺史蒋君之宅,获《摄大乘论》,以为全如意珠。虽 先讲《唯识》,薄究通宗,至于思构幽微有所流滞。今大 部斯洞文旨宛然,将欲弘演未闻,被之家国。承周道 失御,隋历告兴,遂与同侣俱辞建业。缁素知友,祖道 新林,去留哀感,各题篇什,执手辞诀,登石头岸。入舟 动楫,忽风浪腾涌,众人无计,迁独正想不移,捧持摄 论,告江神曰:“今欲以大法开彼未悟,若北土无运,命 也如何?必应闻大教,请停风浪,冀传法之功,冥寄有 属。”言讫,须臾恬静,安流达岸。时人以为此论译于南 国,护国之神不许他境,事同迦延之出罽宾,为罗刹 之稽留也。进达彭城,新旧交集,远近欣赴,郁为大众。 有一檀越舍宅栖之,遂目所住为慕圣寺。始弘《摄论》, 又讲《楞伽》《起信》《如实》等论,相继不绝。《摄论》北土创开, 自此为始。徐州总管谷城公万绪率诸僚佐,拥篲谘承,尽弟子之礼。迁弘化此土,屡动暄凉,黑白变俗,大 有成业。自周毁正法,遗形充野,乃劝奖有缘,于慕圣 寺多构堂阁,随有收聚,庄严供养。上柱国宋公贺若 弼、长史张坦出镇扬州,承风思展,结为良导,及诸道 俗,伫愿德音。坦乃手疏邀延,迁亦虚舟待吹,还到广 陵,举郭迎望,“歌梵遏云霞,香花翳日月,桑门一盛,荣 莫加斯。”宋公名重位高,颇以学能傲诞,迁应权授法, 不觉心醉形摧,乃携其家属,从受归戒。初停开善,建 弘《摄论》,请益千计。不久徐方官庶,思渴法言。江都才 了,复迎还北,盛转法轮,声名遐布。属开皇七年秋,下 诏征召。时洛阳慧远、魏郡慧藏、清河僧休、济阳宝镇、 汲郡洪遵,各奉明诏,同集帝辇迁,乃率其门人行涂, 所资皆出天府。与五大德谒帝于大兴殿,特蒙礼接, 劳以优言。又敕所司并于大兴善寺安置供给。王公 宰辅,冠盖相望。虽各将门徒十人,而慕义沙门敕亦 延及。遂得万里寻师,于焉可想。于斯时也,宇内大通, 京室学僧,多传荒远。众以《摄论》初辟,投诚请祈,即为 敷弘,受业千数。沙门慧远,领袖法门,躬处坐端,横经 禀义,自是传灯不绝,于今多矣。虽则寰宇穿凿,时有 异端,原其解趣,莫非祖习。故《真谛传》云:“不久有大国, 不近不远。大根性人,能弘斯论,求今望古,岂非斯人 乎?”十年春,帝幸晋阳,敕迁随驾。既达并部,又诏令僧 御殿行道。至夜,追迁入内,与御同榻。帝曰:“弟子行幸 至此,承大有私度,山僧欲求公贯,意愿度之,如何?”迁 曰:“昔周武御图,殄灭三宝,众僧等或划迹幽岩,或逃 窜异境。陛下统临大运,更阐法门,无不歌咏有归,来 投圣德。比虽屡蒙招引度脱,而来有先后,致差际会。 且自天地覆载,莫匪王民,至尊汲引万方,宁止一郭 蒙庆。”帝沈虑少时,方乃允焉。因下敕曰:“自十年四月 已前,诸有僧尼私度者,并听出家。”故率土蒙度数十 万人,迁之力矣。寻下敕,为第四皇子蜀王秀于京城 置胜光寺,即以王为檀越。敕请迁之,徒众六十馀人 住此寺中,受王供养。十三年,帝幸岐州,迁时随从,乃 敕蜀王布围南山,行春蒐之事也。王逐一兽入故窑 中,既失踪迹,但见满窑破落佛像,王遂罢猎,具以事 闻。迁因奏曰:“比经周代毁道灵塔,圣仪填委沟壑者 多。蒙陛下兴建,已得修营。至于碎身遗影,尚遍原野, 贫道触目增恸,有心无事。”帝闻,怅然曰:“弟子庸朽,垂 拱岩廊,乃使尊仪冒犯霜露。如师所说,朕之咎也。”又 下诏曰云云。诸有破故佛像,仰所在官司,精加检括, 运送随近寺内。率土苍生,口施一文,委州县官人检 校庄饰。故一化严丽,迁实有功。十四年,柴燎岱宗,迁 又上诸废山寺,并无贯逃僧,请并安堵。帝又许焉。因 敕率土之内,但有山寺,一僧已上,皆听给额。私度附 贯,迁又其功焉。又敕河南王为泰岳神通道场檀越, 即旧朗公寺也。齐王为神宝檀越,旧静默寺也。华阳 王为宝山檀越,旧灵岩寺也。又委迁简齐鲁名僧,来 住京辇。其为世重,诚无以加。文帝昔在龙潜,有天竺 沙门以一裹舍利授之云:“此大觉遗身也,檀越当盛 兴显,则来福无疆。”言讫,莫知所之。后龙飞之后,迫以 万机,未遑兴盛。仁寿元年,追惟昔言,将欲建立,乃出 本所舍利,与迁交手数之,虽各专意,而前后不能定 数。帝问所由,迁曰:“如来法身,过于数量,今此舍利,即 法身遗质,以事量之,诚恐徒设耳。”帝意悟,即请大德 三十人,安置宝塔,为三十道,建轨制度,一准育王。帝 以迁为蜀王门师王,置镇梁益,意欲“令往蜀塔所检 校为功。宰辅咸以剑道危悬,涂径盘折,高年宿齿,难 冒艰阻更改奏之。”乃令诣岐州凤泉寺起塔,晨夕请 瑞,以沃帝心。将造石函,时寺东北二十里许忽见文 石四段,光润如玉,大小平正。取为重函,其内自变作 双树之形,高三尺馀,异色相宣,或有鸟兽龙象之状, 花叶旋转之形。以事上闻,帝大悦。二年春,下敕,于五 十馀州分布起庙,具感祥瑞。四年又下敕,于三十州 造庙。遂使宇内大州一百馀所,皆起灵塔,劝物崇善, 迁实有功。及献后云崩,于京邑西南置禅定寺,架塔 七层,骇临云际,殿堂高竦,房宇重深,周闾等宫阙,林 圃如天苑,举国崇盛,莫有高者。仍下敕曰:“自稠师灭 后,禅门不开,虽戒慧乃弘,而行仪攸阙。今所立寺,既 名禅定,望嗣前尘,宜于海内召名德禅师百二十人, 各二侍者,并委迁禅师搜扬。有司具礼,即以迁为寺 主。既恩敕爰降,不免临之,绥抚法众,接悟贤明,皆会 素心,振声帝世。”时大兴善寺有像放光,道俗同见,以 事闻。上敕问迁曰:“宫中尊像并是灵仪,比来修敬,光 何不现?”迁曰:“但有佛像,皆放光明,感机既别,有见不 见。”帝曰:“朕有何罪,生不遇耶?”迁曰:“世有三尊,各有光 明,其用异也。”帝曰:“何者是耶?”答曰:“佛为世尊,道为天 尊,帝为至尊。尊有恒政,不可并治。所以佛道弘教,开 示来叶,故放神光,除其罪障。陛下光明,充于四海,律 令法式,禁止罪源,即大光也。”帝大悦。迁美容仪风韵, 故临机答对如此。又器宇恢雅,含垢藏疾,妙于定门, 练精戒品,天性仁慈,寡于贪竞,虽帝王赠舍,远近献饷,一无自给,并资僧众。或接济贫薄,追崇图塔。又不 重厚味,不饰华绮,内有关钥,外屏名利,显助弘道,冥 心幽隐,立志清简,不杂交游。时俗颇以疏傲为论。深 鉴国士,而体其虚心应物也。凡有言述,理无不当,皆 能遣滞,显旨深矣。故远公每云:“迁禅师破执入理,此 长胜我。”斯言合也。词旨典正,有文章焉。虽才人沉郁, 含毫未能加也。夙感风瘘之疾,运尽重增,卒于禅定, 春秋六十有六,即大业三年十二月六日也。葬于终 南北麓胜光寺之山园。凿石刻铭,树于坟所。当停柩 之日,有一白犬,不知何来,径至丧所。虽遭呵逐,终不 肯去。见人哀哭,犬亦号叫;见人止哭,犬亦不声。与食 不啖。常于丧所右萦而卧。既轝柩行,犬便前后奔走, 似如监护之使。及下葬讫,便失所在。识者以犬为防 畜,将非冥卫所加乎。初未终之前,有梦禅定佛殿东 倾,数人扶之还正,惟东北一柱陷地,拔之不出,迁房 属于陷角,故有先验之征。既卒之后,有沙门专诚祈 请,欲知生处,乃梦见净土严丽故倍常传。宝树宫阙 郁然相峙,道俗徒侣有数千人。迁独处金台,为众说 法。虽梦通虚实,而灵感犹希,况随请而知,故当降灵 非谬矣。所撰《摄论疏》十卷,年别再敷,每举法轮,诸讲 停务,皆倾渴奔往,有若不足也。又撰《楞伽》《起信》《唯识》 《如实》等疏,《九识》《四明》等章,《华严明难品》《元解》总二十 馀卷,并行于世。有沙门明则为之行状,𫌨缕终始,见 重京师矣。
僧渊
[编辑]按《续高僧传》:“僧渊姓李,广汉郪人。家本巨富,为巴蜀 所称。及渊初诞,天雨铜钱于庭,家内合运,处处皆满。 父运疲久,口嘘唱乏,钱不复下,仓内贮米,但及于半, 忽满溢出。亲姻外内莫不叹其福报也。自少至长,志 干殊人,行则安而徐动,坐则俨而跏趺,眼光外射,焰 焰发越,容色玉润,状若赤铜,声若洪钟,响发林动,两” 足轮相,十角分明,二手九井,纹理如画。年十八,身长 七尺。其父异之,命令出家,即时剃落,住城西康兴寺, 今所谓“福缘”是也。博寻人法,访无远近,经耳不忘,蕴 括怀抱,奉戒守素,大布为衣,瓶钵之外,无所蓄积。与 同寺毅法师交游,二人即蜀郡僧中英杰者也。相随 入京,博采新异。有陟岵寺沙门僧宝者,禅道幽深,帝 王所重,便依学定,豁尔知津。经涉炎凉,详核词义。渊 研精定,道毅博通经术。丘索草隶,靡不留心。周氏废 教,便还故寺,割东行房,以为私宅,馀者供官。隋氏运 开,更新缔构,领匠伐木,连雨两月。渊执炉祈请,随语 便晴。造塔须金盘,又请地府,随言即掘,应命藏开。用 足馀金,还归本窟。详斯福力,今古未闻。常给孤独,不 逆人意,远近随助,泉布若流。又以锦水江波没溺者 众,便于南路欲架飞桥。才叩此机,众事咸集。昔诸葛 武侯指二江内造七星桥,造三铁𬭚,长八九尺,径三 尺许,人号“铁枪”,拟打桥柱,用讫投江,须便祈祠,方可 出水。渊造新桥,将行竖柱,其𬭚自然浮水来至桥津。 及桥成也,又自投水。道俗歌谣,于今逸耳。渊毅二师, 并为物轨,晨夕问法,无亏遗寄。毅以仁寿二年十二 月十二日寅时告弟子曰:“三界无常,吾其死矣。”言终 神谢,福缘本住,春秋六十有九。渊闻之悯然曰:“毅师 已往,我岂独留。”俄而遘疾,遗语同瘗。即以其月十四 日又化,春秋八十有四。至十七日并窆于九里堂焉。 刊石纪之于寺堂,陈子良为文。
真慧
[编辑]按《续高僧传》:“真慧,陕州河北人,姓陈氏。河北诸陈,代 称冠族,远称汉右相陈平中云:魏向侯陈涉,乃至江 表陈代,并出此乡。慧早厌身城,父母留碍,逼纳妻室, 不免外情,玉洁之志,涅而逾净。开皇十二年,年才及 冠,二亲俱往。既将出俗,犹萦妻累,先劝喻已,便为解 发,资给道具,送往尼寺。慧往陕州大通寺清禅师所”, 出家受具。清示以学方次第,有本曰《尸罗不净三昧》, 无由,令往邺下静洪律师所,因循两载,备探幽致。又 诣卫州林落泉询禅师所,朝投夕悟,经历岁馀。于询 所得,略贯终始。禅侣三百,嗟试声驰。询摩其顶,堪传 法灯。令往山西,启请未悟。慧以学日既少,恐有差分, 更住陶研。乃经两载,一一呈示,去取“无疑。开皇十八 年,承命西归,路经白鹿百家岩,时号幽绝,山势穷美, 因登游观,又为留连。夏坐栖之,又陈禅道。至秋择地, 无越晋川。遂之蒲阪首山麻谷,创筑禅宇,四众争趋, 端居引学,蔚成定市,十有八载,成就极多,栖岩杰昂, 最称深入。仁寿四年,召与名僧住栖岩寺。其为人也, 谅直刚决,清俭退让,安苦忍乐,容止可观。独处乐静, 不希华靡。大业元年,饵黄菁,绝粒百日。检校教授,坐 禅礼忏,不减生平。后觉肥充,恐有学者,便休服饵于 闲田原北杯盘谷。夏坐虎窟,虎为之移。及秋,虎还返 窟。常有山神节度时分,如有迟延,必来警觉。”以大业 十一年十月七日因疾卒麻谷禅坊,春秋四十有七。 初将终夕,神彩若常,曰:“吾将生净土。”见莲花相候。又 闻异钟,声声幽净,异香花充蔚。斯相既至,潜然而绝门人道俗,依而阇维。收骨起塔于麻谷。
慧瓒
[编辑]按《续高僧传》:“慧瓒,姓王氏,沧州人。壮室出家,清贞自 远,承禀元奥,学慕纲纽。受具后,偏业毗尼,随方听略, 不存文句。时在定州居于律席,讲至宝戒。法师曰:‘此 事即日卒难制断,如何’?瓒私贱其说,将襆中有钱三 百,乃掷弃之。由是卒世言不及利。周武诛剪,避地南 陈,流听群师,咸加芟改。开皇弘法,返迹东川,于赵州 西封龙山,引摄学徒,安居结业。大小经律,互谈文义。 宗重行科,以戒为主。道闻远流,归向如市。其所开悟, 以离著为先。身则依附头陀,行兰若法;心则思寻念 慧,识妄知诠。徒侣相依,数盈二百,绳床道具,斋肃有 仪。”后西游路经马邑,朔代并晋名行师。誉满二河,道 俗倾望。秦王俊镇并部,弘尚释门,于太原蒙山置开 化寺,延请居之。僧众邕熙,声荣逸口。至于黑白布萨, 要简行净之人。知有小𠍴,便止法事,重过则依《方等》, 轻罪约律治之。必须以教验缘,片缺则轻律《俱舍》。沙 弥信行,重斯正业,从受十戒,瓒不许之,乃归瓒之弟 子明引禅师,遵崇行法。晚还邺相,方立部众。及献后 云崩,禅定初构,下敕追召,入京传化。自并至雍,千里 钦风,道次逢迎,礼谒修敬。帝里上德。又邀住于终南 山之龙池寺,日夜请诲,闻所未闻。因而卒于山舍,春 秋七十有二。即大业三年九月也。弟子志超追崇先 范,立众晋川焉。
法纯〈附慧昂〉
[编辑]按《续高僧传》:“法纯,俗姓祝氏,扶风始平人也。初出家 日,在于周世,备闻正教,亲奉明师,意在定林,情兼拯 溺。住帝京陟岵、天宫二寺,往来居止,通虑为先。逢周 废教,潜匿城市,内持道服,外假俗衣。皇隋之兴,厥初 度首,即百二十人之一也。住大兴善,鞭勒形心,有途 前稔。文帝闻纯怀素,请为戒师,自辞德薄,不敢闻命。” 帝勤注不已,遂处林中,为传戒法四事,厚礼不胜其 供。辞还本寺,叹曰:“危身脆命,无常不久。终日保养,何 见牢固,上供难消。”遂行方等忏法,四十五年常处净 场,宗经检失,除食便利,馀无阙废。尝于道场然灯,遂 感灯明续焰,经于七夜,不添油炷,而光耀倍常。私密 异之,为减累之嘉相也。又油瓮所止,在佛堂内,忽然 不见。乃经再宿,还来本处,而油满如故。每于夜静,闻 有说法教授之声,异香寻隙,气冲于外。就而视之,一 无所见,识者以为幽祇所集故也。而谦弱成治,趣务 造功,不累形骸,用清心海。至于三秋霖滞,民苦者多。 纯乃屏除法服,微行市里,或代人佣作,事讫私去,有 与作价,还济贫人。或见道俗衣服,破坏尘垢,皆密为 洗补,及巾屦秽污臰处,皆缝洗鲜全,其例甚众。或于 静时,扫厕担粪,有密见者,告云:“若情事欣泰,愿共同 作。”或为僧苦役,破薪运水。或王路艰阻,躬事填治。因 以励俗,相助平坦。有来䞋锡,皆惨然不乐,口云:“爱贼 既来,狱王潜至,打缚不久矣。”故所获财物,并施大众, 不造经像。人问其意,云“行道者所乏耳”,因以趣入也。 故王公等施,日盈门首,皆回与僧。而自著粪扫袈裟, 内以布裙,又无腰襻,以绳收束,如中国法。寺僧服其 行也。或有不敢受者,以为胜人,所奉稍异常徒。《自叙》 云:余初出家,依于山侣,昼则给供清众,暮则聚薪自 照。因而诵经,得二十五卷,谓《十地经论》《金刚般若论》 《金光明》《诸法无行》等,并讲习通利。故其所宣导,皆引 用斯文焉。开皇十五年,文帝又请入内,为皇后受戒, 施物出宫,随散并尽。故贫窭之士,闻纯之入内也,要 必有赐,并聚集街道,待施而还。仁寿三年,遂觉不悆, 闭室静坐而无痛,所有白衣童子,手捧光明,立侍于 右。弟子慧进入问:“此是何人?”答曰:“第六欲天频来命 我,但以诸天著乐,竟不许之,由妨修道故也。常愿生 无佛法处,教化众生,慎勿彰言,死后任说。”至五月内, 弟子为建大斋,望崇元福。道俗凑集,并在纯前。有双 鸽飞来纯房内,在衣笐上注目看纯,虽人触捉,都无 有惧。纯云:“任之勿捉。”至暮方逝。及其疾甚,人有问者, 必诫以法行,不得自纵自欺。又云:“我不觉忽乘白象 也。此乃妄业耳,何由可任。”因设斋食与诸旧别,所有 衣资杂物,施同行者,任取一事,用结良缘。而神志明 悟,不觉馀想。卒于净住寺,春秋八十有五,即仁寿三 年五月十二日也。葬于白鹿原南,凿龛处之外开门 穴以施飞走。后更往观,身肉皆尽而骸骨不乱。弟子 慧昂等率诸檀越追慕先范,乃图其仪质,饰以丹青。 见在净住沙门彦琮褒美厥德,为叙赞云:“昂少所慈 育,亲供上行”,为之碑文,广陈盛事。兼以立性闲穆,识 悟清爽,文藻横被,闻于京室。著述十卷,颇共传之。
法进
[编辑]按《续高僧传》:“‘法进不知氏族,住益州绵竹县响应山 玉女寺,为辉禅师弟子。后于定法师所受十戒,恭谨 精诚,谦恪为务,唯业坐禅。寺后竹林,常于彼坐,有四 老虎绕于左右。师语:勿泄其相也’。后教水观,家人取 柴,见绳床上有好清水,拾两白石,安著水中。进暮还寺,弥觉背痛,问其家人,云:‘安石子语令明往,可除此’” 石。及旦进禅,家人还见如初清水,即除石子所苦,便 愈。因尔习定,不出此山。开皇中,蜀王秀临益州,妃患 心腹,诸治不损。有绵州昌隆白崖山道士文普善者, 能昇刀禁火。鹄鸣山有二道士,能呼策鬼神,符印章 醮,入水不溺。并来同治,都无有效。乃使长史张英等 往山请出为妃治病。报曰:“吾在山住向八十年,与木 同性,徐更苦邀。”进答曰:“尽命于此,可自早还。”信返具 报,王使六司官人犊车四乘,将从百人,重往迎请。进 曰:“王虽贵胜,命有所属,执志如初。”信还,王大怒,自入 山捋手加罪。既至山寺,礼佛见进,不觉身战汗流。王 曰:“奉请禅师为妃治病,禅师慈悲,愿救此苦。”答曰:“杀 羊食心,岂不苦痛?一切众生皆是佛子,何因于妃偏 生此爱?”王惭愧忏悔,仍请出山。乃曰:“王命既重,不可 不行。王自先行,贫道生不乘骑,当可后去。”王曰:“弟子 步从,与师同行。”报曰:“出家人与俗异,但前行应同到。” 王行两日方至。进一旦便达,径入妃堂,见进流汗。因 尔除差,施绢五百段,衲衣袈裟什物等。进令王妃以 水盥手执物咒愿总用,回入法聚寺基业即辞还山。 王与妃见,进足离地可四五寸。以大业十三年正月 八日终。此山中龙吟猿叫,諠寺三日矣。
静端
[编辑]按《续高僧传》:“静端,一名慧端,本武威人,后住雍州。年 十四,投僧实禅师,受治心法,深所印可。经魏周、隋,崇 挹佛化,阐弘不绝,以静操知名。后归于昙相禅师,习 行定业。周灭法时,乃竭力藏举诸经像等百有馀所, 终始护持,冀后法开,用为承绪。及隋开化,并总发之。 经籍广被,端之力也。重预出家,还宗本习,拥徒结道”, 绰有馀勋。而谦损俭退,无与时争。服御三衣,应法杖 钵。一床一食,用卒生报,获利即散,馀无资蓄。名行既 著,贵贱是崇。隋汉王谅重其戒德,数受弘训。文帝献 后,引进入宫,从受正法。禀其归戒,遂留宫宿。端曰:“出 家之人,情标离俗,宫中非宿寝之所。”数引宫禁,常弘 戒约。敕以牙席檀龛及诸金货,前后奉赐,令兴福力, 故令寺宇高广,皆端之馀绪焉。所以财事增荣,日悬 寺宇,一无所受,并归僧库。而常掩室下帷,静退人物。 仁寿年中,有敕送舍利于豫州,屡放白光,变为五彩, 旋转瓶侧,见者发心,凿石为铭。镌治将讫,乃变为金 字,分明外彻,时以为嘉瑞也。属高祖昇遐,隋储嗣历 造大禅定上福文皇,召海内静业者居之,以端道悟 群心,敕总纲任,辞不获免,创临僧首。于时四方义聚, 人百其心,法令未扬,或𠎝灵化,而端躬事轨,勉咸敬 而揖之,使夫餮惰之士,悛励而从训勗者殷矣。以大 业二年冬十二月二十七日终于禅林本寺,春秋六 十有四。瘗于京之东。故禅林寺庙犹陈五色牙席,千 秋树皮袈裟在焉。由物希故。观者众矣。
道舜
[编辑]按《续高僧传》:道舜未详何人,静处林泉,庇道自隐,言 常含笑,谈述清远。尝止泽州羊头山,神农定药之所。 结宇茅茨,馀无蓄积,日唯一食,常坐卒岁。斯亦清素 之沙门也。德丰内溢,声流氓俗态感蛇鼠同居,在绳 床下,各孚产育,不相危恼。又致虎来,蹲踞其侧,便为 说法。有人还往,告虎令去。或语之云:“明日人来,汝不 须至。”便如舜言,虎便不现。其通感深识为若此也。给 侍之人,与虎同住,亲如家犬,曾莫之畏。身著敝衲,略 无可采;跣行林野,不择晨夕。开皇之初,忽游聚落,说 法化诸村民皆盛集受法,独不为一女受戒。告云:“汝 当生牛中,其相已现,戒不救汝也。业不定者,尔乃相 济耳。”时有不信其言,以为惑众,咸有疑者。舜欲决于 众议,告众曰:“必不信者,试蹋女牛尾,业影必当不起。” 即以足蹑女裙,后空地云是尾影,其女依言趣起不 得。时众惊信,请舜曰:“如何除此业报?”其女家积粟数 万石,既惧恶业,一时顿舍。舜并为营福,令其忏悔。如 此累作,恶业便倾,方为受戒。由斯以谈,能见业影之 存亡,将邻圣之极矣。或依诸疠村。受于疠供。见有脓 溃外流者。皆口就而之,情无恶念。或洗其衣服,或 净其心业,用为己任。情向欣然,初无颦顑。后游于林 虑洪谷,北诣晋盘亭等诸山隐寺,综禅定业,不测终 所。
慧欢
[编辑]按《续高僧传》:“慧欢,俗姓管氏,京兆云阳人也。弱龄厌 俗,深慕出家,迫以恒网,取拔无路。历任僚署,频经凉 暑。年逾壮,齿方蒙本,遂三十有七。披缁在道,依清禅 寺崇公谘受定法,摄心仪体,存息短长。观觉安立,泠 然祛写。兼以志得林泉,消形人世,捐略尘欲,山学推 先。尝经行山顶,误堕高岩,乃在石上端居,不忘禅念。” 其感灵如此。逮隋文晏驾,建大伽蓝以欢志,德潜被 召而供养。大业六年二月,卒大禅定道场,春秋六十 有九。遗令施形寒林之下。弟子等敢从德义,送于终 南楩梓谷中,率诸道俗立铭树塔焉。
===智通〈附顶盖〉===按《续高僧传》:“智通姓程氏,河东猗氏人也。生知信悫, 乐崇道慧,将习书计,遂欲出家。父母异而许之。十岁 已后剃落。敦肃恭孝,执履谦冲。师长友朋,接事无怠。 修持戒行,歌咏法言,昼夜不辍。诵诸经中赞佛要偈 三千馀首,五十许年,初无告倦。自木德不竞,立丧攸 在,释门沦废,法侣无归。方从俊律师、延法师服膺受 业,不以艰危阻志。隋祖再兴,奄还蒲坂,慈济所及,乃 立孤老寺于城治,等心赈赡,以时周给。授戒说法,乘 机间起,食葚怀音,日有千计。仁寿创塔,缔构栖岩。翻 然脱屣,就闲修业。亲事香花,躬运洒扫。口恒称赞,目 常瞻睹。善由己积,通为舍生。财虽有馀,并充功德。以 大业七年十月二十四日以疾而卒”于山寺,春秋六 十有四。初未终前数日不悆,维那鸣钟,而杵自折,识 者以为不越振矣。通闻之,命侍者称弥陀佛名,回心 摄念,愿生彼土。有入室门人顶盖者,夙夜祗奉,忽问 盖曰:“厨中作何食耶?”盖曰:“为何所须?”曰:“有达官诸贵 来耳。”盖曰:“昔闻生人道者,见诸贵胜,师本修德,所诣 岂在人邪?”至晚,乃开目正视,良久不眴,状有所睹,旁 侍加香,寂然立敬,炊顷方止。乃弹指云:“不可思议也。” 有问其故,云:“见宝幢华盖,塔庙庄严。初夜又回首眄 云:‘始见明珠,今何所在’?”又云:“有何缘务,大然灯烛?”遂 掩灯令暗。须臾复云:“大明何为转盛?”盖曰:“室今暗昧, 是师净相,不可怪也。”乃合掌达旦,曰:“吾生净土矣。”因 而气静,山地动摇,门窗震裂,群雉惊雊,非恒所闻。寺 僧道慧,未晓假寐,至是惊觉,出倚廊下曰:“禅师若终, 必生净土矣。何以知然?”向于眠中见西岭上并是楼 阁殿堂,乘空而去。言毕方知通已终逝。又盖母王氏, 久怀笃信,读众经礼忏发心,以往生为务。贞观十一 年二月,临将舍命,弥加勤至。自见床前有赤莲华,大 如五斛瓮许,又见青莲华满宅,阿弥陀佛、观音、势至 一时俱到。盖与侄薛大兴供侍,亲闻所述。而兴见有 佛,色形甚大,并二菩萨,久而自隐。斯并近事,故传《实 录》。
本济〈附善智 道训 道树〉
[编辑]按《续高僧传》:本济宋氏,西河介休人也。父祖不事王 侯,遁世无闷,逼以僚省,挂冠而返。济年爰童丱,智若 成人。龆龀之初,横经就业,故于六经、三史皆所留心, 虽云小道,略通大义。故庠塾伦侣,重席请言。后披析 既淹,豁然大悟,乃曰:“斯实宇宙之糟粕也,何累人之 情识乎?”乃归仰释氏,辞亲出家。开皇元年,时登十八 戒定逾净,正业弥隆,不服新华,除其爱染,躬行卑辱, 愍增上慢。博览经论,成诵在心,讲解推则,循环相属, 时共观风,荣斯神举。会信行禅师创开异部,包括先 达,启则后贤,济闻歌咏,欣然北面承部,泻瓶非喻,合 契无差。以信行初达,集录山东,既无本文,口为济述, 皆究达元奥。及行之亡后,《集录》方到,济览文即讲,曾 无滞托。虽末见后词,而前传冥会时,五众别部,敬之 重之。著《十种不敢斟量论》六卷,旨文清靡,颇或传之。 自是专弘异集,响高别众。以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二 日卒于所住之慈门寺,春秋五十有四。弟子道训、道 树,式奉尸陀,追建白塔于终南山下,立铭表德。有弟 善智,天纵元机,高步世表。祖师信行,服膺请业,酌深 辩味,妙简锱铢,入室邻机,精穷理窟。尝以四分之一, 用资形累,通夏翘足,摄虑观佛,诚策勤之上达也。信 行敬挹风猷,雅相标致,时众咸悦,可谓以德服人者 焉。撰《顿教一乘》二十卷,因时判仪,共遵流世。以大业 三年卒,弟子等附葬于信行墓之右焉。训有分略之 能,树丰《道引》之说。当今敷化宗首莫与俦之时暂举 筵,道俗云合声荣感敬。后恐难寻迹矣。
僧照
[编辑]按《续高僧传》,僧照,京兆人也,不详氏族。幼年入道,师 于静蔼。游履盛化。每居幽隐,频感征异,乃高恒度,恐 致惊俗,故罕闻之。遭周灭法,不偶尘嚣,独处秦岭,高 步松苑,顾影与心,相娱自得。乃曰:“吾今居此安泰,宁 有乐过斯者乎?”彼城邑遗僧,波波顺俗,用斯优洽,一 何倾附。及隋初弘教,遂于鄠县南山田谷立神田寺, 养徒纵业,名振渭川,道俗崇仰,立信弥积。逮文帝末 纪,栖隐岐山,以照道德远闻,意延相见,令左仆射杨 素就宣敕旨,躬延谒见。照预知之,告侍人曰:“当有贵 客来至,可办诸食具。”明日果达山寺。素威英自若,勇 悍无前,及到照之住篱,不觉惬然,丧胆下乘,将欲进 步不前,乃通信达照。照端拱如初,命素前进,而通身 沐汗,情智失守,才得传诏,馀无措言。久时少解,乃以 情告。照曰:“山林幽静,计无非异。檀越善意相寻,理无 虚垢。”食讫辞退。照曰:“蒙天子优及,远近仁寿,俱道在 幽通,未假面奉。又以老疾相继,接对莫因。”素具事闻, 述其情惧。帝曰:“戒师之威也,以卿雄武,故致斯惮耳。” 乃重敕素赍香油,再“伸景仰。”下诏曰:“禅师德居物议, 道映遂初。穷处岩阿,养素崇业,朕甚嘉焉。今送供奉, 用展翘敬。”素以前虚仰景行,重接山门,卑处身心,方 陈对晤。为说正教,深副本怀。乃欲舍其金帛,开广寺塔。照曰:“岩泉林野,即可励心。塔寺禅坊,庄严城邑。凡 所送者,一不受之。”又请受戒法,照以戒行轻毁,沉浑 难清,“乃为说慈悲仁育,陈理喻达,竟不授戒,斯亦体 达机候之明匠矣。以大业七年终于山寺,春秋八十 有三。初照一受具,后仪奉宪章,六十馀夏三衣不改。 虽重补缉而受持无离,唯自将奉而侍者莫持。或有 妄持举者,而重若泰山,初无离席;及照之捧接,轻若 鸿毛,因事以详,斯亦大德之清风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