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5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五十四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目录

 僧部列传三十

  唐六

  波颇           慧赜

  慧净           惠方

  智命           元览

  法旷           绍阇棃附僧亡名

  会通           道休

  慧超           慧显

  道积附洪远 僧恩 智晔宝琼

  善慧附慧达      法诚

  空藏           慧龄附智证

  遗俗附元秀      宝相附法达

神异典第一百五十四卷

僧部列传三十

[编辑]

唐六

[编辑]

波颇

[编辑]

按《续高僧传》“波罗颇迦罗密多罗,此言作明知识,或 一云波颇,此云光智,中天竺人也。本刹利王种,姓刹 利帝。十岁出家,随师习学,诵一洛叉大乘经,可十万 偈。受具已后,便学律藏,薄通戒网,心乐禅思。又随胜 德,修习定业,因循不舍。经十二年末,复南游摩伽陀 国那兰陀寺,值戒贤论师盛弘《十七地论》,因复听采。” 以此论中兼明小教,又诵《一洛叉偈》小乘诸论。波颇 识度通敏,器宇冲邃,博通内外,研精大小,传灯教授, 同侣所推。承化门人般若因陀罗跋摩等,学功树𪟝, 深达义网,今见领徒本国匡化,为彼王臣之所钦重。 但以出家释子不滞一方,六月一移,任缘靡定。承北 狄贪勇,未识义方,法藉人弘,敢欲传化。乃与道俗十 人,展转北行,达西面可汗叶护衙所。以法训勗,曾未 浃旬,特为戎主深所信服。日给二十人料,旦夕祗奉。 同侣道俗,咸被珍遇,生福增敬,日倍于前。武德九年, 高平王出使入蕃,因与相见。承此风化,将事东归,而 叶护君臣留恋不许。王即奏闻,下敕征入。乃与高平 同来谒。帝以其年十二月达京,敕住兴善寺。释门英 达,莫不修造。自古教传词旨,有所未喻者,皆委其宗 绪,括其同异,内计外执,指掌释然,征问相仇,披解无 滞。乃上简闻,蒙引内见,躬传法理,无爽对扬。赐彩四 十段,并宫禁新衲一领,所将五僧,加料供给。重频慰 问,劳接殊伦。至三年三月,上以“诸有非乐,物我皆空, 眷言真要,无过释典,流通之极,岂尚翻传。”下诏所司, 搜扬硕德备经三教者一十九人,于大兴善创开传 译,沙门慧乘等证义,沙门元谟等译语,沙门慧赜、慧 净、慧明、法琳等缀文。又敕上柱国尚书左仆射房元 龄、散骑常侍太子詹事杜正伦参助铨定,光禄大夫 太府卿萧璟总知监护,百司供送四事丰华初译《宝 星经》,后移胜光,又译《般若灯》《大庄严论》,合三部三十 五卷。至六年冬,勘阅既周,缮写云毕,所司详读,乃上 闻奏。下敕各写十部,散流海内,仍赐颇物百段,馀承 译僧有差束帛。又敕太子庶子李伯药制序。波颇意 在传法,情望若弦,而当世盛德,自私诸己。有人云:“颇 侥幸时誉,取驰于后,故聚名达,废讲经论,斯未是弘 通者。”时有沙门灵佳,卓荦拔群,妙通机会,对监护使 具述事理,云:“颇远投东夏,情乖名利,欲使道流千载, 声震上古。昔苻、姚两代,翻经学士乃有三千。今大唐 译人不过二十,意在明德同证,信非徒说,后代昭奉, 无疑于今耳。”识者佥议攸同,后遂不行。时为太子染 患,众治无效,下敕迎颇入内,一百馀日,亲问承对,不 亏帝旨。疾既渐降,辞出本寺,赐绫帛等六十段,并及 时服十具。颇誓传法化,不惮艰危,远度葱河,来归震 旦。经途所亘,四万有馀,躬赍梵本,望并翻尽。不言英 彦,有坠纶言,本志颓然,雅怀莫诉。因而构疾,自知不 救,分散衣资,造诸净业,端坐观佛,遗表施身。下“敕特 听。”寻尔而卒于胜光寺,春秋六十有九。东宫下令,给 二十人轝尸坐送,至于山所。阇维既了,沙门元谟收 拾馀骸,为之起塔于胜光寺,在乘师塔东,即贞观七 年四月六日也。有识同嗟,法轮辍轸,四年之译,三袠 献功,掩抑慧灯,望照惑累,用兹弘道,未敢有闻。既而 人丧法崩,归𠍴斯及,伊我东鄙,匪咎西贤。悲夫

慧赜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赜,俗姓李,荆州江陵人。早悟非常,神 思锋逸。九岁投本邑隐法师出家。隐体其精爽异伦, 即度为沙弥。讲授之暇,诲以幽奥。赜领牒元理,曾不 再思。执卷诵文,纸盈四十。荆楚秀望,钦而美之。初从 隐听《涅槃》《法华》,后别听三论,皆剖析新奇,抗拟标会。 开皇中年,住江陵寺,大兴法席,群师云起,道俗以赜嘉绩夙成,咸欲观其器略,共请为法主。顾惟披导有 旨,因而践焉。甫年十二,创开《涅槃》。比事吐词,义高常 伯。论难相继,辩答泠然,少长莫不缄心,颂声载路。荆 州刺史宜龙公元寿,闻其幼誉警挺,亲驾谒焉,素倍 前闻。大相褒赏,以事奏闻,云:“希世卓秀者也。”登即有 诏,令本州备礼,所在供送。既达京辇,“殊蒙慰引,赐纳 僧伽棃并衣一袭,仍令住清禅寺。”从容法侣,敦悦元 儒,才藻屡扬,汲引无竭。预有衣冠士族,皆来展造门 庭,莫不赞其洽闻博达,机捷之谓也。末厌斯烦梗,思 济清神,乃从应禅师禀资心学。掩关两载,情蹈诸门, 遂语默于贤圣之间,谈授于经纬之理。值隋氏云丧, 法事沦亡,道阕当年,情欣栖静。以大业末岁,移卜终 南之高冠岭,因岩构室,养素宁心。会唐运勃兴,苍生 攸济,赜不滞物,我来从帝城,讲诲暂扬,倾都请道。武 德年内,释侣云繁,屡建法筵,皆程气宇。时延兴寺百 座讲《仁王经》,王公卿士,并从盛集。沙门吉藏,爰竖论 宗,声辩天临,贵贱倾目。赜才施锐责,言清理诣,思动 几神,惊越四部,骇心百辟。藏顾而叹曰:“非惟论辩难 继,抑亦银钩罕踪。”今上在藩,亲观论府,深相结纳,拟 为师友。六使来召,令赴别第。赜以生名杀身之累,由 来有人,退让馀词,一不闻命。及贞观开译,诏简名僧, 众以文笔知名,兼又统详论旨,乃任为翻论之笔。译 讫奏闻,有敕赐帛百疋,衣服一具。赜又著论序,列于 卷首,所在传写,缄于经藏。以贞观十年四月六日终 于所住,春秋五十有七。葬于京郊之东,列隧立碑,颂 其芳德。太常博士褚亮为文自赜之,知道伦等崇其 辩机。时俗以拟慧乘,固为笃论,词注难穷,无施不遂。 讲《华严》《大品》《涅槃》《大智度》《摄大乘》,及中百诸论,皆诠 释章部,决滞有闻。又诵《涅槃》《法华》,竟文淳美。时为众 述,清啭动神。又抽减什物,用写藏经,寻阅才止,便修 虔奉善,导达众首,舒畅物情,为诸文雄之所称叙。特 明古迹,遍晓书画,京华士子屡陈真伪,皆资其口实, 定其人世。文章词体,颇预能流,草隶笔工,名流台府。 每有官供胜集,必召而处其中,公卿执纸请书填赴, 赜随纸赋笔飞骤如风,藻蔚雄态,绮华丰富,故所在 流著,耽玩极多,悬诸屏障,或铭座右。《咏集》八卷行世。

慧净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净,俗姓房氏,常山真定人也。家世儒 宗,乡邦称美。净即隋朝国子博士徽远之犹子也。生 知天挺,雅怀篇什,风格标峻,器宇冲邈。年在弱岁,早 习丘坟,便晓文颂,荣冠闾里。十四出家,志业弘远,日 颂八千馀言,总持词义,罕有其比。游听讲肆,谘质硕 疑,征究幽微,每臻元极。听大智度及馀经部,神彩孤” 拔,见闻惊异。有志念论师,驰名东夏,时号“穷小乘之 岩穴也。”乃从听习,杂心婆娑,学周两遍,文义精通,根 叶搜求,务括清致。由是嘉声远布,学徒钦属。开皇之 末,来仪帝城,屡折重关,更驰名誉。大业初岁,因寻古 迹,至于槐里,遇始平令杨宏集诸道俗于智藏寺,欲 令道士先开道经。于时法侣虽殷,无敢抗者。净闻而 谓曰:“明府盛结四部,铨衡两教,窃有未谕,请谘所疑。 何者?宾主之礼,自有常伦,其犹冠屦,不可颠倒,岂于 佛寺而令道先为主乎?明府教义有序,请不坠绩。”令 曰:“有旨哉!几误诸后。即令僧居先座,得无辱矣。”有道 士于永通,颇挟时誉,令怀所重。次立义曰:“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令。”即命言申论,仍 曰:“法师必须词理切对,不得犯平头上尾。”于时令冠 平帽,净因戏曰:“贫道既不冠帽,宁犯平头。”令曰:“若不 犯平头,当犯上尾。”净曰:“贫道脱屣昇座,自可上而无 尾。明府解巾冠帽,可谓尾而无头。令有䩄容。”净因问 通曰:“有物混成,为体一故混;为体异故混。若体一故 混。正混之时已自成一,则一非道生;若体异故混,未 混之时已自成二,则二非一起。先生道冠馀列,请为 稽疑。”于是通遂茫然,忸怩无对。净曰:“先生既能开关 延敌,正当鼓怒馀勇,安得事如桃李,更生荆棘?”仍顾 令曰:“明府既为道助,何以救之?”令遂赧然。尔后频有 援救,皆应机偃仆,罔非覆轨。自尔大小双玩,研味逾 深,注述之馀,寻绎无暇。却扫闲室,总略旧宗,缵述杂 心元文为三十卷。包括群典,笼罩古今,四远英猷,皆 参沉隐。末又以《俱舍》所译,词旨宏富,虽有陈迹,未尽 研求,乃无师独悟,思择名理,为之文疏三十馀卷,遂 使经部妙义,接纽明时。罽宾正宗,传芳季绪。学士颍 川庾初孙请注《金刚般若》,乃为释文举义,蔚为盛作。 穷真俗之教源,尽大乘之秘要。遐迩流布,书写诵持, 文学词林,传诸心口。声绩相美,接肩恒闻。太常博士 褚亮,英藻清拔,名誉早闻,钦此芳猷,为之序引。武德 初岁,时为三府官僚,上下咸集。延兴京城大德,竞陈 言论。有清禅法师,立破空义声色奋发,厉逸当时。相 府记室王敬业启上曰:“登座法师,义锋难对,非纪国 慧净无以挫其锐者。”即令对论。净曰:“今在英雄之侧, 厕龙象之间,奉对上人,难为高论。虽然,敢藉敛秋霜

之威,布春雨之泽,使慧净谘质小疑,令法师揄扬大
考证
慧,岂非佛法之盛哉!”因问曰:“未审破空,空有何破?”答

曰:“以空破空,非以有破。”难曰:“执空为病,还以空”破;是 则执有为病,还以有除。覆却往还,遂无以解。贞观二 年,新经既至,将事传译,下敕所司,搜选名德,净当斯 集,笔受《大庄严论》,词旨深妙,曲尽梵言。宗本既成,并 缵文疏为三十卷,义冠古今,英声藉甚。三藏法师对 仆射房元龄、鸿胪唐俭、庶子杜正伦、于志宁,抚净背 而叹曰:“此乃东方菩萨也。自非精爽天拔,何以致斯 言之极哉!”甚为异域见钦如此。至贞观十年,本寺开 讲,王公宰辅,才辩有声者,莫不毕集,时以为荣望也。 京辅停轮,盛言陈抗,皆称机判委,绰有馀逸。黄巾蔡 子晃、秦世英,道门之秀,才伸论击,因遂征求自覆义 端失其宗绪。净乃安词调引,晃等饮气而旋,合坐解 颐,贵识同美。尔后专当法匠,结众敷弘,标放明穆,声 懋台府。梁国公房元龄求为法友,义结俗兄,晨夕参 谒,躬尽虔敬,四事供给,备展翘诚,净体斯荣,问,忘身 为法。又撰《法华经缵述》十卷,《胜鬘》《仁王般若》、温室、盂 兰盆、上下生各出要缵,盛行于世。并文义绮密,高彦 推之。故其每有弘通,光扬佛日,缁素云踊,庆所洽闻。 “于时,大法广弘,充溢天壤,颇亦净之功也。”然末代所 学,庸浅者多,若不关外,则言无所措。如能摧伏异道, 必以此学为初。每以一分之功,游心文史,缵引成务, 兼济其神。而性慕风流,情寄仁厚,泛爱为心,忘己接 物,舒写言晤,终日无疲。故使远近闻风,参请填委,皆 应变接叙,神悦而归。或笔赋缘情,触兴斯举,留连旬 日,动成文会。乃以贞观十三年,集诸宫臣及三教学 士于弘文殿,延净开阐《法华》。道士蔡晃讲道,论好独 秀。高宗下令遣与抗论。谈柄暂㧑,四坐惊慑。蔡晃等 既是道门锋领,屡逢挫拉,心声俱靡。皇储目瞩,净之 神锐难加也。乃请为普光寺主,又令所司建讲设斋, 并请法师广开义理。净以寮采大集,光荣。一旦非夫 经力,何以致斯?乃创开《法华》,未陈大论,英达高胜,拥 萃门筵,故能接诱元素,抚承学识,传词驰论,大响嘉 猷,纵达清言,光前绝后。及贞观十九年,更崇翻译,所 司简约,又无联类。下诏追赴,谢病乃止。今春秋六十 有八,声闻转高,心疾时动。或停法雨,暂有登临,云屯 学馆,“义侣则掇其冠冕,文句则定其短长,词彩则揭 其精华,音韵则响其谐调。神气高爽,足引懦夫;墙宇 崇深,弥开廉士。”斯并自叙而即笔,故不尽其纤隐云 也。

惠方

[编辑]

按《续高僧传》:“惠方姓赵,冀州信都枣强人。七八岁便 思出俗。年九岁投苏门淋落泉寺,居然静志。众侣怪 其持高,遂授以九次十想,随闻敛念,仍受此法,亟涉 炎凉。隋文后崩,西京立寺,远征入住,厚礼供焉。而雅 志不渝,山林缀想。虽遇匠石,无缘运斤。旧所禅徒,虚 怀鹤望。大业六年,辞还本寺。门侣云结,请道如山。隋” 季不静,岩穴丘陵,移居汲郡之隆善寺。及皇运大昌, 天下无事,又与门人修缉旧所,遂使松门石栋,岩室 风窗,并得经营,更新云构。曾于廊下言及幽微,沙弥 伏阶密听空中声曰:“何忽沙弥在此?”伏听惧,惊起,又 被打击,经宿乃甦。其感灵祥,如此例也。以贞观二十 一年冬初终于所止,春秋九十有三。初未终前,忽有 异香萦于岩室,氛氲三日,众不测,恰终香歇。以其月 十七日,葬州北十里《圆冈》之阳。

智命

[编辑]

按《续高僧传》:智命俗姓郑,名颋,荣阳人。族望清胜,文 华曜世,词锋所指,罕有当之。初仕隋,为羽骑尉,班位 斯薄,逃官流俗,备历讲会,餐寝法奥,就耕于宁州。大 业初年,仆射杨素因事往彼,乃通名谒见,与语终日。 素曰:“观卿风韵,殊非鄙俗所怀,乃廊庙伟器耳。”且权 抑忍辱,寻当征召。及元德作贰,搜访贤能,素遂拔之, 对晤宣传,应变不一。有令试以三百对语,一遍授之, 覆无遗漏,致大重敬。迁为中舍人,官至五品。及元德 云薨,不仕于世。游听《三论》《法华》,研味积年,愈深信笃。 皇泰之初,越王即位,历官至御史大夫。伪郑开明,连 任不改,深谋广略,有国惟寄,于斯时也。今上任总天 策,御兵西苑,李密鸱张蚁结,炰烋洛汭世充,独固一 都,内外煎迫,上下同惧,颋弊斯纷梗,情慕出家,频请 郑主,为国修道。既不遂志,惟思剪剃,不累刑科。夜则 潜读方等诸经,昼则缉理公政,斯须不替。经四十日, 诵得《法华》,畅满胸襟,决心出俗。又劝妇氏归宗释教, 言既切至,即依从之,更互剃发。颋语妻曰:“吾愿满矣, 不死而生,当启郑主,不宜尔也。”便法服擎锡,径至宫 门云:“郑颋辄已出家,故来奉谒。”世充不胜忿怒,下敕 斩之。颋闻喜曰:“吾愿又满矣。”欣笑泰然。行至洛滨,时 唯旭旦,未合行决。颋曰:“若为善知识者,早见过度,不 尔寻应被放,不满本怀。”于时道俗围绕,劝引至暮。而 颋厉色唱言“不许”,因即斩之。寻有敕放,既所不救,举 朝惋恨。即伪郑开明之初年也。初,颋从吉藏法师听 讲,有僧告曰:“观卿头颅额颔,有富贵相,但以盻睐后顾,恐不得其终。”颋曰:“岂非伤死耶?必如所相,乃是本 愿。尝见诸死者,疾甚危弱,心不自安,纷扰不定,便就 后世,生死终一期也。定不能免,何如发正愿,缘胜境, 心力坚明,不有驰散,刀落命终,神爽自在”,岂不善乎? 故颋之临刑,遍礼十方,口咏《般若》,索笔题诗曰:“幻生 还幻灭,大幻莫过身。安心自有处,求人无有人。”与诸 知故别,已,合眼少时曰:“可下刀矣。”寻声斩之,面貌熙 怡,有逾恒日。妻为比丘尼,见住洛州寺也。

元览

[编辑]

按《续高僧传》:“元览姓李,赵州房子人。昆季五人,览最 处其末。伯父任蒲州万泉令,久而无子,养之若亲。年 十三,心慕出家,深见俗过,遂逃迸山谷,北达汾州超 禅师所,见其言情博远,即而出家。令既失之,遣人罗 捕,虽复藏窜,不免捉获。口云:‘身属伯耳,心属诸佛,终 无俗志,愿深照也’。伯乃愍而放之。贞观年初,入京蒙” 度,配名弘福。常乐禅诵,礼悔为业。每语法属曰:“虽同 恒业,而誓欲舍身。”至贞观十八年四月初,脱诸衣服, 总作一襆,付本寺僧,唯著一覆单衣密去。至京东渭 阴洪陂坊侧,且临渭水,称念礼讫,投身滢中。众人接 出览告众曰:“吾誓舍身命久矣,意欲仰学大士,难舍 能舍。诸经正行,幸勿固遮,两妨其业。”众悟意故乃从 之。即又入水,合掌称十方佛,广发弘愿已,投于旋涡 中。三日后其尸方出,村人接之起塔。本寺怪其不归, 顾问无处,便开衣襆,乃见遗文云:“敬白十方三世诸 佛,弟子元览,自出家来,一十二夏,虽霑僧数,大业未 成。今欲修行檀波罗蜜,如萨埵投身,尸毘割股,鱼王 肉山,经文具载。请从前圣,敢附后尘。衣服众具,任依 佛教。临终之人,多不周委,同学等见其遗文,方往寻 究”云。

法旷

[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旷姓骆,雍州咸阳人。少有异节,偏爱 儒素。后听弘善寺荣师大论,荣即周世道安之弟子 也。创染元业,便悟非常,资学之勤,不出门院。年十六, 讲解前论,道穆京华,酬答泠然无替。元理专修念定, 无涉时方。《无量寿经》,世称难诵。旷闻试寻,一日两卷, 文言暗了,故其诵持,罕有加者。自尔藏经披读,以为” 恒任。文理所指,问无不知。顾诸布萨,人多说欲。乃自 励心力,立诵千遍,数旬之间,便得满愿。性乐俭约,不 尚华靡,故其房中,无有毡席。满院种莎,用拟随坐头 陀行也。勖戒门人,唯存离著,以末代根机,随尘生染 故也。年登知命,便但三衣,瓶钵以外,一无受畜。卓然 正色,凛洁风霜。人有与语,惟言离著。至时分卫一食 而已。每曰:“余唯生死滞著,无始轮回。生厌者希,死厌 又少。”常怀怏怏,欲试舍之。以贞观七年二月二十一 日入终南山,在岩谷内四十里许,脱衣挂树,以刀自 刎。既独自殒,无由知处,诸识故等,至八月中,方始访 得其遗身云。

绍阇棃

[编辑]

按《续高僧传》:“绍阇棃者,梓州元武人也。俗姓蒲氏。未 出家前,山行见一大虫甚瘦,又将一子于涧中取虾 子,虾子又不可得。绍乃叹曰:‘此虫应在深山,今乃出 路,饥渴甚矣。等是一死,不如充此饥渴’。乃脱衣往卧 虫前,虫乃避去。后方出家,唯诵经行道而已,更无异 行。大业之初,汝州界虫暴非常,三五十人持杖不敢” 独行。害人既多,绍乃往到其处,立茅苫而坐。虫并远 去,道路清夷。年一百九岁,乃见疾,谓弟子曰:“我欲露 尸,乞诸虫鸟,而彪嫌我身生尚不食,岂死能尝,可焚 之,无馀烬。”弟子等不忍依其言,乃露尸。月馀,鸟兽不 犯,乃收葬之。又近有汾州大乘寺僧亡名者,常厌生 死,浊世难度,誓必舍身,先节食服香,至期,道俗通集, 香花旛盖,列卫而往。西山子夏学岩,面西敛容,众唱 “善哉”,咸送随喜。乃放身悬壑,至地起坐。及众就视,方 知已逝。博访遗身,其类甚众,且随疏出示为一例,馀 者盖阙。

会通

[编辑]

按《续高僧传会通》,“雍州万年御宿川人。少欣道检,游 泊林泉,苦节戒行,是其愿习。投终南豹林谷,潜隐综 业。读《法华经》至《药王品》,便欣厌舍,私集柴木,誓必行 之。以贞观末年,静夜林中积薪为窟,诵至药王,便令 下火。风惊焰发,烟火俱盛,卓尔跏坐,声诵如故。寻尔 西南有大白光,流入火聚,身方偃仆,至晓,身火俱灭。” 乃收其遗骨,为起白塔,勒铭存焉。

道休

[编辑]

按《续高僧传》:“道休,未详氏族,住雍州新丰福缘寺,常 以头陀为业,在寺南骊山幽谷,结草为庵,一坐七日, 乃出其定,执钵持锡,出山乞食。饭钵满已,随处而食, 还来庵所,七日为期,初无替废。所以村墅有信,克日 至山。路首迎逆,而休欢笑先言,卑词问讯,行说禁戒, 诲以慈善。诸俗待其食已,从受归戒,送入山门,然后” 乃返。积四十馀载。贞观三年夏内依期不出,就庵看 之,端拱而卒。众谓入定,于傍宿守。乃经信宿,迫而察之,方知气尽,跏坐不腐,俨若生焉。仍就而掩扉,外加 棘刺,恐虫伤也。四年冬首,余往观焉。山北村人接还 村内,为起庙舍,安置厥形。虽皮枯骨连,而容色不改, 跏坐如故。乃于其上加漆布焉。然休出家以来,常但 三衣,不服缯纩,以伤生也。又所著布衣,积有年稔,尘 朽零破,见者寒心。时属严寒,忽然呻噤,即脱三衣,露 背而坐,冷厉难耐,便取一重披之,遂便觉暖。自诫劝 曰:“汝亦易诳,前后俱冷,俱是一衣,如何易夺,遂觉暖 也?汝不可信,当为汝师。”或时欲补衣,以布相著,欲加 缝缀,即便入定。后出之时,收而乞食。斯季世以死要 生业道者罕有踪也。余曾参《翻译》,亲问西域诸僧,皆 以布毡为袈裟,都无缯绢,纵用以为馀衣,不得加受 持也。其龟兹、于遁诸国,见今养蚕,唯拟取绵,亦不杀 害。故知休之慈救,与衡岳同风。前已广彰,恐迷重举, 自馀服翫,安可言矣。

慧超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超姓沈氏,丹阳建康人。禀怀温裕,立 性怀仁。弱龄厌俗,自出家后,诵《法华经》。闻光州大苏 山慧思禅师,独悟一乘,善明三观,与天台智者、仙城 命公,笃志幽寻,积年请业,行优智远,德冠时贤。思对 众命曰:‘超之神府,得忍人也’。及游衡岭,复与同途。留 诵经停,亟移岁序。自隋初廓定,北入嵩高,饵药坐禅”, 冀言终老。隋太子勇召集名德,总会帝城,以超业行 不群,特留供养,而恭慎凝摄,不顾世华。及勇废免,一 无所涉。晚移定水,高振德音,道俗归宗,仰其戒范。会 净业法师卜居蓝谷之悟真寺,钦超有道,躬事邀迎, 共隐八年,倍勤三慧。及大业承运,禅定初基,爰发诏 书,廷入行道。屡辞砭疾,后许还山。德感物情,颇存汲 引,于时贵望,一县官民莫不委质投诚,请传香德,并 为经始伽蓝,继综羞粒。大唐伊始,荣重于前。京邑名 僧慧因、保恭等,情慕隐沦,咸就栖止,荫松偃石,论详 道义,皆曰:“斯诚出要乐也。”后卧疾少时,弟子跪问,答 曰:“吾之常也。长生不欣,夕死不戚。”乃面西正坐云:“第 一义空清净智观。”言如入定,奄遂长往,春秋七十有 七,即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也。露骸松石,一月馀日, 颜色不变。天策上将闻称希有,遣人就视,端拱如生。 自超九岁入道,即诵《法华》,五十馀年,万有馀遍,感灵 获瑞,不可胜言。弟子法成等为建白塔于寺之北峰 焉。

慧显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显,伯济国人也。少出家,苦心精专,以 诵《法华》为业。祈福请愿,所遂者多。闻讲三论,便从听 受。法一染神,弥增其绪。初住本国北部修德寺,有众 则讲,无便清诵,四远闻风。造山諠接,便往南方达挐 山。山极深险,重隒岩固。纵有往展,登陟艰危。显静坐 其中,专业如故,遂终于彼。同学舁尸置石窟中,虎啖” 身骨并尽,惟馀髅舌存焉。经于三周,其舌弥赤红,柔 软胜常,过后方变紫,鞭如石。“道俗怪而敬焉,俱缄闭 于石塔,时年五十有八。”即贞观之初年也。

道积附洪远 僧恩 智晔

[编辑]

按《续高僧传》:“道积,蜀人,住益州福感寺,诵通《涅槃》,生 常恒业。凡有宣述,必洗涤身秽,净衣法坐,然后开之。 立性沉审,慈仁总务。诸有疠疾洞烂者,其气弥复郁 勃,众咸掩鼻,而积与之供给,身心无贰。或同器食,或 为补浣。时有问者,积云:‘清净臭处,心憎爱也。吾岂一 其神虑耶?寄此陶练耳’。”皆慕其为行也,而患己不能 及之。以贞观初年五月终于住寺,春秋七十馀矣。时 属炎夏而不腐臭,经停百日,跏坐如初,莫不嗟尚。乃 就加漆布,兴敬巴蜀。京邑诸僧,受诵《涅槃》,其例非少。 又有沙门洪远、僧恩,并诵《涅槃》,皂素回向。远志尚敦, 悫,情捐名利,征入会昌,隆礼供给。恩道心清肃,成节 动人,弘福禅定,两以崇德。而卑牧自处,蒙俗罕知。时 弘福寺有沙门智晔者,本族江表,隋朝征入,深乐《法 华》,镇恒抄写,所得外利,即用雇人,前后出本二千馀 部。身恒自励,日写五张,年事乃秋,斯业无怠。今总寺 任,弥勤恒业,年七十馀矣。

宝琼

[编辑]

按《续高僧传》:“宝琼,马氏,益州绵竹人。少年出家,清贞 俭素。读诵《大品》,两日一遍,为常途业。历游邑落,无他 方术,但劝信向,尊敬佛法。晚移州治,住福寿寺,率励 坊郭,义邑为先。每结一邑,必三十人,合诵《大品》,人别 一卷,月营斋集,各依次诵。如此义邑,乃盈千计。四远 闻者,皆蒙造款。琼乘机授化,望风靡服。而卑弱自持”, 先人后德,行遇耆宿,下道相避,言问酬对,怡声谦敬, 斯实量也。不媚于时,本邑连比什邡诸县,并是道民, 尢不奉佛,僧有投寄,无容施者。致使老幼之徒,于沙 门像不识者众。琼虽桑梓,习俗难改,徒有开悟,莫之 能受。李氏诸族正作道会,邀琼赴之来。既后至,不礼 而坐。佥谓不礼天尊非法也。琼曰:“邪正道殊,所事各 异。天尚不礼,何况老君。”众议纭纭,颇相陵侮。琼曰:“吾 礼非所礼,恐贻辱也。”遂礼一拜,道像并座,动摇不安又礼一拜,连座返倒,摧残在地。道民相视,谓是风鼓, 竞来周正。琼曰:“斯吾所为,勿妄怨也。”初未之信。既安 又礼,依前崩倒。合众惊惧,举堂礼琼。一时回信,从受 归戒。傍县道党,相将叹讶,咸复奉法。时既创开释化, 皆受菩萨戒焉。县令高达者,素有诚敬,承风敷道,更 于州寺召僧弘讲,阖境倾味,自此而繁。以贞观八年 终于所住。

善慧附慧达

[编辑]

按《续高僧传》:“善慧,姓荀氏,河内温人。博通群籍,统括 文义。逮于九章,律历七曜,盈虚皆吞,若胸中指掌符 会。乃深惟世务,终坠泥涂,遂解褐抽簪,创归僧伍。初 在徐州之彭城寺,诵《法华经》,听采摄论。时遭寇荡,兵 食交侵,而慧抱饥自励,奉法无殆,洗秽护净,弥隆恒 日。但以边邑寡学,文字纰缪,至于音诂,众议纷然。虽” 复俗语时通,而慧意存雅正,周访明悟,还同昔疑。乃 以大业末龄,负锡西入,屡逢群盗,衣裳掠尽,但有敝 布自遮,犹执破瓶,常充净用。既达关口,素阙𦈡文,遂 即正念直前,从门而度。于时中表列刃,曾无遮止。孟 冬十月,初达京师,值沙门吉藏正讲《法华》,深副本图, 即依听受。形服鄙恶,众不纳之。乃扫雪藉地,单裙衬 坐。都讲才唱,倾耳词句,拟定经文。藏既阐扬,勇心承 习。望通理义,由情存两得,不暇忍寒。欢笑熙熙,如贾 获宝,竟冬常尔。众方美之,问以词旨,片无遗忘。乃以 闻法同属禅定寺沙门法喜便脱衣迎之,引至房中, 智观无滥。慧又师喜,两振芳规。武德初年,随住蓝田 之津梁寺。俗本骊戎,“互相梗戾,率奖陶化,十室而九。 然而性爱英贤,乐相延致。自西自东,百有馀里,名林 胜地,皆建禅坊,所以逃逸之俦,赖其安堵。”以贞观九 年正月,终于骊山之阳凉泉精舍,春秋四十九。初慧 弃掷俗典,莅此元模,言不重涉,专心道业,省言节食, 佩律怀仁,迎顿客旅,雅重经教。其有未曾觌者,要必 亲览。“若值行要,累日诵持,以为熏习之基也。”时太原 沙门慧达者,亦诵《法华》五千馀遍,行坐威仪,其声不 辍,偏存物命,直视低目。地有虫豸,必回身而避,不敢 跨越。有问答曰:“斯之与吾,生死不定,将不先成正觉? 安可妄轻之耶?”以贞观八年四月跏坐而终,人谓入 定停于五宿,既已长逝,又不臭腐,乃合床内于窟中。

法诚

[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诚姓樊氏,雍州万年人。童小出家,止 蓝田王效寺,事沙门僧弘和。弘和亦乡族所推,奉之 比圣。尝有人欲害,夜往其房,见门内猛火,腾焰斗帐, 遂即退悔。性饮清泉,洁清故也。人或弄之,密以羊骨 沉水。和素不知,饮便呕吐。其冥感潜识,为若此矣。诚 奉佩训勗,诵《法华经》,以为恒任。”又谒禅林寺相禅师, 询于定行,而德茂时宗,学优众仰。晚住云华,纲理僧 镇。而隋文钦德,请遵戒范。乃陈表固辞,薄言抗礼,遂 负笈长驱,历游名岳,追踪胜友,咸承志道。因见超公 隐居幽静,乃结心期,栖迟蓝谷。处既局狭,才止一床, 旋转经行,恐颠深壑。便划迹开林,扳云附景,茅茨葺 宇,瓮牖疏檐,情事相依,欣然符合。今所谓悟真寺也。 法华三昧翘心奉行,澡沐中表温恭。朝夕梦感普贤, 劝书大教,诚曰大教大乘也。诸佛智慧,所谓般若,于 即入净行道。重惠匠人书八部《般若》,香台宝轴,庄严 成就。又于寺南横岭造华严堂,垔山阗谷,列栋开甍, 前对重峦,右临斜谷,吐纳云雾,下瞰雷霆。余曾游焉, 实奇观也。又竭其精志,书写受持。弘文学士张静者, 时号笔工,罕有加胜,乃请至山舍,令受斋戒,洁净自 修,口含香汁,身被新服。然静长途写经,不盈五十,诚 料其见,才两纸,酬直五百。静利其货,竭力写之。终部 已来,诚恒每日烧香供养,在其案前,点画之间,心缘 目睹,略无遗漏。故其克心钻注。时感异鸟,形色希世, 飞入堂中,徘徊鼓舞,下至经案。复上香炉,摄静住观, 自然驯狎,久之翔逝。明年经了,将事兴庆,鸟又飞来, 如前驯扰,鸣唳哀亮。贞观初年,造画千佛,鸟又飞来, 登止匠背后,营斋供庆诸经像。日次中时,怪其不至 诚,顾山岑曰:“鸟既不至,吾诚无感也。将不嫌诸秽行, 致有此征?”言已,欻然飞来。旋还鸣啭入香水中,奋迅 而浴,中后便逝。前后如此者,非复可述。静素善翰墨, 乡曲所推,山路岩崖,勒诸经偈,皆其笔也。手写《法华》, 正当露地,因事化行,未营收举。属洪雨滂注,沟涧波 飞,走往看之,而合案并干,馀便流潦。尝却偃横松,遂 落悬溜,未至下涧,不觉已登高岸,无损一毛。又青泥 坊侧有古佛龛,周氏瘗藏,今犹未出。诚夜梦其处,大 有尊形,既觉往开,恰获龛像。年月积久,并悉剥坏,就 而修理,道俗称善。斯并冥卫之功,自诚开发。至贞观 十四年夏末日,忽感馀疾,自知即世,愿生兜率。索水 浴讫,又索络轝,傍自检校,不许荣厚。恰至月末,明相 将现,无故语曰:“欲来但入,未暇弦歌。”顾侍人曰:“吾闻 诸行无常,生灭不住,九品往生,此言验矣。今有童子 相迎,久在门外。吾今去世,尔等佛有正戒,无得有亏, 后致悔也。”言已,口出光明,照于楹内。又闻异香苾芬而至,但见端坐俨思,不觉其神已逝,时年七十有八。 然诚之诵习也,一夏《法华》料五百遍,馀日读诵,兼而 行之,犹获两遍。纵有人客要须与语者,非经部度中 不他言,略计十年之勤,万有馀遍。

空藏

[编辑]

按《续高僧传》:“空藏俗姓王氏,先祖晋阳,今在雍州之 新丰焉。母初孕日,自然不食酒肉五辛,时以同尘身 子,故密加异之。既诞育后,灵鉴日陈,情用高远,读诵 经论,思存拔济。至年十九,同佛出家。既唯一己,二亲 留碍,乃于父前以身四布,七日不起。恐其命绝,方从 所愿。即辞向蓝田,负儿山中,私自剃落。初赍面六斗”, 拟作月粮,日啖二升,三年不尽,屡感神鼎自然而至, 由是增其禅诵,晨宵无辍。后依止判法师,住龙池寺, 钦重经论,日诵万言,前后总计三百馀卷。三论、《涅槃》, 探穷岩穴。大业之始,以藏名称唯远,道俗所闻,下敕 征延,入住禅定。唐运既兴,崇缮法宇。有敕于金城坊 建会昌寺,并请大德十八人,度僧五十人,永用住持。 以藏行德夙彰,又请住焉。供事弥隆,极光恒度。而性 乐山水,志存清旷。每年仲春,游浪林阜,行次玉泉,遂 有终焉之思。居止载纪,众聚如山,说导不疲,开悟愈 广。后为亢旱经时,山泉乃竭,合寺僧众咸以惊嗟。藏 乃至心祈请,其泉应时还复。远近道俗,动色相欢。兼 又弘操岳峙器局川停,不扰荣利,不怀宠辱,济度群 有,不略寸阴。乃钞摘众经《大乘要句》,以为卷轴,纸别 《五经》、三经卷部三十五十,总有十卷。每讲开务,极增 成学,闻义两持,偏无迷忘。夏分常行方等忏法,贤劫 千佛,日礼一遍。常坐不卧,垂二十年,翘勤专注,难加 系迹。以贞观十六年五月十二日终于会昌,春秋七 十有四,遗身于龙池寺侧,收骨起塔。观其诵读之富, 振古罕俦。视其髅骨,两耳通明,顶有双孔,眼眶含窍, 各有三焉。弟子等追惟永往,树碑于会昌寺中,金紫 光禄大夫、卫尉卿于志宁为文云。

慧龄附智证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龄姓萧氏,今特进宋公瑀之兄子也。 父仕隋为梁公,祖即梁明帝矣。性度恢简,志用冲粹。 姑即隋炀帝之后也。自幼及长,恒在宫阙,慕乐超世, 无因自达。年既冠,成帝乃尚以秦孝王女为妻,非其 愿也。事不获已,时行伉俪。及妻终后,方遂夙心,以郑 氏东都,预兹剃落。及武德初岁,方还京辇,住庄严寺”, 广听众部,而以《摄论》为心。颇怀篇什,尢能草隶,随笔 所被,用为模楷。故经题寺额,咸推仰之。兄钧任东宫 中舍,文才之举,朝廷攸属。每岁春秋,相携岩岫,触兴 题篇,连句同韵,时以为难兄弟也。又弟智证,出家同 住,即宋公之兄,太府卿之子也。略荣位之好,欣怀道 业,勤勤自课,无择昏晓。证与兄钧,相次而卒。以家世 信奉,偏弘《法华》,同族尊卑,咸所成诵,故萧氏法华,皂 素称富。特进撰《疏总集》十有馀卷,采掇菁华,糅以胸 臆,勒成命氏,常自敷弘。时召京辇名僧,指摘瑕累,或 集亲属僧尼,数将二十,给惠以时,四事无怠。故封禄 所及,唯存通济。太府情存好善,读诵为先,从生至终, 诵盈万遍。雇人抄写,总有千部。每日朝参,必使傧者 执经在前。至于公事微隙,便就转读,朝伍仰属,以为 绝伦。自《释化》束传,流味弥远,承受读诵,世罕伊人。萧 氏一门,可为天下模楷耳。

遗俗附元秀

[编辑]

按《续高僧传》:遗俗不知何许人,以唐运初开,游止雍 州醴泉县南美泉乡汤陆家。居常供养,清俭寡欲,唯 诵《法华》为业,昼夜相持,乃数千遍。以贞观初因疾将 终,遗嘱友人慧廓曰:“比虽诵经,意望灵验,以生蒙俗 信向之善。若身死后,不须露骸,埋之十载,可为发出, 舌根必烂,知无受持。若犹存在,当告道俗为起一塔”, 以示感灵。言讫而终,遂依埋葬。至贞观十一年,廓与 诸知故就墓发之,身肉都消,唯舌不朽。一县士女,咸 共仰戴,诵持之流,又倍恒度。乃函盛其舌,于汤陆村 北甘谷南崖,为建砖塔。识者尊严弥隆,信敬诵读更 甚。又京城西南丰谷乡福水南史村,史呵担者,少怀 善念,常诵《法华》,行安乐行,悲忍在意,不乘畜产,虚约 为心。名霑令史,往还京省,以习诵相仍,恐路逢相识, 人事暄凉,便废所诵。故其所行,必小径左道,低气怡 颜,缘念相续,初不告倦。及终之时,感异香气充于乡 曲,亲疏同怪。遂埋殡之。后十年妻亡,乃发尸出,舌相 鲜明,馀并朽尽,乃别标显葬。又黄州济华寺僧元秀 者,性清慎,温恭为志,常诵《法华》,每感征异,未以为怪。 时属炎暑,同友逐凉,遣召秀来,欲有谈笑。既至房前, 但见羽卫严肃,人马伟大,怖而返,告同往共观,如初 不异。转至后门,其徒弥盛,上望空中,填塞无际,多乘 象马,类杂鬼神,乃知其感通也。置而却返。明晨惭谢, 朋从遂绝。秀专斯业,隋末终寺。

宝相附法达

[编辑]

按《续高僧传》:“宝相姓马,雍州长安人。十九岁出家,清 贞栖德,住罗汉寺,专听摄论。深惟妄识之难伏也,无时不諠。及入禅坊,头陀自静,六时礼悔四十馀年。夜 自笃课,诵《阿弥陀经》七遍,念佛名六万遍,昼读藏经, 初无散舍。后专读《涅槃》一千八十遍,兼诵《金刚般若 经》,终于即世。然身绝患恼,休健翕习,冷食粗衣,随得 便服,情无惮苦。”又志存正业,翘注晨宵,蚤虱流身,不 暇观采。遇患将极,念诵无舍,克至大期。累嘱道俗以 念佛为先,西方相待,勿虚度世。又嘱“当烧散吾尸,不 劳铭塔,用尘庸俗。”言讫而逝,年八十三。六十二夏,不 畜长财,无劳僧法。又同寺僧法达者,以诚素见称,供 䞋之直,用写《华严》八部《般若》,烧香自读一百馀遍。而 生常清洁,不畜门人,单己自怡,食无馀粒,斯亦轻清 之高士也。年登七十,便赍所读经,赠同行者,但捧胜 天王一部,以为终老。即掷功名,趣云阳岩中,拥缘送 死。经于四载,遂卒彼山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