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029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十九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二十九卷目录
粱部汇考
粱图
礼记〈曲礼〉
周礼〈天官食医〉
尔雅〈释草〉
张揖博雅〈粱〉
郭义恭广志〈粱〉
罗愿尔雅翼〈粱〉
农政全书〈粱〉
群芳谱〈粱〉
本草纲目〈粱 黄粱米 白粱米 青粱米〉
直省志书〈历城县 邹平县 滋阳县 邹县 沂州 昌邑县 祁县 马邑县
临颍县 咸阳县 庆阳府 长泰县〉
粱部艺文〈诗〉
佐还山后寄一首 唐杜甫
粱部选句
粱部纪事
粱部杂录
粱部外编
稷部汇考
稷图
礼记〈曲礼〉
周礼〈天官食医 夏官职方氏〉
尔雅〈释草〉
尚书纬〈帝命期〉
许慎说文〈糜穄〉
月令章句〈稷〉
张揖博雅〈稷〉
郭义恭广志〈稷〉
天稷星图
隋书〈天文志〉
宋史〈天文志〉
罗愿尔雅翼〈稷〉
天中记〈稷〉
农政全书〈稷〉
群芳谱〈稷〉
本草纲目〈稷〉
闽书〈南产〉
天工开物〈黍稷粱粟 攻黍稷粱粟〉
直省志书〈宛平县 平谷县 保定县 历城县 邹平县 新城县 齐东县
长清县 泰安州 莱芜县 霑化县 滋阳县 邹县 钜野县 东平州 汶上县 沂
州 清平县 高唐州 观城县 日照县 招远县 阳曲县 祁县 定襄县 临汾县
翼城县 汾西县 马邑县 洧川县 辉县 庆阳府 歙县〉
稷部纪事
稷部杂录
草木典第二十九卷
粱部汇考
[编辑]释名
粱。〈礼记〉 《芗萁》。〈礼记〉
解粱。〈广志〉 《贝》,粱。〈广志〉
《辽东赤粱》。〈广志〉 黄粱:〈陶弘景〉
白粱:〈陶弘景〉 青粱。〈陶弘景〉
枲,粱。〈陶弘景〉
粱图
《礼记》
[编辑]《曲礼》
[编辑]祭宗庙之礼,粱曰“芗萁。”
〈注〉萁,辞也。〈疏〉正义曰:“粱曰《芗萁》”者,粱谓白粱黄粱也。萁,语助也。〈陈注〉粱,谷之强者,其《茎叶》亦香,故曰“芗萁。”
《周礼》
[编辑]《天官》
[编辑]《食医》:“凡会膳食之,宜犬,宜粱
〈正义〉犬味酸而温,粱米味甘而微寒,气味相成。〈订义〉犬,金兽也。“粱”,西方之谷,与金畜相宜。
《尔雅》
[编辑]《释草》
[编辑]虋,赤苗。
〈注〉今之赤粱粟。
𦬊,“白苗。”
〈注〉《今之白粱、粟》,皆好谷。〈疏〉案:《诗·大雅·生民》云:“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𦬊。”故此释之也。“虋”与“穈”音义同。虋即嘉谷赤苗者。郭云:“今之赤粱粟。”𦬊即嘉谷白苗者。郭云:“今之白粱粟。”皆好谷也。
张揖博雅
[编辑]粱
[编辑]藋,“粱木,稷也。”
郭义恭广志
[编辑]粱
[编辑]有《具粱解》粱。有“辽东赤粱。”
盐钻粱,粒如蚁子,《魏文帝》以为粥。
罗愿尔雅翼
[编辑]粱
[编辑]粱,今之粟类,古不以粟为谷之名,但米之有孚壳者, 皆称粟。今人以谷之最细而圆者为粟,则粱是其类。 《内则》曰:“饭,黍、稷,稻粱,白黍,黄粱,稰穛。”说者曰:下言白 黍,则上是黄黍;下言黄粱,则上是白粱。今粱有三种: 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米也。夏 月食之,极为清凉,但以味短色恶,不如黄、白粱,故人 少种之,亦早熟而收少,作饧清白胜馀米。黄粱穗大 毛长,壳米俱麤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 味美于诸粱,人号为“竹根黄。”白粱穗亦大,毛多而长, 壳麤扁长,不似粟圆米亦白而大,其香美为黄粱之 亚。古天子之饭,所以有白粱、黄粱者,明取黄、白二种 耳。今人大抵多种粟而少种粱,以其损地力而收获 少耳。然古无粟名,则是以粱统粟。今粟与粱,功用亦 无别,明非二物也。粱比他谷最益胃,但性微寒,其声 为凉,盖是亦借凉音。如许叔重说黍大暑而种,则以 黍从暑,粱从凉,其义一也。古食酱会膳食之宜,则犬 与粱相副。先儒以为犬味酸而温,粱甘而微寒,亦气 味相成也。粱食之美者,故称膏粱之性难正,以其养 厚而易骄,若岁凶,则大夫无故不食粱。又《丧礼》“沐尸, 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粱贵,故君用之,士亦用者, 大夫近君,则嫌于同,士去君远,则不嫌于同也。然《士 丧礼》言士沐稻,与《丧大记》之文颇异,故古者以沐粱 为天子之士,沐稻为诸侯之士,又以为差次而上,则 天子当沐黍,至于饭含之米与饭馀之粥,说者以《士 丧礼》三者文皆相续,故以为用米同。然则君与士亦 皆粱也,又有熬谷与鱼腊皆错于棺旁,所以惑蚍蜉, 使不向棺。《士丧礼》“熬,黍稷各二筐”,君与大夫,按《丧大 记》虽有“四种八筐、三种六筐”之文,而无其物,故释者 云:“四种八筐者,黍、稷、稻粱各二筐;三种六”筐者,黍、稷 粱各二筐。盖汉承秦灭学,所存者士礼,故但推士礼 以至于天子,未必皆可据。予因粱而及之。
《农政全书》
[编辑]粱
[编辑]王祯曰:“赤白粱,其禾茎叶似粟,粒差大。其穗带毛芒, 牛马皆不食,与粟同时熟。”
《群芳谱》
[编辑]粱
[编辑]种谷。地欲肥,耕欲细,欲深秋耕更佳。种欲成实不秕, 用腊雪水浸过,耐旱辟虫。时欲仲春,得雨为妙。小雨 欲接湿,大雨须俟少干。先耙后种,种后旋以碌碡碾, 令土坚,则苗出旺相。如遇天旱,苗出土仍碾。春种欲 深,夏种欲浅。早禾晚禾欲兼种,防岁有所宜。一云“闰 月年宜晚田”,然大率宜早,早田收多于晚,早田净而 易治,晚者芜秽难治。且早谷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 少而虚,行欲稀。谚云:“稀谷大穗,来年好麦。”
锄谷以三遍、四遍为度。第一遍曰撮苗,留苗欲密。第 二遍曰留科,留其壮者,去其密者、弱者。第三遍曰拥 本,锄欲深拥其土以护根,则耐旱。第四遍曰复垄,俗 名“添米。”五谷惟小锄为良。苗出垄则深锄,锄不厌数, 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怠功。锄者非止去草,盖地熟 而实多,糠薄而米美。锄得十遍,可得八米。春锄起地, 夏锄除草,春锄不用触湿,六月以后,虽湿亦无嫌 刈谷。《食货志》云:“力耕数耘,收获如盗贼之至。”故熟速 刈,干速积。刈早则伤镰,刈晚则折穗。遇风则收减,湿 积则槁烂,积晚则粒耗,连雨则生耳。所以收获不可 缓也。收获者,农事之终。务本者可怠焉而自弃其前 功乎?
积谷《周礼地官》曰:“舍人掌粟入之藏。”注曰:“九谷俱藏, 以粟为主。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 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北方水土深厚,窖地而藏,可 数十年不坏
《本草纲目》
[编辑]《粱释名》
[编辑]李时珍曰:“粱者,良也,谷之良者也。或云种出自梁州, 或云粱米性凉,故得粱名。”皆各执己见也。粱即粟也。 考之《周礼》九谷六谷之名,有粱无粟可知矣。自汉以 后,始以大而毛长者为粱,细而毛短者为粟,今则通 呼为粟,而粱之名反隐矣。今世俗称粟中之大穗长 芒、麤粒而有红毛、白毛、黄毛之品者,即粱也。黄、白、青、 赤,亦随色命名耳。郭义恭《广志》有解粱、贝粱、辽东赤 粱之名,乃因地命名也。
集解
陶弘景曰:“凡云粱米,皆是粟类,惟其芽头色异,为分 别耳。《氾胜之》云:‘粱是秫粟,则不尔也。黄粱出青、冀州 东间,不见有,白粱处处有之。襄阳竹根者为佳。青粱 江东少有。又汉中一种枲粱,粒如粟而皮黑可食,酿 酒甚消瘀’。”
苏恭曰:粱虽粟类,细论则别。黄粱出蜀汉商、淅间,穗 大毛长,谷米俱麤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 香美,胜于诸粱,人号“竹根黄。”陶以竹根为白粱,非矣。 白粱穗大多毛且长,而谷麤扁长,不似粟圆也。米亦 白而大,食之香美,亚于黄粱。青粱壳穗有毛而粒青, 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梁其粒似青稞而少麤,早熟 而牧薄。夏月食之,极为清凉,但味短色恶,不如黄白 粱,故人少种之。作饧,清白胜于馀米。
《苏颂》曰:“粱者,粟类也。粟虽粒细而功用则无别也。今 汴洛河陕间多种白粱,而青黄稀有,因其损地力而 收获少也。”
寇宗奭曰:“黄粱、白粱,西洛农家多种,为饭尤佳,馀用 不甚相宜。”
黄粱米气味
[编辑]甘平无毒。
主治
《别录》曰:“益气和中,止泄。”
《日华》曰:“去客风顽痹。”
李时珍曰:“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发明
寇宗奭曰:“青粱、白粱,性皆微凉,独黄粱性味甘平,岂 非得土之中和气多邪?”
《苏颂》曰:“诸粱比之他谷,最益脾胃。”
附方
霍乱烦躁:黄粱米粉半升,水升半,和绞如白饧,顿服。 〈外台〉
霍乱大渴不止,多饮则杀人:黄粱米五升,水一斗,煮 清三升,稍稍饮之。〈肘后〉
小儿鼻干无涕,脑热也。用黄米粉、生矾末各一两,每 以一钱,水调贴囟上,日二次。〈普济〉
小儿赤丹:用土番黄米粉和鸡子白涂之。〈兵部手集〉 小儿生疮满身,面如火烧,以黄粱米研粉,和蜜水调 之,以瘥为度。〈外台〉
白粱米气味
[编辑]甘微寒,无毒。
主治
《别录》曰:“除热益气。”
孟诜曰:“除胸膈中客热,移五脏气,缓筋骨。凡患胃虚 并呕吐食及水者,以米汁二合,姜汁一合,和服之,佳。” 李时珍曰:“炊饭食之,和中止烦渴。”
附方
霍乱不止:自粱米五合,水一升,和煮粥食。〈千金方〉 手足生疣:取白粱米粉、铁铫炒赤研末,以众人唾和 涂之,厚一寸,即消。〈肘后〉
青粱米气味
[编辑]甘微寒,无毒。
主治
《别录》曰:“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轻 身长年。煮粥食之。”
《大明》曰:“健脾,治泄精。”
发明
李时珍曰:“今栗中有大而青黑色者是也。其谷芒多 米少,禀受金水之气,其性最凉,而宜病人。”
孟诜曰:“青粱米可辟谷。以纯苦酒浸三日,百蒸百晒, 藏之远行。日一飧之,可度十日。若重飧之,虽八九十 日不饥也。又方:以米一斗,赤石脂三斤,水渍置暖处, 一二日上青白衣,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亦不饥 也。”按《灵宝五符经》中,白鲜米九蒸九暴,作辟谷粮,而 此用青粱米,未见出处。
附方
补脾益胃:羊肉汤入青粱米、葱、盐,煮粥食即愈。〈正要〉 脾虚泄痢:青粱米半升,神麹一合,日日煮粥食,即愈。 〈养老书〉
冷气心痛:桃仁二两去皮,水研绞汁,入青粱米四合, 煮粥常食。〈养老书〉五淋涩痛:青粱米四合,入酱水煮粥,下土苏末三两, 每日空心食之。〈同上〉
老人血淋:车前五合,绵裹煮汁,入青粱米四合,煮粥 饮汁,亦能明目,引热下行。
乳石发渴:“青粱米煮汁饮之。”〈外台〉
一切毒药及鸩毒,烦懑不止:用甘草三两,水五升,煮 取二升,去滓,入黍米粉一两,白蜜三两,煎如薄粥食 之。〈外台〉
《直省志书》
[编辑]历城县
[编辑]《方产》粱,俗云“粱谷米。”可入祀品。
邹平县
[编辑]《物产》:白谷,粒白圆大,俗谓“粱谷”米。
滋阳县
[编辑]物产:粱有黄、白、红、黑四种。
邹县
[编辑]物产:粱有黄、白、红、黑四种。
沂州
[编辑]物产:粱有黄、白、红、黑四种。
昌邑县
[编辑]物产:粱黄、白二种。
祁县
[编辑]《物产》:“粱细粒而色白。”
马邑县
[编辑]土产粱,有早、晚、大、小及紫白之异种。
临颍县
[编辑]物产:青粱,白粱,黄粱。
咸阳县
[编辑]《物产》:粱其米青者为青粱,夏日食之清凉。其米白者, 形如芝麻,为芝麻粱。黄粱穗大毛长味美,谓之“竹根 黄。”然赤黄二种。甲稃虽有二色,而其米皆白。
庆阳府
[编辑]物产:粱黄、白、青、红、龙爪、羊角、蜡烛、芝麻、长角,凡九种。
长泰县
[编辑]土产粱,俗呼“好壳”,即香稻。青粱穗有毛,米微青颇长; 黄梁穗大,毛长,米略麤;白粱穗大,米偏长。又有八畬 者,米赤大于诸粱更香。北方无此谷,以糯、稷白者为 粱,非是。
粱部艺文〈诗〉
[编辑]《佐还山后寄一首》唐·杜甫
[编辑]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 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粱部选句
[编辑]《楚辞·招魂》:“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汉张衡《七辨》:“会稽之菰,冀野之粱。”
桓𬴊《七说》:“新城之秔,雍丘之粱。” 崔骃《七依》:“元山之粱,不周之稻。”
魏王粲《七释》:“乃有‘西旅游粱,御宿青穄’。”
晋杜预《七规》:“农夫进菰粱之精粺,虞官贡飞禽之群 鲜。”
傅休奕《雉赋》:“饮以华泉之水,食以元山之粱。”
左思《魏都赋》:“雍丘之粱,清流之稻。”
宋鲍照《园葵赋》:“拂此苇席,炊彼穄粱。”
唐杜甫诗:“新炊间黄粱。”〈又〉家才足稻粱。
宋欧阳修诗:“主人犹可具黄粱。”
元何中诗:“雁过江南有稻粱。”
明高启诗:“炊分雨碓粱。”
粱部纪事
[编辑]《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曰: “佩玉繠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 之,对曰:“粱则无矣,麤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 乎则诺。”
《广志》:“辽东赤粱,魏武帝以为御粥。”
《梁书沈约传》:“约子旋,为太子仆,以母忧去官,蔬食辟 谷,服除,犹绝粳粱
粱部杂录
[编辑]《诗经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
《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大田》“黍稷稻粱”,农夫之庆。
《礼记·曲礼》:“岁凶,大夫不食粱。”〈疏〉大夫食黍稷,以粱为 加,故凶年去之也。
《仪礼公食大夫礼》:“宰夫膳稻于粱西。”〈注〉膳,进也。进稻 粱者以簠。
宾“北面自间,坐右拥簋粱。”
《列子》“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
《史记·礼书》:“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
《淮南子》:“不能耕而欲黍粱,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续汉志》:桓帝之初,京都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公为 吏,子为徒。一徒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 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下有悬 鼓,我欲击之丞相怒。”
《盐铁论》:“白匏甘瓠,热粱和炙。”
《论衡》:“粢粱之粟,茎穗怪奇。”
“饭黍粱者餍,餐糟糠者饱。”虽俱曰食,为腴不同。
粱部外编
[编辑]《神仙传》:吴孙权时,有一人种粱在山中,患猿猴食之, 闻介象有道,聊从乞辟猿猴法,象告之:“无他法也,汝 明日往粱所,望见群猴方往时,便大呼语之曰:‘以白 介君,使猿猴莫复来食粱’。”此人仓卒,直谓象欺弄之。 明日视粱,遇群猴适欲下树,试承象语,语猴即各还 山,遂便绝迹。
《吕纯阳集》:洞宾随云房同憩一肆中,云房自起执炊, 洞宾忽昏睡,梦以举子赴京,状元及第,历官清要。前 后两娶贵家女,婚嫁早毕,簪笏满门,如此几四十年。 最后独相十年,权势薰炙,忽被重罪,籍没家赀,分散 妻孥,流岭表。路值风雪,仆马俱瘁,一身无聊,方兴浩 叹,恍然梦觉,云房在旁,炊尚未熟,笑曰:“黄粱犹未熟, 一梦到华胥。”洞宾惊曰:“君知我梦邪?”云房曰:“子适来 之梦,升沈万态,荣悴多端,五十年间一顷耳。得不足 喜,丧不足忧,且有大觉而后知此人间世,其大梦也。” 洞宾感悟,遂拜云房,求度世术。
稷部汇考
[编辑]释名
稷:〈礼记〉 明粢。〈礼记〉
《穄》。〈罗愿〉 《粢》。〈罗愿〉
《𪋩》。〈关西名〉 〈冀州名〉 《黍子》。{{Annotation|今俗通呼)
稷图
《礼记》
[编辑]《曲礼》
[编辑]祭宗庙之礼:稷曰“明粢。”
〈疏〉正义曰:“稷曰明粢”者,稷,粟也。明,白也。言此祭祀明白粢也。郑注《甸师》云:“粢,稷也。”《尔雅》云:“粢,稷也。”注:“今江东人呼粟为粢。”隋秘书监王劭勘晋、宋古本,皆无“稷曰明粢”一句,立八疑十二证,以为无此一句为是。今《尚书》云:“黍稷非馨。”《诗》云:“我黍与与,我稷翼翼。为酒为食,以享以祀。”然则黍稷为五谷之主,是粢盛之贵。黍既别有异号,稷何因独无美名?《尔雅》又以粢为稷,此又云“稷曰明粢”,正与《尔雅》相合。又《士虞礼》云:“明齐溲酒。”郑注云:“或曰明齐当为明视,谓兔腊也。今文曰明粢,粢稷也。皆非其次也。”如郑言云“皆非其次”,由《曲礼》有明粢之文,故注《仪礼》云“非其次。”王劭既背《尔雅》之说,又不见郑元之言,苟信错书,妄生同异,改乱经籍,深可哀哉。〈陈注〉稷,粟也。明足以交神,祭祀之饭谓之《粢盛》。
==《天官》
[编辑]《食医》:“凡会膳,食之宜豕,宜稷。”
〈正义〉豭猪味酸,牝猪味苦,稷米味甘,甘苦相成。〈订义〉豕,水畜也。稷,北方之谷,与水畜相宜。
《夏官》
[编辑]《职方氏》:“正西曰雍州,其谷宜黍稷。”
又
《河内》曰“冀州,其谷宜黍稷。”
《尔雅》
[编辑]《释草》
[编辑]粢,稷。
〈注〉今江东人呼“粟”为“粢。”〈疏〉《左传》云:“粢食不凿。”粢者,稷也。《曲礼》云“稷曰明粢”是也。郭云:“今江东人呼粟为粢。”然则粢也、稷也、粟也,正是一物。而《本草》稷米在下品,别有粟米在中品,又似二物,故先儒甚疑焉。
《尚书纬》
[编辑]帝命期
[编辑]春鸟星昏中以种稷。
许慎说文
[编辑]糜穄
[编辑]稷,五谷之长也。糜,穄也。
《月令章句》
[编辑]稷
[编辑]《稷》“秋种夏熟,历四时,备阴阳”,谷之贵者。
张揖博雅
[编辑]稷
[编辑]稷、穰谓之。
郭义恭广志
[编辑]稷
[编辑]《破藏》,稷逼黍稷也。此二者以四月熟。
稷五星图
《隋书》
[编辑]《天文志》
[编辑]稷五星。“稷,农正也,取乎百谷之长”以为号也。
《宋史》
[编辑]《天文志》
[编辑]天稷五星,在七星南,农正也,取百谷之长以为号。明, 则岁丰;暗,或不具,为饥;移徙,天下荒歉。客星入之,有 祠事于内;出,有祠事于国外。
罗愿尔雅翼
[编辑]稷
[编辑]稷者,五谷之长,故陶唐之世,名农官为后稷,其祀五 谷之神,与社相配,亦以稷为名。以为五谷不可遍祭, 祭其长以该之。稷所以为五谷长者,以其中央之谷。 《月令》:“中央土食稷与牛。”五行,土为尊,故五谷稷为长。 又古者号稷为首种,孟春行冬令,则雪霜大摰,首种 不入。蔡邕以首种为麦,以麦常隔岁而种,故以为首。 而郑康成以为稷者,盖以《考灵耀》云:“日中星鸟,可以 种稷。”是一岁之初,所先种者唯稷。况又孟春正种稷 之时,而云首种不入,即是极寒种不入土,不待岁收, 然后为入也。稷又名齐,或为粢,故祭祀之号稷曰明 粢,而言粢盛者本之,故诸谷因皆有粢名,《小宗伯》所 谓“辨六齍之名物与其用”是也。杜子春又欲读《酒正》, 五齐皆为粢,以《礼运》有“粢醍在堂”意,以粢谷为醍,则 馀四齐亦皆以粢谷为之。然破五齐从一粢,于义不 可。故后郑但以为齐者以度量节作之,更读《礼运》“粢 醍”为“齐”,此说之不同者也。稷又名为穄,《吕氏春秋》曰: “饭之美者,有阳山之穄。”高诱曰:“关西谓之𪋩,冀州谓 之。”《说文》:“𪋩,穄也。”《广雅》曰。穄也。《穆天子传》曰:“赤乌 之人献穄百载见。”今人皆谓之穄。然则稷也,粢也,穄 也,特语音有轻重耳。大抵塞北最多,如黍,黑色。稗有 二种,一黄白,一紫黑。紫黑者,𦬊有毛,北人呼为乌禾。 今人不甚珍,此惟祠事用之。农家种之,以备他谷,不 熟为粮。
〈音释〉“《六齍》音粢谓之六谷黍稷稻粱麦菰。《五齐》”音剂谓泛醴醍音醴糟床下酒赤色。
==稷
[编辑]稷又名为“穄。”
《农政全书》
[编辑]稷
[编辑]贾思勰曰:“谷者总名,非止为粟也。然今人专以稷为 谷,望俗名之耳。”
朱谷,高居黄。刘猪猪,道愍黄。聒谷黄雀懊黄、续命黄、 百日粮,有起。妇。《黄辱》,稻粮。奴子场音《加支》。谷,《焦金》黄 䳺鸣,合履,今一名“麦争场”,此十四种,早熟耐旱,免虫。 聒谷,黄辱,稻粮,二种味美,今堕车,下马看白,群羊,悬 蛇,赤尾。龙虎。黄雀,民溱,马泄缰。刘猪赤。李谷黄,河摩 粮,东海黄石。岁青,茎青,黑好黄,陌南木,隈堤黄,宋 黄,痴指张黄,兔胠青,惠日黄,写风赤,一𪾢黄,山鹾顿 党黄,此二十四种,穗皆有毛,耐风,免雀暴,一𪾢黄,一 种易舂。宝珠黄,俗得白,张邻黄,白,鹾谷钓千黄,张蚁 白,耿虎黄,都奴赤,茄芦黄,熏猪赤,魏爽黄,白茎青,竹 根青,调母粱,磊碨黄,刘沙白,憎延黄,赤粱,谷灵忽黄, 獭尾青,续得黄,得客青,孙延黄,猪矢青,烟熏黄,乐婢 青,平寿黄,鹿橛白,鹾折作,黄《覃糁》,阿居黄,赤巴粱,鹿 蹄,黄钺,狗仓,可怜,黄米谷,鹿橛青,阿返,此三十八种。 中麤,大谷白鹾谷、调母粱二种,味美。择谷青,阿居黄, 猪矢青,有二种,味恶:黄覃糁、乐婢青二种,易舂。竹叶 青,石柳阅,竹根青,一名胡谷。水。黑谷忽泥青,冲天棒, 雉子青、䲭脚谷、雁颈青、揽堆黄、青子规,此十种晚熟 耐虫灾则尽矣。元扈先生曰:“古所谓黍,今亦称黍,或 称黄米穄,则黍之别种也。今人以音近,误称为稷。古 所谓稷,通称谓谷,或称粟。粱与秫,则稷之别种也。今 人亦概称为谷。物之广生而利用者,皆以其公名名 之,如古今皆称稷为谷也。晋人称蔓”菁为菜,吴人称 枣为果,称陵苕为草,洛阳称牡丹为花。又曰:穄之苗、 叶茎穗与黍不异,经典初不及穄,后世农书辄以黍 穄并称,故穄者黍之别种也。郭璞注《尔雅》:“虋,赤粱粟。 𦬊,白粱粟”,皆好谷也。言粱又言粟,言谷,故粱者稷之 别种也。《广志》曰:“秫,黏粟。”《说文》曰:“秫,稷之黏者。”故秫亦 稷之别种也。凡黏谷皆可为酒秬。黍黏,故古人以为 酒秫者。黏稷亦可为酒,故陶潜种五十亩秫,非今之 薥秫也。 《杂阴阳书》曰:“稷生于枣或杨,九十日秀,秀后六十日 成。”
《群芳谱》
[编辑]稷
[编辑]稷粒如粟而光滑,色红。黄。米似粟米而稍大,色黄鲜。 三月种,耘四遍,七月熟,四五月亦可种,但收少迟耳。 刈稷欲早,八九月熟便刈,遇风即落。
忌与瓠子、附子同食。
《本草纲目》
[编辑]稷释名
[编辑]李时珍曰:稷,从禾从畟。畟音即谐声也。又进力治稼 也。《诗》云:“畟畟良耜”是矣。种稷者必畟畟,进力也。南人 承北音呼稷为穄,谓其米可供祭也。《礼记》:“祭宗庙稷 曰明粢。”《尔雅》云:“粢,稷也。”罗愿云:“稷、穄、粢皆一物,语音 之轻重耳。赤者名𪋩,白者名𦬊,黑者名秬。注见黍下。”
集解
陶弘景曰:“稷米人亦不识,《书记》多云,黍与稷相似。”又 注:黍米云:“穄米与黍米相似而粒殊大,食之不宜人, 言发宿病。《诗》曰:‘黍稷稻粱,禾麻菽麦’。”此八谷也。俗犹 莫能辨证,况芝英乎?
苏恭曰:《吕氏春秋》云:“饭之美者,有阳山之穄。”高诱注 云:“关西谓之𪋩。音糜,冀州谓之”音牵。去声。《广雅》云。 “‘穄也。《礼记》云:‘稷曰明粢’。《尔雅》云:‘粢,稷也’。《说文》云:‘稷 乃五谷长田正也’。此乃官名,非谷号也’。先儒以稷为 粟类,或言粟之上者,皆说其义而不知其实也。按《氾 胜之种植书》有黍不言稷,《本草》有稷,不载穄,穄即稷 也。楚人谓之稷,关中谓之糜。呼其米为黄米,其苗与 黍同类,故呼黍为籼秫。陶言与黍相似者,得之矣。” 陈藏器曰:“稷、穄一物也,塞北最多。如黍,黑色。”
《孟诜》曰:“稷在八谷之中,最为下苗,黍乃作酒,此乃作 饭,用之殊途。”
苏颂曰:“稷米出粟处皆能种之,今人不甚珍,此惟祠 祀用之,农家惟以备他谷之不熟,则为粮耳。”
寇宗奭曰:“稷米,今谓之穄米。先诸米熟,其香可爱,故 取以供祭祀。然发故疾,只堪作饭不黏,其味淡。” 李时珍曰:“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 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犹稻之有粳与糯也。”陈藏器 独指黑黍为稷,亦偏矣。稷黍之苗,似粟而低小,有毛, 结子成枝而殊散,其粒如粟而光滑。三月下种,五、六 月可收,亦有七八月收者。其色有赤、白、黄、黑数种,黑 者禾稍高,今俗通呼为“黍子”,不复呼稷矣。北边地寒, 种之有补。河西出者,颗粒尤硬。稷熟最早,作饭,疏爽 香美,为五谷之长。而属土,故祠谷神者以稷配社。五 谷不可遍祭,祭其长以该之也。上古以厉山氏之子为稷主,至成汤始易以后稷,皆有功于农事者云。
正误
吴瑞曰:“稷,苗似芦,粒亦大,南人呼为芦穄。”孙炎《正义》 云:“稷即粟也。”
李时珍曰:“稷黍之苗,虽颇似粟,而结子不同,粟穗丛 聚攒簇,稷黍之粒疏散成枝。”孙氏谓“稷”为粟,误矣。芦 穄即蜀黍也,其茎苗高大如芦。而今之祭祀者不知 稷即黍之不黏者,往往以芦穄为稷,故吴氏亦袭其 误也。今并正之。
稷米气味
甘寒无毒。
《孟诜》曰:“多食发二十六种冷病气。不与瓠子同食,发 冷病。但饮黍穰汁即瘥。又不可与附子同服。”
主冶
《别录》曰:“益气,补不足。”
《日华》曰:“治热,压丹石毒。发热,解苦瓠毒。”
《心镜》曰:“作饭食,安中利胃,宜脾。”
李时珍曰:“凉血解暑。”
发明
李时珍曰:按:孙真人云:“稷,脾之谷也。脾病宜食之。”氾 胜之云:“烧黍稷则瓠死”,此物性相制也。稷、米、黍、穰,能 解苦瓠之毒。《淮南万毕术》云:“祠冢之黍,啖儿令不思 母。”此亦有所厌耶?
附方
补中益气:羊肉一脚,熬汤,入河西稷米、葱、盐,煮粥食 之。〈饮膳正要〉
卒啘不止:粢米粉,井华水服之,良。〈肘后〉 痈疽发背:“粢米粉熬黑,以鸡子白和涂练上,剪孔贴 之,干则易,神效。”〈葛氏方〉
辟除瘟疫。令不相染。以穄米为末。顿服之。〈肘后方〉 中苦瓠毒,稷米黍穰解之。
《闽书》
[编辑]南产
[编辑]稷。《说文》曰:“五谷之长也。”《月令》曰:“中央土,食稷与牛。”五 行。土为尊,故五谷稷为长。闽中种稷殊少,唯明祀用 之。礼:稷为眀粢。《左传》:“粢食不凿。”粢者,稷也;凿精,细米 也。《尔雅》亦谓粢稷。《本草》曰:穄。《穆天子传》:“赤乌之人,献 穄百载。”《瓯冶遗事》:“穄米与黍相似而粒大。”按此说是 薥黍也。北人曰高粱,泉曰番黍,浙人曰芦穄。闽中山 畬硗地尚有一种,穗如鸭脚,粒与黍相类,磨之可以 面,其稃可以酒。
《天工开物》
[编辑]黍稷 粱粟
[编辑]凡粮食米而不粉者,种类甚多,相去数百里,则色味 形质,随方而变,大同小异,千百其名。北人唯以大米 呼“粳稻”,而其馀概以小米名之。凡黍与稷同类,粱与 粟同类,黍有黏有不黏。〈黏者为酒〉稷,有粳无黏。凡黏黍、黏 粟,统名曰“秫”,非二种外更有秫也。黍色赤、白、黄、黑皆 有,而或专以黑色为稷,未是。至以稷米为先,他谷熟, 堪供祭祀,则当以早熟者为稷,则近之矣。凡黍在《诗》 《书》有虋𦬊、秬秠等名,在今方语有牛毛、燕颔、马革、驴 皮、稻尾等名。种以三月为上时,五月熟,四月为中时, 七月熟,五月为下时,八月熟。扬花结穗。总与“来牟”不 相见也。凡黍粒大小,总是土地肥硗,时令害育,宋儒 拘定以某方黍定律,未是也。凡粟与粱,统名黄米。黏 粟可为酒。而芦粟一种,名曰高粱者,以其身高七尺, 如芦荻也。粱粟种类名号之多,视黍稷尢甚。其命名, 或因姓氏山水,或以形似时令,总之不可枚举。山东 人唯以谷子呼之,并不知粱、粟之名也。已上四米,皆 春种秋获。耕耨之法与《来牟》同,而种收之候。则相悬 绝云。
攻黍稷粱粟 小碾
[编辑]凡攻治小米,飏得其实,舂得其精,磨得其碎,风飏车 扇而外,簸法生焉。其法“篾织为圆盘,铺米其中,挤匀 扬播,轻者居前,簸弃地下,重者在后”,《嘉实》存焉。凡小 米舂磨扬播,制器已详稻麦之中,唯小碾一制在稻 麦之外。北方攻小米者,家置石墩中,高边下,边沿不 开槽,铺米墩上,妇子两人相向接手而碾之。其碾石 圆长如牛赶石,而两头插木柄。米堕边时,随手以小 篲扫上。家有此具,杵臼竟悬也。
《直省志书》
[编辑]宛平县
[编辑]《物产》:稷有白、黑二种。
平谷县
[编辑]土产稷,有黑、白、黄三种。
保定县
[编辑]土产稷,有红、有白、有黑。
历城县
[编辑]方产稷,祀神多需此。
邹平县
[编辑]物产:稷、红、白数种
新城县
[编辑]物产:穄红穄、黑穄二种。
齐东县
[编辑]物产:稷、红、白数种。
长清县
[编辑]《物产》:稷有红、黄、黑、白四种。
泰安州
[编辑]物产:稷、黄、黑二种。
莱芜县
[编辑]《物产》:稷有黄、红二种。
霑化县
[编辑]《物产》:稷之品,“红稷,黑稷,柳稷,六十日。”
滋阳县
[编辑]《物产》:稷有黑、白二种。
邹县
[编辑]《物产》:稷有红、白二种。
钜野县
[编辑]《物产》:稷有红、白二种。
东平州
[编辑]物产:穄红、黑二种。
汶上县
[编辑]《物产》:稷有黑、白二种。
沂州
[编辑]《物产》:稷有黑、白二种。
清平县
[编辑]《物产》:稷有黑、白、红三种。
高唐州
[编辑]《物产》:稷,其品二,黑红。
观城县
[编辑]物产:稷红、黑二种。
日照县
[编辑]《物产》:稷有黑、白二种。
招远县
[编辑]《物产》:稷,其色有赤、白、黄、黑数种。
阳曲县
[编辑]物产:稷、粟有软、硬二种。
祁县
[编辑]《物产》:稷有大小二种,视他方味美。
定襄县
[编辑]物产:稷,青黄,黧黑。
临汾县
[编辑]《物产》:稷有大小二种,视他方味美。
翼城县
[编辑]《物产》:稷有赤、黑二种。
汾西县
[编辑]土产,稷、黄、白、黑三种。
马邑县
[编辑]土产稷,有青、红、白、黑四种,与早晚、大、小之分。
洧川县
[编辑]《物产》:稷有黄、白二种。
辉县
[编辑]物产:稷色有青、白、红、黄,名有“六月籼”、溜沙白等,皆嘉。 他如龙爪、兔蹄、鸡肠、鼠尾,随象立名,动以百计。
庆阳府
[编辑]物产:稷、黄、白、红、青、黎、软,凡六种。
歙县
[编辑]《物产》:穄有黑穄者,籼穄也。赤穄者,糯穄也,长如芦苇, 号“芦穄”、黄穄,皆古之稷也。
稷部纪事
[编辑]孙氏《瑞应图》:舜时后稷播种,天降秬秠,故《诗》曰:“天降 嘉种,维秬维秠。”
《穆天子传》:“𠮀奴觞天子于焚留之山,乃献马三百,牛 羊五千,秋麦千车,膜稷三十车。天子使柏夭受之。” 《汉书。宣帝纪》:神爵元年三月,“诏曰,元康四年,嘉谷元 稷降于郡国。”
稷部杂录
[编辑]《诗经王风》:“彼稷之苗。”〈又〉彼稷之穗。〈又〉彼稷之实。 《小雅》“我稷翼翼。”
《礼记·月令》:“中央土,天子食稷与牛。”
孟秋之月,农乃登谷。〈注〉“谷”谓稷也。
《孝经》说:“稷者,五谷之长,五谷众多,不可遍祭,故立稷 而祭之。”
《吕氏春秋》:“饭之美者,有阳山之穄。”
《风俗通》:“米之神为稷”,故以癸未日祠稷于西南,水胜火,为金相也。
《白虎通》:“稷者,得阴阳中和之气,而用尤多,故为长也。” 卢毓《冀州论》:“真定好稷,地产不为无珍也。”
《演繁露》·《职方氏》:“并州宜五稷。”郑元曰:“黍、稷、麦、稻、菽,后 稷、社稷皆取此,以其该五种名之也。”
《梦溪笔谈》:稷乃今之穄也,齐晋之人谓即积皆曰祭, 乃其土音,无他异也。《本草》云:“又名穈子。”穈子乃黍属。 《大雅》:“维秬维秠,维穈维𦬊。”秬、秠、穈、𦬊皆黍属,以色别 丹黍谓之穈,今河西人用糜字而音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