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139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三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三十九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四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三十九卷目录

 石松部汇考

  石松图

  本草纲目石松

 石韦部汇考

  石韦图

  本草纲目石韦

 石苋部汇考

  石苋图

  本草纲目石苋 附石垂

 石斛部汇考

  石斛图

  本草纲目石斛

 石斛部杂录

 石帆部汇考

  本草纲目石帆

 石蕊部汇考

  石蕊图

  本草纲目石蕊

 络石部汇考

  络石图

  本草纲目络石

 崖棕部汇考

  崖棕图

  本草纲目崖棕

 秦艽部汇考

  秦艽图

  本草纲目秦艽

草木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石松部汇考[编辑]

释名

石松。拾遗    《玉柏》:纲目

石松图

石松图

《本草纲目》
[编辑]

石松集解[编辑]

陈藏器曰:“生天台山石上,似松,高一、二尺。山人取根 茎用。”

李时珍曰:“此即玉柏之长者也,名山皆有之。”

气味

甘辛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久患风痹,脚膝痛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久服,去风血风瘙,好颜色,变白不老。浸酒饮,良。”

石韦部汇考[编辑]

释名

《石韦》。本经    石皮。别录

《瓦韦》。本经    石:纲目 《石兰》:纲目    金星草。纲目

石韦图

石韦图

《本草纲目》
[编辑]

石韦释名[编辑]

陶弘景曰:“蔓延石上,生叶如皮,故名石韦。”

李时珍曰:“柔皮曰韦。”亦皮也。

集解

《别录》曰:“石韦,生华阴山谷,石上,不闻水声及人声者 良。二月采叶,阴干。”

陶弘景曰:“处处有之。出建平者,叶长大而厚。”

苏恭曰:“此物丛生石旁阴处,亦不作蔓。其生古瓦屋 上者,名瓦韦,疗淋亦好。”

《苏颂》曰:“今晋、绛、滁、海、福州、江宁皆有之。丛生石上,叶 如柳,背有毛,而斑点如皮。福州别有一种石皮,三月 有毛。采作浴汤,治风。”

李时珍曰:“多生阴厓险罅处。其叶长者近尺,阔寸馀, 柔韧如皮,背有黄毛。”亦有金星者,名“金星草”,并凌冬 不凋。又一种如杏叶者,亦生石上,其性相同。

修治

《别录》曰:“凡用,去黄毛射人肺,令人欬,不可疗。”

《大明》曰:“入药去梗须,微炙用。一法:以羊脂炒干用。”

气味

苦平无毒。

《别录》曰:“甘。”

甄权曰:“微寒。”

徐之才曰:“滑石、杏仁、射干为之使,得菖蒲良。制丹砂、 矾石。”

主治

《本经》曰:“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别录》曰:“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 益精气。”

陈日华曰:“治淋沥遗溺。”

《苏颂》曰:“炒末,冷酒调服,治发背。”

李时珍曰:“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附方

小便淋痛: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饮服刀圭,最驶。圣惠 方

《小便转脬》:石韦去毛、车前子各二钱半,水二盏,煎一 盏,食前服。指迷方

崩中漏下:石韦为末,每服三钱,温酒服,甚效。

便前有血:石皮为末,茄子枝煎汤下二钱。普济方 气热欬嗽:石韦、槟榔等分为末,姜汤服二钱。圣济录

石苋部汇考[编辑]

释名

石苋。图经    《石垂》。

石苋图

石苋图

《本草纲目》
[编辑]

石苋集解[编辑]

《苏颂》曰:“生筠州,多附河岸沙石上。春生苗,茎青,高一 尺以来。叶如水柳而短,八、九月土人采之。”

气味

辛苦有小毒。

主治

《苏颂》曰:“同甘草煎服,主齁。”又吐风涎。

===附录石垂===《苏颂》曰:“生福州山中。三月花,四月采子。生𢭏为末,丸 服,治虫毒。”

石斛部汇考[编辑]

释名

石斛。本经    《禁生》:本经

《林兰》:本经    石蓫:别录

杜兰。别录    木斛。别录

麦、斛唐本草   《雀髀》斛。唐本草

《金钗》:纲目    《千年润》。纲目

百丈须。药谱

春州石斛

春州石斛

温州石斛

温州石斛

{{{2}}}

{{{2}}}

《本草纲目》
[编辑]

石斛释名[编辑]

李时珍曰:石斛名义未详。其茎状如金钗之股,故古 有金钗石斛之称。今蜀人栽之,呼为金钗花。盛弘之 《荆州记》云:“来阳龙石山多石斛,精好如金钗。”是矣。林 兰、杜兰与木部木兰同名,恐误。

集解

《别录》曰:“石斛,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七月、八月采茎, 阴干。”

陶弘景曰:“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以桑灰沃 之,色如金,形如蚱蜢髀者佳。近道亦有,次于宣城者。 其生栎木上者,名木斛。其茎至虚,长大而色浅,不入 丸散,惟可为酒渍煮之用。俗方最以补虚,疗脚膝。” 苏恭曰:“今荆襄及汉中、江左又有二种:一种似大麦, 累累相连,头生一叶而性冷,名麦斛。一种茎大如雀 髀”,叶在茎头,名雀髀斛。其他斛如竹,而节间生叶也。 作干石斛法,以酒洗蒸,暴成生者,渍酒胜于干者。 苏颂曰:“今荆州、光州、寿州、庐州、江州、温州、台州亦有 之,以广南者为佳,多在山谷中。”五月生苗,茎似小竹, 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 惟生石上者为胜。

寇宗奭曰:“石斛,细若小草,长三、四寸,柔韧,折之如肉 而实。今人多以木斛混之,亦不能明。木斛中虚,如木 长尺馀,但色深黄光泽耳。”

李时珍曰:“石斛丛生石上,其根紏结甚繁,干则白软。 其茎叶,生皆青色,干则黄色。开红花,节上自生根须, 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或以物盛挂屋下,频浇以水, 经年不死,俗称为‘千年润’。”石斛短而中实,木斛长而 中虚,甚易分别,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胜。

修治

《雷敩》曰:“凡使,去根头,用酒浸一宿,暴干,以酥拌蒸之, 从巳至酉,徐徐焙干用,入补药乃效。”

气味

甘平无毒。

《吴普》曰:“神农:甘,平;扁鹊:酸;李当之:寒。”

李时珍曰:“甘、淡、微咸。”

徐之才曰:“陆英为之使。恶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蚕。”

主治

《本经》曰:“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 久服厚肠胃。”

《别录》曰:“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 气,脚膝痛冷痹弱,定志除惊,轻身延年。”

甄权曰:“益气除热,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 痹,骨中久冷,补肾益力。”

陈日华曰:“壮筋骨,煖水脏,益智清气。”

李时珍曰:“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发明

《雷敩》曰:“石斛镇涎,涩丈夫元气。酒浸酥蒸,服满一镒, 永不骨痛也。”

寇宗奭曰:“石斛治胃中虚热有功。”

李时珍曰:“石斛气平,味甘、淡、微咸,阴中之阳,降也,乃 足太阴脾、足少阴右肾之药。《深师》云:‘囊湿精少,小便 馀沥者,宜加之’。”一法每以二钱,入生姜一片,水煎代 茶饮,甚清肺补脾也

附方

睫毛倒入:川石斛、川芎䓖等分为末,口内衔水,随左 右㗜鼻,日二次。袖珍方 飞虫入耳石斛数条,去根如筒子,一边纴入耳中,四 畔以蜡封闭,用火烧石斛尽则止,熏右耳则虫从左 出,未出更作。圣济录

石斛部杂录[编辑]

《西溪丛语》:“石斛出始兴六安山傍,石上或生木上,谓 之木斛,不中用。”盛弘之《荆州记》云:“隋郡永王县有泷 石山,山上多石斛,精好如金环。”

石帆部汇考[编辑]

图缺

《本草纲目》。

石帆集解[编辑]

陶弘景曰:“石帆状如柏,水松状如松。”

陈藏器曰:“石帆生海底,高尺馀,根如漆色,至稍上渐 软,作交罗纹。”

《大明》曰:“石帆紫色,梗大者如著,见风渐硬,色如漆,人 以饰作珊瑚装。”

苏颂曰:“左思《吴都赋》:‘草则石帆水松’。”刘渊林注云:“石 帆生海屿石上,草类也。无叶,高尺许,其花离楼相贯, 若死则浮水中。人于海边得之,稀有见其生者。”

气味

甜咸平无毒。

主治

陶弘景曰:“石淋。”

陈藏器曰:“煮汁服,主妇人血结月闭。”

石蕊部汇考[编辑]

释名

《石濡》。别录    石芥。别录

石蕊:拾遗    云:“茶。”纲目

蒙顶茶。纲目

石蕊图

石蕊图

《本草纲目》
[编辑]

石蕊释名[编辑]

李时珍曰。其状如花蕊,其味如茶,故名石芥,乃“茶”字 之讹。

集解

陈藏器曰:“石蕊生泰山石上,如花蕊,为丸散服之。今 时无复有此也。”王隐《晋书》:“唐褒入林虑山,食木实,饵 石蕊,遂得长年。”即此也。

又曰:石濡,生石之阴,如屋游垣衣之类,得雨即展,故 名“石濡。”早春青翠,端开四叶,山人名“石芥。”

李时珍曰:《别录》石濡,具其功用,不言形状。陈藏器言 是屋游之类,复出石蕊一调,功同石濡,盖不知其即 一物也。此物惟诸高山石上者为良。今人谓之蒙顶 茶,生兖州蒙山石上,乃烟雾薰染,日久结成,盖苔衣 类也。彼人春初刮取暴干馈人,谓之云茶。其状白色, 轻薄如花蕊,其气香如蕈,其味甘涩如茗,不可煎饮, 止宜咀嚼及浸汤啜,清凉有味。唐褒入山,饵此以代 茗而已。长年之道,未必尽缘此物也。

气味

甘温无毒。

李时珍曰:“甘、涩,凉。”

主治

《别录》曰:“石濡,明目,益精气,令人不饥渴,轻身延年。” 陈藏器曰:“石蕊,主长年不饥。”

李时珍曰:“生津润咽,解热化痰

络石部汇考[编辑]

释名

络石:本经    石鲮:本经

石龙藤:别录   悬石:别录

云:《珠》。别录    略石:别录

领石:别录    明石:别录

石蹉。别录    耐冬。图经

云英。纲目    云:“丹。”纲目

云:《花》。纲目    《鬼缠腰》。外科精要

络石图

络石图

《本草纲目》
[编辑]

络石释名[编辑]

苏恭曰:“俗名耐冬,以其包络石木而生,故名络石。山 南人谓之石血,疗产后血结大良也。”

集解

《别录》曰:“络石,生泰山川谷,或石山之阴,或高山岩石 上,或生人间。五月采。”

陶弘景曰:“不识此药方法,无用者,或云是石类,既生 人间,则非石。犹如石斛,系石为名耳。”

苏恭曰:“此物生阴湿处,冬夏常青,实黑而圆,其茎蔓 延,绕树石侧。若在石间者,叶细厚而圆短。绕树生者, 叶大而薄。人家亦种之为饰。”

韩保昇曰:“所在有之。生木石间,凌冬不凋。叶似细橘 叶,茎节著处即生,根须包络石旁。花白子黑。六月、七 月采茎叶,日干。”

陈藏器曰:“在石者良,在木者随。木性有功,与薜荔相 似。更有石血、地锦等十馀种藤,并是其类,大略皆主 风血,暖腰脚,变白不老。”苏恭言“石血”即“络石”,殊误矣。 络石,叶圆正青。《石血》,叶尖,一头赤色。

李时珍曰:“络石贴石而生,其蔓折之有白汁。其叶小 于指头,厚实木强,面青背淡,涩而不光。有尖叶、圆叶 二种,功用相同,盖一物也。”苏恭所说不误,但欠详耳。

茎叶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用麤布揩去毛子,以熟甘草水浸一 伏时,切,晒用。”

气味

苦温无毒。

《别录》曰:“微寒。”

《吴普》曰:“神农:苦,小温;雷公:苦,平,无毒;扁鹊、桐君:甘,无 毒。”

《李当之》曰:“大寒,药中君也。采无时。”

李时珍曰:“味甘、微酸,不苦。”

徐之才曰:“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畏贝母、菖蒲。杀 殷蘗毒。”

主治

《本经》曰:“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 闭,水浆不下。”

《别录》曰:“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 关节。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通神。” 陈藏器曰:“主一切风,变白宜老。”

苏恭曰:“蝮蛇疮毒,心闷,服汁并洗之。刀斧伤疮,傅之 立瘥。”

发明

李时珍曰:络石性质耐久,气味平和,神农列之上品, 李当之称为药中之君。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 变白耐老。而医家鲜知用者,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 服之当浸酒耳。《仁存堂方》云:小便白浊,缘心肾不济, 或由酒色,遂至已甚,谓之上淫。盖有虚热而肾不足, 故土邪干水。史载之言:“夏则土燥水浊,冬则土坚水” 清,即此理也。医者往往峻补,其疾反甚。惟服博金散, 则水火既济,源洁而流清矣。用络石、人参、茯苓各二 两,龙骨锻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水下,日二服。

附方

小便白浊:方见上。

喉痹肿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神验方》:用络石草一 两,水一升,煎一大盏,细细呷之,少顷即通。外台秘要 痈疽焮痛,止痛灵宝散用鬼缠腰,生竹篱阴湿石岸 间,络石而生者好,络木者无用。其藤柔细,两叶相对, 形生三角,用茎叶一两洗晒,勿见火,皂荚刺一两新 瓦炒黄、甘草节半两大瓜蒌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 药各三钱每服二钱,水一盏,酒半盏,慢火煎至一盏 温服。外科精要

崖棕部汇考[编辑]

释名

崖棕:图经    鸡翁藤。

《半天回》:    野兰根:

崖棕图

崖棕图

《本草纲目》
[编辑]

崖棕集解[编辑]

《苏颂》曰:“生施州石崖上。苗高一尺以来,其状如棕,四 季有叶无花。土人采根,去麤皮入药。”

气味

甘辛温无毒。

主治

苏颂曰:“妇人血气,并五劳七伤,以根同半天回、鸡翁 藤、野兰根四味,洗焙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丈夫无 所忌。妇人忌鸡鱼湿面。”

附录鸡翁藤

苏颂曰:“生施州。蔓延大木上,有叶无花。味辛,性温,无 毒。采无时。”

半天回

苏颂曰:“生施州。春生苗,高二尺以来,赤斑色,至冬苗 枯。土人夏月采根。味苦、涩,性温,无毒。”

野兰根

苏颂曰:“生施州。丛生,高二尺以来,四时有叶无花。其 根味微苦,性温,无毒,采无时。”方并见上。

秦艽部汇考[编辑]

释名

秦艽。本经    《秦纠》。唐本草

《秦爪》。本经    秦胶。唐本草

产家大器。药谱

秦艽图

秦艽图

《山海经》。

中山经

成侯之山,其草多艽。

《本草纲目》
[编辑]

秦艽释名[编辑]

苏恭曰:《秦艽》,俗作《秦胶》,本名《秦纠》,与纠同。

李时珍曰。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 《秦艽、秦纠》。

集解

《别录》曰:“秦艽,生飞乌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陶弘景曰:“今出甘松、龙洞蚕”以根作罗纹相交,长 大黄白色者为佳。中多冲土,用宜破去。

《苏恭》曰:“今出泾州、鄜州、岐州者良。”

《苏颂》曰:“今河、陕州郡多有之。其根土黄色而相交纠, 长一尺以来,麤细不等。枝干高五、六寸,叶婆娑,连茎、 梗俱青色,如莴苣叶。六月中开花,紫色似葛花。当月 结子。每于春秋采根,阴干。”

根修治

《雷敩》曰:“秦艽须于脚文处认取,左文列为‘秦’,治疾,右

文列为‘艽’”,即发脚气。凡用秦,以布拭去黄白毛,乃用 还元汤浸一宿,日干用。

李时珍曰:《秦艽》但以《左》文者为良,分“秦”与“艽”为二名, 谬矣。

气味

苦平无毒。

《别录》曰:“辛,微温。”

《大明》曰:“苦、冷。”

张元素曰:“气微温,味苦、辛,阴中微阳,可升可降。入手 阳明经。”

徐之才曰:“菖蒲为之使,畏牛乳。”

主治

《本经》曰:“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别录》曰:“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大明》曰:“传尸骨蒸,治疳及时气。”

甄权曰:“牛乳点服,利大小便,疗酒黄、黄疸,解酒毒,去 头风。”

张元素曰:“除阳明风湿,及手足不遂,口噤牙痛,口疮, 肠风,泻血,养血荣筋。”

王好古曰:“泄热。益胆气。”

李时珍曰:“治胃热虚劳发热。”

发明

李时珍曰:“秦艽,手足阳明经药也。兼入肝胆,故手足 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之湿热也。阳 明有湿,则身体酸痛烦热;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所 以《圣惠方》治急劳烦热,身体酸痛。用秦艽柴胡一两, 甘草五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治小儿骨蒸潮 热,减食瘦弱。用秦艽、炙甘草各一两,每用一二钱,水” 煎服之。钱乙加薄荷叶五钱。

附方

五种黄疸。崔元亮《海上方》云:“凡黄有数种,伤酒发黄, 误食鼠粪,亦作黄。因劳发黄,多痰涕,目有赤脉,益憔 悴,或面赤恶心者是也。”用秦艽一大两,锉作两帖,每 帖用酒半升浸,绞取汁,空腹服,或利便止。就中饮酒 人易治,屡用得力。 《贞元广利方》治黄病内外皆黄, 小便赤,心烦口干者。以秦艽三两,牛乳一大升,煮取 七合。分温再服。此方出于许仁则。又《孙真人方》。加芒 硝六钱。

暴泻引饮:秦艽二两,甘草炙,半两,每服三钱,水煎服。 圣惠方

伤寒烦渴,心神躁热:用秦艽一两,牛乳一大盏,煎六 分,分作二服。太平圣惠方

急劳烦热:方见《发明》下。

小儿骨蒸。同上。

小便艰难,或转胞腹满闷,不急疗杀人。用秦艽一两, 水一盏,煎六分,分作二服。 又方加冬葵子等分为 末。酒服一匕。圣惠方

胎动不安:“秦艽甘草炙、鹿角胶炒各半两为末。每服 三钱,水一大盏,糯米五十粒煎服。” 又方:“秦艽阿胶 炒、艾叶等分,如上煎服。”圣惠方

发背初起疑似者,便以秦艽、牛乳煎服,得快利三、五 行即愈。海上方

疮口不合。一切皆治。秦艽为末糁之。直指方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