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146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四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四十六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目录

 藜芦部汇考

  藜芦图

  本草纲目藜芦 木藜芦

 庵䕡部汇考

  庵䕡图

  本草纲目庵䕡

 菝葜部汇考

  菝葜图

  本草纲目菝葜

 菝葜部艺文

  菝葜           宋张耒

 萆薢部汇考

  萆薢图

  本草纲目萆薢

 莨菪部汇考

  莨菪图

  本草纲目莨菪

 莨菪部纪事

 莨菪部杂录

 蒟蒻部汇考

  蒟蒻图

  本草纲目蒟蒻

草木典第一百四十六卷

藜芦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藜芦。本经      葱苒。别录

山葱:别录      葱菼纲目

葱、葵纲目      《丰芦》:纲目

《憨葱》。纲目      鹿葱。纲目

木藜芦。

藜芦图

藜芦图

《本草纲目》

[编辑]

《藜芦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黑色曰“黎。”其芦有黑皮裹之,故名。根际似 葱,俗名“葱管藜芦”是矣。北人谓之憨葱,南人谓之鹿 葱。

集解

《别录》曰:“藜芦,生太山山谷。三月采根,阴干。”

《吴普》曰:“大叶小根相连。”

陶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根下极,似葱而多毛,用之 止剔取根,微炙之。”

韩保昇曰:“所在山谷皆有。叶似郁金、秦艽、蘘荷等,根 若龙胆,茎下多毛,夏生冬凋。八月采根。”

苏颂曰:“今陕西、山南东西州郡皆有之,辽州、均州、解 州者尤佳。三月生苗,叶似初出棕心,又似车前。茎似 葱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裹茎似棕皮,有花, 肉红色。根似马肠根,长四、五寸许,黄白色。二月、三月 采根,阴干。此有二种:一种水藜芦,茎、叶大同,只是生 在近水溪涧石上,根须百馀茎,不中药用。今用者名” 葱白藜芦,根须甚少,只是三、二十茎。生高山者为佳。 均州土俗亦呼为鹿葱。《范子计然》云:“出河东,黄白者 善。”

根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去头,用糯米泔汁煮之,从巳至未,晒 干用。”

气味

辛寒有毒。

《别录》曰:“苦,微寒。”

《吴普》曰:“神农、雷公:辛,有毒;岐伯:咸,有毒;李当之,大寒, 大毒;扁鹊:苦,有毒。”

徐之才曰:“黄连为之使。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紫参、 丹参、苦参。恶大黄。”

李时珍曰:“畏葱白,服之吐不止,饮葱汤即止。”

主治

《本经》曰:“蛊毒欬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 毒,去死肌。”

《别录》曰:“疗哕逆,喉泄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不入
考证
汤用。”

甄权曰:“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

《苏颂》曰:“吐上膈风涎,暗风痫病小儿。”请帮助识别此字。齁痰疾 《寇宗奭》曰:“末。治马疥癣。”

发明

苏颂曰:“藜芦服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 嚏。”而《别本》云:“治哕逆甚效。”未详。

李时珍曰:“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 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丁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 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者也。”按:张子和《儒门 事亲》云:“一妇病风痫,自六七年得惊风后,每一二年 一作,至五七年五七作,三十岁至四十岁则日作,或 甚至一日十馀作,遂昏痴健忘,求死而已。值岁大饥”, 采百草食于野中,见草若葱状,采归蒸熟饱食,至五 更,忽觉心中不安,吐涎如胶,连日不止,约一二斗,汗 出如洗,甚昏困。三日后,遂轻健病去食进,百脉皆和。 以所食葱访人,乃憨葱苗也,即《本草》藜芦是矣。《图经》 言“能吐风病”,此亦偶得吐法耳。我朝荆和王妃刘氏, 年七十,病中风,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群医束手。先考 太医吏目月池翁诊视,药不能入,自午至子,不获已 打去一齿,浓煎藜芦汤灌之。少顷,噫气一声,遂吐痰 而甦,调理而安。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诚然。

附方

诸风痰饮: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 水一盏,和服,探吐。经验方

中风不省,牙关紧急者,“藜芦一两,去苗头,浓煎防风 汤浴过,焙干,切炒微褐色,为末。”每服半钱,小儿减半, 温水调灌,以吐风涎为效,未吐再服。简要济众 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口中涎沫:“取藜芦一分,天南 星一个,去浮皮,于脐上剜一坑,纳入陈醋二橡斗,四 面火逼黄色,研为末,生面丸小豆大。”每服三丸,温酒 下。经验方

诸风头痛:和州藜芦一茎,日干研末,入麝香少许,吹 鼻。又方:“通顶散”:“藜芦半两,黄连三分,㗜鼻。”圣惠方 久疟痰多不食,欲吐不吐:藜芦末半钱,温虀水调下 探吐。保命集

痰疟积疟:“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黄 研末,蜜丸小豆大,每空心服一丸,未发时一丸,临发 时又服一丸,勿用饮食。”肘后方

黄疸肿疾:藜芦灰中炮,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 数服效。

胸中结聚如骇不去者:巴豆半两去皮心炒捣如泥, 藜芦炙研一两,蜜和捣丸麻子大。每吞一二丸。肘后方 身面黑痣:藜芦灰五两,水一大碗淋汁,铜器重汤煮 成黑膏,以鍼微刺破点之,不过三次效。圣惠方 鼻中息肉:“藜芦三分,雄黄一分,为末,蜜和点之,每日 三上自消,勿点两畔。”圣济方

牙齿虫痛:藜芦末,内入孔中,勿吞汁,神效。千金翼 白秃虫疮:“藜芦末,猪脂调涂之。”肘后方

头生虮虱。藜芦末掺之。直指方

头风白屑痒甚,藜芦末沐头掺之,紧包二日夜,避风 效。本事方

反花恶疮,恶肉反出,如木藜芦,末,猪脂和傅,日三五 上。圣济方

疥癣虫疮:藜芦末,生油和涂。

羊疽疮痒:“藜芦二分,附子八分,为末傅之”,虫自出也。 陶隐居方

误吞水蛭:藜芦炒为末,水服一钱,必吐出。德生堂方

木藜芦集解

[编辑]

陈藏器曰:“陶弘景注漏芦云:‘一名鹿骊山。南人用苗, 北人用根’。”按:鹿骊乃木藜芦,非漏芦也。乃树生如茱 茰,树高二尺,有毒。 李时珍曰:“鹿骊,里人呼为黄藜芦”,小树也。叶如樱桃, 叶狭而长,多皱文。四月开细黄花,五月结小长子,如 小豆大。

气味

苦辛温,有毒。

主治

陈藏器曰:“疥癣杀虫。”

庵䕡部汇考

[编辑]

释名

庵䕡:本经      《覆闾》。纲目

庵䕡

宁州庵䕡

宁州庵䕡

秦州庵䕡

秦州庵䕡

《本草纲目》

[编辑]

《庵䕡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庵,草屋也。闾,里门也。此草乃蒿属,老茎可 以盖覆庵闾,故以名之。《贞元广利方》谓之“庵䕡蒿”云。 又史注云:“庵庐,军行宿室也。”则闾似当作“庐。”

集解

《别录》曰:“庵䕡子,生雍州川谷,亦生上党及道边。十月 采实,阴干。” 陶弘景曰:“状如蒿艾之类,近道处处有之。《仙经》亦时 用之。人家种此,辟蛇也。”

《苏颂》曰:“今江淮亦有之。春生苗,叶如艾蒿,高二、三尺。 七月开花,八月结实,九月采实。”

李时珍曰:“庵䕡叶不似艾,似菊叶而薄,多细叉,面背 皆青,高者四、五尺。其茎白色,如艾茎而粗。八、九月开 细花,淡黄色。结细实如艾实,中有细子,极易繁衍。艺 花者以之接菊。”

子气味

苦微寒,无毒。

《别录》曰:“微温。”

《吴普》曰:“神农、雷公、桐君、岐伯:苦,小温,无毒;李当之:‘温’。” 甄权曰:“辛,苦。”

李时珍曰:降也。阴中微阳,入足厥阴经血分。 徐之才曰:“荆实、薏苡为之使。”

主治

《本经》曰:“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风寒湿痹,身 体诸痛。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别录》曰:“疗心下坚,隔中寒热周䓿,妇人月水不通,消 食明目。駏驉食之神仙。”

甄权曰:“益气,主男子阴痿不起,治心腹胀满。”

《大明》曰:“腰脚重痛,膀胱痛,及骨节烦痛,不下食。” 李时珍曰:“擂酒饮治闪挫腰痛,及妇人产后血气痛。”

发明

苏颂曰:“《本经》言久服轻身不老,而古方少有服食者, 惟入诸杂治药中,如胡洽治惊邪,狸骨丸之类,大方 中用之。”孙思邈《千金翼》、韦宙《独行方》,主踠折瘀血,并 单用庵䕡煮汁服,亦可末服。今人治打扑多用此法, 或饮或散,其效最速。

李时珍曰:“《吴普本草》及《名医别录》,并言駏驉食庵䕡, 神仙”,此亦谓其多寿尔。駏驉乃兽名,似骡而小,前足 长,后足短,不能自食,每负蹶,鼠为之啮食。

附方

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生庵䕡蒿。捣汁一升服之。广利方 月水不通,妇人宿有风冷,留血积聚,月水不通:庵䕡 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入瓶内,以酒二 斗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日三服。圣惠方

产后血痛:庵䕡子一两,水一升,童子小便二杯,煎饮。 集简方

菝葜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菝,葜》。纲目      《菝》。请帮助识别此字。纲目 铁菱角:纲目     金刚根。日华

《王瓜草》:日华

菝

《本草纲目》

[编辑]

《菝葜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菝》。请帮助识别此字。犹。请帮助识别此字。请帮助识别此字。也。请帮助识别此字。请帮助识别此字。短也。此草茎蔓强坚 短小,故名菝。请帮助识别此字。而江浙人谓菝菝根,亦曰金刚根,楚 人谓之铁菱角,皆状其坚而有尖刺也。郑樵《通志》云: “其叶颇近王瓜,故名王瓜草。”

集解

《别录》曰:“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陶弘景曰:“此有三种,大略根苗并相类。菝葜茎紫而 短小,多刺,小减萆薢而色深,人用作饮。”

苏恭曰:“陶云‘三种,乃狗脊菝葜、萆薢相类。非也。萆薢 有刺者,叶粗相类,根不相类。萆薢细长白色;菝葜根 作块,结黄赤色。殊非狗脊之流’。”

苏颂曰:“今近道及江浙州郡多有之。苗茎成蔓,长二、 三尺,有刺。其叶似冬青乌药叶而差大。秋生黄花,结 黑子,如樱桃大。其根作块,人呼金刚根。”

李时珍曰:菝葜,山野中甚多。其茎似蔓而坚强,植生 有刺。其叶圆大,状如马蹄,光泽似柿叶不类,冬青,秋 开黄花,结红子。其根甚硬,有硬须如刺。其叶煎饮酸 涩。野人采其根叶入染家用,名铁菱角。《吴普本草》以 菝葜为狗脊,非矣。

根气味

甘酸平温无毒。

主治

《别录》曰:“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

《大明》曰:“治时疾瘟瘴。”

王好古曰:“补肝经风虚。”

李时珍曰:“治消渴血崩下痢。”

发明

李时珍曰:“菝葜,足厥阴、少阴药。气温味酸,性涩而收, 与萆薢仿佛。孙真人元旦所饮辟邪,屠苏酒中亦用 之。”

《苏颂》曰:“取根浸赤汁,煮粉食,辟瘴。”

附方

小便滑数:金刚骨为末,每服三钱,睡时温酒下。儒门事亲 方

沙石淋疾重者,取去根本,用菝葜二两为末,每米饮 服二钱,后以地椒煎汤浴腰腹,须臾即通也。圣济录 消渴不止。拔谷即菝葜㕮咀半两,水三盏,乌梅一个。 煎一盏,温服。普济方

下痢赤白:“金刚根、蜡茶等分为末,白梅肉捣丸芡子 大。每服五七丸,小儿三丸。白痢甘草汤下,赤痢乌梅 汤下。”卫生易简方

风毒脚弱,痹满上气,田舍贫家用此最良。菝葜洗锉 一斛,以水三斛,煮取九斗,溃麹去滓,取一斛,渍饮如 常,酿酒任意,日饮之。肘后方

菝葜部艺文

[编辑]

《菝葜》
宋·张耒

[编辑]

江乡有奇蔬,《本草》寄菝葜。驱风利顽痹,解疫补体节。 春深土膏肥,紫笋迸土裂。烹之芼姜橘,尽取无可掇。 应同玉井莲,已过苗头茁。异时中州去,买子携根拨。 免令食蔬人,区区羡薇蕨。

萆薢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萆,薢》。纲目      赤节。别录

《百枝》:别录      竹木,炮炙论

《白菝葜》。日华     《骨鲠元君》,药谱

萆薢图

萆薢图

《本草纲目》

[编辑]

《萆薢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萆薢名义未详。《日华本草》言时人呼为白 菝。葜象形也。赤节百支。与狗脊同名。

集解

《别录》曰:“萆薢,生真定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陶弘景曰:“今处处有之,根似菝葜而小异,根大,不甚 有角节,色小浅。”

苏恭曰:“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 软者为胜。蔓生,叶似薯蓣。”

苏颂曰:“今河、陜、汴东、荆蜀诸郡皆有之。作蔓生,苗叶 俱青。叶作三叉,似山薯,又似绿豆叶。花有黄、红、白数 种,亦有无花结白子者。根黄白色,多节,三指许大。春 秋采根,暴干。今成德军所产者,根亦如山薯而体硬。 其苗引蔓,叶似荞麦,子三棱。不拘时月采根,利刀切 片,暴干用。”

李时珍曰:“萆薢蔓生,叶似菝葜而大如碗。其根长硬, 大者如商陆而坚。”今人皆以土茯苓为萆薢,误矣。茎、 叶、根、苗皆不同。《吴普本草》又以萆薢为狗脊,亦误矣。 详狗脊下。《宋史》以怀庆萆薢充贡。

根气味

苦平无毒。

《别录》曰:“甘。”

徐之才曰:“薏苡为之使。畏葵根、大黄、柴胡、前胡。”

主治

《本经》曰:“腰脊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别录》曰:‘伤中恚怒,阴痿失溺,老人五缓,关节老血’。” 甄权曰:“冷风𤸷痹,腰脚瘫缓不遂,手足惊掣,男子忽 然腰痛,久冷,肾间有膀胱宿水。”

《大明》曰:“头旋痫疾,补水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 音。”

王好古曰:“补肝虚。”

李时珍曰:“治白浊。茎中痛,痔瘘坏疮。”

发明

李时珍曰:萆薢,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 阳明主肉,属湿。萆薢之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 弱、𤸷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萆薢、菝葜、土茯 苓三物,形虽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远,岂亦一类数 种乎?《雷敩炮炙论序》云:“囊皱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 薢也。漩多白浊,皆是湿气下流,萆薢能除阳明之湿 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杨倓《家藏方》“治真元不足, 下焦虚寒,小便频数,白浊如膏,有萆薢分清饮,正此 意也。”又杨子建《万全获命方》云:“凡人小便频数,不计 度数,便时茎内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六腑秘热,不 通水液,以就小肠,六腑愈加干竭,甚则浑身热,心躁 思凉水,如此即重证也。此疾本因贪”酒色积,有热毒 腐物瘀血之类,随虚水入于小肠,故便时作痛也。不 饮酒者,必平生过食辛热荤腻之物,又因色伤而然, 此乃小便频数而痛,与淋证涩而痛者不同也。宜用 萆薢一两,水浸少时,以盐半两同炒,去盐为末,每服 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之,使水道转入大肠,仍 以葱汤频洗谷道,令气得通。则小便数。及痛自然减 也。

附方

腰脚痹软,行履不稳者。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捣 筛,每旦温酒服三钱匕。禁牛肉。广利方

小便频数:川萆薢一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盐酒 下七十丸。集元方

白浊频数,漩面如油,澄下如膏,乃真元不足,下焦虚 寒。萆薢分清饮:用萆薢、石菖蒲、益智仁、乌药等分。每 服四钱,水一盏,入盐一捻,煎七分,食前温服,日一服, 效乃止。

肠风痔漏:“如圣散”:用萆薢、贯众去土,等分为末。每服 三钱,温酒空心服之。孙尚药传家秘宝方

头痛发汗:萆薢:“旋覆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散。欲发 时,以温酒服二钱,卧取汗,立瘥。”圣济录

莨菪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莨,菪》。本经      《横唐》。本经

天仙子:图经     《行唐》。纲目

请帮助识别此字。《荡》。纲目
考证

莨菪图

莨菪图

《本草纲目》

[编辑]

《莨菪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莨菪。”一作请帮助识别此字。荡,其子服之,令人狂浪放宕, 故名。

集解

《别录》曰:“莨菪子,生海滨川谷及雍州。五月采子。” 陶弘景曰:“今处处有之,子形颇似五味核而极小。” 韩保昇曰:“所在皆有之。叶似菘蓝,茎叶皆有细毛,花 白色,子壳作罂状。结实扁细,若粟米大,青黄色。六月、 七月采子,日干。”

《苏颂》曰:“处处有之。苗茎高二三尺,叶似地黄、王不留 行、红蓝等而阔如三指。四月开花,紫色,茎荚有白毛。 五月结实,有壳作罂子,状如小石榴。房中子至细,青 白色,如粟米粒。”

《雷敩》曰:凡使,勿用苍蓂子,其形相似,只是微赤,服之 无效,时人多以杂之。

李时珍曰:“张仲景《金匮要略》言菜中有水莨菪,叶圆 而光,有毒,误食令人狂乱,状如中风或吐血,以甘草 汁解之。”

修治

《雷敩》曰:“修事莨菪子十两,以头醋一镒,煮干为度。却 用黄牛乳汁浸一宿,至明日乳汁黑,即是真者。晒干, 捣筛用。”

气味

苦寒无毒。

《别录》曰:“甘。”

甄权曰:“苦、辛,微热,有大毒。”

陈藏器曰:“性温,不寒。”

《大明》曰:“温,有毒。服之热发,以绿豆汁、甘草、升麻、犀角 并解之。”

雷敩曰:有大毒。误服之,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暹火 苏颂曰:“《本经》言性寒,后人多云大热。而《史记淳于意 传》云:‘淄川王美人怀子不乳,饮以浪药一撮,以酒饮, 旋乳,且不乳,岂热药所治?又古方主卒颠狂,亦多单 用莨菪,岂果性寒邪’?”

主治

《本经》曰:“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久服轻身,使人健行,走 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见鬼。多食令人狂走。”

《别录》曰:“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陈藏器曰:“安心定志,聪明耳目,除邪逐风,变白,主痃 癖。取子洗晒,隔日空腹水下一指捻亦可。小便浸令 泣尽,暴干如上服。勿令子破,破则令人发狂。”

甄权曰:“炒焦研末,治下部脱肛,止冷痢,主蛀牙痛咬 之虫出。”

《大明》曰:“薰虫牙及洗阴汗。”

发明

陶弘景曰:“入疗颠狂方用。然不可过剂。久服自无嫌。 通神健行,足为大益。而《仙经》不见用。”

甄权曰:“以石灰清煮一伏时,掬出去芽,暴干,以附子、 干姜、陈橘皮、桂心、厚朴为丸服,去一切冷气,积年气 痢,甚温煖也。不可生服,伤人见鬼拾鍼,狂乱。”

李时珍曰:“莨菪之功,未见如所说,而其毒有甚焉。煮 一二日而芽方生,其为物可知矣。”莨菪云:“实、防葵、赤 商陆,皆能令人狂惑见鬼者,昔人未有发其义者,盖 此类皆有毒,能使痰迷心窍,蔽其神明,以乱其视听 故耳。”唐安禄山诱奚、契丹,饮以莨菪酒,醉而坑之。又 嘉靖四十三年二月,陕西游僧武如香挟妖术至昌 黎县民张柱家,见其妻美,设饭间,呼其全家同坐,将 红散入饭内食之。少顷,举家昏迷,任其奸污,复将魇 法吹入柱耳中,柱发狂惑,见举家皆是妖鬼,尽行杀 死,凡一十六人,并无血迹。官司执柱囚之。十馀日,柱 吐痰二碗许,问其故,乃知所杀者皆其父母、兄嫂、妻 子、姊侄也。柱与如香皆论死。世宗肃《皇帝》命榜示天 下。观此妖药,亦是莨菪之流尔。方其痰迷之时、视人 皆鬼矣。解之之法,可不知乎?

根气味

苦辛有毒。

主治

李时珍曰:“邪疟、疥癣杀虫。”

附方

卒发颠狂:莨菪三升为末,以酒一升渍数日,绞去滓, 煎令可丸,如小豆三丸,日三服,当见面,急,头中如有虫行,额及手足有赤豆处,如此并是瘥候也。未知,再 服取尽,神良。陈延之小品方

风痹厥痛:“天仙子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半两,五灵 脂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 子菖蒲酒下,女子芫花汤下。”圣济录

久嗽不止,有脓血:“莨菪子五钱,淘去浮者,煮令芽出, 炒研,真酥一鸡子大,大枣七枚,同煎令酥出,取枣日 食三枚。”又方:“莨菪子三撮吞之,日五六度,光禄李 丞服之神验。”孟诜必效方

年久呷嗽至三十年者,莨菪子、木香、熏黄等分为末, 以羊脂涂青纸上,撒末于上,卷作筒,烧烟熏吸之。崔行 功纂要方

水肿蛊胀:方见“兽部”麢羊下 积冷痃癖,不思饮食,羸困者。莨菪子三分,水淘去浮 者,大枣四十九个,水三升煮干,只取枣去皮核,每空 心食一个,米饮汤下,觉热即止。圣济录

水泻日久:青州干枣十个,去核,入莨菪子填满,扎定, 烧存性,每粟米饮服一钱。圣惠方

冷疳痢下:莨菪子为末,腊猪脂和丸,绵裹枣许,导下 部。因痢出,更纳新者,不过三度,瘥。孟诜必效方 赤白下痢,腹痛,肠滑后重:大黄半两,莨菪子炒黑一 撮,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普济方

久痢不止,变种种痢,兼脱肛,莨菪丸:“用莨菪子一升, 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晒干,炒黄黑色,青州枣一升去 皮核,酽醋二升,同煮捣膏,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 前米饮下。圣惠方

肠风下血:莨菪煎:“用莨菪实一升,暴干捣筛,生姜半 斤,取汁银锅中,更以无灰酒二升搜之,上火煎如稠 饧,即旋投酒,度用酒可及五升即止,慢火煎令可丸, 大如梧子。每旦酒饮通下三丸,增至五七丸止。若丸 时粘手,则以兔丝粉衬隔之,火候忌紧,药焦则失力 也。”初服微热勿怪,疾甚者服过三日当下利,疾去,利 亦止绝有效。箧中方

脱肛不收:莨菪子炒研傅之。圣惠方

风牙虫牙:《瑞竹堂方》:“用天仙子一撮,入小口瓶内烧 烟,竹筒引烟入虫孔内,薰之,即死,永不发。”《普济方》: “用莨菪子入瓶内,以热汤淋下,口含瓶口,令气熏之, 冷更作,尽三合乃止,有涎津可去,甚效。”《备急方》:“用 莨菪子数粒纳孔中,以蜡封之,亦效。”

牙齿宣落风痛:莨菪子末绵裹咬之,有汁勿咽。必效方 风毒咽肿,咽水不下,及瘰𤻤咽肿水,服莨菪子末二 钱匕,神效。外台秘要

乳痈坚硬不作脓者,莨菪子为末,醋和傅疮头,根即 拔出。千金方

恶疮似癞,十年不愈者:莨菪子烧研傅之。千金方 打扑折伤:羊脂调莨菪子末傅之。千金方

恶犬咬伤:莨菪子七枚,吞之,日三服。千金方

疟疾不止:莨菪根烧灰,水服一合,量人强弱用。千金方 趾间肉刺:莨菪根𢭏汁涂之。《雷公炮炙论序》云:“脚 生肉刺,裩系菪根”,谓系于裩带上也。 狂犬咬人,莨菪根和盐𢭏傅,日三上。外台秘要 恶刺伤人:“莨菪根,水煮汁浸之,冷即易,神方”也。千金方 《箭头不出万圣神应丹》。端午前一日不语,寻见莨菪 科根本枝叶花实全好者,道云:“先生伱却在这里。”道 罢,用柴灰自东南起围了,以木椑子掘取根下周回 土,次日日未出时,依前不语,用䦆头取出洗净,勿令 鸡犬妇人见,于净室中以石臼捣如泥,丸弹子大,黄 丹为衣,以纸袋封悬高处,阴干。遇有箭头不出者,先 以象牙末贴疮口,后用绯帛袋盛此药放脐中,绵兜 肚系了,当便出也。张子和儒门事亲方

莨菪部纪事

[编辑]

《史记太仓公传》:“太仓公者,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 方术,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 乳,来召意,意往饮以莨。”请帮助识别此字。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意。 复诊其脉而脉躁。躁者有馀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 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莨菪部杂录

[编辑]

《西溪丛语》:佛经颂云:“莨菪拾花鍼。”《本草》云:“莨菪,使人 健行,见鬼。”《药性论》云:“热,有大毒。生能泻人,见鬼拾鍼 狂乱。”雷公云:“勿误食,眼出暹火。”《史记》:“淳于意治王美 人怀子而不乳,来意以莨。”请帮助识别此字。药一撮。用酒饮之。旋乳。 今医方并不言能通乳。或云性寒。或云热。皆不能晓

蒟蒻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蒟蒻。纲目      鬼头。图经

鬼芋。图经      菩萨草:

蒟蒻图

蒟蒻图

《本草纲目》

[编辑]

《蒟蒻集解》

[编辑]

《马志》曰:“蒻头出吴蜀。叶似由跋、半夏,根大如碗,生阴 地,雨滴叶下生子。又有斑杖,苗相似,至秋有花直出, 生赤子。根如蒻头,毒猛不堪食。虎杖亦名斑杖”,与此 不同。

《苏颂》曰:“江南吴中出白蒟蒻,亦曰鬼芋。生平泽极多, 人采以为天南星,了不可辨。市中所收,往往是此。但 南星肌细腻,而蒟蒻茎斑花紫,南星茎无斑、花黄,为 异尔。”

李时珍曰:“蒟蒻出蜀中,施州亦有之,呼为鬼头,闽中 人亦种之。宜树阴下掘坑积粪。春时生苗,至五月移 之,长一、二尺,与南星苗相似,但多斑点,宿根亦自生 苗。”其“滴露”之说盖不然。经二年者,根大如碗及芋魁, 其外理白,味亦麻。人秋后采根,须净擦,或捣或片段, 以酽灰汁煮十馀沸,以水淘洗,换水更煮五、六遍,即 成冻子。切片,以苦酒五味淹食,不以灰汁,则不成也。 切作细丝,沸汤汋过,五味调食,状如水母丝。马志言 “其苗似半夏”,杨慎《丹铅录》言蒟酱即此者,皆误也。王 祯《农书》云:“救荒之法,山有枌葛、蒟蒻、橡栗之利。”则此 物有益于民者也。其斑杖,即天南星之类有斑者。

根气味

辛寒有毒。

李廷飞曰:“性冷,甚不益人。冷气人少食之,生则戟人 喉出血。”

主治

《开宝》曰:“痈肿风毒,摩傅肿上,𢭏碎,以灰汁煮成饼,五 味调食,主消渴。”

发明

汪机曰:“按《三元延寿书》云:‘人有患瘵,百物不忌,见邻 家修蒟蒻,求食之美,遂多食而瘵愈。又有病腮痈者 数人,多食之亦皆愈’。”

附录菩萨草

苏颂曰:“生江浙州郡。凌冬不凋,秋冬有花,直出赤子 如蒻头。冬月采根用。味苦,无毒。主中诸毒,食毒,酒研 服之。又诸虫伤,捣汁饮,并傅之。妇人妊娠欬嗽,捣筛, 蜜丸服,神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