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4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四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四十六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目錄

 藜蘆部彙考

  藜蘆圖

  本草綱目藜蘆 木藜蘆

 菴䕡部彙考

  菴䕡圖

  本草綱目菴䕡

 菝葜部彙考

  菝葜圖

  本草綱目菝葜

 菝葜部藝文

  菝葜           宋張耒

 萆薢部彙考

  萆薢圖

  本草綱目萆薢

 莨菪部彙考

  莨菪圖

  本草綱目莨菪

 莨菪部紀事

 莨菪部雜錄

 蒟蒻部彙考

  蒟蒻圖

  本草綱目蒟蒻

草木典第一百四十六卷

藜蘆部彙考[编辑]

釋名

藜蘆。本經      蔥苒。別錄

山蔥:別錄      蔥菼綱目

蔥、葵綱目      《豐蘆》:綱目

《憨蔥》。綱目      鹿蔥。綱目

木藜蘆。

藜蘆圖

藜蘆圖

《本草綱目》
[编辑]

《藜蘆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黑色曰「黎。」其蘆有黑皮裹之,故名。根際似 蔥,俗名「蔥管藜蘆」是矣。北人謂之憨蔥,南人謂之鹿 蔥。

集解

《別錄》曰:「藜蘆,生太山山谷。三月采根,陰乾。」

《吳普》曰:「大葉小根相連。」

陶弘景曰:「近道處處有之。根下極,似蔥而多毛,用之 止剔取根,微炙之。」

韓保昇曰:「所在山谷皆有。葉似鬱金、秦艽、蘘荷等,根 若龍膽,莖下多毛,夏生冬凋。八月采根。」

蘇頌曰:「今陝西、山南東西州郡皆有之,遼州、均州、解 州者尤佳。三月生苗,葉似初出棕心,又似車前。莖似 蔥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裹莖似棕皮,有花, 肉紅色。根似馬腸根,長四、五寸許,黃白色。二月、三月 采根,陰乾。此有二種:一種水藜蘆,莖、葉大同,只是生 在近水溪澗石上,根鬚百餘莖,不中藥用。今用者名」 蔥白藜蘆,根鬚甚少,只是三、二十莖。生高山者為佳。 均州土俗亦呼為鹿蔥。《范子計然》云:「出河東,黃白者 善。」

根修治

《雷斆》曰:「凡采得,去頭,用糯米泔汁煮之,從巳至未,曬 乾用。」

氣味

辛寒有毒。

《別錄》曰:「苦,微寒。」

《吳普》曰:「神農、雷公:辛,有毒;岐伯:鹹,有毒;李當之,大寒, 大毒;扁鵲:苦,有毒。」

徐之才曰:「黃連為之使。反細辛、芍藥、人參、沙參、紫參、 丹參、苦參。惡大黃。」

李時珍曰:「畏蔥白,服之吐不止,飲蔥湯即止。」

主治

《本經》曰:「蠱毒欬逆,洩痢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 毒,去死肌。」

《別錄》曰:「療噦逆,喉洩不通,鼻中息肉,馬刀爛瘡,不入
考證
湯用。」

甄權曰:「主上氣,去積年膿血泄痢。」

《蘇頌》曰:「吐上膈風涎,暗風癇病小兒。」齁痰疾 《寇宗奭》曰:「末。治馬疥癬。」

發明

蘇頌曰:「藜蘆服錢匕一字則惡吐人。又用通頂。令人 嚏。」而《別本》云:「治噦逆甚效。」未詳。

李時珍曰:「噦逆用吐藥,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積之義。 吐藥不一,常山吐瘧痰,瓜丁吐熱痰,烏附尖吐濕痰, 萊菔子吐氣痰,藜蘆則吐風痰者也。」按:張子和《儒門 事親》云:「一婦病風癇,自六七年得驚風後,每一二年 一作,至五七年五七作,三十歲至四十歲則日作,或 甚至一日十餘作,遂昏痴健忘,求死而已。值歲大饑」, 采百草食於野中,見草若蔥狀,采歸蒸熟飽食,至五 更,忽覺心中不安,吐涎如膠,連日不止,約一二斗,汗 出如洗,甚昏困。三日後,遂輕健病去食進,百脈皆和。 以所食蔥訪人,乃憨蔥苗也,即《本草》藜蘆是矣。《圖經》 言「能吐風病」,此亦偶得吐法耳。我朝荊和王妃劉氏, 年七十,病中風,不省人事,牙關緊閉,群醫束手。先考 太醫吏目月池翁診視,藥不能入,自午至子,不獲已 打去一齒,濃煎藜蘆湯灌之。少頃,噫氣一聲,遂吐痰 而甦,調理而安。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誠然。

附方

諸風痰飲:藜蘆十分,鬱金一分,為末,每以一字,溫漿 水一盞,和服,探吐。經驗方

中風不省,牙關緊急者,「藜蘆一兩,去苗頭,濃煎防風 湯浴過,焙乾,切炒微褐色,為末。」每服半錢,小兒減半, 溫水調灌,以吐風涎為效,未吐再服。簡要濟眾 中風不語,喉中如曳鋸,口中涎沫:「取藜蘆一分,天南 星一個,去浮皮,於臍上剜一坑,納入陳醋二橡斗,四 面火逼黃色,研為末,生麪丸小豆大。」每服三丸,溫酒 下。經驗方

諸風頭痛:和州藜蘆一莖,日乾研末,入麝香少許,吹 鼻。又方:「通頂散」:「藜蘆半兩,黃連三分,㗜鼻。」聖惠方 久瘧痰多不食,欲吐不吐:藜蘆末半錢,溫虀水調下 探吐。保命集

痰瘧積瘧:「藜蘆、皂莢炙各一兩,巴豆二十五枚,熬黃 研末,蜜丸小豆大,每空心服一丸,未發時一丸,臨發 時又服一丸,勿用飲食。」肘後方

黃疸腫疾:藜蘆灰中炮,為末,水服半錢匕,小吐,不過 數服效。

胸中結聚如駭不去者:巴豆半兩去皮心炒搗如泥, 藜蘆炙研一兩,蜜和搗丸麻子大。每吞一二丸。肘後方 身面黑痣:藜蘆灰五兩,水一大盌淋汁,銅器重湯煮 成黑膏,以鍼微刺破點之,不過三次效。聖惠方 鼻中息肉:「藜蘆三分,雄黃一分,為末,蜜和點之,每日 三上自消,勿點兩畔。」聖濟方

牙齒蟲痛:藜蘆末,內入孔中,勿吞汁,神效。千金翼 白禿蟲瘡:「藜蘆末,豬脂調塗之。」肘後方

頭生蟣蝨。藜蘆末摻之。直指方

頭風白屑癢甚,藜蘆末沐頭摻之,緊包二日夜,避風 效。本事方

反花惡瘡,惡肉反出,如木藜蘆,末,豬脂和傅,日三五 上。聖濟方

疥癬蟲瘡:藜蘆末,生油和塗。

羊疽瘡癢:「藜蘆二分,附子八分,為末傅之」,蟲自出也。 陶隱居方

誤吞水蛭:藜蘆炒為末,水服一錢,必吐出。德生堂方

木藜蘆集解[编辑]

陳藏器曰:「陶弘景注漏蘆云:『一名鹿驪山。南人用苗, 北人用根』。」按:鹿驪乃木藜蘆,非漏蘆也。乃樹生如茱 茰,樹高二尺,有毒。 李時珍曰:「鹿驪,里人呼為黃藜蘆」,小樹也。葉如櫻桃, 葉狹而長,多皺文。四月開細黃花,五月結小長子,如 小豆大。

氣味

苦辛溫,有毒。

主治

陳藏器曰:「疥癬殺蟲。」

菴䕡部彙考[编辑]

釋名

菴䕡:本經      《覆閭》。綱目

菴䕡

寧州菴䕡

寧州菴䕡

秦州菴䕡

秦州菴䕡

《本草綱目》
[编辑]

《菴䕡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菴,草屋也。閭,里門也。此草乃蒿屬,老莖可 以蓋覆菴閭,故以名之。《貞元廣利方》謂之「菴䕡蒿」云。 又史註云:「菴廬,軍行宿室也。」則閭似當作「廬。」

集解

《別錄》曰:「菴䕡子,生雍州川谷,亦生上黨及道邊。十月 采實,隂乾。」 陶弘景曰:「狀如蒿艾之類,近道處處有之。《仙經》亦時 用之。人家種此,辟蛇也。」

《蘇頌》曰:「今江淮亦有之。春生苗,葉如艾蒿,高二、三尺。 七月開花,八月結實,九月采實。」

李時珍曰:「菴䕡葉不似艾,似菊葉而薄,多細叉,面背 皆青,高者四、五尺。其莖白色,如艾莖而粗。八、九月開 細花,淡黃色。結細實如艾實,中有細子,極易繁衍。藝 花者以之接菊。」

子氣味

苦微寒,無毒。

《別錄》曰:「微溫。」

《吳普》曰:「神農、雷公、桐君、岐伯:苦,小溫,無毒;李當之:『溫』。」 甄權曰:「辛,苦。」

李時珍曰:降也。陰中微陽,入足厥隂經血分。 徐之才曰:「荊實、薏苡為之使。」

主治

《本經》曰:「五臟瘀血,腹中水氣,臚脹留熱,風寒濕痹,身 體諸痛。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別錄》曰:「療心下堅,隔中寒熱周䓿,婦人月水不通,消 食明目。駏驉食之神仙。」

甄權曰:「益氣,主男子陰痿不起,治心腹脹滿。」

《大明》曰:「腰腳重痛,膀胱痛,及骨節煩痛,不下食。」 李時珍曰:「擂酒飲治閃挫腰痛,及婦人產後血氣痛。」

發明

蘇頌曰:「《本經》言久服輕身不老,而古方少有服食者, 惟入諸雜治藥中,如胡洽治驚邪,狸骨丸之類,大方 中用之。」孫思邈《千金翼》、韋宙《獨行方》,主踠折瘀血,並 單用菴䕡煮汁服,亦可末服。今人治打撲多用此法, 或飲或散,其效最速。

李時珍曰:「《吳普本草》及《名醫別錄》,並言駏驉食菴䕡, 神仙」,此亦謂其多壽爾。駏驉乃獸名,似騾而小,前足 長,後足短,不能自食,每負蹶,鼠為之嚙食。

附方

瘀血不散。變成癰腫。生菴䕡蒿。搗汁一升服之。廣利方 月水不通,婦人宿有風冷,留血積聚,月水不通:菴䕡 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勻入瓶內,以酒二 斗浸,封五日後,每飲三合,日三服。聖惠方

產後血痛:菴䕡子一兩,水一升,童子小便二杯,煎飲。 集簡方

菝葜部彙考[编辑]

釋名

《菝,葜》。綱目      《菝》。綱目 鐵菱角:綱目     金剛根。日華

《王瓜草》:日華

菝

《本草綱目》
[编辑]

《菝葜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菝》。猶。也。短也。此草莖蔓強堅 短小,故名菝。而江浙人謂菝菝根,亦曰金剛根,楚 人謂之鐵菱角,皆狀其堅而有尖刺也。鄭樵《通志》云: 「其葉頗近王瓜,故名王瓜草。」

集解

《別錄》曰:「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暴乾。」

陶弘景曰:「此有三種,大略根苗並相類。菝葜莖紫而 短小,多刺,小減萆薢而色深,人用作飲。」

蘇恭曰:「陶云『三種,乃狗脊菝葜、萆薢相類。非也。萆薢 有刺者,葉粗相類,根不相類。萆薢細長白色;菝葜根 作塊,結黃赤色。殊非狗脊之流』。」

蘇頌曰:「今近道及江浙州郡多有之。苗莖成蔓,長二、 三尺,有刺。其葉似冬青烏藥葉而差大。秋生黃花,結 黑子,如櫻桃大。其根作塊,人呼金剛根。」

李時珍曰:菝葜,山野中甚多。其莖似蔓而堅強,植生 有刺。其葉圓大,狀如馬蹄,光澤似柿葉不類,冬青,秋 開黃花,結紅子。其根甚硬,有硬鬚如刺。其葉煎飲酸 濇。野人采其根葉入染家用,名鐵菱角。《吳普本草》以 菝葜為狗脊,非矣。

根氣味

甘酸平溫無毒。

主治

《別錄》曰:「腰背寒痛,風痹,益血氣,止小便利。」

《大明》曰:「治時疾瘟瘴。」

王好古曰:「補肝經風虛。」

李時珍曰:「治消渴血崩下痢。」

發明

李時珍曰:「菝葜,足厥陰、少陰藥。氣溫味酸,性濇而收, 與萆薢彷彿。孫真人元旦所飲辟邪,屠蘇酒中亦用 之。」

《蘇頌》曰:「取根浸赤汁,煮粉食,辟瘴。」

附方

小便滑數:金剛骨為末,每服三錢,睡時溫酒下。儒門事親 方

沙石淋疾重者,取去根本,用菝葜二兩為末,每米飲 服二錢,後以地椒煎湯浴腰腹,須臾即通也。聖濟錄 消渴不止。拔穀即菝葜㕮咀半兩,水三盞,烏梅一個。 煎一盞,溫服。普濟方

下痢赤白:「金剛根、蠟茶等分為末,白梅肉搗丸芡子 大。每服五七丸,小兒三丸。白痢甘草湯下,赤痢烏梅 湯下。」衛生易簡方

風毒腳弱,痹滿上氣,田舍貧家用此最良。菝葜洗剉 一斛,以水三斛,煮取九斗,潰麴去滓,取一斛,漬飲如 常,釀酒任意,日飲之。肘后方

菝葜部藝文[编辑]

《菝葜》
宋·張耒
[编辑]

江鄉有奇蔬,《本草》寄菝葜。驅風利頑痺,解疫補體節。 春深土膏肥,紫筍迸土裂。烹之芼薑橘,盡取無可掇。 應同玉井蓮,已過苗頭茁。異時中州去,買子攜根撥。 免令食蔬人,區區羨薇蕨。

萆薢部彙考[编辑]

釋名

《萆,薢》。綱目      赤節。別錄

《百枝》:別錄      竹木,炮炙論

《白菝葜》。日華     《骨鯁元君》,藥譜

萆薢圖

萆薢圖

《本草綱目》
[编辑]

《萆薢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萆薢名義未詳。《日華本草》言時人呼為白 菝。葜象形也。赤節百支。與狗脊同名。

集解

《別錄》曰:「萆薢,生真定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暴乾。」 陶弘景曰:「今處處有之,根似菝葜而小異,根大,不甚 有角節,色小淺。」

蘇恭曰:「此有二種:莖有刺者,根白實;無刺者,根虛軟。 軟者為勝。蔓生,葉似薯蕷。」

蘇頌曰:「今河、陜、汴東、荊蜀諸郡皆有之。作蔓生,苗葉 俱青。葉作三叉,似山薯,又似綠豆葉。花有黃、紅、白數 種,亦有無花結白子者。根黃白色,多節,三指許大。春 秋采根,暴乾。今成德軍所產者,根亦如山薯而體硬。 其苗引蔓,葉似蕎麥,子三稜。不拘時月采根,利刀切 片,暴乾用。」

李時珍曰:「萆薢蔓生,葉似菝葜而大如盌。其根長硬, 大者如商陸而堅。」今人皆以土茯苓為萆薢,誤矣。莖、 葉、根、苗皆不同。《吳普本草》又以萆薢為狗脊,亦誤矣。 詳狗脊下。《宋史》以懷慶萆薢充貢。

根氣味

苦平無毒。

《別錄》曰:「甘。」

徐之才曰:「薏苡為之使。畏葵根、大黃、柴胡、前胡。」

主治

《本經》曰:「腰脊痛強,骨節風,寒濕周痹,惡瘡不瘳,熱氣。 《別錄》曰:『傷中恚怒,陰痿失溺,老人五緩,關節老血』。」 甄權曰:「冷風𤸷痹,腰腳癱緩不遂,手足驚掣,男子忽 然腰痛,久冷,腎間有膀胱宿水。」

《大明》曰:「頭旋癇疾,補水臟,堅筋骨,益精明目,中風失 音。」

王好古曰:「補肝虛。」

李時珍曰:「治白濁。莖中痛,痔瘻壞瘡。」

發明

李時珍曰:萆薢,足陽明、厥陰經藥也。厥陰主筋,屬風; 陽明主肉,屬濕。萆薢之功,長於去風濕,所以能治緩 弱、𤸷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濕者。萆薢、菝葜、土茯 苓三物,形雖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遠,豈亦一類數 種乎?《雷斆炮炙論序》云:「囊皺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 薢也。漩多白濁,皆是濕氣下流,萆薢能除陽明之濕 而固下焦,故能去濁分清。楊倓《家藏方》「治真元不足, 下焦虛寒,小便頻數,白濁如膏,有萆薢分清飲,正此 意也。」又楊子建《萬全獲命方》云:「凡人小便頻數,不計 度數,便時莖內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六腑祕熱,不 通水液,以就小腸,六腑愈加乾竭,甚則渾身熱,心躁 思涼水,如此即重證也。此疾本因貪」酒色積,有熱毒 腐物瘀血之類,隨虛水入於小腸,故便時作痛也。不 飲酒者,必平生過食辛熱葷膩之物,又因色傷而然, 此乃小便頻數而痛,與淋證澀而痛者不同也。宜用 萆薢一兩,水浸少時,以鹽半兩同炒,去鹽為末,每服 二錢,水一盞,煎八分,和滓服之,使水道轉入大腸,仍 以蔥湯頻洗穀道,令氣得通。則小便數。及痛自然減 也。

附方

腰腳痹軟,行履不穩者。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搗 篩,每旦溫酒服三錢匕。禁牛肉。廣利方

小便頻數:川萆薢一斤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鹽酒 下七十丸。集元方

白濁頻數,漩面如油,澄下如膏,乃真元不足,下焦虛 寒。萆薢分清飲:用萆薢、石菖蒲、益智仁、烏藥等分。每 服四錢,水一盞,入鹽一捻,煎七分,食前溫服,日一服, 效乃止。

腸風痔漏:「如聖散」:用萆薢、貫眾去土,等分為末。每服 三錢,溫酒空心服之。孫尚藥傳家祕寶方

頭痛發汗:萆薢:「旋覆花、虎頭骨酥炙等分為散。欲發 時,以溫酒服二錢,臥取汗,立瘥。」聖濟錄

莨菪部彙考[编辑]

釋名

《莨,菪》。本經      《橫唐》。本經

天仙子:圖經     《行唐》。綱目

《蕩》。綱目
考證

莨菪圖

莨菪圖

《本草綱目》
[编辑]

《莨菪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莨菪。」一作蕩,其子服之,令人狂浪放宕, 故名。

集解

《別錄》曰:「莨菪子,生海濱川谷及雍州。五月采子。」 陶弘景曰:「今處處有之,子形頗似五味核而極小。」 韓保昇曰:「所在皆有之。葉似菘藍,莖葉皆有細毛,花 白色,子殼作罌狀。結實扁細,若粟米大,青黃色。六月、 七月采子,日乾。」

《蘇頌》曰:「處處有之。苗莖高二三尺,葉似地黃、王不留 行、紅藍等而闊如三指。四月開花,紫色,莖莢有白毛。 五月結實,有殼作罌子,狀如小石榴。房中子至細,青 白色,如粟米粒。」

《雷斆》曰:凡使,勿用蒼蓂子,其形相似,只是微赤,服之 無效,時人多以雜之。

李時珍曰:「張仲景《金匱要略》言菜中有水莨菪,葉圓 而光,有毒,誤食令人狂亂,狀如中風或吐血,以甘草 汁解之。」

修治

《雷斆》曰:「修事莨菪子十兩,以頭醋一鎰,煮乾為度。卻 用黃牛乳汁浸一宿,至明日乳汁黑,即是真者。曬乾, 搗篩用。」

氣味

苦寒無毒。

《別錄》曰:「甘。」

甄權曰:「苦、辛,微熱,有大毒。」

陳藏器曰:「性溫,不寒。」

《大明》曰:「溫,有毒。服之熱發,以綠豆汁、甘草、升麻、犀角 並解之。」

雷斆曰:有大毒。誤服之,衝人心,大煩悶,眼生暹火 蘇頌曰:「《本經》言性寒,後人多云大熱。而《史記淳于意 傳》云:『淄川王美人懷子不乳,飲以浪藥一撮,以酒飲, 旋乳,且不乳,豈熱藥所治?又古方主卒顛狂,亦多單 用莨菪,豈果性寒邪』?」

主治

《本經》曰:「齒痛出蟲,肉痹拘急。久服輕身,使人健行,走 及奔馬,強志益力,通神見鬼。多食令人狂走。」

《別錄》曰:「療癲狂風癇,顛倒拘攣。」

陳藏器曰:「安心定志,聰明耳目,除邪逐風,變白,主痃 癖。取子洗曬,隔日空腹水下一指捻亦可。小便浸令 泣盡,暴乾如上服。勿令子破,破則令人發狂。」

甄權曰:「炒焦研末,治下部脫肛,止冷痢,主蛀牙痛咬 之蟲出。」

《大明》曰:「薰蟲牙及洗陰汗。」

發明

陶弘景曰:「入療顛狂方用。然不可過劑。久服自無嫌。 通神健行,足為大益。而《仙經》不見用。」

甄權曰:「以石灰清煮一伏時,掬出去芽,暴乾,以附子、 乾薑、陳橘皮、桂心、厚朴為丸服,去一切冷氣,積年氣 痢,甚溫煖也。不可生服,傷人見鬼拾鍼,狂亂。」

李時珍曰:「莨菪之功,未見如所說,而其毒有甚焉。煮 一二日而芽方生,其為物可知矣。」莨菪雲:「實、防葵、赤 商陸,皆能令人狂惑見鬼者,昔人未有發其義者,蓋 此類皆有毒,能使痰迷心竅,蔽其神明,以亂其視聽 故耳。」唐安祿山誘奚、契丹,飲以莨菪酒,醉而坑之。又 嘉靖四十三年二月,陝西遊僧武如香挾妖術至昌 黎縣民張柱家,見其妻美,設飯間,呼其全家同坐,將 紅散入飯內食之。少頃,舉家昏迷,任其奸污,復將魘 法吹入柱耳中,柱發狂惑,見舉家皆是妖鬼,盡行殺 死,凡一十六人,並無血跡。官司執柱囚之。十餘日,柱 吐痰二盌許,問其故,乃知所殺者皆其父母、兄嫂、妻 子、姊姪也。柱與如香皆論死。世宗肅《皇帝》命榜示天 下。觀此妖藥,亦是莨菪之流爾。方其痰迷之時、視人 皆鬼矣。解之之法,可不知乎?

根氣味

苦辛有毒。

主治

李時珍曰:「邪瘧、疥癬殺蟲。」

附方

卒發顛狂:莨菪三升為末,以酒一升漬數日,絞去滓, 煎令可丸,如小豆三丸,日三服,當見面,急,頭中如有蟲行,額及手足有赤豆處,如此並是瘥候也。未知,再 服取盡,神良。陳延之小品方

風痹厥痛:「天仙子三錢,炒大草烏頭、甘草半兩,五靈 脂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以螺青為衣,每服十丸,男 子菖蒲酒下,女子芫花湯下。」聖濟錄

久嗽不止,有膿血:「莨菪子五錢,淘去浮者,煮令芽出, 炒研,真酥一雞子大,大棗七枚,同煎令酥出,取棗日 食三枚。」又方:「莨菪子三撮吞之,日五六度,光祿李 丞服之神驗。」孟詵必效方

年久呷嗽至三十年者,莨菪子、木香、熏黃等分為末, 以羊脂塗青紙上,撒末於上,卷作筒,燒煙熏吸之。崔行 功纂要方

水腫蠱脹:方見「獸部」麢羊下 積冷痃癖,不思飲食,羸困者。莨菪子三分,水淘去浮 者,大棗四十九個,水三升煮乾,只取棗去皮核,每空 心食一個,米飲湯下,覺熱即止。聖濟錄

水瀉日久:青州乾棗十個,去核,入莨菪子填滿,扎定, 燒存性,每粟米飲服一錢。聖惠方

冷疳痢下:莨菪子為末,臘豬脂和丸,綿裹棗許,導下 部。因痢出,更納新者,不過三度,瘥。孟詵必效方 赤白下痢,腹痛,腸滑後重:大黃半兩,莨菪子炒黑一 撮,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普濟方

久痢不止,變種種痢,兼脫肛,莨菪丸:「用莨菪子一升, 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曬乾,炒黃黑色,青州棗一升去 皮核,釅醋二升,同煮搗膏,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 前米飲下。聖惠方

腸風下血:莨菪煎:「用莨菪實一升,暴乾搗篩,生薑半 斤,取汁銀鍋中,更以無灰酒二升搜之,上火煎如稠 餳,即旋投酒,度用酒可及五升即止,慢火煎令可丸, 大如梧子。每旦酒飲通下三丸,增至五七丸止。若丸 時粘手,則以兔絲粉襯隔之,火候忌緊,藥焦則失力 也。」初服微熱勿怪,疾甚者服過三日當下利,疾去,利 亦止絕有效。篋中方

脫肛不收:莨菪子炒研傅之。聖惠方

風牙蟲牙:《瑞竹堂方》:「用天仙子一撮,入小口瓶內燒 煙,竹筒引煙入蟲孔內,薰之,即死,永不發。」《普濟方》: 「用莨菪子入瓶內,以熱湯淋下,口含瓶口,令氣熏之, 冷更作,盡三合乃止,有涎津可去,甚效。」《備急方》:「用 莨菪子數粒納孔中,以蠟封之,亦效。」

牙齒宣落風痛:莨菪子末綿裹咬之,有汁勿咽。必效方 風毒咽腫,咽水不下,及瘰𤻤咽腫水,服莨菪子末二 錢匕,神效。外臺祕要

乳癰堅硬不作膿者,莨菪子為末,醋和傅瘡頭,根即 拔出。千金方

惡瘡似癩,十年不愈者:莨菪子燒研傅之。千金方 打撲折傷:羊脂調莨菪子末傅之。千金方

惡犬咬傷:莨菪子七枚,吞之,日三服。千金方

瘧疾不止:莨菪根燒灰,水服一合,量人強弱用。千金方 趾間肉刺:莨菪根擣汁塗之。《雷公炮炙論序》云:「腳 生肉刺,裩繫菪根」,謂繫於裩帶上也。 狂犬咬人,莨菪根和鹽擣傅,日三上。外臺祕要 惡刺傷人:「莨菪根,水煮汁浸之,冷即易,神方」也。千金方 《箭頭不出萬聖神應丹》。端午前一日不語,尋見莨菪 科根本枝葉花實全好者,道云:「先生伱卻在這裡。」道 罷,用柴灰自東南起圍了,以木椑子掘取根下周迴 土,次日日未出時,依前不語,用钁頭取出洗淨,勿令 雞犬婦人見,於淨室中以石臼搗如泥,丸彈子大,黃 丹為衣,以紙袋封懸高處,陰乾。遇有箭頭不出者,先 以象牙末貼瘡口,後用緋帛袋盛此藥放臍中,綿兜 肚繫了,當便出也。張子和儒門事親方

莨菪部紀事[编辑]

《史記太倉公傳》:「太倉公者,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醫 方術,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菑川王美人懷子而不 乳,來召意,意往飲以莨。」藥一撮。以酒飲之。旋乳意。 復診其脈而脈躁。躁者有餘病。即飲以消石。一齊出 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莨菪部雜錄[编辑]

《西溪叢語》:佛經頌云:「莨菪拾花鍼。」《本草》云:「莨菪,使人 健行,見鬼。」《藥性論》云:「熱,有大毒。生能瀉人,見鬼拾鍼 狂亂。」雷公云:「勿誤食,眼出暹火。」《史記》:「淳于意治王美 人懷子而不乳,來意以莨。」藥一撮。用酒飲之。旋乳。 今醫方並不言能通乳。或云性寒。或云熱。皆不能曉

蒟蒻部彙考[编辑]

釋名

蒟蒻。綱目      鬼頭。圖經

鬼芋。圖經      菩薩草:

蒟蒻圖

蒟蒻圖

《本草綱目》
[编辑]

《蒟蒻集解》
[编辑]

《馬志》曰:「蒻頭出吳蜀。葉似由跋、半夏,根大如盌,生陰 地,雨滴葉下生子。又有斑杖,苗相似,至秋有花直出, 生赤子。根如蒻頭,毒猛不堪食。虎杖亦名斑杖」,與此 不同。

《蘇頌》曰:「江南吳中出白蒟蒻,亦曰鬼芋。生平澤極多, 人采以為天南星,了不可辨。市中所收,往往是此。但 南星肌細膩,而蒟蒻莖斑花紫,南星莖無斑、花黃,為 異爾。」

李時珍曰:「蒟蒻出蜀中,施州亦有之,呼為鬼頭,閩中 人亦種之。宜樹陰下掘坑積糞。春時生苗,至五月移 之,長一、二尺,與南星苗相似,但多斑點,宿根亦自生 苗。」其「滴露」之說蓋不然。經二年者,根大如盌及芋魁, 其外理白,味亦麻。人秋後采根,須淨擦,或搗或片段, 以釅灰汁煮十餘沸,以水淘洗,換水更煮五、六遍,即 成凍子。切片,以苦酒五味淹食,不以灰汁,則不成也。 切作細絲,沸湯汋過,五味調食,狀如水母絲。馬志言 「其苗似半夏」,楊慎《丹鉛錄》言蒟醬即此者,皆誤也。王 禎《農書》云:「救荒之法,山有枌葛、蒟蒻、橡栗之利。」則此 物有益于民者也。其斑杖,即天南星之類有斑者。

根氣味

辛寒有毒。

李廷飛曰:「性冷,甚不益人。冷氣人少食之,生則戟人 喉出血。」

主治

《開寶》曰:「癰腫風毒,摩傅腫上,擣碎,以灰汁煮成餅,五 味調食,主消渴。」

發明

汪機曰:「按《三元延壽書》云:『人有患瘵,百物不忌,見鄰 家修蒟蒻,求食之美,遂多食而瘵愈。又有病腮癰者 數人,多食之亦皆愈』。」

附錄菩薩草

蘇頌曰:「生江浙州郡。凌冬不凋,秋冬有花,直出赤子 如蒻頭。冬月采根用。味苦,無毒。主中諸毒,食毒,酒研 服之。又諸蟲傷,搗汁飲,并傅之。婦人妊娠欬嗽,搗篩, 蜜丸服,神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