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第111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第一百十一卷目录
建都部汇考三
北魏〈太祖一则 孝文帝一则 出帝一则 孝静帝一则〉
北齐〈文宣帝一则〉
周〈孝闵帝一则〉
隋〈文帝一则〉
唐〈高祖一则 昭宗一则〉
梁〈太祖一则〉
后唐〈庄宗一则〉
后晋〈高祖一则〉
后汉〈高祖一则〉
后周〈太祖一则〉
辽〈太祖一则〉
宋〈太祖一则 高宗一则〉
金〈太祖一则 废帝一则 宣宗一则〉
元〈太祖一则 世祖一则〉
明〈太祖一则 成祖一则〉
坤舆典第一百十一卷
建都部汇考三
[编辑]北魏
[编辑]太祖都平城
[编辑]按:《魏书太祖本纪》:“天兴元年秋七月,迁都平城,始营 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八月,诏有司正封畿,制郊甸,端 径术,标道里。”
按《地理通释》,“拓拔氏世居北荒,力微迁定襄之盛乐。”
〈注〉盛乐县在朔州北。《汉志》“成乐。”
《禄官》分国为三部。
一居上谷北浑源西,东接宇文部,自统之。一居代郡之参合陂北,使子猗㐌统之;一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使猗卢统之。
晋怀帝时,刘琨表以猗卢为大单于封代公徙马邑。 〈唐为朔州〉城盛乐以为北都,修《故平城》以为南都。愍帝进 猗卢为代王。
食代常山二郡《通典》:“今代州城,后魏所置。”
贺傉始都东木根山,什翼犍更营盛乐。
建国元年,即位于《繁畤》北。三年,都云中之盛乐宫。四年,筑盛乐城于故城南八里。
《什翼犍》之孙珪立为代王,都云中,在朔州北三百馀 里。
《魏土地记》:“云中宫在云中故城东四十里。” 《唐志》:“单于府金河县,本道武所都,秦、汉云中郡地。”
改代曰魏。自云中徙都平城,置司州,代尹。
天兴元年,迁都平城。《后汉注》:今云州定襄县。《通典》:即今云州,隋云内县常安镇也。
孝文帝迁都于洛阳
[编辑]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七年,八月己丑,车驾发 京师南伐。九月庚午,幸洛阳。丙子,诏六军发轸。丁丑, 群臣请停南伐,帝乃止,仍定迁都之计。冬十月戊寅 朔,诏征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 洛京。乙未,设坛于滑台城东,告行庙,以迁都之意。乙 巳,诏安定王休率从官迎家于代京。十八年二月甲” 辰,诏天下,谕以迁都之意。三月壬辰,谕在代群臣以 迁移之略。十九年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按《李冲传》:车驾南伐,加冲辅国大将军,统众翼从。自 发都至于洛阳,霖雨不霁,仍诏六军发轸。高祖戎服 执鞭,御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首之前。于是大司马 安定王休,兼左仆射任城王澄等,并殷勤泣谏。高祖 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动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 欲班师,无以垂之千载。朕仰惟远祖,世居幽漠,违众 南迁,以享无穷之美,岂其无心,轻遗陵壤。今之君子, 宁独有怀?当由天工人代,王业须成故也。若不南銮, 即当移都于此,光宅土中,机亦时矣,王公等以为何 如?议之所决,不得旋”踵,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 休等相率如右。南安王桢进曰:“夫愚者暗于成事,智 者见于未萌。行至德者不议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 众。非常之人,乃能非常之事。廓神都以延王业,度土 中以制帝京。周公启之于前,陛下行之于后,固其宜 也。且天下至重,莫若皇居;人之所贵,宁如遗体!请上 安圣躬,下慰民望,光宅中原,辍彼南伐,此臣等愿言, 苍生幸甚。”群臣咸唱万岁。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 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 洛阳。冲言于高祖曰:“陛下方修周公之制,定鼎成周, 然营建六寝,不可游驾,待就兴筑城郛,难以马上营 讫。愿暂还北都,令臣下经造,功成事讫,然后备文物 之章,和王銮之响,巡时南徙,轨仪土中。”高祖曰:“朕将 巡省方岳,至邺小停春始便还,未宜。”遂不归北。寻以 冲为镇南将军,侍中少傅如故,委以营构之任。 按《韩麒麟传》,麒麟子显宗,车驾南讨,兼中书侍郎。既
定迁都,显宗上书,其一曰:“窃闻舆驾今夏若不巡三齐,当幸中山,窃以为非计也。何者?当今徭役宜早息,洛京宜速成,省费则徭役可简,并功则洛京易就,往” “舆驾停邺,是闲隙之时,犹编户供奉,劳费为剧。圣 鉴矜愍,优旨殷勤,爵浃高年,赉周鳏寡,虽赈普霑,今 犹恐来夏菜色。况三农要时,六军云会,其所损业,实 为不少。虽调敛薄省,未足称劳,然大驾亲临,谁敢宁 息?往来承奉,纷纷道路,田蚕暂废,则将来无资,此国 之深忧也。且向炎暑,而六军暴露,恐生疠疫,此可忧 之次也。臣愿舆驾早还北京,以省诸州供帐之费,并 功专力,以营洛邑,则南州免杂徭之烦,北都息分析 之叹,洛京可以时就迁者,佥尔如归。”其二曰:“自古圣 帝必以俭约为美,乱主必以奢侈贻患。仰惟先朝,皆 卑宫室而致力于经略,故能基宇开广,业祚隆泰。今 洛阳基址,魏明帝所营,取讥前代。伏愿陛下损之又 损。顷来北都富室,竞以第宅相尚,今因迁徙,宜申禁 约,令贵贱有检,无得逾制。端广衢路,通利沟渠,使寺 署有别,四民异居,永垂百世不刊之范,则天下幸甚 矣。”高祖颇纳之。
《平阳郡公丕传》:高祖欲迁都,临太极殿引见留守之 官,大议,乃诏丕等,如有所怀,各陈其志。燕州刺史穆 罴进曰:“移都事大,如臣愚见,谓为未可。”高祖曰:“卿便 言不可之理。”罴曰:“北有猃狁之寇,南有荆、扬未宾,西 有吐谷浑之阻,东有高句丽之难,四方未平,九区未 定。以此推之,谓为不可。”高祖曰:“今代在恒山之北,为 九州之外,以是之故,迁于中原。”罴曰:“臣闻黄帝都涿 鹿,以此言之,古昔圣王不必悉举中原。”高祖曰:“黄帝 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亦迁于河南。”尚书于杲 曰:“臣诚不识古事,如闻百姓之言,先皇建都于此,无 何欲移,以为不可。安土重迁,物之常性,一旦南移,惧 不乐也。”丕曰:“陛下去岁亲御六军讨萧氏,至洛,遣任 城王澄宣旨,敕臣等议:都洛,初奉恩旨,心情惶越。凡 欲迁移,当讯之卜筮,审定吉否,然后可。”高祖谓丕曰: “往往邺中司徒公诞、咸阳王禧、尚书李冲等,皆欲请 龟占移洛吉凶之事。朕时谓诞等曰:‘昔周邵卜宅伊 洛,乃识至兆。今无若斯之人,卜亦无益。然卜者所以 决疑,此既不疑,何须卜也?昔轩辕卜兆龟焦,卜者请 访诸贤哲,轩辕乃问天老,天老谓为善,遂从其言,终 致昌吉。然则至人之量未然,审于龟矣。朕既以四海 为家,或南或北,迟速无常。南移之民,朕自多积仓储, 不令窘乏’。”丕曰:“臣仰奉慈诏,不胜喜舞。”高祖诏群官 曰:“卿等或以朕无为移徙也。昔平文皇帝弃背率土, 昭成营居盛乐。《太祖道武皇帝》神武应天,迁居平城。 朕虽虚寡,幸属胜残之运,故移宅中原,肇成皇宇。卿 等当奉先君令德,光迹洪规。前怀州刺史青龙、前秦 州刺史吕受恩等,仍守愚固。”帝皆抚而答之,辞屈而 退。
按《李宝传》:宝子承,承长子韶,历给事黄门侍郎。高祖 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 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 于此。”高祖称善。
按《任城王澄传》:高祖外示南讨,意在谋迁,斋于明堂 左个,诏太常卿王谌亲令龟卜,易筮南伐之事,其兆 遇革。高祖曰:“此是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之卦也。”群臣 莫敢言。澄进曰:“《易》言革者,更也,将欲应天顺人,革君 臣之命,汤武得之为吉。陛下帝有天下,重光累叶,今 曰卜征,乃可伐叛,不得云革命。此非君人之卦,未可 全为吉也。”高祖厉声曰:“《象》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也?” 澄曰:“陛下龙兴既久,岂可方同虎变?”高祖勃然作色 曰:“社稷,我社稷,任城而欲沮众也。”澄曰:“社稷,诚知陛 下之社稷,然臣是社稷之臣子,豫参顾问,敢尽愚衷。” 高祖既锐意必行,恶澄此对,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 亦复何伤?”车驾还宫,便召澄,未及昇阶,遥谓曰:“向者 之《革》卦,今更欲论之。明堂之忿,惧众人竞言,阻我大 计,故厉色怖文武耳,想解朕意也。”乃独谓澄曰:“今日 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 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 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任城意以为何如?”澄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 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高祖曰:“北 人恋本,忽闻将移,不能不惊扰也。”澄曰:“此既非常之 事,当非常人所知,唯须决之圣怀,此辈亦何能为也。” 高祖曰:“任城便是我之子房。”加抚军大将军、太子少 保,又兼尚书左仆射。及驾幸洛阳,定迁都之策。高祖 诏曰:“迁移之旨,必须访众,当遣任城驰驿向代,问彼 百司,论择可否。近日论革,今真所谓革也,王其勉之。” 既至代都,众闻迁诏,莫不惊骇。澄援引今古,徐以晓 之,众乃开伏。澄遂南驰还报。会车驾于滑台,高祖大 悦曰:“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
按:《地理通释》:“孝文太和十九年,迁洛阳,以平城之司 州为恒州,洛阳置司州河南尹。”
====出帝迁都于长安====按:《魏书出帝本纪》:“永熙三年,帝贰于齐,秋七月丁未, 遂出于长安。”
按《周书文帝本纪》,“魏永熙三年七月丁未,帝从洛阳 率轻骑人关,太祖备仪卫奉迎,谒见东阳驿,乃奉帝 都长安,披草莱,立朝廷,军国之政咸取太祖决焉。” 按《通志》,孝武帝为高欢所逼,出居长安,依宇文泰,是 为西魏。
孝静帝迁都于邺
[编辑]按《魏书孝静帝本纪》,永熙三年冬十月丙寅即位,改 天平元年。十月壬申,诏曰:“安安能迁,自古之明典;所 居靡定,往昔之成规。是以殷迁八城,周卜三地,吉凶 有数,隆替无恒,事由于变通,理出于不得已故也。高 祖皇帝式观乾象,俯协人谋,发自武州,来幸嵩县。魏 虽旧国,其命惟新。及正光之季,国步孔棘,丧乱不已, 寇贼交侵,俾我生民无所措手。今远遵古式,深验时 事,考龟袭吉,迁宅漳滏,庶克隆洪基,再昌宝历。主者 明为条格,及时发迈。”丙子,车驾北迁于邺。诏齐献武 王留后部分,改司州为洛州。以卫大将军、尚书令元 弼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洛州刺史,镇洛阳。诏从 迁之户,百官给复三年,安居人五年。十有一月庚寅, 车驾至邺,居北城相州之廨。改相州刺史为司州牧, 魏郡太守为魏尹。徙邺旧人西径百里,以居新迁之 人。分邺置临漳县,以魏郡、林虑、广平、阳丘、汲郡、𥟖阳、 东濮阳、清河、广宗等郡为皇畿。
按《李业兴传》,“出帝登极之初,业兴转中军将军、通直 散骑常侍。帝迁邺,起部郎中辛术奏曰:今皇居徙御, 百度创始,营构一兴,必宜中制,上则宪章前代,下则 模写洛京。今邺都虽旧,基址毁灭,又图记参差,事宜 审定。臣虽曰职司,学不稽古,国家大事,非敢专之。通 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 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 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由奏取定。 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天平二年,除镇南将 军,寻为侍读。于时尚书右仆射、营构大将高隆之被 诏缮治三署乐器、衣服及百戏之属,乃奏请业兴共 参其事。
按《通志》:“高欢立孝静帝,迁都于邺,是为东魏。”
按《彰德府志》:邺都南城在邺镇东南。《邺中记》云:“高欢 以北城窄隘,令仆射高隆之更筑此城,掘得神龟,大 逾方丈,具堵堞之状,城以龟象焉。因漳水近城,起长 堤为防,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以造水碾水磨云。”
北齐
[编辑]文宣帝都邺
[编辑]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不载。
按《通志》:“高氏继东魏居邺,谓之北齐。”
按:《地理通释》“北齐都”注:“后魏置相州,东魏初迁都,置 魏尹,北齐改为清都,以邺为上都,晋阳为下都,邺县 省入临漳县。”
周
[编辑]孝闵帝都长安
[编辑]按:《周书孝闵帝本纪》不载。
按《于谨传》:谨除卫将军,咸阳郡守。太祖临夏州,以谨 为大都督,兼夏州长史。及贺拔岳被害,太祖赴平凉, 谨乃言于太祖曰:“魏祚陵迟,权臣擅命,群盗蜂起,黔 首嗷然。明公杖超世之姿,怀济时之略,四方远近,咸 所归心,愿早建良图,以副众望。”太祖曰:“‘何以言之’?谨 对曰:‘关右秦汉旧都,古称天府,将士骁勇,厥壤膏腴。 西有巴蜀之饶,北有羊马之利。今若据其要害,招集 英雄,养卒劝农,足观时变。且天子在洛,逼迫群凶,若 陈明公之恳诚,算时事之利害,请都关右,帝必嘉而 西迁。然后挟天子而令诸侯,奉王命以讨暴乱,桓文 之业,千载一时也’。”太祖大悦。会有敕追谨为关内大 都督,谨因进都关中之策,魏帝纳之。
按《册府元龟》,“后周闵帝既受魏禅,都长安。”
按《通志》:“宇文氏继西魏,居长安,谓之后周。”
按《地理通释》:“周宇文氏继魏,都长安。”
〈注〉于长安城中置万年县。唐高宗幸故长安城,问侍臣:“秦、汉以来几君都此?”许敬宗曰:“秦居咸阳,汉惠帝始城之后,苻坚、姚苌、宇文周居之。”
隋
[编辑]文帝都长安
[编辑]按《隋书文帝本纪》:“开皇二年六月丙申,诏曰:朕祗奉 上元,君临万国。属生人之敝,处前代之宫,常以为作 之者劳,居之者逸,改创之事,心未遑也。而王公大臣, 陈谋献策,咸云羲、农以降,至于姬、刘,有当代而屡迁, 无革命而不徙。曹马之后,时见因循,乃末代之宴安, 非往圣之宏义。此城从汉雕残日久,屡为战场,旧经 丧乱,今之宫室,事近权宜。又非谋筮从龟,瞻星揆日, 不足建皇王之邑。合大众所聚,论变通之数,具幽显 之情。同心固请,词情深切。然则京师百官之府,四海 归向,非朕一人之所独有,苟利于物,其可违乎?”是则以吉凶之土,制长短之命,谋新去故,如农望秋,虽暂 劬劳,其究安宅。今区宇宁一,阴阳顺“序,安安以迁,勿 怀胥怨。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 都邑。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公私府宅,规模 远近,营构资费,随事条奏。”仍诏左仆射高颎、将作大 匠刘龙、钜鹿郡公贺娄子干、太府少卿高龙乂等创 造新都。十月,以营新都副监贺娄子干为工部尚书。 十二月,名新都曰大《兴城》。
按《庾季才传》:开皇元年,授通直散骑常侍。高祖将迁 都,夜与高颎、苏威二人定议,季才旦而奏曰:“臣仰观 元象,俯察图记,龟兆允袭,必有迁都,且尧都平阳,舜 都冀土,是知帝王居止,世代不同。且汉营此城,经今 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陛下协天人之心, 为迁徙之计。”高祖愕然,谓颎等曰:“是何神也!”遂发诏 施行。赐绢三百段,马两匹,进爵为公。谓季才曰:“朕自 今已后,信有天道矣。”
按《李穆传》:“穆拜太师致仕时,太史奏云,当有移都之 事。上以初受命,甚难之。穆上表曰,帝王所居,随时兴 废,天道人事,理有存焉。始自三皇,暨夫两汉,有一世 而屡徙,无革命而不迁。曹、马同洛水之阳,魏、周共长 安之内,此之四代,盖闻之矣?曹则三家鼎立,马则四 海寻分,有魏及周,甫得平定,事乃不暇,非曰师古。往” 者周运将穷,祸生华裔,庙堂冠带,屡睹奸回,士有包 藏,人稀柱石。四海万国,皆纵豺狼,不叛不侵,百城罕 一。伏惟陛下膺期诞圣,秉箓受图,始晦君人之德,俯 从将相之重。内翦群凶,崇朝大定;外诛巨猾,不日肃 清。变大乱之民,成太平之俗。百灵符命,兆庶讴歌,幽 显乐推,日月填积。方屈箕颍之志,始顺内外之请。自 受命神宗,弘道设教,陶冶与阴阳合德,覆育共天地 齐旨。万物开辟之初,八表光华之旦,视听以革,风俗 且移。至若帝室天居,未议经刱,非所谓发明大造,光 赞惟新。自汉已来,为丧乱之地,爰从近代,累叶所都, 未尝谋龟问筮,瞻星定鼎,何以副圣主之规,表大隋 之德?窃以神州之广,“福地之多,将为皇家兴庙建寝, 上元之意,当别有之。伏愿远顺天人,取决卜筮,时改 都邑,光宅区夏,任子来之民,垂无穷之业,应神宫于 辰极,顺和气于天壤,理康物阜,永隆长世。臣日薄桑 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丹赤所怀,无容噤 嘿。”上素嫌台城制度迮小,又宫内多鬼祅,苏威常劝 迁,上不纳,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至是,省《穆表》,上曰: “天道聪明,已有征应,太师民望,复抗此请,则可矣。”遂 从之。
按《通志》:“文帝继周,即都长安。开皇二年,帝以长安故 城,汉来旧邑,年代既久,凋弊实多,又制度狭小,不称 皇居,乃作新都于龙首山,在汉城东南。”
〈注〉“属杜县。”本后周之京兆郡万年县界也。
南直终南山子午谷,北据渭水,东临灞浐,西枕龙首, 谓之“大兴城。”
文帝初封《大兴公》,故登极以后,其命、城、县、门、殿、池及寺,皆以《大兴》焉。
按:《地理通释·隋都》注:文帝初封大兴公,故名正殿曰 大兴殿,宫曰大兴宫,宫北苑曰大兴苑,改万年县为 大兴县。或曰,宫之大兴殿,本大兴村,故名。《通典》:唐京 城是也。吕氏曰:“《西京记》云:‘大兴城南直子午谷’。”今据 子午谷乃汉城所直,隋城南直石鳖谷,则已微西,不 正与子午谷对也。《六典》:“京城东西十八里一百十五” 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皇城之南东西十坊, 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 凡一百十坊。
唐
[编辑]高祖都长安
[编辑]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唐书地理志》:“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至 德二载曰中京,上元二年复曰西京,肃宗元年曰上 都。”
〈注〉皇城长千九百一十五步,广千二百步。宫城在北,长千四百四十步,广九百六十步,周四千八百六十步,其崇三丈有半。龙朔后,皇帝常居大明宫,谓之“西内。”神龙元年,曰“太极宫。”大明宫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长千八百步,广千八十步,曰“东内”,本永安宫,贞观八年置。九年曰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百官献赀以助役。高宗以风痹,厌西内湫湿,龙朔三年始大兴葺,曰“蓬莱宫。”咸亨元年曰含元宫。长安元年复曰大明宫。兴庆宫在皇城东南,距京城之东。开元初置,至十四年又增广之,谓之“南内。”二十年,筑夹城,入芙蓉园。京城前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左临灞岸,右抵沣水,其长六千六百六十五步,广五千五百七十五步,周二万四千一百二十步,其崇丈有八尺。
按《册府元龟》,“高祖武德元年五月,受隋禅,都长安,改 隋大兴殿为太极殿,昭阳门为顺天门按《地理通释》:“高祖都长安。”
〈注〉本隋都。改“大兴县”,复为万年县。
《六典》:“京城,左河华,右陇坻,前终南,后九崚。皇城在京 城之中。”〈今谓之子城〉宫城在皇城之北。禁苑在大内宫城 之北。
按《长安县志》:“唐京城即隋大兴城,内外凡三重,东西 一十八里,南北一十五里,周六十七里。城门十,东南 西皆三门,惟北门一。坊市总一百一十区。万年长安 以朱雀街为界,其内为皇城,亦曰子城,东西五里,南 北三里。又内为宫城,东西四里,南北二里,周十三里, 崇三丈五尺。”其皇城之内,宫城之外,列诸府寺台省 舆卫。
昭宗迁都于洛阳
[编辑]按《唐书昭宗本纪》:天祐元年:“春正月戊午,全忠迁唐 都于洛阳。二月戊寅,次陕州。闰四月壬寅,次穀水;甲 辰,至自西都。”
按《旧唐书》,“天祐元年春正月己酉,全忠遣牙将寇彦 卿奉表请车驾迁都洛阳。丁巳,车驾发京师。癸亥,次 陕州,全忠迎谒于路。二月乙亥,全忠辞赴洛阳。闰四 月丁酉,车驾发陕州。壬寅,次穀水。甲辰,车驾由徽安 门入,朱全忠、张全义、宰相裴枢、独孤损前导。是日,上 谒太庙,礼毕还宫,御正殿,宣劳从官,卫士受贺。乙巳”, 上御光政门,大赦。制曰:“乃眷中州,便侯伯会朝之路; 运逢百六,顺古今禳避之宜。况建鼎旧京,我家二宅, 轘辕通其左,郏鄏引其前。周平王之东迁,更延姬姓; 汉光武之定业,克茂刘宗。肇葺新都,祈天永命,皆因 否运,复启昌期,或西避于戎狄,或载歼于妖孽。朕遭 家不造,布德不明,十载以来,三罹播”越,亦属灾缠秦 雍,叛起邠、岐。始幸石门,以避卫兵之乱;载迁华岳,仍 惊畿邑之侵。忧危则矢及辇舆,凌胁则火延宫庙。迨 至逆连宫竖,构结奸凶,致刘季述幽朕于下宫,韩全 诲劫予于右辅。莫非兵围内殿,焰亘九重,皆思假武 以容身,唯效指鹿而威众。矫宣天宪,欺蔑外藩,行书 诏以任情,欲忠良而获罪。虽群方岳牧,协力匡扶,拘 戎律于阻修,报朝恩而隔越。副元帅梁王全忠,以兼 镇近辅,总兵四藩,远赴岐阳,躬迎大驾。辛勤百战,尽 剿凶渠,营野三年,竟回銮辂。咸镐载新其宫阙,让、珪 绝类于阉徒,方崇再造之功,以正中兴之运。又邠岐 结衅,巴蜀连兵,上负国恩,下隳邻好。焚宫烈火,更延 爇于亲邻;却驾凶锋,复延侵于禁苑。抑又太乙游处, 并集六宫;罚星荧惑,久缠东井。元象荐灾于秦分,地 形无过于洛阳。爰有一二荩臣,洎四方同志,竭心王 室,共誓嘉谟。魏镇定燕,航大河而毕至。陈徐潞蔡,辇 巨轴以偕来。披荆棘以立朝廷,划灰烬而化轮奂。左 郊祧而右社稷,肃尔崇严。前广殿而后重“廊,蔼然华 邃,公卿佥议,龟筮协从。甲子令年,孟夏初吉,备法驾 而离陕分,列百官而入洛郊。观此殷繁,良多嘉慰,谢 罪太庙,忧惕惊怀,登御端门,轸恻兴感。盖以一人寡 祐,致万姓靡宁,工役艰疲,忠良尽瘁,克建再迁之业, 冀延八百之基。宜覃涣汗之恩,俟此雍熙之庆,涤瑕 荡垢,咸与维新,可大赦天”下,改天复四年为“天祐元 年。”於戏!肆眚阊阖,即安宫闱。虽九庙几筵,已閟于新 室;而诸陵松柏,遥隔于旧都。将务乂宁,难申绻慕。文 武百辟,执事具僚,从我千里而来,端尔一心莅政。恩 覃既往,效责从新。方当开国之初,必举慢官之罚。
梁
[编辑]太祖都汴
[编辑]按:《五代史梁本纪》:“开平元年夏四月戊辰,升汴州为 开封府,建为东都。”
按《册府元龟》,梁太祖开平元年四月诏曰:“古者兴王 之地,受命之邦,集大勋有异庶方,霑庆泽所宜加等。 故丰沛著起祚之美,襄、邓有建都之荣,用壮洪基,且 旌故里,爰遵令典,先示殊恩,宜升汴州为开封府,建 名东都。”是月,制宫殿门及都门名额,正殿为崇元殿, 东殿为元德殿,内殿为金祥殿,万岁堂为万岁殿,门 如殿名。大内正门为元化门,皇墙南门为建国门,滴 漏门为启运门,下马门为升龙门,元德殿前门为崇 明门,正殿东门为金乌门,西门为玉兔门。正衙东门 为崇礼门,东偏门为银台门,宴堂门为德阳门,天王 门为宾天门,皇墙东门为宽仁门,浚仪门为厚载门, 皇墙西门为神兽门,望京门为金凤门,宋门为观化 门,尉氏门为高明门,郑门为开明门,梁门为乾象门, 酸枣门为兴和门,封丘门为含曜门,曹门为建阳门。 升开封、浚仪为赤县,尉氏、封丘、雍丘、陈留为畿县。三 年二月,《敕东都》曰:“自升州作府,建邑为都,未广邦畿, 颇亏国体。其以滑州酸枣县、长垣县、郑州中牟县、阳 武县、宋州襄邑县、曹”州《戴邑县》、许州“扶沟县”、《鄢陵县》、 陈州“《太康县》等九县,宜并割属开封府,仍升为畿县。”
后唐
[编辑]庄宗都洛阳
[编辑]按《五代史唐本纪》,同光元年冬十月己卯灭梁,十一月甲子如洛京。三年三月辛酉,以洛京为东都 按《册府元龟》,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八月,敕:“三川奥壤, 四海名区,为帝王光宅之都,乃符瑞荐臻之地。”周朝 始建,卜年遂启于延洪;汉室中兴,即土是图于远大。 咸兹建极。至我本朝,壮丽可观,浩穰为最。千门万户, 实为“富庶之乡;接庑连甍,宛有升平之俗。而自伪梁 僭逆,诸夏凭陵,寻干戈而虐用烝黎,恣涂炭而毒流 草木,依凭兔苑,啸聚枭巢,遂令辇毂之间,鞠兴芜没 之叹。朕自削平大憝,纂嗣丕图,重兴卜雒之都,永启 朝宗之会,将资久远,须议葺修,务令壮观于九重,实 在骈罗于万户。京城应有空闲之地,任诸色人请射 盖造。”藩方侯伯内外臣寮,于京邑之中无安居之所, 亦可请射,各自修营。其空闲有主之地,仍限半年本 主自行修盖。如过限不见屋宇,亦许他人占射,贵在 成功,不得虚占。
按:《地理通释》:“后唐庄宗即位于魏州,灭梁,迁洛京。”
〈注〉二年,以洛京为东都。
后晋
[编辑]高祖都汴
[编辑]按,《五代史晋本纪》:“天福二年三月庚辰,如汴州。”“三年 冬十月庚辰,升汴州为东京。”
按《册府元龟》,晋高祖三年十月丙辰诏曰:“为国之规, 在于敏政;建都之法,务要利民。历考前经,朗然通论。 顾惟凉德,获启丕基。当数朝战伐之馀,是兆庶伤残 之后。车徒既广,帑廪咸虚。经年之挽粟,飞刍继日。而 劳民动众,尝烦漕运,不给供须。今汴州水陆要冲,山 河形势,乃万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爰自按 巡,益观宜便,俾升都邑,以利兵民。汴州宜升为东京, 置开封、浚仪两县为赤县,馀升为畿县。应旧制开封 府时所管属县,并可仍旧割属收管,亦升为畿县。”丁 亥,诏改大宁宫门为明德门,又改京城诸门名额,南 门尉氏门以薰风为名,西二门郑门、梁门以金义、干 明为名,北二门酸枣、封丘门以元化、“宣阳”为名。东二 门:曹门、宋门以“迎春”、“仁和”为名。
按《通鉴纲目》:“天福二年夏四月,晋迁都汴州。”
范延光聚卒缮兵,将作乱。会晋主谋徙都大梁,桑维翰曰:“大梁北控燕、赵,南通江、淮,水陆都会,资用富饶。今延光反形已露,大梁距魏不过十驿,彼若有变,大军寻至,所谓疾雷不及掩耳也。” 下诏托以洛阳漕运有阙,东巡汴州。
按《地理通释》:“晋石敬瑭镇太原,即位,都洛阳,徙都汴。”
〈注〉行阙以“大宁宫”为名。升汴州为“东京开封府。”
后汉
[编辑]高祖都汴
[编辑]按《五代史汉本纪》:“开运四年二月戊辰即位,五月丙 申,如东京,六月甲子,至自太原。”
按《通鉴纲目》:“天福十二年六月,晋主知远入大梁,复 以汴州为东京。”
按《地理通释》:“汉刘暠即位于太原,都汴。”
〈注〉改晋昌为“永兴军。”
后周
[编辑]太祖都汴
[编辑]按:《五代史周本纪》不载。
按《地理通释》:“周郭威都汴。”
〈注〉广顺二年,修大梁城。三年,筑郊社坛,作太庙于大梁。显德元年,废邺都。二年,以大梁城中迫隘,诏展外城。
辽
[编辑]太祖都皇都
[编辑]按《辽史太祖本纪》,“神册三年春二月癸亥,城皇都。 按《地理志》,上京临潢府,本汉辽东郡西安平之地,新 莽曰北安平。太祖取天梯、别鲁等三山之势,于苇甸 射金龊箭以识之,谓之龙眉宫。神册三年城之,名曰 皇都。天显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涞流河自西 北南流,绕京三面,东入于曲江,其北东流为按出河, 又”有御河、沙河、黑河、潢河、鸭子河、他鲁河、狼河、苍耳 河、辋子河、胪胊河、阴凉河、潴河、鸳鸯湖、兴国惠民湖、 广济湖、盐泺、百狗泺、大神淀、马盂山、兔儿山、野鹊山、 盐山、凿山、松山、平地、松林、大斧山、列山、屈劣山、勒得 山。唐所封大贺氏勒得王有基存焉。
上京,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 宜耕植,水草便畜牧。金龊一箭,二百年之基壮矣。天 显元年,平渤海归,乃展郛郭,建宫室,名以“天赞。”起三 大殿,曰“开皇”、“安德”、五銮中有历代帝王御容。每月朔 望、节辰、忌日,在京文武百官并赴致祭。又于内城东 南隅建天雄寺,奉安烈考宣简皇帝遗像。是岁太祖 崩,太宗援立,晋遣宰相冯道、刘煦等持节具卤簿法 服,至此册上太宗及应天皇后尊号。太宗诏蕃部并 依汉制,御开皇殿,辟承天门受礼。改皇都为上京,城 高二丈,不设敌楼,幅贠二十七里。门东曰迎春,曰雁 儿,南曰顺阳,西曰金凤,曰西雁儿,曰“南福。”其北谓之皇城,高三丈,有楼橹。门东曰安东,南曰大顺,西曰干 德,北曰拱辰,中有大内。内南门曰承天,有楼阁。东门 曰东华,西曰西华,此通内出入之所。正南街东留守 司衙,次盐铁司。次南门龙寺街南曰临潢府,其侧临 潢县。县西南崇孝寺,承天皇后建,寺西长泰县。又西 天长观。西南国子监,监北孔子庙,庙东节义寺。又西 北安国寺,太宗所建,寺东齐天皇后故宅,宅东有元 妃宅,即法天皇后所建也。其南具圣尼寺、绫锦院、内 省司、麹院、赡国省司二仓皆在大内西南。八作司与 天雄寺对。南城谓之“汉城”,南当横街,各有楼对峙,下 列井肆。东门之北,潞县。又东南,兴仁县。南门之东,回 鹘营,回鹘商贩留居上京,置营居之。西南同文驿,诸 国信使居之。驿西南临潢驿,以待夏国使。驿西福先 寺。寺西,宣化县。西南,定霸县。县西,保和县。西门之北, 易俗县。东,迁辽县。
周广顺中,胡峤《记》曰:“上京西楼有邑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有绫锦,诸工作、宦者、翰林、伎术、教坊、角抵、儒、僧、尼、道士、中国人、并、汾、幽、蓟为多。”宋大中祥符九年,薛映《记》曰:“上京者,中京正北八十里至松山馆,七十里至崇信馆,九十里至广宁馆,五十里至姚家寨馆,五十里至咸宁馆,三十里度潢水石桥,旁有饶州”,唐于契丹尝置饶乐,今渤海人居之。五十里保和馆,度黑水河,七十里宣化馆,五十里长泰馆。馆西二十里有佛舍民居,即祖州。又四十里至临潢府,自过崇信馆乃契丹旧境,其南奚地也。入西门,门曰金德,内有临潢馆。子城东门曰“顺阳。”北行至景福门,又至承天门,内有昭德、宣政二殿,与毡庐皆东向。临潢西北二百馀里号“凉淀”,在馒头山南,避暑处,多丰草,掘地丈馀,即有坚冰。〈按《辽史营卫志》:“国俗,秋冬违寒,春夏避暑。人主居则有斡鲁朵,行则有捺钵,虽建五都,实无常所也。太祖起自朔方,后徙皇都,故断以上京为辽都,馀都则入留都云。” 〉
宋
[编辑]太祖都开封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东京,汴之开封也。梁为东都,后唐罢,晋复 为东京,宋因周之旧为都。”建隆三年,广皇城东北隅, 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矣。雍熙 三年,欲广宫城,诏殿前指挥使刘延翰等经度之,以 居民多不欲徙,遂罢。宫城周回五里,南三门:中曰干 元,东曰左掖,西曰右掖。东西面门曰东华、西华。北一 门曰“拱宸。”乾元门内正南门曰“大庆”,东、西横门曰左、 右升龙。左、右北门内各二门曰左、右长庆、左右银台。 东华门内一门曰左承天、祥符。〈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天书降诏加其上祥 符二字〉西华门内一门曰“右承天。”左承天门内道北门 曰“宣祐”,正南门内正殿曰“大庆”,东西门曰左、右太和, 正衙殿曰文德,两掖门曰东、西上阁,东西门曰左、右 嘉福。大庆殿北有紫宸殿,视朝之前殿也。西有垂拱 殿,常日视朝之所也。次西有皇仪殿,又次西有集英 殿,宴殿也。殿后有需云殿。东有升平楼,宫中观宴之 所也。宫后有崇政殿,阅事之所也。殿后有景福殿,西 有殿北向,曰延和,便坐殿也。凡殿有门者,皆随殿名。 宫中又有延庆、安福观、文清景、庆云、玉京等殿,寿宁 堂、延春阁。福宁殿东西有门,曰左右昭庆。观文殿西 门曰延真,其东真君殿曰积庆,前建感真阁。又有龙 图阁,下有资政、崇和、宣德、述古四殿。天章阁下有群 玉、蕊珠二殿,后有宝文阁,阁东西有嘉德、延康二殿, 前有景辉门。后苑东门曰宁阳苑,内有崇圣殿、太清 楼。其西又有宜圣、化成、金华、西凉、清心等殿,翔鸾、仪 凤二阁,华景、翠芳、瑶津三亭。延福宫有穆清殿,延庆 殿北有柔仪殿,崇徽殿北有钦明殿,延福宫北有广 圣宫,内有太清、玉清、冲和、集福、会祥五殿,建流杯殿 于后苑。又有慈德殿、观稼殿、延羲阁、迩英阁、隆儒殿、 慈寿殿、庆寿宫、保慈宫、玉华殿、基春殿、睿思殿、承极 殿、崇庆、隆祐二宫,睿成宫、宣和殿、圣瑞宫、显谟阁、玉 虚殿、玉华阁、亲蚕宫、燕宁殿、延福宫、保和殿、玉清神 霄宫、上清宝箓宫。万岁山。艮岳旧城,周回二十里,一 百五十五步。东二门:北曰望春,南曰丽景。南面三门: 中曰朱雀,东曰保康,西曰崇明。西二门:南曰宜秋,北 曰阊阖。北三门:中曰景龙,东曰安远,西曰天波。《新城》 周回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门:中曰南薰,东曰宣 化,西曰安上。东二门:南曰朝阳,北曰含辉。西二门:南 曰顺天,北曰金辉。北四门:中曰通天,东曰长景,次东 曰永泰,西曰“安肃。”汴河上水门:南曰大通,北曰“宣泽。” 汴河下南曰上善,北曰“通泽。”惠民河上曰普济,下曰 “广利。”广济河上曰咸丰,下曰“善利。”上南门曰“永顺。”其 后又于金辉门南置开远门。
《宋史李怀忠传》:怀忠为左右厢都指挥使,上幸西京, 爱其地形势,得天下中正,有留都之意。怀忠乘间进 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禁卫数 十万人,仰给于此,帑藏重兵皆在焉。根本安固已久, 一旦遽欲迁徙,臣实未见其利。”上嘉纳之按《地理通释》:东京,开封府旧城。〈即汴州城〉唐建中初,李勉 筑。
〈注〉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本朝曰“阙城”,亦曰“里城。”
新城周显德三年,韩通筑。
周回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本朝曰“国城” ,亦曰“外城。”
大内据阙城之西北,宫城周回五里。
即唐宣武节度治所。梁为建昌宫,晋为大宁宫。建隆三年,广皇城之东北隅,按《洛阳宫殿图》修之。乾德三年,导五丈河,通皇城为池。祥符九年,增筑新城。熙宁八年,重修都城。
高宗都临安
[编辑]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八年,始定都于杭。”
按《地理志》:“行在所,建炎三年闰八月,高宗自建康如 临安,以州治为行宫。宫室制度,皆从简省,不尚华饰。 垂拱、大庆、文德、紫宸、祥曦、集英六殿,随事易名,实一 殿。重华、慈福、寿慈、寿康四宫,重寿、宁福二殿,随时异 额,实德寿一宫。”延和、崇政、复古、选德四殿,本射殿也。 慈宁殿,钦先、孝思殿、翠寒堂、损斋东宫讲筵所,资善 堂,“天章、龙图、宝文、显猷、徽猷、敷文、焕章、华文、宝谟九 阁,实天章一阁。”
按《宋史纪事本末》。高宗建炎元年。秋七月。帝以京师 未可往。手诏巡幸东南。冬十月丁巳朔。帝如扬州。二 年冬十月甲子。侍御史张浚请先定六宫所居地。诏 孟忠厚及六宫皇子如杭州。十二月乙卯。太后至杭 州。三年二月庚戌。刘正彦部兵卫六宫皇子如杭州。 壬子。帝南行至镇江府。翌日召从臣问去留。吕颐浩 乞留跸,以为江北声援,群臣皆以为然。王渊独言:“镇 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自通州渡江以据姑苏,将若 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帝意遂决。张卲上疏曰: “有中原之形势,有东南之形势,今纵未能遽争中原, 宜建都金陵,因江、淮、蜀、汉、闽、广之资,以图恢复。”不报。 壬戌,驻跸杭州,即州治为行宫。夏,四月,丁卯,帝发杭 州。乙酉,至江宁府,改府名建康。闰月辛卯,帝召诸将 议驻跸之地。壬寅,帝发建康,将如临安。考功员外郎 娄炤上疏言:“今日之计,当思古人量力之言,察兵家 知己之计。力可以保淮南,则以淮南为屏蔽,权都建 康,渐图恢复;力未可以保淮南,则因长江为险阻,权 都吴会,以养国力。”于是帝一意还临安,不复防淮矣。 冬十月,帝至临安。十二月壬午,议航海避兵。庚子,帝 移温、台。绍兴二年春正月丙午,帝自绍兴如临安,从 吕颐浩之请也。五年二月己丑,建太庙于临安。时太 庙神主寓温州,遣太常少卿迎神主奉安,帝行款谒 礼。殿中侍御史张绚言:“去年建明堂,今年立太庙,是 将以临安为久居之地,不复有意中原。”不报。七年春 正月癸亥朔,诏移跸建康。八年春正月戊戌,帝议还 临安。张守言:“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气象雄伟,且据 都会以经理中原,依险阻以捍御强敌。陛下席未及 暖,今又巡幸,百司,六军有勤动之苦,民力邦国有烦 费之忧。愿少安于此,以系中原民心。”不从。二月,癸亥, 帝发建康;戊寅,帝至临安。自是始定都矣。
金
[编辑]太祖都上京
[编辑]按:《金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也。国言金 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 盖取诸此。国初称为内地,天眷元年号上京。海陵贞 祐二年迁都于燕,削上京之号,止称会宁府。称为国 中者以违制论。大定十三年七月,复为上京。其山有 长白青岭、马纪岭、完都鲁水。有按出虎水、混同江、来 流河、宋瓦江、鸭子河。旧有会平州,天会二年筑,契丹 之周特城也。后废。
其宫室有乾元殿,天会三年建,天眷元年更名“皇极殿。” 庆元宫,天会十三年建,殿曰辰居,门曰景晖,天眷元年安太祖以下御容,为原庙。朝殿,天眷元年建,殿曰敷德,门曰延光,寝殿曰宵衣,书殿曰“稽古。” 又有明德宫。明德殿,熙宗尝享太宗御容于此,太后所居也。凉殿,皇统二年构,门曰延福,楼曰五云,殿曰重明。东庑南殿曰东华,次曰广仁;西庑南殿曰西清,次曰明义。重明后东殿曰龙寿,西殿曰奎文。时令殿及其门曰奉元。有泰和殿,有武德殿,有薰风殿。其行宫有天开殿,爻剌春水之地也。有混同江行宫。太庙、社稷,皇统三年建,正隆二年毁原庙。天眷元年以春亭名“天元殿” ,安太祖、太宗、徽宗及诸后御容。春亭者,太祖所尝御之所也。天眷二年作原庙,皇统七年改原庙乾文殿曰“世德” ,正隆二年毁,大定五年复建太祖庙。兴圣宫,德宗所居也,天德元年名之“兴德宫” ,后更名永祚宫,睿宗所居也。光兴宫,世宗所居也。正隆二年命吏部郎中萧彦良尽毁宫殿、宗庙诸大
族邸第及储庆寺,夷其址耕垦之。大定二十一年,复修宫殿,建城隍庙。二十三年,以甓束其城。有皇武殿,击球校射之所也。有云锦亭,有临漪亭,为笼鹰之所在。按:《出虎水》侧。
按《全辽志》:“开原即古肃慎氏地,后曰挹娄,元魏时号 曰勿吉,隋曰黑水靺鞨。唐贞观二年,始以其地为燕 州,开元中,置黑水府,以其部长为都督刺史,而置长 史以监之。元和以后属渤海,为上京龙泉府。契丹攻 渤海,黑水乘间复其地,号熟女直。后灭辽,遂建都,后 迁都于燕,改为会宁府,号上京。”
金宫开原城内。金天眷初,以此为上京,后废。
废帝迁都于中都
[编辑]按《金史废帝本纪》:天德三年三月壬辰,诏广燕城,建 宫室。四月丙午,诏迁都燕京。辛酉,有司图上燕城宫 室制度、营建阴阳,五姓所宜。海陵曰:“国家吉凶,在德 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 用卜为?”九月庚戌,赐燕京役夫帛,人一匹。四年二月 甲戌,如燕京。贞元元年三月辛亥,上至燕京。乙卯,以 迁都诏中外,改燕京为中都,府曰大兴。
按《地理志》,“中都路,辽会同元年为南京,开泰元年号 燕京,海陵贞元元年定都,以燕乃列国之名,不当为 京师号,遂改为圣都路。”
天德三年,始图上燕城宫室制度。三月,命张浩等增广燕城。城门十三:东曰“施仁、曰宣曜、曰阳春” ,南曰“景风” 、曰“丰宜” 、曰“端礼” ,西曰“丽泽” 、曰“颢华” 、曰“彰义” ,北曰“会城” ,曰“通元、曰崇智、曰光泰。” 浩等取真定府潭园材木,营建宫室及凉位十六。应天门十一楹,左右有楼,门内有左、右翔龙门及日华、月华门。前殿曰“泰安” ,左、右掖门,内殿东廊曰敷德门。大安殿之东北为东宫,正北列三门,中曰粹英,为寿康宫,母后所居也。西曰会通门,门北曰承明门,又北曰昭庆门,东曰集禧门,尚书省在其外。其东西门,左右嘉会门也。门有二楼,大安殿后门之后也。其北曰宣明门,则常朝后殿门也。北曰仁政门,傍为朵殿,朵殿上为两高楼,曰东西上阁门,内有仁政殿,常朝之所也。宫城之前廊,东西各二百馀间,分为三节,节为一门。将至宫城东西转,各有廊百许间,驰道尔傍植柳,廊脊覆碧瓦,宫阙殿门则纯用碧瓦。应天门旧名通天门,大定五年更。七年,改福寿殿曰寿安宫。明昌五年,复以隆庆宫为东宫,慈训殿为承华殿。承华殿者,皇太子所居之东宫也。泰和殿,泰和二年更名庆宁殿,又有崇庆殿、鱼藻池、瑶池殿位贞元元年建,有神龙殿,又有观会亭,又有安仁殿、隆德殿、临芳殿,皇统元年有元和殿,有常武殿,有广武殿,为击球习射之所。京城北离宫有大宁宫,大定十九年建,后更为宁寿,又更为寿安,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 琼林苑有横翠殿。宁德宫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华岛,又有瑶光楼。皇统元年有宣和门。正隆二年有宣华门,又有撒合门。
按《金图经》,“亮欲都燕,遣画工写京师宫室制度阔狭 修短,尽以授之。左相张浩辈按图修之。城之四围九 里三十步,自天津桥之门,北曰宣阳门,门分三,中绘 一龙,两偏绘一凤,用金镀铜实之。中门常不开,惟车 驾出入。两边分双只,日开两楼,曰文,曰武。”自文转东, 曰来宁馆,自武转西,曰会同馆。二馆皆为本朝使设 也。正北曰“千步廊”,东西对。两廊之半,各有偏门,向东 曰“太庙”,向西曰“尚书省”、通天门。观高八丈,门五,饰以 金钉,东西相去里馀。又设一门,左曰“左掖”,右曰“右掖。” 南城之正东曰“宣华”,正西曰“玉华”,北曰“拱宸门。”内殿 凡九重,殿三十有六,门阁倍之。正中位曰“皇帝正位”, 后曰“皇后正位。”位之东曰“内省”,西曰“十六位”,乃妃嫔 所居之地也。西出玉华门,为“同乐园”,瑶池、蓬瀛、杏林 尽在是。
宣宗迁都于南京
[编辑]按《金史宣宗本纪》:贞祐三年夏四月“乙卯,尚书省奏 巡幸南京,诏从之。五月乙亥,上南迁,诏告国内。太学 生赵昉等上章极论利害,以大计已定,不能中止,皆 慰谕而遣之,诣原庙奉辞。戊寅,将发雨,不果行,以南 京留守仆散瑞等尝请临幸,及行,先诏谕之。壬午,车 驾发中都。秋七月,车驾至南京。”
按:《地理志》:“南京路,国初曰汴京,贞元元年更号南京。”
都城门十四:曰开阳,曰宣仁,曰安利,曰平化,曰通远,曰宜照,曰利川,曰崇德,曰迎秋,曰广泽,曰顺义,曰迎朔,曰顺常,曰广智。官城门南门外曰南薰。南薰北新城门曰丰宜桥,曰龙津桥。北门曰丹凤,其门三:丹凤。北曰丹桥,桥少北曰文武楼。遵御路而北,横街也。东曰太庙,西曰郊社。正北曰承天门,其门五,双阙前引。东曰登闻检院,西曰“登闻鼓院。” 检院东曰左掖门,门南曰“待漏院。” 鼓院西曰右掖门,门南曰“都堂” ,直承天门北曰大庆门,门东曰“日精。”
门,又东曰左升平门、大庆门,西曰月华门,又西曰右升平门。正殿曰大庆殿,前有龙墀,又南有丹墀。东庑曰嘉福楼,西庑曰嘉瑞楼。大庆后曰德仪殿,殿东曰左昇龙门,西曰右昇龙门。正门曰“隆德”,内有隆德殿,有萧墙,有丹墀。隆德殿左曰东上阁门,右曰西上阁门,皆南向,鼓楼在东,钟楼在西。隆德之次曰仁安门。仁安殿东则内侍局,又东曰近侍局,又东则严祗门,宫中则称曰“撒合门。”少南曰东楼,则授除楼也。西曰西楼。仁安之次曰纯和殿,正寝也。纯和西曰雪香亭,亭北则后妃位也,有楼。楼西曰琼香亭,亭西曰凉位,有楼。楼北少西曰玉清殿。纯和之次曰福宁殿,殿后曰苑门,内曰仁智殿,有二太湖石,左曰“敷锡神运”,万岁峰右曰“玉京独秀”,太平岩殿曰“山庄”,其西南曰翠微阁苑门东曰仙韶院,院北曰翠峰峰之洞曰“大涤涌翠。”东连长生殿,又东曰涌金殿,又东曰蓬莱殿,长生西曰浮玉殿,又西曰瀛洲殿。长生殿南曰阅武殿,又南曰内藏库,严祗门东曰尚食局,又东曰宣徽院,院北曰御药院,又北右藏库,东则左藏库。宣徽院东曰点检司,司北曰秘书监,又北曰学士院,又北曰谏院,又北曰武器署。点检司南曰仪銮局,又南曰尚辇局。宣徽院南曰拱卫司,又南曰尚衣局。其南为繁禧门,又南曰安泰门,门与左昇龙门相直。东寿圣宫,两宫太后位也,本明俊殿试进士之所。宫北曰徽音院,又北曰燕寿殿,殿垣后少西曰振肃卫司,东曰中卫尉司。仪銮局东曰小东华门,更漏在焉。中尉卫司东曰祗肃门,少东南曰将军司。徽音、寿圣,东曰太后苑。苑殿曰“庆春”,与燕寿殿并,小东华与正东华门对。东华门内正北尚局,其西北曰“临武殿”,在掖门北。尚食局南曰宫苑司,其西北尚酝局、汤药局、侍仪司,少西曰符宝局、器物局,又西则撒合门也。嘉瑞楼西曰三庙,正殿曰“德昌”,东曰文昭,西曰“光兴”,德昌,后宣宗庙也。宫西门曰“西华”,与东华相直。北门曰“安贞。”
元
[编辑]太祖都和林
[编辑]按:《元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地理志》:“和宁路,始名和林,以西有哈剌和林河,因 以名城。太祖十五年,定河北诸郡,建都于此。初立元 昌路,后改转运和林使司,前后五朝都焉。”
太宗乙未年,城和林,作万安宫。丁酉,治迦坚茶寒殿,在和林北七十馀里。戊戌,营图苏胡迎驾殿,去和林城三十馀里。
世祖都大都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元年八月乙卯,诏改燕京为 中都,其大兴府仍旧。九年二月壬辰,改中都为大都 按《地理志》,大都路,唐幽州范阳郡,辽改燕京,金迁都 为大兴府。元太祖十年克燕,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 府,太宗七年置版籍。世祖至元元年,中书省臣言,“开 平府阙庭所在,加号上都,燕京分立省部,亦乞正名。” 遂改中都,其大兴府仍旧。四年,始于中都之东北置 今城而迁都焉。九年,改大都。十九年,置留守司。二十 一年,置大都路总管府。
按《刘秉忠传》:“初帝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 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 都为大都。
按《春明梦馀录》:元世祖问刘秉忠曰:“今之定都,惟上 都大都耳,何处最佳?”秉忠曰:“上都国祚短,民风淳;大 都国祚长,民风淫。”遂定都燕之计。
明
[编辑]太祖都应天
[编辑]按《昭代典则》:“洪武二年,上召诸老臣问以建都之地, 或言关中险固,金城天府之国;或言洛阳天地之中, 四方朝贡,道里适均,汴梁亦宋之旧京。又或言北平, 元之宫室完备,就之可省民力。上曰:‘所言皆善,惟时 有不同耳。长安、洛阳、汴京,实周、秦、汉、魏、唐、宋所建国, 但平定之初,民未苏息,朕若建都于彼,供给力役悉 资江南,重劳其民,若就北平要之,宫室不能无更,亦 未易也。今建业,长江天堑,龙蟠虎踞,江南形胜之地, 真足以立国。临濠则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 朕欲以为中都,何如’?”群臣称善。至是始命有司建置 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焉。
按《江宁府志》:“‘明太祖于元至正丙申三月取集庆路, 戊申混一海内,改路为应天府,大建城阙’。考诸都城 之域,惟南门、大西、水西三门,因旧更名聚宝、石城、三 山自旧东门处截壕为城,沿淮水北崇礼乡地,开拓 八里,增建南出者二门,曰通济、正阳。自正阳以东而 北,建东出者一门,曰朝阳。自锺山之麓,由龙广山围” 绕而西,抵覆舟山,建北门曰“太平。”又西据覆舟山、鸡 鸣山。缘湖水以北,至直渎山而西八里,又建北出者 二门:曰“神策”、“金川。”自金川北绕狮子山于内,雉堞东西相向,亦建二门,曰“锺阜”、“仪凤。”自仪凤迤𨓦而南,建 “定淮”、“清凉”二门,以接旧西门。而周门西出者五:由聚 宝北至金川、神策,比通济、正阳至太平之南北倍之。 由朝阳至石城三山,比定淮至神策之东城三山水 门至通济,水门之东西亦倍之。东尽锺山之南冈,北 据山控湖,西阻石头,南临聚宝,贯秦淮于内外,横缩 屈曲,计周九十六里。《外郭》西北据山带江,东南阻山 控野,辟十有六门:“东五曰姚坊、仙鹤、麒麟、沧波、高桥; 南七曰上方、夹冈、双”桥、凤台、驯象、大安德、小安德、西 一,曰江、东、北三,曰佛宁、上元、观音,周一百八十里。
成祖都北京
[编辑]按《成祖实录》,“永乐元年正月,礼部尚书李至刚等言: ‘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统, 其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 承运兴王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 都。制曰:‘可,其以北平为北京’’。”
十四年十一月,复诏群臣议营建北京。先是,车驾至 自北京,工部奏请择日兴工。上以营建事重,乃命文 武群臣复议。于是公、侯、伯、五军都督及在京都指挥 等官上疏曰:“臣等切惟北京河山巩固,水甘土厚,民 俗淳朴,物产丰富,诚天府之国,帝王之都也。皇上营 建北京,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比年车驾巡狩,四海 会同,人心协和,嘉瑞骈集。天运维新,实兆于此。矧河 道疏通,漕运日广,商贾辐辏,财货充盈,良材巨木已 集京师,天下军民乐于趋事。揆之天时,察之人事,诚 所当为而不可缓。伏乞上顺天心,下从人望,早敕所 司,兴工营建,天下幸甚。”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 太常寺等衙门尚书、都御史等官复上疏曰:“伏惟北 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 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胜,诚帝王万世之都。昔太 祖高皇帝削平海宇,以其地分封陛下,诚有待于今 日。陛下嗣太祖之位,即位之初,尝升为北京,而宫殿 未建。文武群臣合词奏请,已蒙俞允。所司抡材,川广 官民乐于趋事,长材大木,不劳而集。比年圣驾巡狩, 万国来同,民物阜成,祯祥协应,天意人心,昭然可见。 然陛下重于劳民,延缓至今。臣等切惟宗社大计,正 陛下当为之时。况今漕运已通,储蓄充溢,材用具备, 军民一心,营建之辰,天实启之。伏乞早赐圣断,敕所 司择日兴工,以成国家悠久之计,以副臣民之望。”上 从之。
北京营建。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 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复于皇城东南建皇太孙宫,东 安门外建十五邸,通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自永乐 十五年六月兴工,至十八年冬告成。诏曰:“开基创业, 兴王之本为先;继体守成,经国之宜尤重。昔朕皇考 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建都江左,以肇邦基。肆朕缵 承大统,惟怀永图。眷兹北京,实为都会。地势雄伟,山 川巩固。四方万国,道里适均。惟天意之所属,实卜筮 之攸同。乃仿古制,徇舆情,立两京,置郊社宗庙,创建 宫室。上以绍皇考太祖高皇帝之先志,下以开子孙 万世之弘规,且于巡狩驻守,实有便焉。爰自营建以 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今工已 告成,选十九年正月朔旦御奉天殿朝百官,诞新治 理,用致雍熙。於戏!天地清宁,衍宗社万年之福;山河 绥靖,隆古今全盛之基。”乃命礼部正北京为京师,不 称行在。
按《旧京遗事》:“京师大城一重,周四十五里,九门城周 正如印,南正阳,崇文、宣武,东朝阳,东直西阜成,西直 北德胜、安定。大城内为皇城,皇城六门:大明南向直 正阳门,东安直朝阳门,西安直阜成门,北安当德胜 门,大明东转长安左门,西转长安右门”,于京城正中, 皇城内树色菁葱,罘罳金雀,人骑马上可望也。城外 “红铺七十二,禁军守之。皇城内为宫城八门,正南第 一重曰承天之门,二重曰端门,三重曰午门。午门魏 阙分焉,曰左掖门、右掖门。”正南有五门也,东曰“东华, 西曰西华,北曰元武,周回红铺三十六,亦禁军守之, 城河绕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