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067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十七卷 |
第六十七卷目录
华山部汇考一
图
考
华山部汇考二
上古〈黄帝一则〉
有虞氏〈帝舜一则〉
秦〈始皇一则〉
汉〈武帝元封一则〉
魏〈元帝咸熙一则〉
北魏〈明元帝泰常一则 文成帝兴安一则 孝文帝太和一则〉
隋〈炀帝大业一则〉
唐〈高祖武德二则 元宗先天一则 开元六则 天宝二则 肃宗上元一则 僖宗干
符一则〉
宋〈太宗太平兴国一则 真宗大中祥符三则 哲宗元祐一则〉
金〈世宗大定二则〉
元〈世祖至元二则 仁宗延祐一则〉
明〈太祖洪武三则 惠宗建文一则 成祖永乐三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一则
英宗正统六则 代宗景泰二则 英宗天顺二则 宪宗成化六则 孝宗弘治五则
武宗正德一则 世宗嘉靖三则 穆宗隆庆二则 神宗万历一则〉
华山部汇考三
皇清〈顺治二则〉
山川典第六十七卷
华山部汇考一
[编辑]西岳华山
《夏书》曰太华。《周礼》曰:华山。《尔雅》曰:“西岳。”《山海经》曰:太 华,又曰小华。郭璞注曰:“小华即少华。”而《史记注》及《水 经注》又皆以为惇物山,或又曰垂山,今总称为西岳 华山。其山高五千仞,广十里,山形四方如削成,是为 太华,东与少华相连。太华在华阴县城南十里,少华 在华州城南十四里。历代皆有敕祭焉。
西岳华山图
考
[编辑]按:《书经夏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传〉东据华山之 南,西距黑水。〈疏〉梁州之境,东据华山之南,不得其山, 故云“阳”也。华山之西,雍州之境也。〈大全〉曾氏曰:“华山即 西岳,在梁、雍之界;其阳为梁州,其阴为雍州。”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疏〉《地理志》云:“太华在京兆 华阴县南。”〈蔡传〉“太华”,雍州山也。《地志》:“在京兆华阴县南”, 今华州华阴县二十里也。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蔡传〉《华阴》,华山之北 也。
按《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订义〉 易氏曰:“《汉志》京兆尹华阴县,太华山在南。后汉华阴 属弘农郡。”唐及今为华阳县。
按《尔雅释地》:“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释山河《南华》。〈注〉华阴山。〈疏〉注“华阴山”者,案《禹贡》“导河 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孔安国云 “河自龙门南流至华山北而东行。”然则此山在河之 南,故曰河南。华在华阴县界,故曰华阴山也。
华山为西岳。〈疏〉《白虎通》云:“岳者何谓?岳之为言捔捔 功德也。西岳为华,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 获也。”
《释草》:帛似帛,布似布,华山有之。〈注〉《草叶》有象布帛者, 因以名云。生华山中。
按《山海经·西山经》:“松果之山,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 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 蛇焉,名曰肥𧒭,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注〉即西岳 “华阴山也,山形上大下小,峭峻也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㸲牛, 其阴多磬石,其阳多㻬琈之玉,鸟多赤鷩,可以御火。 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 之已心痛。”〈注〉即少华山,今华阴山中多山牛山羊,肉 皆千斤。㸲音昨。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 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
按《史记封禅书》:“名山曰华山。”〈注〉正义曰:《括地志》云:“华 山在华州华阴县南八里,古文以为敦物也。”注云:“华、 岳本一山,当河水过而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蹋,开而 为两,今脚迹在东首阳下,手掌在华山,今呼为仙掌, 河流于二山之间也。”《开山图》云:“巨灵胡者,偏得神仙 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也。”
按:《汉书天文志》:“太白,主华阴山,凉、雍、益州。”
《地理志》:“京兆尹华阴。”〈注〉太华山在南,有祠。
按:《后汉书郡国志》,“弘农郡,华阴故属京兆,有太华山。” 〈注〉《左传》:“晋赂秦,南及华山。”《山海经》曰:“太华之山,削成 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 曰肥𧒭,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周武王放马牛于 桃林墟。孔安国曰:“在华山东。”《晋地道记》:“华山在县西 南。”
按《风俗通义五岳篇》:“西方崋山,崋者,华也,万物滋然 变华于西方也。”庙在弘农华阴县。
按《西迁注》:“华岳之胜,不惟峰峦耸削,上干青冥,而泉 水纵横,迅澓飞薄,悬瀑惊涛,澄潭急涧,触风烟,写日 月,迸流霞嶂,戛击乱石间者,前后接响,东岳不逮也。 水下流经岳殿前,至后为大池,冬夏不干。西岳华山 地肺女几为佐命,西城青城峨眉嶓冢,西元戎山吴 山为佐理。”
按:《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华山为西岳,在弘农华 阴县西南。〈注〉古文之惇《物山》也。
《禹贡》云:“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按:禹叙雍州,不言华山,故以惇物当之。然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已记之矣。《汉书》云“惇物,山垂山也” ,岂“垂” “华” 二字相乱邪?
《河水注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 荡,脚蹋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开山图》 曰:“有巨灵胡者,偏得神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河。所谓 巨灵赑屃,首冠灵山者也。常有好事之人,故升华岳 而观厥迹焉。”自下庙历列柏,南行十一里,东回三里, 至中祠。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谓之北君祠。诸欲升 山者,至此皆祈请焉。从北南入谷七里,又届一祠,谓 之“石养父母”,石龛木主存焉。入〈疑作又〉南出一里,至天 井。井裁容人,穴空迂回,倾曲而上,可高六丈馀。山上 又有微涓细水,流入井中,亦不甚沾。人上者皆所由 涉,更无别路。欲出井望空视明,如在室窥窗也。出井 东南行二里,峻坂斗上斗下,降此坂二里许。又复东 上百丈崖,升降皆须扳绳挽葛而行矣。南上四里路, 到石壁,缘傍稍进,迳一百馀步。自此西南出六里,又 至一神。名曰“胡趋寺。”〈郭缘生述征记神作祠趋作越〉神像,有童子之 容。从祠南历夹岭,广裁三尺馀,两箱崖数万仞,窥不 见底。祀祠有感,则云“与之平也”,然后敢度。犹须骑岭 抽身,渐以就进,故世谓斯岭为“搦岭”矣。度此二里,复 届山顶,上方七里,灵泉二所,一名蒲池,西流注于涧, 一名太上泉,东注涧下。上宫神庙近东北隅,其中塞 实杂物,事难详载。自上宫东北出四百五十步,有屈 岭,东南望巨灵手迹,唯见洪崖赤壁而已,都无山下 上观之分均矣。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 关,灌水注之。水出松果之上,北流迳通谷,世亦谓之 通谷水,东北注于河,《述征记》所谓潼谷水者也。或说 因水以名地也。河水自潼关东北流,水侧有长坂,谓 之黄卷坂,傍绝涧,涉此坂以升潼关,所谓“溯黄卷以 济潼关”矣。历北出东通,谓之函谷关也。邃按天高, 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崄。故《西京赋》 曰:“岩崄周固,衿带易守。”所谓秦得百二,并吞诸侯也。 是以王元说隗嚣曰:“请以一丸泥东封函谷关,图王 不成,其弊足霸矣。”郭缘生记曰:汉末之乱,魏武征韩 遂,马超连兵此地。今际河之西,有曹公垒。道来原上 云:李典营,义熙十三年,王师曾据此垒。《西征记》曰:“沿 路逶迤,入函道六里旧城,城周百馀步,北临大河,南 对高山,姚氏置关以守峡。宋武王入长安,檀道济、王 镇恶,或据山为营,或平城结垒,为大小七营,滨带河 崄,姚氏亦保据山,原阜之上,尚传故迹矣。关之直北, 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戴延 之所谓“风堆”者也。南则河滨姚氏之营,与晋对岸。 《渭水注》:渭水迳县故城北,春秋之阴晋也。秦惠文王 五年,改曰宁秦,汉高帝八年,更名华阴,王莽之华疆 也。县有华山。《山海经》曰:“其高五千仞,削成而四方,远 而望之,又若华状。”西南有小华山也,山上有二泉,东 西分流,至若山雨滂湃,洪津泛洒,挂溜腾虚,直“泻。山 下有汉魏文帝二庙,庙有石阙数碑,一碑是建安中立。《汉镇远将军段煨更修祠堂碑》文,汉给事黄门侍 郎张昶造,昶自书之,元帝又刊其二十馀字,二书有 重名于海内。又刊侍中司隶校尉锺繇、弘农太守毋 丘俭姓名广六行郁然循平”,是太康八年。弘农太守 河东卫叔始为华阴令,河东裴仲恂役其逸力,修立 坛庙,夹道树柏,迄于山阴。事见永兴元年《华百石所 造碑》。
按:《唐书天文志》:“鹑首实沈,以负西海,其神王于华山, 太白位焉。”
《地理志》:“华州华阴郡华阴。”〈注〉垂拱元年更名“仙掌”,神 龙元年复曰华阴。上元二年改曰太阴,华山曰“太山。” 宝应二年,复故名。有岳祠。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泰华山在华州华阴县南 八里。”〈注〉太华西八十里少华之山,《西京赋》“缀以二华。” 少华山,在华州郑县东南十里。
按《三才图会》《华山图考》:华山,五岳之西岳也。《周礼》豫 州,其镇山曰华山。《华山记》云:“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 服之羽化,因曰华山。”出城南,三峰在望,插天寒碧,映 入脾肺。七里至云台观,后周武帝时,焦道广居云台 峰,筑此延之。又南行二里,至玉泉院,宋端拱中建,以 居希夷先生者也。院后有冢。至五里关,往时避兵者 就险垒石为关,额曰“通天第一门。”行四里,为希夷峡。 山势壁立,涧水经其中,汇作小池,从石室傍下之,如 琴如筑,鸣声悦耳,希夷脱骨于此。或云即张超卧仙 坪也。半壁有穴,飞抱之。又里许,至桫罗坪,遂至桫罗 庵。庵外东面石壁可数十丈,鸣瀑挂壁而下,有坎,两 两直上,可容足趾。道士《郭全铭》曰:“此通上方峰,指石 罅为西元门。唐金仙公主修真于此,驾鹤飞去。白云 宫、细辛坪在焉。悬铁锁而上,不似三峰,时通人迹。北 望山头,有石如柱,为系马峰。西望西山,桃花盛开,不 知绝壁,何缘著种。”或云:“风吹花片,粘之辄生花,雅淡 不似人间秾艳,花间似有物去来。”人云:“山羊善走险, 栖嵚崎中。南有回峰”,青柯所从之路也。四山高起,奇 秀满前,应接不暇,閴寂中泉声更自清迥。每望前峰, 已如路绝,攀缘逾焉。至十八盘山,最陡者十有八折 乃得上,故名。盘尽峰回,忽见垣屋鳞鳞缀前𪩘,则青 柯坪是矣。地势愈高,天然之景,争献秀爽。《视桫罗》又 过之,遥见泉挂山腰如练。此水帘洞也,直下三千尺, 自莲花峰来,度石桥,从左径上可里许,有回心石,从 此上千尺㠉。游人见险,心悸,率退转,是名“回心至千 尺㠉。”下盖绝壁,壁裂,裂之。两旁稍施斧凿,断树枝横 之以承足枝,相离尺许,凡千尺云。西折上百尺峡,峡 似㠉而裂,在峡之内。出峡登望仙台,方丈平石,可伫 立远眺。度二仙桥,石梁跨壑,草树清幽。过车箱崖,崖 如车箱,人缘轮以行,乃至老君离垢。绝壁有坎如西 元。余上之,如㠉如峡,而险更甚。谓老君登华,从此离 却垢气。云。过擦耳崖,崖峭立,蹑处仅容足。又下临深 壑,复至一崖,奇峭甚仰,攀折,全出石穴。以上有铁猿, 颦踞崖畔,曰:“猢孙愁。”过此忽开朗,则白云峰也。送至 险际,曰:“此阎王边,谓邻于鬼矣。”余摄衣以登,了无所 怖。乃至日月崖,谓两崖高起,日月出没,从山隙射之, 当是奇观。历金天洞,洞最宏敞。又经三元洞,洞似金 天,苍龙岭在其前。岭中起旁杀,蜿蜒入云,人从龙脊 行,危甚。石平处暂得休。伏视下方松顶,若蓬藋在苍 烟中。涛声万壑,疑泛巨海,刚风时时卷人衣,覆面岭 可百丈,真能褫魄。两傍石穴施铁柱,有仆有立。人云: 旧尝有栏,汉武帝登山御道也。度岭望见双松耸出 空际,曰:“此将军树矣。”自青柯以上无他树,树多青松 白杨。山高风锐,震撼无定,枝干盘曲,独此二松挺然 离立。有石曰上马石者,人曰:“昔有风道人,不知姓名, 游行山头。一日天马下之,风道人就石跨马行”空而 去。石傍有老松,倒挂,若虬龙下云端。忽昂首攫拏,至 趋云山崖。崖有宗土地祠,谓“华为群山之宗”也。已颓 圮,有四仙庵,为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丘长春修炼 之所。凡历数险,则玉女峰矣。大石如龟,殿立龟背,壁 瓦皆铁。人云“陶瓦则山风能飏去之也。”前一圆坎,水 绀碧,为玉女洗头盆。又其前石裂,裂可五尺,以石投 之,食顷犹有声。或云下通黄河,唐元宗祷雨进简于 此。刳龟腹为石室。旧有杨妓师事韩姑于此,韩肉身 犹在,槁而不腐。又南为三清洞,王道人结庵其右。上 东峰,冈石斜削,可数十丈,稍凿足迹,无草树枝蔓可 攀蹑,从者手接而上之,可达于岭。有三茅洞,前为小 殿,殿左有岩,临崖远眺,当东峰尽处,东南北三面无 他峰碍蔽。道人指点中条、首阳诸山,疑隔数里,黄河 如线,则近萦山足矣。村落比比云,此同州,此蒲州,此 某某千里之内,可俯而视也。忽云生首阳,英英欲起。 道人因言:“云弥布峰峦,即数日下方不雨,一流动则 下方雨矣。”有时,晴云冉冉,孤飞入谷,忽已失之,盖归 云也。步前冈老君碁所,碁石方径五尺,三十二子,铁 为之,重不可举。与道人箕踞而语,忽闻鼓声,顷之如 雷。余讶焉。道人曰:“风入岩坎耳。”俄而东壁有隙光,启窗片月方起,光上射岩端白云纤洁如素锦。临崖端 下望,云如飘棉飞絮,平铺万里,仅山尖上出。循冈北 行,观仙掌岩,岩壁黑色石膏自壆中流出,随膏凝结, 黄白相间。远望之,见其大者五岐如指。后人好奇,遂 谓巨灵擘山,掌迹犹存。右折观新洞,洞颇高广,犹未 讫工。同州马君怡额之曰“迎阳”,盖华当少阴,迎阳以 妃合之,令有生气云。又上之为雷神洞。复右折为朝 元洞,洞之下有贺老避静处,穴石垂双锁而下之,锁 尽乃板道,以铜杙插之峻壁而板载之,铜杙之上复 缀壁锁,攀之而行。板道下背绝壁,松林随山麓起伏, 翠涛弥望。贺所栖室冯于突崖,炀灶犹在。室傍有岩, 高十馀丈,遥覆其室,朱书“全真岩”三大字。盖还出石 穴,复经阎王边,西折以上,为避诏岩。《希夷表》:“九重仙 诏,休教丹凤衔来。”盖此岩上覆如屋,怪状与分宁之 清水岩略等。西上为岳殿,下有希夷睡经旬处,锺离 云房过焉。候其息,以纸墨作黑白圈图之,授纯阳子 曰:“《先天混沌谱》也。”又下为老君炼丹之所,石炉径丈 馀,高可六尺。北行为西峰,石罅二尺直下,相传陈香 子斧劈之,留有足迹,或曰巨灵足也。又北上为西岳 大殿,殿之北为舍身崖。崖之东稍折而下,为镇岳宫, 玉井在焉。深可十丈,圆径半之。《记》云:“池生千叶白莲, 服之羽化。”又北上为莲花峰,视诸峰,不知更高几许, 觉得身在太清。中峰之下有石洼如白,凡二十有八, 上应列宿。自南而北如贯珠。水经其中,自崖端挂下 山腹,水帘洞泄之。道人为余指点云台、白云、白羊、松 桧、朝来玉挂、玉秀、毛女诸峰,张超石羊、黄神、藏马诸 谷,历历详说。山骨立五千仞,洞背琢成山坳。山罅有 土乃有树,树底多堕叶摧枝。岁月朽腐无寸草,石上 生万年松。草类亦藓类皆枯筮。一雨还青,《记》称“华山 神林斧犯之,辄逄虎狼。”岂然哉?山自青柯以上,樵者 所不能到,故栋梁之材,干霄合抱,皆得自全,不独樗 栎臃肿,匠所弃也。
按《陜西通志·山川考》:“少华山在华州南十四里,东连 太华,中峰曰少华峰,东曰独秀峰。唐昭宗幸华州,封 为祐顺侯。”
太华山在华阴县南十里。《山海经》云:“太华之山,削成 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是山为三 峰,南曰松桧峰,一曰落雁峰。李白登落雁峰,叹曰:“呼 吸之气,可通帝座,恨不携谢眺惊人句,来搔首问青 天耳。”即此。东曰明星玉女峰,西曰莲华峰,一曰芙蓉 峰。其上有太上全真崖、避诏崖,即陈抟卧仰处。天池、 八卦池、太乙池、菖蒲池、黑龙潭、二十八宿潭、明星玉 女祠、玉女洗头盆、石马、玉龟、仙人掌石、日月镇岳宫。 玉井,即韩愈诗所称“花开十丈藕如船”者。博台,即秦 昭王令工施钩梯处。又有石拆为唐明皇投简处。山 腹有洞,东曰昭阳,西曰西元,南曰正阳,北曰水帘,即 总仙洞天。《登真隐诀》云:“岳洞深三百”里,中有瑶台玉 室,树则苏茅芳林,泉则石髓金精。遥望洞中,方圆丈 馀,鸟道绝通,人迹罕到,时出异色云气。洞口有石,如 丹青画像,冠帔衣服,无不周备,号曰“石仙人,瀑布飞 流。”
“毛女峰”在华山下西𪩘,秦宫人毛女所居。
云台峰,在华山下东𪩘,两峰峥嵘,四面陡绝,上冠景 云,下通地脉,嶷然独秀,有若云台。
“白云峰”,在华山东北,唐金仙公主出家之所。明皇凿 穴求之,即今西元门。
瓮肚峰,在华山中方上,唐明皇嘉其高迥,欲于峰腹 大凿“开元”二字,填以白石,谏官谏,乃止。
《秦仓谷》,在华山东,即杨俨隐处。
《窦谷》,在华山东,即王遥隐处。
黄神谷,在华山东,真人黄芦子隐处。谷口有黄龙潭, 旱则祷焉。宋封广润侯。
《牛心谷》,在华山东,即槐市杨震教授生徒处。
文仙谷,在华山东,吕真君修道处。
瓮谷在华山西。谷口环抱如瓮,为商洛径道。
桃谷,在华山西,入谷八里,为张果晒经处。
大敷谷,在华山西,谷受秦岭以北东西诸水。
“仙谷”,在华山谷内,即张公超雾市。
车箱潭,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测。宋仁宗每岁 遣使投玉简于此。崇宁二年,封丰润侯,为天下第七 水府,祷雨辄应。
按《华州志山川考》:“岳顶中为莲花峰,为太上山,为明 星玉女祠,为玉女洗头盆,为石马,为玉龟蹑,为镇岳 宫,为玉井莲。”
《岳顶东峰》“为仙人掌”为石月。
《岳顶西峰》,为巨灵足。
《岳顶南峰》,为《落雁峰》,为《黑龙潭》,为《五粒松》,为《仰天池》, 为《全真人》。
《岳北腹中》为“石仙人洞”,为“水帘洞”,为“瀑布。”
岳顶东南,为老君洞,为太上泉,为丹炉,为菖蒲池,为 焦公岩,为碁石,为白鹿龛,为三公石室。碁近岳西北峰,为毛女峰,为壶公石室,为太极总仙洞, 为洞元石室,为肥𧒭穴,为筭场,为芦花池。 近岳东北,为云台峰,为试凿穴,为长春石室。
《岳中名》峰,“为上方,为西元门,为西元洞,为极真洞天, 为中方,为白云峰,为瓮肚峰,为驾鹤轩。”
近岳峰为灏天峰,为松桧峰,为玉柱峰,为“玉秀峰。” 岳迤东为王、刁三洞,为文仙谷。
又东为碧云洞,为碧云溪,为黄神谷,为牛心谷。 《岳》迤西为仙谷,为车箱潭,为修羊公石榻。
又西南为桃谷,为瓮谷,为竹谷,为罗敷山,为大敷谷。 又西南为华阳薮。
少华山东连太华,山峰稍低,故曰少华。入关者自华 岳过瞻巍耸,未尝不叹其为岳镇之雄。及西遵少华 诸峰而览也,则神秀屏障之设,又未尝不爱其为胜 绝之区。昔唐昭宗幸华州,归长安,封少华山神为佑 顺侯,房邺有《少华山佑顺侯碑颂》。张衡《西京赋》云:“缀 以二华。”谓太华、少华也。少华在华山西,少华山一带 峰峦东西本联络一山,无异陉别甗也,乃昔人犹各 命山峰之名,今姑从之。
按《山海经》,“太华山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 言太华为西方灵灏之气,其翠秀锺凝乎芙蓉,毓萃于支冢,虽群𪩘叠起,连峰突兀,则太华之馀气也。其实总为一山,而必以辅者拱太华,故曰小华也。考《舜典》,“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 亦如东巡之礼。而封太华,禅小华,礼固有然亦犹之封泰山而禅云亭也。再按《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九月,少华山崩。文彦博有“伤国体,敛民怨,致华山崩” 之说,盖崩者即阜头峰也。后人指阜头峰西南一小峰,名之曰小华山,即今之所谓少华山是也。崒嵂耸秀,仅关风气云尔,无奈左道者,于明万历间,始凿峰巅,刱建玉皇庙。少华神唐封佑顺侯,阜头峰神宋封显应侯,名虽有二,其实一神也。玉皇何帝,而临斯乎?夫以玉皇而临《少华》,不犹天子九五之尊,而亵以令尹百里之位耶?巅已凿矣,气运渐坏,昔有议补其阙者,后遂寝其事。今郡守蒲坂冯公,命诸生张纶、姬景、刘遇奇,伐石砌台,告厥成功焉。
《古迹考》:“小华西峰有秦皇观基,唐建浮图镇风有大 唐上元五年七月十五日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华州 刺史、上柱国、襄邑县开国子驸马都尉乔师望题铭。” 至宋复建元天上帝庙,庙后塔基尚存,今讹为唐郭 驸马墓。
按《华阴县志山川考》:“县之东南四十里曰禁坑,今曰 禁谷,以其盗关者必由之途,禁人往来,榷其征税。有 水迳,下通洛入潼水。其西十里曰松果之山,有佛头 崖,云覆其巅辄雨。三十里抵县界,为襄邓便道。”《水经 注》:“有灌水,出松果之上,即今潼谷。水北流经卫城蝎 子山入河,古称潼亭、潼津”皆因此。西曰水谷,又西曰 灵谷,郦道元以为“泥泉水出焉。”今近水谷下有泉,水 浊而赤,由小月沟、金盆寨过吊桥,西北注于渭。又西 为留翎巑,一曰朝阳山,端正嵯峨,有大郎庙。下二泉, 祷雨多应,世传葬伯起大鸟落羽于此,故名。又西曰 蒲谷涧,其水北流,稍西北转,称曰沙渠水,北入清河, 达于谓。涧东有关王城,俗传云长养“疮于此者,非。”或 曰:“观德王城近之。”又西为秦仓谷,产药物,即杨俨隐 处。又西为窦谷山,曰朝来,取朝华义洞。曰王刁三洞, 乃王遥隐处。其水西北流,曰小涧,自城南入长涧河。 又西曰黄神谷,真人黄芦子隐居之所。谷口有黄龙 潭,旱则祷焉。宋封广润侯。下多水,磨崖上饶。治平、熙 宁间,游人题名。元符中有“邵伯温同游”字,盖宋时为 真君观,朝使祈报多在此,址,废碑存。其水西北流,俗 曰大涧,南入长涧河。又西为牛心谷,乃杨震教授生 徒处。又西曰文仙谷,为吕真君修道处。又西即太华 山。山层云秀,二泉合流,雨过滂湃,洪津泛洒,挂溜腾 虚,直泻山下出谷始西北流,过朝元洞,循长城而北 注为王家河,过县西门外为西河,西转北折而东流 为清河,东三十里至贠庄入于渭。又西为仙谷,谷内 十里有车箱潭,宋仁宗每岁遣使投玉简于此。崇宁 二年,封丰润侯,为第七水府,祷多应。其水出谷,西北 流过潭谷利在坊车递北,经县十里长城桥,东北流 至土落方入于渭。又西为好汉山,以山势雄壮得名。 又西为瓮谷,谷口环抱如瓮,为商、洛经道,道险恶,前 令王时雍修治之。入谷十里,为吴王墓。四十里至瓮 岭,东转为华阳川,即古华阳薮也。《吕氏春秋九薮》之 一。七十里至秦山界,其水曰“黄酸之水”,南出升山,北 至于渠头,东流过页桥,合于仙谷水。又西为桃谷,以 多桃得名。入谷八里,张果晒经处。岭西为竹谷,云果 竹园,未详所是。又有天台山,总附会也。又西为罗敷 谷,一曰大敷谷,别于小敷谷也。入谷三里为百索潭, 十里为相公岭,二十里为鹿圈观,观傍为挝鼓潭。其 谷受秦岭以北东西诸水,以故其水最大,沙冲民田。 经敷水镇东北,逶蛇至滩子里入渭。敷水之西,相传为实。建德城有“横阵花园”,无据。惟《水经注》以为周武 王之告平城,所未详也。又西为葱谷《水经》抬头之东 北,至庄子村入河。又西为太谷,又西为方山谷。属县 之西,辐水不常有潦,则水从分界直北,兼受华州诸 水浸泆而东合于葱谷水。正德壬申,郡守桑溥引导 北流,邑都宪屈直记于碑。今令王九畴始修之,《水复 故道》,
《秩祀考》:西岳庙旧在黄神谷口,今县东三里。庙自汉 武帝始,唐增雄丽,今制灏灵。正殿六楹,寝殿四楹,两 翼司房八十馀间,阶下钟鼓楼各一,中竹槛二,池二。 泓前为金城门,门外神荼殿,祭器所西向列郁垒殿, 易服亭东向列,左宰牲所,右致斋所。再前为棂星门, 其外左碑亭,右香亭。碑楼七,门内五,门外二,又前台 门五。台上有楼,连珠亦五。宏敞瑰玮,可以眺指三峰。 最后鱼池一。大泓。近创修《藏经阁》。创基甫就,周围萧 墙凡三百七十四丈。庙外树两绰楔。南对又有亭,用 以备乐。盖真称巍然宇内矣。
按《华岳集峰麓名胜记》:“雄哉莲岳,壁立削成,直插天 外,昔人之述备矣。乃芙蓉明星玉女而下,叠嶂层峦, 霞标瀑布,突然谺然,呈奇竞秀,极幽遐瑰诡之状,令 人望之神竦,探之不穷。”
莲花峰,按《昭文馆记》称:“莲花峰上有三峰,上接三光。 中有石池二十八所,上应二十八宿。青松绿竹,丛生 高冈。白云翠霭,旋于幽阜。怀蕴金玉,蓄藏风雷,为大 帝之别宫,迺神仙之窟宅也。”又云:“一上四十里,卓立 五千仞,上有明星玉女之别馆,金天王之正庙。” 二十八宿池、仰天池、八卦池、太乙池,俱在岳顶中莲 花峰上。
“玉井”在莲花峰旁,中生千叶白莲。
太上山,按《昭文馆记》称,“莲花峰为太上山,四面削成, 高五千仞,回峦四合,三峰峥嵘,上广十里,鸟兽不居。” 老君洞在巅之东南峰
“太上泉”,在老君洞次北。
“菖蒲池”在“太上泉”之旁。
细辛坪,在岳顶西南隅。方圆三四亩,尽是细辛。 明星。玉女祠,在顶之中峰龟背上立祠堂。有玉女石 室、玉女圣像,并玉女石马。
玉女洗头盆在祠前有石臼五,臼中俱有水,号曰“玉 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澈,旱不竭,雨不溢。《神雾经》云: “明星玉女持玉浆饵之,令人得神。”
“玉女窗”,在云台南峰上,有石门,入丈馀,直上石窑,如 窗,望见南峰,明星玉女之别馆也。
石龟蹑在顶中,《玉女祠》在其上。其石似龟,东西八九 步,南北二十馀丈,两头壁立,其形如龟。前有石蹑,犹 如坼裂,阔可有五寸,其深不可测。以物投中,食顷犹 闻其下声,即古之“投简于岳府”之所也。
黑龙潭在顶之南峰上。人间暵旱,祈求必雨。宋崇宁 一年,敕封显润侯。 洞元石室在顶之西北峰上。其石室东西有二门,初 入才容身,侧入至石室中,周回五六丈。东门上接云 霞,西门下临地中,有石道君像,高三丈,戴三景扶辰 之冠,石衣文如九色杂罗之文。像多古钱,其钱多脚 一头,多孔一面,有文云“大布大篆。”
“芦花池”,近岳西北峰。后魏道士寇谦之弃其算筹,化 为葭荻,今名“芦花池”是也。
“碁石”,在岳顶东南隅,别一孤峰上,遥望有石,方如并 榻,真若碁局。
石仙人、瀑布。石仙洞、昭阳洞、正阳洞、西元洞、水帘洞。 石仙人在岳北面半腹中。《登真隐诀》云:“岳洞深三百 里,中有瑶台玉室,树则苏茅芳林,泉则石髓金精。”遥 望洞方圆可丈馀,鸟道绝通,人踪罕到,时出异色云 炁。洞口上有丹石,间青石,似丹青画出仙人之状,冠 帔衣服,无不周备,高下大小如人形,号曰石仙人。上 有瀑布,飞流直下一千馀丈。其石仙洞又称为水帘 洞。其岳有四洞,东曰昭阳,西曰西元,南曰正阳,北曰 水帘。
肥𧒭穴在顶之西北峰上。《山海经》云:“太华山有蛇焉, 名肥𧒭,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巨灵掌石月,巨灵掌在顶之东北峰上,石月在掌上。 《遁甲开山图》云:“巨灵得元元之道,与元气一时而生, 混沌之师,九元祖也。汉武帝观仙掌于县内,特立巨 灵神祠焉。”
云台峰在岳东北。其山两峰峥嵘,四面悬绝,上冠景 云,下通地脉,嶷然独秀,有若云台。下有穴,昔有人入 此穴,东出方山,行云“经黄河底,上闻流水之声。” 松桧峰、朝来峰、玉柱峰、玉秀峰,此四峰上尽是青松 桧柏,常有异色云气覆之,其峰耸翠孤峦,人迹希及。 太极总仙洞在岳西北毛女峰之西,其下有车箱潭。 三公山在岳之东南,三峰嶷然森秀,上像三台,故号 “三公。”
“醴泉”,在古庵直下。水微有酒香,为国之瑞,屡招凤饮旁有玉女神祠。
玉泉在张超谷口,其水色如浆,因置玉泉院。
黄龙潭在神谷口。祈雨感应,封广润侯。 车箱潭,在仙谷里十里,乃太极总仙洞直下。宋仁宗 明道中,每岁遣使投金龙玉简。宋徽宗崇宁二年,封 丰润侯。按《水府记》云:“天下一十八处水府”,华山车箱 潭乃第七水府也,与南海温江同,皆投金龙玉简之 处。
素灵宫,按《太平广记马周传》:“华山有素灵宫,迺总天 洞府,十洲三岛神仙之所也。”
极真洞天。按《十大洞天记》,第一王屋山小有洞天,周 回一万里。杜甫诗云:“万里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第四 华山西元洞,周迥三千里,名极真洞天。其洞中天地 高大,日月星辰风云草木,与外无异,惟日停轮耀赫, 朗接太空,乃长春之境。宫阙楼台,尽是金玉七宝所 成,旁生紫林芳花,玉髓金津。素灵真人颂曰:“异果奇 花不可名,寻真何用到蓬瀛。碧云天地洞中列,白玉 楼台象外生。万壑芝兰盘峭拔,千峰岚霭耸峥嵘。八 公曾此分金液,服尽全家上《太清》。”
总仙洞天,按三十六《小洞天记》云:“第一霍童山洞,周 回三千里,名蓬元洞天。第三西岳华山洞,周回三百 里,名总仙洞天。”素灵真人赞曰:“坠石为仙号七星,五 门日月转元程。云飞雨散天中去,管得林峦生异名。” 《古迹》考:御道在仙掌峰北,乃昇岳路也。汉武帝、唐元 宗曾游此,因名之。今两旁有石臼子,乃当时栽栏杆, 用锦绣遮护危险峰顶,须由御道跨苍龙,临云台天 井下有百尺㠉,自顶至青柯坪二十里,青柯坪出谷 口二十里,
老君炼丹炉在苍龙岭之东北峰上。老子见周之衰, 西迈流沙,至函谷关。关令尹喜占其气,知真人将过, 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 事。后隐华山,顶之东南峰有老君洞。
毛女峰在岳之西。毛女字玉姜,秦始皇宫人,见国祚 将亡,遂负琴入山之北峰上隐居,服松柏叶,饮泉水, 体生绿毛。世人见之,称毛女洞。至今洞中有鼓琴之 声,道人尝闻之。峰下有白石寺,久废。
修羊公石榻,在岳之西北仙谷中,石室有石榻,修羊 公常卧于上,石榻尽穿陷,常不食。汉景帝问曰:“公有 何能”,公不答,即化石羊,其背有字云:“修羊公谢天子。” 后置石羊于通灵台。羊又去,不知所之。
《裴君石室》,在岳顶之西北峰上,即洞元石室。昔清虚 真人裴君入石室精思至道,积二十三年,降五龙元 老之所。
算场在岳顶上。后魏道士寇谦之,洞晓浑天仪,尤善 乾象。曾定《天元五纪》,其算有差。后成公与真人佯狂 而来,假为货客,误触算筹,其算乃合。谦之悔恨,独居 山林,遂随真人去,弃其馀算筹化为葭荻,即芦花池 是也。
《卫叔卿博戏》石即碁石,汉武帝登岳时,见一人羽衣 鹤冠,乘云车,驾白鹿而从天降,武帝惊问为谁,答曰: “山中卫叔卿也。”帝曰:“若是山中人,乃朕臣也。”忽失叔 卿所在,帝甚悔恨,即遣使梁伯至山中推求叔卿不 见,但得其子名度世。帝曰:汝父在何处?度世曰:“臣父 少好仙道,委家而去,入华山四十馀年矣。”帝使梁伯、 度世求之于华山绝顶上,望见其父与数仙博戏石 上,但见紫雾郁郁,又见数童执幢节立其后,度世等 望而百拜。叔卿曰:“前为太上所遣,欲诫帝为穷黩事, 而帝强梁自尊,而反欲臣我,不足与语,是以去耳。”又 诫度世曰:“汝慎不得为汉臣,亦不得为帝语也。”梁伯 度世于是拜辞而去。
张超谷,后汉张楷,字公超,结庐此地。学者如市,又能 为五里雾,故称“张超雾市。”每跨蹇驴入市,晚即携壶 荷锸,带酒而归。
卧仙坪在张超谷内。有一石室,张超真人蜕骨之所, 为樵牧嬉戏于其间,有飞石自空来,塞其穴,今称“卧 仙坪。”
石羊城仙谷,在张超谷之西,以黄初平、初起弟兄二 人得仙于此山谷,故名仙谷。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少 时家使牧羊,久而不归。其兄初起寻觅四十年后,闻 市中有一道士,言人休咎如神。初起迺问之,道士曰: “太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名初平,是卿之弟耶。”初 起拜谢,即随道士入此谷中,见弟悲喜语毕,问弟羊 “今何在?”初平曰:“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但见石而还,与 初平俱往视之,初平乃叱石曰:“羊起,白石尽变为羊, 数万头兄。”初起叩头曰:“弟独得仙,吾可学乎?”初平曰: “若有志,可得也。”初起弃妻子,拜弟为师,乃俱成列仙。 叱石处四面宽广,有似城垒,俗称为石羊城。
文仙谷,吕真君隐居之所。真君来此,易姓姬,更名洞 明,道号抱真子。居华山莲花峰下文仙谷内,结庵四 十年,人无识者。绍兴丙子秋前一日,谓门人刘裕之 曰:“张翁骊梁昇元,待吾久矣。”因作颂曰:“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口,世间坚的有,盛水不教漏。嘱付”裕之讫, 怡然卧化。裕之即藏遗骸于石室。后数岁,先生神现 泗州塔,题诗云:“姬州墨客,羽化三峰。”又数岁来谒,裕 之题诗云:“昔日曾居此,埋名四十春。红尘多少客,谁 是识余人。”又诗云:“余曾十载攻文墨,万卷诗书锁胸 臆。浮萍云水寄家缘,住在莲峰人不识。”后云:回公题 裕之寻所瘗尸处,惟见空棺。元丰间,《题琴》诗云:“野人 本是天台客,石桥南边有住宅,父子从来只两口,子 好歌诗我好拍。”又诗云:“四海遨游一野人,两壶霜雪 是精神。坎离之物会收得,龙虎丹行运水银。”其碑见 在文仙谷,今称为羽谷庵。
牛心谷。昔杨震隐遁居此,讲授群书,学者如云。其谷 多槐,称杨震槐市。山岩间多五色鹜鸟,山上有雪,天 王圣迹,雪中观之,惟显天王披银甲,驰骤白马之状。 黄神谷,在岳之东,真人黄芦子隐居之所。黄楚人也, 姓葛名越。居此山,号两岳公。治病有千里而来求者, 或寄与姓名,无不愈。禁虎狼不敢动,飞禽不敢飞。受 术于赤松子。年过八十,力举千斤,行及奔马。时大旱, 召潭中龙催促升天,降大雨,一朝乘黄龙而去。 藏马谷、藏马龛俱在岳东。汉武帝求仙于华山下,造 灵集宫、存仙殿、望仙门,有神马自华山出,帝令置内 栈,马不久留,使人寻之,见在此山谷中石龛下,故名 “藏马谷。”藏马龛石上,马迹尚存。
神土岩,在云台峰东南百步。周武帝时,有道士焦道 广独居云台峰,辟粒餐霞,常有二青鸟报未然之事。 周武帝亲诣山庭,临轩问道,因于谷以置云台观。道 广欲构房廊,精思所感,石上涌出神土,用尽复生,于 今尚然。
仙油:䂵在云台峰壁中。焦道广每设斋醮,天降油于 此。后弟子洪仙等见道广乘一物如麟,往而不返。后 此油亦不复见矣。
避诏岩在华山西南,险不可言,自古隐遁之士藏真 之所。焦道广、贺元希、陈希夷俱养静于此,故曰“避诏 岩。”岩之额有希夷手书“避诏岩”三字,迄今墨迹尚鲜, 纸犹坚白,则仙风道骨之一验也。
《试凿穴》,在云台北峰北面,可高百尺,其深不测。穴边 有一石,大小阔狭,状如凿出,乃希夷先生蜕骨之所。 白云峰,在岳之东北,唐明皇妹金仙公主修行之所, 名曰“白云宫。”八仙洞,有岳棚,上竹园、下竹园,枣树、栗 子林、花圃、药畦、硙碓见在焉。白云宫侧有焦真人石 洞。
白羊峰,在岳之西北五里,层崖晃朗,洞室空濛。昔有 人隐此峰,莫知名姓,常乘白羊往来尘世。后与弟子 介琰俱登仙,以此号为“白羊仙人。”有《禁山箓》,制虎豹 狼熊符七十道,行于世。
焦公岩,在岳东南。真人姓焦,字孝龙,河东人。常餐白 石,或分与坐客,其味如芋。后遭野火烧其庵,邻峰人 往视之,见先生危坐火中,庵烧尽,先生乃徐徐而起, 衣服并无焦灼。后数载,天忽大雪,人觅不见。忽于雪 中单衾而卧,颜色赫然,如盛夏之状,老稚人常有遇 之者。
“白鹿龛”,在岳之东,升岳路之右,乃鲁女生置,有飞泉 滴流,女生乃山中得道之仙,在华山二百年,莫知所 之。后忽有人于岳庙前见女生乘白鹿,从士女十馀 人,相别而去。
王、刁三洞,在岳之东。仙人王遥字伯辽,鄱阳人。有妻 无子,治病无不愈,亦不祭祀,不用符水鍼,或有邪魅 作祟,画地为狱,叩石呼之,见狐狸鼍蛇之类,皆斩而 焚之。有竹箧,令弟子钱哥以九节竹杖担之,十馀年 未尝见开,或逢羽衣,并不显。夜行见有炬火前导,后 至此岩洞中,见刁自然,即开竹箧,取出五舌竹簧三 枚,三人共鼓之,及遥辞去,刁自然云:“卿当早来,不可 久住尘寰,再期至此洞处。”后王刁、钱哥俱登仙,上洞 莫能到,中洞有飞石遮于洞门,下洞隐居者皆在其 中。
碧云洞。碧云溪俱在岳之东,乃郑云叟、罗隐之、翟士 端、郑隐,此四高士隐居之所。郑遨字云叟,南燕人,高 节不屈,弃妻子,闻华山五粒松凝脂千岁能延年,至 此洞隐居。天成中以拾遗召不起,赐号曰逍遥先生。 罗隐之,临江军新淦县玉笥山玉梁观道士,来居华 山,或临水,或登山,一觞一咏,高情自适。天福中,赐号 曰希夷先生。翟士端,字表正,齐人也,博通九经。祥符 中,真宗幸汾阴,礼召不起,无疾而逝,七日肢体犹温, 及火之,有声如雷,五色光炳燿。郑隐,字明处,兖之奉 符人。左臂有黑黡子,如北斗状,常居王、刁三洞口,自 冬涉春不出,人异之。祥符中,真宗祀后土,还驻跸驿, 下诏行在,赐号贞晦先生,又赐《归山歌》云:“岳中逸士 本藏名,常把琴樽适性情。尽日临流看水色,有时隐 几听松声。遍游万壑成嘉遁,偶出千峰翫治平。已薄 纷华存太素,从教两曜自亏盈。谈希夷,究元默,沃予 心。号无极,辞城阙,归山林。乐尔志,趣何深,好将吟啸畅冲襟。”
壶公石室,在岳之西北孤峰上有石室,可容十馀人, 有泉东北入雾市谷。东谷中即后魏道士寇谦之算 场,西谷中即修羊公石榻穿陷之所。壶公者,莫知姓 名,常悬空壶于座上,日入之后,辄跳入壶中。费长房 从之学,令住此石室,中有一方石,广丈馀,壶公以茅 绳系之,悬于空中,令长房坐于石下,使诸蛇虫竞来 啮绳,绳欲断而长房,坐卧自若,终无惧。公至,抚之曰: “子可教矣,赐子为地上主者。”令乘竹杖而归。后至葛 陂,投于陂中,竹化龙而去。后得役鬼魅之术。
燕公石室,在三公山。燕济字子微,汉明帝时人。隐居 石室,服苍术黄精,恒散发,亦有练巾,惟月朔节乃著 之,时复一琴一咏,常有黄白云覆其上。后辞别交友, 乘云而去。
长春石室,在云台山侧。大唐贞观中,有道士杜怀谦 居此石室。断谷不食,好吹长笛。令人多买笛至,于室 隅一吹之,投于岩下。笛尽更息岩中,累月不动,自号 “长春先生。”今石室嶷然,笛声不绝。
种药坪。王晖真人常饵苍术黄精,有驱虎豹之术。每 种黄精,即驾虎豹为耕耘,常乘虎豹,具韀辔之属,竹 杖策之,威仪如人乘骡马之状。常咏《九字诗》百馀言, 人莫解其意。后乃升天,不复见,名其地为“种药坪。” 驾鹤轩在中方半路,乃唐金仙公主乘鹤升天之处。 上方,白云宫中方,太清宫下方,云台宫上方,中方,下 方。此三宫皆因羽人焦道广建,唐元宗天宝中,命右 补阙集贤学士卫包修《三方记》。
西岳真君庙宋崇宁中,改为崇宁万寿观。绍兴中,改 为报恩广孝观。昔司马温公奏“天下建置五岳真君, 给赐金牌,永镇洞天福地。”
华岳观,汉武帝修建,后至宋祥符中,因“四《高士》”而复 兴。
鹿圈观原在竹谷岭西。宋大观中,因道士仇润之请 额,修建于华山之下。
拱极观宋宣和中修,建于岳前社。
太平兴国观原在关谷内。绍兴中,因道士焦虚请额, 修建于华山之下。
王母观,原在大罗峰下,古有庙。至唐贞观中,修建于 华山之下。
仙宫观唐金仙公主所居之宫,乘鹤之后,敕修为《仙 宫观》。
休粮院宋太平兴国中,太宗召休粮道者赴阙,赐经 一藏。及还山诗,赐号“岩静大师。”有《休粮诗》三百章,盛 传于世。
巨灵神祠,汉武帝修建。
拜岳坛,汉武帝拜祀之所。至唐太宗,修为镇岳灵仙 寺,后名“胜会院”,或名“昭庆寺。”
宣泽亭宋真宗拜岳坛在太华驿之侧。大中祥符四 年十月二十日,真宗拜岳之所,仍赐名为“宣泽亭。”有 御制碑,龙首龙座存焉。昔为禁地。
《物产考》:“千叶白莲,生玉井中,食之令人羽化。”
菖蒲生太上泉菖蒲池,其叶细如剑脊,其根每寸九 节,服之令人强健,延年益寿。
细辛,岳顶西南隅,方圆三四亩,尽是细辛。服之令人 身体生香,闻及百步。
紫柏岳顶东北峰上有紫柏,叶际碧露,以五月五日 油囊接之,食者可作地仙。
《五粒松》,“岳顶西南峰上有五粒松,平如偃盖,旁有青 萝长百尺,下生茯苓,具如人形,时生琥珀,夜即有光 如荷花,昼如牛目,服之遐举,夜可书字。”
肥𧒭详见《肥𧒭穴》。 “苍木 黄精。”
无忧树:陈希夷先生庵旁之树。
华山部汇考二
[编辑]上古
黄帝封山游于西岳
[编辑]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 按《封禅书》,“黄帝时万诸侯, 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 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太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 所常游与神会。”
有虞氏
[编辑]帝舜祭西岳
[编辑]按《书经舜典》:“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
按:《史记封禅书》:“舜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
秦
[编辑]始皇二十八年定西岳之祀
[编辑]按《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二十八年,议封禅祭山川 之事。”按《封禅书》,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 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华山春秋泮涸,祷赛如东 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异。
===汉===
武帝元封元年十月有事华山
[编辑]按《汉书武帝本纪》:元封元年“冬十月,诏曰:‘朕用事华 山,至于中岳,获駮麃,见夏后启母石’。”
魏
[编辑]元帝咸熙元年正月使使者以璧币祠华山
[编辑]按:《魏志元帝本纪》云云。
北魏
[编辑]明元帝泰常八年正月幸洛阳遣使以太牢祠华山按魏书明元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云云
[编辑]文成帝兴安三年正月遣有司修华岳庙立碑
[编辑]按《魏书文成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文成皇帝即位 三年正月,遣有司诣华岳修庙立碑。数十人在山上, 闻虚中若有声,声中称万岁”云。
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五月癸卯遣使祭华岳
[编辑]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隋
[编辑]炀帝大业十年十二月幸东都过祀华岳筑场于庙侧
[编辑]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礼仪志》云云。
唐
[编辑]高祖武德二年十月甲子祠华山十二月丙申猎于华山
[编辑]按:《唐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二年十月甲子,上亲祠华 岳。十二月甲辰,狩于华山。”
武德三年四月丙申祠华山。
按:《唐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旧唐书礼志》:“武德贞观之制,五岳四镇年别一祭, 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祭西岳华山于华州。”
元宗先天二年秋八月癸丑封西岳华山神为金天王
[编辑]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礼志》,元宗乙酉 岁生,以华岳当本命。先天二年七月正位,八月癸丑, 封华岳神为金天王。
按《华岳全集》:唐封金天王懿号册曰:“华山之神,既能 兴云致雨,而西方为最贵矣。轩辕皇帝游焉,以会神 灵,虞舜望焉,以觐群后。爰因夏氏,以迄隋室,朝更五 姓,载历三千,祀典相因,旧章未改。坛场庙宇,何代不 修,一祷三祀,无岁或缺。所以报生植,事灵神,未尝有 怠。其神祉休明,灾咎淫慝,亦未尝爽。”神祠在黄神谷 口,汉兴平初,迁于官道北,建立宫庭,祀事牲器视三 公之礼。
开元八年三月敕太常长官分祭华岳
[编辑]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开元十年,勒石《华岳》。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礼志》。“开元十年。 因幸东都。于华岳祠前立碑。高五十馀尺。又于岳上 置道士观。修功德。”
开元十二年。十一月丙寅。帝亲制华岳碑文。使勒石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 十二年。冬十一月庚申。幸东都。至华阴。上制岳庙文。 勒之于石。立于祠南。
按《册府元龟》:“十二年十一月丙寅,至华州,命刺史徐 知仁与信安王祎勒石于华岳祠南之通衢,帝亲制 其文。”
开元十三年五月戊戌,以亲制《西岳碑》示百寮,有五 色云见于前。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开元二十三年九月丁卯。群臣请封嵩华二岳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三 年九月丁卯。文武百官尚书左丞相萧嵩等累表请 封嵩华二岳。表曰:“臣闻封峦之运。王者告成。当休明 而阙典。乃臣子之深过。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受 命继天。应期光宅。垂庆云而覆露。畅和气以生成。物 荷深仁。”时惟天道,文明之化洽矣,穆清之风被矣。淳 源既泳,福应咸臻,盈于天壤,昭于方策,盖非愚下所 能颂美。且天之在上,日监在兹,嘉大圣之神功,降元 符以表德,恭伸昭报,祗事升中,古昔大猷,孰先兹道? 臣等观休征以上请,陛下崇谦让以固辞,事恐劳人, 抑其勤愿,德音所逮,自古未闻。昔虞巡四岳,周在一 岁,《书》称其美,不以为烦。宁彼华嵩,皆列近甸,复兹丰 稔,又倍他年。岁熟则馀粮,地近则易给。况费务盖寡, 咸有司存储。“无多,岂烦黎庶?吏当首路,以望属车。 陛下往封泰山,不秘玉牒,严禋上帝,本为苍生,今其 如何,而阙斯礼!伏愿发挥盛事,差择元辰,先检玉于 嵩山,次泥金于华岳,天休既答,人望见从,上下交欢, 生灵幸甚。臣等昧死,敢此竭诚,理在至公,祈于俯遂。 无任悃款之至,谨诣朝堂陈请以闻。”帝固让不从。手 诏报曰:“升中于天,帝王盛礼,盖谓臻兹淳化,告厥成 功。今兆庶虽安,尚少丰年之庆;边疆则静,犹有践更 之劳。况自愧于隆周,敢追迹于大舜。顷年迫于万方之请,难违多士之心,东封泰山,于今惕厉,岂可更议 嵩华,自贻惭恧。虽藉公卿,共康庶政,永惟菲薄,何以 克堪。朕意必诚,宜断来表也。”
开元二十八年九月己丑。群臣请封嵩华二山。不许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八年九 月己丑。邠王守礼。率宗子左丞相裴耀卿。率百官僧 道父老。皆于朝堂抗表。以时和年丰。请封嵩华二山。 帝抑而不许。
天宝三年四月丙辰遣宗正卿濮阳郡王祭西岳
[编辑]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天宝九载正月丁巳诏封华岳因灾停封。二月壬寅 瑞见西岳。
按《唐书元宗本纪》:“天宝九载正月丁巳,诏以十一月 封华岳。三月辛亥,华岳庙灾,关内旱,乃停封。”
按《旧唐书礼志》:天宝九载,将封禅于华岳,命御史大 夫王𫟹开凿险路,以设坛场,会祠堂灾而止。 按《册府元龟》:天宝九载正月,文武百寮礼部尚书崔 翘等,累上表请封西岳,刻石纪荣号。帝固拒不许。翘 等又奉表恳请曰:自今月辛亥至于癸丑,累表诚祈 请纪荣号。圣心龚默。让再三。臣等伏读纶言,退增 祗栗,敢重沥愚恳,期诸必遂。臣闻圣人之言,与《春秋》 而同信;上天之宰,将影响而合符。昭报不可以久稽, 成命不可以固拒。今灵山警跸,望玉銮之升中;儒林 展仪,思金匮之盛礼。发祥储祉,喻以封山,人事天时, 不可失也。伏惟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 陛下祖武宗文,重熙累洽,霑风化而砥砺,在动植而 昭苏。外户不扃,馀粮栖亩。其神功至道,广瑞殊祥,前 表缕陈,安敢浮说。夫修德以俟命,勒功以告成,将欲 竭款神祇,雍熙帝载,未为过越也。”伏惟览公卿之议, 考封禅之礼,陟华盖于翠微,转钩陈于云路,泥金于 菡萏之上,刻玉于明星之前,使《三五六经》,复再闻于 《唐典》;七十二姓不独纪于夷吾。敷景福以浸黎元,锡 大庆而后天地苍生之望也,朝廷之幸也。无任诚恳 悃款之至,谨诣朝堂奉表陈请以闻。”帝手诏不许,曰: 轻修大典,所不愿为。时或传中旨,请纪荣号,何如?”空 云:请封西岳。”乙卯,群臣又奉表请封西岳,曰:臣翘等 伏稽古训,上请增封,再奉明旨,未蒙允诺。臣”等承诏, 惶骇失图。臣闻省方展义,君人之大典;登封告成,王 者之丕业。是以古先哲后,道洽则封,所以答神祇之 功,增兆庶之福。无私于己,故行之者不思;必顺于天, 故言之者难夺。敢昧万责,竭诚终请。”伏惟《开元天地 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陛下绍文武之丕烈,合君 臣于昌运,均雨露,和阴阳,四海无波而静默,群生自 乐而仁寿。繇是德怀蛮貊,泽洎昆虫。宗庙祀典,罔不 祗肃;要荒殊俗,亦莫不庭。自皇王以来,载籍所记,未 有混区字,穷祯祥。地平天成,德茂道洽,若今日之盛 者。固可告太平之功,展封崇之礼。故臣与王公侯伯, 黎老缁黄,累陈白奏,备竭丹恳。岂谓圣恩犹阻,皇鉴 未回。伏奉《癸丑诏书曰:“轻修大典,所不愿为。臣等战 栗,匪遑宁处,实以陛下功成道洽,理实升中。且夫龟 龙咸格,天意也;夷夏大同,人事也;时和年丰,太平也; 无为清净,至理也。允应大典,岂谓轻修乎?奉若灵命, 安可不为乎?臣等敢冒宸极,重明其义。窃以西岳华 山,实镇京国,皇虞之所循省,灵仙之所依凭,固可“封 也。况金方正位,合陛下本命之符;白帝临坛,告陛下 长生之箓。发祥作圣,抑有明征,又可封也。昔周成王 以翦桐为戏,唐叔因是而定封。盖人君之言,动有成 宪。斯事至细,犹不忽也。况陛下眷言封祀,宿著神明, 道已洽于升平,事未符于琬琰,岂可抑至公于私让, 弃诚信于神明乎?固不可得而辞“也。日者封章累奉, 嘉应必臻,一献而甘雨流,再陈而瑞雪降,则知人天 之意,影响合符。若然者,陛下安得稽天命以固辞,违 人事以久让?太平不告,其若休祥何?至理不答,其若 神祇何!伏愿仰答天心,允祗灵贶,上以扬祖宗之盛 烈,下以副亿兆之恳诚,克崇上报,永光大典,臣等幸 甚。宗子又上表曰:“臣彻等伏见祯祥委积,河海澄清, 长瞻北极之尊,屡献西封之疏,诚恳不达,天鉴未从, 徘徊阙庭,陨越无地。陛下再造区㝢,肇康生人,与天 合符,与道合契,故得灵芝表瑞,玉板呈文,九谷岁衍 于京坻,百蛮尽习其冠带,能事备于典策,盛德光于 祖宗,升中告成,是属今日。惟夫太华,高冠群山,当其 少阴,镇此西土。自有虞巡狩,历祀三千,夏殷以还,罕 能肆觐。陛下虽加进宠号,增崇庙宇,而大礼未施,精 意空洁。又陛下顷岁建碑曰:“尝勤报德之愿,未暇封 崇之礼,万姓瞻予,言可复也。臣以为天地之主,岂徒 言哉?神祇候望,故已久矣。伏愿俯顺百辟兆人之请, 明征刻石铭山之记,暂迁万乘,降被三“峰,奠珪璧于 中坛,奏笙镛于上帝,使普天蒙福,重赐无疆。频冒宸 严,并期必遂。无任恳切屏营之至,谨诣朝堂奉表陈 请以闻。凡三上表,上乃许之。丁巳,诏曰:“以今载十一 月有事华山,中书门下及礼官详仪注奏闻,务从省便。”二月壬寅,华阴郡奏:白鹤见于西岳五福峰,甘露 降大罗峰之醮坛,白鹿“见于大罗东南峰驾鹤岭,卫 叔卿之得仙处,请付史馆。”从之。三月,西岳庙灾。时关 中久旱,诏曰:“自春以来,颇𠎝时雨。登封告禅,情所未 遑。所封西岳,宜停。”
肃宗上元二年改封华山为太山
[编辑]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云云。
僖宗乾符五年敕封少华山为佑顺侯
[编辑]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云云。
宋
[编辑]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议祀岳镇常制于立秋日祀西岳于华州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太平兴国八年,秘 书监李至言,“按五郊迎气之日,祭逐方岳镇。其后立 秋日祀西岳华山于华州。”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五月庚辰陕西旱遣使祷西岳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编辑]大中祥符三年九月丁亥华州言“父老二千馀人请 幸西岳。”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遣官祀西岳,又亲谒西岳庙。五 月,加上《五岳》帝号。
按《宋史真宗本纪》,“四年二月壬子,出潼关,渡渭河。遣 官祀西岳。乙丑加号西岳。己巳次华州。幸云台观。庚 午宴宣泽亭。紫云如龙起。上召见隐士郑隐李宁,赐 茶果束帛。”五月乙未加上五岳帝号作“奉神述”按 《礼志》:“车驾至潼关,遣官祀西岳,用太牢,备三献礼。庚 午亲谒华阴西岳庙,群臣陪位。庙垣内外列黄麾仗, 遣”官分奠庙内诸神。加号岳神为“顺圣金天王。”五月 乙未,加西岳曰“金天顺圣帝”,又加五岳帝后号西曰 “肃明”,遣官祭告。
哲宗元祐元年遣官祭西岳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元祐元年十二月。 以华州郑县山摧。命太常博士颜复往祭西岳。
金
[编辑]世宗大定四年诏立秋日祭西岳于华州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大定四年,礼官言 岳镇海渎当以五郊迎气日祭之。”诏立秋日祭西岳 华山于华州。
大定七年,议改“华岳”,以范拱议仍旧制。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大定七年, 或有言前代都长安及汴洛,以太华等山列为五岳, 今既都燕,当别议五岳名。时太常寺官或取嵩高,疏 周都丰镐,以吴岳为西岳,范拱以为非是,议略曰:“轩 辕居上谷,在恒山之西;舜居蒲阪,在华山之北。”以此 言之,未尝据所都而改岳祀也。后遂不改。
元
[编辑]世祖至元三年夏四月定每岁祀岳镇之制七月土王日祀华山于华州界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礼志》云云。
至元二十八年。春二月。加上西岳金天大利顺圣帝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礼志云云。
仁宗延祐四年十月壬寅遣御史大夫伯忽参知政事王贵祭陕西岳镇名山
[编辑]按:《元史仁宗本纪》云云。
明
[编辑]太祖洪武三年遣尚书吏部员外郎李矩致祭西岳洪武十年八月戊申遣宋国公冯胜道士何公溥致祭西岳
[编辑]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乙卯,遣礼部主事廖亮等致祭 “西岳。”
按:以上俱《华岳全集》云云。
惠宗建文四年七月丙申遣道士曾惟新致祭西岳按华岳全集云云
[编辑]成祖永乐四年七月甲子遣道士邓全礼致祭西岳永乐五年五月戊辰遣监生刘纯致祭西岳
[编辑]永乐九年,遣户部侍郎王彰致祭西岳。
按:以上俱《华岳全集》云云。
仁宗洪熙元年遣鸿胪寺少卿赵泉致祭西岳
[编辑]按:《华岳全集》云云。
宣宗宣德元年二月乙亥遣应城伯孙杰致祭西岳按华岳全集云云
[编辑]英宗正统元年正月辛巳遣安远侯柳溥致祭西岳正统二年遣华阴县知县王贯祭告西岳
[编辑]正统六年正月乙卯,“遣礼部右侍郎王士嘉祭告西 岳。”
正统九年四月癸卯,遣翰林院编修吕原祭告西岳。 正统十年六月丁巳,“遣通政使司右参议汤鼎祭告 西岳。”
正统十一年。遣通政使司右通政王锡。致祭西岳 按以上俱《华岳全集》云云
代宗景泰元年正月庚申遣工科给事中霍荣致祭西岳
[编辑]景泰五年。遣左春坊兼翰林院侍讲杨鼎。致祭西岳 按《华岳全集》云云。
英宗天顺元年遣礼科给事中张璿致祭西岳
[编辑]天顺五年,遣大理寺寺丞丘晟致祭“西岳。”
按:《华岳全集》云云。
宪宗成化元年二月丁卯遣吏科给事中李和致祭西岳
[编辑]成化四年五月丁丑,遣巡抚陕西都察院右副都御 史陈价“祭告西岳。”
成化九年四月甲子,遣礼科给事中霍贵致祭西岳。 成化十三年六月乙巳,“遣巡抚陕西、都察院右都御 史余子俊祭告西岳。”
成化二十年,遣巡抚陕西都御史郑时致祭西岳。十 月甲子,又遣吏部左侍郎耿裕致祭。
成化二十三年,遣詹事府刘健“致祭西岳。”
按:以上俱《华岳全集》云云。
孝宗弘治元年遣成山伯王镛致祭西岳
[编辑]弘治六年五月朔。遣巡抚陕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王宗彝致祭“西岳。”
弘治十年四月,遣巡抚陕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许 进致祭《西岳》。
弘治十四年四月“甲午,遣巡抚陕西都察院右副都 御史周季麟、致祭西岳。”
弘治十八年十月乙卯,命巡抚陕西兼督理马政、都 察院左副都御史杨一清致祭西岳。
按:以上俱《华岳全集》云云。
武宗正德元年遣大理寺左少卿张鸾致祭西岳
[编辑]按:《华岳全集》云云。
世宗嘉靖十七年七月遣华阴县知县唐寅祭谢西岳
[编辑]嘉靖四十年八月丁卯,遣巡抚陜西都察院右佥都 御史裴绅致祭《西岳》。
嘉靖四十三年,遣巡抚陕西都御史陈其学致祭《西 岳》。
按:以上俱《华岳全集》云云。
穆宗隆庆元年十月丙申遣宁晋伯刘斌致祭西岳隆庆二年八月丁酉命巡抚陕西赞理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祉致祭西岳
[编辑]按:以上俱《华岳全集》云云。
神宗万历十五年遣巡抚陕西都御史王璇致祭西岳
[编辑]按:《华岳全集》云云。
华山部汇考三
[编辑]《皇清》。
顺治十四年
[编辑]按:《华岳全集》。顺治十四年二月己丑。
皇帝遣“整饬潼关等处兵备”、兼分巡《关内道》《陜西按》
察司副使汤斌致祭于“西岳华山。”
顺治十八年
按:《华岳全集》,顺治十八年闰七月二十五日。
皇帝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时荐致祭于西岳《华》
山。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