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083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八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八十三卷目录
茅山部汇考
图
考
茅山部艺文一
茅山长沙馆碑 梁陶弘景
茅山曲林馆铭 前人
游茅山录 宋周必大
游茅山记 叶梦得
游茅山记 明乔宇
游茅山记 都穆
礼茅君记 王叔承
游茅山记 汤格
游茅山记 李维祯
茅山部艺文二〈诗〉
入茅山寻桓清远题壁 梁邵陵王纶
泛茅山东谿 唐储光羲
游茅山五首 前人
题茅山华阳洞 前人
送郑二之茅山 皇甫再
题茅山仙台药院 刘言史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
延陵 刘长卿
宿华阳洞寄袁称 李端
春游茅山酬杜评事见寄 权德舆
送顾况归茅山 韦夏卿
寄华阳孙炼师 李德裕
游茅山 杜荀鹤
大茅峰 宋王安石
中茅峰 前人
小茅峰 前人
茅山 明李东阳
游茅山 曹大章
茅山部纪事
茅山部杂录
茅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八十三卷
茅山部汇考
[编辑]《汉茅氏兄弟升仙》之茅山。
茅山一名句曲山,一名己山,又名冈山,在今江南江 宁府句容县东南四十五里,其山周回一百五十里, 群峰攒立。而最著者有大茅、中茅、小茅三峰,相传即 茅氏兄弟三人隐居飞升地,道家所谓“金坛华阳大 洞天”是也。
茅山图
考
[编辑]按:《九域志》,“茅山在句容县,古名冈山。”
按《南徐州记》:“茅山形如己字,亦名己山。山内有灵府 洞室,七涂九原,交通四方。外有五穴,南二穴,东西北 各一,所谓金陵地肺也。”
按《洞天福地记》:第八洞天句曲洞,周回一百五十里, 名金坛华阳之天,在润州金坛县界,属茅山。
按:《太平御览·地部·茅君内传》曰:“句曲山,秦时名为华 阳之天,汉三茅君居之,因而为名。其外有金山,因坛为号矣。周时名其源泽为句曲之穴。案山形曲折,后 人名为句曲之山。山间金陵之地有四十七八顷,是 金坛之地肺也,居其地必得度世。”许迈《别传》曰:“延陵 之茅山,是洞庭西门,潜通五岳。”《茅山记》曰:“大茅山独 高处,元帝命东海神埋大铜鼎于山顶,深八尺,上有 盘石镇之。”又曰:“秦始皇三十七年,游会稽,还,于此山 北埋白璧一双,深七尺。李斯刻篆璧,文云:‘始皇圣德, 平章山河,巡狩苍川,勒名素璧’。”又曰:王莽地皇三年 七月,遣使者章邕陈献铜钟五口,黄金百镒,赠之于 三茅君。又曰:中茅山,其山独高处,司“命君埋玉门丹 砂六千斤于此处,深二丈,上有盘石镇之。其山左右 泉流下,皆小赤色,饮之延年益寿。”左真人就同命乞 得一十二斤,以合九华丹。山顶石坛、石案香炉,今存。 又曰“小茅山”,汉武帝以建武元年三月,遣使吴伦赍 金五十斤,陈献三茅君,今山顶有埋金处。又曰:“开成 中,高修女真侯仙姑绝糓六十馀年,寿逾百岁,常栖 息此山,入洞府获睹征祥。”又曰:“咸通中,东海蓬莱观 龚道者初入此山,断糓茹芝十馀年,后因正月朔旦, 焚香洞门,恍惚之间,得入洞中,经由一十三日,备见 洞府岩壁山川、星辰日月,灵异难详。”又曰:“昔仙人捧 一大石临崄上,是谓神设,一人推之,若欲崩坠,百人 推之,亦复如故。”《真诰》曰:“中茅前一长岭,直亘大茅山 后,古多积金宝,故因此著名。贞白依东流水,合神丹 遗坛,灶存叠玉峰。”大茅山东南,三山积叠,亦有洞穴, 俗多呼叠石,石与玉犹为同类,山作三角,又呼三角 山,殊无影响,今去葛仙翁相近。《太上三洞宝经》曰:“大 茅山有铜鼎,可容四五斛,刻甚精好,在山”最高处,入 土八尺馀,上有磐石掩鼎,每吉日,远近道士咸登山 瞻视,无复草木。垒石为小坛,昔有小瓦屋,为风所倒, 两弦法日月也,三尺法三才也,羽山之铜所作,神变 隐显。《真诰》曰:大茅山西南有四平山谷,谓之方山。其 下有洞室,名曰方台,洞有两口,见于山外,与华阳通, 号为刖宇幽馆也,得道者处焉。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江南名山茅山在建康府 句容县东南六十里,镇江府金坛县西南三十五里, 唐置茅州,一名句曲山,言山形如句字之曲,三茅得 道之所。”
按《方舆胜览》:浙西路镇江府茅山,在金坛县六十五 里,即三十六洞天,华阳第八洞天也。汉有三茅来治, 故名。《真诰》云:“金坛华阳之天,茅盈之祖濛得道,号金 坛。”
江东路建康府:三茅山,在句容县南五十里。《山记》云: 汉时有三茅君,各乘一鹤来此,故名焉。秦始皇闻民 间先有谣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 下三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于是有寻仙之意, 后有茅盈、茅固、茅衷,即三茅君也。大茅山,元帝命东 海神埋大铜鼎于上,有磐石镇之,秦始皇命李斯篆 《璧文》。
按《三才图会》《茅山图考》,茅山有三峰,最高者为大茅 峰,草被之,其绿如敷,而茂树清泉,复相映带。上山二 里,至崇禧万寿宫,其东有东西楚王涧,自华阳洞西 三水合流,趋宫之前,相传昔楚威王游憩于是宫,盖 梁陶贞白华阳下馆。入门有崇台三级,甃石坚致,名 “拜章台”,宋徽宗时物。宫又有陶贞白、王远知祠,出宫 东行,折入而南,约五里,经朝山亭。又上缘崖而行,道 益峻险。金坛诸山,远列云雾,竦栗不暇。又一里,为圣 祐观,据峰之巅,大茅君升仙处。东北五里,阅喜客泉。 甃以石,圆径丈,深可半寻,众鼓掌即涌沸津津如散 珠,否则湛然。山复有抚掌泉,在昭明读书台下,与此 泉同,诚异迹也。涉涧东折数百步,二碑矻立草中,其 一宋景祐间赐观额敕牒,其一晏元献《五云观记》。又 东百步至华阳洞,道家书谓为三十六洞之八,周百 五十里,名“金坛华阳之天。”上巨岩如削,有“华阳洞”三 大字,旁多昔人题名。洞外两石相拒,状如掀唇。后人 累甓而为垣,以防失足,而复亭其上,以俟游者。自其 左循石级俯首而入,岩泉点滴,下多积水,盖洞有五 门,此南面之西便门也。洞右东下数百步,有石柱,洞 口偪仄,仅容一人。经仙人洞西折,历马迎街,度石梁, 上元符万寿宫。宫陶贞白故宅,中亦有拜章台。台之 右二碑,刻宋理宗书“圣德仁祐之殿”六大字,并前元 赐印剑。环山省札。登方丈茅峰,当其前。岁庚戌三月, 三茅君现形大茅峰西,足蹑祥云,金光绕身,食顷而 散。出山一里,入崇禧观,其右王法主墓,前二石表犹 是唐物。北折几三里,有古松千株,殿角出其中者,祠 宇宫也。宫祠三茅君道祖,有唐石刻。北折五里,至玉 晨观,即所谓金陵地肺,天下第一福地者也。东晋许 长史父子并于此得道,其前池曰雷平,《真诰》谓昔雷 氏养龙之所。池之南为伏龙冈,上有唐元静先生含 光墓。观门列石古桧十四,传为许长史手植,大逾合 抱,纹皆左纽。观东桧下有古井,石栏刻字已半漫剥。 晋许真人丹井观两庑及庭古碑二十有五,其间梁刻者一,唐刻者六,南唐刻者二。登白马老君殿前有 周真人池,其水已涸。老君像龛,仙人展上公像。《山志》 称上公高辛时人。法堂东有阴阳井,井二穴而共一 水,以其气分寒煖,此许长史旧迹,饮之可以愈疾。 按《句容县志山川考》:“茅山在县治东南四十五里茅 山乡,周回一百五十里,初名句曲。汉元帝时,有茅氏 兄弟三人来居其山,遂名。”
大茅峰在元符宫南,即大茅君所居。按《山志》:“元帝命 东海神埋铜鼎于独高处,入土八尺,上有盘石镇之。 峰顶常现神光,谓之曰丹光,一曰天灯。”旧有石坛石 屋,今为茅君祠。祠左有龙池,祷雨即应。
中茅峰在积金峰北,即二茅君所居,上有陶公醉石。 《山志》云:“司命君埋西湖玉门丹砂,深二丈,上有石盘 镇之,上有徐锴篆字。”山下有泉,色赤。《真诰》云:“饮之可 以延年。”
小茅峰在中茅峰之北,即三茅君所居,上有卧龙松 左纽桧按《山志》:“王莽地皇三年,遣使张邕赍黄金白 玉铜钟赠三茅君。光武建武七年,遣使吴伦赍玉帛 黄金献三茅,俱瘗绝顶,上有聚石压之。”
“抱朴峰”,即大茅峰北相连一高峰,有葛洪炼丹处。 “白云峰”,在中茅峰西。
“五云峰”,在小茅峰之侧,华阳洞上。积金峰、金菌山东, 其峰甚峻。
积金峰在大茅峰中。茅峰之间,二峰相连。其长阿中 有连石,古谓之“积金峰,陶弘景所居。东有横垄,上有 石,形甚瓌奇,多穴,有大石裂开成洞,入数丈渐狭,不 复容人,乃飕飕有风。”按金陵古名伏龙之地。句曲山, 秦时为句金之坛,以积金山得名。汉灵帝诏采句曲 之金,以充武库,孙权遣宿卫人采金,屯伏龙之地,因 改是名。出《真诰》。
叠玉峰在大峰东南,山多叠石,其色类玉,故名,又呼 三角山,去葛仙坛甚迩。昔宋真宗尝遣左珰诣茅山 祈嗣,遇异人,言王真人已来生宋朝。珰问何人,答曰: “古燧人氏,章懿皇后亦梦羽衣数百人,从一仙官自 空而下,曰‘此托生于夫人’。”及生,宫中火光烛天,始行 步,尝持槐木以箸钻之。真宗问曰:“何用?”曰:“试钻火耳。” 帝顾后妃曰:“异人之言,信不虚耳。”遂刻石元符宫 华盖峰,在崇禧观东南,形如华盖。
飙轮峰,在大峰东,连峰是也。昔东海青童君曾乘“独 飙飞轮之车”驻于此,今有飙轮之迹,故名。
三茅山旧存有玉玺,文曰“九老仙都君印”,乃李斯小 篆也。玉色光润,色随四时递变,旧传能自吐辰砂。又 有“玉砚、玉钊。”赵子昂亲笔手卷,皆随道会司藏守 流传,以为永镇之宝。
茅山部艺文一
[编辑]《茅山长沙馆碑 》梁陶弘景
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 境,缙绂之士,饰礼容于闱阁,耿介之夫,敭旌麾于山 裔,铭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皇王受命,三才乃理,惟 圣感神,惟神降祉,德被歌钟,名昭图史,友于兄弟,敬 惟西宣,言追茂实,用表遗先,敢循旧制,有革杂章,刊 石弗朽,奕代流芳。
茅山曲林馆铭 前人
[编辑]层岭外峙,邃宫内映。仄穴旁通,萦泉远镜。尚德依仁, 祈生翊命。且天且地,若凡若圣。连甍比栋,各谓知道。 参差经术,跌宕辞藻。孰如曲林,独为劲好。掩迹韬功, 守兹偕老。
游茅山录 宋周必大
[编辑]九月乙丑朔,夜雨。丙寅,早,雨止,挈家游茅山。出溧水 东门二十里饭张野坊,又二十里,少休天王院,微见 日色。又二十馀里至茅山镇,又里许入崇禧观。嘉祐 中,知句容县陈倩校修《句曲山记》云:“观对笔姥山,本 陶弘景华阳之下馆,唐贞观九年立观,本朝改今名, 兵火焚荡后,复修之。”晚,置酒三行。山中宫观所入丰 厚,游人至,例接待云。按《记》言,大茅山在崇寿观北独 高处,大茅君讳盈,中茅君讳固,小茅君讳衷。是日行 道中,望冈阜西南来,势若连环。既赴三茅,而尾北掷 马上,口占云:“千峰溧阳来,势若西南奔。遥拱三茅峰, 不敢迫至尊。三茅如轩县,次序俨弟昆。正西辟夷途, 群仙之所门。至今不泊宫,往往弥旗”旛,此山之大概 也,须遍游乃成章。丁卯夜,闻雨声,平明遽止。挈家游 山北五里,入新创白云崇福观。绍兴壬午,太上赐额, 道士王景温主之。山势环抱,右倚白云峰,左带龙山 及石培峰,前对赤山,望之如以巾幕覆冠冕,其内即 湖也。又二三里,至三茅祠宇宫。按《记》云:“在中茅峰西 侧,天宝七载立精舍。”今之观宇甚平常,颇有宣政,士 大夫如李弥大辈题字。知宫黄见止,濮州人。次上升 元观,本在山顶,建炎间移此,望大茅峰,在东南。次上 昇元顶,谒白鹤观,按《记》云:“汉永平二年立殿下有坛, 即三茅君飞升处”,坛松已半枯。右庑有小轩,望川原甚广。自庙下岭至大罗源,《记》云:“在中茅峰之西。”此处 有清真观,每岁观会必设御斋,上登极罢之。诸观皆 有茅君像,而此观独无栋宇,亦弊陋,惟新创真武殿 甚伟。酌丹砂泉,出门,踏丛篠,访卧龙松,根盘如龙,枝 如覆屋,常有道人结庵其下,时睹巨蛇出没,遂去之。 又入山一二里,入张椿龄凝神庵。庵坐中峰殿,亦对 赤山湖而稍偏。其左即白云峰,隔峰即崇福观,其右 即小茅峰也。椿龄字达道,太上数召见,赐御书衣服、 白羽扇茶磨,色正紫而底青漆,其外如椰子,刻御制 铭云:“截漠玉,琢苍筠,铅运顶,汞成尘。”后有“损斋”二字。 今上亦赐御书扇面,楼阁华焕,酒味清嘉。椿龄伤足 不能行,戏作小诗云:“仙师足厌踏京洛,亦复懒控茅 峰鹤。遗形聊示德充符,闭目定从陈铁脚。”次入黑虎 谷,访刘蓑衣,坐小峰对中峰。蓑衣,恩州人,与语,正而 不夸,太上尝召对,赐赉皆不受,冠履质朴,异乎张君。 自此复出官道。归饭崇禧,日已过午,往复约二十里。 饭过西楚王涧,又有东楚王涧。入《五云观,记》云:在华 阳洞西门,本王钦若置道馆。钦若死,其妻请立观。景 祐元年赐“额晏殊撰记。”便道至玉柱洞,洞深数丈,中 有石柱,篝火一游而出。数十步间,即华阳洞,张方平 诸名人刻石。洞门,穴萦纡,侧身膝行乃可进。才二十 步,水自中来,伏流出外为涧,遣从者涉水,行百馀步, 得受箓人所投竹简而回,其源未易穷也。由小路上 元符宫,宫依积金峰,对大茅峰,稍偏而以五云峰为 案。昔王略、刘季康相继居此,落成于崇宁,凡数百间, 地势极高,未至四十里,已望见其室宇,兵火后无孑 遗。杨存中妻赵氏复葺之,视山后阶墄,尚未及其半, 然壮丽已甲宫观矣。都辖徐某、知宫贺从道置酒,不 暇留,相导西过天圣观,观在积金峰之上,正对大茅 峰。《记》云:“梁天监初,陶弘景迁龙”子于此豢养。本朝祥 符三年,迎入内,寻归之。池在殿下,深数尺,其水湛然, 岁旱辄请祷。予己卯春任教官时,张子公迎致祈雨, 甚验。今有一二在盘中,以示游人云。复回元符宫,下 华阳桥,观陶隐居丹井。其下泉流觱沸,是为楚王东 涧。度桥涉华阳宫,亦对大茅峰。《记》云:“在积金山南,华 阳洞西门,本陶”弘景之上馆,天宝七载立知观。李友 文,涧之西冈人,出自唐景皇帝,其族颇盛,次入栖真 观,记名“玉霄庵。”弘景,华阳之中馆,徽宗朝赐今名,弊 陋之甚。日已晚,由小径历鄷都山,山骨皆石。或云旧 闻治狱声,因创太乙救苦天尊殿,有博州人王若宁 守之。又数十步至馀都正庵。死十馀年,亭馆摧毁,废 沼残花而已,此崇禧之便门也。自五云观至栖真,相 去甚迩,日短道险,故匆匆耳。夜大风竟夕,戊辰拂旦, 乘笋舆登大茅峰,凡十八盘,乃至其巅。北望中原,西 北望句容,西南望溧水,正东望金坛,惟正西皆平原, 予诗所谓“群仙之所门”也。上有大元殿,以丫头山为 外案,方山为内案,殿前有小池,殿后有石坛。嘉祐以 来,张环诸名士皆刻姓名,云飞气欲雨。匆匆下山,入 太元庵,登八仙殿,殿下池可四尺,号喜客泉,觱沸殊 甚,水流为涧,入崇禧,给烹煮灌溉矣。归崇禧,方辰巳 间,乃挈家再过山北约十里许,路旁有砖堠,刻云:“崇 元翊教真人陶隐居瘗剑之地。”其后十馀丈,四间有 名兽二,即隐居墓,在雷平山西南。熙宁中,盗发之,红 光属天,砖文隐起,铭云云。稍前即玉晨观,东对雷平 山,前有大池、养龙池及许长史丹井。入门有二坛,其 左即长史坛,刻云:“真白先生立其右”,云是隐居埋名 坛也。东廊长史手植桧,其围丈馀。西廊左纽桧围八 尺,三清严后沐发老君像,甚古。观后有凤门泉。近岁 士人曾恂重述《山记》,比陈倩所校旧记颇详。观有其 板并古碑十馀,最佳者《隐居新帖》《长史旧坛馆碑》,隐 居撰,并自书数十字。又《元静先生碑》,柳识文,张从中 书,李阳冰篆额,号为三绝。又颜鲁公书。又唐太和七 年十月四日,禁山敕呼匠摹一二碑,及三茅君像,赏 以千钱。自观西过灵宝院,有瑞像老君殿,殿前有周 真人养龙池。道士王宜言,字子谊,号王自在,年七十, 汴人。徽宗屡授道官不就。壁间挂欧阳小草、《秋声赋》 《归雁亭》诗,知予居吉,忻然见畀,以茶答之。东南行二 三里,入燕洞宫。洞在宫南半里,大石错立,一石横压 洞口,窥其两旁,盖深阱也。或云人有缒而入者。又稍 南即钱真人诵经崖,崖在“平地,三面如围屏,西南。其 向真人诵《黄庭经》于此”,石文略类所倚之迹。云知宫 吴志道言:尚有抱元观、乾元观、丹沙泓,远者四五里, 近才一二里,而雨大作,从者咨怨,遂回崇禧,独登华 姥山,谒孙仙姑庙。是行也,山之东,周览无馀;山之北, 再至而遇雨。山之南,闻自崇禧五里至分阴泉、大茅 君洞,二里“至八卦台,又二里至泼墨池,后回四里至 牛洞,次一里至南华阳洞,及崇寿观,有抚掌泉、九锡 碑。”次出大路,至南华阳观,道士所言如此。既未暇往, 不复考证。夜,道士吴守卿置酒雨中,爇黄莲香,命卜 处中鼓琴。黄莲香,青精饭,山中诗材也。
===游茅山记 叶梦得===镇江茅山,世以比桃源。余顷罢镇建康时,往游三日, 按图记问其故事,山中人一一指数,皆可名,然不至 大,亦无甚奇胜处,而自汉以来传之宜不谬。华阳洞 最知名,才为裂石,阔不满三四尺,其高三之,不可入。 金坛福地,正在其下。道流云:近岁刘浑康尝得入百 馀步。其言甚夸,无可考,不知何缘能进。韩退之未尝 过江,而诗有“烦君直入华阳洞,割取乖龙左耳来”意, 当有谓不止为洞言也。
游茅山记 明乔宇
[编辑]“正德辛未岁四月五日至闰明日,从西南舆行百二 十馀里,至茅峰之西麓,有玉晨观。门外有古桧十馀, 皆逾抱纹左纽,奇怪可画。入门,观晋许真人丹井及 萧梁至宋诸碑,二十有五。”入《道藏》白马、老君二殿,殿 前各桧一株,尤古而奇。出观南入六七里,至大茅峰 下,经朝山亭,舍舆徒步。其峰屹立,路蜿蜒而上。山半 一祠,少憩,复登至巅。有祐圣观,据其上,云大茅君升 仙于此。其峰眺望数百里,可见金坛井邑历历在下。 题名讫,乃下山观喜客泉。泉中涌沸如钱,数处传云 客鼓掌乃尔。盖赞其异也。泉之东崖如劈,下有洞,深 不可入,外镌“华阳涧”三大字,旁多题刻,浸灭不可读。 予亦题名于侧。复西行,至元符万寿宫,即陶贞白之 宅,台殿伟丽,中有二碑,一刻“宋理宗圣德仁祐之殿” 六字,一刻“元赐印剑环山省札”印文篆“九老仙都君 印”六字。玉色苍润,与剑皆宣和时镇山之物也。缘山 而北,至崇禧万寿宫,遂登第二峰。二峰西三里,有小 峰名积金,登之又三里,登第三峰。三峰以次高下,其 所祠者亦以三君,三君各专其一。相传升仙之地亦 如之。登皆题名于石,《积金》之石更磊砢可爱。山自大 峰东折而北,相峙盘据,凡数十里。上皆无木,惟形势 崇峻。山麓纡隐,清泉古杉,交杂于下,诚栖真之所也。
游茅山记 都穆
[编辑]岁癸亥四月辛丑,予至句容,将游茅山,同年张汝敬 适宰是邑,乃相以舆马出句容东南门,迤逦而行,地 多窿洼,兼之久雨新霁,值泥淖有没。者二十里,就 民庐小憩。东行十五里,至蔡墓村,又五里经土地祠, 俗谓之“五里庙。”自是五里抵山麓,山有三峰,最高者 为大茅峰,草被之,其绿如敷,而茂树清泉,复相映带, 予神情飞动,命舆夫疾行。上山二里,至崇禧万寿宫。 其东有东西楚王涧,自华阳洞西三水合流,趋宫之 前。相传昔楚威王游憩于是,沈灵官清缘率道士出 迓宫,盖梁陶贞白华阳下馆。入门有崇台三级,甃石 坚致,名拜章台,宋徽宗时物。宫又有陶贞白、王远知 祠。远知,贞白弟子,其教所谓正法主是也。坐方丈啜 茗,予欲登大茅峰,灵官云:“峰去此十里。”遂假其软舆, 出宫东行,折而南,约五里道始石级,跻陟颇艰,舆非 挽不得上。里许,舍舆而徒,经朝山亭。复上,憩半山土 地祠。峰至是登已四里,去巅不远,殆不止于半也。又 上,缘崖而行,道益峻险。金坛诸山,远列云雾,竦栗不 暇顾。随行两童为道士,各持瓦数片,谓可以获福,雀 跃而至,若角健者。予哂之,戒毋失足一里。祐圣观据 峰之巅,大茅君升仙处也。观北稍上,平石为天市坛。 道士云:“永乐中于此五埋玉简。”左稍下,则龙池也。池 不甚广小,黑龙十数游其中。取视之,长仅三寸,昂首 四足,目睛烂然,腹有丹书,而无牡牝,盖蜥蜴类也。宋 祥符间,尝遣使醮祭,缄二龙于器,将献之阙下,中道 风雨,惟存其一,御制诗送之还山。洪武中,亦命取入 宫,五失其四。每岁旱,祷雨辄应。今与山之神同著祀 典。重午日祀山神,而龙则以惊蛰,皆县官亲祀。下东 北半里阅喜客泉,甃以石,圆径丈,深可半寻,众鼓掌 即涌沸,津津如散珠,否则湛然。山复有抚掌泉,在昭 明读书台下,与此泉同,诚异迹也。涉涧东折数百步, 二碑屹立草中,其一宋景祐间赐观额敕牒,其一晏 元献《五云观记》。又东百步至华阳洞,道家书谓三十 六洞之八,周百五十里,名金坛华阳之天。上巨崖如 削,有“华阳洞”三大字,旁多昔人题名。洞旧塞于泥,近 道士通之外,两石相拒,状如掀唇。后人累甓为垣,以 防失足,而复亭其上以俟游者。自其左循石级俯首 而入,崖前点滴,下多积水数丈,泥仍塞,不可以前。盖 洞有五门,此南面之西便门也。洞又东下数百步,有 石柱,洞口偪仄,仅容一人,予疲不能入。东北道多乱 石,经仙人洞西折,历马迎街,度石梁,上元符万寿宫。 宫陶贞白故宅,中亦有拜章台,坚致不逮。崇禧台之 右二碑,刻“宋理宗圣德仁祐之殿”六大字,并前元赐 印剑。环山省札。登方丈茅峰,当其前,还崇禧,已瞑。沈 灵官开宴,言:“岁庚戌三月之望辰刻,三茅君现形大 茅峰西,足蹑祥云,金光绕身,食顷而散,见者几百人。 或曰:茅君现形,其衣皆云气所为,无眉目也。”夜深,宿 方丈左室,开窗外,声澎湃淜滂,飘忽飏激,如秋江怒 涛,又如大将之师万马奔腾,千里骤至。予意是日热 必大雨,虞其妨游,揽衣起,徐耳之。盖松风云:“山空人 寂,境乃如是。宜陶贞白之爱听也。”癸卯经茅君殿,其北墙上有道士书周天蟾《茅山赋》。天蟾,元季金陵人, 博学多伎能,然赋无甚奇,读数语即去。既而沈灵官 偕至方丈,观宋徽宗赐元符宗师玉印,方三寸许,其 色苍润,文曰“九老仙都君印”,篆刻精妙,非今人可及。 元符有法剑一,亦徽宗所赐与印,皆镇山之宝也。早 食,沈灵官陪予出山一里,入崇禧观其右王法主墓。 摄衣欲登,而阻于行潦。墓前二石表,犹是唐物,与今 之制绝异。左表中断,道士续以新石。北折几三里,有 古松千株。殿角出其中者,祠宇宫也。宫祠三茅君道 祖,有唐刻石。北折五里草际,遗断碑一,石羊二,其一 羊已无首,碑字大数寸,其仅存者云:宗元翊教陶隐 居瘗剑之地,上数百步,拜贞白墓,败垣荒草上老树 欲压,元刘宗师大彬刻石表之一里至玉晨观,即所 谓金陵地肺,天下第一福地者也。东晋阳羲、许长史 父子,并于此得道。其前池曰雷平,《真诰》谓昔雷氏养 龙之所,后人讹为郭真人养龙池,非也。池之南为伏 龙冈,上有唐元静先生李含光墓。不及登观门,列石 古桧十四,传为许长史手植,大逾合抱,纹皆左纽,若 出人力,此可以观造化之巧。近一株瘁,仆人割其皮 以去。道士云:“左纽桧不止是。”三清殿前凡六,老君殿 前凡二,藏殿、茅君殿后皆有其一。予平生见树之奇 古者,惟常熟之七星桧、钱塘之九里松,及此而已。七 星桧植于梁,九里松植于唐,寿咸逊左纽,下视宋元 之木植孙曾耳。观东桧下有古井石阑,刻字已半漫 剥,摹读数四,逆之以意,始辨其字,云:晋许真人丹井, 梁天监十四年重开,十六年安阑。今道士呼为陶公 丹井,岂以其重开而误耶?观之两庑及庭古碑二十 有五,其间梁刻者一,唐刻者六,南唐刻者二。予所最 爱则陶贞白《许长史碑》《颜鲁公元静先生碑》暨李阳 冰篆,馀皆宋刻,不能悉读。登白马老君殿前有周真 人池,其水已涸,老君像后龛仙人展上公像,《山志》称 “上公,高辛时人”,不知其何据。刘大彬题板谓因汉像 增饰之,亦未必然也。午饮方丈,闻法堂东有阴阳井 及观之井,二穴而共一水,以其气分寒燠,故名。道士 云:“此许长史旧迹,饮之可以愈疾。”未刻,离玉晨,与沈 灵官别。
礼茅君记 王叔承
[编辑]戊辰二月九日,为《茅山游》。先是,约锡山同志者凡几 辈,乃陈生以酲,胡生以女病疹,周生、李生以学。御史 课其明经,浦生以改屋庐,过生以内人病,皆不果如 约。同游非夙约者,得浦、士炜、士美、士礼三兄弟云。十 一日,次云阳,道有雪。邻有楼船宽甚。会其主他出,从 榜人借而䜩赏,亦雪舟一胜也。十二日,霁,有风。晨自 云阳乘笋舆可百里,及暮,抵山舍张道士楼,道士主 华阳洞者。是夕月大皎,趺饮遇仙桥。上临桥有亭,轩 空四朗,悬据绝壑,涧水泠泠其下,壑上枫香万树,月 影参差纷积。酒乐,忽云水道人来,击渔鼓,度庄生《叹 骷髅》诸曲,良非《南华经》旨。然谓“寿如彭祖,富贵如帝 王”,皆骷髅用事,或庄生者意矣。十三日,风和,日益霁。 登茅峰绝顶,礼三茅君。时桃李方花,舞蝶翩飞,惹袂 幽禽,百啭树杪,松鼠流跃,矫如飞鸟,野色寥廓。金陵、 京口诸山,与长江明灭,远近为茅峰设景也。山童然 烛,导游玉柱洞,洞底石柱,莹如崑玉。既又入华阳洞。 华阳故大茅君炼丹所,梁陶贞白亦由此仙去,称华 阳隐居也。濯足清涧,欹坐古屈树莓苔顷许,折曲径, 观喜客泉,圆鉴清彻,投之,钱泡珠累而起,说者谓水 解颜耳。是夜月益开朗,复饮桥亭成醉,隐隐见片白, 玲珑发耀。醉中误谓积雪童子报曰:“月在梨花间也。” 峰头灯火际天,如银汉星列,盖日中所游朱宫绀楼 千叠间矣。相与扶醉登华阳洞顶,攀枝履危石,轻捷 如猱,不知身之上下。夜半则茅君入梦,作月夜宿华 阳洞,梦茅家兄弟诗,有“万树桃花醉玉杯”之句,梦中 了了受茅氏真诀。千言既寤,觉一言之为多矣。十四 日出山,寒风阴云欲雨。十五日夜,次毘陵桃花园,桃 花数十亩,映月如朝霞,忽忽身在华阳梦中也。张道 士自称半仙,喜豪酒,善为道家曲,不解为人醮祝。言 其师生平自围棋鼓琴外,无他好师之师,则惟解晓 魏家《参同契》尔。乃余观张之弟子,则早夜辛苦起家, 如世俗为其妻孥营营,竭狗马力者,然其辈尚睦也。 又其后,弟子则切切向争矣。余尝慨惜世中人堕落 尘网,未来山中耳。况茅君地又号称羽士流者,顾复 乃尔。呜呼!茅君不可奈之何矣。十六日,锡山舟中作 《礼茅君记》,却寄茅君,亦以讽诸后约者。
游茅山记 汤格
[编辑]金陵地肺之中,天附之叶,爰峙三峰,为句曲山”,言其 山形屈曲似句也。原夫天行地势,不能有直遂而无 纡回。凡有纡回,灵气必萃,宜其为仙族都居。予望三 峰而思振翼久矣。岁己卯,与李子匡五读书南山。时 维二月,莺花可人,因谋为“《采真华阳之行斋》五日。先 一日,止一村舍,去山三十里而憩,俟东方将白,始启 行焉。行不半里,遥望前途,如山岿然,插天而上。舆夫力疾遄行,似断行迹及肩舆,斜刺而出。瞥眼视之,乃 云也。尔时日尚未升,云气缭绕,黑居中轻蓝护之,盘 旋飞动,疑路欲尽而屏开。设予未身至其地,几不知 云有真奇古云。山以云名,信然。再行一二里,村堞数 点,在烟景中不可判别。及至村,而山烟乃出其后。予 因念天地之奇,朝与暮别,梦与醒别,广而言之,昔复 与今别,亦世人苦执现在景色,以为固然耳。若其更 相变易,岸为谷,谷为陵,吾知天地中处,犹画家心想 所至,随笔点染,都成实在观,率此类也。少焉,日从背 后出,与朝霞互映,百道齐飞。其对面则山颜翠碧,如 叠嶂矗立于天端,路径上下崎岖,不比前者之坦而 易行矣。舆人举步稍缓,余反以缓故可以细得其髣 髴,则见山石嵯峨,卧如虎蹲、立如鹤峙。高者擎跽突 兀,如狮舞如象息,不可以一状也。仰视山椒古松虬 然如在盆盎中,与人相趁。予反顾李子,“此间险峻,宜 舍舆步行,领略山间诸胜。”于是攀石磴,陟巉岩,层折 而上,盖数十重而始达茅君之宫焉。升殿拜谒已,道 士数辈迎就馆。诘朝步天门,望溪中谷中云朵朵从 下方起,村落四五若碁置。道流指予曰:“若者某村,若 者某坞,若者某涧某谷。”予递视之,心神旷逸,不复知 有尘世事。因置所从来处不问,闲寻曲径,从所谓天 心洼者而下,栈绝如鸟。道人足之前趾与后踵相接。 行数里,方履平地,菁葱峭蒨,极秀朗之观。环望,松乔 蔚然,山转折而回抱,四围若屏,更不解此外复有人 境。稍行至喜客泉,流觞曲水,若兰亭遗址。而此间幽 绝,固为胜之。时禽乱鸣于枝头,山花杂然于岩际。偃 坐移时,李子曰:“此去数百武许,有华阳洞天,兹山神 秀,皆缘兹得名,曷往观焉?”迤逦至其处,见其高者峨 然,不可攀陟,洞口五六尺许。昔人有言:其下通岷峨 山者,或亦大地之幻境乃尔耶?时水潦没其洞门,不 可入。右去数十武,名仙人洞。洞口较宽,可容五六人。 佛跏坐其中,灯火荧然。入者就取烛纱笼护之以入, 深可三四里,俄闻风声,闻水波《瀺灂》声,人人凛栗,步 从此止,不知中更云何?又乌知山之下非即水,水之 旁非即岷江,若昔人所传也耶?吾谓寰中以洞天名 者三十有六,华阳居其一焉。中必有奇绝人区者,设 玉局,凭琳床,围碁,白璧宛然,上透天光,为琪花瑶草 受雨露滋殖之处。而吾与子徒从洞口观览,见其峨 然者山,戟然者木,茸然者草,或青或黄,或碧或“白者, 石而已。庸讵知仙灵在苍岩之上,不相与笑,吾等为 贸贸,未能与挹浮丘袂、拍洪崖肩者左右哉?”李子曰: “诚有是也。虽然,世人与之为周旋,吾亦与之为周旋, 吾亦犹夫世人之见已耳。若其瑶台石室、丹灶琳房 之秘,吾第从一气传引时,闭目内观,已若身履其地, 何必为飞行绝迹,不可瞻瞩之”事耶?予曰:“诚如子言, 则吾辈竟可遄返,不必如前者陟险寻幽之切切矣。 虽然,吾辈既循时人之迹而来,则心目间已作如是 观,胡可忽前事而不记也?”于是寂然冥想,以求所为 真境者,而书前日游览之事以为记。
茅山游记 李维祯
[编辑]余拟谒三茅君久矣,数坐事不果。今年抱痾杜门阅 四月,室人交谪,得无神咎负约耶?忆小茅君言,八月 中彼人暂看烧香,遂于二十二日昧爽,与陈山甫出 通济门,沿堤而东,秋水方澄,斜月犹悬一两点露如 雨,三五个星在天,令人萧爽。晨光渐起,庐落比属,烟 树郁葱,稻未刈者十九,杂以凫茈菱芡,蔬畦田地,其 善可家,兼之丰岁故尔。过小市,有读书台,昭明太子 读书处,俞进士仲茅题视之,在一兰若中。从后入,有 佛殿昭明祠,当其南,卑隘圮剥,炉尘多于馀烬。忆荆 襄《文选》楼颇壮丽,何此地寂寞也?饭淳化镇而行,取 间道历黄彦坝,至淤村,孙氏宿焉。村在秦淮下流,复 一溪会之,潮时至时否,所以名“淤”,盖赤山湖尾,湖𫷷 塞为田矣。问道间蝗何不亟捕?云翔而不高,下而不 食,食青而不食黄,或遗子土中。盖七八月交蝗蔽天。 自留都东北去,凡数日,日数时,未足闻之。蝗食苗为 常,不食,占有兵,或未可信,不则忧方大也。诘旦,霞天 如赭,疑为雨征。沿小溪行十里而远,迳松林中。松高 不过丈许,能使人迷,如是者可十里而近。凡五十里 至玉晨观,观故许长史宅。定录君言:“近所标静舍地, 此金乡玉室,若非许长史父子岂得居之。后世当有 赤子贤者居此。”陶贞白为朱阳馆,唐太宗以桐柏栖 真改华阳观,元宗以元静修经改紫阳馆。宋大中祥 符,始定玉晨之号,嘉靖初再毁。扬州人张全恩弃家 入道,为三茅君、元帝殿各一。茅君殿无梁,瓴甓层累, 高九丈,深十丈有奇,广十二丈有奇。余所见天坛行 宫、五台佛殿,无逾此者。茅君背龛,展真人肉身。按《真 诰》:高辛时仙人展上公,于伏龙之地,植李弥满。展今 为九宫内司保,常向人说,昔在华阳下食白李,味异 美,忽已三千年。元时刘文彬《山志》并不言有肉身,何 所据也?《真诰》云:“大茅山有元帝时铜鼎,可容四五斛 许,偃刻甚精好,在山独高处,入土八尺,有磐石掩鼎上,元帝命东海神埋藏中。君言:轩辕子昌意娶蜀山 女,生高阳,号颛顼,是为元帝。铸宝鼎,各献一于洞山 神峰。”则今所祠元帝,亦非昔元帝,而高阳、高辛,俱出 黄帝。黄帝仙家所祖,从来“殊远,后人传讹,失其本真 耳。”真灵位业图展上公在第五天,右位仙阶殊不高 也。左陛《颜鲁公李君碑》,碑四面书镌字为吴崇休故 良手,虽堕损,尚多可读,碑言李君姓弘,避孝敬皇帝 讳,改李名含光,谥元靖都元敬。《金薤琳琅》载此碑亦 作靖。《左庑碑》河东柳识撰,李阳冰篆额云“避则天讳。” 两碑俱大历中建,右有《陆长源法师韦景昭碑》云“葬 元静墓左”,柳、陆碑作靖容误,乃云避则天讳,何不审 也?郑夹漈《通志略》载颜碑亦作静。又徐铉撰《紫阳观 碑》内云:“天下者,孝高之天下;宪章者,昇元之宪章。”昇 元,李昪建元孝高,其庙号,而徐铉与书者杨元鼎,刻 者王文秉,皆不书。国后己未十二月一日建,不书元。 盖昪子璟改元保大,戊午改元交泰,寻去帝号,奉周 正朔。己未,周恭帝立,不改元,明年遂为宋,故其体如 此。然何以不称周显德,至云孝高之天下,其二碑则 则称保大、称烈祖、称今上,不已侈大哉?阴云四合,惧 雨妨游,亟呼竹兜子之下宫。下宫者,崇禧万寿宫也。 宋延祐赐宫号敕有碑,而元《至治碑》王去疾为文,赵 孟𫖯书云:“改宫为观自此始。”宫惟帝居可称,如后人 称朕、称玺之类。岂宋称宫,后又尝称观,元复之耶?门 有小溪,自上宫来。上宫者,元符宫也。盖至是始有乔 木,而合抱干霄者亦鲜。门外树屏,中嵌九字,每字高 广三尺馀,是詹姜家舆台。弘治乙卯立,已周二甲子。 道士云“有大姓”妄意其下藏金,欲更修窃取,以众目 所视而止。从左行。丁司空有屏禁妇女游者,书《大明 律》于上。前。有奉律亭叶相国为记。清虚真人云:“黄赤 之道,混气之法,是张陵受教,施化为种子一术,非真 人事也。吾数见行此而绝种,未见种此而得生,百万 中尽被考罚,思怀淫欲,存心色观,而以兼行上道,抱” 玉焚火,金棺葬狗也。真人偶景者,所贵存乎匹偶相 生,在于二景,虽名夫妇,不行夫妇之迹。数行交接,漏 泄施写,气秽神亡,精灵枯竭,虽复《元挺玉箓》,金书大 极,将不可解于非生。而冶游者,以谒仙祈子为因,窥 室家之好,行穿窬之事,妄谓孙寒华与杜契通,情叛 依张毅,毅为脱免,事平归茅山。寒华有少容,今尚俱 处华姥山,以此得名。夫元白道忌房室,自契受道不 得行此,娄猪艾豭,用志能抑断乎?禁之良是。登大茅 峰,九霄宫据其上。西南四平山,俗谓方山,下有洞室, 名曰方台,问道士,莫能名其处。宫后有龙池,大旱不 涸,祈雨干此请龙。山多石,俗有“巧石窝”之名,而天市 坛当洞天中央,元窗上,是安息国天市山,石元帝召 四海神,运诸洞天,非但句曲有之,岂石亦如仙圣有 种耶?何远求也。宋淳祐加封三茅真君诰,“大茅”十六 字,中茅“三茅”十二字。按天皇大帝《九锡玉策文》,今敬 授盈位为太元真人,领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君、小 君亦各有紫素书策文。中君位为定录,小君屈司三 官保命,其位似仅定录司命各二字,而南岳魏夫人 与杨君说众真次第位号,则曰东岳上真卿司命君, 不书名字。句曲真人定录右禁郎茅季伟三官保命 司茅思和注谓以多为高,犹今世徽号,则策文是。而 魏夫人所说中茅字何以多于兄,岂多寡又在本品 论耶?大茅形甚,少于二弟,二弟同来倚立,命坐,乃坐。 宋封字多寡亦是,然人间浮名,非天仙所受,多见其 不知量也。拜观上御书《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毕,下至 喜客泉,泉出池中,为八方石栏,其色碧,客至喷珠自 下而上,若喜者,或叫呼之不出。金坛曹太史造老君 庵其上,子祖鹤修之,盖因李德裕《茅山三象记》,自号 “上清元都大洞三景弟子。”上为九庙圣主,次为七代 先灵,下为一切含识,敬造老君、孔子、尹真人三象,此 其意重君亲,而以孔子厕李尹问,甚无谓。又有伪作 《孔子福地记》云:冈山间有伏龙乡,可避水避病。夫以 茅山祠柱下,史未尽合,况孔子乎?出祠数十武,为流 玉亭,泉九曲。溧阳史氏凿源出上宫龙池,而喜客并 入焉。道左有“洞泉”二字碑,石封之,上有朴树,云泉通 海,为人所污,风雷示异。又有小螺,取拭目辄佳。至五 云观,观外有小碑,宋景祐中书门下下五云观牒。过 华阳洞,洞可伛偻,入者数十步。其中远不可穷,类林 屋隔凡句曲。洞宫有五门,南两便门,东西北各一,虚 空之内有石阶,曲出承门口,得往来上下,都不觉是 洞天中,谓是外之道路。中君云:“东便门在中茅东小 茅阿口,从此入至洞天最近,而外口甚小,以石塞之。 东门似在柏枝,有两三洞口,恐真门外亦不开。南便 门外虽大开,内已被塞,缘秽气多也。华阳中有玉碣 文,邓夫人语许长史妻,此仙要言,解此则仙。今文自 传,而玉碣当还归天上矣。”陶隐居《华阳颂》十五篇,赞 述此山洞内外事,欲于昭灵台前立小碣子,未办作 石,其文具在,无树碣者。纷纷恶札为石灾,良可懊恼。 又数十武,有玉柱,洞狭而石差润,是新凿出,意或与华阳通,已入元符宫观。正统时赐藏经,敕,上赐玉枢 宝经,象在上,经在下,后有符。有宋赐玉柄剑,不满三 尺,绣涩已甚。有玉圭,有方诸研,有玉镇新符,文曰“仝 明天帝日敕。”有玉印九叠篆,其右“都曹印”三字甚明, 盖本朝物。而道士诡言传国玺,可发一笑。有赵子昂 《九天生神章经》,为钱塘隐真庵道士何道坚书,中失 十二行,倩拙手补,后有赵雍题曰:“先平章暮年笔。”复 有道流吴全节题。此经为元符道人史姓者所得,以 “质钱。史金吾元秉,其子复以归观,要不敢信,为子昂 雍与吴题字相类,疑是二人临本耳。雨垂垂欲下,道 士促归。余闻蝗以旱生,保命君有丞四人,一主雨水, 理禁伯亦主雨水。若请雨,宜并为辞。果得雨除蝗,余 将为民请命,何惜妨游舁?夫诸穷日之力,无烦再举。” 从之至积金峰,相传峰以秦皇瘗金名。按金陵有二, 有秣陵之金陵,有句曲之金陵。《河图中要元》篇:“句曲 之坛,其间有陵,兵病不生,洪波不登。”《稽神枢》曰:“金陵 者,洞虚膏腴,句曲地胏。土似北印,坚实宜禾谷。掘作 井,似长安凤门外井水,水色白。都不学道,居其土,饮 其水,亦令人寿考,是金津润液之所溉。大茅山相连 长阿,中有连石,古名”积金山,此中甚多金物,秦时名 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外有积金山,亦 因积金为坛号,其非秦所瘗可知。且天市坛四面皆 有宝金白玉各八九千斤,入地九尺。又曰:“山生黄金”, 近东处碎石往往有金,沙菌山亦有金,可往采,王莽 赠黄金百镒,光武遣使者吴伦赉金五十斤,在小茅 山独高处,埳上有聚,入地三四尺,安得秦有瘗金不 载耶?茅君临去时,曾埋金,欲服金者任取,但不中以 营私。累太上宫中歌,以青金为誓,然后发行。受箓者 赍金环一,并诸币以见师,师受贽,以箓受之,仍剖金 环,持其半以为约。《许氏书》亦云然。此自鼎药所须,而 误以营私,愚矣。观后玉皇阁右石名飞来,即本山中 所未移者,漫为之名耳。已至二峰,有德祐观,元岭高 处司命埋西湖玉门丹砂六千斤。山左右当泉水,水 液赤色,饮之益人。《抱朴子》以石丹泉与太华井泉无 异,为作铭泉,所在有之,无赤色者。已至三峰,有仁祐 观神座,右有石,亦修观时未及划削。余谓此亦可名 “飞来”,众为一粲。汉明帝修句曲真人庙,了无遗趾。二 观应门,财一两人,作可怜之色。游兴易倦,归而礼黄 冠,祝釐方瞑,为谢舁。夫不但饶济胜具,其兴故不减 吾辈矣。枕上闻檐溜,窃虞不成行。迟明雨渐微。之园 中,观许长史丹井,石孔二,分阴阳水气,冬则左孔出, 夏则右孔出。问徐铉铭,“不知所在。门有池,池前三土 垒不及丈”,曰“三星。”《真诰》言长史所营。宅对东面有雷 平山、豢龙池,周时雷氏养龙在此,后姜叔茂、田翁亦 居焉。宋真宗遣中使祷龙,取二龙,中路风雨,失其一, 持一龙至阙下,其形可异,为歌记之,恐此龙亦天书 之类也。山北有柳汧水,或名田公泉。玉沙流津,浣衣 不用灰,当在此地而泉湮矣。已,谒贞白墓,披草莽,有 篆字碑,元泰定时立,梁昭明邵陵王、唐《司马子微碑》, 俱亡。《神仙感遇传》言:桓闿不知何许人,事隐居执役 十年,无所营为。一日青童自空下曰:“命求桓先生。”隐 居默然问所修何道至此,曰:“修默朝之道。”陶君欲师 之,桓执谦卑不肯,服天衣,升天而去,三日密降陶室 曰:“君阴功著以《本草》,䖟虫水蛭”辈为业,功虽及人,而 害于物,须一纪解形辞世。《邵陵王隐居碑》云:“弟子桓 法闿等慕遥风于缑氏,结馀想于乔阳。勒三碑而相 质,腾绛霄而流芳。”《别传》:“桓法闿,字季舒,东海丹徒人。 陶隐居高第弟子。于郁冈筑元洲精舍,周处士弘让 题其壁。王僧辨使陆冕图闿与己形及周处士像于 便面,写闿与僧”辨书于障。世有指闿为隐居执爨者, 宋道士贾善翔集《高道传》,谬用其说。隐居书闿入山 诗及隐君墓碑可考,岂两人一名闿,一名法闿耶?既 以升天,又下降为隐君立碑耶?雨未已,衣短后强而 登雷平山,有故祠址,石子径犹可辨也。乾元观主使 人来导行,将至里许,松柏夹道,时有梧竹辅之,峭蒨 可人。其地俗呼大横山,实名郁冈。《名山记》所谓“冈山 下泉水,李明于此合神丹而昇元洲。”陶贞白因之建 郁冈斋室。宋朱真人为观,业已芜没,独碑在云阳陈 辅造,七闽蔡仪书,土人仆之地。一夕风霆作,其上碑 植立如故,裂石合而复生石,白文所支铁屑亦成石 字,无一损,远近骇异。道人阎希言来卜居,与其徒江 本实剪刈蓬蒿荆棘而宫之。希言逝,其徒李彻度以 道行,名新观旧趾。事闻禁中,为赐《道藏经》,命其徒李 敬顺视作,而彻度去之天子都,敬顺竭蹶从事,人施 者众。其教奉全真,净洁与诸道流殊,餐风之士栖集 其中。有山东萧乾阳,颇谙元宗物化矣。余雅闻迁安 王合中,号“九灵子”,少遭家难出家,于阴阳五行诸家, 多所通晓。访之团焦,一龛一衲,叩会极有省问。余曾 学调息乎?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在踵者安 可调?今仕宦心欲弃天下而自为,殊不其然。贵以身 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以托于天下。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此宁独善 其身者?积功满千,有过得仙,岩居川观,不践生虫,不 履生草,不食生物,为功几何,孰与仕宦立功之大且 久也?《道德经》终篇,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 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不害不争, 见为细行,而五千言广大精微毕具矣。余尝见茅君 示杨许,至寂非引顺之主,澹然非教授之匠,故当因 烦以领无。李含光对唐元宗言:“道德,公也;轻举,公中 私也。”王语固自有本。示余所为宗源,类《参同》《悟真》而 本于《易》。陶隐居之参差经术,跌荡辞藻,其庶几乎?夜 宿敬顺别室,因忆陶贞白爱山水,每经涧谷,坐卧其 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己,谓门人曰:“见朱门广厦,识其 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虽知此难,立直 恒欲就之。永明中求禄,得辄差舛,若不尔,宁得为今 日之事?岂惟身有仙相,亦缘势使之然。马枢得《邵陵 王书》二万卷,肆志寻览,殆将周遍,喟然叹曰:“贵爵位 者,以巢由为桎梏;爱山林者,以伊吕为管库;束名实 则刍芥柱下之言;翫清虚则糠秕席上之说。稽之笃 论,亦谷从其好也。此求志之士,望涂而息,天不惠高 尚,何山林之无闻甚乎?”乃隐于茅山,有终焉之志。后 以门人劝应聘行,则志亦未竟,遂枢目精洞黄,能视 暗中物。有白燕一双,巢其庭树,驯狎榈庑,时至几案。 春来秋去,几三十年。盖有道术者,似从万卷中悟入, 陶之弘览博物,更出其上。余读书远谢二君,且“无仙 相,而耽山水,仕多差舛,略相似。今入仙都,犹以儿女 系恋,未即解脱,何无志分若是?愧之汗下。”晨起观李 明真人丹井、丹泉,泉有三,合而为井,与九灵偕游。魏 元君洗心池,水出石中,可二三石,不涸不溢。池上小 阁,祠王重阳,四隅劣容一人。下祠江文谷旁有元君 祠。行数十武,得燕口洞,可坐两三人,一名缉麻元君 缉麻。其中《志》“有燕洞宫”,为仙女钱妙真化所,梁邵陵 王为记。池亦是其迹。有溪荪紫色,生浅水中,而托为 元君,为张道陵母,何也?又方隅洞,在方隅山上。洞二 门,其一即燕口,亦不可辨。取径而上,有石棋枰界道 宛然,亦后人为之,今堕矣。再上,有石桥五根,嶙峋相 属。桥高广不过五尺,九灵云:“岁觉长。”校渠初来时,高 一尺许,下至大池为堤,广丈许,长十丈许,盖以障山 中诸泉,若雨水为灌田计者。昔郭四朝于许史舍前 造塘,高其堤岸,遏柳汧水,水得深,朝乘小船游戏,有 《扣船歌》四首。历代久远,塘墙颓下,居民犹呼一平泽 地,为郭于此池,自不可少。欲于堤上建亭亦佳,又欲 于郁冈巅为三茅君祠,山以茅得名,惟玉晨专祠,而 诸宫多置之廊庑,于义未安,此举良是。余谓其后当 作小斋,以志贞白之旧,九灵唯唯观止矣。复入饭而 归。相传吴太伯初逃至此,越翳王亦逃,此即《庄子》所 云王子搜从之丹穴,越人薰之以艾者也。顾著作况 有山房,都莫可踪迹。山中有鸟曰山和尚,似鹊而斑, 每呼曰:“前山里去,前山吃果去”,音甚明彻,未得闻也。 秦孝王时,道士周大宾于句曲山下种五果,有地名 姜巴路。姜茂,秦孝文时封巴陵侯,种五果五辛菜,不 审为何品。至于五种神芝,身非仙骨,自难遇耳。山未 开时,雅称仙境,而近代人烟辐凑,渐凿混沌之窍,自 元旦至三月十八日,香火特盛。秋时人绝少。四履膏 腴,田百万,悉入民家。道流牧马饭牛,察鸡豚供徭役, 复苦胥吏追呼,如玉晨者。其右房尽转鬻他人,与民 家通。上宫富者,有千金产,而未尝扫除。牛溲马渤,积 与阶平。神明隩区,秽媟已极。欲望云装烟驾之至止 也,其可得乎?观妙先生朱自英曰:“道士当岩居穴处, 勤修上道,遵保大茅君苦行,然后可报国恩。若效西 方土木庄严,非老氏慈俭之教。此论自奉则可,奉神 则不可。乾元中兴,閟侐整洁,百人同釜而炊,蔬素无 他,第山田入薄,不足供亿。余自浊入清,差为一快。非 此则俗物败人意,不可驻足。”山甫冁然而咍曰:“君所 至考典故,晰异同,彼善于此耳。”上真视之,不免谓俗。 余为之惵然意下矣。
茅山部艺文二〈诗〉
[编辑]《入茅山寻桓清远题壁 》。《梁邵陵王纶》
荆门丘壑多,瓮牖风云入。自非栖遁情,谁堪霜露湿。
泛茅山东谿 唐储光羲
[编辑]《清晨登仙峰》,“峰远行未极。江海霁初景,草木含新色。 而我任天和,此时聊动息。望乡白云里,发棹清谿侧。 松柏生深山,无心自贞直。”
游茅山五首 前人
[编辑]春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不见《子桑扈》,当从方外求。
其二
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其如怀独善,况以闻长生。 家近华阳洞,早年深此情。巾车云路入,理棹瑶谿行。 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王廷有轩冕,此日方知轻。
其三
平生非作者,望古怀清芬。心以道为际,行将时不群。 兹山在人境,灵贶久传闻。远势一峰出,近形千嶂分。 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鲜云。此去亦何极,但言西日曛。
其四
昔贤居《柱下》,今我去人间。良以直心旷,兼之外视闲。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落日登高屿,悠然望远山。 谿流碧水去,云带清阴还。想见中林士,岩扉长不关。
其五
名岳征仙事,清都访道书。山门入松柏,天路涵空虚。 南极见朝采,西潭闻夜渔。远心尚云宿,浪迹出林居。 为己存实际,忘形同化初。此行良已矣,不乐复何如。
题茅山华阳洞 前人
[编辑]华阳洞口片云飞,细雨濛濛欲湿衣。玉箫遍满仙坛 上,应是茅家兄弟归。
送郑二之茅山 皇甫冉
[编辑]《水流》绝涧。终日草长。深山暮春。犬吠鸡鸣几处条桑 种杏何人。
题茅山仙台药院 刘言史
[编辑]扰扰浮生外,华阳一洞春。道书金字小,仙圃玉苗新。 芝草迎飞燕,桃花笑俗人。楼台争耸汉,鸡犬亦嫌秦。 愿得青芽散,长年住此身。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
[编辑]延陵 刘长卿。
石门媚烟景,句曲盘江甸。南向佳气浓,数峰遥隐见。 渐临华阳口,微路入葱蒨。七矅悬洞门,五云抱仙殿。 银函竟谁发,金液徒堪荐。千载空桃花,秦人深不见。 东溪喜相遇,贞白知会面。青鸟来去闲,红霞朝夕变。 一从换仙骨,万里乘飞电。萝月延步虚,松花醉闲晏。 幽人即长往,茂宰因交战。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宿华阳洞寄袁称 李端
[编辑]花洞晚阴阴,仙坛隔杏林。漱泉春谷冷,𢭏药夜窗深。 石上开山酒,松间对玉琴。戴家溪北住,雪夜去相寻。
春游茅山酬杜评事见寄 权德舆
[编辑]喜得赏心处,春山岂计程。连溪芳草合,半岭白云晴。 绝涧饮水碧,仙坛挹灏清。怀君在人境,不共此时情。
送顾况归茅山 韦夏卿
[编辑]圣代为迁客。虚皇作近臣。法尊称大洞。学浅忝初真。 鸾凤文章丽。烟霞翰墨新。羡君归句曲。白鹄是三神。
寄华阳孙炼师 李德裕
[编辑]何地最翛然,华阳第八天。松风清有露,萝月静无烟。 乍警瑶坛鹤,时嘶玉树蝉。欲驰千里思,惟恋凤门泉。
游茅山 杜荀鹤
[编辑]步步入山门,仙家鸟径分。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头穿破云。道人星月下,相次礼茅君。
大茅峰 宋王安石
[编辑]一峰高出众峰巅,疑隔尘沙路几千。俯视烟云来不 极,仰攀萝茑去无前。人间已换嘉平帝,地下谁通句 曲天。陈迹是非今草莽,纷纷流俗尚师仙。
中茅峰 前人
[编辑]翛然杖履出尘嚣,鸡犬无声到泬寥。欲见五芝茎叶 老,尚攀三鹤羽翰遥。容溪路转迷横彴,仙几风来得 堕樵。兴罢日斜归亦懒,更磨碑藓认前朝。
小茅峰 前人
[编辑]扪萝路到半天穷,下视淮州杳霭中。物外真游来几 席,人间荣愿付苓通。白云坐处龙池杳,明月归时鹤 驭空。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茅山 明李东阳
[编辑]丹阁烟霄外,登临万象分。槎排曲阿树,窗观溧阳云。 种木耕岩石,寻芝采玉文。遥因不死诀,来此叩茅君。
游茅山 曹大章
[编辑]曲径通悬阁。轻车破紫芬。忽疑身近日。翻讶足生云。 野色松阴合。烟光鹤影分。石台闲可坐。潇洒洞仙群。
茅山部纪事
[编辑]《梁书陶弘景传》,“弘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 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 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 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 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 咏盘桓,不能已已。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 书要之不至。
《太平广记》:茅山黄尊师法箓甚高,于茅山侧修起天尊殿,讲说教化,日有数千人峕延讲初合,忽有一人 排闼叫呼,相貌粗黑,言辞鄙陋,腰插骡鞭,如随商客 骡仗者,骂道士“汝正熟睡耶?聚众作何物,不向深山 学修道,还敢谩语耶?”黄尊师不测,下讲延逊词,众人 悉惧,不敢抵牾。良久词色稍和曰:“岂不是修一殿却 用几钱?”曰:“要五千贯。”曰:尽搬破甑釜及杂铁来,约八 九斤,掘地为炉,以火销之。遂探怀中取葫芦,泻出两 丸药,以物搅之,少顷去火,已成上银。曰:“此合得万馀 贯。修观计用有馀,搅则所获无多,但罢之。”黄乃与众 徒弟皆相谢,问其所欲,笑出门去,不知所之。
《江宁府志》:“茅山华阳宫有陶隐居井,岁久湮没。政和 初,道士庄慎修索得之。初去三尺许,得瓦井,阑虽破, 合之尚全,环刻大字:‘先生丹阳陶,仕齐朝请,壬申岁 来山,栖身高静,自号隐居。同来弟子吴郡陆敬游其 次,杨、王、吴、戴、陈、许诸生,供奉阶宇,湖熟潘逻及远近 宗禀,不可具记。悠悠历代,讵勿识焉。梁天监三年八’” 月十五日,钱塘陈宣懋书。又穿数丈,获一圆石砚,径 九寸许,列十一趾,涤之朱色灿然。又得铜炉,有柄,若 今之手炉者。今藏宫中。
茅山乾元观有《幽光显扬之碑》,宋陈辅为朱观妙先 生立,闽中蔡仍书。隆庆间,土人取石为灰,碎此碑,忽 雷雨,一夕自合。初裂缝可容指,今渐满,大奇。
茅山元符宫有《苏养直像》,自赞其上曰:“松风飕飕,瘦 藤在手。惟此白叟,独全于酒。”
《笔记》:“茅山乾元观姜麻子,阎蓬头弟子也。黑夜纫衲, 从扬州乞烂桃核数石,空山月明中种之,不避豺虎。 自茶庵至观中,有桃花五里馀。”
茅山部杂录
[编辑]《方舆胜览》:茅山有大茅君像,甚古。曾景建有诗云:“面 如赪玉碧矑寒,散发垂腰槲叶干。不向大茅峰顶见, 时人多作伏羲看。”
茅山有泼墨池,相传费长房学道处。《图经》云:“石墨池, 盖大小二酉山,藏异书”,见《穆天子传》。唐人穴石为砚, 注《道德经》,见《隐逸传》。曾极诗云:“二酉珍储已遍窥,仙 班宁肯列愚痴。注经穴石须勤苦,留得千年泼墨池。”
茅山部外编
[编辑]《集仙传》:“大茅君盈南至句曲之山,汉元寿二年八月 己酉,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及诸青童并从王母 降于盈室。顷之,天皇大帝遣绣衣使者冷广子期赐 盈神玺玉章,太微帝君遣三天左宫御史管修条赐 盈八龙锦与紫羽华衣。太上大道君遣协晨大夫叔 门赐盈金虎真符、流金之铃。金阙圣君命太极真人” 正一止元王郎、王忠、鲍丘等,赐盈以四节咽胎流明 神芝。四使者授讫,使盈食芝,佩玺服,衣玉冠,带符握 铃而立。四使者告盈曰:“食四节隐芝者,位为真卿;食 金阙玉芝者,位为司命;食流明金英者,位为司禄;食 长曜双飞者,位为司命真伯;食夜光洞草者,总主在 左御史之任。子尽食之矣,寿齐天地,位为司命上真、 东岳上卿,统吴越之神仙,综江左之山源矣。”言毕,使 者俱去。五帝君各以方面车服降于其庭,传太帝之 命,赐紫玉之版,黄金刻书九锡之文。拜盈为东岳上 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事毕俱去。王母及盈师西城 王君,为盈设天厨酣宴,歌《元灵》之曲。宴罢,王母携王 君及盈,省顾盈之二弟,各授道要。王母命上元夫人 授茅固、茅衷《太霄隐书》丹景道精四部宝经,王母执 《太霄隐书》,命侍女张灵子执交信之盟,以授盈固及 衷。事讫,王母升天而去。其后紫虚元君魏华存夫人 请斋于阳洛之山隐元之台西,王母与金阙圣君降 于台中,乘八景之舆,同诣清虚上宫,传《玉清隐书》四 卷,以授华存。是时,三元夫人冯双珠、紫阳左仙公石 路成、太极高仙伯、延盖公子、西城真人王方平、太虚 真人、南岳真人赤松子、桐柏真人王乔等三十馀真, 各歌《太极阴歌》之曲。王母为之歌曰:“驾我八景舆,欻 然入玉清。龙群拂霄上,虎旆摄朱兵。逍遥元津际,万 流无暂停。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当寻无中景,不 死亦不生。体彼自然道,寂观合太冥。南岳拟贞干,玉 英耀颖精。有任靡其事,虚心自受灵。嘉会降河曲,相 与乐未央。”王母歌毕,三元夫人答歌亦毕,王母及三 元夫人、紫阳左公、太极仙伯、清灵王君乃携南岳魏 华存同去,东南行,俱诣天台霍山,过句曲之金坛,宴 太元真人茅升申于华阳洞天,《留华存》于霍山洞宫 玉宇之下,众真皆从王母昇还龟台矣。
《传奇》:宝历中邓甲者,事茅山道士峭岩。峭岩者,真有 道之士,药变瓦砾,符召鬼神。甲精恳虔诚,不觉劳苦, 夕少安睫,昼不安床。峭岩亦念之,教其药,终不成。授 其符,竟无应。道士曰:“汝于此二般无分,不可强学。”授 之禁天地蛇术,寰宇之内,惟一人而已。甲得而归焉。 至乌江,忽遇会稽宰,遭毒蛇螫其足,号楚之声,惊动 闾里,凡有术者,皆不能禁。甲因为治之,先以符保其 心,痛立止。甲曰:“须召得本色蛇,使收其毒,不然者足将刖矣。”是蛇疑人禁之,应走数里。遂立坛于桑林中, 广四丈,以丹素周之,乃飞篆字,召十里中蛇,不移时 而至,堆之坛上,高丈馀,不知几万条耳。后四大蛇各 长三丈,伟如汲桶,蟠其堆上。时百馀步草木,盛夏尽 皆黄落。甲乃跣足攀缘,上其蛇堆之上,以青蓧敲四 大蛇脑曰:“遣汝作五主,掌界内之蛇,焉得使毒害人?” 是者即住,非者即去。甲却下,蛇堆崩倒。大蛇先去,小 者继往,以至于尽。只有一小蛇,土色肖著,其长尺馀, 懵然不去。甲令舁宰来,垂足叱蛇,收其毒。蛇初展缩 难之,甲又叱之,如有“物促之,只可长数寸耳。”有膏流 出其背,不得已而张口向疮吸之,宰觉其脑内有物 如针走下,蛇遂裂皮成水,只有脊骨在地。宰遂无恙, 厚遗之金帛。时维扬有毕生居常弄蛇千条,日戏于 阛阓,遂大有资产而建大第。及卒,其子鬻其第,无奈 其蛇,因以金帛召甲。甲至,与一符,飞其蛇过城垣之 外,始货得宅。甲后至浮梁县,时逼春风,有茶园之内, 素有毒蛇,人不敢掇其茗,毙者已数十人。邑人知甲 之神术,敛金帛令去其害。甲立坛召蛇王。有一大蛇 如股,长丈馀,焕然锦色,其从者万条,而大者独登坛, 与甲较其术。蛇渐立,首隆数尺,欲过甲之首。甲以杖 上挂其帽而高焉。蛇首竟困,不能逾甲之“帽,蛇乃踣 为水,馀蛇皆毙。倘若蛇首逾甲,即甲为水焉。”从此茗 园遂绝其毒虺。甲后居茅山学道,至今犹在焉。 《江宁府志》:“茅山蓬壶洞,可匍匐入,愈入愈无际,携数 炬入,则寒风淅淅扑烟,中有滴溜颇泞。羽流谓曾穷 探三十里,以小遗取谴,病痱半载。意此实通地肺嘘 吸,传言句曲,东通林屋,南接罗浮,北根岱岳,西达峨 眉,四维经络”,岂虚也哉?
《稽神录》:庚寅岁,茅山有村中儿牧牛,洗所著汗衫暴 于草而假寐,及寤失之,惟一邻儿在傍,以为窃去,因 相喧竞。邻儿父见之,怒曰:“生儿为盗,将安用之?”即投 水中。邻儿匍匐出水,呼天称冤者数四,复欲投之。俄 而雷雨暴至,震死其牛,汗衫自牛口中呕出,儿乃得 免。
《逸史》:茅山陈生者,休粮服气,所居草堂数间,偶至延 陵,到佣作坊,求人负担药物,却归山居,以价钱少不 肯。有一夫壮力,然神少,颇若痴者,疥疮满身,前拜曰: “去得。”遂令挈囊而从行,其直多少亦不问也。既至,因 愿留采薪,都不计其价,与陈生约日五束。陈曰:“吾辟 谷,无饭与餐。”答曰:“某是贫穷人,何处得食,但斸草根 餐亦可矣。”遂每日砍柴十束,五束留于房内,自烧五 束供陈生。会山下有衣冠家妻患齿,诣陈生觅药,其 家日求之,又令小婢送梨果饼子之类。陈生休粮果 食亦不食也。每食则被佣者接而食之,仍笑谓曰:“明 日更送我,当有药。”如此者数四。一日,佣者并送柴十 束,纳陈生处,为两日用。夜后,遂扃门炽火,携一锅入。 陈生密窥之,见于葫芦中泻出水银数合,煎之,搅如 稀锡,投一丸药,乃为金矣。佣者撚两丸,以纸裹置怀 中,馀作一金饼,密赍出门去。明日日高起,求药者已 至,乃持丸者付之,令患齿者含之,一丸未半,已平复 矣。痛止,第出虫数十。陈生伺佣者出,于房内搜而观 之,得书二卷,不喻其旨,遂藏之。佣者至,大怒骂陈生, 生不敢隐,却还之,曰:“某今去矣。”遂出门,入水沐浴,乃 变为美少年,无复疮疥也。拜讫,遂跳入深涧中,不知 所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