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14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四十四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五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四卷目录

 庐山部纪事

 庐山部杂录

 庐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一百四十四卷

庐山部纪事

[编辑]

《竹书纪年》:“康王十六年,王南巡狩,至九江庐山。” 《史记·河渠书》:“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 至于会稽太湟。”

《晋书五行志》:“成帝咸和四年十月,柴桑庐山西北崖 崩。十二月,刘引为郭默所杀。”

《陶潜传》:“潜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 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刺史王弘以 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 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 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谬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 谤君子,其罪不细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 乃遣其故人宠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 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闻,遂欢宴穷 日。

《神仙传》:“董奉还豫章庐山下居住山间,了不佃作,为 人治病,亦不取钱物,使病愈者种杏五株。”

“莲社。”《高贤传》:“太元六年,远公至寻阳,见庐山闲旷,可 以息心,乃立精舍,以去水犹远,举杖扣地曰:‘若此可 居,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寻阳亢旱,师诣池 侧读《龙王经》,忽有神蛇从池而出,须臾大雨,岁竟有 秋,因名龙泉精舍。永师先居庐山西林,欲邀同止,而 师学侣寖众。永乃谓刺史桓伊曰:“远公方当弘道,而 贫道所栖,隘不可处。”时师梦山神告曰:“此山足可栖 神,愿毋往。”其夕大雨雷震,诘旦,林麓广辟,素沙布地, 楩楠文梓,充布地上,不知所自至。伊大敬感,乃为建 刹,名其殿曰神运。以在永师舍东,故号东林。时太元 十一年也。此山仪形九叠,峻耸天绝,而所居尽林壑 之美。背负炉峰,傍带瀑布,清流环阶,“白云生栋。别营 禅室,最居静深,凡在瞻履,神清气肃。师闻天竺佛影, 是佛昔化,毒龙瑞迹,欣感于怀。后因邪舍律士,叙述 光相,乃背山临流,营筑龛室,淡采图写,望如烟雾。”复 制五铭,刻于石。江州太守孟怀玉、别驾王乔之、常侍 张野、晋安太守殷隐、黄门毛修之、主簿殷蔚、参军王 穆夜、孝廉范悦之、隐士宗炳等咸赋《铭赞》。

远公居庐山,有行者尝来侍。师善驱蛇,蛇为尽去,因 号“辟蛇行者。”有一虎,往来时见形迹,未尝伤人,人号 “游山虎。”师与社众每游憩山上方峰顶,患去水远,他 日有虎跑其石,水为之出,因号“虎跑泉。”又于一峰制 《涅槃疏》,因名“掷笔峰。”

西林法师慧永,河内潘氏子。年十二出家,事沙门竺 昙现。初集禅于恒山,与远师同依安法师,期结宇罗 浮。及远师为安公所留,师乃欲先度五岭。太元初至 浔阳,刺史陶范素挹道风,乃留筑庐山,舍宅为西林 以奉师。布衣蔬食,清心克己,容尝含笑,语不伤物。峰 顶别立茅室,时往禅思,至其室者,常闻异香,因号香 “谷一虎。”同居人至辄驱去。远师之来。龙泉桓伊为立 东林。三十年影不出山。师居西林亦如之。

陆修静,吴兴人。早为道士,置馆庐山。时远法师居东 林,其处林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过此,辄有虎号 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修静至,语 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宋泰 始三年,羽化于京师,赐谥简寂,以故居为观。

谢灵运祖元,有功晋室。灵运为康乐公主孙,袭封康 乐公,文章为江左第一。尝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 山则去后齿,寻山陟岭,必造幽峻。至庐山,一见远公, 肃然心伏。乃即寺筑台,翻《涅槃经》,凿池植白莲。时远 公诸贤同修净土之业,因号白莲社。灵运尝求入社, 远公以其心杂而止之。

《远公年谱》:“殷仲堪出镇荆州,道经庐山,与远法师讲 《易》。”

《三藏记》:“远公在庐山三十年,影不出山。”

《庐阜杂记》:“远法师结白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弟 子性嗜酒,法师许饮即往矣’。”远许之,遂造焉。因勉以 入社,渊明攒眉而去。

陈舜俞《庐山记》:远与殷仲堪论道于庐山,殷才辨纵 横,远指流泉,谓之曰:“君侯聪明若斯泉矣。”

《高僧传》:慧永法师道业不下远公,而真素自然尤胜 于远。将军何无忌尝与二师集于虎溪。远既久驰名 望,从徒百馀,雍肃有序。永衲衣半胫,荷锡林下,飘然 而来。无忌顾谓众曰:“清散之风多于远矣。”慧永室中有虎,人畏之则驱入山,人去复还。

慧持法师,远之弟也。冲默有远,量长八尺,精究经论, 为庐阜三千僧之冠。后入蜀,住龙渊寺,旋又他适,不 知所终。

《佛驮耶舍》入庐山。尝举《铁如意》示人。多不悟。王子充 曰:“当时禅学未入中国。而兆已见于此矣。”

伽提婆,梵僧也。远公请入庐山,出《阿毘昙》及《三法度》 等经论。

僧昙𠮏初居庐山,晚居建康乌衣寺。彭城王义康遗 之貂裘为褥,趺坐谈经。谢灵运尝就𠮏问经中大意。 道敬法师,王羲之之孙也。年十三,随从祖凝之守江 州,因登庐山,就远公出家。冰霜莹然,德望弥著。 《庐山旧志》:“庐山有昙诜法师,能别鸟兽毛色纯锐之 性,草木善恶甘苦之味。”

刘程之者,彭城聚里人也,字仲思,宋高祖号之曰“遗 民。”少孤,事母以孝。体貌冲远,虚心方外,周览百代,得 《老》《庄》要旨。迈往自负,不靡于俗,虽馁瘠在躬,鍖斧当 前,意湛如也。尝为柴桑令,已乃弃之入匡庐,依释慧 远,居西林北涧上,与雷次宗辈同修净土。力辞荐辟, 专心禅思,安贫守素,研极幽渺。才半载,即于定中见 佛光焕映天地,如黄金色。后二十年庚戌正月卒正 寝。

《宋书隐逸传》:“周续之自幼颖悟,通五经并纬候,世号 颜子。既而闲居读《老》《易》,入庐山事释慧远,布衣蔬食。 刘毅镇姑熟,命为抚军,征太学博士,并不就。江州刺 史刘柳荐之高祖曰:‘臣闻恢燿和肆,必在兼城之宝; 翼亮祟本,宜纡高世之逸。是以渭滨佐周,圣德广运; 商洛匡汉,英业乃昌。伏惟明公道迈振古,应天继期’”, 游外畅于冥内,体远形于应近。虽汾阳之举,辍驾于 时艰;明扬之旨,潜感于穹谷矣。窃见处士雁门周续 之,清真贞素,思学钩深,弱冠独往,心无近事。性之所 遣,荣华与饥寒俱落;情之所慕,岩壑与琴书共远。加 以仁心内发,义怀外亮,爱留崑卉,诚著桃李。若升之 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缨儒官,亦王猷遐缉,臧文不知, 失在降贤,言偃得人,功由升士。愿照其丹款,不以人 废言。辟为太尉掾,不就。高祖镇彭城,遣使迎之,礼赐 甚厚。每称之曰:“心无偏吝,真高士也。”高祖践祚,开馆 东郭外,乘舆降幸,辩析精奥,称为该通。

《庐山志》:“雷次宗字仲伦,南昌人也。笃学明礼,不就征 辟,立馆庐山,与慧远法师居之。尝有书与子侄曰:‘吾 少多病,又性好闲,虽在童年,志栖物表。弱冠入庐山, 事释和尚。于时师友渊源,务训弘道,玩心坟典,勉志 勤躬,夜以继日,乐而忘忧,二十馀载,渊匠既倾,良朋 凋丧。续以衅逆,心虑荒散,遂与汝曹归耕陇畔,山居 有年,齿逾知命,前途几何?及今耄未至惛,尚可励志, 诚来生之津梁。玩岁日于良辰,偷馀乐于将除,在心 所期,尽于此矣。汝等冠娶已毕,吾复何忧,但愿守全, 以保今终。自今家务大小,一勿见关’。”子平之言,可以 为法。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征至京师,立鸡笼山前学 馆,数幸问,资给甚厚。除给事中,不就,久之,还庐山。二 十五年,诏曰:“前新除给事中雷次宗,经明行修,自绝 诏命,宜加升引,以旌退素。”命为散骑侍郎,又不就。再 征至京师,筑室锺山,扁曰“招隐”,犹秉昔操,不入公门。 每自华林入延贤堂,为太子诸王讲《丧服经》。

《庐山旧志》:“翟汤,字道深,寻阳人。笃行纯素,仁让廉洁, 不屑世事,人有馈遗,一无所受。永嘉末,寇害相继,闻 汤名德,皆不敢犯,乡人赖之。隐于县界南山。咸康中, 征为国子博士,不起。”

翟庄字祖休立屋庐山力耕草食诸子。《史记》华竺典 坟无所不通乡亲中表皆莫得见州辟主簿举秀才 并不就。

《庐山疏》:晋王羲之守浔阳,尝览胜庐山之阳解郡后 卜金轮峰下家焉。时有西域僧佛驮耶舍持佛舍利 来庐山,羲之雅重其德,因舍宅为寺以居之,自书额 曰:“归宗寺。”寺后有洗墨池。王文忠公祎曰:“归宗寺有 池,水色正黑,曰墨池”,迺羲之所洗墨处。羲之尝慕张 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其故迹也。

《宋书隐逸传》:“翟法赐,寻阳柴桑人。曾祖汤,汤子庄,庄 子矫,并高尚不仕,逃避征辟。矫生法赐,少守家业,立 屋于庐山顶。丧亲后,便不复还家,不食五谷,以兽皮 结草为衣,虽乡亲中表莫得见也。州辟主簿,举秀才, 右参军、著作佐、员外散骑侍郎,并不就。后家人至石 室寻求,因复远徙,违避征聘,遁迹幽深。寻阳太守邓” 文子表曰:“奉诏书征郡民新除著作佐郎南阳翟法 赐补员外散骑侍郎。法赐隐迹庐山,于今四世,栖身 幽岩,人罕见者。如当逼以王宪,束以严科,驰山猎草, 以期禽获,虑致颠殒,有伤盛化。”乃止。后卒于岩石之 间,不知年月。

《南史宗少文传》:“宗少文,南阳人。善居丧,为乡闾所称。 宋武帝辟为主簿及太尉参军,俱不就。已而东下,入 庐山,与释慧远居《野人传》:“张莘民乃陶渊明之姻也。家居庐山,学兼华 竺,善属文。举秀才,府功曹,州治中,俱不就。性孝友,田 宅悉推与弟。一庚之粟,一味之甘,分之九族。躬自菲 薄,不改其乐。后以散骑常侍征,不”就,自号为“东皋老 农。”

十八《高贤传》:“张诠字秀硕,性姿高逸,带经而锄,山水 自放。先居庐山之阳,后入莲社,事远公庚亮,以为浔 阳令。后以散骑常侍征,不起,复庐于香谷终焉。” 《酉阳杂俎》:齐建元初,延陵季子庙井中得木简,长尺, 广二寸,有字隐起曰:“庐山道士张陵拜谒。”木坚白,字 黄。

十三贤共注《庐山记》:饶子卿隐居庐山,茅茨数椽,不 避风雨。每漏湿,则张盖于梁上,而危坐其下,终日无 闷色茅烂辄易,谓之“屋龙更衣。”

《唐书李渤传》:“渤字濬之,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裔。 父钧,殿中侍御史,以不能养母废于世。渤耻之,不肯 仕,刻志于学,与仲兄涉偕隐庐山。尝以列御寇拒粟, 其妻怒,是无妇也。乐羊子拾金,妻让之,是无夫也。乃 摭古联德高蹈者,以楚接舆、老莱子、黔娄先生、于陵 子、王仲儒、梁鸿六人,图象赞其行,因以自儆。久之,更” 徙少室。

《庐山志》:唐道士雷提点者,不知何许人,聪明博达,驯 一白鹤,出入随之,常于石上读《楞伽经》。与太元张道 宁善口,常好言“我是庐山人。”后不知所终。

《南康旧志》:“唐何乾曜,不知何许人,仕为侍郎,后挂冠 隐庐山,称匡麓道人,喜唱《西江引》曲。卒葬鹤鸣峰之 迁莺谷。至今墓碑尚存。”

《唐诗纪事》:“徐凝尝居庐山。白乐天刺杭州时,徐凝、张 祜并希首荐。乐天试《长剑倚天外赋》、‘馀霞散成绮’诗 解送,凝为元祜次之。祜曰:‘予《甘露寺》诗:‘日月光先到, 山河势尽来’。《金山寺》诗:‘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虽 綦毋潜‘塔影挂青汉,钟声和白云’,未足为佳也’。凝曰: ‘岂如老夫《庐山瀑布诗》:‘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 青,山色耶凝遂擅场。

《太平宫志》:“唐陈伯宣者,陈宜都王叔明之苗裔也。自 闽之仙游来庐山,隐居圣治峰。尝注司马迁《史记》,诏 征不赴,复辟拜著作郎。”

《续前定录》:黄损,连州人,有大志,处于庐山,与桑维翰、 宋齐丘相遇,每论天下之务皆出损下,损亦自负。居 无何,游五老峰,遇磐石小憩。顷之,有叟长啸而坐,指 维翰、齐丘曰:“公等皆至将相,但各不得其死耳。”次指 损曰:“此子有道气,可以隐居,若求官,不过一州从事 耳,宜思之。”损甚怒,叟曰:“休戚之数定矣,吾先知也,何 怒乎?”后皆然

《酉阳杂俎》: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尝游庐山,憩于涧石, 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元 武。

《庐山旧志》:“浔阳太守宗渊有龟十头,命庖丁日以二 头为臛。其夜梦十丈夫乌衣裤褶,反缚叩头祈哀。翌 日臛二龟。其夜又梦八丈夫祈哀,乃以其八放之庐 山。后生八子,皆登第。”

《传灯录》:“道信大师武德中登庐山绝顶,望破额山紫 云如盖,下有白云,横分六道。”

有比丘无染游庐山,苔滑仆地,忽大悟。

《唐诗纪事》:“颜真卿常使其僮奴刻己所书于庐山最 高处,奴辄以意修改之,大失其真。”

唐僧处默、若虚并尝居庐山,已而他游,处默有《忆庐 山旧居》诗云:“麤衣粝食老烟霞,勉抱衰颜惜岁华。独 鹤祇为山客伴,闲云常在野僧家。丛生嫩蕨沾松粉, 自落干薪带桂花。明月清风旧相识,十年归恨可能 赊。”若虚《怀庐山旧隐》诗云:“九叠嵯峨倚碧天,每随寒 瀑下崔烟。深秋猿鸟来心上,夜静松杉到眼前。书架” 想遭苔藓袤,石窗应被薜萝缠。一枝藤杖游江北,不 见庐峰十二年。

《庐山旧志》:“韦应物守江州时,尝因观省属县,遂至庐 山简寂观诸处皆有题咏。”

薛业能诗而不第,独孤常州有《送薛处士归庐山序》, 称业“口不言禄,禄亦不及识。”业者为永叹,而业处之 澹然。

《樵人直说》:白乐天尝炼丹于庐山草堂,作飞云履,以 元绫为质,剪素绢为云,四面缘饰之,染以四选香。每 振履,飘飘如烟雾,尝著之,以示山中道侣曰:“吾足下 云生不久且登朱府矣。”

《圉余录》:唐杨收读书庐山,有道者谓之曰:“子貌可仙, 如仕即至宰相,能舍所事从予游乎?”收时方觊进取, 谢不能道者,遂去不见。

《录异记》:“庐山西南七十里有涌泉观,昔太极仙翁葛 元炼丹于此,感致泉水自石窦中涌出,流百馀里,入 浔阳湖,溉田极广。其地旧多水蛭,农人患之。仙公刻 符于洞门之下,水沃其上,自此水所及处,皆无水蛭 之患,远近赖之。后人凿此符移于涌泉观中,但旧迹在耳,而灵验不改。”

《庐山旧志》:唐元和中,盗杀丞相武元衡。白居易时为 赞善大夫,上言“此自古所未有之变,宜速追捕,期必 得以雪国耻。”当道者恶其出位,谪为江州司马。常来 庐山,爱山奇胜,遂卜隐焉。

唐熙怡大师居庐山,不食粟,啜柏饮水,三十馀年。后 住东林寺。许尧佐《塔记》云:“熙怡大师,体识深静,风度 端敏。受具戒于南岳,敷律范于东林,常趺坐一室,而 四方学者,差肩继踵,发此柔软,纳其皈依,嘉言玉振, 微文冰释,崇德雅美,临坛持法,垂五十年。至德初,隶 东林寺,居耶舍塔院。大历五年,跻五老峰,望彭蠡,临” 瀑布,乃构凌云精室,为经行之地。旁引泉窦以涤尘 垢,近蹑松壑以求清凉。然趋风望景,攀危辇重,翼如 而至者,难以数计。贞元中,归东林戒坛院。十二年七 月,召门弟子曰:“吾随化还,须臾寂灭。大师常与故太 师鲁国颜公真卿、故丞相天水赵公憬、故郑滑节度 使兼御史大夫范阳卢公群、今吏部”侍郎弘农杨公 于陵,为参禅之侣,幽键洞发,元言两得。

《庐山疏》:唐道乙禅师来庐山,居凌霄洞三年,后居吴 章山东南石洞,久之他徙。初祖达摩东来,直指明心 之教,止授一人,谓之“单传。”至六祖慧能而传始广。能 再传至道乙,与希迁,传益广。乙之弟子入室者一百 三十二人。

《五灯会元》:“唐先天元年,道明禅师得六祖慧能,开发 了悟本性,即往庐山隐焉。”

《传灯录》:“香严闲禅师初事百丈海,以辨博闻,海未有 以鞭辟之也。及海死,闲去依沩山佑,沩山业已先知 之矣。甫入门,即斥其辨博通敏者,以为意想见解,皆 业识所为,生死根本,逆杜其口,不使置一辞。然后以 父母未生身时事微诘之,闲无以应。归而遍索其生 平所习文字,亦无一言可酬对者。闲大沮,屡祈沩山” 言,沩山固拒不与之。言闲既不得沩山言,又自求之 不得,展转无所依,益大疑不自释,乃涕泣辞沩山去, 止南阳念佛,自分绝望于禅道矣。他日尝自芟草掷 瓦砾,击竹有声,忽大悟,遽归礼沩山,沩山始首。请帮助识别此字。之。 后入庐山,住宝岩寺。

《庐山疏》:赤眼常住归宗,先结庐于黄石崖。《刘轲记》云: “庚辰岁,山客刘轲采拾怪异,自麓至顶,却下半里馀, 次于黄石崖。崖中有栖禅子,不知其几腊,乃颐其轻 重,颇见其宅心之地。乃问其住年,但手指松桂云:‘毫 发我植,今环人臂,乌飞兔走,吾后何齿矧!卯戌之昏 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沂。虽云云自 彼,而于我蔑如也’。”於戏!向非岩房峭绝孤峙,则人境 两失其宜也,复何言哉?观乎烟云杂乎履舄,岚霭生 于襟袖,群形浩扰,并入眸子。每至烟雨初霁,山光澄 练,泠泠仙语,如在耳右。况又耸凌竞上,冥冥焉知不 能与洪崖接袂,浮丘连驾,盈缩造化,吐纳灏气,绝惭 容于厚面,远喧卑之臊秽。时乎不得而然者,盖钩也, 饵也。名为利钩,利为名饵,吞钩食饵,手足羁锁,彼焉 得跳跃于此乎?夫禅子脱去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 无,心静将石何几?物我一致,端邪径塞,仆所谓非斯 人不能住斯境也。禅师宜春人,俗姓刘,名常,浔人以 师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岩名云。

《云溪友议》:唐僧灵彻住庐山,与韦丹为忘形友。丹为 江西观察使,以诗寄彻曰:“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 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峰前必共君。”彻酬 诗曰:“年老心闲无俗虑,麻衣草坐亦容身。相逢尽道 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鸡距集》:韦丹与灵彻唱和诗什颇多。韦序曰:“彻公近 以《匡庐》七韵见寄,皆丽绝于文圃。”七韵者,莲花峰、石 镜、虎跑泉、聪明泉、白鹿洞、铁船峰、康山庙也。

彻《寄包侍御》诗云:“古殿山阴花木春,池边趺石一闲 身。谁能伴我焚香坐,共作庐峰二十人。”权德舆《酬彻 上人》诗:“莲花出水地无尘,中有南宗了义人。已取贝 多翻半字,还将阳焰论三身。碧云飞处诗偏丽,白月 图时性本真。更喜开缄消热脑,西方社里旧相亲。” 《宋史周敦颐传》:“敦颐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 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刘恕传》:“恕字道源,筠州人。父涣,字凝之,为颍上令。以 刚直不能事上官,弃去,家于庐山之阳,时年五十。欧 阳修与涣同年进士也,高其节,作《庐山高诗》以美之。 涣居庐山三十馀年,环堵萧然,𫗴粥以为食,而游心 尘垢之外,超然无戚戚之意,以寿终。”

《李常传》:“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少读书庐山白石僧 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 《黄干传》:干再命知安庆,不就。入庐山,访其友李燔、陈 宓,相与盘旋玉渊三峡间,俛仰其师旧迹,讲乾坤二 卦于白鹿书院,山南北之士皆来集。未几,召赴行在。 宋祥符六年,庐山崇圣院生芝九本,知军州王文震 以献。

《庐山记》宋陈舜俞字令举,浙之嘉禾人,为屯田员外
考证
郎,以言新法谪监南康酒税,常骑牛往来庐山中。初,

刘凝之尝为“《庐山记》,舜俞因增广之为五卷,又为《俯 视图记》,寻山先后次第,刘凝之、李公择皆有序。 王十朋迁官夔州时待命于庐山,遍历山南北,多所 题咏。”

《学圃馀力》诗僧祖可,苏伯固之子,养直之弟也,常居 庐山。葛常之云:可诗多佳句,如“怀人更作梦千里,归 思欲迷云一滩”,又“窗间一榻篆烟碧,门外满山秋叶 红”,皆清新可喜。然读书多少变态,其体格不过烟云 草树、山川鸥鸟。而徐师川作其诗引,乃谓:“自建安七 子,南朝二谢,唐杜甫、韦应物、柳宗元,本朝王荆公、苏”、 黄妙处,皆独得神解。又师川《画虎行》末章云:“即今老 旧无新句,尚有庐山病可师。”尊信无乃过乎?

《续庐山记》宋马玗,广陵人,为南康守,尝录庐山中碑 记为四卷,以补陈《记》之阙。

《庐山记》:“戴师愈,南康人。隆兴九年登进士,为湘阴主 簿。博学强记,尝摭拾庐山古今文物,著为《列传》十三 卷。”

《庐阜纪游》宋孙惟信字季审,开封人。能诗词,善谈谑。 尝有官,弃去,游江湖间,自称“花翁。”常大雪中登庐山 绝顶,尽得其景物之详,因作《庐阜纪游》。

《兴国志》:宋周紫芝字少隐,宣城人。弱冠,其父觉曰:“是 儿肩耸而嗜吟,其终穷乎?”其后紫芝果两赴礼部试 不捷,家贫,并食而炊,里人皆訾笑之,不顾。益力学,年 六十一,始以廷对第三,历右司员外郎,出知兴国军。 秩满丐祠,隐庐山终焉。

《庐山疏》:“宋元丰间,周茂叔先生守南康,尝来庐山,筑 书堂于五老峰下,后归老于匡北莲花峰之麓。书堂 久废,今不知处。其乱落星地名,有数隐者居其一,曰 一草亭,乃明孝廉周玉立先生著作处,其子祥发隐 此,相传即茂叔之遗址也。”

宋刘凝之有词学,为小官,数以事屈,在位者节高不 能容,归庐山筑室,种蔬而食之,无求于人,人皆师尊 之。欧阳永叔为凝之赋诗,黄山谷跋云:“刘公中刚而 外和,忍穷如铁石,其所不顾,万夫不能回其首也。家 居四十年,不谈时事,宾客造门,必置酒终日。其言亹 亹,似教似谏,依于庄周、净名之间。年八十而耳目聪 明,行不扶持”,盖不得于彼,而得于此也。庐山之美,既 备于欧阳文忠公之诗,中朝士大夫读之,慨然欲税 尘驾,少揖其清旷而无由。而公独安乐四十年,起居 饮食庐山之下,没而名配此山以不磨灭碌碌而得 志愿者,视公何如哉!

崔嘉彦偕刘道者隐庐山,穴岩而居。久之,嘉彦住西 源庵,刘欲隐卧龙冈,嘉彦修书与南康守朱晦翁,希 为建庵,晦翁然其说。异日恭请卜基,薙草后复遗书 云:“承诲示并竹萌,良荷厚意。知烦亲斸,尤珍感。卧龙 庵已下手否?向说栽竹木处,恐意可便令施工也。人 还,布谢草草,复未有一物为报。引领山云,第增愧仰。” 《又书》曰:“承手示,闻还自德安,体用冲胜,良慰。昨夕闻 山间颇沾足,城中殊少,未敢废祠也。所谕当为立之 庵中什器俟一面措办。旦夕得雨后,须一出郊,诸容 面道,或因入城,幸左顾也。”

《桯史》:德安王阮,尝从张紫微孝祥学诗。紫微罢荆州 归,与阮偕游庐山,憩万杉寺,书壁曰:“老干参天一万 株,庐山佳处著浮屠。只因买断山中景,破费神龙百 斛珠。庄田本是昭陵赐,更著官船载御书。今日山僧 无日给,却催官欠意何如?”阮怃然不满曰:“先生气吞 虹霓,今稍卑之,何也?”紫微不复言别,才两旬而得湖 阴之讣,紫微,盖因此绝笔焉。阮是时亦有诗曰:“昭陵 龙去奎文在,万岁灵杉守百神。二十四年真雨露,山 川草木至今新。”紫微大击节,自以为不及。既而阮又 过万杉,题碑阴曰:“碧纱笼底墨才干,白玉楼中骨已 寒。泪尽当时联骑客,黄花时节独来看。”亦纡徐有味 云。

陈瓘,号了翁。往来庐山南北,吟风自适。尝有墨帖,与 随缘居士黄荣、晋陵尤袤得之,朱晦翁为勒石白鹿 洞。

珍珠船。雍熙中,君房寓泊庐山开先寺,望黄石岩瀑 水中一大红叶泛泛而下。僧取之,乃红莲一叶,长三 尺,阔一尺三寸。《庐山记》:清源池生莲花,大如车轮。此 也。君房因分花叶磨汤饮之,其莲香经宿不散。 宋常总照觉禅师初入庐山,卜居绝顶。元丰三年,诏 升东林为禅寺。南昌守王韶请师住持,为东林首辟 禅宗。其徒相谓曰:“‘远祖谶七百年后有肉身大士旼 吾道场’,今符之矣。”后诏住大相国寺智海禅院,辞不 行,赐紫方袍,号广慧大师。元祐四年,赐号照觉大师。 师,剑州尤溪施氏子,母梦金人授白莲花而生。年十 一,依宝云寺兆法师出家,十九受具戒。神观秀异,鸾 翔虎视,伟如也。后得法于黄龙南。苏东坡赞云:“堂堂 总公,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吹为风。且置是事,聊观 其戏。”盖将抚掌谈笑,不起于座,而使庐山之下,化为释梵龙。

宋可仙禅师来庐山,就岩而居三载,始住圆通。苏东 坡赠仙公诗序云:“圆通禅寺,先君旧游处也。轼四月 八日晚至,宿焉。明日乃先君忌日,故手写《宝积献盖 颂佛偈》,以赠长老仙公。仙公抚掌笑曰:‘昨夜梦宝盖 飞下,著处辄出火,岂此祥乎’?”仙公住温泉院,尝题壁 上诗云:“禅庭谁作石龙头,龙口温泉沸不休。直待众 生总无垢,我方清冷混常流。”苏子瞻和一绝云:“石龙 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若信众生本无垢,此 泉何处觅寒温。”

“大觉琏禅师居庐山。岩栖涧饮二十馀载。居讷禅师 荐应仁宗诏。”时宋皇祐间也。时居讷住圆通。

白云端禅师,少龄得悟心要,结庐白云峰下。与郭功 甫善,请住圆通。后唱道于江州能仁寺。

智隆禅师初结茅于紫霄峰三年庐忽倾倒。歌云。“茅 屋倒。道人踪迹不须讨。归去无为自悠悠。但笑清风 明月老。”后住天池寺。

《大慧杲法师年谱》:“师六十八岁离梅阳,遍赏名山。抵 九江,太守朱公请说法于能仁寺,而以庐山圆通,敦 请住持,三辞而不获。因举道颜长老补其处。”按旧志 云:“大慧居庐山宝庆寺,与无垢居士张公子韶唱和 泉石,多佳什。”

真净文禅师住归宗周濂溪以黄鲁直数与往来因 结“青松社。”

岩头。请帮助识别此字。禅师居庐山凌云峰下永福院。 《渑水燕谈录》:“庐山寺有莲花藏,藏有《白集》七十卷,传 云:居易自写同远大师文集,不许出寺。广明初,高骈 强取去。后四十馀年,有王长史者,遍求善本,校正而 藏之。旋又长史易去,颇多舛谬。真宗诏取至都下,令 侍臣以诸本参校缮写,付寺僧谨藏之。”

李尚书公择,少读书于庐山五老峰白石庵之僧舍, 书几万卷。公择既去,思以遗后之学者,不欲独有其 书,乃藏于僧舍。其后。山中之人思之,目其居云“李氏 藏书山房”,而子瞻为之记。

《庐山通志》:“元仁宗延祐时,命江西行省进庐山图。” 《纪游集》:“元黎崱字景高,交南人。后归化,授某官,赐土 田,居汉阳官湖之上。著书种树,环堵萧然,宾客过从 无虚日,常以远人自待。惟志山水,馀不屑意。泰定中, 再游庐阜,纪其所见,并人物、艺文为二卷。龙人夫、揭 徯斯、姜肃敬、许有壬皆有序。”

《南康旧志》:“叶清叟,名蕴真,隆兴路儒学学录。博学能 诗文,善医,精太素脉。尝入庐山采药,遇异人与款言, 夜梦其人授二方以为丸,治人良验。”

刘开,字立之。游庐山,遇异人授《太素脉诀》,能预知人 生死,决其期日远近,无不中者。世祖召赴阙,赐号“复 真先生。”卒,葬西古山。

弘治元年,庐山芝草生,有一本十馀茎者。又十七年 六月,庐山忽有声隆隆鸣三日,天骤风震雷,晦冥大 雨如注,平地水高丈馀,蛟龙出,无筭。

《庐山疏》:王守仁尝登庐山,一至天池,累月不出,有句 云:“昨夜月明峰顶宿,雷声隐隐在山麓。醒来却问山 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亲书四幅留寺后奉命讨宸 濠,勒功于开先之石壁云:正德己卯六月乙亥,宁藩 宸濠以南昌叛,称兵向阙,破南康、九江,攻安庆,远近 震动。七月辛亥,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复南昌,宸濠擒, “馀党悉定。是时天子闻变赫怒,亲统六师临讨,遂俘 宸濠以归。于赫皇威,神武不杀,如霆之震,靡击而折。 神器有归,孰敢窥窃?天鉴于宸濠,式昭皇灵,嘉靖我 邦国。”正德庚辰正月晦,提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 “罗洪先字彦庵,吉州人,自幼颖悟,登殿试及第,遂隐 庐山,屡征不出,家人讨寻,杳然绝迹。”相传入竹林寺, 因建“巢云庵”于五老峰之东谷而祀之。

《谭元春》,字友夏,竟陵人。几来庐山,拟结社不得,遂与 吴淑之作。请帮助识别此字。《石庐诗序》云:“匡庐瀑布,纵于雁宕,奇秀 故甲天下。青莲九天之句,为面目一写照,而未悉其 幻状也。余尝三蹑其巅,每不获一韵。主人陶潜,而后 匡君想落穆无知己哉。是九月泛章水,槎受风雨,系 艇泊湖堤三朝夕,肥瀑新来,壑壑皆声,欲招余游矣。 乃扳蔓而上,时青藓与杖履不和,舆力倍困,而游情 益健。峰头忽出少年齿,方在终贾,曳履披襟俨琼瑶”, 人物自处,始知为淑之。其人顾余不礼,不及山以外 事启口便谈诗,不生瞻顾自任一开辟,若勿知前有 登坛客也。随出《嵌石庐》诗一帙相示,其色雕雕然,其 声铮铮然,其光杲杲然,炉烟紫篆,细绕香光,少年场 中杰气横九州者,必淑之一人也。郄诜谓“山行一”度, 洗尽五年尘土肠胃。淑之庐其侧,何一度之足云!谭 子怡神诵之,曰:“山水清音,钟发幽响。”今而后,不得谓 匡君乏知己也。

吉州萧士玮,字伯玉,久嗜佛书。尝来庐山,与陆航远 法师论释氏之毁誉曰:“世有尊佛者几人?毁佛者几 人?不尊不毁者几人?师试论之。”师曰:“不尊不毁者,置之弗论。尊经尊佛者,莫尚梁朝武帝;毁佛者无过近 时事天之徒也。”然武帝信佛,实冤佛也。诸佛出世,唯 以佛之知见开悟众生。武帝不达自心,徒事有为功 行,所以错过初祖,不识志公也。夫事天而毁佛者,由 潜于名相,不知何以为佛?宜其毁也。彼云“能生人”,佛 乃周末之民也,乃天所生,安以帝释天主事其左右, 若父侍子,于理何当?独不思天从何生?天何所事?悟 此者,毁呰自灭,不待辨矣。佛者,觉也,谓能觉悟自性, 名之曰佛。此性生天生地,能为物主。由是观之,则天 地山川,日月星辰,人畜龙仙草木昆虫,皆性之影相 也。故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 空所生。”则知事天事影相也。毁佛,毁自性也。岂有智 者事末而毁本也?余尝谓自信其心,便是信佛信法, 以一切佛法,皆从此心流出,故非但礼佛之相,诵佛 之语,谓之信佛信法“已也。果能如此信去,了彻自心 本无一物,即此一信字无处著落,况又以何名佛名 法耶?而毁者、赞者似以手撮空,徒益劳耳。”萧稽首曰: “唯,善矣。”因结庐于含鄱口,以便请益。未久,去吉州,集 僧俗讲《性宗》。后闭关谢仕,注《楞严经》。

海岸道人,结屋于庐山峻壁之下。每自歌曰:“世不我 与,天尚我臣。”仿首阳之意,拂圮上之尘。按开先七佛 楼右,有海岸道人十笏,盖道人止开先时所筑也。手 植之梅,令拱矣。无何废去,徒令人想叹于断墙败砌 之间。道人即新城黄端伯,仕至仪部雪乔信禅师。住 开先时,道人曾祝发从之。陶宏中诗云:“石床壁挂画 长眠,手植双梅寄破垣。底事金陵飞舄去,甲申风雨 怨啼鹃。”又云:“雪乔杲丽乱溪流,觌面相看白牯牛。闲 入此中寻二老,威光直射笑岩眸。”又云:“空王偈就雨 花嗔,淡漠云门见是人。记取孤峰磨片石,无缝塔子 是全身。”又云:“寿昌金粟苦葫芦,毒过径山烂䦆锄。松 瀑依然成妙句,开先茅屋杖痕涂。”

永乐间。有梵僧名《怛哈穆》。入庐山。栖水帘洞。初语言 莫辨。久之乃知为“省世。”寿一百七十四告逝。

嘉靖辛亥春,浔阳人讹言兵至,且加诛。远近汹汹,闻 人马声,辄骇泣奔走,或挈家室徙他所。其傍庐山居 者,皆穴山为“匿室”,其所穴,多值岩洞,昔人所尝避兵 处,内有遗骸及衣服、匙、箸、槃杓诸木器,视若完整,触 之即灰然久塞,其气阏郁,能杀人,人有死者。

嘉靖二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庐山五老峰下出蛟, 以百数十计。又三十年春,山南北虎多群行,人莫敢 往。后一静者诵《尊胜咒》以禳之,七日后,虎多投于江 者。又三十二年,天池山下有兽,似虎而大,尾披拂被 体如马鬣,喙尖削,与虎异,盖彪也。二日而伤十七人, 静者亦以咒禳之,遂不见。

天隐禅师初入庐山,筑室山阳。尝抱病,有《病起诗》云: “雨馀白石气如炊,浓绿阴中霁影迟。经月未行庵下 路,树禽引子去多时。”王祎守南康,请住兜率寺,后他 徙。

达观可大师来匡庐,徘徊山南北,至归宗,殿堂几败, 寺前有大松亦枯,乃抚松祝曰:“如寺当兴,汝复生也。” 后果验,师乃住持,因名松为复生松。

《太平清话》:阳明先生游匡庐天池山之佛手岩,岩插 出山外,下临无底,人无到者。公乃局身徐步,若龙蜿 蜒竦立岩前,瞻顾而叹曰:“奇绝!”人服其胆。

庐山部杂录

[编辑]

《浔阳记》:“庐山顶上有池水,池中有三石雁,霜落则飞。 庐山顶上有湖,广数顷,有杨梅山桃,止得于上饱啖, 不得将去。”

庐山西南有康王谷,又有北岭城。天欲雨,辄闻鼓角 箫管之声。

《庐山疏》:庐山邃壑中,昏夜时常有山灯见,光景明灭, 顷刻异状,山僧呼为“佛灯。”

张野《庐山记》:天将雨,则有白云冠峰岭,或亘中巅,谓 之“山带”,不出三日必雨。

《太清记》:“庐峰孤峭特起,气笼其上,氤氲若香烟。” 东坡志林子由作《栖贤僧堂记》,读之便如在堂中见 水石阴森,草木樛葛也。仆当为书之,刻石堂上,且欲 与庐山结缘,予他日入山,不为生客也。

子瞻云:“元丰三年夏六月,过庐山,涉其山之阳,入栖 贤谷。谷中多大石,岌业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 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 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 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 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 石,翔舞檐上。松杉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忽大风 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闻于习庐山者曰:“虽兹山 之胜,栖贤盖一二数矣。”

《清波杂志》:天下名山福地,类因“行役穷日力,且为姑 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竟失一往,贻终身之恨者多 矣。某顷随侍自鄱阳顺流东归,至南康阻风,留一日, 乘兴游庐山,饭于归宗,旋至万杉,杉阴夹道蔽日。抵罗汉观,大鼓未至栖贤数里,先闻三峡喷薄激射之 声,动心骇目,凡山南佳处,领略粗遍。尔后一再经从, 皆不暇访陈迹。至今清梦犹在岩壑间。尝有一编《纪 游》,今亡。

《冷斋夜话》:东坡游庐山,至东林,作偈曰:“溪声便是广 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 举似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 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直曰:“此老人于《般若》,横说竖 说,了无剩语”,非其笔端,能吐此不传之妙哉!

《夷白斋诗话》:庐山陈氏有《甲李堂帖》,宋淳熙年刻,有 “李太白‘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一章。《宋人品》为马 子才伪作,今观其笔迹,非伪也。字画豪放,书后题曰: ‘吾头懵懵,醉而书此,贺生为我辨之,汝年少眼明’。” 《蒙斋笔谈》:“慧远法师白莲社在庐山东林会者佛驮 耶舍、佛陀跋陀罗、竺道生、慧持、慧叡、昙恒、道昺、道敬、 昙”诜,皆浮屠,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野、张铨 皆居士,合十八人。“初,晋太元中为佛者道安居太山, 远从之学,安以为高弟,遣行其教,东南至庐山,乐之, 因留不去。寺旧不甚广,元丰间,老南之徒常总主寺 事,总人物雄迈,为其徒之杰。始作创大鼎新之,雄丽 庄严,遂为江湖间第一。而白莲社者,其”遗迹尚在。余 少,屡欲往游,讫无因。今老矣,势必不能至。得李伯时 所为图而爱之,常揭之壁间,意或得僧俗间胜士十 许辈,不必如远之数。追其故事于山间。山有二泉,东 泉为尤胜,潴其下流,倚山傍崖,为涧为池,亦多莲。然 三十馀年,讫无甚如余意者。每徘徊涧壑,想见远时, 辄慨然如见其人。远社为浮屠者,吾不能知。而刘遗 民、周续之、雷次宗,皆见《宋书隐逸传》,风调清远,方知 晋宋间风俗之衰,方外超出绝俗之士,尚不乏如此, 岂今而无之乎?第余无以致之尔。顷蒙恩赐寺号“积 善教忠”,守其丘墓。自闽还归,摹作屋八十楹,去余居 无一里,四山环集,两涧绕其旁,今渐成其三之一,尚 意有道生辈肯从之。终以成余志也。

《游宦纪闻》:“谷帘三叠,庐阜胜处。惟三叠于绍熙辛亥 岁始为世人所见。宣和初,有徐上老,弃官修净业,名 动天聪,被旨祝发,住圆通,号青谷止禅师。当时已观 此泉,图于胜果寺之壁,盖未出之先,缁黄辈已见,特 秘而不发耳。从来未有以瀹茗者。绍定癸巳,汤制干 仲能主白鹿教席,始品题以为不让谷帘。尝有诗寄” 二泉于张宗端曰:“九叠峰头一道泉,分明来处与云 连。几人竞赏飞流胜,今日方知至味全。鸿渐但尝唐 代水,涪翁不到绍熙年。从兹康谷宜居二,试问真嵒 老咏仙。”张赓之曰:“寒碧朋尊胜酒泉,松声远壑忆留 连。诗于水品进三叠,名与谷帘真两全。画壁烟霞醒 昨梦,茶经日月著新年。山灵似语汤夫子,恨杀屏风 李谪仙。”《九叠》屏风之下,旧有太白书堂,又有诗,诗有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之句。杨子江心水号中泠 泉,在金山寺傍,郭璞墓下,最当波流险处,汲取甚艰。 士大夫慕名,求以瀹茗,操舟者多沦溺。寺僧苦之,于 水陆堂中穴井以绐游者。往岁连州太守张思顺监 江口镇日,尝取二水较之,味之甘洌,水之轻重,万万 不侔。乾道初,中泠别涌一小峰,今高数丈,每岁加长。 鹳栖其上,峰下水益湍,泉之不可汲,更倍昔时矣。玉 乳泉,在丹阳县练湖上观音寺中,本一小井,旧传水 洁如玉。思顺以淳熙十三年沿檄经由,专往访索,僧 蹙頞而言:“此泉变为昏黑,已数十年矣。”初疑其绐,乃 亲往验视,果如墨汁,嗟怆不已,因赋诗题壁曰:“观音 寺里《泉经》品,今日惟存玉乳名。定是年来无陆子,甘 香收入柳枝瓶。”明年摄邑,六月,出迎客,后至寺,再汲, 泉又变白,置器中,若云行水影中,虽不极清,而味绝 胜。诘其故,盖绍兴初,宗室攒祖母柩于井左,泉遂坏 改迁,不旬日,泉如故。异哉!事物之废兴,虽“莫不有时, 亦由所遭于人如何耳。”宗瑞,思顺之子也。

《珍珠船》庐山有上霄峰,可千仞,上有古迹,云是“夏禹 治水时泊舟之所,凿石为窍,系缆其上。”

《玉堂闲话》:补阙熊皎云:“庐山有上霄峰者,去平地七 千仞,上有古迹,云是夏禹治水之时泊船之所,凿石 为窍,以系缆焉。磨崖为碑,皆蝌蚪大字,隐隐可见。则 知大禹之功与天地不朽矣。”

辟寒开封孙惟信,尝大雪登庐山,至绝顶,尽得景物 之详,尝撰《庐阜纪游》一卷。惟信能诗词,有官弃去不 仕,自号花翁,游江淮间,人多爱之。

陶宏中《匡庐说》,明桑子木注:庐山,谓匡家兄弟修道 此山,故字之匡。又方辅老聃去后庐存,故名之庐。若 是,则峰泉云壑,仅作三姓骨董,不但远诬诸公,亦且 小视匡庐矣。《五岳图序》曰:“黄帝勒岱宗,登鸡头,升熊 湘,合符釜山,命霍潜为南岳辅,锡青城为丈人,署庐 山为使者。”是庐山轩尧以前著,何得谓独昉于周也? 往同王泗上宿栖贤,王曰:“天下名山僧占多,此言大 谬。余请易占为住”,遂可其意。夫泗上不以名山贳僧其肯以三姓夺匡庐乎?况五岳不属,谁氏之守,而匡 庐独授晋阳之券乎?又先彭泽世居山下,让而不有。 李白拾太仓之粒,起草堂书台,见益不广矣。今新议 匡庐之名,其为南镇可名匡,其为幽奥可名庐,或不 夺其嘉号乎?自后启事投刺,悉不得冒三姓为辞。设 复倔强,亟踵冯驩焚之,且峻逐客之令。

《庐山通志》:桑子木曰:“大江之南,衡岳之东,山之名者 以百数,博大雄奇,吾得庐山马。”

邓旭曰:“余尝旷观天下名山甲东南,而迥出者必首 推匡庐,私心仰止也久矣。”

方一耒曰:“庐山盖介在南康、九江之间,由南康上者, 则先白鹿洞、栖贤谷,由九江上者则先东林、天池,无 所谓内外远近也。然山形面南背北,游者先面而后 背,理亦宜耳。”

庐山部外编

[编辑]

《水经注》:昔吴郡太守张公直,自守征还,道由庐山,止 女观祠,婢指女戏妃像人。其妻夜梦致聘,怖而遽发, 明引中流而船不行,合船惊惧曰:“爱一女而合门受 祸也。”公直不忍,遂令妻下女于江。其妻布席水上,以 其亡兄女代之,而船得进。公直方知兄女,怒妻曰:“吾 何面于当世也?”复下己女于水中。将渡迳,见二女于 岸侧,傍有一吏立,曰:“吾庐君主簿,敬君之义,悉还二 女。”故干宝书之于感应焉。

《述异记》:“晋咸康中,江州刺史庾亮迎吴猛至州,猛将 弟子登山游观,过梁,见一老人坐桂树下,以玉杯盛 甘露与猛,猛饮其半,以半饮诸弟子。又进至一处,见 玉宇金房,辉彩眩目,多珍宝玉器,有数人与猛共言 若旧识,为设玉膏,猛弟子窃一宝,欲回示世人,梁即 化,纤细如指。猛使还宝,梁复如旧。”

《洞天灵迹记》:鄂州刘德本避乱庐山,见求道者与行, 至五老峰,石壁间有大石门正辟,一老人扶策倚门 立,见德本即邀与俱入,乃大石洞也。洞中别有天地, 风日和煦,花树芳蔚,敻异人世。行二三里,有大宫殿, 金碧焕烂,呵卫严甚,榜曰“紫元景曜之门。”老人曰:“此 九天使者所治也。”德本欲求见使者,老人曰:“不可。”因 复出门,逡巡,失老人及道者所在。

《真仙通鉴》:“栾巴为豫章太守,郡多鬼物,尚淫祀。巴至 郡,伐庙剪奸巫,妖异顿息。百姓始而惧,既而翕然安 之。庐山庙有鬼诈为庙神,能于帐中与人语,饮酒则 自空中执杯,又能分风送舟,祈灵者甚众。巴至庙,既 失鬼所在,乃下所在山林庙社迹捕之。鬼遁至齐郡, 变形为书生,年少美姿容,纵谈五经。齐郡守爱之,妻” 以女。巴闻,遂解郡,自往逐捕之。书生闻巴至,匿不肯 出。巴就坐作符,符无人,自行虚空中,至书生所。书生 向妇泣曰:“死矣,奈何?”遂自执符诣巴。巴叱曰:“老魅胡 不复尔形?”书生应声变为狸,叩头乞活。巴敕神兵杀 之。齐守女所生一子,亦化为狸,杀之。

《商芸小说》:顾劭为豫章守,毁淫祠,至庐山庙,一郡悉 谏不从。夜有人来前,状若方相,曰:“庐山君也。”劭延之 入,与谈《春秋》。灯尽,烧薪以续之。鬼欲陵劭,劭神气湛 然。鬼反和逊求复庙,劭笑而不答,鬼怒曰:“三年内君 必衰,当此时相报。”及期,劭果病,咸劝复庙,劭曰:“邪岂 能胜正耶?”终不听,遂卒。

《广异记》:“唐天宝中,有刘清真者,与其徒二十人于寿 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至陈留遇贼,或有人导之令 去魏郡,清真等复往,又遇一老僧,导往五台,清真等 畏其劳苦,五台寺尚远,因邀清真等还兰若宿。清真 等私议,疑老僧是文殊师利菩萨,乃随僧还,行数里, 方至兰若。殿宇严净,悉怀敬肃。僧为说法,大启方便”, 清真寺并发心出家,随其住持,积二十馀年。僧忽谓 清真等曰:“有大魔起,汝辈必罹其患,宜先为之防,不 尔则当败人法事。”因令清真等长跪,僧乃含水遍喷, 口诵密法,清真等悉变成石,心甚了悟,而不移动。须 臾之间,代州吏卒数十人诣台,有所收捕。至清真所 居,但见荒草及石,乃各罢去。日晚,老僧又来,以水噀 清真等成人。清真等悟其神灵,知遇菩萨,悉竞精进。 后一月馀,僧云:“今复将魔起,必大索汝,其如之何?吾 将远送汝,汝俱往否?”清真受教,僧悉令闭目。《戒》云:“第 一无窃视,败若大事,但觉至地,即当开目。若至山中 见大树,宜共庇之。树有药出,亦宜哺之。”遂各与药一 丸,云:“食此便不复肌,但当思维圣道,为出世津梁也。” 言讫作礼。礼毕,闭目冉冉上升,身在虚空,可半日许, 足遂至地,开目见大山林,或遇樵者,问其地号,乃庐 山也。行十馀里,见大藤树,周回可五六围,翠阴蔽日。 清真等喜云:“大师所言奇树,必是此也。”各薙草而坐。 数日后,树出白菌,鲜丽光泽,恒飘飘而动。众相谓曰: “此即大师所云灵药,采共分食之。”中有一人绐而先食尽。徒侣莫不愠怒,责云:“违我大师之教,然业已如 是,不能殴击。”久之,忽失所在,仰视在树杪安坐。清真 等复云:“君以吞药故能升高。”其人竟不下。经七日,通 身生绿毛,忽有鹤翱翔其上,因谓十九人云:“我诚负 汝,今已得道,将舍汝谒帝于九天之上,宜各自勉以 成至真耳。”清真等邀其下树,执别仙者不顾,遂乘云 上升,久之方灭。清真等失药,因各散还人间。中山张 伦亲闻清真等说,云然耳。

《原仙记》:唐贞元初,广陵人冯俊以佣工资生,多力而 愚直故易售。常遇一道士于市买药,置一囊,重百馀 斤,募能独负者,当倍酬其直,俊乃请行至六合,约酬 一千文,至彼取资,俊乃归告其妻而后从之,道士云: “从我行,不必直至六合,今欲从水路往彼得舟,且随 我舟行,亦不减汝直。”俊从之,遂入小舟,与俊并道士 共载,出江口数里。道士曰:“无风上水不可至,吾施小 术。”令二人皆伏舟中,道士独在船上,引帆持楫。二人 在舟中闻风浪声,度其船,如在空中,惧不敢动。数食 顷,遂令开船召出。至一处,平湖渺然,前对山岭重叠。 舟人久之方悟,乃是南湖庐山下星子湾也。道士上 岸,令俊负药下船,即付船价。舟人敬惧不受,道士曰: “知汝是浔阳人,要当时至,以此便相假,岂为辞邪?”舟 人遂拜受之而去,实江州人也。遂引俊负药于乱石 间。行五六里,将至山下,有一大石方数丈。道士以小 石叩之数十下大石分为二。有一童出于石间,喜曰: “尊师归也。”道士遂引俊入石穴。初甚峻,下十丈馀,旁 行渐宽平。入数十步,其中洞明,有大石堂,道士数十, 弈棋戏笑。见道士皆曰:“何晚也。”敕俊舍药,命左右速 遣来人归。道士命左右曰:“担人甚饥,与之饭食。”遂于 瓷瓯盛胡麻饭,与之食。又与一碗浆,甘滑如乳,不知 何物也。道士遂送俊出,谓曰:“劳汝远来,少有遗汝。授 与钱一千文,令系腰下,至家解观之,自当有异耳。”又 问家有几口,云:妻儿五口。授以丹药,可百馀粒。曰:“日 食一粒,可百日不食。” 俊曰:“此归路远,何由可至?”道士 曰:“与汝图之。”遂引行乱石间,见一石卧如虎状,令俊 骑之,以物蒙石头。俊执其末,如执辔焉。诫令闭目,候 足著地即开。俊如言骑石,道士以鞭鞭石,遂觉此石 举在空中而飞。时已向晚,如炊久,觉足蹑地,开目已 在广陵郭门矣。人家方始举烛,比至舍,妻儿犹惊其 速,遂解腰下皆金钱也。自此不复为人佣工,广置田 园,为富民焉。里人皆疑为盗也。后他处有盗发,里人 意俊同之,遂系以诣府。时节度使杜公亚重药术,好 奇说,闻俊言,遂命取其金丹。丹至亚手,如坠地焉而 失之。兼言郭外所乘之石犹在,遂舍之。亚由是精意 于道,颇好烧炼,竟无所成。俊后寿终,子孙至富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