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19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九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九十四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九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九十四卷目录

 勾漏山部汇考

  图

  考

 勾漏山部艺文一

  宝圭洞记        明吴元美

  灵宝观记          前人

 勾漏山部艺文二

  勾漏洞          宋李纲

  游勾漏洞         明徐棻

 勾漏山部杂录

 白石山部汇考

  图

  考

 白石山部杂录

 马退山部汇考

  图

  考

 马退山部艺文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    唐柳宗元

 罗秀山部汇考

  图

  考

 罗秀山部艺文一

  罗秀山记        明董传策

 罗秀山部艺文二

  寄罗秀山嵩禅师      宋陶弼

  罗山纪游限韵三首    明董传策

  罗秀山纪游有引     陈瑾

 真仙岩部汇考

  图

  考

 真仙岩部艺文一

  仙岩记          明桑悦

 真仙岩部艺文二

  题真仙岩         宋陶弼

 真仙岩部杂录

山川典第一百九十四卷

勾漏山部汇考

[编辑]

《道书》
第二十二洞天之勾漏山洞

[编辑]

勾漏山在今广西梧州府北流县东北一十五里,其 山奇峰千百,皆挺拔特立,其岩洞勾曲穿漏,故名勾 漏,即《道书》所谓“玉阙宝圭之天”也。

勾漏山图

勾漏山图

[编辑]

按《洞天福地记》:“第二十二洞勾漏山,洞周回四十里, 名曰玉阙宝圭之天,在容州北流县,属仙人钱真人 治之。”

按:《方舆胜览》。“广西路容州,勾漏山在普宁县。其岩穴 多勾曲而穿漏。故名。”

按《三才图会·勾漏山图考》:“勾漏山在梧州府北流县 东北一十五里,石峰千百,皆矗立特起,其岩穴勾曲

穿漏,故名。山有宝圭洞,即道书第二十二洞天也。洞
考证
有三石室,相传葛洪尝于此修炼。”

按《广西通志山川考》:“勾漏山在北流县城东北十五 里。”

勾漏洞洞前有小亭,俯瞰横塘,倚栏四顾,列峰回环, 旧传为葛真人修炼处。塘前水草间产葛仙米,夏月 可采而食。

按《梧州府志古迹考》:“古勾漏县在勾漏山前,今遗址 尚存。”

按《北流县志·山川考》:“勾漏洞在县东北十里,石峰千 百,皆挺拔特立,其岩穴勾曲穿漏,故以名山,又尝以 名县。洞有数所,曰灵宝观,曰宝圭洞,曰白沙洞,曰韬 真洞,曰普照岩,曰金龟洞,曰独秀岩。数洞皆不相连 接,而幽奇怪异,迥出人寰。道家谓灵宝洞为第二十 二洞天,晋葛洪求为勾漏令,修炼于此。”

勾漏山部艺文一

[编辑]

《宝圭洞记         》明·吴元美

西北行二百步,山如倚屏,门辟象魏,榜其上曰“勾漏 洞,天正宝圭洞。”此葛仙翁修炼所也。洞前小亭,俯瞰 横塘,倚栏四顾,则列峰回环,如众星之拱北辰。其魁 碞而秀伟者,稷契皋夔冠弁圭璋,以侍尧舜。其挺特 雄毅者,韩彭吴邓戈矛剑戟之卫高光也。石室中有 玉宸道君及葛真人石像,云五季时迎自南海。石室 之东,为“宝圭洞”,雄伟壮观。秉烛而入,有丹灶床几、盘 瓮碾臼,皆石乳自然凝结而成,旧传以为遗物之馀, 奇怪万状,神摹鬼刻,非人间所有。约半里,水涯,循梯 直下,拏竹筏以行,历瓮门三四重,间关委蛇,断篝不 添膏,莫能及而回。翌旦,棹小舟再往,乃穷水际,益广 益奇,波光澄明,蒸蔼温燠,虽严冬如三四月时也。同 游者惊骇,以为神龙窟中,不可久居。及归,中流矫首, 见一点烟如长虹出天表,盖石罅之容光也。舍舟蹑 梯,攀跃而上,曲磴飞栈,妆点如瑶阶云径,小石罗列 如琼杯玉斝,琐碎如杨梅荔枝,充实其内,不可名状。 转侧容跬愈巧。直穿太阴洞后半山而出,盖宝圭之 东腋也。其中室曰“蟠桃,三四百步,仰视高处,杳不见 顶。然蟠桃之名,《图经》不载,他无所考据。其西小室,洞 明外达,连榻周遍,可踞可卧,盖宝圭之西腋也。然乡 者予尝游此,怪其山奇秀,岩穴在下,其色黑青而多 膏乳,每疑二洞其受阴阳之殊。近见寺丞王君云:‘凡 阳洞,灵仙所宅;阴洞,鬼神所居,勾漏阴洞也。抱朴乃 于此’”修炼者,盖宝圭众峰,左右拱揖,受阳和之气,水 火既济,故能成功。亦如男子通身皆阳,独尾闾穴属 阴;女子通身皆阴,独玉泉穴属阳。此造化妙用处,葛 君深知之。予谓其语颇有理,遂记于此,以俟识者。

灵宝观记          前人

[编辑]

度西山巅,涉落桑江,豁然川夷,旷野中石山绵延,直 抵北流之西。其南跨大江之半,古勾漏城也。距今邑 凡十里,群峰屹然如中天。观阙旌旄棨戟,武库五兵, 森罗在上。而道出其间,行者皆愕惊不敢前。灵宝观 直当其门户,观后石峰千仞,独以一柱擎天而朝,宸 奎阁藏其迹。按《图经》此,有观久矣,南汉始更今名。殿 庭卑隘,门径荒芜,碑碣可考可询,令人慨叹不已。然 土木虽险陋,而气象雄古,云物轮囷,真灵所宅。香火 迅扫,虽无人,而奎壁照耀,云汉昭回,自有神物护持 之。左右数里,绝无居者,岂仙圣之意乐闲旷,厌嚣烦, 故不欲廛井畜牧之溷其所也?观东百馀步,临大道, 旁有《龙潭洞》,披荆榛而入,俯伏蹲踞,渊亭幽秘,冷袭 毛骨。《村甿》云:“神龙所蛰伏,勿以瓦砾投也。”且观后二 小洞,南向者曰“太阳”,有浮屠像;其北曰“太阴”,浅塞不 通。然名义无所稽,第恐俚语以南北分阴阳耳,故附 书之,或有知其详者。

勾漏山部艺文二

[编辑]

《勾漏洞          》宋·李纲

“抱病卧云海,夙夕负深恐。宽恩听旋归,何啻丘岳重。 问津勾漏山,杖策宝圭洞。群峰罗翠屏,环合无缺空。 石盘与丹灶,遗迹可扪弄。仙游感初心,幽赏协清梦。 却来窥宸章,宝气横䗖𬟽。真行杂草隶,笔势极翔动。 大小飞白书,飘洒萦舞凤。恭惟睿知姿,多能本天纵。 妙迹藏名山,俾与万世共。林峦增炳焕,神物各护拥。” 惜无森严屋,荫覆示崇奉。何当鸠良材,为葺倾颓栋妖氛不狼藉,中原胡马哄。九庙未奠居,臣子咸愤痛。 岂知炎荒中,奎画得瞻讽。至哉博大言,粟麦固异种。 天帝及诸佛,百神共妙供。窃于藻翰间,窥见神心用。 源流此中来,基岑自兴宋。稽首归琅函,斐然成善颂。

游勾漏洞         明徐棻

[编辑]

折简相招弄彩霞,芙蓉千丈振朝华。金银宫阙窥三 岛,云雾江城隐万家。高倚斗杓浮绿蚁,奇探岩壑拾 丹砂。低回欲访神仙令,望断松门白鹿车。

勾漏山部杂录

[编辑]

《梧州府志》:“葛稚川求为勾漏令者,非欲为荣,以有丹 砂耳。遂携家往于罗浮止焉。”是稚川原未至勾漏也。 而今古词人品题勾漏,辄以稚川实之。夫勾漏秀起 西垂,非至人不足为山灵重。而至人周流八极,与风 云上下,庸讵知勾漏非所登陟乎?世传吕仙诗曰:“朝 游北海暮苍梧。”余于稚川亦云,则谓勾漏有稚川也, 亦可矣。谢君惠曰:“中牟三异,单父一琴,而勾漏独以 丹砂著。”不知勾漏以稚川重耶?抑稚川以勾漏重耶? 以今赋烦财尽,令丹砂可为黄金,亦可纾司农仰屋 之叹,惜其无点铁手也。故“治世安民”两语,予尤以为 千古名言。

白石山部汇考

[编辑]

《道书》
第二十一洞天之白石山

[编辑]

白石山在今广西浔州府城南六十里,其山两峰并 立,下有洞,可通“勾漏洞。相传葛仙翁炼丹勾漏时,常 往来于此。”

白石山图

白石山图

[编辑]

按《洞天福地记》:第二十一洞:白石山,周回七十里,名 曰“秀乐长真天,在和州。”

按《方舆胜览》。广西路浔州“白石山在州南六十里。下 有洞曰白石洞天。内有清真观。傍有寿圣寺。洞门自 下透入容州勾漏山洞天,世传仙翁往来其间。” 按《三才图会白石山图考》:“白石山在浔州府城南六 十里,两峰并立。下有岩洞。即《道书》第二十一洞天。通 容县勾漏洞,世传葛洪炼丹。勾漏尝往来过此。洞之 上有”会仙岩,有炼丹灶及八仙石存焉。 按《浔州府志山川考》:“白石山在府城南七十里,山下 有洞,通北流勾漏洞,世传葛洪尝往来其间。”

独秀峰在府南白石山之侧,孤翠插天。

按《平桂县志山川考》:“白石山在城南六十里,祖龙自 大容山发脉,至此处顿起双峰,高耸百馀丈。又一小 山名曰鹅颈峰,道家书白石山作二十一洞。天半山 中有石岩一穴,名曰会仙岩,昔勾漏令葛洪在此炼 丹,有丹灶仙迹,有炼丹泉、漱玉泉,初流微细,击动钟 鼓,则泉涌而出。游者援藤搭梯而上,约有十里远方” 至岩前,又多奇花瑞草,珍禽异兽。下有三宝殿、观音 堂。石坊左有元珠池,其水自山巅而出,春夏秋冬不 竭,声如环珮,僧人引之以至香积厨。右有石岩,曰“三 清岩”,内塑诸佛。有一洞曰“勾漏洞”,潜通郁林州。昔有 一石龟,相传偷郁林仓米食之,仓使随迹至此,见之 大笑而绝。有《仓使形像石》。请帮助识别此字。为验

白石山部杂录

[编辑]

《方舆胜览》:浔虽为古荒服,沃壤,颇多,山水奇秀。李邦 彦留题白石云:“浔江穷瘴岭之南,郡虽僻,旁与都峤、 勾漏为邻。”而白石近在境上,其江山气象之秀,有足 喜者。

马退山部汇考

[编辑]

南宁府之马退山

马退山在今广西南宁府城北一十五里,山上旧有 茅亭,唐柳宗元作《记》。

按:《方舆胜览》,广西路,邕州马退山在州西。详见柳宗 元《芧亭记》。

“茅亭”在马退山。

按《广西通志山川考》:“马退山在南宁府宣化县城北 十五里,势如马退,因名。唐柳宗元有碑记。”

按《南宁府志山川考》:“马退山在宣化县城北十五里, 旧有结茅亭立其上,今废。”

马退山部艺文

[编辑]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    》。唐柳宗元

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因高丘之阻以面势, 无《欂栌》节棁之华,不斲椽,不剪茨,不列墙;以白云为 籓篱,碧山为屏风,昭其俭也。是山崒然起于莽苍之 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诸山 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盖天锺秀于是, 不限于遐裔也。然以壤接荒服,俗参夷徼,周王之马 迹不至,谢公之屐齿不及。岩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叹。 岁在辛卯,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试于是邦。惟其德及 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暇。由是尝徘徊此 山,以寄胜概。迺命塈涂,作我攸宇。于是不崇朝而厥 功告成。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 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挥丝桐,目 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以极万类,揽不盈掌。夫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 芜没于空山矣。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 作,使盛迹郁湮,是贻林间之愧。故志之。

罗秀山部汇考

[编辑]

古邕州之罗山

罗秀山即古“罗山”也。因罗秀升仙于此,故又改今名。 其山在广西南宁府城北二十里。

按《方舆胜览》。广西路邕州“罗秀山,在州西,昔有罗秀 隐于此,后升仙。”

按《广西通志》:“罗山在南宁府城北二十里,相传昔罗 秀修道于此,后昇仙,因改名罗秀山。山上有龙潭,飞 来钟罗大仙足迹。”

罗秀山部艺文一

[编辑]

《罗秀山记        》明·董传策

邕巨丽,盖称青、罗二山。青山在郡东南,滨江而介通 衢,罗山独窈然峙其西北,其名秀。盖以道人罗秀曾 居山中炼摄,故余得数数出青山游,顾独罗山阙游 焉。乃岁辛酉夏五月维闰赤符届时羲和弭节,客有 峨然冠廓然衿者,群造谓曰:“若胡乃萧萧杜门作旅 人,盍往寄胜情?”诸众请肃徒戒觞,徯若罗秀之墟。余 笑而应曰:“时哉。《记》称‘居高明远眺,望升山陵’,谓兹时 哉。”迺约浃辰辛丑维期。及期,余晨乘竹兜子出城西 门,偕客阅演武亭和壁间诗,随逾横塘而北。时修景 方阴,歊暑暂涤,霞明江岸,雾起山嵋。乘凉行数里,越 心虚村,薰风徐来,忽日晃晃赤林际,遥听马萧萧鸣, 望之人簇簇立至,则客峨然冠、廓然“衿者,榼觞待久 矣。”遂相携策而进。无何,抵山麓,麓有方塘,名天池。循 麓而登,古废寺基在焉,有镛塌卧草间。又循而登,爰 睹一寺,轮奂新饬,彤髤宛然,佛俨颜坐上坐,其面临 阳,殊爽垲。前抱一亭,青松森夹驰道,白云飞扬,鸟跄跄鸣不止,殊有幽致焉。乃推《弈秋》之枰,饫廉颇之饭, 啜茗而登。俄见翠微中突一青坞,旁植柚柰橄榄诸 果木,长林丰草,爰清载幽。复有镛塌藓苔间,丹灶微 茫,罗生安在。时则今古交怀,而槃娱弥剧兴矣。于是 客善奕者方更角奕,而余独与客善登者登其巅,览 陆离之光,蒐沧屿之概,树暧霏微,物色靡辨。客且左 右顾,具为指点。大都青山当其面,奎冈挟其腋,众山 环立其旁,而郡城郭雄据中界,厥势面青,而背罗襟 带,郁江为池,隐然成雄观云。余迺南瞻铜柱,则高伏 波之勋;西眺昆仑,则大武襄之略。翛然拊髀,起曰:“嗟 乎!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然哉然哉!”众嘻而下。少 憩绿阴中,更啜清茗一杯,席地布几筵,摘林巅橄榄 餐之,人怀一枚。已而客角奕者从崎径上道,设酒核, 传杯交欢。酒三行起,复入前寺,纵观郊坰。时大风飘 发,松飒飒响谷外,客顾余笑曰:“朝来密云不雨,今风 动哉!”于是为《黄鹄之歌》,而余与客故善歌者,复倚歌 而和之。其辞曰:“黄鹄一举兮绝层林。”又曰:“山高兮水 深,松风吹雨兮龙吟。”俄雨滂注,田畴霑足。村甿走罗 拜曰:“久苦旱不雨,今幸奇人士带雨来村,甿有造矣。” 已而云收雨歇,顾望烟翠腾林,炎蒸净洗,风前互咏, 光霁悠然。众相顾谓余曰:“游乐乎?”余应曰:“陶性灵,宣 幽滞,聚而不恌,迩而不偪,乐乎哉!乃若睹云物而兴 思,抚羲娥而稽志,将其怀矣,奚暇乐?夫乐不罣山,怀 不依山,山乎山乎,若又安所得乐乎?”客问青罗畴胜? 曰:“青旷而雅,厥眺维江;罗岑而幽,厥眺维陆。夫罗山 者,松森森,青梵宇耳。青山有岩若泉,面江而带郭,爱 青山者人情乎?虽然,胜不在山,水在游山。水人故山 非能胜也,人好游山者胜之。”又曰:“山有色有象,青标 色,罗标象,山之较致也。故山不择壤,爰就其高;水不 择流,爰造其深。夫人有包罗万象之怀,以览睹”山之 青青者,又奚小乎青罗?同游客为韶郡守陈公善谈, 元罗浮山人刘君善诗,乡进士朱子、陈子俱善歌弈, 卫将军王侯善饭。记之者迁客、董生也,盖无一善状 焉。

罗秀山部艺文二

[编辑]

《寄罗秀山嵩禅师      》宋·陶弼

寻山入罗秀,旋结草堂居。花露生瓶水,松风落架书。 闻猿得句后,见月出行初。此夕云林下,无因梦使车。

罗山纪游限韵三首    明董传策

[编辑]

篮舆迢递蹑云林,碧落霏微散午阴。萝窦拂衣开鸟 道,松风披雨动龙吟。丹崖青壁寰中景,竹杖芒鞋物 外心。烟灶不堪迷古刹,谁凭山谷问“升沉。”

其二

炎冈岑郁俯尘寰,梵宇松青罗秀山。怪我好游频对 景,凭人济胜一开颜。云飞石栈千峰里,风散林烟万 壑间。怀古却看迷望处,遥怜铜柱耸《南蛮》。

其三

雨馀烟翠湿空林,万树扶疏断夕阴。野旷居人迷豹 迹,风高游子乱猿唫。上方寥廓摩钟蠡,下界微茫辨 佛心。归听恍疑光霁在,相看天际月沉沉。

罗秀山纪游有引     陈瑾

[编辑]

《志》云:“罗山高拥南城,俯瞰北湖,其上有北市龙潭。” 今考其山,奇秀甲一郡,钟灵毓异,气象开朗。白塔青山,峙左而捍;下关五象天马,列前而作朝案。平田引双溪以环外户,旧寺伸两臂以护内堂。朝暾夕照,秀色祥光,可餐可挹,洵邕管之神墟,峤南之福地也。且地灵人杰,仙佛同廛。在晋则葛洪觅丹砂而仙迹俱存;在唐则慧昕开山,而佛宇齐焕。宋朝则嵩山驻锡,而粉昙兆瑞于丰年。元季则觉生重饬,而金地大兴于功德。故迹虽湮,丰碑可考。其入明,法席愈盛。千觔洪钟,铸于永乐年间;万栋精蓝,创于成弘盛际。五百僧过堂,粥饭之缘不乏。七祖掩室,再来之谶必符。迄于今,灵济孤塔,一灯犹然;罗秀丹炉,伏“火尚热” ,圣迹奇踪,尤非他山所有也。山旁左右,尚有感果寺、明天寺、渌楼祠、龙门、龙潭诸景,指不胜屈,另详之。

千峰变紫入遥林,禅室枝灯向夕阴。僧未闭关容小 饮,时方休夏得长吟。品题泉石疲双眼,位置溪山役 片心。莫放痴憨还我癖,任教雅俗判升沈。

真仙岩部汇考

[编辑]

《宋太宗藏书之真仙岩》。

真仙岩在今广西柳州府融县城东五里,本名“灵岩

山”,又名“老君洞”,又名“真仙洞
考证

真仙岩图

真仙岩图

[编辑]

按《方舆胜览》,广西路融州真仙岩,本名灵岩山,又名 老君洞,在州南五里,洞高二十丈,仰视高远,灵寿溪 贯串而出,玲珑清响如环珮声。有白石高四五丈,巍 然一天尊像,道服冠髯,伟岸如真。旧传老君南游至 融,语人曰:“此洞天绝胜,不复西渡流沙,我当隐焉。”一 夕身为石,匪雕匪镌,大质具焉。石狮丹灶,罗列后先, 玉柱擎天,龙鳞印地,仙游履迹,显然可考。咸平中,敕 改为真仙岩,颁降太宗御书一百二十轴藏岩内。张 安国磨崖大书:“天下第一真仙之岩。”

真仙书院在真仙岩之前。太守李兴时建。

按《柳州府志山川考》:“灵岩在融县,上有白石,巍然如 列仙灵,寿溪贯入岩下,清响作环佩声。宋时颁太宗 御书百二十轴,藏于洞,改名真仙岩。”

灵寿溪,旧传仙人投丹于中,饮者多寿。

老君岩在城南五里。有石滴老君像,洞名“真仙洞。”

真仙岩部艺文一

[编辑]

《仙岩记          》明·桑悦

离玉融城而南二十里有洞,洞前有小江,并造三石 桥。俗云人神鬼行之可叹。洞门高三十馀丈,猿猱不 能上。昔道士杜应然置铁环岩顶燃灯,光照三十里, 今环尚存。进洞,高明轩豁,石崖苍然,与云气相接。从 旁穿窈窕而入,有小洞曰“应化”,颇浅狭。外为坛三层, 置三清诸真像。稍曲折而进,有结乳长二丈馀,远望 俨如老子宴坐其间,须眉皓然,凝然不动,有新浴非 人意。诸石献奇,旌幢拥列,狮子居前,乌猿居左,青牛 卧于溪傍。直前丹灶半破,履迹如新水。从安灵潭界 岩而下,漱石作潺潺声,似诵五千言者。相传老子曾 投丹其中,饮者恒得高年,故云“寿溪。”用火炬直入,宽 广如堂殿。复从一石奥穿出缝隙下视洞见溪流,曰 “水月洞天。”履小石堤,过溪而南,崖边有白石,伫立如 鹤。又有一四平小石门,嵌石壁中,名“兵书峡。”门已缺 一角,少西攀崷崒而上,一穴通天,恒置竹梯其中。上 为羊角寨,群夷不靖,居民则从梯而下,避兵岩中。有 芝田丹井,连络布列。循溪西行,复从南斜入溪浒,积 乳成屋,户牖玲珑,化工结构,奇巧入神。又下溪浒而 望,岩之尽处,明露一窍,乃以小舟从窍而出,俱巨石 蔽亏。其前。涉流而北,面西复得一洞,垂乳如缨,细流 一湾,从洞前过,至此如入老君之堂,即李惟德所谓 “千万人迹罕至”者。初,洞以老君名,又名灵岩。宋祥符 中改今名。张孝祥曾评:“是岩为天下第一。”仁宗赐御 书百轴,石像后建阁宝藏,屡经兵火,琅函与阁俱付 乌有,数百年故物。惟洞门左三角卷石,在嘉定间,守 融州鲍粹然建亭其上,如鲁灵光之独存。屡攲斜复 正,疑有神护。旧插木板于岩,为桥以渡,今板将腐,人 无敢过,名亭从岩名。长沙易绂为之赋碑藏岩中如 新刻。洞凡数处,惟应化有扁,其他或名“天葩”,或名“乳 花”,或名“和光”,或名“寒烟”,或名“玉葩”,或名“宝构”,或名“碧 堂”,或名“清奥”,奇石异状,除前确然定名外,其他或名 “仙梯”,或名“仙衣”,或名“玲珑”,或名“金星”,或名“蛇仓”,或名 “莲花”,或名“北山转斗”,或名“吕仙隐形”,或名“锺离观泉”, 或名“尹喜见相。”各洞分名,如仙室、仙境、飞星坛、钓台、 棋台、云台、放生池、罗汉壁,又不可悉数。《易》曰:“仁者见 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此之谓欤?”岩中碑刻甚 多,非数日不能尽观。略可记者,《元祐党籍碑》、韩魏公 像及魏公所书老杜《义鹘行》,端鞂森严,可敬可爱。苏、 黄字则散漫其中。岩前后村有警,俱恃此洞为长城。 然又闻后一洞以舟而入者尤为险固,水涸时亦可 活数十命,但莫知其处

真仙岩部艺文二

[编辑]

《题真仙岩         》宋·陶弼

溪僧过此说山公,游遍真仙洞府中。乳石崖边得灵 草,可能封裹寄衰翁。

真仙岩部杂录

[编辑]

《方舆胜览·山水岩洞序》云:“玉融山水为天下最,而真 仙岩、老人岩之类又其最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