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205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五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百五卷目录
趵突泉部汇考
考
趵突泉部艺文一
趵突泉记 宋曾巩
趵突泉部艺文二〈诗〉
趵突泉 宋曾巩
前题 元赵孟𫖯
前题 张养浩
游趵突泉 明王弼
趵突泉和韵 王守仁
饮趵突泉 王廷相
趵突泉 薛章宪
趵突泉部纪事
趵突泉部杂录
汶水部汇考
考
汶水部艺文一
渡汶河记 明乔宇
汶水部艺文二〈诗〉
舟行汶上薄暮看月 明祝允明
汶上泛舟 王讴
七月十五夜月同孟柱史吴文学泛舟汶溪一
首 于慎行
渡汶河 谢肇淛
春日溯汶河作 前人
汶水部纪事
汶水部杂录
山川典第二百五卷
趵突泉部汇考
[编辑]《春秋》泺水之源
[编辑]趵突泉即《春秋》泺水之源也。其源始自泰山之阴,诸 谷水合而奔流至济南府西南黄山之西渴马崖汇 为池,围数亩,不溢而洑。至府城西,平地三窟突起,声 如隐雷。又受皇华、漱玉等泉注而北,即为泺水,入小 清河,东行绕华不注山下,会巨谷水,东经章丘会济、 漯合流经邹平、长山、新城会孝妇河。又经高苑、博兴 至乐安、马平,入于海。
考
按:《水经》:“济水又东北,泺水出焉。”〈注〉泺水,出历县故城 西南,泉源上旧水涌若轮。〈旧疑作奋一本无旧水二字〉《春秋:桓公 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是也。俗谓之为“娥姜。”〈一作英〉“水 也。”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
按:《续文献通考》:“山东济南府趵突泉,自府城西绕东 北,会小清河,由新城县界流经青州府高苑县东入 博兴乐安县界,合于时水。”
按:《明一统志》:“山东济南府,趵突泉在府城西,一名爆 流,源出山西王屋山下,伏流至河南济源县涌出,过 黄河溢为荥,西北至黄山渴马崖,伏流五十里,至城 西,出为北泉。或以糠验之,信然。会诸泉入城,汇为大 明湖,流为清河。济南名泉七十二,爆流为上,金线珍 珠次之,其馀皆不能与三泉侔矣。”
按《山东通志》:济南府城西六十里有黄山,山势周围 如城,岱阴诸谷水奔流至山西,汇而为池,围数亩,不 溢而伏山即渴马崖也。伏流至府城之西而出为趵 突泉。
趵突泉,一名爆流,平地泉涌高或至数尺,盖济水伏 流至此而发,泺水之源也。由东北注小清河入海。泺 水尝见于《春秋》,鲁桓公十有八年,“公及齐侯会于泺。” 杜预释:在历城西北入济水,自王莽时不能越河西 南,泺水之所入者清河也。盖预失之。
小清河一名“泺水”,源发府城西趵突泉,由华不注山 下东行,会巨谷水,又东经章丘,会淯河,又会漯河,合 流经邹平、长山、新城,又会孝妇河,又东经高苑、博兴 至乐安马东渎入海。
按《济南府志》:“趵突泉,泺水之源也。岱阴之水,伏流至 城西南,发为此泉。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 夏如一。”《齐乘》曰:“曾南丰有记云:太山之北,与齐东南 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 湾,而至于渴马之厓,泊然而止。至历城西,涌出趵突 之泉,尝有弃糠于黑水湾者,见之于此。”其注而北,谓 之泺水。齐多甘泉,显名者十数,而色味皆同,皆泺水 之旁出者。蔡氏援此以证济水之伏,破程氏之论当矣。又取沈存中《笔谈》,谓历下发地皆泉,济水经过其 下,自相矛盾,何邪?且古济行清河,如在井底,南仰泉 源,遥在山麓,岂能相及?今黄山渴马厓水伏而可证。 又龙洞山中朗公谷诸水,东西伏流,土人云:“西发趵 突,东发百脉。”验之信然。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 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地势使然,何关于 济?存中得之。传闻九峰按图索駮,容有疑误。近官济 南者,遂定以泺为济,建济渎庙于泉上,谬矣。
泺水源出趵突泉,俗谓之娥姜水,以泉源有舜妃娥 英庙故也。《齐乘》曰:源曰趵突,流曰泺东导曰小清。 皇华泉在金线泉东,一名木鱼泉。流入趵突泉。 漱玉泉在金线泉南,流入趵突泉。
“无忧泉”在趵突泉南,漱玉亭北流入趵突泉。
酒泉:在无忧泉南,流入趵突泉。
湛露泉:在无忧泉西,流入趵突泉。
按《青州府志》高苑县,小清河,济水之支流也。发源于 济南之趵突泉,流而为泺水。
趵突泉部艺文一
[编辑]《趵突泉记 》宋·曾巩
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 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而至于渴马之崖。盖水之 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则泊 然而止。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 泉涌出,高或至数尺,齐人名曰“趵突之泉。”尝有弃糠 于黑水之湾者,而见之于此。盖泉自渴马之崖潜流 地中,而至此复出也。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 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其注而北,则谓之泺水,达于 清河以入于海。舟之通于济者,皆于是乎出也。齐多 甘泉,冠于天下,其显名者以十数,而色味俱同,皆泺 水之旁出者也。泺水尝见于《春秋》,“鲁桓公十有八年, 公及齐侯会于泺。”
趵突泉部艺文二〈诗〉
[编辑]《趵突泉 》:宋曾巩
一派遥从玉水分,晴川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常 早,润泽春茶味更真。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 如轮。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趵突泉 元赵孟𫖯
[编辑]《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 泄,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 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趵突泉 张养浩
[编辑]绕栏惊视重徘徊,流水缘何自作堆。三尺不消平地 雪,四时常吼半天雷。深通沧海愁波尽,怒撼秋涛恐 岸摧。每过尘怀为潇洒,斜阳欲没未能回。
游趵突泉 明王弼
[编辑]《济南历下多白泉》,“白沙几处涵风烟。郭西趵突更神 异,平地一朵白玉莲。浪花滚起千层雪,此中疑是蛟 龙穴。灵藏岁久变妖怪,精气上涌成涎沫。馀波散漫 渊复渟,溪风冷冽山雨青。微霜初下雁秋浴,落月渐 低猿夜听。穷源我欲愬川陆,旧志虚传自王屋。冥茫 难测造化情,聊寄泉亭漱寒玉。”
趵突泉和韵 王守仁
[编辑]《泺水》特起根虚无,下有鳌窟连蓬壶。绝喜坤灵能尔 幻,却愁地脉还时枯。惊湍怒涌喷石窦,流沫下泻翻 云湖。月色照衣归独晚,溪边瘦影伴人孤。
饮趵突泉 王廷相
[编辑]济水东来伏,泉开涌玉林。恍疑焦釜沸,翻讶石堂沉。 作泽随云远,成波助海深。春回潜跃遂,郁有羡鱼心。
趵突泉 薛章宪
[编辑]《觱沸趵突泉》,“发源自王屋;洑流溢为荥,迤𨓦陶丘北。 黄山渴马崖,入地乃更伏。潜行五十里,突尔出平陆。 曾不舍昼夜,东汇成川澳。乍似沧浪水,浴出三白鹄。 更疑清冷渊,白龙服鱼服;蒲荷相蔽亏,凫藻舞濡渌。 踟躇不忍去,奈此白日速。”
趵突泉部纪事
[编辑]《春秋》“桓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 夫人姜氏遂如齐。”
《左传·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𦈡曰:“女 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公会齐 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
趵突泉部杂录
[编辑]《山东通志》:“百脉泉在章丘县南三十里明水镇,方圆 半亩许,其源上涌,百脉俱发。左曰东麻湾泉类百脉; 右曰西麻湾,泉自石罅中涌出,俱会百脉泉。”曾巩曰: “历下诸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有百 脉为冠。”
《兖州府志》:“泉林泉在泗水县东五十里,出陪尾山坡 内有趵突珍珠、黑虎、淘米、洗钵、甘露、响水、红石涌珠 二十馀泉,波浪翻涌,高出水面,为山东诸泉之冠。四 面旋绕西北流一里,合而为一,遂为泗水。”
汶水部汇考
[编辑]《禹贡》之汶水
[编辑]汶水源流不一,俱在山东境内,一出济南府莱芜县 原山之阳,一出泰山之旁仙台岭,一出莱芜县之寨 子村。三水至泰安州静封镇合流,西南入宁阳县,分 为二支,一支自宁阳县西南流入洸河,南迳兖州府 城西北,又西至济宁州入会通河。一支自东平州西 南流至汶上县会白马湖,出分水口,南北分流,一迳 嘉祥、钜野二县入会通河,一迳东平州寿张县入会 通河。又自会通河下达卫河,至东阿县张秋镇,又分 流东北,迳长清、齐河等县,以入济之故道,名为“大清 河。”又汶水二:一出青州府之沂山,东至昌邑县,又至 安丘县入潍水;一出安丘县之峿山,北流数里入沂 水。要之俱名为“汶”也。
考
按:《书经禹贡》:“浮于汶,达于济。”〈蔡传〉汶水出《泰山郡》莱芜 县。原山,今袭庆府莱芜县也。西南入济,在今郓州中 都县也。盖淄水出莱芜原山之阴,东北而入海,汶水 出莱芜原山之阳,西南而入济。不言“达河”者,因于兖 也。
按《尔雅释水》:“汶为灛。”
按:《山海经。中山经太山》,“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 于汶水。”
按:《汉书地理志》,泰山郡。〈注〉有《土官》。汶水,出莱芜,西入 济。
莱芜。〈注〉《禹贡》“汶水出西南入泲。”
琅邪郡“朱虚。”〈注〉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有 三山、五帝祠。师古曰:“前言汶水出莱芜入济,今此又 言出朱虚入维”,将桑钦所说有异?或者有二汶水乎? 五帝祠在维水之上。
鲁国汶阳。〈注〉莽曰汶亭。应劭曰:《诗》曰:“汶水汤汤。”师古 曰:“汶音问,即《左传》所云公赐季友汶阳之田者也。” 按,《淮南子坠形训》:“汶出弗,其流合于济。”
按:《后汉书郡国志》,“泰山郡莱芜有原山。”〈注〉《杜预》曰:“汶 水所出。”
济北国蛇丘有铸乡城。〈注〉杜预曰:“汶水,北地有棘乡。” 按《水经》,“汶水出太山莱芜县原山,西南过嬴县南。”〈注〉 莱芜县在齐城西南。原山又在县西南六十里许。《地 理志》:“汶水与淄水俱出原山,西南入泲”,故不得过其 县南也。《从征记》曰:“汶水出县西南流。”又言:“自入莱芜 谷,夹路连山百数里,水隍多行石涧中出草药,饶松 柏,林藿绵濛,崖壁相望。或倾岑阻径,或回岩绝谷,清 风鸣条,山壑俱响。凌高降深,兼惴栗之惧;危蹊绝径”, 过悬度之艰。未出谷十馀里,有别谷,在孤山,谷有清 泉,泉上数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入穴丈馀,高九尺 许,广四五丈,言是昔人居山之处,薪爨烟墨犹存谷 中,林木致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 之踪尚存。出谷有平丘,面山傍水,土人悉以种麦,云 此丘不宜殖稷黍而宜麦。齐人相承以殖之,意谓麦 丘所栖,愚公谷也。何其深沈幽翳,可以托业怡生如 此也?余时迳此,为之踟蹰,为之屡眷矣。余按麦丘、愚 公在齐,不在鲁川,谷犹传其名,盖志者之谬耳。汶水 又西南,迳嬴县故城南,《春秋左传桓公三年》,“公会齐 侯于嬴,成婚于齐”也。
又东南过奉高县北。〈注〉奉高县,汉武帝元封元年立, 以奉太山郡治也。县北有吴季札子墓,在汶水南曲 中。季札之聘上国也,丧子于嬴、博之间,即此处也。《从 征记》曰:“嬴县西六十里,有季札儿冢,冢圆,其高可隐 也。”前有石铭一所,汉末奉高令所立,无所述叙,标志 而已。自昔恒蠲民户洒扫之,今不能然,碑石糜碎,靡 有遗矣,唯趺存焉。
屈从县西南流。〈注〉汶出牟县故城西南阜下,俗谓之 胡卢堆。《淮南子》曰:“汶出弗其。”高诱曰:“山名也,或斯阜也。”牟县故城在东北,古牟国也。春秋时,牟人朝鲁,故 应劭曰:“鲁附庸也。”俗谓是水为牟汶也。又西南,迳奉 高县故城,而西南流注于汶。汶水又南,右合北汶水, 出分水谿,源与中川分水,东南流迳太山东,右天门 下谿水,水出太山天门下谷,东流。古者帝王升封,咸 憩此水,水上往往有石窍存焉,盖古设舍所跨处也。 《马第伯书》云:“光武封太山,第伯从登山,去平地二十 里,南向极望,无不睹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当有也字〉 石壁《窅窱》,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如在云中。俯视 谿谷,碌碌,不可丈尺,直上七十里天门,仰视天门,如 从穴中视天矣。〈今封禅仪记曰不可丈尺遂至天门之下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 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絚索可得而登也〉应劭《汉官仪》云:太山 东南山顶名曰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 丈许,故以名焉。其水自谿而东,濬波注壑,东南流,迳 龟阴之龟田山,在博县北一十五里。昔夫子伤政道 之陵迟,故望山而怀操,故《琴操》有《龟山操》焉。山北即 龟阴之田也。《春秋?定公十年》,“齐人来归龟阴之田”是 也。又合环水,水出太山南谿,南“流历中阶、雨庙间。”《从 征记》曰:“太山有上中下三庙,墙阙严整。庙中柏树,夹 两阶,大二十馀围,盖汉武所植也。赤眉尝斫一树,见 血而止,今斧创犹存。门阁三重,楼榭四所,三层坛一 所,高丈馀,广八尺。树前有大井,极香冷,异于凡水。不 知何代所掘,不常浚渫,而水旱不减。库中有汉时故 乐器及神车、木”偶,皆靡密巧丽。又有石勒建武十三 年,永贵侯张余上金马一匹,高二尺馀,形制甚精。中 庙去下庙五里,屋宇又崇丽于下庙。庙东西夹涧,上 庙在山顶,即封禅处也。其水又屈而东流,入于汶水。 又东南流,迳南明堂下。汉武帝元封元年,封太山,降 坐明堂于山之东北阯。武帝以古处崄狭而不显也, 欲治明堂于奉高傍,而未晓其制。济南人公玉带上 黄帝时明堂图。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之,通 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 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于汶 水,如带图也。古引水为辟雍处,基渎存焉,世谓此水 为“石汶。”《山海经》曰:“环水出泰山,东流”注于江,即此水 也。环水又左,入于汶水。汶水又西南流,迳徂徕山西。 山多松柏,《诗》所谓“徂崃之松”也。《广雅》曰:“道梓,松也。”《抱 朴子》称《玉策记》曰:“千岁之松,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 青犬,或如人,皆寿万岁。”又称:“天陵有偃盖之松也,所 谓楼松也。”《鲁连子》曰:“松枞高千仞而无枝,非忧王室 之无柱也。”《尔雅》曰:“松叶柏身曰枞。”《邹山记》曰:“徂崃山 在梁甫、奉、高、博三县界,犹有美松,亦曰尤崃之山也。 赤眉渠帅樊崇所堡也,故崇自号尤崃三老矣。”山东 巢父庙,山高十里。山下有陂水方百许步,三道流注, 一水东北沿溪而下,屈迳县南,西北流入于汶。一水 北流历涧,西流入于汶。一水南流,迳阳关亭南。《春秋? 襄公十七年》“逆臧纥自阳关”者也。又西流入于汶水 也。
过博县西北。〈注〉汶水南迳博县故城东,《春秋?哀公十 一年》,“会吴伐博”者也。灌婴破田横于城下,屈从其城 南西流,不在西北也。汶水又西南,迳龙乡故城南。《春 秋?成公二年》:“齐侯围龙,龙囚顷公嬖人卢蒲就。”〈左传作卢 蒲就魁〉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取龙者也。汉高帝八 年,封谒者陈署为侯国。汶水又西南,迳亭亭山东,黄 帝所禅也。山有神庙,水上有石门,旧分水下溉处也。 汶水又西南,迳阳关故城西,本钜平县之阳关亭矣。 《春秋?襄公十七年》,“逆臧纥自阳关者矣,阳虎据之。”〈旧本 作居之〉“以叛,伐之,虎焚莱门而奔齐者也。”汶水又南,左 会淄水,水出太山梁父县东,西南流迳菟裘城北,《春 秋?隐公十一年》,“营之。公谓羽父曰:‘吾将归老焉’。”故《郡 国志》曰:“梁父有菟裘聚。”淄水又迳梁父县故城南,县 北有梁父山。《开山图》曰:“太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 生,梁甫主死。王者封太山,禅梁甫,故县取名焉。”淄水 又西南,迳柴县故城北。《地理志》曰:“太山之属县也,世 谓之柴汶矣。”淄水又迳郕北。汉高帝六年,封董渫为 侯国。《春秋》:齐师围郕,郕人伐齐,饮马于斯水也。昔孔 子行于郕之野,遇荣启期,于是衣尘裘被发琴,歌三 乐之懽,夫子善其能宽矣。〈列子荣启期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 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淄 水又西,迳阳关城南,西流注于汶水。汶水又南迳钜 平县故城东而西南流,城东有鲁道,《诗》所谓“鲁道有 荡,齐子由归”者也。今汶上夹水有文姜台。汶水又西 南流,《诗》云:“汶水滔滔矣。”《淮南子》曰:“狢渡汶则死。”天地 之性,倚伏难寻,固不可以情理穷也。汶水又西南,迳 鲁国汶阳县北,王莽之汶亭也。县北有曲水池亭,《春 秋?桓公十二年经》书:“公会杞侯、莒子于曲池。”《左传》曰: “平杞、莒也。”故杜预曰:“鲁国汶阳县北有曲水亭。”汉章 帝元和三年,东巡太山,立行宫于汶阳,执金吾耿恭 屯城门于汶上,基堑存焉,世谓之阙陵城也。汶水又 西,迳汶阳县故城北而注
又西南过蛇丘县南。〈注〉汶水又西,洸水注焉。又西迳蛇丘县南,县冶铸乡故城,《春秋左传》“宣叔娶于铸”是 也。杜预曰:“济北蛇丘县,所冶铸乡城者也。”
又西南过冈县北。〈注〉《地理志》:“乡,故阐也。王莽更之曰 柔也。”应劭曰:“《春秋经》书齐人取讙及阐亭是也。”杜预 《春秋释地》曰:“阐在冈县北,冈城东有一小亭,今冈县 治,俗人又谓之关亭。”京相璠曰:“冈县西四十里有阐 亭。”未知孰是。汶水又西,蛇水注之。水出县东北泰山, 西南流,迳汶阳之田,齐所侵也。自汶之北,平畅极目, 僖公以赐季友。蛇水又西南,迳铸城西,《左传》所谓蛇 渊囿也。故京相璠曰:“今济北有蛇丘城,城下有水,鲁 囿也。”俗谓之浊须水,非矣。蛇水又西南,迳夏晖城南, 《经》书“公会齐侯于下讙”是也。今俗谓之夏晖城,盖《春 秋左传桓公三年》,公子翚如齐,齐侯送姜氏于下讙, 非礼是也。世有夏晖之名矣。蛇水又西南入汶。汶水 又西,沟水注之。水出东北马山,西南流迳棘亭南。《春 秋·成公三年经》书:“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左传》曰:“取 汶阳之田,棘不服围之。”南去汶水八十里。又西南迳 遂城东。《地理志》曰:“蛇丘隧乡,故隧国也。”《春秋?庄公十 三年》,“齐灭遂而戍之者也。”京相璠曰:“隧在蛇丘东北 十里。”杜预亦以为然。然县东北无城以拟之,今城在 蛇丘西北,盖《杜预传》疑之,非也。又西迳下讙城西而 入汶水。汶水又西,迳春亭北。考古无春名,唯平陆县 有崇阳亭,然是东去冈城四十里进〈一作推〉璠所注,则 符并所未详也。
又西南过平章县南。〈注〉《地理志》曰:东平国,故梁也。景 帝中和六年,别为济东国。武帝元鼎元年,为大河郡。 宣帝甘露二年,为东平国。王莽之有盐城也。章县,按 《世本》,任姓之国也,齐人降章者也。故在无盐城东北 五十里。汶水又西南,有泌水注之,水出肥县东北,自 源西南流,迳肥城县故城南。乐正子春谓其弟子曰: “子适齐,过肥,肥有君子”焉,左迳句窳亭北。章帝元和 二年,凤凰集肥城句窳亭,复其租而巡泰山,即是亭 也。泌水又西南,迳富城县故城西,王莽之“成富”也。〈旧本 作城富〉其水又西南流注于汶。汶水又西南,迳桃乡县 故城西,王莽之鄣亭也。世以此为鄣城,非,盖因《巨新》 之故目耳。
又西南过无盐县南。又西南过寿张县北。又西南至 安民亭,入于济。〈注〉汶水自桃乡四分,当其派别之处, 谓之四汶口。其左二水双流,西南至无盐县之郈乡 城南,鲁叔孙昭伯之故邑也,祸及斗鸡矣。《春秋左传 定公十二年》,叔孙氏堕郈。今其城无南面。汶水又西 南,迳东平陆县故城北。应劭曰:“古厥也,今有厥亭。”汶 水又西,迳危山南,世谓之龙山也。《汉书·五行志》曰:“哀 帝时,无盐危山土”自起覆草,如驰道状。又瓠山石转 立。晋灼曰:“《汉注》作报山。”山胁石一丈。〈汉书作一枚〉转侧起 立高九尺六寸,傍行一丈高。〈汉书作广〉四尺。东平王云:及 后谒,自之石所祭,治石象报山,立石束倍草,并祠之。 建平三年,息夫躬告之,王自杀。后谒弃市,国除。《汉书》: “石立,宣帝起之象也。”汶水又西,合为一水,西南入茂 都淀。淀,陂水之异名也。淀水西南出,谓之巨野沟。又 西南,迳致密城南。《郡国志》曰:“须昌县有致密城,古中 都城,即夫子所宰之邑矣。”制养生送死之节,长幼男 女之礼,路不拾遗,器不雕伪矣。《巨野沟》又西南入桓 公河,北水西出淀,谓之《臣良水》。〈一作巨良〉西南迳致密城 北,西南流注洪渎。次一汶,西迳郈亭北,又西至寿张 故城东,遂为泽渚。初平三年,曹公击黄巾于寿张东, 鲍信战死于此。其右一汶,西流迳无盐县之故城南, 旧宿国也,齐宣后之故邑,所谓无盐丑女也。汉武帝 元朔四年,封城阳共王子刘庆为东平侯,即此邑也。 王莽更名之曰“有盐亭。”汶水又西,迳洽乡城南。《地理 志》曰:“所谓无盐有洽乡”者也。汶水西南流,迳寿张县 故城北,春秋之良县也。县有寿聚,汉曰寿良。应劭曰: “世祖叔母名良,故光武改曰寿张也。”建武十五年,世 祖封樊宏为侯国。汶水又西南,长直沟水注之。水出 须昌城东北穀阳山,南迳须昌城东,又南,漆沟水注 焉。水出无盐城东北五里阜山下,西迳无盐县故城 北,水侧有《东平宪王仓冢碑》阙存焉。元和三年,章帝 幸东平,祀以太牢,亲拜祠坐,赐御剑于陵前。其水又 西流注长直沟,沟水奇分为二,一水西迳须昌城南 入浦,一水南流注于汶,汶水又西流入浦,故《淮南子》 曰:“汶出弗,其西流合浦。”〈今淮南子云汶出弗其流合于济〉高诱云:“弗 其,山名,在朱虚县东。”余按诱说是,乃东汶,非《经》所谓 “入泲”者也,盖其误证耳。
〈又〉汶水出朱虚县泰山。〈注〉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 连琅邪巨海,千有馀里,盖田氏之所造也。《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城。”《竹书》又云:“晋烈 公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烈侯及我师伐齐,入长城。” 《史记》所谓“齐威王越赵侵伐我长城者也。”伏琛、晏谟 并言“水出县东南峿山,山在小泰山东者也。”
北过其县东。〈注〉汶水自县东北,迳峿城北。《地理风俗 记》曰:“朱虚县东四十里有峿亭城,故县也。又东北,迳管宁冢东,故晏谟言柴阜西南有魏独行君子管宁 墓,墓前有碑。”又东北,迳柴阜山北,山之东有征士邴 原冢,碑志存焉。汶水又东北,迳汉青州刺史孙嵩墓 西,有碑碣。汶水又东,迳安丘县故城北,汉高帝八年, 封将军张说为侯国。《地理志》曰:“王莽之诛郅也。”孟康 曰:“今渠丘亭,莒渠丘城是也。”伏琛、晏谟《齐记》并言亭 在丘城东北十里,非城也。城对牟山,山之西南有孙 宾硕兄弟墓碑,志并在也。
又北过淳于县西,又东北入于县。〈注〉故夏后氏之斟 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曰淳于国。《春秋桓公 六年》冬,州公如曹。《传》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 复也。其城东北,则两川交会也。”
按《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曰汶。汶凡有五,曰北汶、瀛 汶、牟汶、紫汶、浯汶”,皆源别而流同。汶阳有田,即春秋 齐人归鲁以谢过者。
按:《金史地理志》:“潍州北海。”〈注〉有浮烟山、溉源山、溉水、 汶水。
密州,“安丘。”〈注〉有安丘山、刘水、汶、潍、涪水。
东平府汶上。〈注〉有汶水、太野陂。
泰安州《奉符》。〈注〉有汶水、梁水。
莱芜。〈注〉有肃然山、安期山、瀛汶水、牟汶水。
按《续文献通考》:“山东济南府汶河其源有三,一发泰 山之旁仙台岭,一发莱芜县原山之阳,一发莱芜县 寨子村,至泰安州静封镇合焉,名曰堑汶。西南流,与 徂徕山之阳小汶河合,又西南流,注洸河入济。”按《水 经》有五汶:北汶、瀛汶、紫汶、浯汶、牟汶,名虽有五,而其 流则同。
兖州府汶水,源发泰安州,西南流至本府,经宁阳、平 阴、汶上县界,又西至东平州界,注“济河故道。”东北流 经东阿县界,又东北至济南府界入海。
青州府汶水,源出沂山东麓,流经本县东南六十里, 入安丘县界
按《济南府志》,淄川县南七十里,莱芜县东二十里,其 间有原山,一名岳阳山,淄水出其阴,汶水出其阳。 汶水,《禹贡》云:“浮于汶,达于济”是也。《一统志》云:“汶源有 三,一发泰山旁仙台岭,一发莱芜县原山之阳,一发 莱芜县寨子村,至泰安州静封镇合焉,名曰堑汶。”西 南流与小汶河合,又西南流注洸,入济山东《通志》云: “汶水西南与小汶河合流,入兖州府宁阳、汶上县界, 又西流至东平州界,又北流由济水故道入海。盖汶 者紊也,其源不一也。”今按:汶水自泰安州西南流入 宁阳县,分为二支,一支自宁阳县堽城坝西南流入 洸河,别名洸汶,南经兖州府城西北,又西至济宁州 入会通河。一支自东平州戴邨坝西南“流至汶上县, 会白马湖、鹅湖,凡八十里。出分水口,又南北分流,南 流,经嘉祥、钜野会通河而南北流,经东平、寿张、会通 河,以达卫河,至东阿张秋镇,又分流东北,经长清、齐 河等县,以入济之故道,名大清河。”《东泉志》曰:“元初,遏 汶入洸,以益泗漕,而汶始与洸、泗沂合,而犹未分于 北。至元十二年,自济宁”州新开河,始分汶、泗诸水西 北流至须城之安民山,入清济故渎,以达于海,而犹 未通于御河。至二十六年,又自安民山之西南开河, 由寿张西北至东昌,又西北至临清为会通河,而汶、 泗诸水始达于御河矣。
司马河在莱芜县西十里。源出大屋山,西南入汶河。 “郭娘泉”在莱芜县西南十五里。旁有牛工泉,俱西北 流入汶河。
乌江泉在莱芜县西北二十里,又四十里有吕公泉, 俱南流入汶河。
湖眼泉在莱芜县东南二十里,一曰“狐眼”,谓泉眼如 狐目,故名。旁有鹏山泉,俱西南流入汶河。
小龙湾在莱芜县东北四十里,西北流司马河入汶。 古河泉,在新泰县西南三十里,北流入汶河。
刘杜泉在新泰县西南四十里,北流入汶河。
南师泉在新泰县西北十五里,南流入汶河。
小汶河在新泰县东北三十里。源出龙池,西南流百 里馀入汶河。
东河在新泰县东郭外。源出孤山下,西南流三十里 入小汶河。
泥河在新泰县东北四十里。源出寨山下,西南流三 十里入小汶河。
广平河在新泰县西六十里。源出宫山之阳,西南流 十里入小汶河。
衡鱼河经肥城县西南五十里,会开河泉、拖车泉、董 家泉、王家泉、吴家泉、臧家泉、咸河泉、清泉、马房泉,东 南流一百四十里入汶河。
泮河在泰安州。源出泰山桃花峪,经州城西五里,南 入汶河。
天井泉在岳之东北十里许,广数亩,汇诸峪之水,由 东转南,入于汶河。
小汶河源出龙堂山,会新泰县南北诸水,西流入汶河。
嘶马河,源出大屋山,经莱芜县西十里入汶河。 “孝义河”,源出望夫山,经莱芜县东北十二里,入汶河。 “梳洗河”,在泰安州,源出泰山黄岘岭,经州东一里,南 入汶河。
按《兖州府志》:“汶水之源有三,一发泰山仙台岭,一发 莱芜原山之阳,一发莱芜寨子村,会泰山诸泉之水, 至郡城南静封镇,合而为一,谓之大汶口。又西南与 小汶河合。小汶河出新泰宫山之下,西流至徂徕山 阳,入于大汶。合流至宁阳西北,分而为二。其一为元 人所改,由堽城南流,别为洸水。其一由堽城西流,至 东平州东五十里,会坎河诸泉之水,至四汶口,而分 其西流者入大清河。由东阿而北至利津入海,此故 道也。”永乐中,开会通河,乃于宁阳之北筑堽城坝,以 遏其入洸之流,于坎河之西筑戴村坝,以遏其入海 之路,使其全流尽出汶上城北,西至南旺入运,而洸 河之流几绝。夏秋水盛,则由戴村漫“入大清,以疏其 溢。春冬水涸,则由戴村遏入南流,以防其涸。”此戴村 坝所为要害也。汶水由戴村南流,谓之席桥河。又西 南流至汶上城北二十五里,受泺当诸泉水,谓之“鲁 沟。”又西南流至城北二里,受蒲湾泊水,谓之草桥河。 又西南流十里,谓之白马河。又西南流二十里,谓之 鹅河。鹅河者,故宋之“运道也。”涸而为渠,汶水由之。又 西南十五里,谓之黑马沟,又西南至南旺入于漕。六 分北流出南旺下闸,至于临清,会于御漳,长三百五 十里。四分南流出南旺上闸,至于济宁,会于沂、泗,长 一百里。分水之法,上闸石底高三尺许,下闸石底卑 三尺许,故南少而北多也。分水口上有龙王庙,其旁 有宋尚书祠。有都水分司。
入汶之泉九十有九:在新泰者,曰和庄,曰“明湾,曰灵 槎,曰刘社,曰张家,曰古河,曰公家,曰名公,曰魏家,曰 南师,曰贾固,曰西都,曰孙村,曰南陈。”在莱芜者,曰“大 龙湾,曰小龙湾,曰绿马河,曰半壁,曰乌江,曰牛王,曰 湖眼,曰海眼,曰卢庄,曰莲花,曰郭娘,曰赵家,曰真里, 曰青泥,曰明山。”在泰安者,曰“马黄沟,曰胡家港,曰龙 王”,曰“献湾”,曰“报恩”,曰“胡港沟”,曰“狗跑泉”,曰“水磨”,曰“溴 泉”,曰“张家”,曰“新查”,曰“上泉”,曰“梁庄”,曰“白龙池”,曰“梁子 沟”,曰“北滚”,曰“顺河”,曰“木头沟”,曰“王母池”,曰“风雨”,曰“马 沟”,曰“板桥”,曰“范家湾”,曰“鲤鱼沟”,曰“皂泥沟”,曰“铁佛堂”, 曰“水波”,曰“周家湾”,曰“龙堂”,曰“青泉”,曰“神泉”,曰“新兴”,曰 “东西二柳”,曰“羊舍”,曰“利沟”,曰“真沟”,曰韩家,曰东龙湾, 曰西龙湾,曰西颜谢,肥城九:曰开河,曰吴家,曰它车, 曰王家,曰马房,曰臧家,曰青泉,曰董家,曰盐河。平阴 一,曰柳青,宁阳二,曰龙港沟,曰龙鱼。东平十有七:曰 坎河,曰灰泉,曰八头,曰王老沟,曰大黄,曰小黄,曰源 泉,曰芦泉,曰席桥,曰净泉,曰徐家,曰安圈,曰独家泉, 曰铁沟,曰洌泉,曰吴家,曰《张胡郎》;“汶上”三:曰泺当,曰 “鸡爪”,曰“龙斗”,通谓之“分水泒。”
汶水故道在州东六十里。《水经注》:汶水西南迳桃乡 县故城西,世所谓鄣城也。自桃乡四分,谓之四汶口。 其右一支西流,迳无盐县故城南,又西南流,迳寿张 县故城北,《经》所谓由安民亭入于济者矣。永乐中,尚 书宋公于分水之地筑戴村坝于西,以遏入济之路, 导全河南流,出于南旺。其溢而北出者,由戴村西流, 过故宿城,谓之“南沙河。”又西至州城东,溃而旁出,北 为秧稻泊,南为亭纪泊,皆巨浸也。又西至州城南,循 堤而西,绕城北流,芦泉之水入之。芦泉出州东三十 里芦山之阳,会诸泉水,谓之“北沙河。”西流至州北门, 与南沙河合而为大清河。
“大清河”,即汶水下流也。汶水自戴村西出,受芦泉诸 水,由东平城北过阳谷店西南,又东北入东阿境,流 至鱼山南庞家口,小盐河水从西来注之。小盐河者, 运河所出,汶之支流也。汶水南流,至南旺入运而分。 其分而北者,由沙湾五空桥泄之。而东与黑龙潭水 合流,至庞家口而入于大清,谓之小盐河。大清河又 北迳鱼山,鱼山者,即《瓠子歌》之吾山也。其西有曹子 建冢。又北迳旧城西,东阿诸泉之水入焉。泉出东南 山中,有“西流洪范狼泉”、“白雁”之名。汇而北流,迳东阿 城中,出其西北八里旧城南,入于大清。大清河又东 北迳艾山滑口,入平阴境。又东北由长清齐河过济 南之北,会小清河水至利津入海也。春夏旱,暵坎河 水西来者少,则芦泉诸水独行大清之渠,以会沙湾 诸流。故今所谓大清河者,首尾受汶,中得东平诸泉, 而所由者济之故渠也。海上诸鬻盐者,至泺口放关, 由大清河而上,泊于鱼山。西则由小盐河至于张秋, 故大清河谓之盐河。按《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又东 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水经》:“济水至乘氏,分而为 二。其东北流者,过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汶水从东 北来注之。”则今大清河乃济水故渎,而汶水所经也。 宁阳县汶河,在县北三十里,出莱芜原山之阳,会泰
山、徂徕诸泉,由泰安西南流入县境,至堽城坝分而为二。其一南流,更曰洸水;其一西流,会坎河诸泉,至于南旺入漕。
洸河即汶水之支也。元时济倅毕辅国始于汶水之 阴,堽城之左,作斗门一所,遏汶入洸,以益漕泗。 龙港沟泉在县东北五十里,西北流七里,入汶河。 龙鱼泉在县东北六十里,西北流十二里入汶河。 东平州坎河,在州东五十里,即汶水下流也。汶水旧 由宁阳堽城坝流至州东,会坎河诸泉水,西入大清 河。明永乐中,尚书宋公开会通河,始筑戴村坝于西, 遏汶南流,过官桥、席桥。席桥在州东五十里,相传宋 时东封辇路也。
梁山泺在州西五十里。五代晋开运元年,滑州河决, 侵汴、漕、濮、单、郓五州之境。环梁山,合于汶水,与南旺 蜀山湖连,弥漫数百里。
九女泉在州北三十里蚕尾山后,西流入汶河。 坎河泉在州东北五十里,南流六里入汶河。
铁钩觜泉在州东北五十五里。其旁又有安圈、独山、 席桥、吴家张、胡郎、王老沟。头诸泉俱在州东北会 席河入于汶。
汶上县汶河由宁阳入境,至四汶口以上,为戴村坝 所遮。全河西南流,即所谓“席桥河”也。至城东北二十 五里,谓之鲁沟泺,当诸泉之水入之。又西南至县北 二里,蒲湾之水入之,谓之草桥堰。冬春为桥,夏秋以 舟。又西南流十里为白马河。又西南流二十里为鹅 河,又西南流十五里为黑马沟。又西至于南旺入于 “漕渠。”
蒲湾泺在汶上县北三里,旧名“仲勾陂。”周围二十馀 里,每秋水氾涨,一望无际,遥视邨落,在湮波杳霭中, 邑人时或载舟游眺。其水西南流七里,至金龙口入 汶河。
沂州汶河在州东北九十里。水有两派,一出蒙山东 涧谷,一出沂水南山谷间,南流入于淮。
按《济宁州志》:“汶水出莱芜县原山之阳,会泰山徂徕 诸泉,由泰安西南流,经堽城坝,会坎河诸泉,至南旺 分水龙王庙。六分北流出南旺下闸,四分南流出南 旺上闸,至济宁与泗水同入运河。”
按《青州府志》:临胊县汶水,按《水经》云:“出朱虚县小泰 山,东北流,迳安丘城西,入于潍。”颜监曰:“前言汶水出 莱芜入济,今此又言出朱虚入潍”,将桑钦所说有异, 或者有二汶水乎?余按入济之汶,见《禹贡》《论语》,即今 大清河。入潍之汶,见《汉书》,入沂之汶,见《水经》。齐有三 汶,清河为大汶者,水沦涟为文也。
安丘县汶水在城北三里,又东北入于潍,在今昌邑。 《汉书》云:“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潍。”土人云:“水 出沂山百丈崖,循山东麓,北折入安丘,迳南峿山。”盖 汶有二源,自沂山者,流大而长,即瀑布泉是也;自峿 山者,北流不出七八里,即合沂流,总谓之汶,故记述 各异耳。秋夏水广五六百步,沙深难行,起自西南出, “东北流,迳百馀里,坏我民田无算。”按齐有三汶,一入 济,一入沂,此则入潍者也。
柴埠俗呼为赤埠。按《水经注》:“汶水自郚城东北迳柴 埠山,埠西南有管宁墓,山之东有邴原冢,各有碑志 存焉。”今碑志虽不可考,而汶实出于埠之北,埠侧多 古冢,与《水经》皆合。
“岝山”,潍、汶合流之处。
红河在县西六十里。源出朱虚、临胊县境,东流迳清 泉,在县西五十里,又东入于汶。
灵河,一名“凌子河”,在牟山西十里,源出峰山,北流迳 白云山,又北迳牟山西,又北入于金沟河。〈沟一作钓〉东北 迳故城北,又北入于汶。
五里河,在县东北十馀里。源出平地,自县南绕东而 北流,至王封入于汶。
温泉,在县西南七十里,浴泉也,北流入于汶。
沂水县汶水,在县西南八十里,即桑泉水也。合蒙阴 诸水入县界,东北流,又折而南,至河阳村,入于沂。 蒙阴县汶水,在县南九仙、汶溪二社地。
汶水部艺文一
[编辑]《渡汶河记 明》·乔宇
季夏二日,冒雨南行十里,岚气切衣。又五十里至大 汶口,中央有峻石巍峙,水落巅露,始敢以渡。时河水 泛涨怀冒,因留宿小寺。依依古树,环接墟野,遂留诗 于壁。汶河之源有三,发于泰山,傍仙台岭暨莱芜原 山之阳寨子村,至州静封镇合焉。名曰“堑汶。”西南注 流入济,奔放湍急,南北岸相距一里。明日循水浒而 东一里许,登筏,乘上流顺而西下。其筏“缚八木为之系大口瓮各二于四隅,四方又缀葫芦各四枚,以浮 筏上。荆编藉焉,毡席肆焉。设椅坐予于上,用水工善 浮者八人,各腰葫芦,肩负而过。”中流倾涛驶波,汹涌 而来,筏大摇动,予颇有戒心。南望曲阜九峰,偃伏于 前,四顾泰山,耸拔于后,又复怏怅登岸,饭于歇马岭, 暮至泗水,仍以筏而渡。
汶水部艺文二〈诗〉
[编辑]“舟行汶上,薄暮看月 明。” 祝允明
璇盖莹空青,飞鉴泛华艳。川原邈夷旷,疏木媚寒潋。 广路断浮鞅,旅翫谐清念。迹逝偕志行,万里靡坊堑。 苟无忠惠持,谁能劳不厌。
汶上泛舟 王讴
[编辑]山雨弥晦朔,洪流奔巨川。我来当此日,舟济喜晴天。 渡口净芳树,人家生野烟。孤城隐雉堞,丰壤带郊尘。 行潦及时降,阴林或郁然。遥听叠鼓发,纵目双旌悬。 廪禄身徒窃,闾阎风未宣。古人贵达节,负弩奚称贤。
七月十五夜月同孟柱史吴文学泛舟汶溪一
[编辑]首 于《慎行》。
抱病卧江海,屡经故国秋。闭门览群动,不与静者谋。 仙客有逸兴,强我北渚游。时值七月望,寒蝉叫新秋。 槐柳夹修岸,山鸟呜啁啾。搴帷望孤屿,回桡背古丘。 歌声上云汉,玉管吹汀洲。须臾绿烟灭,好月尊前浮。 皎如瑶台镜,泻作金波流。仙人乘素足,桂树枝相樛。 扫石布瑶斝,弄水惊素鸥。风飘寒梧响,露下莎鸡愁。 清景不可奈,中夜仍淹留。归路怅明发,此欢焉可求。
渡汶河 谢肇淛
[编辑]霜飞月落野鸡啼,雾锁长林水拍堤。夹岸人家寒未 起,孤舟已过汶河西。
春日溯汶河作 前人
[编辑]东风残雪系兰桡,满目山川对寂寥。记得门前春水 满,美人蕉压赤阑桥。
汶水部纪事
[编辑]《晋书荀崧传》:“崧子羡,字令则,领兖州刺史,镇下邳。时 慕容兰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洸水引汶 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
《毛宝传》:“宝子穆之,为桓温太尉参军,加冠军将军。温 伐慕容𬀩,使穆之监凿钜野百馀里,引汶水会于济 川。”
《五代史·晋出帝本纪》:“开运元年六月丙辰,河决滑州, 环梁山,入于汶、济。”
《宋史五行志》:“太祖开宝四年六月,郓州河及汶、清河 皆溢,注东阿县及陈空镇,坏仓库民舍。”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九月,郸州清、汶二水涨,坏东阳 县民田。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四年三月丙辰,命都水监 开汶、泗水以达京师。”
汶水部杂录
[编辑]《周礼冬官·考工记》:“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订义〉赵氏 曰:《貉注》谓善缘木之猿也。汶水在鲁北,即汶阳之田, 所谓汶上是也。貉逾汶则死,亦地气不宜尔。
《博物志·周官》云:“貉不渡汶水,鸲不渡济水,鲁国无鸲 鹆来巢”,记异也。
《地理通释·名臣议论考》“汶篁。”《正义》:“汶水源出兖州博 城县东北原山,西南入沛。”徐广云:“竹田曰篁。”谓燕之 疆界移于齐之汶水。〈注〉索隐:“蓟丘”,燕所都之地。燕之 蓟丘所植,植齐汶水之上。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