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052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五十二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十二卷目录
顺天府部杂录十三
职方典第五十二卷
顺天府部杂录十三〈此卷自霸州而文安大城保定〉
[编辑]《长安客话》:“霸城,宋将杨延朗修葺,以控契丹,当时号 为北方重镇。沿城有七十馀井,亦延朗所凿,谓之护 城井。”
《城邑考》:“霸州旧有土墉,盖金元时所筑。弘治中,始砖 甃北面。正德中复修完三面。嘉靖十九年增修。” 《霸州志》:“城高三丈五尺,周环六里馀,堞一千五百一 十有二。城下濠深一丈二尺,广七尺。门三:东曰临津, 南曰文明,北曰瞻极。北瓮城门曰迎恩,东曰旭升,南 曰向离。西不设门,而楼台具焉。”
州治在城西隅。洪武庚戌建。儒学在州治东,元初建。 皇庆三十年置赡学田,有碑。
《长安客话》:州城南十五里宫家庄,旧有益津书院。元 时宫君祺建,翰林学士黄溍记之。万历初,如皋钱藻 备兵霸上,移建城内,即公馆一区,加黝垩焉,仍扁曰 “益津书院。”
《方舆纪要》:“益津书院,今州治也。”
《霸州志》:“州城东北隅有潴水,故益津县治也。广三里 许,中有东岳祠,武庙时巨珰张忠所建。庙东水曰盐 厂河,每岁冰泮,辄有水鸟千群容与其上。”
《长安客话》:“霸台旧在州署后圃,其后改题于州治左 谯楼之台。”
《名胜志》引马洞,杨延朗所穿,始自州城中通雄县。 《长安客话》:“州旧有神霄宫,在州治之南,丁真人尝居 之。”
熙宁酒课:霸州酒务四。熙宁中,榷三万贯。
《霸州志》:“澄清街旧有酒楼,元华亭管讷为学正,有‘东 城酒楼花满烟’”之句。今废。
《长安客话》:“霸在宋时,盖与辽分界处,若今靖边诸城, 一垣之外,即敌境也。州北一里旧有界河,相传杨延 朗建草桥于此间,因以名。”
《霸州志》:“沙城堤,西至临津固安县界白庙,东抵青口 永清县界信安县,亘八十里。明洪武中,知州梁伯常 筑。万历甲戌,副使钱藻增修。”
《长安客话》:沙城、台山二村皆平壤也。土人语云:“台山 无山,沙城无城。”台山村在州东。
《霸州志》:“普济寺在州东门外,至正二年建。”
栲栳圈在州东十五里。隆庆戊辰建安济桥横堤,在 城东十八里。南抵苑家口,北抵栲栳圈。西来诸水,至 此率阻敛入会同河。河口狭流,卒难速泄,致上源为 灾。副使顾褒议尽决此堤,杀水势使回台山,注信安。 或阻之乃止。
临津堤自源州东境,接固安、扬先务、荆至州之赵 家务临津,经州南抵苑家口,绵延百里。弘治戊午,知 州事刘珩筑。
普和寺在煎茶铺城东二十五里,堤刘化营,营经州 城,北抵信安镇,知州毛实增筑。
《太平寰宇记》:“平曲城,在县东三十二里。”汉景帝封公 孙浑邪为平曲侯,即此地。
《长安客话》:“平曲城公孙浑邢卒,葬于此,俗名花达墓, 在霸州东二十五里。”
《九域志》:“莫金口城,汉封公孙浑邪为平曲侯,即其地。” 《方舆纪要》:“莫金山,相传以莫、金二姓居此而名。宋设 莫金口塞于此,俗名口头村。”
元混一《方舆胜览》:“桃花寨,去莫金口五里。”
《宋史·地理志》:“宋有刘涡、刀鱼莫、金口、阿翁、雁头、黎阳、 喜涡、鹿角八砦。政和三年,改刘家涡砦曰安平,阿翁 曰仁孝,雁头曰和宁,喜涡曰喜安。”
《霸州志》:“马貉堤在城东四十里田家口,由棘针坟至 信安县。”
《名胜志》:“信安城,宋之信安军也。”
《方舆纪要》:“城在州东五十里,唐至淤口关,后没于契 丹。周世宗收复,置淤口塞。”
《宋史》:“太平兴国六年,以霸州淤口砦建破卤军。景德 二年改为信安。”
《九域志》:“信安军砦六:周和军西五里,刀鱼军北三步, 田家军东一十里,狼城军东五十里,佛圣涡军东五 十里,李详军东六十里。”
《宋史》:“元丰四年,割鹿角砦隶信安军。”
《金史·地理志》:“金初因宋为信安军。大定七年,降为信
安县,隶霸州《宋史·河渠志》:“塘泺,缘边诸水所聚,因以限辽。河北屯田司、缘边安抚司皆掌之,而以河北转运使兼都大 制置。凡水之浅深,屯田司季申工部。其水东起沧洲 界拒海岸黑龙港,西至乾宁军,沿永济河,合破船淀、 灰淀、方淀为一水,衡广一百二十里,纵九十里至一 百三十里,其深五尺。”东起乾宁军西信安军永济渠 为一水,西合鹅巢淀、陈人淀、燕丹淀、大光淀、孟宗淀 为一水,衡广一百一十里,纵三十里或五十里,其深 丈馀或六尺。东起信安军永济渠,西至霸州莫金口, 合水汶淀、得胜淀、下光淀、小兰淀、季子淀、大兰淀为 一水,衡广七十“里或十五里或六里,其深六尺或七 尺;东北起霸州莫金口,西南保定军父母砦,合粮料 淀、回淀为一水,衡广二十七里,纵八里,其深六尺。霸 州至保定军并塘岸水最浅,故咸平、景德中,契丹南 牧,以霸州、信安军为归路;东南起保安军,西北雄州, 合百水淀、黑羊淀、小莲花淀为一水,衡广六十里,纵 二十五”里或十里,其深八尺或九尺。东起雄州,西至 顺安军,合大莲花淀、洛阳淀、牛横淀、康池淀、畴淀、白 羊淀为一水,衡广七十里,纵三十里或四十五里,其 深一丈或六尺或七尺。东起顺安军西边吴淀至保 州,合齐女淀、劳淀为一水,衡广三十馀里,纵百五十 里,其深一丈三尺或一丈。起安肃广信军之“南,保州 西北畜沈苑河为塘,衡广三十里,纵十里,其深五尺, 浅或三尺,曰沈河泊。自保州西,合鸡距泉、尚泉为稻 田方田,衡广十里,其深五尺至三尺,曰西塘泊。” 《梦溪笔谈》:“往岁六宅使何承矩议因陂泽之地潴水 为塞,欲自相度,恐其谋泄,日会僚佐,泛船置酒赏蓼 花,作《蓼花游》数十篇,因命座客属”和,画以为图,传至 京师,人莫喻其意。自此始壅诸淀。庆历中,内侍汤怀 敏复踵为之。至熙宁中,又闲徐村、柳庄等泺,于是自 保州西北沉远泺,东尽沧洲,泛枯梅,几八百里,悉为 潴潦,其阔处有及六七十里者,至今为藩篱。而淀淤 之处,皆变斥卤为美田,而鱼蟹菰蒲之利,人亦赖之 云。
《郡县释名》:“霸州,以霸水名。”
《名胜志》:“州城,旧传燕昭王所筑。”
潞水、客、谭口外诸山之水,自京西芦沟桥而下,经固 安、永清至于信安,汇于三角淀,达于直沽,入于海。良、 涿九川之水,会于胡良河,自杨家务而下,经北乐店, 东过辛店,至于信安,此霸州以北之水也。宣府、紫荆、 白沟诸水,自新城而下,汇于茅儿湾,经保定玉带河, 达于苑家口,至于信安、直沽,入于海。易、安、苑、肃、唐、蠡 九河之水,自雄县而下,东过茅儿湾,入于苑家口。山 西五台之水,自河间而下,经任丘汇于五官淀,亦入 于苑家口。此霸州以南之水也。南北二川,东狭污浅, 堤岸荡蚀,不足以容万派之流。水至则弥漫无际,溢 入文安大城,积为巨浸,民不得耕。治之之法,不以壅 而以导,不先于决口而始于下流。按“直沽之上有大 淀,有小淀,有三角淀,广延六七十里,深止四五尺。若 因而增益之,又为堤以停蓄众水,而以委输于海。水 有所受,然后濬治旧川,为长堤以束之,高广倍于前 功,使水有所行。又多开支河,联络相属,使水有所分。 见在洼淀数十处,各深而堤之,使水有所积。虽有淫 潦,大川泻之,支河析”之诸淀潴之高堤防之无患矣。 《方舆纪要》:信安军有永济渠,宋咸平中置塘泺以为 边备,今废。
元时府县俱废。
《名胜志》:“狼臧城去信安城三十里,又十里为折城,宋 将杨延朗屯兵拒契丹于此。”
《方舆纪要》:“大良驿,在州东八十里。”
大城《志》:古南关城,《图经》云:“赵武灵王所筑,以朝鲜有 关城,故此曰南关城。”
《九域志》:“汉光禄大夫周堪墓在霸州城南二里。” 《长安客话》:“霸去都近,去海亦近。凡云、朔、恒、代诸山之 水,由天津入海者,必经流霸,出丁字沽,总称霸水。” 《元混一方舆胜览》:“双柳东西二寨,相去十馀里。” 黄溍《宣圣庙学记略》:“霸州之益津人宫君祺,即其西 乡所居宫哥庄作学舍,合韩、谢、庄子弟肄业其中,且 为庙像先圣”先贤以春秋旦望,奠谒如学宫法。念无 以示永久,爰状其事,走京师,请奎章阁侍书学士、内 翰虞伯生为之记。公方有大论撰,未暇如君祺请,乃 以状授溍,俾执笔而书之。〈以上俱霸州〉
《郡县释名》:“文安,潭名,在县北一十五里。”
《文安县志》:“汉县令赵夔创建土城。明正德九年,知县 事王鼎重修,翰林院侍读李时撰记。”
《县志》:“县治,元皇庆元年知县事李祐修建。明洪武初 县丞邓士龙重修。儒学创自宋大观八年,元皇庆中, 知县杨润、李祐重建。泮池东北壁有大观碑,宋徽宗 手迹也。” 《文安县志》:“灵集寺在庄头村,僧文淳撰记。内有藏经 阁,阁后古桧二株,传是汉时植《方舆纪要》:“苏家桥在县东二十里,当往来之孔道。靖 难初,燕王自”固安县度巨马河,驻师苏家桥即此。 《日下纪闻》按苏桥,县志谓苏明允故迹,载诗云:“苏公 曾授文安簿,河上苏桥自昔传。”然明允为文安主簿, 以修礼书授秩,未尝赴州也。
《太平寰宇记》:“乐巨叔墓在县东南二十五里。乐毅伐 齐后,从燕入赵。毅生间,间生巨叔,毅封昌国君。至汉 高祖,求毅之后,封巨叔为华城君,卒葬于此。”
《文安县志》:“元平章政事王伯胜墓在县治东南二十 五里岳村,墓道有碑。”
《文安县志》:“唐御史董甫墓在城西南安祖店。万历初, 土人掘得墓石,乃裴晋公撰文。”
相公庄唐工部尚书张仁宪故里,有《神道碑》在庄北。 其东南道左有相公祠。
《集古录目》:“唐《张仁宪神道碑》,幽州节度掌书记李俭 撰,幽州节度参军蔡陵八分书并篆额。仁宪字仁宪, 官至太子中允。其孙仲武为卢龙节度使,追赠仁宪 为工部尚书。碑以大中二年立,在文安县。”
《太平寰宇记》:“三角城,在县西北二十里,石勒筑以备 燕。”
《方舆纪要》:“广陵城在县西北二十里,与保定县接界。 宋时聚粮于此,以守益津关。”
《文安县志》:“赵君庙今名仙公堂,在近郭庄。”
《文安县志》:“旧文安城,《寰宇记》在县东北三十里,今柳 河有古城,正当艮隅,即文安故城无疑矣。上有汉县 令赵夔祠。”
《方舆纪要》:“安平砦,在县西北三十里,宋置,金废。” 《太平寰宇记》:“滹沱河水在县西北三十里,又东溢为 赵淀。”今川原改易滹沱,经县东南,不经县西。
《日下纪闻》:“狐狸砦,俗谓之掘鲤淀。”按掘鲤之淀,见左 思《魏都赋》。
元尚野《重修文庙记略》:“文安庙学,贞祐甲戌,金主南 渡,焚荡殆尽,仅存大观八行之碑。辽金祚终,皇元受 命,肇开贡举,草昧渐革。世祖潜藩,宾礼师儒,务先学 校。至元三年,敕上都建孔子庙,用敦化源。文安近在 畿内,无以应德意。二仲释奠,即其故基,表以草幕,观 者恻然。八年辛未,县设教谕,以邑儒董君荣为之。”董 君素有兴复议,即言于县,不获所请。以屋赁钱合若 干缗,伐木汤川,往返千里,三历寒暑,众材始具。不期 月,礼殿四楹鼎鼎宏敞靓深,先圣先师十哲,像设显 严。惟从祀之室,大成之门,经画井井,未克备举。董君 既没,子道清学正,孙祯,教谕承其事。大德辛丑后,以 讲堂前以棂星,至大四年,以雀育庑瓦易版以㼧。初, 讲堂有阙,至是户牖端朗,阶址坚整,灿然一新。县侯 李侯伻来请,文勒于石。
《括地志》:“武平亭在文安县北七十二里,今名渭城 城。”《蒙记》:“南北卢蒲城,在文安县西二十七里,齐侯放 卢蒲嫳于此。”
李时《修城记略》:“正德辛未,河北盗起,摽掠诸州县,文 安荼毒最甚,坐城之废故也。岁癸酉,齐东王君来尹 是邑,集耆老并力交作兴役,于甲戌乙亥秋讫工。” 《长安客话》:“霸州苦水,而文安形如釜底,尤为诸水所 汇。其苑家口、会同河与栲栳圈新挑河,各东西相去 约二十里。北岸属霸州,南岸属文安,各筑高堤文安 约”六七十里,霸州约五六十里,屹如长城。累年有秋, 实赖于此。但筑堤愈高,壅水愈甚,故议者谓“京师之 南水害以霸州、文安为之阻也。”
文安县旧志,尝细考文邑之水自西北来者九,曰芦 沟、拒马、夹河、琉璃、胡良、桑干、乌流、白涧、白沟;自西南 来者六,曰黑牛、一亩泉、方顺、唐河、沙河、磁河,共十五 河。据《水经》《史》《汉一统志》,益津、易水,鄚县邑乘河,奚啻 十五,况桑干即芦沟,止十四云。水自霸州注者,为广 阳、涿水、范水、盐沟水、芦沟河、胡良河、拒马河、夹河、琉 璃河、沙河、龙泉河、玉带河、磁河、汊河、霸水,共十五河, 惟桑干最大。自雄县安州注者,为“白沟河、梁河、土尾 河、徐河、方顺河、长流河、温义河、马村河、紫泉河、五里 河、拒马河、白涧河、唐河、沙河、滋河、滹沱河、雄河、鸦儿 河、遒栏河、邪水、易水、女思谷水、濡水、涞水、雷溪、子庄 溪、清苑河、石桥河、一亩泉、鸡距泉”,共三十河,惟白沟 最大。自河间任丘注者,为滹沱河、滱水、西韩河、甘淘 河、即冶河、绵蔓河、松杨河、卫河、濊河、泒河、胭脂河、当 城河、告河、浊漳河、清漳河、夹河、横水、倒马关水、漕河、 高阳河、长丰渠、五官淀共二十一河,惟滹沱河最大。 水自任丘注者,经城东半截河,抵东庄桥,由陵城武 溘淀汇于王村口数步之渠,此廖家等口所以易决。 由高阳、新城、雄县注者,汇于毛儿湾,此黑牛等口所 以易决。然犹南北分流,河泺漫衍,至保定县北鹿畽 村,河止数武,悉纳众流,且土脉疏卤,杂以沙砾,俗名 “鸡〈阙〉土地形陡峻,直受奔冲。此鹿畽口之决,较廖家、 黑牛等处最险而更捷也。迤逦不数里,至霸州口头,
又会桑干、琉璃九河,共会于通惠河,直射南堤,此口头所以易溃也。以苑家口一河,汇巨浸者七十,《旧志》止五十者,苐未暇深考。盖太行东麓之水,不汇于桑 干,即汇于巨易;不汇于滹沱,即汇于衡漳。万派飞流, 而转“注于一苇之渡。秋霖泛涨,势必冲决。往时桑干 经方城北,今经易津南注会通河,横截西来诸水,波 涛涌溢,驾轶凌堤,益津首罹其灾,而馀波渐及于丰 利。”此文安西北之水患也。滹沱之环文邑者三支:北 支由沙唐下白洋淀;中支由晋州天宫口、河间下五 官淀;南支由深州臧家桥、鸽旦洼、盐河下子牙河最 南一支,由深州衡水清河单家桥,下青县,入御河。今 中二支俱淤,惟南北汇流。南水泛涨涌溢,盐河自平 舒县东南北注,即《水经》所云“右出为淀,北为濊口”任 《邑志》:子牙河下流为清河、夹河、月河,三道同趋三角 丁字沽,而入于海。文安东堤时被冲啮,即滹沱泛溢 之水。而静海之民,乃欲塞三家淀口,不知盐河下流 泄于何所,独未尝考《水经》于《任邑志》,滹水经由之故 道,历历可指数也耶?今宪约勒之河干曲防者,宁不 畏此载书此邑东南之水患也。使大河宽衍,支流疏 沦,淀泺穵濬,则有大河以注水,支河以分水,淀泺以 蓄水,堤防以障水,虽有浮天浴日之波,而水有所归, 自不为害。今大河逼窄,支河淤塞,淀泺悉垦为田,所 恃以障水者,唯倚堤防为长城而已。
水在堤外者曰“石沟河”,在县东北。胜芳淀在县东北。 水在堤内者文安潭在县北,黄龙港在县南。曰“柳河” 在县东北。曰“急河”在县东北。大宁桥在县东南。玳瑁 口在县东。火烧淀在县东。麻淀在县东南。牛台淀在 县东,白龙淀在县北。
按《县志》:明万历中,官令延泽修堤,十五年,既决复塞。 按官令分工条议,自注窝起至王李坟止,共三万八 千六百三十六工。霸州、保定大城文安分筑。
霸州三段:一段自苏桥西头起,至羊耳窝止,长二百 三十二弓;一段自大堡庄西头起,至药王庙前止,长 六百弓;一段自药王庙前起,至保定界牌止,长二百 六十弓。以上共长一千九十三弓。
保定县七段:一段自界牌起至十王堂止,长六百四 十二弓;一段自鹿畽起至北坛止,长六百七十五弓; 一段自刘家庄起至北门止,长二百九十弓;一段自 西关起至西坛止,长八十二弓;一段自摆渡口起至 蕲家庄止,长三百三十弓;一段自横堤起至五哥庄 止,长二千四百二十五弓。共长五千二百八十三弓。 大城县六段:一段自善来营起至张家里十甲堤止, 长一百二十弓;一段自张家里堤起至下五哥庄止, 长六百二十三弓;一段自北坛起至刘家庄止,长二 百八弓;一段自西坛起至摆渡口止,长四十三弓。一 自靳家庄起至姜家村止,长一百九十弓;一段自河 家道口起至横堤止,长一百六十九弓。以上共长一 千三百五十三弓。
文安九段一段自王东起,至新堤头保定堤止,长四 千九百五十五弓。安祖里村花里修一段,自鹿畽起 至十王堂庙前止,长一千三百三十弓。丰台里修一 段,自大堡庄起,至善来营大城堤界止,长二千一百 五十二弓。广陵里急流里修一段,自善来营起,至苏 桥西霸州堤界止,长一千九百四十弓。张家里寇皂 里修一段,自苏桥起至堂头止,长三千九百八十三 弓。留郡里寇刚里大赵里曲堤里修一段,自堂头起 至艾窝止,长七千九百六十三弓。京头里柳河里苏 桥里堂头里胜芳辛留里石沟里修一段,自艾窝起 至王李坟止,长八千五十五弓。丰益屯丰富屯丰厚, 广济屯保安屯,黄甫里司丘里小保里,艾窝里,淀庄 里,潘平里,德归里,宁受屯,土桥里,“共十四。屯里修一 段。羊耳窝堤长四百弓。急流,张家寇,皂留郡、京头、柳 河、苏桥、堂头、胜芳、黄甫、司丘、石沟,艾窝淀庄,德归、辛 留、土桥,共十七里,寄庄修一段。口头药王庙堤长一 百三十弓。安祖、富花、丰台、广陵、宁受、丰富、丰益、丰厚、 广济、保安,共一十里。”屯寄庄修。以上共长三万九百 八弓。
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崔令儒秀大城梁令纲、保定令 田龙用井、宪副济博策,自白家道口至上五哥庄止, 筑遥堤一道,以防廖家、黑牛等口之冲,长八里,文安 修五分,保定修二分,大城修三分。历丙寅,黑牛口决, 果赖以无虞。〈按文安一邑水患为最大此志所载水道分合通塞源委至详附录于此以备 有心者之参考〉
《明一统志》:“大城县州城南一百三十里。”
《太平寰宇记》:“大城,本汉东平舒县,属渤海郡。”
《水经注》:“代郡有平舒城,故加东,渤海之属县也。” 《大城县志》:“正德七年,知县事石恩始筑土城。嘉靖中, 知县全尚贡、张应武相继甃以砖,建门楼二。隆庆间, 知县赵德光补建二楼。城周四里一十三步,高一丈 六尺,为堞一千有九十四。门东曰通和,西曰安阜,南 曰明远,北曰恩光,环以濠,广六丈。崇祯六年,知县毛 云翰”复增崇六尺《大城》。《县志》:“县治当城之中,洪武元年主簿周自铭创 置。”
《大城县志》:“学宫在县治西。金天会十二年县令姚璧 建。元至正二十三年达鲁花赤杨甫重建。元末兵毁, 洪武间县丞王峦复建。弘治三年知县张津重修,增 讲堂及光风霁月亭。”
《燕山丛录》:大城北有子牙堽,相传以为太公尝居此, 所谓北海之滨是也。河中有钓台,浮出烟波。土人云: “常随水高下,虽大浸不没。”
《燕山丛录》:县北十里所民家耕牛生麟,其地名“麒麟 洼。”
《太平寰宇记》:“凤凰台,在县东北十五里,晋石勒四年, 凤凰见于此,因筑台。”
《城冢记》:“秦太子墓在县城北六十里段堤村,相传始 皇巡狩,驻跸于此,值幼子薨,因瘗之。”
《大城县志》:“居民向太子冢祈祷,无不应者。俗呼为仙 人台。”
《太平寰宇记》:“平陵城,在县东北一百一十里。”《汉书》“苏 建封平陵侯”,即此地也。
《大城县志》:“兴宁寺在县东南十五里白杨村,唐贞观 年建,明成化中重修。”
《名胜志》:“唐靳夫人墓在城东南十五里,兖州长史靳 思室也。墓石尚存。”
《方舆纪要》:“章武故城,在县南四十七里。汉置县,属渤 海郡。武帝封窦广德为侯邑,仍属渤海。后汉、魏因之。 晋属章武国。后魏属浮阳郡,又析置西章武县,属章 武郡。高齐省入平舒县。”
《水经注》:“清漳自章武县故城西,故濊邑也,枝渎出焉, 谓之濊水。东北迳参后亭,分为二渎。”应劭曰:“平舒县 西南五十里有参后亭,故县也,世谓之平卤城。”枝水 又东注,谓之蔡伏沟,又东积而为淀,一水迳亭北,又 迳东平舒县故城,又东北分为二水,一水右出为淀, 一水北注滹沱,谓之濊口。
《名胜志》:“仙人洞在县南,故县村,洞深入不能穷,今已 闭塞。”
《大城县志》:“孝顺洼在县西良村,相传唐太宗征高丽, 万马饮之不涸。”
《燕山丛录》:大城城西五里有古墓,近世民窃发之,见 五色石椁上有“王羲之”三字,乃掩之,好事者因立石 识其处。右军故琅琊人,流寓江左,墓本在会稽,今大 城云云。其妄无疑矣。然大城、外黄皆有右军祠,闻金 世贵书,至以字工拙进退士,故北士多墓右军而祀 之。
《明一统志》:“县在州城南一百三十里。周显德六年,属 霸州。宋、金、元仍旧。明因之。”〈以上大城界内〉
《郡县释名》:“保定城,从军名也。”
《保定县志》:“保定故城,相传宋团练使杨延朗所筑。嘉 靖庚戌,羽书告亟,郊圻震惊,知县事崇德吕焕首出 俸钱以为倡,乃度地量工,斟酌旧址,弃东南而依西 北,以便守也。仅五月而告成,焕自为之记。”
《保定县志》:“县治及学宫,皆洪武中知县事张仲谦建。” 《九域志》:“保定军砦二,桃花军北七里,父母军北一十 一里。”
《宋史》:“政和三年,改父母砦曰安宁。”
《保定县志》:“二里城在县东北,宋时积粮于此。”
《名胜志》:“保定堤自路畽村起,直抵西营、唐头等村,长 四十里。其南与文安界,而北则霸州也。议者谓决霸 州之地以疏水性,而筑大堤于南,以卫文安,则畿南 十数州可免于水患矣。”
《保定县志》:“张堪墓在城西南二里。”
《保定县志》:“窦建德墓在城西南二十里。”
《日下纪闻》“按《新旧唐书》,建德于阵前俘获,戮于长安 市,保定有墓,未必真也。”
《九域志》:“保定本雄州归信县之新镇也。其形胜乃边 阵之冲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