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067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十七卷 |
第六十七卷目录
保定府部汇考一
保定府建置沿革考
保定府疆域考〈形胜附 有图〉
保定府星野考
职方典第六十七卷
保定府部汇考一
[编辑]保定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编辑]本府
《禹贡》冀州之域。战国时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地。汉为涿郡及信都、中山国地。晋属范阳、高阳、中山、安平、河间国。后魏为乐浪、北平、上谷郡地。隋属上谷、博陵二郡,始于此置清苑县。唐时其地属莫定、满、瀛等州。五代晋割属契丹,于此置泰州,后移州治满城,而旧州仍为清苑县。宋即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中,升为保州。政和初,号清苑郡。金天会中,改顺天军。初属河间路,后改属中都路。元为保州,改为顺天路。至元又改保定路。明洪武元年,改为保定府,初属北平布政使司。永乐初,直隶京师。
皇清因之。领州三,县十七。
清苑县:〈附郭。〉
秦属上谷郡。汉为樊舆地,属涿郡。高祖封乐毅后,乐巨叔于此置乐乡郡。隋改为清苑县,属河间。唐属文安郡。五代晋天福元年,割赂契丹,改置泰州。宋初为平戎军,改清苑为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以穆宗三陵及族属在此,析易州满城南境,升为保州,附郭曰保塞县。政和间,复为清苑郡保塞军,金为保定清苑县。贞祐元年,元兵屠城,其地遂墟,移治满城。元太祖十二年,元帅张柔复治保定。至正间,改为保定路,并樊舆县地为清苑县。明洪武八年,改府县附郭。永乐隶京师。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
满城县
秦属上谷。汉高祖封张苍为北平侯于此,始名北平县。后因苍子孙蕃盛,遍满城中,遂名满城,属中山国。东汉复曰北平,属涿郡。南北朝后魏永熙二年,改为永乐县,属乐浪郡。隋初以地多产玉,改玉川郡。开皇三年,仍为唐县。天宝元年,复为满城。五代晋天福元年,割以赂契丹。周开运二年,复之,徙泰州治于此,附入清苑。宋太平兴国初,复名满城,属保州。金大定二十八年,析清苑复为满城。元因之,隶保定路。明仍名满城,属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八里。
安肃县
秦为遂城,属上谷郡。项羽封臧荼为燕王,曰遂州。汉改为武遂。唐武德元年,改遂成县,属易州。五代唐改为静戎镇。周为梁门口塞。宋太宗时,为静戎军,置静戎县。景德元年,以梁门为安肃军,武遂为广信军。金改遂州。元至元间,立为州,隶保定路。明为安肃县,属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十六里。
定兴县
秦置范阳县,隶上谷,即今固城镇。汉置涿郡,以范阳隶之。唐废涿郡,以范阳隶幽州。大历中,于县置涿郡。五代石敬塘以十六州赂契丹,周世宗复收之。宋与辽以白沟分界,县属金。金大定八年,于皇甫店置定县,隶涿州范阳固城废。元因之,改隶易州,后改隶保定路。明永乐时,改路为府,县隶之。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二里。
新城县
上古新昌国也。秦属上谷郡。汉高帝改上谷郡为燕国,置涿郡,属涿,名“北新城。” 唐属涿郡。五代石敬塘割以赂契丹。周世宗复之,改隶雄州。宋景德时,以白沟为界,入契丹。元世祖升为新泰州,寻复为新城县。明永乐中,改路为府,县隶之。
皇清因之,编户三十里。
唐县
周为鲜虞国,后改为中山国。威烈王十三年,属魏,赧王二十年,属赵。秦属上谷郡。汉置唐县,属中山国。南北朝、北齐省入安喜县。隋复置。唐因之。五代梁改中山县。晋改慱陵县。汉复为宋。金仍旧。元因之,属保定路。明属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
博野县
周为晋地,后分为赵。秦属上谷郡。汉初隶涿郡。元初六年,封故蠡吾侯为孝崇皇帝,立陵庙博陵县,后改为博野县。南北朝北齐省入蠡吾。唐因之,属瀛州。五代周属定州。宋雍熙三年,属永宁军。景德元年,改属河北道。祥符中,属中山府。宣和七年,废蠡吾为博野。金置宁州,后改蠡州。元属保定路。明洪武元年,于蠡州西南为《新博野》,隶祁州。六年,隶府。
皇清因之,编户十八里。
庆都县
《上古通鉴》云:“尧母名庆都氏,盖以地为氏也。” 秦始置县,隶钜鹿郡,析其北鄙置曲逆县。汉隶中山国。元狩六年,封中山靖王子为广望侯,更名望都。南北朝省入北平。隋因之。唐武德四年,复置望都县,隶博陵郡。宋隶中山府。金复为庆都县。元初隶真定路,寻改隶保定路。明永乐时,改路为府,县隶焉。
皇清因之,编户四里。
容城县
秦属上谷郡。汉置容城县,属涿郡,封降王有容氏于此。东汉省。三国魏文帝时,更名范阳郡。晋武帝封宣帝子为王,置范阳国,县隶之。南北朝北齐并入范阳。唐武德四年,改为遒县,属北义州。贞观元年,罢归本属,圣历元年,改为全忠县。天宝元年,复旧名,后罢。乾元四年,复属雄州。五代周显德六年,克瓦桥关,置归义,割以属之。宋建隆初,复属雄州。庆历八年,置高阳关路,仍属雄州。贞祐二年,改属安肃州。元至元二年,改新安镇属归信。明洪武七年,复为县,属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五里。
完县
唐邑。始于尧筑王子城以居丹朱。虞、夏、商、周因之。秦名为曲逆,隶上谷,以曲逆河得名也。汉高帝嘉户牖侯陈平解白登功,益封二千户,改封曲逆侯。章帝改为蒲阴,取在蒲水之南也。建安十一年,改蒲阴为北平县。晋仍其名。南北朝北齐为北平省。唐改为徇忠,旌木兰也。中宗改为北平。五代唐为燕平县。宋置北平军。太平兴国七年,改军为北平县。金太和九年,升为完州。元世祖割属保定路。明洪武元年,改路为府,改州为县,属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十六里。
蠡县
周置蠡吾。战国属赵。秦属上谷郡。汉属涿郡,后属中山,名悉仍旧。新莽更曰垣翰。晋属高阳国。南北朝魏属高阳郡。齐曰博野。隋因之。唐初省入满州。武德五年,置蠡州,义丰隶之。五代唐为郑州。宋曰蠡,寻改博野,隶永宁、宁边二军。金曰蠡州。元仍之,属真定路。明洪武八年,曰蠡州,领高阳县。十二年,改蠡县属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七里。
雄县
周本燕地。战国属赵。秦属上谷。汉属涿郡。文帝元年,更属河间国。东汉献帝时,公孙瓒据之,号易京。三国魏为易城县。南北朝北齐省入郑州。隋大业时,属河间。唐武德元年,为北义州。贞观六年废,八年复置为归信县。五代建瓦桥关于邑外。周显德六年,始建雄州。宋太平兴国六年,改曰归信。政和三年,升州为郡曰易阳,置广信军。金改永定军。元复建雄州保定路。明洪武初,改州为县,属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十二里。
祁州
周属鲜虞,后属中山。战国属赵。汉曰安国县,废于北齐。隋复谓之义丰县。唐中宗时,契丹攻之不下,改曰立节。神龙中,复旧名,属定州。景福二年,置祁州,领无极、深泽二县。祁山,祁水出焉,故名。宋太平兴国中,改曰蒲阴。景德二年,割无极属定州。靖康间,陷于金。金天会间,建西城,移治焉,隶真定。元复名蒲阴,隶顺天军,后属保定路。明洪武元年,为祁州,属保定府。二年,析蒲阴入州,深泽、束鹿、博野属焉,六年,割博野隶府。
皇清因之,编户十八里。领县二:
深泽县
上古鼓子国。周为晋地。秦属上谷郡。汉有深泽、南深泽二县。南深泽属涿郡。东汉省深泽,属安平国。三国魏、晋俱曰深泽。隋初为深泽,后为鹿城,为陵泽。唐曰鼓城。宋曰深泽。金为蒲阴,为束鹿。元为蒲阴。明为深泽。领于祁州,隶于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十五里
束鹿县
秦属钜鹿郡。汉为郻,又曰陆城、安国、安定。东汉曰鄡。疑即“郻” 之讹。晋仍之。北齐、北魏俱曰安国。隋开皇中,改为安定,又改曰安城,曰鹿城。唐始为束鹿。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反,诏改常山之鹿泉为获鹿,鹿城为束鹿以厌之,义固不经,名实始此。宋、金、元俱仍之。明隶祁州,属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九里。
安州
上。古濡阳地。周为葛乡。秦属上谷郡。汉为依城县。唐武德元年,改武兴县,属易州。广德二年,置唐兴县一曰高兴,又曰兴镇,属郑州。五代梁开平间,改曰顺安塞,隶保塞军。晋天福中,割赂辽,改曰顺安军。宋太平兴国七年,置唐兴塞,寻改为顺安军。雍熙二年,改为保塞军节度使。端拱元年,陷契丹。四年,尹继伦败契丹于徐河,恢复之。金天辅元年,始置安州,隶中都大兴路,领高阳县。元世祖以安州属保定路,领高阳、葛城二县。明洪武七年,改为安县。十四年,复为州,领高阳、新安二县,隶府。
皇清因之,编户七里。领县二:
高阳县
上。古颛顼氏封国。周属晋。战国属赵。秦改县,属上谷郡。汉高祖十二年,隶涿郡。文帝元年,改属河间。新莽曰亭高。太和元年,改县为国,建和仍为县,属河间。隋置瀛州,炀帝时,改置满州。唐武德仍其名。开元间,改置范阳。五代周世宗置高阳关。宋太平兴国七年,置唐兴寨。金属安州。元至元中,隶保定路。明洪武二年,“改属安州,隶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十四里。
新安县
上。古渥水乡。汉高帝十二年,立子建为燕王,始有新安之名。东汉属涿。三国魏更名范阳。晋因之。唐圣历三年,改全忠县。天宝元年,改名容城。宋仍之。金泰和四年,改浑渥城为渥城县。元至元二年,改为新安。明洪武元年,省入安州,寻复置。十四年,改属安州,隶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五里。
易州
周庄王二年,燕恒侯徙都易。秦始皇二十五年,并燕,以易隶上谷郡。汉高帝元年,改为固安县,十二年,分上谷郡置涿郡,领易县。永元三年,割隶河间。晋太和元年,改易州为范阳国。隋开皇元年,置昌黎郡,寻改为易州。十六年,置易县。大业元年,改易州为上谷郡,统易、涞、遒、遂城、永阳、蜚狐六县。唐武德四年,复以上“谷郡为易州,统易、容遂、涞、满、五回六县。” 二十七年,改易为高阳军。乾元元年,复为易州。广德二年,以易隶成德军。五代晋天福元年,割易州赂契丹。宋太平兴国四年,下易州,建静戎、威敌二军。端拱二年,契丹破易州,连高阳军。宣和四年,契丹将高凤以州降宋,约金入辽。绍兴三年,金陷高阳军,复改易州,隶河北东路。元至元二十四年,改易州,隶保定路。明洪武初,改易县为州,领涞水,隶北平行中书省。七年,改属布政使司。永乐十八年,改属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三十八里。领县一:
涞水县
周战国时燕国邑也。在涞水之阳,故名。秦属上谷郡。汉曰遒县,以其近遒拦河也。又曰故安。南北朝周置永阳。隋曰固安、永阳、涞水三名之。唐曰涞水。宋、辽、金、元、明俱属易州,隶保定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五里。
保定府疆域考 府志〈州县志附〉
[编辑]保定府疆域图
本府
东一百九十里至顺天府“霸州之文安县界,西二百一十里至山西大同府之广昌县界,南三百四十里至真定府之宁晋县界。”
北一百九十里,至顺天府之涿州界。
由府治东北三百二十里达于。
京师,东西广四百里,南北袤五百三十里。
《清苑》:〈附邑。〉
东至安州界四十里
西至满城界二十里
南至博野界六十里
北至安肃界十五里
府西北四十里为“满城。”
东至安肃界七十里
西至完县界四十里
南至庆都界九十里
北至易州界一百二十里。
府北五十五里为“安肃。”
东至容城界,二十五里。
西至满城界,四十五里。
南至清苑界四十里
北至定兴界三十里
府北一百二十里为“定兴。”
东至新城界二十里
西至易州界三十里
南至安肃界五十里
北至涞水界十二里
府东北一百五十里为“新城。”
东至顺天府固安县界,四十里。
西至定兴界一十里
南至容城界,三十五里。
北至顺天府涿州界三十里。
府西南一百二十里为“唐县。”
东至庆都界十五里
西至真定府曲阳县界,四十里。
南至真定府定州界三十五里。
北至山西大同府广昌县界,一百六十里。府东南九十里为博野。
东至蠡县界十八里
西至真定府定州界五十里。
南至真定府安平县界三十里。
北至清苑界三十里
府南九十里为“庆都。”
东至清苑界三十里
西至真定府定州界三十里。
南至唐县界一十里
北至完县界一十里
府东北九十里为“容城。”
东至雄县界三十里
西至安肃界,二十五里。
南至新安界十八里
北至定兴界十七里
府西七十里为“完县。”
东至满城界三十里
西至唐县界六十里
南至庆都界二十里
北至易州界八十里
府南九十里为蠡县
东至河间府肃宁县界,三十五里。
西至博野界一十里
南至真定府安平县界三十五里。
北至清苑界五十里
府东一百二十里为“雄县。”
东至顺天府保定县界,六十里。
西至容城界三十里
南至河间府任丘县界一十里。
北至新城界三十里
府南一百二十里为“祁州。”
东至博野界十七里
西至真定府定州界六十里。
南至束鹿界九十里
北至清苑界,一百二十里。
州之南六十里为《深泽》。
东至真定府安平县界,三十里。
西至真定府晋州界三十里。
南至真定府无极县界二十里。
北至祁州界二十里
州之南九十里为“束鹿。”
东至真定府深州界八里。
西至真定府晋州界五十里。
南至真定府冀州界八十里。
北至真定府安平县界三十里。
府东七十里为《安州》。
东至雄县界六十里
西至清苑界,二十五里。
南至河间府肃宁县界,六十里。
北至安肃界,四十五里。
州之南四十里为“高阳。”
东至河间府任丘县界,五十里。
西至清苑界三十里
南至蠡县界一十里
北至安州界七里
州之东北二十里为“新安。”
东至雄县界二十里
西至安肃界三十里
南至河间府任丘县界十五里。
北至容城界二十里
府西北一百二十里为“易州。”
东至顺天府涿州界,九十里。
西至山西大同府广昌县界,一百一十里,南至安肃界,五十里。
北至涞水界九十里
州之东四十里为涞水
东至顺天府涿州界十五里。
西至易州界二十里
南至定兴界二十里
北至龙安山五十里
形胜附
[编辑]本府
《九州志》:“燕南陲,赵北际。”
《史记》:“天府之国。”
《寰宇记》一“大都会。”
范镇《幽州赋》,“博大爽垲。”
《旧志》:“群山西峙,众水东潆。”
《刘因赋》“北控三关,南通九省。地连督亢,城压樊舆。”
旧《志》:鸡水潆洄其左狼峰崷峍于右。旧《志》:“唐塞周关,东西雄要。”
清苑县:〈附郭。〉
《图经》按:“《县志》,城临四野,地址坦平。”
《地理志》:“四达之衢,人民凑集。”
《旧志》:“群山西峙,林麓郁然。”
《元志》:“二川交流,夹绕州治。”
《横翠楼赋》:“地连四部,雄冠中州,星分箕尾,州别冀幽。控雁门之紫塞,引鸡距之清流,倚太行之岩观,接易水之长流。”
旧《志》:“北控三关,南通九省,燕赵界区,神京要地。” 鸡水潆洄绕其左,狼山秀拔拱其右。
八景
《市阁》凌霄 阁在郡庄岳之间,祀观音大士。其中相传金辽时建。高可数百尺。数十里外遥望层阁,丹碧若霞,实称“雄观” 云。
奎楼应宿 楼在府学泮池东,跨城而构,亦映司学。前守王公所建,秀耸凌空,直干奎宿。迄今两庠科第蝉联,盖其应也。
横翠朝晖 。横翠楼即今丛胜楼,元平章花楼也,日华东上,紫翠交辉。
莲漪夏艳 漪,相传为古莲花池,前郡丞陈公有《记》。夏月池荷满放,芳香袭人。守公之馀,二三宾佐泛舟呼酒,足称清赏焉。
郎峰耸秀 郎山去郡可百里,而群峰叠𪩘,岚彩青葱,晚尤可爱。自郡西望,郁然翠围焉。鸡水环清 水,去郡二十里馀,合流一亩泉形若鸡距,涌珠万斛,溉田千顷。抱郡东流,尤澄澈若鉴云。
《东皋春雨 》东郊有士若陵,呼为“东皋。” 地宜园果圃蔬,咸为嘉种。春雨一犁,绿云遍野,实是沃壤云。
《西刹秋涛 》刹建河滨,秋夏之交,泉水汇流,烟霏云敛,雨霁晴空,惊涛四起,水天一色,爽气逼人,足堪清赏云。
满城县
抱阳之珠照一城,荆山之玉明百里 。按《县志》旧志云:东涌鸡距泉,西峙抱阳山,南连方顺河,北拥玉峰岭。《近志》亦云:负眺山而襟方顺,左鸡距而右顺陵,亦形胜县也。又谓:右背山陵,前左水泽,有表里山河之势,守可以凭,进可以据,所谓扼吭负背者,庶几其近之矣。此满城之形胜也。
八景
《眺山春色 即县北眺山》,群峰环向,和煦可挹,初春之时,即有霏蒙之态,草木滋荣,视他处最为先畅。
《紫口晴岚 》即县北环山紫口崒嵂于群山之表,雨过雪消,但见岚气浮腾,晴光射彩,诚一方之伟观也。
《陵山异迹 》:即县西南陵山,顶有平石,人人呼为“一亩石。” 上有数足迹,如人所践履者,踪迹宛然,无斧凿痕,诚为奇异。
龙洞云封 即县西抱阳山龙潭。崖下有一石洞,水滴自石中,源源不竭,二青蛇蜿蜒其间,能兴云雨。洞口常有云气浮腾,霞光笼罩。
渝水伏流 即县西北渝河源头,发于岭西,至此伏流地中,几三十里,至一亩泉,奋涌上出,诚一方之胜概也。
鸡距泉涌 即县东奇村河鸡距泉数孔喷涌,形如鸡距。但见流水潺潺,曲涧潆回。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使益以修饰,虽济南之“泡突泉” ,何以加此。嘉靖甲子时,土人掘泉栽稻,形迹尽消,迄今祗为一水塘矣。
贤台《夕照 》,在县东北二十里。昔燕昭王礼贤筑也。
“玉峰耸翠 ” 即县西北玉山,势极巍峨,火形尖锐,宛如树映,诚一方丛胜处也。
安肃县
龙山突兀,瀑水涟漪 。《县志》不载。
定兴县
督亢之原膴膴,河阳之树森森 。《县志》不载“八景” ,
《督亢春晴 》,《金台夕照》。
《百楼耸翠 》,《河阳晚渡》。
“北海孤亭 ” ,“《易》水秋风。”
《长安晓月 》,羽阁笼烟。
新城县
“紫水潆洄,白沟灏淼 。” 按《县志》,地势坦平,城临四野,远山雄峙,近水环萦,京师咽喉,东南门户八景。
《柳塘春早 》在县治后。柳依北城,春青独蚤,后久废。知县王好义于明万历十一年栽柳千株,筑“仁义台” 于其中。
紫泉垂钓 在县北十里衣锦乡。相传有人钓此,钩不设饵,今台尚存。
“时林秋色 ” ,在县西北一里。相传为钜鹿时苗墓。《旧志》作“时陵。”
“兰若佛塔 ” ,在古城西北隅。塔七级,高数丈,不知何代建。
《北圃莲池 》在儒学西北隅。
“文会诗亭 ” “明伦堂后” ,今建“尊经阁。”
白沟大渡 在县南三十里。
《升仙晓月 》在县南关。相传金时有人卖药于石桥上,号“药仙” ,忽一日白昼飞举,因名“升仙桥。” 《唐县》。
大茂尊而众岫堆螺,唐河阔而诸津绕带 。《县志》不载。
八景
马耳《双峰 》,灵源《晓月》。
石臼停舟 ,磨岩滴翠。
《狼山晓照 》,风山钟鸣。
“清虚耸翠 ” ,《恒山积雪》。
博野县
龙冈虬折,蟾水珠浮 。按《县志》,东望蠡塔,西连鲜虞,南流滋水,北拱金台。依重三关之险,控扼幽燕之冲。
八景
云岩夜月 ,寺在西北隅,台殿高广,更深夜静,明月清皎,俯仰一天星斗,真胜景也。
《王母春,耕 县西南王母村》。每春初土膏萌动,夜半闻叱牛之声,农事咸起而举事焉。
《滋水夜渡 》滋河水势汹涌,夕阳落山,野渡舟横呼,渡之声惊闻数里,沙鸥翔集,货船往来,亦称胜概。
《县治古槐 》县治仪门西,宋初古槐一株,根深枝茂,郁然高耸,真奇观也。
《西山晴翠 》县西北远望狼山,天气清明,叠翠参差如屏列,可为博景第一。
《春花香满 城》西南一带桃李成林,二三月间,花发叶盛,红红绿绿,色艳香弥,游人每留连而不忍去。
《堤柳莺娇 》:城外四围堤岸,柳青燕语莺娇。枝摇堤上,影落池中,不减苏堤柳浪。
《枯柏荣分 》云岩寺有古柏一株,自根至顶,半枯半荣,挺然独立,与他树不同,至今数百年如故。
庆都县
千寻翠壁,欲参天以起;万斛珠泉,不择地而生。按《县志》,“邑据要冲,桑麻万顷。”〈见刘郛《五岳庙碑记》。〉京省扼地。〈见旧志〉孕地名“邦。”〈见坊文〉
八景
“尧台晓霭 ” 台为尧母庆都氏陵,在邑治东。高三丈,周二十丈。每日华东上,暹气蒸麓,紫翠交辉,有佳况焉。
《龙窟夜澄 》窟在邑北三里许,有泉迸地而出,名曰“龙泉。”
《北平翠微 》北平,山名,距邑五十里,三代时为邑之北鄙。其形层峦叠嶂,清秋雨霁,翠色若浮,自邑南门望之,俨如列屏。
东岭芳艳 ,九水汇为龙泉河,东注廿馀里,疏篱三五,夹岸相续不绝,直抵高岭,林木接天,绿缛满地,虽江南名胜,未许多让。
双河耸秀 邑艮隅三里许,有土阜二,偶排并峙其巅,俯瞷郊原,远近平眺,峦嶂有无,夕阳倒挂,岚烟横流,午夜尤为差胜。
九水《环清 》自邑之北隅及西南隅,泉凡有九,皆迸地而出,势若喷珠,逶迤注于隍内,汪洋浩涆,为邑之天险。虽冬月盛寒,不冰不澌。在隍名玉带河,东注名龙泉河,大有灌溉利。
苍柏郁葱 ,计四十四本。二本在尧祠,其东十五,围三岐,其西十七,围五岐。邑人辛向道题曰:“三皇一本,五帝同根。” 四十二本在三元庙。参天蔽日,状如凤舞龙翔,暑月憩此,如入清凉。国。灵碑高古 碑在五岳庙,其文宋主簿刘郛撰,高雄奥古,杰出一世。
容城县
东控瓦桥,西连武遂,南通渥水,北倚范阳 。《县志》不载。
八景
《古城春意 》,土壤肥饶,草木畅茂。每春萌糵早发,比他地异观美。
《易水秋声 》,两岸树木环匝,禾稼繁盛。当暑退时,风气清爽,水声嘹喨。燕荆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盖以此也。
玉井甘泉 在城南五里午方村地。金章宗曾经此,跓跸取井水饮而甘之,因建寺曰玉泉。白沟晓渡 在县东二十八里,即辽、宋分界处。文文山有《渡白沟》诗:“地当神京孔道,人民绣错,货物岔集” ,大都会也。
贤冢回澜 刘静修墓北临白沟河,河水冲决,地多圯坏,独此处三面潆回无侵虞,因名“白塔。” 鸦鸣 塔,在县东二里许,人于下两手相击,则塔顶鸦声即应。
忠祠松雪 祠在邑学东,堂庑严整,柏桧森然,每当风雪,青翠亭亭,独立于风尘之表,过者矜式。
古篆“摇风 ” ,元至正九年,为记讲堂而立也。今在明伦堂前,每遇微风,其碑座缝内尘埃徐徐挨出,似有摇撼状。
完县
河十八折,故云曲逆县,三千年犹名“壮哉 。” 《县志》不载。
八景
南楼烟雨 ,西山晴雪。
马耳双峰 ,龙泉五窍。
菜圃黄花 ,柿林红叶。
曲逆春风 ,尧城夜月。
蠡县
东枕瀛州,古号“燕齐” 之界,南襟滱水,今当晋魏之冲 。《县志》不载。
八景
《紫薇烟雨 》,《浮图晚照》。
佛狮奇形 ,古陵相影。
《神井阴云 》,《孟尝怀古》。
《博陆灵祠 》,《龙渊感应》。
雄县
角峙双雄,带环诸泽。九水同归于月漾,一航直
达彼天津 。按《县志》,右跨白沟,前临易水,〈《郡志》:〉收复三关,控扼燕蓟。〈舆地〉山川秀拔,雄镇千里。〈应邵地里〉雄冠中州,星分箕尾。〈刘因〉角峙双雄,带环诸水,近则京师之咽喉,远则东南之门户。〈王元修志〉《八景》。
雄山晚照 ,《易》水《秋声》。
《瓦桥夜月 石》:《甘泉》柳溪垂钓 望山云树。
吕庙烟波 ,莲浦晴游。
祁州
三河环境,比洋洋大国之风;两阜临关,有仡仡名城之势 。按《州志》:“东连瀛海,西接中山,南襟滹河,北枕上谷。旧有唐滋沙三河环绕其中,近创南北界上二关,雄峙于外,四塞险固,实畿南之雄镇云。”
深泽县
危渡在南,直扼滹沱之口;滋流迳北,横阑博野之区 。《县志》不载。
十景
“北台柳月 ” ,在北城台。真武庙。
“西院《荷风 》” 在城内西小街白衣庵。
“文昌塔” 影 在东城台文昌庙前。
《兴化泉香 》在城中兴化寺后殿东。石栏井。《古井龙珠 》在邑西乡贾村。“龙堂” 八角井。《中山蜃气 》在南乡中山村。
《汉渡留冰 》在南乡水冻村东汉光武渡军冰合处。
《秦楼望雪 》在城北小王家庄。
神波验雨 在县西二十五里。澬、滹二河冲啮成之。天将雨,翻波鼓涷,若有神物居焉。名“神渚皇阁《观澜 》” 在赵八庄永济桥北。
束鹿县
东观瀛郡,坐鹿岩而指广川,如邻座下;西睇恒州,溯滹泽以达肥子,俨在舟中 。《县志》不载,《旧城八景》。
三丘古洞
《台寺晨钟 》县治西北台头寺。
城头秋月
《堤口夕阳 》即赵堰堤,今废。
忠坟宿草 在县南,名“红草坡” ,唐裨将张兴墓草也。馀草皆绿,此独红,相传为忠血所化。丫河春涨 ,丫河亦滹沱支流,今并入大河矣。滹沱冰合。
倾井遗踪
新城八景
《草桥夜月 》邑治中桥之通舆者有二:东偏者架木为之,曰“草桥” ,所以别西之为石者也。其下乃滹沱河故道。河从留潴水一湾,极溯洄之致,居人于两岸多植槐柳,随势之高下筑屋焉。每月望日登桥四顾,水光月色,一片空明,如置身冰壶玉洞中。
《杏林春晓 》邑四郊多杏树,城东南尤盛。春日遍开,邑人携壶提榼,竞为游冶之场。
“双阁” 、晴云 ,邑南有二阁,东者在回生村,西者在赵古营,俱距邑治八里。天气晴明,登城远眺,晴云冉冉,从朱栏碧瓦中相对浮出,最异观也。古甃、甘泉 城西南女墙外堑堭中。顺治年间,邑人掘土得一石,盖开视之井也,泠泠然深二丈许,砖质坚润,厚不过寸,长不盈尺,相传为广武砖。又有谓“光武砖” 者,究不可考。束“鹿皆苦水,甘泉不三四处” ,此为第一。
远香莲沼 ,邑西门内迤东北。旧有潴水一区,邑人山东督粮参议李世洽辟之。濬池,遍栽莲,四围垂柳,中建一亭,柏乡魏相国署曰“远香亭。” 梧院琴堂 ,邑人宁夏副使耿启筑,落于邑城南隅。耿性孤介,独嗜琴,堂名“响山” ,取少文抚琴动操,众山皆响也。
《东山胜迹 》,邑人蜀永州推官张基命别墅也。素慕谢安,因号“小东山。” 其地在草桥东数十武,临河叠土筑台,楹外即草桥,河水潆绕,台名“修月台” ,后曰“逸休亭” ,亭中多邃室虚窗,以栖读书。亭东垂柳掩映,巍然一阁,曰“奎楼亭。” 后季子绳康别构一亭,与逸休相接,曰“敝庵。” 中有垂柳长槐,竹枝蕉叶,随地皆成荫落,亦此中佳地也。南塘早稻 ,滹沱河昔由旧县迁瘿陶,数年来仍渐次北矣。地可种稻,今城南八里外皆水田也。黄鸟嘤嘤,青秧刺刺,竟是一小江南。《云安州》
一河绕西北,九水汇东南。板桥之戍垒犹存,土尾之危堤可恃 。按《州志》:东跨大雄山,西接黄金台,南穷高河,北镇宥九河环汇,神京密迩
《童谣》“燕南陲,赵北际,惟有此中可避世。” 即其地,《濡阳八景》。
《云锦春游 》,《齐云晚眺》。
石臼停舟 ,白洋垂钓。
柳滩飞絮 ,蒲口落花。
板桥晓月 ,易水秋风。
高阳县
“界分瀛、易,雄关未改乎高河。境接蠡、濡,龙脉直趋于庞口。风水攸聚,形势独隆 。” 按县旧志云:“燕陲赵际,南北会冲;唐塞周关,东西雄要。” 又云:“土尾西环而缠濡上,杨河前佩以入渥中。帝陵结秀于龙山,金岭发祥于丰溆。” 又云:“逶迤瀛海之仙舟,呼吸西山之爽气。掎角旧称于瓦济,股肱今倚于金台。” 又云:“九水叠衾西北,三河,萦带东南,燕赵界区,京畿善地。”
新安县
南北之水,夹境三台,宛在河壖;东西之壤,列屏九派,同归城址 ,《县志》不载。
八景
《静修书院 ,台城晚照》,
《易水秋风 》,长沟钓叟。
《忩寺晓钟 》,《妃子妆台》。《明昌鹅楼 》,《仙翁春苑》。
易州
东容范阳之㲿瀁,西收紫塞之郁葱,北则矗矗之洪崖,南则萧萧之易水 。按《易水志》:东容距马,西跨紫荆,南环易水,北抵洪崖,山明水秀,林壑幽雅。
十景
太巍烟岚 ,洪崖积雪。
太宁叠翠 ,孔山星月。
《狼山竞秀 》,紫荆残月。
《易》水秋风 ,雷溪春涛。
《侯台清晓 》,《金台夕照》。
州东南二十五里。相传燕昭王所筑,以居郭隗。台基犹存。今属定兴县。
涞水县
龙门白马,关塞称雄;龟洞紫梁,山峦峙秀 。按《县志》,“东萦拒马,西带遒栏,南襟易水,北障燕山。山明水秀,地列高原。昔刘琨守此,以拒石勒,亦雄武之区也。”〈旧《志》。〉
旧十二景
《金山落照 》,《釜山叆云》。
《紫凉秋月 》,《龙湾夜雨》。
《西冈古塔 》,“万沱秋晴。”
大寺鲸钟 ,太虚凤笛。
《拒马断河 》,《东阁忠碑》。
文庙“双松 ” ,义祠“古茂。”
新八景
《石龟洞天 》,《紫凉秋月》。
《釜峰晴云 》,《龙湾夜雨》。
《亭山晚照 》,云淡栖烟。
《水峪瀑布 》《西冈古塔》。
保定府星野考
[编辑]经传所载星野
《春秋元命苞》曰:“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毕昴散为冀州,分为赵国。”
《史记》:“尾箕幽州,昴、毕冀州。”
《汉志》:“燕地,尾箕分野。赵地,昴毕分野。”
《后汉志》:“自尾十度至斗十度,百三十五分曰析木之次,于辰在寅,谓之摄提格,于律为应锺,斗建在亥,今燕分野。”“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曰大梁之次,于辰在酉,谓之作噩,于律为姑洗,斗建在辰,今赵分野。”《晋书》:“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于辰在寅,燕之分野,属幽州。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于辰在酉”,赵之分野,属冀州。魏太史令陈卓言:“郡国所入宿度尾、箕,燕、幽州。”〈《上谷,入尾》一度;〉昴、毕,赵,冀州:〈中山入昴一度安平入毕四度〉《隋志》:“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属冀州。”“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属幽州。”
《唐志》:“尾、箕,析木津也。” 初尾七度,馀二千七百五十,杪二十一少。中箕五度。终南斗八度。胃、昴、毕,大梁也。初胃四度,馀二千五百四十九杪八太。中昴六度,终毕九度。
《宋志》:“天市垣二十二星,东蕃十一星,南第三星曰燕,第八星曰中山,第九星曰九河,第十星曰赵。”
《宋史》:“中台之下星主冀。”
《明一统志》:“保定府尾箕兼昴毕分野。”
郡《旧志》:“冀州赵分,在大梁、胃、昴间。” 先儒又谓卫
水,南为赵分,北为燕分,在尾、箕之次,是则南境属赵,北境属燕,分野当在尾、箕、昴、胃之间。《论》曰:“考汉高帝三年十月晦,日食斗二十度,占曰燕分。昭帝始元二年十一月朔,日食斗九度,占曰燕分。晋穆帝八年六月,流星大如斗,行箕、斗间,占曰燕分。自尾十度至斗十一度,为燕分野明矣。”故图分星必尾、箕、斗也,然言分野者,但云尾箕,概举之词。《史记》曰:“尾箕幽州不及斗。”《元命苞》曰:“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亦不及尾。盖不可以全度论也。《前汉志》自尾四度至斗六度。《后汉志》自尾十度至斗十度百三十五分。《晋书》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费直起尾九度,蔡邕起尾四度,与《前志》同。《唐志》起尾七度,终斗八度,纷纷不齐,言人人殊,虽圣人复起,有能折衷而一之者乎?而“终于斗”之说,乃无不同者。故燕得尾、箕斗,赵得胃、昴毕,为定论云。〈《费直》云:“赵分野起娄十度,兼娄、胃、昴、毕四宿。” 尢不可信。〉
又按牛、女之下十二诸国,楚南一星曰燕,齐北二星曰赵。说者以为天之所覆者广,华夏止宜占此,其星有变,各以其国当之。或问:“既占分野,何以复占国星?” 尹畊曰:“众星者,万物之精,质具于地而气形于天。分野者,周天之次舍,悬象于上,而示法于下。考一国之休咎,则国星是稽;察诸变之凌犯,则分野必变。盖并” 行者也。又有属之五星者,曰辰星,为燕赵。盖辰为水星,司北方,治元冥之区,故其属如此。又主之七星者,曰斗区,主冀州之域。又曰“玉衡,主燕。” 常以五寅日候之,庚寅为上谷代郡。又配之以干支者,曰壬为燕元,为燕代。又合之以节气者,曰尾四,至斗六日躔析木之次,为立冬小雪节。燕分也,亦不可不知。。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