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07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七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七十一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七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十一卷目录

 保定府部汇考五

  保定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七十一卷

保定府部汇考五

[编辑]

保定府学校考书院附府县志合载

[编辑]

本府

府儒学 在府治东南。“元中统二年,顺天路总管万户张弘略建。明正统十年,知府常景先增建大成殿为七间,两庑各增九间。天顺四年,知府张柷易两庑木主为塑像。成化二年,知府章律、弘治四年,知府赵英以堂斋卑隘,先后撤而新之。嘉靖十五年,知府汪坚大加修饬,益恢前度。”

武学 在府学东。明正统四年,都指挥张锐建。弘治五年,锐子溥修。今改为“左卫儒学。”

二程书院 在府治西北。明道伊川,五世祖居博野。明嘉靖十年,知府徐嵩立书院祀之。后改为“金台书院。” 今废。

社学 五卫地方各一。今废。

清苑县儒学 在县治东北,洪武八年建。

文庙在学东百步许。景泰中,改建于学前。嘉靖中,

改建学于文庙之右,开拓地址,复移学于旧址之北,规模严整。按《县志》

先师殿三楹,殿后为“启圣祠” 三楹,再后为“敬一亭。”

三楹,内有明世宗御制《敬一箴》、御注宋儒范浚《心箴》及程颐《视听言动四箴》刻石。殿前两翼为庑,东西各列十五楹。东南隅为魁星祠塑像。西南隅辟门西向达学署。再前为戟门三楹。门左掖为名宦祠三楹,门右掖为乡贤祠三楹,皆南向。前为泮池,跨一桥,砖石甃之。桥南为坊额,其坊曰:“泮池。” 坊前为棂星门,左右有金声玉振坊。又前为礼门、义路二门。门外建坊于左右:左坊榜曰“德配天地” ,右坊榜曰:“道冠古今。” 景泰三年,知县吴宗庆改建。

文庙于明伦堂前,祭酒刘铉“记。” 成化四年,知县陈

𤩽增修。嘉靖十六年,知县李廷宝改建学于文庙之右。四十一年,知县段绣、知府沈廷干开拓地址,视昔有加,名曰“重修” ,实为创建。邑人尚书高燿记。万历十六年,知县王政修,副使刘行素记。三十四年,知县王之采重修,副使刘不盈记。

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县马崇诏重修《邑人光禄寺》寺

丞高桂记

明伦堂五间 ,左为“进德斋,右为修业斋” ,各三间,东西号房各十五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尊经阁在明伦堂后,阁上祀文昌帝君。

教谕宅 在“尊经阁后。”

训导二宅 在尊经阁东。

社学五 :一在城内,四在城外;其在乡二十,今废。按《县志》,明万历十五年,知府查志隆建保定左卫学 按《县志》,在县治东南,旧为大宁都司学。今都司裁革,改为左卫学。

上谷书院 按《县志》:“在县治西北。明万历三十四年,知府王国桢巿地北察院东为,构屋三层,堂室俱备程、朱三贤木主,俾诸生修业其中,日瞻拜焉。”

皇清康熙五年,知县范永锡捐俸立小学四所于《四》

门,后又废。至十四年,知县时来敏复捐俸设立学田 。按《县志》:明嘉靖四十年,知县高文荐奉例清查民地造册,间有额外隐漏无粮地九顷馀,被讦编入学田,四至并征租石,载在木牌户房存注,备助贫生婚丧支给。隆庆五年,置买民人苏卓地二十八亩七分七釐,坐落城南马池村,东至道,西至水榆,南至杨家坟,北至道。万历十年,置买没官张大受地三顷一十亩,坐落城东阎庄村,东至道,西至刘宠,南北二至道。以上学田十二顷三十八亩七分九釐。今圈丈。

皇清顺治四年,拨补“真定府卫卫地八顷八十七亩”

外州县

满城县儒学 在县治东。元建明伦堂,在文庙西南。明天顺初,迁置文庙后。弘治中,创建尊经阁。嘉靖中,建敬一亭。明年建启圣祠,续建名宦、乡贤二祠。按《县志》,在县治东南隅。据《旧志》载,地五十二亩。元至元二年,知县刘汉臣建,而以明伦堂置于文庙右。天历元年,知县刘思建重修。

“之。迄明朝仍其制。” 正统六年,知县王义复修焉。成化十二年,知县李思明增修两庑戟门、棂星门,随修“明伦堂,创会馔堂一区,构诸生斋舍十二间。十五年,修建大成殿,增砌石栏。” 嘉靖二十八年,知县袁钦儒复修之。四十一年,知县辛吉继修之。隆庆六年,知县申九峰修棂星门,建周围墙垣,功未竟而迁。万历六、七年,知县张峣、齐作霖相继修葺,建教谕宅于北。二十年,知县侯大节迁敬一亭于棂星门东,建文昌祠。而教谕冯日望亦以是年开泮池。迄万历四十二年,邑人知府张邦政、同知张调元各捐金请于知县冀懋中,仍以明伦堂改建学宫之右。前后修葺,洵称备美。

皇清康熙十五年春,知县裴国祯捐资倡众重修。

先师殿,见东西两庑“名宦祠” ,颓坏太甚,撤其腐朽。

俱重建之。乡贤祠戟门、棂星门,俱补葺增修。泮池南建“云衢坊” ,临街建“育英坊。” 十六年,重建尊经阁,修整宫墙内外彩饰煇煌,规制焕然一新。

先师殿五间 ,周围露台,俱石栏干。东西庑各七。

间:棂星门一座,戟门五间;

名宦祠三间

乡贤祠三间

启圣祠三间 文庙后偏东。明嘉靖间,知县汪滋建。

皇清顺治年,知县叶献论倡募重修。

文昌帝君祠 棂星门外。偏东向西。筑台建阁,上层魁星。明万历二十年,知县侯大节建。

皇清康熙七年,知县何郡烈、贡士李伦、生员陈士前。

张镒、郭大鹏、李僖、乡耆杨俸、梁新民等重修“魁神祠” 二 :一在文昌阁上层,一在城东南角,即城东南角楼,乃学宫之东南隅。“文星” ,巽地也。

皇清康熙五年,知县余允光建。

“《敬一箴》碑” 亭 在儒学门内。明嘉靖间,知县汪滋建。万历间,知县侯大节迁建棂星门东,久废俟修。

尊经阁三间 文庙后。明弘治十五年,知县金山创建。高五丈,广袤四丈,废圮久尽。

皇清康熙十六年,知县裴国祯“捐资倡募绅衿商庶。”

等重建。越三祀,丹雘告成。四围增筑石壁,修砌甬路。阁前及学宫内外,杂植桃、李、柏、槐、杨柳数百馀株,有《碑记》。两傍厢房各二间,久废俟修。明伦堂三间 原在文庙右,后改建“庙后。” 明万历四十二年,邑人张邦政请于知县戴懋中,仍改建庙右。

皇清康熙十九年,知县裴国祯重修“博文”斋五间。今

三间:“约《礼斋》” 五间,今三间;“儒学门” 三间,“仪门角门” 三间。

教谕宅 原在明伦堂后,明万历四年,知县张峣建。

皇清康熙三年,教谕奉文裁,宅废。十五年《新例》复设。

十八年冬,知县裴国祯、教谕刘之源复修宅于堂后。

训导宅 ,原在旧明伦堂东,嘉靖间知县袁钦儒修,今在明伦堂前。偏西住房三间,客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二间,系

皇清顺治十八年,教谕胡心尹迁教谕宅修于此。

社学 在县治东

学田 “按《县志》” :“一处在县东南二十里江城村,计地一顷,明嘉靖二十六年,知府吴岳以居民争讼绝僧王本山地,因批给本学,责令民人王崑等佃种,每年纳租银六两。一处在县北十里巿头村,计地一顷。明万历十七年,知县王一正以邻河淤地,水不经流,令民垦种,申为学田,责令赵鼎等佃种,每年纳租银五两” ,俱本县收库,以备赈济贫生婚丧薪水不及之用。

皇清康熙十八年,知县裴国祯清查江城村学田,除。

圈去七十二亩一分,下剩地二十八亩八釐,承种人纳银九钱。巿头村学田下下地四顷一亩七分五釐,折行粮地一顷,俱被圈。

义学 按县志

皇清康熙三年,知县余允光捐俸倡募,创建在城学。

北关书舍四间,义田四十九亩三分。南关书舍四间,义田四十七亩八分。泾阳学书舍三间,义田四十亩。方顺学书舍三间,地铺租银二两,义田三十亩。郭村学书舍四间,义田一百亩。尉公学书舍三间,义田五十亩。江城学书舍三间,义田二十二亩。北蒲学书舍四间,义田六十四亩。顾店学书舍三间,义田三十八亩。奇村学书舍三间,义田四十五亩。西庄学书舍三间,义田三十七亩。方上学书舍三间,义田三十四亩。南宋学书舍三间,义田二十二亩。大闻学书舍四间。

义田二十四亩右义学之书舍学田,俱详载于《义学记》及各学之石碣,以垂永久。其田仍给卖主佃种,自纳官粮,每亩量出租粮,以供义师束修之资。又外捐俸买城东园地二亩,近城各村地一十八亩。欲以所积租粮,立忠孝祠,以为诸生课读之所。

安肃县儒学 洪武三年设立,在县治东南。景泰中重修建,规制整饬,高糓有记。嘉靖中增修。明伦堂、养廉仓在明伦堂后。学田八十七亩,详见《县志》。按《县志》:儒学学宫建在县治东南。中为明伦堂,堂左壁有御制卧碑,后为尊经阁,阁内藏书及敬一箴、视听言动箴。堂左为进德斋,右为修业斋,南为大成殿,五楹,翼以东西两庑。前戟门三楹。左连东庑为左角门,右接西庑为右角门。门外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正前为棂星门,门内之左为启圣祠,祠北为号房二重,今废。棂星门右为儒学门。教谕宅在堂之东。宅门左有耿三麟《石刻卦爻竹图》。司训宅在堂之西。明洪武三年,知县刘炯、主簿王麟创建。正统十四年罹兵火。景泰六年,知县王正重修。语具大司空《高谷记》中。弘治四年,知县裴伦绘饰殿庑及墙垣户牖,规制尤备,详见张太史《天瑞记》中。后十一年,知县王维翰补所未备,见李御史《葵记》中。嘉靖元年,知县武昊复加修葺,高大轩豁。二十九年,知县赵定始创建教谕宅于堂之东,司训宅于堂之西。邢奇有记。其后高陵为敬一亭,为垣、为门,东序为讲堂,为祭器库,西序为馔堂,为俸廪,后废。隆庆四年,知县周以庠重修,始制祭器,教谕王集义有记。万历十三年至十七年,知县徐臬、郭璲相继修举。二十六年,知县周三聘重修,完葺谕、训两宅。见《郑襄敏记》中。三十一年,知县杨世增建尊经阁,补二百馀年之阙。圣门左右建二坊,凿泮池,焕然改观。语具《郑少参记》中。署谕沈起蛟以学舍不堪栖止,出居民房,久之倾圮。后教谕沙蕴金率庠士督修,稍就绪。惟西斋危墙破椽,尚未谋葺,日久东西俱敝。

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县卢应魁捐俸修学,两宅葺治。

可居

社学 在城北

射圃 按《县志》:“旧圃前在棂星门右,后废。明天启三年,督学左光斗移建于南郊道东,地六亩,有厅坊。”

学田 按《县志》,“旧置学田共二顷三十三亩三釐,有教谕邵伯棠记。” 新置学田六十一亩一分八釐,兵道渭南张经世置,有碣。立儒学门左。养贤仓 按《县志》,“在明伦堂后西序,今废。” 定兴县儒学 在县治南,元创建。

文庙,泰定中作。东、西庑,元统中作“泮池。” 棂星门毁。

于兵。明洪武中重修,置馔堂、学仓、射圃。嘉靖中,增正殿为五间,两庑亦广其制。庑寻坏,重修更新。

先师四配神龛 按《县志》

明伦堂 在文庙后棂星门。左有门,曰“儒学。” 北行西转门曰“义路。” 入而南向者为仪门,左右有翼门,别有门与圣殿通。堂三楹,翼为两斋,左曰“进德” ,右为“修业。” 明万历末,知县毕自肃重修。崇祯初圮,知县薛綦隆重建。庭各三楹,古槐二,皆数百年今存一。教谕宅在堂后。训导宅二,在堂左。右各厅事三楹。茅茨数椽,蔽风雨而已。别有号房数间,旧皆诸生弦诵之所,今但居庙。“敬一亭” 在明伦堂后,邑令张文绣建,天启六年,大雨坏泮池,在棂星门内。

社学 在申明亭南。知县陈廷瓒建。

射圃 在儒学门西

学田 按《县志》,旧五十二亩五分,今在圈内矣。新学田九十八亩九分二釐一毫八丝,邑令李瑾置。其四至租粮,载《明伦堂碑》,今被圈。

新城县儒学 在县治西,自元以来皆在此地。按《县志》

文庙在县治西北,汉桓帝时,新城令刘梁建,辽知。

县马人望,金武略将军行新城县事李彦成,元县尹李天祐、刘恭、刘安定“相继重修。明洪武年知县孔文,永乐年知县郑谦,天顺年知县孔礼,成化年知县李循,弘治年知县杨泽,嘉靖年知县陈玑、张仁、房韫玉相继重修。”

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县周世禄、康熙六年知县王宜。

亨九年知县阎兴邦,十一年知县周家柱相继重修。

先师庙 :正殿五间,台高三尺,三面石级,东西庑。

各五间:戟门三间,“名宦祠” 三间,在戟门外之东。

乡贤祠三间,在戟门外之西;“棂星门” 三间,知县张仁改建;“泮池” 在棂星门内,邑人参议崔峨施地二亩,指挥张大用施银四十两,本县县丞李垣施砖一万,本学训导张存性暨廪生苏仁等各捐廪俸成之。墙垣二百馀堵,知县陈玑筑。

文庙内外明伦堂前后树木皆训导张存性知县。

王好义相继栽植。又教谕何济及训导吕汴修补“圣域坊” 棂星门左。知县刘宗禹建,今废。“启圣祠 ” 在文庙东。

明伦堂五间 在文庙后,朱子书匾。洪武卧碑,钟鼓列左右。知县陈玑、王好义重修。

尊经阁 在明伦堂后,旧“文会亭” ,知县曹一豸改建。

敬一亭 在启圣祠前。进德、修业二斋在明伦堂前左右。祭器、文案二库在明伦堂左右翼。“知县王好义重修《科贡题名碑》” :“明伦堂前左右各一,崇儒门即儒学仪门,两旁为左宜,右有二门。知县王好义建。射圃久废,知县王好义改建游艺门,其东建依仁门、礼门、义路二坊,知县王好义建今废。” 儒学门在义路南。儒林坊在儒学门外。知县张仁建。教谕宅今废。训导宅二,今俱废。号房、“天” 、“地” 、“人” 字三号,每号五间,在启圣祠后。知县李志学建,今废。养廉仓在教谕宅前,今废。社学 在预备仓前。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周家柱捐俸修葺。

学田 按《县志》,一段在城西北马村河,知县李志学置;一段在城北庑殿遗址,李志学申准,知县王好义立碑记。今俱开为民田。

唐县儒学 在县治西。唐开元始立庙学,迨金之兴,北方学废,基址仅存。泰和三年,邑人好义者更新之。元至和间,撤堂建殿,以崇其基。明成化中,重建大成殿、门堂、斋舍。按《县志》,“儒学东至县衙,西至城隍庙,南北至街,计地亩周九十步,射圃在内。明嘉靖三年,知县马训重修。二十四年,知县王国生重修。隆庆三年,知” 县洪济远重修。万历元年知县彭芹修。“棂星门” 旧无泮池,始凿于棂星门内。门外有石屏,嫌其逼窄,徙街之南。万历二十三年,知县孙希夔重修。万历三十七年,知县黄巍重修。崇祯六年,知县向列星重修。

皇清顺治三年,知县周日宣重修。十一年,知县张问

政重修棂星门。康熙十二年,知县王政建照壁,本府通判署县事吴绍琯创建左右门坊。

先师庙五楹 、东西庑各五楹。戟门三楹。左右仪

门各一楹:棂星门三楹:泮池

启圣祠三楹 在

先师庙之右。顺治十一年,知县张问政重修。

名宦祠三楹 ,在启圣庙前。

皇清顺治三年,知县周日宣修。

乡贤祠三楹 ,在名宦祠前。康熙六年,训导张暄重修。

文昌祠三楹 ,在兴贤育才门之东。顺治二年,教谕徐晓重修。康熙七年,署训导纪其勋重修。奎星阁 在儒学门上。明崇祯九年,教谕刘显绩修。

皇清顺治十年,知县武自安改建城东南角台,“上应”

《巽》《离》,文明之象。以望学宫,顺治十二年大雨,毁复徙此。

“敬一亭 ” “在文昌祠” 之后,宰牲所。

明伦堂五楹 ,左曰“进德斋” ,右曰“修业斋” ,各三间,今圮废。“兴贤” 、“育才” 门在。

先师庙之东一间;儒学门在棂星门之东一间。

教谕宅 在“明伦堂” 之后,今废。

训导宅 一在明伦堂东。顺治十八年,教谕栗济宽修。一在明伦堂西,今废。

廪仓 今废

号房 今废

射圃亭三楹 ,在明伦堂之西,今废。《圮》射圃东至启圣庙,西至城隍庙,南至街,北至街。

社学 在县治西。按《县志》,在县治东,东至街,西至捕衙宅,南至街,北至仓房。

皇清康熙三年,知县严钦谟建讲堂三间,“左右学舍。”

各二间学门一间

学田 按《县志》旧志云:儒学学田三顷七十二亩四分,每年租银一十七两一钱九分。后因征粮地荒,失额银十四两,遂将学租编补正额外,剩银三两一钱九分。又奉学院查盘,不敢擅动。学田名虽存而实废,贫生赈助无资,每每告乞,既失士子固穷之道,亦非上官养士之体。至万历二十七年,知县杨一桂查有开《荒地》六顷六十八亩七分,计每年征银一十四两八分。复拨。

为学田,秋成每银一分征谷三升,计谷四十二石二斗四升贮学。遇贫生婚、丧、饥馑应赈助者,该学酌支西都亭五十五亩。

皇清顺治四年,全圈“西潘河淤地一顷四十七亩沙。”

“压白家庄二十六亩,顺治四年,圈杏树里河淤地一顷二十亩,水冲张盆” 九十三亩,圈去三十七亩,存剩地五十六亩。明崇祯间,知县曾就义置房庄九十亩,圈去十一亩,存剩地七十九亩。五里铺一段二十亩,一段一顷。明隆庆间,知县邹慎置见存学田二顷七十五亩,共折大地七十四亩零。每亩租银不等,共租银七两二钱三分,起解银一两六钱零。凡册籍奏销,俱由儒学。按:学田自顺治四年半被圈占,至顺治十一年河淤之田水冲沙压,又不堪租佃,其下剩地每亩征银岁终起解,所剩馀租尚不足供纸张使费。《旧志》所云“名存而实废” 者,今又然矣。是不能无望于当事之君子。

社学田,前未有之。有之自康熙三年,知县严钦谟始用价买民田三十四亩八分,令民佃种,每亩租谷有四斗五升,每年租谷共十四石七斗六升。秋成官收送社师,一以作馆谷,一以代束修。为社学永久计,实盛举也。

博野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中创建。弘治中,增建号舍十楹。嘉靖中改建馔堂为尊经阁,戟门、棂星门焕然一新。按《县志》

文庙在县治东。明永乐、正统间,知县李太乔俊黎。

亨,相继修理。弘治二年知县何正重新鼎建。嘉靖十年知县王应祯,十六年知县张舜臣,泰昌元年署教谕李克振,天启六年知县巨道凝,相继重修。

皇清康熙八年,知县郭尧都设帐幔,置神龛,修棂星。

门,立栅栏于门外。训导张轮重修“启圣祠” 戟门垣墙。

大成殿五楹 ,东西庑各五楹,中戟门三楹,门东名宦祠三楹,门西乡贤祠三楹。前为棂星门。殿东启圣祠三楹,祠北敬一亭三楹,亭南神库、神厨各三楹。其亭、库、厨俱圮坏。

启圣祠 在大成殿东。明嘉靖十一年,知县王应祯奉敕旨创建。

名宦祠 在戟门左,西向。明嘉靖戊戍,县丞刘俊奉敕旨创建。

乡贤祠 在戟门右,东向。明嘉靖戊戍,县丞刘俊奉敕旨创建。

明伦堂三楹 ,在大成殿后,左壁立御制碑。中有屏,屏有箴。左吏房一楹,藏案牍,右库房一楹,藏祭器,久坏。堂北尊经阁三楹,阁前古槐一株,左右号房二十六间,久坏。堂前为礼庭,左架鼓,右悬钟。庭前东进德斋,西修业斋,各三楹。东斋久坏。又前二门一座,左右角门二座。东南隅养贤仓久坏,西南隅礼门一座。西转而南,“庠门” 一座,儒林坊一座,今坏。礼门西为教谕宅,西胡同为训导宅。

皇清康熙四年、奉

旨裁教谕训导移于教谕宅,今坏。

社学 在太仆寺西,明嘉靖中建。后毁乡村淫祠为“崇正堂” ,令童子习读于中。

义塾 在城委村二程祠西。

社学 按《县志》:“建自明洪武八年,在邮亭东。弘治十二年为御史孙恭所有,教事始废。嘉靖元年,知县沈璇奉巡按王琳明文,建设非一。今废。”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郭尧都奉督学王泽弘《明文》。

建立“社学” 考选社师,教事复兴。一在宣庆关,南社师郑𬭎;一在陶墟村,社师马士昌;一在南邑村,社师邓雨瑞。

射圃 按《县志》:“在东北,观德亭三楹,门坊一座。明洪武二年,诏令生员讲罢习射,遇朔望日试演,以提调正官主射。永乐六年,申明旧制,定习射仪式。今射圃亭坏。”

二程夫子祠 按《县志》:“在程委村,元人创建,明正统间,肖像。”

帝君庙 按《县志》,“一在启圣祠南,一在二程祠东,明成化癸巳知县裴太创建。”

魁星阁 按《县志》,在东南城角。

庆都县儒学 ,创建无考。明弘治中,修学门,置祭器。嘉靖中,建启圣祠、棂星门、戟门东西庑十五楹。戊寅之变,尽毁。明末。

皇清相继增修。按《县志》:“大成殿五间东庑,五间西庑。”

五间:戟门三间:泮池桥一座,棂星门三楹。东角门一间、西角门一间。俎豆库毁。省牲所三间在庙西;启圣祠三间在

文庙西北

名宦祠 三间:在泮池东。

乡贤祠 三间在泮池西。

儒林坊二座 一在庙东,一在庙西。

圣域坊 在棂星门东

贤关坊 在棂星门西

儒学 在文庙东。大门一座三间,仪门一间,礼门一间,义路坊一座。明伦堂五间,“日新斋” 五间,毁“时习斋” 五间,毁“敬一亭” 三间,在堂后;尊经阁三间,在堂西北;毁馔堂三间,在敬一亭东。毁库房三间,在馔堂前。毁厨房二间,在敬一亭西。毁学仓三间,在堂前,毁射圃亭,在庙西。教谕秦毓琦建,厅四围遍种荷花。教谕公署在仪门内,全毁。训导公署厅三间,住房六间,马房一间。社学 在县治北。

帝君祠三间 按《县志》,“魁神祠三间,俱明崇祯时邑令段纬重修。”

容城县儒学 旧在县治东南,因并雄州,弃毁,后复设县,择地建于县东北。明正德中,修宣圣庙,增筑庖厨。嘉靖中,凿泮池。按《县志》

文庙殿 五间“内偏东。”

先师像一碣

皇清康熙九年,大尹赵士麟重修。东庑五间,西庑五。

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泮池一区,在棂星门内。嘉靖三十七年,大尹张大经开甃后圮毁。万历三十年,大尹蒋如苹重修。

皇清顺治十一年,署教谕举人柴应辰重修。康熙九

年,赵士麟“重修。” “神厨” 房三间,久废;宰牲房三间,久废。

明伦堂 五间,在后殿内。竖明太祖卧碑一道。成德斋三间,达材斋三间,号房二十间,久废。学仓三间,久废。敬一亭三间,在堂后内。竖明世宗《敬一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毓秀坊一座,在文庙街口。嘉靖二十八年废。隆庆三年,大尹李蓁春重修。学门一间,仪门一间,未修。启圣祠 三间,在学东。

“乡贤、名宦” 二祠 三间在戟门左右。

教谕宅一所 ,在堂西。

训导宅二所 在堂东,因裁革一员,止存一所。射圃亭 在明伦堂东城下。正厅三间,今废。社学一所 ,在县治南百馀步街北。万历八年奉兵道,余移文改县治西南街北。正房二间,门楼一座。万历甲辰,大尹蒋如苹重建。正房三间,门楼一座,久废。

正学书院 ,以邑令赵士麟讲学于

皇清康熙十二年创,址在大街路北,县治东,察院西。

门面五楹,正厅五楹,额曰:“敬一堂。” 东厢为经义斋,西厢为治事斋,仿胡安定遗意,前后共计三十一楹,讲诵、燕息、庖湢之所靡不备。

完县儒学 在县治东,不详创始。元重修,毁于兵,明洪武初重建。按《县志》

启圣祠三间 ,在大殿后。

大成殿十五间,杨知县有成。内添神座,外设石栏,左右开二门,达“启圣祠。” 刘知县安国重修,焕然聿新。东庑七间,西庑七间,万历二十四年,何知县出光,于西庑南辟一门,达于明伦堂。戟门三间。名宦祠三间,在戟门左。文昌帝君阁在名宦祠前。万历二十四年,何知县重创建。乡贤祠三间,在戟门右。田、杨二公祠在乡贤前。何知县于戟门前左辟一门,入名宦达文昌阁,右辟一门,入乡贤达出杨二公祠。棂星门三座,照壁一座。以上各庑祠俱刘知县安国重修,左右复添“礼门” 、“义路” 二坊、思乐坊三间,在道南。旧系神路,内有泮池,日久荒废。明季兵兴,遂作草厂。草厂革去,被人讨作场圃。刘知县安国批学查明,仍归

文庙创建牌坊三间,内凿池蓄水栽花,为神路泮。

池,甚有益于文风。左牌坊一座,题曰“德配天地。” 右牌坊一座,题曰“道贯古今。” 明伦堂三间,左竖进士举人题名碑记,右竖贡士题名碑记。北墙砌卧碑石刻。敬一亭三间,内有御制《敬箴》,《程子四箴》石刻。进德斋五间,在明伦堂下。东。修业斋五间,在明伦堂下。西仪门三间,仪门北向东开一门,达

文庙前仪门南,迤西通儒学宅。以上俱刘知县安。

国重修大门三间,门前照壁一座,石狮子一对。教谕宅 ,厅房三间,寝室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东“训导宅 ” ,厅房三间,寝室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西训导宅 废

忠孝书院 在南门内。明嘉靖中,毁淫祠,创为

养正书院后改“乐群书院。”

社学四

文笔峰 按《县志》,在城外东南隅。

蠡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即古蠡州,元天历三年建,明因之。弘治中置学仓、射圃。嘉靖中作东西序。按《县志》,“庙学地广五十亩,元皇历二年监州事蒙古彻里帖木儿重修。明洪武二年诏天下立学,永乐四年重修。前为棂星门,次戟门,中为庙五楹,庙前有圣旨碑,西北折为明伦堂,内有御制卧碑,景泰七年立石。” 其东存心斋,西养性斋。斋堂之东,敬一亭,亭内有世宗御制《敬一箴》及“注释五箴碑” 六通。亭前为号房,东西各十楹,俱张凫建。东学仓,北教谕宅,二训导宅。学之外,右育才坊。坊西十馀步为射圃,圃地六亩,有观德亭,左为兴贤坊。俱萧鹏建。

启圣祠 在明伦堂,东西向,三楹,前建门楼。嘉靖中,李复初创建。隆庆三年,刘伯缙重修。文昌祠侧有便门,通于明伦堂,左右分东西庑。名宦、乡贤二祠 在戟门左右。

振英书院 在太仆寺西。先是张凫创为学社而废,李复初改为书院。按《县志》:“前建门楼,中建精一堂三楹,扁。精一堂右,掘地偶得古甘井,前后号房十六楹。”

社学 :散建各村。按《县志》:“在城内大悲阁南,本道给创,通晓韵学、五音者” ;儒士刘与洁以为社师。

宙泉书院 按《县志》,宙泉者,吏科左给事中沈迅别号也。宰县时,恒读书其中,与士子讲艺衡文,月有程课。兹因县旧署废,县令暂寓此听政。阳春书院 按《县志》,“郭南门外街东。”

学田 :按《县志》:“临城河沟地六顷二十一亩九分有零,不系征粮,每亩止征籽粒五分。系前令刘伯缙新置,仍令原人承种。近学院置发循环登簿。霸易道安世鼎捐价置西城大堤学田十亩,乂与县设处公田五十亩,以供书院诸士肄业。”

雄县儒学 在县治北。旧在东,相传为夫子洼,盖卑湿处也。洪武中,改创于此。嘉靖中,创建镜堂于明伦堂后,以课多士。后增明伦堂为五间,置学田五顷五十亩有奇。按《县志》,“儒学,洪武八年程九鼎改创。”

文庙五楹,右为西庑,左为东庑,庙东西有二便门。

达于学宫。庙前为露台,为戟门,前有碑二通,有记。前为泮池,有坊二,曰“洙泗源流” ,曰“鸢鱼飞跃。” 万历间,县丞刘天健建。又前为棂星门,洪武间九鼎创,成化间,县丞王某修,万历十四年,知县康功重修。东有启圣祠三楹。后名宦、乡贤二祠俱三楹,有门有垣。西有敬一亭碑石七通。

文庙后有明伦堂五楹,左《御制卧碑》一通,右“学田。”

碑一通,有《记》。堂前为礼庭,东曰“明德” ,西曰“日新” ,两斋相向。斋南各有号房七楹,堂左为祭器库,右为养贤仓,俱圮。堂后为教谕宅,县丞刘天健修葺之。宅之东有尊经阁二楹,万历间,邑人侍御马文学倡建。阁前有号房五楹,县丞刘天健建。阁后有镜堂三楹,有门有垣,嘉靖间,教谕王齐建。大梁杨东山有《记》。圮久。万历十六年,县学官同士夫重建。礼庭之左右有科贡题名碑二通,有记。其南为“风化本源亭” 三楹。亭之前,循

文庙后、西趋迤南有训导宅二。东趋为礼门、直南

为儒学门。门之东有文昌祠三楹,有门有屏,侍御马文学倡建。门外有坊二:东曰“育才” ,西曰“兴贤。” 谢九仪、范元恺修建文昌阁,后射圃中有观德亭三楹。万历间,县丞房选、侍御马文学倡建。祭器库,铜爵七十二,笾豆四百有奇,训导刘相置。

社学 在预备仓北。有养正堂十二社、七屯,各随其地焉。

学田 按《县志》:“五顷六十亩,坐落邢哥庄等处。先是,嘉靖间,豪民许天叙欺隐民田,事觉,知县胡政问拟入官,置为学田。后天叙子时并孙来登假裕府票复霸前地。生员韩玠等辨明归学,竖石记事。其地段并至,俱载在碑阴。有邑人马文学碑记,今俱水没。”

社学 按《县志》久经淹没,万历年间,知县王则古重修,延塾师韩文董其事,后寝废,迄今五十馀年。

皇清康熙十年,复创兴于马神庙之前,礼庭五间,有

门有垣,前为大门,后复留厢房。馀地陆续增补,悉邑人赵贡士引龙力办之,承先志也。复捐己田四十亩为养赡费。其闻风好义者,郭内监宪臣,亦捐己田四十亩,王生员燿,亦捐己田一顷。

今复查官壕地四十六亩一分九釐,悉勒碑阴,永为“绛帐之资” 云。

祁州儒学 在州治东。元创。明正统末毁于兵,成化中更新。弘治中,修戟门、月桥。隆庆初,修庙学,置祭器,改建敬一亭、启圣祠、乡贤、名宦祠。按《州志》:“为亩四十有三。元副元帅贾文备始创。大德初,知州成克敬始盖庙堂。皇庆间,通判王荣祖修。明宣德间,知州余徽重修。正德十四年坏于兵。成化三年,贾贞新之。前为明” 伦堂,两壁列科贡题名二扁。后为“敬一亭” ,左右为库房,久废。东西为四斋,曰“志道” 、“据德” 、“依仁” 、“游艺。” 前为馔堂,久废。四隅为号舍,久废。外为教官诸宅堂,天启五年,知州郭应响修。

横渠书院 在儒学北。后为祠堂,祀张子厚。社学 旧十有二,明成化末,增置者六。

学田 按《州志》,“田以备赈贫生,故不载《田赋志》” 而载“儒学。明隆庆四年,知州周济用发新收河滩地七百亩送学,备赈贫生。详载《新建学田碑记》。万历十年间,本学收租不明,复送还州,州申报本道,征谷解道,而学田废矣。” 万历二十二年,知州王昌期发白地一百七十二亩七分六毫,送学赈贫,每亩征银三分,共征银五两一钱八分二釐八毫。万历四十八年三月,本道张发赎银三十两,买王民皋地二十亩,王礼地十亩,又知州宋应蛟捐俸银三十两九钱,买邵自兴地三十亩九分五釐四毫。以上共地六十亩九分五釐四毫,俱送学赈贫,每亩征银三分五釐,共征银二两一钱三分三釐三毫零。崇祯元年五月,知州郭应响发新垦荒地五十九亩九分七釐二毫,送学赈贫。每亩征银四分,共征银二两四钱九毫零。以上现在学田共二百九十三亩六分三釐二毫,每年共征银九两七钱一分七釐。

射圃 按《州志》:“旧在学右,久废。明天启六年新辟,在东西二察院之中,建堂三楹,额曰‘好是正直’。”

讲堂 按《州志》,在儒学后,明天启五年新建。深泽县儒学 在县治东,宋建,明永乐中重行修葺。大成殿、东西庑、神厨、神库、宰牲房、明伦堂、斋舍、射圃,嘉靖中重修。殿庑、戟门、棂星门、名宦、乡贤二祠。按《县志》

圣殿五间 ,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学门左右各

一间两庑各九间,兵燹毁坠,先贤木主多失。

皇清顺治九年,邑武进士袁碔捐重资,同生员刘灏。

等募修“神路街” 有坊,两旁有树,直接城南上,今废。

启圣祠三间 ,在圣殿东。

名宦、乡贤祠各三间 旧在戟门两旁,又改“启圣祠前。”

“明伦堂” 五间 ,斋房十二间,仪门三间,在

圣殿后

敬一亭三间 在明伦堂后,今废。

尊经阁三间 在城上

“文昌祠” 三间 在城东南隅,今改城上。

魁星塔 :在东南城上。

公廨 在

文庙西

乐善书院 在故罗村,元杜儒建。按《县志》:“元至正乙酉,乡人杜儒建,以启迪一乡子弟。当时抠衣环听者,动以百人。顺帝闻而义之,授雷州路教授,赐今名。” 今废,故址犹存。

社学 在县治东。按《县志》社学一十有五,出《祁州志》,今无考。

学田 按《县志》,三十四顷二十亩。

皇清顺治四年,奉文尽数拨补安州圈占之数另置。

买学田一顷三十三亩九分七釐八毫。一买封为政地九十八亩五分七釐八毫,坐址西乡贾村、侯村,系明季道尊发封为政赃银四十二两五钱七分置买。一买冯世豪地,二十六亩四分,坐东故罗村。一买王梦鲤地九亩,坐西关外。此二段系天启年知县程可登置买。以上学田系置买备赈贫生,故不载《田赋志》,而载《学校志》。

“先师孔子庙 ” 在乡村。三一在东野庄头村,《明万》

历二十二年,里人翟世显以岁贡生授曲阜县教谕,召曲阜匠仿真像塑造,四配十哲俱全,建庙崇祀。一在东故罗村,雷州教授杜儒建。一在赵八庄村,万历九年李娘娘建,命内官王臣督工。

皇清康熙九年,监生李杞父麟祥重修。

束鹿县儒学 在县治南南街。

文庙、名宦、乡贤等祠 按《县志》

文庙等处。地基长四十丈六尺。南阔十八丈五尺。

北:阔二十一丈六尺:大成殿二十五间:东庑七间;西庑七间;戟门六间;启圣祠三间,名宦祠三间,乡贤祠三间,棂星门六间,东西牌楼两座,泮池桥长四丈;明伦堂三间,抱厦三间,敬一亭三间;东斋房三间,西斋房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东官舍四层,共十四间;西官舍二层,共七间,碑三。泮池桥东西两牌坊碑一。

皇清顺治六年,知县马登祥撰《重修大成殿碑》二一。

顺治十八年巡抚延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冯圣兆撰。《一》顺治十八年山东督粮左参议李世洽撰。

社学十三 在城内,一,在乡十二。

学田 按《县志》,五十亩。一坐落旧城北石家庄西,十亩。一坐落北谢村东,四十亩。

“至圣先师孔子庙 ” 在城北三十里范家庄。明洪

武年间,本村举人王府长史邢哲、广东布政司理问邢端创建。正德十六年重修。

先师四配,十哲皆塑像。

社学 按《县志》“在旧县治西,明天顺元年知县盛颙创建,天启二年滹沱河冲没。”

义学五 按《县志》,“一建城西南耿虔寺村。明万历四十年,乡人王仲善、姚世壮、王国聘、刘守家、王崇俭等创立,置学田三十馀亩。知县袁梦庚赐童子笔墨书纸奖掖之,题扁曰‘养正馆’。” 滹沱河淹没。一建城西南《木丘集》。

皇清康熙三年,武举魏武英创立,延生员张徽臣教。

之,自给馆谷。一、建城西耿家庄。明天启七年,生员曹新、曹又新、乡人张开先、张从政等创立;生员马又图、监生史崇正等,置学田三十亩,延生员曹登第、赵际可教之。知县甯一鹤题匾曰“义学。” 一、建城北北郭村。顺治元年,生员赵尊珠、乡民董光朝、李春秀等,谢村乡民梁应龙等四十馀人创立。顺治十八年,置学田二十亩,岁积租粮。康熙五年至九年,又置学田四十馀亩,尊珠种地三十亩,充束修教乡弟子。馀三十亩租银创建馆舍,以栖社师。立石一,建城西北白店村。康熙七年,乡人时增谢皇恩王加有时应登、时应干等创立,置社师房一所,学田二十亩,时增又捐地二十亩,充馆谷。

安州儒学 元时在州治东。明洪武中,改建州治西。嘉靖中,置乐舞学正,创建尊经阁。后毁于火,复建。万历四十五年,知州杜旻重修学宫。后日渐颓圮,祗存一殿。康熙四年,知州夏毓龙倡率绅衿捐助建修。工未半而升任,去后遂中止。按《州志》,基东西阔三十七步,后七十五步,南北长一百三十步。明伦堂及东西斋,“明正统间知州陈纶、成化间知州王钦重建。旧制堂三楹,万历己亥知州曹育贤尽撤其旧,而广为五楹,视昔自是伟观。号房一十六间,正统间知州陈纶建。弘治三年知州宋经重修三十六间。馔堂在尊经阁之左。嘉靖中知州张寅重建,今废。” 学正宅一所在。

文庙东。训导宅三所在学正宅后。以上俱知州。王。

思祖建。嘉靖末,并“三” 为“二。” 万历间,知州曹育贤重修。

文庙,洪武初,知州王思祖建。正统以后,陈纶、金铎

“重修。” 正德元年,孙鉴增广大成殿七间,两庑一十八间,四隅角房一十二间。嘉隆以后,张寅、李应春、曹育贤相继增修。万历庚戌,知州马鸣毂重修。有侍郎吕雯、参政甯化龙《修学碑记》。棂星门、戟门,景泰中建,知州王钦、张斾、马鸣毂重修。泮水桥在戟门外。弘治初知州宋经造,后孙鉴、张寅重修。名宦乡贤祠旧在尊经阁左右。嘉靖甲午,知州张寅改于戟门之东西。启圣祠,嘉靖初,知州郑朝辅建于尊经阁左。十三年,张寅改建尊经阁前,神厨在。

文庙内东角房藏祭器乐器。隆庆初、封佥事沈元

成,置宰牲所,在明伦堂西,斋房之后。尊经阁在学后。正德十六年,学正邓镛出俸金建,知州樊鹏记。万历庚戌,知州马鸣毂重修。敬一亭在明伦堂后。嘉靖初,知州郑朝辅建,立御制《敬一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读书精舍在射圃亭后。乃刘静修先生讲道之处。初建为乡贤祠,知州张寅改为读书堂,盖存静修之遗迹云。今堂亦废。射圃在明伦堂西。明洪武初,知州王思祖置中建“观德亭” 三楹。后学正邓镛、知州李应春、判官栾尚约重修。

社学 在州治西南。明洪武初改建。按《州志》:“在儒学东南,知州王思祖建,后宋经樊鹏、张斾重修。” 今迁文昌帝君于内,春秋祀之。

考证

正学书院 在葛城乡内。按《州志》:在州治东北,旧为葛城县基,后废为观音寺。嘉靖辛卯,知州郑朝辅请于巡抚林有孚,改为观光书院。礼部尚书湛若水寓安州,亲书其匾曰“正学。” 朝辅迁去,复为尼僧所居。乙未,张寅徙之于城北观音堂,仍立为书院。寅去,今尼僧复居之云。

按《州续志》:“明万历四十五年,学宫圮坏,州守杜侯旻重修,有碑记明伦堂东。崇祯二年,训导刘新民创建文昌祠三楹,迁尊经阁神像于内。”

皇清康熙四年,学宫圮坏,州守夏毓龙率阖州绅士

共捐金三百两。自正殿而下暨东西两庑,戟门、棂星等门,名宦、乡贤二祠,泮桥、明伦堂,宫墙数十丈,俱重修如旧制。学宫西北隅,置买民人张高标隙地一块一亩六分,价银四两,设为修造取土之用。

高阳县儒学 在县治东。元时在旧城,大学士吕原记曰:“高阳之为县,旧治龙化乡,去今县治东二十里。明洪武三年,河溢县圮,与学俱迁。无几,县省入蠡,而学亦废。越十年,县复置,创建庙学,殿庑、堂序、斋庐及库庾庖厨之所,皆撤旧为新。” 按《县志》《儒学》

文庙:宋、元在旧城,明洪武三年迁今治东周围地。

四百五十六。武始建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九楹,戟门三楹。戟门内之左右有神厨、神库各三楹,俱洪武中建。外之右有宰牲房三楹,为王教谕质建。外之左有门,取道东出,通教谕宅。中戟门而南为泮池,三梁侯提封建。又南为棂星门,又南为金声玉振坊,下为阖扉以代屏。逾街而南有聚奎坊,题“科甲。” 大成殿之东掖而北,其东为义路坊,南通儒学大门,北通启圣祠。西掖而北,其西为礼门坊,通射圃。直殿之北门三楹。出门而北为明伦堂五楹,左右悬题名。其两翼为斋房,左崇德、右广业,各三楹,东西号房各九楹。洪武中,徐主簿原创建。宣德中王弼、鲁能修塑理贤像,嘉靖中张经纶、马仑;万历中冒守愚、马庭荆、乔继科重修。庭荆题戟门曰“万世师宗。” 继科树柏于殿堂,蔚如也,各有记。敬一亭龛,明世宗皇帝御制《六箴注》。旧在明伦堂之南,张经纶创建,马仑迁于堂之北,增左右翼房各三间,左曰载道所,右曰祭器所。启圣祠三楹,旧在大成殿之东北,种云龙建,马仑改建于明伦堂之东,而左右为名宦、“乡贤” 二祠,各三楹。初,张经纶创祠于堂之后,马仑移治左右,钱春复移启圣祠于二祠前。万历三十五年,大雨,倾庑若祠几尽。钱春以明年夏大修之,有《记》。

文昌祠 在敬一亭后,据北城为台,而祠其上。乔继科建。

教谕宅 在

文庙之左有大门,额曰“儒学。” 折而东,与训导之宅。

共一门,径训导门而东,有门西向。入而北,堂三楹,匾曰“尚友” ,冯教谕运隆题。左有书吏房二堂之后有重檐房三楹,左右翼房各二楹,其后有亭曰“环翠” ,张教谕拱辰题。宅有栖经堂三楹,旧在尚友堂之南,王教谕质建,马仑移栖经堂于宅北,今圮。

训导宅 二区,规制如教谕宅。马仑修,今废;其一鞠为茂草矣。按《县志》

皇清康熙年,训导裁。今并其一,又废。

射圃 :在明伦堂西十五武。马仑改建于福泉寺南,有亭曰《观德》,后仍归堂之西。

社学 在县治东。按《县志》社学二区,一在太仆寺东,一在愚堤村。

学田 按《县志》:“二十七顷一十七亩九分八釐二毫。龙化乡十七顷,万历中马庭荆申置,岁仅纳苇蒲数百束耳。东作关南,五亩,饯成关西,二十二亩,本教场孔承先改场于东,以此作学田。百尺村二顷,马仑置小管村,一顷三十亩。杜鹤龄置沙窝村,十九亩七分八釐二毫。钱春捐俸二十八两二钱八分六釐九毫。置。” 每亩征租谷八斗送学。颛顼祠侧,十亩,系祠地,二十馀亩,除拨给守祠外,作学田。祠西十亩,系官田,改置涸出猪龙河地六顷,亦作学田。俱钱春置。南圈头村,三十三亩,易州道张崇礼捐俸三十两置。又旧《志》:“马仑措银一百两,置学田五十亩,在城东二里许。” 今不可考。

社学文昌祠 按《县续志》:“明崇祯十四年,教谕焦庄同诸生重建,架梁为阁。” 我

皇清康熙七年,乡绅诸生重修。

魁星阁 在东南城隅角台上。

新安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元至元元年创建。明永乐中建大成殿。景泰中重建明伦堂及东。

西二斋。正德中,修棂星门、戟门号舍。嘉靖中建名宦、乡贤二祠。按《县志》:“庙学,金元在三台,有山长主其事。” 明永乐六年,移今治东南隅,始建大成殿三楹,东西庑各七楹,棂星、戟门各三楹。戟门左曰名宦祠,右曰乡贤祠。棂星门外东西两坊,旧名曰礼门,曰“义路” ,今易名。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棂星门西为儒学门,三楹,一迳深入。折而东为角门。入门而北为仪门。再北为明伦堂五楹,在大成殿后。两斋各五楹,东“日新” ,后易“进德” ;西名“时习” ,后易“修业。” 神厨、学仓各一楹。永乐六年,武全创建。后李缙、赵俊、焦祥、谭绶相继重修,至周伦始广其制。王举、李昇、蒋学成、王德新稍巍其观。至万历四十六年,大成殿漏坏,学博陈盟、王瑞图率诸生仇立爱、刘邦重、白瑀、张鸿儒等申请重修。陈盟勒石于壁,林胜选、危思谦大修,学博孙引奇撰文。崇祯中,训导邬萃重修。卧碑在堂壁,今不存。教谕黄榜制一木牌,在明伦堂。

敬一亭 在明伦堂后。竖明世宗皇帝御制《敬一箴》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邑令张廷玉重为修葺坚致。

皇清康熙十年,本学训导王显暨阖学辛允修等重

启圣祠 三楹,在大成殿东偏。邑令张廷玉重修。

文明楼 在邑学东,跨城而构,即“梳洗台” 遗址。楼久废,顺治戊子,高侍御景创建。

文昌祠 三楹有记

魁星阁 在东南城上。邑令吴会斗建,训导邬萃修。

皇清康熙五年,邑令张四维、训导王显暨阖学重修。

邑令夏祚焕募捐,令善人张北修补。

泮池 在学宫前,制甚隘。前列屏,学博陈明辟之而去其屏。跨池起一桥,桥南建一坊,匾曰“攀龙附翼” ,曰“腾蛟起凤。” 汤尉应麟捐俸成之。张尹廷玉就甬东西规为二池,大可数亩。训导王瑞图督浚。周抱如环,规模宏敞。岸植垂柳,中插芙蕖。建亭甬间,题曰“思乐桥。” 坊亭俱废,通二池为一,如月形。训导邬萃绩也。

文笔峰 在学前望鹅台遗址,上与大成殿对。学博陈盟建,以达学宫秀灵之气。高一丈八尺,径八尺。同知邑人陈谔言有记。

教谕、训导二宅 在敬一亭左右。张尹廷玉创修。今教谕宅久废,训导宅尚存,学博陈盟有《记》。静修书院 在三台社。元至元中,乡耆儒梁浩然建置。当时留守、监县诸臣助成之,闻于朝,赐额,设山长以主教。王左危素记。

社学 在县治西南。按《县志》:旧在察院正西,明成化中邑令李俊建。弘治九年,谭绶以其地狭不足容生徒,迁于察院南。至十三年,周伦重建门坊,扁曰“养正” ,生徒聚斯者,蠲徭役以优之。迄今百八十年,无有问舍学者遗址废入民房。学田 二顷七十一亩九分二釐,张家庄苇地一段三十八亩,明隆庆中置。东南城下苇地一段三亩。万历八年,李令希稷置。后筑城掘土,废烧车淀蒲地一段二十八亩,在六里村东。万历三十三年,韩令玮置。段村苇地七段,共二顷二亩九分二釐。万历四十七年,兵道张渭南置三台义学 ,在山西村之西,乃刘兑创建,以居乡之业儒者。有正堂五楹,东西斋各三楹,仪门一楹,题曰“秉义作人。” 东西有夹室各三楹,前有坊一座,上即“三台义学” 四字。坊前有泮池,内有墙垣、影壁、厨库。义学后向西为精舍,与诸生讲学较艺之所。有堂、有斋、有厨库、有垣墙、有门楼、有僧舍、有莲塘、有柳堤,有枣园、有菜畦;零星可耕之地有二十亩,为士人薪水资。

《静修祠 》:在城西二十里三台堡。以先生曾讲学此地,至今士人以地租卜牲。

明伦堂

皇清康熙二年,本邑高大司寇捐资重修。

乡贤祠 康熙二年,荫生高翼化捐资“重修。” 文昌阁 康熙十九年,邑侯夏祚焕捐建;“善人张北重修。”

易州儒学 在州治南。元至正中,知州蔺茂修。按《州志》:儒学在州东南,周五百二十步,计地二十六亩。元至正四年,知州耿安泰作祭器。学正成晋“记。” 明宣德七年,知州许铨、景泰二年知州王铸,成化二十二年知州罗绮相继缮修。丘濬《记》。弘治十三年,知州戴敏见庙制隘陋,且就颓圮,而明伦堂居后非式,又前压龙兴观,乃易地改建左庙、右学。李东阳“记。” 嘉靖三十年兵宪毕

考证

竟容重修,移泮池于棂星门外。四十年,巡抚李迁、兵宪张渊修移马神庙于州治,建“启圣祠” 与

文庙并东建名宦祠,西建“乡贤祠。” 复移敬一亭于

前更辟一门,与儒学并峙。建尊经阁于东南隅,建“圣域” “贤关” 坊于东西,陈以勤“记。” 万历十九年,知州陈濂一撤而新之,增建三庾、三庖、三割牲所。

明伦堂

皇清顺治元年,知州朱懋文重修。十三年,知州刘启

复重修《兴诗斋》,立“礼斋” 仪门、大门。

先师庙 :刘启复重修。东西庑。明崇祯十六年知。

州蔺民孚修,刘启复重修。戟门、学仓朱懋文修。学库、神厨在堂西,宰牲房在仪门外西,棂星门刘启复修。

启圣祠 泮池 俱刘启复修。

名宦祠 乡贤祠

敬一亭 、尊经阁 俱在庙前。

射圃 计十五亩,在学西。

学正宅 在“明伦堂后。”

“训导” 宅 在堂两边。

社学三十八 按《州志》:在州西迤北侯台之东。大门一座,讲堂三间,学舍三间。明嘉靖十四年兵道张渊建。万历十九年知州陈濂修。

棠阴书院

成德书院

学田 按《州志》:“七里庄七十四亩,每亩租谷四斗三升,共三十一石八斗二升;北石庄三十亩,每亩租谷七斗,共二十一石。以上俱明万历十七年兵道刘东星捐锾金二十两,及厂商孙瓒、孙璋、孙瑞入官山场价银三十八两,置垦开城壕地二十五亩,每亩租谷四斗,共十石;垦开各社荒地一十顷七十二亩,坐落各” 社新增七里亭地,六十亩。万历四十八年,兵道张经世置,又四十亩。天启二年,知州徐廷松置宋村,二十亩。吏部王乡官置。固村,十五亩。

皇清顺治年间,知州朱懋文置。

涞水县儒学 在县治西。元至元初建。明成化中、嘉靖中修。

先师殿棂星门,建“名宦” 、“乡贤” 二祠。重修明伦堂,增

前厦治泮池,修东庑按《县志》:“东西五十九步,南北一百零三步。计地二十亩。元延祐七年,知县韩嵩增建明伦堂、号房、宰牲房。明正统十二年,李宪修两庑;景泰三年,修棂星门、射圃亭。天顺六年,知县李森增建大成殿。”

先师殿 五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楹,两庑各八。

间东壁、西垣门各一间,知县许书修、知县陆扆箴重修。泮池旧在棂星门外,宽仅容勺

皇清康熙十三年,陆扆箴“改置棂星门内,广阔渊深。”

环桥石栏,修极华丽。棂星门改建崇峻,四面垣墙并启圣祠东西两庑戟门颓废者,概重修之,有《碑记》。

启圣祠 三间大门一间在圣殿后,知县陆扆箴重修。

“名宦” 、“乡贤” 二祠 各三间旧在戟门两旁,今改于学仪门两旁。知县许书重建。

明伦堂 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二间在圣殿东;敬一亭 一间在明伦堂后,今废。

文昌祠 三间,大门一间,知县柳白卿建。“魁星楼 ” 在南城上,今废。

教谕、训导公廨 在明伦堂后。

社学 在县治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