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538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五百三十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三十八卷目录
兴安州部汇考二
兴安州城池考
兴安州关梁考
兴安州公署考
兴安州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兴安州户口考
兴安州田赋考
兴安州风俗考
兴安州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五百三十八卷
兴安州部汇考二
[编辑]兴安州城池考 通志州县志合载
[编辑]本州。〈按本州无附郭之县。〉
兴安州城池 :宋、元以来,金州并为土城。明洪武四年,指挥李琛始甃以砖。东西一里三百五十三步,南北三百一步。周六里二十八步,高一丈七尺,门五:东朝阳,南安康,西宁远,北通津、临川。东西、南三面凿池,阔五尺,深九尺,池各有桥,岁久倾圮。成化间,巡抚蓝章命汉中推官赵清重修,高二丈,池深一丈,门构一楼,曰“朝阳” 、“镇远” 、“丹凤” 、拱宸、“抚江。” 万历十一年大水,全城坍塌。守道刘致中请筑新城于赵台山下,易名兴安州。东西二百九十五步,南北三百五十三步,周三里一百一十六步,高一丈八尺,门四。东乔迁,南阜民,西安堵,北拱宸,四面凿池,池各有桥。崇祯间,流寇横行,谓新城逼近南山,难守。守道张京复循旧城,未及竣工。
皇清顺治三年,李自成馀党围新城,破之,平其城隍。
四年,知州杨宗震、总镇任珍仍旧城扩充之。西门移入萧家巷口,周七百二十八丈,高二丈二尺,阔一丈二尺,女墙高六尺,垛口六百七十二。窝铺四十,门四。“东仁寿,南向明,西康阜,北拱宸门” ,各有楼。城四角亦各有楼。东南二面就旧壕而濬之,西面另凿新壕。十年,总镇赵光瑞增四角敌楼。十五年,守道曹叶卜、知州王章筑四门瓮城。康熙四年,知州王章撤东、南二门木桥,并甃以石。五年,于通津门左另辟小北门。六年,总镇喻明简、知州王章。二十四年,总镇王福亮、知州李翔凤,相继修葺。二十八年,知州李翔凤、副将黄燕赞于南门外筑长堤,旁植桃柳,以为城中居民避水之路,名“万柳堤。” 三十二年癸酉五月十七日,汉水暴涨,直入城中,城不没者三版。北面堤岸崩塌,全城俱倾,民居赖万柳堤存活甚众。三十三年,知州王希舜修葺之。
外县
平利县“城池 ,唐初改建,东西阻水,南北倚山,周六里。明正德五年,知县李瑚重修,建四门楼。隆庆元年,知县马云改筑,约三分之一,悉甃以石,高一丈二尺。”
洵阳县城池 因高阜而立,四面俱下,周三里有奇,孔道所由,建六门。
白河县城池 ,明成化十二年建,周一百一十二丈,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
“紫阳县城池 ,明正德辛未设在紫阳滩之左,是为旧县,无城垣。嘉靖丙辰,知县张亨甫筑城于紫阳滩之右,是为新城。城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二尺,东西相距六百馀步,南北相距八百馀步,周六百四十丈,门三,各建层楼。北倚高岭,不便通门,竖戍屋,令兵快守御。崇祯七年,失守之后,累经残破,城垣颓废,旷无民居。” 十一年,署县事汉阴令张鹏翱筑小堡,周仅三百六十丈,
皇清顺治七年,又复倾圮。守将汪鸿程修筑之,周止。
五百一十步,建东、西、北三门。八年,知县董巽祥始设县治于堡内。康熙二十五年,知县沈麟、典史李《开大》奉
旨:“捐俸修补。”
石泉县城池 ,明成化十七年,知县张祥“筑,倚山阻水为固,东北城覆以砖石。正德四年有蜀寇,副使来天球令四面筑城,寻圮。十三年,知县卢绣复加完缮,周三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 汉阴县城池 ,“明成化元年,典史徐铎始筑墙建门,东西三百八十步,南北一百五十步二十”
三年,知县张大纶始置四门楼。弘治九年,知县唐希介拓其地,周四里。正德七年,知县丁珣筑,高二丈,厚一丈八尺,砌以砖石。嘉靖十四年,知县李时秀题其门,东曰“迎晖” ,西曰“承恩” ,南曰“南薰” ,北曰“拱宸。” 池阔一丈,深半之。万历十二年,知县袁一翰重修。四十六年,知县张启蒙拓开马道,竖立桥梁。崇祯十四年,知县张鹏翱较旧治增高濬深。又培筑里城六百四十馀丈,下栽柳树一千二百馀株。又重建四门楼各三间,守城窝房五十间。土筑外城四围六百四十丈。东西复筑罗城,竖栅栏门,题曰“重关保障。” 又建东北角楼一间,西北角楼一间,年久俱崩颓毁烂,西南水冲一角。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知县赵世震修筑完好。
兴安州关梁考 通志州县志合载
[编辑]本州。〈按本州无附郭之县。〉
东津关 ,在州东四里,汉江北。即老君关。西津关 ,在州西四里,汉江南。
白马关 在州东北三十里古墓岭下。
越岭关 在州北一百三十里。或曰即古铁岭关。
烂柴关 在州东北七十里,通镇安、商州。盘河关 ,在州西南三百里,通四川界。
构坪关 在州西南四百里,通四川界。
寺溪关 在州西南四百里,通四川界。以上三关,路俱荒废。
仁寿桥 在东门外。康熙三十二年大水,桥坏,知州王希舜重建。
向明桥 在南门外
康阜桥 在西门外。顺治十七年,知州王章建木桥。康熙三十二年大水,桥坏,总镇万永祺命中营游击胡恺重建,甃以砖石。是年,并建虹桥于西城壕。
会源桥 旧名“安康桥” ,在南门外,昔坏于水,明万历甲辰年,守道李天麟修筑。
静宁桥 :在东关南街。
万春桥 在万春堤
木竹桥 在州南五里
元白桥 在州东五里,今废。
砖桥 ,在州东五里。长春桥 ,在长春堤。
义桥 在秦郊西。明成化间,里人募修,坏于水。
皇清康熙三十三年,生员罗尚纶重募修。
石梯渡 在州东三十里江滨。石崖连亘,遇渡处凿为磴如梯,故名。
平利县
郧关 在县境。《史记》:“南阳西通郧关。”
木瓜沟桥 在县西境
洵阳县。〈《关梁》:无考。〉
汉江渡 ,在县南一百一十步。
白河县
感仇桥 、临江桥 俱在县北一里之长春沟,临汉江。
白石水渡 在县东一里。
汉江渡 在县北二里
月潭渡 吴家渡 俱在县西境。
紫阳县
毛坝关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任河内。双河关 ,在县南八十里汝河内。
㢲桥 在县东南。明万历戊辰岁建。耸翠桥 在城隍庙西,典史李《开大》倡建。通济桥 在县南一百八十里。目连洞之下,水声如雷。桥畔水口夹峙峭壁数仞,丘壑幽深,洵称奇观。
新桥 即废县址,跨沟南北。知县张麟化倡修。中沙渡 在县东十五里。
双水渡 在县南一里
石泉县
饶峰关 在县西五十里。宋吴玠拒金兵于此。“迟水桥 ” 、珍珠水桥。
大坝桥 俱在县西
汉江渡 在县南五十步。
汉阴县
方山关 ,在县西三十二里。唐贞观二年置。北阻方山,南临汉水,当东西驿路。
兴安州公署考 通志州县志合载
[编辑]本州。〈按本州无附郭之县。〉
州治 旧在十字街西。明洪武四年,知州马大本改建于十字街东报恩寺故址。成化十四年,知州郑福“重修。” 正厅之左为库,右为幕厅。知州廨舍居中仪门,左建鼍楼以悬鼓,右建鲸楼以悬钟。万历十一年大水,州治尽坏,移治新城,负南向北。四十五年,知州许尔忠重修。
皇清顺治三年,城废。四年,复还旧城,知州杨宗震建。
厅事于旧址。康熙元年,知州王章重修,建正厅于前。三十二年大水,州治尽圮。次年,知州王希舜重修。题正厅为大观堂、三堂为静观堂,左建退思堂、采山亭。自是渐次修复。
同知署 在州廨右。明弘治十六年,添设抚民巡抚判官,于是改于左。
判官署 明弘治十六年添设,在州廨右。后还旧城,改于仪门内之左。州判石潇重修。
吏目署 在州廨左。明弘治十六年,添设抚民巡抚判官,于是改于同知署之南。后还旧城,改于仪门内之右。州吏目鲁仁埰重修。
分守关南道署 明嘉靖十八年建于十字街之西,后移新城。中建亲民堂,前建“姚墟” 、宣德坊,左为《抚绥》、南汉坊,右为《屏藩》、西秦坊。
皇清顺治四年,复还旧城,仍建于旧址,前为《江汉雄》
藩坊:候见厅在左。中军厅在右。土地祠在大门内左。寅宾馆在大门内右。康熙三十二年,大水倾圮,今议修葺。
察院行台 原在州治之西。顺治四年,移州治之后,改建于安康街,考棚建于其西。先是,新城考棚在按察分司行署,守道李天麟建。城破焚毁,复还旧城。学道以试士无地,康熙五年,知州王章始建瓦棚于察院之西。康熙三十二年大水,察院考棚复圮。
布政分司行署 明洪武八年,同知郝承建。东抵税课司,南抵大街。后移新城,遂废。
按察分司行署 明洪武间,同知郝承建。东抵营房,南抵大街,西抵魁楼巷,北抵萧千户宅,后废。
府行署 在州治前。明成化间,知州郑福建。今久废。
总镇帅府 新设,在迎仙街之南。顺治四年,总镇任珍建。康熙三十二年,大水后,总镇万永祺重修。
城守副帅府 新设,在朝冠石街北。顺治七年,副将于奋起始建。康熙三十二年,大水后,副将郭元章重修,规模有加于昔。
中营游府 在迎仙街之北。顺治五年,游击白守荣建,游击陈其栋、李奉云、胡恺相继重修。左营守府 在崇道街南。
右营守府 在朝阳街北。
城守营守府 ,在朝冠街南。
阴阳学 东抵州狱,南抵大街,西抵医学,今废。医学 东抵阴阳学,西南抵街。二学俱明洪武七年建,寻为居民侵占。成化十五年,知州郑福籍出,今废。
僧正司 ,在天圣寺,明洪武七年建,东西广一百三十步。南抵西城山麓,北抵汉江,今为禅院。道录司 今在城隍庙。
公馆 凡三处:一在石梯铺,一在恒口铺,一在秦郊镇,俱久废。顺治十二年,知州王章重建“恒口秦郊公馆” ,康熙元年再修,今复圮。
官亭 凡二处:一在西津渡南,今为知州李翔凤祠;一在东郭门内,今废。
预备仓 在州治西七十步。明正德间,迁于州治大门内,廒房三十二间。有酂侯庙,城破,俱废。
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州王章重建于故处,而庙犹未
立。康熙三十二年大水,仓复圮,次年知州王希舜重修。
备荒仓 、常平仓 俱在新城,被焚。
金盈仓 、义储仓 俱在旧城,久废。
分贮仓 :在察院基之右。康熙三十四年,知州王希舜捐建。
广受库 在州治大堂东。康熙元年知州王章建。三十二年大水毁,次年知州王希舜重修。军器库 在州治内。
仪仗库 “在州治内” ,俱废。
青碌局 税课司 俱在州治西,久废。养济院 在州东郭门外,明正德五年,巡抚蓝章建,久废。
皇清顺治间,知州王章重建。康熙十五年,汉水冲没。
二十二年,知州李翔凤重建。三十二年,大水,复。
圮知州王希舜议修
漏泽园 在郊外
外县
平利县治 在城内近西,明洪武五年建镇平巡检司 ,在县东南六百里。
阴阳学 在县治左
医学 在县治东
洵阳县治 在城内西北。明成化十年建。三岔巡检司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
阴阳学 在县治东
医学 在县治东
白河县治 在城中之东面,明成化十二年间建。
阴阳学 医学
紫阳县治 ,旧县衙在东北隅,即今之“大名寺。” 明嘉靖丙辰,知县张亨甫迁于新县城西北隅。残破之后,毁废无遗。
皇清顺治八年,知县董巽祥建正堂三楹,居宅三楹。
仪门三座。十一年,知县李如桂于正堂左添库房一间,右添书房一间,居宅前添东西厢房各二间。康熙二年,知县李允治于正堂前东西各建吏书房三间,又设土地祠于堂左、监于堂右。五年,又于居宅之西扩辟基址,添书房及家人房舍数楹。八年,知县张麟化又于居宅之西筑基另为居宅。正室三楹,东西厢房各三楹,再西为书房三楹,小亭一座,小屋二间。莳花种竹,引水栽荷,颇为幽胜。
典史署 ,在正堂之东。后火灾,知县朱允治、典史楼怀琏重建。正厅三楹,居宅三楹,东西厢房各二间,门一座。康熙二十六年,典史李开大于宅后置草房三间。
察院 旧址在堡内,今为驻防公署。顺治十一年,知县李如桂另建察院于西门外,正厅三楹,东西厢房各二间,仪门一座。知县朱允治重修。游击署 在县衙西,即察院旧址。顺治八年,游击仰《九明》建。
中军千总厅 在西门内,顺治八年,钱必秀建。医学 、阴阳学。
僧会司 、道正司 ,今俱废。
预备仓 在堡外西北隅。正廒三间,东西房二间。知县李如桂建,今废。
石泉县治 在城内正中。明洪武六年建。饶峰岭巡检司 在县治东南六百里。
医学 在县治东
阴阳学 ,在县治西北。
汉阴县治 在城内西北。明洪武五年建。成化二十一年灾,二十二年重修。正堂三间,二堂三间,后堂三间,大门三间,俱知县赵世震改修。二门三间,库房二间,寅宾馆三间,今废。土地祠一间,书吏房十八间。旌善亭、申明亭在大门外。典史署 厅三间,住宅三间。
察院 在县治西南。正堂三间,后堂三间。关南道署 在察院西。
槐棘馆 在察院东
医学 在治西
阴阳学 在治西
僧曾司 今废
仓五间 ,今废;粮房二间,亦废。
养济院 在东城外
漏泽园 凡二,一在县东二里,一在云门铺西,冉家坝 、石园子 、蚂蝗滩。
《木子河 》,《漩窝 》《春树坞》,
平溪沟 、汉阳坪 。黄家坪。
《丫角漩 》、钟家店 、《漂草沟》。
小观子 虎溪河 下冉家坝。
以上崇祯十四年知县张鹏翱捐资三十两,买地十五处,为穷民葬所。坐落不一,各立石地旁,以垂永久。
兴安州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编辑]通志州县志合载
本州。〈按本州无附郭之县。〉
兴安州儒学 在州治之南崇道街。前代无所考。元知州唐天骥建。至正十年庚寅,达鲁花赤重修,郑均为《记》。明洪武五年,知州马大本重建。永乐十四年,汉水坏庙。成化四年,知州高嵩修大成殿、戟门、左右角门、棂星门,两庑各九间。又三年,知州王坪再加修葺。八年五月,汉水泛涨。
庙庑漂毁,仅存大成殿、戟门。十三年,知州郑福建东西庑各十间,及神厨、神库、文昌祠。提学伍福为记。正德十五年,守道吕和重修,知州郑琦复修庑库、神厨。万历十一年大水,仅存大成殿,居民蚁附殿上者以数百计。十八年,知州姚凤翔建棂星门、戟门扁曰“大成门。” 二十二年,知州陈秉仁建两庑各九间。四十三年守道杨楷重修。明伦堂在大成殿后。成化八年,知州王坪迁于庙之西,堂东西进德、修业二斋,前为大门、仪门,直达崇道街。十五年,知州郑福建退思轩于堂后两斋,南建东西号房各九间。建馔堂于大成殿后,庖厨在馔堂东。启圣祠在大成殿后东北隅,知州王章、王希舜修建。文昌祠旧在戟门西。正德元年,学正张谟迁于射圃之北,今废。名宦祠在戟门东。知州王章建,州同知陈维显重修。乡贤祠在戟门西,王章建。后大水,俱圮废。
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州王章,康熙七年知州牟文龙。
十二年,总镇王怀忠、署州篆汉阴令吴佳荫相继修葺,规制略备。三十二年,汉水湮没,州城坍塌殆尽,知州王希舜重修。敬一亭、尊经阁俱久废。学正、训导宅俱在退思轩后。明嘉靖间,大水圮后,守道李天麟、知州郭伦重建。
社学 凡四所一在城内,一在西关,俱旧置。一在东关,一在秦郊镇,明知州郑琦创设,今俱废。义学 在东关朝阳阁,知州王希舜捐资延士教之。
学田 石庙沟地四十亩,在州治五里,明弘治间置。嘉靖间,守道丁致祥给本学取租,以助科举之费,每年纳银二两。
黄洋河地二十七亩五分。每年纳租银二两三钱二分。
娘娘庙地三十亩。明万历十九年,乡官刘宇输每年纳租银四两五钱零。
龙池沟地三十四亩。明万历十九年,乡官刘宇输每年纳租银四两五钱零。
大石沟地三十五亩,每年纳租银三两二钱零。西关上坝地二十四亩二分,每年租银七两二钱六分。
观音堂地四十亩,每年租银八两一钱零。大沙沟地六亩一分零,每年租银二两一钱二分零。
杨峪沟地十二亩,每年租银二两九钱。
龙池沟地十九亩八分。每年租银二两八钱一分。
大沙沟梁家河地一段,王道荣输每年租银六钱三分。
赤崩湾地五十八亩,每年租银六两九钱六分;傅家河六垱沟地四十五亩,明万历三十二年,守道李天麟捐俸五十两,置为诸生课业,纸笔供馔之费。每年租银五两四钱一分零。
菜地六亩,在南门内之东,原公祠之西。明正德十六年,守道吕和置,今废。
外县
平利县儒学 在县治西。明隆庆间,知县罗珼建。
洵阳县儒学 在县治西。明成化间,知县杜彬建。
白河县儒学 在县治北。明成化十二年,知县普晖建。
紫阳县儒学 。旧县庙与儒学庑祠、明伦堂基址久废。明嘉靖丙辰,县移于西庙学如故。万历三十五年,知县张继芳重建。明末残毁。
皇清顺治间,草创殿宇未备。十年,知县李如桂重建。
大殿三楹,东西庑各三间,大成门三间,“启圣祠” 三间。康熙十二年,知县张麟化增修及东西庑。二十七年,知县沈麟、典史李《开大》、训导袁逢年修补,并重修启圣祠三间于庙北。而旧启圣祠为明伦堂。学署在县东门内,原系旧日官商盐店,于康熙十九年,详准为“儒学公署。”
学田 明万历二十五年,提学道薛捐银置“戴天爵、贾学登、班希仕等地三分。又提学道郝捐银置李成德、李廷儒、王畸、雒可进、胡宗周等地五分。每年共征租银三两一钱。”
石泉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四年建。汉阴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五年训导郑守方创建。永乐五年教谕梁萼重修。明伦堂三间,成化三年西乡县典史柴嵩建。两斋:东曰《博文》,西曰《约礼》,各三间。十年知县刘明建。
文庙。弘治间,知县张大纶增修。嘉靖间,巡茶御史
盛汝谦重修。万历十二年,知县袁一翰重修正殿、两庑,戟门外凿泮池,建石桥、三洞,建仪门一。
间:“角门” 二间。二十七年,知县周之光重修。“明伦堂” 旧在庙后,改于庙西。东西两庑拓为十间。崇祯十年,流寇焚毁,止存明伦堂五间,并戟门、棂星门。十二年,知县张鹏翱重建两庑六间,并“十哲神龛。”
皇清顺治五年,知县杨六德移明伦堂于庙之东,改
修正殿,榱桷稍易,规模反不如昔,年久风雨倾颓。康熙二十六年,知县赵世震捐修栋宇,补葺宫墙,庙貌,焕然聿新。启圣祠旧在庙东,后移庙后。名宦祠在戟门左。乡贤祠在戟门右。文昌宫明万历间,知县张启蒙改建于学宫前。敬一亭在旧明伦堂后,今废。尊经阁在敬一亭后,亦废。
兴安州户口考 通志
[编辑]州总。〈按:“州县志” 缺略不备,故止采《通志》载入。〉《实在》户、二千四百二十三户:
原额丁一十四万一千九百七十二丁并匠价共银二万三千二百五十四两九钱二分九釐八毫五丝二忽七微八纤。内除优免匠价并逃亡外。
实活丁三万八千五十六丁,该征银五千六百三十六两二钱三分六釐二丝二忽四微一纤。原额均徭银九千三十五两三钱三分二釐九毫二丝八忽二微三纤。除荒外,
实征银四千九百三两四钱七分一厘一毫四丝四忽六微四纤八尘六渺。
外遇闰地丁,内加银一千八百九十六两五分一厘二毫九丝九忽一微六纤六尘。除荒外,实征银六百五十一两六分一厘四毫一丝六忽六微九纤一尘五渺。
原额屯丁三百六十丁,额征银七十一两七钱。除优免外,康熙元年新增丁二十五丁,额征银五两。除逃亡外。
共实在屯丁二百七十丁,应征银五十三两三钱五分。
兴安州田赋考 通志
[编辑]州总。〈按:“州县志” 缺略不备,故止采《通志》载入。〉原额民地一万八千七百四十六顷六十一亩四分八釐二忽六纤六尘。并紫阳县山坡难以丈量亩数、共
额征本折粮七千八百五十一石三斗四升八合三勺九抄九撮六圭。内
本色粮一十四石五斗二升六合七勺。折色粮七千八百三十六石八斗二升一合六勺九抄九撮六圭。并
石泉县棉花地,共额征银一万七千六百三十一两七钱二分二釐五毫四丝五忽六微九纤七尘一渺。除荒外,
实熟地二千二百三十八顷三十九亩六分六釐六毫四丝二忽八微,该
本折粮四千一百一十石三斗八升四合四勺四抄一撮二圭七粟七粒。内
本色官学仓粮,一十石一斗八升五合五勺四抄四撮。该
折征银八两一钱四分八釐四毫五丝八忽。折色粮四千一百石一斗九升八合八勺九抄七撮三圭七粟七粒。该
《折征》银九千二百三十四两一钱四分五釐四毫六丝七忽七微八纤八尘八渺。
原额屯田地二百八十顷二亩,额征粮二千五百五十二石二斗七升。除抛荒水崩沙压外,实熟田地二百四十五顷七十八亩九分五釐二毫六丝一忽七微六尘,该征粮二千二百六十四石八斗一升五合四勺九抄七撮二圭七粟八粒。内应征本色粮一千二百六十三石六斗四升八合。
每石折征米五斗,共征米六百三十一石八斗二升四合。折色粮一千一石一斗六升七合四勺九抄七撮二圭七粟八粒。
每石折征银五钱五分,共征银五百五十两六钱四分二釐一毫二丝三忽五微二尘九渺。
原额、屯田三百六十分。每分六十亩,岁征子粒六石。万历四年,丈地均粮,丈为三则,共二百七十六顷七十三亩二分五釐
征本色粮二千五百六十八石七斗九升九合二勺。
给所军月粮。田在恒口及汉阴界,地在黄洋河。军粮本色稻米一千石。正德十六年,华州灾伤,奉文将粮折银一千五百两,代华州解韩、庆二府王粮
军需:每年本州银二十二两一钱八分。
所,银二十两四钱四分零。
石、汉、洵平四县,银六十六两六钱二分零,俱贮州库。
盐法附
兴安州属、额销盐引二千二十二引
本州额销引八百四十八引,每引盐二百觔。元制,陕西运司官每年预期差人分道赍引,遍散州县。后因关陕旱饥,减免盐课。帖木儿不花及廉访使胡通奏准以黄河为界,陕西之民从便食韦、红二盐,解盐依旧西行,红盐不许东渡。后于河东行西凤、汉三府,陜西行巩、临、延三府。茶法附。
兴安州属共该实征茶课银二百四十七两。本州实征茶课银四十七两一钱一分二釐九毫。《杂项附》:
原额地税银四十两。于二十六年奉文,“地税不宜定额、尽收尽解”
课程银一十三两七钱
学租银六两九钱八分五釐八毫,先充兵饷,于二十三年准给廪生、贫士各半。
兴安州风俗考 州县志合载
[编辑]本州
《东汉志》:“君子精敏,小人勇悍。”
《寰宇记》:“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巴中七姓,居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
宋陈彭年《奏札》:“本州诸县,人户萧条,路岐荒僻,词讼绝少,租赋甚微。”
《旧志》:“乡民刀耕火种,聘娶以布帛为礼。”
错居多,诸方之人声音五方皆备。
城市逐末者,无三年之蓄。山野之民质朴,男女布巾裹头,不冠不髻。
《紫阳县志》:“僻处山中,多五方之民流寓入籍。山居力穑者,椎鲁无文。惟士大夫家崇礼义以训子弟,无嚣陵夸竞之风。蓬门柴户,不务盖藏,不恣口腹。”
《汉阴县志》:“民皆朴实节俭,勤于农,不作商贾,衣履布素,屋宇陋质,翁妇非礼不见,伯氏与弟妇,虽礼问不通,朋类称呼,率皆以字。”
正月元旦 ,五鼓焚香烛拜亲友,五日汛扫室中,谓之“送穷” 元宵,人皆剪纸为灯、插竹为架,鼓乐喧阗,放花炮,扮傩,箫鼓满城,名曰“闹元宵。” 各送灯于祖先墓前。十六日,男女折柏枝游寺观,出郊踏青,谓之“游百病。”
立春 前一日,官僚迎芒神,土牛、彩仗悉备,乐伎扮毛女,儿童扮社虎,老幼聚观。
二月二日 ,倾国皆赴《药王山》拈香。
三月 ,清明日设牲醴诣墓祭奠,添土挂纸,名曰《拜扫》。
四月 ,居人游江上,遇葛缠草木解之,谓之“解缴。” 八日,折皂荚戴之。
五月 端午日,晨起采艾悬门毕,置雄黄酒,彼此邀饮,官员率僚属观竞渡,谓之《踏石》。
六月六日 五更,涤瓮取水,以造曲合酱,至午晒衣。
七月七夕 ,妇女设牛郎织女香案,具祭品礼拜,名曰“乞巧。” 中元日,设酒肴祭奠祖先。
八月中秋 夜置果饼邀饮,名曰《赏月》。
《九月重阳 ,蒸糕馈遗》登高饮酒士人亦赏月登高。
十月朔 暮祭祖先,焚纸于门外,名曰“送寒衣。” 冬至 ,士大夫朝贺毕,谒官师,彼此相拜,民间不行。
十二月 八日,谓之“腊八日” ,以米合肉煮粥相馈。二十四日祭灶。除夕贴门神桃符,设天地祖先位,陈列祭品,焚香烧纸毕,士大夫家行《辞岁》。
《礼》置酒肴,家人享之,夜半不寐。谓之“团年守岁。” 士尚礼俭而少积。书
农任耕获而少水田
工不淫巧
商鲜奇赢
婚礼:媒妁既通,则送盒酒及币帛、钗环以缔盟,然后纳采。随力厚薄,勿尚奢侈。士大夫家行亲迎礼,亦有赘婿丧礼,斩衰三年。岁时祭奠,尽其哀敬。崇修佛事。清明诣墓,叩奠添土。十月朔,则焚纸钱于门外,举葬具,宴宾客,杂优乐,以为不敢俭薄。其亲病,先巫后医。
兴安州祠庙考一 通志州县志合载
[编辑]本州。〈按本州无附郭之县。〉
社稷坛 原在城西一里许。明万历十一年大水,坛废,改建于新城西官堰。三十三年,守道李天麟移置建庙,左八蜡庙三间,右致斋房三间,置赡庙地八亩。四十五年,守道吴愈以庙非制,命知州许尔忠改建,筑坛如式,设坛户守之。
皇清康熙六年,知州王章委吏目林正台移建于万
春堤之西,附建“八蜡庙” 三间,从旧制也。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城南门外。明知州郑福建,赡坛地三十一亩七分,岁征粮九石五斗一升。后移于新城南门外。万历四十五年,守道吴愈、知州许尔忠复改建,设坛户守之。
皇清康熙六年,知州王章与社稷坛并移置城内。旧
址
厉坛 在城东北。明成化十五年,知州郑福迁于东郭门外。万历十五年,知州许尔忠修葺。
皇清康熙六年,知州王章重建。
城隍庙 在州治东南。明洪武八年,建正殿。成化十五年,知州郑福建拜庭,并东西十二司及大门、重门。万历十一年,大水倾毁。十七年,知州高东光重建。十九年,百户郭经建“显祐坊。” 二十四年,守道李瑱、知州姚凤翔重修。郡人副使刘卿建寝宫,郡人屠治为《记》。三十七年,百户张心铭建壁门,刘卿复建“奠安社稷坊。”
皇清顺治十七年,重加修葺。康熙三十二年,大水颓。
坏,三十四年知州王希舜修之。
东岳庙 在城南二里。宋绍兴二年,宣抚使张浚重修,郡守王彦、西城,知县高楫董其役,承议郎金均、房镇抚使续觱为《记》。明洪武十一年重修,明末尽毁。
皇清顺治间,重建正殿、拜庭。康熙七年,复建乐楼。
关帝庙 在西津渡之南,与𢘆口镇之北者,皆古庙也。明洪武四年,设守御所,始建新庙于西门内。嘉靖四十年重修,即今西关之庙是也。八蜡庙 在州西二里,今废。
舜帝庙 在汉江北岸。明隆庆中建。正殿五间,大门、重门各三间,年久倾废。万历四十五年,守道吴愈、知州许尔忠重建。今庙后毁,惟存《许公碑记》。
忠惠王祠 ,祀唐刺史崔尧封也。庙在州城北牛山之巅。其在万春堤之南者,为王行祠,创建于宋,有元人二碑在焉。其一字多磨灭,中有可辨认者,有云“神之功绩,宋已刻石,嘉定五年重加封号。至正改元,辛巳十一月重修行祠” ,金州吏目康道积撰文,儒学学正徐汝一书丹,乡贡进士许应奇篆额。其一则兴元学正黄理仙所撰文也。明正德二年,知州王溥于万春堤之北首建“牛山行祠。” 兵火后,庙毁,香火不继。后总镇程福亮捐资修建,香火复振。
太公庙 总镇于奋起建。
王忠植祠 史称为宋太行义士。绍兴中知代州,统制河东忠义军马。金人围庆阳,宣抚副使胡世将檄忠植以所部救援,行次延安,为叛将赵惟清执送金人遇害。事闻,赠奉国军节度使,谥“节义。” 祠在城西,今不可考。
萧公庙 名伯轩,字兰芳,江西临江太阳州人也。宋咸淳间,以神道显于乡曲,奉为水神。元时其子祥叔死而有灵。永乐中,裔孙萧大任啖白石一拳,端坐而没。明文皇封英祐侯。庙在城西北,只神像一躯,相传元人所塑。
皇清顺治中重修,土人呼为“老官庙”焉。
“杨四将军庙 ” ,神名辉,令公杨继业之四子也。
“死于王事,庙食以报之。” 其在神滩者,古庙也。明崇祯元年,瑞藩分封就国汉中,舟经神滩,捐金重修。其在州城东西者,则诸商所建也。
药王庙 ,祀孙真人思邈。思邈尝采药往来山中,后人因立庙城西五里土阜之上以祀之。殿前黄杨一本,阴垂满院,相传已数百年矣。火神庙 先建庙于城隍庙之东,中塑女像,不知其所始,累岁回禄,遂于城西别建新庙,其神朱衣南面,俗呼“神官庙” 是也。
马神庙 ,祀天驷《房星》也。在城西郊关内。五瘟庙 在城隍庙东。
土地祠 :先是,城隍庙正殿左右有社令土地之像。康熙六年,知州王章守郡时,有神降乩云:“姓田字德,位上帝命为土地之神。” 遂建祠于城隍庙之东偏。
汉高祖庙 在城南三里,今久失其处。
郭少保祠 在城西,祀宋郭浩。浩以安抚使知金州,有惠政,卒于官,赠少保。其祠久废,今失其处。
汉“酂侯庙 ” 今久废,失其所。
唐王庙 凡二处,久废失其所。
三贤祠 在城南隅。祀明巡抚原杰、蓝章,少保洪锺。今久废。
刘公祠 在新城东门外。祀明守道刘致中,今久废。
忠烈祠 :在州治西。祀守道袁生芝、知州屈良贵、判官孙佳荫。今久废。
平利县
社稷坛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厉坛
城隍庙
东岳庙
关帝庙 以上在县内,俱未详方向。
女娲庙 在县东十五里女娲山。
洵阳县
社稷坛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厉坛
城隍庙
东岳庙
关帝庙 以上在县内,俱未详方向。
帝喾庙 在南山下
禹庙 ,在县东二百三十里。
汉高帝庙 在县南山下。
白河县
社稷坛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厉坛
城隍庙
关帝庙 以上在县内,俱未详方向。
紫阳县
社稷坛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厉坛
八蜡庙 按《县志》,“紫阳自创设县治以来,社稷、山川以及邑厉,向未筑坛,八蜡亦无庙,皆于东西郊外搭厂以祀。”
城隍庙 在县外东南隅。正殿三楹,献殿三楹,昭格坊一座,大门三间。
关帝庙 :在堡东门外。
东岳庙 在旧县东隅
元岳宫 在神峰山
真庆宫 在神峰山
火神庙 在城隍庙左
五瘟殿 :在火神庙右。康熙五年,知县朱允治同驻防游击徐基隆重修。
文昌阁 在旧县东隅,今废。训导袁逢年倡率重肖像于东门楼。
水府庙 在旧县南隅,今废。
杨四将军祠 一在巽桥石冈南,一建汉江南中宫滩之上。
原公祠 在县治西,今废。
罗侯祠 在城隍庙东隅。明嘉靖间,为知县罗珼建,今废。
遗爱祠 在县治西。明天启三年,为兴安州刺史冯珣、本县知县周宗懿、邓朝佐、戴文亨建,今废。
石泉县
社稷坛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厉坛
城隍庙
关帝庙
东岳庙 以上在县内,俱未详方向。
汉阴县
社稷坛 :在县西门外。春秋上戊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东隅,春秋上戊祭,厉坛 在县北门外。三月清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祭。
乡厉坛 凡二,一在县东三十五里,一在县西十五里。
城隍庙 在县治东。明成化年,徐铎创建。后焚。张鹏翱复建。
关帝庙 在县治东。明永乐年,知县王凯建。万历年,加封帝号。张启蒙、张鹏翱相继增修八蜡庙 明万历间,张启蒙建。春秋上戊祭。今庙废。
原公祠 祀大司马原杰。杰,山西阳城人,抚治郧阳,招集流移。明成化十五年,知县骆聪建祠于东门外,春秋上戊祭。今祠废祭存。。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