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54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四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五百四十一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四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四十一卷目录

 延安府部汇考一

  延安府建置沿革考

  延安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延安府星野考

职方典第五百四十一卷

延安府部汇考一

[编辑]

延安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府志合载

[编辑]

本府

春秋时,白翟所居。秦并天下,置上郡。汉高帝元年,更为翟国,寻仍为上郡。项羽以翟王董翳都高奴。东汉时,郡邑俱废。晋后属赫连勃勃。元魏灭赫连,以为统万镇。孝武置金明郡。宣武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置总管府。隋开皇中,府废,置延安郡。唐初,复为延州。天宝初,改延安郡。乾元初,复为延州。五代梁为忠义军。唐为彰武军。宋初因之。后改鄜延路,置沿边安抚经略使。元祐中为延安府。金皇统二年,于延安府置彰武军总管府。元改延安路。明洪武二年,复为延安府,领州三,县十六。

皇清因之。

肤施县:附郭。

春秋为白翟地。秦为上郡地。汉翟王董翳都高奴,即金明塞地。后为肤施县地,属上郡。东汉邑废。三国魏亦废。隋复置,属延安郡。唐属延州延安郡。五代梁属忠义郡。唐属彰武郡。宋熙宁五年,省丰林县为镇。金明县为砦,并入焉。属延安府。金属鄜延路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为肤施县。

皇清因之。顺治十四年,裁延安卫入焉。编户四里。

安塞县

秦为上郡高奴地。董翳为翟王,都此。汉为高奴县,属上郡。南北朝后魏为广洛县。隋改曰金明县,属延安郡。唐武德二年,析肤施县置北武州,以县属焉。贞观二年,县废,属延安郡。宋为敷政县及绥德军之安塞堡地。金为敷政县,属鄜延路。元为安塞县,以敷政县省入。明因之,隶延安府。

皇清因之,编户一里,实止八甲。

甘泉县

秦为上郡地。汉为雕阴地,属上郡。南北朝西魏为真川县,属神木郡。隋为临真县,属延安郡。大业初,省真川入焉。唐武德元年,析交洛之地,置伏陆县。天宝元年,更名甘泉,属鄜州。宋为临真县,属鄜延路。元仍为甘泉,寻省临真入焉。明因之,隶延安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里。

保安县

汉为上郡地。唐武德二年,置永安县,属北武州。贞观二年,州废,属延州。宋置保安军,属延安府。金大定二十一年,升为保安州,属鄜延路。元至元三年,降州为县。明因之,隶延安府。

皇清因之,编户一里,实止六甲。

安定县

宋为安定堡。元初升为安定县。至元元年,析置丹头县,四年并丹头入安定县。明因之隶延安府。按《县志》:春秋战国时羌戎杂处,至汉始属陇西郡,在唐则渭川西市贸马之所也。五代时沦于先零。至宋元丰中,筑安西城,属通远军。金大定中,改为定西县,属巩州,贞祐中,升为定西州,领西安、通西二县。元省二县入州,后因地震,改名安定州。元末为巩昌副总帅吕显所据。明洪武元年,徐达帅师至巩昌,显率众归附,改安定县。

皇清因之,编户九里,里止九甲。

宜川县

秦汉上郡地。南北朝西魏置汾州义川郡,后改为丹州,兼置义川郡。后周改为丹阳县。隋开皇初,郡废,改为义川县。大业初,县废,属延安郡。唐分置丹州,或为咸宁郡。宋太平兴国中,改为宜川县,属鄜州上洛郡。金为丹州刺史,领宜川县。元废丹州,以县属延安路。明因之,隶延安府。

皇清因之,编户四里。

清涧县

唐宽州旧垒。宋康定初,置为清涧城,属延安府。金置清涧县,属绥德州。元省绥平、怀宁二县入焉。明因之,隶延安府。

皇清因之,编户九里。

延长县

秦汉为肤施县地。南北朝后魏置广安县。西魏置延安县,又析置义乡县。隋大业初,省义乡县入延安,属延安郡。唐武德二年,以延安县置北连州,并置齐明、义乡二县以属之。贞观二年,州废,省义乡、齐明入焉。广德元年,更名延长,属延州。宋属延安府。金属鄜延路。元属延安路。明因之,隶延安府。

皇清因之,编户十一里,实止十里;里亦不全。

延川县

周春秋时为白翟地。秦为临河县地。汉属朔方郡。东汉省。南北朝西魏置文安县及文安郡。隋开皇初郡废,改文安曰延川,属延安郡。唐武德二年,置基州。贞观八年州废,以县属延州延安郡,宋属彰武军。熙宁八年,省延水县入焉,属延安府。金、元仍旧。明因之,隶延安府。

皇清因之,编户四里。

鄜州

周春秋为白翟地。秦属上郡。汉为鄜县,属左冯翊。南北朝后魏改为鄜州。后周改为敷州。隋大业初,罢州,改为鄜城郡。唐复为鄜州。天宝初,改为洛交郡。乾元初,复为鄜州。宋属永兴军路。金属鄜延路。元以洛交、直罗二县省入。明因之隶延安府领县三。按《州志》,《禹贡》为雍州之域。后汉属上郡。晋置杏城郡。后魏初置东秦州,改北华州。唐天宝初,改洛交郡,后置保大军节度。宋置康定军。金因之。元初复为鄜州。明因之。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三里。

雒川县

汉为左冯翊鄜县地。晋姚秦始置洛川县,取洛川水为名。南北朝后魏属北华州。西魏属敷州。隋属上郡。唐属鄜州洛交郡。宋属鄜延路。金属延安路鄜州。元至元四年,并鄜城入焉。明因之,隶延安府鄜州按《县志》,“三代时属雍州,汉左冯翊翟道县地,渠搜中部都尉治此。后魏置敷城县,属北华州,西魏复曰内部。后” 周属敷州。唐复改中部县,置坊州。五代名圁州。元废坊州,以县属鄜州。明仍为洛川县。

皇清因之,编户九里。

中部县

汉为左冯翊翟道县地,渠搜中部都尉治此。晋姚秦始置中部郡。南北朝后魏更置中部县。西魏改曰内部。隋属上郡。唐复改中部县置坊州。宋仍旧。元废坊州,以县属鄜州。明因之,隶延安府鄜州。

皇清因之,编户一里。

宜君县

汉为左冯翊祋祤县地。晋苻坚置宜君护军。南北朝、后魏改为宜君县,及置宜君郡。隋开皇初,郡废为宜州,属京兆郡。唐贞观十七年,州县俱废。二十年,复置县,属雍州。永徽二年,县废。龙朔二年,复置,属坊州。天宝十二载,析置升平县。宋熙宁五年,省升平县为镇入焉。金属鄜延路坊州。元至元四年,废坊州,以县属鄜州。明因之,隶延安府鄜州。

皇清因之,编户一里,实止九甲。

绥德州

秦为上郡地。汉置雕阴县,属上郡。晋为赫连勃勃所据。南北朝后魏置上郡。西魏置安宁州,兼置绥州。隋初郡废。大业初,改为上州,寻改为雕阴郡。唐初,为绥州。天宝初,改上郡。乾元初,复为绥州。宋太平兴国十年,没于西夏。治平四年收复。熙宁二年,改为绥德城。元符二年,置绥德军,属延安府。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绥德州,属鄜延路。” 元至元四年,并义合、绥德二县入焉。明因之,隶延安府。领县一:

皇清因之,编户七里。康熙十六年,裁绥德卫入焉。

米脂县

宋初为延川县米脂川,宝元元年,置米脂砦。元丰三年,改砦为城,属绥德军。金升为米脂县,属绥德州。元省嗣武、克戎二城入焉。明因之,隶延安府绥德州按《县志》,“周属并州,春秋时白翟所居。战国为魏地,秦汉属上郡,三国属魏,晋为赫连勃勃所有。宋哲宗元符二年,隶绥德。金元仍旧。明正统中,绥德而外,米脂鱼” 河地几三百里。迨成化九年,都御史余子俊城榆林。后复隶绥德

皇清因之,编户五里。

葭州

秦为上郡北地。汉惠帝五年,置圁阴县,属西河。

考证

郡。南北朝后魏属开光郡。后周置中乡县,属真乡郡,兼置银州。隋开皇初,废真乡郡为真乡县、开光郡为开光县。大业初,改银州为儒林县,俱属雕阴郡。唐贞观二年,析儒林、真乡置银州。天宝初改为银川郡。属关内道。五代为西夏所有。宋熙宁三年收复,寻弃不守。元丰四年收复。五年,即永乐川筑新城,名“银川砦” ,寻没于夏。崇宁四年收复,仍为银州。五年,废州为银川城。金初,属河东路汾州。大定二十年,升为晋宁州。二十四年,改为葭州。兴定二年,改属延安府。元至元六年,并通秦、弥川、葭芦三砦入州。明为葭州,隶延安府。领县三:

皇清因之,编户三里。

吴堡县

唐为石州定湖县地。宋元丰五年,置吴堡砦。金改为吴堡县。元初省,寻复置。明因之,隶延安府葭州。

皇清因之,编户止六甲。

神木县

秦以前,为上郡之北境。汉为西河、五原二郡地。后周为银、胜二州地,属雕阴郡。隋仍旧。唐开元十二年,析胜州榆林郡之连谷、银城,置“鄜州新秦” 于都督府。开元十四年,州废。天宝元年,复置。宋为新秦郡。神木砦。金兴定元年,罢军为神木寨。元至元六年,升为神木县,属葭州。明洪武六年省,十四年,复置,隶延安府葭州。

皇清因之,编户三里三分。

府谷县

汉为太原郡地。唐置府谷镇,属麟州。五代唐升为府谷县,后建为府州。汉升为永安军。宋崇宁元年,改为靖康军。政和五年,赐名荣河郡保城军,置麟府路。元初,置府州。至元六年,改为府谷县,属葭州。明洪武六年省,十四年复置,隶延安府葭州。

皇清因之,编户四里。

延安府疆域考     府县志合载

[编辑]

延安府疆域图

延安府疆域图

延安府南图

延安府南图

延安府北图

延安府北图

本府

东六百五十里,至山西石州界。

西五百里至庆阳府合水县界。

南五百五十里,至西安府同官县界。

北五百里至沙漠界

西南七百四十里,至省城。

东北六百二十里至榆林,二千二百里至。

京师

延袤二千二百馀里

肤施县

肤施,附邑也。东六十五里至延长界,一百五十里至延长县,二百里至延川县。

西四十里至安塞界

南“四十五里至甘泉界,九十里至甘泉县,一百八十里至《鄜州》。”

北三十里至安塞界,一百九十里至安定县,东南二百八十里至宜川县。

西南至宜君县

东北四百里至绥德州,五百里至府谷县,西北四十里至安塞县,二百四十里至保安县。安塞县。

府西北四十里为安塞,东三十里至肤施界,三十里至安定界。

西三百里至庆阳界

南二十里至肤施界

北九十里至保安界

西南三百里至鄜州界

东北至安定县

延袤三百馀里

甘泉县

府西南为甘泉。东一百七十里至宜川界,西四十里至安塞洛河川。

南:四十五里至鄜州界。

北四十里至肤施界

东南至鄜州

保安县

府西北一百八十里为保安,东一百三十里至安塞界,一百八十里至安塞县。

西九十里至庆阳界,五百里至庆阳府。

南七十里至安塞界,三百里至甘泉县。

北一百二十里至靖边界,一百九十里至靖边营。

延袤三百里

安定县

府北一百九十里为安定,东七十里至清涧界,一百里至会宁界。

西一百里至狄道界,一百二十里至龙州堡界,南九十里至肤施界,一千二百里至省城,北一百二十里至绥德界,一百二十里至金县界。

东南一百六十里,至通渭县。

西南二百里,至渭源县。

东北六百里,至会宁县迭烈巡检司三千六百。

六十里至

京师

西北二百四十里,至兰州。

宜川县

府东南二百八十里为宜川,东一百一十里至黄河。

西八十里至甘泉界

南:九十里至韩城界,一百里至洛川界。

北一百六十里至延长界。

西南至中部县

清涧县

府北二百五十里为“清涧” ,东一百六十里至山西石楼县界。

西四十五里至安定界

南四十五里至延川界

北一百二十五里至绥德界。

东南至延川县

东北至米脂县

延袤三百九十里

延长县

“府东为延长” ,“东至” 无考。

西一百五十里至肤施县。

南四十里至甘泉临镇

北七十里至延川文安驿。

西南至雒川县

东北至吴堡县

西北至清涧县

延川县

府东一百九十里为延川,东七十里至黄河,一百三十里至山西永和县。

西九十五里至延长界

南二百里至宜川界,二百三十里至宜川县,北十五里至清涧界,六十里至清涧县,四百四十里至榆林镇。

东南一百九十里,至山西大宁县。

西南一百二十里至延长县,三百七十里至鄜州,九百二十里至省城。

东北一百七十里,至山西石楼县,二千一百七十四里,至

京师

西北一百四十里至安定县。

延袤约三百里

鄜州

府南一百八十里为《鄜州》,东三十里至雒川界,六十里至《雒川县》。

西一百七十里至庆阳府合水界,二百九十里至合水县。

南八十五里至中部界,一百四十里至中部县,五百五十里至省城。

北四十五里至甘泉界

东北九十里至宜川界,一百八十里至宜川县,二千五百里至

京师

西北一百五十里至安塞界,二百二十里至安塞县。

东西广二百里

南北袤一百三十里

雒川县。按:“以下三县属鄜州。”

州南二百四十里为雒川,东一百三十里至韩城麻线岭铺界。

西:三十里至鄜州厢西铺界,六十里至鄜州,六十里至中部界。

南三十里至“中部交口铺界,一百四十里至白水,一百四十里至澄城界,五百四十里至省城,北九十里至宜川石家铺界。”

东南至宜川县

东北二千七百里至

京师

中部县

州南为中部,东三十五里至雒川交口。

西二十里至宜君界长墙。

南二十五里至宜君五交河。

北六十里至鄜州会桃沟,一百四十里至鄜州,东北至宜川县。

宜君县

州东南三百六十里为宜君,东七十五里至雒川界。

西一百七十里至庆阳府环县界。

南:“六十里至同官界。”

北四十里至中部界,二百一十里至鄜州绥德州。

府东北三百六十里为绥德,东一百二十里至黄河。

西二十里至米脂界石家湾。

南二十里至清涧界新安铺。

北:二十里至米脂界“二十里铺。”

米脂县:按:本县属“绥德州。”

州“东北为米脂,东五十里至葭州界陈家岔” ,一百二十里至葭州。

西五十里至绥德沙滩坪,二百里至安定县,南五十里至绥德界,八十里至绥德州。

北九十里至鱼河堡,四百五十里至龙坑。葭州。

府东北五百八十里为葭州。东城临黄河,即山西临县界。

西一百馀里至米脂界

南九十里至吴堡界

北一百二十里至神木界。

吴堡县:按:“以下三县属葭州。”

州“东北为吴堡。” “东至” 无考。

西至绥德州

南至延川县

北一百八十里至葭州

神木县

州东北为神木。东至府谷县。

西至米脂县

南,一百二十里至葭州界。

西南三百里至葭州

府谷县

州东北为府谷。东至黄河。

西至神木县

南至葭州界

北至榆林镇界

西南五百里至葭州

形胜附

[编辑]

本府。肤施县附郭。

《寰宇记》:“其城据山,四面甚险。”

《图经》
西北长城因河为塞洛水之交三川所会

[编辑]

《宋王庶传》,“延安为五路咽喉。”

《元旧志》:“三城鼎峙,秦地要区。”

《绥德学记》:“襟带关陕,控制灵夏。”

安塞县 按《通志》:“长城为依延水环拱,当银夏之冲,为金明巨镇。”

《甘泉县 》“枕山环洛,鄜延冲要。”

保安县 “襟山带水,岭冈重叠,三秦咽喉,边陲要地。”

安定县 。按《通志》:冈峦迤逦,河涧环流,北控金城,南连德顺,西通陇右,东接会州。《巩郡志》:“山河环绕,翠𪩘屏拱,河水环澜,为西塞之要径。” 胡瑞诗:“山围四面分宾主 。” 《修城记》:“溪山倍于川原,土瘠产啬。”

宜川县 “东据黄河,南扼孟门,峻岭广阜,名胜要区。”

清涧县 东据黄河,西绕黑水、钟楼、官山,前后耸峙,为延安扼要之地 。冈岭重叠,谿谷深阻,左可致河东之粟,右可固延安之势,北可控沙漠之地,屹为麟、延之冲。旧《志》:前河后塞,左涧右隘,主草冈而食清流,形胜之地也。

延长县 北倚山势为城,南凭延水为池,岭峪险厄,屹然岩邑。

《延川县 》“依山为城,东北临壑,屹然岩邑,古今饷道 ,延水襟带,层峦叠翠。”

鄜州 山峙水环,城当冲要,延州襟喉之地。“四山雄峙,三川纡回,被山带河,五路咽喉。连西夏而控延、朔,腋黄河而屏华、岳。居三秦上游,为北门锁钥。”

雒川县 山城天堑,据险成雄,为鄜延冲路。中部县 北据桥山,南环沮水,屹然《鄜延》门户。宜君县 城据山岩,路当冲要。

绥德州 黄河在东,长城在北。前倚雕山,后连理水,用武之地。襟带关陜,控制灵夏,实为用武之地。

米脂县 形据山川,境连沙漠,为延、绥咽喉之地。前对文屏,后倚烟洞,左黄河,右银水,北连榆林,南通关陕,虽极冲烦,亦为经远之要地。“葭州 乱山回绕,川水夹流,崎岖险阻,边方用武之地。”

吴堡县 因黄河为池,据西山为城,边陲负险之地。

神木县 东阻黄河,北控沙漠,山谿险隘,延州保障之地。

府谷县 境接沙漠,势据黄河,延安之藩篱。

延安府星野考        府志

[编辑]

府属总

《史记天官书》:“东井、舆鬼,雍州之分野。”

《天文志》:“斗一至四为魁,魁一星曰天枢,天巿垣西列十一星,其第六星曰秦女十二星,周东南北二星曰秦五车五星,其次舍在毕。西北一星主秦。”

《汉书地理志》:“自井十度至柳三度为鹑首,于辰在未,为延之分野。”

《晋天文志》:“自东井十六度至柳八度,为鹑首,于辰在未,为秦之分野。”按:二说分度微异,故并存之。《唐·天文志》:“鹑火、实沈,以负两海,主于华山太白位。”

《寰宇记》:“北方水位,自河曲黄甫川西经榆林至宁夏镇,又西经兰州逾河至嘉峪关四千馀里,得水位之半。”

神枢清野安定县,属营室一度,取《天文玉历森罗纪》内躔次为正。

《清涧县志》,清属古上郡,地,在雍州之域。考《通志》,当为“井鬼” 之次。

《鄜州志》:“鄜地应在井鬼之分,鹑首之次。”

《雒川县志》:“雒隶上郡,井鬼分野,入尾十度。” 《宜君县志》:“宜为《禹贡》雍州之域” ,天文井鬼分野。《绥德州志》:“绥当天文东井十三度。” 又云:“入尾十度。”

《米脂县志》:米当天文东井十三度,又云入尾十度。按“《馀州县分野》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