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54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四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五百四十二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四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四十二卷目录

 延安府部汇考二

  延安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五百四十二卷

延安府部汇考二[编辑]

延安府山川考一       府志[编辑]

本府。肤施县附郭。

碧簪山 在府城北一十里。形尖如碧簪,高可数百丈。一名虎头山。

凤凰山 在城西。山凌汉插霄,雉堞巍然,为郡山首。上有镇西楼,范文正建,残碑犹存。今重修。云梯山 ,一名“云梦” ,在北关儒学内。

笔架山 :在府学之东。

《太和山 》又名“莲华峰” ,在清凉山之巅。

亚支山 :在城南四十里。亚于支山者,故名。又俗名野猪山。

“三台山 ” ,在城南大通寺上。

卧虎山 :在城南十里,以形似名焉。

两川口 在城西三十里。自保安来,至此两水合流入延水。

神龙泉 :在城西北五里,石罅中涌出。下有牧马场,饮此多产骏马。

不流泉 在城东十里。清而不流,汲之不竭,故名。

杏子河 又曰“南河” ,自甘泉界经亚支山向北流,至郡城之角嘉岭山下入延水。

“杜甫川 ” ,在城西南,子美居此,故名。

黄河 在府城东北,流经宜川、延川二县境。烂骨泉 在清凉山,传樵子观仙棋烂骨处,定泉, 在东关城下,尸毘割肤疗之,故名。鹫峰泉, 在清凉山下,清洌可爱。

龙耳泉 在城南三台山下。

“惠民泉 ” :在南门瓮城内。

石油泉 :在城南二十五里。

景致附

“曲磴凌霄 。” 清凉山之“石路盘折。望若悬空。幽崖滴翠 。悬崖楼阁。层次嶙峋。”

《寒泉漾月 》崖畔有悬楼凿隙,下汲泉水,月色荡漾。

古塔,屯云 山顶有石塔高耸,而烟雾常聚,危栏凭旭 ,殿阁层次皆有古木危栏,可凭望远。

《邃洞藏秋 》,凿石为洞,深邃而幽。四季如秋,穹阁观澜 ,危楼高阁。下临延水,潺湲如带,遥望可观。

《晚山开霁 》,四面环山,烟雨常合,晚霞霁景,则青翠可挹。

空中楼阁 ,飞檐危栏,层次玲珑,故榜其阁上。海上蓬壶 山耸峙于上,水流其下,望之若海外仙山。

安塞县

凤凰山 :在城南门外二里。

摩云山 :在城西川六十里。

墨台山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洛河川。石门山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两山壁立如门,《洛水》经下。

金龙山 在城南门外,一名“龙吟山” ,为南寺主峰,与天泽山相连。宋置金明砦于此。

女洛峪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五里。相传室女坐化,今有寺存。

芦关岭 :在城北一百五十里。

翟王泉 ,在城南山凹,俗传“水出则冲县” ,今埋之。

景致附

《山寺晚钟 》在南门外。古寺洪钟,响闻数里。河流春涨 ,延水环城,淜湃之势,足耸观瞻。《金龙暮雨 》金龙在县南郊,为南寺主山,逢雨霁云收,则青翠插天。

《石凤晓烟 》即凤凰山。石翼如凤,日初出,烟霭浮空。

甘泉县

太和山 在城西南五里。洛水经其下。

云阳山 荒。《史循蜚纪》“云阳帝都此。”

麻洞川水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南流临镇城下,过宜川云岩,经汾川于石堡砦,下流入黄河。

景致附

甘泉美水 在城西南五里许。有泉涌流,飞瀑丈馀。传炀帝游猎至此,饮之,其味甚甘。后县治以“甘泉” 名。

《洛涨秋声 》,即洛河。由保安安塞大川而下注,经县治西门外,至秋则波浪触天,响声甚奇。《神林晚照 》,城内伏陆山上,层次嶙峋,斜阳度影,更觉可观。

《麻川映月 》即城东之麻洞川。平川旷野,月色照临,则水天一色。

《白马双峰 》近城有白马天神庙,立于山巅,两峰夹立,可以俯观旷远。

《黑龙独秀 》一山高耸秀出,有黑龙神祠。“东岳嵯峨 ” ,在城东,峰峦叠翠。

《太和耸峙 》在城西南三里太和山。高耸孤立,俯视群峰,庙宇嶙嶒,称一方名胜。

保安县

三台山 在城南四十里。山从川起,三峰高耸并峙。

马头山 在城东九十里,形似马头,山高谷深,松柏耸翠,上有元帝行宫。

金鼎山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洛水中央,四面无依,兀然孤起,高广各数丈馀。勒石为垛,穿石为门,可以避乱。

东川水 ,从园林驿下至安塞,与延水合。阿姑泉 ,在城北,何氏女化为神。岩下有清泉,凡祈嗣者祷饮泉水即应。

洛水 按《县志》“在城西金汤城下,流入鄜州,直入黄河。”

景致附

《关山雾雨 》,县治西隅之“关山沟” ,早有青雾,即雨。

《西阳晚照 》,县西城上建一楼,与西阳沟对。当日暮时,斜阳晖映,楼上有光,如日之初出,响崖应声 。城东川在大路之南,石崖崔嵬,随呼随应,鼓吹齐鸣,其应更奇。

石井有水 ,“城西南有石山突起,四面皆石崖,无土,顶上有井,水味甘而洁。”

安定县

凤翼山 城之王山

文昌山 在城东关外,上有文昌阁。

杨家山 在城三里。翠𪩘环屏,上有古塔。泰重岭 在城西三十里。高耸插天,晨起云雾缭绕。

凤凰山 按《县志》:“在城东五里。” 山起自马苑,回翔而来集,若凤飞然,故名。一名照城山,以在城东相照映故也。

西岩山 :在城西二里。其山亦起自马苑,蜿蜒数百里,与凤凰山对峙。两山排闼,邑中诸山之纲纪也。

兴云山 :在城东北五里。

青岚峪 在城东三十里。其山多岚气,常青。南安山 在城南一里许,自蜀延袤千里止此。山顶旧有东岳庙,故俗名“庙坡” ,此县之主山也。其麓,县置义冢在焉。

温泉山 :在城东南七十里。山形峻拔,有温泉焉。

香泉峪 ,在城西五十里。其峪出泉甚甘,亦一山水佳处也。

胡麻岭 在城西八十里。世传张骞开西域,携胡麻种归过此,至今山多野胡麻,其山自临洮起伏而来,《甘河》水发源于此。

双峪岭 :在城南五十里。

北乱山 在城北八十里。峦嶂层出,北亘黄河,如乱峰然。永乐间,此山出龙马山,氓莫氏献于朝,遂赐山为牧地,今则军民群牧之矣。

大柏林 :在城北三十里。

锦鸡原 在城西四十里。

东河 在城东门外,其水若发源于麻子川,环流城之东北,合西河。

西河 在城西门外,发源甸子川,其味甘,合流三百里至靖虏入黄河。二河盖邑中诸水之纲纪也。

瑞麦川 :在城西北四十里。尝产瑞麦,俗名“好麦川。”

甸子川 :在城西四十五里。物产盛于他里,贸易丛集。

煖河 ,在城西五十里。寒冰尽合,此水不凝,鱼虾生焉,俗呼“横河。”

得罗川 :在城西南二十里。土脉肥饶。

乌龙川 在甸子川东。昔有乌龙见于此。

五冢川 在城东北二十五里。有冢五。

麻子川 :在城南四十里。其水苦。

关川 ,在城北八十里。西通兰州,北通靖虏,入黄河。

北岔双泉 :在城东南四十里,方百里,水皆苦,此泉独甘。

景致附

《凤岭屯霞 城内》凤翼山岭,日暮时烟云缭绕,霞光灿烂。

花岩《耸秀 》:在城东七十里,石崖悬空,玲珑如花。

宜川县

《蟒头山 》:去城一百八十里。山拔起如蟒头,人曾于迅雷浓雾中隐见天龙。每春暮,桃花与松柏之色相错。

八郎山 在城南九十里,与韩城分界,峻冠万山。有庙祀“八郎神。” 顺治五年,妖兵盘据于此,即平。

寿峰 :在城东八十里,极为奇险。

牡丹原 在秋林镇东山上,其花满山,土人采以为薪。

凤翅山 在城东南五里,以形似名。每朝烟至,日高方散。八景中《凤翅朝烟》是也。

七郎山 ,城主山也。上有石洞,门临以达观楼,传为杨七郎屯兵处。

虎头山 在城河北,二川会于其下。八景中《虎头夜月》是也。

文峰山 在南城外。上有大砖塔,举人刘子诚建。

高山 :在城北九十里。耸峙特立,俯视群山,上有古石砦。

仕望川 在城西四十里。自甘泉境流来,过平路堡,与银川、金川俱会入黄河。

白水川 在白水里,以水色偏白名。流入黄河中,有小蟹,少黄。

河清川 在河清里。自韩城朱砂岭来,入黄河。圣惠泉 在县凤翅山之浑王庙内。深止二三丈,龙常吸水于其中,旱祷必应,且能疗疾。邑人常饮之。

石台泉 在凤翅山之大佛阁右,水至甘洌。“莲池 ” 在城隍庙右旧学址内。

景致附

《圣水垂虹 》在浑王庙内。有圣惠泉,龙常吸水于其中,祥光辉映。

《云岩叠翠 》云岩镇西有山曰“云岩” ,秀峦层叠,宛如画景。

《凤翅晨烟 》在东城外凤翅山,每朝烟至日中方散。

《虎头夜月 》在城外河东之虎头山,二川会于其下,夜则冰轮相映,景色最佳。

《丹岭秋容 》在城外七郎山,为古丹州治,故称“丹岭。” 其山苍松翠色,秋晴可掬。

《莲池春涨 》在城隍庙右旧学址。内有池水淋溢,春色媚人。

石台钟声 在凤翅山大佛阁,古以石为台,悬钟叩之,声闻最远。

仙观水色 在城西五十里,有甘泉观,传有二道自此仙去,迄今水色霭浮。

清涧县

烽台山 在城东二百步。上有烽墩,故名。“钟楼山 ” 在城南一百步,其高数百尺,崔巍前峙。旧建钟楼,今遗址犹存。

东峰山 在城东一百步,清邑第一名境。虎头山 ,按《县志》在城南二里官道之西。小官山 在城西五十里。延安自清化、永平过此山,由怀宁田庄达绥德古路

石桥山 :在城东六十里。

苜蓿岭 在城东二十里。

黑龙原 :在城东南三十里。

官厅原 在城东北三里。

石臼原 在城东南六十里。

怀宁河 源自安定县柏山寺下,经县北八十五里,东流入无定河中。

黄河 :在城东一百里。

黑水河 自安定界来,北去县百里,流入怀宁河。

《小吕梁 》在城南四十里张家湾,以水势似之,张宪使刻于崖石。

景致附

文昌春旸 俗传为吕显忠将台,今祠文昌。涧水绕麓,古柏参天,《春明》更觉奇媚。

《草场冬雪 》古建宽州土城犹存,宋时积草于此。县治枕山,雪景极佳。

《东峰晴空 》,山不甚高,颇平衍。上有禅林,清山第一名胜。雨霁天青,畅人心目。

钟冈“皓月 ” 旧建钟楼以节晨昏,尚存遗址。秋宵月明,四望一色,为城南第一佳境。

《佛岩凉夏 》高岩数十仞,涧水潆其下,名“清凉岩。”

《济桥霜天 》普济桥在城南,为乌延达冲。鸡声残月人迹塞,霜至秋深,旅况凄然。

石台壁立 ,石台天成。相传宋僧王嵩寓此,后建观音洞。壁立千寻,为清山水口。

《官山奇耸 》。山当往来官道上,建祠,万山旋绕,二水襟裾,景之奇绝者。

《笔山远眺 》二峰列峙,形如笔架,为县治之右臂。春深树茂,掩映古寺,爽气可挹。

无定洪涛 ,汇众水而泻于黄河。湍急沙流,浅深不定,风起,吼声如雷。一名《圁水》。

延长县

盘龙山 在城西四十里平青铺,临崖突起,延水经其下。

石跋山 :在城南五十里。有寺。

凤凰岭 在城东三十里,山势若凤胫,延水西绕,形势逶迤。里称“前凤岭、后鸡川。”

交口川 在城东北四十里旧独战山下,东入黄河。

安沟河 在城南三十里。自坌口经安沟,由枣林流入黄河。

延川县

东峰山 在城东,一名“太和山。”

禅梯岭 :在城西七十里。系县地扼吭要口,中有石洞。

永平川 ,在延川西八十里。

站川 由文安驿流入延川县河归黄河。“县河 ” 由县城外流入黄河。

鄜州

高奴山 按县志,在城南一里。《史记》:“项王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

小山 在城西一百五十里,取淮南“丛桂” 之义。御史郑本立有诗。

开元坡 在城北一里。唐韦庄诗:“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

龙尾坡 在城东十里。盘旋状类龙尾,故名。“大奇原 ” 在城西北五里。

子午岭 :在城西二百里。

柳池原 在城西五十里。

杨圈原 在城西三十里。

相里原 在城南二十里。

四仙原 :在城南七十里。

交道原 在城东二十里。

儒子原 在城东三十里。

郝家原 在城北三十里。

赵家原 在城北五十里。

河上原 在城西二百里。山有石洞,知州潘愚刻“天险” 二字。御史郑本立有诗。

落云石 在城北十里,郎中陈棐有铭:“就下而安,临流而洁,屹然无倚,万夫之杰。”

大石崖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陈棐题“飞翠流红” ,提学井济题“堆琼漱玉” ,皆大书刻崖。

《牛武》川 水,自牛武城东来,入于洛。

采铜川 其地产自然铜水,东注入洛。

火焰沟 在城南百步

丘家沟 州人御史丘野所居,因以名焉。水西来入洛,在城西北三里。

沙飞沟 :在城南十里。

会道沟 ,去城八十里。

温泉 在城南一里,其水冬温。

云湫 在城西北十五里。祈雨多应。

《龙湫 》,离城七十里有巨湫,周围数里,多蒲苇,人传龙常在其下。

景致附

开元白松 北关山坡,唐建古寺,内有白松参天。

《玉女垂杨 》在山城中。阿师崖出石泉,传清水可照玉女洗盆。旁垂杨影,题咏甚多。

《圣佛晚照 》在城东门外山阿,名“圣佛峪。” 斜阳将没,则日色与水光相荡漾。

《柏山秋声 》在直罗川西,唐建古寺内。古柏参天,苍古奇怪,四时如秋风,吹其叶则淅沥有声。《雒川县》。

灯高山 ,在城南七十里。传翟王饮马于洛浒。

视山灯为度

大石山 ,在城北十里,上有“刘光禄茔。”

白起山 在城北二十里。秦白起屯兵于此,上有家庙,为邑之祖山。

杜二山 在城北四十里。秦杜将军屯兵处。高山 在城北五十里,一名大乘山,又名五峰岭。上有唐建古寺。

朱砂神岭 在城东一百五十里,通韩城道。望观岭 在城南一百三十里。

武帝谷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

黄梁谷 ,在城南七十里。

九郎原 在城西南八里许。淳化间,建九郎庙,土人遇旱潦祷于此。

“开抚川 ” ,在洛川北五十里。

盘夹川 ,在洛川东七十里。

圁川水 ,在城西三十里,古县名。

黄连河 在城南七十里。古出黄连,地迹犹存。石门河 在城南八十里,有晋王潭,其深莫测。柏林泉 在城南七十里,多古柏,故名。

五眼泉 :在城南七十里。

不溢池 在城南一百三十里望观岭上。五龙河 ,在城东南八十里。

仙宫河 :在城南四十里。即仙姑女姊妹三人经过处。

聿津河 :在城南一百一十里。

厢西河 在城西二十里至三十里,鄜州界。领前河 ,在城西六十里,东有翠云观。

上堡河 :在城西六十里。有白云观。

阿师崖川 ,在城东一百三十里,界韩城,阿师悟真于此。上有洞,阿师遗迹犹存。

石堡川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出韩城界。日城桥川 ,在城东四十里。

青龙泉 :在城南五十里。

灵泉 :在城北二十里。

石家泉 :在城北二十里。

煖泉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泉出山岭。

青泉 在城西五十里

景致附

《西郊莲馥 》:在西门外三里,有莲池,其花甚盛,夏则香闻数里,今池涸。

仙石松花 :即烂柯山古松,婆娑生于石上。每发科第,则吐花以兆瑞。

中部县

龙荣山 在城西四里。元王九皋筑砦于上,故址犹存。

白石山 :在城西六十里。其色白,故名。

双钟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形如覆钟,峻秀屹立。

华盖山 在桥山后,三峰秀丽,势如长盖,世传为华盖。

印台山 :在城东二里。其形如印。

龙首山 在城东十五里,即黄帝龙驭之首山。龟山 在城东二里,其形如龟,吸饮河水。三凤冈 在城西北七十里。世传古逸人隐于此,岩间石刻犹存。

骆驼冈 在城西百里,其形如驼。因兵变,土人筑砦于岭。

云霞岭 在城东十五里。龙湾晓雾起于此。石马岭 在城东南二十里。晋公子重耳卜居于其下。

隋后岭 在城西北六十里。

衙岭 在城南二里。《壁经》所载“沮水经衙岭” ,即此。

凤岭 在城西郭外。世传轩辕截嶰谷竹成律吕,凤鸣于此。

黄花谷 在城西郭外

龙首川 ,在城东十五里。沮水经此,至户扃入于洛。

淤泥河 在城北二十五里。发源隋后岭下,东流至龙首川,与沮水合。

卜萄河 在城北六十里。三川河自西北来,经此川东流至交口,与洛合。

滴珠泉 在城西南一里石岩下,滴水如珠,旧名黄花泉,御史唐琦改名“滴珠。”

黄花泉 在城西南一里。泉之西岸,黄花如金,旧与滴珠泉溷名,御史唐琦改“滴珠泉” ,而黄花泉始传其名。

柳枯泉 在城南五里,沸出悬流,旁多丛柳。每至秋风叶落,随流漂扬。

沮水 ,在城南门外,源发子午岭二百里,东南入于洛。

考证

上善泉 在城东北二里,唐坊州。无井,刺史崔骈引此泉入,以资日给,民甚感之。

飞来泉 在城东南三里,一名“东移” ,其味如扬子江水,有石碣立其上。

寒氿泉 在城西十里。水从地涌,深渊不穷,大树重阴,夏生寒风,有冽氿泉,故得名。

东义泉 :在城东南二十里。水从石出,冬绿,草蒂生,内有奇异水族。

虎圈潭 :在城西北七十里。

白马潭 :在城东南十里。

景致附

《桥山夜月 》桥山高耸,古柏密布山藤,夜月映之,如荇藻涵水中,幽景奇绝。

《沮水秋风 》,沮上多佳木。秋风至,红叶刀刀,下浮水面。念伊人者,有在水一方之思。

《龙湾晓雾 》龙首,传为轩辕龙驭之首。山晨必吐雾,瑞色射人目。

《凤岭春烟 》凤凰山逼邑城,烟浮其上,霭霭缭绕,久而不散。

《南峪黄花 》,黄花峪有滴珠泉,水滴下皆如花。《北桥净雪 》,北桥有石,大雪霏霏,石上如帚扫弗凝。

《汉武仙台 》祈仙台,汉武所筑。登其上,诸山咸拱,秃柏环立,凛凛不可久留。

《桥陵古柏 》,柏多轩辕。手植老干凌霄。似虬龙盘。空中鳞甲走动,风雨更奇。

宜君县

龙尾山 :在城西五里。

秦山 在城南九十里。山势绵亘西安界,传秦王田猎于此。

龟山 在城西,形似龟。

龙头山 在城南

高脊岭 :在城西南七十里。

三井岭 在城东南五里。

石龙岩 在城西三十里。石上有龙形。

仙官岩 :在城西北六十里。

烽火原 在城南五里。夜间望之,如明月照映。《艺文志》云:“烽火原中夜月明。” 亦县中一景也。兰芝谷 在城西十里,多产芝草,芬馥袭人。慈乌水 在城西四十里,源自分水岭,流入本县界。

五交河 源出县之西北,东流至中部十五里,因五水交合得名。行二十里,抵十二盘,入于洛。姚渠川水 ,在城西七十里。

雷声沟水 :在城东三十里。

哭泉 在城南三十里。传孟姜女送夫衣经此,渴甚,仰哭泉涌。

瀑布泉 :在城西五十里。

绥德州

凤凰山 :在城东四十里。相传有凤集此,又名凤宿岭。

文屏山 一名“二郎山。” 在关城之南。绿树蓊蔚,峰峦罗列如屏,故名。

合龙山 :在城西五里。

五虎峰 在城西北

香炉峰 :在城东南十五里。

定仙岭 在城东南七十里。《武经》以为行兵要路。金大定中,置第二将营。

虎儿焉 在城东八十里。

无定河 ,《地舆志》云:“源出沙漠,由榆塞经米脂、绥德而势益大,东至清涧境入黄河。”

龙泉 在城东三里无定河东岸。其泉从石龙口中流出,可以溉地。

通惠泉 按《州志》:“在城西𬮱阇中,引理水以备急用者。” 今废。

米脂县

张家山 在城东五里

石佛山 :在城东七十里。

相连山 :在城西八十里。

马湖谷 在城西五十里。

大理河 ,源出沙漠,经绥德、米脂,入无定河。宋种谔《复绥德州》,“夜渡大理水” 是也。

抚宁谷水 :在城西六十里。

拂岔沟水 :在城南四十里。

磨石沟水 :在城西八十里。

背干川 在城北三十里。自葭州来,流入无定河。

龙河泉 :在城南二里。

小河 ,按《县志》曰“流金,邑人资汲,西流入银葭州。”

凤凰山 :在城北八十里,南凭黄河,山高数百。

仞盛夏如暮春

塔儿山 :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上有小塔,故名。

麻椿山 :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

第一峰 在城北五里,高出群峰。

狮子岩 在城南三里

万户谷 在城南八十里。

葭芦川 在西城下

开光川 :在城北一百里。

月宾泉 在城北郭外迤西一里许,有泉自半山石崖罅出,清洌而甘。明弘治间,河南道许复斋来守,名曰“官泉。” 又菊野郭廷珪来守,名曰“月宾。”

神泉 在州十里许,一线清流自山后出,少越数武清泉洌出者难以数计。

黑龙潭 :在城西北三十里,遇旱祷雨有应。“盐沟 ” ,在城北八十里,地出盐泥,东距黄河,西抵沙漠,为州北要区。

吴堡县

火烧山 :在城北十里。

神木县

虎头山 :在城东南一里。

驼儿山 :在城西南十里。

《了高山 》,在城东一百步。

府谷县

梁家山 在清水堡东五十里。

古城山 :在清水堡南一里。

瓦窑山 :在清水堡西一里。

班家岭 在城西一百里。

石山《梁 》在清水堡北三十里。

《府志》
未详山川
[编辑]

《肤施县志》
[编辑]

嘉岭山 在府城东南。形势高峻。宋范仲淹尝大书“嘉岭山” 三字镌于石。

清凉山 在城东北。上有尸毘岩,相传昔尸毘王修行处。有万佛洞,又有仙石洞,刻石云:“金皇统九年梁文仙凿” 山半,有鹫峰泉,于悬崖垂汲。重复山 ,在府城东南二百馀里旧门山县境。山形重叠,故名。

伏龙山 :在府城北五里,以形似名。

五龙山 在府城北一十二里,上有五龙祠。牡丹山 ,在城南四十里,产牡丹极多,樵者为薪。一名“花园头” ,相传杜甫避乱尝游此。

延水 在府城东门外。源出安塞县西北芦关岭,东南流入肤施县境,又流经延长县入黄河。俗称“濯筋水。” 相传昔尸毘王割身济鹰,于此水濯其筋骨,因名。

南河水 在府城南门外,流入濯筋水,又名“杏子河。”

清化水 :在府城东四十里。源出嘉泉,东流入濯筋河。

清水 在府城北流至老人谷,俗呼为“老人水。” 又东经古高奴县地,合丰水。

龙尾水 :在府城北,即龙尾溪。

柳湖 在府城南。宋范仲淹诗:“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

乌耶水 :在城东北境,源出乌耶谷,流入濯筋水。

牧龙川 在五龙山下,多产骏马。泉池,盖饮马所也。

五龙泉 在府城东关五龙山下。石罅中涌出,有雄吼之声,汇而为池,上有“五龙堂。”

嘉泉 在肤施县境,旧丰林废县东北,水涌出如团碾可嘉,因名。

暖泉井 在府治南。泉有九眼,味甘美,冬温夏冷,遇大寒流溢不冻,甚济居人。

范公井 在嘉岭山半,当二水合流之冲。范仲淹于山上为寨,凿井备寇,后人以名。

《安塞县志》
[编辑]

三堆山 在旧敷政县境,土石相杂,上有三冢,遥望如堆,故名。

灵台山 在城北五里,一名石嘴山,巨石高险。天泽山 在城东五十步,上有天泽泉。

西川水 ,自保安县黄花城,东南流,会小平川延水 ,在城北一百里。

洧水 ,在城西北九十里,入延水。《汉书》:“高奴有洧水,可蘸。”

圁水 ,在城西北,即塞门,本无定河之一也。司马光诗“圁水犹传檄” ,即此。

金明川 在城北五十里。隋改置金明县,取此。洛水 在城西七十里,流经城下。

龙湫 在城西百里,间有上下二处,祷雨皆应。“龙潭井 ”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潭深水清,四时不竭,祷雨辄应。

《甘泉县志》
[编辑]

伏陆山 在城内东面。唐置伏陆县,因此山而名。

雕阴山 在城南二十里,山多土穴,为鹰雕所居。唐韦庄诗:“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熏。” 即此。

野猪峡 :在城北四十五里。山峡险窄,戍守之地。

温泉山 在城南四十三里。下有温泉,故名。劳山 ,在城北二十里,有大小劳山。相传宋狄青与夏人相拒,士卒疲困,憩于此。洛水 ,在县西百步。源出庆阳府洛源县库利川 ,在城东北。土田沃壤,五谷丰饶,羌人称贮旧谷为“库利。”

甘泉 在城南五里岩谷中,飞流激下。隋炀帝游此,饮而甘之,取入禁中。泉侧县以此得名。有奇鸟,身白足赤如小山鹊,其声数种。

臭水 在城北十里,河中有一泉,其色青黑,闻之而臭,人言“下有铜矿。”

阿伏斤水 在城东北三十里。源出大盘山东南姚崄谷,流入洛川河。

清泉 在城东四十里,流出板桥沟入洛河,水甚澄清,虽涝不浊。

煖泉 在城南三里。其味甘美,夏极凉,冬则煖。

《保安县志》
[编辑]

候雨山 在城西一里。旁有石室,天将雨,则此山烟雾四塞,人以为候。

石楼台山 在城南七十里,山挺洛川之隈,奇峰突兀,峭壁陡绝,下临重渊。土人上筑寨,旁凿崖窑居之。

艾蒿岭 ,在城东六十里,即“子午岭” 之分名也。吕布生于此地,有吕布窑。

九吾山 在城北八十里。上有湫,岁旱祷雨辄应。宋立庙,封神为“应顺王” ,今民犹岁时祀之。吃莫水 ,在县境,源出蕃部吃莫川,南流入洛河,不胜船筏。

三岔沟 :在城北九十里。

紫马沟 在城南四十里。相传三国时收紫马于此。

圁水 即“县河” ,发源靖、宁两峪,流入洛。

《安定县志》
[编辑]

二郎山 :在城南一里。双峰并立,故名。

鸦鸽山 :在城南四十里。上产鸦鸽,二鸟并居,亦鸟鼠同穴之类。

神木山 :在城南六十里。古树千株,樵采不敢入,人以为神。

滴溜山 :在城北一百里。泉溜下滴,古柏森然,亦边境之幽胜者。

潘陵川 在城南八十里。发源鸦鸽岭,南流入府河。

《宜川县志》
[编辑]

安乐山 :在城南一十里。相传昔时屯兵于此,主帅命唱“《安乐》词” 以慰劳诸军,故名。

库利山 在县境,亦与旧临真县相接。

云岩山 :在城北八十里,山形重叠如云。金尝于此置云岩镇。

孟门山 在城北八十里石溞下三里黄河中流,有石扼之,禹凿石导流之处。

晋师山 在城西南一百里,与鄜州分界。晋文公曾驻师于此。

盘古山 ,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古碣剥落难读,俯视万山,如泰豆之案,传为盘古氏初卜婚处。

黄河 :在城东八十里。

分水川 在城北八十里,源出甘泉县界,东流入黄河。

玉莲池 在城北,广数千顷,多种异莲,为一方之胜。

丹阳水 在城西南。自洛川县来,流入县界。川口有赤石,因曰“赤石川。”

银川水 ,在城西一里围绕县城北,流合城南河。

泽径水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之外,东流入黄河。

圣马沟 在城北九十里。上有马迹,相传唐太宗遗迹。

《清涧县志》
[编辑]

笔架山 :在城西一百步,三峰秀峙,形似笔架。

故名

草场山 :在城北一百步,亦名“砦山。” 宋种世衡积草处。

官山 :在城北五十里。万山旋绕,二水襟裾,通往来官道。

吐谷岭 :在城东二十里。

清涧水 在县西城下。自安定界来,南流入黄河。

无定河 在县东八十里。自绥德州界来,流入黄河。一名奢延水,又名银水,即圁水也。后人因溃沙急流,深浅不定,故更今名。唐陈祐诗:“无定河边暮笛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种公井 在县治西,即石井。宋种世衡所凿。初,世衡城清涧,据险无泉,凿地十五丈遇石,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万。人欢呼曰:“神乎!虽敌兵重围,吾无困渴之患矣。”

《延长县志》
[编辑]

屏山 在县南一里。屹然高耸,四时花木苍翠,望之如屏,故名。

高奴山 :在城北二十里。上有古寨。

独战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山险峻,一人独战,可以当千,交口川绕之。

漱玉岩 在县治东,其中可容百人,泉出如练,因有“漱玉” 之称。其流入鸳鸯渚。

九连山 :在城西十五里。有九峰相接不断,故名。

黄河 在县东境

延水 ,南自肤施县界流入县界,一名“翟水” ,即濯筋水。

“油泉 ” ,在翟水南,内有一孔,油水迸出,油浮其上,水沉其下,居民取以燃灯。

《延川县志》
[编辑]

青眉山 :在城西北六十里。后魏时,有土番青眉族居此。

西山 在城西一里

玉皇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

小瞿唐 南为冈,北为砠,中有石涧甚隘,前高后下,水由上流入,清涛湍急,喷涌如雪,故以“小瞿唐” 名云间张文藻于石砠下镌“有山水奇处” 四字。

黄河 在县东境

清涧水 在东城之下。北流合延水入黄河。吐延川 ,在城北。自绥德州流入黄河。一名“哥基川” ,即濯筋水。

石油井 ,在县北九十里。井出石油,即脂水也。每岁六月取之,涂治疮疾。采燃为墨,黑光如漆。

《鄜州志》
[编辑]

寿峰山 在城南一百二十里,其峰类寿星。大回岭 ,在城南十里,以唐杜甫入蜀时,回车瞻望于此,故名。

梅柯岭 在城西北三里。相传有梅树为杜甫手植者。

龟山 :在城西一里,以形似名。

樱桃山 :在城南五里,多产樱桃。

苇谷 在州南三十里。谷有水,东南流入三川。多芦苇,故名。亦名圣佛谷。唐郑玉诗:“水会三川漾碧波,雕阴人唱《采花歌》。旧时白翟今荒壤,苇谷凄凄风雨多。”

洛水 在城东百步

三川水 在城南七十里,以华池水、黑源水、洛水同会,谓之三川。唐杜甫诗:“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

《雒川县志》
[编辑]

黄龙山 ,在城南一百三十里,常有黄云笼罩其上,仿佛如龙摇曳。

烂柯山 :在城东北七十里。相传为王质遇仙烂斧柯处。

雄儿山 :在城东五十里。

圣公山 :在城东七十里。二山皆据险保障之地。

界头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澄城县分界,故名。黄梁水 在城东七十里,源出烂柯山下,西南流入洛。按《名胜志》谓:谷旧无水,姚苌时,立节将军杨班,夜中有人借车牛,云欲移徙。班备车牛置门前,至明,车湿牛汗,寻车辙至干谷,忽有水。洛水 在城西南五十里,自鄜州南流入中部界。

《中部县志》
[编辑]

桥山 在城东北二里。旧传沮水从山底经过如桥,即轩辕、黄帝葬衣冠之处。

玉仙山 在城西五里。时有仙人往来于此。石堂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一名翟道山。《周穆王传》:“天子命驾八骏之马,造父为御,南征朔野,径绝翟道,升于大行” ,即此。

凤凰山 :在城西一里,以形“似” 名。每遇金秋,黄菊芬芳,香气袭人。

仙掌岩 :在城西北三里,以形似名。

子午岭 :在城西二百里。

沮水 ,在县南。自子午岭来二百里,东南流入洛水。

子午水 在城西北七里。源出子午岭,流入沮水,即《三河水》。

浅石川 ,出翟道山,与泥浴水及南北二乡水合流入沮。

一线泉 在城西南一百八十步,泉垂如线,其味清甘,酌之可以疗疾。

煖泉 在城南三里。泉流涌出,隆冬不冻,其味甘美。

《宜君县志》
[编辑]

玉华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唐太宗建玉华宫,以此名山。宋雍熙初,于此山获一角兽,时以为麒麟。金于此置玉华镇。

太子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世传秦扶苏筑长城时所憩。香山 在城西北十里,多产香草得名。

驻銮崖 在城西。相传唐太宗驻銮于此,玉华水出焉。

凤凰谷 在城西南五十里。尝有五色雀见于此,因名。唐玉华宫建于此谷。

子午水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源出子午岭,东南流入中部县,合沮水。

慈乌水 ,在县西四十里。源自子午岭,东流本县界。

洛水 ,在城东北八十里,自鄜州界来,入白水界。

煖泉 :在城东七十五里文兴村。冬温夏凉,喷涌如珠。

《绥德州志》
[编辑]

疏属山 在州城内,贰负之臣曰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本在开题西北,汉宣帝使人发上郡疏属山,于磐石室中得一人,徒裸被发,反缚,械一足。因问群臣,莫能晓。刘向按此言对之。宣帝惊异,始重文学。

凤凰岭 在城东四十里。相传有凤集此,又名“凤宿岭。”

雕山 在城外西南,一名“嵯峨。” 层累迭出,状如鹘雕。汉雕阴县以此名。

大理水 在城西北。出大漠,东流入无定河。宋种谔复绥州,夜渡大理水驻师,即此。

《圁水 》,经米脂县,过城东,至清涧入黄河。即无定河。

呜咽泉 在城东五里,即秦扶苏死处。事见《陵墓》。唐胡曾诗:“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树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当年恨李斯。”

《米脂县志》
[编辑]

峰子山 :在城西十里。

高梁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

无定河 在城西北。自大漠来,流经县境,入绥德界,大理河、小理河注之。

米脂水 ,在城东一百步,西流入无定河。“溥惠” 水 ,在城内。明成化间凿,民甚便之。煖泉水 ,在城东七十里,东流入葭州。

《葭州志》
[编辑]

白云山 :在城南五里。

横岭 在城南十里,以状横若屏风,故名。“箭括坞 ” 在城西三十里,多产竹箭。

黄河 在城东

葭芦水 在城西五里。岸多芦苇,故名。宋元丰中,于此立寨。

《吴堡县志》
[编辑]

寨西山 在城西一里。宋置吴堡寨于此,金为县,故名。

龙凤山 :在城南十里。

黄河 在城东一里

清河沟 在城西二十里。黄河水浊,此独清。

《神木县志》
[编辑]

香炉山 在城东一里。明武宗戊寅幸榆林,驻跸于此。

龙眼山 在城东南一百步。峰上有二孔,透穿如龙眼。

屈野川 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旧为银城县。曲源水 ,在城西南,源自河阴来,流入黄河。老龙泉 在城西北十八里,旱祷辄应。

《府谷县志》
[编辑]

五虎山 在县治东。上有五峰,势若伏虎。下有香炉山,曾有仙人炼丹于此。

桃花洞 在县南崖。东崖中有朱砂洞,光艳若桃花。南崖畔有千佛洞。

黄河 ,在县百步许,流入神木县。

清水 ,在城北五十里。西北自大漠来,边方士骑赖以汲饮,设以营堡,即以“清水” 为名。

河套附           《府志》:“河套东接山西偏头关,西至宁夏镇,相距二千里而遥,南则限以边墙,北滨黄河,远者八九百里,六七百里,近者亦二三百里,惟黄甫川之南焦家坪及娘娘滩半圈渡口为最近。其地东北有大山,而河流其中,滨河之地往往有城郭,皆汉县也。河水自富平故城而来,东北迳浑怀,障都尉之所治而障”之。西南有忻都城、乂军脑儿城、省嵬城、峰城儿、骆驼山、麦垛山、旧花马池、石崖山。河水出其西,山上之石自然有文,尽若战马之状,故亦谓之“画石山。”河水又过朔方临戎县,西北迳三封故城。临戎者,王莽之所谓“推武而”把湖在其南也。河水又东迳沃野故城,遂北屈而为南河。又北迤西,溢于窳浑县故城东。又自县西出鸡鹿塞,其水积而为屠申泽,泽东西一百二十里。河水又屈而东,为北河,迳高阙南。昔赵武灵王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山下有长城,连山刺天,两岸云举,故名阙也。又东迳临河县故城北。汉武帝封代恭王子刘贤于此为侯国。又至河目县故城西,又东迳阳山南,自高阙以东,夹山带河而至阳山,皆北假也。秦使蒙恬将十万人北渡河,取高阙,据阳山、北假中是也。河水又东,迳广牧县故城北,有东部都尉治。又南迳马阴山西,汉时称阳山在河北,阴山在河南者是也。阳山之间有东胜州城、唐龙镇,而阴山一名锺山,东西千馀里,单干之苑囿也。河水又东迳朔方县故城,东北连盐泽、青盐泽并在县南,有莲花城、红盐池在其东,长盐池在其西,汉置典官治。又东转迳渠搜县故城北,又迳西安阳故城,屈过九原县南,又东过沙南县北,而南流入君子济,遂与圁水、榆溪诸水合为黄河焉。而其中小水之支流者,黄羊城东之牛心山,山东北有月儿海子水、石窑山,城东海子山有水出其下。白城子、红城子、交城子之东有北海子水、佛堂寺沟水、鸳鸯湖水、卯孩水、紫河水,皆混涛历峡,而分注于河,盖《禹贡》之析支、渠搜也。秦为新兴中。汉为朔方郡,领县十。晋因之,后为夏赫连所据。周为蕃戎落,立朔州以统之。隋置胜州、榆林郡。唐以降突厥,置六州:曰鲁、曰丽、曰含、曰塞、曰依、曰契,以唐人为刺史。武后时并为匡、长二州。中宗神龙二年,置兰池都督府,分六州为县。明皇十年,复改为州,又增置宥州。天宝中改宁朔郡。景云二年,张仁愿于河北筑三受降城。先是,朔方军与突厥以北河为界,界有“拂云祠。”突厥将入,必先诣祠祭祷求福,因牧马料兵,候冰合渡河。时默啜尽众西击婆葛仁愿,乘虚夺取漠南之地,筑三城,相去各四百里,皆据津济,北拓三百馀里于牛头山,烽堠百八十所,自是突厥不敢度山南牧。后安禄山反,天子幸蜀,肃宗至灵武,以朔方兵授李、郭诸将,东讨史思明、安庆绪。虽两京恢复,而镇兵遂单弱不振矣。宪宗时,复置宥州于长泽县。唐末,拓拔思恭镇是州,讨黄巢有功,赐姓李,遂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五代及宋,为李夏所并。元灭之,废宥州,设西夏中兴尚书省。明初为王保保所据,追逐之,筑东胜等城,并立屯戍。英宗天顺六年春,毛里孩等入河套,河东刘敏宽曰:“按榆塞,古朔方地,河流自西而东,由宁夏横城折而北,谓之出套。北折而东,东复折而南,由黄甫州入葭州界,谓之入套。纡回二千馀里,环抱河南之地,谓之河套。自古郡县,绣错其中,明初即唐受降城故地,营东胜迨。东胜不守外险既失,镇兵驻绥德,苦于遥制。余子俊巡抚延绥,相度形势,东”至青水之紫城,西至宁夏之花马池,筑边墙二千里,增置营堡,创榆林卫,移绥德重兵镇于此,清釐陕人,有五籍诡落及罪谪者徙实之,择其才子弟为建学,立师教之。又开界石外地,兴屯田,岁得粮数万石。事皆创始,而经画焕然,自是榆为雄镇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