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647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四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百四十七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四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四十七卷目录

 永宁宣抚司部汇考

  永宁宣抚司建置沿革考

  永宁宣抚司疆域考形胜附

  永宁宣抚司星野考

  永宁宣抚司山川考

  永宁宣抚司关梁考

  永宁宣抚司公署考

  永宁宣抚司学校考

  永宁宣抚司风俗考

  永宁宣抚司祠庙考寺观附

  永宁宣抚司驿递考

  永宁宣抚司兵制考

  永宁宣抚司物产考

  永宁宣抚司古迹考陵墓附

 九姓长官司部汇考

  九姓长官司建置沿革考

  九姓长官司山川考

  九姓长官司学校考

  九姓长官司祠庙考寺观附

 平茶洞长官司部汇考

  平茶洞长官司建置沿革考

  平茶洞长官司疆域考形胜附

  平茶洞长官司星野考

  平茶洞长官司山川考

  平茶洞长官司关梁考

  平茶洞长官司公署考

  平茶洞长官司赋役考

  平茶洞长官司风俗考

  平茶洞长官司祠庙考寺观附

  平茶洞长官司物产考

 酉阳宣抚司部汇考

  酉阳宣抚司建置沿革考

  酉阳宣抚司疆域考形胜附

  酉阳宣抚司山川考

  酉阳宣抚司城池考

  酉阳宣抚司公署考

  酉阳宣抚司学校考

  酉阳宣抚司田赋考

  酉阳宣抚司风俗考

  酉阳宣抚司祠庙考寺观附

  酉阳宣抚司物产考

  酉阳宣抚司古迹考

职方典第六百四十七卷

永宁宣抚司部汇考

[编辑]

永宁宣抚司建置沿革考    总志

[编辑]

《禹贡》梁州之域。周、秦为蜀郡地。汉属益州。晋置永宁县,属云南郡。宋及周、隋因之。唐改置蔺州。宋革州,为江安、合江二县之境,后设永宁路,迁至马口崖鱼漕溪侧。元因之,后改腾川县,隶四川行省,寻改军民宣抚司。明玉珍改设永宁镇边都元帅府,仍设宣抚司。明洪武中,改永宁长官司,割筠连入叙州,后仍陞宣抚司,隶四川布政司,属川南。领长官司一,编户七里。天启初,土官奢寅叛,讨平之,改土设同知一员,隶叙州。

皇清因之,编户九里。

永宁宣抚司疆域考      总志

[编辑]

东至播州宣慰司界三百五十里。

西至戎县界二百里

南至芒部军民府界四百里。

北至合江县界一百六十里。

东西广四百五十里,南北袤五百六十里。自司治至省城八百五十里,至

京师八千七百八十里

形胜附

[编辑]

环城皆山,叠翠如屏。红崖镇北,渔溪横南,上通云南,北连川广,水陆交通,分界于此。

永宁宣抚司星野考    明一统志

[编辑]

天文井鬼分野

永宁宣抚司山川考      总志

[编辑]

土保山 在司城内。昔有夷人土保居此,因名。西珠山 在司城内西南。山形圆莹如珠,故名。海漫山 。按《明一统志》:在城北,延袤八十馀里,如海水之汗漫。

青龙山 按《明一统志》:“在城南二里,形如青龙,俗因呼之。”

红崖山 按《明一统志》:“在城东北一十里,山多赤石。”

木案山 按《明一统志》:“在城东南五十里,上有林木,下平如案。”

乌降山 按《明一统志》在城西北五十五里。疋绢山 按《明一统志》在城西北六十里,山顶瀑布飞流,宛若疋绢,因以名山。

雪山 按《明一统志》:“在赤水卫北二十里,高峻巉岩,幽阴莫测,方冬积雪,春尽始消。”

水东河 按《明一统志》:“源出落郎连山涧,流经司城南一十里,下流会江门峡。”

赤水河 按《明一统志》:源出芒部界水脑洞,流经司城东南一百四十里,下经赤水卫。

通江溪 按《明一统志》,“源出贵州界,流经九姓长官司南十五里,名落卜姑溪,下流会江门峡。” 灵湫泉 按“《明一统志》,在城西五十里,有山洞,深二丈许,泉水四时不竭,祷雨即应。”

天生池 按:《明一统志》:“在城西北六十里,四面山绕,水积于中,不假穿凿,故名。”

金鹅池 按《明一统志》:“在长官司西南五十里,昔有天鹅,羽如黄金,游内,至暮飞去,因名。”

永宁宣抚司关梁考      总志

[编辑]

鱼浮关 在司城东三里。洪武四年建。

雪山关 :在司城东南一百二十里。按前图所载,止有此关。

赤水河关 在司城东一百五十里。以上二关,隶赤水卫,旧有戍守。

永福桥 在长官司北一十五里。

上桥 在司城内东南隅。

下桥 在司城内西北隅。

通济桥 :在司城东南二里。

永宁宣抚司公署考      总志

[编辑]

“整饬叙泸道” ,治 在城东北。

镇守永宁总兵治 ,在城内。

镇标左营中军游击治 。镇标右营游击治。永宁卫治      。永宁道治。

管粮厅治      ,川贵参将治。

大坝守备。治     《龙昌坝》守备。治永安驿       、江门驿。

大州驿       。摩泥驿。

普右所 俱未详所在

永宁宣抚司学校考      总志

[编辑]

永宁司儒学 。初为宣抚司学。明万历中,改永宁卫学,属黔中。

皇清巡道杨应魁申请巡抚张德地改属叙永。按:明

《一统志》:“元至元间建。”

赤水卫学 按《明一统志》:“在卫治西北,正统五年建。”

永宁宣抚司风俗考      总志

[编辑]

“刻木为信。” 巢居箐寨,不事商贾,惟务农业,今则稍异近内郡矣。其民称“淳”

习俗鄙陋性格野朴

永宁宣抚司祠庙考      总志

[编辑]

文昌祠 在治西

关王庙 按《明一统志》在城内之北。

五龙庙 按《明一统志》:“在城西门外小山上。二庙俱明洪武中建。”

寺观附

[编辑]

万寿寺 在治西

永福寺 按《明一统志》:“在治北三里,明洪武三十一年建。”

玉皇观 在治东

梓潼观 按《明一统志》:“在城西门外,明洪武十八年建。”

三清观 按《明一统志》,“在东南二里,明洪武二十八年建。”

永宁宣抚司驿递考     总志

[编辑]

永安驿 在司东

江门驿 去司二十里

大州驿 在司东南

永宁宣抚司兵制考      总志

[编辑]

镇守永宁总兵一员 ,今改设副将。

“镇标左营” 、管中军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右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永宁宣抚司物产考    明一统志

[编辑]

茶     、梅     、柑

葛     思木    ,“苦竹。”

马     猿

永宁宣抚司古迹考      总志

[编辑]

旧蔺州 ,在治东一百里,唐元和初置。

米利城 :在治北八十里。有田,绕米谷,无水旱忧。

旧永宁路 按《明一统志》:“在西北八十里渔漕溪岸,元路治此。”

陵墓附

[编辑]

仙婆墓 ,在乌降山下铜鼓溪岸。相传:昔有阿婆满道者,修道有功,能知吉凶事,卒葬于此。

九姓长官司部汇考

[编辑]

九姓长官司《建置沿革考    》《总志》:“唐蛮彝地。宋,蛮彝地。元立彝民罗党九人为总把。至元初,改为九姓罗氏党蛮彝长官司十户。明改九姓长官司,属永宁宣抚司。天启间,土官奢寅叛,讨平之,改属泸州编户五里。”

皇清因之,编户六里。

九姓长官司山川考      总志

[编辑]

中和山 ,在司治,天将晴,朝霞先透;欲雨,则山岚迷空。乃司学发源之主山。

古硐岩 上有联珠三硐,景堪游览。

东岩天池 山巅天生一池,水涝不盈,旱干不涸,故名。

龙女湾 隆冬鱼跃,小民常获鲜鳞。

九姓长官司学校考      总志

[编辑]

司儒学 在治西南。明洪武初,佥事何英建。

九姓长官司祠庙考      总志

[编辑]

祠庙未载

寺观附

[编辑]

永福寺 在治北一里

三清观 在治西

平茶洞长官司部汇考

[编辑]

平茶洞长官司《建置沿革考   》《总志》:“《禹贡》荆、梁二州之界。战国楚为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三国吴为黔阳县地。后周属奉州。隋属巴东郡。唐武德初,属思州。天宝间,属宁彝郡。五代时陷于番。宋政和间,得其地,置平茶洞。元初,改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隶思州安抚司。明洪武初,改平茶洞长官司,隶酉” 阳宣抚司。十七年,改隶四川布政使司,属川南道。

皇清因之。

平茶洞长官司疆域考     总志

[编辑]

东至石耶洞长官司界,一十里。

西至贵州乌罗长官司界,二十里。

南至铜仁府界一百里

北至酉阳宣抚司界五十里。

自司治至省城一千三百五十里。《至》

京师八千六百六十里

东西广三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形胜附

[编辑]

以“酉阳” 为藩篱,石耶为襟带,路通荆楚。

平茶洞长官司星野考     总志

[编辑]

天文轸分野

平茶洞长官司山川考     总志

[编辑]

岑仰山 在治西

团山 在治西,山势团耸,特出众山。

高秀山 在治北。屹立千丈,丹崖翠壁,秀色如画。

百岁山 :在治西二十里。高耸插天,冬有积雪幔顶,岁则丰稔。

诸葛洞 在治南。相传武侯征九溪蛮獠,尝宿洞中。设一床,悬粟一握以秣马,后化为石床。石粟至今尚存。按《明一统志》:“石崖屹立,傍有石洞数丈。”

哨溪 :在治东南。发源百岁山,水流激石,有声如哨。

满溪 :在治西南十里,源出百岁山。

龙潭 :在治西两傍。山崖陡峻,潭水深而莫测,有龙潜焉。

济渴井 在治北。其水清甘,行者汲之以济渴。龙泉 在治北石洞中,昔有龙出于此,水清莹不竭。

平茶洞长官司关梁考     总志

[编辑]

迎恩桥 在治东北,跨小溪。

通蜀桥 在治南,跨小溪,路通于蜀,因名。

平茶洞长官司公署考     总志

[编辑]

平茶洞长官司治 明洪武间,杨再胜刱建司隶四川布政司。

平茶洞长官司赋役考     总志

[编辑]

粮银一百两

平茶洞长官司风俗考     总志

[编辑]

言语侏𠌯,性好捕猎。火炕焙榖,野麻缉布,巫祷治病,歌唱送殡。号曰南客,古为难治。按《明一统志》:“火炕焙榖,而给木浪槽之春;野麻缉布,而制花斑色之服。”

平茶洞长官司祠庙考   明一统志

[编辑]

祠庙未载

崇兴寺 在司治东,正统十二年建。

平茶洞长官司物产考     总志

[编辑]

土降香   、黄蜡   花。斑竹。

斑竹    、楠木   、樟木 俱本司出。

酉阳宣抚司部汇考

[编辑]

酉阳宣抚司《建置沿革考    》《总志》本司

《禹贡》梁州之域。春秋为楚地。秦昭王取之,属黔中郡。汉以酉阳县地置武陵郡,寻置牂牁郡。吴分置黔阳郡。隋以县属巴东郡。唐武德初,徙县治婺川。贞观初,改思州。天宝间,改宁彝郡。五代地陷于番。宋政和间,于婺川县置思州,领县三,酉阳隶焉,后升为州。元因之。明玉珍僭据,以酉阳州为沿边溪洞军民宣慰使司明仍为酉阳州。洪武七年,“陞酉阳宣抚司,隶四川布政司,属川东,领石耶洞长官司。” 永乐十六年,改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

石耶洞长官司,建置沿革未载无考。

酉阳宣抚司疆域考     总志

[编辑]

本司

东至保靖军民宣慰使司界三百里。

西至彭水县界二百里

南至平茶洞长官司界三百里。

北至大田军民千户所界四百里。

自司治至省城二千里。《至》

京师五千九百五十里

东西广六百里,南北袤七百里。

石耶洞长官司,疆域未载,无考。

形胜附

[编辑]

本司

东接保靖,西抵彭涪,当思南之要冲,接荆湘之边境。

石耶长官司

镇蛮洞而带五溪,连黔彭而接荆楚。

酉阳宣抚司山川考     总志

[编辑]

本司

酉阳山 :在治西一百八十里。酉阳黔江以此为界。

火山 :在治东三十里。其山高耸,日射返照,其色如火。

唐店山 :在治东一百二十里。有唐姓者居此,因名。

龙山 在治东一里,山傍有龙家寨。

何家山 :在治南一百里。山多古木奇石,有土人何姓者居此。

三江山 在治东南九十里。源出酉阳山,与三小溪会合平茶南溪,东注辰州大江,因名。小酉山 在治北二里,西向高三里,荒山无路。

《志》
载龙标界即王昌龄謪处也

[编辑]

楠溪 在治西二百里,其溪清浅,傍有楠木。叠溪 在治前,源出邑梅洞,漫流东注辰州大江。

石耶洞长官司

隘山 :在司治北二里。前代于此把隘。

巴惯山 :在治南一里。山崖多板石,土人呼板石为“巴惯。”

酉阳宣抚司城池考      府志

[编辑]

本司城池未载

石耶洞长官司城池 土城高八尺,周二里。倚山为门,四,东西、南北

酉阳宣抚司公署考      总志

[编辑]

本司

酉阳司治 东向。明洪武初,冉如彪建。

经历司 在司治东

公馆 在司治东。明景泰初,冉廷辅建。

石耶洞长官司治 向东。明永乐初,长官司杨光胜建。

酉阳宣抚司学校考      总志

[编辑]

本司

酉阳司儒学 在司治东。明永乐初,宣抚冉兴邦建。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酉阳宣慰使冉永沛捐资重建。

石耶洞长官司,儒学。未载,无考。

酉阳宣抚司田赋考      总志

[编辑]

本司

原额秋粮六百五十六石一斗三升。抛荒秋粮一百八十六石八斗三升。今

见在熟粮四百六十九石三斗,每斗折银四分,见折征粮银一百八十七两七钱二分。

石耶洞长官司

原额秋粮八十八石。内除养廉秋粮八石,抛荒秋粮五十八石五升。今

见在熟粮二十一石九斗五升。每斗折银四分,见折征粮银八两七钱八分。

酉阳宣抚司风俗考      总志

[编辑]

本司

人分三种,犵獠冉家。南客暖则捕猎山林,寒则散处岩穴。借贷以刻木为契,讲婚则累世为亲。古号“难治,今被《华风》。”

石耶洞长官司

织《斑布》以为衣,佩长刀而捕猎。教化渐入,风俗渐易。

酉阳宣抚司祠庙考      总志

[编辑]

本司

“风云雷雨山川坛 ” 在治南。

社稷坛 在治北

厉坛 在治东北

城隍庙 在治南

土地庙 在治南一里

寺观附

[编辑]

观音寺 去治里许

崇圣寺 在治东

文昌宫 在治左

石耶洞长官司祠庙未载,无考。

酉阳宣抚司物产考      总志

[编辑]

本司

花斑布    。降香    蜡。

石耶洞长官司

野猪

酉阳宣抚司古迹考      总志

[编辑]

本司

蛮洞旧司 在司治东南二百五十里。昔有通达等处五路蛮洞长官司,今通达寨即故址。胡子崖 在司治北一百里,岩下,路通司治,行者过之,如渴欲饮,四顾无水,高声呼曰:“婆婆,赍水来吃。” 初呼一声,岩下水滴一点,再呼滴数点,至呼三五声,其水如壶中倾下注于岩下之石盘中,量定数人,饮足即止。至今如常。

去思堂 在司治门外。太守陈立有惠爱于民,去后,民思之,因建此堂。

巴江亭 旧《志》云:“在邛水县界。太守陈立建,以望巴江之景。”

石耶洞长官司

蜜罗那岩 在司治南一里。岩石陡峻,中有洞空阔,常有泉流其中。世传:昔有道人修炼于此,作石饼饵献之。好事者至岩内,则见热面持出岩外,乃石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