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875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百七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八百七十五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百七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七十五卷目录

 九江府部汇考三

  九江府学校考

  九江府赋役考

  九江府风俗考

  九江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八百七十五卷

九江府部汇考三

[编辑]

九江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府志

[编辑]

本府。德化县附郭。

九江府儒学 在郡城西南隅半里许,面莲花池。宋开禧间,知军事余崇龟置。元因之,寻毁于兵。明洪武元年,知府龚琬仍旧址重建殿庑。越六年,同知郑晖拓而增之。堂斋、棂星、戟门、泮池、师生廨舍、庖湢、庾库各有所。后圮。成化六年,知府苏致中建殿,庑门宇,凿池竖坊,广射圃;又建靖忠书院于学之左,以祀晋陶靖节、唐狄梁公。成化九年,知府谢峻谓:“士不以穷达得失为计,而疾名之不称。今选于礼部者,皆刻石树国学,若府州县学宫题名石,则有司事也。” 乃树乡贡进士题名石于明伦堂之西北隅。学东旧有文昌祠,佥事陈骐毁其像,更塑周濂溪先生像于其中,今废。成化二十三年,知府赵祺、童湖修之,增塑仪像,饬冕服,改射圃于学之东。越十一年,户部主事郑汝美榷舟湓江。初置乐器,教授史智以弟子贽市义田三十一亩,入其租为公费。学制:“大成殿居学之南,两庑翼之,前环戟门。戟门之前为泮池,又前为棂星门,右为青云楼。大门则接棂星门之右。中小门东庑北角。大成殿后为明伦堂,旁翼” 四斋。堂左会馔堂,翼以生舍二十楹。舍外为经书库,堂后为尊经阁,北教授廨。东斋后训导廨一,西斋为训导廨三。廨前宰牲房暨池。学外东西隅为射圃。圃有观德亭,亭前有门,围以垣,广四十五步,袤倍圃,久废。前有莲花池及屏墙一树,广数十丈。旧为射圃厅地,后为居民所侵。崇祯六年,教授金坛于树勋清复捐资树屏,批凿莲池。乙酉,学毁于兵,惟殿及两庑戟门存。

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府王孙章重修。康熙十一年知

府江殷道捐俸鼎建明伦堂、尊经阁及“启圣” 、名宦、“乡贤” 三祠,并修圣殿,焕然一新。

小学 在府东半里许。明嘉靖九年,知府冯纪建,南向。后改为“曾子祠。”

《礼号》“社学 ” 在府治南通衢。

乐号社学 在西门外浔阳驿右,即“琵琶亭” 故址。户部主事白金建,给田以赡其师。

小学十二所 明万历癸丑年,巡道葛寅亮建,今废。

德化县儒学 旧在府治南。宋庆历间,置于县治东南鄂王池右。崇宁间,知县杨春迁今所。元至正间,江州总管赵𤩽再建,又即学东地为司马温公祠,壬辰兵毁。明洪武初,知县陶遂即旧基建。越十二年,知县杨𤣱增修学门,东向。正统间,知县马璁改南向。景泰二年,户部主事李藩复移学门于东,而扩其基。甲寅重修,徙学门复南向,即旧门址迁司马温公祠于上。明年,户部主事白金大新宫墙。正德癸酉,提学副使李梦阳命知县王永增修,议迁于前数百步,阻于兵。嘉靖元年,鬻学后地以充工费,命知府王念徙建,又易民居,凿外泮池。七年,知府冯会因两庑地基卑湿,戟门、棂星圮坏,泮池淤塞,乃出帑羡《聿新诸制。后又于棂星门右建大魁楼,今毁。

文庙明伦堂,制如郡。堂之东西,为“进德” 、“修业” 二斋。

堂后为尊经阁,为教谕廨。进德斋之东角为中门,其西为二训导廨。乙酉两庑斋室毁于兵,殿亦倾圮。

皇清顺治十六年,推官胡宗虞重修。

景星书院 在郡治东。唐李渤隐庐山,元和初,以右拾遗召,不拜。韩愈遗之书,有“朝廷士类,引领东望,若景星凤凰,先睹为快” 之语。渤,长庆中剌江州,建书院,人故名之曰“景星。” 元末兵毁,今东岳庙是其故址。

濂溪书院 其一在郡城南十里。宋周先生惇颐过浔阳,爱庐山之胜,因麓有溪,取故里之号,名其溪曰“濂溪” ,筑书堂于上。淳熙丙申,知军州事潘慈明增筑焉。明正统初,御史徐杰、项璁、副使焦宏、陈玠仍遗址重建。提学副使邵宝奏著祀典。嘉靖丁酉,户部主事祖琚砻石刻《太极图》。

说树之寝。副使谢迪、同知姜辂尽易倾腐而新之。濬莲花池于前,方五亩许。弘治间,户部主事郑汝美建廊舍,塑二人像于中。嘉靖初,户部主事邹𫐐即堂东隙地构号舍,以便生徒肄业,岁久多圮。万历癸丑,葛寅亮重葺,今亦颓废。其一在城丰储坊,都察院左。嘉靖间,兵部陈洪濛建。祠计四重,头门一、二门无极堂“及像。堂上濂溪先生,两旁程伊川、程明道先生。左旁书室五重,右旁四重,诸生肄业其中后空地袤长十丈馀,莲花池一。” 今院邻镇府,因偪近为兵丁假居匡庐。阳明书院 在郡城南三里许,兵备葛寅亮建。为像堂,左为讲堂,右为习堂。学屋左右凡二十重,司香、典器二所。仪门、大门二重。初,寅亮置学田一百七十亩,后推官姚士豸增置一十五亩,兵备陆梦龙又置六十二亩,以供诸生,坐落南昌西寨。

皇清顺治十六年,推官胡宗虞重修。

靖忠书院 在崇儒坊莲花池南。明成化五年知府苏致中建,祀陶、狄二公。彭泽亦有之。嘉靖间,户部主事邹𫐐即堂东隙地构号舍,以便生徒肄业。后改为“名宦乡贤祠” ,移书院丰储坊。肄武书院 在府治东九江卫门内东南隅。明嘉靖六年,兵备何棐以武弁子弟无教,乃创正厅,旁翼两廊。前为大门,计楹三十馀。中甃甬路,围以石垣,命学官一人领其教习《武经》六艺焉。今废。

外县

德安县儒学 旧创于学之东北,隔溪流半里许。宋治平间,知县张伯乐徙于县治东南一里。崇宁间,知县周池隘其处,以智惠院易之。建炎中,兵毁。绍兴改元,吴广问修之。淳熙八年,圮于水,知县刘允迪重修。元因之。壬辰,为陈友谅兵废。明洪武七年,知县冯衮仍旧址创殿庑、堂斋、门库。天顺间,水圮,迁入县治之内。嘉靖壬午,知县梁一桂广泮池,甃以石。教谕章琥于学之东,自构讲堂、生舍凡一十七楹,以石垣之,复作《观我亭》于堂后。六年,知县李萱复葺治之。十九年,风雷倾折,县令姚继律用射圃易民地以建。万历五年,知县刘锺以形家言,改东向。万历九年,知县张延熙迁于河东。二十八年,知县祝彦捐俸造“教官三斋。”

皇清初,庙斋尽圮。康熙七年,知县张瑛重建之。凡庙:

庑、启圣祠、明伦堂、尊经阁,无不毕备。

先师庙东西庑:戟门、棂星门、泮池、明伦堂尚缺两。

斋左曰《博文》,右曰《约礼》。敬一亭在大成殿之西。祭器库在明伦堂之东。经籍库在明伦堂之西。儒学门在棂星门之东。土地祠凡三间,在明伦堂之西。号舍二重各三间,俱明伦堂之西。射圃在号舍之右。

李渤书院 在敷阳上乡史君仙坞,去县四十里,为士人读书处,今废。

义门书院 在敷阳下乡,去县治西北六十里东林山下。唐义门陈衮即居左建之,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

河东书院 在河东一里,即宋崇宁所迁儒学旧基,后为民占。嘉靖十年,生员胡光时等具呈当道,复为学地。二十六年,知县蔡元伟建中堂五间,东西号舍共十间,改立“河东书院。”

社学 在县东十步许。久废为关庙址。明嘉靖六年,知县李萱改为“养正社学,重建门堂。” 瑞昌县儒学 ,在县治西。宋庆历间建于瀼溪之旁。嘉泰三年,知县洪均偲迁今所。元因之。末年兵燹,明洪武四年,知县黄颜仍旧址创建。弘治十六年,以旧学临市,改于县治右后百步。正德二年,知县黄源大凿泮池,饬垣墙,甃阶级。嘉靖癸未,佥事林大辂即学东南隅为尊经阁,其明伦堂在大成殿东,为教谕、训导廨,又东北为射圃。馀制同前。乙酉兵毁。

皇清顺治十五年,县令李芳春卜新基重建。十八年

刘景皋复创“明伦堂” 、“启圣祠。”

瀼溪书院 在县新河之南。明万历壬寅,知县陈鼎相议迁未果。训导叶济英募资建置书院,周围买地四亩,有《碑记》。

社学 在县治东。明正德间重建。

湖口县儒学 在县治北。宋建于下钟山之旁。元末仍旧址,寻为陈友谅兵毁。明洪武初,知县郝密徙今所,即真如寺故址。正德十五年,知县章元梅辟后山地以广之,厥功未竣,知县傅云继之,乃成。嘉靖二十六年,巡按傅凤翔辟贤路。三十八年,知县沈铭建石坊。崇祯元年,署县事推官唐启太重修。

皇清顺治三年,兵毁。康熙二年,《乔钵鼎》建正殿。七年

知县范之焕建“明伦堂。”

文庙堂庑制同德化。戟门之东为“乡贤祠” ,“西” 为名。

宦祠庑后为司教者廨,斋后各号楼二十楹,有舍二十楹,以“广业。”

成德书院 在成德岭,即宋儒学旧址。明嘉靖末,署县同知吴淞建。邑人侍御张科增号舍二所,主事段孟贤等亦捐赀以襄厥成。后年久倾圮,崇祯十年,知县陈文德鼎建。正厅三楹,号房四十馀间。今存十馀间。

联云书院 在僧官巷,即“小学” 旧址。万历五年,知县陈启明改建。后圮为民居所侵。崇祯十年,知县陈文德复之,建正厅三楹,左右号舍四十间。后毁。

射圃书院 即射圃亭址。明嘉靖三十七年,知县沈诏重建“观德亭” 于上,两旁翼以号舍二十楹,以为庠生肄业之所。后圯。崇祯十年,知县陈文德鼎建大堂三楹,左右学舍四十馀间。

皇清顺治间,圮“三处书院”乡绅叶初春共捐银百两。

修助选贡吴孩存督造

社学《一、二》一图在县治左,二图在县治右。明天顺六年,提学佥事李龄“命知县张绩建,后废。嘉靖十年,知县黄杰立小学于县治南,后改为递运所。三十九年,知县沈治改立于湖口镇巡检司。” 有学田,有塘,在芦儿垄、石塘湾、江家桥、杨家埚、江家觜。

彭泽县儒学 ,“宋庆历间,设于崇儒坊,去县南半里许。元因之。至元四年,县尹王国辅大为营治,为兵燹废。明洪武初,知县黄安泰仍旧基创造殿庑堂斋。成化乙巳,知县凌杞购民地,拓而新之。” 癸亥,都御史林俊、提学副使邵宝从诸生请,檄知县王琦改迁今凤凰山下读书岩前。正德末,逆濠兵燹,仅存大成殿,知县曾棠复之。万历四年,雷时敏改拓。既复圮,教谕旷用贤与同寮各捐本年俸,诸生各捐本年优免,再新之。当事助以赎锾,旷谢不受。旧制略与瑞昌同。而大成殿则东向。殿之南为明伦堂,又南为稽古亭。按《旧志》,即读书岩前亭也。学门右为教谕廨而训导廨,列于棂星门之左。射圃建于洪武间,仍在旧学基右,气概宏敞。后兵毁。

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董襄重建。

靖忠书院 在县北观音岩后。元至正四年,县尹王国辅建,以祀陶靖节、狄梁公;复增祀赵昂发,号“三贤祠。” 久颓《圮号》房遗址为豪家所并。邑人王演畴重价赎复号房。门庑焕然一新,始恢弘如制矣。

社学 旧有五所,一在县治吏舍南。明成化元年,知县常完建,因火毁。嘉靖己丑,知县柯廷奉勘合建立小学,辟址于南城门内右畔,今已鞫为民居。建安、五柳、太平、新兴四乡,各建一所,今俱废。

九江府赋役考        府志

[编辑]

府总

实在人丁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丁,食盐课二千九百九十五口,共实征银五千八百九十六两九钱二分九釐一毫。

《实在成熟》田七千三百六十九顷一十三亩七分六釐二毫。

地、三千九百四十八顷三十一亩一分二釐五丝;

山九百五十七顷三十二亩五分七釐六毫,塘四百二十四顷三十二亩四分四釐九毫,房屋六千六百一十八间,共实征银六万八千一百二十七两七钱二分八釐七毫八丝五微六纤。

实征米四千四百一十一石二斗三合九勺五抄。

德化县

原额、官民田一千四百二十顷二十六亩四分二釐六毫

地一千五十六顷八十亩九釐;

山七十一顷七十六亩六分七釐六毫;

塘四十七顷七十三亩三分四釐六毫。

房屋四千六百一十八间。

内除水冲崩江田、池塘五十五顷九十亩五分三釐,新陞田四十一亩五分三釐二毫,地一顷八亩九分一丝,山六十三亩一厘。

《现在》成熟田一千四百一十三顷九釐八毫。

地一千九顷七十一亩六分三釐;

山七十二顷三十九亩六分八釐六毫;

塘四十七顷六十八亩四釐六毫。

房屋四千六百一十八间,每亩科征不一,共编《折色》银一万一千九百八十六两四钱一分七釐四毫九丝三忽六微。实征本色米六百五十二石四斗二升三勺一抄。

原额人丁五千五百八十四丁,妇女二千九百九十五口。内优免绅衿本身四百五十有四丁,每丁口征银不一,共编银一千五百四十四两九钱三分二釐八毫。订《正赋役全书》之后,清出人丁三百三丁,增银九十四两五钱七分五釐。每丁征银一钱七分八釐一毫零。又奉不准绅衿优免并加增匠班及折色物料时价,共银六百五十一两七钱八分二丝四忽三微五纤。遇闰匠班加正脚银一两四钱七分四釐二毫。《丁地》二则,共征折色银一万四千二百七十七两六钱二分六釐一毫一丝九忽七微五纤。遇闰加银六百一十七两五钱七分五毫。实征本色米六百五十二石四斗二升三勺一抄。德安县:

原额、官民田一千一百一十四顷一十五亩九分七釐

地三百二十三顷七十九亩七分;

山二百五十顷三十六亩;

塘六十九顷三十五亩七分四釐;

内除亏折塘一十亩八分二釐,新陞田三亩二分,地一十亩一分九釐,山五十三亩

现在成熟田一千一百一十四顷一十九亩一分七釐。

地三百二十三顷八十九亩八分九釐;

山二百五十顷八十九亩;

塘六十九顷二十四亩九分二釐,每亩科征不一,共编《折色》银一万二千五百二十三两二分二釐二毫四丝九忽九微九纤。实本色米七百二十六石九斗八升八合六勺八抄。

原额人丁三千二百七十七丁,内优免绅衿本身三百二十二丁,每丁征银不一,共编银八百九十八两七钱八分六釐六毫。《订正赋役全书》之后,清出人丁三百六十丁,增银一百五两五钱六分八釐四毫。又奉不准绅衿优免并加增匠班及折色料时价,共银二百九十四两六钱九分七釐八毫七丝九忽五微五纤。遇闰匠班加正脚银六钱八分四毫。

《丁地》二则,共征折色银一万三千八百二十二两七分五釐一毫二丝九忽五微四纤。遇闰加银四百四十两九钱七分五釐九毫。实征本色米七百二十六石九斗八升八合六勺八抄。瑞昌县:

原额现在官民田一千九顷一十七亩六分一厘。

地六百三十二顷二十六亩八分九釐六毫;山一百九十二顷五十三亩一分四釐;

塘三十七顷二亩三毫,每亩科征不一,共编折色银九千七百七十六两九钱六分五釐七毫一丝八微三纤。实征本色米六百五十三石七斗五合七勺六抄。

现在人丁四千七百二十二丁,内绅衿优免本身二百三十二丁,每丁征银不一,共编银九百七十一两三钱七分四釐四毫。《订正赋役全书》之后,清出人丁一百一十丁,增银二十四两六钱三分一毫。又于康熙五十二年编审,新收人丁二十三丁,增银五两一钱四分九釐九毫三丝。又奉不准绅衿优免及加增匠班改折物料时价,共银三百五十五两三钱九釐七毫八丝九忽八微八纤。遇闰,匠班加正脚银一两一钱七分一厘八毫。

《丁地》二则,共征折色银一万一千一百三十三两四钱二分九釐九毫三丝七微一纤。遇闰加银一百一十两三钱二釐五毫。实征本色米六百五十三石七斗五合七勺六抄。

湖口县

原额现在官民田一千九百七十三顷五十三亩一分二釐四毫。

地三百八十六顷九十一亩三分;

山二百四十九顷九十三亩七分;

塘一百七十八顷一十三亩,每亩科征不一,共编《折色》银一万七千八十五两九钱八分二釐三毫四丝五忽五微四纤。实征本色米一千一百六十六石二斗二升二合四抄。

现在人丁五千六百五十六丁,内《绅衿优免》本

身四百五丁,每丁征银不一,共征银九百九十一两二钱。《订正赋役全书》之后,清出人丁一百二十丁,增银二十二两七钱九分七釐六毫;又于康熙五十二年编审,新收人丁五十二丁,增银九两八钱七分八釐九毫;又奉不准绅衿优免及加增匠班改折物料时价,共银四百五两四钱八分二釐三毫三丝一微一纤。遇闰匠班加正脚银二两一钱九分二釐四毫。

《丁地》二则,共征折色银一万八千五百一十五两四钱七釐七毫七丝五忽六微五纤。遇闰加银三百四十二两六钱九分九釐九毫。实征本色米一千一百六十六石二斗八升二勺四抄。《彭泽县》:

原额现在官民田一千八百五十九顷二十三亩七分六釐。

地、一千五百八十九顷六十一亩七分一厘七毫;

山一百九十一顷五十七亩五釐;

塘九十二顷二十四亩四分八釐。每亩科征不一,共编折色银一万六千七百九十一两四钱三分六釐四毫三丝九忽六微七纤,实征本色米一千二百一十一石八斗八合九勺六抄。现在人丁七千八百九十五丁,内绅衿优免本身三百九十八丁,每丁征银不一,共编银一千一百七十两六钱二分三毫。订正《赋役全书》之后,清出人丁二百四十丁,增银三十七两六分一厘二毫。又于康熙五十二年编审,新收人丁九十四丁,增银一十四两五钱一分五釐七毫;又奉不准绅衿优免及加增匠班折色物料时价,共银二百八十五两八钱四分九釐四毫六丝八忽三微九纤。遇闰,匠班加正脚银二两六钱八釐二毫。

《丁地》二则,共征折色银一万八千二百九十九两四钱八分三釐一毫八忽六纤。遇闰加银二百七十三两二钱九分四釐二毫。实征本色米一千二百一十一石八斗八合九勺六抄。

九江府风俗考     府县志合载

[编辑]

本府

《旧志》,“土瘠民贫,山高气清,习知武事。庐山自陶谢来,儒风绵绵,高人贤士,蝉联不绝。人性坚贞,尚气概,其君子知耻而少事干谒,其小人听命而不通请求,俗固好争而听和则止。民虽守分而抗法亦多,输纳趋时。婚姻礼制,服用素朴,故旧相周恤,《诗》《书》阛阓,里社蔼然。山林之民力镃基川泽之民业网罟市廛之民” 居贸易,三时效勤,冬举百务,婚重亲迎,丧厌浮屠,祭知时举,教就外傅,此雅俗之大都也。乃若险健刁讼,使气恃势,崇巫信禳,湎饮狎邪,间亦有之。俗少育女,寡偶多争,博塞如流,逾垣挈箧,时见告于江湖之间。瑞昌、德安,错壤柯陈,实薮逋逃。彭湖南界都昌,东扺东流,宿望为暴,尤多憎主,格捕鲟鱼嘴,其渊丛也,故云。“德化朴” ,瑞昌悍,德安讦。湖口野,彭泽靡。

德化县

民俗简静,罕事浮靡,虽富家子弟,亦鲜绮罗。经营惟在本土,不习散四方。文仪言语类金陵而近实。冠礼行于士大夫家,婚姻不论财,娶则亲迎。妇女惟事针纫,不解纺绩,举葬娱尸数日。近士大夫依《朱子家礼》,乡民化之。乡市耆民,四时有里社之饮。

《县志》:地滨大江,民习于水,善操舟,虽暴风怒湍,弄轻艇如驶。渔于河泽,凡网罟汕之具,备极其巧。村尚鬼疾趋祈祷,市争锥末。馔客以鱼蔬为常品。自元亮、白宣以节义表于一时,遗俗化之,多遵孝友。持风概,朴茂不事浮靡。士甘蔾藿,绝请谒。农多植稷,菽麦诸种,仅佐食之。二三丈夫任性有谓,长于诙谐而短于局干。殊未尽然。吉凶诸礼。相沿。不甚合于古。四时庆赏。亦有与他郡异者。

德安县

旧志:民尚朴寔,崇兴礼让;士习诗书,民勤稼穑。王慎中诗:“百室山中邑,观风见俗淳。” 佥宪陈端甫诗:“最喜民无讼,乡村共力耕。” 《县志》:治生惟务田作,而弗营商贾;服用专崇质朴,而不尚浮华。钱粮之催科难完,多由积弊;吏农之拘充不纳,率属积荒。

瑞昌县

山险,俗讦,信巫好祀。士尚气概,民先勇力,急功利,尚文仪。《洪上洪下》。之民健斗杀人,不畏法律,然朴而易调。妇人事纺绩,婚姻略与德安同。《湖口县》

民,习耕渔之业,善操舟,性敦朴,罕事浮华,崇孝养,喜歌舞,优于故旧。《有赒》请帮助识别此字。之意。妇人事纺绩,婚葬亦同《德化》。

《一统志》:“人性淳朴,士风恬静。” 邑初志:“怯而易集,输纳有趋时之信;驯而易治,讼狱无不辨之奸,衣织食耕,社饮不废。” 《邑续志》:“湖邑昔称淳朴,耕渔商工各一其业,有园夫女红之利,无见异迁物之民。万历初年,井闾无事,勤俭生生,庶几不至匮乏。季年以后,物力乃寖耗,而民生计日蹙,俗日偷,士习亦与之俱弊。”

彭泽县

山峻土沃,俗尚文仪,儒风相续,民习经商。乡民十九二十都者健斗喜争婚姻,论财装送亦侈。故其中人之家,多不育女,举葬不作佛事。亲戚之家,盛行祭礼,但彼此各求相偿。妇人事纺织,人性坚贞,习尚文仪,士风颇彬雅。山林之民力镃基,川泽之民业网罟,比来繁庶,间为工技,而仍不废其本业。惟险健善讼,燕“会竞侈,崇醮朝神” ,是其流习。

冠 民年未二十多冠者,俗惟卜吉,士大夫家近亦鲜行冠礼。

婚 亲迎之礼,有俭有奢。随其土俗亲迎,婿往妇家奠雁,母往送之,婿家设席以待,父兄亲戚望门而止。《彭泽》新妇谒庙,款燕丰隆。

丧 三日内,子不蔬食,戚族馈以粥糜,设酒宴吊客。有初丧三五日即葬者,或时月风水不利,经二三年乃葬,葬前娱尸数日。乡先生多遵朱子礼,俗亦少变,其于火化之风则少矣。

祭 春奠墓外各以时节拜祭于中堂,或间作佛事超荐。俗尚鬼,多用浮屠,遇事辄以牲礼优登坛赛神。

“元旦 ,鸡鸣起,肃衣焚香,拜天谒祖,次及尊属各序拜。昧旦,择方隅取吉,乡邻投刺交谒,交馈以糍。立春 月建丑,属牛,寒将极,故出其象以送寒,且以升阳。” 前期挂彩装百戏,正官率僚属迎春。至日晨,鞭春磔土牛,民争拾之,以为得春。是日也,以所磔土牛置纸亭中,佐鼓吹送诸乡荐绅。元宵 彩灯鼓乐弛禁,往来达旦。湖口先期三日,张灯为戏,颇极艳巧。柘矶有神灯,尤极巧丽。花朝 人多行婚礼,士女郊游,踏青插柳为饰。男女蓄发,冠笄。

《惊蛰 及社日》,德安县农家浸谷种。

清明 ,先期挂楮钱,是日具酒肴祭扫坟墓。民间插柳,瑞昌复迎境内神,张彩设乐,既月不绝。上巳 ,湖口县男女郊游踏青,士夫游赏赋诗,或流觞以为乐。《汉仪》:“季春上巳,官民皆禊东流水上,洗祓宿垢。” 魏以后但用三日。

三月二十四日 ,湖口市民奉迎境内岳神肖像游市,童男女及民有疾祈保者,随拜其后。逾数日返庙。俗云“迎社户” ,亦古人逐疫之义。春社 祭祀毕,谕以《乡约》,聚饮而退。

四月八日 ,观雨旸,以占水旱。浮屠浴佛,人家施乌饭。

“端午 ,插蒲艾,啖角黍,饮蒲觞,和以雄黄,剪彩结方胜” ,人物相为传送。龙舟竞渡湖口,是以多设剧为士女观。其竞龙舟也,上下争胜,斗殴伤人。正德间,知县陆郁禁止,遂于是月十八日各造纸船焚之,然送至坊界,逾尺寸即争。嘉靖三十六年,知县沈诏命郊迎,上下挂彩相贺,馀风稍殄。然积习难挽,其竞胜之心至今愈炽。六月六日 “晒衣” ,土人设会为城隍庆生中元 。自朔日始,焚香以迎祖。至期,具酒肴、楮钱追祀之,月望乃止。

《七夕 ,湖口县俗》以是夕伺巧云。

秋社 ,里民咸诣社所举报祭之;祭,如春社礼。中秋 ,人家馈月饼,具紫菱香藕,佐以觞,相为玩月。

重阳 ,登高、赏菊,月设饮,惟士大夫家有之。冬至日 ,官司贺长至,民间不甚重。湖口彭泽祀祖曰“冬饭。” 士夫谒祖,往来交拜,其礼如元旦、腊月 。民间煮粥食,杂以蔬果,曰“腊八粥。” 是月也,多婚葬,二十四日扫舍宇祀灶,荐以饧饼,谓甜神之口。

除夕 ,粘春帖,响爆竹、增桃符、剪红纸缚炭树门后祭祖,张乐、设馔、烧烛围炉聚饮坐夜分,为《守岁》。

考证

九江府祠庙考一    府县志合载

[编辑]

本府。德化县附郭。

社稷坛 在府治东北一里许,故景德寺址。按旧志,“宋在迎恩坊外,元季兵毁,明洪武二年,复于知府龚琬。” 八年,知府周文质迁今所。十二年,知府王吉重修。弘治三年,知府童潮因敝葺之。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城之南文明门外二里许。明洪武二年,知府龚琬置立。

郡厉坛 在望京门外,明洪武三年,知府龚琬建。

城隍庙 在太宁坊,去府治东二百步。先是建于郡东北。宋宣和壬寅岁迁此。元皇庆壬子,又新之。明洪武初,知府龚琬、林宗相继刱建。有堂,有两序,有斋所,有门楼,有后寝,规制大备。后毁于兵。

皇清顺治六年,重建正殿、寝殿。“正殿与阶前所砌石”

生员舒启泰修。右有定福堂,左有长生阁,俱住持僧道性建。

旗纛庙 在卫厅左十馀步。明洪武二十二年,指挥陆旺建。每岁以霜降日致祭。岁久圮。副使陆梦龙建卫并祠。

孔氏家庙 在庐山西麓。宋治平时敕建。先是唐末文德元年,四十代孙孔绩登进士,任吉州推官。五代乱,遂家吉州之新淦。及宋孔元任钦州推官,元子文仲、武仲、平仲俱登进士。平仲官至尚书,适归吉州,道经庐阜,得与周元公游,遂卜居黄龙山麓,请旨建祠于龙溪庙南。时称“孔氏三仲。”

曾子祠 十五代孙据汉封都乡侯,徙居九江府。明万历二十三年,奉旨建祠特祀。

濂溪祠 在庐山之麓,旧为书院。明正统初立像,后圮。弘治间大新之。学使邵宝奏曰:“谨按周惇颐于九江,生寓精神,没藏魄体,实与故里相类。百年以来,墓与书院,久废初复,而祀不在典。惇颐之后,称大儒者,曰朱熹焉。贯于婺源,产于建阳,祠祭之典,二地兼举。臣愚窃谓惇颐之于九江,如婺如建,当比其一。今墓与书院既各修理如故,乞敕礼部就行书院赐以春秋二祭,令有司以时行事。仍于邻近无碍田内拨给四五十亩,以为裔孙守基赡。” 诏曰:“可。以程灏、程颐配之。”

张横渠祠 在赤松乡。《志》载,“横渠曾孙阳,举钦宗朝进士,职掌院事。会金人之变,护驾南迁,遂同长子经、次子纶,家于吴楚。” 故德化赤松乡有横渠祠焉。

王文成公祠 在府治南,即书院。明万历间,兵巡道葛寅亮建。

皇清顺治间,推官胡宗虞重修。

靖节祠 在楚城乡柴桑山下,去城九十里,今废,惟遗旧碑,题曰“晋陶靖节先生故里。”

白居易祠 在府城西湓浦门内,徐铉有记。久废。

四贤祠 在府东四牌楼口。祀汉宋均,晋陶潜,唐白居易、狄仁杰。今废。

陶白祠 在郡城文明门甘棠湖上。明万历癸丑,兵备葛寅亮建,毁于兵。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府江殷道捐赀重建“东轩祠”,陶

白二公中奉准提佛以“咏真一笏” 四字额之右辟一轩,题曰“自怡。” 濬池植柳,萟亩栽莲。有碑记并诗。

岳武穆王祠 在府治南,旧为“岳飞池。” 明正德七年,知府李从正建。

岳母祠 在白鹤乡。明正德十二年,知府汪颖即墓所建祠祀之。

李文忠公祠 在府治东丰储坊。祀元总管李黼,赐额曰“忠烈。”

“仙令祠 ” ,在阳明书院右。

三贤祠 在府治西

义门宗祠 :在望京门内。康熙七年,知府陈谦新建。

赵汝愚祠 在庐山麓。祀忠定与其父母,莫知所由始。

陈公土主祠 在府治南。

九江王庙 在福星门外。旧以为“英布” ,非也。九江土神迎明太祖敕建庙,报之。南京十庙,“九江王” 亦其一焉。

祖将军庙 按唐《欧阳詹集》云:“鲁国颜公顷为湖州牧,州产碑材。公载石还,次江州,蛟奔螭引,直至湖心,则茂林峭石,势环气腾。有神祠曰‘祖将军庙’。公异之,遂捐金建亭,名曰祖亭” ,制文勒碑以记,盖祖逖也。今废。

祝融庙 在甘棠湖上

龙溪庙 在甘棠乡七里冈,祀陶公之所。其溪水自庐山发源,入鹤问寨湖,旱祷之辄应,故名。“水府庙 ” 在府西门外。

白马庙 在府治西门外。

《关壮缪》庙 有数处:一在东高冈,一在南门观,一在演武厅后,一在城隍庙右,又一在德安县门外。

东岳庙 在府治东,即唐景星书院旧址。龙王庙 在湓浦门外茶引所旁,今废。

天妃庙 在城北江浒,明宣德间,九江卫建。萧公庙 在江之北,去郡三十里许。

大孤山庙 在山顶。建自宋隆兴间,明洪武初,新之。

陶九相公庙 去城十五里仁贵乡,芳兰湖,九水会焉,曰九龙湾,即陶太母之墓处。墓所有社坛。明正德中,九江大旱,有僧谓湖滨父老曰:“诸神能救兹旱者,惟陶九耳。” 今其像乃在黄梅五祖寺之庑下。父老怪之,相率往访,果有像,凿沉香之质,具而未饰也,迎归,饰而吁之,果大雨,因祀之。陶九,天完裨将也。

太保庙 一在德化县学前,一在南门内。马王庙 在府治东,新建。

大王庙 在钞关右

郭家庙 在仁贵乡,顺治间建。

祖师庙 在甘泉乡履天坡,进士李三辅建。三官庙 在海天堤,明初建。

德安县

社稷坛 在县治北一里。明洪武元年,令府、州、县各立坛祭祀。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南一里。明洪武二年,知县曹景辉建。

邑厉坛 旧在县治北半里。明洪武五年,知县曹景辉建。后以筑城坛在城中。嘉靖间,以城外田易之。

城隍庙 在县西三十步。知县刘允迪建。元因之。壬辰兵毁。明洪武七年,知县冯衮仍于旧址建立,有殿、有寝、有廊、有门。永乐十年,县丞贡征重修。嘉靖三年,知县梁一桂鼎建。嘉靖二十六年,知县蔡元伟重修。

皇清康熙六年倾颓,邑侯张瑛捐赀,令僧昌祖重修。

前后殿颇为整饬

五贤祠 祠祀宋郡守李涧、杨沂、王秬、李邦献、李若川五人。今废。

关王庙 在县南门外,知县张瑛建。

瑞昌县

社稷坛 在县西北半里许。宋嘉泰间,知县洪钧偲立于白龙桥之左。明洪武二年,知县黄颜迁今地。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一里许。宋知县洪钧偲立于小南街西。明正德七年,知县黄源大筑城,迁今地。隆庆元年,知县刘储虑践踏大不敬,四旁植竹木,正南标额立门。万历间,知县林廷瓒加砖石筑墙。

邑厉坛 在县东一里,去望仙桥数武。明洪武三年,知县黄颜立。

城隍庙 在县治西兴教坊右。明洪武八年,知县李凤建。成化十八年,知县傅思勉重建。正德八年知县黄源大修。

东岳庙 在城东南隅,古东山寺之左。

文昌阁 在县东一里。康熙十二年,知县江皋鼎建。滨河凌阜,挹水回龙,相形攸利焉。绿树重阴,飞楼缥缈,雕甍画栋,望若天宫,洵一邑之奇观也。

关王庙 :在北门外演武厅之后。知县骆秉韶买居民地建。

三公祠 在儒学敬一亭左,后改建于按察分司右,今圮祀司李,署县潘季驯、徐元正、李日华。叶公祠 在陶家岭,祀通判署县叶朝荣。五贤祠 在叶公祠后旧址苍城墩。元次山、苏东坡合祀,自知县洪钧偲始。骆秉韶补祀王梅溪,一主梁尚忠。补祀周元翁,一主叶桂山,一主王曾经。过瑞昌,遗韵可怀。周系濂溪先生长子。流寓王仙之檀木。请帮助识别此字。“桂山”之祀,从舆论也。祠久倾圮,知县陈诏重修之,同知陈师孔铸奉罏瓶二副。

丁公祠 在县治之北。唐礼部侍郎杨嗣复号东山,旧寓丁溪,即其地为神,最灵感,故至今称“丁公” 云。祠为封君余有庆建修。

杨公祠 在县南河边山川坛侧,杨即嗣复也。二贤祠 在苍城墩,祀唐元吉,后苏东坡过此。

赋诗于壁。明嘉靖三年,知县洪钧偲,因以东坡合祠。

杨东山庙 在县南山川坛旁。祀唐礼部侍郎杨复仁。

谢安庙 在金城乡

显济庙 在太安乡白龙泉之侧,洞内有石碣,称“显济” 者,即槐里侯万修也。

白杨庙 在甘露乡寒食岭下,祀宋昭勇侯。义烈祠 在演武厅右。明嘉靖辛酉,流赋犯广信,抚臣胡松檄柯、谈、吴、黄、王五姓剿贼。事竣,各给官带录其死事者共三十人,开府自为文祭之。

元次山祠 在瀼溪双桥下。

都天庙 在县西城隍庙之右。计二间,今址存。王太公庙 汉敕封。在县南八里许大塘坂。大王赵公庙 在甘露乡松山铺。义民王守范施田一亩,为香火之助。地名“夜豪垄。”

田太尉庙 唐敕封在金城乡宝荣殿,今废。水府庙 唐敕封在白龙桥七十步。

五显庙 :在归义乡之乌石街。

湖口县

社稷坛 在县北湖塘山下。旧在下钟山后,元县尹张士熙建。明洪武年间,知县赵祥、郑原珍相继新造。成化二十三年,知县李嵩迁县南。弘治四年,知县周灏迁今所。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松寿山右。旧在状元坊,与射圃联。元至正中,县尹张士熙建。明洪武六年,知县郑原珍建。弘治二年,知县周灏建。斋房二间。嘉靖中,知县章元梅修学,售其地,迁于今所。

邑厉坛 在县治北二里许大岭山之北。旧在下钟山,明洪武二年,知县郝密建。弘治中,知县汪明改立于杨港西湾塘之下。正德中,知县卢秉彝以水涨不便祭告,买市民潘寅桑丝地,立于今所。嘉靖三十八年,知县沈诏建城,徙邑民逼城者居之,坛移稍后。

里。社坛 :一、二、八都,坛在时垄。三都,坛在杨家垄。四、六都,坛在张家坂侯家垄。五都,坛在喻家坂。七都,坛在酬山前。九都,坛在五柳湾后港村。十都,一图,坛在神塘坂。十都,二图,坛在长岭出。十一都,坛在梧桐坂。十二都,坛在桦林坂。十三都,坛在蛮王觜。十四、五都,坛在江家桥社港。十六都,坛在石头岭。十七都,坛在杨家墩。十九、二十都坛在黄泥岭。

乡厉坛 :都盛乡厉坛,在长乐桥。《彭泽》乡厉坛,在洗墨池。《五柳》乡厉坛,在分水岭。

城隍庙 在县治西北五十步。唐、宋二代建于治旁。元至正戊子,县尹张士熙迁建今所。明洪武元年,知县郝密因毁重建。正德二年,知县汪明、耆民伍训再建中正厅、后寝室、前庙门左畔小屋二间。万历间,庙门灾,知县陈万殊重建。寻正殿圮。四十八年,知县范志琦新之。

皇清顺治二年兵毁,止存寝堂三间。五年,知县李宗

皋鼎建

西峰“古灵祠 ” 在五侯山之西。

陶桓公祠 在陶公巷

狄梁公祠 ,在下观音岩,公彭泽令此其旧邑。真武庙 ,在柘矶崇福山,元至正八年开刱。李武仙祠 ,在黄山岭。

玉壶祠 在都盛乡。相传许真君于黄牛洑祛妖人,神其事,立祠祀之。今废址存。

陶靖节祠 初在三学寺旁望月台上。元县尹孙文震至寺,见望月台遗迹,乃靖节读书地,捐俸建祠于上后祠圮。明正德五年,僧人熊玺续建佛堂三间,附先生遗像于内。嘉靖三十八年,知县沈诏立木主祀之。后于三学寺后建祠三间,塑先生及陆静修、周续之遗像于中,名“三贤祠,后圮。”

皇清顺治末,寺僧一诚募赀重建。地有“玩月台”、洗墨

池,流觞曲水,遗迹古松苍蔚,为湖口“八景” 之一。县学东偏亦有祠堂三间,今久圮。

岳武穆王祠 。在长虹堤上。明万历中,税监李道建。中正殿、后寝殿各翼以两廊。前殿门之外立石坊曰“尽忠报国。” 后圮丹墀中旧有铁铸秦桧等像,后废。

蓝公去思祠 在下钟山麓。明蓝淦,字可虚,由举人署教上饶,寻擢是邑。四年升知靖州,随迁杭州同知。在邑多惠政,民不忍忘。嘉靖十九年,建亭祀之。

皇清顺治二年,兵毁。

三侯去思祠 在下钟寺后。一为沈诏,一为陈。

《启明》一张纪源有专祠,后聚于一处。

李仲达祠 在县北数十步。明李应昇,天启间为南康司理,查盘至邑,多惠政。后为逆党魏忠贤冤死。邑人哀之,建祠以祀。

皇清顺治二年,兵毁,基存。

表忠祠 在成德岭之下。明邹五从,名逢吉,邑人,丁丑进士。崇祯末,累官给事中。闯贼陷北京,死难。邑人哀之,即其宅为祠,额曰“表忠。”

东岳庙 在上钟山背。宋元丰五年,邑人熊彦昌祈应始创。祀唐张巡,所谓“东平王” 者是也。元末兵毁,明洪武十五年,邹成二等重建。成化元年,知县鲍瑛修其庙前纸炉一座。元皇庆元年,邑人李绍祖鼎建。明嘉靖七年,七代孙李溢纠族修之。十八年,溢侄景时、景泰、景开重修。

皇清康熙间,知县范之焕、参将王之佐、守备宋善猷。

李咸阳等各捐资重修

关帝庙 在县治前左金山顶,原在中团坊,今城隍庙址是也。元至正中,县尹张士熙建,后兵毁。明洪武十五年,知县赵祥重建。弘治间,知县周灏迁附城隍庙右。万历间,改建今所。

皇清顺治、康熙间,知县乔钵、范之焕、参将王之任守

备宋善猷、李咸阳等各捐资重修。

既济庙 在下钟之阳。明万历三十六年,税监李道建。

皇清顺治中,知县康永福、乔钵相继修。

太子庙 在关帝庙右,祀梁昭明太子。

皇清顺治二年,兵毁。

水府庙 在大虹桥之南。明万历三十九年,税监李道建。

祖师庙 在松寿山。明嘉靖初建,后兵毁,原向《旗山》。

皇清顺治十三年,生员叶茹萼、叶荐元等重建改向。

下钟山

古龙王庙 在茭石镇巡检司右南。唐尉赵元鼎建。元至正中,县尹张士熙祈雨有感,分祀柘矶,古庙仍存。明初,显应知县郑道宗委巡检伍纶重修,附近八社民为祈雨香火。万历中,寓户掘石,延及庙址。郭、沈、王、徐、柳、汪、曹、缪八社民告争,县、府、道知县林翘楚亲踹详申,断庙址横计十丈,上至山脊,下临大江,为通县公场,不许掘石伤址,仍命修庙,关锁县治。

龙王庙 在柘矶。元至正间,县尹张士熙立。壬辰兵毁。明洪武二十七年,九江递运所大使杨永安重建,扁曰“龙泉庙。” 崇祯八年,僧性芳重建。李武大仙庙 在凤山顶。

聚奎祠 在柘矶。明天启六年,耆民吕𨱇、段成缓、刘子学、朱命新、僧如幻募建。下有洲地。崇祯八年,僧海应植柳。

铁山庙 在铁屏山。元至正末,有杨宗泰者,为湖口巡检,会陈友谅建伪都于江州,索砖石急,宗泰不能具,自投窑中。邑人祀为“铁山神。” 《彭泽县》

社稷坛 在县治观音山东北。旧在凤凰山下。明弘治甲子,知县王琦因迁学,遂移置今所。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南二里许。

邑厉坛 在县东北一里许。

里社坛 :每里一所,凡二十处。

乡厉坛 太平、五柳、建安、新兴四乡各一所。城隍庙 在县治西兴贤坊凤凰山下。明洪武元年知县黄安泰建,二年敕赐为“显佑伯。” 永乐十五年知县韩亨、正统六年知县邓周,相继修葺。弘治壬戌知县王琦建后寝。至嘉靖四年知县李焘建前庙门三间,翼以庙左畔小屋二间。今仍旧。

关庙 在北门外河滨

马神庙 在县衙左

英烈庙 在县治北三十里清凉寺左。唐贞观间创,祀梁昭明太子萧统。世传清凉寺乃统栖隐之地,因庙祀之。历宋绍兴甲子,岁旱,乡民遍祷,经旬弗应。有人夜梦神告之曰:“吾太子统也,受命食此方福。斯民灾患,吾捍御之。今虽旱,吾得请于上帝,雨将至矣,尔等勿忧。” 及寤,雷雨大至。嘉定甲申,赐号“英烈。” 元末兵废。明洪武壬子,乡民重建。

二贤祠 在县治东。旧在东城内右畔,专祀陶靖节。明成化乙巳,分巡佥事钱山重建,并像狄文惠公而合祀之,名“二贤祠。” 弘治癸亥,知县王琦改今地。嘉靖壬辰,知县戴璋请于提学张时彻,增祀宋赵昂发,更名“三贤祠。” 今祠圮址存,王演畴于祠左买地重建。

小孤庙 在县治北五里小孤洑彭浪矶上。因

山险水迅,难以登祠,故立此庙。宋绍兴时创,元末兵毁,明洪武二年,邑人张琼重修。嘉靖间,江北宿松县亦建庙,照耀江渚,与江中、“江南” 三庙鼎峙矣。

上元庙 一在太平山,一在马当山,唐贞观间建。

文昌祠 旧在学基明伦堂右。学迁祠废,复建于凤凰山下儒学门左,后亦废。

皇清康熙丁巳,县令俞良建于公廨后山,买“武举金。”

《声振》田地共一十五亩五分八釐,塘二口,额收租谷二十五石,以为香灯之费。

土地祠 在县衙前。邑令王廷藩于康熙癸亥率乡约王棅暄、坊民程子灿、洪曙初等重建。“雷公去思祠 ” 在城隍庙左。明雷时敏号观泉,由举人授彭泽县令,升知景州。万历六年建祠祀。

周濂溪祠 在桥亭村莲山。按濂溪晚居庐山莲花峰下,尝葬郑太君于九江三起山。濂溪卒,葬太君墓左,子孙因家九江。后一支迁居彭泽桥亭村,因立祠祀。

狄梁公祠 旧在县治西,去今治十五里,祀唐狄公仁杰。公令彭泽时,死罪三百人系狱除岁,公谓曰:“新岁人情所重,汝等皆有父母妻子,暂放还可乎?” 众囚感泣曰:“若然,死固无憾。” 公释之,约五日当还。至期,果相率就狱,惟二人越期,公询其故,一丧母,一渡江阻风。遂奏于朝曰:“死囚能守法约,信可使之自新。” 则天可其奏。众囚择县治西二里许,率亲属男女五六百人,覆土为丘,不旬日而成。建祠刻像,以报公德,盖公所亲见也。宋绍兴间,赐额“显正。” 嘉定甲申,封忠烈侯,明赐公爵,谥额题“唐司空梁国狄文惠公之庙。”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