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072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七十二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七十二卷目录
汀州府部汇考二
汀州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汀州府城池考
职方典第一千七十二卷
汀州府部汇考二
[编辑]汀州府山川考二 府志
[编辑]清流县
龙山 在县南坊郭里,自长汀平原山分脉来。
群峰高耸,起伏如龙,阴阳家有“左龙右虎” 之说。南极山 在县南五里,即龙山之高峰,为县朝山。其巅时有白云舒卷,上有二小庵。
屏山 在县北坊郭里。屹立如屏,拥于县后,又名“纱帽山。”
东华山 ,在县东三里。千仞峭壁,前有斗台,高耸入云。登台景物,皆在目中。
国母崠 在县东北三里。宋杨太后过此,故名。俗误名“哄垄顶。”
马家山 在县左。昔姓“马” 者居其下,山顶有“万寿亭。”
西灵山 在县右,山中旧有“西灵庵。”
塔山 在县东南,即龙山之枝。旧建塔于岭,故名。
拜相山 ,在县西南四里。与南极龙山相对,状若人拜,又名拜龙山。
铜锣山 去县四里。龙山左腋。上有诸葛行祠,其顶平圆如铜锣。
方山 在大溪西五里。形如诰轴,故以“方” 名。笔山 ,在县东七里。层峦环绕二十里,中耸三峰,高入云际。
莲叶山 在县东。山耸拔如莲叶,又名“斗笠。” 莲花山 在苍盈里,中有池,夏则盛开莲花。象形山 在县北永得里。高大旋伏如象。贵人山 在县南梦溪里。方正如贵人。
铁石山 《名胜志》:“在县东南九十里,山石坚黑如铁,山旧产铁,因名。有矶有洞,皆名铁石。” 洞口有庙,曰“安济” ,曰“九龙。”
渔。沧隔山 在县西南罗村里,其峰峭绝。枫隔山 在县西南四保里,多枫木,秋来如丹。丰山 在县南罗村百二十里,山极峭绝,其顶如磨,常有云气覆之,秋霁方露全体。宋淳熙间,有刘道士与其徒裹十日粮,诛棘扪萝而上,行半日,渐有荒径,若人经行处,六日乃至。其巅坦夷如砥,可坐数千人。有田墟、棋局、丹灶、础石散乱于中,如故居废址,疑神仙窟宅。纵目遐眺,恍惚见宁化、将乐等县主事邓向荣《题藏子岩》诗。高风岭 在县东八里。岭险峻,宣德间,知县李庠创亭其上,改名“高善。”
灵龟岩 在县东北永得里。岩洞清幽,旧传岩下忽出大龟,僧刱庵祀之。
七峰岩 在永得里。峭起如翠螺。
白云岩 在梦溪里。形如屋。国初漳州江姓者修炼于此,趺化。乡人即其全躯像祀,至今不朽。马儿岩 在县东梦溪里,以形似名。一名“马子。” 俗传有马驹化为石,语近诞。
清溪岩 在县北,中有一水,清莹不竭。
蒋公岩 在县北五里。丛石嵯峨,外险中宽。宋绍兴初,有蒋道士居此。
灞涌岩 在县东北,坊郭七里。飞泉怪石,茂林修竹,为一方胜境。
玉华洞 在玉华岭上,亦名小玉华。石峰矗立,玲珑穿透,可容百馀人。有石窗、石龛、石观音、莲花、狮子之类。宋乾道间,始建佛庐。洞西有三穴,名石燕洞。旧传一道士秉炬赍粮,行一日馀,出洞口,乃宁化境。洞东有巨石如龟,名灵龟洞。金乌石 在县东龙津桥畔,与玉兔石相对,今没于水。
玉兔石 在县西凤翔桥下,形圆色白,春夏或变青红。明成化间忽坠,见底大有光莹。
狮子石 在县西灵庵门首,卧伏如狮。
廪石 在县仓盈里嵩口。高大圆尖,若米廪然。黄石 在县东十五里,为邑水口。水涨石没,则舟难行。谚云:“黄石盖头,十个梢公九个愁。” 正溪 发源宁化,潆回五十里,至县境澄清如练,合众流度九龙,会延、建诸水,至福州入于海。半溪 在县东北五里,源自高地,至白石桥溪。
《西有》白石成堆,远望如雪未消。
三港溪 在县西南五里。连有三小港,皆自宁化会流清溪。
郑家坑溪 在县北。各山坑水合流,至古基头及南岐入正溪。
芹溪 在梦溪里。源自归上,至芹口入正溪。严坊溪 在县治南流至横口入正溪。
清溪 在县北。源自宁化,出高地清口合正溪。罗口溪 在县西北罗村里。发源连城,过北团至罗口合正溪。
李坊溪 在县西四保里。发源长汀界,至白石溪入罗口合正溪。
梦溪 在县南梦溪里。源出百里山,流至九龙滩合正溪。相传溪上林木蓊郁,行者如梦,因名。七里滩 在县东南七里。溪多乱石,曲折迅激。旗角滩 在县东南八里。
牛角滩 在县西南十里。
长空滩 在县东十五里。怪石纵横,中有大黄石,怒卷波涛,险次《九龙》。
九龙滩 在县东南一百里。上六龙最险,属本县。下三龙稍平,属延平永安县。“九龙上下二十馀里,每龙两崖石峡逼窄如关隘,宽仅丈馀,石龙横截水中,高可数丈。乘舟下龙,如在高山落坑,舟子欲下者,辄停铁石矶,转雇土著篙师拦头,仍编竹箬箱裹船头,以当怒浪,然后敢下。一失分寸,生理遂绝。” 龙背有一捷径,行经七八里,可抵六龙滩尾,畏险者多由焉。
黄柏洋 在县东五十里。宋文天祥行兵至此,遇大风雨,入农家以避。
渔沧潭 在县龙津桥南,三潭相连,深不可测。杨梅潭 ,在县东南七里滩下。
长空潭 :在长空滩下。
门潭 :在铁石矶巡司前,其长一里许。
县前井 在县东首。成化庚子,知县凌采濬。圣堂井 在祐圣祠左岩下,泉四时不竭。后人累石为二井,知县吴中结亭覆之,改名“寒泉。” 仓前井 在县南米仓岭下。深三丈,色清而冽。东岳庙井 在县东南,深丈许。
圣水庵泉 在屏山下。水出洞中,味甲寒泉。“角树泉 ” ,在县晏公庙下。地中涌出一泉,穴足应居人日汲。
温泉 一在池溪,一在嵩口,一在丘源,源皆出山下,沸汤可熟鸡卵。
东峰泉 在晏公庙后五里,地名渔沧坑。泉流飞瀑,长若玉龙。有伍姓者,凿岩为池,接竹引之,度龙津桥,以便人汲。
连城县
后龙山 在县北。自清流丰山东南分支,行九十馀里至本县,为旗石峰,复突耸而上,为西宝山。又盘伏而南为三军山。下抵县历六十馀里,屹然拔起县后,为县治主山。
莲峰山 在县东七里。状若莲花,旧呼“东田石。” 元马周卿改名。复取山间奇胜为十三景,以古隶书勒石,曰《苍玉峡》,曰《云栈》,曰《天梯》,曰《冠豸》,曰《桃源》,曰《清如许》,曰芙蓉波,曰金字泉,曰“白云深处” ,曰《天光咫尺》,曰苍谷,曰灵虚,曰《水崆峒》。其山虽险,上则平旷。有寨,有城,有池、有堑,有云楼、宣武、西南四门,旧有莲峰庵,庵左有丘氏书院,又有开国彭侯祠,有三君子堂,今俱废,惟书院元真堂存。新增胜景,有“半云亭、滴珠峰、十王殿、却尘岩、元天阁、水团瓢、元真堂、大观堂、三元殿、静室、灵芝庵、真空堂、莲花洞、九老亭、一线天、五老峰、超然阁、仰止亭、听松亭。”
赤岭山 在县西在城里。山土色赤,因名。高冻山 在县北。群峰深峻,盛暑生寒,故名。彭屋山 在县西在城里。上旧多彭姓居此。马坑山 在县西北在城里。山下有涧,曰“马坑” ,民居环聚。
白云山 在县南。高插云汉,时有白云覆顶。天马山 在县东揭坊北安里。怪石昂藏如天马。元季雷陨其首,石尚存。
金鸡山 在县南表席里。山峻拔,旧传有人登山,见一庵有金鸡飞鸣于花瓶上,寄宿庵中,晓觉,不见庵所。
狮子山 在县东揭坊北安里。怪石蹲踞如狮,岩下有文殊庵。
三仙山 在县东北安里。旧传有三人会山中,谈笑竟日,倏乘鹤去。
银屏山 在县南南顺里。山磅礡屹立,天霁览若银屏。
笔架山 在县东南顺里。三山联属如笔架。
西宝山 在县南南顺里。山常有夜光,疑有宝气,故名。
西山 在县南表席里。有杜仙隐是山,功成脱化,乡人建庵祀之。杜,南顺人,佚其名。
金柜山 在县东北安里莲峰傍。山巅有巨石圆整,横截一缝若柜然。
凉伞山 在县南河源里,山顶团圆如伞。大岭山 在县南隔头山。岭高峻,有路沿山而上,西抵长汀界。
堆禾山 在县北北安里。其山突起平陆,状若堆禾。黄氏世居其下,今名“黄屋山。”
三将军山 在县西南。三峰并峙,状若人立。云山 在县南河源里。高接层霄,云出其顶。将军山 在表席里。端耸特立,雄据县南。罗婆山 在县东北南顺里。昔有罗婆居山下,辛勤造家,合“瘠土” 之训。
上峡山 在县东北安里。两山夹立,中有一路通北安铺。
高贵人山 在县南河源里。有显仕姓高者过此徘徊,爱其秀美,因名。
刘地山 在县南河源里刘地村。
大坪山 在南顺里。山阜广阔,岩石平坦。髻头山 在县东姑田里。群峰盘结如髻。萧坑山 万历中,令徐大化筑北闸凿石。是山石线中有“徐钦徐昌” 四字连,人异之。
丰山 去邑九十里。世传宋时侍郎沈勇营葬于此。后吕纯阳仙令土神送出骸葬,沈觉仍瘗之,吕化作道人曰:“易汝鼓架山穴,是处阳真人道场也。” 后清流县有欧阳姓者寓此得仙。龙子冈 在南顺里,因在县后龙山侧,故名。七星冈 在县南南顺里,冈列如七星。
七里冈 在县西南顺里,冈周回七里。
塔背岭 在县东,在城里,东塔寺寺后。
鹧鸪岭 在县西,常有鹧鸪。
分水岭 在县北北安里。一水沿岭分注,西北长汀,东南连城。岭上有铺。
乌石岭 在县东北安里。巨石苍黑,巉岩当道。赤竹岭 在县南表席里,南接上杭,多产赤竹。虎忙岭 在县西南六十里,今属长汀青岩里。其岭峻长,虽虎过亦忙。明朝有僧大行建庵岭中,得禅定法。夜露顶坐荒郊,人或叩之,颇证前觉。今庵为行人憩所。
陡岭 在县东南顺里。有大小二岭,路沿山峻绝,绵连五七里。
猫儿岭 在县东姑田里,与永安接界。两山对立,如猫相顾。
横山岭 在县东姑田里。岭长盘回十馀里,东南接龙岩界。
野狐岭 在县西南顺里,路接虎忙多狐。垂珠岭 在县南河源里。旧传宋文天祥兵过此,回顾垂涕,居民痛而表之,抵上杭界。
牛路岭 在县南表席里岭,盘旋十馀里,民贩牛广东,取路于此。
远水岭 在县南表席里,接上杭界。行人以重滩患涉,避水登此。
牛枙岭 在县东南顺里,岭湾曲如牛枙。磨石岭 在县北姑田里,石可砺锋。
彭地岭 在县北北安里。宋彭侯孙驻兵于此。石门岩 在县东五里。两石相峙,中空成门。宋绍兴间,云峰僧倚岩结庵,名“宿云” ,令黄荦刱总宜亭,后令赵汝樵刱悠然阁。年深亭阁俱废。洪武间,邑人沈彦和重建。
滴水岩 在县北七里。有泉一线,自石窦出,溜泻岩下,深不盈尺,潴不溢,汲不竭。相传定光佛住锡于此。宋政和间,僧密窒刱庵宇后圮。石钟岩 在县东北安里。半岩有古佛道场。宋咸淳七年,中翊郎罗次夔建。左右有罗汉阁、观音阁。
鹫峰岩 在县东七里。势如𬸚鹫,旁有瀑布石仓。淳熙间刱,岩宇久废。永乐间,饶福生募建。西宝岩 在县西十五里。宋淳熙间,刱佛庐于岩下。后至正间黄得辅重建。
南峰岩 在县南百里。宋淳熙间刱岩宇。白石岩 在县南表席里。巉岩突兀,皆白石。朝天岩 在县南表席里。峻陡凌云,下有庵。白仙岩 在县南表席里。峰峦俱白,洞穴甚宽,下俯小溪。
龙兴岩 在县北北安里。元大德三年,治中许景辉刱庵。明朝,邑人许浩志与长汀都御史马驯读书其中,扁曰“文兴。”
宝珠岩 在县北北安里。岩上圆石如珠。
石室岩 在县北北安里。岩畔有石室,可容五十馀人。元至正,居人马天骥建亭岩中。
广灵岩 在县南南顺里。岩有洞穴,祀定光佛。又名“童子岩。”
龙爪石 在西山下。有大石,下瞰溪流如龙爪。马鞍石 在县东南,中偃外昂,形肖马鞍。禾廪石 在县东北安里,方厚如禾廪。
饭箩石 在县东北安里,以形似名。
双髻石 在县东北安里。两石相绾如髻。迎春石 在县东东田石上,立春日人皆诣祷。香炉石 在莲峰山元真堂前。圆仰宛似香炉。峭石 在莲峰灵芝庵后。其石如削,高插云霄,勒有“壁立千仞” 四字。
文溪 在县治前,旧名“清溪。” 一发于长汀磜,由新林寺前过;一发于金鸡山,由法界庵前过。合流至县,九折而东入清流界。因曲折如文字,故名。上有文川桥。
莒溪 在县南河源里。源出龙岩山中,下接杨家渡头,西流入长汀界。
萧坊溪 源出上杭苎园溪,下抵江头渡,入上杭界。
新泉溪 :下流抵汤泉溪,合流上杭县。
里冈溪 源出文笔山,流抵冯坊渡,合流上杭。隔口溪 出俞溪源,下流抵冯坊渡,合流至上杭界。四溪俱在县南席表里。
杨花潭 在县东,在城里。繇文溪下,夹岸多杨,春暮花飞,故名。
莲花潭 在杨花潭下。旧传渔人入水,见潭底有石如莲花。
龙潭 在莲花潭下。云有龙居,岁久,浅塞石固。潭 两岸峭石,水深莫测,众鱼聚焉。传云:“潭底有石岩,中有大鱼,众鱼附之。渔人误犯,其喷涎如胶,几不获出。”
石门潭 在乌石岭下。两石夹流如门。中有石潭,其深莫测。沿回北出林公桥下,入北安里大溪。
石城潭 在石航陂下。其石险陡,环回如城。以上三潭,俱在县北北安里。
铁珠潭 在县南表席里。潭侧有路,石壁峭立,人过不敢谛视。内多细黑石,如铁珠然。
杨梅滩 源出长汀虎忙岭,接青泰众流而下。滩流险隘,舟楫罕通,岸上旧多杨梅树。
长滩 在县南河源里。出岩背,流注上杭。曲折多险,舟楫罕至。
放生池 在县西一里。水冬夏不竭,旧传为斋醮放生于此。今种莲,又名“莲堂。”
沙水池 在县南南顺里。遇冬即涸,春夏泉水涌溢,灌溉姚坊田。
三龙井 在县南表席里。望井中有云雾起,雨即至。旧传有龙居其间,前有拜龙石,坦平如砥。福仙井 在县西福仙观右。有泉甘冽。
瑞泉 在县东,在城里五显祠右,甘冽不竭。温泉 一在表席里。新泉一在南顺里汤头,一在姑田里丰头,四时常温,可供澣濯。
归化县
楼台鼓角山 在县治后。数峰连属,中一峰高耸,俨似楼台。其馀诸峰似鼓似角,为邑主山。印诰山 在县后。高耸平正,形如印诰。
娥眉山 在县前。群峰联络,中一峰宛若娥眉。飞凤山 在县东北,下临平田,望若凤飞。小三台山 在学前。三峰秀丽,联属如台星然。象山 即南山,县东二里。状如巨象。
屏风山 在东坑,去县四里,宛若屏风。
银屏浪盏山 在县南。峰峦联属,中有二峰圆尖,形如银瓶,馀三峰圆小似盏,色亦奇秀。龟山 在县东五里晏坊。又一在石珩村溪边,如龟,下有甘潭。
响石山 在寺坑,去县西十五里。其山皆石,人语则响。
鹤迁山 在翰溪县东二十里,昔有“鹤飞聚。” 灵台山 去县东南二十里,高峻直耸云霄。龙西山 在县北杨柳五十里,奇峭千丈,中有圣水岩。
紫云台山 去县八十里,周回二十里,高千丈,顶上有田塘水碓,居民甚众。又有均山,三峰联络,虽盛夏亦寒,日出岚雾空濛,望如紫云。“覆船冈 ” 在晏坊,去县东五里,状如覆船。“天上冈 ” 在县东三十里,近夏阳。顶有路,峻且长,人行如在半空,清晨岚雾空濛,咫尺莫辨。《考》岭 在城南半里,为邑龙过脉处,旧有樵径,恐伤龙脉。今塞。
大黄岭 一在县东二十五里,一在县北三十里,土色黄莹。旧《志》作“归上。” 去县南五十里。铁岭 ,在县东兴善三十里,高峻扼险,顶有公馆、铺隘、禅堂。万历甲寅,知府沈应奎修建,接将乐县界。
黄牛岭 在县西杨柳五十里。宋绍定间,曾氏结砦处。
五雷峰 在县西十里,傍有二三石如雷。仁寿峰 在县西十里新兴铺,高大而圆。笔架峰 在县东二十里翰溪三山起伏如笔架。
腾云嶂 在县西南归下五十里陈坊。高约五百丈,周回百里。山色秀丽,有云雾卷舒。其顶前后有龙兴、“白云” 二庵。
狮子岩 在县东四里晏坊,与象山相峙,为邑水口。近建“灵英塔” 于山顶。
滴水岩 在县北。上有泉,亢旱不竭。西有洞,约阔数丈,其石扣之有声,下有隐流约数十里,世传仙人堂喷水坑即此水所出。一名玉虚洞。侍郎岩 在黄杨岩北,旧名“翠云。” 宋熙丰间,侍郎张驾、祭酒杨时、司谏陈瓘读书于此。
观音洞 在翠云岩旁,深里许,石悬如观音罗汉像。又有石室,约宽七八丈,前有数十峰,状如笔,下有石鼓、试剑等石。岩顶怪石,蹲若兽状。狮子洞 在县西北二十里永安铺。怪石蹲踞,宛如怒猊。中有数石室,虚明深邃,一柱矻立如镂。
玉岩洞 在县西二十里永安铺。洞内明爽,石色光莹。
儒冠石 在县东南二十里石珩太平桥外,俨若儒冠,里人名为“秀才石。”
金盘石 在县东八十里岩前溪中,形圆色黄。试剑石 在县东淳化寺观音洞。
八卦石 在县东二十里翰溪柱下中有大石,状如龟纹。有八小石如龟,四围绕如八卦。门槛石 在县东二十里珩溪太平桥外,沿渚夹峙里许,水从中流,状如门槛。
印石 在县西北二十里罗汉寺溪口。石叠两层,上小下大如印。
碁盘石 在县东十里。大而平,若碁盘然。明溪 在县东南五里。山下带水,达福林庵侧而去。岸有大小阜相对如“明” 字,故名。
翰溪 在县东兴善二十里。发源龙湖涧,流至沙溪始大。
珩溪 在县东二十里。水接明溪,下沙溪。雷霆溪 在县东二十里兴善漈头。水接翰溪,沿渚十里,乱石㠝岏,激如雷霆,昼夜不息。布溪 在县东归下四十里。源接吉溪,沙溪之水流至岩前,汇众而来。
沙溪 在县东归下四十里。源接珩、翰二水,至是可通小舟,岩前合众流出。
龙坑潭 在县东兴善里山间。深不可测,龙穴于中,旱祷即雨。
甘潭 在县东二十里石珩龟山下。其潭约深三丈,水极甘冽。
白水磜 在县西十里新兴铺旁。山顶流下,宛如瓶泻。
百丈磜 在县东八十里邝坊。自山巅泻下,如雪花飞坠。
黄金井泉 :在城西四里。
甘泉 在城北五里叶舍坑,可灌千亩。
汤泉 ,在县东一百里,四时涌沸如汤。
东泉井 在县东东泉阁下。
西泉井 在县西学后。二井邑人通汲,旱不竭。“仙人井 ” 在县东二十里石珩村太平桥下。揭家井 嘉靖三年揭赵真开。
永定县
卧龙山 在县北,脉发茫荡洋,山蜿蜒如龙卧。挂榜山 在县南,邑屏山形如挂榜。
龙门山 在县东。盘旋秀耸,梗化者昔常据此。印匣山 在县西镇,旧为乡民避兵处,其顶平坦,若印匣然。
虎冈山 在太平里,两山萦回数里。《旧志》云:烟雨晦冥,有巨虎咆哮于冈。又名斧光山。
杨梅崠山 在金丰里。盘亘数十里,多杨梅树。笔架山 在太平里。峰如卓笔,高出群山,邑之望也。
莲花山 在太平里。叠翠若莲花。
黎袍山 在胜运里。苍翠如画。
梌山嶂 在县北,绵亘百里,跨太平、丰田、胜运、溪南四里《图界》:上有石如马,谣云:“石马鸣,则有”
兵。成化十四年,寇乱,太监卢胜使人绝其首。松柏嶂 ,在县南三十里。形势磅礡,绵亘永定、大埔二县间,昔乡民避寇于此。
桃坑嶂 在溪南里。山高林茂,有铁可冶。《满山红 》在县西南四十里锦丰窑边。县水口山。高耸雄丽,半界潮州。旧传有父子采薪,父睡山麓土,忽瘗身,第露其趾。子牵觉之,遂刺指渍血,识其处预为阴地。后寻之,满山土木皆赤,不识原所,故名。
三峰 ,在县北三十里,自梌山嶂发脉,萦纡起伏,至卧龙山。
《贵人峰 》“龙门拔秀,宛若人形。”
双髻峰 在县北。二峰高耸,状若双髻。
水珠峰 上有飞瀑,两山相向,一名“双飞蝶。” 雪竹峰 ,在县南,峰秀而峻。
凉伞峰 在胜运里丰稔寺南,上圆下锐如伞。新村岭 在梌山嶂下,长十馀里,路通李田。缘岭 在丰田里,路接嶂界。
三层岭 在金丰里。层冈复岭,屈曲三折,路通大埔,流寇出没。今设巡检司。
寒水凹 在县西北。路通上杭,巉岩巇崄。成化间,知县王环凿石开通。
伯公凹 在溪南里锦丰窑,路通潮州。
龙显岩 在太平里黄田山麓,石如龙状。吴坑岩 在丰田里。崆峒深邃,乡民祀佛于内。狮子岩 在太平里上洋。形若狮子。
鳌石 在县西田中,坑陂水绕其下。
五石 在县北后龙山,一狮子石,一犀牛石,一砚池石,一悫头石,一朝拜石。
横龙石 在太平里上洋,其石似龙。
莲花石 在溪南里大溪中,群石丛生,状若莲花,故名。石壁间一妇逐鹅,隐然如画。长老相传:“仙女逐金鹅。”
马迹石 见《杭志》。二石俱当上、永二县界。九磴石 在溪南里,大石层连若磴,通上杭。巾石 在太平里。灌洋端方若巾。
蓝盘石 在溪南里
蜡石 在溪南里。石色如蜡,居民以“蜡石” 名乡。大洲溪 在溪南里。发自龙岩大池,经高陂、丰田至县,合成一溪。
丰稔溪 在胜运里。源自龙岩,经上杭黄潭,至汉磜崆,合大溪。汤湖溪 发源黎袍山,经长窖,至牛鼻崆,合跳鱼溪,出丰朗。
武溪 在太平里。发源寒袍崠,缘岭下经龙潭深渡合文溪。
文溪 源自孔夫,经流合武溪,通大洲溪。金砂溪 在县北金砂村,发源猪槽凹南,分流经金谷寺出,与古溪桥合。
箭滩 在溪南里箭滩村,水急如箭。
罗滩 在溪南里。急流奔湍,居民以“滩” 名村。磨石滩 在太平里江公隔。水势澎湃。
憔滩 在县西。湍激沸浪,舟师颜憔故名。龙潭 在溪南里杉子塘。旧传龙潜于内。信丰潭 在胜运里丰稔寺西,其深莫测。齐头潭 在胜运里。澄湛无底,居民以潭名村。鸬鹚潭 在县西。深碧清澈,尝有鸬鹚群聚捕鱼。
晏湖 在儒学前。周围约百丈,陂水流潴为湖,春夏泄以种稻,秋冬壅以蓄鱼,为学宫明堂。涵水湖 在县西,今名龙安寨。湖水澄湛,中起一阜,旁有温泉迸出。
双井 在溪南里吴坑。澄澈不涸,居民以名村。“大洲汤泉 ” 在县东隔溪泉出地中,可浴,不能熟物。
下洋汤 在金丰里。石壁流出,四时不竭,略温。里田汤 在胜运里。汤最热,可熟物,旁有温泉,可相参濣濯。
箭滩汤 在溪南里,源出小涧,不涸,可浴。仪门井 在县治仪门右。
“南街井 ” “在锦衣坊左。”
北街井 在横直左角
“万寿井 ” 在寺前街下左边小巷。
新井 一在城东门右,一在西城旧窝铺,改凿。俱嘉靖三十八年知县许文献新开。
水利附
[编辑]本府。〈长汀县附郭。〉
官陂 在县东北十里
张家陂 在县东十里。正德初,知县毛彪修,邑人锺文俊《记》。
郑家陂 在县东五里
中陂 在县东北十五里,横截鄞坑,延袤十里。雷陂 在归阳里。
南板桥陂 在县西。垒石为堤,引水入壕。何田大陂 在县南青泰里。
东堤 在鄞江上流。先溪水分流两路,不绕城下。天启甲子,推官寇从化于三桥山麓直达朝晖楼下,筑大石堤七十馀丈,于原分小溪口为马鞍陂,以防春涨。汀人名以“寇公堤。” 日久堤圮。崇祯八年春,知县张宾选复以赎锾并俸庀工重修,阅两月告成。
西堤 在宝珠门外罗坊。另一小河自牛岭流来,先年直泻大河,形家谓“入怀反跳” ,不利郡治。万历壬子,吴明昌倡筑,自罗坊护至马屋墈下,会大河为一堤岸有祠。崇祯间,水不遵堤,反冲园地而下。郡伯唐世涵檄修。
教场堤 在苍玉洞前。先溪水冲成深潭,大路为圮,行人以教场为路。天启六年,知府沈锺宿沿河筑石堤,长数十丈,堤面阔坦五丈,行人称便,教场亦恃以无恐。
宁化县
官山陂 :在县之西北五里。
吴陂 在县西四十里。居民吴氏所筑,灌溉甚广,人思其惠,故识“陂” 以其姓。
东山陂 在县北龙下里。
青山陂 在龙下里武层之北。
黄沙陂 在县北招贤里水西。
石节陂 在县南会同里曹坊。
大陂 在县东百二十里。居民障溪以成,自宋迄今为利。
上杭县
梁陂 在县西二里。宋时乡民梁姓募众为石陂,方广数十丈,蓄水溉田。明嘉靖中,大水冲圮,乡民复筑以石。
高陂 在太平里。高寻馀丈,长数倍之,溉田甚广。宋时置。
大陂 在胜运里干田。明洪武间,乡官刘秀实倡众筑堰,溉田数百顷。
官陂 在白沙里。蓄水溉田,每岁官为修之。濑溪堤 在濑溪口。溪水出口宜逆上。明崇祯间,巡道朱大典捐俸筑堤砥之,应“二水射琴冈,举子姓名扬” 之谶。
武平县
黄田陂 在县西丰顺平里。
官陂 在县东五里
黄竹迳陂 在县南二里。
行弓堤 在县东,袤二百丈有奇,东砌石。《清流县》
成陂 在龚坊
雷公陂 在吴家铺
新陂 在白石桥
风陂 在上堡。以上四陂,俱在坊郭里。
胡榯陂 在黄地岩
黄坊陂 在清水塘
《牛屎陂 》,“在完地。”
嵩溪陂 在馆前下
池陂 在池溪
牛河陂 在风峡
桥下陂 在田里
《阳陂 》,在嵩溪馆上。
桥下陂 在潭口
伍陂 :在大陂坑门首。
大瑕陂 在汤坑。以上九陂俱在永得里。石壁陂 在西坑。
新桥陂 在罗坑
和尚陂 在李田
罗溪陂 在下冯
石壁陂二陂 在下谢
朱家坡 在碧渊坑
大陂二 :一在源坑,一在细坑。
磜合陂 在东地水口。雷公陂 在塘源坑。
石梯陂 在羊蹄坑
门首陂 在塘下
牛陂 在横坑
俞明陂 在平地夹
白沙陂 在西都
品地陂 在一都
洞口陂 在矶头
连城县
龙爪陂 在县东南,灌溉在城田二千顷,官设陂夫守之,元时建。
王城陂 在县南法界庵下。
官陂 在县南南顺里斑竹村。
彭坊陂 在县北。其水灌彭坊田,元时建。石陂 ,在县北黄公桥下。
大田陂 在县西南顺里。以上六陂,《旧志》谓“南团六陂” ,是也。
石航陂 在黄屋山下
岩陂 在上江坊
夹石陂 在徐坊
苏坑陂 :在北山庵下。
中陂 :地名“溪源。”
大田陂 在吕屋岩。以上至此俱北安里。旧《志》谓“北团六陂” ,是也。
官田陂 在县南表席里。刘家车。
陈张陂 在表席里
大洋陂 在表席里湖营。以上旧《志》谓席、湖、团三陂是也。
吴公陂 在姑田郭坑
店前陂 在县东姑田里。
吴地陂 在姑田里峰头。
隔畬陂 在姑田里龙坑。以上旧《志》姑田团五陂也。
在安陂 在县南河源里隔畬口。
丘坊陂 在河源里车田尾。
大分陂 在河源里赤岭尾。
余坊陂 在河源里余坊尾。
岭背陂 在河源里李坊村。以上即河源下里七陂也。自官陂至此,共二十五陂,皆因田势高下,置陂灌溉。官陂设陂首守之,遇漂决,随即修治。
水圳陂 在县南。原系古额,引水灌田千馀顷。正统间漂决。弘治间,县丞万贯通水利于民,归化县
白沙陂 在城东白沙桥下。引水灌田,并以转车。
八字陂 :在城西六里。壅水灌田。
杨孀陂 在城东北十里。黄窠孀妇杨氏捐资筑陂,引水灌田,乡民赖之。
沙溪吉口岩前陂 自沙溪至岩前四十里,筑陂数十处,皆以桔槔运水灌田,岁赖有秋。大陂 圳在杨柳大陂墟边,里人开筑,长流二十馀里,灌田数万馀亩。
永定县
晏湖 在儒学前。周围约百馀丈。陂水经流,清漪可爱,为学宫之明堂,邑中之胜概。
杭陂 在县西北。陂水入城,通于四圳,流出城外,灌溉田塘,屡被水冲,知县岳锺淑捐俸重修。甲辰,大水冲废,知县洪天开、邑粮户捐资砌筑。蔡家陂 在溪南里龙磜。昔有姓蔡者,率众修筑,功归于蔡,故名。溉灌之利,有上中、下三则。乡官郑厚、监生郑迥率民佥呈知县唐灿亲诣踏勘,申请漳南道钱、水利道曾、本府知府马批允。雇工于水源上高数尺,凿石通水,利遂均焉。大陂 在胜运里干田界。洪武间,乡民率众筑堰,灌田甚广。后山树木,属于本陂修筑。
石陂 旧有圳,年久湮塞。嘉靖十八年,乡民具呈到县,申请重修,灌溉田亩三千馀秤。
白叶陂 在县溪南里《五图》地方。
石坑陂 在湖雷。溉田三千秤。圳水环绕,乡民赖之。
落阳陂 :在奥杳高桥头,贡生吴蒙筑。
大洋陂 在武溪
汀州府城池考 通志府县志合载
[编辑]本府。〈长汀县附郭。〉
汀州府城池 ,唐大历四年,刺史陈剑筑卧龙山阳西北堑山,东濒河,南据山麓。大中初,创敌楼。宋治平三年增广,周五里二百五十四步,濬三壕四引,南拔陂水东流以绕之。修六门:正东曰济川,正西曰秋成,南曰颁条,曰鄞江,东南曰通远,东北曰兴贤。明洪武四年,塞颁条门,改“济川” 为“丽春,秋成” 为“通济” ,通远为镇南,鄞江为广储,兴贤为朝天。周城包以砖石,创总铺一,窝铺八十一,女墙一千一百九十五,箭眼八百一十四。弘治间,知府吴文度以府城内大半皆山,县治民居环列城外,拓城而围之。自通济门至济川门,充拓数百丈,筑土为县城,列七门:东曰会川,南曰五通,曰惠吉,曰富有,曰常丰,曰西瑞,曰通金,长六百一十九丈九尺,堞二千一百八十有奇。崇祯四年,合郡县为一。八年,增修东西北三面,东加四尺,西五尺,筑宝珠门月城,增扩惠
吉城门
皇清因之。
外州县
宁化县城池 。宋旧城周二百八十步,分四门,东曰连冈,西曰通赣,南曰道爱,北曰“朝宗。” 端平间,宰赵时錧修复,累石砌之,周围五百丈,改“连冈” 为“迎春” ,改“道爱” 为“端平” ,改“通赣” 为“通圣” ,改“朝宗” 为“朝天。” 宝祐,圮于水。明正德五年,知县周楹申呈当道,暂筑土城。九年,邑民雷文琳等告筑砖,知县何鉴具奏准行。十一年,委同知唐淳,派通县丁粮银一万两,砻石陶砖包砌。通计城八百一十二丈七尺五寸。城门楼五座,水门四座,窝铺六十所。十六年工竣。城北负山馀,三面临溪,多为洪水冲坏。天启三年、崇祯五年重修。
皇清顺治七年四月,两河暴涨,平地水丈馀,滨河之
城崩,圮殆尽。署事同知宋虞望旋括民财七百两修之,四阅月而竣役。
上杭县池城 ,“宋端平元年,县令赵时钺创筑,周回一百六十步,可容二百户转车。激水注为壕池,覆以茅竹,寻毁于火。淳祐六年,邑令赵更筑,缩而小之,复圮于水。宝祐二年,令潘景丑重修,石址甓甃而瓦覆之。元至正间,颓圮殆尽,摄县事郑从吉拓旧址复筑,周回五百一十五丈,高二丈,为门七,各建楼其上,复圮。” 至明洪武十八年,来苏锺子仁作乱,知县邓致中修筑甫毕而贼至,民赖以全,岁久复圮。正统十四年,沙、尤寇至无备,县为所破。景泰三年,知县黄希礼奏请复筑。肇工于景泰六年,讫工于成化八年,历二十馀载而城始完。周围一千四百二十四丈六尺,基广二丈,南临大溪,砌以石,高三丈有奇,东西北并砌以砖,高减于南三之一。壕广二丈,深半之。为门七:东曰“昭阳” ,西曰“通驷” ,南曰“通济” ,北曰“迎恩” ,上南曰“兴文” ,中南曰“阳明” ,下南曰“太平。” 各建敌楼其上。周城窝铺三十有三。正德十年,南门敌楼坏,知县谢浩修造。万历四十四年,知县李自华重修。四围雉堞,俱用三合土涂塞,最为坚固。
皇清康熙十六年,上南第三铺城崩,一十二丈,馀十
八年,下南第七铺城崩,八丈七尺馀,知县甯维邦皆修筑。二十年,南门敌楼为雷火所焚。二十四年,北门敌楼圮。知县蒋廷铨前后捐俸重修之,颜南门额曰“拥青。”
武平县城池 :城周二百八十步,分三门:东曰“永平” ,南曰“南安” ,西曰“人和。” 绍兴间,使相张魏公浚帅本路遣官刱筑土城。端平间,令赵汝讘重修,寻圮。元至正二十三年,令魏侃夫仍故址修筑,惟留两门。明成化间,知县李俊重修。弘治十四年,同知黄冕、知县陆忠奏筑砖城。周围七百六十二丈六尺,高二丈有奇,垛一千五百三十,辟门四,东迎春,西秋成,南南平,北北高窝,铺十六所。又开水门于东西,以泄洪潦。崇祯戊辰,知县巢之梁加高三尺。
皇清顺治辛丑,修北门城楼,复颓。康熙十一年重建。
南北城楼二座。城西、北建官房一间。窝铺四十间。城垛俱修清流县城池, 宋时止有子城,周二百丈,外无城,有四门:东曰迎恩,西曰登瀛,南曰“平陂”,北曰“拱宸。”绍兴间寇扰,无险可恃,邑人大恐。郑思诚鸠集流散,以兴版筑,岁久复颓,侵入民居。正德五年,知县林湜将沿河城四百四十丈、寨上城四百二十馀丈,设法运石,筑高六尺。七年,广寇窃发,邑民雷春等具呈清出故基,疏通马道,甃砌垛眼,以便守御。通判戴旦又增设窝铺一十二所,敌楼一所,扁曰“南顾。”隆庆六年,知县桑大协改“来薰楼。”崇祯九年,知县邓应韬重修连城县城池, 宋有土城,周一里一百四十步,外有壕池。绍兴间令丘钦若刱。乾道间令杨立中刱三门,岁久复颓。端平间令米巨宏重修。淳祐间令罗应奇筑瓮门,东曰“通京”,西曰“秋成”,南曰“薰风。”岁久圮至。明来止,瓮门四座存。正德四年,流寇窃发,知县蒋玑筑土城七百馀丈,外周围以栅,上覆以楼,暂为守御计。九年,佥事胡琏劝邑之殷实者,分派丈尺,以砖包砌。邑人知府童玺先砌三丈为倡,馀各效砌,共二百七十丈,帑银砌者五百丈。十四年,佥事周期雍命县丞王锺岳督匠,以巨石垒城基,上载加砖,城始完固。通判毛公毅建窝铺三十间,知县方进以砖包砌。卫经历杜泰建城楼一座。推官秦僎建城楼五座,为门四:东曰寅宾,西曰“秩西”,南曰安阜,北曰拱北。水门二,曰“福汲”,曰“清太。”年久倾颓。崇祯十年,郡守唐世涵具申院道,得允,转檄知县
陶文彦措办帑金五百,募金五百,择吉兴工。旧城高一丈七尺,今加高三尺,城垛、窝铺、城楼六座,并后山雄镇楼巍焕一新。
归化县城池 公署、民居夹于溪涧,两头中有水圳,为石桥以通人行。溪内积拥沙石,暴雨溪涨,山水泛滥,随长随落,势难筑城。弘治六年,巡按陆完奏准通行府县,因时勘筑,不限年月久近。知府吴文度会同汀州卫指挥刘广,历县督同知县姜凤相度经画,具有成数。将兴工,适以地方多故,阻。正德九年知县杨缙请于当道筑城,周围六百丈,辟五门:曰东乐,曰西清,曰“南安” ,曰北宁,曰“南水。” 崇祯八年,知县杨鼎甲重修。十七年,山寇窃发,邑令吴国斗周围重修,加高
皇清康熙甲寅年,闽省变乱,人民逃入《山谷逆贼屯》
县城楼窝铺毁坏殆尽。康熙二十年,邑侯王国脉捐资倡率重修。
永定县城池 ,成化十四年始刱,未有城池。弘治二年监生赖高奏请筑城,适岁饥不果。五年,知府吴文度、巡按吴一贯奏行,凡县无城者,悉令筑之。知县陈悦具申未报。后巡按陆完按郡,文度力陈利害以请,于是筑城之议始决。参议王琳、佥事王寅相继临县,相度地势,揆事量工,俱有成命。委知县陈悦、典史朱麒、医官张以璇等分督之,推官徐楷总理之,又以里人进士赖先协赞方略。七年九月,肇工砌筑,方殷而徐楷罢,陈悦故,分巡道周鹏复总督之,命长汀主簿吴俊摄县,以监其事。九年,知县宋澄莅任,奉抚院金泽檄,殚心经画,弘治十年而功始讫。城周围七百七十六丈六尺五寸,基广三丈有奇,面广三之一。南临田,高一丈九尺有奇。北倚山,高杀于南十之一。内外马道,广一丈五尺,壕二丈馀,深半之。为门四:东太平,西迎恩,南兴化,北得胜,各建敌楼城铺一十六所。十七年,知县陈济因北门岑旷可虞,用砖砌塞。嘉靖三十四年,知县许文献重修太平、迎恩、兴化城楼,增窝铺十一所,共二十七所。隆庆二年,“迎恩” 、“兴化” 二楼圮,知县陈翡鼎建。崇祯十年,知县徐承烈修。
皇清知县赵廷标重建,高不及旧楼数尺。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