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249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卷目录

 衡州府部汇考九

  衡州府风俗考

  衡州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卷

衡州府部汇考九[编辑]

衡州府风俗考        府志[编辑]

本府。衡阳县附郭。

《周礼正南》曰:“荆州,其民一男二女,畜宜禽兽,谷宜稻。”

《汉志》:“古称楚俗,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为业,果蓏裸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祠。”

《南齐志》:“湘川之奥,民丰土闲。”

刘禹锡云:“潇湘间无土山,无浊水,民秉是气,往往清慧而文。”

《寰宇记》:“地有舜之遗风,人多纯朴。”

《桂阳郡志》:“淳朴近古,畏法少讼,俗重丧祭,士少宦情。”

《方舆胜览》。“俗尚农桑,民知教化。”

《舆图志》:“地僻民淳,事简易治。”

《旧志》:土旷民窳,安土重迁,不能逐什一之利,终岁勤动,退而食其土之毛。公家之赋亦取足其中,以故闾里绝无高赀富人家

冠婚、丧祭之礼明万历庚辛间,李斗野太守曾刻《四礼简仪》以训衡民,一时翕然从之。久之,寖忘其故,迨更丧乱,冠祭礼少有讲习之者,惟婚礼尚存。其略如聘妇之初,婿家书年庚于红笺,以箔金贴之,侑以缣、帛、钗、钏、䴵果、盐、茶、喜丝之属,托媒氏致之。妇家,妇家书年庚于绿笺,亦以箔金贴之,饰衣巾、袜履为报,或以银造成牌式,上镌年庚,两姓相遗。间有彼此通三代籍贯者,名曰“拨” 八字。此纳采问名之大略也。将婚之先,婿家诹吉,倩媒通之,妇翁亦以缣帛、彩布、簪珥、酒果、鸡豚之属佐之,妇翁可其请,酬之如其礼。此请期纳吉之大略也。新婚之日旭旦,婿家饰彩舆鼓吹,笼家鹅代雁以行,婿御轮至妇家先归。比舆至门,巫者一人引婿入花烛处,新妇出于帷合卺,谓之“饮交亲杯。” 饮毕,授婿彩,使作同心结。巫者以果撒帐,致祝词。祝已,婿同新妇入于帷,名曰“坐帐。” 古有庙见礼,今无家庙。聚舅姑伯叔妯娌于堂,拜之,名曰“拜堂。” 归女之日,母必往送之门。诸姑姊姒有与偕者,亦仿古鞶申之意。婿家留宴,肆筵饤座,礼饮终日而撤。大约婚嫁多在三冬,非如《周礼》仲春会男女也。此则亲迎奠雁之大略也。

《丧礼》:父母没,殓于寝,殡于堂,复于门内外,以讣告于三党。三日内,孝子成服,衰绖、苴杖、期功缌,皆服其服。三党朋侪咸吊,击严鼓于丧者之门,孝子稽颡苫次,致缣布于吊者,名曰“开堂。” 好作佛事,以七日为首,七至于七七,请僧作功德超度。以竹片为箱形,糊以纸,实钱其中,谓之𬕂盖俗云:“人死七日则过一阎罗,至” 五七,则云“过五殿阎罗” ,诵经礼忏,召亡破狱,或建水陆无遮大会者。此从来已然,今未革也。

卜地而葬,好听形家言,择风水之区,兼信阴阳避忌,如空亡《地官符》之类,有犯不祥者,至停棺数岁不窆。冥器之属,如衣冠舆马方相,咸以纸为之。或为男女形,捧盘执帨侍立之状。发引前一夕,邻里亲党,醵金治具,集丧次欢饮,名曰“坐夜。” 或呼梨园演孝戏,挽郎唱夜歌,如薤露之节,曰“节哀。” 輤车发,题素旐于柩前,谓之“名旌” ,又以纸作幡幢导之,亲友白衣冠以从,桑门铙鼓随其后,以帛结羃加柩上,曰“材罩。” 缤纷陆离,颇费物力。

岁时伏腊祀内神,礼也。吾衡庶民家,中堂必设福神,反以先祖木主陪列,不得正位,亦习俗也。楚俗尚鬼,读《骚》可见,而衡尤甚。凡有病者,多疑鬼物为祟,必邀巫觋禳之。所祀之神,有樟柳云魈之名,古祀典所不载也。

衡士素以廉隅自饬,故恬退醇谨者多。一经课塾,萧然安之,无奔竞功名之能。自戈鋋云扰,儒冠不堪溲溺,人人决踵露肘,纵好学深思,而家无斗筲,安事鸣琴?文墨之风,为之少歇。顺治甲午以前,应乡试者寥寥,故登贤书者少迩郡邑。

“之长,作新文教,蝉联鹊起,可计日俟矣。有田者未必为农,农者未必有田,大率有田为主人,佣耕为佃户。兵燹以后,死徙多而耕户少,向之阡陌,半就汗莱。募佃以垦,三年后始议输租。又必先减其岁入之额,而后肯为卒业。稍有水旱,佃辄借口以逋其入。少加督课,遂以逝将去汝。睚眦主人,主人惟恐田污,不得不” 听命于佃。至于催科之急,徭役之繁,佃不与也。故年来殷实化为窭人,而𥰡𥰡者方有谷。农之子恒为农,以其有专业存也。吾衡之农素狎其野,勤生力,穑老死,不濡足江湖。迩则荡其心志,惰其肢体,黠者徙而为贾,朴者亦变而为佣。呼群招类,不远数千里,负担滇粤之外,以希射奇利。或有数岁弗返者。鄙拙业而轻去其乡,土安得不旷,赋安得不逋乎?劳来还定,以集征鸿。莅兹土者,宜加意焉。父老言,隆庆间,比户皆尚弦诵,重诗书,鄙史胥为贱役。今则趋之如骛,逐之若膻,以其中有兔窟,且藉以张狐威也。甚有弃子衿而事刀笔者。考《明学宫卧碑》,生员试劣等者,发远近衙门充吏,所以愧辱之也。故谚有“秀才充吏,不得已而为之” 之语。

皇清顺治间、奉

旨“生员为吏有禁近年少弟子员改业就之是捐重”

赀而买劣生之名也。虽因往日虎冠之吏践踏使然。然而《五经》扫地尽矣。

吏承之蹑朱履也,自某监司时始也。书办之张高,盖称“相公也。” 自某太守时始也。押差之肩舆也,自某邑令时始也。

酒肆茶坊,原以供客邸之娱耳。今则遍市青帘,酣歌达旦,非郡邑之猾胥,则闾闬之游手。故街弄有“十家七酒店,三户两跟官” 之谣。

衡民夙称淳厚,非素有嚣嚣之习也。顷以终讼为能,其文致之词,非人命即抄杀。及当庭讯,率多诬罔,严法惩之,比又复然。推其立心,岂繄无良?由生理既蹙,故狡伪易起。身家之虑轻,斯廉耻之道丧。得情而哀矜勿喜,其在听讼者乎?昔人谓“楚优俳拙而犀甲利,邻封畏之” ,以其不耽近玩,勤国恤也。吾衡之俗,每岁五月朔、七月中,必崇台演戏,浃旬不休,观者如堵。愒日耗财,为厉不少。

往日缙绅之家,当其盛时,民之慕势者鬻身为仆,藉其炙手之焰,以倾乡里。渔猎产业,赀过千金。迩来故家式微,仆怀逆节,不独饱飏,反谋下石,以拔去眼中之丁比比而是,敝冠苴履,名分荡然。

溺女之惨,昔有严禁,今衡俗犹然未变也。樗蒱之戏,所在都有,衡俗不免。近复有《斗虎儿》《打马吊》诸技,虽无一掷百万之风,然不可不防其渐。

衡山县

《旧志》:“衡山当衡潭水陆之冲,舟车辐辏,供亿频顿。其田多瘠而少沃。中人之产,所入曾不足以卒岁,即富连阡陌者,往往以赋役见困,家无赢馀,安坐徒食,未常逐什一以自封也。其俗与衡阳同而草市,东连大洲,其民尤尚气力,喜争斗。” 萧士熙《新志》云:“士豪俊而好礼,有廉让独行之节。民醇朴而畏法,无椎埋告讦” 之奸,然尚鬼佞佛,锢而难革。“疾病则去医而用巫,死丧则去礼而用僧,殡葬以歌舞为礼,衣服以绮縠相尚,宴会以靡侈相高,喜演戏,好蒱博,则前此所未有也。”

耒阳县

《旧志》:朴茂殷厚,啬私用而饶公输。嘉、隆间,人犹直呼名而不称别号。饮食器具,多充以竹木。民有白首不履县治,吏胥皂役缺乏报充,而人多逃窜者,其风俗可想见也。嗣后人情侈逾骛华而疏于生理,宫室、服食、婚丧之节,转相慕效,纷华艳丽,绝无矱限。民穷俗佻,职由此也。

《衡州旧志》:“耒为衡郡壮县,饶山泽之利,田多沃野,赋亦倍之。往时俗尚简易,男女饮食,多用古礼。比年以来,黜素崇华,习为豪举,而民间积逋大费追呼,殆沿习尚然也。”

《郡志》:“男勤耕耨,女勤桑麻。”

《旧志》。志尚文学,礼崇简易。男女饮食,多用家礼,丧冠昏祭,不事浮屠。地下郴阳,气联蒸湘,厥土近燥,春冬多雨阴霾,或弥月不开,泄竭而亢,入夏多旱无收。气候寒暑,倏易不测。语音柔而直,大都出于唇舌。不清以浊,当为羽音。人情无甚衔匿,易为喜怒激搏。缙绅常冷,往往弹劾权贵,不阿上官,以气节挂冠,后进多抗志进取高谈

《品政》无龌龊拘挛之态。固所由来也。

常宁县

《旧志》:军民杂处,客户丛集,故风俗庞杂,不尽雅驯。

图册:州滨溪洞,其民刚劲勇悍,刀耕火种。《新志》:“土瘠” ,田中下士虽贫而好诗书,民乔而朴,其轻悍者乃不率于化。稼仅宜稻,故凶荒莫能为备。婚丧宾礼,稍近文饰。其好巫尚鬼,与衡阳、衡山同俗。

安仁县

《宋学记》:吉凶之礼,多循古法,以《诗》《书》为门户者,代不乏人。民竭力耕稼,仅足一岁之用。一遇水旱,辄至艰食。妇女纺绩,男子不事商贩。又云:“密迩猺居,时有强梗弗率。” 又云:婚不亲迎,丧用浮屠。子婚分析,兄弟征利,劲悍尚讼。然淳厚本于天性,浮薄由于习染。

《旧志》:“风俗简朴,人多质实。”

《舆图册》,商贾不通,地僻民繁,自耕种外别无生涯。遇旱则艰食,赋重则逋负,夙称难治

酃县

《旧志》:“俗尚质朴,风气淳厚。男女以耕织为本业,不事商贩。”

《新志》:婚姻尚门第六:礼仍循俗尚,惟亲迎久废。又云:“丧礼六亲,男女俱赴吊,会族人以酒尊佛事,窀穸多傍祖茔,近惑形家之言,始择地为茔兆。祭礼:岁时合族祀先祖。敦本尚族,公税早输,无抗粮积逋之忧,贫不兴讼,公庭閴然,狱无系囚,民困极不肯鬻,身近好虚华,家无担储,宴集竞尚侈靡。性啙惰,无职业,生理穷蹙桂阳州。”

古郡志士少宦情

《汉志》:“从无千金之家。”

《湘中记》:“不逐什一之利,重丧祭,信巫鬼。斗斛大小殊量,权衡轻重差等。家虽贫,妇不当垆;地即荒,里无逋赋。”

《旧志》:淳朴近古,俗尚鬼,喜竞渡之戏。论田不计亩,而计石收贮禾“振落而后量,婚盟以信,一诺无再悔。礼从质相先,以俭耻淫而恶靡。人好讼,然不甚狡,一得情,即输服。民情易怨亦易感。以公正临之,则相率甘心焉。”又云:《农亡积聚,嘉禾县》。

山多土少人民穷困

《汤学尹》曰:“刚劲朴陋,崇信巫鬼,男务耕种,女勤纺绩;庠序之士,罔知华靡。”

元旦,鸡鸣戒兴,爆竹启户,向吉方出行,焚香楮拜天地,次诣先祖主前肃拜,以序拜其尊长,名曰“拜年。” 亲朋邻右,往来投剌,互相留款,数日乃罢,市不列肆三日,焚除日所挂门神钱,乃出贸易。是日占风之方向,以验岁之登耗,北主稔,南主歉。又观天色明暗,明多旸,暗多雨。是日禁止扫地。

立春先一日,太守率僚属迎春于东城太平寺,各行户装演故事曰“山子” ,各官服彩簪花,押春牛于后。本日太守行耕礼,鞭土牛,谓之打春。邑令别以小牛彩鞭馈乡。达俗以牛颜色占岁水旱,黄主谷,黑主水,赤主旱,白主兵,然不过取立春日支干纳音为之,不足据也。又以芒神提鞋著鞋,为农事之闲忙云。

上元先数日,街衢市巷,鼓乐迎灯。好事者作为龙形,剪纸为鳞甲傅之,植木作柄,多至十数枚,人持之宛转运行,曰“龙灯。” 又有取成语造为字灯者,至是夜乃止。民间争放花爆,即昔所云“火树” 也。或有引故事作谜语贴灯上,使人猜之,曰“打灯谜。”

社日,守令祠社神以祈谷。

清明是日,人皆戴柳叶,有展墓拜祭者,农人始渍种。谚曰:“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 盖因时播种,早则春寒未除,缓则秧迟也。四月八日为浴佛之辰,造乌色飰相馈遗。俗以是日晴为有年之兆。谚云:“四月八日晴,担秧种茅坪;四月八日雨,踏断水车嘴。”

端午是日,饮菖蒲、雄黄酒,涂朱砂、雄黄于小儿额以厌病。悬艾虎于门,以蒜汁洒地,辟蛇蚁。裹糯米于箬叶内,束以楝叶,名曰粽,即角黎也。聚家人大小食之,多有杂他物以遗亲友者。是月初一至初五日,造龙舟竞渡,俗谓屈原以此日沉于汨罗,人竞以舟楫拯之,其遗俗至今不改云。

六月六日,富家晒衣,士晒书,农禳田。是月早稻熟,多有食新者。试新之日,忌招客。肴用鱼,不用鸡,以“鱼” 音近“馀” ,“鸡” 音近“饥” 也。是月,进伏民间。

考证

及时造醋酱

七夕乞巧之会,衡俗不甚重,但以此后数夜天河隐现,定来岁米价归早米贵归迟米贱云。中元浮屠氏设盂兰会,放焰口,点水灯,以荐亡者。此月初十,俗云:“故鬼归来,家设醴肴拜荐” ,至十五夜止。是夜布灰于地,以验家神之去留焉。

中秋,是日以月饼杂物相馈送。至夜,各家治具,露坐看月。若是夜雨,则云来岁无元宵。谚曰:“云揜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又云:是夜月明,则明年湖中鱼少,以鱼皆趁月光溯流而上也。九日是日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俗以是日晴雨验一冬之晴雨。

十月初一至初十日,俗言“此旬墓门开,子孙各上祖茔,扫除宿草,设酒食奠之,霜露之感也。” 冬至衡俗不重,惟士大夫家有相拜贺者。俗以是月朔一、二、十一二、廿一、二数日。占来年米价。风雨则贵,晴明则贱,然亦有验者。

腊八是日,浮屠氏杂枣果诸物煮粥,曰腊粥。小除是日拂除梁尘,夜祀灶,用果粢糖饼荐之,曰谢灶。次晨,设香烛于庭,肃拜云:“玉皇下界,察人间善恶也。”

除夕,是日阖家老幼饮食曰吃年饭。亲友相过,谓之辞年。民间换桃符贴门神壁间,悉以红纸书春联门额,贴“宜春福禄寿” ,“迎祥迪吉” 等字。是夜祀灶,谓灶神从天上归也。多设火炬以照祟,集家人欢饮,曰团年。间有达旦者,谓之守岁。《临武县》。

《旧志》:邑介楚、粤之交,民质而士朴,多务耕读,鲜事商贾。远乡阻于声教,亦有椎结之风。尚浮屠,好巫觋。灾祥祸福,举听于神;丧祭常仪,呼巫扬梵。今俗尚靡渐不古云。

蓝山县

《旧志》:“土沃,民间俗多刚健,人习刀笔,喜讼好嚚。然其俗朴野,饮食衣服甚有古风。”

《新志》“业尚农桑,俗少睹博,阛阓闻弦诵之声,闾阎无倡优之习。”

衡州府祠庙考一    府县志合载[编辑]

本府。衡阳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西南。

社稷坛 在县南

郡厉坛 在县北

蒸湘岣嵝祠坛 旧在城西。淳熙十四年,知州刘清之置,以为水旱祈祷之所,今废。

城隍庙 在府学东

舜庙 在县西仙上峰。宋郡守刘清之命主簿程洵重建,庙今废。

申包胥庙 :在城南打线坪正街。俗称为“包胥大王” ,至今祀之。

“伏波将军庙 ” 在蒸湘西岸。

药王庙 在府治南门内关王庙左。知府刘进礼、医官许荣魁、张文谟、王之玉等敛赀重建。“三闾大夫祠 ” 在城西,今废。

诸葛武侯祠 :在临蒸驿左。昭烈牧荆州时,武侯驻临蒸,调赋以供军实,故庙食于此。后移祀于石鼓书院。其旧祠前基址五间,每年纳税二两五钱,供书院用。

汉寿亭侯祠 凡二祠,今皆名关帝庙。帝王之号,非公所乐居。《志》《汉寿亭公志》也,故仍以名祠。一祠在县治东,系古建;一祠在城隍庙左,系万历中巡道魏公养蒙建。崇祯末祠毁,兵巡王鼎镇及中军陈天柱更营之。

杜公祠 在城南华光寺傍。宋郡守刘清之登华光山,东眺耒阳,慨然思杜甫,因立祠祀之,以黄庭坚配焉。又即地立亭,额曰“思杜。” 见《亭类》。今祠亭俱废。

赵忠定公祠 在城东岸开福寺。公讳汝愚,为韩𠈁胄所忌,谪永州,道经衡州,守臣钱鍪阴,中之,暴卒,殡于此,后立祠焉。明时,复移祠布政分司前,今祠废。

李忠节公祠 在城隍庙左。公讳芾,字叔章,号肯斋,衡人,以枢密院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宋德祐乙亥冬,潭州城破,公登“熊湘阁” ,聚妻孥十

九人于其上,命帐下沈忠尽杀其家人,而后杀己。元天历中,校官刘似建言立祠于此,配以宋末衡阳知县穆演祖及沈忠像于傍。元学士宋本有《记》,提学薛纲有诗。祠即公所居宅之傍地也。今废。

胡忠简公祠 在府城西湖寺左。公讳铨,谪衡州,讲学于此。后其季子为提刑,始立祠焉。后以其地建“濂溪书院” ,移祠于学宫左。今废。

向公祠 在开福寺傍。公讳子忞,知衡州,有善政,民立祠祀之。祠今废。

皮公祠 在府治北。公讳荣龙,宋末官阁学士,为贾似道所陷,放归经衡,以忧卒。衡人因立祠祀之。

二守祠 在石鼓山,宋刘清之建,以祀晋刘翼、宋王应之二人。初在朱陵道院,嘉定中迁此,今废。

三贤祠 在府学东。祀宋丞相李迪、刘挚,中书舍人刘攽,皆以忠直谪衡,故祀之。今废。

六贤祠 在府治东。宋刘清之建,以祀张九龄、韩愈、寇准、周敦颐、胡安国,名曰“五贤。” 嘉靖中,郡守孙德兴为绘清之像于内,改为“六贤。” 今废。七贤祠 详石鼓书院。

邹、陈二公祠 在花光山广教寺。宋邹浩、陈瓘俱以言事谪官,经此,留题寺中。知州刘清之立祠祀焉。今废。

先贤堂祠 在城西。宋郡守王亚夫建,以祀李昉、张齐贤、刘清之、郑向、胡安国、李椿、向敏中、王岩叟、李迪、寇准、刘挚、刘安世、邹浩、陈瓘、胡诠、赵汝愚,凡十六贤。祠今废。

鲁察院祠 按《祥符旧经》,“监察御史鲁维周,洛阳人,乾德中通判州事,卒于官。有遗爱,民思之,立祠祀焉。” 今废。

朱、张二夫子祠 在府学左。祠毁,衡阳旧知县阮标建宅处,即其地也。

张茂兴祠 在九岭下。元兵摽掠,乡民张茂兴同弟德兴率众战守,乡人德之,为立祠,扁曰“义勇。”

管公生祠 在府学宫后。公鄞县人,讳大勋,万历庚辰视学湖南。藻鉴精莹,务崇奖劝,一时俊髦蔚起,咸思砥砺,人服其公廉,为立生祠。郡人布政欧希稷有记,今祠废。

南岳行祠 在西湖寺右。正统三年,知府邹良建,今废。

痘。殿 在城南花药山左凹,康熙五年建,《衡山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

社稷坛 在县西

邑厉坛 在县北

城隍庙 在县治南门外。

南岳庙 ,在赤帝峰下。其制壮丽拟王者。正殿七十二楹,高七丈二尺,象七十二峰。自唐虞三代,举望祭之典,秩视三公。至唐开元十三年,始封南岳为司天王,秩加三公一等。冠冕章服,五岳皆有名数。从司马承祯之请也。宋真宗祥符五年,诏加南岳尊号曰司天昭圣帝,后曰景明。后明时厘正祀典,始易曰“南岳衡山之神。” 后殿与后并处。东西为廊七十二间。前曰嘉应门。外为正南门,又外为棂星门。外东为神厨,寿涧水绕入厨内,以供盥涤。循廊而出,溉田数百亩。庙中古松满庭,皆千百年物,今剪伐尽矣。每岁春秋仲月,有司卜日而祭。明洪武四年,赐黄金盒一,重一斤,祭则捧香以献。明季巳失所在。又有铜香鼎,不可围抱。左有铜钟,重九千斤,系元泰定元年甲子冬十月吉日铸。铭曰:“阴阳炭天地垆,元橐龠禅范模,铸成大器镇天都,悬簴法音彻霄衢,绵亿万年福寰区。” 敕封镇岳神钟,今现存。

皇清顺治五年,正殿毁于兵,像亦随之,乃就《嘉应门》。

为殿造神像居焉

关壮缪祠 在县治望岳门外。

韩公祠 即古“开云堂。”

“三贤祠 ” 祀胡文定、张南轩、朱晦庵配以致堂五峰林择之,每春秋二仲致祭。

马公祠 ,相传为楚王马希萼也。后周广顺元年,希萼为马步、徐威所逼,幽之于衡山。衡山廖偃与其季父谋曰:“吾家世受马氏恩,今希萼被黜,祸必不免,盍相与辅之。” 于是率臧获及乡人与师皓共立希萼为衡山王。则今之有马王祠,固亦廖偃之意也欤。

康王祠 ,或曰宋高宗初封康王,后为金人逼而避于衡,邑人因之为祠焉。考之于史,高宗播

《迁》未尝至衡,即至衡亦非衡民之所当祀也,倘亦传者之讹欤?

耒阳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

社稷坛 在县西

邑厉坛 在县北

城隍庙 在县治东南

通济龙王庙 在灶头市。灵显庙 在新城市。唐末寇起,乡人廖思文兄弟率乡民保障有功。宋绍兴间,赐敕建庙。灵官庙 在县治南城门内之东。

谷府君庙 有三,即“九真太守朗。” 一在泸塘,一在兴业乡,一在马水乡。

紫阁庙 在县南一里。元至正初建。

关王庙 即古寿亭侯祠,在县治北。

真武庙 有二。一在县治仪门外,元至正间建,每朔望县官在内行香,故为“官衙土神。” 一在灶头市,嘉靖间新建,有祷辄应。其在县者,旧有一亭,卑狭倾圮。万历丁巳年,知县朱学忠捐俸建修。

水府庙 在县东馆驿前。

蔡伦祠 在县南蔡子池。

庞统祠 在县北。旧有坊额曰“汉代名臣杜公祠 ” ,在县北二里。唐杜甫葬此,因立祠。木居士祠 在县北大陂市。相传昔有大木类人形,溯水而来,寺僧取而祠之。韩昌黎过此,题诗云:“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又云:“火透波穿不记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罗隐诗云:“鸟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类人形。只因水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八月风涛漂不去,四时黎稷为谁馨。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汽腥。” 宋有县令至此,祷雨不应,析为薪。后僧复刻形奉祀,今无存。常宁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

社稷坛 在县北

邑厉坛 在县北

城隍庙 在县治南

关帝庙 在县治后

三皇祠 在南城外

旗纛庙 在县治北,千户所堂后。

通天庙 在县北二十里。

龙祖庙 在西阳保。元时开创,洪武七年唐贵修造。

七郎庙 :在县东城内,兵火久废。康熙五年,庠生吕左盈纠众复建。

梓潼祠 “在西城外” ,今废。

“荧惑祠 ” ,祭火神也,在南城外。

柳仙祠 在县治前大街。

五显祠 在南城内预备仓后。崇祯六年,千户崔陛重建。祠后创立宝华庵,久为兵火颓废。《安仁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新南门外东南一里。社稷坛 在北门外半里。

邑厉坛 在北门外壕之上。

城隍庙 在县治西南

太保庙 在县西南四十里。元大德五年敕建,以祀唐太保南霁云、雷万春。

高长官庙 在县西五里蜜泉。宋嘉祐中,邑人建,祀县令高岳。

洪山庙 在县东南

“今古忠灵祠 ” 即关王庙。明巡按浙江道御史蔡思穆题。

文昌祠 在儒学戟门右。

周文忠公祠 在儒学左。宋丞相益公周必大,尝读书邑之益相里,即周家山也。明弘治中,郡二守邓淮建祠祀之。

忠节祠 在儒学右。明成化间,学士薛纲立四忠祠 ,在县东南三里。正德十一年,知县张宥改宝塔寺为祠,祀唐将南霁云、雷万春及宋周必大、陈亿孙为四忠,而周、陈本祠俱废。嘉靖中,教谕闵文振议,以“南、雷二将死于睢阳,自有常祀,未常经及。安仁、宜阳有庙,听民自奉可也。周必大,宋之大臣,游学于此,宜复书院” 之旧以祀之。陈亿孙,邑人也,亦不宜与宰相并列,四人共食,殊为不伦。乃申请改正,去南、雷二像,徙亿孙于乡贤祠,改四忠祠为清溪书院,专祀周必大云。

杜令祠 在县城西隅。每春、秋二社日,合县士民依期崇祀。

祖殿灵祠 在县北。隆庆四年,知县邹京修。万历二十六年,知县谢之藩重修。

尹公祠 明嘉靖间,知县尹鸣商有惠政,民立祠祀之。

赖侯遗爱祠 在县治北。万历九年,知县赖霖奉旨丈田,清出浮粮八百石,民德之,立祠祀焉。酃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北。

社稷坛 在县治西

邑厉坛 在县治北

炎帝祠 在炎陵,凡遇上登极,必遣大臣致祭。李义祠 ,在康乐乡。晋时义击贼有功,邑人德之,为立祠。

桂阳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治西芙蓉山下。社稷坛 在州治北。

州厉坛 在州治北

旗纛庙 在守御所后,霜降致祭,今废。

城隍庙 在州治南

关王庙 在州治后

龙渡庙 在州南三十里。

禹庙 有四,一在州治,三在十八滩。

赵常山将军庙 在关王庙东。

灵官庙 在州治北门外。

潮水庙 在州南五十里。有水日三潮,旱祷辄应。

马王庙 “在州治右。”

“七贤祠 ” 祀汉时贤守。

宝王祠 在大凑山麓,祀北宋时镇山官也。灵润祠 在南关外,祀灵润侯,为南堂庙。护英祠 在芙蓉峰南。汉赵子龙曾立营于此,后人立庙祀宋进士,黄照邻为立碑。

东岳祠 在鹿峰山下,今废。

八蜡祠 :在州治北城内。康熙二十一年,州守董之辅建。

七圣祠 在泗洲司前,僧照龙建。

太守陈止斋,郡常卿柴秘书高奏院祠 今废。征南将军生祠 在北门外,康熙十七年开复,桂阳知州张炳详请立祠。

真武殿 在州治后山

嘉禾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北。

社稷坛 在县西

城隍庙 在县治南

关帝庙 在县治南

临武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

社稷坛 在县西

邑厉坛 在县北

城隍庙 在县治东

舜庙 在舜峰上

马侯庙 祀伏波也。在马侯山下。

周公祠 在武水旁,祀汉太守周憬。

唐公祠 在县前,祀汉邑令唐羌。

二陈祠 祀宋乡贤陈敬叟、元陈楚春

烈妇祠 在南岸。祀烈妇杜门邝氏。

蓝山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

社稷坛 在县西

邑厉坛 在县北

城隍庙 在县东

舜庙 ,在县西四十五里。

夔庙 ,知县郑梦坤有记。

龙庙 “郑梦坤有记。”

皇英祠 ,在县东十五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