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267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卷目录

 辰州府部汇考五

  辰州府溪峒苗蛮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六十七卷

辰州府部汇考五[编辑]

辰州府溪峒苗蛮考一[编辑]

宣王五年秋八月,方叔帅师伐荆蛮。

按《竹书纪年》云云 ,按《搜神记》,“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妇人去后,置以瓠蓠,覆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遂畜之。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乃募天下有能得吴将军首者,妻以女瓠,犬俄衔人头诣阙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欲报之,事未知所宜,女请行,帝不得已,以女妻之。犬负女入山石室中,三年生六男六女,衣服褊褼,言语侏𠌯,饮食蹲踞,好山恶都王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号曰蛮夷。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于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贾贩,无关𦈡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取其游食于水,今即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夷是也。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其俗至今,故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

平王 年,晋文侯击蛮人,破之。

按《竹书纪年》不载 。按《后汉书南蛮传》:“平王东迁,蛮遂侵暴上国。晋文侯辅政,乃率蔡共侯击破之。”

桓王二十一年,蛮与罗子共败楚师。

按《竹书纪年》不载 。按《史记·武陵蛮传》:“楚武王时,蛮与罗子共败楚师,杀其将屈瑕。”

庄王 年,蛮与恭王合兵击晋。

按《竹书纪年》不载 。按《后汉书南蛮传》:“庄王初立,民饥兵弱,复为所寇。楚师既振,然后乃服,自是遂属于楚。” 鄢陵之役,蛮与恭王合兵击晋。赧王 年,秦伐楚,置黔中郡。

按《竹书纪年》不载 。按《后汉书·南蛮传》:“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

黔中故城在今辰州沅陵县西。

后汉

世祖建武二十三年春正月,南郡蛮叛,遣武威将军刘尚讨破之,徙其种人于江夏。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锺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馀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馀日,廪君思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其君长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其民户出幪布八丈二尺,鸡羽三十𬭤。汉兴,南郡太守靳疆请一依秦时故事。至建武二十三年,南郡潳山蛮雷迁等始反叛,寇掠百姓,遣武威将军刘尚将万馀人讨破之,徙其种人七千馀口置江夏界中,今沔中蛮是也。注:《荆州图》曰:“副夷县西有温泉,古老相传,此泉原出盐,于今水有盐气。县西一独山有石穴,有二大石并立穴中,相去可一丈,俗名为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盛弘之《荆州记》曰:“昔廪君浮夷水,射盐神于阳石之上。”按今施州清江县水,一名盐水,源出清江县四都亭山。《水经》云:夷水巴郡鱼复县注云:“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澄清,因名清江也。《代本》曰:“廪君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婴此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盐神受缕而婴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缕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也

是年冬十二月,武陵蛮叛,复遣刘尚讨之,尚军败殁。

按《本纪》,冬十二月,武陵蛮叛,寇掠州县。遣刘尚讨之,战于沅水,尚军败殁。按《南蛮传》,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结著独力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斑斓,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 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姎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其在唐虞,与之要质,故曰要服。夏商之时,渐为边患。逮于周世,党众弥盛。宣王中兴,乃命方叔南伐蛮方,《诗》人所谓“蛮荆来威” 者也。又曰“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明其党众繁多,是以抗敌诸夏也。平王东迁,蛮遂侵暴上国。晋文侯辅政,乃率蔡共侯击破之。至楚武王时,蛮与罗子共败楚师,杀其将屈瑕。庄王初立,民饥兵弱,复为所寇。楚师既振,然后乃服,自是遂属于楚。鄢陵之役,蛮与恭王合兵击晋。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疋,小口二丈,是谓“賨布。” 虽时为寇盗,而不足为郡国患。光武中兴,武陵蛮夷特盛。建武二十三年,精夫相单程等据其险隘,大寇郡县,遣武威将军刘尚发南郡、长沙、武陵兵万馀人,乘船溯沅水入武谿击之。尚轻敌入险,山深水疾,舟船不得上。蛮民知尚粮少入远,又不晓道径,遂屯聚守险,尚食尽引还。蛮缘路徼战,尚军大败,悉为所没。

二十四年秋遣谒者李嵩等讨武陵蛮不克命伏波将军马援等讨之。

按《本纪》,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蛮,不克,于是伏波将军马援率四将军讨之。按《南蛮传》,二十四年,相单程等下攻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击之,不能克。按《马援传》,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 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盼,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十二郡募士及㢮刑四万馀人,征五溪。援夜与送者诀,谓友人谒者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馀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 是耳。

二十五年春三月,伏波将军马援等破武陵蛮于临沅。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二十五年春,遣伏波将军马援,中郎将刘匡、马武、孙永等将兵至临沅,击破之。单程等饥困乞降,会援病卒,谒者宋均听悉受降,为置吏司,群蛮遂平。” 按《马援传》,“二十五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进击破之,斩获二千馀人,皆散走入竹林中。初,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崄,从充则涂夷而运远。” 帝初以为疑,及军至,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扼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三月,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 弇得书奏之,帝乃使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会援病卒。按《宋均传》,均为谒者,会武陵蛮夷反,围武威将军

刘尚。诏使均乘传发江夏奔命三千人往救之,既至,而尚已没。会伏波将军马援至,诏因令均监军,与诸将俱进。贼拒阸不得前。及马援卒于师,军士多温湿疾病,死者大半。均虑军遂不反,乃与诸将议曰:“今道远士病,不可以战,欲权承制降之,何如?” 诸将皆伏地莫敢应。均曰:“夫忠臣出境,有可以安国家,专之可也。” 乃矫制调伏波司马吕种守沅陵长,命种奉诏书入虏营,告以恩信,因勒兵随其后。蛮夷震怖,即共斩其大帅而降。于是入贼营,散其众,遣归本郡,为置长吏而还。均未至,先自劾矫制之罪。光武嘉其功,迎赐以金帛。

肃宗建初元年春二月,武陵、澧中蛮叛。冬十月,郡兵讨叛蛮,破降之。

按《本纪》云云 ,按《武陵蛮传》,建初元年,武陵澧中蛮陈从等反叛,入零阳蛮界,其冬,零阳蛮五里精夫为郡,击破从,从等皆降。

五年武陵郡兵讨溇中蛮覃儿健等斩之馀众悉降。

按《本纪》,“春三月,荆、豫诸郡兵讨破武陵溇中叛蛮。” 按《南武陵蛮传》,“三年冬,溇中蛮覃儿健等复反,攻烧零陵、作唐、孱陵界中。明年春,发荆州七郡及汝南、颍川㢮刑徒吏士五千馀人,拒守零阳,募充中五里蛮精夫不叛者四千人,击澧中贼。五年春,覃儿健等请降,不许,郡因进兵,与战于宏下,大破之,斩儿健首,馀皆” 弃营走还溇中。复遣乞降,乃受之。于是罢武陵屯兵,赏赐各有差。

和帝永元四年冬,武陵、零陵、澧中蛮叛。

按《本纪》云云 按《武陵蛮传》,“四年冬,溇中澧中蛮潭戎等反,燔烧邮亭,杀略吏民,郡兵击破降之。”

六年武陵溇中蛮叛郡兵讨平之。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不载。

十三年十二月巫蛮叛寇南郡。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十三年,“巫蛮许圣等以郡收税不均,怀怨恨,遂屯聚反叛。”

十四年夏四月,遣使者督荆州兵讨巫蛮,破降之。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十四年夏遣使者督荆州诸郡兵万馀人讨之。圣等依凭险阻,久不破,诸军乃分道并进,或自巴郡、鱼复数路攻之,蛮乃散走,斩其渠帅,乘胜追之,大破圣等,圣等乞降,复悉徙置江夏。”

安帝元初二年冬十二月,武陵澧中蛮叛,州郡击破之。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元初二年,澧中蛮以郡县徭税失平,怀怨恨,遂结充中诸种二千馀人攻城,杀长吏。州郡募五里蛮六亭兵追击破之,皆散降。赐五里、六亭渠帅金帛各有差。三年五月,武陵蛮复叛,州郡讨破之。秋七月又叛,州郡讨平之。”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三年秋,溇中澧中蛮四千人并为盗贼,又零陵蛮羊孙陈汤等千馀人,著赤帻,称将军,烧官寺,抄掠百姓,州郡募善蛮讨平之。

顺帝永和二年,武陵蛮叛,围充县。又寇夷道。太守李进击破之。

按《本纪》云云 ,按《武陵蛮传》,永和元年,武陵太守上书,以蛮夷率服,可比汉人,增其租赋,议者皆以为可。尚书令虞诩独奏曰:“自古圣王不臣异俗,非德不能及,威不能加,知其兽心贪婪,难率以礼,是故羁縻而绥抚之,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先帝旧典,贡税多少,所由来久矣。今猥增之,必有怨叛,计其所得,不偿所费,必有后悔。” 帝不从。其冬,澧中溇中蛮果争贡布,非旧约,遂杀乡吏,举种反叛。明年春,蛮一万人围充城,八千人寇夷道。遣武陵太守李进讨破之,斩首数百级,馀皆降服。进乃精选良吏,得其情和。在郡九年,梁太后临朝,下诏增进以二千石,赐钱二十万。

桓帝元嘉元年秋七月,武陵蛮叛。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元嘉元年秋,武陵蛮詹山等四千馀人反叛,拘执县令,屯结深山。至永兴元年,太守应奉以恩信招诱,皆悉降散。” 按《应奉传》:“武陵蛮詹山等四千馀人反叛,执县令,屯结连年。诏下公卿议,四府举奉才堪将帅。永兴元年,拜武陵太守,到官慰纳,山等皆悉降散。于是兴学校,举侧陋,政称变俗。”

永寿三年冬十一月,长沙蛮叛,寇益阳。

按:《本纪》及《南蛮传》同。

“延熹三年冬十二月,武陵蛮寇江陵,车骑将军冯绲讨,皆降散。荆州刺史度尚讨长沙蛮,平之。”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永寿三年十一月,长沙蛮反叛,屯益阳。至延熹三年秋,遂抄掠郡界,众至万馀人,杀伤长吏。” 又“零陵蛮入长沙。冬,武陵蛮六千馀人寇江陵,荆州刺史刘度、谒者马睦、南郡太守李肃皆奔走。肃主簿” 胡爽扣马首谏曰:“蛮夷见郡无儆备,故敢乘间而进。明府为国大臣,连城千里,举旄鸣鼓,应声十万,奈何委符守之重,而为逋逃之人乎!” 肃拔刀向爽曰:“掾促去,太守今急,何暇此计!” 爽抱马固谏,肃遂杀爽而走。帝闻之,征肃弃巿,度、睦减死一等,复爽门闾,拜家一人为郎。于是以右校令度尚为荆州刺史,讨长沙贼,平之。又遣车骑将军冯绲讨武陵蛮,并皆降散。军还,贼复寇桂阳,太守廖祈奔走,武陵蛮亦更攻其郡,太守陈奉率吏人击破之,斩首三千馀级,降者二千馀人。

五年秋八月,零陵蛮叛,寇长沙。冬十月,武陵蛮叛,寇江陵。南郡太守李肃坐奔北,弃巿。辛丑,以太常冯绲为车骑将军讨之。十一月,冯绲大破蛮于武陵。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不载 。按《冯绲本传》:绲迁廷尉太常,时长沙蛮寇益阳,屯聚积久,至延熹五年,众转盛,而零陵蛮贼复反应之,合二万馀人,攻烧城郭,杀伤长吏。又武陵蛮夷悉反,寇掠江陵间,荆州刺史刘度、南郡太守李肃并奔走荆南,皆殁。于是拜绲为车骑将军,将兵十馀万讨之。诏策绲曰:“蛮夷猾夏,久不讨摄,各焚都城,蹈籍官人。州郡将吏,死职之臣,相逐奔窜,曾不反顾,可愧言也。将军素有威猛,是以擢授六师。前代陈汤、冯傅之徒,以寡击众;郅支、夜郎、楼兰之戎,头悬都街;卫、霍北征,功列金石:是皆将军所究览也。今非将军,谁与修复前迹?” 进赴之宜,权时之策,将军一之,出郊之事,不复内御。已命“有司,祖于国门。《诗》不云乎?‘进厥虎臣,阚如虓虎。敷敦淮𣸣,仍执丑虏。将军其勉之’!” 时天下饥馑,帑藏虚尽,每出征伐,常减公卿奉禄,假王侯租赋。前后所遣将帅宦官,辄陷以折耗军资,往往抵罪。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 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尚书朱穆奏“绲以财自嫌,失大臣之节” ,有诏勿劾。绲军至长沙,贼闻,悉诣营道乞降。进击武陵蛮夷,斩首四千馀级,受降十馀万人,荆州平定。

六年秋七月,武陵蛮复叛,太守陈奉与战,大破降之。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不载。

灵帝建宁二年秋九月。江夏蛮叛。州郡讨平之按本纪。及《南蛮传》同。

光和三年夏四月,江夏蛮叛。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光和三年,江夏蛮复反,与庐江贼黄穰相连结十馀万人,攻没四县,寇患累年,庐江太守陆康讨破之,馀悉降散。中平三年冬十月,武陵蛮叛,寇郡界,郡兵讨破之。”

按:《本纪》及《本传》同。

五年冬十一月,巴郡《板楯蛮》叛,遣上军别部司马赵瑾讨平之。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巴郡黄巾贼起板楯蛮夷因此复叛,寇掠城邑。遣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讨平之。”

太祖元嘉二十八年,“西阳蛮杀南川令刘台并其家口。”

按:《本纪》不载 。按《宋书豫州蛮传》,“豫州蛮者,廪君后也。” 盘瓠及廪君事并具前史。西阳有巴水、蕲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谓之五水蛮,所在并深岨,种落炽盛,历世为盗贼,北接淮汝,南极江汉,地方数千里。元嘉二十八年,西阳蛮杀南川令刘台,并其家口。

二十九年,新蔡蛮为寇,沈庆之讨平之。

按《本纪》:“江蛮为寇,太祖遣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等伐之。” 按《豫州蛮传》,“二十九年,新蔡蛮二千馀人破大雷戍,略公私船舫,悉引入湖。有亡命司马黑石在蛮中,共为寇盗,太祖遣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率江、荆、雍、豫诸州军讨之。世祖大明四年,又遣沈庆之讨西阳蛮,大克之。” 按《本纪》不载 。按《豫州蛮传》,世祖大明四年,又遣庆之讨西阳蛮,大克获而反。司马黑石徒党三人,其一人名智,黑石号曰“太公” ,以为谋主。一

考证

人名安阳,号谯王;一人名续之,号梁王。蛮文小罗等讨禽续之,为蛮世财所篡,小罗等相率斩世财父子六人。豫州刺史王元谟遣殿中将军郭元封慰劳诸蛮,使缚送亡命,蛮乃执智、黑石、安阳二人送诣元谟,世祖使于寿阳斩之。世宗泰始 年,四方反叛,西阳蛮田益之等攻郢州,克之。

按《本纪》不载 。按《南蛮传》:“世宗初即位,四方反叛,及南贼败于鹊尾,西阳蛮田益之、田义之、成邪财、田光兴等起义攻郢州,克之,以益之为辅国将军,都统四山军人。又以蛮户立宋安、光城二郡,以义之为宋安太守,光兴为龙骧将军、光城太守。封益之边城县王,食邑四百一十一户,成邪财阳城县王,食邑三千户;益” 之。征为虎贲中郎将,将军如故。

顺帝升明 年,成邪财死。子婆思袭爵,为辅国将军、武骑常侍。

按《本纪》不载 。按《南蛮传》,“顺帝升明初,又转射声校尉、冠军将军。成邪财死,子婆思袭爵为辅国将军、武骑常侍。晋熙蛮梅式生亦起义,斩晋熙太守阎湛之、晋安王子勋典签沈光明,祖封高山侯,食所统牛冈、下柴二村三十户。”

《武帝》建元元年,仍封蛮田治生为辅国将军虎贲中郎将建宁郡太守。

按本纪不载 。按《南齐书蛮传》:“蛮种类繁多,言语不一,咸依山谷,布荆、湘、雍、郢、司等五州界。宋世封西阳蛮梅虫生为高山侯,田治生为威山侯,梅加羊为捍山侯。太祖即位,有司奏蛮封应在解例。参议以戎夷疏爵,理章列代,酋豪世袭,事炳前叶。今宸历改物,旧册杓降,而梅生等保落奉政,事须绳总,恩命升赞,有异常品,谓宜存名,以诏殊俗” ,诏特留。以治生为《辅国将军》、虎贲中郎,转建宁郡太守,将军、侯如故。

二年,虏侵豫、司蛮。南襄城蛮以郡县无备,寇潼阳。焦文度战死,苟元宾击破之。

按:《本纪》不载 。按《南蛮传》,建元二年,虏侵豫,司蛮中传“虏已近,又闻官尽发民丁。南襄城蛮秦远以郡县无备,寇潼阳,县令焦文度战死。司州蛮引虏攻平昌戍,戍主苟元宾击破之。秦远又出破临沮百方砦,杀略百馀人。北上黄蛮文勉德寇汶阳,太守戴元孙孤城力弱,虑不自保,弃戍归江陵。荆州刺史豫章王遣中” 兵参军刘伾绪领千人讨勉德,至当阳,勉德请降,收其部落,使戍汶阳所治城子,令保持商旅,付其清通。远遂逃窜。汶阳本临沮西界二百里中,水陆迂狭,鱼贯而行,有数处不通骑,而水白,田甚肥腴,桓温时割以为郡。西北接梁州新城,东北接南襄城,南接巴、巫二边,并山蛮凶盛,据险为寇贼。宋泰始以来,巴建蛮向宗头反,刺史沈攸之断其盐米,连讨不克。晋天兴三年,建平夷王向弘、向壒等诣台求拜除,尚书郎张亮议,夷貃不可假以军号,元帝诏特以弘为折冲将军、当平乡侯,并亲晋王,赐以朝服。宗头其后也。太祖置巴州以威静之。其武陵酉溪蛮田思飘寇抄,内史王文和讨之,引军深入,蛮自后断其粮。豫章王遣中兵参军庄明五百人,将湘州镇兵,合千人救之。思飘与文和拒战,中弩矢死,蛮众以城降。永明初,向宗头与黔阳蛮田豆渠等五千人为寇,巴东太守王图南遣府司马刘僧寿等斩山开道,攻其砦,宗头夜烧砦退走。

三年湘州蛮入寇讨之不克。

按《本纪》不载 。按《蛮传》,“三年,湘州蛮陈双、李答寇掠郡县,刺史吕安国讨之,不克。”

四年柳世隆督众讨湘州蛮乃平之。

按《本纪》不载 。按《蛮传》:“四年,刺史柳世隆督众征讨,乃平。五年,雍、司州蛮与虏通,助荒人桓天生为乱。六年,除督护,北遂安左郡太守田驷路为试守北遂安左郡太守,前宁朔将军田驴王为试守新平左郡太守,皆郢州蛮也。”

建元九年,王僧旭发民丁,遣万民和以助村蛮,《民和》败。

按:《本纪》不载 。按《蛮传》,“九年,安隆内史王僧旭发民丁,遣宽城戍主万民和助八百丁村蛮伐千二百丁村蛮,为蛮所败,民和被伤,失马及器仗,有司奏免官。西阳蛮田益宗,沈攸之时以功劳得将领,遂为临川王防阁,叛投虏,虏以为东豫州刺史。”

明帝建武三年。夏四月。虏寇司州。戍兵击破之按《本纪》云云 。按《蛮传》。建武三年。虏遣益宗攻司州龙城戍。为戍主朱僧起所破。蛮俗衣布徒。

跣或椎髻,或剪发。兵器以金银为饰,虎皮衣楯,便弩射,皆暴悍好寇贼焉。

文帝太和十八年诏荆郢东荆三州敕蛮民勿有侵暴。

按《魏书本纪》:冬十月庚午诏曰:“比闻缘边之蛮,多有窃掠,致有父子乖离,室家分绝,既亏和气,有伤仁厚。方一区宇,子育万姓,若苟如此,南人岂知朝德哉!可诏荆、郢、东荆三州,勒敕蛮民,勿有侵暴。” 按《南蛮传》,蛮东连寿春,西通上洛,北接汝、颍,往往有焉。其于魏氏之时,不甚为患。至晋之末,稍以繁昌,渐为寇暴矣。自刘石乱后,诸蛮无所忌惮,故其族类,渐得北迁,陆浑以南,满于山谷,宛洛萧条,略为丘墟矣。

西魏文帝大统五年蔡阳蛮王鲁超明内属以为南雍州刺史。

按《本纪》不载 按《周书南蛮传》:“蛮者,盘瓠之后,族类蕃衍,散处江淮之间,汝豫之郡,凭险作梗,世为寇乱。逮魏人失驭,其暴滋甚。有冉氏、向氏、田氏者,陬落尤盛,馀则大者万家,小者千户,更相崇树,僭称王侯。屯据三峡,断遏水路,荆蜀行人,至有假道者。太祖略定伊、瀍,声教南被,诸蛮畏威,靡然向风矣。大统五年,蔡阳” 蛮王《鲁超明》内属,以为南雍州刺史,仍世袭焉。

十一年蛮首梅勒来贡寻诸蛮扰动大将军杨忠击破之。

按:《本纪》不载 。按《南蛮传》:“十一年,蛮首梅勒特来贡方物,寻而蛮帅田杜清及沔、汉诸蛮扰动,大将军杨忠击破之。其后蛮帅杜青和自称巴州刺史,以州入附,朝廷因其所称而授之。青和后遂反,攻围东梁州。其唐州蛮田鲁嘉亦叛,自号豫州伯,王雄、权景宣等前后讨平之。” 语在泉仲遵及《景宣传》中。

废帝 年,“蛮酋樊舍举落内附。”

按《本纪》不载 。按《南蛮传》:“废帝初,蛮酋樊舍举落内附,以为淮北三州诸军事、淮州刺史、淮安郡公。干谨等平江陵,诸蛮骚动,诏豆卢宁、蔡祐等讨破之。”

恭帝二年蛮酋宜民王田兴彦北荆州刺史梅季昌等相继款附以兴彦季昌并为开府仪同三司。

按《本纪》不载 。按《南蛮传》:“魏恭帝二年,蛮酋宜民王田兴彦、北荆州刺史梅季昌等相继款附,以兴彦、季昌并为开府仪同三司,加季昌洛州刺史,赐爵石台县公。其后巴西人谯淹扇动群蛮以附于梁,蛮帅向镇侯、向日彪等应之。向五子王又攻陷信州,田乌度、田都唐等抄断江路。文子荣复据荆州之汶阳郡,自称” 仁州刺史,并邻州刺史蒲微亦举兵逆命。诏田弘、贺若敦、潘招、李迁哲讨破之。语在敦及《迁哲》等传中。《北周》

明帝武成元年文州蛮叛选军讨定之。

按《本纪》不载 。按《周书南蛮传》:“武成初,文州蛮叛,州选军讨定之。寻而冉令贤、向五子王等又攻陷白帝,杀开府杨长华,遂相率作乱。前后遣开府元契、赵刚等总兵出讨,虽颇剪其族类,而元恶未除。”

武帝天和元年信州蛮冉令贤向五子王反诏开府陆腾讨平之。

按本纪云云 按《南蛮传》,天和元年,诏开府陆腾督王亮、司马裔等讨之。腾水陆俱进,次于汤口,先遣喻之,而令贤方增浚城池,严设捍御,遣其长子西黎、次子南王领其支属,于江南险要之地,置立十城,远结涔阳蛮为其声援。令贤率其精卒固守水逻城,腾乃总集将帅,谋其进趣,咸欲先取水逻,然后经略江南。腾言于众曰:“令贤内恃水逻金汤之险,外托涔阳辅车之援,兼复资粮充实,器械精新,以我悬军,攻其严垒,脱一战不克,更成其气。不如顿军汤口,先取江南,剪其羽毛,然后进军水逻,此制胜之计也。” 众皆然之。乃遣开府王亮率众渡江,旬日攻拔其八城,凶党奔散,获贼帅冉承公并生口三千人,降其“部众一千户。” 遂简募骁勇,数道入攻水逻,路经石壁城,此城崄峻,四面壁立,故以名焉。唯有一小路,缘梯而上,蛮蜑以为峭绝,非兵众所行。腾被甲先登,众军继进,备经危阻,累月乃得旧路。且腾先任隆州总管,雅知蛮帅冉伯犁、冉安西与令贤有隙,腾乃招诱伯犁等,结为父子,又多遗其金帛。伯犁等悦,遂为乡导。水逻侧又有石胜城者,亦是险要,令贤使兄子龙真据之。腾又密诱龙真云:“若平水逻,使其代令贤处。” 龙真

大悦,密遣其子诣腾,腾乃厚加礼接,赐以金帛。蛮贪利既深,仍请立效,乃谓腾曰:“欲翻所据城,恐人力寡少。” 腾许以三百兵助之。既而遣二千人衔枚夜进,龙真力不能御,遂平石胜城。晨至水逻,蛮众大溃,斩首万馀级,虏获一万口。令贤遁走,追而获之井,其子弟等皆斩之。司马裔又别下其二十馀城,获蛮帅冉三公等,腾乃积其骸骨于水逻城侧为京观。后蛮蜑望见,辄大号哭,自此狼戾之心辍矣。时向五子王据石默城,令其子宝胜据双城。水逻平后,频遣喻之,而五子王犹不从命。腾又遣王亮屯牢坪,司马裔屯双城以图之。腾虑双城孤峭,攻未易拔,贼若委城奔散,又难追讨,乃令诸军周回立栅,遏其走路,贼乃大骇。于是纵兵击破之,擒五子王于石默,获窦胜于双城,悉斩诸向首领,生擒万馀口。信州旧治白帝,腾更于刘备故宫城南八阵之北临江岸筑城,移置信州。又以巫县、信陵、秭归并是硖中要险,于是筑城置防,以为襟带焉。六年辛卯,信州蛮渠冉祖喜、冉龙骧举兵反,遣大将军赵訚率师讨平之。

按《本纪》云云 按《周书》本传。“天和六年。蛮渠冉祖喜冉龙骧又反。诏大将军赵訚讨平之。自此群蛮慑息。不复为寇矣。”

元宗开元 年,五溪首领覃行章叛,杨思勖执之。

按:《唐书》本纪及本传不载 。按《辰州府志》:“开元中,五溪酋领覃行章叛,上以杨思勖为黔中招讨使,执行章,歼其党开境上。”

后晋

高祖天福四年,溪州刺史《彭士然》率锦、奖诸蛮攻澧州,马希范击走之。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马希范传》:“希范字宝规,殷第四子也。天福四年,溪州刺史彭士然率锦、奖诸蛮攻澧州,希范遣刘敕等以步卒五千击之,大败,遣其子师皓率诸蛮酋降于勍。乃略其词,镌于铜柱,命天策学士李皋叙之。于是南宁州酋长莫彦殊,都云酋长尹怀昌,牂牁张万浚,各率其州部附于希范。”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